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往届毕业生和基层医师的现状分析
1.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专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本科课程压缩版。“三段式”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用,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倾向[1]。各学科课程相对孤立、封闭,缺乏衔接与融通,内容存在重复、脱节现象;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分离[2];(2)职业能力培养不足,教学重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课程安排不能早期接触临床,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差[2];(3)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课程,而医生面对患者的时候,需要的是从基础到临床的综合知识结构和以器官系统为主体的综合临床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将所学的原有各学科知识在头脑中重新整合[3]。此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不能实现集疾病治疗、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服务[4];(4)课程设置不能完全反映基层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学生毕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农村卫生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5]。
1.2毕业生调查结果分析
我校委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调查临床医学专业2008~2013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3届毕业生,结果显示:学习效率低、学习理解能力较薄弱,临床基本技能掌握较为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最认可案例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学习方式;最希望获得关于专业技能的基本知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人际交往等基本工作能力。说明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轻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6],而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7]。
1.3基层医生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研分析
本校于2010~2012年,对国内7个地区86个基层医疗机构1245名医生开展专业调研,结果显示:基层医生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常见疾病诊治、常见症状诊治、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社区急救;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居民建档、妇幼保健、老人保健、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8]。88.67%的医生曾因缺乏诊断、治疗技术转诊过病人,50.00%农村医生连最基本的诊断技术尚未能正确掌握,如测血压、看眼底等,无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分别达84.18%、75.66%[9]。这说明有必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提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至关重要,教学改革应结合国家医师资格考纲。
2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2.1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
本校在借鉴国内外器官系统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基层医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并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医学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建立了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职业素质课程(军事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体育、职业指导、形式与政策);基础课程(医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药理学总论);器官系统课程(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手术基本技能、诊疗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全科医师应诊技术、实用康复技术、实用中医技术、妇幼保健技术等);职业发展能力课程(遗传与优生、传染病、性病与皮肤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卫生法规、人际沟通、医学生人文修养、文献检索)。把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专业教育、临床技能训练为重点贯穿于3年教学中。
2.2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编写
组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师及附属医院行业专家,以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为原则,整合、重建教学内容,制定器官系统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编写器官系统疾病教材8本,即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生殖、血液、神经精神、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并由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呼吸、消化、血液、神经、泌尿等专业的教授审定。分别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自编教材克服了传统教材理论性过强、知识面过于宽泛,内容过于庞杂的弊病,以够用、实用为出发点,并增加病例分析、临床问题导入、知识链接等内容,体现教材特色。
3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1强化组织保障能力
学校成立了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教改工作的全面实施,在政策、管理、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下设专家工作组:负责器官系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审定,师资队伍建设,器官系统教材的审定;每2周进行教学总结,及时对各系统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和调整。教学管理协调组:负责协调基础医学教研室和临床医学教研室的关系,下达教学任务,编排课表、教学进度表,以及组织教学检查、考试等,确保教改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
3.2组建院校合作、专兼结合、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组
器官系统课程模式对教师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我们老师是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过来的,授课过程中基本上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讲好本学科知识,很少注意研究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及其相互联系。现在要以器官系统的课程来授课,教师本身就有很多的不适应。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团队由10~14名成员组成,医院的行业专家5~7名,涉及专业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检验科等。学校专任教师5~7名,涉及学科包含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主讲教师选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从事临床和教学多年的高年资教师担任。3.3实施器官系统教学方式教学安排上,把某一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诊断、治疗及其疾病预防在一个学期讲完。例如,在消化系统讲“胃”这一器官时,先介绍胃的形态结构,接着是它的生理、病理,然后就是胃的常见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使学生对胃从正常到异常再到用药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10],减少重复,避免遗忘,印象深刻[11]。
3.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导入、临床问题导入,作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的切入点。教学场地多样化,在“课堂里设病区,病区中开课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生进校后以实验、实训、见习3个环节反复交替,每周集中安排半天时间在医院见习,进行床旁教学,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感受医生的工作及责任、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这既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医德品质和医生素质的培养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2]。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临床思维能力[13]。
3.5调整考核内容
器官系统8门课程参照医师资格医学综合考试大纲,考核基础医学综合(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综合知识,题型采用A型和B型题,按照各学科在总论和各论中所占的学时数分配比例命题组卷,如消化系统,成绩按百分制考量,解剖学占8%、生理学占10%、病理学占12%、药理学占16%,疾病占54%;操作技能课程,基础知识50%,操作占50%。新的考核内容突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医学整体观和临床思维[14]。
3.6调整实习科室轮转
为实现实习科室与器官系统课程延续,达到有效的对接,第3年临床实习安排在三甲医院,实习时间共36周,必修科室32周:消化8周(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8周(呼吸内科、胸外科)、循环4周(心血管内科)、泌尿生殖8周(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4周;选修科室4周:急诊、血液、内分泌、神内、脑外、骨科。
3.7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
阶段性教学反馈信息表明,教师逐步适应了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2012级器官系统教学的学生与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专业热爱程度进行比较,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及课程兴趣优于普通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创新、探索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从观念到实践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因此,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教学难度较大[15]。但改革的方案本身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只要针对问题,根据其产生原因,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就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分飞,陈海波,石刚刚,等.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03-104.
[2]王俊林,冯修猛,张春芳,等.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73-676.
[3]马建辉,冯友梅.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课程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2011,31(4):193-195.
[4]舒放,郭伟.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145-148.
[5]杨美玲,哈学军,梁金香,等.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7-8.
[6]乔文达.论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创新[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4)23-26.
[7]张金波,周秀芳,李晓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1-62.
[8]何坪,姚安贵,邓宇,等.重庆市社区医生在职培训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21-424.
[9]张冬青,何坪,邓宇.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3):3048-3054.
[10]曾静,卿平,左川,等.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询证医学杂志,2013,13(5):548-552.
[11]高音,姚丽杰,张舂晶.浅谈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5):105.
[12]卢王英,刘晓静,季晓辉,等.医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6-27.
[13]耿景海,文民刚,周增桓,等.医学教育改革热点及发展趋势[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4):86-89.
[14]李红玉,卢祖洵.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33-36.
【关键词】 卒中平台建设; 学科整合; 学科建设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卒中已成为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英美联合进行的循证医学荟萃分析研究证明,目前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在医院中建立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已成为欧美国家的共识[1-2]。本院开展卒中平台建设,就是在卒中单元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卒中防治的技术信息平台,实现脑卒中管理的实时化、数字化、可视化与精细化、“无缝式”连续化管理,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对南宁市卫生系统卒中诊断和治疗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意义的学科建设之路。
1 多学科整合与卒中中心建设现状
近代整合医学一词起源于英文“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简称“CAM”,美国从80年代起就开始寻求多学科整合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3-4]。1999年,国内也提出了整体医疗的新观念,学科整合的思想才由此而生。2001年由北京天坛医院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正规的卒中单元,从此揭开了我国探索卒中单元建设的序幕[5]。本院于2004年将神经内外科合并后,应用组织化的医疗模式对脑卒中及重型颅脑损伤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6-7]。整合资源构建新的组织,将会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潮流。
脑血管病是可防、可治性疾病。2000年,美国脑卒中协会探讨了卒中中心的概念,并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卒中中心-初级卒中中心和高级卒中中心,探索并逐步完善了卒中中心的建设与认证体系[8]。而我国脑血管病流行分布地域差别较大,医疗体系复杂多样,医疗质量良莠不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中国卒中整体服务水平相对于国外卒中中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卒中中心建设是近几年才引入我国的新的医疗模式,国内也仅仅是初步形成中国高级、初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草案,尚未普遍开展卒中中心的建设[9]。因此亟待建立中国卒中中心网络,规范卒中救治单位的准入标准,规范化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费用,给患者带来真正的实惠,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 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的一些探索
如前所述,脑血管病的急救、防治与康复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管理体系。南宁市卒中平台就是依据卒中中心的标准进行建设。卒中平台的两个主要目标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治疗水平和卒中防治标准化。本院于2013年6月申报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重大项目《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获得批准立项,从此,本院采用数字化技术并参照《高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对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9-10]。
2.1 基础设施建设
2.1.1 数字化设备 购置并装备了HIS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对脑卒中患者的信息进行数字、文字、图像、语音等各种形式的处理和管理,并开展无线网络数字化移动电脑查房。
2.1.2 病房设置 开设有卒中门诊、神经科一区和二区病房,其中有卒中单元病房、神经内外科普通病房、重症监护抢救室、ICU、介入检查治疗室、康复治疗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神经生化检查室、健康宣教室等。
2.2 整合高品质的医疗团队 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成一个一级临床科室-神经科,建立卒中医疗小组,小组成员有:神经内科医师、神经外科医师、神经介入医师、神经康复医师和康复技师、理疗师以及专业护士等[11]。科室正副主任分别由神经内、外科主任担任,他们都具有本科学历,主任医师职称,并且完成卒中培训或血管神经外科培训。神经内外科医生大都具有神经病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学历,形成了高品质的医疗团队。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团队成员团结协作,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3 配置先进的设备 重症监护抢救室:配备有24 h中央脑电趋势监测仪;床旁自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脉搏血氧自动监测、血压自动监测、呼吸自动监测;亚低温治疗仪、除颤器等监测仪器和设备。康复治疗室:配备有平衡系列、步行系列、上肢运动系列、下肢运动系列、全身运动系列、作业治疗系列、功能评估系列、水疗蒸浴系列、吞咽障碍治疗仪等传统与现代康复器材。神经电生理检查室:配备有动态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仪及中央24 h脑电自动监测仪。诊断、急救与支持设备:包括全身螺旋CT、大型C臂X光机、彩色B超、全自动大型生化检查仪、TCD、便携式远程中央心电监护仪及报警系统、全自动进口麻醉呼吸机及壁式中央供氧、负压吸引系统。
2.4 制定卒中诊治规范与流程 标准的诊治规范是指导临床医疗工作的指南,为此,本院编写制定了一系列医疗流程和治疗指南如《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神经内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神经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脑出血、TIA治疗临床路径》《脑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并发症防治预案》《康复治疗规范》《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等治疗、护理、康复指南及诊疗路径。收集整理了《文献汇编》《文献汇编》及《文献汇编》;编写并出版发行了《脑卒中健康教育手册》一书。
2.5 开展先进的诊疗技术 卒中平台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来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医疗质量。神经内外科医生24 h值班,从患者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迅速区分卒中的类型和程度,尽早决定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案,各专业小组积极配合,分秒必争,使患者的治疗形成良性连锁效应,安全过渡到恢复期,从而形成急救的绿色生命通道。
2.5.1 神经内科医生急诊值班(24 h/7 d) 针对急性脑栓塞/脑梗死患者超早期(6 h内)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同时进行脑保护、降颅压、调控血压和血糖、实施重症监护、早期亚低温治疗、神经营养药、催醒药的应用、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2.5.2 神经外科医生24 h/7 d全天候应诊 根据患者病情开展脑出血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大面积脑梗死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AVM切除术、脑脊液脑室分流术、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腰大池置管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术等。
2.5.3 神经介入医生随时听诊 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动脉内介入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痉挛、颅外血管支架/血管成形术、AVM栓塞术及动脉瘤弹簧圈填塞术等介入诊断治疗。
2.5.4 危重患者的监护 危重患者的监护由经过卒中重症监护专业培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师24 h值班。急危重症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立即评估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为患者进行心电图、脉搏血氧、血压、呼吸自动监测和体温监测,建立特别护理记录单及护理计划单,建立静脉通路,及时送检血生化、血常规,并遵医嘱治疗。垂危患者及时转ICU救治。
2.5.5 康复训练与治疗 康复治疗是急救治疗和长期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收治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马上进行[11]。康复小组成员有曾经到北京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中心经过培训的康复医生(包括物理、作业、语言康复师)和经过培训的吞咽障碍及营养障碍管理医师。神经康复医师首先给予患者康复评估和制定个体化阶段康复方案,康复技师给予理学治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训练,电、磁疗,针灸,推拿按摩等康复训练与治疗。
2.5.6 各辅助科室(放射科、心电B超室、检验科、介入导管室、麻醉手术室)24 h/7 d全天候应诊,卒中患者优先检查头颅CT(到院20 min内随时进行扫描);随时进行颅外血管双功能超声、TCD、CT血管成像/造影、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经胸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快速凝血试验)、心电图、胸片等各项目的检查。
3 多学科整合建设卒中平台取得的成果
神经内外科的整合,使脑血管病的治疗最终实现专病专科化、治疗综合化、内外一体化,经过整合后的神经科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品牌效应,在南宁地区乃至广西东南部都有不小的知名度,被评选为“南宁市医学特色专科”。卒中平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促进了人才的培养,推进了新技术的引进,而且使学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医院的技术力量得到极大增强。
3.1 临床效果、医疗质量得到提升 2014年科室收治患者1918例,比2005年的556例增长244.96%;平均病床使用率由2005年72.9%,提高至2014年137%;业务收入由2005年的308.1万元提高到2014年的2550.33万元。死亡率由2005年的5.22%(29/556)下降至2014年的1.36%(26/1918);临床治愈好转率提高,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2]。
3.2 人才培养的平台 本科2008年9月申报的《神经内外科整合及康复的诊疗紧缺人才培养》项目被列为2008年度南宁市专业化人才培养重点计划项目,培养目标是神经内外科和康复诊疗技术及组织化医疗管理人才,获得南宁市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资助4万元。通过选送到国内和省内先进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自学考试及送读在职研究生等办法,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成长平台,以此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本科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及副主任护师共4名,4名主治医师均已接受硕士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并取得了相关的学历,全部住院医师均已报读在职研究生。
3.3 临床科研成果累累 2013年,本院实现了市厅级重大课题零突破,《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获得南宁市重大科研项目立项;2014年又取得了历史性飞跃,神经科历年共获得6项南宁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自然基金项目。其中3项科研成果获得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在国内省级以上期刊68篇。
3.4 信息技术得到极大增强 装备HIS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实行医疗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是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的核心。信息化的运用,为卒中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和管理支持,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具有全国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脑卒中数据库,为脑卒中的筛查、防治、康复、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和便利。先进的无线移动电脑查房系统的建立,使科室管理登上新台阶,进入数字化管理和无线移动查房新时代,成为南宁市及广西防治卒中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点。
综上所述,本院通过神经内外科的整合,以此为基础探索卒中中心的建设,推动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提高了医疗质量,提高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和改善了科研环境,形成了学科特色。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创建先进的脑卒中防治平台,为脑卒中患者提供院前急救、住院治疗(药物、手术、介入及康复治疗)、整体护理、健康宣教、社区医疗与康复等从院前急救到住院治疗,再到社区康复、二级预防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诊疗“一站式”服务。尤其是卒中数据库的建立,为脑卒中的筛查、防治、康复、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和便利,从而实现了脑卒中管理的实时化、数字化、可视化、精细化、“无缝式”连续化管理,进一步促进脑卒中的规范化防治,提高脑卒中的诊疗水平,有利于向大众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最终达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的目的,进一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治愈好转率,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减轻患者本人及社会的负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Treib J,Grauer M T,Woessner R,et al.Treatment of stroke on an intensive stroke unit:a novel concept[J].Intensive Care Med,2000,26(6):1598-1611.
[2] Langhorne P,Dennis M S.Stroke units:the next 10 years[J].Lancet,2004,363(9412):834-835.
[3] Qudah F,Brannon M,McDougall P.Integrated clinical management:a model for clinical integration[J].Top Health Inf Manage,1998,19(2):1-11.
[4] Scott A.Quality lessons.Patient-centered care vital to outcomes,cost[J].Mod Healthc,2010,40(46):22.
[5]王拥军.卒中单元:脑血管病医疗的方向[J].中国全科医师杂志,2003,2(4):215-217.
[6]李次发,温德树,周铁军,等.神经内外科整合为一级临床科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J].华西医学,2010,25(5):856-859.
[7]李次发,温德树,马莉琴,等.多学科组织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2011,33(8):960-964.
[8] Alberts M J,Latchaw R E, Selman W R,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stroke centers: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brain attack coalition[J].Stroke,2005,36(7):1597-1616.
[9]王伊龙,王拥军,周永,等.亟待建立中国卒中中心网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27-30.
[10]马锐华.高级卒中中心指南-脑卒中协会的集体共识[J].中国卒中,2006,1(1):40-48.
[11]温德树,马莉琴,冯勤,等.卒中单元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3):162-163.
关键词:恶性肿瘤;妇科;中医康复锻炼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本院在2007年5月到2008年12月间用中医康复疗法护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到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32例,入选条件是已婚、家庭完整、患者对疾病知情、行根治性放疗并治愈出院。30例病人年龄23~67岁,平均4O.5岁;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13例,初中9例,小学以下10例。恶性肿瘤的类型:乳腺癌12例,直肠癌6例,鼻咽癌3例,肺癌3例,胃癌1例,肝癌1例,纵膈肿瘤1例,其他恶性肿瘤5例。由专人出院时对病人进行评估调查,32例病人均表示已理解和掌握康复教育内容。出院后1个月至6个月再对这些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或面谈,了解病人对康复教育的遵从情况。
1.2中医康复锻炼方法
1.2.1常规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中医康复治疗。使用按摩、针灸等方法,1次/d,2O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气泡浴+涡流浴。操作如下:患儿全身裸露,颈部或腋下戴游泳圈放入水温37℃~38℃、水深6O~70cm的水疗机中,打开气泡、涡流开关进行治疗,1次/d,20min/次,2O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1.2.2心理康复指导康复是一项主动自觉的活动,不同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康复效果。比如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组织多,手术创面大,尤其是手术后形体上产生的变化及对预后的担心,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帮助患者接受现实,患者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康复的行动。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进行心理治疗,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1.2.3功能康复指导功能康复的时机是康复治疗的关键,要向患者讲解康复时机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过早活动会影响组织愈合,过晚运动会引起腋窝积液、上肢水肿,告诉患者乳腺癌术后2周要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从每次5min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30min,每天可进行数次,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标准。康复锻炼的主要技巧是要掌握活动的力度,早期被动运动要求轻柔、缓慢,以不引起疼痛为宜。
1.2.4用药指导化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化疗是炎性乳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接受化疗的患者应无明显的骨髓抑制。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AF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等,要求连续应用6个疗程,以提高化疗效果。近年来,开展的新辅助化疗指对晚期恶性肿瘤行术前局部化疗,目的是在术前缩小肿瘤,改善乳癌的临床分期,减少肿瘤的侵袭性,是进展期乳癌术前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期,化疗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要对患者讲解可能出现的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等情况。
1.2.5饮食指导合理安排饮食,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蛋白、低脂、低糖饮食,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营养过度,因肥胖对治疗肿瘤有不利影响,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长期生活中,应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遵守饮食有节不过量的原则,在饮食安排上,对每天的总热量、脂肪、糖量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忌暴饮暴食。
2结果
本组32例病人出院后1个月-6个月回访调查,28例保持良好心态,24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1例饮食休息合理,25例掌握了正确的性生活知识,32例重视后期放射反应。
3讨论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比如确诊前疑为癌症时,患者会因潜在的“恐癌”意识而回避事实,就诊时避重就轻,不积极检查,将病情合理化,这些均对早期诊断不利。还有病人出现明显的急于求证的焦虑情绪,急于四处求医,同时,病人对诊断结果表现出期待性焦虑、伴有坐卧不安、失眠、食欲下降。对恶性肿瘤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康复干预措施,可降低其孤独感、抑郁、焦虑、恐惧;帮助患者对诊断和治疗的适应;增加对疾病的理解和控制,减少躯体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康复锻炼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锻炼的核心就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措施 ,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积极应对。Okamura等研究表明,在患病早期,患者感到迷惑、混乱、信息需求量大,采取咨询等积极主动的行为不但能明确获取相关知识,还能减轻内心的困惑。对乳腺癌的治愈情况、疾病分期、疼痛、术后肢体康复、饮食、放化疗及内分泌的不良反应、康复期的性生活等都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中医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它融汇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天,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它仍然充满活力,造福人类,并已逐渐被西方医学所理解、重视、研究、采用。对祖国医学宝库中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认真学习、理解、继承、发展和创新。在本文中,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与中医康复护理后,大部分病人对康复教育的遵医行为较为理想,重视疾病的康复问题,尤其对饮食和休息、治疗后期反应等认识深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发现部分病人对一些中医康复内容的遵从不是很理想,如对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性生活知识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更为突出,出现这些情况固然有病人本身的因素,但也有来自生活条件、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康复锻炼是一项复杂的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过程,医护人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锻炼,可帮助病人正确掌握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达到有效教育、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总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中医康复锻炼,不但能使患者患者早日康复,而且能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增强生活信心,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32-02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笔者体会到在社区进行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社区居民初步掌握健康知识,是提高居民健康理念的有效措施之一,现总结体会如下:
1 健康教育方案的确立
对社区居民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及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
制定方案是为保证健康教育的强制性、实用性和可信性。通过社区诊断的社区健康问题,确定包括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时间、地点、联系人及联络方式等在内的实施方案,制表并打印成宣传页,在下社区进行宣传时发放给社区居民。
2 健康教育针对人群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服务重点人群多为妇女、儿童、残疾人、流动人口等。
2.1 老年人
截止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1.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今后将以年均800万人的速度递增(搜狐网);其中约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新华网)。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这些老人接受教育能力差,多多少少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饮食习惯,对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老年人是健康教育人群的重点人群。
2.2 工薪族
这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群体。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50%以上职场人群、70%以上公务员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问题(新浪教育网)。笔者曾在某警察培训班义诊,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3以上警务人员患有高血压,并且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2.3 儿童
据2005年人口普查,儿童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0%。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溺爱、关照过度(运动量少)、营养过剩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儿童的健康问题显著,肥胖儿童随处可见,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年龄也日趋低龄化。这是代表国家未来的群体,是更需要加强重视的人群;同时这个群体健康意识提高后,又会督导家庭建立健康行为模式,这是一个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的群体。
3 健康教育方式
社区健康教育形式是多样的,最终目标是将“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使人人享有卫生健康。
3.1 健康教育专栏
健康教育专栏可以在辖区普遍覆盖。本社区有小区、家属院 146个,每个场所均有1~2块约2平方米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积极与办事处联系,充分利用这些宣传栏,每2个月更换1次内容。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流动人口、残疾人为重点宣传对象,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3.2 健康教育讲座
每年年初制定健康教育讲座的具体内容及讲座计划,使居民及早了解,并使居民有针对性的参加讲座。通过讲座,使居民更直接、详细地掌握健康知识和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指导居民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利用健康知识,合理保健、饮食、运动、起居等。为使居民每次参加讲座都能得到高效的健康教育,每次都聘请相关医院相关科室副主任职称以上的专家授课,为居民答疑解惑;为鼓励居民参加讲座,准备控油壶、控盐勺等小礼品,可收到较满意效果。
3.3 健康教育处方与健康教育小礼品
健康教育处方以其简便、实用而深受居民欢迎。针对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并制作控油壶、控盐勺等小礼品。在下社区宣传时对居民发放,使他们通过阅读,获得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控制食用油、食用盐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3.4 建立俱乐部模式
俱乐部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为普及疾病防治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平台。其重点是对居民健康行为进行强化,并坚定其信心,使之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1]。利用辖区单位、家属区的老干部活动室等有利条件组织沙龙式活动,使之形成防病、治病互助小组,交流防病、控病知识,鼓励其在一起活动时,互相进行用药督导和病情督导,达到防病、控病的目的。
3.5 义诊咨询
义诊咨询是健康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其针对性强、指导措施直观,指导目的明确。在义诊过程中,对老年肺功能减退患者指导他们进行缩唇呼吸、膈肌呼吸等呼吸训练;肺功能康复训练无创、无痛,易被接受,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2]。对亚健康居民,指导、鼓励他们练习太极拳、适时做穴位艾灸,调整性情,合理饮食;对慢性病患者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对发现异常的居民及时向他们宣教,指导病情观察和治疗。
4 健康教育场所
社区健康教育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社区健教室、辖区家属院、单位活动室、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都是极佳选择。尤其是辖区写字楼,多种资料显示职场人群的亚健康比例升高、慢性病发病年轻化,使笔者意识到社区健康教育不仅应面对社区老年人、赋闲人员,还应将健康教育的场所前移,即走向写字楼。
5 医护人员的职责
要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医护人员就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要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意义,积极参加全科培训,掌握丰富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要有良好的健康教育技能(如中医外治等)及理念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全科医学、中医学在治未病、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4]。
6 体会
采取以人群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和公共保健策略,可以提高人们(尤其是高血压和脑卒中等高危人群)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多方面健康教育,可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提高防病、控病意识,有利于高危人群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人群生活质量[5]。
近几年来,由于健康教育市场鱼龙混杂,各种打着专家旗号、免费赠送幌子的健康教育讲座、义诊随处可见,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上当受骗现象屡屡发生,信任危机使健康教育工作很难理想化开展。如何满足不同人群健康教育的需求,是有待今后在工作中探讨的问题。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中国慢性病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教授说,“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少,由此引起超重,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以及脂肪肝的发生。”而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社区居民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6],消除或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致残率,这是医疗机构的职责,是医疗界社区人的努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曾瑞伟,尹萍,李秋云.俱乐部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乳腺癌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2):52-54.
[2]沈旭慧,林海,张红.护生参与指导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的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22-923.
[3]唐敏.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45.
[4]刘伊清.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2):130-131.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疗养院运行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以期更好地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国内各家疗养院都在探讨新的疗养模式,其中以健康管理模式、专病疗养模式等较多,本院将临床路径应用于疗养路径得到了良好的效果[1]。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主要内容是健康检查、健康评估、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2]。在疗养路径中,与健康管理模式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将疗养路径分为5部分,即疗养准备期、前期、中期、后期和跟踪随访期,采用健康管理模式来制定疗养路径,探讨健康管理模式在疗养路径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1疗养准备期
疗养院主要服务对象是有疗养需求的健康、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康复期人群。服务对象因疗养需求会对疗养院进行了解,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全面比较,选择合适的疗养院进行详细的咨询与沟通,确定整个流程后携带健康资料开始准备疗养。因此,疗养院应有让服务对象了解的服务平台,详尽介绍疗养院的整体服务项目、流程以及特色、优势等内容,与疗养员即时沟通、咨询,收集疗养员初步信息,答复疗养需求,提出建议,商定疗养初步计划与流程,将疗养员初步信息、需求及计划在疗养期前提交疗养科,开始进入疗养路径规划。
2疗养前期
2.1疗养员信息的收集
疗养员信息包括一般情况和健康状况。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个人信息;运动、膳食、睡眠、吸烟、饮酒等行为及生活方式;工作性质、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家庭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个性性格、压力及紧张度等心理因素;家族遗传因素;个人健康意识、社会健康保障体系的完整性等。健康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病史回顾及健康检查进行收集。先进行健康需求咨询,再通过疗养员携带的健康资料以及采用临床系统回顾方式进行病史回顾,初步了解健康状况。健康检查包括体温、脉搏、血压、血糖及系统体格检查等,还包括根据疗养需求以及健康状况建议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超声、影像学等辅助检查,以及体能、心理测评等。
2.2健康风险评估及预测
建立健康管理档案,通过疾病风险预测系统,分析健康危险因素,预测在未来数年内各种疾病的发生率。评估主要内容有:(1)健康状况评估,根据躯体、辅助检查、体能检查、心理调查和家族健康调查等,评估其健康基本状况;(2)生活方式评估,包括饮食、睡眠、运动、个人嗜好、工作、休闲娱乐等;(3)疾病风险评估,主要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危险因素的评估;(4)安全风险评估,包括跌倒风险、景观疗养适应证、海水浴疗养适应证、运动处方适应证风险评估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人群进行分类: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疾病状态可再细分为心血管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等各个专病,以及健康危险分层: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1]。再由主管医生与疗养员共同探讨,选择个性化疗养方案,进入下一个疗养路径。
3疗养中期
3.1健康干预与健康促进
根据健康评估系统出具的报告,结合专家经验,对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等危险因素,以及导致的不良健康状态进行综合处置,为疗养员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方案。提供饮食、睡眠、心理、运动、养生、保健处方,应用中西医、理疗、心理、康复等手段,对疾病及亚健康状态进行整体调治。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包括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营养与运动干预、心理与精神干预、健康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就医指导等。
3.1.1健康教育与指导
3.1.1.1共同活动课目
为疗养员提供健康手册,健康手册包括体检和保健两大部分,体检部分主要介绍疗养院的常规体检项目、体检流程及注意事项;保健部分主要涵盖疗养群体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常识等[3]。开设公开课,主要包括(1)入院介绍会,向疗养员全面介绍疗养院及科室概况、周边环境、计划安排、注意事项、管理要求等,同时解读健康疗养新理念,使疗养员对即将开始的疗养生活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2)膳食营养健康课,指导疗养员科学合理地平衡饮食,指出患病者应注意的饮食禁忌;由营养师根据病情为疗养员开出有针对性的膳食处方,提交给餐厅进行个性化菜谱准备;(3)身心健康保健课,由心理健康专家授课,指导疗养员端正自己目前的位置和状态,科学评价自己,积极预防和治疗影响健康相关性疾病;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疗养员纠正不良的心理状态;(4)中医保健课,由中医专家授课,指导疗养员如何适应、利用疗养条件,传授简单的传统健身术或保健体操,正确应用药物、推拿、针灸养生等内容。利用宣传栏及多媒体等途径传播健康保健知识,开通院内专题有线电视节目,按疗养期安排固定的节目滚动播放。
3.1.1.2个性化活动科目
通过对疗养员综合健康状况的科学评估,针对疗养员的疗养需求及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处方。由经治医师根据体检反馈结果、心理专家评估后的心理调控方案、营养师的膳食营养方案、专病专科医师的用药指导、中医养生专家的运动、理疗建议等内容,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由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师配合完成。在查房时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介绍健康计划的目标及具体内容,强化健康理念,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提供可行性健康计划,形成个性化健康指导手册[4]。电视节目安排点播形式,让疗养员选择自己需要、感兴趣的健康节目。
3.1.2生活方式干预
世界卫生组织曾列举了吸烟、过量饮酒、过劳、情绪不佳、高糖高盐饮食、迷信及赌博等18种不良行为[5]。首先让疗养员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根据个体情况,建议、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规律生活节奏,注意休息和睡眠,节制和不良嗜好,均衡饮食结构,戒烟限酒,坚持适当体育锻炼,保持情绪乐观,放松心态,服用合适的保健品。建议并制定日常疗养生活作息,针对不良习惯制定逐步改正计划,由随员及医护人员共同监督完成。
3.1.3危险因素干预与健康促进
对健康评估中存在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体检结果异常,有遗传病家族史,家庭突发变故,患有慢性病等的疗养员,针对危险因素,制订干预措施及目标,落实互动计划。实施综合疗养方案,运用景观疗养、运动处方、理疗体疗、心理辅导、药物治疗等,提高疗养员的身体素质、改善心境。根据疗养员身体健康的不同情况及兴趣爱好,安排景观游览项目。设计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度及注意事项等。适当安排步行、慢跑、做健身操、打太极、爬山等体育活动。让疗养员掌握1~2种合适的健身方法,学会选择运动时间、运动方式,以及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的方法。利用疗养院特有的自然疗养因子和人工疗养因子,提供海水浴、海沙浴、矿泉浴或矿泉泳、森林氧吧运动、户外景观大道有氧运动等。方案安排依据分类分层次进行,运动量既要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要确保安全,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3.2实时监测评估
建立实时的监测系统,包括(1)疗养员身体状况监测,如体温、心率、血压、体力、血糖等生理指标变化,以及头晕、头痛、感冒、咳嗽、腹痛、腹泻、睡眠等躯体症状体征变化;(2)疗养员反馈意见,如对膳食安排、饮食口味、居住条件、休息需求是否满意,对健康教育指导内容是否理解或需要进一步解释、帮助,对生活干预及健康促进内容是否适应和需要调整、补充;(3)还要监测疗养路径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得到顺利贯彻,存在的问题,执行效果如何,目标是否达到,并及时调整疗养方案。
4疗养后期
疗养后期主要安排健康状况的再评估、疗养效果的评估、返回途中的注意事项及出院后定期的疗效随访等,以及疗养路径评价、总结。健康状况再评估,重点复查初次体检的异常项目,通过疾病风险预测系统,分析健康危险因素改善情况。疗养效果评价,主要评价疗养员是否得到饮食、运动、心理及药物等系统的科学指导,是否掌握自我保健知识、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精神、食欲、睡眠等主观感觉、心理状态和体力状况是否得到改善等[6]。总结健康管理病案和疗养计划情况、效果,根据后期健康状况以及出院后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社会和经济背景等各种不同指标,重新制定出院后健康管理方案及健康干预、促进计划。通过健康信息的统计分析,对生活规律、饮食成分、体育运动、文化娱乐、心理需求等方面提出参考性意见建议,提供“健康管理指南”手册。对疗养路径执行情况、路径问题纠正、健康干预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整个疗养路径的内容安排是否简捷、合理、高效,是否充分调动疗养员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根据反馈意见及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细化疗养路径。
5跟踪随访期
建立疗养员健康档案,定期信件、电话追踪回访,督促定期体检,使疗养员积极参与到自身健康的管理当中。采用医学物联网服务,跟踪、管理、监测疗养员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对疾病发生预警和健康指导,确保疗养员出院后健康管理的延续[7]。根据疗养员的需求及健康状况,建议并定期安排疗养员再次疗养,确定进一步疗养计划。采用信息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快捷、方便、有效、综合、连续的预防保健体系,最终达到让疗养员自觉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帮助疗养员及其家庭提高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俊,李丽.疗养路径初探[J].东南国防医药,2010,12(1):75-76.
[2]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1-147.
[3]周红丽.某疗养院实施健康教育的做法[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0):954.
[4]吴晓青,于方.疗养院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探索[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8):729-730.
[5]王军民.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J].健康人生,2016,(1):27-28.
[6]张晶,付新云,沈桂英.高脂血症特勤人员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评价[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5):418-419.
【关键词】 嵌甲性甲沟炎;甲基质部分切除;济安舒能 换药
嵌甲性甲沟炎是外科感染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根治,甲沟反复感染,软组织过度外长,使甲沟消失,可致慢性甲沟炎,甚至骨髓炎,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甚至产生心理压力。如不去除病灶,则不能根治,复发率可达60%~80%[1] 。目前,在根治这一常见病方面尚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案,全甲拔除术仍是常用的方法,但患者需忍受较大的痛苦,复发率较高,创面愈合时间也较长[2]。鉴于此,我科护理组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对50例甲沟炎患者,改进手术方法,采用拔甲术后甲基质部分切除与济安舒能外用的方法治疗嵌甲性甲沟炎,通过随访两年半,疗效满意,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以采用拔甲术后甲基质部分切除与济安舒能外用方法治疗甲沟炎为试验组;以传统的拔甲术治疗甲沟炎为对照组。试验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10~62岁,平均29.6岁;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9~65岁,平均25.9岁。两组病例均表现为甲沟旁红肿、疼痛、化脓或炎性肉芽增生,病程在1个月~1年半不等。患者均术前拍X线片,未发现嵌甲趾骨质异常及关节畸形。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营养状况、心理状况、其他伴随疾病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门诊手术。(1)对照组:碘酒、酒精常规消毒患处皮肤,用1%利多卡因行趾根阻滞麻醉,抬高患肢,术者左手固定患趾,右手持直血管钳将嵌入软组织内的趾甲分开,让趾甲与甲床分离,再从分离处平行插入趾甲与甲床之间,血管钳上齿,将整块趾甲快速向对侧翻转剥离,并切除肉芽肿,然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创面,在甲床处填塞凡士林纱布并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要求患者次日换药,凡士林油砂包扎,根据病情2~3天换药1次,直至甲床修复干燥。(2)试验组:碘酒、酒精常规消毒患处皮肤,用1%利多卡因行趾根神经阻滞麻醉,抬高患肢,术者左手固定患趾,右手持直血管钳将嵌入软组织内的趾甲分开,让趾甲与甲床分离,再从分离处平行插入趾甲与甲床之间,血管钳上齿,将整块趾甲快速向对侧翻转剥离。然后在趾患侧甲床边1/5~1/4处由甲床根部至端部切除甲根及部分甲基质,破坏甲床的生长基质,刮尽甲床及创面周围的坏死组织,检查无残留甲床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创面,再用纱布压迫创面约2 min止血后,距离皮肤15 cm将济安舒能(系湖北凯尔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直接喷洒在甲床创面,尽量将整个创面都喷洒到,并将内层消毒纱布尽可能的喷洒湿润后敷于整个创面,最后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要求患者次日同法换药,根据病情2~3天换药1次,直至甲床修复干燥。
1.3 评价标准 (1)首次换药剧痛率。患者面部表情紧张、皱眉、、有躲避的抗拒动作,疼痛时间>15 s为剧痛[3]。(2)创面愈合时间与复发标准的判定:患者趾甲拔除后,经换药处理,甲床基本修复、干燥为创面愈合;3个月后重新长出新趾甲,外观正常,无功能障碍为治愈;趾甲拔除3个月后长出新趾甲,但甲端、甲角向甲沟内生长,重新形成甲沟炎为复发[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首次换药剧痛率比较 试验组50例,剧痛9例,占18%;对照组50例,剧痛36例,占72%。两组剧痛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9.455,P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随访两年6个月,试验组50例采用拔甲术后甲基质部分切除与济安舒能外用治疗嵌甲性甲沟炎治愈效果显著,50例甲床完全修复、干燥,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8天,治愈50例,无一例复发。对照组用传统的拔甲术治疗,甲床完全修复、干燥,愈合时间平均为13天,治愈31例,复发21例。两组比较,试验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696,P=0.000)对照组复发率为 42%,复发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6.582,P
3 讨论
嵌甲性甲沟炎是足趾的常见疾病,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穿鞋过紧,修剪趾甲过深或剪伤皮肤,运动时趾尖经常用力不当及身体肥胖足部长期负重,使趾甲边缘内生穿透皮肤所致,造成局部甲沟感染,出现脓肿和晚期增生性肉芽肿[5]。在临床中观察发现,用传统的拔甲方法,复发率高,这样既造成患者的痛苦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趾甲的再生来源于位于甲根的甲基质[6],根据这一原理,我科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拔甲术后部分切除甲床患侧根部的1/5~1/4,破坏甲床的生长基质,切除趾患侧的增生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彻底清除感染病灶,使长出的新甲比原甲约小1/5~1/4,减少了趾甲过宽刺激或刺伤皮肤的机会,使生长的新甲不致畸形及嵌顿,新甲与甲周皮肤紧密相连,不藏污垢,从根本上解决了甲沟炎复发的病因,达到根治的目的。试验组50例,经过1年随访,无一例复发。由于手术只破坏甲床的1/5~1/4,不至于造成小趾甲而影响趾甲的美观,患者均能接受治疗。
传统方法是拔甲后使用凡士林油纱包扎,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凡士林油层不稳定,易干涸而黏紧创面,换药时易致新生肉芽组织再度损伤或出血,引起患者剧痛,并影响创面愈合。凡士林无透气性,其阻止创面水分蒸发的能力超过正常皮肤,过度遏制了创面水分蒸发,造成创面“过湿”现象,使创面产生发白浸渍,对创面上皮愈合产生伤害[7]。而且无抗菌性,创面容易感染,既影响甲床创面的愈合,又导致创面瘢痕的形成。不仅影响趾甲外形的美观,甚至造成晚期趾甲严重畸形、痛性瘢痕形成和功能障碍[8]。所以,我们摒弃了凡士林覆盖创面,而用济安舒能喷洒创面。
济安舒能是一种由壳聚糖制成的液体喷雾剂,有效利用了壳聚糖所具有的抑菌、结膜、防黏连、促进肉芽生长、镇痛等生物学功能,在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中,经喷洒于创面后可形成透气保湿的隔离网膜,可保护创面并形成湿性环境[9]。此透气隔离网膜中含有高度均匀分布的广谱抗生素,在防止再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济安舒能在创面上形成的透气隔离网膜湿性环境,有利于上皮细胞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另外,所形成隔离网膜中含有用纳米技术处理的高分子活性剂(KT 100),KT 100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和肉芽生长的作用,也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所形成的隔离网膜能大大减少纱布与创面的黏连,这就是济安舒能所具有的抗渗出和防黏连的作用。这一点在临床治疗中很重要,能大大降低换药时所造成的甲床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的重复损伤、出血和患者的疼痛,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剧痛率。
甲基质部分切除与济安舒能外用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应用,切除病灶彻底,根治率高,复发率低,创面愈合时间短,痛苦小,患者满意。此方法有科学创新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成本强.甲沟重建术与拔甲术治疗慢性甲沟炎比较.国际医学卫生导报,2002,1(4):51-52.
2 朱政和,张松平,张宗棉.局部嵌甲切除加基质清除术治疗嵌甲性甲沟炎80例.新医学,2002,33(11):673.
3 贡亦军,张纪英.部分拔甲治疗嵌甲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8,23(8):72.
4 蓝英,马兴才.甲床部分刮除与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嵌甲的疗效观察.当代护士,2009,5:27.
5 王凤兰.嵌甲的门诊治疗及护理体会.全国第九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7.
6 穆林森,孙晓东,赵法章.甲基质部分切除治疗嵌甲的临床研究.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2):34-35.
7 徐荣祥.再生医学研究.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