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检疫专业范文

动物检疫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检疫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检疫专业

第1篇:动物检疫专业范文

>> 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森林植物昆虫学》教学改革初探 保证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途径初探 动植物检疫专业差异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 非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初探 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昆虫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 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非农林类专业“资源昆虫学”教学改革探索 园艺昆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昆虫学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普通昆虫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多媒体对《园艺植物昆虫学》教学的影响 《普通昆虫学》实践教学体会 《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高专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昆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多媒体教学在园林植物昆虫学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普通昆虫学实验课程改革探讨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教学改革探讨 《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5-5.

[6]孙俊丽.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徐州高等师范学校,2015,165.

[7]方 华,童新海,陆溪平,等.案例式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导刊,2015年12月(下):117-118.

[8]石晓梅.浅谈过程性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54-155.

第2篇:动物检疫专业范文

关键词 四川民族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发展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2;S8S-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76-02

四川民族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开办动物医学专业时间为2011年,起步较晚。而我院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有利的政策扶持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但目前畜牧兽医技术人才数量少,在其择业时很少有人想到州内工作,这样便导致本区畜牧兽医技术从业人员极度匮乏。加之以后高考学生数量的减少,如何把本专业办成既有特色,又能在B殖业中有所建树,培养出一批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能够扎根奋斗在高海拔、缺氧艰苦环境的高素质畜牧兽医应用型人才成为我院肩负的艰巨任务。因此,我院设立畜牧兽医专业将能够逐步培养出一批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探索出一条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川内竖起一面具有向导性意义的旗帜,可以大胆尝试将畜牧兽医专业作为示范专业、重点专业进行建设,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资金与政策扶持,全力推动周边高校同类专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1 四川民族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院动物医学专业共有专任教师7人,副教授2人,硕士研究生5人;兼职教师5人(包括外聘教师),副教授1人,高级兽医师1人,高级畜牧师1人,讲师2人。主要任课教师缺少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和实践工作经历。每年招收1个本科班,现已毕业3届学生,分布在四川省各个县市,也有部分学生在本州就业。为了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我院共设立了专业实训室1个、校外实训基地2个,并配备了大量教学仪器以便教学的顺利开展。

2 动物医学专业发展建议

鉴于师资力量欠缺的现状,可考虑引进一批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不断建立起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有能力、有素养的教师骨干为重点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团队。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2.1 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

一是安排青年教师到各县的乡镇进行累计1年以上的专业实践锻炼;二是安排青年教师到养殖场去实践,如烹坝种猪场和内地的养殖场,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三是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具体行业一线岗位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将理论在实践中升华,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指导能力[1-2]。

对于中年教师来说,可通过如下途径进行“双师”素质培养:首先,采取集中脱产培训方式进行技能素质提升,每5 年到农区或牧区累计时长不少于半年;其次,在校内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中获取锻炼机会,在实际项目中提高技能;最后,通过进行专业项目的研发实施来提升“双师”素质。

2.2 扩大兼职教师所占比重

邀请具备专业技能的专家或能手作为兼职教师,由他们为学生们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结合专职教师的理论授课,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授机制,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该专业的建设期内,共有13位专职教师、6位兼职教师。并结合当地的养殖产业优势,与养殖户之间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畜牧繁育、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的实践当中去,切实实现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知的目的。此外,抓住季节生产机遇,根据不同的季节设置不同的课程,将学校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形成互补,在各生产季节适当安排学生深入到养殖示范区、养殖示范户当中进行实践锻炼,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极大提升其职业能力,让学生成为养殖业的技术骨干。当然,要达到上述目标,就当前的分配体制,要引进人才,同时又要避免影响到现有教师的福利,自然离不开学院的扶持[3-4]。

2.3 构建优质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力争构建以动物外科学、动物内科学、动物生产技术、家畜解剖学等为核心的优质课程体系,其中将家畜解剖学建成校内精品课程。

2.4 制定教师队伍培训进修规划

在教师队伍深造进修方面,应当建立长期性、有条理的培训进修规划。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基地进行实地实践,选取优秀的教师到国内其他高校进行学习、进修。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比如在职读研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

2.5 加强实训教学

学生实训也很重要,应确保学生在就读期间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少于半年时间;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畜牧龙头企业、养殖大户深入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完善管理手段,切实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实训项目和实习标准,根据不同学科因地制宜地编制课程指导手册。强化兼职教师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使其担任校内、校外实训课程教师,落实“实际、实用、实践”的基本原则,更好地体现“多岗位、多层次、多环节”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综合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工作能力训练与关键能力训练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专门技术能力、职业通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3 参考文献

[1] 郭定宗,周东海,杨世锦,等.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8-51.

[2] 陈金山,姜金庆,王自良,等.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1(24):167-169.

第3篇:动物检疫专业范文

关键词:动物医学;学分制;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S858.9-4 文献标识码:A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施的多为不完全学分制模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学年学分制,它是一种融学年制和学分制主要特征于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学期计划开课和灵活选课制,实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动物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强调实验技能和兽医临床技能的训练。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占有极大的比重。此外,从2010年起我国开始执行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这就更加要求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然而,由于动物医学教育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更新快,使得动物医学教育必须长期保持较高的投入比例,而在学分制模式和有限的经费情况下,为了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对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改革。

1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在改革前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种种条件的制约,过去的教学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如针对性不强。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先进模式及成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的成果不系统。许多研究趋向于某一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价,只是某一阶段性成果,不具系统性;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单一,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层面上的质量监控体系;单一课程独立进行实验为主的实验方式占主导地位,内容重复,时间和资源浪费;演示性实验占主导地位,学生真正动手动脑机会较少,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实验的现象,实验内容与生产脱离,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学分制模式下研究和探索培养新型兽医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和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对于不断提高兽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2.1 修订教学计划,调整实践教学环节比重

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点,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占有较高的比重。通过增加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实践教学,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解剖、动物尸体剖检技术、石蜡切片制作技术、显微观察技术、细菌的培养分离和鉴定技术以外,还应加强兽医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将原来的实际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由21.5学分提高到25学分,新增《宠物美容》和《动物医院门诊实习》等实践课程以及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把兽医诊疗实习纳入临床实践教学计划,对毕业生产实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2.2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自身办学特点,结合实践教学实际,及时修订实践教学大纲与实践类教材,规范仪器设备使用和实验室管理等制度,完善实践教学授课日志、实验室日常工作记录、大型设备使用记录等实践类教学管理日志;建立相应的考勤和考核体系,监控实践教学效果。实践类课程考核不能用一张试卷定成绩,而应将基础知识、平时表现、实践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考核制度。这样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3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块

为了实现学科间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资源共享,打破课程间壁垒,加强各相关课程间的融合,必须系统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实验独立设课,改变以往单门课程独立进行实验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每个学科模块的相关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其内容及性质划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创新综合性实验和综合课程实习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2.4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加大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构建“科学研究型”、“服务与管理型”、“生产应用型”三种类型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各类实践教学的需求,并健全“条件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机制和定期评估机制,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行与发挥最大的作用。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第4篇:动物检疫专业范文

1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影响着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期间,存在教学思路不明晰的问题,主要因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还在通过兽医专业教学思路开展兽医药理学教学活动,缺乏兽医药理学中“药”的教学特色,教学重点讲解药物作用、机理、用途等知识,难以为学生讲解全面的药物特性与基础知识等,导致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与作用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导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技术与临床指导工作的时候,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难以快速为用户解释清楚。在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难以根据动物药品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只能应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凸显学生的主置,在死板的教学情况下,学生会感觉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导致学生的情绪更加压抑。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难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第三,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时候,不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只能设计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只为学生讲解与演示,学生的实际操作内容很简单,教师也无法全面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导致实验教学效果降低,学生无法通过药理实验验证药物理论,不能提升实验真实性与准确性,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同时,实验教学质量降低,会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降低,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

2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置,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重视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全面評估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汲取国外教学经验与教材内容,补充现有的教学内容,删除各类重复的课程体系,完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教师需要明确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与兽医实际临床情况联系到一起,将动物医学临床用药动态与趋势显现出来,及时更新药物与技术,将药物应用新方式添加到教学内容中,重点为学生讲解此类知识。最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可以将相关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快速投入到工作中[3]。

2.2 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网络系统中的教学素材,将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除了要丰富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之外,还要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体系,将重点知识内容凸显出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图片、标注等将教学难点凸显,利用视频与动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系统,阶段性的对其进行更新,引导学生在课程预习与复习的时候,在网络中下载学习资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实验教学方式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方式,阶段性的丰富实验内容,融入先进的实验技术,摒弃传统的实验模式,增加现代化医学实验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机能实验内容的添加,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外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药物试验知识与原理,并开设综合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

2.4 重视双语教学

目前,英语动物医学专业文献较多,文献中的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丰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兽医药理学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双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动物医学专业知识,提升学生英语文献的理解能力,增强其发展效果。

第5篇:动物检疫专业范文

[关键词] 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改革途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22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56- 02

0 前 言

本课题组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对保证我校的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1 加强和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地方高校应当注重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整合、优化和重组。本课题组认为主要从单门课程的内容更新,课程系列的优化、重组,及若干相关课程的整合、集成这三个层面进行展开。地方高校的所有课程都应该依据自身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作用和位置,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新的原则和修订教学大纲。

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科和行业发展的新需求;要注重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将教师的科研体会或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渗透到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要加强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2 加强和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地方高校坚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地方高校动植物检疫专业广大教师要结合课题研究,进行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直观性教学、模拟教学和因材施教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这样才可以促进地方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地方高校还要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方式,引导青年教师研究教材新教法,讲究教学艺术,以及掌握教学基本功。

在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中,地方高校要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倡导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和案例分析式教学。帮助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和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3 加强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

地方高校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发挥教师育人的主体作用,进而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加强大学生素质的基础教育。首先,地方高校要以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为目标,设置业务素质、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公共基础课,并逐步落实到人才培养计划中,使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身心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并且协调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动植物检疫专业广大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来进行教学,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等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人格和性格。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

4 加强和推进学习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地方高校要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该中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推进大学生学习改革和创新,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可以将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相关管理部门等各方面的相关工作系统整合,形成合力,增强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力度和效度。

地方高校广大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学任务,研究大学生的学习规律,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广大教师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成果。

5 加强和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地方高校应该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适合动植物检疫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模式。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学院积极开展新一轮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与知识能力素质质量观相适应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地方高校还要实施柔性管理,保障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个性发展。地方高校要以学生最优化发展为出发点,把为“教”设计的教育变成为“学”设计的教育,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充分的“参与性”和“选择权”。地方高校还要以深化学分制改革为切入点,构建一整套“柔性化”管理制度,并通过实施课堂开放、课程开放、辅修专业开放、教学资源开放和实验室开放等有效措施,把柔性理念渗透到教学管理全过程,使学生在专业、培养模式、课程、教师、学习计划和学习形式等六项选择上实现充分自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地方高校要囊怨芾泶胧、方法和手段创新为主的教学管理转变为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主的教学管理,从以行政为主的教学管理转变为行政与学术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从少数部门的教学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可见,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创建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环境,为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途径,为学生创造可以按照自我特点和自愿自主设计的方向学习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6 推进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地方高校应建立重在提高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地方高校对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的评价标准应从两个方面予以关注:一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评价,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对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的偏才、怪才、奇才,应不拘一格,鼓励其成长,为他们成长创造有利环境。地方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应促进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严谨的学风、求实创新的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要求教师平易近人,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评价方法上可采用师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互评、师生互评及组织评价的科学评价体系。

在考核评价管理方面,地方高校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建立以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发展为本的考评体系。地方高校要按照教学计划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的规定组织开展考评工作。根据学校、学科考评意见,各专业教师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教学情况制定出考评方案。各专业教师要掌握即时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的方法和艺术,指导学生参与评价。地方高校要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和矫正功能,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地方高校各教学单位要逐步建立学生学习与成长档案,定时作好评价分析,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定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余志卫.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5).

[2]韩仁美.广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战略思考――基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新形势[J].传承,2008(24).

[3]杨玉浩,林楠.基于培养方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4]张海龙,王占礼.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5]张世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2).

[6]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7]李新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大众文艺,2011(13).

第6篇:动物检疫专业范文

[摘要]校企合作育人才,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重要意义。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连续四年实践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才,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取得了成效,提出了建议。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为例,通过该学院连续四年实践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才模式,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校就业指导;实践

一、问题提出与目标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校方应当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动物科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专业的研究内容已经涉及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该专业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怎样使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刚参加工作时能够直接胜任或以最短的培训时间就能够胜任企业安排的工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才的方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目标

创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既彰显了高校人才培养特点,也是新疆畜牧业及行业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取得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条件。

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育人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为企业积蓄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畜牧业人才。

对校方而言,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的核心就是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校企联手培养,学生会对专业和人文知识“知之深,爱之切”,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利于学生就业、创业。

2、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从理论上讲,畜牧业企业与动物科学学院合作,校企两方不仅都有硬件和软件的合作优势,更有对人才需求的共同预期,这是合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通过合作,可以发挥两种不同环境和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互补功用,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见下表)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四年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以“校企联手抓培养 学生成才促共赢”为主题,与畜物行业的企业坚持目标一致原则、持续教育原则、立体培养原则,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法与过程如下:

(一)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开展企业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培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P183)四年来,动科学院分别与六家畜牧业企来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社会实践与育人基地。有意向去某企业锻炼或就业的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组织与管理,在企业接受一至两个月的实训。通过实践,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境中获得真实的职场经验,提升了专业兴趣和技能,提前认识到人职匹配的重要性,规避了一些未来职业人生无法胜任的风险。

(二)加强校企文化共建与交流

文化能够温养熏陶,传道明德,有润物无声、点滴入土的力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优势互补的校企文化共建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的学习理解及应用,使两种文化在大学生身上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理解并熟悉企业文化,提升其就业能力。

一是“企业文化进校园,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每年开展企业冠名系列活动,如毕业生寄语和新生寄语折页、宿舍门头设计、书签、素质拓展、体育运动会、专业技能大赛、世界粮食日宣传等活动。

二是“校园文化进企业,深化校企共建平台”。旨在加强企业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如大学生文艺演出队定期赴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我们是一家人”文艺汇演;每年邀请企业参加毕业生庆典和迎新生汇演;学生去企业参加篮球联谊赛、研讨交流、团队训练;学院的专家、教师带学生前往企业讲课、交流、观摩。

三是“设立企业助学班,培养畜牧行业人才”。选拔优秀学生成立虚拟班,利用双休日和假期授课,为期两年,课程体系包括行业发展状况、个人生涯规划、企业文化、企业实训等。旨在全程培养行业人才,宣贯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知名度,协助校方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达成企业、学校、学生个人的三方共赢。

(三)共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但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同时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我院的就业指导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定期邀请合作企业的专家、管理者、技术能手、优秀校友进校园、上讲台,为学生授课、作专题报告,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需求,感受企业文化,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四)设立企业奖学金

企业基于自身行业需求,向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一定现金奖励,极大地激励优秀学生、其他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回报社会、学校和企业。此举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企业影响力,而且对校企深度融合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使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效果增强。

(五)建立校企网络交流平台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特点,搭建学生与企业交流的平台,可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企业与我院师学生共建QQ群、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及时将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就业信息、校园新闻等共享。同时,通过这个交流平台,把平时不愿意表露思想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六)开展企业与学生的对话活动

由于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学院每学期请企业定期和学生对话交流,很多学生从用人单位那里再次证实:一是要诚信为本;二是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要树立爱岗敬业和开拓进取精神;四是要具有一定的求职技能。如:学会写自荐信,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三、工作成效

(一)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

1、提高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校企合作促就业过程中,双方树立了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扩大了企业在校园影响力,提前建立了人才蓄水池;加强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了高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信息系统。

2、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校企联手的系列活动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了,专业精神深入了。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学问不应成为一种满足个人功名利禄的工具,做学问的目的在于成事成人。

3、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在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的活动中,逐渐锻炼了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活技能。从大一开始就接触企业与社会,为学生将来走向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年来主动到曾实践过的企业就业的动科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企合作中,学生在带薪实践,车间学习、行业调查、民情体察中提升了道德境界;同时,企业文化的辐射,丰富了校园文化,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创设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校园环境和企业环境都孕育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两种环境共同育人,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结果,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校企合作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为了对大学生的培养产生最优化的效果,校企双方应密切合作,加强协调沟通,明确各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分工,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校企双方需做到: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有机结合。

2、完善支持保障体系。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校企两方,配备专管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校企合作育人促就业工作,逐步形成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师资优良、场地和投入到位的工作格局,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有力的保障体系。

3、构建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建立一套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做出客观可靠的评定,不仅可以去沙存金,纠正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促进该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同时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规范与促进,能够使其健康持继发展,打造校企合作育人的品牌活动。

参考文献

[1]孙英,邵伟.“校企联手抓培养,学生成长促共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17-18.

[2]姜洪文.“校企联手、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2,(1):14-19.

第7篇:动物检疫专业范文

关键词:动物产地检疫;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47-02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开展产地检疫,是落实预防原则、促进生产、促进流通的手段。整顿动物检疫工作对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从源头抓,加强检疫工作,充分发挥以检促免、以免促防的作用,充分实施动物源性检疫,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对卫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在我国,关于动物产地检疫方面还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造成了在从业人员技术要求方面存在较大漏洞,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产地检疫工作大多停留在感官检查上。官方兽医制度虽已写入《动物防疫法》,但由于基层配备人员不足,仍有很多专业知识不强的“协检员”直接从事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1.2 部门协调不足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工作,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当前的现状是畜牧部门负责饲养和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上市流通后属于食品药监部门监管,由于食品药监部门不是专业检疫机构,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刹棵诺恼婵盏卮,缺乏有效监管,一旦出了问题,容易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两部门基本只针对大的案件相互沟通,缺少日常法律层面的联合监管机制。

1.3 饲养和屠宰管理不科学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广大农村养殖业发展迅速,大规模农业养殖成为农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仍有部分地区受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个体小规模养殖普遍存在,为当地动物检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对于生猪等一些动物必须实行集中屠宰,进行统一检疫,但是在一些地区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商贩和养殖户之间为了追求高利益,私下达成协议,避开检疫程序,直接进行外地销售或者是私自宰杀,造成了检疫漏洞,使检疫工作流于形式。

1.4 检疫设备相对落后

在一些地区,养殖户没有检疫意识,不知道其重要性。加上受地区性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少地区缺少专业性的检测设备,更缺乏专业性的动物检疫人才。技术、设备落后严重制约了地区动物检疫工作的及时开展,也对检测部门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带来了严峻挑战。

2 对策

2.1 强化动物产地检疫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动物产地检疫涵盖范围广泛,任务重、困难多,应从内部抓起,加强教育,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使动物检疫员认识到动物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产地检疫,把疫病消灭在源头是《动物防疫法》的根本要求。同时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要面向当地领导宣传,取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要面向相关单位和广大管理对象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工作。

2.2 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根据“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总体原则,把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实行层层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避免推诿扯皮。各地要实行动物防疫工作区域化管理,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工作问责机制,对因为责任不落实出问题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2.3 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

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对饲养的动物按户分类登记造册,逐步进行登记,实行一户一档,一针一薄的管理方式,作为动物产地检疫的依据。动物检疫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随时掌握饲养、存栏、出栏、死亡等情况和疫情动态,及时做好补栏登记和出栏、病死动物的注销工作,当出现有数量不符并异常反常现象时,及时查明原因,发现逃避动物检疫的违法行为时,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迅速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促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2.4 严格实行报检制度

报检是进行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措施,是现阶段开展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手段。首先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在动物出栏时的报检意识,自觉进行报检;其次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立一定数量的报检点,方便群众报检;第三是检疫员接到报检后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检疫,查检免疫证明和免疫耳标,合格的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对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耳标的不离开原产地进行强制补免,对患病或疑似患病的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5 提高动物检疫人员素质

动物检疫工作是一种行政手段,是以技术为主的专业工作,其检疫质量与检疫员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熟练,秉公执法的检疫队伍。根据基层动物检疫人员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的现状,鼓励基层动物检疫人员通过自学、函授等多种形式,提高其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同时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切实提高基层动物检疫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保证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可参照其他行业实行每二年一次的国家动物检疫人员资质考试。

2.6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根据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为依托,会同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经验,增加产地检疫范围、项目、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及早出台一些应用简单、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有关动物产地检疫方面的配套法规,规定相应的方法和结果判定依据,使动物检疫与畜产品卫生安全检测同步实施,使产地检疫、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8篇:动物检疫专业范文

[关键词] 动物检疫 传染源 食品安全 检疫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61-01

一、前言

动物检疫是检验所有肉类食品是否可以打上安全标志的重要环节,这关乎着肉类食品是否能够安全上市,食用者的健康能否得到保证等很多重要问题。动物检疫对于规范养殖市场,保障人民权益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可是,我国动物检疫工作系统仍存在很大的漏洞,为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严峻挑战。本文专门针对现今的动物检疫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为相关执法机构提供依据。

二、当前动物检疫工作中主要存在问题

1.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一方面动物检疫技术性要求很高,而检测监督机构中往往都缺乏专业的检疫人员。另一方面,动物检疫具有很强的法制性,而由于我国关于动物检疫方面的法制相对还不健全,选拔从事动物检疫的工作人员时的技术要求不高,导致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他们无法发现动物检疫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检测漏洞。

2.硬件设施条件相对落后

现今我国意识到简单的检测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发现动物各种隐性疾病的需要,必须由专业的人员使用专业的设备在特定环境中对动物进行更为详尽的检测。然而,在大部分地区,因为在对动物检疫的认识态度上不够重视,不但缺乏技术性强的专业人才,相应的专业设施也极为落后。硬件条件的不足,给动物检疫工作准确有效的进行带来了威胁。

3.检疫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首先,在动物检疫工作方面,我国虽然颁布了诸多法令,但都因为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使得动物检疫工作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有些地区检疫只负责收费不负责检疫,检疫收费后不出证,或者以条代证的不良现象无法得到改善。其次,我国动物检疫的监督机构并不够规范,大多数对于动物检疫的工作流程其实并不重视和熟悉,对于动物疫情的监督也变得敷衍。再者,虽然我国的法律规定动物检疫工作需要相关政府机构负责检疫的职能,但是动物检疫工作综合性较强,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作才能充分提高动物检疫的准确有效性,部门之间将责任互相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

4.执法责任意识较为薄弱

很多地区的动物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或硬件设施的相对落后,会产生严重的隐性疫病,责任意识淡薄的执法监督机构无法将其检测出来,不重视动物疾病传播的恶劣影响,给动物检疫监督造成了不小的检测漏洞。面对群众的举报,往往也是一带而过,更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如何提升动物检疫工作整体科学水平措施

1.不断加强检疫工作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动物检疫首先需要不断引进专业性人才,加强动物检疫人才的输出,保证检疫工作流程的正确操作。再者必须持续加强所有检疫人员的技术培养,可以与相关培训机构或高校联合,开设关于动物检疫方面的专门课程。所有技术人员必须凭证上岗并且接受定期合法考察,只有通过了执法机构的审查,才能胜任动物检疫的工作。培养技术的同时,仍需加强检疫人员的责任意识。只有规范化检疫,才能提高检疫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满足动物检疫市场的需求

2.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是完成动物检疫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只有保证检疫设施的完善和检疫手段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检测出动物存在的各种疾病。所以任何检疫部门都需要加大引进最先进设备的投入力度,安排所有检疫人员努力学习更为新颖的检疫方法,以提高检疫能力,有效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传播。

3.进一步完善与健全现代动物检疫制度

一来,在动物检疫工作方面,政府需要加强法令颁布的针对性,只有深入了解动物检疫的流程和存在问题,才能制定出适用的法令。严格的法制建设可以使动物检疫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面对付钱就能包过检疫的现象,必须进行严厉打击。二来,规范化我国动物检疫的监督机构,认真履行好机构的监督职能。再者,面对综合性较强的动物检疫,坚决杜绝各个部门将责任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所有部门应联合一致,在各个环节中履行自己的职能,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完善和健全现代动物检疫制度。

4.大力提升执法监督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首先在检疫时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当动物的某些隐性疫病无法检测出而造成严重后果时,执法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责任意识和能力,重视动物疾病传播的恶劣影响,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有群众举报时,工作办理时应该积极主动,而不是以敷衍的态度推卸责任。充分应用并配合好法制建设,大力提升执法监督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四、浅谈动物检疫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总结

上述论证中可知,在动物检疫方面,尽管我国已有相关律法,但还不够完善,仍存在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硬件设施条件相对落后、检疫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执法责任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造成了某些地区动物检疫无法正常有效地进行,肉类产品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更是给食用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动物检疫的安全性,应注意不断加强检疫工作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硬件设备、进一步完善与健全现代动物检疫制度、大力提升执法监督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只有在检疫过程的检疫、管理、监督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滴水不漏,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以良性循环让动物检疫落到实处,保证肉类产品的食用安全,保障人民健康。

参考资料

[1] 吴松浩. 论我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制度的完善[D].复旦大学,2009.

[2]郭明星. 动物疫病流行趋势与出入境动物检疫对策[J]. 动物医学进展,2005,01:112-115.

[3]吴文发. 浅析如何提高监督动物检疫工作的水平[J]. 农民致富之友,2013,16:174-175.

第9篇:动物检疫专业范文

[关键词]基层动物 检疫监管工作 问题 建议 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232-01

动物检疫主要是指对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的质量检疫工作,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动物身上的疾病,防止病毒扩散和传播,同时也是保证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社会和谐和人们身体健康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加之相关《动物检疫法》的实施,动物检疫监管工作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但是就当前基层动物检疫监管工作现状来看,总体成效偏低,其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待完善。由此看来,加强对基层动物检疫监管工作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为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基层动物检疫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人员不充分

就当前我国畜牧兽医站建设现状来看,每个乡镇平均只有少数工作人员承担着动物防疫、检疫、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畜牧生产等多种工作内容,以至于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难以更为全面有效的开展工作。尽管当前多数乡镇都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关的动物饲养等级制度,对周边的畜牧进行等级和普查,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较少,很容易出现等级不全的现象,致使检疫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成效偏低。

1.2检疫监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不仅少,而且人员素质较低,主要是由于多数工作人员是在旧有经济体制中转变而来的,年龄较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工作开展中业务技能不高,导致无法有效控制动物携带的疫病,加之自身思想意识偏低,在工作开展中难以全面落实工作内容,无法有效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辅助办公。在基层检疫监管人员中,只有少数新进年轻人受到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多数工作人员并作开展过全面、系统的技能培训,甚至有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过于敷衍,无法落实检疫监管工作,也就更无法保证食品健康。

1.3产品检疫不到位

尽管当前农村等乡镇地区普遍引进新技术和理念,但是由于畜牧范围较广,产品检疫难度较大,所以在对畜牧检疫工作开展中仍然是在传统家庭分散饲养模式基础上开展,大大增加了检疫工作难度。此外,乡镇地区的畜牧养殖户安全意识不高,缺乏合理的法制观念,认为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就是强制性收费,致使部分养殖户为了逃避检疫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逃避检疫工作,这种不配合的现象致使产品检疫工作迟迟无法落实,难以全面保证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

2.基层动物检疫监管工作存在改善建议

2.1强化动物检疫监管工作人员素质

在基层动物检疫监管工作开展中,为了保证工作能够正常开展,落实到实处,强化动物检疫监管工作人员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应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其中包括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专业知识、法律意识以及安全意识,能够对国内动物疫情等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定期接受上级部门的考核,从而全面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个人工作素养,以求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提升工作成效。

2.2吸收更多优秀人才

为了保证动物检疫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强化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应该同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定向选拔和吸收文化水平高、技术过硬、懂业务的年轻优秀检疫工作人才,不断吸收更为新鲜的血液,有针对性的解决检疫监管人员缺乏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逐渐成立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工作队伍,以求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3强化执法监督

强化执法监督主要是为了保证工作的有效落实,严格遵循相关检疫原则,构建完善的检疫监管机构,选拔专职人员,落实相关配套设施,将突击性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进行处理,对于违法犯罪现象严加惩处,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