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

如何提高授课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授课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授课能力

第1篇: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操作能力 任务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1 设置任务法,搭建动手操作平台

对于计算机,很多学生上机后都更愿意打游戏、聊天,看视频等,不愿意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课活起来。

1.1 联系生活,巧设任务

激活信息技术课,就要调动起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学生们感兴趣的任务,将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文本处理与表格》时,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如果这时候教师设置一个学生们喜欢而又有意义的任务,学生们就会活跃起来。教师可依据学校当时的某一项活动,让学生们依据情况自己选择相应的软件,设计一张海报,教师提供相应资料。这不仅让学生们为学校的活动出谋划策,提供了帮助,还让学生们对软件中的文字排版、艺术字应用、图片设置、页面设置等进行了练习和掌握。另外,教师可以把同阶段、同年级的其他学校学生的成绩表,交给学生们。成绩是学生们比较敏感的,抱着比较的心理,学生们会很认真地完成对成绩表的总分、平均分的计算、排序、分类汇总、表格编辑、图表插入等操作。

1.2 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成功的喜悦体验,在学生身上可以产生巨大的情绪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欲望和潜能。高中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也不例外,学生们将作品完成后,都会渴望教师给一个公正的评价。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会让学生萌生自己能力得到认可的喜悦,从而推动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操作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小组合作法,创设动手操作情境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一直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把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创设情境。使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在轻松自主的团队氛围中,促进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动手欲望。

2.1 以合作促动手

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合作会给学生们一种归属感,使学生们操作起来更加轻松,更加积极、主动。例如,在教学《图像的设计与加工》中的Flash制作时,学生们平时对Flash接触相对较少,学习起来也就相对困难。在制作日食时,教师一步步演示给学生们看,插入图层、转换组件、插入效果等。尽管听老师讲解的时候感觉很容易,但是在操作的时候,难免顾此失彼,不能完成想要的效果,从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采用合作的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绘制七巧板时,学生们在制作的时候,采用的就是小组合作法。学生们团结协作,有的提示该用线条工具绘制对角线了,有的提示该用颜料桶工具进行填充了,还有的对构建运动造型非常熟悉。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一个个漂亮的七巧板制作成功了,小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以小组促竞争

有竞争才会有创新,才会有进步。在高中的信息技术动手操作中,在合作的基础上,各个小组之间又存在着竞争,有了竞争,整体的动手操作热情也变得更加高涨。信息技术课上,在每一次的动手操作中,学生都各尽所能,取长补短。例如,在文本版面制作中,各个小组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但总能发现有的小组设计的更加美观,从而引得学生们争相学习。在数据库操作中,有的小组总能比较快速地运用语句列出相关的记录,从而掀起数据库操作的小。在动画制作和图像处理中,美的作品总能引得学生们的追捧与学习。学生们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

3 激励创新法,促进操作能力提高

第2篇: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

计算对教师本身来说是简单的事,但计算教学则是很深奥的艺术。所以,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计算标准来对待计算教学。每一节计算课都要在学的角度进行充分的预设,包括课时目标、课时重难点、驱动性课堂提问、课堂情境、教学环节等都以学生的学这一维度进行。如此才能说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学才会运用自如,才能创造轻松有效地课堂。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源于学生的学,更要顺势而导,以学定教,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针对小学生注意稳定性不高,分配广度小,转移能力差三方面的特点。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内完成作业,在学生做作业时,为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教师要尽可能让教室保持安静,教师不宜进行全班指导,个别指导声音也不能太大,应最大限度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不利影响。对于比较抽象,步骤较多的计算,教师应让学生反复知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还可以改变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出示方式,如:口算题的出示,将以往看一题算一题的方式改为先看一下题卡,然后马上收回卡片,再让学生报出答案,从而增强训练强度,强化有意注意。同时,在计算中,学生应从审题,计算到书写全过程,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将注意力尽力保持在作业上。

二、提高计算中的记忆能力

计算过程离不开记忆能力。首先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计算所需要的计算事实,把它们放在工作记忆中,同时在计算过程中也需要记忆的参与,才能将计算正确地进行。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关记忆的游戏活动来提高记忆力。还要让学生坚持口算,熟练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口算题综合而成。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记忆,口算是学生短时记忆的最好形式。教师设计口算练习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的运算题。持之以恒的训练不仅培养记忆能力,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加强学生对计算的认真态度

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目的时,他们所采取的态度往往是随意的,他们对计算的正确与否并不关心,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完成任务。教师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如:某工程师在设计一座大桥时,由于计算时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了,结果完工后的大桥成了一座危桥,既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又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安全。从而加强它们认真完成计算的意志。

同时,在计算中,小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的。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多加指责,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应与学生展开讨论,明确为什么做错,错在哪一步上,帮助学生找出计算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

四、加强针对性的练习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可将集中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知,加以辨别,区别,让他们在辨析中明确本质特征,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积极预防思维定势。

如: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练习:

96-3×32÷4 96-4×32÷4

(96-3)×32÷4 96-4×(32÷4)

使学生区分同级,异级及有小括号运算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握各自的本质特征。

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掌握算理,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引起计算错误的心理方面的因素,更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因此,对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分三个步骤来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计算习惯,如下:

1.正确的审题

正确的审题是小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条件,它的四个步骤是:一读、二看、三想、四算。“读”是认真的阅读题目,“看”是看清题目中的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是想应该运用的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按想的思路进行计算。如如,四则运算式题“36+4×(10-7.5)”的计算过程,先读题,看有哪些运算(+、×、-),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语言描述:先算“10-7.5”的差,再算“4乘差”的积,最后算“36加积”的和),再落笔按思考的顺序进行计算,让计算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减少了计算错误。

2.认真的书写

认真书写是小学生计算正确地必要条件。因此,小学生在计算中,无论是抄题还是脱式计算,教师均严格要求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洁净(即使草稿也要求字迹清晰),每写一步要“回头”仔细校对,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

3.仔细的验算

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示范,提高学生对验算重要性的认识,养成题后验算的自觉行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多种验算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另解法、估算法、换位法、代入法等,使学生不仅提高验算兴趣,增强验算能力,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和学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3)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24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第3篇: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

关键词:全英文授课;计算思维;元认知策略;英语思维

1研究背景

编译原理进入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50余年,ACM和IEEE联合制定的最新CS2008中,仍把有关编译原理和技术的知识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列入[1-2]。该课程的形式语言具有抽象性、理论性强的特点,编译程序的实现对学生的数据结构、算法设计、语言实现也有较高要求,所以无论是从教还是学的角度,这门课均有难度。

计算机专业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这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融入全英文授课并提高英文教学效果的方法,促进教育国际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在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中,在专业课领域开展双语授课,教师非常担心语言能力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这个问题在全英文授课中更为突出。我校的编译原理课程已有5年的双语课程建设经验并在学生评教中获得较好成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在普通院校开展更高层次的全英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有其现实意义。

全英文授课的模式应不同于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全英语教材和讲义,作业和成绩评定(课程考题)采用英语方式,而讲授、研讨则采用英语和汉语混用,比例为60%对40%。调查显示,近90%成绩合格的学生是通过阅读教材并查对中文参考书的方法来形成对专业理论中概念的把握的。在教学质量反馈座谈会上,学生强调了双语交互使用的重要性。因此,教师授课时,着重点在于将英文概念用中文进行诠释,以利于学生在英文知识和中文知识之间形成映射。这种映射关系在课程讲解、例题研讨和实验中不断得到加强,从而使学生获得双语的专业英文能力。双语教学中英语、汉语的使用比例与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水平有关。然而全英文授课时,教学目标要求采用100%英文授课,教师的“解释”这一关键环节不复存在。如何解决课程理论性、抽象性强,并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困难,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操作办法和模式,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2以计算思维为计算机教学的核心任务

要破解这个难题,首先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编译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理论课,主要承担了语言实现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包含了形式语言、自动机理论等语言定义、翻译与实现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然而,如果只是系统地讲解理论,本科学生,尤其是普通院校学生会觉得学习内容太抽象,不实际,从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如果再英文授课无疑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其实我们讲这门课程之所以重要,不应该只是编译器技术本身重要,而应该是由于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符合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是形成计算机专业素养的必要条件。

这种教育思想正好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Jeannette M. Wing 教授在2006 年提出来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理论不谋而合。即计算机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思维最根本的内容,即其本质(Essence) 是抽象( Abstraction) 和自动化( Automation) [3]。抽象体现在完全使用符号系统甚至形式化语言;自动化体现在算法实现最终是机械地按步骤自动执行。计算思维是一种形式规整,包含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及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人类的行为的思维[4]。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也对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教学做了很多研究。董荣胜[5]论述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的关系。朱亚宗[6]指出,计算思维、实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是人类三大科学思维方式,并指出交叉创新是计算思维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王挺[7] 结合编译案例论述了在编译课程中如何进行计算思维培养。

本文将围绕利用计算思维的概念,明晰编译理论和计算思维的映射关系,然后根据元认知策略理论,设计和组织知识点,形成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

3结合计算思维,形成符合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教学内容

明确了教学核心任务之后,就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然而全英文授课不同于母语教学,必须结合语言学习的方法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元认知策略涉及到第二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结合计算思维,形成符合元认知策略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3.1元认知策略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

许多研究表明,学习成功和不成功者在元认知策略使用上有差异。由于认知策略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及教师认识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研究的范围涉及到第二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8]。Wenden[9]认为学习者运用元认知策略监控、管理、或自主学习。O’Malley和Chamot指出元认知策略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以及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整和自我管理。Vandergrift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学习者和低水平的学习者比较起来,能更多更有效地使用元认知策略。Anderson和Vandergrift在提高学习者的元认识意识的研究中证实元认知策略与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之间有显著联系。吴红云、刘润清[10]针对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元认知由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评估构成,并明确了两大要素的构成因子。调查结果显示,有4类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的作文成绩有影响,按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是词汇选择策略,结构内容和语言并重策略,练习策略及积极体验,借助外力的修改策略。同样,将元认知运用到编译原理的全英文授课中,合理设计知识体系,符合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2元认知策略和计算思维的结合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元认知是整个学习策略结构的核心,也是这一结构的最高层次的调节机制。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控只是一种执行的活动,而要自觉地、有计划地执行某种活动的首要条件,是要对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所认知和体验。

因此,在学习中,就需要帮助学生对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为何学、学习受何因素影响等建立起明晰的自我意识。

结合编译原理教学内容和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我们采用了“问题-探究-评估”教学模式[11],对计算思维和元认知策略的映射关系作了如图1所示设计。

在课程中,首先介绍计算思维的思想,引导学生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自己计算机专业能力的目标,并将其具体化成两个素质目标,即抽象和自动化。这步映射为元认知策略中的学什么。

用英文介绍递归、抽象和分解、保护、冗余、容错、纠错和恢复,利用启发式推理来寻求解答,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等思维方法,映射为元认知策略中的如何学。学生对这些思想开始只是有似是而非的理解,因此,需要用“问题-探究-评估”模式来加深理解。

将编译理论的重点设计为求证环节。教师首先提炼出编译理论和方法中三大主线作为问题,即:

1) Character stream如何抽象成Token。

2) Token如何形成sentence。

3) 如何给sentence增加semantics。

学生根据这三条主线,分别学习运用abstraction,automation这两大素质目标中具有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合理地利用计算思维方法中的abstraction, decomposition, recursive, prevention, protection, and recovery等方法来进行探究,用最后的结果,来评估自己的计算思维素质是否有所提高。

例如:字符流中如何识别指定的字符串集合是编译中词法分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我们重现了scanning扫描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去定义指定的字符串集合token。学生在若干个回合下来后,就能充分理解token这个词的含义。并且通过抽象,引出了regular expression这种token的定义形式。抽象的结果很具体,很适合学生理解。然后,根据计算思维的要求,学生去设计(design)扫描器(scanner),自然地引出了自动构建的需要。如何构建自动化,这就要应用计算思维中automation的方法。有限自动机的设计和实现就成为检验学生这方面素养的重要工具。

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对regular expression, finite automation,context-free grammar,derivation以及attribution grammar等均形成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这里,语言的障碍在探究过程中,自然而然得到了化解。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的结果,解决类似和相关的问题。

3.3词汇策略和英语思维

全英文授课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英语思维的定义是:英语的掌握程度与母语一样,可灵活地使用流利的、纯正的英语表达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

英文原版教材的专业词汇都是英语来解释的,在编译全英文授课中,我们尝试让学生去理解一个词的含义本身,而不是试图让学生来进行中英文对照。这既符合英语思维的要求,也是在元认知策略中的词汇策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尝试使用词汇关联图的形式,将关键词用关联图的形式关联起来。这非常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大量的相互有关联的专业核心词语。

首先形成两个词库,即编译关键词库和计算思维关键词库。关系图中节点,采用编译关键词库的词语;关系连线中间可增加描述词以提高词汇的关联准确性,关系描述词可以是计算思维词库中的词语,也可以是编译关键词库中的词。词汇关联图如图2所示。

4结语

由于准备较为充分,全英文授课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超过70%的学生认可全英文授课更能推动其专业英语的学习及有助于其英语整体水平的提升,也满意其专业课教学效果。作为一种尝试,全英文授课已有初步成效,但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总结经验如下:

1) 针对普通院校本科生的全英文授课,我们探索了如何将编译原理课程的理论、技术和计算思维的教育结合起来,将编译原理当成计算思维的高级综合实践课程来讲授。形成了“问题-探究-评估”的教学模式。

2) 合理运用元认知策略,结合本科英语教学规律开展全英文授课,将编译这门专业课作为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延伸,进一步强化学生英语能力和计算机专业能力。

3) 词汇关联图有助于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但是如何形成编译词库之间的关系并揭示计算思维词库中的核心词在编译词库关系中的核心作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4) 作为普通院校的编译原理课程,由于课时所限,其覆盖范围基本仅限于词法分析,词法分析和语法制导翻译等部分。如何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以突出计算思维教学的关键点也值得继续探索。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计算思维的必要实践,和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专业课内的拓展,编译原理全英文授课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素养提高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开展编译原理的全英文授课不仅可以,而且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 何炎祥,伍春香. 计算机专业不需要开设编译原理课程吗?[J]. 计算机教育,2009(4):61-62.

[2] 徐振强,侯惠芳. “编译原理”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10(3):33-35.

[3] 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35.

[4] 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Thinking about Computing[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Royal Society,2008(366):3717C3725.

[5] 董荣胜,古天龙.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J]. 计算机科学,2009(1):1-4.

[6] 朱亚宗. 论计算思维:计算思维的科学定位,基本原理及创新路径[J]. 计算机科学,2009,36(4):53-55.

[7] 王挺,李梦君,周会平. 对编译原理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21):11-13.

[8] 石进芳. 理工科大学新生元认知策略调查与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26(3):105-109.

[9] Wenden A.,Rubin J. Learn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Prentice Hall,1985:159-168.

[10] 吴红云,刘润清.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3):187-194.

[11] 陈莉. 基于元认知策略下“问题-探究-评估”教学模式构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2):92-94.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Pattern of "Compiler Principle" in English Teaching

XIA Jinsong1, MENG Jingwen2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s,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Hangzhou TianCheng Education Group, Hangzhou 310021, China)

第4篇: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才为核心,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根本,服务专业,实用够用,自成体系,让学生具备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上课出勤率和听课率,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根本

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才能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要研究学生,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是教学管理中做到“三个适应”:一是教学大纲要适应各专业培养目标;二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要适应学生的现状和学生学业发展的要求;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应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接受能力。

二是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要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二是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自主性的调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三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品德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高等数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基础

原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本科开设一年数学课,讲授三门课程:第一学期《微积分》,第二学期《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步开设。

为减轻学生同时上两门数学的压力,也减轻任课教师的备课压力,我们尝试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段开设。通过考查学生上课的情况和结课考试成绩的情况看,《线性代数》的及格率平均在91%以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格率平均在83%以上,这比起以往同时开设《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时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四、高等数学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是关键

(一)数学成绩四六开

原数学成绩三七开,现改为四六开,即:100分=平时40分(课堂笔记10分+平时小测验10分+课外作业10分+出勤与纪律10分)+期末考试60分。

(二)条件开卷

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内容较多、较难,而且以往学生及格率较低,因此我们采取了条件开卷,此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及格率达到90%以上。

五、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创新是重点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所以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能力。

1.搭建了“说课”平台,进行了观摩课、全书说课、首课说课、章节说课和互相听课等教学活动。通过“说课”让教师明了数学全貌、本教材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每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一次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让每一次课都能有的放矢。

2.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求教师统一进度,案,统一例题和习题,统一试卷,并根据学生成绩分析和探讨教学方法改革问题。如,定义如何简述,定理、法则如何运用,重点难点如何解析,例题如何有层次设计,板书如何简明、清晰和工整,语言如何表达,教态如何自如,如何发挥教师的优势等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我院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多数没有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改革的初步尝试:

第一,首课授课方式的改革。过去的首课,有的老师只讲两、三分钟前言或引入,有的教师根本不讲。现在,我们强调了首课中“前言”的必要性,通过前言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1)什么是数学;(2)大学数学学习的内容;(3)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怎样学好数学。

第二,难点课程授课方法的改革。这里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和分层次综合教学方法。微积分中的难点是极限、导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引例是理解定义的重要途径,要解析明白,教师应该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便于学生理解并记住。如,导数的定义可用一句话概括:增量比的极限(三步);定积的定义用一句话:和式的极限(四步加二个无论)

第三,重点内容授课方法的改革。数学公式与运算法则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教师应该对公式或者法则之一给予证明,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运用公式、法则计算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通过例题分析和讲解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公式和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举一反三,强调说明:公式和法则就像生活中的交通法规,不遵守是行不通的。

第四,习题课授课方法的改革。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每学完一章,就要上一次习题课。我们采用了归纳总结和分层次教学方法。首先是内容的概括,以提问为主;其次是例题和习题部分的解析,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同一内容选取三个层次的典型例题,讲解中每步的理论依据和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要反复强调,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第五,讨论课授课方法的改革。讨论课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看书,学会分析问题,并能走上讲台当小先生。例如,微分、不定积分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讨论式授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等数学课程经过一系列改革与实践,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学生期末成绩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正处于改革的尝试中,掌握可行的教育教学手段,探索成功的教学方法,积累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建立良好的教学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不再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头痛的课,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坤.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05).

[2]孙春薇.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1).

第5篇: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职学校;优势;问题

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深刻地体会到目前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误区:认为英语学习对日后的工作用处不大,认为“蓝领”不会用到英语,甚至认为学英语是“白领”的事情。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更应该重视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如何创设好的语言环境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达到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课堂气氛自然就轻松愉悦了。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多种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特别是它所具有的丰富灵活的动态图形功能,更是教学过程中所特别需要的。这种结合使得多媒体技术和课程教学两者相得益彰,必将使传统的教学产生质的变化。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优越性

1.授课形式更加多样,提高授课效率

多媒体应用于英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中职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师节省大量不必要的板书和言语解释时间,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新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而提高授课的效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和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情境中开展学习,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2.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

研究表明,人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得知识。教学若能使用适合学生视听的课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使纯知识学习与实际情境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记住并掌握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跃跃欲试。这样让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掌握要点,做到事半功倍。

3.运用多媒体促使视听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好动、好玩的,如何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欧美影片,无论是动作片、科幻片还是文艺片,都是年轻人喜欢的,这样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不但提高了听力,而且增强了对相关文化的直接感知。更为重要的是,影片中优美地道的口语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促进他们的口语模仿力,激起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多媒体课件在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效果。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由于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师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由于很少运用到视频技术和音频技术,缺少动漫效果,缺乏创意,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2.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只追求大容量,把相关的所有材料尽数罗列。在授课时, 还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将电脑屏幕代替黑板, 仍然照屏幕讲课, 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师生的互动,教师还是在唱独角戏,学生仍然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在考验每位教师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符合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教学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多媒体教学模式都只是教师授课的一种教学手段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它们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化,不同学科的学生对同一课程的知识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区别对待。本文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在分析三类学生对中国税制课程诉求的基础上,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对课程的正确认识,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何完善集体备课制度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学生诉求;中国税制;教学改革

东方学院《中国税制》是一门开课时间早、授课对象多样化、地位相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从建校开设至今,其教学资源逐步完善、师资力量逐渐雄厚、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教学成果逐渐显现。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因此,《中国税制》作为一门实务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必须顺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改变以往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最大可能地培养有较高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一、《中国税制》课程授课对象的诉求分析

《中国税制》课程授课对象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日语、英语、统计等专业的学生,此课程是学生的学科选修课,每学期设置34 个课时。第二类是会计、审计、资产评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此课程是学生重要专业课程,性质为必修课,每学期设置51 个课时。第三类是财政税收专业的学生,《中国税制》是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性质为必修课,每学期设置68个课时。

《中国税制》课程对这三类授课对象的重要性不同,所以从本课程中需要获取的知识程度也不同。下面就本课程重要章节之一的消费税举例,来分析这三类授课对象对消费税知识的需求有什么样的不同。首先是第一类学科选修课的学生,只需要了解消费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以及税目、三种税率形式、三种消费税的简单计算(即从价定率、从量定额、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算);其次是会计类等专业的学生,因为财务离不开税务,所以不仅要熟练掌握消费税的基本要素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还要了解消费税的相关征收管理规定。因此跟第一类学生相比,要多掌握包括自产自用消费品、委托加工消费品、进口消费品等特殊情况下的复杂计算,掌握应纳税额计算中涉及到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已纳消费税额的扣除计算,了解消费税的相关征收管理规定。最后是财政税收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税务业务技能,需要掌握税收的基本理论知识,需要熟悉我国税收政策、法规和改革进展,需要有分析和解决我国现实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因此除了学习前两类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财政税务学生还要多了解消费税的征税原理,清楚消费税改革的历程和趋势,分析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思考如何完善消费税政策,还要更多地接触税务机关的实务工作。

所以尽管这三类授课对象使用的教材相同,习题集相同,但因为对本课程的知识需求不同,我们授课教师在面对三类授课对象时应撰写差异化的教案、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思路、应用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二、《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选修课的《中国税制》开课率低

《中国税制》课程每学年的上学期主要针对会计类等专业的学生开设51个课时的必修课,下学期针对财政税收专业的学生开设68个课时的必修课,而不管上学期还是下学期都会针对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开设34个课时的学科选修课。但是近两三年来,学科选修课却总是因为人数达不到学院开课要求而停开。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科选修课的学生普遍地认为《中国税制》是一门知识点复杂、难度高、考试通过率低的课程,在可选可不选的情况下,不愿意选择这样一门课程来修得学分。在学生以考试容易通过来衡量是否选择某一门学科选修课的大环境下,《中国税制》不占据优势。但从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出,授课教师在讲课时并没有仔细分析学科选修课学生对本课程的需求,学生的专业与《中国税制》的关系不是很紧密,前期基础课程学习得很少,仅仅从兴趣的角度来选择本课程,更希望从本课程学习些税收的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将税收知识简单化、趣味化,在考核方式上多样化和差异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因为节省自身的备课时间,对学科选修课的学生讲授知识的难度与必修课学生一样,期末使用同样难度的试卷,造成工商管理类专业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期末复习时因为课程难度大且不重要而选择战略放弃,期末考试交白卷的事情时有发生,不及格率相对较高。如此一来,《中国税制》就有了难度大、要求高、不及格率高的口碑,选择的人数少之又少。

2.财政税务学生的《中国税制》教学与实践结合尚待加强

为了提高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避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近两三年来,财政和税务专业所在的财税分院一直与海宁市长安国税分局和地税分局展开紧密合作。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有:税务局的业务领导和业务骨干担任学生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不定期来学校为学生做实务讲座;分院学生定期在课外时间到长安税务部门进行实习;在税收宣传月期间,邀请税务部门人员与学生共同参与税法知识竞赛;与长安地税分局合作出版税收电子杂志,由学生亲自参与税法知识的宣传、策划、编辑。一系列的努力,使得学校的实践教学与过去相比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真正的想要了解和学习社会部门实际如何操作的需求和渴望。每每和学生探讨他们的课堂教学感受时,学生都会提到自己的疑惑。比如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等规定,个人出租房屋需要缴纳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等,但是现实社会中,却很少看到有人交税;又比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经过认证才能抵扣,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人员和税务部门工作人员是如何开展认证工作的?很多的关于现实工作如何操作的问题,学生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还不能得到相关回答。

3. 教师备课存在差异,缺少必要的授课心得交流

前面提到,51个课时的《中国税制》主要面对会计分院的各类专业学生,开设时间是每学年的上半学期。此类学生数量相对是很多的,平均有10个行政班级,约450名学生,而教师人数需要4-5人,每人负责2-3个班级。这类专业的学生对税务知识的需求大体类似,但由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理念不同,知识体系的供给存在差异。比如,同一个知识点,不同老师讲解的细致程度不一样;同一个章节,不同老师强调的重难点不一样;同样的教材,不同老师的教学进度不一样,让学生自学的内容不一样。在此情况下,某个教师编写的《中国税制》习题集只反映了自己所认为的重难点和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某个教师负责的期末试卷只体现自己认为学生需考核的范围,这样的期末试卷对出卷老师所教授的班级学生是有利的,因为出卷老师知道哪些考题是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哪些考题可能学生掌握得比较差。所以对同一分院的学生,同一门课程的成绩不能很好地体现公平性。

三、对《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1.提高学科选修课的开课率,帮助学生形成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

针对学科选修课的开课率较低,建议从两方面来改善这一现状。一方面,首先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科选修课学生的需求,重新备课,修订教案、课件、教学大纲,改变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重新设计难度适中、较为灵活、注重思考的期末考核方式。授课过程中,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老师和学生都能以较为轻松的姿态度过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财税分院作为开课部门,可以与工商管理分院、外国语分院合作,请各分院的辅导员老师、各班班助和班委在每学期期末的选课指导中,面对学生是否应该选择《中国税制》的疑惑时,给予正确性引导,消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误解。让学生知道,《中国税制》课程会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改变过去的授课思路,使之学得愉快和轻松。在转变过程中,要求教师们杜绝特意通过简化课程和降低考核难度来提高开课率的想法。

2.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为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国税收理论在实践领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制度、新方法,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实际业务讨论题,或举行课堂讨论,或要求学生写成论文,或提交学术类协会讨论研究。另一方面邀请税务和企业实践部门的业务骨干定期为财政税务学生作实践知识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关于实际操作的疑惑向业务骨干咨询并获得解答。最后,在省内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使财政税务学生能更好地完成阶段实习和毕业实习。

除了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之外,税务系教师也应学习业务实践知识。税务系目前有一半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不到五年教龄的,尽管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学术素养都比较扎实,但是因为很少或没有接触到实际业务操作,所以在传授学生实践操作知识方面存在局限性。学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年青教师和骨干教师到税务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让他们学习最新的业务实践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缩短课堂与实践部门的距离。

3.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教师间授课心得交流

在学生需求类似的情况下,为保证知识点传授的相似性,需要每个老师参与进来,在表达自己诉求的同时考虑整体性效果。而集体备课制度是实现这一效果的可靠途径。集体备课制度能学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授课深度,统一内容。具体而言,由税务系所有教师分工制作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程课件、习题集、辅导阅读材料等,在编写和制作过程中,定期组织办公室内部小型讨论会,每位教师在自己负责的相关内容上需征询其他老师的意见。编写和制作完成后,所有的教学资料汇总,发给每位老师提出最后的修订建议。如此做之后,有利于更公平地考核10几个班级的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有利于老教师完成对新老师教学上的指导,有利于本课程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承月.高师政教专业中国税制课程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2]李芳.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3]李小珍.中国税制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及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0).

第7篇: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

【摘 要】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应用型人才。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老师如何在教学方面创新和做好总结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引言

社会的发展壮大需要教育质量来做保障,为了适应社会的形式所趋,高中教学方法在不断做调整,尤其是数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是数学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大,而且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尤其对与理科生而言更显得重要。学习数学可以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看世界、用逻辑的眼光看问题。而对于教师而言,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不仅要求教师本身会“教”,而且还要求“授人以渔”。目前,高中数学在授课形式上存在一些不足:(1)灌输式教学,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2)题海战术,以熟能生巧为目的,忽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注重与学生沟通和交流;(3)知识性的数学教学,单纯的讲授有关本学科的知识,忽略与其他学科穿插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是现代数学的教学目标,而数学恰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很好的学科,因此,如何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几点是我从事教学经验的感触。

首先,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让学生分析整合问题、比较题与题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并进行概括推理,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感性问题到理性问题的分析,最后整合为数学的问题来解决;引导学生从讲过的知识到新知识的过度过程,积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对问题进行比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强化联系指导,促进学生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了解概念,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培养对抽象问题具体化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最初判断的能力,不能犹豫不决,并且培养学生从判断到推理得出数学模型的思维过程上来,使学生认识到思维过程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思维方法,要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至关重要。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培养学生思维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巧妙安排和设计引导学生对感性问题的归纳总结,最后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教学的创新

有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也是教育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最近几年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很多大学都在研究如何创办应用型大学,把大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的人才而不再是纯理论性的人才,我认为这需要在初高中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到大学学习过程中,经过大学老师的指引才就能很快蜕变为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老师更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主动积极的热爱学习。教师还要从教学思维上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抛开对权威的束缚,学会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授课过程是“给予”和“被给予”的课堂活动,教师授课不能只注重把课本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是在课本基础上知识延伸。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备课准备阶段。教师传授知识面的宽度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数学方面还是非数学方面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的学习提升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教师授课阶段。教师在授课阶段,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要灵活教学引导学生。现阶段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对学生进行“强灌输”教育,把数学理论灌输给大家,然后进行大量模拟训练,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厌烦情绪。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完课学生就按部就班的在下面做练习。我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转变一下角色,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一个人在社会上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学习也同样如此,学生感兴趣,那么他就不用老师过于用心来督促,老师就是前方的灯塔来给学生指引方向。其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取代老师强迫性灌输知识。最后,要建立发散性思维模式,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可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把数学的知识贯穿到各学科中,从中提取出数学模型。

4.小结

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老师如何在教学方面创新和做好总结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方法,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经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玲,杨彬.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M].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4(2):62-64

[2]后敏,邓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M].科教导刊.2012.5(中)33-37

[3]赵文啸.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M].教法新探

【作者简介】

第8篇: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课堂;措施;重要性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中课堂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一大热点。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对历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老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也是目前老师所面临的一大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自身的感情、态度、价值观方面入手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如此一来,才能丰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下面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新课改标准的实施,也对高中历史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这就要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新的教学观念。如此一来,才能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所学的教材,注重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多加了解,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思考。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大大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其次,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期间,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时刻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努力做到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针对于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差异。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把所有的学生统一对待,而要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和当今存在很大的区别,甚至于没有多大用处。如何打消学生的这种固化思维,这就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应该把历史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无形中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其次,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保障。通过学生间的团队合作,通过大家的集体意见交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身份,这样才能做到把学生放在首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在团队协作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高中课堂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能够确立学习目标,也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在授课时候,可以利用不同的设备,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例如在《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中,在讲到“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这一主要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在多媒体上播放西周鼎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白鼎是如何成为王权的象征的这一过程。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做好教学课程的前期设计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还要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前期准备,设计好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考。设计教学问题属于一门很深的学问,这样一来对老师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老师能否设计出启迪学生心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设计问题时,老师应该做到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这样学生才能在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度。这样一来,就能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做到科学有效的教学,还应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播放教学视频的时候,往往也能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这样一来也便于学生记忆和思考。当然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应该注意播放的声音不宜过大,这样才能突出教学的主题。这样一来,教学方法也更为合理、有效

五、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很多,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一大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必然在书面评价、活动评价等方面一一完善。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堂训练来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随机的方法选出几题进行检测。课堂训练一般具有一定的特性,这就要求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教材设置问题。如此一来,覆盖的知识点比较广,比较全面。

六、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度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对我们的历史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高效率、高质量教学。同时老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运用科学、有效的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如此一来,才能确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合理。

参考文献

[1] 王美娜.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J]. 现代交际. 2014(01)

第9篇: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

关键词:内训师 选拔 培养

201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凌成兴局长提出了全面提升行业“五个形象”的要求,并指出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升干部职工队伍形象,是推动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河南烟草专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的战略发展要求,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提升队伍形象为目标,以企业内训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启动了烟叶、专卖、卷烟营销、卷烟配送四支队伍的轮训工作。在对四支队伍的轮训工作中,企业内训师积极备课,认真上课,发挥了积极作用。本人结合轮训过程中与培训师广泛接触掌握的情况,就河南烟草专卖系统内训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内训师素质,更好地为企业培训服务,下面就河南烟草专卖系统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企业培训师队伍现状

河南烟草专卖系统近几年来非常重视内训师队伍的建设,对专卖、卷烟营销、卷烟配送等内训师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和人才储备,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成材率不高:很多内训师都接受了TTT(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培训培训师)培训,但真正能够独立授课的人不多。二是产出率不高:很多内训师对授课方向规定的课程内容的主要是资料的整合,缺乏工作的典型案例和操作练习,课程的针对性差。三是保留率不高:有些内训师边接受培训边给人上课,二三年之后,讲课技能熟练了,就不愿承担讲课的任务,造成内训师培养的投入产出比低。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内训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不清晰,没有明确内训师是根据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进行培养还是根据员工的兴趣进行培养,内训师的选拔、培养模式能否保证成材率、产出率和保留率。

二、如何选拔出有潜质的人做企业内训师

选拔内训师首先要看一个人成为内训师的动机。目前河南烟草专卖系统内训师员工成为内训师的动机一般是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被迫的,很多企业规定管理者、技术专家必须担任内训师,并且要有一定的授课量。迫于此种压力而成为内训师的,授课的动力不足,加上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任务较多,投入的精力也不够,是内训师队伍中最不稳定的部分。

第二种动机是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认为成为内训师能对自己的能力提高带来帮助。这类内训师学习动力强,成长也快,但当他们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有的成长为企业的部分管理人员,就不再愿意承担授课的任务,保留率不高。

第三种动机是愿意与他人分享,乐于帮助他人,包括一些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具有这种动机的内训师学习积极性高,愿意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与学员交流。这样的培训师保留率最高,是内训师队伍的中坚和骨干。

在这三种动机中,我们最欢迎的是第三种。那么如何才能选拔出这样的内训师呢?选拔内训师需要有明确的选拔标准,最好能够建立内训师胜任能力标准,据此筛选出优秀的候选人,提高培训的成功率和保留率。我认为可以分两步实施。先结合心理测评和面试这两种方式来进行筛选,然后再对选拔对象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和沟通表达能力评价选择。

心理测评主要是指职业倾向测试和动机测试,面试主要测试对方选择成为培训师的目的以及协调讲课和工作的方法。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成为一名优秀内训师的基础。专业能力可以分为新手、熟练工、专家。内训师的专业能力一般要达到专家水平,这样在进行授课时才能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法。不同的课程对内训师的要求也不同,例如:一线操作类的内训师(培训对象是操作工)最好是技师或高级技师,专业技术类的内训师最好是技术专家,管理类的内训师最好是中高级经理,有一定管理经验,而且部门管理有序,业绩优秀。这部分选拔的依据主要是看工作履历和绩效评价的结果。

沟通表达能力是内训师的基本功,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关键一是声音的感染力,二是表达的逻辑性。如果内训师的声音缺乏感染力,没有抑扬顿挫,学员就体会不到老师讲课的激情,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被激发,学习的效果也受到影响。表达逻辑性也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内训师的讲授缺乏逻辑,对案例的讲评、分析和总结就会缺乏层次感,学员很难区分案例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的迁移就很难实现。

三、如何对内训师进行培养

目前,河南烟草专卖系统进行企业内训师培养主要采取标准TTT模式,即用4-5天的时间对讲课的主要技能进行全部培训,包括备课、基本授课技巧、培训准备、培训实施、培训互动、PPT制作及其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等。学员通过完整的技能训练,尽量能够独立完成的培训教学工作。我认为这种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培训期间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演示,学员实际练习的时间过少;学员没有明确的授课任务,所学的技能无法立即应用,培训的成果转化率低。因此,标准TTT培训结束后,真正可以独立授课的老师比例很低,这就是前述的企业内训师学员的成材率不高。

结合河南烟草专卖系统四支队伍全面轮训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培训的需求量大,培训班次多的实际,我认为要提高内训师培训的有效性,可以采取课程任务式培养模式。烟叶、专卖、卷烟营销、卷烟配送这几个轮训项目都有详细的课程体系,运用这种模式就是要明确每个内训师的授课任务,根据具体的授课任务进行培养,主要的培养步骤和具体要求是:

1.选拔。根据前述的内训师选拔要求和课程要求选拔候选人;

2.课程学习。候选人完成课程练习、作业和考核,能够熟练应用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

3.课程分析。候选人根据听课笔记或者观看授课录像对课程进行分析,理解知识点和案例练习的内在关系,掌握课程实施的整个逻辑关系;

4.授课技巧培训。结合需要传授的课程学习授课技巧,提高培训能力;

5.课程串讲与辅导。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串讲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案例练习,要求能够不看资料讲出80%的内容,并由TTT导师进行辅导;

6.课程试讲审核。以随机抽取的方式选择核心知识点进行试讲,保证每个人能够独立完成全部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