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锻炼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学专业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
一、前言
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两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不稳定和可塑性的特点,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的健康问题备受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关于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甚少。医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病人,其自身心理健康与否显得尤为重要,借助体育教学培养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研究更少。本研究目的旨在了解和掌握这群体大学生的健康现状,比较不同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效提高医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2年级在校大专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3份,回收率为97.2%,其中有效卷539份,有效率为89.8%。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心理期刊及国内体育期刊,为本文提供资料。
2、问卷调查法。心理健康水平测试选用国内外通用的症状自评表SCL-90,同时自编《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在一学年体育选项课结束进行施测。
3、访谈法。是本课题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体育活动情况的辅助方法。主要由研究者深入部分医学专业学生中去,采用交谈方式以获得所需的资料。
4、数理统计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计算每人九个因子分,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5、系统分析法。依据统计计算结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体育锻炼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分析。
表1显示,医学专业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的均分略低于国内常模,其中人际敏感因子呈非常显著差异,抑郁、偏执因子呈显著差异,其它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医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常模,也可理解为整体医学观及校内文化氛围、个人修养,选修课的增加和医学心理的教育,心理咨询活动的普及对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开设体育选项课给医学生有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并由专项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特征分析。
依据不同性别医学专业大学生之间的SCL-90各因子的统计,其结果见表2
表2显示,医学专业大学生SCL-90男、女生各因子均分呈显著差异,女生各因子均分均高于男生。除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方面呈非常显著差异。
女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要低于男生,这与女生的体育活动兴趣要低于男生存在很大的关系。本研究调查发现,女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远远不如男生。相对医学专业女生而言,同专业男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强于女生,而且相对容易找到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一起参与活动,或在找不到同伴的情况下,有时也会直接到场地上寻找活动伙伴或自行活动。而女生由于受到社会对女性的规范、观点以及已形成的自我意识、看法等的影响,使得她们的活动频率要小于男生,从而导致体育活动这个非常有效的情绪“排泄口”没能够得到积极的利用。
女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期待值较高、身体压力较大的现状。同时,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歧视女性的现象,尤其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女生往往面临着比男生更多的压力。
(三)医学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分析。
根据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运动,每次体育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被认为是体育人口,将被视分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即体育人口)和不经常参加锻炼者(即非体育人口)。对体育锻炼兴趣中的很喜欢、喜欢视为喜欢,不太喜欢、不喜欢视为不喜欢;体育锻炼后的心情或感受中的很愉快、愉快视为愉快,无感觉、身心疲惫视为身心疲惫(无人选无感觉)。
从表3结果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均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但差异不显著。
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值均低于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除偏执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尤其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这四个因子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
体育锻炼后感到轻松愉快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值均低于体育锻炼后感动身心疲惫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五个因子上呈显著差异。
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并不直接促进心理健康状况的好转,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喜欢体育锻炼和锻炼后的感觉如何。当学生喜欢体育锻炼,锻炼后产生愉觉时,才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当学生喜欢时,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如考试、就业等暂时抛开,而充分体会身体活动的乐趣,获得愉快、满足的感觉,从而在某些方面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学生仅是出于体育认知如身体活动益于健康、学习应与体育活动结合等去参加体育锻炼,而缺乏体育活动兴趣和内在动机,那么,其体育锻炼只是一种任务和负担,锻炼过程中容易疲劳,锻炼后压力也不易减轻,不易产生充分的愉悦感,不会达到改善心理健康的效果。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除了对偏执因子意义不显著外,对其它各因子都有较好的改善意义,特别对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作用。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尤其是参加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时,身心投入其中,就业、考试、人与人之间沟通困难等压力会暂时减缓。很多学生的体育活动多是与同学一起,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加强与同学的交流,满足其交往、成就需要等。同时一定的体能消耗也会改善学生的心境,使学生产生轻松、平静、和谐、愉受,从而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方面明显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四、结论与建议
(一)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二) 医学专业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
(三)体育锻炼兴趣和锻炼后的感觉与心理健康关系明显,而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与心理健康关系不明显。
(四)尽管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改善,但不可以完全替代心理咨询。建议心理咨询和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勇等,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 2003,(6)
[2]殷恒婵,傅雪林,对体育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体育科学,24(6)
[3]季浏,中学生体育锻炼感觉和体育运动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
关键词: 健美操女性终身体育锻炼
健美操运动以它独特的运动形式、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诱人的锻炼效果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健身项目,健美操是在音乐的配合下由舞蹈、艺术体操等组成的具有一定运动量,从而表现出艺术性、协调性和健身性的活动的综合运动项目。健美操运动可以使人体的各个部位、关节肌肉和器官都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健美体形的目的。健美操无论对女性发育过程中还是将来以后走上社会参加各项活动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健美操满足了女性各时期对美的追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明的提高,女性更加注重自身的外表和气质。通过健美操锻炼能够塑造女性体形、提高女性气质。所以人们选择健身项目时,更趋向于具有明显艺术特征的健美操,以便达到各时期对美的追求。
青年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发育定型,肌肉比较发达,体型比较匀称,思想逐步成熟,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建立了各种观念,审美意识进一步提高,使她们羡慕美的动作、矫健的体型,注重日常生活中站、立、行等细微末节动作是否优美、正确。诸多因素使她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健美操运动中,享受其带来的美感,满足对美追求的欲望。通过健美操锻炼,她们的体型匀称、姿态端庄、动作矫健,全身充满青春活力,闪耀健美的风采,从而表现出富有魅力、气质高雅、内涵隽秀,达到真正的现代健美体态,塑造完美体型。
中老年时期:由于这个时期女性的生理因素等影响,极易出现肥胖、臃肿的体型,显得缓慢、笨拙。如何在健身的同时改变自己的体型,提高动作灵活性,成了她们对外表追求的主要目标。运动量适中的中老年健美操是使她们达到消脂减肥、控制体重的有效手段。健美操中大量髋关节活动大大加强了平时被人们忽视的腹部运动,消除多余脂肪,且能够提高广大老年妇女身体的协调性,使她们变得轻巧灵活,体验到了健美操所带来的青春活力。
二、健美操为终身体育锻炼提供便利条件
今天的女性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将担负事业与家庭双重任务,加上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她们很难有时间到专业健身场馆健身。健美操便为她们提供了便利条件,她们可以在早晚甚至工作期间,根据时间长短,调整合适的运动负荷进行练习。住房、空地、室外、公园都是随时进行锻炼的好地方,健美操对器材要求不高,客观上提供了保证。
三、健美操为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开辟了广阔空间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推广,使越来越多的民众投入到健身运动中,本应该成为群众健身指导员的体育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而不能担任群众健身指导员的工作,为顺应这一形势,大学生将会义务担当群众健身的辅导员和组织者。清晨、傍晚我们随时可以看到随即组合的健美操活动群体,在开展女性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时越来越多地安排各种健美操表演和竞赛,这些活动都给具有健美操较全面系统知识和能力的大学生带来了锻炼的机会,使她们从学校体育教学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这个位置上可以充分发挥,更能展示自我人生价值。
四、健美操可以调节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对人的生活、工作、健康都有很大作用,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能够提高人的工作与学习效率。参加健美操锻炼的女性普遍认为,健美操锻炼是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进行的,心情特别舒畅,情绪特别愉悦,心胸变得开阔,精力更加充沛,思维也更加活跃,全身焕发青春活力,因而能够坦然、轻松地面对快节奏的工作,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都得到提高。
健美操有健身、建美、健心、益智和娱乐五大功能,是一项全身性的体育运动,它强调全面发展身体,使头部、躯干、上下肢及身体各关节得到锻炼,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或编排动作进行健美操锻炼。所以说健美操是一项符合女子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健身、健心功效的运动项目,有较高的锻炼价值,非常适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推广和普及。因此,应借助全民健身运动深入贯彻之契机,大力宣传这项运动,并在宣传和推广这项运动的同时,注意进行方法和理论上的指导,使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人们进行科学的锻炼,真正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从而使健而美的女性们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宽柔等.舞蹈与健美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杨晓捷等.新健美操教程.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
[3]邱建刚等.现代健美运动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四体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康复训练
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本病的治疗除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外,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一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康复训练尚未纳入到医生工作中[1],基本上由护士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督促患者完成,但是护士因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对患者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康复指导,若盲目地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加上患者及家属也是被动接受,不仅会因锻炼方法不当而造成严重并发症,后遗症以致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为使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了“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71例,其中男53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39例,高处坠落23例,重物砸伤9例;手术治疗52例,保守治疗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外伤所致胸腰段椎体骨折;②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③均经CT确诊;④无神经症状;⑤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严重内科疾患。将符合条件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对照组由医生、护士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无系统计划、无训练要求,家属一般不参加,患者也只是被动接受,康复训练教育不系统不全面。实验组方法:⑴患者入院后,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⑵责任护士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等,然后将收集到资料与患者、家属及经治医师核实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状况,确定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全面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制订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计划由医生、护士、患者各执1份。⑶进行康复训练时先由医生在病床边亲自为患者示范康复训练的项目,并对护士、患者、家属讲解目的、注意事项。如在指导患者执行垫枕练功自身复位法时,医生一定要讲明垫枕复位的原理,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把枕头垫在伤椎后凸畸形的部位,高度宜逐日增高,由开始时的5-8cm,适应后1周内达到15-20cm并保持,以避免因垫枕位置不当或高度不够而影响椎体的完全复位[2]。在患者接受指导后,医生和护士要耐心聆听患者的感受及家属的建议,对每一个问题找到最适当的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法。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责任护士要经常检查患者执行情况,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和针对性指导,并定期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效果评价。⑷医生、护士根据患者所处疾病的不同阶段,不断修订、充实、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在伤后早期,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伤后第二天,只要患者伤情允许,即可指导患者开始腰背伸肌功能锻炼以促进腰椎骨折的复位;8周后,经X线检查骨折复位满意者,可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出院时应告知患者仍需康复训练的项目及注意事项。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⑴功能恢复的情况。伤后3-6个月进行评估,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腰部活动不受限,恢复工作,能坐2h以上无明显腰背部疼痛无脊柱畸形;良: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可从事轻体力劳动,坐卧2h以上腰背部疼痛明显、脊柱轻度畸形(后突角小于10°);差:腰部活动严重受限,生活可以自理,腰背部经常疼痛、脊柱明显畸形(后突角大于10°)。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压疮、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腹胀及便秘、泌尿系感染等。⑶康复训练掌握情况。将康复训练内容接受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并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内容,能较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差:患者能复述内容不足50%,不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
1.2.3 数据处理。数据经过归纳整理后,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8 51.43 13 37.14 4 11.43
实验组 36 29 80.55 6 16.67 1 2.78
注:2组比较,P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有 无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4 11.43 31 88.57
实验组 36 0 0 36 100
注:2组比较,P
表3 2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9 54.3 11 31.4 5 14.3
实验组 36 30 83.3 5 13.9 1 2.8
注:2组比较,P
3 讨论
胸腰段一般指胸10~腰2段脊椎。此段结构有三个特点:①其上为较固定的胸椎,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活动应力易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易集中于此;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胸腰段脊柱在结构上的三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3]。因此胸腰段椎体骨折不论是在日常劳动中还是在交通建筑事故中均较为常见,且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如治疗和护理不当,将遗留棘突后凸畸形和慢性腰痛,甚至不同程度的残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其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接受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健康教育是由责任护士实施,由于受经验、知识水平、责任心的影响,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个体、职业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传授相关知识给患者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4]。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专业性较强,护士对该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甚少,因此需要医生的参与,通过医护合作为患者提供正确而详细的康复指导。传统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往往以自己的工作为中心,不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只是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5]。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患者主动自觉的参与和家属的监督协助。
我院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的“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即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就将医生的正确指导性、护士的监督示范性、家属的协、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个体差异性有效地结合起来,由医生亲自示范康复训练动作弥补了护士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不足,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效果;患者由于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热情提高了,对康复训练的内容掌握的更好了。再加上家属的协助与监督,避免了在康复训练中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正确性认识不足导致的盲目接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及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四位一体”健康模式应用于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俊.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 尚天裕. 中国接骨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1
[3] 胥少订,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98.
[4] 何力,周正颜.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2(38):126
[关键词]鞍山市 教职工 体育锻炼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92-01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60%的科研工作者(包括教师)由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而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身心承受着不同程度疾病的折磨,不仅给家庭带来痛苦,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①。目前我国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近年来对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很少。本文通过对本院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以及影响体育锻炼主要因素分析结果的研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从学校、个体等方面提出了关于教职工体育锻炼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
以鞍山师范学院除体育系外的200名教职工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法
查阅有关体育锻炼方面的资料,为本文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问卷调查法
经过专家对问卷的信效度检验达到问卷设计的要求后,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8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5.7%。
(三)数理统计法
用Microsoft 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职工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1.体育锻炼场所的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选择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锻炼的人数最多达到7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0.1%。这可能与本院绝大多数教职工住在学校教职工宿舍有关。但选择公园广场、住宅小区、树林河边的比例达到33.6%,说明虽然本院的体育设施条件虽已很完备,但仍不能满足教职工锻炼要求。
2.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的调查分析
表1数据显示,仅11%的教职工通过学校组织的形式参与体育锻炼,说明学校对教师体育锻炼的组织力度不够,特别是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要重视知识分子体育活动开展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3.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长走或跑步的人数为8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8.9%,排在第一位。其原因可能是其不受场地、技术的限制,无需任何费用,是教职工们选用最多的一项锻炼项目。从总体上看,教师们参与的项目多种多样,内容广泛,既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又有国际流行的体育比赛项目,特别是一些时尚体育项目。
(二)本院教职工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个人因素成为主要因素。指导因素也占到了21.9%,指导内容如:各类人群所适宜锻炼的项目、时间、强度、场所等方面的指导。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多数教职工在学校体育场地以个人锻炼的形式进行活动,项目选择具有明显的简单、单一化倾向,活动时间较少。
2.影响本院教职工体育锻炼的因素归类为个人、环境、项目、指导因素。
3.本院校有11%的教职工通过学校组织的形式参与体育锻炼,学校对教师体育锻炼的组织力度不够。
(二)建议
1.学校体育场馆应尽可能地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场馆最好是在清晨和傍晚、节假日开放,以解决目前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的问题。
2.成立各种形式的俱乐部。成立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主要目的是教师锻炼身体,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3.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吸引教职工的广泛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以激发教职工体育锻炼的兴趣,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体育锻炼的和谐局面。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新疆师范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呈多样化。学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偏少,运动负荷和时间均难以达到锻炼的基本标准要求,可以看出新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比较缺乏。本文并针对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在读研究生 体育锻炼 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研究生规模的不断增大,研究生教育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研究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却逐渐凸显出来。对研究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进行研究,全面了解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为新疆师范大学组织研究生体育锻炼等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硕士研究生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新疆师范大学500在读研究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网站进行查询获取相关文献资料,对有关内容加以整理和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78份,回收率为95.6%,有效问卷466份,其中男生190份、女生276份,有效率为93.2%。
3.数理统计法
将所得数据和信息归类整理,运用计算机对调查结果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处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表1显示:硕士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大部分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主,人数比例高达96.1%,这正是体育运动的主要价值和功能所在。通过调查还发现,很大一部分研究生将体育锻炼作为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丰富业余生活,体现了体育活动功能的多样化,这些动机虽然不是以身体锻炼为主,但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
由表2可以看出研究生中有大约男生49.43%,女生48.53%的人保证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达到3~6次的男生占37.54%;女生是23.76%,比例有些小。每周达到锻炼7次以上的男生占4.63%,女生占2.4%。另外,女生根本不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25.31%,每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有8.4%,明显低于女生。
表3显示:男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min以及60min以上;女生主要集中15~30min和30~60min这两个时间段上。在30min以上的学生,男生的比例能够达到87.5%,但女生的比例仅仅是65.4%。
(三)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从表4可见:研究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呈多元化趋势,参加项目多侧重于健身性、娱乐性、健美性等,同时男女生的选择也存在着差异,男生以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球类项目为主,占58.6%;女生则选择力所能及的活动内容,其中跑步和健身操达到69.1%。男女生在项目选择上的不同,也反映了能力、兴趣的差异。跑步因不受器材、活动强度、场地、伙伴的限制等因素,成为男女生比较一致的重要选项。对于徒步登山、游泳、武术等比较有难度和受条件限制的项目,选择的学生只占到很少一部分。
(四)参加体育锻炼研究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
由表6可看出,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满意的学生占到少数(男生40.27%、女生41.23%),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学校的体育设施不满意,男女生对于体育设施的需求相差不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呈多样化,多数以增强健康为主要目的。男女生在选择锻炼项目上有所不同,充分反映出了性别特征、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大多数研究生主要以结伴锻炼形式为主,锻炼项目多以球类和跑步以及健身操为主要项目。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偏低,运动负荷和时间均难以达到锻炼的基本标准要求。可以看出新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比较缺乏,特别是女生体育锻炼行为更差。
3.有很大一部分研究生对于体育锻炼必要性认识抱有必要的态度,但由于场地设施少、日常学习、科研任务重、余暇时间少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研究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
(二)建议
1.以构建“终身体育意识”为基本目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其娱乐性、享受性、求知性、创造性和智力开发性紧密地相结合,吸引研究生参加,在欢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2.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强体育设施及场馆的建设,努力提高现有场馆使用率,为在校学习、生活的研究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设施。
3.根据女生心理、生理的特点,适当开展能充分调动女性研究生学习兴趣、符合女性研究生特点的体育项目,以提高女性研究生参加体锻炼的积极性。
4.建立与健全研究生体育社团组织,开设硕士研究生体育选修课程,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不同性别、专业区别对待,加大选课的自由度,组建研究生专项体育协会或俱乐部。
参考文献:
[1] 孙静,陈宜泽.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概念的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4(24):100-102.
[2] 朱海艳.山西高校研究生体育锻炼意识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6(20):63-64.
一、中小学教师的体育锻炼情况
本研究选取通辽市科尔沁区城区内的5所初中和5所小学进行调查。按照年龄和性别,分别从每所学校随机抽取5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并对所选教师进行相关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500名通辽市中小学教师中,以不同形式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有38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6.4%,比例较高;但能较为稳定地参与锻炼的教师仅有15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6%,比例较低。
当谈及身心健康时,有265名教师表示曾出现或目前仍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3%;有227名教师表示曾出现或目前仍存在不明原因的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衰弱等,占被调查人数的45.4%。
在身心存在不良状态的265名教师中,有217人在出现不良状态时选择参加体育锻炼,以达到改善身心状态的目的。其中,有93%的教师在参加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后,身心趋于健康,可见,体育锻炼具有增强体质和愉悦身心的作用。
二、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时存在五个问题。
1.对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不全面
体育锻炼的功能的发挥主要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层面表现出来。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更注重体育锻炼在物质文明层面的功能,而忽略了它在精神文明层面的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科学迅猛发展,体育锻炼在精神文明层面的功能被发现和挖掘,体育本身的特征以及体育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被揭示出来,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不仅认识到体育锻炼在物质文明层面的功能(例如,强身健体等),更明确它在精神文明层面的功能(例如,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意志,树立人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体的社会化水平,等等)。总之,教师应全面地认识体育锻炼的功能。
2.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类型比较传统
调查显示,男性教师乐于选择强度较大,具有一定对抗性的项目。例如,球类运动、器械健身和武术等。女性教师喜欢动作节奏较慢、对抗性较少、运动强度不大和轻松优美的体育项目,例如,慢跑、跳绳等。可见,男女教师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类型比较传统,缺乏崭新的尝试。其实,男女教师应根据自身体质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项目,并勇于尝试新兴的体育项目,最终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
3.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比较单一
调查显示,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为了强身健体)。因为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虽然他们注重身体健康,但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所以,他们的体育锻炼存在间歇性,甚至只有身体出现状况时才选择体育锻炼。其实,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应多元化,也就是说,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是为了强身健体,也可以是为了消遣娱乐、兴趣爱好、社会交往和缓解压力等。
4.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
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且未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业余时间较少,所以,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仅有少数教师能坚持体育锻炼,并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在选择体育锻炼的场所方面,大多数教师无法定期到专业的健身场所参与体育锻炼。
5.体育锻炼消费水平滞后
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教师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消费水平滞后。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教师的体育锻炼消费水平略高于女性教师的体育锻炼消费水平,可能是由于男性教师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运动强度较大、对抗较激烈,并且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多,从而使得男性教师的体育锻炼消费水平较高。从整体上说,中小学教师应提升体育锻炼消费水平(例如,适当增加对健身场地、技术指导和服装器械等的投资),以便更好地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三、中小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为了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笔者提出四个建议。
1.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
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即引导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生活、愉快工作。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教师是在发觉自己的身体或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之后,才选择参加体育锻炼,以达到缓解不良症状、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因此,建议教师在身体健康时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培养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2.确定适合的体育锻炼项目
只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因此,教师应确定适合的锻炼项目,并努力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且有效控制和把握运动强度,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据此,男性教师可把球类、游泳、自行车、慢跑和武术等有氧运动作为中小强度锻炼项目;女性教师可把小球类、游泳、慢跑、瑜伽、健身操和舞蹈等有氧运动作为中小强度锻炼项目。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体育锻炼
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具体有三点。其一,学校应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且具有一定竞技性的体育锻炼活动,不仅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更提高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养成他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其二,积极改善、增设体育设施,并为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和组织开展体育赛事提供便利条件。其三,推广适合教师的体育锻炼方法,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贯彻保持健康身心的生活理念。
4.加强体育锻炼的组织和宣传
关键词:女大学生;锻炼行为;因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66-02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女大学生已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女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举国体制下大学生体质水平的高低。学生体质水平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因此,了解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可以间接验证女大学生体质情况,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高校体育教育规划提出可参考的依据。找出制约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以为提高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依据分层抽样原则,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13级、14级、15级为例,按汽车系、经贸系、生物系、计算机系、医学分院进行随机抽取40名女生,共20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确保样本所表现的特征能够正确反映总体现状的特征。
2.研究方法。基于研究目的,采用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通过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及信度检验,确定问卷的有效性、稳定性。随后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15份,回收率91.5%;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回收率90%。
二、结果与分析
1.对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形式的调查分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相互交流的平台。锻炼形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女大学生一定社会形态和锻炼心态。
从表1中发现,各年级女大学生锻炼形式居于首位的皆为“与同学或朋友一起锻炼”。由此可见,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体效应尤为明显,很多女大学生喜欢约集朋友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希望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希望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来满足自身精神和社交方面的需要,充分验证了体育锻炼具有娱乐身心、促进人际交往的功能。
此外我们还看到,“没有固定锻炼形式”这项随着年级不断增加,这也从侧面说明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大一是有固定体育必修课,大二是体育俱乐部形式,而大三则是没有任何体育课程安排。总之,各年级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形式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各年级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有差异。
2.对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内容的调查分析。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女学生喜欢锻炼项目前三位依次是:健身健美类(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瑜伽),小球隔网对抗类(羽毛球、乒乓球),休闲类(散步、慢跑)。可见,带有艺术性、趣味性且蕴含美感、韵律感的安全性较高的体育项目受到女生的喜欢,她们希望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健身塑形、健心娱乐的效果(表2)。
对合职院女大学生经常锻炼项目进行调查(表3)可知,女大学生经常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前三位依次是:小球隔网对抗类(乒乓球、羽毛球),单一动作结构类(散步、慢跑),健身健美类(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瑜伽)。这些项目对于场地要求不高,运动强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游戏性、乐趣性,而且基本技术动作容易掌握,因此成为女大学生经常参加的运动锻炼项目。
然而在表2与表3的对比中发现,女大学生所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与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存在明显的差异,她们放弃平时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而选择了一些较为简单的项目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其原因只要是体育设施与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室内场馆,经常会被男孩子占据,因此她们参加锻炼不得不选择一些受器材和场地限制较小的运动项目。主观意愿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迫使行为发生改变,必然会降低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对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持续时间、强度的调查分析。了解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是为了掌握她们参与锻炼的规律,同时也可以客观地了解女大学生对参与锻炼的感兴趣程度。
体育锻炼的频率,即每周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习惯性和规律性的反映,也是评定锻炼效果的前提条件。学院女大学生中,锻炼频率为2次/周的占总检查人数的41.2%,频率为1次/周的占22.5%,9.1%的女大学生不能实现1次/周的频率,甚至有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仅有27.2%女大学生能做到每周至少进行3次体育锻炼。可见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令人担忧。
体育锻炼持续时间是指每一次锻炼中持续的时间,运动持续时间是影响体育健身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确定锻炼强度的前提下,持续足够的锻炼时间可以更好地提高健身效果。在所有调查者中剔除那些锻炼少于1次/周的女大学生,调查其他参与锻炼的女大学生持续时间,得知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持续事案件在30~60min占65%,持续时间在60min以上占11%,可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较长。
由表4得知,大多数女大学生锻炼的运动量保持在中等或小强度。这一现象正印证了前期调查中关于女大学生经常参加一些中小强度的体育项目的发现。此外,只有35.6%的女大学生在锻炼过程中能过保持中等及中等以上的轻度,这种现状反映了女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为小强度锻炼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并不乐观,这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降低的重要原因。如果不科学的分析现象的内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措施,将很难实现“终身体育”的最终目标。
2.建议。学院应充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发展,积极执行政府为高校制定的政策;加大体育文化宣传的力度,重点扶持个别热门项目以形成特色;增加学校体育建设的经费投入,营造适合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以培养终身体育为目标,重视女大学生自身特点,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激发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董宝林,张欢.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5):91-98.
关键词:女大学生;课外体育;现状;分析前言
大学生属于社会高压人群,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和生理应激都显著地高于一般男大学生,而课外体育活动能明显降低女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应激水平和心理焦虑水平。国内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研究起步较晚,总体上较多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在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西安市7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学院。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索相关文献资料,认真研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制定调查问卷。随机抽取525名学生进行发放,回收率98.5%,其中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为95.2%。
2.结果与分析
2.1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2.1.1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调查显示:不喜欢参与的远落后于非常喜欢参与和喜欢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91.6%>8.4%)。表明女大多学生对课外体育参与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从参与程度来看,不愿参与和很不愿参与仅占5.7%,可见女大学生对课外体育参与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对锻炼的价值也渐渐认可,并将体育意识转化为自身的体育需要,热情参与其中。
2.1.2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地点
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场地顺序依次校内场地、宿舍、其他场所、校内场馆(免费)、场馆(收费),校内场地是首选,由此可见学校体育设施如何,对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起到重要作用。
2.1.3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
调查显示,每周锻炼3次占45%。每周锻炼1-2次的人数占20%。每周锻炼4次以上占10%。其中25%的大学生表示几乎不锻炼。调查可知,在锻炼1-2次以及几乎不锻炼这两项中,其中几乎不锻炼就占42%,同时占大学生总人数的25%。每周锻炼维持在1-2次,大部分女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是参与锻炼间隔时间长没有达到经常性,所以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体育基础的培养,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其中运动30分钟以内的学生占40%,每天运动30-60min小时的学生25%,每天运动90min 以上的人数仅占15%。
每周参与锻炼的的次数和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决定了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锻炼的频度低,持续时间短,必定影响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达不到参与锻炼的效果,因此在今后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应做出针对措施。
2.1.4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调查显示总体排序依次是:与朋友和同学、单独自由活动、学校组织活动、俱乐部、其他。表明,与朋友和同学一起锻炼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活动气氛,增加参与锻炼的兴趣,也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而单独自由活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参加锻炼,比较容易进行,积极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单独自由活动比较枯燥,不容易克服自己的惰性
2.1.5女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
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对项目的选择呈多元化的态势,学生普遍青睐散步等轻微运动,调查显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排名前四: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其共同点:对场地的要求很简单,花费也不多。以跑步为主的类似活动成了高校女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的项目,它不需要任何器材,对场地,技术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而且花费少;乒乓球和羽毛球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而且对抗性弱、节奏性强;健美操的有氧特点,是有利于女大学生健身和塑形的项目。
2.2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较鲜明,大部分学生锻炼的首要动机是健身和塑形。次要动机是丰富课余生活,少部分学生以交际结友和改善精神为目参与体育锻炼,综合而言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是积极的、明确的、健康的。
2.3影响女大学生参与课外锻炼的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因素较多,其中场管陈旧或器材破损占43.5%成主要因素,其次是学校的体育活动氛围占35.5%。所以高校应加大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改善现有场地、器材的条件,为课余体育锻炼提供创造良好环境。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锻炼场地的破烂陈旧、运动器材缺失、繁重的学习压力,持续较长的学习时间、没有锻炼的意识是阻碍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而校园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2)女大学生参加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趋向多元化,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不感兴趣,认为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
3.2建议
(1)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作用,促进女大学生坚持课外体育锻炼
随着高校体育不断深化,现在学校体育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竞技项目转化为以兴趣爱好为主的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应重视项目的实用性和娱乐性,教学内容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宜,简单易学,生活化。同时,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部分女大学生常因效果不明显而退出课外体育锻炼,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来帮她们认识和体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她们坚持参与锻炼的信心更加坚定。
(2)加强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她们坚持课外体育锻炼
由于大多高校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兼职、睡觉。其次,大部分高校女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没有自己擅长的项目,就慢慢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身体素质也随着各种生活压力变差。因此,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努力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现象,促进高校女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锻炼方法众多的课外体育,这样才能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带给锻炼者身心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春华,金亚虹等,锻炼坚持性的国外研究进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
[2]杨玲.三峡大学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29):114- 116
[3]李如松,苏北地区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 ]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05);63-65.
(一)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状况结果表明,男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者多于女生。总体上对体育锻炼感兴趣的学生占74.7%。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比较积极的,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中学生的重视和喜爱,体现出现代教学中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全民健身运动得到极大地推广,很大的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男生中感兴趣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感兴趣的比例,男生比女生性格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并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女生也很少参加体育运动。
(二)初中生选择项目产生兴趣的影响因素分析因曾经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或正在接受专门的训练的学生,他们在自己训练的项目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能够很好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
(三)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调查调查中能够坚持锻炼的学生占很小的比例,这与中学生年龄小不能够坚持,家长对孩子的疼爱,舍不得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认为孩子偶尔锻炼一下身体就可以了,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深刻等因素有关。
(四)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现代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正在逐步减轻,但是仍然很重,这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之中去,学校对体育设施的投入还不是很高,学校外的体育设施的限制也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愿意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怕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受到身体伤害,约束孩子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这主要是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总体来说,学校大部分初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积极的,影响部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的方面。调节心理与娱乐是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在体育教学中,兴趣是参加体育运动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还需要继续努力的钻研研究。最主要且最重要的还有体育设施方面的原因,场地器材的短缺,极大地约束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也影响了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体育课不能使学生在心理生理方面获得良好的体验,是影响学生的体育兴趣的一个主要因素。获得良好的心理生理体验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二)建议
1.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的内容。科学并且合理的进行选择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进行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有据的选择。
2.正确的处理好体育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3.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调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