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师恩古诗范文

师恩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师恩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师恩古诗

第1篇:师恩古诗范文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2、一条腿的伤兵。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3、沙漠中的一对朋友。

第2篇:师恩古诗范文

有的老师每天上课时就等着下课,一天又一天过去,只想着拿自己的工资;有的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一切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以及对我们毫不吝啬的知识传授使我们从牙牙学语变成了现在满口诗情画意的自己。

我也有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我们的闫老师。他虽然只带我们两年的课,但这段时光刻骨铭心使我永远不能忘怀。闫老师上课的方法非常特别,他上课时总爱边教我们知识边和我们开玩笑,每一次上数学课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记得那时的数学课总是“热火朝天”,记得有时候我们也和您开玩笑开的过火,但您也不过只是一笑而过。现在您也不再代我们班的课了,虽然我们每天下课都能在办公室里看到你,但是我仍然感觉我们相距千里之外。我在您给我们的公开信中得知了您离开我们是为了让我们成长,我知道短暂的分离铸就永久的记忆,我也知道只有分离才会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您真是用心良苦啊!

现在那个熟悉的讲台上站着一位陌生的老师。我们多想和您一起上课、说笑,哪怕是一节课也好啊!

第3篇:师恩古诗范文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而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以坦荡的心情、开阔的胸襟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谈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书中通过一个个与我们生活贴近的平凡小故事,使我们读后懂得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

为了给病重的妈妈送上一束康乃馨,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走大街小巷拾矿泉水瓶换钱。她买来的康乃馨虽然没能让妈妈康复,却凝聚了对母亲难以割舍的爱恋,也凝聚了天下女儿对母亲的最最真挚的祝福、最最崇高的敬意。

由于贫穷,童年的“他”在饥饿时,受人一杯牛奶,从而悟出了人生的意义。长大后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在巧遇病重的恩人时,不仅竭尽所能进行救治,而且当恩人面对高昂医药费无力支付,又以“医药费,一满杯牛奶”施以回报。这又是多么令人感慨的一幕。

第4篇:师恩古诗范文

2008年震惊全球的“5.12”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这是一次殃及全国的地震。孩子们知道后,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到学校募捐,为四川人民做一份贡献。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既要爱学生,更要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孩子,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感动童心的故事,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自三年级的暑假开始,我班的吴泽锐经常组织同学在周末或假期在市民广场搞义卖,他们不怕严寒酷暑,不怕一些大人的耻笑,克服重重困难,每学期至少义卖五次,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义卖行列,在吴泽锐同学的带领下,孩子们将义卖所得款2000多元第一次捐给了义乌红十字会,第二次捐给东阳一户无钱买瓦修漏的贫困人家500元。家长也经常加入奉献爱心的行列,从三年级开始,我班的胡心怡每年捐衣服和食物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并和父母一起经常到福利院去做义工。我班的蒋方毅同学叫妈妈不要给他买过年的新衣服,把2500元钱捐给了胡菊芳阿姨,还把10000元钱捐给溪北村身患乳腺癌而无钱医治的一位阿姨。

每次义卖,我和丁老师总是带头掏出几块钱向孩子们购买东西,以表我们的爱心,家长们也会用不同的方式帮助我们。当我们拜读了《浙中新报》去年11月29日-30日刊登的《昔日公益明星今陷困境》后,我和丁老师又带头捐款,和学生共捐钱1335元;12月24日下午,十几位孩子到市民广场义卖,我们的赵辉妈妈给义卖的学生送来了一篮草莓,胡心怡、骆珊珊、陈伊可妈妈在寒风中给我们叫卖,这次义卖,得义卖款148.5元。12月25日,圣诞节那天,蒋方毅妈妈、罗朝鼎父母送我和六位学生代表来到大陈镇红旗村陈美菊家,把1483.5元爱心款交给身患癌症无钱医治的陈美菊手中。

第5篇:师恩古诗范文

感谢母亲,从母亲催生我们的伟力中,我们具备了生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一天天沐浴在母亲四季如春的温暖中,成长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恩母亲简短故事,供大家参考。

感恩母亲简短故事1感谢你的养育之恩。我像一颗幼嫩的小树,您像那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让我茁壮成长。您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好像会说话,当我犯错时您会是责备的目光;当我取得优秀的成绩时您会是满意的目光;当我生病时您是焦急的目光。妈妈,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个不听话顽皮的小孩子了,您就放心让我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吧。

妈妈,您是教育我的第一位老师。您教我怎么做人,怎么学习,怎么讲文明。您为了让我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教了我很多知识很多道理。虽然我对这些道理不是很明白,但是您总是抓住身边发生的事耐心的给我讲,给我示范。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走到我们身边时,您马上起来让座并扶好她坐下。并叫我以后像妈妈一样要为老弱病残的人让座。

有一次晚上我生病了,发高烧。爸爸出差去了,您很担心我,还急的眼泪水都流出来了。您赶紧打车把我送到医院,你在病床边一直守候着我输液,一晚就没睡,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道理。妈妈,您辛苦了。我现在也长大了,能做很多家务了。您不要只让我做作业,好好学习什么的,您也可以给我安排些家务劳动,让我分担些家务事吧。你白天上班辛苦,下班回家让我做些家务事您才能好好的休息。

有一次,我洗碗时不小心打破了一只新碗,妈妈听见后走过来却没有骂我,而是给我说做事要小心,不要粗心大意。而且不熟悉的事要多次练习才会干得好。我犯了错误,您不是打我也不是骂我,只是坐下来给我讲道理。有一天我有道题不会,妈妈走过来耐心提示我这道题的题意,一直到我明白。妈妈你是帮我解决困难的贴心人。

妈妈,谢谢您把我养大。希望您不要为我过多操心,您上班很辛苦,您需要保重身体,好好休息。不要让您美丽的面容过早老去,我希望您永远年轻漂亮。

感恩母亲简短故事2母亲是最爱我的人,她的爱融合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从上小学开始,母亲总会与我几乎同时起床。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总是给我做早餐。妈妈是那样的神奇,总是能用很短的时间做出好吃又营养的早餐。

有一个冬日的清晨,我起床比平时晚了,在家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了。我怕迟到打算不吃早饭了,可是妈妈还是坚持。只见她手忙脚乱地煎鸡蛋、热牛奶、馏馒头。当时我很无奈,只好狼吞虎咽地吃,还不是埋怨着妈妈。可是妈妈只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很关切地看着我。后来我才知道她不想让迟到,但更不想让我饿一上午的肚子。如果我不吃这顿饭,她会担心我一上午的。

母亲年轻时很苗条,但是在生了我之后她就胖了起来。妈妈上中学时算是个运动健将,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样样在行。我眼睛近视以后,每次放假休息,母亲都要早起,带我去打乒乓球。起初,我很反感很生气,心想:放假也不让我好好休息睡个懒觉。但是现在我渐渐懂得了妈妈的苦心—— 打乒乓球可以让我的眼睛得到练习,她想帮助我恢复视力。

母亲不会对我说表扬的话。无论我学习学得多么好,做事做的多么漂亮,她都不会多说什么,只是面带微笑关切地看着我。母亲也不会对我说批评的话。无论我学习出现了怎样的退步,做事做的多么糟糕,她也不会多说什么,只是面带忧郁关切地看着我。

记得初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我考得特别糟糕,从年级第一滑倒了年级第六。她没有指责我,而是轻声地说:“没关系,妈妈知道你尽力了。人那尽力了就好。成绩下滑不可怕,只要知道知难而上,继续努力就好。”母亲的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期末考试,我带着妈妈的这句话,沉着应考,又回到了年级第一的位置。而这次妈妈也没有表扬我,只是平淡地说:“你以后还有更长更远的路要走,不应该因一点点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还要更加地努力才是。”

母亲,你是我失败时鼓励我树立信心的人;你是我成功时激励我不断奋进的人;母亲,你是我一生最爱的人!

感恩母亲简短故事3随着一声声的哭啼声,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那就是我。

从那以后,母亲开始忙碌着,因为这是母亲第一次拥有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是我还是在母亲的细心呵护下,逐渐长大,我学会说话的第一句话也是“妈妈”。很快,我到了上学的年纪,还记得第一次上学的时候,母亲千叮万嘱的把我送入学校,我进入教室,回头看到母亲的背影,渐渐的离我远去,心里有无限的不舍,刚想跑出去寻找我的母亲,却被一只冰冷的手捉住,只能含着泪看着母亲的背影逐渐的消失在那人群中,直至再也不能映入眼帘了,我只好乖乖的回到教室,面对这一个个新脸孔好害怕,好像母亲。好在,一天的相处,我认识许多朋友,学校的生活还是挺有趣的。一天过去了,教室外母亲已在等我了,我迫不及待的给了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跟她讲述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就这样,我的学习生涯从这刻开始了。

光阴似箭,我从当初那个懵懂的小屁孩变成了如今的一个活力四射,充满理想抱负的青少年。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母亲时时刻刻为心,为我担心。如今我因为路程远,便选择了住宿,一个礼拜也就回家一趟,我知道母亲肯定在担心我在学校了住的习惯吗?在学校里吃得好吗?晚上有没有踢被子......因为太多太多的操心,母亲那乌黑发亮的头发中已经出现了点点白发。而我却老是惹母亲生气,倔强的我总是坚持我自己的观点不听母亲的劝,还跟她顶嘴,但到头来,还是我错了。

又是一次的争吵,母亲因为说了句“你走,给我离开这个家”我当时摔门就走,外面正下着雨,而我独自冒着雨在路上奔跑,我该何去何从?我大声呼喊,路上的行人纷纷投来不解的目光,我蹲在路边像是一个断了翅的小鸟,这时一把伞撑在了我头上,雨水瞬间被伞隔离了,我感到丝丝暖意。抬起头看到母亲的衣服已经湿了,母亲把我拉起来说“孩子,刚刚我太激动了,妈妈不该说那样的话的,你跟妈妈回家吧”。原来,从我跑出来时,母亲呢就一直跟在我后面,我点了点头,断翅的小鸟投入母亲的怀抱,仅仅不肯放开。

母亲就像是一条干涸的小溪,不停的给我灌溉,把水一滴一滴积累起来,而汇成了一条真正的小溪。

母亲就像天上的月亮,而我则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在你的照耀下,我要经过磨练和努力,才能成为无数颗星星中最闪亮的一颗。

你对我的爱如大海一样永无止尽,你对我的爱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完的。我只能大声对着天空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您辛苦了”。

感恩母亲简短故事4妈妈, 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 妈妈,一个包含多少疼爱的称呼.在感情世界里,有一种最伟大的爱叫“母爱”。孩子们在母爱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母爱就像空气一样环绕着孩子,又像空气一样容易被忽略。假如有人问我,这个世界上你最爱谁?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妈妈!”

转眼间,我已快11岁。在这11年的日子里,您为我付出太多太多。感谢您赋予了我生命,也感谢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爱护。

为了我有个聪明的大脑,妈妈经常去菜市场买鱼。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我吃鱼的时候,妈妈大多在一旁看着,还叮嘱我:“小心鱼刺!”我叫妈妈吃,妈妈就专挑鱼尾巴吃。

下雨了,妈妈因为和我在同一所学校上班就经常和我合撑一把雨伞。妈妈总是担心我被雨淋湿,雨伞总往我这边倾斜。回家后,我经常发现妈妈的身上是湿湿的。

记得刚上小学时,我和同龄比显得比较幼稚。上课时,我经常被窗外的小鸟声所吸引,场上的小朋友的吵闹声所牵引。妈妈知道了,放学后总是一遍又一遍,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小舟,上课时,眼睛要看着老师,脑子要随着老师转!”是的,妈妈除了这几句话,她还能说些什么呢!这里面已写满了她所有的爱,写满了她淳朴的情。

我渐渐地长大了,明白妈妈对我的关怀,是那样的深,那样的深。妈妈,谢谢您让我出生在这美丽的世界!我永远记着您的恩情!我要用自己所有的爱来报答您!

感恩母亲简短故事5母亲节快到了,我首先想到是要感谢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名普通的司机,但她给了我宝贵的生命,给了我健康的身体,让我聆听世界的声音,让我开美妙的世界!

在我的印象里,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画画总是画不好,遭的了同学们的嘲笑:你画的什么呀?我伤心的独自走到一边。回到家,我跟妈妈说了。妈妈听了说:“没关系,人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一面,慢慢画,我相信你画的是最好的。”我点了下头,拿出一张纸还有笔。画了起来,开始我怎么画都不知道从哪儿下笔。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握住我的手先从这个人物的头发画了起来,不一会儿,这个卡通人物就出来了,我开心地笑了。妈妈说:“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不要灰心,加油!”妈妈对我的自信、勇气,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第6篇:师恩古诗范文

“你很喜欢它吗?”韵儿没有发现蓝熙,他已经站在韵儿身边,微笑着问她。

“蓝熙?”韵儿惊异,或许是自己太喜欢那个玻璃了,所以谁进来都不知道了。

“我看门开着,就进来了。”蓝熙说道。

“哦,对了,我很喜欢你的礼物,很漂亮。”韵儿微笑着,说实话,韵儿本来就很喜欢那个玻璃的。

“是吗?呵呵,那个玻璃不贵的,但是我觉得很漂亮。”

“我也是的。”

蓝熙环视了韵儿的房间,是以淡蓝色为主体的,墙上有白色的海鸥,是毛茸茸的小玩具。还有海螺,贝壳。有序地镶嵌在墙上,有一种大海的味道。

“你的房间基本上全蓝色啊,你很喜欢蓝色吗?”蓝熙问。

“当然喜欢拉。”韵儿笑笑。

“那我们就换名字好了,我叫沈熙,你叫蓝韵,好么?”蓝熙似乎是在玩笑。

“好啊,我喜欢蓝字。”

“为什么呢?”

“没有为什么的,呵呵。到我想好了再告诉你,怎么样呢?”韵儿说道。

“什么时候想好呢?”蓝熙问。

“不知道了,对了,你知道我爸妈呢?”韵儿问。

“说是去参加一个洽谈了,走了。”

“哦。”韵儿看起来有点失望的样子。

“要不,我们去外面?”

“好啊,去哪里呢?”

“去.....游乐厂,怎么样?”

“好耶!走。”

“走。”

***路上****

初冬的天气有点寒冷的感觉,蓝熙很韵儿走来路上,落叶飘来飘去,像音乐的音符,本来有点忧伤的感觉,韵儿反倒觉得很可爱,或许是心情好的原因吧。

.......................

----未完待续-----

第7篇:师恩古诗范文

老齐满村面临滔滔大河,背靠渭干河绿洲,原始的胡杨林就在大河的两岸、村庄的不远处。它远离闹市,民风古朴,土地肥沃,物阜民丰。

老齐满是古老的花园,老花园就有古老的内涵,其历史文化、民俗民风,更是积淀了许多古老的故事。

老齐满的历史荣光

在195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乡村集市,如塔里木盆地的许多乡村集市一样――一眼望去,虽然都是土屋茅舍,却见街道平直,林荫如盖。道路两旁商铺罗列,马鞍匠、皮条匠、铁匠、木匠、小炉匠等各类手工艺人,齐聚于此谋生糊口,更有不少日杂店、百货店、车马店、食品店坐落于此。

每逢集日,四乡群众,车载驴驮着他们的农副产品、渔猎收获,到集市上出售。陈粮鲜蔬、瓜果梨枣摆满了街市,牵牛赶羊齐聚于牲畜市场,于是人喊牛吼,喧声四起,热烈而兴旺。当时的老齐满有常住人口近千户,是沙雅最大的乡村集市。

老齐满的集市起于何年?没有村史,不得而知,但最少也有数百年。今日库车县城南的齐满镇,就是昔日老齐满的民众迁徙于此而发展起来的乡镇,老齐满东数里之距的一个新齐满村更是近百年移民的住所。老齐满村人为什么要从一个如花似锦的故乡迁居于别处呢?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老齐满虽然面临大河,但塔里木河在低谷下流淌,有水不能浇田,它又处于渭干河的最下游,每年水量很少。无水不能养地,无水更不能养人,在农田缺水而长期处于干旱的情况下,大概是百姓迁出老齐满的重要原因。也有人说,老齐满原先是农村基层政权的所在地,从伯克时代的千户长到以后的乡约、多伯格(区政府)、乡政府一直都在此。1955年乡政府迁出村后。人口大减,这也是其中的原因。更有人说是交通线路的改变才是老齐满由盛而衰的真正原因。

要知道,昔日的老齐满,紧靠着塔里木河一个古渡口,清末的《乡土志》地图中就有“特里木卡”的标志,而今日的古渡旁还有一个兰干村,就是昔日来往行人的驿站所在。回想老齐满盛时之年时,南来的印度传教士,中亚的商旅,越昆仑,跨山川,穿过茫茫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沿塔里木河古渡来到老齐满,自然要在这里休整养息几日。北方来自于中亚及欧洲的各色人等要到南面去,在穿越沙漠之前需在老齐满购足食品给养及所需物资,肯定要在老齐满住上几天。更别说沿着塔里木河的水道,顺流而下可以达尉犁,至楼兰东出玉门直达中原;逆水而上,可以西达温宿,翻天山而抵达伊犁继而到达中亚、欧洲,乃至罗马。

有文字记载,到达老齐满村的名人举不胜举,仅中外考古学家就有斯坦因、斯文・赫定、黄文弼等,他们在翻越沙漠之前都要在老齐满村休整行装,储备粮草和饮水等。后来,古渡及古道荒废了,行人稀少了,曾经的千年通道成为一道历史的痕迹,老齐满由盛而衰。而今的老齐满常住人口不足500户,男女老幼不到3000人。

70余岁的维吾尔族老艺人芒来克不忘自己在老齐满的童年记忆。

他说,上个世纪20年代里,有一帮红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的人来到老齐满,他们不仅长相奇特,而且服装也别致,裤子紧绷大腿和屁股,坎肩也紧束着胸脯,不似当地人宽大的袷袢和肥胖的筒裤那样飘逸。他们带来了许多当地人从来没有见过的物什,当孩子们围观看稀奇的时候,他们便给小孩子们散发“洋糖”。他在叙述这些往事的时候,嘴角含着笑意,似乎那股甜味仍然留在他的嘴里。

我们知道,他说的是斯文・赫定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古团”。据说,斯文・赫定一行12人在老齐满住下的当天夜里就刮起了大风,第二天黎明时风停了,但天空上仍然有厚厚的浮尘。他们突然发现驮货的骆驼丢失了5峰,开始有人以为是失窃了,立即报告了乡里,跟随的翻译也雇人骑马四处寻找,直到日落黄昏的时候也没有音信。就在他们忙乱而焦急的时候,人称“阿凡提”的依明骑着一峰骆驼,又赶着四峰骆驼,从塔里木河岸边的胡杨林里远远地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1928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来到老齐满时,齐满乡政府的一个财会人员按照乡长(乡约或乡爷)的吩咐招待他们住下。没想到,当他们从塔里木河古渡跨河而去的一个星期后,又从沙雅县塔里木河段最东的哈达墩沿河西行,辗转到色尔马克、新齐满,最后又回到老齐满,经后来第二次渡河才能到达和田。

老齐满曾经旅人如织,商业繁荣,这些常在老齐满人的心里涌起难忘的记忆。然而,随着时光流转变迁,人们能回忆起的一个人,就是在这里生活了整整19年的一位瑞典女性,她的名字叫鲁维萨・恩瓦尔。

瑞典人鲁维萨・恩瓦尔在老齐满的生活

关于鲁维萨・恩瓦尔小姐在老齐满生活的往事,我多少从当地的老人那里支离破碎地听到过一些。后来从早期闻名的探险家、考古专家瑞典人斯文・赫定先生所著的《马仲英逃亡记》中看到了一段有关她在老齐满的真实记录:1933年3月8日,斯文・赫定考察队的两名技工乔格・苏德布和卡尔・埃尔瑞本・希尔,来到了瑞典教会设在杜夏木贝巴扎的(应该是堆先拜巴扎,即星期一的集市)一个传教站。当时年近70岁的恩瓦尔小姐孤独地在这里生活了17年。

这两名瑞典人回忆说:“她夸奖我们上一次考察队的队员们,说他们是‘那样的好’。她请求乔格在我们去喀什的路上把她带上,因为她认为自己太老了,已经不能独自孤独地生活了。而且,她有两年没有接到一封信了。现在在这里遇到两名年轻的瑞典人,特别这两个人都是牧师的儿子,令她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们非常愿意按照她的意思,把她带到喀什的教会去。不幸的是,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

瑞典人斯文・赫定先生说:“我为还没有见到过恩瓦尔小姐而感到遗憾。一个人如果有她为之奋斗的一种高尚的理想支持着,孤独地住在中亚的一个小镇子上长达17年之久,也许还可以忍受。但是,在战争期间,在人们有可能不断受到抢掠和暴行的威胁中,特别是对一位住在那里的妇女来说,绝不是一件小事。然而,很多年来,却没有一个人敢碰过她,甚至连最残忍的东干(指马仲荚的回教士兵)流氓也没有冒犯过她。就像有着看不见的卫兵似的,他们都过门而不入。有一名司机听说,有一帮土匪的头子到她家去抢马,她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使那个家伙纯粹由于惊讶而忘却了他想要的马,这是我对恩瓦尔女士的初步了解。”

一个年已70多岁的瑞典老妇人,竟敢掮土匪头子一个耳光,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在1933年前后,新疆军阀混战,到处都有可能发生民族仇杀的时候,一位传教士、孤独无援的弱女子,竟然能在异教徒的世界中安然生活,她靠的是什么力量?自然是关心她、爱护她和保护她的当地维吾尔族老百姓。

2009年秋天,我来到了老齐满村,我的老朋友、77岁的维吾尔族老人乃买提・巴依孜老人 和我谈起了恩瓦尔女士。

乃买提的爷爷,也就是巴依孜的父亲叫依明,是当时的保长,人们都叫他依明保长。恩瓦尔女士初来时就住在他家里,后来也是在依明保长的帮助下,修建了恩瓦尔的住房。

听老一辈说,当地人都称恩瓦尔为“恩瓦尔玛尔加”,更多的人则称她“玛丽娅”,即“圣母”的意思。恩瓦尔有一头金色的头发,白净的皮肤,挺直的鼻梁,一双深蓝色有神的大眼睛,身材不算很高。当时有人问:你怎么会想到要来老齐满?她说:是因为缘分。其实,她是因为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在1933年之前根本不知道有一个叫鲁维萨・恩瓦尔的人,可是恩瓦尔却知道赫赫有名的考古探险家斯文・赫定。原来,早在1915年恩瓦尔离开瑞典斯德哥尔摩之前,就曾经读了斯文・赫定博士在中国新疆考察的许多著作。他在著作中几次提到自己在中亚探险时,穿越沙漠的起始地都是在塔里木河北岸的老齐满。在当时,老齐满是一个通衢大道上的村镇集市,来往的各色人物都曾经在那里短暂停留。1916年,恩瓦尔那一批自愿传教士共17人到了喀什,在学习了三个月维吾尔语后就分散到新疆各地了。恩瓦尔原来的目的地是库车,然而她却来到了沙雅的老齐满。

在一个虔诚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突然间闯入了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异教徒,而且是一位肤色、毛发不同的外国女性。她的到来,一下子打乱了当地人的平静生活。可想而知,恩瓦尔在老齐满生存的艰难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到的。

恩瓦尔在这里传授天主教义根本行不通,那些异教徒们谁也不听她的经文讲述。好在她懂医术,可以给当地的黎民百姓们治病。这里缺少的正是救助病人的医生。

恩瓦尔的义诊一开始并不是顺利的。当时的渭干河绿洲上虽然没有一家医院,但是却有一些蹩脚医生和装神弄鬼的巫医(当地人称“巴克西”)。这些人利欲熏心,将病人的小病治成大患,大病治死。尽管如此,他们长期以来依然被当地的群众信奉成救命的神医。恩瓦尔的出现无疑断了他们的财路,所以他们联合起来给她制造了不少麻烦。

正如斯文・赫定在前面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如果有她为之而奋斗的一种高尚理想支持着”,那么,什么样的逆境她都可以跨过去。恩瓦尔用她的爱心和耐心。还有仁慈之心化解了当地这些异教徒的冷漠和敌意。

1922年春天很快来临,沙雅镇上建立了一个名为传教站实则为恩瓦尔的医疗站。当年秋天,哈拉哈塔姆的群众也给她修建了一个传教站,于是,她有了三个名不副实的传教站。每逢星期一,她在哈拉哈塔姆的堆先拜巴扎(星期一的集市)上给人义诊治病,周二她又回到了老齐满的拍先拜巴扎(星期二集市)她的寓所救死扶伤。到了周五,她又出现在沙雅镇的“居玛”(星期五礼拜日)集市上。周而复始,恩瓦尔将义诊工作的日程排得紧张而有序。

在白天的忙碌中,恩瓦尔忘却一切,全身心地扑在了病人身上,为她的病人的病情焦心,为药品的奇缺操心,也为她某次成功的治愈而欢欣。可有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她静听塔里木河的滔滔流水声传来的时候,她就难以入眠了,她想起了她的祖国――瑞典――那里有密布的森林、纵横的河流和清澈的湖泊,不论是城市和乡村,到处都是绿草红花,澄清的湖泊宛如珍珠,在皎洁的月光下生辉……她从一个水面积占全部国土80%的故乡来到中亚这座沙漠边缘的小镇,地域上及心理上的反差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如此,每一天她还是要祈祷的,而且是长时间的祈祷,为那些不同种族、不同的人祈祷,为所有不认识的人祈祷,为生了天花的孩子祈祷,为牲畜市场上待宰的羊羔祈祷,为弃在路边上感染麻风病的异族老妇人祈祷……

不止是祈祷,她把自己当成了一位游走在人间的女医生和一个衣衫破烂的老护士。不仅仅如此,她还是游走在人间、游走在中亚内陆的“圣母”,拖着衰老的身躯奔走、忙碌,对那些异教徒们伸出援手,实施真诚的救助,为那些遭受天花和肺痨的异族病人们擦抹身体,端汤喂药――“药箱里装满纱布、紫药水、阿斯匹林,浑身散发出医院和药铺的气息,但是药品总是不够,总是追不上疾病的步伐,你献出自己,提炼自己,浓缩自己,将自己变成一粒小小的药丸。”(沈苇《无名修女传》诗歌节选)

和当地人相处久了,恩瓦尔的精湛医术和爱心换取了当地维吾尔人的信任。她的身边有了不付佣金却愿意为她喂马的数名志愿者,他们为她看守“传教站”,为她采买一些丑用品、食品,替她搬运杂物等。乃买提・巴依孜说:“每当居玛日的凌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麦曾(伊斯兰教职人员)们就站在清真寺的塔顶上,用他最嘹亮的声音向四方呼喊着:昏睡的人们,快快地醒来吧!向主祈祷,求主原谅你的罪过吧!”这时,恩瓦尔早已在马背上做完礼拜,抚胸低吟着“阿门”。而起得更早的是那些被恶疾病痛折磨的病人,他们早早地在恩瓦尔的传教站门前排起了长队,静静地等待着这位异国女性。而恩瓦尔总是走到队伍的末端就早早下马,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人群中穿过。与此同时,街道两旁不论是看病的、护理病人的还是行商的人,无不匍匐跪拜,口里齐声颂唱“萨拉姆”,比见了最高级别的阿訇还虔诚。

乃买提说到这里时重复了一句:“真的,我一点也不骗你,这是我亲耳听爷爷讲过的话。”

一个不懂当地语言,不同生活习惯和的纤弱女士,从远隔重洋的斯堪底纳维亚半岛的瑞典来到亚洲腹地的新疆沙雅,孤身生活了19年,直到进入古稀之年,在重病缠身的最后时刻才离开。1935年10月16日,她病逝于返回瑞典的火车上,埋葬于异国他乡的莫斯科郊外。

后来,有一位为她写悼文的格奥尔格・罗本茨先生说:“她属于人类中的这种人,宁愿失败也不放弃自己的打算,就算她明白整个人类世界不可能统一在同一信仰下,她起码也证明了在巨大差异中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第8篇:师恩古诗范文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那一声声轻而有力的叮咛,感谢父母对我那一个个充满自信的眼神,感谢父母那不畏牺牲誓死保护子女的爱,如书上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母亲患上了癌症晚期,她原来可溺爱她的小女儿啦!可当她知道她的病情时,回到家,她心情沉重极了,思考了一个晚上,在她剩余不多的日子里,对小女儿的溺爱转变为无尽的苛刻与严厉,当她去世时,她的小女儿一滴泪也没留,母亲只留下了一封信,当她的小女儿知道了她这些日子为什么会被母亲严厉管教时,她哭着跑去了母亲的坟墓……母亲多么伟大,母爱多么深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谢父母!

感谢生活。生活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幸福与快乐,富贵的人的孩子过着奢侈的日子,他可以在非常好的学校读书与学习,而且,他也可以更早步入社会,而贫穷的人的孩子,虽然有时会吃不饱、穿不暖,衣食住行也许也没一样好的,但是,他们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艰苦的环境会让他们催促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我的家庭不是什么富裕的家庭,有些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我都不能买,但是我拥有爱,爸爸妈妈给予我的爱,爷爷奶奶给予我的爱,这就是我的快乐,感谢生活!

感恩教师。是老师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书中,一位老师为了一位落水的孩子,奋不顾身去救他而不幸牺牲的事情,我相信,在我们学校里,每位老师都会这么做,老师,是您教会了我面对他人的欺负学会坚强,是您教会我怎么面对学习上的“拦路虎”一一把它们赶走,是您一个个严厉的目光督促我学习语进步,感谢老师!

第9篇:师恩古诗范文

有的老师每天上课时就等着下课,一天又一天过去,只想着拿自己的工资;有的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一切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以及对我们毫不吝啬的知识传授使我们从牙牙学语变成了现在满口诗情画意的自己。

我也有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我们的闫老师。他虽然只带我们两年的课,但这段时光刻骨铭心使我永远不能忘怀。闫老师上课的方法非常特别,他上课时总爱边教我们知识边和我们开玩笑,每一次上数学课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记得那时的数学课总是“热火朝天”,记得有时候我们也和您开玩笑开的过火,但您也不过只是一笑而过。现在您也不再代我们班的课了,虽然我们每天下课都能在办公室里看到你,但是我仍然感觉我们相距千里之外。我在您给我们的公开信中得知了您离开我们是为了让我们成长,我知道短暂的分离铸就永久的记忆,我也知道只有分离才会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您真是用心良苦啊!

现在那个熟悉的讲台上站着一位陌生的老师。我们多想和您一起上课、说笑,哪怕是一节课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