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1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

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运用比较辨别,启迪学生思维想象

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大于10的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数最小是几?”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面一道例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比较和思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 。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张老师欲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尽可能少花钱,他考察了a、b、c三个商场,他想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三个商场都有,且标价都有是9980元,不过三个商场的优惠方法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a商场:全场九折。

b商场: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

c商场: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

张老师应该到哪个商场去购买电脑?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我启发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少花钱这一个特定的条件去进行分析与解答。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的结论:因为每台电脑的价格均为9980元,而去a商场是全场九折,因此张老师如果去a商场购电脑,那么张老师应该付:9980×90%=8982(元)。

因为b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张老师如果只买电脑,需付:9980-900=9080(元);张老师如果再买其它的物品凑满10000元,需付:10000-1000=9000(元)。

因为c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张老师在c商场购买电脑时,只要再多买20元物品,即凑满10000元,最多需付:10000×88%=8800(元)。

第2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了浓厚的创新兴趣,才能形成稳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兴趣从何而来?我认为应从问题情景中来。这是因为,从本质上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创设情景,适时布疑,巧妙质疑,灵活释疑,就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1.1 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

从内容上说,巧题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举例说明青海地区环境污染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类似问题真实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1.2 创设宽松环境,倡导学生“发”问。

在新课改教学中,允许学生在老师讲课中举手发问,或质疑,或讨论。教师则循循善诱,或加以点拨,及时讲解,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或延缓判断,学生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但其思维过程尚未完整,在继续思索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立即否定。有时学生的见解也有超出教师或人类已知领域,就更不能一味作出否定的答复。对类似的问题,教师宜灵活对待,延缓判断,或留作课后讨论的话题。

第3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激励

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创新氛围

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关心、赏识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批评和挑剔,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现思维的舞台,有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其次,创设逼真的情景,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幻灯,图片、简笔画、表演、对话造句说话等方式,把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交际。引导学生借助歌曲、口诀、图表,简笔画进行概括性归纳小结。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努力方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积极性。

二、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一是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中精心筛选发散点,设计好教学步骤,估计到学生思维的发散方向、深度和广度。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计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创设情境,让每位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使他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萌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教师在使用教材、安排教学流程上要多留一些余地与空白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方法。

二是要丰富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结论的传授,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讲故事、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即兴发表见解,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从多渠道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推荐有益的报纸、电视和互联网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多开展一些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来扩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沿着教材的轨迹,用情感重现教材,进入想象的王国。

三是要大胆质疑。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使他们敢问、敢说、敢动、敢干。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常识出发巧妙设疑,帮助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适当给以暗示,启发学生思考。为了形成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权威,改变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面对质疑,老师不必急于解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激起他们的更强的好奇心。

三、巧设创新探索机会,指导学生独立探究、自我教育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自然和人文知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其三,教师自己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舞台”让给学生。外语课堂是学生进行模拟交流的场所,也是语言操练活动实体。学生互为对手,互为目标,互为手段,互为校正,也互受影响。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一是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选用适当方法,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如让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创造性复述和发挥性演讲,在学生复述完课文后,再组织他们进行辩论。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联想、类比、探索。精选阅读材料,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针对阅读中学生遇到的生词,能根据上下文猜出词义的,尽量不要查字典,对于较为时髦且实用的生词,则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词库,要求学生每天读上几遍,以加强记忆。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纠错本,把经常出错的题及时抄上,避免一错再错。其次,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使教材“动起来”,以增加趣味,提高效率。三是建立全新的脑图。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四是加强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多动脑,动手、动口,取长补短。五是要立足双基教学和训练。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六是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课堂及课后活动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巩固已学知识和培养自学能力。

第4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人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作为一项完整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创设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在不断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鲜明的教育特色。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实际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情景可以促进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探索,富于联想,勇于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英语活动课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能自主参与,积极思索。我们在英语活动课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创新思维也得到锻炼、发展。

一、创设激情情景,唤起创新意识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索某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习和活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主动,顽强执著地去思索创新。

英语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猜谜、传令、游戏活动、英语歌曲演唱、表演小品、小竞赛等等。这些活动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参与,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学习者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英语活动课正是通过不同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较为直观的情景,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更浓的兴趣,使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主动交流,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开发。活动中知识被化枯燥为有趣,变静态为动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发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含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人们进行各种创造实践活动的心理条件,全部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培养想象力不仅对发展创造力有价值而且为思维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

三、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格

创造能力与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这是因为创造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个性的巨大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凡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早期的学习,实践中,较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反之,则没有什么创新的表现。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英语活动课由于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如较内向的学生在歌曲演唱、英语贺卡制作、书法竞赛活动中就能得到发挥,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则能在小品表演、游戏等活动中发挥特长。活动课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配他们充当不同的角色,有创造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改台词、编戏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展开自主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的个性专长。

四、合作互动,拓展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动手,动脑,合作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互相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叉的思维网络。而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五、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映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5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顾名思义指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弗赖登塔尔曾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在于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学生通过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获得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探索,通过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构建知识体系,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形成自己的思维和学习策略。而课堂教学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并凝聚力改进,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并探究。

一、改变教学观念

首先,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依托教材的思维框架。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材往往会限制教师,也有教师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在课改理念持续落实的同时,教师在授课活动中有必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地进行课堂内容的扩展,在课堂中引入许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此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激发,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和思考。其二,作为教师来说,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改变,将新课改的理念作为指导,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此前的内容中我们已经表示,在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虽然在教学当中教师依然十分重要,但是课堂效率的高与低,还是看学生是否能够从课堂中了解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其三,教师评价学生时,评价的方式、标准等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在过去的课堂中,教师以学生成绩的高与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无法结合三维立体目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当前的课标当中,要想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必须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所以,要想思维得以激发,就必须将相应的情境创造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当中发现相应的问题,并实现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在这样的考虑之下,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必须以数学教材作为基础,钻研教材,通过对数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进而提升学生关于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必须以数学实际为基础,确保设计的开放性、趣味性,当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时,教师必须充分开展指导。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之后,在知识学习的进程中,他们将更加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思维能力方面,都体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为其创设思维的空间

第6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当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忙于模仿,缺乏思考”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加上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都埋在记忆、模仿、题海战术的学习模式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越来越不理解,感觉越来越难学,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简易逻辑时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等。这说明传统教学让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讲题,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一板一眼地传授着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感到乏味,课堂效率也不高。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做朋友,使学生愿意和自己交心,尊重学生。当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转变之后,才容易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传授式教学,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凸显学生主体, 实施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学,逐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2.渗透数学思想,提高解题效率

掌握数学思想就掌握了数学的精髓,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掌握,常常忽略了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某些题目的解答过程中过于死板,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思想,从而实现思维能力和思想素质的飞跃。

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较于传统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要体现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特点,首先应认识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

1.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并丰富课堂内容

课堂上,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启发学生敢于创新。学生既要敢于提问,也要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这样,才会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1)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其缜密的学科。学生掌握了逻辑推理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才会通过抽象的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最后认识到数学的基本规律。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只有在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理论有全面掌握的情况下,才会在解题过程中,合理地运用理论,并做到运用自如,从而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

(2)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学科范围内,直觉思维是导致数学发现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叫作猜想。尽管这种直觉思维产生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准确无误的,可它可以启发思维的运动,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对猜想结果错误的学生更要报以鼓励,不要抹杀掉学生萌发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也不要惧怕向教师挑战,只有敢于奇思妙想、敢于猜想,才会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意识。

(3)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高中数学课堂上经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或是教师自问自答。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改变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以学生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多样性思维,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7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创新是每人都具有这种因素的。只不过一些人没有自觉地去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一些人受环境和工作的需要并且有着为中华民族作贡献的思想,自觉地努力去学习,去思考,同时受别人的指导和启发才有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才有了发明创造。科学才有了进步,社会不断得到了发展,人类才享受了更多的幸福。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有许多产品和科学都不适应现代中华民族的需要,必须要有创新能力,创造出新产品来适应市场。由于教学这门学科是自然科学,是科学发展以及创造新产品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明确创新思维的特征及意义

从猿人到现在,思维是人人都有的。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与发现,它能创造和发现新概念和理念,对科学技术进行新的改造和改进,创造出新产品,为人类造福。人群中一些人善于思考。如果我们不去正确引导他们善于思考,培养发散思维,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就不能提高,数学成绩就不好,乃至长成了成年人后也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就没有成就。所以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立体来说的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立体自己首次发现或超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才能提高,成为有用人才。

二、培养创新能力应优先培养学生的爱好及自觉性

一个人都有爱好,如果对一份事情不爱好,他就不自觉去做,甚至做不好,更谈不上去创新。一个人做工作还是靠有自觉性和爱好,强迫是不行的。比如,有的人爱好钓鱼,有的人不爱好钓鱼。爱好钓鱼的人每天都在思考怎样钓到鱼或大鱼。从钓鱼的鱼具上下功夫创造改造,同时从钓鱼的鱼饵料中加以创造配制,也不顾风吹雨打受饥饿都要去钓鱼。当今时代,许多学生的家庭富裕了,物质和经济甚至文化精神生活都不缺,学生就有了享乐主义思想,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理想,学习自觉性差,不爱好学习,好玩,学习就谈不上去创新了。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应优先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爱好。同时也应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他们才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努力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对解正确一道题他们就有快乐感。例如,在初中几何入门的教学中,首先给学生讲清学习几何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和爱好学习几何。老师进行由浅入深的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几何有一种快乐,他就会去勤思,创新解题方法,学好几何知识。

三、培养创新能力应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课堂教学是教学最主要的单位,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因此,每堂课都要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线,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形成智慧达到提高解数学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备好课,深入研究教材,找准本堂课培养创新思维的知识点,同时也要适应学生的口胃,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引起学生的兴趣。

1.师生互动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品尝数学课的乐趣,老师首先提出情景,让学生思考探究后。老师再提出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又积极探究其他方法。比如,有道题“已知AB//CD , AE、CE交于E。求证角A+角C=角E。方法一:过E作EF//AB,利用平行线的性得证。方法二:连接AC。利用平行线的性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证。”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开了,他们不断地探索,发现解题方法。另外,老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思路要大力开放,解决问题时,可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有的几何题可以从已知开始分析,能解决。有的可从求(求证)分析,还有的既从已知又要从求(求证)的及图形结合分析才能解决。

2.通过开展活动和老师指导教学

开展活动和老师指导探究教学的形式,首先老师在课前必须作好本堂课的教具以及还让学生准备有关工具,让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开展游戏,调查研究,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真正学到本堂学习的知识。例如,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让学生制作正方形折叠,学生自然得出结果。

3.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情景,诱发学生去创造想象,从中找到解题的灵感。要让学生将想象和灵感结合起来,从想象中找到灵感。充分让学生有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是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有一点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把“ 3倍根号6分之2,根号15分之1,5倍根号3分之2,2倍根号7分之2”用“>”号连接起来。对于这种题,学生通常采用通分比较方法,但分母含有根号,计算非常麻烦,为此,在教学中提示学生用倒数比较法进行,有不少学生就知道把每个数看它的倒数的大小就能完成此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8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创新意识

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地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学仅仅当做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真正把教学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改变过于僵化的教育教学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制度。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根据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困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依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以奇引趣,从而促进他们乐学,通过探索努力让他们自己发现定理,力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学生的一切潜能,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消除偏见、偏爱等阻碍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心理因素,满怀热情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二、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环境

和谐的富有创造性的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扬民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的局面,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教师要改变角色,要从讲台上走进新课标,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在备课设计中,教师不应过多地想如何把某些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由学生高效地完成的学生活动方式的内容。其次,教师要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想象的能力。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维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个年龄段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因兴趣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解决、创新。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要明确在每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哪些思想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明确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在哪些知识点中进行渗透。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加强针对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恰当地创设情境,提出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中。其次要在方法上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即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知识点的学习,悟出生活中的数学题。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第9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人的创新离不开知识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调动思维积极性的集中表现,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的。

在课堂上采取较有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材内容上的处理,要适当降低知识点难度和深度,目的是为了拓展知识面,改变以往忽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现象。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智力和非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适当淡化学科单一目标,强化教学整体目标,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知识信息环境。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创造知识的基石。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也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适宜和优化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想象的发挥。学习气氛轻松,学生的心情愉快,大脑的想象能力充分地发挥好,想象就有了深度和广度。据实验证明,超长的记忆,最佳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往往是在和谐的气氛中和心情愉快的状态下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唤起再想象和创造想象,必须给学生创造自由、良好的氛围。学生丰富的想象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质疑问题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动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灵活解疑,巧妙布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撞击出思维火花,激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启发、诱导和点拨学生,使学生敢问、敢做、敢说,使其思维逐渐灵敏,智力迅速活跃,积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开展自己的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标新立异,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效果。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疑,完成由什么到为什么的转化和飞跃,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有目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创新。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地去观察世界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展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因。好奇心是求知欲望的具体表现,又是潜在的创造力。即使推动学生获取新知识信息的主要动力,又与认得创造力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和鼓励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