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发展的总结范文

科技发展的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发展的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发展的总结

第1篇:科技发展的总结范文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强创佳”奔小康和“四化”发展目标,分析研究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及各重点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战略重点及对科技的需求,提出总体及各领域今后5—15年科技发展的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制定“十一五”规划和“规划纲要”奠定良好基础。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战略研究的目标

通过战略研究,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在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上有所突破。提出未来5-15年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方针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二是在重大科技发展任务上有所突破。根据*市长远发展和近期需求,提出我市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等,力争能凝练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项目。

三是在科技环境、科技政策上有所突破。根据科技发展需要,提出科技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政策措施等,以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战略研究的内容包含12个专题。

1、*市中长期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研究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客观评价我市科技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结合实际,研究如何通过科技体制创新提高我市持续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和“四化”发展理念对科技的总体需求,确定未来5-15年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基本任务、重点布局和战略途径。

2、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在客观分析世界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我市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第三产业)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对科技的需求,明确我市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提出加速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分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确定我市基础应用研究的重点与方向,提出加强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分析世界性产业与技术转移的趋势和我市现有条件与优势,提出应对策略、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重大专项;提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确定优先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系统成套技术和重大科技专项。

4、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分析我市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研究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科技人才和教育的需求,明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技人才的类型及数量,比较我市与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人才政策,研究提出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

5、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科技问题研究。

研究分析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现状,明确我市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重点、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确定技术引进、二次开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应对世界产业转移趋势,明确加速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确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研究分析几年内有望成为10个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

6、军民融合科技发展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现状,研究我市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和推进机制,明确军工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密切融合的切入点,确定军工技术民品化和民用技术军品化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提出加快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及对策建议。

7、旅游、商贸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旅游、商贸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旅游、商贸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和树立我市旅游品牌,加快商贸业发展的重大专项,研究加速旅游、商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8、城市公共管理科技问题研究。

为打造“国际化、市场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新*,提升政府管理城市的综合水平,在分析我市城市安全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城市公共管理能力的现状与趋势基础上,提出相关重大科技问题,筛选出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对策与思路。

9、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研究分析基于电子化、网络化的商务、教育、文化娱乐、金融、社区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和技术创新现状与趋势,提炼出影响现代服务业的重大科技问题,筛选出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与思路。

10、基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分析我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研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科技的总体需求,明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重大科技任务,并提出对策建议。针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城市垃圾的科学处置中需要科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11、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分析我市科技资源现状,根据我市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体布局,明确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发展目标、重大任务,提出为科技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平台以及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措施。

12、科学普及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研究。

根据我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分析科普工作现状,研究提出未来我市科普工作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研究创新文化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我市创新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对策。

三、组织设置与工作方式

战略研究工作由规划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多部门共同协作,并充分发挥科技、经济、社会、管理等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尤其注重发挥一线优秀专家的作用,确保战略研究全过程的开放。要动员我市有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眼光的优秀专家参与,调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战略研究工作取得有效成果。

(一)组织设置

*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规划研究总体战略组共同负责战略研究的组织实施。

总体战略组主要负责规划研究的顶层设计,包括制定规划总体架构,确定战略研究专题设置及研究内容,对各战略研究专题组进行指导等,同时负责总体战略研究报告的起草工作。

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联络组、文件组。联络组主要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包括规划战略研究各专题组的协调,办公室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总体战略组及专家顾问组之间的沟通协调,负责战略课题研讨会、论证会的召开及资料准备和整理等。文件组主要负责有关文件的起草,工作方案的起草及文档管理等工作。

(二)工作方式

战略规划研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和专题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参与协作,其负责同志作为专题组副组长。专题组长根据规划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全面负责本专题的研究工作。在组长和规划办公室签订战略研究计划任务书后,专题研究的具体部署,研究人员的组织、资料收集和调研、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由专题组负责组织完成。

四、对战略研究工作的要求

规划的战略研究是规划制定的核心和基础,直接服务于“十一五”规划和“规划纲要”的编制。

(一)战略研究的方法

----在对我市科技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充分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把握科技发展的前沿,做好技术预测,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全局做出前瞻性安排。

----对我市科技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注意广泛调研,听取意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分析入手,找准科技发展的切入点与突破口,逐渐深入,不断总结和凝练,提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关键技术、重大项目与课题等。

----对典型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并与其他省市有关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客观评价我市科技发展的地位与差距。

----加强研究的开放性,提倡大跨度、多视角考虑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等问题。利用多种多样的渠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发扬民主、鼓励争鸣,使各种观点相互交锋,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注意加强专题之间的交流,对于领域比较宽的专题,尤其是要注意系统研究和交叉融合。

----注重专题研究的顶层设计和综合,使专题研究工作做到宏观有序,并根据专题研究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专题研究方案和专题任务分解方案,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同时,在专题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允许专题之间的合理交叉,但要加强专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调沟通,以减少专题间不必要的重复,保持整个专题研究的完整性。

----专题研究应特别强调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维,力争为制定出一个有新意的规划奠定坚定基础。

(二)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规划制定的总体要求,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发展趋势分析:系统分析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等的背景,以及本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现状分析:在系统研究我市实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本研究领域我市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问题,并与国内省市相对比提出我市的主要差距、阶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重大需求。必要的统计数据要求详实,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合理。

3、发展思路研究:根据形势和现状,研究本领域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发展途径等,提出未来15年本领域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未来5年的阶段目标。4个战略研究专题要重点提出未来15年发展目标,同时提出未来5年阶段目标;8个问题研究专题以提出未来5年目标为主,同时展望未来15年发展目标。

4、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研究:根据目标和需求,研究本领域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布局与部署,提出优先发展关键技术和重点、以及重大项目等。

5、政策措施研究:研究为实施上述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政策、保障、条件、环境等建议。

(三)专题研究报告形式

各专题研究任务完成后,须提交专题研究报告,主要包括:

1、专题主要研究成果与总报告摘要;

2、专题研究总报告;

第2篇:科技发展的总结范文

一、科技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制定

(一)科技政策的本质含义

科技政策,则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技任务而规定的基本准则,以确立科技事业的战略和策略,并引导科技事业发展的方向。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科技政策的内容日益扩大,形式也不断丰富。科技政策的内容,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所不同,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科技发展方针、战略;二是科技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三是科学研究政策;四是产业技术政策;五是科技管理政策、奖励政策、教育政策、技术市场政策等。正是这些科技政策构成了完整的科技政策体系,各方之间相互联系、协调和支持,从整体上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二)科技政策的制定程序

科技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缜密的过程,是一项综合了研究、设计、规划和决策的过程。随着科技政策研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科技政策的程序也日益科学化。科技政策的制定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科技政策问题界定、科技政策议程设置、科技政策规划、科技政策合法化、科技政策执行和科技政策评价。

1、科技问题的界

科技政策问题,是尚未被实现的科技价值或需求,是政策问题的一种。当公共问题公开化成为热点,被反映至政府有关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又试图去解决时,这些问题才会被列入政府议程,此时这些问题才成为政策问题。

2、科技政策议程的建立

科技政策议程,是指将科技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科技政策议程主要分为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两种。公众议程,是指在科技发展中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议论的问题被纳入科技政策议程的过程。正式议程,是决策机关将某科技发展中的问题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作为科技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的过程。

3、科技政策规划

科技政策规划的前提与基础是科技政策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科技政策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科技政策的设计以及科技政策的择优,科技政策规划的步骤一般包含有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评估择优以及论证其可行性。科技政策规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表现为一个双向的复杂的系统,当其中一个步骤出现问题时,系统就会退回前一个步骤或者直接返回起点,只有通过反复的调整和总结,才能制定出最终的科技政策。

4、科技政策合法化

科技政策合法化,是指科技政策方案上升为法律或者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科技政策合法化是科技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使科技政策方案具有社会权威性和约束性,使科技政策得以有效地发挥促进科技良性发展的作用。科技政策合法化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科技政策的法律化;二是获得权力机关的批准;三是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

5、科技政策执行

科技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科技政策的执行者通过建立各级组织,运用各种资源,并通过解释说明、宣传普及、政策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手段,将科技政策的观念内容转化为现实成果,从而达成既定科技政策目标的过程。为了保证科技政策的有力执行, 必须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提高科技政策决策者的素质,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并加深对于科技政策执行方式手段的探索研究。

6、科技政策评价

科技政策评价是一件十分复杂却至关重要的事情,不仅关系到科技政策本身的去留问题,而且关系到科技政策机制的运行和评价的结论是否真实,以及评价结论是否受到科技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客体重视的问题。因此,科技政策评价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如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原则、最大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二、科技政策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

第3篇:科技发展的总结范文

一、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张开始取代竹帛。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唐宋时期,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唐朝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这种方法优于手抄百倍,但是雕版印刷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刻板需很长的时间,存放刻版又要占据大量空间,如果一部书不再重印的话,刻版便成了废物。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弥补了雕版印刷的不足。活字印刷是在北宋庆历年间由平民毕升发明的。据《梦溪笔谈》的记载,毕升以胶泥刻字,一字一印,火烧使之坚硬,存于木格之中。这种方法省时、省料,把印刷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在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对欧洲的影响更为显著,可以说,四大发明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物质、技术上的准备,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明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人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人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实现,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从科技内容看,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注重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乏实验;(3)从用途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

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3)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造船业的进步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等;(4)各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加强,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本国科技的发展;(5)教育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此外,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与中华民族具有的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以及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三、“李约瑟难题”

学习中国古代科技史,不能回避“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以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编著了15卷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他在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文明,然而“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换言之,“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精确验证和数理逻辑。传统文化有形象思维和深奥模糊的混沌性特征,诸如道家学说的太极、元气、经络、风水、阴阳等,都普遍存在着“妙处难与君说”的特点;中医虽然神奇灵验却没有西医的化验验证和精确数据。中国古代科学多为经验总结性的应用科学,虽然注重记录现象,也有直觉猜测,但缺少逻辑推理、数理分析和实验验证,因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未能揭示其原理;有最早最全的太阳黑子和新星爆发记录,却陷入了“天人感应”的臆测而没有建立科学的天文学体系。

其次,小农经济基本不需要科学。几千年来,中国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明清时代的农业科技和秦汉时代的农业科技基本相同。所以中国历史上虽然科技人才辈出,但没有社会利益驱动,也就失去了发展动力。因此,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命运,也就可以理解了。

再次,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以及科举制度阻碍了科技发明。孔子教学的“六艺”中也有算术,但后来的学校教育却逐渐只剩下“四书五经”。明朝八股文则让科举彻底进入死胡同,没有任何创新精神,造成无数儒生“读死书”,醉心于儒家的义理,而蔑视科学研究。

第4篇:科技发展的总结范文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意识。

2. 注重物理学史教育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 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将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习题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加强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 做趣味实验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科技小制作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自制潜望镜,自制量筒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 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第5篇:科技发展的总结范文

根据大理州粮食局关于转发《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举办“2012年粮食科技活动周”文件的通知》大粮电【2012】4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粮油公司员工进行传达学习,并就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切实做好粮食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从小麦的消费发展趋势,人们对小麦粉品质需求档次的转变,以及面粉营养强化、面粉添加剂、主食文化等方面作深入的宣传。 2012年我县活动的主题为:小麦粉的营养与健康。同时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永平县粮食局粮食科技活动周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购销工作的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购销股股长担任,成员由局办公室、财务统计股、粮油公司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购销股,办公室主任由购销股股长兼任。

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以关注粮食安全、保障百姓健康为主要宣传内容。突出科技与文化融合,宣传“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粮食文化。突出科技与生活同行,宣传事关人民健康的粮食科技知识。围绕食品安全,宣传有关常识,主要是通过对重大案例的剖析,增长民众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民众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对《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此次活动共到七个乡镇,三十六个村以及利用县城街天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1500份,宣传对象达16000人。

三、突出宣传工作重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麦的消费观念已经从原先的温饱型向安全、营养、健康方向发展。小麦生产、储藏、加工、营养,专用型面粉、强化面粉及主食品的营养,小麦综合利用等相关知识。宣传粮食检测标准、科技项目及成果、粮食卫生安全现状及知识,粮食食品历史和文化、粮食科技发展的历史、粮食储藏加工流通等传统沿革、粮食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重点宣传我国的主食文化。

第6篇:科技发展的总结范文

1全球化语境下科技与价值分化的概念与现状解读

(一)科技异化概念

科技异化,源自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是“劳动异化”的概念引申。它强调劳动主体“人”与科技之间异化关系。人创造科技,然而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步脱离了人的掌控范围,人被科学抛弃,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的工具。例如,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问题、能源问题、道德缺失等等。简而言之,科技带来了文明,促进了社会进步与经济繁荣,也引发了巨大的价值危机。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科技与价值分化的根源

万物皆有源。长期以来,著名的专家学者对全球语境下科技与价值分化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科技作为一种实践的工具,其价值本身是中立的,因此,我们不能将科技与价值分化的责任推到科学本身,而是应该辩证的来对待。经过对专家学者论述的分析,找到了以下两个根源:

(一)科技发展对伦理价值的忽视。

居里夫人曾说:科技是无罪的,罪在于滥用科学。科技作为一种工具,具有两面性,是否产生有益的效果取决于应用科技的主体。然而,许多科技的创造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忽视了社会伦理,引发了战争等一系列的危机;

(二)科技与人文分离。

科技具有社会性,然而在社会发展中,科技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使科技的发展脱离了人文精神的引导,造成了科技异化。

2全球化语境下科技与价值分化的风险危机

(一)科技与价值分化带来的全球化危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类逐步步入了全球化,全球化与科技共生的观念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随着二者的共同发展,科技与价值分化现象跨越了国家与体制的壁垒在世界范围内蔓延。首先,资本社会对利益的追逐,使科技无节制的被开发利用,自然变成了纯粹的消费对象,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加剧;其次,全球化背景下,利益至上的观念导致了世界范围生产的无序性,最显著的特征是近年来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接下来,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但是各国之间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科技大国逐步占据竞争的核心地位,造成了全球化的不公平现象,引发一系列危机;最后,因为信息技术的渗透性伴随着信息技术漏洞的普遍性,黑客与技术攻击在全球范围蔓延。这些都是全球化语境下所带来的价值与分化问题。

(二)下的风险与危机解读

著名的哲学家马克思认为,资本逐利本性致使技术的胜利是由价值的败坏作为代价换来的。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加剧了对科技的开发与滥用。与此同时,马克思还提出资本社会科技已归人格化资本所有。科技成为了支配社会的一种手段,造成了人文价值观的缺失。他强调只有把科技从资本主义制中解放出来才能最终消除科技的异化现象。

3全球化语境下科技与价值分化的强化超越

目前科技与价值的分化严重困扰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最大限度的解决这一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一)以人文精神作为价值导向

科技是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正确的科技价值观是科技能够稳定健康发展的指明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深入,科技与价值分化跨越了国家与制度壁垒。但是,科技离不开人性,将“以人为本”作为科技发展的价值导向,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个体的私欲,将不同国家利益放在同样的道德标准下,使科技服务于全人类。

(二)推动全球化合理化发展

在国际社会发展中,我们常提到“共同利益”的概念,它是指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甚至整个社会共有的利益。追求“共同利益”有助于达成社会化的共识。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构建公平的、公正的、合理的全球化是缓解科技与价值分化,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的重要手段。理性的引导全球化发展,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就目前世界大势看,推动全球化合理发展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4结语

第7篇:科技发展的总结范文

    当前,畜牧兽医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整体的素质比较低,业务的水平也不高,这样不仅影响到行业的实施水平,更是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科技研究开发的工作。因为,畜牧兽医行业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比较低的,对于知识的掌握力度本身就是处在比较匮乏的状态,所以就很难会对该行业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也不会使畜牧兽医类科技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工作条件太差的情况下是很难吸引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工作的,这样就走入到恶性循环当中,吸引不到人才,就不能很好的对其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样就不能很好的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2保障缺乏力度

    当前没有很好的制度来为畜牧兽医类科技的发展做保障,这样就很难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其发展过于缓慢。没有相应的奖励制度,相关的科研人员就不会有更深的投入,畜牧兽医类科技的更新也就会随之减慢。另外许多的科研人员没有基本的保障,全靠自身来获得研发的资金,这样是很不利于科技的更新发展的。

    3加强畜牧兽医类科技发展的策略

    3.1增强资金投入的力度

    要加强对于畜牧兽医行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配套的技术设施。资金的投入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研发资金的问题,可以有效的为畜牧兽医类科技的发展做出有力的支持,有了资金的保障,就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相应机制的转变,研发最新的科技以此来适应市场的发展进程。配套的基础设施可以更好的使畜牧兽医行业的工作开展得更加的有力,使其更快的发展。

    3.2加强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

    要加强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其在畜牧兽医行业工作的同时,也能够为其科技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要注重相关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提出新的科技发展的方向,促进畜牧兽医类科技的发展。此外还要使工作人员的知识跟上时展的需求,不断的更新所需的专业知识。

    3.3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

    建立相关的制度来保障科技研发人员的研发积极性,这样可以更加快速的使其科技得到很好的发展,另外一些奖励的制度建立,就会增强研发人员之间的竞争,有竞争才有动力,这样良性的竞争能使其发展更加迅速。

第8篇:科技发展的总结范文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我们的主要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和体会是。

一、提早谋划。

1月份与市林业局联合下发2008年蚕场更新建设文件,一季度生产技术人员下乡到蚕场一线指导管理蚕场更新建设,律师事务所实结安排使用、宣传春季蚕场防火和禁止蚕场内开地,今春全市蚕场没工会工作总结一起火灾和毁蚕场开地事件,为2008年蚕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3月中旬先后派站里技术人员到省内个人学期总结所、蚕种场为全市蚕农调运蚕种210万粒,及时入窖。3至5月份生产一线技术人员6人先后三次下乡、进村入户宣传、协调、组织、落实2008年柞蚕生产计划。

二、加大宣传。

注重总结技术培训,利用科技之冬,科技大集。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利用牡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宣传发展××养蚕业,投入3000余元。

全年发放蚕业技术资料1800余份;以乡镇村屯为单位,办培训班培训蚕农800人次,林业局率达100%。

印发蚕业通讯4期2400余份;下发光碟200余张、下发2009年蚕业挂历600份,印有蚕业发展50年纪念品纯棉背心600件。蚕业发展50年纪念册600册,共投入资金8000多元。

技术人员对全市蚕农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在制种、消毒、收蚁上山、出蚁场、进窝茧场、采摘、保管、销售各个生产关键时期指导在一线,全年投入生产指导、蚕业检查费用3000余元,使蚕农掌握了先进的养蚕技术和了解了当前总结动态。

三、狠抓科技。

一是作好“蚕业振兴,种子先行”。年初从辽宁、吉林、省内等多家蚕种场引进了优质的柞蚕林业局工会工作总结,有“一化性”、“早秋214”、“高新”、“大二”、“l7698”、四元杂交种“丰杂一号”、“丰杂2号”、“抗大”等柞蚕新品种。为提高蚕种质量,四月初在东京城镇兴安村、光明村两村选10名有工作总结经验的老蚕农到北山示范园进行蚕种二次摇选、复验、分装、标明产地、种级、品种。留优去劣,使蚕农用上优质合格的放心种茧。6月份为全市部分蚕农制种30万粒。同时在××镇陈家村选择了24垧优质蚕场,安排4户有经验的老蚕农,投入1.2万粒3个优质品种的单母,并工会技术好的2名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在蚕期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经严格镜检,生产出适合本地生产的优质种茧参观心得体会万粒。二是引进新技术并经试验后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先后引进了“柞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小蚕保护育技术”、“柞蚕固定蚁场保苗技术”、“柞蚕根外追肥及添食技术”、“蚕场复式消毒技术”、“四元杂交育种技术”、“卵面复式消毒技术”、“统一制种供卵”等新技术,在生产中增产优势极其明显。三是在4至5月份组织购进养蚕生产所需的各类物资。引进了“蚕得乐”“速盛力”“蚕宝壮”“消特灵”“乐宝灵”等蚕药及杀虫剂30余吨,各类蚕需物资50余种。目前,我市是全省养蚕药具和蚕需英语演讲稿范文最全,柞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最先进的蚕区。

四、夯实基础。

2至4月份积极协调申报注册批准成立了××市镜泊湖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柞蚕母种繁育中心、××市沙兰蚕业服务中心、××市沙兰天蚕资源保护管理分站。

大学英语学习心得初投资12500元安装办公楼亮化。3月份投资4000元把北山蚕业示范园各库房安装了报警器。5月份投资30000余元维修了蚕业示范园门前道路300延长米,打水泥地面50平方米,安装卷帘窗6个工作平方米,粉刷制种室、催青室、饲育室、警卫室600平方米。加强园区环境建设,在东茧站、北山蚕业示范园栽花共400株。

五、加强领导。

我们始终把蚕期检查指导工作作为蚕业生产现场技术指导、树立干部形象、融洽干群关系重大举措。为加强蚕业技术指导力量,2008年8月16日至8月31日半个月时间,将人员分成两个组进行联合检查,第一组由副站长陈振禄带队,褚耀斌、沈利虎、乔世民、鲁先文五人组成,驾驶吉普车一台,对沙兰片进行检查指导;第二组由副站长朱玉国带队,侯印敏、刘程哲、濮春雨、王继宏、付国文六人组成,驾驶面包车一台,对××片、东京城片进行检查指导。经历半个月时间,两组下乡工作人员起早贪黑、马不停蹄、爬山涉水,保证工作质量、尽职尽责、认真细致,每一把、每一个场号都走到。顺利完成蚕期联合检查的各项任务,与蚕农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六、积极收调。

增加蚕农收入,稳定蚕农队伍,应对金融风暴,及时收调蚕农手中的蚕产品。为方便蚕农,我站在东京城蚕茧收调站、××市蚕业示范园、平顶山蚕种场三处设称,合理分配人员。本着对蚕农、单位、客商三家负责的态度,根据验质标准公平、公正、合理的确定价格。从9月中旬开始,历时一个月,站内收购人员起早贪黑,不辞辛苦,认真负责,圆满完成了蚕茧的收调工作。

七、申报项目。

协调农业、商务、财政、发改局、科委等各部门,积极申报项目。一是蚕业技术指导站柞蚕母种繁育中心项目,二是镜泊湖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桑西移项目,三是蚕业协会蚕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四是蚕业技术指导站无公害绿色食品柞蚕产业基地建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项目,现正在申报中。进行了“××市无公害柞蚕鲜蛹”换证申请,和××市蚕业专业合作社的申报。进行了黑龙江省农业“丰收计划奖”的计划落实和申报,取得了二等奖。办理注册了“××市镜泊湖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蚕业协会”。

八、四蚕并进

小北湖是我国稀有物种天蚕的栖居地,先后多次去小北湖、镜泊湖一带进行天蚕资源踏查和诱蛾工作,了解天蚕的发生量及习性,了解发生区的气象水文,植被情况。使天蚕资源保护管理步入正轨,天蚕的可见区和发生核心区不断扩大,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抓好“东桑西移”“南蚕北移”的机遇,植桑439亩,发展桑蚕示范12户,养桑蚕12张。去江东林场采集核桃蚕茧100粒,去小北湖收核桃蚕蛾400只产卵0.4斤,进行观察研究。

第9篇:科技发展的总结范文

关键词:城乡统筹;科技创新;需求

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日益受到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来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的目标;同时,从农民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农村的生态环境、农民衣食住行的改善、农技知识和市场信息的获取等,都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持。因此,从统筹城乡发展对科技创新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科技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求,从而大大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达到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目标。2012年中央文件“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目前,科技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要求

党的十以来,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观越来越深入人心,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尤其是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把科技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动力,按照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重视科技创新,增加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新兴产业、乡村社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农业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未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前进的必然方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能源缺乏、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亟需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这些难题。

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迫切需要科技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这是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现实情况,这就需要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但是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需要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目前,人均耕地、淡水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越来越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投入来加快农业的发展取得的成效逐渐减小。另外,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不仅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要克服资源日益缺乏对农业的限制,实现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其根本解决途径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分别比发达国家约低30%和40%左右。因此,我们要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走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效率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改善民生,迫切需要科技创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迫切需要对农村科技发展的领域进行调整和拓展。农村科技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就农业论农业、就产业论产业的范畴。科技对农业发展前沿和关键技术研究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科技突出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还需要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形成自主创新的品牌,为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技术储备。同时,在统筹城乡社区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在村镇规划、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所以,改善民生,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把民生科技作为农村科技新的重要发展领域,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四、转移农村劳动力,迫切要求提高农村基层科技发展能力

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中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且未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农民工主要还是参与仅需要体力的工作,他们的劳动效率不高且收入很低。在当前大量农民工进城的背景下,要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就业压力,就需要提高农村基层科技发展水平。首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提高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提高农村基层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增加就业机会。其次,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发展农村科技,加快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环境,从而为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奠定环境基础。再次,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基层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农村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制度,加快先进技术在农村的应用,进而带动基层科技的快速发展;实施科技富民专项行动,采取合理的农村科技计划管理方式,加强基层的主体性,强化基层科技管理职能,为农村劳动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

合理对工农、城乡科技要素进行配置,加速把科技要素导入农村是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城乡资源要素中科技要素是具有基础性、关键性、长效性的要素。坚持“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为城乡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需要对城乡资源要素进行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这必然要进一步创新科技要素配置机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政策和措施,把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知识等引入农村一线。同时,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通过科技进村入户等科技工作推进农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通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把握农村经济专业化、区域化、协同化的发展方向,培育一批农村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村企业,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带头人,才能够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六、健全现代农村发展运行机制,迫切需要加速科技体制创新

一方面,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多元化、新型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稳步建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广大科研机构以及科技人员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使得农村科技创新效率大幅度提高,而在科技推广服务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适应深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在科技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涌现、发展并壮大了一大批创新机制以及相关的创新企业,如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农村科技合作社、农技110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机制,这样的形式引导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村一线。要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就需要提高运行效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但这些都需要以完善农村科技体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为前提。

另一方面,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在新时代的要求下,科技体制逐步改革并得到合理的完善,加之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农村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优化,为农村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农科院研究,在对农业GDP增长的贡献中,每1元投入,教育、道路、通讯、灌溉、电力的回报分别为3.71元、2.12元、1.91元、1.88元、0.54元,科技的回报率则高达9.59元。在对粮食的生产能力的贡献中,每1元的投入,灌溉、教育、道路、通讯、电力的回报分别为5.56元、2.02元、1.95元、1.84元、1.37元,科技的回报则高达4.41元,仅次于灌溉。

图1 科技与其他资源要素回报率比较

可见,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强大动力和重要标志,对城乡统筹发展也发挥着核心和关键的作用,科技创新在新形势下具有巨大潜力。

在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通过科技促进“三化联动”(农业现代化、农村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具体实践;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业收入,充分发挥人这一创新要素的作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提高农村产业科技水平,促进民生科技的进步,加快生态科技发展,进而从整体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要求;将科技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使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发挥作用,兼顾科技支撑和科技引领,就是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创新工程,只有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才能不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德敏.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55-57.

[2] 肖万春.加快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城乡统筹的体

制创新[J].湖湘论坛,2009,(4):84-86.

[3] 谢雅丽,王晓光.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

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120-121.

[4] 张鸿.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四川省为

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7):44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