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然地质学范文

自然地质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然地质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然地质学

第1篇:自然地质学范文

【关键词】课件制作 自然地理学 PowerPoi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026-03

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应用到这一教学环节,可使费时、枯燥的理论讲解变得直观生动,同时,还有助于对抽象的反馈调节之间关系以及构效关系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一、课件制作的软件选择

常用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Author ware、FrontPage、Dream weaver、Flash等,不同软件特点鲜明,各具特色。如Author ware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它能将图形、声音、图像和动画有机地组合起来。FrontPage有强大的网络功能,是制作网页最易上手的入门软件。Dream weaver,同样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但操作使用比较复杂。所以仅作为课堂教学使用,PowerPoint是不错的选择。

二、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设计

PowerPoint 是以页为单位制作的一张张幻灯片,能方便制作文字、图形,在此基础上可加入图片、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课件制作前应对课件中所呈现的教学信息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结合PowerPoint软件的特点预先就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媒体信息和课件结构。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以下两种结构:

1.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的PowerPoint课件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由一页页的幻灯片组成,缺少媒体信息相互之间的交互。媒体信息以文字、图片为主,适合作为简单的演示文稿的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线性结构课件

2.非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课件是由页、分支和链接组成,具有超媒体链接和交互功能。媒体信息可以为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适合作为多媒体课件的结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非线性课件结构

三、应用PowerPoint制作自然地理学课件

1.母版中设置和课件首页的制作

(1)选取母版

直接应用PowerPoint中的母版,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应用设计模板…】命令,选择合适的模板,也可在幻灯片上单击右键,通过快捷菜单选择【应用设计模板…】命令。

用PowerPoint导入母版,如果是导入已制作好的母版,先将已做好的PPT存在桌面上,点击【格式】,点击【幻灯片设计】,点击最下面的【浏览】,在路径中找到你存在桌面上的文件,点击【应用】。

用PowerPoint模板,打造“母版”,启动PowerPoint,点击【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对母版进行编辑,可以加入文本框、线条、背景,如图3。

(2)在母版中设计背景、字体

选择菜单中的【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命令,即可进入母版视图。从菜单中选择【格式】【背景】命令,设置背景色或背景图片,就能使每张幻灯片具有同样的背景。选中“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或“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再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就能让每张幻灯片具有同样的字体风格。

(3)制作课件首页

1)插入艺术标题文字。如“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运行PowerPoint2003软件,选择幻灯片的版式,单击【绘图】工具栏中【插入艺术字】按钮【A】,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选择一种样式。打开【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输入文字,选择字体、字号等。打开【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点击【出现】设置文字效果和属性,如图4。

2)插入声音、动画、设置页面切换等。

2.课件页的制作和切换

(1)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步骤

1)新建文稿,启动PowerPoint,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中选择【空演示文稿】。

2)选择版式,在选取版式对话框中选择【空白版式】。

3)输入文本,选择【插入】菜单中文本框中【文本框】命令后,在编辑区拖动鼠标,绘出文本框,然后输入相应文字。

4)格式化文本。

5)调整文本位置,通过调整文本框的位置来调整文本的位置。

(2)设置课件页的切换效果

选中第一张课件页,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幻灯片切换】命令。在【幻灯片切换】对话框中设置【单击鼠标】时课件页【从中间向左右】【慢速】展开或其它切换效果,然后单击【应用】。若选中【单击鼠标换页】则在放映时,单击鼠标可连续播放下一张幻灯片。

3.创建超链接

创建超级链接时,起点可以是任何对象,如文本、图形等,如果图形中有文本,可以为图形和文本分别设置超级链接。激活超级链接的方式可以是单击或鼠标移过,通常采用单击的方式,鼠标移过的方式适用于提示。

(1)使用【动作设置】创建超级链接

打开演示文稿,进入幻灯片视图,切换到要添加超级链接的幻灯片。选择用于代表超级链接的文本或对象,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动作设置】命令,弹出【动作设置】对话框,该对话框中有【单击鼠标】和【鼠标移过】两个选项卡。如果要使用单击启动跳转,单击【单击鼠标】选项卡;如果使用鼠标移过启动跳转,单击【鼠标移过】选项卡。单击【超级链接到】,再选择跳转目标,单击【确定】按钮。

(2)利用【插入超级链接】创建超级链接

在幻灯片视图中,选中幻灯片上要创建超级链接的文本或对象,单击【常用工具栏】中【超链接】按钮,或打开【插入】菜单,选择【超级链接】命令,弹出【插入超级链接】对话框,链接到其他目标位置的方法与Word中相同,链接到其他幻灯片时单击【书签】按钮,系统按幻灯片的标题自动命名书签名。单击所需的幻灯片,就可以创建到某张幻灯片的超级链接。

创建超级链接后,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编辑或更改超级链接的目标。首先选中代表超级链接的文本或对象,在【动作设置】对话框中选择所需选项。另外,也可以选中超级链接,单击鼠标右键,在显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超级链接】选项,然后选择【编辑超级链接】选项。如果需要删除超级链接,可先选中代表超级链接的文本或对象,在【动作设置】对话框中选择“无动作”选项按钮。

4.动 画

PowerPoint把动画功能分为四大类:“进入”、“强调”、“退出”和“动作路径”。在标题文字制作中选择“强调”,声音制作中触发器的应用突出标题文字,离子运动主要是展示“进入”、“退出”等动画效果,然后利用绘制路径来制作离子运动路径。

(1)预设动画

1)在幻灯片视图下,单击幻灯片中要设置动画效果的对象。

2)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预设动画】命令,然后在子菜单中选择一种动画效果。

3)如果要修改某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只要选中该对象后,重新设置动画效果即可;如果要取消该对象的动画效果,单击【预设动画】子菜单中的【关闭】按钮即可。

(2)自定义动画

1)在幻灯片视图下,单击幻灯片中要设置动画效果的对象飞鸟。

2)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命令,然后在效果中选中动画效果,【进入】、【强调】、【退出】和【动作路径】,并为对象飞鸟选择飞翔的路径,如图5中的倒S形状的路径,在开始中选择【之前】,【速度】中选择10.0秒,同法设置水中白色鸭子的向前俯冲的动作路径。

3)单击【预览】可看到动画效果,单击【确定】,完成设置。

四、自然地理学课件制作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内容的包容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为引入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多媒体运用日新月异的现代高科技能把众多的图像、动画、影视、声音、文字等内容显示出来,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内容的变化与转换,使颜色、声音、形状融为一体。多媒体的这些优势与地理学科的固有特性就有了契合点。它不但能轻而易举地展现地理图片、图像,而且能将自然地理教学内容表现得更生动有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目标。

1.PowerPoint课件可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生机盎然、趣味横生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手段,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运用PowerPoint精心设计的课件,优化了教学环境,并且可以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地理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高等植物演化顺序时,很多学生总是记不住先后顺序,这时应用PowerPoint将其用动画表示出来,并加上附有代表植物的彩色图片,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2.PowerPoint课件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制作的课件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科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而PowerPoint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地理课在学习等高线一节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直观了解等高线的绘制过程,运用教学课件,将地形层层分割投影在平面上与动画相结合,形象地展示了等高线的绘制,使老师好教、学生易学易掌握,突破了教学难点,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3.PowerPoint课件可应用于教学难点突破

地理有更多的图片、图像需要展示,这些都是用语言难以替代的。而PowerPoint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等优点,对于时空跨度大或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知识点,可以恰当地运用PowerPoint对地理现象素材进行分割、旋转平移、闪烁对比等一系列加工,变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喻的空间想象转换为直观的客观画面。这样,拓宽了教学的时空维度,调动起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强化感知效果,降低抽象思维坡度。如在学习生物之间的关系中的寄生与共生关系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这时利用PowerPoint的图片超链接功能,链接出两种生物关系的代表图片,如寄生在百里香根中的列当(寄生关系图片)和地衣(共生关系图片)。这样,抽象的宏观运动便以简洁的动画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从动画的表象素材中很容易理解两种生物关系的区别。从而化难为易,使重难点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5~383

2 贾燕枫.PowerPoint使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300

3 罗勇为.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J].中国课件信息,2005(23):68~69

第2篇:自然地质学范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

        (1)用对角二次近似方法解凸分离问题 士明军 黎蕾

        (5)序列函数在强一致收敛下极限函数轨道的稠密性 邓晓霞 金渝光

        (8)正四面体生成的一般sierpinski块的hausdorff测度的估计 孙善辉 武以敏 李壮壮

        (12)平面图的线性着色 鞠平

        (15)集值拟变分不等式间隙函数的一个注记 胡玉萍

        (18)定积分定义在证明和求极限中的应用 曾静 程珍珍 耿立刚

        (21)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唐俊波

        (26)快速有效的全局和局部能量驱动的活动轮廓模型 段立涛

        (31)基于wt模型的小城镇战略产业选择研究 顾明

        信息科学

        (37)粒子群优化模糊聚类算法在煤气鼓风机组振动故障诊断的应用 赵欣

        (42)人眼特征提取技术研究综述 段萍 杨龙 刘祥楼

        环境科学

        (45)中巴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 张学进

        (51)废旧ldpe改性沥青sma-13路用性能研究 徐福 杨春贵 詹成根

        其他

        (56)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启承 余海

        (60)指导教师在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中的作用——以理工科学生为例 周桂林 谢红梅

        (64)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 郑晓华

        (69)重庆市产业投资结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 杨文娟 胡传东

第3篇:自然地质学范文

(j0001)《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 第30卷(总第95-98期)总目次 无

主编约稿

(445)中国建筑师问题与对偶问题的4着色 ?G万禧 班福志 李晓毅 刘畅

数学

(449)关于修正的ishikawa迭代序列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张树义 宋晓光

(454)矩阵秩优化问题的一种分离算法 赵新斌 单晓成

(459)求解椭圆问题的一类外推三层网格法 李明 陈瑞志 吴官福 舒红莉 李小焕

(462)顾客对某品牌衬衣3种款式的喜爱有无差异的研究 刘罗曼 高晶

(465)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姜波

(469)具有时滞的可燃物的湿度模型 闵盈盈

(473)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职工平均工资预测 凌佳

(479)矩阵不等式在时滞系统中的应用 陈丽华 朱一峰

物理

(482)基于sketchup的三维物理实验仪器库建造 钟艺 吴迪

(486)关于薄膜干涉中额外光程差的讨论 吕嫣 林榕 刘凤山

(489)epr粒子对与量子隐形传态 张跃

计算机科学技术

(493)基于短签密的voip安全实现方案 邓立国

(499)基于管理agent的改进协作模型的研究 杨灵利 周传生

(503)线性电路叠加定理的证明 胡世昌

(509)利用发送速率调节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能耗策略研究 杨睿

(515)基于mean shift的视频图像检测与跟踪 直敏

(519)hedge trimmer句子压缩技术的算法实现及改进 景秀丽

(525)基于flash的初中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实现 王飞 赵颖

化学

(528)溴化n-乙基吡啶制备和溶解性的研究 秦天灵 田鹏 张洪波 孟波 杜文乐 宋杨杨

(53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间-硝基苯酚的含量 张鲜 王莹 高薇 张鹤小

(534)改性al_2o_3催化材料制备及对亚甲基蓝微波降解性能研究 祝萌 杨德玉 唐梦泽 李光哲

生命科学

(538)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研究 潘晶 于龙 王楠

(542)cu(ⅱ)在天然桃核粉上吸附行为的循环伏安法研究 高鹰 朱永春 田红 李飞 辛士刚 张洪波

资源与环境

(546)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植物群落研究 李阳 卜军 马纯艳 贺海升 王艳

(552)辽南滨海地区黄土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气候分析 王倩 刘剑刚

教育教学研究

 

; (558)flash和几何画板在导数教学中的应用 吴长帅 白云

(562)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高等数学教改探析 姜?

第4篇:自然地质学范文

关键词:化学计量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燃料电池的优势体现在能源安全性高、高效能、高可靠度供电、燃料多样性和环境亲和性等方面。燃料电池启动时间短,能够在80℃以下的环境中运行,在军事领域、交通工具、大型电厂等不用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保证燃料电池高效、稳定运行是进行实验室电池性能检测的主要目的,燃料电池以纯氢作燃料,氧气作氧化剂的情况下,化学计量比过高不仅不利于能量的利用,会出现质子交换膜干涸的问题,还存在爆炸、燃烧等严重的后果。然而低化学计量比也可能会使催化层中的反应气体过少,容易导致电极被淹没,传质效率低。因此研究低反应气体化学计量比下,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反应物化学计量比同压力、温度的关系,探究保证电池正常运行的最低化学计量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系统和过程

1.实验系统

气体压力和温度测控系统、电池发电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外电路负载、气体流量控制系统、尾气排放系统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验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实验将刻有蛇形流道的石墨极板作为实验电池极板,采用纯度均为99.995%的高纯氧及高纯氢作为实验气源,电极的电活性面积是5cm2,选用可编程电子负载作为外电路负载,利用AalborgAFC高精度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对实验气体流量进行控制,质子交换膜应选择Nafion 1135的交换型隔膜,将Pt作为阴阳两极的电催化剂,且载量均为0.14 mg/ cm2。

2.实验过程

测试工矿条件为:在燃料电池电流密度达到最大值即2.0A/ cm2且电化学计量比为2.0的情况下,决定气体流量。蓄电池室内温度应为75℃,气体入口压力为0.1MPa,氧气流量为40ml/rnin,氢气流量为70ml/min,得到测试曲线。结果表明,实验中的气体流量不仅能够维持电池性能的稳定,还能使电池在预期的电流下长期运行。

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计量比为1.0时,使电池性能曲线图的不同点电化学反应计量比也保持为1.0,测量这种情况下电池的性能。实际测量过程中,考虑到当化学计量比为1.0时,活化极化区域的电流值和气体流量很小,因此将该区域中的第一个位置点忽略不计,对第二点进行取值,依此类推。一定要注意,在固定化学计量比时,不同点点流量和气体流量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结果分析

1.压力的影响

图1 化学计量比1.0时不同压力下的电池性能(75℃)

当反应气体化学计量比保持在1.0时,电池性能会随着气体入口压力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大,达到0.13MPa时,同足量反应气体电能性能相比,反应气体化学计量比为1.0的电池性能相一致,详见图1。

2.温度的影响

通入气体受传质阻力的影响,无法在反应区域进行完全反应,所以当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化学计量比所对应的电流密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最后趋向于某一固定值。稳定电流和相对应的电池电压形成的极化曲线能够体现出电池性能在该气体通入量下达到最佳。

图2 实际化学计量比随温度的变化图

在电池电流强度为Ia时,通入气体化学计量比S可由预期的电流If同化学计量比为1.0时实际电流Ia之间的比值来体现。电池性能曲线表示,温度维持一定数值时,不同点的S值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固定温度下实际化学计量比应取相同温度下不同点的S值的平均数,可得实际化学计量比随温度的变化图,如图3所示。通过该试验个得出结论:气体传质过程会随着电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化学计量比会受气体传质过程的影响。

3.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图3 不同化学计量比下电池电压下降电流强度4.0A,

化学计量比:a:1.0,b:1.1,c:1.2,d:1.3

当电池运行电流保持在4.0 A的情况下,电池电压随化学计量比的变化下降的变化情况见图3,化学计量比分别取1.0、1.1、1.2、1.3。实验结果显示:化学计量比为1.0时对应的时间为233s,化学计量比取1.1时对应的时间为312s,化学计量比取1.2时对应的时间为409s,在预期电流强度下电池运行的时间会随着化学计量比的增大而延长。而在化学计量比取1.3时,电池在8 A/cm2即电流强度4.0A的情况下维持稳定运行,电池电压也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得出结论:预期电流强度下电池运行的化学计量比应为1.3。■

参考文献

[1]潘静静,张海宁,潘牧. 燃料电池用高温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 2008(05)

第5篇:自然地质学范文

关键词:学习理论;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自然地理学习很多都是有原理可循的,只有真正把原理搞清楚了才能同化迁移运用。如何使学生真正弄清楚自然地理的原理规律,理解、应用它,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认真研究,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自然地理的学习有着积极指导意义。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已有知识结构建立了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能够解释区别其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如果学生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适当呈现先行组织者激发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有意义学习。这种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其结果是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发展和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新信息,只有在与他们自身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进行相互作用后,才会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着重分析了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对地理有效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1.适当呈现先行组织者策略

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以此进行教学。”先行组织者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材料。这些引导性材料应该是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相关,容易理解的生活实例。其作用是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使新知识得到充分理解和掌握,使接受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如在讲背斜成谷的原因时,可以用一根竹筷的折断来做先行组织者。竹筷折断时是先从上面开始断裂的,从而得出背斜成谷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在讲解热力环流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孔明灯放飞的画面,焚烧树叶时灰烬的飘向等来说明热空气上升。这些实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也更容易同化迁移。

2.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策略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上课时应该触及学生心灵,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可从以下方面激发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要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只有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是有用的,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讲解时间的计算时,我们可以由以下问题入手:为什么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为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呢?一孕妇生下双胞胎女儿,为什么最后出生的反而大些呢?一系列提问之后,让学生知道这么多的现象竟然都与时间有关,并通过答案的解读让学生觉得地理知识是对生活有用的

(2)合理运用多媒体,拓展课程资源

我们的教材课本是死的、不动的,而现代教学媒体填补了课本自身立体、动态感不足的缺憾。我们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心搜集生活现象、古诗词、谚语、歌曲、图片、动画等各种形式的素材用于地理课堂,从而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时可以引用俗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在讲解海陆风时可以用歌曲《军港之夜》之中的“海风你轻轻地吹”这句话与歌名符合吗?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地理教学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将有意义学习理论适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赫兴无.认知同化说指导下的地理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11).

第6篇:自然地质学范文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中国 重庆 401331)

【摘要】地质学是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总结地质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分析了地质学在地理科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体现。为发挥地质学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保证。

关键词 地质学;地理科学;实践性

Study on the Role of Physical Geology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Geography science Major

LIU Yong-lin

(Geography and Tourism Colleg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Physical geology is an important introduction course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geography science major, which is the basis to study other course. Through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geology, the status of geology in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system is analyzed. It is provided assurance for playing the role of physical geology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geography science major.

【Key words】Physical geology; Geographical science; Practicalness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构造运动、地球的演化历史及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的一门学科。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地球发展演化史及地质学的应用。除了地质学之外,地理学也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的一门学科。因此,地质学与地理学在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上具有明显的差异[1-4]。

1地质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1.1地质学教学内容

根据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结合地质学在地理科学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将地质学教学内容分为:地质学绪论、矿物岩石学、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地壳演化史及地质学的应用,并结合地理学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设置了一些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内容(表1)。结合地理科学专业特点,目前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选用的教材为宋春青等主编的《地质学基础》。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扩展学生的地质学知识,推荐夏邦栋的《普通地质学》做为参考教材。推荐英国学者罗纳德·路易斯·勃尼威兹著的《宝石圣典》和许靖华著的《地学革命风云录》做为课外延伸读物。

1.2地质学教学特点

1.2.1内容多

地质学研究内容为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地壳演化。物质组成涉及到元素、矿物和岩石三个层次;构造运动包括褶皱、断裂、新构造运动及板块构造理论等,涉及面及其广泛;地壳演化从老到新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5个地质时代的地球古地理、古生物、古气候。因此,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地质学教学内容及其丰富,知识点及其多。

从涉及的基础学科来看,理解地质学的一些概念,必须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知识[3-5]。比如晶体的形态,就需要有较好的几何知识和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再如构造运动部分需要有一定的力学知识。

1.2.2地质学实践性强

地质学研究对象是岩石圈,也涉及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而为了认识地球,必须进行野外调查,收集标本和地质测量,只有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的分析和加深理解一些地质现象,这些决定了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质学的发展史,表明地质学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往复的形式。再如:矿物和岩石的鉴定,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才能掌握,若只通过理论学习,将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慢慢就会失去学习地质学的兴趣[1-5]。

1.2.3理论抽象

地质学中的多数理论十分抽象,若没有见过实物,单凭想象是很能理解地质学的知识点。比如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等。若能结合实验和多媒体手段,为方便学生理解地质学概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宋春青等主编的《地质学基础》教材,图件少,文字多。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提供一些图片,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影响。其次,可以使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正断层形成的动画视频等。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很直观的掌握地质学的知识点。

2地质学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体现

地质学基础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发展观及其地质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地理科学专业其它后续课程奠定坚实基础。但又不能采用地质类专业一样的教学模式,毕竟地理科学专业和地质类专业培养目标和侧重点不一样。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突出地质学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特色。

2.1突出重点

因为地质学研究内容丰富,而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于地质学专业,不可能每一个地质学知识点都需面面俱到,且都讲的十分透彻。比如:矿物晶体就不需要讲的很透彻,只需学生掌握晶体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即可。再如:地球的外圈层结构,在地球概论中会涉及,因此这一部分不需要细讲。但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需详细讲授,如:构造运动的概念,形成原因等。这是学习地貌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2.2注重与地理科学专业及相关课程关系的叙述

前面已经叙述,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圈,而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因此,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关系最为密切。地质学基础是地理科学专业其它后续课程,如:地貌学、气象和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和植物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自然灾害学等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些地质学知识,才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后续课程中的知识点。因此,在讲授地质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地质学与地理科学专业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地质学的重视,才能使学生明白地质学在整个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3地质学与地理学实践结合

地质学和地理学都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的分支自然地理与地质学结合最为密切,在地质学野外实践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通过地质学知识来讲解地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及其产生机理。如重庆师范大学在地质学野外实践过程中,通过讲授四川盆地的地壳演化史,来讲解四川盆地在地貌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机制。

3结束语

地质学基础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地质学中的矿物和岩石、构造运动及地壳演化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以后学习地理科学专业其它后续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后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地质学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并结合室内实验、野外实习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深入浅出的讲授地质学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常华进. 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2,1:60-63.

[2]程先富. 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8(2):238-241.

[3]韩国栋. 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课程教学计划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4:76-79.

[4]刘护军. 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09-210.

第7篇:自然地质学范文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土工程

1.工程地质学科的争议

教科书对工程地质学的三种定义:①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②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③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科学。

从以上三种定义的实质中均不难看出,工程地质学强调的工程和地质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但是,近年来工程地质学科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学被异名为岩土工程学,工程地质勘察被称之为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界有此呼声,学术界有此呼应,一些大专院校也纷纷效仿,甚至工程地质这个专业在高校也被取消了。一时间,似乎工程地质已经成了守旧传统,岩土工程才是先进时髦的,才是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并与国际接轨的。这是近年来分歧最大的争议。

这些年来工程地质勘察的不景气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化,工程地质勘察队伍增加了岩土工程的业务是完全必要的,但将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地质的救世主,则值得商榷了。

根据笔者的理解,岩土工程是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是针对地质体的工程缺陷实施的工程措施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总称。岩土工程的任务是“处理”地质体的工程缺陷,使之满足工程建筑物对地基的工程要求,因此又有“岩土工程处理技术”的别名,说明岩土工程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技术。确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也仅仅是本世纪初的事,并不象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著名学科那样历史悠久,然而,之所以将工程地质定义在“学科”这样的高度上,是因为她具备学科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这就是地质学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理论,换句话说,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地质学(当然更包括数学、力学、化学等等),因此,又将工程地质学界定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应用学科,这是符合实际的。工程地质学的最新定义也是较为全面的: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显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天地之别。如果将岩土工程界定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好象还说得过去;而反过来用岩土工程来代替工程地质,则实在有些牵强附会。

1997年6月20-27日,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在希腊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决定将本学会名称改为:国际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学会。我国组团15人参加,王思敬任团长。随后国内也有人提出工程地质学会改名,以便与国际接轨,但一直未获通过。在近几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会议上,学科和学会更名问题的交锋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我国工程地质界的前辈专家学者们多数也不同意更名,认为如此严肃的基础性应用性学科,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传统风格,我国的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前景仍然是艰巨和光明的。

2.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也异常艰巨,主要任务是: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防治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3.工程地质专业的尴尬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没有这个专业,一切工程建设均将成为空中楼阁,这是常识性问题,我们在这里反复强调好象有些多于。然而,现实确让这一基础性专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

①工程地质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实践性;

②专业不景气,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专业本身的局限性;

③规程规范存在的问题;

④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局限性;

⑤相关专业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轻视;

⑥长官意志,某些决策者对工程地质专业的无知或轻视;

⑦世人对工程地质专业的不了解与不理解。

4.在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教训

由于地质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实例太多,教训太深刻,顺手拈来几个实例:

①云南漫湾水电站左坝肩顺层滑坡和建材问题;

②贵州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址、隧洞等问题;

③贵州东风水电站右坝肩和帷幕线上的岩溶问题;

④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重复问题;

⑤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岩溶地下水问题;

⑥软弱夹层的遗漏对工程建设的重大影响,葛州坝、西津溢洪道等。

5.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

任何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建工程,对吗?这个问题也是这些年来工程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①陕西东庄水库灰岩坝址渗漏严重不能建坝;

②小浪底滑坡性质界定对设计的影响;

③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移民区是否滑坡对移民安置的影响;

④堤防工程中的堤基垂直防渗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时可能是决定性的;

⑤地质边界条件和地质参数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6.相关学科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①系统工程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②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③遥感、物探、GPS等;

④水工设计施工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清晰的工程概念是地质师所必需的。潘家铮院士对地质师的要求:应该有系统地学习水工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地基缺陷的影响,各种处理的措施,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好补一些数学、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岩石试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课。五十年代初,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奇缺,一批设计师改行从事工程地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后来大都成为工程地质专业的优秀专家。实践证明,地质师的工程概念清晰,地质工作会得心应手;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7.工程地质要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汪恕诚部长最近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修改一个设计,似乎节省了某一个工程量,而索赔量比这个还大,大量修改设计怎么得了?汪部长的这段讲话似乎在批评设计,实则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新的契机。

如何理解汪部长的这段话?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修改设计,水利工程因为地质问题而修改设计的可以举出若干例子来。

修改设计往往赖地质,我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地质基础资料不准确,工程地质分析出力不够或分析工作的深度不到家,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或界定有错误,学术技术问题得不到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工程地质问题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很明显,要想不修改设计,地质工作必须做到家,基本的地质工作量必须保证。作为地质师,既要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还要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更要勤于实践,不迷信权威,不违心唯上。工程地质专业的形象靠地质师们去树立,去维护;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只有靠地质师们自己去争取

第8篇:自然地质学范文

可以选的地理科学专业包括: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城市规划、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测量与地图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教学论、遥感概论。

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关联的一门学问。研究大致分为两大领域,即以地形、地质、气候、海洋等自然环境为对象的自然地理学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为对象的人文地理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自然地质学范文

关键词:地质学基础;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09-02

《地质学基础》是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地理科学专业后续课程的入门课,同时该课程也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学好它将为其他地理课程如“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并直接服务于中学的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有助于今后进行地理科普宣传活动及开展乡土地学科研,开发和利用地质、地貌资源,振兴家乡经济;同时,对于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也有重要的意义。总之,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是中学地理教师智能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该门课程对学好自然地理学,特别是对《地貌学》的后续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1.《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材、教辅。《地质学基础》课程以宋春青等人的《地质学基础》为教材。国外的参考书目有:Strahler.A.N的《Physical geology》,Dott.R.H 等人的《Evolution of the earth》,以及Seyfert.C.K等人的《Earth history and plate tectonics》等。国内的参考书目有:王维的《地球的形状》、李叔达的《动力地质学原理》、刘东生的《黄土与环境》、王鸿祯和刘本培的《地史学教程》、苏文才和朱积安的《地质学简明教程》、夏邦栋《普通地质学》、潘兆橹的《结晶学与矿物学》、李善邦的《中国地震》以及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的《煤田地质学》等。

2.《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地质学侧重研究地球的地下部分;地质作用分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对于地质学的学习,即注重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机理,也注重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物质和构造形迹的改造。不仅让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加强联系,互相渗透,各有侧重,相对独立,注重实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真实含义,从而使他(她)们成为一支在未来的生活中善待地球、保护我们美丽家园的重要力量。

3.《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该课程主要讲授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的类型、条件、作用过程,地壳的构造形变和改造,地质发展历史等,共分十章,共计安排72学时,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包括室内矿物、岩石标本认识实习。具体内容详见表1。

4.《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多媒体教学互动的方式结合进行。①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没有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之前,对《地质学基础》采取的授课方式只能是以“填鸭式”简单描述的教学授课模式,学生们普遍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效果较差。由于授课的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学生们在多数的时间里对一些地质现象常常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授课教师用了大量宝贵时间进行解释也不见得效果有多好,加之该门课程是地质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大综合,初学者面对众多生涩的专业术语往往会望而却步,对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影响很大。②多媒体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应用:PPT演示,PPT演示不仅具有省时、高效、省力的优点,而且展示图片的功能异常强大。在《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当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需要向学生传授矿物、岩石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重要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经典图片需要展示,往往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效果非常好。在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在互联网收集了大量与地质学内容有关的动画,比如岩层的形成顺序、褶皱和断层的形成、物理风化作用、桂林山水的成因、地幔对流过程、大陆漂移和矿床的形成等。从教学的效果看,事半功倍,非常成功。动画演示得形象生动,初学者容易理解;视频演示,视频演示在《地质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平常笔者十分重视将该门课程同日常发生的地质事件相联系。将地质现象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互联网上的主流网站搜集了大量地质视频影像资料。比如《火山活动》《日本3.11大地震》《唐山地震启示录》《四川汶川大地震》《板块构造学说》以及《地壳波浪镶嵌构造》等。这些视频资料的播放,仿佛将学生带到了地质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极大地震撼了他们的心灵。通过播放一些地质灾害发生的全过程,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地质学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5.《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地质学基础》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后作业、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占室内教学考核总评成绩的20%)、阶段测试(占室内教学考核总评成绩的10%)和期末考试(占室内教学考核总评成绩的70%)等3个组成部分。成绩皆采取百分制。平时成绩:课后作业、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阶段测试:期中考试、实验考核等。期末考试:以基本概念的理解、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考核重点,试卷一般以名词的解释、综合题(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和论述等)占较大分值(一般为卷面分值的75%左右)。

二、《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地质学基础》课程是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学生大学一年级入学后的两门专业课之一;尽管存在着种种不利的因素,比如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等原因,从对2005~2012级学生的讲授效果来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满意程度达到95%以上(评教结果);从期末考试的成绩看,考试分数大都符合正态分布,综合成绩的通过率在90%以上。

通过多年来的《地质学基础》教学,笔者深深地感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1)传授知识准确;(2)教学形式多样、灵活;(3)教学省时、省力、高效;(4)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当然,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劣势,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PPT翻页的速度太快,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针对存在问题,多年以来笔者对多媒体教学做了适当的改进。具体来讲,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适当的黑板板书外,还将多媒体课件发到学生邮箱,以备复习之用。多年的实践证明,不论多么夸大多媒体在《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

另外,在《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还要以教材主导,因材施教,加强实验课教学环节。众所周知,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矿物及岩石的识别方面,让每一个同学在较短时间内认识重要的矿物和岩石,是这门课程的最基本要求。鉴于《地质学基础》课程是一个地质学这个学科的“浓缩版本”,而且学习者基本上没有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最初的讲授过程中要适当地慢一些,并且要以所学的教材为主,不然会使学生感到不理解的名词、术语太多、生涩,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所以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吃透教材,找出难点、重点,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只有这样,才会做到本门课程学习的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宋春青,邱维理,张振春.地质学基础[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