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范文

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

第1篇: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 识字教育 思路结构 实践 教育效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幼儿园教育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可忽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人们对幼儿的教育要求逐渐提高,为满足人们的要求,则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幼儿的早期识字教育,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幼儿识字教育的有效性。幼儿识字教育十分重要,其能从小培养幼儿的识字能力,使其积累更多的识字经验,认识更多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使用方式,扎实幼儿的语言基础。在幼儿园的识字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幼儿识字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以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幼儿识字教育的重要意义

开展有效的幼儿识字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汉字的学习,有利于发散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寻找到字形结构的特点。在幼儿进行思考的时候,能够开发其智力,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对于幼儿来说,在其六岁之前,脑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因而利用汉字的教学可以刺激幼儿大脑的发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认识更多的汉字,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幼儿的智力。除此之外,幼儿识字教育能够为幼儿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其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幼儿的智力发展并不完全,其对世界上的各类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能够促使其自觉地参与到识字教育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自学能力的提高。在识字教育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幼儿热爱读书、喜爱阅读。

二、幼儿识字教育的思路构架

(一)遵循幼儿识字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幼儿识字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幼儿的识字特点,遵循幼儿的识字规律。对于幼儿来说,其记忆并不能延续太长的时间,很容易刚记住就忘记,因而在引导幼儿记忆的时候不可采用机械记忆法。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教授汉字的时候,教师应当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以加深幼儿对汉字的印象。教师可以将汉字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还可以利用图画来展现汉字的含义,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所学汉字所代表的意思。例如,在学习“鱼”字的时候,可以在旁边放置一张鱼的图片,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其记得更牢固。

(二)采用趣味性的识字教学方法

在幼儿识字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采用趣味性的识字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幼儿识字教育质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幼儿对识字学习充满兴趣的时候,便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法来进行教学。现如今,运用最多的便是听说游戏识字法。所谓听说游戏识字法,是将许多识字教学方式相结合使用,让幼儿听标准的字词发音,通过形象的物体搭配来提高幼儿的记忆,由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识字游戏,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幼儿识字教育实践

在我园中实施全新的幼儿识字教育,设立幼儿实验班,对幼儿进行现代画的识字教育,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实验班的幼儿开展考核工作。实践结果表明,我园实验班的幼儿一个学期所学的汉字要远远超过普通班级,识字正确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整体识字教学效果十分好。在幼儿识字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更加发现,要提高幼儿识字教学水平,就必须先全面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考虑幼儿的年龄,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另外,既要重视幼儿对新汉字的认识,也要帮助幼儿巩固已经学到的汉字。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第2篇: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由此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一生的重要性。而识字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基础。幼儿进入大班,对文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幼儿内心深处对汉字有一种强烈的探索和认知欲望,当孩子对某事某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时,其记忆力、理解力都被唤醒和激活,此时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自己在大班教学工作中对幼儿识字教学做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识字环境,利用活动室区角,让幼儿主动识字

区角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每次区角活动,幼儿总是快乐参与,活动结束迟迟不愿离开。我利用这一点,在每个区角都贴上汉字,并把区角游戏规则用图画和简单的汉字表示。在每次活动前,先询问幼儿活动区名称和游戏规则,答对的幼儿率先参加,这样就能激发幼儿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总有幼儿围着老师问规则中的汉字怎样读。

二、利用绘图和观看视频教学,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识字

汉字中有很多是象形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都能用图画表示,幼儿看后都能记住,为了加强幼儿记忆,我从网上下载幼儿识字视频,让幼儿多次观看,然后利用绘画课,引导幼儿把汉字对应的图像画出来,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幼儿就会加深对字的认知。

三、制作生字卡片

引导幼儿自己制作生字卡片,幼儿在家中找一些纸板,我把学习的生字打印出来,指导幼儿贴在纸板上,制成生字卡片。并且让幼儿比一比,看谁制得多。幼儿自己动手,不但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变为有趣的手工操作,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对绳子的记忆。

四、生活中识字,幼儿园里交流

生活中处处都有孩子识字的情景和教材。家长常带孩子去超市,路边的广告和超市商品包装袋上有好多汉字,我嘱咐幼儿买回来后把包装上的标志和一些有用的东西剪下来,把上面的字学会,到幼儿园后和小朋友交流,当小老师教会其他小朋友。广告、包装标志都设计巧妙且色彩鲜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幼儿都乐此不疲,学会了很多汉字,而且养成了随时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好习惯,培养了幼儿自主识字的能力。

五、归类识字

根据字的组成规律或生活中的类别进行分类识字,是教学识字的好方法,能够取得短时间大量识字的效果。如,我利用儿歌《称呼歌》教学各种称呼,幼儿学习的兴趣很高。教学蔬菜的名字,教学前,我把幼儿领到伙房先观察蔬菜,教学时,每教一种蔬菜,我都出示实物让学生看,幼儿熟悉的,就先让他们说出名称,再出示生字;不熟悉的,先出示生字,再观察蔬菜。有实物看,就能提起幼儿的兴趣。直观演示法识字,幼儿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六、阅读识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多阅读能提高汉语水平。幼儿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去阅读。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幼儿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故事人人爱听,幼儿因为识字少,自己不能阅读,开始只能采用听故事的方法。首先,我选择简短的故事,并根据故事的内容和语言设计一些问题,让幼儿一边听,一边回答问题。接下来,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最后,鼓励幼儿互相讲故事,回家讲给家长听。不知不觉,幼儿就产生了自己读故事的愿望,再精选一些小故事,适时地和幼儿一起阅读,读故事的过程中看到熟字,就仿佛迷路的人找到了道路,幼儿就会无比兴奋。这些熟字就是兴奋点,熟字越多,兴奋点越多。幼儿就会爱上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读的越多,认识的字就越多。

七、游戏巩固识字

幼儿识字特点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必须及时巩固。教学中,我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一边学习,一边巩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钓鱼识字。把幼儿制作的生字卡片放在地上,用渔竿去钓,谁钓到并读出卡片上的字,就得到一个卡片。

2.猜谜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字形编写一些字谜。如,人在草木中(茶),一个字,千张口(舌)。通过猜字谜,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3篇: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学;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53-01

识字是学生学习所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就对识字感兴趣,快乐识字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发现他们大脑比行动要发展得快,所以,教师应教会他们识字,只有能正确的识字,顺畅的阅读,才能写出正确的字。教师通过丰富刺激幼儿的直观感觉,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为小学教育奠定基础。

一、利用沟通交流,激发识字兴趣

一位很有名的教育学家说过,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兴趣,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一个小朋友都像小精灵一样有着自己富有美好寓意的独一无二的名字。据了解,处于6-7岁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对其他人强烈的好奇心,而作为启蒙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给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主动与同学沟通交流。我通过学生信息表为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做了名片,并且在名片上写上他们的姓名、年龄及家庭住址,然后发给每一位小朋友自己的名片,让他们知道这是属于自己的名片,如果他们想认识其他小朋友并和他们成为朋友就要主动和他们沟通,然后记住对方名片上的名字。通过这样沟通交流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满脸热情地与人沟通,不到一个月,全班孩子就都已经相互认识,并且认识和记住了彼此的名字。这种看似无意却精心设计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识字热情与兴趣。

二、幼儿在生字确认阶段游戏的选择

幼儿识字游戏是指幼儿生字确认阶段的游戏,幼儿经过反复看、听读后,对新接触的汉字的音与形已有较模糊的认识,接下来,便是幼儿生字确认的过程。在确认的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是幼儿乐于接受的。这一阶段游戏的选择首先应体现趣味性,即幼儿应在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下学习识字。而且,在识字游戏过程中,使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并让他们的情绪达到最高点,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谁帮字宝宝过桥找妈妈”这个游戏。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座桥,桥下有小溪流水。桥的右边画几间房子,房子门上贴有大字卡(字妈妈),小桥右边有几个与大字卡相同的小字卡在草地上玩。游戏开始,老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告诉幼儿:“今天,有几个贪玩的字宝宝过桥去玩,天黑了,字宝宝胆子小,不敢过桥回家找妈妈。小朋友们谁最勇敢帮字宝宝过桥回家找妈妈?”老师先与幼儿一起猜认出哪些字宝宝是因为贪玩而回不了家的。老师逐一地指黑板右边小字卡上的“字宝宝”。请幼儿猜认字宝宝“名字”。(幼儿有了反复看、听读的基础,顺着句子可以说出字宝宝的读音)字宝宝“名字”逐一说完后,老师请一名幼儿上台到黑板前扶着一个“字宝宝”(小字卡)一边过桥一边说;“×字宝宝你别怕,我帮你过桥找妈妈。”幼儿帮助字宝宝找妈妈(大字卡),老师引导幼儿看字宝宝和房子里的字妈妈(大字卡),哪个长得一样,便将字宝宝(小字卡)贴进相应大字卡的房子里,并说:“×字妈妈,我把你的字宝宝送回来了。”

三、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对于幼儿的识字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它是慢慢积累的一个长期过程。它源于生活,又准确而客观地反映着生活。教师积极组织幼儿在生活中识字,既能丰富幼儿的经验,又能深化幼儿的认识。激发幼儿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生活中认识的字,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首先,给幼儿创造一个熟悉的环境,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它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的观点。所以要利用开放多变的生活环境,开拓广阔的识字空间,鼓励孩子们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如:学校,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宣传栏、板报、画廊等都是识字的活教材,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庭中的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物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电视节目,课外书,挂历等也是识字的好教材;孩子游公园、逛市场、看电影等社会活动中见到的标语、门牌、商标等,正是识字的大课堂;自由阅读,引导孩子和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早达到将遇良才的识字目标。

四、开展亲子阅读,让汉字有“用武之地”

阅读能力形成越早,其理解能力就发展越快,接受能力越强,学习兴趣越高。幼儿园应该重视“亲子阅读活动”,开展识字教育活动后,每个班中的图书架增加了图书的品种,更多地使用图文结合的书目,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加深对所学汉字的印象,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同时加大了家长宣传的力度,鼓励、引导家长在家多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活动,让幼儿所学的汉字派上用场,也验证了汉字从和生活中来,同时为生活提供方便的理念。

总之,对于幼儿园识字教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创造出一些新颖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让孩子在沟通交流、娱乐游戏、模拟情境中自主学习,努力指导孩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识字。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幼儿怎样识字,注重方法的引导启发;课堂外,老师要鼓励支持幼儿细心观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识字的有心人,只要教师与幼儿相互配合,在合作中学习,就一定可以在合作中进步,逐步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范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的识字教育,是幼教界普遍认可的幼儿教育。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采用阅读、图书、 绘画等形式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生活充满色彩,让孩子学会享受思考的乐趣。因此,家长帮助孩子养成早期阅读的习惯,让孩子的思想和身体健康成长。 下面我根据早期幼儿识字教育进行探讨,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幼儿识字的教学方法。 早期阅读课程必须根据幼儿思维特点,采用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看图、讲故事、唱儿歌、猜谜语、情景表演等方法,让幼儿轻松快乐地识字。

1、 故事法。先选取一些适合幼儿听的故事,在故事教学中融入认识汉字。如先给小朋友讲一个《小皮球》的故事,然后提问:“小朋友见过什么小兔子吗?”再出示“兔子”、 “皮球”的生字卡,让幼儿把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与字联系在一起进行认读。在故事教学中,把不同的角色用字卡来表示,幼儿戴着字卡来表演故事内容,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加快幼儿对故事内容的记忆,快速让幼儿掌握汉字。

2、儿歌法。在儿歌教学中,通过先背后认、指读儿歌、表演儿歌等形式融入识字。如让幼儿表演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当表演到“妈妈妈妈请坐下”时,出示一张孩子给妈妈搬椅子的图片,下面写着“妈妈”的卡片,然后教幼儿认识“妈妈”二字。儿歌句式整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富有动感、适合表演,孩子爱学、爱背、易学、易记,特别适合指字训练。

3、猜谜法。幼儿对猜谜特别感兴趣,猜谜可调动幼儿识字的积极性。如谜语:“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白毛衫,三瓣嘴儿胆子小,青菜萝卜吃个饱。”“两弯新月头上长,常常喜欢水中躺,身体庞大毛灰黑,劳动是个好闯。”当幼儿兴奋地猜出这是“兔子”、“牛”时,即出示写有“兔子”、“牛”的卡片,让幼儿边认边读。

4、图片法。用图片、照片等实物和抽象的字结合起来学习识字。如让幼儿用自己的家,向幼儿一一介绍家里的实物,然后告诉幼儿:电视、冰箱,边讲边在黑板上出现“电视”、“冰箱”等字样。

5、情景法。创设情景,让幼儿通过观察情景表演,理解词意。如请能力较强的孩子表演一段《两只老虎》的情景,通过表演动作的观察,让大家说说老虎在干什么,做了哪些事?然后让幼儿边回答,边认读几个具体的字。

6、象形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引导幼儿观察汉字“人、口、山、田、水、火、日、目、月、雨”的图画部分和象形字,分析和观察这些字的形状,猜一猜,认一认相对应的汉字。

二、幼儿识字的学习方法。 ?? 幼儿识字因为用的是蒙氏阅读教材,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让黑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呢?在识字活动中,运用多种游戏的方法效果较为显著。

1、看字指物:如在幼儿学习“衣服、裤子、鞋子”等字后,老师出示汉字卡片,让幼儿读出卡片上的字音,同时用手迅速指出身上相应的实物;或者老师指身上某一实物,让幼儿举起相应的汉字卡片。

2、看字发音:如老师出示汉字卡片“小狗”,让幼儿发出“小狗汪汪”的声音;出示“小鸡”卡片,幼儿发出“小鸡 叽叽”的声音;出示“小猫”卡片,幼儿就发出“小猫喵喵”的声音。

3、看字做动作:在幼儿认识了“跑、跳、站、走、坐、哭、笑、唱”等汉字后,把这些字分别写在每张卡片上,老师出示卡片,幼儿要根据卡片上的文字做相应的动作。

4、看图填字:让幼儿通过看相应的图片,把学过的字用卡片嵌进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中。如:“天上白云飘;月亮出来了;青蛙大,蝌蚪小;一座高山;一块石头”等。

5、看字比较: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分类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如:土―工、上―下、耳―目、大―太、日―月、鸟―马、水―木……这样不仅能使幼儿正确地认读,而且还能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6、看字找家: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在某一个空间内,写上不同动物家的字样,让孩子们扮演成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去找自己的家,认对了家的字样才能允许回家,认错了就得拒之门外。

7、看字捉物:有对立的事物或相关的事物找各自的对象。如《黑猫警长抓老鼠》、《小鸡捉虫》、《青蛙捉害虫》、《小猫钓鱼》等,幼儿通过认识这些文字将对象抓住,在确认被抓对象过程中,对所要学习的生字有个分辨、认识的过程。

8、字宝宝做客:在认读生字后,通过抢答字卡,谁先认对了字宝宝,字宝宝就跟谁是好朋友,并到他家去做“客”。对这种游戏幼儿兴致很高,为了能使字宝宝带回家,个个认生字时非常认真,积极抢答字卡。

三、幼儿识字的辅助方法

1、 理解方法。宝宝与我们的生活很紧密,是密不可分的,让孩子去发现去认知这些字宝宝与我们的关系,例如,有一次,我们午餐吃的是土豆烧肉,有一小朋友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老师,墙上有字宝宝土豆”,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很兴奋的说,我首先肯定小朋友,随后说“那么我们就大口大口的把土豆吃掉吧。”那一次小朋友吃得可欢可快。从此,每认识一张字宝宝,都会想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如 “大和小”,小朋友会说出生活与此相关的东西,大西瓜,小葡萄? “味道”,小朋友会从家里带来不同味道的食物给同伴品尝,“挖”,小朋友会做出挖的动作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对字宝宝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能把可爱字宝宝运用搬到生活当中,让字宝宝与日常生活更贴近了。

2、观察方法。大班识字过程中,不单单是对这个字的认识了,让孩子去细心的观察字与字之间的不同,发现字与字的区别和联系,如米和来,小朋友对字宝宝“米”认识了,也能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当我告诉小朋友,在米上加一笔横,是什么字,小朋友都会大声说是“来”,我布置作业,让小朋友找出相近的字,小朋友也会告诉我找到的结果,如日和目,爪和瓜,目的木,十和石等等,慢慢的小朋友对笔画很感兴趣中认识了笔画“横,竖,撇,捺,点……”对写字有许多的帮助,小朋友不觉得写字是一件那么累的事了,认为写字很有意思。

第5篇: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中文识字早期课程与教学京港新三地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02-07

许多英语系国家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读写技能差异较大,其中识字能力是读写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期的识字能力与小学成绩有密切关系(Scarborough,1989)。〔1〕因此,西方国家有越来越重视幼儿识字能力培养的趋势。研究显示,影响早期识字能力的因素来自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家庭因素包括母亲教育、家庭环境(Snow,1991,1999)〔2,3〕及社会经济状况(SES)(Whitehurst & Lonigan,1998) 。〔4〕学校因素则包括课程政策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本研究着重比较北京、香港和新加坡三地的学前儿童,集中探讨三地课程政策与教学实践对幼儿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影响。

一三地幼教课程政策和教学实践状况

中文在北京、香港和新加坡三地的定位不大相同。在中国内地,中文是唯一的官方语言,口语形式为普通话,书写形式为简体中文。香港特区则有两种官方语言,并以“两文(中文和英文)三语 (普通话、粤语和英语)”为社会用语政策。新加坡则有四种官方语言,分别为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在新加坡,英语是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学童的母语则被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尽管中文的地位在三地有区别,但比较三地的中文识字教学对我们有特别的意义。原因如下:第一,三地的学前课程政策在明确性和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新加坡政府对课程的政策非常概括,而中国内地则有政府的非常具体的课程政策。第二,三地的学前课程政策对正式开始早期识字教学的年龄有较大的区别。例如,中国内地的政策原则上禁止儿童在6岁入小学前接受正式的识字教学,新加坡的政策则强调学前课程须着重培养幼儿的学术技能。第三,非正式的课堂观察发现,三地的早期识字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不同。

1.北京的课程政策和教学实践

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内地的学校教育政策深受前苏联的影响(Hayhoe,1984);〔5〕自80年代起则颇受美国教育政策的影响(李辉,李培美,2003)。〔6〕学前课程政策亦然。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相应的,大规模幼儿教育改革也随之展开,幼教界开始推崇综合课程,并对分科教学进行反思(李辉,李培美,2003)。〔7〕1989年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更进一步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克服幼儿园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这些变化深受美国主流幼教思想的影响,基本理念与传统教学实践相去甚远。由于缺乏更详细的课程指引和师训上的准备,许多幼教工作者对贯彻《规程》颇感困难 (Wang & Mao,1996)。〔8〕因此,在1990年至2000年十年的过渡阶段,大多数幼教工作者虽然从思想上接受了这一理念,但在实践上却难以推行(李辉,李培美,2003)。〔9〕随着中国内地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课程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从《规程》到《纲要》,中国内地政府的课程政策都不提倡幼儿园开展中文识字教学,但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一些幼儿园在“教学实践”的名义下开始尝试幼儿识字教学。而多年来,有学者和家长也不断要求政府重新检讨有关中文识字教学的学前课程政策,但政府不提倡在幼儿园开展识字教学的课程政策仍然有效。

2.香港的课程政策和教学实践

1984年,当时的香港政府出版了《幼稚园办学手册》。该手册提供了一般课程目标、教学宗旨、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和内容指引,并对课堂时间、空间、基本设备和教学资源调配提出了建议。1996年,香港政府出版了《学前教育课程指引》。该指引提倡保教并重,鼓励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的全能发展。但政府担心幼稚园会过分重视教授正规的学术课程(Rao,2002),〔10〕因此于1999年发出了一份有关幼稚园“应做”和“不应做”的守则 (教育署,1999),〔11〕明确指出幼稚园应多举办有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活动,兼顾儿童道德、认知、体能、社交和美育等方面的发展;要组织各种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使用母语作为教学语言;尊重个体差异。由于香港大多数人以粤语为母语,不少父母希望子女学习英语,于是幼稚园普遍的做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教授,结果出现了儿童对两种语言的掌握都不理想的情况。因此,该守则在“应做”条款中提出将两种语言分开教学。在“不应做”的条款中也指出,学前教育机构不应要求3岁到4岁的幼儿写字;不应要求幼儿做机械的抄写练习;不应采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应把课程设得太难。

2000年,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委员会提出提高幼教工作者专业能力的提案,并就改善幼稚园教育质量管理、改革监督机制、提高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的衔接以及促进家园合作等提出建议。然而,这些幼稚园教育改革文件没有就学前教育的课程本身作出政策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许多幼儿在幼稚园时期就已同时接触到中文和英文。而香港政府认为幼年期应为学习母语(即中文)的时期,因此在官方文件中,例如1984年、1993年和1996年出版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都没有提及英语教学 (Wong & Rao,2004)。〔12〕但是,几乎所有香港的幼稚园都教授英文。许多父母视幼儿学习英文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父母对早期中英文识字教学的期望促使幼稚园普遍采用集体教学、密集操练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Opper,1992;Ho & Bryant,1997;Law,1999)。〔13-15〕

3.新加坡的课程政策和教学实践

新加坡自1966年开始,强制推行双语教育政策。具体地说,以英语为第一语言,以儿童的母语为第二语言(Cheah & Lim,1996)。〔16〕但是,随着对中国内地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华人占新加坡绝对多数的社会现实,中文逐渐受到重视(Li & Rao,2000)。〔17〕一般来说,新加坡的华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幼儿阶段开始学习中文读写,并达到一个可能的水平。这种想法也普遍被新加坡幼儿园教师接受(Cheah & Lim,1996) 。〔18〕

新加坡政府对幼儿园的英文课程有政策规定,但没有对中文识字教学作出规定。于是,中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就由幼儿园负责人自行决定。新加坡的幼儿园大多为私立幼儿园,竞争相当激烈。因此,以教授语言及读写知识,数理知识,艺术、音乐、电脑以及直接教授中文识字的课程在新加坡幼儿园非常盛行。有趣的是,幼儿园认为自己的课程已很注重幼儿学术技能的培训,而幼儿的父母和小学却希望幼儿园更加强化幼儿的学术技能。

综上所述,北京香港和新加坡均重视中华文明的传承,但在学前课程政策及对发展儿童中文识字能力的策略上有很大差别。在北京,幼儿园被禁止开展早期识字教学,以防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过早开始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在香港,政府在课程政策上提出了中文和英文识字教学方面的明确建议。在新加坡,政府对早期儿童中文识字教学采取放任的政策。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文识字教学在北京、香港和新加坡三地地位的不同?本研究将着重分析三地不同的学前课程政策和教学方法对三地幼儿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影响。

应该说,课程政策和教学方法对幼儿的识字水平影响深远,但是其他因素,包括家庭影响、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语言生态环境等,也对早期识字教育有影响。有关研究发现,父母、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和阅读环境等都对早期识字学习有极为重要的影响(Whitehurst & Lonigan,1998;Snow,1999) 。〔19,20〕北京是单一的语言社会,香港基本上是一个华人社会,这为中文识字教育提供了很多支持。新加坡社会的主流语言是英语。从理论上讲,北京的儿童应比香港和新加坡的儿童有更好的中文能力。但本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儿童大半接受了研究者长达一年的追踪研究。第一阶段三地各有40名2岁幼儿和40名3岁幼儿(男女比例相同)接受测试。一年后,即第二阶段,三地240名幼儿中的198名幼儿再次接受测试。66名北京幼儿(34名3岁幼儿和32名4岁幼儿)分别来自西城区和崇文区四所随机抽得的幼儿园;62名香港幼儿(30名3岁幼儿和32名4岁幼儿)分别来自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所幼稚园和一所日间幼儿园;70名新加坡幼儿(38名3岁幼儿和32名4岁幼儿)分别来自淡宾尼、玉朗西、后岗和兀兰地区的幼儿园。三地12所幼教机构的服务对象基本为中等收入家庭。香港和新加坡被试幼儿的父母至少有一名在家里是说中文的。

以上样本的基本人口统计资料并无显著差异。而且,各地被试第一阶段的PPCLS 平均成绩,与没有参加第二阶段测试幼儿(n= 42)的第一阶段PPCLS平均成绩也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样本的流失没有对本研究造成明显的影响。三地幼儿的家长受教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即使控制了家长这一变量,幼儿的中文识字能力依然存在明显的社会差异(Li & Rao,2000)。〔21〕三地教师的受教育程度介于初中至大学之间。北京、香港和新加坡的教师接受教育的年数分别为12.82年、11.25年和11.15年;接受专业培训的年数分别为4.68年、2.27年和0.8年。就受教育程度和接受专业训练时间来看,北京的教师优于香港和新加坡的教师。

2.测量方法

(1)学前及初小儿童中文识字量表(PPCLS)。 该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字图匹配(汉字识别能力)、听音指字(音形辨析能力)、指字认字(汉字再认能力)和认字说话(词汇表达能力),PPCLS量表的总分可作为幼儿中文识字能力的指标。据量表制订者统计分析,PPCLS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要求(Li,1999)。〔22〕

(2)教室识字环境指数问卷(CLEI)。CLEI用作测试教师对早期识字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课室识字资源、早期阅读策略及师幼互动关系。此问卷包含30个项目,并皆为强制性选择项目。部分项目属李克特量表(Likert-type)格式。例如,就“现在您的教室有多少本中文书”这个问题,教师可选择以下五个答案中的一个:没有中文书;少于10 本书;10~29本书;30~50本书;超过50本书。又如就“多久才会更换一次陈列于教室的图书”这个问题,教师可选择以下五个答案中的一个:不适用;约每年一次;约每年两次;每月一次;每周一次。在第一阶段,240名被试幼儿的48位教师(三地各16人)完成了CLEI问卷。

(3)课室观察。第一阶段,研究者在教师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观察了11个班级被试幼儿上中文识字课的情形。在北京和香港,班上所有的幼儿皆为中国人。在新加坡,班上大部分幼儿为华裔幼儿。研究者观察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策略,研究者持续记录课室内发生的事件以及课室的设施和资料。

3.测试程序

被试幼儿由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进行PPCLS测试。第一阶段,被试幼儿接受PPCLS测试,教师完成CLEI问卷,研究者进行课堂观察。被试幼儿的父母也被邀请填写家庭识字环境指数问卷 (HLEI)(Li & Rao,2000)。〔23〕一年以后的第二阶段,被试幼儿由第一阶段为他们进行PPCLS测试的教师再为他们进行同一测试。因为本研究重点在幼教机构,因此对HLEI的数据不作深入探讨。

三研究结果

1.社会背景对中文识字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以地点、年龄、性别作为自变量进行了两项多元方差分析:一是以第一和第二阶段的PPCLS各分量表分数(汉字识别能力、音形辨析能力、汉字再认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二是将第一和第二阶段的PPCLS总分(即四个分量表分数的总和)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两项多元方差分析得出一致的结果。

多元方差分析发现,第一和第二阶段皆存在显著的年龄主效应:第一阶段〔F(1,238)=3.97,p<.01〕;第二阶段〔F(1,196)=12.88,p<.001〕。而且第二阶段的地点主效应〔F(2,196)=3.54,p<.05〕及年龄和地点互动效应〔F(2,196)=3.54,p<.05〕也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在 PPCLS 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我们以年龄和地点作为自变量进行了两项方差分析,因变量则为第一和第二阶段的PPCLS总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和第二阶段存在显著的年龄主效应:第一阶段〔F(1,238)=3.97,p<.01〕; 第二阶段〔F(1,196)=12.88,p<.001〕。年龄和地点互动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F(5,192)=4.02,p<.05〕。随后的分析集中在同龄幼儿不同的社会背景上。我们以地点作为自变量进行了一系列的单向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第一阶段三地2岁幼儿组的得分并没有显著差异〔F(2,117)=2.30,p>.05〕,而且第一和第二阶段三地3岁幼儿组的得分也没有显著差异:第一阶段〔F(2,117)=1.38,p>.05〕,第二阶段〔F(2,99)=3.49,p>.05〕。但是,第二阶段4岁幼儿组的得分则有显著差异〔F(2,95)=7.35,p<.001〕。随后我们再以薛费检验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和新加坡的幼儿之间及北京和香港的幼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显著的地区差异在4岁前已经出现。

2.课室识字环境

(1)教师对早期中文识字教育的看法。大部分香港(93.5%)和新加坡(81.4%)的教师认为早期中文识字教学可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准备。但是多数香港教师(62.9%)称,他们开展早期中文识字教学只为“跟随幼儿园的课程方针”。多数新加坡教师(80.0%)认为,习用两种语言是新加坡社会生活的必需。香港只有少数教师(8.1%)认为,若要儿童获得未来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让他们习用两种语言。三地参与研究的教师中,约60%相信越早向幼儿教授第二种语言,幼儿越容易把第二种语言学好。

(2)课室中文识字教学资源。三地课室内的中文读物数量有明显差异〔F(2,45)=58.98,p<.001〕。81.8%的北京教师报称他们能为幼儿提供超过30本中文读物,但是所有香港教师和85.7%的新加坡教师只能提供不超过29本中文读物。三地教师更换课室内图书的频率也有显著差异〔F(2,45)=30.25,p<.001〕。多数北京教师(87.9%)每月更换一次课室书架上的图书,而大部分香港(74.2%)和新加坡教师(67.2%)每半年至一年才更换一次。

(3)由教师汇报的教学状况。三地教师对中文识字教育的参与情况存在差异。几乎所有香港教师(98.4%)、大部分新加坡教师(71.4%)和少数北京教师(34.8%)报称教授5岁以下儿童阅读汉字的技巧。所有香港和新加坡的教师均教授4岁以上儿童书写汉字,北京教师没有报称曾这样做〔F(2,45) =38.53,p

大部分香港(83.9%)、北京(69.7%)和新加坡 (52.9%)的教师均有确切的时间为幼儿朗读中文故事。所有香港教师报称他们每次为幼儿朗读的时间少于15分钟,多数北京和新加坡教师报称他们每天要花15~30分钟为幼儿朗读中文故事。三地幼教机构花在为幼儿朗读中文故事的时间有显著差异〔F(2,45)=26.22,p

3.课室观察

现场观察发现,香港和新加坡教师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直接教学方法,即以传统的方法教幼儿认识汉字,并要求幼儿练习书写刚学会的汉字。北京教师中也有尝试“新”的识字教学法的。

4.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促成因素

为了寻找能准确预测幼儿在第二阶段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促成因素,我们进行了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我们依次输入年龄、地点(虚拟编码为:北京:1;香港:2;新加坡:3)、教师教学经验年数、幼儿开始写字的年数和课室中文藏书量,结果详见下表。除课室藏书量外,所有变量均为有效预测儿童中文识字能力的因素。结果发现,年龄和地点分别能预测12.9%和5%的PPCLS得分变化。教学经验年数和教授儿童书写的年数合计解释了12%得分的变化。但课室中文藏书量对预测中文识字水平并无太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加入HLEI分数作为第六变量(Li & Rao,2000),〔24〕以上模型就能解释61%的PPCLS得分变化。

四分析讨论

本研究重点是验证课程与教学对幼儿早期中文识字能力的影响。我们的理论假设是:年龄、地点、课程和教学方法会影响幼儿早期中文识字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大致证实了我们的假设。

1.不同年龄和社会背景对幼儿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影响

年龄是预测幼儿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最有效因素。也就是说,年长儿童比年幼儿童有更好的中文识字能力。三地儿童的中文识字能力在2岁和3岁时没有显著差异,但4岁时却出现了显著差异。香港和新加坡的儿童4岁时的中文识字水平明显高于北京同龄儿童。

这里的差异可能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Li和 Rao(2000)的有关研究发现,尽管北京、香港和新加坡在学前课程政策方面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三地家长的参与程度也影响其子女中文识字水平。〔25〕然而,我们相信,课程政策、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儿童早期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2.在课程政策、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地区差异

学前课程政策往往受更宏观的教育政策及其有关儿童学习理论的影响。各地的课程政策反映了各地对儿童什么时候开始阅读最适合在认识上的差异。

研究数据支持我们另一个较早的假设,即政府的学前课程政策和幼稚园实际采取的教学方法互相适应。中国内地的课程政策禁止幼教机构开展早期中文读写教育。香港的课程政策着眼于儿童的整体发展,为早期识字教学提供了建议和方法,暗示了对中文识字教育的支持(教育署,1999)。〔26〕新加坡的课程政策则既不禁止亦不鼓励早期中文识字教育,所以他们没有明确规定中文识字教育政策。

由于课程政策的不同,三地教师中文识字教育参与情况有明显差别。北京儿童很少在3岁前有机会在课堂上学习中文,而大多数同龄的香港(98.4%)和新加坡(71.4%)儿童却有机会在课堂上学习中文。不过,据我们现场观察,教师汇报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差异。例如,四所参与本次研究的北京幼儿园中,有两所用《听读识字》课本教幼儿识字。虽然教师不承认自己是在正式教幼儿识字,但据观察,他们的确是在进行中文识字教学。在香港和新加坡的现场观察也发现,两地教师经常以操练和实践的方法来教授中文识字。

总的感觉,北京幼儿园的教学现状与政府的学前课程政策大致相适应。虽然有的幼儿园也教幼儿认识简单的汉字,但并不要求幼儿书写汉字。香港的教师尝试以互动的教学方法促使幼儿的识字学习更具意义。新加坡的教师则更倾向于以教师为主导,直接开展识字教学。

3.课程及教学对幼儿早期中文识字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年龄和地点等变量后, 教授儿童书写的年数变量是有效预测三地儿童中文识字能力的重要因素。教授儿童书写相对复杂的汉字也许能使其更明白汉字的三种正字结构(笔画、笔画格式及字体结构)的重要性;这一因素对儿童汉字再辨认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香港和新加坡教师均普遍用直接教学法来教授中文读写技巧。有研究证实直接教学方法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的阅读技巧有正面影响(Crain-Thoreson & Dale,1992;Whitehurst等,1994;Evans等,2000;Sénéchal & LeFevre,2002) 。〔27-30〕

有研究断言,由于早期阅读技巧并不能在一般日常对话或丰富的阅读环境中自然习得,所以早期阅读教学是必需的(Sénéchal 等,1998;Whitehurst,2001) 。〔31,32〕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丰富的阅读环境指标之一的课室藏书量对预测儿童中文识字能力的发展无肯定意义。

本研究还发现,三地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有效预测儿童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因素。在北京,有经验的教师也许更了解儿童识字能力发展,因而在幼儿园开展“识字教学”;而经验较浅的教师则遵循政府的课程政策不教识字(Li,2000)。〔33〕在新加坡和香港,有经验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经验较浅的教师更加有效。

本研究尚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第一,最初取样均来自中等收入家庭,而且样本不是太大。第二,没有就其他可能影响儿童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因素,比如儿童的阅读态度、儿童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及自信心等加以探讨。第三,一年的追踪研究未必能确认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有必要展开更长久的追踪研究。不过,本研究只是研究者探讨儿童早期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事实上,Li 和 Rao(2000)已发现家长对幼儿早期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影响。〔34〕本研究只是重点探讨了学前课程政策和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对幼儿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明白教育政策是如何影响儿童的早期学习的。

参考文献:

〔1〕SCARBOROUGHHS. Predictionofreading disability from familial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 81(1): 101-108.

〔2〕SNOW C 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guages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1991,6(1): 5-10.

〔3〕〔20〕SNOW C E. Current societal expectation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and implications for program quality〔C〕∥M L LOPEZ, L B TARLLO.Symposium conducted at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Conference:The fragile crucible: Developmental and policy dilemmas in defining and assessing the school readiness of preschool children.Albuquerque: NM, USA,1999.

〔4〕〔19〕WHITEHURST G J, LONIGAN C J. Child development and emergent literacy〔J〕. Child Development, 1998,69: 848-872.

〔5〕HAYHOE R.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M〕∥R HAYHOE . (eds.) Contemporary Chinese education.London: Croom Helm,1984: 26-36.

〔6〕〔7〕〔9〕李辉,李培美.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从蒙氏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热说起〔J〕.幼儿教育,2003,(9-10).

〔8〕WANG J, MAO S. Culture and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996,123: 143-156.

〔10〕RAO N. EarlychildhoodeducationinHong Kong: Moving towards child-friendly policies, curricula and practices〔M〕∥V SOLLARS. (eds.) Curricula, policies & practic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ervices. Malta:P.E.G.,2002: 76-88.

〔11〕〔26〕教育署. List of dos and don’ts for kindergartens〔R〕.Hong Kong:Hong Kong Government, Education Department,1999.

〔12〕WONG N C M, RAO N.Preschool education〔M〕∥M BRAY, R KOO. (eds.)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Hong Kong and Macau: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continuity and chang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HongKo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Kluwer,2004:15-34.

〔13〕OPPER S. Hong Kong’s young children: Their preschools and families〔M〕.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2: 21-27.

〔14〕HOSH, BRYANT P. Phonologicalskillsare important in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7,33(6): 946-951.

〔15〕LAW F. Qualit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J〕.OMEP-Hong Kong Newsletter,1999,(11): 8.

〔16〕〔18〕CHEAH Y M, LIM S E. Literacy and biliteracy issues in Singapore〔C〕∥E F K LAI. (eds.) Reading Research Symposium 1996: Asian perspectives on biliteracy research:Facts,issues & action.Hong Kong:Hong Kong Reading Association,1996: 23-40.

〔17〕〔21〕〔23〕〔24〕〔25〕〔34〕LI H, RAO N. Parental influences on Chinese literacy development: A comparison of preschoolers in Beijing, Hong Kong and Singapo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0, 24(1): 82-90.

〔22〕LI H.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reschool and Primary Chinese Literacy Scale〔C〕.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Conference.Albuquerque: NM, USA,1999.

〔27〕CRAIN-THORESON C, DALE P S. Do early talkers become early readers: Linguistic precocity, preschool language, and early reading〔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2,28: 421-429.

〔28〕WHITEHURST G J, EPSTEIN J N, et al.Outcomes of an emergent literacy intervention in head star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4,86: 542-555.

〔29〕EVANS M A, SHAW D, BELL M.Home literacy activiti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early literacy skills〔J〕.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0,54: 65-75.

〔30〕SENECHAL M, LEFEVRE J.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reading skill: A five-year longitudinal study〔J〕. Child Development,2002, 73(2): 445-460.

〔31〕SENECHAL M, LEFEVRE J, THOMAS E M,et al.Differential effects of home literacy experi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and written language〔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98,13: 96-116.

〔32〕WHITEHURST G J. Much too late〔J〕. Education Matters, 2001,(1): 16-22.

〔33〕LI H. Contributors to Chinese literacy development: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schoolers in Beijing, HongKongandSingapore〔D〕. Hong Kong: Faculty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0.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al Influences on Early Literacy Attainment: Evidence from Beijing,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Li Hui, Nirmala Rao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第6篇: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动学习;识字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他们的宠爱也是随之增长,因此教育的质量也是备受关注,对于幼儿识字方面是幼儿的初期教育,也是其他教育进行的基础。幼儿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来及时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一般家庭拥有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但是在家庭行为习惯养成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导致幼儿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再者,某些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了孩子缺乏主动性。而如今社会中,甚至有很多的家庭,他们基本上采取的是机械式教育方式,这也造成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们要加强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幼儿识字主动性的意义

通过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逐渐养成了他们做事专注,自理能力强的良好习惯,具体表现在其自我服务能力以及文明礼貌能力两个方面。一是孩子正确穿衣脱衣和整理物品的速度得到了改善,绝大多数孩子能够自行保管自己的物品。二是在礼貌用语方面,我们对幼儿进行了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的指导。但是有些幼儿有着要强的心理,见到老师,并不会主动地对老师说“老师好”,当老师主动跟学生打招呼时,学生才会说一声。为何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幼儿缺乏社交主动的能力;二是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缺少这些礼貌用语的环境;三是幼儿有着胆小害怕的心理。三是在卫生习惯方面的能力。在老师的教育之下,幼儿会学习到如何保护环境,如何保持卫生的干净,培养孩子的卫生能力。这方面不仅体现了提高卫生能力方面,还能够帮助到别人,能够更好地教育幼儿团结友爱。

二、幼儿识字主动性培养的途径

1.规范幼儿行为习惯,严格督促检查

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做好正面的宣传工作,通过一些日常行为习惯来引导,主动的去向幼儿传述一些相关的健康成长的知识,让孩子了解哪些行为是健康的,哪些行为是不利于成长的。教师自身就要提高自己的师德教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将是幼儿的榜样。因为幼儿年龄就较小,自身的自觉性差,自控力较弱,经常性会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对此,我们要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以至于管理幼儿的行为习惯,已达到预期效果。

2.制定情景,对行为习惯进行加强训练

在这种训练中,我们要注意习惯本身就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多设定一些问题的情境,已能够给幼儿带来更多的练习,从而可以形成主动学习识字的行为习惯。

3.巧妙地运用激励方法,已达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行为活动中,我们若使运用激励机制的方法,这样会使得语言的运用达到提高和距离的强化相结合,物质和精神的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象征性的事物,例如笑脸、小红花,来强化来鼓励幼儿,这样再幼儿的心理会得到很大的满足,也促进良好行为的发展。

4.在家长的配合之下,我们要加强不良行为的改善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现象下,家长在幼儿面前所表现的行为习惯对与幼儿的成长起到很大的帮助,适度的表扬对于儿童的成长更是一种积极的促进,表扬会让孩子更加有信心,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更利于主动去解决,有些心理学家分析表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尽量多的去表扬学生,避免过多的批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成长和健康发展。

三、总结

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儿童的主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幼儿的培养中,不能机械的传授其如何识字,如何去记忆一些常见的名字和动作,要培养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形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很重要,是儿童长期健康优秀成长的重要条件。例如:根据幼儿识字图画,在空中飞翔的是“鸟”,在水里游的是“鱼”,苹果没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成熟了之后是“红色”的,父母可以根据这些教学图画进行发展,让儿童能够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不断的主动的思考画中的一些内容,形成深刻的记忆,当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主动的联想到,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毕雪;尝试中探索、实践中提高――基于丰富网络资源的语文合作、探究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刘敏;利用多媒体,引入识字乐园――多媒体教学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沈莉;创设游戏化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第7篇: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范文

2006年,闯荡了十年的詹光志回到武汉老家。为了生计,曾是中学老师的他做了个“家教”:“不满意不收费!”的牌子站在了闹市。

他第一份家教是教一个8岁的小孩认字。这个小学二年级的小孩,识字却不多,因为上学前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钢琴、美术这样的艺术班上。

“当时也没有‘识字班’啊!”家长强调。家长的“牢骚”引起了詹光志的兴趣。第二天,他抽空跑了武汉十几家培训机构,却没找到一家“识字班”。教孩子琴棋书画,效果看得见,很容易让家长满意,赚钱也就容易;而教孩子识字,虽说有利于小孩的智力开发,但实际见效慢,吃力又不讨好,也就没有人愿意投资。

詹光志一阵兴奋:既然教孩子识字市场是空白,为什么自己不去做呢?

有了想法后,詹光志开始筹备。他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内租了间教室,在人流量大的地段派发 “宝宝识2000字,自己可以读书看报”、“免费入学、满意付费”的宣传单。

不到两天,詹光志就招来了16个学生,年龄最大的10岁,最小的只有2岁。招生如此顺利出乎詹光志的预料,同时也验证了“教宝宝识字”有市场。

如何兑现“识字2000,读书看报”的承诺,教材和教学方法成了关键。詹光志买回了市面上能见到的十几个版本的“识字”书,仓促地选好了他认为比较好的教材,请了位幼教老师,采用大声朗读、穿插识字游戏的教学方法,开始了所谓的“趣味识字教学”。

两个月下来,孩子们识字的效果实在谈不上“好”。中途退学的就有5个,有的家长对识字效果不满意拒绝付费。詹光志第一个识字班没赚到钱不说,还赔进去几千元。

平静下来开始分析原因,詹光志在讽刺声中找到了他办班的“两大软肋”:一个是教材,另一个就是适合宝宝的识字方法。

痛定思痛之后,詹光志联系到教育心理学的教授,请他为自己买回来的识字书做鉴定。结果全部被否定!有的不适合集体教学使用,有的更被认为“粗制滥造”。

正当詹光志一筹莫展的时候,他遇到一位正在四处推广《中华识字宝》的人。书中内容四字一句、八字一韵,压韵易记,正是詹光志可遇不可求的。

这回,詹光志没有贸然拿着教材办班,他联系到一家幼儿园,免费教授那里的孩子两个星期的“中华识字宝”,效果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可。这才决定选用《中华识字宝》。

教材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怎样保持宝宝识字兴趣的问题。詹光志马上想到请心理学专家针对宝宝心理,设计一套能保持孩子识字兴趣的方法。

方案设计出来后,詹光志又聘请了三位幼教老师根据方案进行模拟训练。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国内首个融入心理训练的识字魔法”亮相武汉。第一期开班没有一个中途退学。半年时间,詹光志就兑现了3-6岁的孩子3个月识字650个、6-8岁的孩子识字780个的承诺。很快,“宝宝识字班”一时间成了江城家长中谈论最多的话题。

随着“识字班”的成功,詹光志对这一事业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并设计出了一本自编的识字教材,就是现在使用的“国韵诵读”。这是一套针对3-8岁儿童的特训制定课程,在“亲近古人儒学,亲近美丽母语”的理念指引下,它以四字韵文组成的“仿古诵读”为载体,为儿童进行“正音、语感、背篇、识词、学知、明理、表达”等七大语言能力训练。特点是四字一句、八字一韵,达到通篇背诵、朗朗上口。精心选配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游戏,用递进式的学习内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国韵诵读”是目前国内惟一一种给小孩子讲述儒家思想的识字教材。

2009年3月,詹光志的中国“心动力”教育中心正式成立。

目前,“心动力”的主要业务有:3-8岁儿童的识字教育、9-18岁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和专门为孩子家长们作教育辅导的家长俱乐部。其中“识字班”为中心的主要教育内容,也是“心动力”的主要收入来源。以武汉为例,“识字班”就以社会招班、与幼儿园联办以及幼儿园培训老师这三种方式展开。“心动力”目前的毛利润每月都在1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詹光志可年入百万!

第8篇: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范文

一、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识字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

(一)教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读准字音

在字音教学方面,应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让学生读准字音,为说好普通话打好扎实的基础。重点指导形式,正确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边音和鼻音、胸腔音和唇齿音。

(二)利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突破这一雄点呢?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学边玩,以促使他们的思维灵活、有创造性的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常用的趣味识记字形的方法。

1、引导学生在自学中发现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尽管老师费了很大的劲,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然不佳。新课标则纠正了这一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这样,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在学习了基本笔画、基本字、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分析字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识记字形的方法,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如:“加偏旁”、“换偏旁”、“去偏旁”、“形近字比较”等等。如学习“玉”字,有的说:“王”字加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移到最后一横上就是“玉”;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学习“晴、睛、请、清”时有的说:“我用青草的青加偏旁,加上日字旁就是晴,加上目字旁就是睛,加上言字旁就是请,加上三点水就是清”;有的说:“有水是清,有言是请,有目是睛,有日是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字形被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化解了,我不禁一次又一次地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2、用“编口诀”的方法记字形。口诀读来琅琅上口,容易被儿童识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快速而准确地识记一些难记的字形。如:我在教学“比赛”的“赛”时,我根据字形的特点,用了这样一句口诀:“宝盖头,井字腰,一条长跑道,八个宝贝在赛跑。”一边说,一边写,同学们很快就记住了这个“赛”字。还有如“乖”字:千字在中间,北字两边。“爱”字: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

3、用“猜字谜”的方法记字形。猜谜语游戏是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在识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先给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也可以和学生一道分析谜面,猜字谜。如“树木”的“树”,可用“又到村里来”让学生猜;“春”:三人一同去看花;“告”:一口咬掉牛尾巴;“从”:二人同行。

4、用“编故事”的方法巧记字形。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直观的手段、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它教给学生,让他们牢牢地记在心里,何乐而不为呢?如在教学“休息”的“休”时,我边讲故事边写字:“一个人干活累了,走近一棵大树(木),想干什么呢?哦,原来他想‘休息’一会儿。”

(三)创设情境,理解字义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时,要创设一定的语境,把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体会其中的含义。

1、用生字进行扩字练习。在扩字练习中,让学生理解字义,体会含义。

2、用词语进行造句练习,在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以达到正确运用的目的。

3、查字典理解字义。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让他们通过查字典理解字词的含义,提高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率。

4、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二、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在生活情境中,汉语是母语,随处可见。如:同学、亲人的名字、教师里的标语、商店里的招牌、家中物品的包装盒等。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自主识字,这也是课外延伸的好方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假日里,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蜒皮鞋”、“蒙牛纯牛奶”、“立白洗衣粉”等,当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这些字时,他是多么高兴啊!因此,学生会乐此不疲。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第9篇:教幼儿识字的好方法范文

幼儿识字先于阅读不符合实际

学中文,就要过听说读写的关,我家宝贝听说读都没问题,可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写汉字就有困难了。宝儿学汉语时使用的是传统教材,一切都按部就班,识字先于阅读,听、说、读、写一起上,等积累了足够的词汇量再开始阅读。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孩子识字量不够,无法阅读,可是没有阅读,孩子对单纯学习枯燥的文字没有兴趣。

这个对于国内说母语的同龄孩子来说也许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是我家宝儿在此之前从未写过、认过汉字,他只会画字,当然其中也有我的原因:宝儿的老师对宝儿太有信心,建议我让宝儿直接从二年级开始读。于是他的同班同学基本上年龄都比他大1~2岁,宝儿写字速度、理解能力就更跟不上了,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做不完,学习汉语的兴趣急剧下降,每次为了写中文作业都会跟我较劲,眼泪汪汪。想到小贝比宝儿更倔强,于是我跟老师商量,看有没有解决方案。校长给我出了个好主意:中文学校现在有学前班,用的是快速识字教材——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学写字!

幼儿识字不需要听说读写一起上

在我看来,先听后说,先识字后写字的效果,比听说读写一起上要好得多。比如孩子学说话,总是先听,听得多了,对语言熟悉了,自然而然就过渡到说话了。在北美,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会说话之前就开始亲子阅读的,有的家庭甚至是几种语言一起教,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错。孩子的记性比成人好很多,一首唐诗,一段儿歌,孩子记得很快,只要我念上几遍,宝贝就能复述。那段时间宝贝俩还大字不识一个,我专门在网上给宝贝找有声的童谣、儿歌,让孩子跟着电脑学说话,学歌谣,他们学得开心,玩得也开心。

至于识字,我认为不必太着急。在孩子对语音的接受比抽象的文字快的时候,不妨先让孩子阅读、背诵、复述故事,以此积累大量的词汇与句法,熟能生巧,当他们自己会熟练使用这种语言,开始对抽象的文字感兴趣时,再开始识字不迟。小贝学汉语时使用的教材就是这样的,以阅读为主,让孩子在阅读中识字,逐渐积累识字量。这一招还真灵,小贝学习了近8个月,积极性依然很高,表现在每当我给她读书的时候,她总要坚持把认识的字自己读出来。具体贝贝认识了多少个字我不清楚,不过识字的效果确实很明显。

在阅读中检验幼儿识字的成果

关于汉语阅读,宝儿一直不肯学习,我看得出宝儿的抗拒。我一直以为是宝儿的识字量不够,所以无法自主阅读,于是也就一直在等,等着宝儿识字量够了,自己开始喜欢读中文书。可是在贝贝身上,我看出了不同。比起学了3年中文的宝儿,识字8个月的小贝识字量自然不如宝儿,可是在我给宝儿念书的时候,贝贝的热情反而更高些。宝贝俩都喜欢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读书。看到自己认识的字,贝贝还要争着自己念。因为这样,我才发现贝贝认的字不少,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贝贝磕磕巴巴的居然也能念个十之七八。更让我开心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多次出现的字,贝贝听我说过几次,再见时居然也能念出来。细想起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阅读识字,被贝贝无意中实践了一下。原来当初教宝儿汉字的方法太机械了,如果当初每天能为他读一些有趣的故事,慢慢引导他在游戏与阅读中无意识地识字,也许宝儿对中文的畏难情绪会少很多。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