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数字化管理范文

城市数字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数字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数字化管理

第1篇:城市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地理数据;城管专题数据;建库方法

引言

“数字城管”是基于3S技术、大型空间数据库、网络通讯、地理编码等信息技术,集成地理空间框架、单元网格、管理部件和事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源,将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有机结合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能够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共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确、敏捷、高效,为社会公众创造和谐、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1]。

国家建设部于2005年7月14日了《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烟台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十个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工作地域范围定为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和开发区。数字化城管第一阶段覆盖面积为77平方公里,后期扩展至六区,覆盖面积为163平方公里。为配合数字化城管工作,烟台在芝罘区、莱山区、开发区、福山区、牟平区和高新区六区主要城区范围内普查确定了约89万余个部件点位,并逐一记录形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城市管理的问题划分为事件和部件两类。事件和部件均细分为若干小类,并针对所有的小类问题逐一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

1数字城管地理底图数据

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底图数据的使用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数据拷贝和在线调用。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需要街道办事处、社区、单元网格、建筑物、道路中心线、面状道路、线状水系、注记共八层的地理底图数据。在本系统建立初期,基础地理底图数据是通过向测绘主管部门提交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申请、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加工制作后,通过拷贝入库到数字城管系统。在具有完备地图服务功能的烟台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后,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利用有利资源,使得其基础地理底图采用在线调用烟台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数据的方式。

2单元网格图层的绘制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创建了现代城市管理最基本单元网格划分的标准,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城市的管理对象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中提供了载体[2]。万米单元网格划分以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为背景,以现有的行政区划、街道(镇)、社区(村)的界线为基础,根据单元网格的划分原则进行划分,原则上以一个社区作为一个单元网格管理单元,如果需要继续划分,则综合考虑地理布局、方便管理、负载均衡等原则,在社区的基础上细分,并对社区范围内的单元网格按标准(CJ/T213-2005)进行编码。单元网格在划分之后,应尽量保持稳定,不可随意变更。

烟台市依据实际情况对普查范围内的网格进行了划分,与多数城市不同之处在于在部分郊区网格存在依据某些主要道路延伸的情况,如图1所示,在此情况下,均以道路双向边崖外50米作为网格边界。

3城市管理部件普查与建库

通过对管理部件进行普查,使管辖区域内的井盖、路灯、垃圾箱、绿地等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以及其它设施等部件基础设施全部拥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为城市管理、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绩效,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所有部件的空间类型分为点、线和面三种类型表示。城市部件是城市管理的对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数据,城市管理部件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部件普查中必须严把质量关,确保按照规范要求普查所有部件,并保证数据的规范完整[3]。

烟台城市部件普查采用主要分外业采集与内业处理两部分,按照“地毯式”的调查方法,以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底图,实地确定部件的平面位置、类别和属性信息,并将其全部定位到所属单元网格中。数据建库即以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际情况,将地理底图数据和部件等专题数据组织起来。

3.1城市部件分类

依据相关标准部件是指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6大类96小类。具体为公用设施类包括44小类、道路交通类包括18小类、市容环境类包括14小类、园林绿化类包括10小类、房屋土地类包括4小类、其他设施类包括6小类。

按照烟台市实际情况,对部件类别进行了扩展,扩展部件类包括环卫取水栓、绿化取水栓、地名牌、门牌、店招店牌等26小类。

3.2部件普查工作流程

按照烟台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设总体要求,综合普查时间、工作量、难易程度、人员队伍等因素制定城管部件普查工作方案,同时确定各普查小组的普查范围、任务、工期、质量、安全等工作目标。普查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3.3数据处理与建库

3.3.1建库原则

①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标准化原则:统一各类信息的分类编码、数据交换格式、数据内容与组织形式。

②数据共享原则:各行政职能部门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信息互补。

③可扩展性:空间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功能具有可持续维护和发展能力。

④先进性原则:充分利用GIS 、GPS、数据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

实用性原则:在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为前提,科学论证、有序推进、分步实施。

3.3.2部件数据建库流程

外业的调查结果主要有图形数据和相关的文本资料(如调查表),在转换成入库数据之前需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①图形数据的分层及格式转换:将现有CAD格式的测绘数据依据部件类型分层提取并转换成ArcGIS格式;

②文本资料的汇总以及录入:将调查表汇总录入,按一定格式整理成电子表格的形式;

③图形与属性的关联:通过为部件分配的唯一的流水号将图形和属性进行关联,从而形成完整的GIS数据;

④万米网格的挂接:采用空间匹配技术依据部件的空间位置来挂接所在单元网格属性。

4.基础地理数据和部件数据的更新机制

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自建立来已开展了数次针对基础地理数据和部件专题数据的更新工作。目前该系统中基础数据采用在线调用烟台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基础数据的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与及时更新。在城管部件数据普查与建库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建立城管部件动态更新维护机制,使部件的相关数据得以动态更新,保障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实时性。目前烟台采取在采集区域内,通过从相关部门获取城市设施更新工程信息并结合城管监督员更新上报案件信息的方式,获取辖区内的城市部件变化情况,形成部件更新信息表,再由部件外业普查单位按照信息表的内容,实地普查新增的城市部件并进行更新。

5结束语

“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了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实现了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数字城管部件和事件处理的准确性、高效性,因此必须提高城市部件数据普查质量,全面掌握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建立部件更新机制,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高效的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 施志梅. 数字城管基础数据普查与建库方法研究[J]. 大坝与安全,2009,(增刊):31-34

[2] 朱彤. 网格化城市管理技术与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9,(30):4-5

[3] 涂强,徐伟. 做好城市部件普查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102-104

第2篇:城市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设计

1衡水市县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现状

2010年6月确定衡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项目建设,2011年9月启动,2010年10月竣工,并通过省专家组评估验收。在全省11个实现了建设速度最快、投入资金最少、技术设备最优的目标。2010年10月21日项目建设通过了省住建厅专家组的评估验收。2010年11月9日省住建厅为我市颁发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应用城市”的牌匾。2010年12月10日顺利通过省三年大变样考评组的考核验收。安平县为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网格化,结合公安系统的“天网工程”,综合设计出了衡水市第一个县级数字化城管系统,于2013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安平县结合本地实际,投资4000多万元于近年建设了天网工程,在县城主要街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以及治安复杂场所安装高清摄像监控设备,覆盖面积达到25km2,为城管违章、交通违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等进行信息分类,以及为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预防打击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城管部门结合监控画面,安排城管队员不间断巡查,快速精准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信息化助力城市管理更加“耳聪目明”。冀州市近年来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快速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先后组织专业人员赴霸州市、迁安市、秦皇岛市,考察数字城管运行情况,学习数字城管先进经验。由国土资源局牵头建设数字城市系统,2014年8月冀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下一步,冀州市将对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进行普查建库,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与建设单位沟通、协调,将数字城管倒入数字城市系统,形成联动机制,构建大城管格局。2013年12月由衡水移动深州分公司负责建设管道光缆,搭载着深州市政府、深州住建局建设的深州数字城管网络,已施工完毕。衡水移动深州分公司与深州市住建局、设计院及施工方等单位积极协调沟通,经过了配合选址、勘测、随工督促建设,现已具备开通条件。

2衡水市县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内容

针对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项目建设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硬件及网络环境建设。配制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大屏幕、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建设。建立基于运用无线网络,对现场信息进行采集和传送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城市监督管理的移动办公。呼叫中心建设。建设接受城管监督信息员、相关街道、社区、市民呼入热线反映问题的受理接入、数据录入、问题分析和信息传输系统。城市监督指挥中心建设。完成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机房建设、大屏幕、硬件等设备的配置和集成等。存储体系总体规划。数据集中要求存储系统能够提供极高的性能和容量,必须采用先进的智能型企业存储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问题核心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存储子系统,本方案以存储区域网(SAN)为核心技术,由于考虑到不同存储设备的性能和互操作性问题,采用业界主流和先进的存储系统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从管理制度、软硬件环境等方面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保障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和信息内容的整体安全。

3衡水市县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设计

3.1数据设计

基础数据,包括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单元网格数据,包括单元网格编码、面积、初始时间、变更时间以及备注等。部件数据,城市部件数据库的建设为实现精确城市管理和事件定位成为可能,是数字城管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在进行编码工作时需要按照国家标准CJ/T214制定城市部件、事件分类进行编码。地理编码数据,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3.2功能设计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城管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字四位一体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

3.3安全设计

地理信息数据要确保安全,不能泄密。各种业务办理信息要确保安全,不能在执行批转等一系列业务处理操作的时候发生数据泄漏的情况。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存储安全,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保证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包括网络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软硬件环境的安全性。硬件和网络方面的要求要符合肥乡电子政务有关规定中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篇:城市数字化管理范文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探索“管理靠队伍、长效靠机制、提升靠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发展之路,许昌市积极打造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2010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并通过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实现了投资低成本、运维低费用、使用高效能(两低一高)的建设目标。

一、精心谋划建设,构建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颁标准,在借鉴外省城市先进做法的同时,充分结合市情,构建了具有许昌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一是创新运行模式。成立一个中心,担负指挥、监督两项功能,但功能相对分离,既减少了建设投资,又节约了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实行“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理”的运行模式,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结合。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两个部门行使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监督职能,实行高位监督;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和区 (县) 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指挥平台二级指挥派遣;市、区 (县)、乡(办)三级处理高效的运行模式,确保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二是运用先进技术。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率先应用了3G无线通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三维实景图像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首次将三维模拟图像应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设计了240寸弧形大屏幕。在部颁规定的核心应用子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符合许昌实际的领导移动督办、业务短信子系统、数字城管综合门户网站、采集员管理子系统、CA认证子系统、双网交换子系统等8个应用子系统。在一期拓展项目建设中,又结合实际开发了私搭乱建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动态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视频案件管理子系统等4个应用子系统,建设了视频会议子系统、移动视频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采集互视互通子系统等3个软硬件集成项目,使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闭合、互联、互通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将设计开发淤泥渣土车监督管理子系统、夜景亮化工程监督管理子系统、建筑工地监督管理子系统、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城管与行政审批平台、数字城管与全市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等扩展系统,并增加移动视频采集车、40个二级平台语音互通设备、无线视频设备,及完善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等。

三是高效整合资源。整合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信息、规划部门的1:1000市区地形图、国土资源部门的1:500正射影像图和市园林绿化、邮政、电力、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城市部件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资源共享,降低了建设成本。

四是分步规划建设。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规划分三期进行建设。2010年完成的一期工程覆盖许昌市主城区70平方公里范围。2012年实施二期工程,将覆盖扩展至环城公路以内100平方公里和许昌新区180平方公里;2014年将实施三期工程,覆盖范围将扩展至所辖县(市)中心城区,实现所辖县市区域全覆盖。

二、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效能

该系统运行以来,注重抓好信息收集、指挥派遣、案件督办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广泛收集信息。全覆盖、全时段、无遗漏地发现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信息采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信息采集队伍的作用。170名信息采集员按照划定的工作区域,从早7:00至晚10:00实行不间断地巡查,及时收集、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同时强化信息采集工作的督查,坚持每周、每月通报情况。采取每天实地徒步督查的形式,督促信息专业单位提高信息采集覆盖率和信息采集的质量,信息采集有效率保持在96%以上,核查及时率达到97%以上。同时,多渠道收集问题,通过视频监控、社会公众举报、公共媒体曝光、“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投诉、110指挥中心转接、各级领导批办、门户网站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

二是高效派遣指挥。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从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入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建立接线员培训机制,每周安排不少于2个小时的培训,每月组织一次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测试。实行量化考评,每月公布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末,使问题从发现上报、确认责任单位、审核立案到任务派遣由原来的10分钟左右,缩短到目前的3―5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案件派遣的时效性。同时,规范平台责任单位的管辖区域、管理职责和服务流程,使接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指挥派遣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是强化案件督办。许昌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出台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实行两级督查。每周将各责任单位超期未处置的案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心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布,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接受社会监督,并上报市政府。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文明城市创建中并进行督办和考评,市创文办每周对数字城管超期未处置案件进行重点督办,每月排名末位的单位在市创建点评会上表态发言,每季度绩效评价排名后5位的单位在全市创建工作考评中被扣分。同时,积极发挥老干部督导团作用,将每周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超期案件问题,请老干部督导团帮助协调,督促责任单位解决。运行以来,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三、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效化

一是政策保障机制。为确保运行,许昌市政府专门印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工作方案》、《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

二是定期通报机制。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点评、季评价”制度。每周印发一期督查通报;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效能问责机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监察部门效能问责、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年度评先挂钩。对处置不及时、反复发生问题多的责任单位,实行效能问责。

四是市民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月第一个周日在市区主要广场、居民居住区附近、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群众提问,接受市民群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卡片。同时,为了提高市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许昌市协调通讯部门从2011年5月1日起,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由主叫付费变被叫付费。

第4篇:城市数字化管理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现代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乌鲁木齐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管理的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城市长效管理的机制,通过申请我市已被建设部列入全国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

乌鲁木齐市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借助现代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万米单位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与12319(城建服务热线)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做到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映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

我有幸参加了由我院担任的部件普查任务的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我市为全国数字化第三批试点城市之一,经历一年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于2009年6月正式完成建设部的验收工作。由于该项目对我院来说是一项新兴的项目,他打破了测量规范,对于精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它需求的除了测量规范上有的还有那些可以在地形图上忽略的也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只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涉及我市六个区即天山区、沙区、水区、新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6个街道办事处,401个社区,3989个网络,160平方公里的城市管理部件信息普查。信息普查包括部件普查和地址(地理编码)普查两部分。部件共分7大类,涉及普查部件共计96小类。完成部件普查468168个,地址数量87319个,合计555487个。

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普查项目主要完成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地理编码普查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建立。为全面摸清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部件(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的分布和现状,根据乌鲁木齐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安排,计划开展中心城区的城市管理部件信息普查工作,内容包括城市单元网格划分、城市管理部件普查与建库、地理编码普查与建库的三个部分。普查以1:500地形图作底图,划分单元网格,建立《乌鲁木齐市单位网格界限数据库》,按照城市管理部件的功能分类、分层绘图,把每一个城市部件与其属性信息表建立关联,将其全部地位到所属单元网格中,建立《乌鲁木齐市城市部件数据库》;同时,对与部件相关的标志物、兴趣点、建筑物和门牌等进行地址普查,建立《乌鲁木齐市地理编码数据库》。

第5篇:城市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GIS;数字城市;规划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在我国的数字城市规划管理领域中被广泛运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3S技术发展成为该行业必须的技术平台,作为其中关键部分的GIS技术为数字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信息获取手段及管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普及以GIS技术为支点的数字城市规划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1.GIS技术在国内外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1国外应用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着手研究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的动态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科学决策城市重要问题提供有效手段。以美国的华盛顿特区为例,该地区建立了完备的城市信息子系统动态管理体系。利用这一体系,市民能够获取及时详尽的交通路况信息及车辆运行向导。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瑞典在道路设计前期针对道路规划优化方案的选择,通过GIS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最后确定出最佳方案。荷兰利用GIS软件建立动态的模拟模型,模拟预测某地区土地的未来发展变化。GIS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查询城市规划的决策内容,设计城市规划,审批城市规划等[1]。

1.2国内应用现状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开始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城市规划管理中,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为空间信息的处理提供了途径,也实现了数据库的及时更新。在我国,以遥感为先导的城市规划管理新技术于80年代在北京,天津等地区就开始了积极的探索。90年代,GIS开始运用于城市的信息查询,数据以及信息的更新,城市规划决策等环节,在很多大型城市都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在南京,进行南京市的整体规划管理中,根据人员在审批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设置了各类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权限,对实际的审批管理过程进行了客观的模拟。上海市建立了信息网络通信环境,具有畅通高效的优势,包括两大主干网络:公共服务和城市的建设及管理,开拓出三个层次的服务领域:决策咨询,业务管理以及社会服务。自1995年起,广州就开始了各种系统的建设,包括城市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分区规划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公共设施规划支持系统等等,不断满足实际的需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GUPIS体系[2]。

1.3数字城市规划管理概念的提出

数字城市规划管理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末期,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随后,数字城市,虚拟城市等概念相继出现。数字规划管理的概念针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在技术层面上,主要强调的是与数字城市相关的各种技术的运用,在理念上,着重强调政府职能的转变,取得的相关法制效应以及全民参与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新的协调方式。

2.GIS在城市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GIS在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房地产管理、城市综合管网管理、城市勘察、城市电子政务等相关的各个方面应用密切。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GIS的主要应用领域有:

2.1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城市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综合管网信息的动态管理,从而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服务。它不仅能够更好地管理各种主干管线信息,及时对各专业管线进行更新、维护,保证管线数据的准确性,而且能为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实时的管线信息,为城市的防灾、抢险等工作提供决策服务,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完善的管线资料,为保证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安全运转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2.2环境保护与管理

利用GIS系统建立的环境模型和环境信息系统,能够预报分析环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通过统计分析及模拟的研究并可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另外,已经用GIS系统建立植物种类与栖息地及环境因素有关的信息系统。

2.3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

国外已应用GIS系统于人口学、选举、人文地理等方面,我国也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3.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1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在时间以及空间上所进行的总体的、战略的安排,也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涉及土地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GIS技术能够成为土地数据管理、更新、评价的有力工具[2]。同时,应用GIS技术,也可以建立覆盖整个行政区域的数字高程(DEM)模型,而通过DEM与航空摄影资料的合成,就可建立起1∶50 000或1∶10 000的三维立体旋转景观模型,就可使得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更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3.2公共设施布局

利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可很方便的发现服务盲区,能够在规划设计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生成的缓冲区下面再叠加上人口密度图,就能很方便的统计出每个公共设施所需服务的人口,与其现状服务规模进行比较,就能很快知道那些公共设施服务规模不够,需要新建服务设施或扩建规模。利用GIS的缓冲区分析、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可以摆脱传统的根据规范,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公共设施规划布局。

3.3用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地形、坡度以及工程地质等情况,利用GIS技术的叠加分析功能,可对城市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用以指导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布局[3]。

3.4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根据历年来的城市建设现状图,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生成不同年份的专题图,然后利用这些专题图,可以进行城区不同年份的空间扩展研究,可以得到这些年来城市用地的变化情况,水域的变化情况,绿地的变化情况,其他各类用地的变化情况,新增建用地的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得出,那些是未变部分,那些是转换部分,那些是改变部分,通过分析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找出城市发展的脉络与动力机制及存在问题。

3.5建筑拆迁量的计算

可以利用GIS中缓冲区分析以及空间选择功能,提取出拆迁范围内的建筑,利用GIS的统计分析功能,计算出各类建筑的拆迁量及拆迁总量。

3.6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核心就是城市建设用地和建筑项目的管理。而对于要立案的项目,可由GIS数据库中进行查阅,查阅项目的申报单位和申报项目的等相关信息,以此作为检查项目受理情况和工作周期的主要依据。在审批阶段,可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能够使审批人员可以很快地统计出所圈地块的面积及有关属性信息。同时审批人员也可根据计算出的面积,对照规划控制指标不断修改方案和重做,直到达到控制规划指标要求为止。

4.结语

当前,在数字城市规划中,广泛采用GIS技术,其应用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培养专业的GIS应用人才,才能实现GIS技术的合理利用。在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数字规划管理表现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由于规划审批核心技术尚未得到较大突破,在实际中,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很多城市开始积极探索。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能够较好的解决控制指标问题,将其运用到数字城市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项目审批,同时,也降低了花销,对于一些经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梁洁,梁虹,刘建,等.基于GIS的排水管网数据有效性规则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

第6篇:城市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市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技术在市政管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这都依赖于信息技术。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多数数据资料都是空间位置,这就需要由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我们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方便有效地获取、存储、管理和显示市政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此进行模拟和预测,使得市政工程管理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1 排水管网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已经进入了科学化管理以及安全性管理的新时代。由于城市排水管网具有大规模、结构复杂以及随机性强的特点,导致在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加强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应该建立起数字化管理与分析系统,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城市排水管网的运行状况,使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与分析系统来帮助管理、决策和分析工作的开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排水管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1.1 排水设施的管理与查询仍为手工操作阶段效率低下

由于城市排水管网的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形成的是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对于一些人口众多,市政设施繁多的城市而言,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更加艰难。下面从文本资料以及人工管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1.1.1 由于城市排水管网的图纸没有在一张图纸上显示出来,管理过程中不能纵观全局就无法弄清管线的来龙去脉,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

1.1.2 图纸上只标注了管线的部分属性信息,其余的信息都以文本的形式来储存。这就导致在看图纸的过程中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只能讲文本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浪费时间还很难对全局做好掌控。

1.1.3 由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适当的增加管理人员。

1.1.4 存储量大。由于图纸的存储需要很大的空间,但存在磁盘上却只需要很小的空间。

1.1.5 难以保存。图纸在长时间翻看之后很容易出现破损,再加上存储环境的温度、湿度的影响,使得图纸的破损速度更快。

1.1.6 对于传统的资料很难做出准确的分析,并且在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综上所述,使用传统的方法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要求了,再加上当前社会的市政建设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所以可以通过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管理。

1.2 资料缺乏,频繁发生施工事故

这是因为当前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中没有对空间进行协调统一的描述,并且空间定位不统一、精确度不够。更严重的情况是并没有绘制竣工图,而是用施工图纸来替代,或者是没有用相应的图纸资料来对排水管网进行描述等等。这都导致在对城市管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事故。为了加强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应该建立起数字化管理与分析系统

2 建立城市排水数字化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目的与意义

2.1 地理信息系统与优化分析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信息的分析、管理以及利用,是对城市管网信息进行管理的最有效的方式。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是给系统的设计者、使用者管理者、调度者以及维护者提供建议,帮助决策依据制定方案提供方便,使得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2.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极其丰富的,下面笔者一一对其进行介绍。数据采集功能可以快速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将各种数据信息全部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当中。其次,数据编辑功能,可以对相关的数据、图形等进行修改,还可以进行编辑、旋转等操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向用户快速的提供所需要的资料,并且可以通过图形方式、拓扑方式、如表达式查询以及坐标方式等等来进行信息的查询,方便快捷。

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功能还可以对城市排水管网的大量数据进行自动管理,并且可以创建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维护和操作。并且,数字化管理系统还具有统计制图功能,可以将抽象的信息直观的表现出来。其空间分析功能,比如说缓冲区分析、栅格分析、数字高程分析、网络分析等,还可以从其他的资料当中衍生出新的信息,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其专业模型还可以对管网进行预测、评价、规划、模拟和决策;其演示输出功能,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还可以使用多种介质来输出排水管网的信息。

2.1.2 优化设计、节省投资。由于传统的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中对技术经济方案只是单纯的考虑了不同的布置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同一布置形式下不同设计参数组合的方案比较。为了降低成本,加强管理可以通过数据模型来对设计进行优化。为了优化排水管网应该对整个系统出发而不是对单独某一管段的优化,因此需准确掌握城市整体排水管网系统的现状。

2.1.3 科学决策与分析。只有建立优化分析系统,才能进行科学决策分析,这包括投资决策、事故分析和重大设计决策等。

2.2 建立数字化管理与优化分析系统的实践意义。

2.2.1 建立城市排水管网图文数据库,可以对管理范围内所有图纸进行管理,这就给日常查询及维护工作提供了方便。

2.2.2 可以使用计算机来输入相关的管网信息,实现网络化动态管理。

2.2.3 对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优化。

2.2.4 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分析,设计做出决策。

2.3 建立数字化模拟平台

为了加强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过程,可以使用数字化的管理与分析系统来建立模型,对排水系统进行模拟。模拟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将模拟结果在模拟平台上以多种模式在多种界面上显示出来,有利于帮助城市排水管网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工作。模拟平台将排水管网的空间变化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直观的在模拟系统中表现出来。这样就将城市管网中出现问题的区域小型化,便于对出现问题的管网进行分析、处理。比如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系统中点的大小来判断流量的变化,根据系统中线条的粗细来判断管道的充满度,对管道的充溢情况还可以通过三维视图直观的反应出来。

综上所述,数字排水模拟系统为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过程建立了一个方便、有效的管理平台。为了提高数字化排水管网系统的能力,我们还应该开发出新的专业模块,配备更加强硬的硬件设备,并且建立起城市排水管网的数据维护系统。通过现代化的数字管理系统使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更加有效,排水设施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参考文献:

[1]黄翠柳.论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资讯,2010,(08).

[2]肖飞.城市排水管网衔接管理上的问题和相关成因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2012,(23).

[3]陈乐.城市排水管网自动清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J].河南科技,2011,(06).

[4]王铁彬.刍议城市排水管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

第7篇:城市数字化管理范文

一、总体目标

确保数字化城管工作案件结案率不低于90%,按时结案率不低于80%。

二、工作职责

(一)职能单位工作平台职责

1、负责办理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有关城市涉交通部件、事件数字化城管信息的接收、派遣、处置和反馈。

2、负责督办交通部门各责任科室(单位)处置城市涉交通管理部件、事件的工作效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处置到位。

3、按照《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对涉交通事项的要求,及时与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协调涉及多部门数字城管部件和事件的处理。

4、具体承办城区涉及交通设施工程的数字城管部件、事件信息的直接处置。

5、负责交通部门数字化城管工作的情况通报、工作总结和资料收集归档。

(二)操作员工作职责

1、按时打开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登录数字信息平台并定时刷新“县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的操作界面。

2、在接到涉交通数字城管信息后,及时受理并填报《县交通运输局数字城管信息处理单》,经承办人甄别后及时派遣,并做好记录。

3、任务派遣后,应督促责任科室(单位)在规定的处置时间内处置完毕。

4、对受理的涉交通城管信息处置结果,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审查并反馈给县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

5、遇有信息系统故障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向县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报告,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得留有后遗问题。

6、注意保护信息系统,对本部门登录系统的口令要保密,不得擅自修改或让其他非专业技术人员修改计算机的系统设置。

第8篇:城市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

引言

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中,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不仅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1],自动化管理技术就是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

1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特点

电力自动化施工管理的特点:(1)复杂性。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随时会发生变化,而且施工人员也不是固定的,这就给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带来了复杂性。(2)全面性。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涉及较多的工艺和知识领域,而且电力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会随着施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3)细节性。细节上的忽视不仅影响到电力工程设备的精确性,还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电力工程在联合多种类的元件时不注意细节,就会威胁到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注意细节的管理。

2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技术

2.1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成本管理技术

电力工程自动化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资金,且每个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成本也不尽相同。每个电力工程所要实现的目标不尽相同,所要实现的规模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保证顺利开展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就必须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实施成本管理,以便更好掌握资金的使用方向,从而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3]。在开展任何项目中,资金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成本管理是保证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成本管理对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作用,对提升社会的经济效益具有巨大的作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成本管理技术的实施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实施全局化成本管理。首先,从电力工程自动化项目招投标阶段开始实施成本管理技术,并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监督和控制项目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和使用情况;其次,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的制度,从而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2)对电力工程自动化工程实施分层精细化管理。详细分析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成本,并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

2.2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质量管理技术

电力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运行效率,如果电力工程的质量没有达到规范就会导致电力工程无法正常的运行。因此,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质量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占用重要的位置。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质量管理技术的实施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电力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管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基础管理主要是对施工图纸进行质量管理,如果施工图纸出现了质量问题必定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基础质量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对施工图纸进行质量管理,还要将施工图纸与电力工程自动化设计施工紧密的联系起来以便调整施工图纸中存在的漏洞。(2)杆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杆塔施工是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杆塔通常作为架空线路电力工程施工的支撑部分,因而,杆塔施工的质量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施工单位必须重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杆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2.3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安全管理技术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来说,安全都是非常重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的安全管理。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的实施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前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充分的勘察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情况,并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而提高电力工程自动化项目的可靠性。(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安全,还可以提高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质量。(3)加大对安全防护设备的投入。加大对安全防护设备的投入并定期检测设备以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的安全。

3结语

任何工程都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开展,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施工管理技术不仅能指导电力工程的发展,还能促进电力工程飞跃性的发展。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是一个即庞大又复杂的工作,如果想要保证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质量,必须做好相应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以保证电力工程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勇峻,孙咏梅.探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技术关键[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5:38-40.

[2]颜世伟.探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技术关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129.

第9篇:城市数字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自动化;技术管理;研究

引言

现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关的仪表自动化的技术,也是在飞速的发展过程当中,针对仪表的自动化技术,可以作为是电气工程当中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并且,对于实践工作,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针对信息进行必要的采集以及测量,并且将相关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等,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是针对数据等进行必要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和重点的步骤。针对仪表的自动化施工过程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针对其技术方面的管理,进行必要的加强,而在相关工作当中,这也是对仪表的工作质量以及运行的效率等进行有力保障的关键点。

1. 仪表自动化概述

全面的针对仪表自动化的主要内容以及内涵等,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是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并且也是首要的步骤。首先,仪表自动化,指的是利用相关的光、电、声、微电子等技术手段,将涉及到自动化控制以及计算机等等多个学科的综合体系结合在一起,运用最为先进的材料以及技术手段、应用的方式等,使得仪表可以逐渐的往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这一点是其本质的内涵。而在针对自动化的仪表进行选择之时,还需要注重几个方面的原则,即科学性、满足工艺技术的实际要求、全面的保证选型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等等,这几点,是逐步的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关键点,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坚持科学性的原则,是力求科学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联系,针对控制系统以及检测点之间的生产过程,其实质的影响,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而工艺技术的要求,则是指的仪表的工艺参数以及其技术方面的特征等,可以满足使用的标准,同时,根据实际的使用以及操作的环境等,对其管道当中的材质,进行必要的筛选,这一点也较为重要。最后,则是选型的统一,对于比较大的项目而言,如果技术的特征、类型以及仪表等的技术方式存在不同,可能会对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还需要保证其工程项目当中的仪表选型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2. 仪表自动化技术管理研究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仪表的自动化当中的主要内容,有着明晰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将针对仪表自动化的技术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力求更进一步的为其实践当中的操作和应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1)材料安装的技术管理。首先,是针对压导管件的选择,这一环节的工作,是其重点步骤,需要使用相关的气体,来针对压力进行必要的测量,运用压导管件,来作为压缩空气等的介质,对于气源类型的压导管件,需要使用相应的DN25类型的无缝隙的钢管,在仪表以及总管之间,还需要使用紫铜管,来进行必要的连接。在其中的流通的压力大袋一定的数值之时,则需要使用镀锌的钢管,来作为压导管件,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以及不同的使用环境,来进行恰当的调整;其次,则是针对电线以及电缆等的选择,电线电缆,是相关工作当中用来精确的进行数字测量的工具,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由于会受到电气的性能等方面的实质性的影响,导致其工作的环境以及电磁干扰等,所以,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使用的情况,来进行明晰的选择,在高于六十五摄氏度的条件之下,应该选择一些耐高温的材质,作为其电线电缆,而在零下十五摄氏度至六十五摄氏度之间的环节当中进行工作之时,则需要使用相关的与氯乙烯,来作为电缆的主要材质,在有着相关的防爆要求之下时,需要选择防爆类型的电缆,这一点极为关键;最后,则是针对控制管道的阀门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的压力数值以及温度等实际的工作条件,进行细致的选择,同时,还需要很好的考虑到技术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具有较强的控制性的阀门,在一般的情况之下,将液体或者是气体作为介质的管道,可以选择高压类习惯的截止阀门,而对于氧气的管道而言,则应该选择铜质类型的阀门,更加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以及工作的环境。

(2)施工项目当中的技术管理。首先,需要针对施工的过程,进行必要的组织以及安排,针对其整个施工的进度以及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协调,及时的了解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实际状况;同时,还需要针对施工过程当中的技术交底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根据实际的验收标准以及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来进行具体额操作,经过相关的技术人员的严格审查之后,才能够进行技术的交底,以此来全方位的保障施工可以满足相关的技术规范。最后,还需要针对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技术管理,进行必要的重视,在仪表的自动化施工操作过程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安全技术的管理。所以,在实践的操作当中,需要对安全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严格的按照施工操作的技术规范以及技术方面等等的需求,来进行施工操作,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全方位的保证其工作的效果,降低安全的隐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仪表自动化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针对其技术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细致的阐述,针对仪表自动化的主要概念、遵循的几点基本的原则、材料安装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施工项目当中的技术管理,进行探究。力求更进一步的加强实践当中的操作和应用,力求为相关工作的进步以及工艺技术水平等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华.浅议仪表自动化的技术管理【J】.现代机械工业,2009.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