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范文

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1篇: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范文

一、体验式德育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体验式德育课程的引领

德育课程承载了时代赋予的德育内容和德育价值,应该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积极的引领和指向作用。但是,由于体验式德育课程内容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落入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模式中,难以拥有真正感受和体验的机会。例如,我国传统节日众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具有重大的德育价值和德育功能。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学生不仅能融入节日的氛围,还能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相一致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进而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方式。然而,德育课程中关于传统节日教育方面的内容残缺不全,散见于思品教材和语文教材之中,难成体系。有统计显示,以小学为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共计154小节内容中,关于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仅有2小节;人教版12册语文教材349篇课文中,仅有2篇课文与传统节日有关,涉及的节日也只有春节、重阳节和中秋节。

(二)体验情境的创设不符合体验式德育的要求

体验式德育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体验”二字,就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悟,进而接受德育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引起认识与行动发生静悄悄的改变。因此,体验情境的创设是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前提,是体验式德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和过程。但是,很多时候情境的创设却不符合体验式德育的基本要求。例如,在传统节日体验教育中,教师仅仅让学生把教室装扮出节日氛围,讨论讨论春节的来历习俗。出于安全等种种顾虑,并没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此外,随着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大环境中创设而成的节日情境,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而是形成了商业化的情境,凸显了商业的意图和功能。因此,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传统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消费节、旅游节、休闲节,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就是购物、消费等。德育缺乏适宜的氛围和情境,学生又怎能从中体验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德育活动的形式化

丰富多样的活动是体验式德育的重要途径。德育活动并不等于体验式德育。各种形式的活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忽略了活动中学生真实发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没有获得相应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感受和体悟,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各种德育活动,最后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的影响和改变都是微乎其微。例如,在清明节组织的德育体验活动――祭扫墓的活动中,教师关注了活动的准备、安全教育等等,却缺乏对学生进行活动目的的充分介绍和说明,学生在扫墓过程中没能激发起对革命先烈的敬仰、缅怀、感恩等情感,具有极高德育价值的清明扫墓活动就沦为简单的清洁扫除活动。只有学生明确活动目的,用心感知和体验,才会真正内化道德认知,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体验式德育实践中主要问题的破解之策

(一)重视体验式德育课程的开发,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引领和指向作用

为什么学生参与了传统节日活动却难以达到体验式德育的目的,这是因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认识不清。例如,清明节为什么又叫寒食节、为什么清明节要扫墓祭祖、为什么端午节家家户户要挂艾草……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只是一知半解,这就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因此,首先要确立道德认知,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编写有关传统节日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系列化的传统节日教育内容、设置相应的课程学习目标,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缘由、与节日有关的习俗,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而有价值的德育要素。如,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了解吃粽子的由来、感受屈原身上的爱国精神等,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德育过程的仪式化或活动化,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体验式德育的内容是通过仪式或活动来呈现和被学生内化的。我国的传统节日总是有着不同的仪式或活动,如清明扫墓、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赏月等等,这些节日仪式或节日活动潜在的德育功能非常强大,其德育影响力是一般的说教式德育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在传统节日期间,学校可以因地制宜,举行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教育仪式或节日实践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墓、参观烈士陵园,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避免传统节日教育沦为抽象、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的知识传授,实现体验式德育的预期目的。

(三)创设多样化的体验情境,实现体验方式的多元化

学校德育针对的是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学生年龄、心理和个人经历的独特性,他们对单调的、教条式的德育内容容易产生厌倦,失去兴趣。如果体验式德育只采用单一的体验方式,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疲倦感。因此,创设的体验情境应该多样化,体验方式应该是多样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兴趣,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从而获得良好的育德效果。例如,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不仅可以通过祭扫墓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还可以通过听老讲故事、放风筝、踏青等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体验清明节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德育价值。

第2篇: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范文

一、在传统节日中挖掘德育元素

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亲情、重和睦、重和谐;端午节重国家、重社会;重阳节敬长辈;清明节缅怀先人先烈、感恩思源……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小学生较为熟悉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因为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元素,能为开展以体验为主的传统教育活动,探索小学德育新模式提供充实的内容基础。

二、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节日文化元素

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互动,适时、适度地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如语文学科结合端午节,让学生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图画、手抄报,开展“端午诗歌欣赏会”,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设计端午的装束,吟诵端午的古诗,演绎端午的由来;音乐学科不仅教唱具有广东年味的粤语歌曲,把它们渗透到亲子活动中加以诵唱,还鼓励学生把贺年的粤语歌曲应用到春节拜年中,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学科引导学生把他们眼中看到的新广州与传统的老广州结合起来,融入节日的元素,画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通草水彩画,鼓励学生把心目中的传统节日用“广彩”和“通草水彩画”这两种广州传统工艺美术样式表现出来……学生在浓郁的节庆氛围和民族文化的浸润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受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在节日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开展了以“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风情习俗。如,在春节的时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贴春联、走亲戚拜年,引导学生体会春节的热闹氛围和文化习俗的精粹。元宵节时,请学生尝试自制元宵,并现场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做灯笼、猜灯谜等更让学生体验到传统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体会到人们对“团圆”这种和谐、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重阳节,各种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在重阳 雏鹰行动”主题系列活动,展现了广中路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等……丰富的节日民俗体验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和认同,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无穷魅力,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在心中深植民俗文化之根,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造就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姿、神采飞扬,那种本能的归属感、传承性,把我们聚集在一起。

第3篇: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传统节日;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95-02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在学界成为共识。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节而异,灵活地采用实地参观、问题研讨、辩论、演讲、观看专题片、问卷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然而,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仍然值得学界探讨。

一、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切忌流于形式

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教学方式的新探索,可以借助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模式来传递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信息和理念,更可以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克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逆反心理。但是,要防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明确教学主题

实践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必须围绕教学主题开展,以求“形散神不散,万变不离其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特征:他们崇尚自由、快乐、平等;他们讲究情调、品味,审美水平较高;他们有强烈的与人交往欲望,爱好交友;他们乐于尝试各种新鲜的实践活动,乐于在活动中挑战自我。要适应“90后”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创造他们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实践教学形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他们感知传统节日的魅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但是,面对当前“大节大过,小节小过,无节造过”而带来的负面效应,避免大学生只注重过节的感官刺激好玩或有趣,而忽视了传统节日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需要我们精心选定用于实践教学的节日,避免多而杂乱,力求少而精细。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主题。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例,中秋节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可以举办师生中秋茶话会、中秋诗歌朗诵会等教学形式,在活动中得到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而在重阳节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要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可以举办问题研讨、辩论、给父母写封信、到养老院献爱心、到社区为老人干实事等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尊老敬老、感恩报恩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目标

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思想素质目标方面,要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认识自我深入认识社会,了解传统节日的产生根源,认识传统节日蕴含的丰富内涵,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弘扬培育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明确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的责任与使命,引导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分析关于传统节日的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在知识目标方面,要通过实践,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灌输教育转为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进一步印证、理解理论知识,并在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中,开拓思维空间、深刻认识社会、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在能力目标方面,帮助学生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通过实践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培养组织纪律观念、培育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交能力、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要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要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角”,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自我评价。但是,实践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忽视自身的主导地位。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设计者和领导者,教师需要在深入理解并消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采用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和手段,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协调各方关系,乃至应对与处理某些突发事故,才能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可以说,教师的设计水平和领导能力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尤其要认识到,基于大学生个体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差异,他们通过实践活动亲历亲为得到的经验可能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个体的、内在的,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及时对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加以梳理整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内在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对零散的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更为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积累有益的材料;要引导他们将个体的经验进行交流,使他们在共享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在交流沟通中不断增长智慧、增强能力、获得自信,并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

二、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指出:“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注意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片面的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或者片面的强调实践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要解决大学生对有关基本理论的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那么实践教学则要解决大学生对有关基本理论的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知转化为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最终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用理论指导实践,针对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紧紧围绕课程理论教学中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节日活动的具体方法、详尽环节。又要通过依托节日的实践教学,获得深刻体验和理解,让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化”、“入脑”,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认识以至信念。

三、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形成合力

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得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良好教学效果,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形成长效机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万里。

(一)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引导

事实证明,自从2006年,国务院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六个节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把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以来,大大激发了大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热情。因此,只有从国家的层面,继续提升对传统节日保护的文化自觉,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就会对传统节日有更多的认同感。

(二)商家和媒体要树立守土有责的阵地意识

商家和媒体不应只贪图眼前利益,过分重视西方节日,而淡漠传统节日,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只能严重伤害普通民众对传统节日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媒体要发挥宣传优势,把传统节日的宣传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通过开设专题、专栏,举办专场节庆晚会,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发掘、宣传传统节日的思想道德内涵,引领节庆活动的价值取向。而商家通过在节庆用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特色工艺品,生产安全卫生、健康有益的节日食品,同样能够实现节日经济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三)学校要融合相关部门,形成内部合力

学校要避免“学雷锋一阵风,三月来了四月走”的现象,把传统节日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长效化,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宣传部门要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大学生传统节日教育相结合。通过营造传统节日氛围、校园网公告、大屏幕宣传、师生手机短信提示与短信祝福等方式进行传统节日宣传。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拥有理论功底扎实的师资队伍、学术资源和少量的经费资源、组织资源,而学生管理工作机构则拥有广泛的组织资源、充足的活动经费和丰富的校外资源,因此,依托节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优势互补。要将各系、班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纳入到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让他们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分工明确而又相互协助。另外,基于实践教学的需要,可以把博物馆工作人员、民俗专家等人聘请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三是节日是短暂的,应该注重节日精髓的总结和提炼,把节日蕴含的宝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同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制定配套的量化考核体系,并把考核结果同学生的日常管理挂钩。

总之,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定要注意几个相关问题,才能确实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思路和方法,使当代大学生自觉传承民族思想文化,并最终得到思想政治素质的良好提高。

参考文献:

[1]郝小松.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7):52-53.

[2]董宜彦.论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学理论,2011(13):309-310.

第4篇: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范文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有注重音韵的传统,多数文化经典适合诵读,不仅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可从中体会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典传承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要求其诵读较简单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孝经》《弟子规》等,中高年级的可读一些稍长的宋词、《论语》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为一周一节或两节课,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致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在诵读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穿越时空,延伸扩展,把握文化特质

传统文化是厚重而凝练的,在精巧的篇章中蕴含丰富的哲理与情感。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探究适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特质。比如,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作品作者所处的年代,讲述作者的人生经历,把学生思绪拉到作品创作的年代及作者所处的境遇,体会此情此境,领悟其思想。再者,在本作品的基础上延伸扩展一些与此作品相类似的或相关联的文章,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其他作品中更深刻地理解本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情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涵

文化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要更好地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是深远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在快乐中、无意识中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通过“对对子”“灯谜”“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学生领略汉语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

第5篇: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范文

酒店七夕情人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一为了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引导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按新都文明办[20XX]37号文件的部署,北管委认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

一、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节日氛围

为更好的开展此次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管委会制作了七夕节日宣传栏,对节日的来历和民俗传统进行宣传,受到机关全体人员和群众的好评。管委会还收集整理了一批关于七夕的优美故事和传说,编辑成电子书,上传至互联网供人们免费下载和阅读,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进一步使人们关注这一传统节日,为整个社会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举办七夕爱情讲座,体现真情关爱

在七夕节前夕,管委会举办了“七夕爱情讲座”,讲座从“七夕节”的渊源、传说、习俗以及诗词等方面向参加主题活动的人员宣传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让大家了解七夕文化所蕴含的崇尚忠贞爱情与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怀。大家还围绕七夕佳节颂扬忠贞爱情,家庭幸福的主题,诵读爱情诗歌,激发人们对真情的追求,对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传播传统文化,共创文明社会

北管委借此节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和谐之风,广泛宣传互助友爱,共建文明社会,让文明之风进机关、进家庭。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大家在工作中,都更注意职业文明礼仪,以文明的语言、文明的仪态为来访企业和群众服务。同时,以七夕体现家庭美满追求之意义为抓手,积极倡导文明进家庭,追求家庭和睦美满,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群众告别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通过此次主体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营造社会和谐,家庭幸福,为树立人们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出了贡献。

酒店七夕情人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二根据区文明办的有关通知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七夕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局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七夕节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各科室以深化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突出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突出营造家庭美满、社会和谐氛围的具体要求,全面推进我局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具体活动情况

(一)开展“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结合“在我们的节日”期间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我局党委印刷了“迎七夕、诵经典”文学小册子,并对全局干部职工及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发放,要求各科室组织诵读。活动陶冶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人们在诵读经典中受到中华情爱文明的熏陶,续写高尚纯洁、忠贞不渝的爱情新故事。

(二)开展爱情文化活动

在七夕节来临之际,我局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观看“七夕”节期间民俗表演团体、民间艺人在我区各地举办的各类传统工艺和七夕民间技艺表演。鼓励干部职工参与节日期间组织的歌舞晚会,活跃了单位气氛,促进干部职工间的有效交流,增强了团队战斗力。更让干部群众充分感受节日的浪漫气氛。

(三)开展“七夕传统节〃共植爱情树”活动

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七夕”文化内涵,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的主题,我局精心组织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七夕传统节〃共植爱情树”活动。组织局干部职工及其配偶,共20对夫妇代表在局花园内进行植树活动。为我局环境增添绿色气息的同时,为人们作出了高尚纯洁、忠贞不渝的爱情典范。

在本次活动中,我局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导文明和强化作风的热潮,更是承七夕文化精髓,扬民族传统底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酒店七夕情人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三按照县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进一步唱响“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更好的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镇领导高度重视,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以“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为主题的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七夕主题活动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七夕节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各村(社区)结合“百姓故事会”活动,以深化创建文明新村为载体;突出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突出营造家庭美满、社会和谐氛围的具体要求,全面推进我镇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具体活动情况

(一)开展“七夕”爱情故事讲演活动。我镇各村(社区)积极开展“七夕”专场百姓故事会活动,以“我讲述、共分享”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充分感受浪漫爱情,追求幸福美满生活。

第6篇: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自身的品质与思想情操。教师既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生活上的领路人。要成功地在语文学习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就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知识,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一、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将传统节日的文化与小学生的德育进行对接,开发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并进行探究,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体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与传说,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整理,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是其他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然后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或是经典诗文朗诵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节日的气氛,增强情感体验。比如,以“清明节”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清明节的由来以及相应的习俗,让学生学会感恩,缅怀故人,并懂得维护新生。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祭祖的节日,其节日活动还有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等等张扬生命力的活动,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的精神品质。因此,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受到德育。

二、加强传统节日内涵的挖掘

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挖掘,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的教育。要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仅仅靠学生搜集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交流自己对节日的理解。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散,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其具有普及性、甚至是全民性的特点,学生对春节的习俗也极其熟悉,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内涵的挖掘。春节的习俗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放爆竹、接财神等,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来让学生进行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春联PK”,即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活动,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有关春节的对联,并将其进行整理,到规定的时间就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写的质量与数量来综合评定优秀小组。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美,从而能够自觉自发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修养。

三、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学习课程,更是一科育人指南。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结合传统节日的内涵,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德育精神,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有关,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传说,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与孝女曹娥。学生在读过了这些故事后能够体会到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并能够慢慢体会到廉洁自律、爱国、孝顺这些传统的道德。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赛龙舟、挂荷包、悬艾叶、吃粽子等,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节日的气氛,可以组织学生玩游戏,虽然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赛龙舟,但是拔河比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让他们意识到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还能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游戏中提升自身的品德。在我们班级组织的拔河比赛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高涨,他们也体会到了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体会到了人们对那些具有崇高品格的古人的敬仰与尊敬之情,并促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总之,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脊梁,对其进行德育刻不容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将德育融入教学之中,并让学生在参与搜集与实践中增强德育意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素质。另外,阅读是增加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增强学生的德育观念,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第7篇: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范文

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意思。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动。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啊,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片月饼一片情啊……"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儿童电影《啊!摇篮》中小朋友们一起唱的歌谣,每当听到这首歌都会令人心潮澎湃,为了那与圆月相映生辉的片片月饼,更为了我们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浓浓亲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轮圆月如金轮玉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甜丝丝的月饼,吃茶、饮酒,倾诉着团圆的喜悦,遥祝着远方的亲人。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传统节日应该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是来自历史深处不可磨灭的记忆。传统文化在节日的承载下薪火流传,生生不息。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载体,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载体。只有当我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也才能回答"我们朝哪里去"。应该说,中秋节在几个传统节日中,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时既是赏月的最佳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寄托了中国人多重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人大校长纪宝成说:“花好月圆是中国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愿望,中秋明月被赋予很深的文化内涵,既象征着团圆合满,也给人一种恬静、温和、安定的美感”。几千年来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中秋佳节的形式得以大众化地传承下来,在当今时代有助于倡导重视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识,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传统节日对于华人而言,除了传承文化,还起到了文化纽带和精神桥梁的作用,这种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载体所难以实现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时,最难忘怀的还是那几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中秋时,每当看到一轮圆月挂上了天空,不由的就会想到远方的亲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变得感伤。此时家乡亲友的问候最是暖人心怀,遥在他乡的你也该连线父母,道声平安,一诉乡思。

当然中秋节也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等国的传统节日。

第8篇: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范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像一颗闪亮的明珠在世界文化中大放异彩,我拉应该珍惜继承,将其发扬光大。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在有意无意中延续这种文化。而节日的深沉内涵也是对我们的思想充电,情感充电。清明怀故亲,端午思贤臣,中秋念家人,重阳尊老者……这些载誉千年的美德,在文化传承中历史弥新,永不裉色。

如今,元宵、端午、中秋,在忙碌的国人生活中,似也简化成“美食节”,节日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似乎被人淡忘,纯金制造的“黄金月饼”,直径1。5米的“天下第一汤圆”等层出不穷,更是将国节视为营销的功利时机。

开放的中国,开放的节日。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众多西方节日犹如撒在中国本土上的种子,迅速生长繁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袭”。有人说:“西方文化节好玩,有节日气氛,我更喜欢西方节!”……有人说:“中国传统节日太传统,应该创新!”在西方文化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能全盘西化,更不是一概拒绝,墨守成规。适度接受,增强文化交流。并向中国节注入新的生命力,适应时代将民族不断完善,这世界所接纳。

第9篇: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范文

自古皆贵中华,中国文化历史悠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我们身边,并且被我们完好的传承下来。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关于传统文化的心得作文8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中生关于传统文化的心得作文800字1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他们是夺目的,绚烂的,然而又在岁月中逐渐流失,碾灭,最后却埋在了几千年积淀的黄土下……

我想对此说些什么。

比如怎样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承千年的精髓,以及怎样让新潮的现代人接受并且完全融入已有些生涩的传统文化。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其中不乏有佼佼者,他们巧妙地将流行和传统结合得天衣无缝。我就简单地谈谈音乐和饮食等几方面。

1音乐。

首先,小天王周杰伦的《东风破》《中国风》就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人的古典情节。并且让很多原本不习惯古典的人们开始关注起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这不能不算是一大突破。其实《东风破》的歌词浅显易懂,不过是向我们讲诉了一段现代都市人的爱与恨,但在乐曲的表现上,凄恻婉转,带有古韵,琵琶的演奏也烘托出舍与不舍间的幽冤。于是,很多追逐快餐文化的人被打动了以后,开始思索对于经典和悠远的观点,开始爱上了原本被他们遗忘的华夏文明。

除慈之外,王力宏的《花田错》《龙的传人》、陶哲《苏三说》也是很好的例子。

2饮食。

这是一个讲究创新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对同一件事物感到厌倦,就连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是一样。不过,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在讲究色、香、味、型之外又讲究营养,这就是一种时代进步。一种文化再生。

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归根到底,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质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此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3服装。

我们来粗略看看近几年来的流行风吧。复古永远都是主角,人们在稍纵即逝的流行中开始怀念。怀念古典的厚重,和经过岁月淘洗后的精致。

唐装、旗袍、印花布、刺绣、扇子装潢……它们已经生根在都市的尘灰中,已经在笑语盈盈里散发着脉脉温情。

除此之外,还有古香古色的红木家具、影视作品等倍受人们青睐。中国悠远的民族文化应该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去,它永远是浪间最闪耀的朝阳。

高中生关于传统文化的心得作文800字2

人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远流长。”看完了以上的精美展示,相信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正是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节日。胡书记在中说过:“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需要坚守的是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东西,物质文化如国画、书法、碑刻,精神文化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高中生关于传统文化的心得作文800字3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端午节只是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节似乎只是为了吃一块月饼,春节似乎只是一个长长的假期,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了,有谁会去关注曾经屈原留给我们的感动,有谁会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黄酒;中秋时节有有谁去关注那轮孤独的圆月,似乎月亮的光辉都被明亮的烟火夺走;春节期间,有能有多少人记得许多美好的习俗,而现在本是祝福与希望象征的"压岁钱"却被有浓厚金钱味"红包"取代,许许多多人都说:过年没年味了。这些都是我们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们现在都没人冷落成这个样子,其他传统文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唉!我听见传统文化在哭泣,这哭泣声中有失望,有无奈,还有的是对我们的期望。

当听到韩国人成功的将端午节申请他们的文化遗产时,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震惊了,在震惊的同时,我们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怎么就成了他邦异族文化遗产?我们于是开始反思,我们何时认真的对待过传统文化,只有在别人将我们的文化遗产抢走,我们正在失去的时候,我们还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够呢!

面对这愈来愈多的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我们想到了保护,正如最近才颁发的新的节假日条例,将清明,端午货物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其中,以后,在这些节日里就会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护能起到效果,而不是传统节日变成了纯粹的假期。

在我看来,保护不是挽救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本办法,而更在于发展。在于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只有发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发展了才能长久不衰。但是发展是合理的发展,如果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着只能加速他的灭亡!传统文化不会因为个人的保护和发展而繁荣,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会的力量,众人的保护和发展才能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多么希望传统文化不会再哭泣,而是在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进!

真的希望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能再一次聆听屈原的心声,感受精神的力量,传承美好古老的又在发展的习俗!真的希望中秋时分,家人团聚,天下共赏一轮圆月,体味浓浓的亲情!真的希望过年的时候,锣鼓敲起来,人们动起来真正感受除旧迎新的喜悦……

高中生关于传统文化的心得作文800字4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高中生关于传统文化的心得作文800字5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