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心理咨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价值取向日趋多元,部队训练艰苦紧张,军营生活相对单调,给官兵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把心理学渗透到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及时发现并化解官兵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新形势下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教育规律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心理咨询对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心理咨询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
有效的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也能够正确认识他人、接纳他人,设想他人的处境和感受,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军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多的强调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军队,以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军队的关系,较少关注官兵心理维度的学习内容如:情绪管理、职业选择、生涯设计等。也就是说对教育对象心理状态的关注、研究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原因之一。
政治思想及其他任何思想的形成与改变,都是在教育和实践的条件下主体积极的心理活动的结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心身协调,就容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和谐、融洽、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对其施加的教育内容能在没有心理阻碍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地接受,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因此,解决心理问题就成为解决思想问题的重要前提,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对官兵的心理倾向、心理特点有清晰认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实现的。
(二)心理咨询能促进官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军队心理咨询是针对官兵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如情感挫折,环境不适,人际关系不和,训练、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出现的紧张、恐惧等,帮助官兵减轻由于内心世界出现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克服心理障碍,并帮助他们在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中达到心理的健全与成熟。而心理健全发展的官兵,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从而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心理咨询符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心理咨询是根据个性心理状态与社会相适应的要求,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帮助其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心理咨询注重的是对个体的心理调适、矫正、发展,具有明显的个;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对个体思想政治品质的提高、塑造、改变,具有明显的社会。因此,把心理咨询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助于发展个体主体性和独立人格,有助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从部队开展心理咨询的情况看,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交谈、磋商、指导等一系列过程,挖掘心理问题的真正动因,为来访者提供建设性意见,帮助来访者建立自助能力,以其科学的手段,独特的视角,切实而持续的效果,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与塑造良好人格的具体的、现实的目标一致。
三、心理咨询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心理咨询主要针对的是军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如情感挫折、环境不适、人际关系不和、训练学习方法不当、自信心不足、婚恋冲突等,目的是帮助军人克服心理障碍,以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军人,更易于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有效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的军人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也能够正确认识他人、接纳他人,设想他人的处境和感受,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达成理解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消除接受思想教育的认识和情感障碍,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军队心理咨询的开展,还会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觉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从而在工作中保持对工作对象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使来访的军人不必担心会受到批评、指责或嘲笑,敢于敞开思想,这就大大减少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阻力,为接受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内部条件。同时,掌握了心理咨询及相关知识,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和思想的关系,认识到人的行为不仅受政治观点、道德观念等因素的支配,而且受到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免把一切问题政治化,并及时发现和有效地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心理测验及其他测量工具,客观地了解军人的个性状况、优势、不足及发展潜能,并注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根据军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地开展思想工作。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思想工作的效率,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四、心理咨询有利于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一)心理咨询有利于提高军队思想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在心理咨询中,除专业知识外,咨询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对于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咨询员必须在社会要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这样他们必须及时熟知党和国家有关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理解执行有关文件精神,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观察力,严格要求自己,这对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有利的。心理咨询的过程其实是咨询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诸方面的展示。因为心理咨询是建基于一个十分亲密的关系上,无论咨询员采取哪一种理论和方法,他的思想、态度,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来访者有所影响。同时,由于咨询员的身份和地位,在来访者眼中,往往是有威望和权威的,因此当事人会很自然地以咨询员作为个人处事的典范。另一方面,由于来访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咨询员协助他们维护、增进身心健康,促使其健康成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咨询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的过程。
关键词:新医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1.医院价值取向偏离
一个人价值观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他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我国,医院的宗旨应该是以病人利益为中心,让病人能够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的治疗,要时刻维护病人的最根本利益,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个别医院的医生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价值观念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2.医务人员思想水平较低
如今,有很多的医生盲目推荐很多价格昂贵的治方式,患者很难接受。没有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病情推荐,从而使得患者的病情很难得到缓解,治疗时间加长、效果不佳,使得病人长期处于病痛之中。医生不擅长使用新型的医疗技术,只是一味通过服用药物和打点滴的方法来治疗,这样很难从根本上减轻病人的痛苦。
3.太过于注重医疗设备的使用
随着医疗设备的先进化,医生也越来越依靠医疗设备,一方面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同时医疗设备也能够迅速检测出患者的病情所在,准确判断出患病的具置。这样一来医生会依赖和看重先进设备的作用而忽视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不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的医术相结合。因此太过于注重医疗设备的使用将会使医生变得消极被动。
4.机制、体制有待完善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但是我国很多医院仍在实行以往的运行机制,通过过去的机制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就不符合绝大部分人民的利益,将会引起人们的广泛不满。很多医务人员对现有的体制改革了解还不够深入,思想观念还有待提高,不积极参加新医改的各项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重视不起来。
二、加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引导医务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医务人员应该时刻具备不被社会风气污染的决心。医生要时刻将病人看成是自己的亲人,维护病人的最根本利益,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对病人一定要温柔相待,要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去体会他们的需求,在医院制度有损病人利益时要努力改善医院的制度,让患者能够真正从中得到温暖。医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在工作中时刻谨记自身的职责,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服务人员。
2.健全医疗卫生体制
在新一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医生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体制,要逐步摒弃以往的不良风气。安徽省芜湖市作为改革的试点城市,一定要加强市场的竞争,要合理分配医疗卫生岗位和工作,将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的人,各个医院要及时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学习,让医院能够深入了解在新医改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增多会议召开的次数,让各个医院的青年工作者积极献言献策,并且以实际行动改变现状,让芜湖市能够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实践体系。
3.改变医务人员的落后观念
医务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金钱和自身的工作职责,要善于处理医患之间的关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要有一定的补救措施。要改变那种自私自利的观念和落后的思想,积极鼓励病人或者开展捐款等一系列的活动,避免病人因支付不起医药费带来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着很多的隐患,如医务人员思想落后、过分依赖医疗设备、医院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为了将安徽省的医疗事业发扬光大,提高我国医疗人员的整体素质,我们一定要积极改善社会上这种不良现象,要开拓创新,引领医护人员朝着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迈进,改变医疗人员素质低下的行为,中国的医疗事业也必将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本文通过叙述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深刻内涵,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主要方向,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从而实现人本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深刻内涵
第一,何为人本旨归中的“人”。在人本旨归的概念中,这个“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并非完全是同一概念,这里所指的人,更重要的是在强调具有独立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个体,是指具有发展能力的“人”。对于人的认识,既要以相对性的眼光去看待,又要以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因为这里的“人”相对于其他的个体,具有其个性,是其他个体无法取代的,并且,人在社会中是不断发展的,在不断进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对于人本旨归中的“人”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第二,如何理解人本旨归中的“本”“旨”“归”。人本旨归中的“本”的含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根本、基础等含义,结合人本旨归整个词语的意思可以推测,这里的本,指的是人的本源和基础。而人本旨归中的“旨”有主旨、意义的意思,结合人本旨归整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将其理解为: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而人本旨归中“归”的含义则是指归宿、回归的意思,结合人本旨归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的最终归宿。那么,人本旨归这个词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归宿。第三,人本旨归的实际内涵。从整体角度来理解,人本旨归的实际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将人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归宿,不仅要实现人文关怀,更要保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从而促进彼此的不断发展。二是指将人作为一切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将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三是指以人为本,从人自身出发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人生的价值,而这些反过来又满足人自身的需求。可见,人本旨归是满足人实现自身价值需求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认识论意义。所谓认识论,指的就是人在对于某项事物进行认识时,需要摒弃主观的臆断,从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而人本旨归研究的认识论意义就在于,它从客观的角度对人自身进行正确的认识,强调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就是要将对人的认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肯定自我及他人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前景,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帮助他人发展,形成正确的自我发展观念。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价值论意义。价值论所指的就是对于某一事物的存在价值的客观认识。人本旨归研究的价值论意义就在于,能够站在人的角度上,客观地认识人存在的价值,并发掘人更大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就是为了能够将人的客观价值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人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不断发展自身的价值,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人本旨归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它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正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还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构建进行科学的结合,使两者之间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化,并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完美契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人本旨归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观念
其一,人本旨归理念的深刻含义。人自身的发展性,使得人能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改变其思想观念,形成更为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教育的力量仅仅是一种外力,人自身的发展还是要立足于人的本身。也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站在人的角度去理解人,尊重人的个体意愿,促进人自身价值的不断发展,使人在社会中的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实现人自身的价值而得到思想上的满足。因此,人本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在改造人,更重要的是在发展人,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人本旨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于生活实践。人自身的一切活动都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人只要存在于社会中,就要不断地进行生活实践。那么,对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离不开生活实践。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着的主体,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主体地位依旧不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就是强调了在人本旨归理念的引导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并且依赖于生活实践。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将大学生塑造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正确的人才。
(三)人本旨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其一,转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人本旨归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以往以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的观念,学生成了教育工作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则发挥着指导与辅助的作用。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大学生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变教育的主体,是人本旨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观体现,也是当代教育事业改革的内在需求。其二,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道理,更要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这也是人本旨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道理学生都明白,但其在思想上却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付出的情感还不够。而运用情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站在他人及社会整体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让大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能够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是回归到了人本旨归的最初目标和最终理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将大学生作为主体,以认识人本旨归为基本出发点,认识到人本旨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意义。并且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旨归理念将不断地被深化,形成更为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将大学生培养成思想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优良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作者:刘炜 单位: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成立.人本观照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构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2).
[2]王金宝.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3]虞崇胜.以人为本: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5).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完善管理能力,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管理。但是据调查发现,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不到位、相关教材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够、师资力量欠缺等等。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其应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体系
现如今,教育教学新观念不断深入推进,现代化教育是集学科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在新的时展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摒弃固有的老旧思想,转变管理观念,健全思政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将心理学内容贯穿于其中,并强调管理的积极作用,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基础,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成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与人的思想内涵有关的教育内容,心理学使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外化为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在学生的行动、技术等各个方面。有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利用的过程中却无法使其有效的发挥。因此,各大高校一定要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切实应用到管理中来,构建符合新时代的管理形式,逐步转变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坚持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力度。
(三)完善师资建设,加强研究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一定要以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基础,以完善的师资力量作保证。因此,学校一定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找到其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紧密联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以正确的思想完善学校管理,增强学校管理能力。
二、结束语
关键词: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新思路
一、 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宗旨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人格的职业学校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健全职业学校青年学生的“三观”,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职业学校青年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关系同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关系,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和保证作用。因此,认真做好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现阶段人才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有的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职业院校由于多数是中专学校或者民办的二级学院,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原因,在思想政治课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阻碍了教学手段的更新。部分学校由于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的,专职教师相对偏少。在课时数量上也尽量压缩,上课形式上采用大班上课,所有这些都不程度地影响着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受市场经济和人们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影响,职业学校的教师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高,甚至一些教师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价值取向扭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着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更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实效的增强。
(二)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调
一方面,职业院校还没有把思想政治课与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程及其他形式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高职教育的实际,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加上思想政治课教学还是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着教师教学的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呆板,过于机械化。一些理论老师的教学方式还只是局限于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种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有思想深度,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是以一些文件、会议精神和一些简单的思想政治理论,相对于新时期的少年,这样对他们的吸引和影响就相当有限。无形中也就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与实效性。
三、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一)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高职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及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现有的教材结构和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尽量增加感性材料,让事实说话,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关注现实,跟上时代步伐,除了传授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增添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要坚持从理论到生活再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借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实施多种方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冲破传统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课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民主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注意教与学之间和谐、融洽的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能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
作为21世纪国家亟待发展的大环境下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对他们自身,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而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所有高校在面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不可回避的话题。
二、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是实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大学是连接社会的纽带,在如此重要的人生发展际遇时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来完善自我的人生价值观,了解国家与社会的现状与未来,坚定自我的社会主义信念毫无疑问的是一条必要途径。
2、是培养四有新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德素质,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们养成一个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年轻的一代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不仅如此,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促进学生们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文明青年。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不是想象中的那般顺利。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时不能传递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对于课程的内容与实际作用可能缺乏理解,这必然导致大学生群体在知识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对于进行自我学习与净化的认识尚且不足,不能理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单纯的将相关的内容作为书本上的知识,只为应试而用,当然,始终抱有这样的目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只会是有害无益。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实践的脱离
十之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问题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始终禁锢于理论层面,付诸实践的难度较大,随之而来的影响必然是造成全社会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2、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的问题
从主观方面来看,课堂是教育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想要在各大高校中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工作就业应该从课堂开始入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在提高教师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能力的同时,对于如何启发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认识才是更为关键的。
3、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匮乏
现如今时事与政策已经进入到各大高校课堂中,但是开课后得到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到现在没有一个判断标准。按照所有的科目一样进行考试,以考试的结果来判定这门学科的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果。这样得来的结果对于这门课程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单纯的应试开始只能是考查学生对时政问题的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索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某一类主体或者某一项措施,素质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我们应当从多个层面进行对策分析。大学课堂的积极改进、高校组织的积极引导甚至良好的社会氛围都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所在,本文着重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方面进行对策探究。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对象,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对于自身的素质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作为施教的教育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起着主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而,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发挥主客体的主动性,从大学生自身和教师的角度来看,有如下对策措施:
1、内化与外化的高度统一
在日常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重视提高自身素养的提高。学会接受失败与挫折,在成功来临之时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它。对于我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全局出发正确辨认社会中发生的热点问题,始终保持一颗爱国之心。
在大学生外化行为过程中,他们实际行为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充当着心理辅导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而不是“教”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承受学生的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在其需要帮助的时候提高必要的心理辅导,以保证外化行为有所保证。
2、网络平台的恰当应用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人文关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表现为教育方法错位、互动性严重不足以及学生的需求被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增大教育投入,注重教育改革并强调教育效果的反馈。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应在不断的探索中创新,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诸如此类的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在笔者看来,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通过人文关怀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传统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单纯地灌输某些教条和理念,缺乏人文关怀,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即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展开一些深入的探析,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有所裨益。
一、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表现出程式化、消极化的特点,一些学校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往往出现“教师说教师的,学生玩学生的”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表现得相当明显。在笔者看来,这些现象的出现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元素缺失的表现:
(一)教育方法错位
以“填鸭式”的宣讲为主要教育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高校中还普遍存在。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师生在思想意识层面也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教育方法的误区在于,仅仅通过照本宣科的方式讲完教材,不作深入拓展,未能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阐发。甚至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无所知,学生出席听讲只是为了满足学校的课程秩序要求,形式主义相当严重。
(二)互动性严重不足
师生互动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通过教育实现被教育者内心的反省,从而进一步改变被教育者的言行,本质上说是一种“攻心之术”。这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相当重要的,如果缺乏了师生的沟通,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将无从知晓。遗憾的是,一些高等院校由于教育方法错位,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导致师生之间互动性严重不足。这一现象不仅仅表现在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也出现互动性不足的现象,如学校热衷于组织思想汇报、观摩学习等活动,但是仅有活动而无交流,其具体效果无从知道。
(三)学生的需求被忽略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被教育对象,而是有着思想和情感的鲜活的个体。学生的需求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往教育工作者往往强调因材施教,但这是针对一些文化课程而言的,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的是因人施教——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存在差异,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自己独有的迷茫和困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发现、探索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想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答人生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当然,因人施教的成本是很高的,面对大量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往往无暇顾及学生的个体需求,这是造成当前学生的需求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二、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价值
(一)什么是人文关怀
我国思想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积极倡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如有学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问题严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还有学者认为,“在当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入人文关怀,真正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空间。”这些学者已经认识到了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是未能更深入地揭示究竟什么是人文关怀。
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误区,人文关怀被等同于人文素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观点忽略了“人文关怀”的重点不在于“人文”,而在于“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是指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需求和观点,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尊严得到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得以激活。
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应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观点的客体,而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尤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成为教育关系中的主体。
2.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求学过程是满足自身需求的一个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满足学生对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需求,这种需求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在强迫和高压下产生的。
3.鼓励学生的表达。学生在教育关系中有权表达,且学生的表达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学生的表达欲望应得到鼓励,而不是压制。
4.拓展学生的空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自我,促进自身的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意味着只是为学生的成长设定各种条条框框,而是创造空间,促进学生成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意义
在笔者看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要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意义体现在如下两个层面:
1. 需求释放
目前缺乏创新性和人文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无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传授之间无法有效对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学生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着较高道德素质的人;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学校和教师也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是一个有着较高道德素质的人。双方的需求可以在人文关怀下得以释放,使彼此均了解对方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采取措施满足对方的需要。
2. 信息传递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攻心之术”,因而教师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把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则教师难以获知学生的具体想法,而人文关怀元素的加入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表达得到鼓励,主体需求得以呈现,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均可以明确地知道,从而有助于教师实现因人施教。可见,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信息传递功能,简单来说,只有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才能更善于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对策: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
在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这一问题上,研究者们各抒己见,常见的解决方案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回应大学生思想实际的要求”,等等。这些对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提升确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笔者看来,还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解决教育成本投入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元素的加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教育成本问题。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回应学生个体需求等最为重要的人文关怀对策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做到这些,首先面临的就是教育成本的高企。换言之,之所以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人文关怀,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由于教育成本问题没有解决导致的,即学校和教师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如下两个途径进行:第一,适当增加教育投入,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出现的某些教师或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足重轻的观点是有害的,应予摒弃;第二,实现整体上的人文关怀和个体上的人文关怀相结合。片面要求教育者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体观察,在教育投入上可能会面临成本过高的难题,因而可以采取整体和个体上的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成本上的均衡与适当。
(二)注重教育方法改革
“填鸭式”或照本宣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单纯的灌输某些理念和价值,还应积极进行教育方法的探索、尝试和改革。如下一些教育方法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第一,平等沟通,教学相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历程,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探索。学生不应被看作客体,而是应被视作教育关系中的一个平等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平视化”,而不是居高临下,以此增进教育过程中的民主氛围和人文关怀;第二,增进互动,促进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一个照本宣科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和了解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加强互动,才能促进了解,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主体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因人施教;第三,有的放矢,个体甄别。限于教育成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工作者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但是完全可以通过有的放矢的方法,从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实现个体甑别,将最需要思想政治辅导的学生有效识别,实现对“问题学生”的特别关爱。
(三)强调教育效果反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出现“人走茶凉”的现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严重不足够,思想政治教育徒有虚表的表现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应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是应确立全天候、无休止的教育工作。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效果反馈机制使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教育效果,以改革教育方法,实现进步。笔者建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增强非课堂教育的比例,尤其应结合当前的互联网工具如微博等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领学生思想进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关怀。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元素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高校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而这些努力又将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人文关怀的增进而终点,以培养出具有更高道德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翟丽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 高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3] 唐新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改善对策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于一体的特殊的教师群体。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乃至高校教育的发展进步。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一般情况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个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整体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其中,大学生的个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中,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学生进行个别思想指导;整体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根据学校下达的纲领性文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1]。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质量,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首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尽管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素质,心理正逐渐的走向成熟,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磨练,其心理依旧不够成熟。为此,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加强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弊端,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质量。
最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高校生活中,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动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因素
影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高校辅导员个人的因素外,还有高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一)辅导员个人方面。辅导员个人是影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直接因素。辅导员在与大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辅导员自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甚至有的高校辅导员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这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二)高校方面。由于辅导员和大学生是生活在高校校园中的,因此,高校环境能够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比如,高校对于辅导员的薪资待遇容易影响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必然能够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此外,我国大部分高校缺乏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空间的缺失可能会打击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社会方面。社会因素对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间接影响,属于不可控因素,但是,它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高校辅导员介于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缺乏明确的社会定位,社会认知度不高,忽视了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2]。
四、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善对策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善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一)高校辅导员层面。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从思想上改变错误的观念。同时,高校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书籍、培训、网络、交流等各种途径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大学生做出榜样。此外,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主动询问大学生的近况,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高校层面。首先,高校要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现阶段,通过完善辅导员的薪酬制度及职业发展规划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薪酬激励要求高校对本校辅导员的薪资待遇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规划,明确规定什么级别的辅导员享受什么样的薪资待遇,完成了什么样的工作会获得什么样的奖励等等。同时,只有给予辅导员在学习深造、职称晋升、条件保障等方面的规划,他们才会认真地在自己职位上工作,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选聘的时候,要采取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坚决拒绝关系户,选拔一批专业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队伍,这样才能够确保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高校还要对在职辅导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职业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情,促使辅导员保持积极、健康、与时俱进的活力。
(三)社会层面。提高社会认知度是做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社会认知度主要是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一种尊重,能够意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辅导员工作的效果才能被他们认知,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劲头也会很足[3]。为此,要大力宣传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使全社会形成尊重辅导员工作的社会氛围,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大学生、辅导员、高校、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辅导员的努力和高校、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白志贤.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探析[J].华章,2013(0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 途径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般而言,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素质发展又具有导向作用。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心理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反过来,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学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一、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起来,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客观上起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倍增器”的积极作用,对于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实施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能改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之间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理论说服教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内心想法容易被忽视,两者缺少思想交流,教育效果往往不明显;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询者与来咨询者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咨询者不是说教而是开导来咨询者,这两者之间建立平等、协调的人际关系。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有利于双方都敞开心扉,显露出真情实意,形成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点、看法听得进、记得牢,从而容易改变自己的原来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为顺利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第二、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在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错综复杂,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客观上要求教育者必须根据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过程与操作方法,正所谓“因人而异”、“潜移默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只有这样,教育者才有可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打开受教育者的“心灵之窗”,解决困扰受教育者思想的实际问题。教育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首先深人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趋向,找到产生思想问题的“症结”所在,教育者才有可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受教育者的心坎上、触及受教育者的灵魂,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更加有效,更富有艺术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第三、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考虑的头等大事。如果这种教育行为谈不上科学,最终必然会危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起来,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探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毛、理活动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并有效地运用其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教育者真正掌握了心理学原理、方法,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就能够更好地揭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自身的工作实践更易于引起受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从而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
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起来,发挥二者的综合优势,就必须找到二者的结合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其真正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显著成效。在实施过程中,一般需要运用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教育观念的整合。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首先需要的就是教育工作者对此观念有深刻的了解、认识和认同。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的心理基础。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相关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能使二者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就必然要求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只重视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的现状,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与依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格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以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树立现代教育目标观,真正构建起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
第二、手段方法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必须在具体教育手段和方法上优势互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应互相汲取对方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方法的综合优势。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要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变被动应对矫治型教育为主动引导发展型教育。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心理学中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调适和平衡,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别教育功能,使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较高的层次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矫正不良人格,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
第三、师资力量的整合。首先,要从体制上把心理教育教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之浑然一体,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倾向问题,而且要全面掌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及应对措施,调适、矫正、发展学生心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针对性、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以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要加大既擅长思想政治教育又熟悉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得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重角色的教师队伍。改变这种状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国家在师范院校开设一门兼顾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专门为高校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重角色的师资队伍。同时,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对在岗的教师实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让其能更好地履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条件下的教育职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