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焦裕禄事迹范文

焦裕禄事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焦裕禄事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焦裕禄事迹

第1篇:焦裕禄事迹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改革;道路工程;路基路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79-02

一、路基路面工程双语教学的意义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全球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道路专业作为传统工程学科,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急需培养大批既拥有坚实专业基础,又对外国的经济、文化和语言精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颁发了教高[2001]4号文件,其中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造条件使用英语等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

目前,双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大高校均已陆续开展,并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笔者对各大高校双语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后得知,目前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较突出的问题。[2]1.教师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教授内容受语言限制,很多双语课程最终还是回归传统的教学模式。2.系统渐进式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3.采用教材不规范。目前,我国双语课程尚无统一审核的推荐教材,各高校、各专业教师采用的教材良莠不齐,这也是导致双语教学改革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公路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形势将进一步增强,引进国外公路建设领域的先进技术,加速国内该领域的技术更新迫在眉睫。在建设一流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下,开设道路专业的双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双语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其次,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双语教学能有效加强学生与本专业国际前沿接轨的能力。[2]目前,各大高校道路学科急剧增多,这将造成大量不符合专业要求的人员流入这个行业,为将来中国公路建设埋下很多隐患。本文在此对道路专业双语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该领域教育教学有所助益。

二、路基路面工程双语教学的特点

路基路面工程双语讲授的特点如下。1.学生数量较少,适合小班上课。双语教学相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大班上课的各种不利因素将加速瓦解部分学生听课的热情。开设小班课程,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双语教学这个课程中去,与授课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方便授课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双语学习。2.专有名词比较生僻,部分文章较为单调,学生在进行双语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跟不上授课教师的节奏,造成被动的、消极的放弃行为。因此,授课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选取难度适中的外文文献,课堂上也应积极询问学生的听课进展,形成良性互动。3.结合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对授课教材重重筛选,力求内容新颖,深入浅出,方便学生理解。实践证明,采用外文PPT+外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能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4.本专业的学生对国内的一些规范或者教材的内容已较为熟悉,他们更加感兴趣的是本专业国际前沿的一些发展情况,喜欢追踪本专业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路基路面工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要将路基路面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继续开展下去,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师资力量的引进。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还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所以引进既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又精通外语授课的教师是本专业目前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4]2.合理引导学生双语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相对于同样内容的课程,国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对学生而言难度就不在一个层次上,部分学生会选择国语教学而排斥双语教学。另一方面,课程的设置类型与课程的最终成绩都将与学生在学校的切身利益挂钩,部分学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放弃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学工作是双向的,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必须秉承因材施教的宗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

当双语教学对象包含中国学生和国外留学生时,由于外语课程和政治课程要求的不同,外国留学生在与中国学生修相同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情况下,还会有剩余的学分要修。而在与中国学生上同样的中文课程时,由于语言基础的差异,留学生在对课程内容的掌控上处于劣势。目前,各高校留学生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大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分比例一般很大,这导致外国留学生完成要求学分的难度非常大;另一个是为了学习某专业,留学生要单独花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学语言,代价较高。因此,鼓励双语教学,不仅是对道路专业,对全校其他专业都是非常必要的。

四、开展路基路面工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路基路面工程属于道路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道路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有非常清晰的专业概念。[5]正因为这门课程重要,把它作为双语教学的实验性课程将会对整个道路专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国家对英语的教学也更加重视,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也逐年提升。这样的生源素质为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6]

五、开展路基路面工程双语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本末关系

双语教学的根本还是专业知识,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进行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专业英语读听说的环境,而培养学生使用外文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包括专业词汇量的提升、专业术语的表述、专业文献中外文互译、专业外文资料的检索以及外文写作)是专业外语课程的任务。所以,双语教学重点不能偏向于语言教学,而应是专业教学。双语课程的开设能与专业外文课程达到一个互补的关系,使学生在专业外文课程学习之余能有一个巩固发挥的环境,以弥补学生知识点薄弱,视野狭窄的不足。

(二)主客体关系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主客体不明确的现象:教师只管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知识,两者之间缺乏更深入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这种主客体不明确的现象将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包括师生矛盾的产生、教学成果的反弹、教学质量的下降,等等。[7]双语教学中这个现象更加严重,所以道路专业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拥有非常好的道路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只有在教师自身能自如使用中外两种语言表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双语课程的动机,才能使学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

(三)课程性质与学生利益的关系

既然学生是双语教学中的主体,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程就有一个自我权衡。影响这个权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本课程的性质是选修还是必修,本课程的学分多少,本课程成绩的大概范围,本课程考核的方式,等等。这些因素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会影响到学生的评奖评优、出国深造、毕业求职等。可见,合理的设置道路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性质是非常必要的。

六、结语

经上述分析可知,在重点高校道路专业开展路基路面工程双语教学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但是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校根据各自的特点与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与学校的整体机制产生良性互动。同时,能否处理好双语教学中本末关系、主客体关系和课程性质和学生利益关系也是影响双语教学是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 参 考 文 献 ]

[1] 任卫群,饶芳.工科专业类课程双语教学的体系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103-106.

[2] 史玉娟.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7):73-74.

[3] 胡涛,杨勇.普通高校化工原理双语教改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7(17):99-101.

[4] 陈继荭,曹林.以教改立项的形式推进双语教学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4(4):50-51.

[5] 黄伟建,王飞,杜巍.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 3):77-78.

第2篇:焦裕禄事迹范文

《钱江晚报》载:4年前,“剪刀石头布”被学者用到一项正儿八经的科学研究中。现在这项此前被讥为“吃饱了撑的”的研究,竞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为中国首次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社科领域成果。

从“吃饱了撑的”的科学研究,到入选美国麻省理工大奖,“剪刀石头布获胜法”堪称年度最佳“口丝逆袭”。不过网民似乎并不买外国大奖的账,不少人依然吐槽这与国产影片《非诚勿扰》中葛大爷发明的终极“争端解决机”有得一拼。由此看来,“国外的月亮”似乎也没那么圆。

一个麻省理工大奖,能证明“剪刀石头布获胜法”的价值吗?这很难说,毕竟牛顿刚被苹果砸中脑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万有引力”有什么用。不过这倒让笔者想起去年末同样遭遇不少吐槽的8万字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这篇“最美味”的论文,通过研究香料对肉类制品风味的影响,令风味实现可控,以便让传统肉制品走向规模化工业生产。此事最初被新闻媒体曝出的时候,也曾遭到网民的一致炮轰,“做菜谁不会?还用博士论文研究”是大众的一致看法。

是的,“剪刀石头布”以及“八角卤鸡”,都是普通人生活里太常见的事物,谁不会呢?有必要拿到高端的科研上去说事儿吗?大概在我们的逻辑里,只有类似“哥德巴赫猜想”一类不食人间烟火的研究,才够得上实验室的门,“剪刀石头布”这么接地气的娱乐活动,还是交给巷子里拖着鼻涕泡的孩子们比较合适。

但再有逼格的科研,也是从日常生活里提炼出来的,“博弈论”最初的研究对象也只是象棋、桥牌、赌博的胜负,现如今谁又敢说“博弈论”不该成为科研课题?同样的,“剪刀石头布”里所蕴含的概率论与随机原理,不也是数学领域正在攻克的一隅吗?

第3篇:焦裕禄事迹范文

关键词:炉膛结焦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我国是世界的煤炭生产大国,因此煤炭成为我国发电的主要燃料,以煤炭为燃料的火电机组是我国的主要电源,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火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关系密切。锅炉炉膛结焦是影响火电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长期困扰着企业,虽然生产企业在分析结焦原因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因此急需深入探究锅炉炉膛结焦的原因,对机组运行过程中实际采取的技术手段予以总结,形成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和对策。

1、锅炉炉膛结焦的原因和危害

1.1 炉膛结焦过程

燃煤中的灰融化之后如果聚积在一起,就会形成焦渣。灰的熔化需要软化、变形和熔融3个阶段,锅炉炉膛内部的温度越高,灰就越容易熔化,形成焦渣的几率就越大。熔点低的灰容易造成结焦,而灰的熔点由灰的化学成分决定。灰中一般包含氧化铝、氧化硅和碱类等杂质,具体杂质的含量因煤种的不同而不同。灰中铁和碱类的含量增加时会使灰的熔点降低,当灰中FeS的含量较多时,炉膛的结焦现象最为严重。灰熔化之后具有了一定的粘着性,碰到冷的物体就会粘附在上面。在锅炉内部,灰粒在火焰中心熔化,如果燃煤燃烧不完全,灰的熔点会因为FeS含量的升高而降低,此时经过中心火焰的灰粒在接触到炉壁或者出口管时仍然处于胶质状态,就会粘结在炉壁或者管壁,产生结焦。管壁上出现结焦之后,由于焦渣之间粘附性强,将导致灰渣更容易粘结,进而形成结焦层。可见结焦过程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1.2 结焦的原因

尽管造成结焦的原因很多,但是从锅炉炉膛结焦的过程可以看出,结焦的直接原因在于接触炉壁的灰仍然处于胶质状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燃煤燃烧不充分。如果在燃煤燃烧过程中氧气量不足,就会使煤粉得不到完全燃烧而产生CO,烟气中的CO会使灰的熔点明显降低。虽然炉壁的温度不会太高,但是由于CO这种还原性气体大量存在,将使结焦现象剧烈产生。如果向锅炉内注入了足量的氧气,却不能把燃料和空气充分的混合,有的区域燃烧完全,有的区域燃烧不完全,也会导致CO的产生。混合不完全往往是因风量调配不当、燃料和二次风调整不好引起的,可见不合理的燃烧器结构会加剧结焦的产生。(2)锅炉内部火焰不正。当燃料和空气分布不均匀时,会出现火焰偏斜的现象。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火焰位于炉膛的中心,因而炉膛内中心的温度最高,当火焰偏斜时,火焰的中心移动到边侧,最高火焰层接触到水冷壁时,处于胶质状态的灰很快就会粘附其上形成焦渣。燃料和空气分布不均匀一般是由于锅炉运行调整不及时或者调整不恰当导致的。此时未燃尽的煤粉也会黏着在受热面上,而且一次、二次风比例不当将会使未充分燃烧的煤粉粘结在受热面上并继续燃烧,使此块炉壁温度升高,它具有强力的粘着性,将会加剧结焦。(3)煤粉质量的影响。炉膛结焦的形成与煤粉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质量差的煤粉灰分较大,容易形成结焦。(4)炉膛热负荷的影响。如果炉膛的热负荷比较大,炉膛的容积就会相应较小,同时炉膛内部的温度就会升高,当炉膛燃烧中心的温度达到1450摄氏度时,结焦几率就会增加。(5)此外,清灰、清焦不及时也是造成结焦的原因。

1.3 结焦的危害

锅炉炉膛结焦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火电机组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炉膛结焦会使锅炉的出力能力降低。炉膛口温度升高时,蒸汽出口和管壁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锅炉的出力能力会明显受到抑制。如果水冷壁结焦,将使蒸汽的蒸发量受到影响。其次,炉膛结焦会使锅炉的热效率降低。当炉膛内严重结焦时,导热性能就会降低,排烟温度将会升高,导致锅炉整体热效率的降低。最后,炉膛结焦会降低锅炉的安全系数。炉膛结焦后将使设备的热度差变大,会威胁到炉内水循环的安全;如果结焦掉落,可能堵塞排渣口甚至砸坏水冷壁管,使锅炉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

2、炉膛结焦的预防措施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锅炉炉膛结焦不利于火电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首先要针对炉膛结焦的影响因素,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结焦,然后要在机组的运行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手段贯彻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锅炉的设计使其不再是焦渣产生的温床,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锅炉日常运行的管理,通过人力降低结焦的危害程度。

2.1 预防结焦的方法

(1)使燃煤充分燃烧。要想使煤粉充分燃烧,首先要保证炉膛内氧气量充足,使煤粉具备充分燃烧的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该合理调量、燃料投放量和投放速度、合理使用二次风,以保证煤粉与空气能够混合均匀,使每一部分的燃料都得到充分燃烧,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CO的产生。

(2)防止火焰中心偏斜。火焰中心偏斜是造成炉膛结焦的重要原因。在炉膛内,火焰燃烧中心的温度可达1400摄氏度到1700摄氏度,灰分在该温度范围内大部分处于熔化或者软化的状态,若灰粒撞击炉壁时仍然处于熔化或者软化状态,就容易粘结在炉壁上形成结焦。因此必须在炉膛内组织良好的空气动力场,以保持火焰燃烧中心适中,防止火焰中心偏斜。

(3)降低炉膛出口烟气的温度。在炉膛内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炉膛出口烟气的温度是炉膛是否结焦的决定性因素。要使灰粒不会粘结在炉膛出口附近,就需要将烟气温度保持在灰软化温度以下的50到100摄氏度。保持烟气温度不升高的方法很多,通过合理使用一次风、降低火焰的中心位置、减少炉膛的热强度和在炉膛内保持适当过剩的空气量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升高。

(4)保证燃煤的质量以及合适的煤粉细度和均匀度。不同的燃煤种类需要不同的配置参数,工作人员要在化验的基础上掌握燃煤的参数数据,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煤的特性选取合适的调整方案和必要的预防措施。此外,在运行过程中还要注意保证煤粉具有合理的粒度和均匀度,煤粉细度过粗会使烟气中混入未完全燃烧的煤粒,也会造成结焦。

(5)及时清灰清焦,使受热面保持清洁。如果有积灰或者结焦的现象出现,在早期进行清理比较容易,因此应加强监视力度,及时清灰清焦,保持受热面的清洁。清灰清焦工作进行的越晚,所需要的工作量就越大。

2.2 改进锅炉的设计方案

炉膛是煤粉燃烧的场所,也是结焦产生的场所,因此炉膛的设计既要保证煤粉的完全燃烧,又要控制炉膛内不出现结焦或者尽量降低结焦的可能性。根据上文对结焦原因的分析,锅炉的设计方案中应该具有以下避免结焦的设计。

对BHK燃用易结焦煤的经验进行总结;燃烧器对称的布置在炉膛的前后墙上,设计合适的燃烧器间距、燃烧器与水冷壁之间的间距,尽量避免火焰冲刷受热面;过热器和再热器管平的横向节距和结构形式要设计合理,防止管子变形、出列和结焦;选用较小的燃烧器热功率;选择适宜的燃烧器区域化学反应当量比,使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求得到满足;与高级合金材料相结合,在燃烧器喉口的周围布置合理的水冷壁弯管,以降低燃烧器喉口的表面温度,防止燃烧器区域出现结焦;控制燃烧器中空气和煤粉的分布,保证燃料沿整个炉膛的空间均匀燃烧,此外还要防止还原区的形成;在炉膛的易结焦区域要布置足够数量的炉膛吹灰器,并按照周期规律进行吹灰,使炉膛水冷壁的清洁得到保证;在对流受热面区域布置数量充足的半伸缩式吹灰器和长伸缩式吹灰器,将中央吹灰器和过热器的设计结合起来,使吹灰器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2.3 加强锅炉的运行管理

要通过加强运行管理实现对结焦的预防,首先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的判断结焦。判断结焦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观察炉底是否有焦块跌落的声音以及捞渣机上是否有大块的焦渣对结焦与否进行判断,通过燃烧器层的观察孔可以判断燃烧器的喷口附近是否结焦,通过炉膛观察孔可以判断过热器区域和锅炉的水冷壁是否结焦。如果水冷壁及过热器壁温的温差超过50摄氏度,有可能局部存在结焦;在炉内燃烧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壁温出现突然升高的现象,说明存在结焦;如果吹风机电流不正常晃动、炉膛内部的负压不正常波动或者炉膛排烟温度不正常的升高,也可能存在结焦。

在掌握结焦的判断方法之后,工作人员要在明确结焦原因的基础上加强锅炉的日常管理。一要合理的调整炉膛内的燃烧,保证火焰不偏不斜,避免火焰贴壁燃烧的现象,加强对炉膛负压的监视,及时调整,禁止出现锅炉冒正压运行的情况。二要控制好风量,风量既不太大也不太小,保证有适当的氧气可供运行,高负荷时在适当的范围内提高氧量。三要加强对受热面壁温的监视,对于壁温不正常升高的现象,要及时的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四要熟悉燃料的特性,根据煤的种类及时合理的调整运行方式以及锅炉一次风压和磨煤机的出口温度。五要定期对捞渣机、过热器以及燃烧器等的观察孔进行检查,及时掌握锅炉的结焦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六要坚持定期吹灰,保持受热面的清洁。七要在结焦发生时及时上报,保障将结焦的影响限制在最低的范围内。

3、结语

在我国,短期内能源结构相对固定,火力发电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的电源主力存在,因此炉膛结焦作为危害机组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必须被高度重视并深入探究相应的预防手段,从技术方面保证锅炉的正常有效运行,从管理方面完善管理和监视力度,为预防锅炉结焦带来的危害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熊蔚立,黄伟,刘志辉等.600MW机组“W”火焰锅炉结焦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2009,42(12).

[2]胡志宏,郝卫东,刘恩生等.超超临界1000MW机组锅炉结焦原因分析及对策[J].热力发电,2009,38(3).

第4篇:焦裕禄事迹范文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继续教育 新发展

一、引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2013年6月启动以来,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教育事业焕发新机,特别是对于继续教育工作,无疑带来发展新机。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通过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调研、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落实整改、建章立制等阶段的工作,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使教育实践每个环节有机衔接,前后呼应,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学院中心工作紧密接合、与学院干部履职尽责紧密接合,做到 “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转化为促进学院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生满意的继续教育管理干部队伍。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自我充电做得不够,离“践行终身学习”理念还有差距。继续教育工作者首先“践行终身学习”理念责无旁贷,然而一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存在存在理论学习不足,学习制度坚持得不够好,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对继续教育规律研究不深入,学用结合不够紧密,忽视了业务学习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实际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影响学习的实际效果,不利于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促进继续教育科学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学习不够或学习不深入、不系统、存在片面性等情况,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对高等教育理论和规律,特别是继续教育理论和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应对不自如,创新意识不够,做事成事的能力不够。上述情况反映在工作中,就会出现顶层设计不够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执行不到位,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急功近利等现象。

(二)工作作风需进一步改进。继续教育工作具有市场属性,然而直面市场、研发课程、大力发展培训的勇气和能力比较欠缺。面对当前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力度科学发展的力度不够,革措施还不充分。在当前新形势下,尤其是继续教育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关头,思想解放还不够,观念不够超前,看问题、办事情过于谨慎,思路不够宽,新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不足等。

(三)艰苦奋斗精神不够,勤俭节约意识不强。当前许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着资源配置和办学硬件严重不足的问题,继续教育基地缺乏,不同程度存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落后,人力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因此,往往易于简单地把继续教育发展推进缓慢的原因归结于现实困难,不能在现有条件下克难攻坚,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业的积极性。继续教育具有市场属性,需要与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士打交道,有些经费支出脱离预算控制,有时造成超预算和浪费现象,不能很好地将有限的资源用在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上。有些高校继续教育奖惩机制不健全,对存在的慵、懒、散现象的治理还不够,奖惩还不太分明等。

三、对策分析

继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受到复杂的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因素,但主要是班子成员个人思想方面的问题,存在思想政治建设力度不够、理想信念淡薄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宗旨观念有所淡化、主观世界改造不够。存在重改造客观世界,轻改造主观世界,存在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考虑群众利益和全局利益不够,致使开拓进取意识不够强,缺乏抢抓机遇促进继续教育尽快转型的胆识和推动发展的谋略,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应从制度入手,从自身抓起,从现在做起,切实加强整改,努力建设政治坚定、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的领导集体。

(一)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促进继续教育转型与协调发展的运作体系。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环节相关要求,加快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解决资源不足的困难,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力争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更好,校院(系)两级收入增加,管理更加规范。及时准确掌握国家有关政策及当前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积极探索继续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推进继续教育转型与发展,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品质,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加强过程管理,实施目标管理,量化工作任务,引入评估机制。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快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切实做到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不出事,团结、务实、高效、学习。将改革与发展的步子再迈大点,努力克服资源不足的现状,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加快继续教育转型步伐,全力以赴把继续教育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进一步理顺机制、强化管理、增强办学活力,发挥协调、服务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三)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团队建设。完善工作目标与奖励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和落实促进在岗教师从事非学历教育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教学和研究。积极倡导高校重点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建设与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研发相结合,打造非学历教育特色项目,拓宽推广渠道。通过开办专业论坛、拓能团队训练、工作研讨和调研考察等,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学习、服务和业务能力。解决困难职工实际问题,倾听干部职工心声,关心干部职工成长,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为职工成长与发展创造平台与机会。

(四)健全联系和服务师生长效机制。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真心实意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创新交流形式,通过开设官方微博或微信等方式,更加及时有效地了解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多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同群众建立起水融的关系。对员工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一定的信息反馈。

(五)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学习型继续教育队伍。 继教人率先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务实学风,努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的氛围。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深化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参考文献:

[1]田业胜.学习型组织视野下的继续教育队伍建设[J].新教育时代,2014,(17)

[2]陶西平.为继续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而努力[J].北京教育学院报,2010,(1).

第5篇:焦裕禄事迹范文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政策;政策变迁;变迁路径;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7-0051-03

一、教师是基础教育人

教师是基础教育活动的最终人。政府加强对教师的治理和监督是基础教育民办教师政策变迁的动因之一。在基础教育交易活动中,他们与所有交易活动中人的差异在于,教师拥有大量私人信息。因此教师可能做出与委托人目标不一致的行为,所以这一活动需要得到监管。基础教育交易活动的委托人包括基础教育活动的管理者、基础教育交易活动的投资者与受教育者等。具体而言,学校管理者与学校是直接委托人,是第三级委托人;各级政府、各种非政府组织与社会作为基础教育的直接投资者,是第二级委托人;受教育者是最终的投资者与委托人,是第一级和最初的委托人。

上述交易双方的信息拥有情况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完全对称;二是部分对称或部分不对称;三是完全不对称。而在基础教育交易活动中,双方拥有的信息处于完全不对称的状态。在基础教育交易活动中,委托人的目的是跟随教师学习未知信息,所以学生无法对基础教育所教授的信息作出评判,因而,学生也根本不能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作出监督和治理。因此,只有转而通过学校投资者、学校与学校管理者这样一个曲折的委托链来完成学生对于教师的治理和监督。在基础教育中,中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为突出,所以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治理和监督根本不可能实现,只有通过中小学生与教师之外的委托人和人来间接实现中小学生作为最终委托人及其对教师这一基础教育交易活动的最终人的治理和监督。

在我国最初的基础教育的民办教师政策中,几乎谈不上对教师的治理和监督。民办与公办是相对的概念。“办”字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出资雇用,二是管理。公办就是政府出资雇用教师并对其进行管理。民办就是由民间出资雇用教师并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管理。当时,在农村中小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是民办教师。这些民办教师因为其工资来源于非政府的民间渠道,因而没有稳定的保障。民办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工资待遇,又没有政府的管理,所以其教学质量一直不能得到保证。于是后期的基础教育民办教师政策就采取了清退和转变民办教师的做法,逐步考核民办教师,使其数量逐年下降,将合格的民办教师转化为公办教师,纳入政府管理、治理和监督的制度中来。

二、教师专业标准政策变迁路径分析

政府、学校的非政府投资者、学校和学校管理者对于教师的治理,则需要通过教师政策来实现。我们此前实施的教师资格政策,就是对教师的初步治理。教师资格政策只对教师的活动和行为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即不达到此要求,就不能成为教师,即其不具备作为基础教育交易活动人资格。但仅有起码的资格显然不够,要想使基础教育质量有所保证,使其更好地达到学生、各级政府与基础教育投资者等委托人的目标,我们还必须从政策上加强对基础教育人,即基础教育教师的治理,建立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资格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基础教育具有教师资格标准,但教师资格标准不能替代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是国家对准备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教师资格只是对教师职业的准入要求,远未达到专业标准的要求。教师从取得教师资格到达到教师专业标准,逐渐走向专业成熟,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专业发展过程。

国际上有关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识存在差异,美国等国家强调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标准,欧洲国家重视教师的学历知识标准。我国虽然没有明确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专业标准,但我国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体现了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也可称之为教师专业标准的一部分,而且是较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现有的专业标准就只有教师职业道德这一个方面的标准,还很不全面。我们有必要在今后建立起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在内的完整的教师专业标准及其政策体系。

对照国际上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我国教师专业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础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或职业道德标准:包括社会责任感、基础教育使命感,对待学生、家长和同事的态度及对自我的认知和自律精神等。基础教育教师专业自主标准:包括专业团体的权力、专业威信和专业等。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学历标准: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水平。基础教育教师专业知识标准: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文理学科综合知识和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技能标准: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基础教育科学与基础教育技术、课程理论与方法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学术研究标准: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教法、教材、课程、学科与科目的科学研究能力,并能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开展基础教育科研活动,为基础教育科学与基础教育技术、课程理论与方法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等作出新贡献。

今后,以上这些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将贯彻到基础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与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师职前、职中、职后培训等基础教育政策当中。

三、教师自主发展政策变迁路径分析

教师人力资本价值难以度量,而且价值信息易于隐蔽。首先,教师人力资本的价值难以界定,因为人力资本范畴里的管理能力、知识等,难以用普适标准来度量,所以,人力资本的定价问题一直是经济学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在教师人力资本市场上,一般把受基础教育程度作为其人力资本价值的度量依据,认为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比接受一般的基础教育投入成本高,接受基础教育的时间越长,人力资本的价值越高,同时也要求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智力、较强的毅力和竞争力等。虽然也存在学历证书、职业证书、个人履行等人力资本价值显示信号,但相对非人力资本信息而言,这些信息是残缺的。由于受基础教育体制、办学条件、个人思想观念与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把受基础教育程度作为教师人力资本价值的度量依据并不十分准确,而且是难以直观量化的,特别是现实中还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由于人力资本价值更多在人力资本运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这必然决定了人力资本价值信息具有更大的可隐蔽性,即个体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表现,只有自己最清楚。也就是说,在交易活动中,其拥有私人信息。其次,如前所述,教师人力资本在使用过程中有保值、增值甚至贬值的可能。这就使教师人力资本的价值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方面,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教师总是不断接受信息和积累经验,因此人力资本存量也总在增加;另一方面,教师原有的知识、技能等也因社会及科学的发展而贬值,使人力资本价值有所降低。教师人力资本越多,意味着教师投入教学与基础教育中的知识、技能、时间、精力与努力越多,越能保证教学与基础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人力资本资产专用性的体现,教师职业越是专业化,教师人力资本资产专用性就越强。

基础教育教师人力资本是高度专业化的信息载体及其处理主体,说明教师人力资本在使用、交易以及收入分配要求上的差异,也说明教师人力资本在分工与合作中表现的不同合作方式。专业化人力资本更多表现为智力资本,随着知识、信息的急剧扩张,人力资本中的智力成分迅速向深度专业化发展,专业化人力资本成了高度专业化信息的载体及其处理主体。在基础教育教师人力资本的交易中,强信息的人力资本更难由市场买卖直接定价。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当交易双方的资产专用性强,双方各自拥有的私人信息多,市场上存在着双边垄断等这些导致交易费用高昂的因素时,产权一体化的必要性就出现了。在这种产权一体化中,一方兼并或购买另一方,将决定双方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量。而产权理论指出,拥有产权的一方兼并另一方的产权,为获得更大的利益,他必须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本,而被兼并的一方则相反,会投入较少的人力资本。教师人力资本的产权与教师不可分割,且始终属于教师个人。教师如果兼并学校,获得学校产权,则可能增大对其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使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如果教师只是单纯从形式上将自身的人力资本产权出让给学校,则其会减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进而从根本上影响基础教育质量。

鉴于基础教育教师人力资本的特殊性,我们应当制定相应的基础教育教师人力资本产权政策、人力资本与其他办学资本的产权配置政策,从而建立起基础教育教师自主发展政策。其政策思路是由教师向学校出卖人力资本,即校方通过购买教师人力资本产权而兼并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变为教师购买校方资产,即校方向教师出售资产,由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兼并校方产权的政策。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作为兼并方的教师就会在基础教育的交易活动当中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或者说为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投入更多资金,而教师人力资本越多,则意味着教师投入教学的知识、技能、时间、精力与努力越多,越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兼并校方产权的政策,就是让公办学校成为民办学校或教师主办学校。改变教师在基础教育活动中的人地位,将其变为出资人和委托人,这就解决了因为基础教育拥有完全的私人信息,而使教师人难以治理和监督。一方面加强对教师人治理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另一方面将教师变为委托人,将学校变为教师的资产,出台和实施教师自己管理学校、自主发展的政策。改变基础教育研究者为政府政策制定者或其他基础教育投资者“御用”的现状,与从事实践的教师相分离的高度层级化政策。改变教师处于层级化的低层次的状况,因为教师处于无权的地位,所以教师只能被动听从管理人员、课程论专家与教科书编写者的指导和安排,而教师的意见却无足轻重。作为行为主体的教师等一线教育工作者,其既执行上级领导部门的决策,又有策划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决策权。这种决策是行政决策不可能取代的,是行为主体对自身行为创造性的策划过程,只有实践者才能进行和完成。教师拥有自身的人力资本,应当确信自己有能力构建知识以改进他们的实践,可以以自己的人力资本追加投资,进行人力资本的积累,走上自主、自我专业发展的道路。

基础教育的教师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投资人,而且这种投资不仅是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还包括对学校和基础教育其他资产的投资。教师不能只依靠改善待遇来提高教师人力资本的回报和积累。教师成为基础教育全面的投资人之后,就会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基础教育资本、学校资本和教师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值中。为增加这种投资,教师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基础教育与教学科研中来,将自己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上升为基础教育理论,从而增大其教师人力资本,也最有力地推动基础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教师人力资本产权与其他基础教育资本产权进行重新合理的配置,可以使教师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形成高度自我管理的中小学校,以及形成享有广泛自治权力的专业化组织,使教师走向真正自主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如同律师、法官和医生一样,而不是仅依靠外界进行监督治理的基础教育交易活动的人。两者的通约性使教师这一基础教育最终的人变为最终的委托人之一。在发放受教育者即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券的同时,发放教师的基础教育券,使他们成为学校的投资人。

参考文献:

[1] 赵晓红. 农村计划外民办教师管理浅谈[J].教学与管理,2001(2).

[2] 叶澜.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第6篇:焦裕禄事迹范文

【关键词】职教教师 英语

一、前言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通识类课程定位的误区。随着近年来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在各职业院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界的高度认同。尤其是2010年前后,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应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次课程改革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部分职业院校理解上的偏差,重视专业课程的重组,而忽视了通识课程的同步改革,职业英语等通识课程受到了强烈冲击,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高等性”“职业性”的本质属性。很多职业院校乐此不疲地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扩大或提升“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或请进一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的课堂。

二、职教英语师资现状调查

首先,本文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问题就是关于职教英语的师资建设,发现如今职教院校的英语师资力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老教师,他们是从中专教学升职而来,年龄较大,教学模式传统老旧。第二种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但是教学经验不足;第三种就是研究生以及有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他们拥有高学历及丰富经验,是院校专门引进的高等人才。虽然师资力量类别众多,但是数量十分有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职教院校的学生数量逐年减少,院校不得不控制教学资源;二是专业课教学改革逐步发展,不可避免的影响改变着英语课的地位,如今在整个职校的教学体系中,英语课已经越来越不受重视,慢慢被移除。调查中还发现,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高达65%,这提高了职校教师的学历水平;而且教师的职称水平也有所提高,40%以上的教师都至少是副高职称了;但是也有45%的教师认为高学历和高职称并不代表优秀的教学能力;同时发现推行的职教英语教学法和课程改革,有一半的教师根本没有参与过,他们依然沿用着以前的教学模式;总体上,英语教师的发展现状堪忧,相对于其他专业课老师,英语教师少有机会出国学习或者通过进修来提高自身水平,职教院校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解决方法,深知很少组织活动让英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更别说培训教学改革理论和专业知识了。

三、职教英语教师提升路径

想要解决职教英语教学现存的种种问题,只有先解决英语教师发展的问题,才能培养出需要的职教人才。1.首先在职教的“师资队伍”项目的总体设计中,必须将职教英语教师的发展纳入其中并作为一个重要部分,院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发展,使之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需求,并能培养优秀人才。如今大学生、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多,职业教育的地位愈发尴尬,在整个教育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应该更注重专业发展,所以应该把“实用为准”作为职教英语教学的内容,坚持“有用、够用”的教学原则,课时不要求多,但要求精。同时要求职教英语教师有亲身实践经验,要去企业实习,了解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只有切身体验了才知道学生应该具有什么能力才能胜任这个岗位,针对工作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创建ESP行业英语课程,让学生能真正学习工作所需的技能,拥有胜任岗位的能力,培养专业性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那么重点任务就是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了,为此,建议职教院校在“师资队伍”计划中建立监督机制,对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价,提高英语教学整体水平;同时制定英语教师自身的职业规划,可以让英语教师通过出国进修、参与研讨会、相互交流评价等来提高教师自身水平;让教师去企业实习锻炼,亲自去工作岗位体验,促进教师对工作需求的理解,优化教学方案;严格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必须让教师参与讨论如何进一步实施英语教学内容,要提出有建设性的课改方案;打造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让英语教师与外教相互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多组织一些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让英语教师结合实际,实施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各院校就针对以上各种制度做出一个评判标准,将英语教师的各种执行情况纳入学校的监督管理系统,促使英语教师在教导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不喾⒄菇步。2.除了来自院校的监督之外,英语教师自身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看清自己的薄弱点,发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针对职教的学生,要明确学生的文化程度,他们可能学习自觉性差,学习习惯不好,与本科学生差距较大,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让他们能真正学习到知识,对他们自身发展有促进作用。教师不应该选择学生,应该去培养学生,只有教师自身认识到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促进自身发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第7篇:焦裕禄事迹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实践策略;探讨

就高中语文学科而言,作文在其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从某个侧面来说,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新时代下,写作教学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旋律,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来说,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方面,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不断优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改变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承当相应的责任。一是:教师方面。在高中阶段,由于平时的课业比较多,教师并没有把写日记作为语文写作教学的核心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此外,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其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合理布置题目,规划好课堂时间,把写作教学落实到实践中。此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繁重,批改不到位,存在问题。学生无法从所批改的作文中找到自己出错的地方,对应的写作练习不能达到对应的效果。二是:学生方面。就语文写作而言,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写作毫无兴趣,所写的文章并不是自身真实情感的流露,假话、空话较多。此外,学校一切以高考为核心,过分注重升学率。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并不允许学生看杂志、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书籍,严重影响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写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策略

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已成为新时代下迫在眉睫的事情。这是时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有效解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必然举措。对于这方面来说,需要优化其写作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因此,本文作者对此予以了分析。

1.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这方面来说,需要从这几个角度入手。一是:需要明确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设计重点。并以此为基点,把它融入到其它侧重点中,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需要形成对应的实施框架。以教材内容为基点,对其课程模块、学习环节进行客观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此,来构建写作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以及实施策略。以此为基点,合理选择不同单元的写作主题,并创设对应的情景,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并安排适当的课写作作业,主要以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为写作的切入点。此外,在写作教学设计中,需要对一些方面引起重视。首先,以专题为基点,来构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写作模块。其次,以写作客观规律为媒介,构建写作框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灵活应用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写作实践构建合理的写作内容。

2.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在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语文写作教学要和对应的文体相呼应,和相关的阅读教学同步。在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为训练的重点。以此为基点,引入相关的写人、记事等写作练习。其次,在明确写作流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比如,如何正确审题、选材。最后,以写作的本质为基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解决写作中的“写什么”、“怎么写”等一系列问题。以《黄河的主人》为例,引导学生写事要有波澜。在进行写作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来合理安排课时,采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进行教学,还可以巧妙地引用一些其它方法,比如,分组谈论法、美文欣赏法,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融入到写作教学中。在创设课堂情境中,可以借助一些小品、故事来导入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事文章要有波澜,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同时,要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展现出事情的波澜。教师可以合理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读相关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谈论相关的问题,比如,在写作中,事件的波澜到底指什么?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又怎样才能展现出来?在学生相互谈论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逐渐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事件的波澜便是整篇文章的起伏变化。它能够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扣人心弦,很好地吸引读者。而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事件所具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借助各种方法来表现文章的波澜,比如,巧合、夸张。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其教学设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化的教学设计能够转变学生已有的观念,意识到语文写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它能够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以此,使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得以改善,能够更好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齐丽红.高中语文写作现状和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2,11:193.

[2]祝露.高中写作教学设计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

第8篇:焦裕禄事迹范文

【关键词】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实现路经

【作者】滕星,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路,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博士后。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2-0067-006

一、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误区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一概念包含了价值的三个要素:主体(人们)、客体(外界物)、关系(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或主体对客体的要求和期望)。价值取向体现了价值主体在主观上希望客体能够满足自己的哪些价值需求。教育价值取向是指人们认为“教育应该是什么”,是一种“应然”状态的价值判断,它代表了教育的可能或预期空间。壮汉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希望“壮汉双语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主观价值目标和判断。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17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壮族农村地区,大多数壮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使用壮语交流。“壮汉双语教育”是指在壮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使用壮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

壮汉双语教育是一种以第二语言习得为目的的过渡型双语教育模式。当前,壮族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从提高汉语文教学质量即“以壮促汉”的角度来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将学习壮语作为学习汉语的“拐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实验学校往往把“以壮促汉”作为壮汉双语教育的核心,所有的壮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学好汉语文而作准备的,壮语文学习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一些学校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其他课程,在期末考试时往往压缩或占用壮文课时。有的学校甚至以壮文教学为幌子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开展双语教育。

壮汉双语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主要在于人们对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过于功利。不少人在思想认识上把壮汉双语教育简化为“学习汉语”,认为壮汉双语教育的唯一目标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向汉语文过渡。很多教师、家长、学生觉得学习壮语文作用不大,甚至出现了某些壮族父母在家庭中主动放弃说民族语而只教子女说汉语的情况。

人们对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产生误区,其根源在于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壮族文化主体性的失落。长期以来,壮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是相互脱节的。壮族知识分子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必须学习和掌握汉语文,才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晋升。梁庭望教授指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壮族地区的官方教育传播的是汉族封建文化,讲钦定的正统伦常,使用的是汉文。壮族文化不仅不能登大雅之堂,还要受到贬低和丑化,久而久之,壮族的文人学子几乎都不懂得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在封建重压下,形成了虚无主义的畸形思想和变态心理,反而看不起本民族文化。”由于壮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历来传播汉族主流文化,汉文化对壮族知识分子的影响尤其深远。不少壮族人甚至以学习汉族文化为荣,鄙视本民族文化。这种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亲汉疏壮”的心态,使得壮汉双语教育的发展缺乏明显的内部推动力。从现实看,学校教育中壮族文化主体性的失落也是壮汉双语教育面临的一大困境。有学者认为,“民族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所理解的民族教育,实际上是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所关注的重点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高考的升学率,而不是作为广西主体民族的壮族文化的本身的教育问题。”壮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仍然是汉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这当然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但不应是唯一内容,更不应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排斥在学校课程之外。

二、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

学术界通常将教育价值取向的利益主体分为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体(个人需要)两大类,或国家、集体和个体三类。壮汉双语教育是壮族地区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教育价值取向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一是它能够满足壮族地区群体和个体民族语言及文化传承的需要,二是它能够满足壮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我们在一般教育价值取向“国家”和“个体”的基本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地方”作为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分析单位之一,即壮汉双语教育的相关价值利益主体分为国家、地方和个人三类。这里的“地方”相当于“地方社会”或“社区”,是民族和地域概念的复合体。从国家、地方和个体的视角出发,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壮族人民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程度

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的高度来看,壮汉双语教育应具备以下两项功能。

第一,实施壮汉双语教育,有利于落实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首先,在壮族地区的学校实行壮汉双语教育,保障了壮族人民在语言文字上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平等地位,赋予了壮族人民对民族身份的自信,这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公共教育领域内得到公平传承的具体表现,是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平等政策的体现,也是保障各民族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体现。其次,壮汉双语教育主要指壮族学生学习本民族语和汉语。壮语是绝大多数壮族学生的母语,是传承壮族语言和文化的重要工具。汉语文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交往,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重要交际工具。壮汉双语教育不仅有利于维护和保障壮族学生的母语教育权利,而且也有利于保障壮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权利,使壮族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这一中华各民族之间交流、交际的基本工具,有利于增进壮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二,实施壮汉双语教育,有利于提高壮族学生的文化素质,使他们更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壮汉双语教育,壮族学生可以在传递和继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更多的现代社会信息,获得更多的“文化资本”,从而更容易与外界沟通、交流、交往,更全面地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就业,而且也有利于其社会地位的提高,使他们更容易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在现代化社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促进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服务

从壮族地区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壮汉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壮汉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壮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壮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人民创造了自己优秀而独特的文化。如花山崖壁画、铜鼓、民歌、壮锦等,这些文化遗产凝聚着壮族人民的生产斗争、生活实践的聪明智慧,强烈地表现出壮族的共同心理、民族理想、民族情操、民族伦理和价值观念。壮族优秀文化不仅是壮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语言文字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壮汉双语教育,有利于壮族学生学习、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中吸纳、继承、发扬健康的成分,促进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壮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来自本乡、本土,有较好的适应当地文化生态和本地区生产、生活方式,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人才。壮汉双语教育有利于壮族学生在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地方性知识”,如环境、生计、民俗等方面的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的乡土认同、地域认同和民族认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也有利于其掌握适应当地文化生态和本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具备服务地方社会、促进地方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三)促进个人和谐发展,提高个体的文化适应能力

从受教育者个人的角度来看,壮汉双语教育有助于促进个人的和谐发展,提高个体的文化认知、文化适应能力。

一方面,对于从小说壮话的壮族儿童来说,壮语是自己的母语,学校教师在启蒙教育阶段用学生的母语来授课,而后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引进汉语的教育方式,可使壮族儿童在学校环境中感受到学校教育和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从中获得莫大的自尊和自信。“用母语教学有助于学生肯定自我、人格、价值等健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一旦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及人格、价值得到肯定,享受到使用自己母语的自由权利,那么,他们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壮汉双语教育有利于壮族儿童接受最适合他们语言、文化基础和认知水平的教育教学方式,使他(她)能够在身心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从事学习活动,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体验成功的学习经验,从而有助于促进其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全面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壮汉双语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教育。壮族学生通过双语教育学习本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不仅可以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还可以从中学习、了解汉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从而学会欣赏、理解和接纳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跨文化学习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文化适应能力。总之,壮汉双语教育要教导学生从尊重自己的文化出发,“推己及人”,学会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对不同的文化秉持积极、包容的态度。

三、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

(一)多元性

由于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文化冲突和价值冲突,由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社会阶层分化和多元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同样面对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笔者曾指出,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面临着“全球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这是21世纪全人类和多民族国家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两大挑战,而两大挑战的核心是人类单一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问题。在壮汉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这种“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具体体现在国家取向、地方取向和个人取向三者之间的冲突与和谐,如:有人把壮汉双语教育简化为“学习汉语”,认为壮汉双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快地向国家通用语言过渡;有人认为壮汉双语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发展的有效工具,应实施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式的壮文教学;有人认为壮汉双语教育对个人的升学、就业没多大作用,没必要开展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正确认识以上几种关于壮汉双语教育的不同观点,对壮汉双语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全球化时代,壮族地区的学校教育需要多元的价值取向。上述三种价值取向都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但又不能无限扩大。如何培养学生对主流文化的接纳和认同,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认知、理解和传承,以及对丰富的民族语言、文化资源进行选择、加工和创新的能力,都是人们在开展壮汉双语教育时需要积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因此,壮汉双语教育需要兼顾国家、地方和个人对教育的文化价值选择,满足不同利益主体对双语教育的需求,实现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二)互补性

壮汉双语教育的国家价值取向、地方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三者之间并非是对立和冲突的关系,它们是多元并存、和谐互补的。从地位上看,壮汉双语教育价值的国家取向居于中心地位,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壮族学生掌握壮汉两种语言,熟悉壮汉两种文化,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顺利进入主流社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但是,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并不是要以取消或否定个人价值和地方价值为代价的。实际上,国家价值、地方价值和个人价值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个人价值目标和地方价值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的。如果壮族学生通晓壮汉两种语言,适应不同的民族文化,那么他(她)的学业质量、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心都会得到相应提升,这不仅有利他(她)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从层次上看,国家、地方和个人的双语教育价值取向分别处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其中,地方价值取向往往结合了地域和民族的因素,是联接个人生活经验和国家价值目标的中介。比如,理想的国家认同教育模式应是从培养受教育者的乡土认同和民族认同出发,由珍爱家园、重视乡土开始,达到认同民族文化,再上升到热爱国家。这样循序渐进、由近及远、由浅至深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才能产生深远、实在的效果。

因此,在壮族地区,只强调双语教育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取向是不够的,而单纯从个人升学、就业的功利目的出发来评价双语教育也有失偏颇。壮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民族文化的滋养,需要培养对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具有高度认同的跨文化人才,这也要通过壮汉双语教育才能实现。因此,壮汉双语教育价值的国家取向、地方取向和个人取向三者的关系是互补的、和谐的。我们需要兼顾壮汉双语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整合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国家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

(三)时代性

从教育价值取向的时代变迁视角来看,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过于强调“国家一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不分地域、族群的国家“大一统”的教育原则和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基本理念,而极少关注双语教育的“地方一个人”的价值取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多元文化社会的格局开始彰显,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地方、个人的利益和话语权,教育的地方、个人价值取向也日益受到关注。壮汉双语教育的地方、个人价值取向的实现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也具有可行性。从学校教育体制的内部改革来看,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为基础教育阶段乡土知识能够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进入学校课程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为学校教育在传承乡土知识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能够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也营造了基础性的制度环境。在外部环境支持方面,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积极实施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政策,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为壮汉双语教育的地方、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空间。

因此,壮汉双语教育的国家、地方和个人价值取向的表征及实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既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在当下少数民族地区复杂的文化权力格局和文化生态环境中相互对话、协商、妥协的结果。

四、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我们认为,应当采取整合的策略,从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培训多元文化教师、改革教学和评价方式三条路径出发,拓展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空间,使其从“应然”走向“实然”。

(一)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实现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关键在于对壮汉双语教育目标的正确定位和认识。壮族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能仅仅把壮汉双语教育局限于作为“贯彻民族平等政策”和“以壮促汉”的手段,而应将壮汉双语教育视为促进壮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文化适应能力,以及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推动壮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为此,壮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应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认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担负人类共同文化成果传递功能的同时,不仅要担负传递本国主体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而且同时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少数民族学生,也应该包括主体民族学生。“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较好地兼顾了壮汉双语教育价值取向中国家利益、地方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关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模式。当然,这一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如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双语教育的要求不一,不同学段(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双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不相同,如何科学安排双语教育课程及教学时数,如何开发双语教育课程资源,如何改革双语教育评价机制,如何进行双语教育的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人们在壮汉双语教育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二)培训多元文化教师

教师是壮汉双语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壮汉双语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语教育的成败与否。要有效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教学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多元文化知识和素养,就很难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出相应的具有一定多元文化意识的学生。

因此,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双语教师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应结合国家的民族政策、双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等多种因素实施;在培训的形式上,应提倡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参与式培训,通过撰写教学札记、设计多元文化教学案例、参与现场讨论等形式交流学习心得,反思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缺失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敏感性。

(三)改革教学和评价方式

在树立“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目标和提高教师多元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应改革壮汉双语教育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提高壮汉双语教育的质量和绩效。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首先,教师应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实践的、互动的、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互动、交流、讨论,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语言、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风俗、生计等“地方性知识”,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中的文化适应。

在评价方式的改革上,应改变“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观,代之以发展性的评价原则。这就要求双语教育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把评价过程看作是一个促进学生自身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将其贯穿于学生双语学习活动的始终。在评价的具体方法上,应注意双语教育评价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将诊断l生评价、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互补充,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滕星.壮汉双语教育的问题及转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梁庭望.论壮族文化的断裂现象[J].广西民族研究,1988(4).

[4]覃德清.壮族文化的传统特征与现代建构[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5]叶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J].教育研究,1989(8).

[6]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7]王卫东,石中英.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6(4).

[8]韦达.壮族地区壮汉双语双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C]//韦茂繁,戴庆厦.第五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

[9]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0]裴娣娜.教育创新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第9篇:焦裕禄事迹范文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基于WWW;远程教学支撑系统;同步多媒体

Abstract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Distance Learning for Teach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learning in China is a new type of topic. The Techniqu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a model of constructing cyber university and distance education.

Key words Distance learning; Based WWW;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Synchronizing multimedia

一、简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终生化和国际化的新型教育形式和必然途径。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能创造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可以送教上门;让人人享有教育;能克服人多、地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能解决工学矛盾;可以请最好的教师,运用最好的教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

二、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对我校为基础教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建设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师资;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关键在于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01年,在充实中小学教师缺额的同时,使98%以上的小学教师,95%以上的初中教师、70%以上的高中教师和60%以上的职业中学、技工学校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或任职标准。因此,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办学开放性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封闭的办学模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由优秀教师开设的课程,有助于建立起一种满足终身学习要求的教育保障体系,有助于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使广东成为教育强省。

1、目标和基本思路

广东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以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为龙头,以广州、深圳、珠海大中城市为先导,逐步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腹地分层次推进。到2002年,远程教育覆盖面达广州、深圳、珠海和珠江三角洲400多个城镇中2800所中小学。到2004年,现代远程教育辐射全省5000所中小学。发展目标是: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建设广东教育强省服务,对广东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为国内师范院校开展远程教育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2、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广东省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和各类高层次教育人才。

3、技术路线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采取的是基于WWW的远程教学系统和基于www光盘多媒体授课课件压缩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模式。中小学教师可以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室(校外教学点设在网络条件教好的中小学)或家庭就近上网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来访问和学习;同时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室或家庭本机操作,学习压缩在光盘中的多媒体授课课件。该技术模式可以分为五大模块:

(1)基于WWW的远程教育系统

基于WWW的远程教育系统提出了一个 基于Internet的网上虚拟集成学习环境。AnswerWeb系统、Web远程测试系统、Web远程交流环境、多媒体作业系统以及基于Web的网络大学管理系统。

AnswerWeb系统----在一般学习过程中,提问与回答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而通常在一个领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问题往往具有相似性。另外,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加以汇总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作为反馈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大大缩短了经验教师的培养周期。

AnswerWeb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基于 Web的网络自动答疑系统。通过关键字匹配、 搜索算法,和问题勾连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快速得到问题的解答。系统提供问题分析功能,以使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Web远程测试系统----基于Web的测试系统支持学生入网测试。学生只要接入Internet,可以从在何地点进行实时考试,考试完毕后立即可以得 到成绩,同时教师可以立即统计、分析该次网上考试的学生成绩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试卷的难易程度。本系统实时纪录考生的考试状态,若考生因网络失败而导致考试的异常中断,其可以在下次登录到系统中时,自动恢复到上次考试的中断点。

Web远程交流环境----远程交流环境提供了一个基于Web的,异地师生交流的场所多媒体作业系统----多媒体作业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基于 Internet的作业、作业完成和提交的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预先编辑好的基于各种媒体的作业 ------ 文本、图片和语音,在 Web中。同时分散在各地的学生可以通过 Internet 浏览教师的作业,并可以利用本系统完成并提交作业。

基于Web的网络大学管理系统----本系统综合管理虚拟大学的教师、学生以及各类课程的信息。提供学员注册、课程安排、分数查询和交费情况等信息。

(2)基于光盘的多媒体课件压缩系统

该系统利用最先进的多媒体压缩技术把老师授课过程具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多媒体课件压缩在光盘上,然后邮寄给校外教学点,安装在多媒体室的服务器上(网络条件较好的校外教学点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线路下载多媒体课件),也可以直接邮寄给校外学生。学生在本机的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根据教学计划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转贴于

(3)远程教学综合信息库

教学资源库包含教育信息本地化、教学素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习题库、实习软件工具库等。

(4)网络课程建设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学科核心课程6 门

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

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

数学方法论

国内外数学教改动态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化学学科核心课程5 门

化学习题教学研究

化学竞赛指导

日用化学选讲

新材料、新能源专题

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英语学科核心课程5 门

听说能力训练专题研究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

英语视、听、说

翻译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数学学科核心课程6门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比较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专题

数学发展简史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英语学科核心课程5门

英语教学概论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技能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音乐学科核心课程5门

小学音乐教学基本技能

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

儿童舞蹈及音乐游戏

音乐欣赏及作品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5)考试和实习的实施办法

按照远程教育"宽进严出"的原则,必须把好考试这一关。考试场地可以设在校本部和校外教学点,标准化考试在校外点局域网的计算机上进行,实习可以在校本部和校外教学点。

4、该技术模式的主要特点

远程教育的前期设备投资小,基本上是利用我校原有的教学条件和设施资源,如网络中心的核心网络设备、出口的信道等。

网上学员入网投入资金少。学员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上网学习。一种是在校外教学点中小学多媒体室里上网学习;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家庭上网来参与网上的学习和网上的辅导。特别说明的是广东五大网已经10M-155M互联,珠三角地区普遍提供家庭上网接入,方式有:拨号、ISDN、ADSL、CABLE MODEM,有些地方已经光纤进入家庭。

利用最新的多媒体压缩技术,把多媒体课件、教师授课的影像资料等压缩在光盘上,邮寄给校外教学点,安装在多媒体室的服务器上(网络条件较好的校外教学点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线路下载多媒体课件),也可以直接邮寄给校外学生。学员可以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环境上自学,也可以把光盘带回家学习,犹如把最优秀的教师请到家里来上课,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按照远程教学的大纲,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真正体现了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由优秀教师开设的课程。这大大方便广大的中小学教师。

多媒体光盘压缩成本低。以物理教育专业(专升本)为例,一个学生需完成15门课程(三年完成),授课课时约750个学时。如果用目前流行的VCD MPEG-1的压缩格式,每个学生需派光盘700张左右(每张光盘播放1小时),这是不敢想象的。但如果用我们开发的最新压缩技术,每张光盘可播放17个学时,仅需44张光盘,也就是说每月每个教学点或学员派发1-2 张光盘就可以了,每张光盘的成本不到5元。

光盘压缩技术采用国际流行的基于web和www浏览方式,非常方便用户用浏览器调用。由于有较好的市场和前景,Microsoft微软公司已把播放器嵌在(plug-in)win98操作系统中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开展远程教育,可以激活我校的教育信息产业,特别是带动我校的课件制造业和出版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