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大专高等教育辅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专高等教育辅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专高等教育辅导

第1篇: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1“双证书”教育模式

1.1基本情况

“双证书”教育模式,是对我校中专生同时实行大专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中专生通过中专和大专自学考试教学计划规定的科目考试后,学习第三年获得国家颁发的普通中专毕业证书,第四年获得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与西北民族大学联合颁发的自学考试大专毕业证书,即“双证书”。

1.2学制

在普通中专三年制基础上,增加一年,即实施“3+1”四年制模式。前3年主要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四年进行临床实习。

1.3开设课程

大专自学考试规定有17门统考课程(见表1),其中8门为国家统考课程(以下简称国考课),要求参加国家统一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另外9门为过程性考核课程(以下简称校考课),要求学校自行组织考试,但必须按国考课卷样进行命题和制卷,并将试卷报兰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备案。

2“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意义

2.1社会需求

社会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但目前该类人才在量和质上已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1]。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到2010年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不应低于30%,三级医院该比例不应低于50%,二级医院该比例不应低于30%。社会需求使医疗卫生机构对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的要求呈递增趋势。徐莹[2]对我国内地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79家医院对护理人员学历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2003—2007年,医院对中专学历人员的需求逐年减少,招聘中专生比例从50.6%下降至25.0%,需求大专/高职、本科学历人员呈逐年递增趋势。(2)2009—2013年,大专/高职学历人员是医院需求的主体,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3)到2013年,医院希望大专/高职和本科学历人员成为护理人员队伍的主体,92.1%的三级医院和69.4%的二级医院认为中专学历护理人员比例不应超过20%;69.7%的三级医院和74.1%的二级医院认为大专/高职学历护理人员比例不应低于50%;60.5%的三级医院和43.5%的二级医院认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护理人员比例不应低于30%,即护理人员总体学历结构为:中专∶大专/高职∶本科及以上比为2∶5∶3。由此可见,构建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和培养高学历护理人员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卫生职业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2.2甘肃省护理人员培养需求

截止2010年年底,甘肃省共有17所医科类院校,其中中专卫校12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所,医学院校3所。全省护理专业学生规模统计见表2。从表2可知,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毕业生仅占培养量的20%左右,研究生培养为0,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显著匮乏。徐莹[2]对我国内地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79家医院的9774名护理人员的学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2.3%的护理人员起始学历是中专,三级医院和位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医院的护理人员起始学历相对较高,东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护理人员起始学历相对较低,西部地区护理人员最高学历低于其他地区(中部、东部、东北部地区)。从表2可知,我省护理专业中专学历层次在校生、招生和毕业生数量遥居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之上,无论与国家要求、还是医院需求标准都有较大差距,学校低学历培养与医院高学历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目前,大量中专毕业生无缘进入医疗机构,而医疗机构录用不到渴求的人员。提升护理人员学历层次无疑是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因此,拓宽护理专业高学历层次培养的渠道势在必行。

2.3锻炼和培养学生能力

在中专学习过程中,中专生试图通过大专自学考试,完成高等教育获取大专毕业证,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2.3.1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通过大专自学考试,对中专生来说绝非易事,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和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此过程中,中专生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与信念得到很好的历练与升华。

2.3.2培养学习能力

中专生学专自学考试课程,在收获知识、改变自身学历层次的同时,不仅扩展了视野,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改善了知识结构,最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了受用终生的学习能力。因为中专生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会不断思考、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后续本科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2.3.3提升就业能力

“双证书”教育模式,给优秀的中专生创造了提升自己学历层次、跨越用人单位录用门槛的渠道与机会。在学习、深造过程中,知识层面的拓展增强了中专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医疗机构录用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其目的也基于这些能力,因为高能力带来的是服务质量的提升。“双证书”教育模式的中心指导思想,就是提升就业能力、满足社会服务需求。

3“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3.1不断修订教学计划,确保通过大专自学考试

中专生能否获得大专自学考试毕业证,是衡量我校办学质量的客观性指标。因而首当其冲必须精心设置国考课。笔者于2010年申请校级课题“甘肃省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双证书大专班教学计划研究”,以课题作支撑,深入探索与研究大专自学考试课程设置。3.1.1根据生源差异,设置两种国考课授课学期和考试安排试点中,“双证书”班生源起点为两种:一年级录取起点和二年级选拔起点。根据两种中专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和8门国考课的开课顺序及考试课程、时间安排,设置各自授课学期和考试安排(见表3)。

3.1.2满足教学、适宜学生,设置统考课教学时数

足够的理论学习时间,是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根据对中专生的“课程学习最佳时数”调研,设置17门统考课时数(见表4)。除3门国考课中专教学计划内未开设外,其余14门为中专教学计划内原有课程,其中9门增加了1~3学时/周(共17周),最多的1门课程病理学增加学时数达75学时。

3.1.3根据国考时间和复习需求,调整学期教学计划

国家自学考试时间是每年的4月、7月和10月,而学校课程结课时间为1月和7月,存在着国考课结课与国考时间不一致的问题。根据“授课教师及学生国考课考试需求”的调研,调整学期教学计划:(1)上学期的国考课在下学期顺延教学时至国考,顺延时间里由教师引领中专生全面复习;(2)在考试前1周停课,冲刺复习备考;(3)将调整的给予国考课顺延课时的课程,在考试结束后增加课时开设。实践证明,调整教学计划,极大地提高了国考课的考试合格率。

3.1.4重中之重———护理技能训练,调整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授课安排

较多的理论授课安排,挤压了中专生护理实训技能的学习和操作训练的时间。高层次理论学习是提升职业素质的前提,但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能教育,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方针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发展技能为核心,所以技能学习与训练是教学计划的重中之重。第5学期和第6学期,已完成5~6门或8门国考课考试,学习压力减轻,在这两学期增加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课时,4学时/周(共22周),总时数达88学时,中专教学计划要求时数为90学时;加上前期各专业课理论授课中一定的实训时数,专业技能实训总时数达400学时以上,超过中专教学计划要求的380学时。

3.2围绕提升国考课考试合格率,不断推出管理举措

“双证书”教育模式面临的最大困难是8门国考课考试合格率低的问题。完善的教学计划固然是提高合格率的第一要素,但管理的作用不容忽视。

3.2.1尝试以不同方法选拔优秀生源

除教学计划外,生源素质是保证国考课考试合格率的第二要素。目前我校2008、2009、2010和2011级共有28个班级的1689名学生,分别采用4种方式组建“双证书”班:(1)入学一年后,根据理论考试成绩(80%)+操行成绩(20%),按每班前10%的比例选拔中专生组建(2008级1~2班);(2)全体新生入学后,通过语文、化学和英语考试选拔的方式组建(2009级3~8班);(3)招生时确定“双证书”录取分数线,根据中考分数和报名志愿,直接录取组建(2010级9~14班);(4)入学一年后,采用本学期3门医学课考试成绩再选拔的方式组建(2011级)。2008、2009、2010级国考课考试合格率对比(见表5),显然2008级入学一年后再选拔方式最为理想,但工作任务繁重。

3.2.2选择优秀教师授课,优秀班主任管理

一流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一流班主任是保证班级管理质量以及教育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学校选派高级讲师和青年骨干讲师授课,选派资深、优秀班主任担任班级管理工作。

3.2.3考前组织召开教学和考试安排会议

每次国考课考试前1个月和1周,教务科组织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召开教学和考试安排工作会议,针对考前教学和辅导、班级管理等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意见,积极督促和协调相关人员做好考试服务工作。

3.2.4给予考试奖励,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制定《甘肃省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双证书”班自学考试奖励办法》,根据各班考试合格率给予授课教师和班主任不同数额的奖金。物质奖励既是对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励教师致力于教学研究或班级管理,提高整体办学质量的措施。3.2.5定期召开教学及管理研讨会2010—2011年,教务科共召开3次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参加的教学及管理研讨会。会议上,授课教师和班主任针对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交流经验,提出建议。群策群力,促使“双证书”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2篇: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高校扩招;影响

收稿日期:2006―08―30

作者简介:陈拥华(1977-),男,汉族,福建泉州人,华侨大学助理研究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在职硕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按照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转变。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1%,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达2 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435万人,约占20%。可见,成人高等教育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功不可没。

一、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1.扩招导致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正逐渐失去其选拔性考试的功能。伴随着连年的扩招,为了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效益,近年来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持续走低。以福建省为例,《海峡都市报》曾以《每科16分就考上大学》为题报道2005成人高考录取情况,“20个学科门类的录取控制线,仅1个达到总分的60%,其余均在总分60%以下,如高起专的理工类,录取控制线仅为120分,占总分的26.7%。体育类考生录取线更低,由于高起本、高起专的体育(理)类按理工类的70%、60%划定。因此,高起专的体育(理)录取线仅为72分,换算成百分制,16分就可以上大学了。”录取分数之低,由此可略见一斑。也就是说,考生只要稍加准备,绝大部分都能通过入学考试,成人高考的选拔正逐渐消失。

2.扩招导致成人高等教育高中起点生源逐年大幅下降。生源是成人教育的源头活水,生源数量决定着成人教育发展的规模,生源质量决定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自1999年大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能够直接升读普通高校,普通高考又放开对报考年龄的限制,社会青年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比例正逐年上升。高考落榜生少了,同时社会青年又能参加普通高考,加上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多数人的眼中,普通高等教育才是被社会认可的正规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中起点生源自然大幅减少。再加上自学考试、网络教育、民办教育和社会各种培训班的冲击,这些都导致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数量不断下降。

3.扩招导致成人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在报考生源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招生规模越大,录取分数必然越低。近年来成人高校入学门槛已降得非常低了,这就必然导致同一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录取分数从100多分到400多分不等,而且一般都未划定单科最低线,类似数学、英语这样的科目有的学生入学时仅靠碰运气考十几分,学生之间的基础差距非常大。“有些学生连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函数,这些初中的数学内容都掌握不了”、“有些学生英语根本就没基础,我都怀疑他到底能不能背得出26个英文字母”,有的任课老师这么说道。总之,现在成人高校录取的学生在既有知识、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等方面,比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的学生要低得多。他们中基础较差的一部分人基本没有能力与既有的高等教育课程对接,这必然会给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4.扩招导致部分学生更加不珍惜学习机会,想“混文凭”的人越来越多。对某些社会在职从业人员来说,他们中有些人已有找到了较好的工作,根本不是真的想学什么东西,平时又忙于上班,他们大都希望找一个好“混”的专业,也不管与工作对不对口,那一纸文凭对他们来说才是目的。再者,由于成人高校入学越来越容易,反而使部分成教学生越来越不珍惜自己“来得太容易”的学习机会,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能混则混,不能混就拉倒,辍学率也在不断上升。这种不良风气也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学风。

二、成人高等教育适应高校扩招政策之对策分析

1.改革现行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制度,确定更为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入学选拔标准。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教育模式的变化必将引发其入学与选拔制度的质变。纵观几个较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度,其招生制度即入学资格和选拔标准随着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美国,19世纪以前的招生制度是证书录取制度和综合选拔制度,二战后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招生制度即开放招生制度,社区学院几乎全部采取开放招生制度。英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也进行了招生制度的创新,如英国开放大学在招生时不限制学生的入学资格。日本传统的招生制度是高考制,但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变过程中,也实行了灵活多样的招生方法,如短期大学采用推荐制,私立大学按自己的招生方法招生等。中国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选拔标准是否也应该改变一下呢?答案是肯定的,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授予有信誉成人高校试行自主招生的权利。可能有人担心如此一来成人高校招生会走后门,更容易降低质量,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所成人高校愿意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哪一位成人高校领导者敢视学校的声誉和教职工的生存权利为儿戏?再者,既然全国统一成人高考已基本失去了传统的选拔,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2.充分挖掘“专升本”的生源。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连年扩招,虽然给大多数高中生升读普通高校的机会,从而使成人高校高中起点生源迅速减少,但同时也导致普通高校大专在校生和毕业生都迅速增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2004年高职(专科)在校生就达595.65万人,毕业生达119.49万人,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种种原因,高职生就业率相对较低,而且通过“高职专升本”入学考试学生的比例也相对较低,大量高职毕业生都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的隐性生源。另外,成人大专毕业生大多也具有很强的“升本”愿望。成人“专升本”的第三部分生源来自社会往届大专生。随着社会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已经有很多行业和职业规定专科及以下学历为不达标学历,已从业人员要限期达标。如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就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但如今高中,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仍有部分大专生在任教。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报名条件中对学历也有明确规定:“具有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等等。从上述种种事实中我们不难看出,成人“专升本”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这给成人高等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机遇。

3.降低教学难度,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补课。成人高等教育是中学后教育,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理论上说受教育者必须达到中等教育水平,而现有录取的成人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根本达不到这个标准,这就必然导致正常的高等教育课程无法完全展开,甚至降低难度都难以收效。考虑到目前成人学生基础很不均衡的现状,采用各种形式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补课是必要的。而且由于成人高等教育本身授课时数不多,成人学生的很多课程是要靠他们平常自学,但学生学习又往往不得其法,所以他们的学习必须在教师的帮助、参与下进行,必须是一种有指导的自学。成人高校应该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一些相关的辅导讲座,甚至可以开设学习方法论方面的专门课程,让成人学生运用到日常学习实践中。

4.宽进严出,实行入校后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了很多社会成年人再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要想保障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就必须给成人学生一点压力,要让他们了解,不是通过了成人高考就能拿到毕业文凭的,“宽进”了还得要“严出”。学生入校后,学校应加强考察,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表现太差或成绩多门不及格确无学习能力的学生实行“末位淘汰制”,该退学的就得退学。要确保只有完成了专业学习任务的学生才能获得毕业证书,要让想“混文凭”的学生明白,文凭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当然,这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保障。

三、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在大学的内部,从专业到课程,从管理到质量,教育和教学活动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成人高等教育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适应这种变化,顺势而为。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质量保障问题,既有学生个人的问题,也有高校教育小环境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扩招政策将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质量保障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其他方面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立法,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成人高等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等。应当坚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只要能够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人高等教育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事业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参考文献:

〔1〕许庆荣.析当前成人高教部分学生“教育难”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 2005,(6)54-57.

第3篇: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指导;心理干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增加,再加上社会上“唯学历论”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专科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干预,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不同社会群体的主观认知是影响高职生就业心理的一项重要因素,正确引导不同社会群体的主观认知,将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

一、不同群体对高职生就业的主观认知所带来的影响

1.高职院校领导、老师对高职生就业的高度重视,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这样才能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才能增强高职的竞争力。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就会使高职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下降,造成生源不足,专业萎缩,形成分不出招不进的恶性循环,高职的发展也必将陷入困境。因此,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就目前情况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尽管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由于人手少,忙于应付大量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而且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信息占有方面还是专业知识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2.人们对职业院校的传统偏见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用一种以学科为本的模式培养人才,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式就是重理论、轻实践,把职业教育视为“二等教育”,由于人们对职业院校的传统偏见,造成一些用人单位不敢大胆使用高职毕业生。“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更是其形象写照。“高学历运动”刺激了高等教育的剧烈扩张,冲击了职业教育,给高职毕业生就业造成困难。殊不知一个岗位如果高中生能做的,而让本科生来做则反而效率低下,因为两者对职位的认同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努力程度。所以在美国,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一般会录用低学历者,即使高学历者愿意低就也没用。道理很简单,用人单位要录用的是最合适的人,而不是最高学历的人。因此,要改变这种在用人上浪费学历的不良风气,需正确引导社会风气,改变用人单位的主观认知。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应当以身作则,亮出“拒绝学历浪费”的大旗,岗位需要什么学历的人才,就招聘什么学历的求职者,让人尽其才,不同的学历者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3.高职生自身就业时不同的心理预期和偏好所产生的影响

由于高职毕业生所面临的情境不同,个体就业心理偏好和定位及成长经历与心理品质不同,故在临近就业时其心理状态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还是有一些普遍的共性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焦虑,如果高职毕业生个人自我定位不当,面对就业就会有受挫感,精神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高职毕业生的这种过度、持久的焦虑体验,形成就业焦虑心理,则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就业。

(2)自卑心理,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在不少方面落后于本科学生,尤其在遭致较多负面的社会评价时,自卑感就会严重的困扰他们。

(3)抑郁心理,由于学业的压力使部分高职生长期处于抑郁的心态,而这一消极心态又集中体现在就业前夕,有的甚至对求职失去了信心。

(4)自傲心理,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期望值过高,不愿到工矿企业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去。笔者对江西省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外语系、工商管理系大二、大三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期望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受调查总人数的8%,期望月薪1000-2000元的学生占18%,期望月薪2000-3000元的学生占46%,期望月薪3000-4000元的学生占21%。但现实是目前我国大专毕业生的一般月薪水平在800-2000元之间,而在该学院学生中能有这种客观认识的只有26%。这说明该院学生就业时普遍存在孤傲心理,这些同学往往陷入一种自设的困境,使自己择业目标和现实出现很大反差。上述这些心理问题更增加高职生就业成功的难度。

通过对不同群体对高职生就业的主观认知,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社会群体的主观认知对于高职生就业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为此各高职院校开展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工作应注意上述影响。

二、开展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的方法和途径

1.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手抓毕业生就业推荐,建立一套有效的就业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有其独到之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开展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围绕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过程、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理论方面的探索研究,建立适合高职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再者高职院校要注意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利用人才信息网、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高职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和开展求职就业技能训练。

2.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调适就业心理

针对高职生各种就业心理误区,开展全方位的就业心理辅导,是高职院校就业干预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高职院校进行生涯发展辅导,是帮助就业期的大专生依据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适应职业的一项工作,它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走向职业生活之前,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准备,从而减轻就业心理压力。

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就业辅导中心,配有专职人员、固定场所以及必备的工作辅导工具。辅导中心应全面负责学校的生涯发展辅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计划工作,制定学校生涯发展辅导工作规划,密切注视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职业指导的调查研究工作,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形势及其趋向,并对未来人才消费进行超前预测,从而为学校调整和确定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参考。高职高专院校还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使生涯发展辅导走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这些教师应能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职业状况和学生个体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进而实现生涯发展目标;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总之,高职高专院校生涯发展辅导中心能确保学生从入学开始,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个阶段都能得到指导和服务。

3.注重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挫折或失败,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就业心理辅导中应重视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配备足量的心理辅导教师,建立良性的心理咨询、辅导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为:有信心、勇敢、坚韧、乐观、灵活、思维开放、善于审时度势、富有挑战精神、具有风险意识、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和新变化等等。有效的就业心理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焦虑,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拓展思路,放眼未来;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磨炼坚强的意识,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总之,就业心理咨询有助于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是他们直面复杂求职环境的挑战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

4.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构建就业心理辅导的新平台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是搞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重要突破口。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资源:一是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经常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并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二是聘请职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进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面对面咨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中有关就业信息、就业技巧、职业道德、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使就业心理辅导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三是优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由各系代表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校外学习,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实习中积累工作经验甚至教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是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与联系,校友业是就业心理辅导很重要的资料,他们求职的经历和应对挫折的经验对在校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他们创办的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总之,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料,能使学生对未来的生涯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朱以财.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3

第4篇: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一、实施人才培养“金桥工程”的基本思路

据调查,2**0年,我市共有卫技人员5407人,其中本科学历的297人,占5.49%;大专学历的有586人,占**0.83%;中专学历的20**6人,占37.29%;高中以下学历的有2508人,占46.38%。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的**6**多名卫生技术人员中,40岁以下中专学历以下的就有8**多人。尤其是护理队伍,几乎都是中专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学历者只有2人,高级职称的护理人才也面临断层。其它如药学、临床检验、预防医学、放射专业的情况与护理差不多。乡镇卫生院一级,不说高级人才,就是中级职称、大专以上学历者也是凤毛麟角,医生极大部分都是中专毕业生。面对这种情况,阳江市卫生局做出了一项大胆决策,决定将全市卫生系统中专以下学历的人员全部“回炉”,参加“金桥工程”大专班学习。通过实施这项工程,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把中专以下学历人员全部提高到大专以上水平。

二、实施“金桥工程”的做法和政策措施

(一)制定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为使“金桥工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2**0年****月,我局制定并下发了《阳江市卫生系统“金桥工程”实施方案》。方案中对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方式、培养时间、单位职责等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如下:

**、培养目标:从2****年起,用5—**0年时间,把我市在职中专以下学历、年龄低于40岁的卫技人员提高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至**年,市直单位有70%卫技人员,全市有50%卫技人员取得大专以上学历;至20**0年,90%以上卫技人员达到大专以上水平。

2、培养对象:以中专以下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并要突出几个重点,兼顾几个方面:①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兼顾卫生站和个体诊所;②以县、区医院为重点,兼顾市直单位;③以医疗、护理专业为重点,兼顾其他专业;④以40岁以下人员为重点,兼顾40岁以上人员。

3、培养方式:①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成人大专班、本科班。学习方式有三种:全脱产学习、半脱产学习和业余班学习。②参加“全国统一自学考试”,取得大学专科或大学本科学历。③选送到高等院校进修或参加函授学习,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二)排除阻力,制定有关政策

对全市中专以下学历的人员全部进行“回炉”,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单位有阻力,个人也有阻力。为保证该项工程的顺利进行,我局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反复申明实施“金桥工程”的重要意义,并作了以下的政策规定:⑴“金桥工程”是“科教兴医”和跨世纪的重点工程,要求各地各单位从“讲政治”和站在发展我市卫生事业的高度上来对待该项工程,统一认识,无条件执行;⑵把“金桥工程”的各项指标纳入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内容进行年度考核,并作为单位领导班子任期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⑶明确规定各单位科教经费不得低于业务收入的2%;⑷凡是参加“金桥工程”学习的人员,其学习期间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不变;⑸所在单位必须为参加学习的人提供方便,不得以工作或人少为由阻碍或不准学员参加学习;⑹对符合培训条件而又不参加“金桥工程”学习的人员,将在人事制度改革中逐步淘汰,使大家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该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三)依托高校,保证质量

为保证“金桥工程”的质量,我们选定阳江市卫生学校作为培训基地,以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作为依托,进行合作办学。一是与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开设临床医学和护理大专班和本科班;与**药学院合作,开设预防医学、药学大专班;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开设临床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班。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卫生厅、中山大学和阳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2年****月**8日,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阳江分院在阳江市卫生学校正式挂牌成立,使阳江成为中山大学高等教育学院的教学、培训基地,使我市的人才培养有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后盾,从而大大保证了“金桥工程”的教学质量。

(四)考前培训,提高入学率

“金桥工程”明确规定,参加成人大专班或本科班学习,必须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并达到录取分数线。为提高入学率,我局要求阳江市卫生学校认真做好考前辅导。从2****年起现在,每年都委托阳江市卫生学校举办为期5个月的考前辅导班。通过辅导,升学率达70%以上。

三、实施“金桥工程”取得的成效

(一)“金桥工程”的实施,培养了各类人才

**、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2**0-**年,我市共有2638人参加“金桥工程”大专班学习,其中在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阳江分院就读的有2**80人(护理**04**人,临床医学脱产4**人,临床医学夜大634人,药学夜大65人,预防医学夜大29人,卫生监督****人)。通过“金桥工程”的驱动,改变了全市卫技人员的学历结构,提高了专业质素和医疗卫生技术的服务能力。

2、培养了一批卫生管理人才。为提高全市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的管理水平,2**2年5-****月,我局与中山大学合作,在我市卫生系统举办了EMBA精要课高级研修班,全市共有93名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包括乡镇卫生院院长)参加了学习,并领取了由中山大学颁发的EMBA结业证书。由于知识的更新和管理理念转变,使我市的卫生事业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医疗卫生单位的效益也显著提高。

3、培训了一批乡医和个体医。乡医和个体医大多数都没有正规学历。为解决他们今后的出路问题,我们专门委托阳江市卫生学校为他们开设了成人中专班,积极发动他们参加学习,几年来共招收乡医和个体医生850名,并已于2**4年6月全部毕业。

4、培养防保人员。防保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为加强防保人员的培养,我们还专为卫生院防保科开设了一个预防医学大专班和一个中专班,共有70多人参加学习。

5、培养研究人才。从**年起,我们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开始实施“精英人才培育计划”。今年****月,已开设临床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班,有****4人员参加了学习。

(二)“金桥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科研的开展

我市“金桥工程”实施后,由于人才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大专以上的卫技人员逐年增多,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提高。人才层次的提高带动了全市科研活动的开展。几年来,在我局和各单位的努力下,我市卫生系统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统计,2**0--**年,我市共获省医学科研立项22项(含中医),市级立项228项;获阳江市科技进步奖5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2项。共发表国家级论文**3**8篇,省级论文3074篇。

(三)“金桥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全市的学习气氛

随着“金桥工程”的实施,一股读书的热潮已经在我市卫生系统形成,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读书:中专毕业的读大专,大专毕业的读本科,本科的毕业的读研究生。不但技术人员在读,而且管理人员也在读。在这股学习热潮的带动下,全市卫生系统的学术氛围日趋浓厚。2**0-**年,我市共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项,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6项,市级项目****2项。共有**5555人次参加了学习。全市共派出进修三个月以上人员有383人次。通过举办继续教育活动,大大活跃了我市的医学学术气氛。

(四)“金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医疗单位管理的规范化

“金桥工程”不但解决了低学历人员的学历层次问题,也使高学历的人员得到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我们以此为契机,狠抓综合目标管理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这个核心内容,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使我市的医院管理工作不断走向规范。

(五)“金桥工程”的实施,为农村卫生工作带来了生机

几年来,我们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卫技人员,而且也使一批卫生院院长得到EMBA主干课程的培训,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六)“金桥工程”的实施,疾控工作得到加强

第5篇: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体育课;现状;策略

一、我国高职、高专体育课现状

1.体育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笼统,教学较为自由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三年制大专应开设两年体育课,共144课时。四年制本科开设三年,共计216课时。虽然各高职、高专学校体育课的开课率达到100%,但仍有50%左右的高职、高专学校并没有按规定开足体育课时;35%左右的高职、高专学校没有开设体育理论课;并且大部分的高职、高专学校都无法开设选项课和男、女分班上课,不能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缺乏,教学环境较差(以湖南省为例)

表1 湖南省部分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情况统计表

3.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地位问题亟待提高

表2 西南地区部分高职、高专学校

体育教师学历及职称结构统计表

表3 西南地区部分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师配备情况统计表

4.缺乏对体育教学施教对象的了解和研究,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表4 部分高职、高专学校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情况统计表

二、相应解决措施

1.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契机,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1)树立先进的高职、高专学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和体育理念

高职、高专学校体育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确立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2)确保体育课教学时数和体育理论课时数

学校体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保证,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高职、高专学校要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体育课程的规定。

(3)改革体育课现行的考核与评价方法

为了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干预,就必须改变以往“强压式”“灌溉式”的单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创造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4)组建学生体育俱乐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高职、高专学校要组织成立学生有兴趣、愿意参加、能强身健体的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由学校向学生提供体育锻炼所需的运动场地与设施,并构成以教师负责辅导和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的模式。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实现高职、高专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高职、高专学校要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体育教师,加强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从而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使体育教师在学历、职称的结构和男女教师比例上实现优化。

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学校体育基本条件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保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物质基础。高职、高专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要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有计划地配备体育场馆设施与体育器材。我们还必须通过社会、政府和企业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建设,改善教学环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余学好.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7(05).

[2]王玉扩,陈庆合.高职、高专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7).

第6篇: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1.努力开拓生源,保障成人教育

学校稳定发展生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生源保障,何谈发展与效益。要开拓生源,就应该抓住以下几点:(1)选择恰当的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终身学习的认识。如到中职类学校宣传专科学历教育,到大专院校宣传本科学历教育。(2)到所开设专业的对口行业单位和部门开展宣传与合作,开展学历提升、专业深造,以拓展生源。

2.灵活办学方式,开办校外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打破传统的单独依靠固定教学点开展教学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1)开展校企合作,针对部分单位成人函授学员人数较多且专业统一的情况,可以和其单位合作并利用单位休息日及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开展校外班教学。(2)开展校校合作,和专业对口的中职及大专院校开展学历提升对接,在其学校建立成人教育校外班。

3.突出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优势

目前大多数成人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重复现象严重,加剧了竞争,减少了效益。因此开设特色和优势专业,才能突出重围,获得良好的发展和效益。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专业。例如,如果当地是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那么其对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就比较多,可以开设矿物加工、资源勘查、冶金技术等专业。同时,把其作为特色专业来发展,并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把其培养成为优势的品牌专业,形成品牌效应。(2)根据本校的师资优势,选择开设专业。有很多成人教育学校是设在中职及大专院校校内的,那么就要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重点及优势专业的师资,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师资,减少教学成本。(3)精简专业,节约成本。砍掉那些与其他成人教育学校重复开设的且不占优势的专业,以及那些报考人数很少的专业。这样既可以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专业,又可以减少成本开支,从而提高成人教育学校的效益。

4.转变教育观念,把传统的教育

思想从重视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才培养,转变到重视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上来重视理论书本知识,忽视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这种思想在社会和高校中根深蒂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要在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按成人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理论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知识的传授突出实用性。成人函授学员们对实用性专业知识是很渴望学习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从事着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学员们能够学到可以在工作实践能用的知识,肯定会对成人教育学校的教学感到满意,那么对学校的评价和口碑自然会好,他们就有可能带动身边同事和朋友也来接受成人教育。这样随着学生满意度的增加就逐渐形成了良性发展,生源增加了,进而效益也增加了,同时学校也获得了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本人在工作中对此深有体会。

5.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在传统的学校里,学校只注重教学,而不太关心学生的各方面实际需求,因此在学校的一些制度和规定上多从学校自身出发,比较生硬和刻板,不够人性化。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成人教育学校的业务就是向社会提供一种商品,即教育培训服务。既然是一种服务性商品,就要去不断满足消费者(学员)的需求,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制度设计制订到日常的工作都要以服务者姿态去面对学员。(2)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服务态度。成人学校的学员大部分是在岗工作人员,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很多事宜不能亲自按时到校办理,给学校的日常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因此就要求学校的工作人员不怕麻烦,不怕辛苦,有耐心,用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积极的工作作风来处理日常的工作。(3)尽力而为,为学生提供帮助。有些学员的工作单位离学校很远,或者因为工作原因,不能亲自来校办理的一些事情,我们学校的工作人员要尽力为其提供帮助,帮其完成相关事宜。你的无私付出和良好服务都会给学员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样学校就得到了学员们的肯定和欢迎,最终实现了双赢。

6.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

传统的成人教育学校的业务就是函授教育,在不断挖掘完发展潜力后,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失去发展活力。只有打破这样的发展瓶颈,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和效益。(1)开展相关的资格证书和专业等级证书考前辅导培训,增加新的效益增长点。成人教育学校的学员大多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和工作岗位的要求,他们在成人教育学校学习不但为了提高专业技能和取得学历,而且根据职业要求他们也要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和专业等级证书。很多学员在拿到学历后会去参加相关专业的等级考试,而考前辅导培训班在社会上是一个不小的市场。成人教育学校既有专业的师资又有现成的教学设施,那么开展考前辅导培训教育是个非常好的延伸产业。(2)为企业开展相关专业的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提高员工的技能,那么成人教育学校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教师到企业去开展培训,那么这企业培训教育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延伸产业。只要不断开拓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就可以发现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二、总结

第7篇: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企业接轨,就业力,高等教育

 

一、前言

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的文明新页已进入知识型经济、信息化社会,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这一要求要求反映在人力资本市场上,则体现为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逐年提高,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学校人才培养这一面,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求职竞争日渐激烈,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所需要的就业能力与过去相比门槛大幅提高。

每年都有如此之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人才市场,是否能够满足现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呢?答案并不让人乐观。现实中出现了这样的悖论: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却找不到工作,出现“就业难”的困境;一方面却是企业拼命挖掘人才,苦于人才的缺乏,感叹 “找人才真难”。

那么,出现这样奇怪现象的原因何在?

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适应不了企业需求的状况。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脱离企业实际需求,以致达不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而知识经济的到来更是对大学毕业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持续吸收新知,以及快速变迁的产业结构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满足这整个新环境、新经济所要求的能力才能够成功就业以及在职场上获得持续发展。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严峻的挑战。

因此,本文认为,要满足知识经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高校应当努力培养与企业接轨的人才,积极帮助大学生创造与企业接轨的就业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就业力?究竟什么能力才是企业真的需要的?拥有什么样的就业能力能够让大学生在求职上占上优势?目前的学校教育是否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这些就业能力培训,或是有什么样的改进空间?这些的确都是我们今天值得探讨议题。

二、“就业力”内涵解析

自 1990 年代以来,就业力已经成为先进国家高度重视的青年政策议题高等教育,如何在大学中有效协助学生发展就业力,也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焦点。以欧洲为例,在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四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发表“Sorbonne联合宣言”,将促进学生就业力明列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1999年,29个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签署 “Bologna宣言”,其中再度确认“提升公民就业力”为欧洲高教体系改革的首要目标之一。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提升学术水平”与“提升毕业生就业力”是推动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最主要驱动力,而有91%的欧洲高等教育机构首长认为,在设计或重新建构学校课程时,就业力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考虑[1]。

那么,何谓“就业力”呢?

根据《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 的定义,“就业力”(employability) 指“能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业的能力”。就业力一般从学习而来。

依据英国学者Harvey、Locke和Morey的定义(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就业力的本质是:“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2]。

而在国内这个概念则有以下常见定义: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3]。

综上,可以这样认为,就业力其实就是一个人获得及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力不仅是大学生短期的求职就业能力,更是一个社会人长期的职业发展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专业能力、表达能力、社会能力、应聘能力等,还包括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合作能力和健康心理等诸多素养。

“就业力”具体包含哪些要素,国内外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论,现撷取一些较为典型的观点。

台湾青年辅导委员会组织于2006年发表的《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中,归纳出16项核心就业力,并再从其中粹举出最重要的9项核心就业力。此16(9)项核心能力概分成三个大类,如表所示:

表1. 2006年青辅会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所归纳之核心就业能力[4]

 

分类

就业力技能

1. 有利于就业的工作态度与合作能力

1.良好工作态度*

2.稳定度及抗压性*

3.团队合作能力*

4. 遵守专业伦理  

2.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积极学习进取

1.学习意愿及可塑性*

2.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 了解产业发展

4. 求职及自我营销能力

5. 创新能力

6. 领导能力

3. 具备专业知识,并能运用于工作上

1.表达沟通能力*

2.发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知识与技术*

4.基础计算机应用技能*

第8篇: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关键词:音乐 学生管理 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82

很多大专院校把学生管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孤立地分成两大块,致使学生专业技能和他们的整体素质发展得并不乐观,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需求,尤其是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如果将学生的日常管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必能相互促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学生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考入音乐表演专业的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很少接触音乐或几乎从未接触过音乐,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仅凭高考前的几个月的音乐辅导考入高职院校。入学后,他们又缺乏自信心,认为自身的专业基础水平不如本科生,即使学出来也没多大用途,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奋斗目标,心态比较颓废。同时,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同其他专业一样遵循学生管理工作由系部辅导员负责,教师只负责上课的模式。教学与管理缺乏沟通,无法互相促进发展。这种单一的强调学风或教风的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今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更不能使音乐表演专业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整合教学理念,将学生管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一起抓。

2 方法与措施

2.1 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据了解,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班主任并不都是由专职教师担任的。非本专业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只能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却无能为力。专职教师担任班主任,只负责把课上好,顶多利用课堂时间对班级的管理说上几句,并没有尽心尽力。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很一般,大多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进入大学,他们不能立刻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环境,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没有老师的制约,很容易厌学,所以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班主任必须重新给自己定位。除了上好专业课之外,还得像辅导员一样,管理好班上的琐碎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专业技能与学生管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音乐表演专业的班主任最好还是由专职教师来担任。因为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他们更加愿意听从专业教师的话。音乐表演专业是技能型特别强的一个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老师来做他们的班主任,他们可以经常目睹老师的专业技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2 通过对学生提出专业要求促进学生的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每一位高中生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心中多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班主任,不妨抓住这一最佳时机要求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定一个短期目标,并把这个目标以保证书的形式写下来交给班主任保管,并要求同学们写的这个保证书在毕业之前一一兑现,以此激发他们今后学习的动力。音乐表演专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很多,如:幼师、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社区文体工作者、演职人员等等。但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必备的相关专业技能是必须要掌握的。所以,保证书的内容只能是学生所学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科技能,要求学生的某一项或两项专业技能务必在毕业之前达到一定程度或级别。保证书从某种程度来说保证书正好是班主任手上的一把利剑,可以时时提醒学生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例如:某学生的保证书保证自己的钢琴演奏达到八级水平,那么在毕业之前必须达到。从农村来的孩子之前从未碰过钢琴,要在短短的两年半的时间里达到钢琴八级水平还是有难度的,这就无形之中强迫他们每天必须花大量业余时间用来练琴,从而掀起一股你追我赶的好的学习氛围。这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管理工作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

2.3 多种专业课程齐开放促进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从整体来看,专业确实不如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好。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乐器,小学毕业已经取得了某种乐器的最高等级。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可以说轻松得很。另外,本科院校的专业性特强,声乐专业的学生就是学习声乐,钢琴专业的学生就是学习钢琴。可想而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两年半的时间里赶上他们。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对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将音乐表演专业的多种专业课程一同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吸收多种专业技能。如我们除了开设声乐、钢琴这两大主干课程外,还开设了多种小乐器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学习必备的钢琴、声乐两大课程外,每人至少再学两种小乐器。这也是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融合的。据笔者了解,相当一部分的琴行在招收人才时,喜欢招那些既能教钢琴,又能教声乐,还能教其它乐器的学生。这就为他们解决了师资力量。大专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都是抱着拿到大专毕业文凭的态度在学习,因此学习环境比较轻松,没有太多的压力。这就造成在大专校园里,如果没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上完课就没事了。学一件乐器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在两年时间里,还要学习其他两样乐器就不那么简单了。为了完成专业课程,学生们只能硬着头皮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泡在琴房里。所以,对于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多种专业课程齐开放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与不良学习环境相接触的几率。

3 结论

总之,学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综合测评的优劣。关键在于学校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实践证明,在高职院校采取学生管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真正做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大专高等教育辅导范文

[关键词]专科层次 教育教学 挑战 转型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52-02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应运而生的一个新鲜事物。它不但直接引进了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而且使我们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与重要性,使我们确定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合作办学,我们将促进人员交流、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的国际化。

一、焦作市高等教育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

(一)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为了促进区域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北京、上海等城市分别相继出台了自己的扶持政策,为对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起到了保证作用。与别的省市相比,河南省与之相应配套的地方性政策比较少,在资金、审批程序等方面的鼓励、支持力度不够,焦作市就显得更为欠缺。

(二)学费较高,生源地域受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根据河南省教育收费公示显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费标准,应不超过18000元 / 生 / 年,以河南理工大学和焦作师专来讲,对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均在14000元/年左右,这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再加上地方高校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生源基本上限于河南本省,我们省又以农业人口为主,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致使能负担较高学费的生源相对较少,大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上不起,上得起的反而成绩差,致使录取学生起点低,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

(三)专科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专科层次合作办学专业的录取分数远远低于我省普通本科录取分数线,学生自身带有高中遗留下来的不良习惯,再加上大学的学习方式与原来高中不同,导致部分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不会学、学不会、不愿学”的恶性循环。[1]由于大专生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教育层次最低,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缺少竞争力,理论上没有本科生、研究生深厚,在技术上没有职业技校生娴熟,[2]加之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学生大多数成绩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容易在学习上自暴自弃。

(四)优越的家庭条件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办学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都比较富裕,据了解,大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高达两三千元。富足的生活条件让部分学生片面的认为钱可以摆平一切,而且攀比之风严重,这极大地腐蚀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与其他大多数本科生相比,专科层次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生活富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感觉,加之很多家庭有很厚的社会关系,很多学生根本不关注自己的学习,也很难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只是想着混三年拿到毕业证就走人,无心于通过英语考试而到外方学校继续攻读学位。

(五)就业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专升本考试崭露头角

专科班学生大多数家庭或亲朋好友有自己的工程或企业,所以不担心不好找工作,更不在乎就业形势好坏对他们的影响。相反,大家普遍把目光转向了参加专升本考试,其中一部分是自己想读取更高的学历,还有一部分是父母想让孩子取得本科学历以便安排到企事业单位稳定工作,这无疑加大了专升本考试选拔的难度。按照文件规定,能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名额有限(近几年一直维持在学生人数的20%),而有意愿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达到70%。在此情况下,我们的选拔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选出真正有能力考上本科的学生,同时又照顾到意愿强烈的同学,以稳定学生情绪,方便学生教育管理?这成为我们眼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扭转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转型对策

(一)充分提高认识,加大政策支持

中外合作办学在地方高校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焦作市高校与世界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地带动了焦作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拓宽了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途径,增进了地方高校学生与国外的交流,搭建了地方高校学生出国留学的良好平台,也提高了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焦作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了国际型实用技术人才,为中原崛起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降低门槛,扩大生源基础

河南一直是一个农业大省,我省绝大多数居民收入较低,加之焦作市地处河南西北,交通不便,知名度不高,所以中外合作办学较高的学费更成为我市中外合作办学招生难以逾越的门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开办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大多是靠学生高额的学费来运行,政府投入很少。所以,要使中外合作办学有充足的生源,使大多数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有能力享受这种优质教育资源,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外,还要提高政府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支持,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同时降低学费。[3]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1.紧抓入学初的入学教育机会,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入学教育是促进大学新生由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转变的重要教育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4]学生入校初期,大多数学生会因为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迷茫,在这个时候,充分抓住入学教育的良好时机,对学生进行专业道路、理想信念、成长成才、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树立良好目标,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理安排课程,注重教学效果

鉴于专科层次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差的问题,学校应结合学生特点适当地降低课程难度并减缓课程进度,不宜使用和本科生统一的教材及教学大纲。任课老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以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为例,转化书本知识为生活实际,让学习更贴近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多角度开发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性

专科学生由于学历层次较低,学习积极性较差,在就业、出国等方面与本科生及研究生相比竞争能力较弱,这就需要各高校通过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拓宽学生走出国门的途径。

4.科学加强班主任工作效能

相比较辅导员来讲,班主任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由于辅导员日常琐事较多,面对的学生也多,很难做到凡事面面俱到,而班主任只对应两个班级,召集学生开会、谈心、走访学生宿舍都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各高校要充分认识班主任的重要性,要扭转老的观念,不要认为辅导员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力量,班主任只是走走形式完成任务。班主任要真正做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更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挖掘学生潜能,科学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做到“对症下药”。[5]

5.提早灌输出国及专升本考试的优越性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有些用人部门对员工提出了限期达到本科层次的要求,促使越来越多的专科毕业生要求提高学历层次。当前,专科生在各方面都不占优势。在此情况下,出国留学及专升本考试成为专科学生提高学历方便有效的途径,那么,如何让出国留学成为现实,让专升本考试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宣传,让学生提早计划,不能临到毕业之前才展开此项工作,致使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出国受限,专升本选拔也受到了约束,影响了学生们的继续深造。

三、结束语

结合我市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我们在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育教学管理问题上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因此,只有明确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这一国际化的教育平台开展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为我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 注 释 ]

[1] 徐海英.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59-160.

[2] 张荣.大专生就业问题的社会排斥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7.

[3] 张彦梅.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