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防医学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

第1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先哲说过:“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两个相关因素。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学生的学费由公费转为自费,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带来了新的问题。“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在高校中悄然而生。在我校贫困生比例占20% 左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为社会和高校所关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医学院贫困生277名和非贫困生294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1人,占22.9%,女440人,占77.1%。两者在性别、年龄、文化、婚姻、职业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对象的选择按照《温州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进行筛选,即符合家庭经济困难,且持有当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在校月生活开支400元以下,300元以上,符合下述情况之一者:①父母一方或双方已亡故,无经济来源;②父母年迈或残疾,丧失劳动力;③因特大灾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经济急剧下降,生活无保障[2]。

1.2 评估工具

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GWB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本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1.2.2 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6 个分量表组成,分量表可测查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等6 种应对方式。构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取值在0.35以上,6个应对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均在0.62以上。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62。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该量表是我国学者肖水源自行设计的,它包含10个条目: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三个维度。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成组t 检验。

2 结果

2.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水平比较 贫困生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6个因子上的得分上都与非贫困生持平。总体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基本相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由表2可见,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两者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3结果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里维纬度得分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客观支持方面得分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2.2 贫困生各指标相关分析

2.2.1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不同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状况之间存在着选择性的相关关联,说明社会支持的利用与主观幸福感的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见表4)。

2.2.2 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总体上来说,积极应对(解决问题,求助)与主观幸福感6个纬度相关,但是其中求助因子相关显著,解决问题因子相关不显著。而消极应对(自责,求助,合理化)对主观幸福感成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见表5)。

3 讨论

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历来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一些学者发现,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他们认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与地位等,因而主观幸福感较高。陈静、杨宏飞[3]的研究表明,非特困大学生比特困大学生生活满意感高。严标宾等[4]研究表明,经济状况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有显著性(P

本研究不同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总体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这些方面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P >0.05 )。这可能首先与本研究选择的对象贫困程度有关,本研究对象筛选的指标之一是月生活费在300~400之间,就是一般贫困学生,而不是特别困难学生;另外也可能与我校健全的资助体系有关,我校全年有3 558人次学生获887.9万元国家奖助学金,700余人获90余万元社会奖助学金,1 789名学生获1 040.6万元国家助学贷款,1 000多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发放报酬100多万元,为2 664名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商业保险。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为贫困学生树立了奋斗目标并切切实实为学生在经济方面带来好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故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较高,与非贫困学生比差异无显著性。

在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比较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客观支持这一因子的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从社会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贫困生在其物质生活方面较非贫困生匮乏,可以得到的客观支持也就相应的减少,于是两者出现了较大的差别。而主观支持是个体的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足程度,是个体主观体验上的支持,与个体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高校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给贫困生帮助、启发、引导和教育,指导贫困生正视贫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消除和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使他们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政府和高校通过树立和宣传逆境成才的典型来激励贫困生;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老师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不歧视贫困生,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以帮助其树立信心,这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理解和被关爱。

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退避、自责等较消极的应对方式。说明当今大学生在应对过程中,有较多的理性成分,对困难和挫折有一定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能够有效应对生活中的难题和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且求助因子大于解决问题因子的显著性。而消极应对的策略却与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以消极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大学生面对各种应激事件时应采取哪种形式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的使用和在特殊情况下合理采用心理防御措施。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积极应对(求助)都是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而消极应对(幻想,自责)则是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因素,说明大学生社会支持越高,越有可能以乐观、求助和问题解决等积极的认知或行为方式应对挑战各种生活事件,因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这个结果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是,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调整学生的应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46-51.

[2]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关于印发《温州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的通知.温医学[2007]2号.

[3] 陈静,杨宏飞.杭州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202-203.

第2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主观自适感;方法

主观自适感即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日常生活满意与否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它与物质、人格、教育、社会支持、家庭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自适程度,对于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质量,以及构建和谐校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主观自适感的方法

(一)要树立科学的物质利益观

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物质利益和主观自适感有一定的正相关系,一些富裕国家中对生活满意并具有幸福感的人的比例较高,中等发达水平城市中收入居于中等层次的人群,其幸福度最高。从个体而言,缺乏基本的舒适生活条件的人,主观自适感的体验往往较低。而在达到舒适、温饱之后,财富的增加带来的主观自适感反会越来越弱。开“奔驰”上班的人,并不一定比坐公交车上班的人幸福很多。事实上,超级富翁的一个共识是,“金钱可以增强也可以削弱幸福感,取决与如何使用财富。”

(二)要重视人格的教育和塑造

人格与主观自适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幸福是一种人格特质,拥有外向、情绪稳定、高自尊、内在控制和乐观等人格特点的人,相对于那些内向、情绪不稳定和悲观的人,会体验更多的积极情感,很少产生消极情感,对自己的生活更满意。

(三)要以积极的行为改变自已

虽然人格是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改变人格十分困难、但人格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受教育和自身努力的影响,人们可以用行为引导自己的情感和思维。

很多经验和证据都表明“行为支配态度”的原则确实存在。“行为支配态度”这一原则,使我们看到了改变自己的一条途径。你想增强自尊心吗?你想变得更快乐、更自信吗?如果真想改变,方法很简单,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起床后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担心做不了,你可以“假装”自信、乐观和外向。不久以后,你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假装”逐渐消失。当然,不能期望一下子变得情绪高涨或充满自信,但总可以潜移默化、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你如果学会经常微笑,或者试着边大步地走路边摇晃你自己的手臂,同时眼睛向前望,那么你很快就能提升自己的情绪。

(四)要积极改善和培养良好的社会关系。

提高学生的主观自适程度,必须积极增进社会交往,加强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一个人如果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则会在面对危机时具有心理安全感和释放不良情绪的渠道。

改善社会关系包括培养社会支持和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等方面。社会支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及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人与人之间建立真诚友好的关系,归根结底还取决于个人的优良品质。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得到社会支持会增加个人的积极情感,提高生活满意度,但越来越多的的证据表明,即使个人得到了支持,但如果提供的帮助并不适合受者,伤害了受者的自尊和自信,或者使受者产生自我怀疑、自我无助感,反会使他产生消极的情感。因此,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必须基于无私的付出,不应带有任何功利色彩,这样才能在付出时使受者获得幸福的体验,并能使自己在危难时也能获得别人的支持和谅解。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尤为重要。

二、教师育人的方法

(一)要信任学生。有些班主任有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要是全班同学都像某某一样就好了。对一些缺点、毛病较多的同学,往往缺乏尊重和信任,甚至认为“朽木不可雕”也,这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大忌。

要做好一名教师,首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积极的期望对学生影响很大:如果你始终相信某个学生能成为什么样的学生或者希望其拥有什么样的才能,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意无意、持续地把这个期望或想法传达给培养的对象,那么这名学生就会按照你的期望或要求发展。

担负着育人重任的学生班主任,面对的是文化基础、人生经历、家庭环境、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群体。这些差异深刻地影响着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因此,每名班主任都要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信任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班主任应对每名学生寄予厚望,哪怕是缺点较多、问题较大的学生,也应坚信他们经过教育和本人主观努力同样可以成为有用之材、可造之材。要充分相信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在你的信任中感受到人格的尊严,让他们在你的信任与期许中,通过主观不懈的努力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二)要宽容学生。严格是一种教育,宽容也是一种教育。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对学生中存在的缺点、发生的错误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并给学生克服和改正的机会。宽容源于信任,教师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主流是好的,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在接受别人长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通过教育引导,他们的短处、缺点与错误是可以克服和改正的。

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是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难免在学习、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起伏和反复,甚至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和错误。这时如果我们采取简单粗暴、一味训斥的办法,也许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不可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相反,如果我们以宽容的态度,平和、冷静地对待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当然,宽容绝不意味着放任和纵容,更不是不讲原则、不分是非,而是要有原则地宽容、有尺度地体谅,让学生在你的宽容与体谅中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三)要激励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进取意识。首先班主任要在工作实践中,分阶段、分层次地为学生设置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使他们在目标导引下积极进取,不断取得进步。其次要让学生从身边的典型身上学到如何学习、如何自律、如何进取,用典型的力量来激发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最后要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使学生明白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知道进取与退步的后果,促使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四)要让学生快乐。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对刚任教的年轻老师说:“(下转223页)(上接222页)如果你在教育学生时,能让他们快乐,那你就成功了一半。”快乐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情感入手的人格教育,其目的是唤起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觉意识。要想实现快乐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成才,要让他们成为人才培养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营造一种既严格又和谐的管理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多彩的生活环境,使整个班集体始终保持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催人奋进的班风、学风。

总之,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把学生的思想问题当作首要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主观自适度以及教师的育人方法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出“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的育人新思路,不断增强育人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把学生培养工作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祯祥.论职教师资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2]姜大源.信心.决心.恒心--与职校生谈成长观.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第3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现代医学教育是根据时下社会的需求情况,培养出实用型的高质量人才。然而,国内现阶段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上,具有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方面,为了弥补预防医学在教学方面不足之处,笔者结合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其次在教学中应充分释放学生的想象能力,最后,应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有机联合起来。预防教学这一门专业对于社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该专业的教学上,教师应注重预防医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其成为一名足以胜任医务工作的医务人员。

【关键词】

能力培养;预防医学;课堂教学

预防医学属于公共卫生学科中的一门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于医学领域而言,发挥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国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处于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有不少,例如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康复、保健、医疗以及预防等多项内容,因此社区的医务人员除了要具有过硬的临床医疗知识以外,还需要对预防保健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以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解决在工作期间遇到的专业问题。这也反映出在预防医学的教学期间加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对预防医学的教学现状以及该门专业中应强调的三大观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点建议。

1 现阶段国内预防医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跟不上。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未能全面传授相关的知识,如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相关知识常常被教师所忽略。最后,在教学方式方面,仍旧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师、书本以及课堂进行教学活动,过于呆板,并且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此培养方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于医学专业人才所提出的要求。

要改善预防医学在教学上的问题,则必须要对预防医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进行改革。首先,授课教师应对新型的教育方法与教学方法加以利用,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取“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其次,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责任感,通过激发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兴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还需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2 预防医学中应强调的几大观念

预防医学专业中所强调的“三大观念”分别:①社会大卫生;②可持续发展;③预防为主。在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的能力期间,第一,应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灌输“预防为主”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具备治病的能力,还要懂得如何预防疾病。其次还要启发学生对适应时下卫生工作需求的欲望,使学生以成为高素质卫生工作人员为目标,为学生努力学习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相关技能提供动力;第二,教师在教学期间注意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大卫生”的观念,特别是对于发展卫生事业而言,其需要看得更远,充分认清医务人员对于人群健康的负责形式以及内涵;第三,教师还需给予学生分析健康对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影响。使学生可清楚意识到,人类当下的发展情况不应降低人类后代的生存质量;通过向学生灌溉这三个观念,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并提高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3 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点建议

3.1 有机结合学生的健康与课堂教育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要胜任相关的医务工作,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在预防医学的教学期间,教师应始终重视学生在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识教育。在学生时期,身体健康、合理营养等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并且在预防医学专业中,营养与健康属于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不少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仅能做到基本知识,未能对此类有用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将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健康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充分该重点内容。以“营养与健康”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布置学生登记自己一周内的食谱,接着通过实验课对食谱进行计算,从而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该章节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饮食情况是否合理,以便于学生今后在医疗工作上,更好的给予患者进行营养指导。

3.2 在教学期间充分释放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受到多项相关因素的限制,使得课堂教学中无法做到情景再现,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释放其想象能力,通过想象情境来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以“健康教育”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在进行教学前先进行准备工作,从而在课堂上选取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来扮演社区的居民以及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而指导扮演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学生根据居民人群来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在完成健康教育后,有扮演社区居民的学生提出相关的建议,并进行反馈,从而对健康教育进行改善。教师借由情景教学,使学生通过想象来学习相关的重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3.3 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活动

三级预防理念属于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核心内容,通常学生均可准确阐述出它的概念,然而结合实际应用该理念的学生则十分少。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应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例,基本上每一位学生对该疾病都也一定的认识。国内之所以可成功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三级预防在当中发挥可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中的一级预防,包含有改善饮食、适当锻炼、通风以及定期消毒等多种预防措施。在二级预防中,主要是组织学生每日监测自己的体温,达到早发现早控制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各级预防措施进行举例,通过以学生均了解的典型案例为例,使学生可联合实际学习相关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唐娟.临床医学大专生预防医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04):184-185.

[2]罗文海.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01):12-105.

第4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1.1预防医学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将预防医学课程列为中专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共42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12学时,所使用的教材为沈志谦主编的《预防医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理论课的章节主要包括:绪论、环境卫生与健康、饮食与健康、食物中毒预防与控制、社会环境与健康、生产环境与健康、医学统计学介绍、疾病的发生要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实验内容有:正常成人的食谱编制、食物中毒的案例讨论、儿童铅中毒的案例讨论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等。

1.2研究对象

以我校护理中专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两个合班,每个合班含4个小班,一合班人数为128人,二合班人数为103人。

1.3教学改革方法

依据近年的教学经验和中专学生的考试成绩,结合中专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以一合班为教改组,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二合班为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

1.3.1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章节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1.3.2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穿插大量图片和视频。

1.3.3在讲课中加强教学互动和课堂提问

讲课中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提问以及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了解学生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遇到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课堂提问,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1.3.4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

在预防医学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小班教学,大约30人一个班,请长期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进行实验课小班教学辅导,同时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4课程考核方法

预防医学课程考核包含两个方面:理论课考核:在教学结束后两周进行闭卷考试,总分100分,复习时不划重点,加大理论考试监考力度,杜绝考试作弊;实验课考核:以平时实验课的学生作业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分,共4次实验课,以每次实验10分计,总分40分。最后的总成绩=(理论课成绩×70%)+(实验课成绩×75%)。

1.5资料的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使用Excel录入,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教改组比较指标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实验课成绩

食谱编制和儿童铅中毒案例讨论两次实验课成绩,教改组学生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1);食物中毒案例讨论和计量资料描述两次实验课成绩,两组学生的平均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课总分教改组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2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理论考试成绩

在预防医学理论考试中,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教改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组学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理论考试总分教改组学生高于对照组(P<0.05)。

2.3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成绩总评

通过本次针对我校护理中专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方面的改革探索,结合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进行综合考评,教改组学生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不及格率教改组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中,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中等职业护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预防医学的学科要求,积极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效。在本次中专护理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中,食谱编制实验课内容较难,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同时还要学会计算三餐能量以及优质蛋白占蛋白摄入的百分比等,且本实验设置内容较多,计算繁琐,注重培养学生对营养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本次实验的得分在4次实验中较低;食物中毒和儿童铅中毒实验是以案例讨论为主,只要理论课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再结合实验课教师的辅导就容易操作,两次实验课内容均较简单;在计量资料统计描述实验中,由于需要计算频数分布以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学生在计算时认真细致,相互核对计算结果,因此本次实验课的出错率较低,在4次实验课中得分最高。从实验课教学中体现出一些预防医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不排除有些学生不认真对待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强预防医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和管理,一方面,对以往以医学统计学为主的实验课进行改革,增加一些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中专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其对理论课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专学生实验报告的监督和管理,尽量避免学生相互抄袭,同时带教教师应该坚守岗位,积极为学生辅导,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在预防医学实验课中学到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在理论课考试中,教改组学生名词解释得分、问答题得分以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说明此次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选择题和判断题这些客观题来看,此次教学改革的成效还不明显,例如,判断题的得分甚至出现了对照组较教改组高的现象。通过查阅试卷我们发现,一些中专护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客观题考试时,胡乱答题,存在侥幸心理。同样属于客观题的填空题,教改组学生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因为有些学生答题不认真以及有些学生对题干的把握不准确,以致有些填空题的回答完全偏离题干。从总评成绩来看,教改组学生的总成绩和及格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本次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中专学生处在相当于高中教育的阶段,此年龄段的学生有以下共同特点:(1)可塑性强;(2)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到诱惑;(3)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但又乐意成群结队[3]。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这些特点,进行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现就本次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进行以下思考。

(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①案例式教学:在讲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或者枯燥的知识点采用案例式教学,将生活中学生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为例子,或者请一些学生发表意见与大家讨论,也可以将PBL教学法融入部分章节的教学中[4-5]。例如,在讲到涉及补钙的知识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亦可以提出一些补钙的误区请学生讨论,最后给学生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当然,也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对难以采用案例讲解的知识也可采用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6]。②创设情境的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需要非常熟悉教材,还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认知结构,这样才可以创设情境[7]。例如在讲基础营养学中脂类的生理作用时,可以举生活中脂类饮食的例子来启发学生学习该内容。

(2)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在讲授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的视频,让他们感受矽肺给广大劳动者带来的痛苦;讲到减肥时,给学生播放由学生自己制作的“健康教育创意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健康减肥”,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5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艾滋病; 大学生; 知识; 认知水平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治愈的药物,但可以预防。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1]。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艾滋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目前仍无有效疫苗, 也无治愈方法的情况下, 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2]。在世界范围内, 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 15~24岁的青少年约占一半[3]。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间力量, 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同时他们正处于、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又缺乏生活经验, 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的侵害[4]。为了解泸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订适合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基本参考依据,于2012年4~5月开展了本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泸州市四川警察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泸州医学院三所大学的在校生,共调查2951名学生,排除不合格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2803份,问卷有效率为95.0%。

1.2调查方法与内容

参照国内同类研究资料,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 自行设计调查表。按年级和专业分层后, 以班级为单位,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艾滋病的病原体、感染及传播途径、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知识来源及需求情况。由于问卷涉及敏感问题,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填写,以保证问卷的真实性。

1.3资料整理与分析

问卷收集整理后,用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算率和构成比等指标,用χ2 检验进行正确率的比较。正确率=(正确人数/总人数)×100%。年级的分类:低年级是指大一、大二的学生,高年级是指大三及以上的学生。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在调查的2803名学生中,有医学专业学生1559人(55.6%),非医学专业学生1244人(44.4%);男生1073人(38.3%),女生1730人(61.7%);年龄17~28岁,平均年龄为21岁;来自农村1760人(62.8%),城镇1043人(37.2%);低年级学生1782人(63.6%),高年级学生1021人(36.4%)。

2.2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认知情况

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比较好,绝大部分题目的认知水平达到了80%以上,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的认知水平还达到了90%以上。但对于“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的问题,正确率为84.4%,表明还有少部分的人认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对“目前有没有预防艾滋病感染的有效疫苗”、“目前有没有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靠方法”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这三个题的正确率较低,分别为77.0%、61.1%和44.6%。见表1 。

2.3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比较

医学生对每一个问题回答的正确率都高于非医学生。但是,医学生对“目前有没有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靠方法”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两个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分别为67.2%和51.6%,提示有一半的医学生回答错误或者持不确定态度。见表1。

2.4不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比较

男生和女生对艾滋病其他相关知识的回答的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题目有:第4、8、9题男生高于女生,第5、6、7题的正确率是女生高于男生。其中第8题“每次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不能降低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差异较大,男生(87.0%)远远高于女生(76.1%)。见表1。

2.5农村与城镇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比较

农村与城镇学生比较,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题目当中,第8和12题城镇的正确率高于农村,第10题农村的正确率高于城镇。见表1。

2.6不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的比较

3讨论

目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总体上较好,但部分知识点依然存在误区。学生的绝大部分题目的正确率均达到了80%以上,有很大一部分题目还达到了90%以上,这一结果与有关调查结果[5]相似。学生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比较清楚, 其回答正确率都在90%左右,但有84.4%的学生回答与艾滋病病人一同进餐不会传播艾滋病,提示还有部分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实质不是很清楚, 必然对艾滋病感染者有歧视心理。对“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回答的正确率仅只有44.6%,另外,“目前有没有预防艾滋病感染的有效疫苗”和“目前有没有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靠方法”回答的正确率分别为77.0%和61.1%,掌握情况也不是很理想,这与继鑫[6]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说明部分学生这几方面的知识还存在误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应着重加强这几方面的内容。

各专业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均应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对于每一个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均高于非医学生,表明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高于非医学生,这与丁郭平[ 7 ]的调查结果也是一致的。但是,医学生对“目前有没有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靠方法”的回答正确率只有67.2%,“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正确率仅仅51.6%。作为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医学生,理应在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认知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却并没有体现出来。表明医学生对艾滋病这方面的认知程度仍然有所欠缺,该校的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还有待加强。

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来自农村的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待于加强。男生和女生在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上,对“每次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不能降低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差异较大,男生(87.0%)远远高于女生(76.1%),这与宋玉梅等[8]的调查结果是一致。提示男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要比女生好,这可能与不同性别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有一定差异有关系,也可能与女生对艾滋病传播、防控等方面的忽视有关。城镇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回答正确率高于农村,这与宋玉梅等[8]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可能是因为城镇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有关,间接反映出来的是目前农村人口在这方面知识的匮乏。高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好于低年级的学生,这与宋玉梅等[8]的调查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大多数高校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年级越高,参加相关知识的讲座越多,自然了解的程度也就越深,掌握情况就更好,说明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比较重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今后应加强在低年级学生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以便在低年级时就能够对艾滋病传播进行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但是高年级学生对“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的正确率只有“57.3%”。提示各年级学生这方面的认知均有待于加强。

综上,该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程度总体较高,但是必要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还是必不可少的。高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低年级、来自农村的女生的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媒体的宣传方式对提高预防干预的效果,培养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正确社会意识和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大学生群体艾滋病感染率。有关部门根据调查结果, 有针对性的开展这方面的专题讲座, 并利用广播、展板、板报等形式全面系统的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最大限度地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控制艾滋病在大学生中发生和蔓延。只有将宣传、干预活动全面、有效、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最终达到消灭艾滋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英, 丁贤彬, 蒋雪飞, 等. 重庆市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需求调查.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7(4):277-279.

[2]李松柏, 左小明, 黄耀明,等.不同学科的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比较分析.实用临床医学, 2002, 3 (5) : 1242-1251.

[3]易英, 陈晶琦, 王粉燕, 等. 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认知调查与教育需求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3) : 406-408.

[4]李恬, 李莉, 毛晓英,等.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13) : 24072-24091.

[5]仇玉兰, 施榕, 毛达娟,等.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和安全的同伴教育.中国学校卫生, 2001, 22 (5) : 4372-4381.

[6]继鑫.辽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727-728.

第6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预防医学》 教学效果 评价方法

引言

事实上,预防医学可以说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人才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中职医学专业学生只有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树立将健康作为核心,以防为主的卫生理念。下面具体讨论如何对中职《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作评价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评价和分析中职预防医学客程教学效果,我特别对两个班级学生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成绩做了简单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班级的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涉及的影响健康的因素的基本知识、统计学基本知识、流行病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并无太大区别。此外,学生的平均分、个人得分情况均比较低,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者需要从自身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思考这个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

1.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对于中职《预防医学》这门课程,学生成绩普遍偏低的现象,我在深入思考之后,总结出中职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就学生而言,普遍存在不喜欢上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心理,学生大多认为,预防医学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补充专业知识方面没有大的帮助,进而出现轻视预防医学而注重对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的学习的现象,在上课过程中总是心不在焉,甚至看其他科目的书籍。

1.2医学专业的学生比较缺乏数理能力,绝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毕业,数学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有所缺失,在上课时不能全身心投入。

1.3学生没能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不予重视,敷衍了事,存在抄袭作业的现象。最后考试期间,希望教学工作者能够划分出重点复习内容,以应付考试。

1.4课程理论性强,教师时常会整节课讲述纯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极度缺乏趣味,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

1.5不能保证学生具备充足的实习时间,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很难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2.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学工作者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假如只通过抽象和枯燥的教学方法,则一定不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率。教学工作者要冲破此种教学模式的束缚,巧妙地进行趣味性问题情景模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和分析,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1]。

2.2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在进行具体的预防医学教学活动时,教学工作者应该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并且新颖的教学手段增强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活跃性,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处于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考虑到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比较强,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抓住学生的眼球,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丰富研讨与练习的内容。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以预防医学这门课程为参考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注重引入其他课本中的研讨与练习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第二,在时间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教学工作者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第三,教学工作者可以在课堂上预留时间,供学生针对本节课程涉及的问题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和学习,进而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2.4选取贴近教学内容的游戏。在进行预防医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选择互动游戏大多出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的目的,进而有效提高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因此,选择互动游戏一定要遵循贴近学生专业的原则。教学工作者在应用某个互动游戏之前,需要先对特点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学生结束讨论后,教学工作者对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进步,在此过程中,还要引入本堂课程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学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者一味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出合理调整,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核心,教学工作者起引导和鼓励的作用。尤其在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数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选择适合学生、课堂和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把握其趣味性,太强的趣味性,会让学生忽略课堂学习,不能够跟着教学工作者的思路学习;若是没有趣味性,则会使学生对课堂活动失去兴趣[2]。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度。教学工作者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针对实际情况适时地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拉回学生的注意力。

结语

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把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等相关因素进行课堂教学。此外,还要注意考虑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增强。

参考文献:

第7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艾滋病; 知,信,行; 大学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国对艾滋病防治资金的投入成倍增长,艾滋病相关的研究亦取得了诸多成就,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最为显著,艾滋病也从致死性疾病逐渐转变为慢性可控制性疾病[1]。但是,控制艾滋病的最终目标还没有实现,我们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公共卫生领域[2-4]。大学生这个群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艾滋病感染以及传播的高风险群体[5]。本研究针对在河北某大学的大学生中开展的艾滋病的相关调查,来探索该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相关模式。

1对象与方法

选取河北某综合大学为目标,以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根据《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方案》相关内容为指导,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6]。调查问卷参考多方资料后统一设计,具体内容有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了解情况以及相关行为等。研究开始前统一对调查员进行认真细致的培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配合下,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内容由专业人员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处理。2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744份,回收有效问卷共1627份(无效问卷多为填写不全或前后矛盾等),有效率93.29%。有效问卷中男性大学生为805名(49.48%),女性大学生为822名(50.42%)。

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主要传播途径,以及无保护可能感染艾滋病等知晓率较高,对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的知晓率可以达到90%以上;反而对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感染者区别,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一起进餐可否感染艾滋病,公用马桶可能传播艾滋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可否感染艾滋病,抗艾滋病的药物是否可帮助避免感染艾滋病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较低。提示这些知识应为今后该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关注点。见表1。

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的来源,有82.0%的大学生希望通过网络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有92.1%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获得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调查发现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网络、电视、广播、疾病防治机构以及同学和老师。见表2。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性观念和的调查显示,有12.2%的大学生赞成在校期间有,有32.6%的大学生反对在校期间有,多达55.2%则持无所谓的态度。69.4的大学生反对宿舍内留宿异性,同时绝大多数对使用精神麻醉品、有多个和买卖的做法持反对的态度。见表3。

3讨论

每年我国的艾滋病死亡人数均有增加,已成传染病死亡头名。从2008年开始,艾滋病死亡患者数已连续3年居传染病死亡榜首。有临床研究发现,治疗过晚是我国艾滋病患者最大的死亡风险因素[7],为此需要我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群体引起了我们的重视[8]。针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等特点,综合本次调查结果,可以想见绝大多数大学生渴望获得艾滋病的相关知识[9,10]。因此我们应该在普及艾滋病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展符合当前大学生特点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普及,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和态度。

调查结果反映出网络等媒体对于该校大学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11],只要引导得当,效果势必是积极的。采取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发挥不同教育方式的优势,可以增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12-15]。教师-学生模式是学校教育的传统模式,而同伴教育的模式则为学生-学生,利用青少年固有的趋众倾向,积极引导,对于那些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则应进行针对性的有目的的培训和指导,使其掌握向其周围的同伴传播知识和技能的素养,影响力更大,从而达到播散教育的目的[16]。该校今后开展艾滋病相关教育应该可以从此着手。

参考文献

[1]A big disease with a little name. Nature, 2011,474(7349): 5.

[2]Eron JJ, et al. Raltegravir once daily or twice daily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HIV-1: a randomised, active-controlle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Infect Dis, 2011,11(12): 907-915.

[3]Meier A,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Toll-like receptor-mediated response of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to HIV-1. Nat Med, 2009,15(8):955-959.

[4]朱琪.理直气壮地提倡性道德教育:高等医药院校创新实验教材《性健康教程》序言.中国性科学, 2012,21(8):94-96.

[5]陈琳,潘晓红,蔡高峰,等.男男人群定期检测的影响因素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013, 25(1):1-4.

[6]唐娴,夏中华,俞慧芳,等.某校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的知信行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13,25(2):87-88.

[7]张晓燕,郝勇,吉木斯,等.包头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HIV/STD感染状况调查.中国性科学,2012,21(10):94-95.

[8]柴银柱,张俊强,宋玉平,等.综合医院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中国性科学,2013,22(1):36-39.

[9]王国华,谢天胜,辅海平.无固定活动场所MSM人群规模估计方法的应用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28-30.

[10]董艳平,张欢.北京某两所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13,22(1):64-68.

[11]Andrew C. Clark,Daniel A. Dias,Trevor A. Smith.Iron(III) tartrate as a potential precursor of light-Induced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white wine: studies in a model wine system.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1,59(8):3575-3581.

[12]王点,叶运莉,熊伟.泸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中国性科学,2013,22(1):69-72.

[13]李现红,刘立珍,何国平,等.男男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5.

[14]张子汉,任胜芳,徐峰.暗人群HIV、HCV、TP监测及AIDS相关知识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13,25(2):85-86,88.

[15]陈少凡,刘玉玲,冯琪,等.计划生育门诊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PITC)服务的探讨.中国性科学,2012, 21(10):41-45,63.

第8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留学生教育;预防医学;实验教学

随着教育国际化,大理大学医学专业留学生日趋增加,留学生教育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与传统讲授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相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比较适应留学生教学特点,是留学生教学中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1-2〕。由于社会上重治轻防的观念影响,且预防医学产生的效果多为远期效应,所以部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学习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3〕。大理大学开展了部分关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但涉及预防医学课程的较少〔4-8〕。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PBL教学法在大理大学成建制临床医学留学生(MBBS)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旨在探寻适合我校留学生预防医学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大理大学2005级、2007级至2011级临床医学全部留学生,其中2005级134人,2007级38人,2008级35人,2009级37人,2010级66人,2011级148人。

1.2研究方法

2005级、2007级、2008级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共计207人,2009级至2011级采用PBL教学模式,共计251人。各级留学生均来自于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各级专业基础课程、预防医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大纲、学时、教材及授课教师均无太大变动。1.2.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在了解留学生的知识结构背景、留学生祖国国情的基础上,以因材施教和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并具有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为主旨,制定教学计划。1.2.2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以往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整合教师、病例、技术设备等资源,最大化服务于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并不断完善留学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留学生出勤率、课堂学习参与度、实验报告评定、综合能力评价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时调整修正,提高教学效率。1.2.3强化教学师资力量培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教师英语口语及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技能,保证高效率的课堂教学。1.2.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α取0.05,以P≤0.05判断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相同教学模式下不同年级留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表2可见,相同教学模式下不同年级间留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成绩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显示在传统LBL教学模式教育组中,2007级留学生的成绩较高,在PBL教学模式下,2009级留学生的成绩较低,可能因不同年级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管理方法不同所致,随着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留学生的成绩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2.2不同教学模式下留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3可见,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63,P=0.000)。PBL教学模式下预防医学实验成绩比在传统LBL教学模式下预防医学实验成绩有显著提高,在教学管理手段完善的前提下,主要与PBL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有关。

3讨论

3.1PBL

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预防医学的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能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观念,强化确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9〕。本研究显示,采用PBL教学的班级成绩比采用传统LBL教学的班级的成绩要好。分析其原因,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中,教师难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10〕。PBL教学模式则强调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PBL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教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新力和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模式与传统LBL教学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协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3.2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9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教学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加上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浓厚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结合临床案例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展开;可以结合当前老百姓中流传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如牛奶有害论、食物相克等)组织学生辩论;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同学或朋友的营养状况,看看各种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膳食搭配是否恰当,从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指导亲人、朋友的饮食习惯,使之达到科学营养和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同时感受到其实用性,既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又训练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技能。

总之,为了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在学员方面,要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师方面,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韦娜.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

[2]张乾勇,陈明亮. 军医大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08-340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