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第1篇: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案;文化;产品设计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传统图案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承担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传统图案,是对于产品内容的特殊表现方式,尤其是图案丰富的象征内涵,带给产品更饱满的文化内容,便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民族风盛行,将传统图案植根于设计理念之中,无疑是对设计融入创新的元素,以及无限的民族文化。并且,中国传统图案是文化思想的结晶,可以赋予产品完整的灵魂和时代的文化气息,这对于产品的展示是尤为可贵的。所以,基于中国传统图案的产品设计,逐渐受到社会的青睐。

一 传统图案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演绎出历史鲜明的图案造型。中国传统图案是民族文化的承载者,传达出丰富的象征、寓意、符号的艺术内容。在产品设计中,对于传统图案的取材和应用,是实现其应用价值的重要方面。这就强调,传统图案与产品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约定”关系,以形成产品元素的有效表现力。从当今的产品设计而言,传统图案作为设计元素,以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传递着不同形态下的符号内涵,进而达到良好的信息交流。

(1)传统图案符号的运用

我国传统图案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鲜明的视觉符号。中国传统图案符号丰富,以二纹祥最具代表,实际生活中的中国结、灯笼等,都是具体的代表元素。其并在实物的展现中,传达出中国式的色彩,尤其是长城灰、中国红等,是典型的中国色彩。在产品的设计中,对于传统图案符号的表现,主要基于直接和再塑造的方式,形成产品与图案符号的融合。关于直接的表现方式,是将图案符号中的“形”直接融合于产品之中,诸如瓷器、中国结等,产品内容直接塑造成中国传统图案中的某一特定元素;而在塑造的方式,在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比较流行,其旨在对图案符号元素进行一定的加工,以传统图案为依托,塑造出具有时代鲜明特点的产品,诸如奥运福娃、步步高手机等,都是以再塑造的方式,进行图案符号元素的整合,以达到良好的产品创新,刮起一股民族风。

(2)传统图案中象征符号的运用

象征符号是我国传统图案彰显民族、时代元素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心灵交流的间接需求。人类基于象征符号可以表达出心灵无法诉说的言语,并以约定俗成的形式,承载着社会的文化元素。在产品的设计中,图案意象的合理运用,是形成产品独有文化精神内涵。所以,在产品与象征符号相结合时,既要形成健康的中国风,又要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最完美的体现出中国图案元素的魅力。同时,当前流行于市面的大部分“中国风”产品,过于形式化,象征符号过于单一的浮于表面,这表示象征符号在运用于产品设计中,在于符号内涵的审视,以及产品市场的定位,这样才能形成市场的产品潮。我国传统图案象征中,太极是最典型代表。太极体现了我国千年哲学思想的结晶,是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识表现,具有民族性和文化性的双重象征意义。太极图以阴阳两仪,形象的阐述了我国文化对于宇宙观的认识,并由此衍生出黑白相承的鱼形图案,以简洁大方的内容,象征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这点是产品设计中最受社会欢迎的精神内涵。所以,在产品设计中,把太极表面的阴阳象征符号运用于产品内容中,显得产品的内涵淡薄,无法向消费者传达出浓厚的文化气息,也就是说,产品没有主旋律,没有完整的灵魂。并且,中国传统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内涵,充分挖掘其文化灵魂,使得产品的设计不再停留于图像的外观内容上,进而形成产品完整的文化内涵。

二 中国传统图案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性和民族性

产品设计的好坏在于其设计内容的内涵体现,尤其是本土文化内涵的彰显,是形成产品文化市场的重要元素。从产品上,往往可以读取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国传统图案运用于产品设计之中,就是体现民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民族的就是世界,这就说明,基于传统图案中民族元素的融合,形成独有的、鲜明的产品设计理念,是将产品内涵全球化最好的方式。中国传统图案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明的沉淀。在审视这一特殊的文化内容时,对于图案内涵的审视,赋予其时代性的信息内容,是产品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并且,图案内涵是沉淀的,象征意义赋予了不同时代的内容,这就说明,产品设计的图案符号,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在其优秀的、珍贵的内涵上,融入时代或时尚元素,就是很好的产品创新设计。

(2)中国传统图案丰富的象征意义

象征性是中国传统图案,所独有的、鲜明的内涵魅力。象征性多元化的阐述着图案的文化性和精神性,在中国传统图案中的思维内容中,文化体系的彰显是关键。诸如剑南春酒就是基于龙文祥,以龙来象征出庄重的文化底蕴,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产品设计中,图案象征内涵与产品定位的有机结合,是完整体现产品文化内涵、迎合社会需求的重要方面,这就强调,传统图案的象征性,其把握度是无限,无限的文化内涵,带给产品广阔的设计空间,这是近年来,刮起产品中国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结语

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图案文化,其承载着中国元素,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图案,无疑是对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元素的创新。产品是单一的实物,基于传统文化内涵的烘托,可以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精神,这点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是产品赖以生存的重要方面。同时,中国传统图案是丰富的、饱满的,如何正确的、有效的的运用,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以形成独有的、鲜明的中国品牌。

第2篇: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特征、主要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分析传统文化兴衰原因;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看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一、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分析

1.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教学疑点: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流于表层,难以把握其中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情景创设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参与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设计说明

1.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主要面对北京地区高二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理性思维能力,对身边文化现象有一定关注,并能较为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都不够深入,观点比较片面。

针对这样的学情,此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下三点思考:首先,选择北京地区的文化现象作为案例,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热情。其次,通过一系列情景创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地、辩证地思考。最后,将传统文化的常识性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近距离接触北京传统文化,借由北京传统文化的自身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教材分析:文化生活的内容“易讲难精、易教难学”,“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一课的内容中,如果无法将抽象的“文化”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故而,这一课的教学“情感引导为上,知识记忆为下;贴近生活为上,空谈文化为下;辩证思考为上,照本宣科为下”。

3.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旨在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对一些“有所思考但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和表达。在思想的碰撞和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以学生关注的北京2014年高考作文题“老规矩”导入课程。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其次,介绍并分析传统文化的概念及传统文化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逐一以案例加以说明。以四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兴衰原因。

“传统习俗”的教学以“俗语的释义”和“春节习俗的变迁”来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内容及形式的变迁。

“传统建筑”的教学以学生们“耳熟能详”却又“知之不详”的四合院作为案例。在普及北京传统建筑知识的同时,以“梁林故居的拆除与重建”来引导学生正视我们曾经对待传统建筑的错误态度,强调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能够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艺”的教学则选择“相声”作为代表,提醒学生注意在传统文艺中不仅有“庙堂文化”也有“草根文化”。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零距离感受这种诙谐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文化本身的生命力,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中适应时代的变迁。

“传统思想”的教学是在之前一系列案例铺垫的基础上,鲜明地指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我们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我们需要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最后,以归纳法总结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回顾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之后,以两道高考真题作为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情景创设。

【教学演示】PPT演示《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老规矩”》及其材料。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老规矩”,在这些行为准则的背后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我们习惯性的把它们统称为“传统文化”。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我们生活的地方——北京,聊一聊关于它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板书)”。

2.新课讲解。

【教学演示】PPT演示“传统文化的定义”以及“本课的整体框架”。

【重点概念讲解】我们首先要明确传统文化的概念,它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对于这一概念我们有两点应当特别注意。第一,我们说的传统文化一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别的国家的文化。第二,传统文化一定是传承至今的、相对稳定的文化。那些尚未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新兴的文化现象我们不能将其视为传统文化。

【教师过渡】在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之后,我们以北京的传统文化为例,从北京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板书)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

首先是“传统习俗”。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数多,讲究多,禁忌也多。有很多俗语都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下面我们来一起解读这些俗语背后的文化含义。

【教师过渡】在传统习俗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传统节日。以我们最熟悉的春节为例,你们家中过春节的活动都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守岁、吃饺子、压岁钱、贴福字、放炮竹、看春晚等等。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分享的过年传统习俗如今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网络春晚、电子鞭炮的出现,将传统的习俗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丰富了我们的传统节日。过年的习俗在内容上比较稳定,但是形式上不断丰富,这种一脉相承却又不断发展的“稳定”我们称之为相对稳定性。

【教师过渡】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传统建筑,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老北京的传统建筑有很多,同学们熟悉的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故宫、天坛、颐和园、圆明园、恭王府、四合院等。

【教师过渡】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四合院,它是北京极具特色的一种建筑风格。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感受下四合院的特有魅力。

【教学演示】PPT演示四合院的图片,并按图讲解四合院的特征与文化内涵。最后一幅图片为梁林故居的图片,详细讲解。

【教师引导】2003年9月23日,包括梁林故居所在的地块共1. 67万平方米的土地被富恒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土地协议出让的方式获得,梁林故居被“维护性拆除”。一代国学大师的故居,不仅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反而成为一片瓦砾。为了一些经济利益,竟然将这些传统建筑无情拆除,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好在2011年1月东城区文委表示“梁林故居”将原址恢复修缮,最大程度地恢复原貌。这一传统建筑的重生提醒我们过去的错误不能再犯,要树立正确对待传统建筑的态度。

【教学演示】PPT演示老舍、梅兰芳、侯宝林的照片。

【教师过渡】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老北京的传统文艺。同学们来认一认这三位文艺名人分别是谁?又分别代表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艺呢?

【学生回答】老舍(舒庆春)——小说、戏剧、文学;梅兰芳——京剧;侯宝林——相声

【教师引导】可见,传统文艺不仅有“高大上”的庙堂文化,也有贴近我们生活的草根艺术。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欣赏一段相声。跟随他们的表演,一起回到相声最繁荣的“天桥时代”去探索传统文艺的兴衰之谜,也同时去了解一下老北京人褒贬不一的生活方式。

【教学演示】播放相声《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关于天桥文化以及老北京人生活方式一段。

【教师引导】在刚才这段相声中我们其实已经找到了传统文艺的兴衰之谜。艺术需要观众,需要生长的土壤;现如今传统文艺没落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如此。传统文化不能要求观众无条件的喜爱,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孤芳自赏。传统文艺只有根据观众的兴趣变化做出革新与调整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达到保护传统文艺的目的。

【教师过渡】从刚才的相声中,我们还听到了一些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能最直观地体现人们的思想。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常年生活在“皇城根”下的人们有着其独特的思想品质。“北京精神”中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对北京人传统思想优点的高度概括。当然,北京人的思想当中也有“好面子”、“讲排场”、“好享受”等一系列的“不足”。这些“不足”也会对新一代的北京人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老北京传统思想中的优点与不足呢?

【学生回答】我们应该发扬传统思想中的优点,摒弃其中的不足。

【教师讲解】同学的想法非常正确,我们将其总结为十六个字,这是我们这节课最重要的内容,即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教师过渡】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各异,但可以看到它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第一是它的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是指它形式上的稳定与内涵上的不断变迁的动态的统一,不可以狭义理解为一成不变。之前讲到的春节习俗的变迁能够比较好地体现这一特点。第二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总结练习。

第3篇: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

关键词:水墨艺术;现代广告;传统文化;民族性;世界性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全球化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广告传播具有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双重特质,不可避免地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面对外来文化和现念的冲击,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立统一成为各国广告设计界经常要面对的问题。现代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好的广告设计总要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文化才易于被当地受众所接纳。民族传统文化由于区域性的限制,如果在广告传播中不加以巧妙设计而只是生搬硬套走形式,光有民族个性,而不具备世界共性,就会造成其他民族传统、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理解和认识上的障碍。只有将民族性与世界性有机结合,才能使现代广告设计既体现出本民族的个性,又具有获得世界更多民族认可的共性,从而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

相比西方的其它绘画形式,水墨艺术是非常有特色的,除中国之外,在其他东方国家日本、韩国等都有传承和发展。但各国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差异,水墨艺术在现代广告传播中的设计应用各有特点。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体系的日本和韩国,先后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现代设计道路上树立起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并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水墨艺术在日本现代广告传播中的设计应用日本战后在设计上实行“双轨制”,从政府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西方现代设计的教育。日本设计师们善于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蕴与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相融合,许多设计作品凸显出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同时又富于现代设计的表现特征而被人们喜爱。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历史上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

源自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艺术的日本浮士绘艺术,起初只有黑白两色,类似中国的白描和水墨画,后来发展成简单彩色和多色“锦绘”,又似中国的工笔画和装饰壁画。浮世绘表现手法细腻,以勾线为主,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被视为日本国粹,对日本乃至西方的艺术发展及现代设计影响深远。在日本现代广告设计作品中,常可以看见传统水墨以及浮世绘艺术的运用和表现,保留着浓厚的日本传统文化特色又有现代创新。

与中国水墨艺术重在“以形写意”的表现形式不同,日本现代广告设计对水墨元素的运用,并不拘泥于传统墨色的黑白体系,更注重表现墨的色彩情调和朦胧韵味。在日本设计师的海报设计作品(图1)中,富于色彩表现的水墨形态在现代数码技术的着意处理下变得澄明亮丽,设计风格简洁洗练,形式优美,意境清新,达到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充分展现了日本民族文化所特有的“粗犷与细腻、强烈与柔和、朴素与豪华”同时并存的精神气质。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设计的融合使这些作品极具视觉魅力,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高度统一中创造了一种为国际认同的设计语言。

还有一则日本某品牌洗发水电视广告(图2),以浮士绘和水墨艺术表现形式演绎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对相互爱慕的青年男女受到封建家庭的阻挠而被迫决绝,女子挥剑斩断一头青丝而后自尽,以血泪书写出“发是女人命”的生命箴言,借头发表白爱情的忠贞,最后引出某品牌洗发水的广告商品形象。广告创意虽然有些偏激消极,但是浮世绘的纤柔绮丽和水墨的磅礴恣意,这两种表现手法相近、风格相远的艺术形式所共同缔造的惆怅婉转、悲情惨烈的广告意境,以及充满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广告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的信息传播便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

二、水墨艺术在韩国现代广告传播中的设计应用当今韩国设计发展很快,这和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国”方针以及“设计救国”主张分不开。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不仅推动了本国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韩国在大力发展现代设计的同时,没有忘记融入自己本国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韩国设计风格。这股设计“韩流”令人赏心悦目,迅速得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喜爱。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韩国,历史上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们的现代设计中能明显看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韩国现代广告设计也喜欢采用水墨艺术来丰富画面视觉语言,传达文化意味,并在不断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表现风格。

著名韩国平面设计师池龙善先生善于将韩国的传统纹样以及砚墨、僧舞、民画、飞天舞等传统元素用现念进行重构,在绘画与设计之间寻找表现基点。不论是水墨、水彩,还是水粉,都被融汇糅合,采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表现出东方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池龙善先生创新运用水墨元素完成的一组平面设计作品(图3)中,可以看到水墨笔触的肌理形态被充分展现,绚丽的彩色调与层次丰富的灰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亲和含蓄的章法布局,具象与抽象的完美结合,使其作品透露着清新雅致的韩国民族意味,用世界性的现代设计语言表现出东方民族的文化内涵。

在韩国的许多现代广告平面设计作品(图4)中,主要通过现代数码技术的滤镜处理、图层叠加以及变形扭曲等功能,使水墨元素的自然笔触形态充分展现,主要用来烘托图像、分割构图、或渲染画面气氛等;用色讲究,善于运用清新明亮的彩色;图形简练,注重细节运用的层次性和丰富性。整体设计风格清淡唯美,视觉效果识别度高,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充分体现了韩国“简约时尚、精巧细致”的现代设计特色。

三、传统水墨艺术在中国现代广告传播中的设计应用展望中国广告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多个创作风格时期。早在中国广告发展初期,广告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内容上多采用比较典型的民族元素,这一时期的广告设计制作处于手绘阶段,广告的主体内容主要以传统的山水画、仕女图和摩登女性形象居多,但那时只是区域性的广告传播,只需要考虑本地区人民的认可。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迫使我们在世界格局中面对充满竞争的未来,只有在创意中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重新将民族元素融入广告设计作品,才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本土广告的自身优势,挺直腰杆与世界对话,推动本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曾任戛纳广告大赛评委主席的迈克尔·康拉德也说过:“亚洲国家和地区具有创作世界级广告的潜力,只要其广告创作来源于本土文化。”一席话道出了广告创意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也鼓励我们要立足本土文化,

处理好广告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促进我国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现代设计的普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创意的活动越来越受到世界人们关注。2007年中国广告协会筹划举办了首届“中国元素”创意设计大赛,希望唤起国人对自身文化的重视和自豪感,促进“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中国设计”风格形成,获得了强烈反响。拥有千余年发展历史的水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所具有的高度成就使之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精美绝伦的水墨画卷创意以及舒展写意的水墨绘画舞蹈让世界惊艳,古老的中国文化以现代的时尚形式进行演绎,并在一夜间迅速传播,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广泛认识。

第4篇: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

关键词:传统装饰纹样;现代包装;设计;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70-02

包装是产品或商品的外在形象的组成部分,“包装是无声的推销员”。现代包装作为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着产品内在和外在的形象。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企业的形象。在今天市场经济活动中,包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现代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基础,是市场销售战略的有力武器。一个成功和出色的包装设计所带来的市场效益是一般平俗包装所远不能及的。包装设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功。

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不同,各国的设计都会打上本国的文化烙印,这也正是广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设计。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最国际的,只有这样的设计世界才是丰富多彩的。包装文化既应是民族的,又应为时代的。

中国传统图案是具有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与现代图形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传统图案讲究完整性、装饰性、对称性,数字上又讲究对偶成双。从古到今,传统图案经久不衰,不仅因为它外形具有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如:寿桃代表着“福寿呈祥”,牡丹代表“雍荣华贵”,荷花代表“清明廉洁”,明月代表“花好月圆”等。使用这种传统的图案,用其精神属性上的某种特征,来传达商品信息,更能深入人心。然而传统文化的寓意谐音也代表着中国民间的文化内涵和心理特征。

图案纹样是包装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最能体现民族风格的艺术效果,如云纹、雷纹、涡纹、陶纹、砖画纹样、铜器纹、藻井纹等,都是极具民族风格的典型图案纹样。在应用这些传统元素进行包装设计创作时,应以现代图形设计简洁、规范的视觉标准对其进行改造。我国的传统民族装饰图形,积淀下一些恒远的主题,并已具有一定的世界认知度,如龙、凤、狮子、麒麟、莲花等的图形,它们的表现形式及造型方式,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转变,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地域特点。

运用中国图形于包装设计上,是设计师经常遇到的,是否随意就把图形套入设计上,还是经过缜密选择,从百千图形中选出优秀美观而有特性的,以新的手法和透过精工制作处理,让图形散发感染力,在视觉中浮现印象美的回荡,或以崭新的造型观念,重新创造图形,皆因艺术是需要个性的表现,可令旧图展新颜。综合所述,若能在实践中善用中国传统图形与图案,其价值是永恒的。我们更应重视传统优秀图形,广览并了解图形的源流出处,以敏锐的触觉,从中提炼其艺术精华,吸收养分,而不墨守成规。

包装设计是直接装饰美化商品的一门艺术。图形、色彩、文化是构成商品包装的基本元素,其中图形设计在商品包装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什么风格的包装,其关键在于是否有独特的思想和灵魂,是否通过图形等视觉元素的建立与传达一种视觉美。“简洁而不单调,丰富而不繁琐”一直是设计师追求的最高美学境界。对于包装图形创意而言,丰富的内涵和设计意境于简洁的图形尤为重要和难得。这一方面是有图形自身传递信息的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当今快节奏的信息社会的需要。消费者在接受图形信息的同时,感受到商品独到的人文关怀,从而使消费者渐入佳境,产生购买热情。

现代包装高速发展,设计师根据产品的不同需要一方面积极、大胆学习借鉴西方科学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努力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在造型上借鉴古典容器的特点,在图文设计上,又巧妙地将中国书画融人进来,创作设计优秀的包装。从近几年优秀包装作品来看,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约占一半以上,从绘画上看,除了借用古代绘画外,还有许多现代画家的创作。中国书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大放异彩,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中国民间装饰字体是中国汉字艺术中重要的一支,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而广为流传。在运用中国民间装饰字体进行包装设计时,必须深入研究民间装饰字体的民俗内涵,结合具体的表现内容、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设计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独特视觉效果的优秀包装设计作品。

我们要努力挖掘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借鉴传统的民间装饰字体的造字规律,结合具体的表现内容、形式,发挥我们的思维想象,灵活运用,使我们的包装设计既符合商品市场定位又富有鲜明的视觉形象和艺术效果。

民间美术,是产生于劳动者之中的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民间美术包含面很广,常见的种类存年画花纸、门神纸马、剪纸皮影、陶瓷器皿、雕刻彩塑、印染织绣、编结扎制、儿童玩具等等。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很大程度地反映出一方人的审美情趣和民俗心态,它的清新质朴的风格与民众亲近。使民众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 它的精神性的目的和审美判断振奋鼓舞了中国平民百姓,使他们乐观向上。因此,它具有着其它种类的美术所不具备的亲和力、感召力。正因如此,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包装设计才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民间工艺美术图形,装饰性极强、简洁单纯、稚拙生动,具有深厚的民俗背景与生活色彩,反映在包装设计中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过采用龙凤、麒麟、松鹤等题材,寓意“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美好意愿;民间美术中蜡染、扎染、织染、剪纸、脸谱、彩画、皮影图形更是广泛应用于传统包装设计。中国的剪纸艺术,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流传于历代民间。在简洁明了的构图和造型中表现劳动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是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

在包装上追求民族气息,是我国包装走向世界的关键,能否形成独特的设计形式,做到既保存自己的风格,又具备与国际潮流同步的能力,具体地说是一个中国传统审美与现代思维如何结合的课题,现代的中国包装设计应将民族性与国际性融为一体,将东方传统与西方模式,优秀传统图案与流行时尚紧密结合,作出有价值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应该汉学为体、西学为用,探索出适应时代、开创潮流,敢为天下先的包装设计理念,研究中国传统图案的特点,把其中的文化内涵及精华提炼出来,结合现代工艺手段,然后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了现代包装设计的面貌,而且还能开辟出一条设计探索的新路,为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风格形式。

参考文献:

[1]吴可玲.现代装饰图形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尹定邦.包装设计与文化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黄俊彦.现代商品包装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0.

[4]曾景祥,肖禾.包装设计的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全科论文中心http://

第5篇: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

中国数千年的浩瀚历史,传统装饰艺术就象一颗颗镶嵌在艺术史项链上的璀灿明珠,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艺术宝库,深厚的积淀让后人享之不尽。概而言之,中国传统装饰主要是指用具有鲜明中国地域特色和浓厚民族韵味的图形进行艺术装饰。中国传统装饰是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生活的艺术概括,是人们几千年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艺术总结,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装饰内涵丰富,以动植物装饰为主,主要装饰题材有龙凤纹、四神纹、鹿、蝙蝠、蝴蝶、莲花、牡丹、松竹梅等,取其吉祥寓意来达到装饰目的。装饰风格也各不相同:如饕餮纹的威严庄重,窃曲纹的秩序,四神纹的凝重,莲花的清瘦,牡丹的丰满,松竹梅的高韵等,还有如剪纸、刺绣、蜡染、雕刻、中国结、年画等浓厚的民族韵味。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源于传统文化,就象一部中国历史的缩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装饰设计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和影响力,是现代装饰设计的创作源泉。

二、传承中国传统装饰的现实意义

流行元素总在不断循环往复,昔日的传统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又将成为今日的时尚。传统装饰不单单是一种装饰符号,更多的是其内在的象征意韵。在今天,它己被广泛的应用在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诸多领域,传统装饰艺术运用于陶瓷设计也成为现代陶瓷艺术探索、创新的课题。现代陶瓷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集现代设计、装饰艺术、陶瓷文化于一体的新的文化现象,装饰对陶瓷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传统装饰几千年的艺术沉淀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要拓展和创新现代陶瓷装饰设计就必须要动用这笔宝贵的“财富”。虽然中国传统装饰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艺术特色,但其一直沿袭下来的中国传统审美观是不变的,并影响着现代的装饰设计审美取向。传统的回归是现代设计的需要,更是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需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学习西方现代陶瓷设计的艺术精华,另一方面我们更应注重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只有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才能设计出具有东方艺术底蕴和人文特色的优秀陶瓷作品。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需求

文化交流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全球化时代,文化构成了各个国家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且竞争之势愈演愈烈。一些文化持续扩张,咄咄逼人,而另一些文化则在衰落,甚至消失。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别的根本标志。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本土文化,这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根基牢固房屋才不会倒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一个国家保护好自己的本土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根基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经历千年的衍变,却未在变迁中黯然失色,反而以其东方神韵之美显示出恒久的艺术魅力。优秀的装饰纹样如“牡丹纹”、“莲花纹”、“卷草纹”等等在继承和改良的基础上,仍然被今人认为是极其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而广泛的使用。今天这种传统性,在世界装饰领域也显得极具东方性和民族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极具生命力和竞争力,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展。

四、陶瓷装饰设计传承的理念

第6篇: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

动画片的发展曾有非常辉煌的时刻,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动画片口碑非常好。在前夕,我国的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大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动画片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欧美动画和日本动漫加大了对中国的输出,我国国产的动画片似乎自救无门。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许多文化扶持政策,例如5155工程、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文化产业振兴纲要》等等。但是,我国的动画片制作仍然处在困境之中。主要表现为:第一、动画片的内容题材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深。中国的动画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戏称为“动物世界”。主要是因为中国动画片的制作往往是将动物作为主角,拟人化的剧情简单,模式单一。近年来少有取得成功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也套摆脱不了将主角定位成人物画的“羊和狼”这一对天敌的命运。它成功的模式是,首先在小银幕取得成功,继而开发相关产品,最终登陆大荧幕。但是,这部动画片的内容实际上仍然是比较薄弱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寥寥无几。相比于欧美动画制作巨头迪斯尼制作的以中国古代勇敢女性代父从军故事为原型的《花木兰》这一人物动画片、带有英国名著哈姆雷特色彩的《狮子王》、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等等成功的案例。我们就会发现国产动画片内容素材狭窄、故事单薄的缺点非常明显。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上文所述的《花木兰》就是取自中国的传统民间故事。风靡全球的《功夫熊猫》更是宣称向中国文化致敬。我国动画片制作没有充分利用我们本土的文化素材,反而是国外的包装让中国元素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第二、动画片的创意环节不足,形象塑造失败。在欧美和日本动画的双重重压之下,我国动画片对动画形象的塑造显得非常不专业。动画片消费市场的主体主要是青少年,典型的动画形象米老鼠、变形精刚、灌篮高手等都成了青少年市场流行的快消品。但是,我国的动画片鲜有形象鲜明的角色塑造。黑猫警长、孙悟空这种辨识度极高的动画角色非常少。国内制作方对动画片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是给儿童休闲娱乐的阶段上。实际上,有一大批的成年动画爱好者在追求动画文化,如典型的动画文化COSPLAY。动画创意的不足往往是因为故事挖掘的不够充分。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琴棋书画、四大雅戏、武术功夫中的可利用的鲜明形象、动作、故事非常多。仅仅是依靠重新包装传统故事都可以吸引市场的目光,例如《秦时明月》的历史题材、《风云决》的武术擂台等等都是塑造了鲜明的特色内容,历史人物、武术功夫的传统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扑面而来。

二、传统文化在动画片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是动画片素材的宝库。在我国的动画片制作历史上,有非常著名的“中国动画学派”。对于传统文化的利用和传承主要表现为:第一、中国传统画派水墨画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水墨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在动画片中利用水墨画,从屏幕里到屏幕外都透露出了强烈的古韵色彩。第二、传统文化中民间宝贵遗产剪纸、皮影等手艺艺术的运用。剪纸艺术主要来自于民间的镂空剪刻,皮影则是剪纸、戏曲、木偶戏静动结合的艺术。第三、动画角色的设计直接取材于经典故事。主要是对传统故事无论是民间杂谈还是神话故事的素材。取其中一个部分或是整个故事进行再包装。因为该故事原来就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只需要根据故事的设定对故事角色再润色就可以轻松的赢得观众共鸣。

三、以动画片为媒介,传承民族文化

第7篇: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

【关键词】设计符号电影海报民族文化现代设计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间餐厅里,向观众放映《火车到站》,电影由此诞生。据说当时还制作了题为《卢米埃电影》的宣传画,这恐怕就是最早的电影海报。电影海报即电影广告,属于平面广告设计类,其作用在于推销电影内容。通常,创作者需要在一张约27×40英寸的纸上完成传达影片信息的艰巨任务——它能简明扼要地总结电影,它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电影海报因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艺术风格多变,因而也成为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出现造型大胆夸张,色彩艳丽鲜明,主要描绘影片内容的手绘海报,直到九十年代,大型摄影加工器材的应用以及电脑合成技术的广泛普及,电影海报设计才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设计门类。步入电脑设计时代,设计师需要在国际性图像语汇中找到自身的民族性文化内涵,突破传统的写实性描绘,丰富电影海报的象征性寓意以及文化的多义性表达。其中,成功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如,斯皮尔博格《外星人E·T》的海报,以一轮明月为背景,一个穿雨衣的小男孩正骑着单车向月亮奔去,在奇幻性的视觉语言中向受众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孩童之梦,温情的友谊成为这部科幻片电影海报的感情基调《星银岛》电影海报,以寻宝少年手抚桅杆凝视充满梦幻色彩的星际太空为主题……这些设计弥漫着勇敢与冒险、乐观与进取的精神:《51号星球》、《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的海报则展示出张扬个性和夸张童心,洋溢着欢乐气氛:《街舞少年》海报以不同肤色的几个少年头像为主题,充满开放的状态和创新的活力,反映出剔除掉文化冲突、种族歧视和主流文化优越感因素之外“美国式的自由、平等和竞争”:特别是《女招待》的海报,画面以淡粉绿灰美式格子为底,衬托着甜蜜微笑的女招待,娇美可爱的表象下却是女性主义眼中堪忧的地位和命运……这些电影海报以“美国梦”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出资本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普遍富裕的图景,这种非剧情式的海报设计展示出承载美利坚民族精神与性格的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体现出美国文化的独创性,文化的多元化和现代性,而这种非剧情式的海报设计使电影海报在色彩、光影、造型上极具特色同时又与其电影风格保持一致,成为了当今海报设计的主流。

非剧情式的海报设计,图形语言的国际性趋势并没有消解民族性内涵,在多元化的沟通与理解中,国际性基于民族性得以产生、发展,拥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设计成为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顾长卫2005年的《孔雀》,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天空下女主角的沉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呈现出感伤的怀旧情绪……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斯皮尔博格执导《艺妓回忆录》的海报设计将目光聚焦在一张苍白的脸上,设计元素如同剧情一般,在中西文化间游走:鲜艳的红唇、翠绿的眼珠、平静的表情与舞动的头发,等等。任何事物,都可以是当今非剧情式海报设计的元素,任何一种物质都可以成为非剧情式海报设计图形变异的工具。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呼唤着设计师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传统,方能在设计中显示出超越文化形态的独创性。电影海报也因设计者符号选择的民族性,无形之中成为时代风貌的见证者。

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20世纪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aaure)、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Pierce)提出。所谓符号就是负载、传播信息的基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在有限的时间、篇幅内,以简洁明了的视觉图形,快速、准确的传达宣传目的和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就是代表信息的符号。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文化生活都是符号形式——一切文化形式即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设计作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也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因此,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设计中选用的符号是用来传达创意讯息的,设计师在运用符号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符号情境要素,必须对其进行编码,将传达的讯息转换成易于理解、耐人寻味的创意,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符号生成了不同的意义,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就在作品中得到无限延伸——受众也乐意去“破译”、去“解码”讯息。只有双方在文化、知识背景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标准一致,才能保证讯息意义被畅通无阻的传达。受众对于消费需求的标准,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设计的创意就是要针对受众的精神层面,通过符号消费来使受众得到满足。

设计时对美术符号进行重构,要选取最具特征的部分符号对象,打破原有的图形组织结构形式,才能按照符合现代受众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取向,最终产生新的符号形体,使其既具有民族民间美术的形神韵,又有现代设计的意味。如以木刻版画为表现形式的电影海报《红色娘子军》、《早春二月》和《祝福》,根据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风格等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对主题进行诠释和渲染,令人印象深刻。在设计上运用一些具有民族艺术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借用年画形式的《朝阳沟》、国画形式的《林则徐》等,将民族民间美术符号的造型法则渗透于设计的图形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电影《白蛇传》的海报采用民间剪纸设计元素,这种以民间美术符号为基本元素的设计,民间美术符号意义的沿用与发展,使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传统语境产生约定的意义,而设计符号的创新意指则传达出作品主题的寓意,受众在解读符号意味的同时获得文化认同的愉悦——在跨文化的交流传播中,能够简洁有效的表达设计创意,最易达到“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一文化传播的最高境界。超级秘书网

民族民间美术也是这样——民族民间美术符号本身是一种存在,它的载体形式十分丰富,它是民间艺人创造的具有审美因素、情感因素和表现因素的特殊符号,具有民族民间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尺度,独特的造型系统和色彩系统,更具有完整的表征和意指方式,在传承远古文化符号的基础上,积累构筑了一个独立的、丰富多彩的视觉符号系统。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符号元素融入设计,凸显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和人文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现代海报设计带来了新风格。《那山那人那狗》、《我的父亲母亲》、《卧虎藏龙》、《白银帝国》等海报的成功说明,运用于平面设计特别是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民族民间美术符号,是对受众符号消费需求的满足,也会对受众的消费心理和精神产生影响,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独特的中国元素到底应该怎么用从来也没有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它需要设计者、受众,对相应文化的理解延伸。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设计的竞争,而设计的竞争背后则是文化的较量——秉承和发展一切优秀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03.

第8篇: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

关键词: 标志设计 传统与现代 创意性 民族性 国际性

一、历史文化元素在图像传承中的衍生与嬗变

中国古代先民具有丰富的暗示力和象征力,他们把似真似梦的境界与无形无迹却又无往不在的虚空融为一体,超脱、浑厚而又空灵,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与梦想憧憬。从远古崇拜的图腾直到明清产生的吉祥符号,都体现了这种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情调的认知,并在绘画与艺术设计等领域中表现其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美学价值。如何运用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为现代设计服务,使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蕴为现代标志设计服务,这是值得探讨的伟大工程。

华夏民族历来自古崇尚自然,无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是南方的农耕民族,他们对自然的顶礼膜拜,其最终形式是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为一,即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既是道家的思想,又是儒家追求的境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把自然的地位放得如此重要。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的中国北方由于富裕而辽阔,人们生活在山泽原野之中,与宇宙天地及自然界奇禽异兽的活泼生命相接触,接受自然的感应,加上自身的顿悟,于是,他们用丰富的暗示力和象征力代替对形象的实际摹写,把似真似梦的情景与无形无迹却又无往不在的虚空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流传数千年深入炎黄骨髓的传统元素。

可以说,传统元素是民族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功能,先人把特定情感和观念与物的形式相联系,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的象征寓意。譬如太极图形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俗称阴阳鱼,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且不论它的深刻含义,单从图形设计的巧妙性来说,成功地运用了图底反转,对比强烈却又融汇合一。太极思想,折射出中国人的哲学观,也阐述了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存在的解释。中国人习惯用动态变化来理解事物,万事万物都有两面,阴晴圆缺、忧欢祸福、天地乾坤、水火、生死、冷暖、动静、吉凶……太极图形由黑白相生、首尾相连的阴阳鱼构成,寄寓着东方式的阴阳哲学。太极构图给人的感觉是动态中的平衡,是东方文化的一种视觉特征与记忆符号。太极图本身是具有生命力的,那些以此为构图模式设计的标志图形,同样延续着这种动态平衡的力量和美态。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为香港西武百货公司设计的标志将双鱼符号与西武百货公司英文名字“SEIBU”的首写字母“S”同构,象征着企业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同时“鱼”与“余”同音,又蕴含着“年年有余”之吉祥意蕴,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不单单是像太极的阴阳鱼图形这一类构图,共用的构图方式也常常出现在中国民间吉祥图形与文字中,犹如信手拈来的游戏,折射出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衍生的有趣思维方式。在这种文化心理的指引下,中国传统艺术中产生了丰富的图形、文字、符号,比如: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设计“中国银行”标志,以古铜钱与“中”字相结合,以常见的图形传达深刻的寓意;又如“三兔三耳”“三鱼共一头”“招财进宝”等构思。当这些符号与现代标志设计所需求的信息传播、文化心理等因素相契合时,它们的丰富寓意便会在现代设计中重新释放,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传统符号因其丰富的造型和吉祥寓意,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文化,沉淀为民族审美心理图景,其在当下商业文化传播中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恒久的审美魅力,经过现代设计手法的演绎,焕发出神奇的魅力。诸如中国联通、北京申奥标志等一批兼具民族文化魅力和现代审美时尚的新形象,也是为大家所认同和推崇的标志设计的精品佳作。

二、民俗文化的在传统标志中的深厚积淀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民间的文化艺术形式犹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其中。民俗图形其实是古代先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憧憬的一种形象表达,专门为营造吉祥而创造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它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艺术现象,是中国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的深厚沉淀,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与创造。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极为丰富,在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既有多样而统一的格调,又有独特、深厚、富有魅力的民族个性和民族意蕴。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沉淀、延伸、发展,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造型体系,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在民间风俗文化中能找寻到许多现代标志设计的图形元素,结合数字化时代的处理方式,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之风。我国图形艺术源远流长,民族元素符号具有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邃的含义,且富有极其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

譬如,最常见的龙凤,就是我们先祖想象出来的吉祥动物,是一种预示祥瑞的征象,是幸运福祉的象征。龙能治水,预示龙能带来风调雨顺;凤是百鸟之王,凤鸟和鸣是太平气象,是老百姓所期盼的。对农耕民族来说,最关心的是天文气象。据专家考证,《周易》的河图洛书就是天文和气象图。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将龙代表帝王的权威,而民间则用作美好的象征。中华民族被喻为“龙的传人”,故而,在国际上,“龙”被认为是中国符号。

花卉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用的题材,许多花都象征了美好的寓意。莲花清雅脱俗,是佛教的专用花卉;牡丹国色天香,象征荣华富贵;梅花傲雪犹香,象征气节不屈;桂花与“贵”字谐音,寓意富贵临门。如云南白药的标志采用的就是宝相花和葫芦作为元素,宝相花是人们吸取诸多花美的特征,想象创造出来的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富丽花形。好比中国的龙,是动物的结合体,宝相花也是花卉的结合体,集百花美之典型,寓意吉祥美满。而葫芦通常代表珍贵宝物的收藏器具,它又与“药”有联系,民间有谚语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通过这个标志云南白药很明显地体现了企业性质和行业特征。

三、传统图形的几何构成及其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原始先民在最早的彩陶器皿上,进行装饰性描述,逐渐开始掌握抽象几何的艺术形式,并学会了直线与曲线的妙用。如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中的人面鱼纹,生活在西安半坡的氏族以渔猎为生活的主要来源,久而久之,人面鱼纹就成为半坡氏族的主图腾,它以太阳与鱼复合为人面祖先像,以双鱼作双耳,以鱼尾作人面唇须与头徽,相辅相成,同时具有“黑白”的双关效果。又如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中象牙雕刻上的双凤朝阳纹,太阳与鸟是河姆渡文化先民的祖先崇拜物,以两只鸟形与一个日形共用,组成一个左右对称的图徽,取得均衡稳定的视觉效果。最巧妙的要数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徽”,即神面像,其最上端为一弓形冠,冠下为一倒梯形人脸,冠顶饰放射状羽毛纹,兽面眉脊与鼻下为血盆大口,人的腿呈盘膝状置于兽嘴下,兽耳同是人臂,人足同是兽须,人面与兽面又是人体与兽头的搭配,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是远古图徽共用形的绝妙实例。

在这之后,人类开始了抽象的几何纹样的研究和使用。在今天的标志设计中,抽象的中国几何纹样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寓意,它是现代设计创意的重要元素。

方胜、万字符、如意、双钱、盘长等几何纹样都广泛地被运用在当今标志设计中。盘长,佛家说盘长包含“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盘长图形,无头无尾,象征连绵不断之意。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联通的标志。还有云纹、涡纹、火纹、鱼纹……设计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融合到标志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还能充分地表达标志所蕴含的理念与个性。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原企业标志就是根据吉祥纹样的“回纹”造型变化而来的。将约定俗成,并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达成共识的传统图形的“形”和“意”,沿用到标志所属公司的固有的内涵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高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具有鲜明的文化性与民族性,是中国现代标志设计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传统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我们探索现代设计民族性的重要资源和基础,任何“新的创造、现代创造”都不可能切断与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的关联。在世界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设计观念,设计教育和设计评价也有盲从西方的趋向,中西设计交流活动中因为中国设计师本元文化的缺失,屡屡受到西方同仁的质疑和批评。我深信,中国设计师在历史转型中感受到的这种“话语失落”的痛苦,根源在于我们对本土深厚的历史文化继承的缺失,这就造成我们对标志设计所秉承的理念的盲从和失落。毋庸置疑,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必要的,任何纯西方化或极端民族化的观点都是失之偏颇的,传统不应该被湮没抑或僵化,它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但脱离了国际视野和现实环境探讨现代设计的民族性,也不过是犬儒的观点,都是短视和狭隘的表现。正如鲁迅所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与时代气息的创造和弘扬,才能赋予标志设计艺术恒久的生命力。

第9篇: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范文

跨界一词已然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音乐艺术发展历程中极为鲜明的特征之一。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虽然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要素,如音调、节奏和调式等都具备强烈的民族性,然而创作技法只是音乐表现的载体,更为重要的则是音乐内容的表达。世界上现存的一切可以呈现作曲家乐思的手段皆可利用。在这一层面上,中国与西方音乐不存在明确的界度,这就为中国跨界音乐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站在中国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那些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跨界音乐作品,无一不是在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创作技法的构筑之下,将其主要艺术材料和创作风格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息息相通,与中国传统音调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换言之,当代优秀跨界音乐所表现的核心是西方现代节律之下的中国民族韵致,民族性与时代性兼顾。

一、 民族性和时代性是当代中国跨界音乐创作的着力点

当代中国跨界音乐具有显著的民族性

所谓民族性,指的是特定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和阶段性,但同时又表现为一种局限性。音乐的民族性即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具备一定民族性的音乐作品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制约下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代表音乐在民族精神领域里的认识和积累。各民族的不同音乐文化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物种,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依赖于其生存的土壤并在一定时期内具备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多数中国新音乐作曲家具有国际化的音乐视野,完全具备娴熟运用世界通用音乐语言的能力,今天的音乐领域已呈现出世界音乐大一统的局面。若能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深入挖掘中国独特的传统音乐和民间艺术宝库并探得其精髓,便有可能创作出富有生命活力的新音乐作品。近20年来,中国涌现出一批引人注目的新音乐作曲家和独具民族魅力、同时又有国际化元素的跨界音乐作品,其闪光的源泉就在于此。

当代中国的跨界音乐将丰富生动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材料、艺术形态和独特韵味与西方现代节奏、曲式、编配等手法相结合,出神入化地将富有现代气息的音乐创作元素融入对自我本体的感悟与把握,衍生再创,向世界呈现出更易于理解和接纳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类型。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当代的跨界音乐是具备浓厚的民族性的,并在弘扬中国音乐作品的民族性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究其根源在于,作曲家的创作活动是不可能与其与生俱来的母语文化完全断绝联系的。东方抑或西方,无论选择何种技法,都将与作曲家自我成长环境息息相通。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自有其独特而珍贵的艺术传统,感染力非常强大,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途径滋养和教化着属于中国的新艺术创造者。中国当代的跨界音乐作品所展现出的风格样式已从不同的程度上透露出与创作者母语文化共生的民族属性的影响。

跨界音乐创作需要彰显时代特性

音乐具有反映时代特点的能力。音乐可以反映不同社会、时代的不同精神面貌。当代新音乐作品应当反映当今社会人们欣赏情趣和富有时代个性的特征。诚然,母语文化因素具备强大的衍生能力,时时刻刻浸染着文化缔造者,但绝不能取代文化缔造者的个人创造与时代精神。传统文化之下的民族音乐风格属性需要作曲家富于时代个性的烘衬才会呈现崭新的色彩。

在当代音乐创作领域,作曲家的艺术个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强调,现代音乐的发展依赖于作曲家个人风格的发展。所谓艺术个性,来源于作曲家的遗传、性格、习惯、环境、经历、修养、志趣、悟性等,而其所处的时代亦是一个重要因素。作曲家个性和气质的展现,伴随着艺术创造的全过程,成为隶属于这些作曲家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徽征。丰富多彩的中国当代跨界音乐,正是每一位如斯富有个性的作曲家艺术创造的共同结晶。

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于当代中国跨界音乐创作中

人类文化的发展从来就是一个不断融合与跨界的过程。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民族性也来自于对各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中,我国各民族不断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创造了包括音乐文化在内的光辉而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群;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劳动中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包括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并与汉族音乐完全融合,成为今天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的时代印记皆属于音乐文化的民族性范畴。

由此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音乐的跨界现象一直存在,反映隶属于特定阶段的时代性,代表了音乐作品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而在当今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格局中,如若中国作曲家能在宏观体现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文化的自我传统根基的同时,以吸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再创造,将在世界音乐领域之中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群体。这种群体共生的民族属性与作曲家生动的艺术个性相复合,造就了中国当代音乐作品的文化品位。因此,中国当代的跨界音乐不可片面强调民族性抑或个性,更适合以“多元复合”来界定。

总之,这些中国新音乐创作领域中多元且富于个性的作曲家群体天然即充满民族性,他们的音乐作品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所应追求的中国民族音乐。强调中国传统民族风格不与对个性的包容相矛盾,反而可以造就一个容纳中国文化实质的现代音乐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未来与国际音乐相抗衡的音乐潮流之一。

二、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跨界音乐创作中的地位亟待提高

从近年来喷涌而出的中国新音乐作品来看,当代中国跨界音乐的创作已经形成一个潮流,发展前景亦非常乐观。这些新音乐作品将中国传统民间音调以一种强势的姿态拉回到群众面前,并赋予它们崭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精神。

跨界音乐创作的核心就在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创作技术的结合。不过,在现阶段中国跨界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所谓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往往仅充当了丰富音乐材料的角色,而作为完整的音乐作品,更为根本的结构框架及调式体系等元素则仍旧建构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理论之上。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首先,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特殊性,在百年之前,西方文化以其革命性和先进性成为国人心目中能够挽救国家命运的良方而被引入,这其中便包括音乐艺术。这种特殊的文化传入方式,使中国原有文化在人民心中被低估,被认为是落后而保守的。而这种主观上的低估是非常严重的,原本既已落后的中国音乐文化在客观上更加落后,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导致今天中国音乐创作技法理论的不足甚至缺失。当代中国作曲家在属于自己的音乐文化中找不到所需的创作理论支撑时,自然会将目光转向音乐理论系统健全的西方。

其次,当代中国作曲家一直以来接受的音乐理念和创作技法都以西洋作曲理论为主,在创作过程中无法完全摆脱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大多数作曲家发现,只有在有意对西方音乐理论和技术进行中国化改造和润色时,才会真正去关注中国本土的文化。这实际上是国人对自我认知、自我感受和表达的一种忽略。

最后,与当代中国作曲家对待跨界音乐创作的态度有关。作曲家创作的跨界音乐作品一般有两种,有些是出于作曲家自身对民间音调的真挚热爱,而另一种则是为了追求音乐作品的销量而故意套用跨界风格,迎合听众追求新鲜的欣赏趣味。这种态度归根结底是浮躁的,不能使中国跨界音乐走上真正发展之路。目前中国音乐文化最迫切的需求是完善自己的音乐理论体系,在各方面均能够与西方平行发展。否则,在经过表面浮华的繁荣发展之后,中国新音乐文化可能会走向歧途,最终还要依靠西方作曲理论为指导。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作曲家的创作应着眼于中国音乐文化的自觉建立,只有真正做到尊重中国本土文化,中国的新音乐才能在未来得到充分的发展。音乐只有流派之分,而无贵贱之别,中国的音乐理论系统完全可以与西方平起平坐。在全世界范围的跨界音乐创作领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不再仅仅是音乐风格上的点缀,而成为从乐思、音乐结构等深刻层次上影响全世界新音乐创作的重要因素。

结 语

当代中国音乐领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跨界音乐作品,它们将音乐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融合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调与西方先进作曲技法,创造出耳目一新的音乐风格,开拓了新一代音乐创作之路。跨界音乐的出现在振兴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将渐渐远离群众视线的传统音乐作品拉回到人们面前,使这些老作品的价值重新被定义。不过,与西方完善的音乐理论系统相比,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跨界音乐的创作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仍旧只是点缀,无法触及音乐结构和创作技法等更深入的层面。

由此可见,当代中国新音乐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自身文化的关注,以中国本土音乐特质为核心来进行发掘和探索,同时强化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和个性化表达方式,超越具体作品本身,将中国传统文化本体与时代精神的契合作为创作的根本着力点。总之,在当前信息全球化背景下,音乐艺术也应打破原有无谓的界限,让不同音乐风格更广泛地融合与跨界。毕竟,艺术创作最吸引人的特质正是其开放性和不可预见性,为当代中国跨界音乐的创作打开大门,指引方向。

* 本文系绵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跨界音乐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课题编号:MB2010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2. 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王静:《跨界――当代艺术的跨领域实践者及其思考》,新星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