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西方风俗差异范文

中西方风俗差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西方风俗差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西方风俗差异

第1篇:中西方风俗差异范文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英美文学作品 英汉翻译 影响 策略

众所周知,由于L期的交通闭塞使得中西方文化在很长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地交流,从而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严重。这种情况在中国译者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尤为严重。本文立足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现状,着重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中西文化差异中风俗文化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在信息传递技术落后的古代,较远距离之间的信息传递仿佛是天方夜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西方世界文艺复兴以后,航海运动的浪潮愈演愈烈。航海运动将西方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并与之进行碰撞。同样的事情在我国明代时期也出现过,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令远下西洋。据史料记载,当时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其过程中也让明朝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风土文化随之传播开来。虽然现今社会信息技术传播已经非常发达,但是由于历史积淀而来的中西方风俗文化上的差异依旧没有消除。这些中西方的风俗文化均是通过千百年来的经验累积,不可轻易动摇。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祥瑞的象征,它集合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特征:鹿角、牛头、驴嘴、鱼鳞、人须、蛇腹、凤足等。并且龙可以呼风唤雨,祥瑞大地,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的伟大图腾,所以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在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恰恰被完全地颠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虽然翻译过来也是“龙”,但是它确是邪恶的象征,同时它还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强大的能力。所以几乎所有西方玄幻小说、电影以及电视剧中,龙均是作为强大的反派角色出现。导致这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即:中西方风俗文化上的差异。所以中国译者在具体翻译有龙形象出现的英美文学作品时,一定要注意西方作者的风俗文化,从而避免正反派角色混乱现象的发生。

二、中西文化差异中精神崇拜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精神崇拜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中国译者对此进行高度地重视与研究。简单来讲,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讲究“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同时团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之一,“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具体的民间故事也在千百年来口口相传,从而使得这种传统思想已经在我国国人内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而反观西方社会,个人英雄主义则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崇拜之一,这就使得西方社会崇尚强者,越强的人会得到越多的赞美。并且用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一样,这种强者至上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是刻骨铭心,比如英美作品中的经典作品The Hero and the Monsters: Values in Beowulf Reconsidered.(《贝奥武甫》体现对人类理性的呼唤)、A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 older generation are respectful of tradition.(《老人与海》体现生命的尊严以及年老的一辈尊重传统。)。所以这种中西方文化上所推崇的精神崇拜不一致,也给中国译者在进行具体的翻译英美文化作品的过程中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提高翻译效率的目的,中国译者需要在翻译的具体过程时刻揣摩作者内心所推崇的精神崇拜,并努力地向其靠拢,这样才可以使得最终翻译出来的作品符合原意,从而达到提高翻译水平的目的。

三、中西文化差异中语法特点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语法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点部分。众所周知,中方和西方所使用的语法各不相同,而且在语言表达的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中国译者的翻译工作变得难上加难,而且还会影响到实际的翻译效果,造成翻译误差。而且还容易出现由于一个小小的语法混淆,造成翻译结果词不达意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中西方语言的口语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一个具体的句子:“早睡早起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据中国语法的翻译特点,往往会进行直译,从而翻译成: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is very important to me. 这句话从语言逻辑上来讲没有错误:“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作为句子的主语放在句首,“is”作为句子的系动词放在句子中央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very important to me”作为句子的表语置于句尾,并且修饰系动词。虽然这个英语句子语言结构完整,但是它不是常见的英语表达方式。英语表达讲究避免头重脚轻,他们会将过多词汇的主语后置,从而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厚重之感。比如,刚才那一句话将会被翻译成: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me to go to bed and to rise early. 这个句子中“It”作为形式主语代替原本的长主语起到引领句子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具体的英美文化作品的翻译工作难以开展。鉴于此,我国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应该利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同时结合自身的翻译特长,从而努力消除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扰,进而为世人呈现出一本又一本完美的英美文学翻译著作。

参考文献:

[1]杜娟.模糊语言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特色及翻译技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

[2]古丹,袁继红.试论大学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教学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2).

第2篇:中西方风俗差异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影响;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通过语言的各种形式被传承、记载、表达出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了载体;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要想真正学会一种语言,就必须懂得该语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就好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

一、文化差异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不同的文化有着种种深刻而广泛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并且渗透到新教材和英语学习的其他领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介绍,能够使学生对文化的内涵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的关键所在。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

听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了解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我们日常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或通过媒体或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母语一样,听力也能使我们扩展知识和信息,愉悦身心和陶冶情操。而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诸多差异,使其成为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听力材料的文化色彩越浓,理解起来难度越大。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不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在听力过程中,虽能听到每个词句,但对整个听力信息的理解仍然有困难。如下列一段对话:A: Can you speak German? B: Oh, no. It’s all Greek to me. “It’s Greek to me”出自莎士比亚。据说他只懂一点拉丁文,而对希腊文全然不懂。在口语中,用来表示“我全然不懂;我全然不知”。由于不了解这个文化背景知识,在听的过程中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是会有困难的。

因此,学习英语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学习他们的风俗习惯、价值信仰。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必要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注重语言形式的同时关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以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的影响

口语能正确表达一个人的思想、 情感 ,这种表达能够促进交流 ,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形象、学识、气质和修养,得体的口语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由于中西方国家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相应地在语言的表达内容和表示形式上有着跨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 ,如打招呼、 委婉语、感谢与赞美等。因此英语教学既是一门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接触与传播。所以 ,我们平时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注意跨文化因素 ,即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文化内涵 ,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即使掌握了足够多的词汇、相当多的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对所阅读的材料仍然难以理解。这种理解上的障碍大多源于跨文化因素。一个语言学习者,如果对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不够了解,那么在阅读该语言文章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学生的文化知识越丰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也就越强,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理解中真正地领悟作者的意图。

(四)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写作的影响

中西方在语言应用方面的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具有很大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具体表现。随着英语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由非语言因素,即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篇结构、语言风格、篇章主题等问题则突显出来,成为影响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潜在因素。因此,在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就应从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掌握汉英在词法、句法、语篇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增加西方文化知识教学内容,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增加写作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使用该语言国家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只有对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也不能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融入“文化教学”,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地起来,帮助学生较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英语教学真正成为“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以交流为目的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第3篇:中西方风俗差异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

1前言

全球化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跨文化交际”一词最早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的《无声的语言》中出现,指文化背景各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不同的民族因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地域环境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体现在思维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天然的屏障与阻碍。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文化特征是国际间“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解和冲突,接下来笔者将从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出发多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做一详细分析,并探寻有效解决文化交际冲突的方法途径。

2中西方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2.1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在对待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内在的表现在中西方思想观念的差异。我们中国的思维方式在注重直接感受的基础上实现从一般到具体的认识过程,而西方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西方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一般的过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还体现在认识的模式上,中国素来重视“天人合一”,即人的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体性思维中国认识世界的基础;西方在自然科学的指导下,建立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的关系,保护个人的利益和自由、独立发展等西方观念体现出了西方的个体性思维。

2.2价值观念的差异

有学者提出“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念,要想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真正发展,必须正确认识中西方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在家庭观念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有浓厚的家族观念和血脉观念,家庭内部长幼有序、辈分有别。但是在西方的家庭中,儿女18岁后就离开父母,对父母也不承担赡养的职责。在对待个人隐私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注重团结和坦诚,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而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人隐私的问题,贸然问一名西方女子的年龄,会引起西方女子的极大反感。

2.3法律观念的差异

法律是在文化土壤中盛开的鲜花,不同的文化催生了不同的法律精神,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法律观念的差异上。中国注重“以和为贵”和“家和万事兴”,打官司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是有伤和气和不光彩的事情,制定法律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的纲常伦理,由于缺乏明确的公共意识,法律的执行也要依靠道德的规范。西方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浓厚,法制精神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西方法制化国家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所大型商场因建筑不恰当形成旋风致使老人摔倒,商场被告上法庭,老人获取了高额赔偿金。

3中西方日常生活中的差异

3.1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十分重视中西方文化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狗”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下多用于贬义,影射坏人、笨蛋或背叛的人,如“狗东西”、“狗屁不通”和“走狗”。但是西方的语言环境下,从“a luck dog”中即可看出与中国的“狗”意象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再如中西方在数字使用习俗的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喜欢偶数,例如“好事成双”“十全十美”等都寄予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望,而在西方国家了人们偏爱奇数,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数字。

3.2交往习惯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加深了国际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强调了把握中西方交往习惯的差异的重要性。首先在称呼上,中国重视“长幼有别”,所以不能直呼长辈的姓名,而在西方亲属之间直呼姓名是亲切和礼貌的表示。其次在见面问候时,中国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意,常常说“你去哪里?”或“你吃饭了吗?”,而面对西方人“你去哪里?”明显冒犯了他人的隐私,“你吃饭了吗?”西方人会误解为你要请他吃饭。最后再告别用语上,中国人注重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感激,例如在告别时说“多谢您的指点,学生我受益匪浅!”,而西方在告别时多说“Happy talking to you !”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欣赏之意和交往过程的评价。

3.3教育方式的差异

教育方式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中国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的着眼于未来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片面注重学生的成绩高低,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此外,中国孩子缺少必要的社会教育,造成社会使用能力比较低。目前,中国教育不断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西方的教育重视孩子多元化的发展,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具有自由民主精神和探索精神的人才,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上与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3饮食文化的差异

“民以食为天”,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对食物强调“色、香、味、意、形”俱全。中国人习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中国人的饮食工具“筷子”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形象代表。西方人在饮食上追求简单和营养,十分重视进餐礼仪。西方人出于卫生的考虑,在进餐是实行分餐制,以“刀、叉、匙”为饮食工具。

4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途径

4.1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加深中西方之间的沟通了解

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加深中西方之间沟通和了解,是在差异下实现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文化没有贵贱之分,跨文化交际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世界人民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发展,在文化交流中,我们中西方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尊重对方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最终实现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4.2在坚持入乡随俗的原则上提升和完善自我

“入乡随俗”是跨文化交际过程避免出现误会和尴尬的有效方法,实现“入乡随俗”的前提是了解西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即通过交流和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有效的语言交流要考虑特定的语境和交流环境,如见到中国朋友仍旧以“你吃饭了吗?”的形式打招呼,见到西方人则说:“How are you !”此外,跨文化交际者要汲取世界文化营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交知识和社交技能,扫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阻隔和文化障碍。

5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交往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和完善自身文化素养是扫除文化差异障碍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不断交流和碰撞,跨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共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最终也将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董芳.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J].理论观察,2012(4)

[2]邵彤.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黄耘.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南方论坛,2010(3)

[4]陈星伊.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第4篇:中西方风俗差异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文化差异 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06-01

商务英语主要基于国际商务贸易活动而发展起来的[1],其主要应用于国际商务中,由于适用范围的特异性导致其语言表现形式以及内容有别于一般英语,用语和格式具有正式性以及规范性[2]。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在商务活动中良好把握文化差异可提升翻译的准确性,以保证企业的形象和效益。

1.商务英语翻译特征

在国际商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商务英语主要应用于各类国际商务贸易活动场合,这便给商务英语赋予了一种新的内容,在用语和格式上具有明显的正式性和规范性[3]。例如在句式上商务英语更为复杂,行文往往采用更为标准和规范的格式,在商务合同中依照本合同相关规定,句式有相应的译文,其翻译方式比较固定。商务英语的翻译按照文本也有着固定的格式,通过固定的用语才能够保障商务交流的正式。当回复询盘时往往以“We are pleased to receive your inquiry about our”作为开头以便体现礼貌,而结尾则常用“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order.”。

2.文化差异分析

文化差异即是指因地区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基于中西方主要文化层面分析,其差异表现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宗教文化与文化表现形式三个不同方向。唯有保证各方面差异均能良好掌握,才能准确完成商务英语翻译,保障翻译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

2.1社会文化差异表现

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具体表现在风俗习惯的不同上,民族属性、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都会影响到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风俗习惯,并赋予风俗习惯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风俗习惯的差异在商务英语中也有一定影响,例如在同一事物的表达上不同语言文化会有不同的含义,有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但在西方文化中没有任何内涵和外延。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小鸟是快乐和自由的象征,“快乐的像只小鸟”,而在英语中表达为“as happy as a cow”(快乐的像母牛)。深入了解不同民族背后的风俗习惯对于商务英语翻译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2.2宗教文化差异表现

宗教作为西方社会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西方人的习惯风俗以及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作为西方人精神世界的主宰,宗教对于英语语言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英语中的典故都出自宗教故事中,很多格言、习语以及派生词都源于《圣经》。如典故替罪羊“scape goat”,习语良心的声音“the still mall voice”等。与此对应,在中国佛教文化也非常广泛,汉语中也有很多与宗教相关的内容。基于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商务英语的翻译需要首先深入了解双方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避免望文生义,保证商务活动的预期效果。

2.3文化表达形式差异表现

在表达时,国人往往比较含蓄,撰写文章时善用敬辞以表谦恭。然而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自信自尊,表达方式比较直接。类似的差别在商务英语的交流中比较明显,例如在合同的制定过程中,国人往往为体现公平,会在合同中加入“经友好协商”、“本着互利原则”等语句,然而在西方人的概念中,合同即是双方都一致同意的法律文件,不需要加入客套性的礼仪用语。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数字6比较吉利,“六六大顺”,而在英文中666代表魔鬼,不可以作为商标出口。

3.基于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提升分析

教育学的专家认为,培养合格的商务外贸人才,需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商务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计划中更多地使用各种互动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帮助学生学习,安排学生进入有关的外贸进出口公司进行实习学习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作为实践活动的发起和指导者,教师需要协助学生设计出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教材限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还是比较新兴的专业,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很多只具备普通英语的教学经验,但没有系统正规地接受过商务英语尤其是商务专业知识的培训,即使学习过有关商务专业的知识,具有教学经验和能力,但从未参加过商务实践。提高商务英语师资力量,需要加强与国外的联合办学培养师资[5],选送优秀教师出国进修,邀请国外权威学校来举办师资培训班,鼓励年轻教师继续在职深造,攻读更高学位,聘用高素质的外籍教师等。

由于商务文本往往涉及的领域较多,语言的跨度较大,因此不能以一套单一的标准来涵盖所有商务文体。商务文本的翻译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标准,根据不同的商务文体采用不同的翻译标准,同时注重翻译原则和技巧的灵活,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充分结合中西方文化特点,将音译、意译以及直译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双方的合作。在准确理解译文含义的基础上还要更加深入探寻隐藏的文化内涵。

4.结语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形式,商务英语意义重大,对于商务英语的翻译首先需要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够确保翻译的准确,完整地传达不同语言中包含的文化信息,促进商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本文着重从商务英语翻译以及特点入手,就文化差异对于商务英语翻译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相关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在具体的商务英语工作中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翻译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英语翻译中的技巧,防止商务英语中的翻译失误。

参考文献:

[1]熊金才.外语市场价值与外语专业课程设置[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49-52.

[2]宋金芳,林勇.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6):81-86.

[3]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3):37-40.

第5篇:中西方风俗差异范文

但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培养了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使学生很难说出符合场合的句子,从而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比较教学。

一、风俗习惯的不同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民族风俗是丰富多彩的,是习语赖以滋生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是出自民俗。 汉语习语“小菜一碟”和英语习语“a piece of cake”(一块蛋糕)都表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意义中,汉语的“小菜”与英语的“蛋糕”都含有“容易(或轻松愉快)的事情”之意。但在习语中,两个民族对同一思想的表达采用的形式完全不同,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蛋糕是英国饮食文化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食品,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所以他们就用“a piece of 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在中国,蛋糕是近百年才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是一种比较高档的食品,一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吃到。而小菜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因此我们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二、中西称谓差异

学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称谓名称比汉语中少得多,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认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

比如英语中的“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不论父或母的父亲共用一词“grandfather”,而“grandmother”既指奶奶又指外婆,简单又笼统。中文中“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将父或母的双方分得很清楚。

三、习惯表达和观念的不同

1.称呼语

比如曾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说英语的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时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2.感谢和答谢

通常,在家庭成员之间中国人很少用“谢谢”,否则,不但听起来会别扭,而且相互关系上好像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谢谢”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或为对方准备什么等,他们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现在这种习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

3.夸赞及答复

“赞美” 在英语中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现等。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 look beautiful.B:Thank you.而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往往谦虚地说:“没有,没有。”“哪里,哪里。”不敢喜形于色,以防被人说骄傲。

4.个人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关心的问题是年龄、婚姻、收入等,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涉及个人隐私的。特别是问年龄,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的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5.介绍语

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就会觉得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6.家庭观念的不同

第6篇:中西方风俗差异范文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74-0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甚至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特点,历史,风俗,习惯等。文化的传播亦靠语言这个重要工具,所以要想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应该先从文化入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虽能够对英语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还不免因为对英美文化了解的不够全面而导致语用错误。当学生对英美文化不了解时,他们就会从自己民族的角度考虑问题,先入为主地用汉语思维和语言习惯去表达英语,导致表达出来的完全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即中国式英语。这种现象给我们以启示: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表达流畅地道,不光要单纯地传授语言点,语法,表达法,还要讲解他们的由来,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和中国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运用英语,才能培养出具有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使其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中西方文化中问候语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的时候通常会问对方“吃了没有”,“干什么去”,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亲切,自然的沟通开始。但在西方这样的问题会使对方感到摸不着头脑,很奇怪你为什么会这样问,使对方产生误解,认为你干涉了他的个人隐私和自由,使对方无法接受。西方人见面的问候语通常会是关于天气或旅游等问题。比如在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中经常听到外教问学生最喜欢去哪里旅游,喜欢那里的什么等问题。那是因为西方人觉得这个话题比较轻松,随意,但中国人可能认为这个没必要去谈论。

二、中西方文化中称呼语的差异

中国表示称呼的词很多,关系的表达也很复杂。比如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女儿,儿子,姑,姨,舅,大爷,姑父,叔叔,舅妈,大娘等等表示辈分的词,把对方的性别,关系表达的很详细。而英语中通常只用一个词就可以表示多个称呼:例如用grandpa表示爷爷,姥爷;grandma表示奶奶或姥姥;用aunt表示姑,姨,舅妈等;用cousin表示堂兄,堂弟,堂姐,堂妹;用father-in-law表示公公或岳父;用mother-in-law表示婆婆或岳母。在汉语中我们可以在姓氏后面加“老师,经理,主任,校长,院长,工程师”等词作称呼,表明身份。但英语中不可以把这样表示身份,职业的词直接和姓氏连用,你不能说“teacher Wang”,“manager Zhang”等等。

三、中西方文化中话题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谈论对方的年龄,收入,是否结婚等话题,认为这是关心的一种表现。然而英美国家却不喜欢这样的话题,觉得这是在窥探其个人隐私。所以在英语中对陌生女子的称呼可以用Ms,而不能在不知道对方是否结婚的情况下冒昧的用Miss或Mrs,也不要随便问人的工资是多少。再比如我们中国人在彼此很熟悉的情况下会比较关注对方的胖瘦,认为这样也是一种关心。但英美国家的人对这样的话题会感到你很不礼貌,使其尴尬,无法回答。所以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请不要谈论涉及对方年龄,婚姻,工资,信仰等方面的话题,以避免造成误解和尴尬。

四、中西方文化中礼仪的差异

你很少听到在中国的家庭中家人会为表示感谢而对对方说“谢谢”,这样会让人感到关系疏远,不那么习惯自然。而英美人却无论什么场合,人物关系都可以使用“Thank you”,这是被他们所接受的一种礼节。在收到别人送的礼物时,西方人会当面拆开并表示谢意,表达自己很喜欢这个礼物。但中国人会认为当面拆开很不礼貌和难为情。在听到他人对你的赞美之词后,中国人会很谦虚地说“过奖了,哪里哪里”,而西方人却大方地接受并回答“Thank you”。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细微或明显的差异。如果学生对这些文化差异没有一定的了解,必然会犯语用错误,交际起来不那么顺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中西方文化差异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去。

五、在教学中引入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

在原来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词汇,语法和句子的讲解,只讲解它们的自身含义和用法,并没有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讲出来。这样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必然记忆不深,实际应用起来也很困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学量的西方文化,把词汇,句子和文化联系起来渗透给学生,还可以适度地增加关于西方文化的话题。比如在课文中遇到西方节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节日的历史及庆祝方式,把中国的节日和西方的节日进行对比。中国有其特有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西方也有其特有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复活节等。而且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人也越来越喜欢过一些西方的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意识,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听说练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多,学生练习的内容少,学生由于缺乏练习就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若要解决交流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放弃固有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交流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体会西方国家语言的特色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记忆。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影,幻灯片,图片等使学生能够把教材与英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交际礼仪等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观看和对话练习使学生对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有更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自然能够耳濡目染。

总之,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的过程更应该是文化了解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重实际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运用能力,准确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94.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9.

第7篇:中西方风俗差异范文

一、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对文献翻译的影响作用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历史文化也会存在差异。在进行文献翻译的工作时,经常会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导致出现翻译问题。例如我国的“东施效颦”这个词,它既是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典故的内涵的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很多西方人并不太了解中国的文化,他们不知道东施是谁,也不知道西施又是谁。如果将这一成语翻译成“TungShihImitatesHsishin”,西方人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在文献翻译工作中,为了使西方人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化,最合适的翻译法就是先用直译的方法对这一典故进行翻译,然后在对其进行注释“IntheancientKingdomofYueh,Hsishinwasaveryfamousbeauty。TungShihtriedtoimitatesherway,butTungShihwasanuglygirlinfact。”再比如“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这句话中的“toeatnofish”其实也是一个典故。在伊丽莎白时期,基督教是当时的国教,基督教徒为了表明对伊丽莎白女王的衷心,坚决反对天主教会提出的只有在星期五才能吃鱼的习惯,因为天主教是反政府的。所以“toeatnofish”代表了基督教徒对伊丽莎白女王的忠诚,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不能直译为“约翰非常值得信赖,他不吃鱼和玩游戏”,应该翻译为“约翰非常值得信赖,他是个既忠诚又老实的人。”如何表达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会受到翻译者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制约,首先是由于本国的文化的限制他可能无法正确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其次是他还有可能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产生曲解。在面临这种情况时,翻译工作者极有可能根据外文作品的表面含义而望文生义,进而导致翻译工作者进入翻译的误区。

二、中西方物质文化差异文献翻译的影响作用

物质文化就是指语言所包含所反映的有关物质经济生活、科技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各个不同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有属于本民族色彩的特征,这些特征都能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如“馒头”、“饺子”、“烩面”等这些符号就明显地带有中国的文化色彩,而“hamburger”、“sandwich”等这些词语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英美的地域文化。即使是对同一种物质,中西方在思维和表达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文献翻译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这一问题。比如“wine”这一词在英美等国家一般是指由葡萄等水果所酿造的酒,而在中国,酒包含了所有带有酒精的饮料。我国的文献翻译者把“孔府宴酒”翻译为“KongfuYanWine”,它是一种很烈的酒,但是西方人看到这一翻译时肯定不知道它其实是一种很烈的酒。再比如说,同一种颜色在中西方有时会代表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所以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挖掘其深层含义,不要仅仅照着字面意思翻译,只有这样才能才不会出现翻译上的错误。比如“Heturnedtoseethenewspaperinwhichwereannouncedthebirths,deathsandmarriages”这句话,如果翻译工作者对中西方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就很容易将其翻译成“他转过身去看这份报纸,报纸上刊登了结婚、生孩子和死亡等这些红白喜事。”这种翻译其实是错误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所以结婚生孩子可以用红色来表示,而丧礼要穿白色。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着忠贞和纯洁,而黑色象征的肃穆。所以新娘结婚时都要穿白色的婚纱,而在举行葬礼时要统一穿黑色,这样才显得庄重。所以这种翻译法并没有真正表达西方的文化信息,译为“婚丧嫁娶”更为合适。

三、中西方风俗习惯差异对文献翻译的影响作用

风俗习惯反映和表现了一个国家长期所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文化意识。它可以唤起人们对某些特定事物的记忆和感知,使人们产生联想。比如说英语中的“apieceofcake”和汉语中的“小菜一碟”这两句俗语都表示做某件事情不费力,因此对这种含义进行延伸,英语中的“cake”和汉语中的“小菜”都表示某种轻松容易的事情。在中国,如果出门遇到熟人,在打招呼时经常会问“你吃饭了么”、“你干嘛去呢”等等,但是如果直接把这两句话翻译为英语,西方人听到后会很不高兴,他们无法理解和接受,会认为你在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再比如,中西方人在听到赞扬时的反应也不一样。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做得还不够好”等等类似的话语。而西方人则会直接说“Thankyou”。这时因为中国人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说话一般比较委婉、含蓄。

四、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对文献翻译的影响作用

在人类文化中,宗教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儒教、佛教、道教是我们的三大宗教,而在西方国家是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的差异也会造成中西方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知。比如“天”这个词,在中西方国家,都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主宰。但是在中国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会首先联想到老天爷、玉皇大帝等这些统治者,而西方人则首先联想到上帝。中国有句俗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把这句话翻译为“Manproposes,Goddisposes”对中国人来说是不正确的,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并没有“上帝”的概念,所以可以将“God”一词换成“Heaven”。

五、结束语

第8篇:中西方风俗差异范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 对比 文化渗透

一、语言和文化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的本质差异就是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新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标准”强调,要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

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牛津英语》新教材的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情景真实,为课堂教学中文化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利用对比法进行文化渗透

在平时的日常英语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牛津英语教材本身的文化内涵,经常把英汉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步贯穿在课堂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1.对比中西方不同的节日文化

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起源,有不同的文化底蕴。《牛津英语》7A Unit 3 Let’s celebrate中 出现了许多中国及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中国的节日有the 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 等,西方国家的节日有 Easter,Thanksgiving Day,Christmas Day,Halloween等。在向学生呈现这些不同的节日时,我对中西方节日的起源及不同的庆祝方式进行了对比,帮助学生了解了中西方迥异的节日文化。如: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聚焦春节、圣诞的来历,习俗等的异同,让学生畅谈对春节、圣诞这一中一洋的两个节日的看法;我还让学生收集不同的节日来源及习俗的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讲故事比赛,如:中国的中秋节与常娥奔月的故事,龙舟节与屈原的故事,万圣节与凯尔特人的故事,感恩节、起源的故事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让学生对中西方国家不同的节日文化有了很好的了解。

2.对比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各国文化的核心之一。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侧重于营养,搭配也很随意, 而中国的饮食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

中国人招待客人时,一般都会准备满桌的美味佳肴,行动上多以主人为客人夹菜为礼。西方人请客吃饭,菜肴特别简单,席间劝客仅仅说:“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etables,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在食仪上,西方奉行分餐制,各点各的菜,中餐则一桌人团团围坐合吃一桌菜,这与西餐的食仪截然不同,体现了“分别”与“和合”的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牛津英语》7A Unit 4 Food 这一单元以饮食和生活方式为话题,意在引导学生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在这个单元学习之前,我做了一次较为详细的问卷调查,内容是关于学生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认识程度。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中餐与西餐的了解都仅仅局限于日常饮食方面的内容而缺乏真正对饮食文化的深入了解。于是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我非常注重饮食文化的渗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对比中西方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 所以了解中西方在交际文化中的差异是很必要的。打招呼、告别、称呼、祝贺、赞扬、答谢、个人隐私等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具有不同的内涵。如:在日常打招呼时,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去?”以示热情与亲近,而西方人会认为你问这些问题是侵犯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人们见面通常说“Hello!”“ How are you?”之类的话,也可谈天气,彼此的兴趣,爱好等。再如: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对中西方不同的交际文化进行对比,注重培养学生口头的实际交际能力。

5.对比英汉习语的差异

第9篇:中西方风俗差异范文

不同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就语言与文化的而言,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重大,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文化渊源的了解。人类文化学和语言文化学认为:单纯掌握一种外语的语言并不能与掌握目标语的人进行交际。古希腊神话和基督教思想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影响着西方文明的发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也深深的影响着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根源上,都有极大的不同,了解中西方方文化,广泛涉猎中美文学作品,对语言学习者是十分必要的。

1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表现本文由收集整理

1.1 对待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异同

在西方文化中,与“自我”相关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无所不在。西方人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民主,讲求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认为如果连个人利益都保证不了,更不能谈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在处理各种纠纷与冲突时,他们以维护个人利益为根本,有利个性独立发展;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他人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私欲,反对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讲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受到的教育是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主,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1.2 考虑问题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人同源,却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人与人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形成了文化文明的差异,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注重理性思维,他们更乐于从物质世界着手,考虑事物之间的逻辑性、关联性,探索和追求事物的本源。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最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注重感性,强调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在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关系时都有着更深的思考,偏重于感性思维或抽象思维,探索事物喜欢从情感角度来进行,追求事物的发展及变化性。

1.3 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西方人的风俗习惯相差甚远,比如从对颜色的好恶来看,中国人喜欢红色,传统的中国人把红色视为“喜庆” “吉祥” “旺运”等的美好象征,在重大节日时穿上红装,挂上红灯笼等,而白色、黑色被视为不祥的征兆,通常在对已经过世人的葬礼上穿上黑或白色的衣服。恰恰相反西方人喜欢白和黑两种颜色。在他们心中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新娘在婚宴上穿上白色的婚纱,参加晚会时外国女性则穿上黑色的衣服,表正式,典雅,由此可见,中国人喜欢红色,黄色,崇尚热情,西方人喜欢白色,黑色,注重理性。又如在生活中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生活质量,注重对个人利益、个人隐私的保护;而中国人则更多时候会考虑到家人和朋友的处境,讲求亲情,友情。

此外,从造字方法上看,中国人以象形字为主;西方人以“尽量使人明白一个字的含义”为宗旨。这种目标上的差异分明表明中国人注重外形上的美感,而西方人注重内在的实用性。从艺术角度上看,中国的水墨画大开大阖,气势如虹,讲求神似和意境;西方油画注重写实,讲究的却是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这种写意和写实的不同表现出东西方人个性发展的不同:情感与理智。从建筑风格来看,西方建筑以直为主,真冲去霄,线条感强,表现出对天空的向往;而东方建筑则以曲线为主,体现出对大地的眷恋,这种直与环的区别表现出西方人追求征服自然,锐意进取的性格,而东西认则是提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之道。

2 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

文化赋予语言丰富的内涵,文化的传播促进语言的发展,在不同文化相互影响作用下语言中大量新词汇和表达法的出现。接触和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有利于对中西方语言的理解,学习,有利于弘扬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及更多的汲取西方文化精华,从而培养语言学习者的世界意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从词汇学习来说,在西方文化中,与自我相关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学习中我们就不可避免的学到很多与自我相关的词汇如self-confidence(自信),self-image(自我形象),self-cultivation(自我修养),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等。我们受文化的影响,可能认为在西方社会中追求的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及与self相关的词汇多为贬义词,但在他们看来可能追求个性,独立,自我是很重要的,因此对文化的前提了解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应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西方人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重逻辑思维;而中国人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因此在学习语法过程中注重运用各种关联手段以求句子的完整,组织严密,层次分明。如英语中前后分句必须主语是一致的,否则为错误的。相反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注重理解,以辩证思维为主,故在汉语里这种情况则完全不必要。除此如表达语序的不同,英语由小到大,而汉语由大到小等。

此外西方人直率、热情而东方人内敛、自省,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尝试更多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及产生的原因,要主动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去。

1、应多涉猎西方文学,从英美小说、影片等外国艺术去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定式,借以和我们中方文化进行对照,同时把将“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差异自觉应用到实践中去。

2、生活中可以多利用互联网,尝试与外国朋友发e-mail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以便更快捷的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还可以多参与英语晚会,英语角等形式的活动,创造机会加深文化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