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儿童体育训练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体育训练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体育训练培训

第1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一、管理机制

本区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采用依附在普通中小学(衢州市白云学校)办校的形式,实行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共同管理,以教育部门为主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少体校文化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少体校的体育训练工作。

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少体校下设学生处,负责运动员的招生、升学、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设训竞处,负责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管理,根据项目开设情况设置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日常项目训练。少体校本部设在衢州市白云学校。根据我区的体育传统和运动项目布局可选择条件较好的学校设立分校,也可将部分项目管理中心设在分校。

二、招生与学籍

初中一年级体育新生招生时间为每年四月中旬进行,并在全区普通新生招生日之前完成。招生对象面向全区小学,经由考核小组面试、专项素质和骨龄的测试合格确认后,报请区教体局备案审核录取。

小学三至六年级体育学生招生在每学年开学前进行,通过参考专项比赛成绩、原学校推荐输送、文化考核,经少体校考核小组和专项体育教练员评定确认后,报请区教体局备案审核录取。

学生录取后应与家长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凡是被吸收为体育训练的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上好文化课,按学校要求积极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专项体育成绩差(不适宜再继续进行训练)及主动提出放弃训练的学生,退回原学校就读。

必须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正式录取学生时,原则上须将其学籍转入区少体校所在学校进行管理。在分校就读的学生由分校进行管理。

三、文化学习

确保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课程,各年级体训生训练实施计划每学期必须报区教体局审定。

学生因参加体育竞赛而耽误文化课或出现文化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辅导。在期末复习考试阶段,应适当减少或暂停训练。

在分校训练的运动员由分校负责文化学习管理。

四、体育训练与竞赛

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认真抓好选材、育苗、启蒙和基础训练工作。坚持课余训练,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严禁超负荷。

训练项目必须认真制定训练、竞赛计划及总结,包括年度、赛前后、每周训练计划及小结,建立体训生档案。

建立完善的会议制度,学校应每学期开展体育训练工作专项研讨和总结活动。定期召开关于学生学习、训练情况的通报协调会,了解反馈学生体训、文化学习情况,协调有关工作,共同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训练、学习的进步。

保证训练时间,体训生在校学习期间须坚持每天早晨和下午有一定时间参加专项训练,并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训练。

在每年举行的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体训生回输送学校参赛。向少体校输送的运动员属于升学的实行输送奖励计分政策,计入原输送学校团体总分。凡是少体校设立中心管理的运动项目组队参加市级及以上的竞赛活动原则上由少体校选拔组队,优先考虑少体校学生,报区教体局审批备案。非中心管理的项目参加市级及以上的竞赛活动由区教体局选拔组队。分校和各管理中心组织参加的比赛必须报少体校同意并备案。

五、教练员管理

由区少体校所在学校负责。本部的教练员由少体校管理,经少体校确认的分校的教练员由少体校和分校共同管理。教练员必须共同协作,相互尊重,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体育训练和生活管理工作。

教练员需具备较高的专项体育知识和训练水平,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教练员实行聘任制,由所在学校会同区教体局协商聘任,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和专业技术考核,对不合格的教师、教练员及时调整。

教练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钻研,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各类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练等级资格。

专职教练员编制(1:12)。专职教练员初期实行劳动合同制和人事制,条件成熟之后申请正式教练员编制。根据学校情况,可以聘请兼职教师、教练员任教。

专职、兼课教练员尽可能获得教师资格证,并参加所在学校组织的教师相关的思想业务学习培训,服从学校的管理。

六、保障条件

学校必须配足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项目训练、竞赛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年度经费预算。

正常训练经费由区教体局根据训练规模给予补助,每年学生训练经费、专项体育训练器材由区教体局和少体校负责解决。

基本建设投资由区教体局向区政府申报解决。

教练员训练工作量,由所在学校负责考核,每月根据考核情况给予教练员工作补助。

学校要优先解决体训生午休、住宿,保证学生有充足体力进行训练。给予专职教练和正式体校生四类灶的实物标准伙食补助。

七、奖励与处罚

第2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树立服务意识,为我镇妇女儿童搭建文化平台,开展各类健康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妇女儿童文化素质,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二、总体思路

创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配备文化设施,配备教学老师,从满足妇女儿童精神文化需求和加强妇女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入手,开展艺术和文化课程的培训,提高妇女儿童的文化素质,浓厚文化氛围,促进我镇精神文明建设。

三、工作内容

1、开展成人舞蹈培训

舞蹈是健康文明的现代文化活动,有利于大家开展交流、丰富生活、陶治情操,增进友谊。拟开展成人舞蹈培训,提高成人舞蹈水平,促进舞蹈普及,提升我镇艺术氛围,扩大我镇文化影响,把我镇打造成舞蹈强镇。

2、开展儿童业余教育

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思路入手,加强对儿童校外的业余教育,解决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开展儿童业余教育,具体项目有晚托班、英语培训及其他文化课辅导等。

3、参加省市体育舞蹈锦标赛

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活动中心积极开展各类体育训练,可以组织代表队以大河镇名义参加省市的体育舞蹈锦标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为大河镇赢得名誉。

4、参加省市各种英语比赛

为提高我镇人民英语水平特别是儿童的英语水平,活动中心积极开展各类英语训练,可以组织代表队以大河镇名义参加省市各种英语比赛,通过英语比赛,掀起我镇学习英语的热潮,促进我镇英语水平的提升。

5、积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

在我镇积极开展舞蹈比赛、绘画比赛等各种文娱活动,可以固定组织我镇一年一届的大型文娱活动,活跃我镇文化氛围,提高文化娱乐档次,促进我镇精神文明建设。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创建好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搞好文化、教育、娱乐活动,促进我镇文化建设,我公司要成立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项工作稳步顺利开展。

2、明确目标,完善责任

活动中心要根据本策划书的要求,明确目标,完善责任,做到人人发动,人人参与,保证各项任务有序开展,取得实际成效。

第3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南通 体育 业余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南通的骄傲,南通籍运动员创造了一日三金的神话,这样南通就走出了林莉、葛菲等7位奥运会冠军,赵剑华、吴健秋等8位世界冠军,自1992年奥运会以来,连续五届奥运会届届拿金牌、届届出新人,这在地级市里面是绝无仅有的,国家体委包括省体委非常看重南通的体育工作,国家体育方面的领导把南通誉为“世界冠军摇篮”。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当前现状进行了解,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运用。

数理统计法:摘录南通在每年省比赛中输送奖和贡献奖排名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访问法:对教育局、体育局、南通档案馆有关专家、领导,以及南通业余体校教练员进行访问。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南通市向江苏省输送队员情况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南通共向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498名,其中,传统优势项目输送运动员330名(参见表1)。

多年来,南通市的输送贡献一直位于全省前列,在2001、2003年还获得输送贡献奖第一名。90年代以来的各届江苏省运动会,南通在输送奖和贡献奖的排名均位列前3名(参见图1、图2)。这充分证实了南通与其他城市只比输送不比金牌数的体育策略是正确的、是成功的。

3.2南通市教练员情况

南通的教练员队伍规模不大(参见表2),全市共有教练员116人,其中高级教练24人、中级51人、初级39人,其他5人。市级业余体校共有教练员(只统计在编在岗的,含教育系统的教练员)45人,其中高级教练11人、中级15人,县级业余体校共有教练员71人,其中高级教练11人、中级35人。教练员的总数及从事项目数远远少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由于人员少,往往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工作量,但由于注重教练员培训教育,狠抓业余训练管理,所以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3.3南通市在训运动员组成情况

全市共有 831 所中小学校,中小学生总数826346)人;青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有8所、受训学生有1347人(参见表3)。南通市体育运动学校三集中468人、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走训220人;如东县少儿业余体校三集中人数85、走训人数20,通州市少体校三集中人数100,启东市青少年业余体校三集中人数33,海安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三集中人数176,海门市业余体育学校三集中人数90 、二集中人数17、走训人数10,如皋市少体校三集中人数113、走训人数15。

3.4 训练条件、训练经费与奖励情况

(1)训练条件。南通训练条件经过了一个很艰难的发展过程,例如击剑项目一直没有剑道和标准的场馆,在2003年南通市体育运动学校终于建成了一所标准的击剑训练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击剑项目训练和办赛条件;游泳项目目前已有18所游泳池,只有少数对青少年开放,多数都要收取费用;体校乒乓球训练场所比以前有所改善;

(2)训练经费。南通市政府每年给各优势项目划拨训练经费约10万元,包括器材损坏的费用和比赛经费。调查显示,我市运动队在平时训练中,学校只是在赛前的集训期补贴一点,而且运动员在训练中,能量消耗大,需要足够营养补充。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仅靠有限的划拨经费和父母所给的生活费是很难保证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补充。可见南通的训练经费有必要增加。

(3)奖励情况。教练员、运动员奖励来源于专项经费,由省体育局拨给市体育局,再奖励给教练员和运动员。运动员只要比赛成绩达到优秀的水平,就能领取一定数额的训练补贴,省比赛冠军每月补贴伙食费310元,前3名补贴260元,前8名补贴210元。

3.5目前存在的困难

(1)场馆不完善。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一些项目的设施不完善,例如体校乒乓球训练馆内无冷气,夏季训练馆内不通风,很多小运动员在训练时由于运动量过大,体力透支较为严重,冬季训练又不能取暖,所以季节变更对训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跳水没有室内场馆,在冬天只好延长陆上训练时间,缩小了水陆训练时间的比例,阻碍了学生训练成绩的提高。

(2)训练经费不足。目前训练主要经费的来源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的拨款,社会团体和个人赞助所提供的经费很少,经费来源相对比较单一,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的财力有限,造成训练经费不足。

(3)教练员断层。调查发现有些优势项目的教练员出现了断层,例如南通排球教练员主要是汤国辉和夏勤两位,年龄都超过了45岁,从年龄结构来看无后继人,这对南通市以后排球运动员输送是不利的;另外跳水只有一名年轻的24岁教练。

(4)选材困难。南通体育目前最大的困难是选材难,部分有运动天赋的好苗子招不到。主要原因是有的家长反对子女从事体育训练活动,担心运动训练影响文化学习,最后体育没有发展空间,文化成绩也没学好,反而耽误了学业。即使有的小学生参加了训练,但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任务的加大,训练时间越来越少,在小学最后一年他们干脆就不训练了,有的升入初中后开始停训。另一方面原因是有些优惠政策是短期的,而且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政策的实施受阻,成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4 对策研究

4.1政府拨款和民间集资相结合

资金投入上,政府拨款占资金来源的主要部分,民间集资可以通过企业广告的推广、民众共同参与等手段获得资金,以此补充项目运作经费不足和最终达到多赢的目的。

4.2 搞好教练员队伍建设

据调查有些项目教练员出现断层,对年轻教练员队伍的培养不够, 年轻、老教练员交替磨合得不是很好,培养年轻教练员的工作确实是当务之急。有必要从全方位对教练员进行培训,提高教练员的能力与执教水平;有必要加大优秀教练员的培养力度。

4.3 继续扩大后备力量

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选材标准和训练大纲,提高运动员成材率。同时也要抓好普及工作,扩大宣传,培养儿童运动兴趣。一方面继续利用、发扬现有业余体校的作用。另一方面从传统体育学校抓起,加入击剑、体操、游泳等优势项目,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的人才体系,从而提高体育专业人才储备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雁,王海滨.中国击剑科研状况分析[J].2004.

第4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无所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田径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发挥田径育人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找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问题,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田径训练的正确认识

在小学的田径训练中,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也已成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些家长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所以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他们会认为田径运动是一个艰苦的训练内容,缺乏对参与的热情。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导致一些儿童沉迷于互联网。网络游戏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二)训练方式相对较后

目前,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方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田径的具体动作,在现场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演示完成重复的练习。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无聊,这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这种单周期的训练并不能提高训练效果,而且会引起小学生的负面情绪。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训练方法的滞后,教师无法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影响了田径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解决单一、落后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小学田径训练水平的重要任务。

(三)培训场所和设施需要改进

从教学实践看,对现场指导和培训有具体的场地要求。但部分学校受到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学场地和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学校不符合标准要求,在教学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学生无法在标准场地完成练习,教学效果当然也不理想。此外,一些田径训练所需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学生不能参加体育训练和体育运动。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缺乏科学的训练计划和课程安排

目前,教育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各种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训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田径体育的理解相对较窄。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小学,由于体育教师相对缺乏,许多体育教师没有专业背景,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不合理的。在设计体育课程时,许多体育教师对新形势下的田径训练了解不够,认为田径训练没有什么可教的,所以他们花在指导田径活动的时间较少,忽视田径教学指导,无法制定科学有序的田径训练计划。

二、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

(一)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认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田径知识。根据课程和田径训练的概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田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家长需要积极与教师合作,在家要监督学生体育锻炼,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子设备,鼓励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田径对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真正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田径运动,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态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突出兴趣导向,创新田径训练方法

在小学田径训练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是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小学田径训练的逐渐成熟,从学生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首先,兴趣导向要求教师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田径训练中获得热情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增加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因素,以确保学生持续参与教学。这也可以避免学生的长期教学带来的疲劳,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把握学生的教学时间。其次,要提高学生对基本身体条件的认知,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发展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且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学生的发展。田径训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的训练,以确保良好的训练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方法的创新,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田径相关的视频。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在训练中穿插着一些小型游戏或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完善设施和场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水平,有必要改善场馆和设施。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塑胶跑道,扩大体育设施和规模,确保田径运动的顺利发展。地方政府应向学校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做好体育锻炼,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需要专业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教师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四)完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培训任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爱好,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不同的教学项目。同时,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接触到更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训练热情将继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田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能力制定具体计划,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总之,教师应考虑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田径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田径培训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技能的充分发展,仍需教师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10):189.

[2]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中),2019(10).

第5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把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 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组 员:各班主任及全校教师

2、实施小组

组 长:

组 员:各班主任

三、实施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教育计划。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实施的主要内容

1、各年级保证开足体育课。1—2年级4节体育课,3—4年级3节体育课,5—6年级3节体育课,按照国家课改新标准要求执行。

2、上好眼操和课间操。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指导学生规范做好每一个动作,低年级学生要在本学期内尽快学会标准动作,提高两操质量。

3、实行“大课间”文体活动制度,按班级划分活动区域,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跳绳、踢毽子、打球、拔河等。学校要为各班级提供一部分体育运动的器材,鼓励学生主动配备体育运动用品。

4、以校为单位,组建校级田径队,象棋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等,在选材上要集传统与现代特色,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具体负责人:

5、以年级组为单位,每组组建体育特长活动小组:游戏小组:(一、二、三年级),跳绳小组:(四、五、六年级),长跑小组。

第一阶段:举行阳光体育运动再宣传仪式,号召全体师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把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各类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组织,帮助,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加强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搞好学校田径队、篮球队、运动队等的日常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竞赛,以出色的成绩交出满意的答卷。

第二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体验活动,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自然,学习在野外生活和生存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一种对自然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视野。

第三阶段:,开展学校健身跑、中国象棋、体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全体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体育节,展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效果。同时,积极抓紧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组织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自己付出的汗水。

第四阶段:总结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成果,组织新颖活泼的活动,积极锻炼,学会生活。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青春、奥运、健康”氛围,使全体师生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使每位师生活动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体育活动的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发展。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本着 “以生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全体教职工都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文体科技等综合性活动在课程建构中的重要性,从新课程观出发,珍视和有效利用这一类课程。

2、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3、 改进评价,增加量化权重,鼓励师生开展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在教师量化考评中加大活动类课程使用效果的评估,可以在常规管理和教学统考的基础上,专项考评教师活动类课程的使用成效。今年重点对体育课的教学进行新的标准尝试.

第6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体育风险在学校中出现是较为常见的,有大量证据表明,增加体育活动的可用性,可以在体育教学上更具吸引力的前景.在这个意义上说,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如果以适当的方式呈现),以吸引儿童和青少年对体育教学的兴趣.然而,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要考虑到体育风险的存在,尤其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学的隐性风险的出现.时下,出现一种误区,则是由于担心体育教学风险,而放弃部分体育教学,这是极不可取的.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实用性,不能因体育风险而取消.而是,在课堂前或教学中进行设法进行防范或规避,才是根本的解决方式.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过度和密集对个体体育爱好者进行短期培训,有竞争力的体育爱好者,可以作为履行教育和学术追求运动者,进行体育竞争,以获得更高级别的体育比赛的获胜.然而,应该给予提出的是,这类体育爱好者对体育竞技的参与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以防出现意外.体育教练甚至家长帮助体育爱好者进行体育训练,几乎全职专注于自己的运动追求的情况下,在竞争激烈的前提下对体育爱好者提出要求.而体育爱好者则是业余进行,要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因此,要培训专业人员和体育教学人员进行多种方案的认知.教练和体育教师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充分激活他们的训练与学习.

2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认知

关于体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持整体观、系统观来分析.把体育过程说成是单纯的体育教学过程,或者把体育过程说成是单纯的运动锻炼过程,或者把体育过程看成是不能健身的等等,这些观点都是不妥的,颇偏激的.体育由体育人、体育中介二者共同来实现的.体育人应该是喜欢运动并擅长运动的,不懂时尚运动的体育人是不受欢迎的.体育人如果能够用优雅、娴熟和高超的运动技术来打动体育学习者的心,对提高体育效果肯定是有好处的.体育中介则是体育实现所需要的软件和硬性条件.对体育过程的认知,前提是对体育概念的认知.体育概念包括体育的内涵与体育的.众所周知,体育离不开健身,但健身不等于体育.体育包括运动健身、增进健康的过程,健身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说所有的健身都是体育,完全个人自发的健身活动,就不好说是体育,所以,体育与健身有着明显的区别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游戏的价值观都有过精辟的论说,心理学家说,游戏是渴望竞争、争取荣誉的本能和需要.在一些发达国家,娱乐、休闲在教育中占有重的地位,如美国,体育、卫生、娱乐、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需要对体育规律有着深入的了解,才能把握和实践体育的过程.体育的一般规律,可以归结为,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根本上说,要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制约,纵观人类史上的三次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催生了体育的三次飞跃,即古希腊产生了古奥运,工业经济代表英国催生了户外运动(如足球等).现代的美国催生了休闲体育足以说明问题.主体性规律是指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体育兴趣.体育实践要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体育手段就要与体育目的相一致,这是一条基本规律.如现行各类学校以运动为主的教学体系,学校以传统运动项目、田径、体操、各种球类,技战术安排教材则是违背了这一规律.同化优势规律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惟有在相对保持同化作用占优势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适度的运动负荷的规律实践证明,为了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必须保持适度的运动负荷,适度的运动负荷的规律有着生理的、心理的、社会学的依据.对于体育规律要持科学和态度,在认识和应用体育规律时,一要反对惟意志论,否认体育规律的客观性.二要反对宿命论,认为在体育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正确的态度是一要尊重体育规律,按照体育规律办事.二要积极利用体育规律,根据体育规律确定体育方针、政策来指导实践.

3体育权利的忽视与实现

对体育教育权利的呼吁与推行,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中,而具体实践情况并不乐观.近期,部分体育法规和条文的出台使体育教学成为体育教育的后续保障.大批国家纷纷出台了有关的国家政策来提供身体教育在学校或者社区的体育权利,甚至还出台参与国际活动的国家文书,政策使在世界各地的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与理论要求缩短其现实之间的差距.体育作为一种权利来实现,运动和体力活动与体育教育都服务于个体的教育与生活.许多国际和国内政策强调儿童体育发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相关方面的法规的出现,如运动,游戏和娱乐的权利,参与,表达自由和权利参与“自由运动的作用文化生活和艺术“(儿童权利的联合国公约所列).这使得体育不仅要考虑作为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基于‘需求’的角度看),体育,娱乐和游戏被视为同等的权利.并结合体育教育和儿童及青年发展的行动,来指导体育应该如何具体实施的,使娱乐和游戏可以作为一种权利的必要性和被视为必要.实践1959年发表的儿童体育宣言,儿童权利宣言”是把体力活动和教育孩子说,”孩子应当有充分机会发挥和娱乐,这应该是教育的相同用途的第一个国际文书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牵头机构,也把体育教育和运动以及与有关体育教育的政策,在1978年后陆续的出台.它宣称,”每个人都有获得体育教育和运动,这是他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在身体教育存在的严重下滑时,紧急召开在1990年的体育教育发展的两个世界峰会.这些举措彰显国际政策重视水平,认识世界各地的政府和行动,促进和发展体育世界各地的后续调用.联合国机构间特别工作组提出对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主张,并利用体育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体育成为第二个千年发展目标,旨在普及初级教育.该工作小组承认教育是实现所有千年发展目标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束语

第7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关键词: “体教结合”管理系统完善措施

一、我国“体教结合”状况

(一)江苏省

1.已基本形成了省、市、县(区)三级业余训练网络体系,大、中、小学人才培养梯队已经衔接,“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基本建成,开拓了开展业余训练的新路子,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2.发挥体育传统学校、后备人才学校的作用。充分利用体育传统学校和后备人才学校,在“走出体校办体校,进入学校办体校”的指导思想下,开拓了一条发展业余训练的新路。江苏省共有省级传统项目学校130所,在训6000多人;市级传统项目学校649所,在训20000多人;区县级传统项目学校626所,在训14000多人;开设的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等近20个训练项目。如2005年,南京四中分校与清凉山体育运动学校重竞技项目的结合,四中分校教学质量进步显著,连续两年中考实现了进两位的佳绩,受到区里表彰。重竞技项目代表南京市参加了省比赛,完成了市下发的任务,得到了市领导的嘉奖。

3.在学校建立青少年俱乐部。江苏省先后共创建了105个青少年俱乐部,其中在传统校和试点校中创建了29个。

4.在高校试办了高水平运动队。2004年,江苏省教育厅20号文,江苏省有23所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其中,2001年,南京工业大学与江苏省体育局正式签订了合办女子垒球队的协议,明确了甲乙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省体育局对运动队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负担正常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人员经费,下达指标并对女子垒球队进行定期考核。学校主要负责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工作,包括为运动队提供训练场地,制订学习和训练规划,负责运动队的学习、训练,以及运动员日常生活、医疗等具体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女子垒球队是全国普通高校第一支走“省队校办、教体结合”的省级高水平运动队。女垒队上午上课,下午训练,如需要外出比赛、训练,返校后即以集中补课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延长学习年限,采取完全学分制的学籍管理模式,同时还制定出一些奖励政策,对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适当地减免一部分非主干课程的学分,以充分调动运动员参加训练、比赛和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较好地解决了“训练与学习”的矛盾。也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二)浙江省

1.2003年,省体育运动学校、省田管中心、省体训一大队、二大队全部并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将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使优秀运动队院校化。

2.业余体校模式。浙江省现有省本级体育运动学校1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5所,各级各类青少年业余体校130所。其中由体育部门直接主管并实现读、训、住三集中的业余体校21所,文化课学习由普通中小学承担,实行集中住宿和训练二集中的业余体校19所。以上这40所业余训练情况相对比较稳定的体育运动学校中,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1所,浙江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9所。其他大多数业余体校已实行体教结合,分散布点在各地普通中小学,只在课余由体育部门专职教练员实行集中训练和指导,这类业余体校共有51所,还有民办体校33所。

3.体育传统学校模式。目前体育传统学校共有省级93所,市级362所,县区级511所,全省三级体育传统学校总计966所。

4.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自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开始这项工作以来,全省已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6个。

5.创新模式。各市县级体校在“体教结合”工作上也采取了不少办法。有4所市级体校已实行了“3+2”教学体制(3年中专+2年大专):杭州市陈经纶体校和杭州师范学院,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和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和温州师范学院的“体教结合”的模式是学生上课、关系在体校,日常管理由体校负责,各联办学院提供师资力量,毕业时授予各相应学校的大专文凭。宁波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宁波教育学院的模式是师资文凭、就业由宁波教育学院承担,学生的关系也转到宁波教育学院,体校只提供教室和承担日常管理工作。金华市体育运动学校已被金华教育学院合并,目前暂保留运动学校牌子,今后实行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中专、大专的系统学历教育,主管教育局、体育局配合业务指导,有关体校办学、训练经费和原有教练员归属教育部门。衢州、台州等市的业余体育学校许多都已放在中学去承办,办校费用由教育部门负担,体育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

(三)上海市

上海从2000年实施“体教结合”以来,现已形成了以试办二线队学校为龙头,各级传统体校为梯队,各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基础的“体教结合”训练网。上海试办二线学校承办了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网球、射击、击剑11个项目,均是上海的奥运会备战重点项目。2002年上海市政府将原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和上海体育科研所进行合并。新上海体育学院随即与杨浦区合作建立了一所初高中七年一贯制的附属中学。不仅重组了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方面的资源,而且将中学教育纳入其中,将文化教育贯穿于一条龙的训练管理体制内。目前上海有3所大学试办一线运动队,27所中学试办二线运动队,在训运动员达到1200人,上海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个人会员已达18543人。同时,上海的优秀运动队办到高校去:上海女排进了复旦,男排迁进了上海大学,击剑队去了上海金融专科学校。

(四)台湾省

台湾过去发展竞技体育项目也像大陆一样,比较多地采用专业队的集训方式。但现在已完全放弃了这样的做法,“体教结合”的模式已成为主流。以跆拳道项目为例,已有30多年的历史,台湾所有的小学都在开展,中学阶段每个县市也都会有三至四所开展跆拳道运动的特色学校。另外,台湾有30多所大学开展跆拳道运动,其中6所大学将其作为重点开展。跆拳道因其特殊的励志功能,在台湾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各种跆拳道馆遍布台湾,跆拳道教练拥有不菲的收入,跆拳道世界冠军也拥有很好的明星效应。中国台北跆拳道协会通过开展训练营等方式,为各个学校选的优秀选手提供进一步的训练和比赛机会,从中挑选佼佼者参加各种国际比赛。跆拳道选手边学习、边工作、边训练和比赛,可谓文武双全。跆拳道运动员除了需要拥有出色的技术外,还需要合理安排好战术打法,及时根据场上不同的情况进行心理调整等,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知识结构越合理的队伍,越有机会获得好成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体教结合”状况

(一)美国

美国竞技后备人才主要是通过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体制进行培养的。中小学要求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必须以不影响正常的学习为前提,违反者有可能被开除出校运动队,试图进入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National Collegiate Atheletic Association ,简称NCAA)的中学生运动员与其他学生一样,也要参加和通过统一的入学考试。美国中学培养中学生运动员特别强调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结合,在培养学生运动员时坚持“students-athletes”原则,即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真正突出了青少年体育训练的业余性和基础性。

1.中小学体育教育以健身育人夺标一体化为导向。

美国中小学根据全国和州教育部门制定的“体育标准”,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全体学生实行夺标健身育人一体化的体育教育,促使学生在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行为规范等各方面获得均衡的发展。夺标健身育人一体化的体育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把体育活动的知识性、游戏性、竞技性、刺激性等特点与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好强、好胜的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少年儿童在力所能及的身体运动中接受教育,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培养竞争意识。少年儿童从这种体育活动中获得的进步和快乐又能有效地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励他们进一步参加对身体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要求更高、竞技性更强的体育活动。

2.后备人才队伍规模庞大。

由于中小学体育教育以健身育人夺标一体化为导向,加上NCAA甲、乙组的500多所会员学校(也是美国排名最靠前的大学)为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扩展生源,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向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美国每年都有1/3以上的中学生参加运动训练,增强自己的运动能力,使得各项目都形成规模庞大、层层衔接的人才梯队。教练员很容易在众多的后备人才当中挑选最优者进行训练,经过多层次的竞争、淘汰与选拔,使真正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最终脱颖而出。

3.美国高校“体教结合”的发展。

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NCAA成立于1906年3月31日,基本建立了法规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竞赛规程统一、区域划分清晰、代表资格明确、奖惩力度恰当并与联邦基本法律吻合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系。NCAA与加盟的成员学校之间保持着相互依存、相对独立和协调发展的关系,校方对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学生一视同仁,没有特招,不设特班,也不颁发含水分的文凭。现在在美国几乎找不到没有运动队的重点大学,而且所有有运动队的学校都承担了运动队的全部责任和全部经费。

尽管美国的历史只有200多年,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却长达100多年。竞技体育系统只是大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竞技体育被美国人看作是一种公民的义务和独特的宗教崇拜,甚至被称为美国人的“第二宗教”。美国人深信:竞技体育可以培养青年人的性格、意志品质和自信心,有助于提高青年人进入社会生活的能力,还可以使人摆脱日常生活的困扰,增强健康。美国的青少年在传统文化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竞争环境中,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而竞技体育体现了一种公平的竞争精神,正符合他们的竞争心理。到了大学,学校竞技体育就达到了高级阶段,且在全国竞技体育中占主导地位。由于美国没有像中国的体工队训练形式,而且大学的各种竞赛制度、管理制度、场地设施、科研和教练员的水平都是最适合培养高级运动员的客观条件,于是要成为一名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一般都要经过大学阶段的系统训练,这大大地促进了美国高校“体教结合”的发展。

4.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体制。

美国各高校都有制定本校政策的权利,它是以学校为中心,依靠小学、中学、大学的业余训练来形成整个训练的一条龙体系,通过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运用法律手段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大学生体育,利用奖学金吸引优秀体育人才等,使大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与体育训练、竞赛并行不悖,是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是绝大多数运动员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必由之路,且各职业俱乐部的后备人才也从高校来选拔。美国奥运军团中80%以上的运动员是从大学中直接选的,是西方国家高校竞技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典范。美国拥有一套完善的培养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体制,这一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教育和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运动员在得到文化知识的教育的同时,又能根据个人的特长,不失时机地挖掘自身的运动才能。

5.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法制保障。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NCAA运用法律方法在宏观上进行控制,调节各种关系,并建立了正常的体育管理秩序。NCAA的立法和执法是以特别细和特别严而著称,如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有关活动全部用各种表格记录在案以便备查,运动员每年要经历几次法规教育,教练员每年都要通过40道题的年度法规考试才能上岗,在全年的招生、训练、比赛过程中,以及在与营销、赞助、媒体的接触中,任何细小的、即使是无意犯规也将受到处罚。如果故意犯规,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和行政主管人员将被立即开除或要求辞职。这些严格细致的完善的法规制度,通过严密的立法和有效的执法来确保其健康发展。

在美国大学学习是第一位的,校方给学生规定了接受教练辅导的严格时间限制,每周只有20小时,一旦超时并被校方发现,教练将被重罚。大学生运动员拥有大量的比赛机会。一名大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参加10多次比赛,如全国大学锦标赛、区域大学锦标赛、大学邀请赛、室内外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等。

NCAA规定运动员每天所参加的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活动最多为4小时,每周不超过20小时,每周必须保证有1天闲暇时间,不参加运动训练与竞赛。美国的大学普遍实行“补课制”。每个大学生选手都有一个“补课教师”,这些“补课教师”或者是高年级学生,或者就是他的同窗好友。NCAA对各项目运动员每年参赛的场次或天数也都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在退出运动生涯时,大都能凭借通过文化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有效地参与社会竞争,而竞技后备人才的出路畅通又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加入到业余训练的行列。

(二)澳大利亚

体育人才培养由基层体育俱乐部来解决,而基层体育俱乐部的生存由自身的经营、捐助和市场赞助等方式来解决,基层体育俱乐部将优秀的运动员送入州单项运动协会,而单项运动协会则会得到国家的部分经济资助,并且向更高层的体育组织――国家体育学院、职业体育俱乐部。国家体育学院、职业体育俱乐部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途径,共同为国家队培养人才。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基础的自然环境资源,政府进行少量的资助,靠市场作为辅助支撑,为国家培养人才解决了大量的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基层俱乐部也为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发现体育人才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从而扩大了选才的空间。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与美国有共同之处,政府把竞技体育建立在群众体育的基础上,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同时发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三)加拿大

游泳队教练安德鲁・科尔说:“我们的队员必须是全职大学生,他们是通过正规的渠道考试进入大学的。考试通不过,我们是不会招收他们的。在加拿大,有40所大学有游泳队,共约2000名游泳运动员。这些大学都是学术成就较高的,对学生的要求也严格,因此不存在不通过入学考试或降低很多标准去招收学生的情况。”

(四)韩国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由政府(教育和体育部门)、财团、企业联合培养,国民体育振兴公团为优秀的青少年后备人才支付特别奖学金。为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鼓励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韩国的有关法律规定,优秀运动员可免试上大学和免服兵役。这一制度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欧洲

欧洲的一些国家在《体育法》中规定:增加中小学体育课时数,保证大学生自愿开展运动开展俱乐部体育竞赛,使俱乐部成为竞技体育中心,能独立参加各区、全国和国家比赛。前英国体育大臣罗伯特・阿特金斯在《每日电讯报》撰文指出:最高层次体育成功的基础扎根于我国的学校,中小学、大学,对年轻人灌输积极的体育兴趣越多,我国将来体育成功的前景越大。

德国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俱乐部,它是德国公民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德国的宪法允许俱乐部和体育联合会有组织上的“自治”,确定了“独立”和“自我负责”的基本原则。政府把体育管理的任务交给了社会体育组织来完成,政府最重要的体育政策是经济资助,为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提供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优惠条件。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举国体制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必然抉择,具有鲜明的时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对我国成功建设“竞技体育大国”功不可没。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必须建立新型的“举国体制”,让全体国民特别是学生都能“动”起来,体现举国体育、全民体育的实质。

(二)体教结合是举国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竞技体育的必然抉择。从世界各国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可以看出,真正的体教结合能很好地解决体育资源整合优化问题、学训矛盾、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队伍建设、竞赛制度建设、运动员输出、就业等问题。

(三)体教结合的制度建设必须加强,使之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拓展。参照国外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构建合适的科学的体教结合管理框架体系,如体育特色学校的评估、审批、实施、动态监督、摘牌取消等程序制度化、法规化、科学合理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改进、完善。

四、建议

(一)目前,举国体制要坚持、发展和完善。在保持现有的国家省市两级专业队和县、市、省三级训练网的基础上,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建设好体育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的作用,解决竞技体育和教育资源整合优化问题、学训矛盾、后备人才培养、部分运动员输出、就业等问题问题。体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强监督和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体教结合”管理系统的完善措施

1.建立体育人才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一整套计算机化体育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对体育和教育系统各类人才资源信息进行统筹处理,集中存放,即时更新,随时提供最新的体育人才资源状况,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培训、引进、招收、发展等一系列人才资源发展计划提供指导和依据。有效地对体育人才资源实施科学的动态管理和组织,以有利于体育组织随时调整战略、制定有的放矢的人才资源发展计划。

2.教育系统管理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的职能。

每年只有10%的退役运动员依靠政府行政指令得到安置,而大多数需要靠自己的个人能力解决就业问题。体育部门担负着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和组织比赛,以及运动员流动、退役和日常人事档案管理的职能。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应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职能,为运动员在现役、退役时期提供生涯规划指导。在平时对运动员的培养中,引导他们及时作出正确的人生职业规划,让他们尽早学会如何面对社会、选择职业。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其实就是一种对于自己生活的冷静预判和准备,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修正的一个综合性过程。运动员对自我和外界有清晰的了解,才能作出抉择,进而制定明确的目标,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心理上的成熟,也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3.高校应建立和健全大学生运动员就业培训制度。

特招的大学生运动员,绝大多数学的是文科,就业压力大。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己进行就业培训,不能满足就业培训需求的,可以和体育系统广泛发动社会,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培训网络。面向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在内的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寻求一批培训条件较好、培训质量较高、促进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机构或培训基地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培养运动员,使之具备“一技多能”。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工作能力。如汽车驾驶、服装设计、电脑操作和全民健身辅导员等。

4.建立政府、社会与个人共同筹集培训资金制度。

对于省队校办的高水平运动队,必须建立能够充分调动国家、体育部门、运动员个人和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筹集培训资金的制度,由省政府牵头,省体育局负责,设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基金会。(1)政府财政拨款解决,同时,在运动员工资中开设退役保险项目,类似于失业保险的投保形式,在运动员能够承受的基础上,每月征收一定工资比例(如5-10元)的退役保险金,作为退役后的培训专项经费。(2)通过体育彩票的方式进行筹集。(3)通过社会捐助、退役运动员本人自筹等方式进行补充。对于参加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退役运动员实施奖励政策,以激励、吸引更多的退役运动员参加到职业培训的队伍中来。

5.制订和完善退役大学生运动员就业的优惠政策。

(1)完善退役大学生运动员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借鉴退役军官安置管理的意见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退役大学生运动员就业的优惠政策,以增强退役大学生运动员自主创业、企事业单位接收退役运动员就业的积极性。对于从事个体经营的退役大学生运动员,免征一定年限内的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对于接收退役大学生运动员就业的企业单位,免征一定年限内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并且根据接收人数比例的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其中具体的年限和比例由各省体育总局、财政部、人事部门共同研究确定。

(2)完善退役大学生运动员就业优先政策。国家和政府已经对退役大学生运动员优先就业作出了相关规定:“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建立的体育场所,根据需要优先安置退役大学生运动员就业;体育行业新增就业岗位要优先选用退役大学生运动员;支持退役大学生运动员从事社区体育服务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以及基层体校教练工作。”退役大学生运动员就业享有绝对优先权。如在职业竞争考试中,对退役大学生运动员降低录用标准或给予加分的优惠。

参考文献:

[1]祁社生,朱学雷.上海市优秀运动队“体教结合”运作情况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研(上海),2003,24,(5):39-41.

[2]陈道裕,周奕君,陈显健.“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体育科学,2006,(1):82-85.

[3]张红松,张锡庆.中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6):36-38.

[4]卢志成,刘华荣,裴琨.“体教结合”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4,(6):7-8.

[5]汪广茂,宋允清,候远峰.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3):59-65.

第8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20__年暑假将至,为做好学期结束工作,迎接并度过一个安全、健康、丰富多彩的暑假,现提出以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强化安全法纪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教育工作列为期末和假期工作的重要内容。

1、放假前,各校要集中进行一次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侧重交通安全、儿童食品安全、防意外伤害、防传染病、防中暑、防溺水、防火等安全问题,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特别要教育学生不到血吸虫病疫水区游泳,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救自护意识。

2、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在放假前进行一次校园安全工作大检查,认真检查学校的防火、防盗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杜绝恶性事故发生。暑假期间,各学校要落实值班制度,并做好值班记录,保证信息畅通。

3、各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对校园周边地区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举报。

4、暑假期间,学校要对校巴车进行停运检修,并对驾驶员进行培训。杜绝将学校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以及开展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活动。

5、要加强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在校生违法犯罪。对假期中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全程管理,严防发生意外。

二、加强对暑假工作的领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让学生度过轻松愉快的暑假。

放假前,各校要向全校学生做好暑假生活动员,指导广大同学主动设计自己的假期生活。鼓励学生积极休息,有规律的生活、活动和学习。学校学生工作处(政教处)、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关心本校、本班学生的暑假生活情况。

有条件的学校,应定期开放校内的艺术、体育场馆、图书阅览室、网络教室等设施。要针对中小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兴趣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文明上网,并积极参加暑期中小学生网络文明夏令营活动。市中小学艺术团、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应利用假期开展适当的艺术、体育训练。中小学科技教育基地、中学课外活动基地要有组织地开展夏令营活动。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

暑假期间,各校要合理安排假期作业,严格控制小学生每天书面作业的总量(原则上低年级30分钟、中年级40分钟、高年级1小时左右)。开放性作业(阅读、研究性学习、社区活动、参观旅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应成为假期作业的重要内容。高二升高三年级可利用暑假的三分之一时间,本着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开展补课活动。补课活动要避开高温天气,合理安排,并严格按标准收取相关费用。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对秋季进校的高一新生进行新课程实验的专门教育,可以让新生在开学时提前一周左右时间到校集中学习。职业学校要按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相关学生的实训实习活动,并由专人负责,确保安全。

三、提倡小学高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建立暑假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的互助活动。

暑假期间,各校可以按照社区、家庭住址或学生兴趣,以就近自愿为原则,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定期活动(建议每周1—2次)。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内容可以进行假期作业交流。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等。合作学习小组应制定活动公约,每一次活动有地点、有计划、有主题、有后记,活动情况应在返校日或开学后向班级做汇报。

四、为了加强对暑假工作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暑期生活情况,各校应建立暑假返校制度。各学校的返校日确定在7月20日、8月10日。返校时,班主任、任课教师应对学生假期作业、假期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进行了解,并给予积极指导。

第9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2013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明确任务,落实措施,推动群众体育工作提档升级,提高训练竞赛水平,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市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一、2013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突出重点,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有新提高

1、城乡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有力推进

公共体育设施是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2013年我局以推动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和农村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工程为抓手,以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为引领,加大对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速度,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公共体育设施。在城区,根据城市人口分布的情况,结合新区的发展和老城区的改造,补充、完善各类全民健身设施,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合理安排全民健身设施,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已完成80﹪建设任务。在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中考虑农民健身需求特点,因地制宜建设方便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体育需求。2013年全年共完成150个村的提档升级任务,改善了农民的健身条件,为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打好基础。

2、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将全民健身工作引向深入,我局以举办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为龙头,以竞赛为杠杆促进群体工作的开展,着重组织好三类活动:一是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群众体育活动要打造“品牌”,通过“品牌”活动,造声势、造影响,从而达到强化和提高群众的健身意识,动员和吸引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目的,如全民健身日、三球联赛、舞蹈大赛等活动。二是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易被普通百姓接受和传承。在注意挖掘、整理、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注意培育和创新民间特色体育,如沙沟的板凳龙、合陈的手狮舞,龙舟大赛、舞龙大赛等。三是日常性体育活动。近年来广场和公园成为群众日常健身的主要场所,它既具有环境优势,又具有易参与、带动性强的特点。为了组织好这类活动,我们加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全年共组织两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其中专门举办了一期大学生村官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全市 380名大学生村官都获得了三级社指资格。举办一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派4人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8人参加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年共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490多名。组织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60余次,推动了城乡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3、基层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完善

各类体育社团组织是带领和引导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加强群众工作最主要的载体和依托。2013年,我局多措并举,全面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建设。一是制订分类发展规划。对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制订分类培育发展计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发展符合群众多层次需求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2013年新成立了张郭镇广场舞协会和老友足球俱乐部。二是简化登记程序。我局多次与民政部门商讨,简化登记备案手续,为基层体育组织发展壮大积极创造条件。20多个乡镇通过登记备案建立了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协等协会。三是经费支持。我们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对项目推动有实效,活动开展正常的体育组织进行奖励,引导基层体育组织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以晨(晚)练健身点为点,体育社团为线的点线结合、覆盖城乡和各类人群的基层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完善,部分社团向基层延伸覆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合理布局,训练竞赛工作有新突破

1、强化业余训练工作

2013年,全市有包括田径、棋类、游泳等项目的290名学员坚持业余训练。阳光体育活动有序开展,全市各学校均设置了阳光体育活动课大课间。组织开展了阳光体育节、田径、篮球等竞赛活动。为提高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创建并申报成功了8所泰州市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我市竞技体育事业和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继续加大楚水文体双修班投入,扩大招生规模,组织教练员在全市各小学、初中进行大规模的选材工作,招收了一批双修班的新学员,并根据个人特点为新学员制订了训练计划。合理利用现有游泳设施,进一步发挥高水平游泳教练员的作用,扩大“三集中”游泳训练规模,训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为培养和输送优秀游泳后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加大了“国象进校园”推进力度,在全市小学、幼儿园进行国际象棋普及教育,选派优秀教练员到各个学校进行国际象棋启蒙培训。聘请高水平国象教练员,强化提高工作,竞技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2、竞赛成绩有新提高

2013年我市组队参加了全国、省、泰州市级田径、游泳、国际象棋等各类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包括“李成智杯”全国国象少年冠军赛、全国少儿国象精英赛、江苏省“红旗杯”少儿 国象比赛、江苏省县组田径赛等影响力较大的赛事。在这些比赛中,兴化选手奋力拼搏,共获得了30枚金牌、30枚银牌、12枚铜牌的好成绩。特别是我市棋手侯逸凡第三次登上棋后宝座,李茂鉴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柔道81公斤级比赛中夺得银牌,为兴化夺得了首枚全运会奖牌,为兴化争得了荣誉。

3、承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我市成功承办了第五届中国兴化全国国象锦标赛(个人甲组)和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国际象棋精英赛两项国家级大型赛事。此外还承办了江苏省青少年体育舞蹈精英赛、泰州市中小学生国际象棋比赛、泰州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泰州市“梅兰春”中国象棋擂台赛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举办了兴化市舞蹈大赛、兴化市篮球联赛、羽毛球联赛、乒乓球联赛等我市传统赛事,竞赛承办水平不断提高。

(三)悉心培育,体育产业有新发展

1、提升场馆管理维护和开发利用能力

挖掘体育场馆的多元功能,提高场馆使用率,积极探索新型管理和运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益。2013年市体育馆承接了江苏省青少年体育舞蹈精英赛,还配合市政府、公安、财政、税务、广电、社区、工厂企业等单位、部门承办了大型演出、展览展示、竞赛等活动,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搭建了平台,发挥了场馆的服务功能。

2、体育彩票销售工作稳步推进

强化体彩内部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扩大宣传效应,有效地促进体彩工作的稳步发展。2013年全年共组织专家讲座、培训、高频新增站点销售员业务培训8次,开展即开票、竞彩、11选5、“大乐透”加奖活动4次。每月体彩中心工作人员对各网点进行巡点检查工作。加大体彩宣传力度,利用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公益性活动做好体彩宣传工作。全年我市体育彩票销售达1.119亿元。其中电脑彩票4854万元,高频4177万元,即开彩票758万元,竞彩1401万元,在全省各县市总排名为第24位。

二、2014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不断完善符合市情、覆盖城乡、具有兴化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多元化,为争创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造条件。

1、推进农村全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积极贯彻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全民健身设施的提档升级,我局计划多措并举,在2014年完成200个行政村的提档升级任务。一是宣传典型,以点带面。大力宣传农村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对我市全民健身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介绍并借鉴部分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的先进经验,全力推进全市各行政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二是实地考察,选址布点。局工作小组,采取分片包干制,定人、定岗、定位,到计划内的各行政村实地考察,选取最适合的位置建设健身场地。三是规范操作,确保质量。器材购置方面,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进行操作。对器材的质量、厂家供货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采购器材质优价廉、供货及时。

2、不断推进群体活动开展。2014年拟举办三球联赛、第二届大学生村官运动会、门球比赛、钓鱼比赛、七人足球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全年初步计划举办群众体育活动60次以上,进一步推动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健身意识。

3、推进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坚持体育社团数量与质量并重,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根据体育项目开展情况,推进乡镇成立5个体育社团、社区(行政村)成立2个体育健身组织,力争覆盖率达80%。同时出台对体育类社会组织的考核奖励标准,引导基层体育组织良性发展。

4、进一步开展健身服务培训。大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积极引进新的健身项目,不断提升体育健身的科学化和特色化水平。进一步强化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服务,初步计划2014年承办两期泰州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举办3-4期兴化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计划培训350人左右。

(二)完成省十八届运动会参赛保障任务

2014年我市优秀运动员将代表泰州出战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田径、游泳、摔跤、柔道、赛艇这些项目上,我市都有运动员参赛。我局将围绕这一重点工作,积极备战。

1、搞好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安排好运动员的衣食住行,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一心备战。

2、抓好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工作。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激发潜能,调整状态。

3、做好运动员的心理辅导工作。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缓解运动员大赛前的紧张情绪,确保运动员以轻松、平和的心态迎接比赛。

(三)提升训练竞赛水平

1、精心组织大型赛事,打造兴化的品牌赛事,提升“国象之乡”的城市形象。2014年计划继续承办全国国象锦标赛(个人甲组)、全国少年国际象棋精英赛两项全国大型赛事;承办江苏省体育赛事1-2项;泰州市体育赛事不少于两项。通过提供优良赛事服务和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增强赛事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美誉度。

2、深化体 教结合,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在全市学校积极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推广校园足球、篮球、冬季三项等项目,积极探索符合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要求的体育训练机制。从2014年起,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业务指导,由教育、体育两部门共同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田径、篮球、乒乓球和棋类竞赛,制订出台《兴化市体育竞赛奖励办法》进一步推动学校课余训练的开展。

(四)扶持体育产业发展

积极构建以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彩票销售为核心的体育市场服务体系,在满足市民体育健身休闲需求的同时,推动市民树立体育消费观念,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1、加强体彩销售工作。进一步抓好销售渠道建设,加大农村市场的开发力度。在抓好站点硬件建设的同时,重点提升软件管理水平,完善培训制度,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体育彩票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完成年度销售任务。

2、努力探索社会办体育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体育产业,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引导大众体育消费,提高体育消费在居民日常消费中所占比例,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