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思维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维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维的重要性

第1篇: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无论在软装饰设计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出创新思维重要性,因而我们在培养机制中就应该将创新思维的教学培养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师,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推动软装设计前进的步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1.树立室内软装饰教学中创新思维教学的培养目标我们首先应该在教学培养目标中明确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其次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确立创新思维的目标。例如,教学内容中,应结合市场特点、学科特点以及学科前沿性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软装设计的特点,从软装的设计元素着手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设定同款家具,进行创意设计、主体设计等激发学生创新能力。2.建立室内软装饰教学中创新思维教学的方法(1)教学团队的多元组合与教学模式的调整软装饰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要培养学生在该课程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入手,通过大量实践教学方法的介入,建构理论学习、情景学习、实践体会、种子教学等多维度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师结构中形成以教师为首的包括家具设计师、工艺师、产品设计师、制作人员、零售商等团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自主学习、研发创造。(2)课题设计与主体相结合只有将课程设计为主题设计或者课题设计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真切地参与到现实设计中来。在课题设计中去揣摩,去思考如何让设计产生亮点与创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课题设计可以是虚拟课题,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思维的天空,完成各种概念设计、创想设计、前卫设计。另一方面,可以以主体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让设计过程成为一个序列。完成一个从思想构思——实体创作——最终传达的过程。展现一个作品从孕育到创造到结果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去体会设计、完善设计、学习设计。(3)企业与市场的合作与参与除了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以外,加大市场调查、参观、实习、企业参与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企业运作方式与市场发展的动态,接触新领域的相关案例,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增强学生的社会体验感。为日后在从事设计工作中提出更高的设计思想。

二、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在软装饰设计课程中的意义

首先,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将软装饰课程中的实践性内容与市场理论相结合,有利于教学环节与市场环节的更好接轨,形成人才培养与市场发展的无缝对接。其次,引入创新思维培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有利于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激增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课题设计与主体设计能够真实有效地创造出符合自然规律和人自身需求的设计成果,让设计产品具有前瞻性的概念设计目标。创新型思维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在充分了解专业市场运作和市场发展动向的前提下,为其自主创业打开了合理的未来发展平台,而不是让创业成为不切实际的一种空想和冲动。

三、结语

第2篇: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课,思维能力决定了其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因此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科学课的学习尤为重要。本文以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为基础,总结出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

一、科学思维介绍与培养意义

1.科学思维能力简介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达到思维最优化、科学化,是适应现代化实践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创新而创立的方法体系,是对世界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全局把握。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以科学认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脑依赖于信息符号对于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合理地处理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化,做到科学地、历史地、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思维发散法、逻辑方法、模型优化法等。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的传统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程固定式思维结合起来,学生将老师的思维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模式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导致对熟悉的课程和内容铭记于心,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式化思维与现代教学没有同步前进的结果。而科学课是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求知过程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新、灵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成为了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2)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单一的沿着问题的发展过程考虑问题,思维习惯固定,思维方向难以改变,因此不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难以进行发散思维或变换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习科学课的瓶颈。

(3)科学课自身特点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科学课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是科学课的首要目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其知识体系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开始变的开阔,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广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对于知识与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合理地运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即发散式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冲破传统观固定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学生在初学该章节时,对于转化与守恒这个概念就有所误解,认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能量还能够守恒么?这是很多学生所产生的疑问。这就是学生考虑问题的时候单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缺乏能量的整体式思维,而且考虑问题绝对化,把转化与守恒进行绝对化思考,导致对问题难以理解。

该例子说明学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个别以及整体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该例中很多同学会从单一的势能或者单一的动能出发,没有考虑到能量的总体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维能力是科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课的研究中,会遇到边缘科学等许多超越现实的实验条件,现实生活中难以重现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与实验条件理想化,从而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

例如对于势能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火燃烧时释放出热量这种形象化的能量才是能量,因为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得到。而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人体感觉不到的能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因为势能比较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这个概念时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抽象的描述印在脑海中,将无形的势能附着于有形的物体上,从而将无形的势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势能,从而消化对势能概念的理解。

第3篇: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 创新思维 抽象性 元概念

Abstract: building design refers to the need for people's production, life, culture,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space creation process, is a kind of human activ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space and external space and th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ve thinking is most designers should have a way of thinking, the process is to explore various ways and as a tentative plan for the designer. It is a logical thinking and image thinking combined, the creation method of realism and Romanticism combin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design conditions and profound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mise, grasp the key problem and essence, with rich imagination and obtained in repeated thinking inspiration, expression and composition skills in the use of architectural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create perfect unity with profound thought and outstanding artistic, architectural image. Based on years of work practice, put forward a new design ideas for the curr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sign thinking. So tha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fter more artistic, and let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abstract, hierarchical, organized.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Abstract Yuan Gainia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在建筑设计中,再富有创意、再优美精湛的建筑,都不能离开技术层面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发现一些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意图强烈,但其设计方案脱离设计原则程度严重,存在功能或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自身对其的理解,做简要探讨,与大家分享。

二、抽象性新思维

抽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与“机械”思维的方式和形象思维作为实现的途径相结合而达到创造思维的目标抽象思维是指“脱离了具体事物的事物关系结构的符号式逻辑表达”。

1、所谓创造思维,其实是基于内在格式塔结构维度相似性的新的联结、组合与赋予新的认知对象的思维。当二者相匹配时(即认识能完满地表述客观事物时),这种思维—— —包括其概念、法则等就是正确的。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之相对概念、光速、不变等概念的重新组合并用来表述光的运动、时空限定等。任何创新的要领都出自于原有概念或它们的格式塔结构维度之间的不同的组合与客观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相匹配。隐喻方式及其内在机制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在隐喻的源体与目标体关系中,相对应的组成元素即相似的格式塔结构维度。找出隐喻的可自动分解的操作模式就解决了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模式问题。从思维的角度看,创新是隐喻的结果。

2、从元概念出发,按照人的特性和科学逻辑或隐喻逻辑来推测某种事物的演化过程与方式。这种推测要注意逻辑思考的彻底性。

3、对于艺术,利用隐喻逻辑结合人的特性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环境中的形态与某些概念可构成相应的对应关系,从而形态具有了某种意义,二者建立起了隐喻关系。利用隐喻逻辑并结合人的特性,我们可以高效地完成特定的创新思维成果这种思维模式还可表现为“原型法”—— —即找出原型,然后发散,创造出众多的引伸的形态来。

4、源自某原型可引发出许多不同的组合,但其原型却同一由某些基本特征独有组合构成原型并引发出诸多不同组合形式,形成某种个性风格的建筑。如柯布西埃提出的现代建筑的“新建筑五手法”模式。再如将门定义为“两种境界的过渡态或中介”,可使建筑入口形态的创新思路大为开阔。

5、创造是某种新的组合过程的产物,由构成因子与(多维的)构成序列关系决定。算法是一组达到某个目标过程的步骤的表述。事物构成因子均是一类集合,而类别划分是相对的,在更为抽象的层次,异类的事物因相似性而被认为是同类。本文将创造思维的算法模型粗略表述为:建立事物构成因子的集合,在更为抽象的层次,异类的事物因相似性而被归于同一集合,建立此递归的构成结构;对于某构成因子,在更为抽象的层次,通过某些相似特性而形成的两种门类事物的联结;选择原有构成因子的替代物并加入到所要进行的组合过程;依据类别差异度、已组合统计量度、组合因子间亲合度、制作成本等尺度作为约束条件制定搜寻算法;通过更为抽象的层次进行搜寻,找出原有构成因子的替代者;不同构成因子的差异组合。从组合要素的数量可知不同组合的数量很大。

第4篇: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原画设计 创造性思维 审美性 引领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12

引言

“动画行业中的‘原画设计’是指原画设计师按照剧情的发展和导演的意图,完成动画镜头中角色的动作设计,画出一张张不同的动作和表情的关键姿势画面。因此,原画设计也可以被称为动作设计。”每个原画设计者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节的需要做各种各样的活动,然后用绘画的形式去把它固定下来。原画设计者除了需要绘画功底扎实外,还要熟练掌握运动规律,并很自如地应用到动作设计中,了解所画镜头在整个画面分镜中的位置及角色的性格特征,拥有控制镜头关键动作的能力、整体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时间安排能力,还有表演能力和超强的想象能力也是必需的。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国产某些动画片中,人物的角色设定十分活泼好动,动作设计却过于生硬、简单,表演索然无趣,人物说话时,出现静帧,口型与对白不协调,画面效果呆板,看了前几秒,脑海中已经出现下一个片段的画面,这样导致观众们丧失了继续观看的兴趣。在设计人物动作时,如果我们总是选择一些常见的、简单的动作姿势或表情来完成表演,也就是使用常规思维来设计动作、表情,画面必然会显得无趣、毫无生气。怎样从我国二维动画中的原画创作长期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突围呢?

1.二维动画原画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与表达

从事动画片制作的时间越长,容易产生一些思维惯性,这又会导致一些误区,两者相互关联,原画技巧中简单的预备、缓冲往往有其深刻的内涵,它涵盖了自然界许许多多共通的自然规律。在原画设计中运用创造性思维,让动画短片更加具有魅力和艺术鉴赏力,这正是创造性思维的意义所在。

1.1打破传统束缚,运用新艺术手法

《金色的海螺》采用雕镂刻剪的工艺,使静止的刻剪形象变得栩栩如生,利用剪纸这一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来生动而完美地表现了原作的思想内涵。在动作设计上,动画师借鉴了传统戏剧的表演程式,融入了皮影,木偶等艺术表现手法的精华,色调五彩斑斓极具装饰性,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和浓烈的民族色彩。该片在原画设计上突破传统和颠覆了传统思维,用一种新的艺术手法打破了观众对以往动画片中原画的看法,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墨色浓淡把握十分贴切,画面有韵律和层次感,该影片的原画设计不再是传统的单线平涂的效果,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气韵生动,视觉效果明显比传统的单线平涂的动画丰满和有张力。

1.2逆向思维的运用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要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以“出奇”去达到“制胜”,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动画的动作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动画中人物的动作,一方面要遵循运动规律,另一方面,动画中的事物运动的形态、速度、强度、力度和幅度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变化,包括动画中的自然景物和环境设置等也是可以配合运动,甚至可以与主角同步运动的。”我们可以运用动作夸张变形这种手法来对传统的角色动作设计进行改造。例如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具体的行为表演、幽默方式都是标准的美国动画风格,家猫汤姆和老鼠杰瑞在打闹中,杰瑞用力扯汤姆的胡须,汤姆努力挣脱中使身体不断拉长变形,以夸张的运动语言放大了动画表现的戏剧性效果。动画中让人物身体的变形,使用旋转速度线,都可以很有趣味性地表现动画的喜剧效果。当然动作夸张必须要适度。过分的夸张会看起来不合情理,不利于恰到好处的表现影片内容。为了与艺术处理过的造型和运动相配合,动画片中的说话声、音乐声也要相应地加以夸张、变形,使画面更有看头,引人入胜。

2.二维动画原画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2.1创造性思维使原画设计更具审美性

二维动画中原画设计运用创造性思维模式后,还要具有画面的艺术效果即审美性。观众在接受动画作品时,因其不同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社会地位,他们原先已有的各种经验,情感和审美理念等,在观赏过程中就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观众,对动画艺术的审美要求肯定有不同看法,即使是同时代、同民族的人,也会因各种不同的立场而提出不同的见解。尽管人们审美视角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美与人的愉悦感知相关联。所以真正的核心问题是审美情感。迪士尼动画《小美人鱼》、《花木兰》、《狮子王》等等,这些动画片的情感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并且故事轻松欢快,让各个年龄的观众层都各有各的体会和感悟。视觉的娱乐性固然重要,但刻意的娱乐效果,作品的艺术品质就容易流于表面。视觉娱乐性效果的作品至多属于浅层次的审美品味。所以,一部经典的动画作品优劣关键在于是否经得起长久的审美品味。这就需要通过独具魅力的艺术手段把戏剧性的情感真实地共鸣到每个观众的心里去。有以下三种艺术手段:

物体形态转换

“通常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夸张表现是对运动趋势或结果的视觉理解和心理预期,所以即使它与现实不完全相符,也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例如动画片《大力士》中,一个包裹从空中掉了下来,在和地面撞击的一瞬间,包裹的形态变形,变成了一个帐篷,有一设计出乎意料但又富有趣味性。

视觉节奏

动画影片应与观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动画所传达的视觉节奏的变化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共鸣和升华。节奏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整齐平均排列,形成一种机械性的节奏感,也有的不整齐、凌乱的排列,但有规律的节奏感,也有的通过灵活而又自由组合而成的节奏感。比如在蓝色的天空中如果有一只鸟在飞翔,只给人以突出醒目之感,如果有数只鸟疏密相间地排列着,就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节奏感。

色彩心理效应

通过敏锐的美感,用颜色来触动人的情感因素以此强化渲染剧情。在动画影片制作过程中对于情感互动因素的挖掘和灵活运用,会使动画影片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美国木偶动画《僵尸新娘》一片中,故事里的人间世界基本上只有黑白灰三个层次,充满着刻意营造的压抑、灰暗的气氛,只有在象征男女感情的小花上面,才使用了一些粉色。而在地狱,则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各种光怪陆离的角色造型与场景充溢其间,穿着各式彩色服装的骷髅海盗,灯光闪烁的地下舞场,正好表现了两种极端,观众的心情也因剧情由压抑转为欢快。

2.2创造性思维使原画设计具有引领性

二维动画中原画设计使用多元的艺术手段,使动画片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要使这种审美性更有持久性,原画设计就要具有引领性。它不仅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而且反映审美理想。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同一个角色,同一种情况下有很多种可供选择的、正确合理的而又与众不同动作设计。而怎样的动作设计才具备这样的特质呢?这就需要在创作者头脑中对多种动作设计来进行筛选,通过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经验和想象力来辅助。如:动作设计具有协调、互动性。具体表现在:动作与时间、动作与环境、动作与角色。首先是动作与时间,它影响着环境与角色的展示与表达。一些动画公司在制作动画片时,没有重视动作设计与时间的关系,影响了影片的质量。比如镜头间的动作设计与时间分配过于平均,这就导致动作节奏感的缺失;动作中某个关键帧被分配到错误时间中,破坏了整套动作的流畅性;角色的口型与字幕对白不协调、对不上号等。动作设计要与时间安排得当。在动画片中,每一个动作设计都要被时间控制,同时剧本因素又影响着动作时间的设定。动作设计和时间的关系犹如左右手,缺一不可。动作时间也多接近生活中的时间,接近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示人物的细腻感情。如果忽视人物说话所需时间,将会给配音带来同步麻烦。安排合理的动作设计和时间,就会更好地展示角色特性和衬托环境气氛,使角色内在性格外化,凸显剧情的节奏感,画面流畅性和感染力,烘托主题,达到语言所不能达到的那种厚重的特质,让观众持久的从心理上认同、喜爱这部影片。

结语

二维动画中原画设计需要个性化发展。个性的设计可能是来自扎跟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未来的动画设计师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每个民族的标志更多的体现在民族精神层面,民族和传统也将成为一种图式或者设计元素。拥有扎实的制作二维动画的功底对创造三维动画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在二维动画中,原画设计打破常规思维,创造性的动作与表情设计,使动画片具有审美性、引领性,在吸纳外来先进的技术、艺术手法的同时,对民族本源有更有深刻的思考和挖掘,创造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符号的优秀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 汪璎.《原画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汤晓颖,吴羚翎.《动画创作思维与表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薛锋,赵可恒,郁芳.《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张弓.《运动规律与原画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乔晶晶,卢红.《动画创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浦计,浦稼祥.《动画技法与原画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初中英语阅读 技能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批判性思维最早起源于哲学,历史上哲学家们并没有提出批判性思维这一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学者们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界定,其中最著名的有Paul和Elder提出的三元结构模型,以及Facione提出的双维结构模型,这些定义的提出对后来我国研究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导向。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国外著作的议介,进入21世纪,国内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学者增加,到现在已逐步形成了正式的研究队伍和机构,例如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文秋芳团队等。但是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仅限于理论的阶段,缺乏实践的探索和检验,目前在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领域中,对大学和高中的研究较多,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却缺乏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二、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的教学目的强调: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并且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现状中,传统教育模式仍然钳制着当下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动的吸收和接受老师及课本所传授的知识,鲜有学生能够真正的运用自己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吸收和学习。因此寻求高效的,辩证的,综合的英语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获取有效阅读信息的能力,成为每一个英语教师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三、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对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博士杨武金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对各种信息的理解,识别,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界定最早出现在国外――由Ennis、特尔斐和Paul为主导的,掀起了对批判性思维分项能力的界定。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秋芳教授在对国外三种分项能力的分析基础上,并借鉴国内林崇德教授三棱结构模型,提出了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在该层级理论模型中界定了三项核心技能,分析、推理和评价技能,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可以较全面的体现批判性思维在人思维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英语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提取所需信息。笔者以文秋芳教授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例(2008),来具体说明各技能对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介于初中生思维层次发展较低,因此笔者在此对其分项技能做了适当删减。

1.初中阶段,在批判性思维的分析技能中,归纳、识别、比较、区分等技能有助于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快速提取所需信息信息,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找出段落中心句,此项技能的提升可以为学生省去盲目浏览全文所耗费的时间,并能在类似于Open Question中整合所需信息。

2.推理技能是文秋芳阐述的另一个思辨技能,主要包括:质疑、假设、阐述、论证等。在初中英语阅读中指运用逻辑分析,为一种结论提供支持,在英语阅读中,常常体现在根据上下文推理猜测词义,或则推断主旨大意等,推理技能有助于学生敢于面对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批判性的吸收知识,不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单纯的吸收课本知识。

3.评价技能是指对假定论证过程结论等的评判技能,即回过头审视批判性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检查其思维的正确与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所得信息的思维论证,检查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总结

尽管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较全面的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各个技能的表现方式,以及他们具体的体现,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并不是独立使用的,在进行阅读时,我们可能需要同时使用若干个技能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入了解文章主旨,在剖析文章的基础上,面对英语阅读的各种题型时,才能够使我们思维清晰,精准的找到答案,少走弯路,因此,批判性思维对英Z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第6篇: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思维定势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考虑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它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我们首先应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怎么培养?下面我们看个教学案例:

某教师在教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时,他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草刚发芽的样子。一位小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老师没有画出“春风”,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如何画出春风?那位小学生自己上台把小草全改成了向右微微弯曲的样子。这位聪明的小学生打破了一般人认为绘画要画事物本身的思维定势,通过改变小草的形状,从侧面画出了“春风”。这个简单的教学案例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开出的花朵,美丽、动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学得灵活。

教学过程中求异思维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求异,即坚持答案结论的多维性。学科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是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这样的教学活动,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

教学中,逆向思考依旧不能忽视。逆向思考即抛开总是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进行反向思维的一种方法。在解决一些特殊问题时,这种逆推的方法往往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可从课文结尾处往前逆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设计板书时理出贯穿课文的因果链条,让学生明白逆推过程。如《看月食》一课,教学月亮复圆的一部分,就可以让学生自学,借助板书从“红铜色的圆影子”开始往前遂层逆推。《惊弓之鸟》一课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可让学生变序复述,逆向前推,在逆向复述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敏度、流畅性和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要争于进行评价,而是让它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会使新的想法等紧接着出现,原来的想法本身等也会变得更加深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完整。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要轻率给予批评,要允许学生有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

思维的新颖、独特不是单靠异想天开所能得到的,应该是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结果。规律反映的是事物的普遍性,每个事物反映规律的具体方式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性,新颖、独特性正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根据它的具体条件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结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就不可能有新颖性和独特性,也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要想孕育学生的聚合思维,就要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认识客观事物,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参考书,收集好的词、句、段,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上网查询资料等多种方法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不断深化理解知识,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加工、完善、纵向加深。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对已有信息分析比较,从多种答案中找出一个最佳答案,作出最佳选择。如果学生自己的已有信息都不够,分析、比较、选择就无从谈起了,更无法着手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例如《五彩池》一课,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想象五彩池还有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学生们纷纷发挥想象力,说出了各种颜色和形状。这样创新教育就算成功了,可以停止了吗?不,笔者认为,这个环节还可能进行下去――接着,让学生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加上一句:“五彩池多么神奇呀!”或“五彩池真是神奇无比!”使句子变成“总――分”或“分――总”结构。这样,让学生在发散思维以后,又归结到“神奇”这个课文的中心词上来,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又引导学生聚合思S,并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入理解了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放手学习后,引导学生回归课文中心,做到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力。比较分析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思维在各事物多角度的本质上游弋,就能增强识别能力,达到“从这一点想开去”,从而产生思维的悟性或灵感。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运用比较分析法,经过长期训练,就能形成学生思维的广泛联系、多方比较、深入探索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特别是通过质疑后进一步比较,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迈向创造性思维的境地。

第7篇: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验创新;自制教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4(S)-0027-2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是使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要充分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就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创新。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通过改进演示手段,演示方法或演示技巧进行实验创新

当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的现状。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所进行的,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也就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演示力的合成实验中,很多老师的做法都是在一个方木板上固定三个滑轮,如图1所示:在P点固定一条橡皮筋,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两条细绳,分别通过B、C两滑轮悬挂三个和四个钩码,画出拉力方向。然后只用一根细绳通过A滑轮悬挂五个钩码。这样就证明了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我认为这种做法,效果不太好,可信度较低,思维有局限性。可将这些缺点列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改进的方法。我在做这个实验时,在黑板上边缘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钉了两颗铁钉A、B,直接将两条橡皮筋分别悬挂在铁钉上。然后叫两组学生(每组两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做一次实验,如图2、3所示。F1和F2是两把弹簧称拉动皮筋时的读数大小和方向,F′是一把弹簧称将橡皮筋同样拉到O点时的读数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力的图示作出F1和F2的合力F,最后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由此得出结论: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利用自制教具创新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自制教具本身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平抛运动是学生接触曲线运动的第一个实例,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的,但水平分运动的情况课本上是通过频闪照片分析而得,在课堂上是无法演示的,因此我做了如下图4所示的平抛运动演示仪应用于课堂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演示器材结构如图4:右端上、中、下是三根完全相同的斜槽轨道,它们由两块竖直铁片固定。斜槽轨道底端水平,这是为了使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在斜槽轨道右端相同位置固定三个电磁继电器,三个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用并联的方式连接在两根接线柱上。底端也是用两块铁片固定在水平轨道上,并在铁片上标出刻度,刻度的零刻线在斜槽轨道末端,其目的是为了能直接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而水平轨道左端向上弯曲,则是为了防止小球在运动中运动得太远。

在平抛运动的授课过程中,竖直分运动是由两颗小球在同一高处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来演示。实验时让两个小球同时开绐下落,由于它们同时落地,可知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但水平方向的运动如何通过实验来完成呢?

首先将两根电线通过一个开关接在电源上,闭合开关,将两颗小球放在中、下两斜槽轨道上,让电磁继电器吸住。然后断开开关,两小球同时下落,并在水平轨道上相撞。由于两小球通过斜槽轨道末端时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只是上面一颗小球做平抛运动,下面一颗小球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两小球相撞就说明它们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是相同的,即证明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不是一种巧合呢?我又做了一次,只是这一次我是将另一个小球分别放在上、下两个斜槽轨道上,也就是改变了两小球间的高度差,两小球最后还是相撞了。因此充分说明了平抛物体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另外,由于水平铁片和竖直铁片上都有刻度,由刻度可知上、中两斜槽轨道的高度差为H1:H2=1:4。引导学生思考:只用一颗小球能否证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呢?答案是可以的。其做法是先将小球置于中斜槽轨道,让小球运动,由水平铁片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小球的水平分位移S1。然后再将小球置于上斜槽轨道,让小球运动,由水平铁片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小球的水平分位移S2。因高度差H1:H2=1:4,故可知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T1: T2=1: 2,因此,只要读出S1:S2的值就可知道,如果比值等于1:2,则也可证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 打破常规,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定理、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旧存在着注入式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打破常规,多角度思考,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伽俐略的理想实验;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时的“月――地检验”实验等。他们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打破常规,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已知加速度去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那么,我们能否反过来思考:在不计一切阻力的情况下,能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呢?

总之,教学中要充分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就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创新。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8篇: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教学 创新思维 作用

在二十一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使创新思维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作用,更能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增强他们留心观察、提出质疑、理性判断、合理推理的能力,引导他们去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进行创造性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激情,目标适当。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小站》时就根据“小站的设备简陋”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五年以后的小站又将是什么情景?”这时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大胆幻想,有的是根据自己见过的火车站来设想,这时我就表扬了他们的敢于创新,让他们逐个到前面来说,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接着我又提出:“现在小站的设备先进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又将如何?”同学们有了前面的学习气氛,话匣子就一下子打开了,然后我总结了他们的发言:一种是以前的小站,但热情的服务却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另一种是设备先进了却不与旅客见面,不再动手修假山、造喷泉了。最后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提示讨论一下这两种做法的优劣。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许多同学见解独特,富有创意。

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问题产生于学习者的已知和未知之间,因此,学习就是解决怎样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具有好奇多问的特点,但到课堂上反而没有了问题。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我们的课堂没有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的机制。应当承认,学生的问题往往多种多样,有的不具备思维、推究的价值,有的甚至存在明显的漏洞。必须明确,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自己思维探究过程的展示,对学生个体来说,这或许就是他内心的全部。因此,教师必须慎重对待并认真处理,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培养其质疑的能力。

二、让讨论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阅读教学中适当穿插讨论,可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竭力思考,畅所语言,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中,讲《舍身炸暗堡》一课时,提问学生:“如果不舍身能炸掉暗堡吗?”学生就会议论纷纷。接着再问学生:“既然你们有这么多办法,那么为什么还要舍身呢?”学生就会再次回到讨论中去,整个教室热闹了,打破了串讲串问的沉闷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特别高涨,他们主动进入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在充分的讨论中,学生认识到在当时千均一发的时侯,只有“舍身” 才能快速炸到暗堡,从而理解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心理学上讲,讨论学习也是一种人际交往,交往的前提就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就课堂的讨论学习而言,语言是学生进行沟通的最主要的工具,要很好的进行沟通,就必须很好地解决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两个环节,这也就是提高学生听和写的能力。为此,在讨论中学生首先要学会掌握“会说”、“会听”的能力,这在讨论学习中同样十分重要,首先要听别人发言,其次是要听老师的指导。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所谓的“钻牛角尖”学生应慎重对待,保持他们的求异思维,并适时进行引导,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凡卡家里很穷,没上过学,他怎么会写信呢?这个问题比较难答,这时就要老师适时发动学生进行探论:“这位同学问题提的很好,老师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替老师回答好吗?”经过讨论,答案会很多:①凡卡是和阿迈娜放羊时一起自学的。②凡卡是跟财主的儿子到学堂偷学的……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三、以情境构建轻松的教学课堂,使创新成为一种自然有效的过程。

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感和认知相协调的情感情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协同发展,情感情境的创设尤其重要。而在教学课堂中应当结合教材和学生情感实际来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避免无病的说教。《鸟的天堂》一课,可以创设一种审美情境,给学生一种美的情感陶冶,让学生享受大自然动与静的和谐之美。

创设语文课堂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交融的交际情境。课堂教学多维互动,小学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是无法割裂的,应实现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互动交往与沟通,能够全身心投入并不断有激情生成。这种交际情境体现与不同知识结构之间的交互性,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其它语文教材等课堂因素的和谐统一性。以生态学观点来看,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各因素之间的平衡。

第9篇: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品质 培养 方式方法

有一位教育评论家说过这么的一段话:劣等的教师向人奉送真理,优等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发现真理比奉送真理的人更聪明,更受人崇敬。但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做一个教会学生发现真理的好教师。要想发现真理,就要具有正确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什么是思维品质呢?思维品质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人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敏度,对事物具有科学的批判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笔者在实践中的见解有如下几点。

一、在阅读语段中培养思维品质

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针对性强、训练目的明确的语段,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认真领会、总结出语段的中心内容。与此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快速阅读,如何过滤筛选、如何总结和确定语段的中心思想等方法。如阅读时,不要被语段的一些细节所干扰,不要来回反复地读,而要从众多信息中迅速选择出语段的中心信息。这种语段训练,要经常化,持之以恒,不能虎头蛇尾,走走过场,摆摆样子就了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总结概括等思维能力。

二、在提问学生中培养思维品质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重点、难点,巧妙设置一些能拓宽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给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想象力,从中寻求多种解答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有位教师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他曾提出这样的问题:1.作者笔下的青海湖,有如稀世的珍宝一样,长期以来,它都未被世人发现,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所以,十分希望青海湖美丽的风景能让更多的人所了解、所热爱、所享受,但又担心人多利用它了,它的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内心充满矛盾。请问:作者的这种心理正常吗?为什么?2.实际上,现在的青海湖,人为性的污染已十分严重,因而,面积逐渐缩小,水质也日趋下降。如果再加大利用力度,必将给青海湖带来更严重的污染。请大家想想:如何才能使美丽的青海湖既要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又要使它的环境得到保护,不受污染,让它越来越美?3.请大家把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写好发言提纲,下一节语文课时,互相交换,共同提高。教师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大大地促进和开发了学生思维,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迸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智慧火花。

三、在联想对比中培养思维品质

教学中,老师可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教学《卖火柴的女孩》一课时,我便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三个问题:1.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与当年卖火柴的女孩相比,有什么不同?你心里有什么感受?2.请你分析思考一下:造成两种不同生活的原因是什么?3.如果你是当年那个卖火柴的女孩,你会怎样面对当时那种悲惨的生活呢?4.,你觉得作者在课文中所表现出的是一种什么样态度?反映出他对穷苦人民的一种什么思想?

四、在分析语言中培养思维品质

要促使学生的思维深化,老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感悟作者遣词造句之奥妙等。值得注意的是,所设计的问题,其切入点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宜偏深或太浅。如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思考。1.你怎样理解课文中的这样几个语句:①“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人两三粒而已。” ②其中的“痕”“点”“ 粒”三个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什么区别?③如果把上面的语句改成“长堤一座,湖心亭一座,人两三个而已”。这与原来的语句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更为确切?更为动人?为什么?④从上述的遣词造句中,可体现出作者在观察和用词炼字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五、在人生观的对比中培养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