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不仅是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还要掌握好一定的教学方式,以便将来将自己的所学传给学前班的孩子。因此在教学目标上要针对实用性、综合性和持续性发展展开。实用性是将教学目标中的教学内容和将来的工作状态联系在一起,使职业技能和实际生活更贴近,能适应工作所需。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音乐乐理、声乐基础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要利用中国民族音乐的方式,这样学生更便于接受,将来面对幼儿,这种方式也适用。在内容上要以幼儿歌曲为主,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伴奏,这种伴奏都是以钢琴为主。
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大多是教师教唱声乐,伴奏部分有的是用电视播放伴奏带,有的用录音机播放。这种方式并不适用,因为在教学中面对幼儿,难免需要重复,而伴奏带都是完整的,不可能在中间停下。这就在教学中形成干扰,教师不可能不断地去开关伴奏带。但不用伴奏,对于学生的教学又会产生影响。鉴于这种情况,高职学校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自弹自唱就势在必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也能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自弹自唱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自弹自唱主要指的是利用钢琴的弹奏来给歌曲伴奏,在教学中应该以教唱为主,弹奏为辅。由于钢琴除了具有伴奏功能之外,它还具有校音器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钢琴的演奏来掌握节拍,还可以在出现休止、句尾时值较长的情况下给学生提示准确的拍子。有了钢琴,还可以减少教师的嗓子负担。根据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在教唱一首儿歌时,教师的第一第二遍只能让他们对歌曲产生初步印象,到三四遍时才开始对歌曲产生审美意向。这时候让他们听听钢琴演奏的歌曲旋律,不仅可以对他们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也可以使教师的嗓子得以休息。有些孩子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了初步印象,就可以开始跟着钢琴哼唱了。这样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边弹边唱可以给学生营造出较强的音乐氛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专注于歌曲的旋律中。如果用电视播放伴奏带,他们很可能被画面吸引而忘记了歌曲本身。
在幼儿教学中,一般的幼儿园在配备音乐教师时不可能配备一名教声乐的和一名伴奏的音乐老师,教师除了自己伴奏外,就是利用伴奏带,但伴奏带在教学中使用起来也不便,只有在学生学会一首儿歌之后才可以利用,因而,教师的自弹自唱是提高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自弹自唱不是演唱加伴奏那么简单,也不是学完声乐再去学弹钢琴就能掌握。会弹钢琴的不一定就能自弹自唱。作为一种音乐教育的技能,自弹自唱是将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和声、歌曲演唱、钢琴演奏等多种音乐素养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技能。在学习中要坚持演唱为主,伴奏为辅的原则,不能让钢琴声音盖过自己的演唱声音。也不能只顾弹奏,将演唱变成哼唱。而是手、脑、口并用,达到弹与唱高度协调状态,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求学生要经过认真学习声乐知识和弹奏技巧,然后反复练习。
三、在自弹自唱中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的教学大方向是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就要开始朝着这个目标发展,在培养学前教育音乐专业人才方面,就要将唱与奏联合起来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目前,培养学生自弹自唱已经成为高职音乐教育的一个教学趋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几个方面做起。
在教学目标上,要明确高职学校的培养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他们的弹和唱都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具有相当的实用性,不是为了培养艺术专业人才。
在教学课程安排上,从学生入校开始就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在最初的两年里,先重点学习声乐和乐理知识,在学习声乐作品时要注意学习儿童歌曲的演唱,不能由着学生个人的爱好,唱一些流行的歌曲而忽视了基本功。在掌握这些之后,再学习钢琴的演奏,要注意伴奏的音响效果是为了烘托歌曲的气氛。所以在选择钢琴弹奏曲目时都要以民族音乐和儿歌为主,这样才可使幼儿有熟悉的感觉。到了四五年级,就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弹、唱、听的协调性。
论文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重要性
论文摘要: 语言的交际能力指的是以某种语言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的能力,即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教师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充分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本文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角度探讨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一、引言
近几年来,大学英语四级题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听力测试比重加大,试题的出题方向以语境为主,加大阅读量,强调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写作部分增加强度,要求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一变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世贸组织)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所需。
因此,大学英语四级对英语的考查目标较以前有所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英语素质教育也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倡的。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实际上是对学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总体检测。这两者之间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有的英语教师将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进行英语素质教育就保证不了考试成绩。有些教师还进行着传统的应试教学,虽然学生考试成绩还可以,但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没有理解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最主要的体现之一。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何为语言的交际能力
语言的交际能力指的是以某种语言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的能力,即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教师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充分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首先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的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s competence)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他认为交际能力要考虑四个方面:
(1)合乎语法,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可能。
(2)适合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可行。
(3)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
(4)实际操作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际出现了。
这就是说,交际能力包括对语法的合法性、心理上的可行性、社会文化的得体性和实践中的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从广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人的整体素质。交际能力包括许多因素:
(1)语言知识──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
(2)认知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有关世界知识的掌握等;
(3)文化知识──文化观念和习俗知识;
(4)文体知识──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选用不同风格的词语和语篇等进行交际的能力;
(5)其他知识──包括非语言知识(体势语、面部表情等);
(6)情感因素──对他人及事物的社会态度、交际动机、个人品质及性格和习惯等。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为什么说英语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对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来达到,原因就在于此。交际能力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围广。各种因素处于不同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的另一特征是相对性,即交际能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达意”也许是交际能力的最低要求,不存在交际能力的最高限度。
三、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
在对交际能力这个定义的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不论是从语言学角度还是以广义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语言的交际能力正是大学英语过级考试要考查的中心内容。
从近几年的四级试卷分析来看,增加听力测试比重是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有力证明。听力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要背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和情感因素。尤其是对话语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话语是指相互作用的话语(interactive discourse)。对于一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学生是否能正确听到信息,理解信息,乃至最后反馈信息(选出答案),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是否具备完整的合理的语法知识结构,对该语言是否可行,以及在社会交往中是否得体给以判断,是否在实践中多次运用。
另外,四级词汇选择填空试题的考点是对语境的理解或语境下的语法判断及词汇的固定搭配。换句话说,选词填空实际上已变成测试学生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考查语言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抓住主要信息(getting meaning through the context),理解语篇尤为重要。近来四级考试题加大了对阅读的考查,分为浏览(skim)和研读(scan)两部分。文章内容新且篇幅长,所设选项要求学生具备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度、准确的概括能力,以及较快的阅读速度。这无疑给所有考生造成了很大困难。学生读不完文章,理解、判断、推理不准确就会造成大幅度丢分。在写作上,从语言的数量到语言的准确、地道,以及从文章的谋篇到遣词造句,对学生语言输出的要求较以前有所提高。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加重分值,其原因就是要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正如上面提到的,交际能力体现在理解和表达上,所以测试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考查。语言表达和理解是一张纸的两面,不可分割。而且语言理解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比表达能力更重要,因为:
(1)根据心理语言学习得研究,语言理解能力的获得优先于表达能力;
(2)语言理解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没有充分的理解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
(3)语言理解能力是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实,四级试卷的每个题型都是对交际能力的一个检测。学生完成试卷就是完成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那么这一过程不仅包括表达即发出信息,还包括理解部分即接受信息。
从对整个四级试卷的分析来看,测试的重点放在了对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上。对于一个书面语篇(written text)的正确分析和理解,这一过程常常不被认为是语言交际能力掌握的过程。人们在讨论交际能力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口头表达方面,这便导致交际能力培养存在两个缺陷:
(1)忽视对书面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和培养;
(2)忽视对理解能力的研究和培养。
作为语言交际两大方式之一,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不仅因为过级考试要考查这一能力,而且现代化社会生活对书面语交际能力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另外,书面语交际在本质和方式上与口语交际还有着重要的差别,所以它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关注。
综上分析可知,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就是要考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如何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教师先要了解英语交际能力的特殊性,认清其特殊性才能把握语言教学的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因此英语教师应在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其他有关的知识,包括语境知识、世界知识,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凭所谓的交际教学法恐怕不能真正提高交际能力。任何外语教学都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地位。
(2)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贯彻以上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时,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机械地使用单一的外语教学方法。
五、结语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共性也有其特殊的一面。提高英语考试成绩,核心问题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语言教学核心的交际能力不仅仅指简单的口语会话。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交际能力所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及对交际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决定了提高交际能力的难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绝非纯英语教学的问题,它涉及母语教学,以及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紧密相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年龄、动机、认识水平、学习环境等都应考虑在内。教师应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根本抓起,而且不光是外语交际能力,母语交际能力也应倍受关注。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交际的意识,同时其他学科也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方位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Pride JB,Homles J.Sociolinguistics[C].Harmonds worth:Penguin,1972.
本课题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对外教流小结。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班级、参加对外交流的次数、时间和目的地;对外交流小结的基本内容包括:你参加过的对外交流活动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请描述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对外交流活动的具体过程,你在对外交流活动中有什么感触和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参加完对外交流活动之后有什么改变,或者别人觉得你有什么改变?访谈是根据各班级书面问卷结果,选定访谈对象,就对外交流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面谈,收集更多资料。课题研究成员对最终收集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取开放性原则,找出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信息,即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相关的内容一一析出。
2结果分析
2.1对外交流活动的类型统计按照对外交流的不同内容、方式,我们将其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出国与美国、法国、德国三所姐妹学校的交流访问。此类交流访问的特点是有本校老师带队,学生能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不同文化带来的全方位的冲击。
(2)观光访问或参加其他社团活动、比赛。此类交流访问往往是个人行为、学生活动主题和目标明确,学生会因社团性质和自身爱好不同而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有所侧重。
(3)在国内接待各国代表团并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此类交流访问的特点是以东道主的身份向国外的代表团介绍本国的文化。从问卷和访谈结果统计,从数量上来看,我校学生对外交流活动内容和类型是比较广泛的,但是还是存在部分活动时间偏短且比例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由于出国交流时间有限,一般在7天左右,对深入了解一种文化的时间往往过于紧张。较深入的对外交流活动通常只能涉及一部分学生。但恰恰是这些学生在问卷和访谈中更多地报告自己收获颇多。
2.2对外交流活动对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的影响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人际关系心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然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不能靠纸上谈兵,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广泛接触他人、了解社会。对外交流活动就是一种极好的情境组织形式,对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1)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在对外交流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了解其他文化优点。学生在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审视不同文化下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更有利于在学生学会继承本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外国文化中精华。同时,在对外交流中,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学习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人,养成对不同文化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
(2)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问卷和访谈都发现,参与对外交流的学生有被承认和被欣赏的心理满足。这大大提升了学生自我意识,建立起更好的自信和自尊,也在对外交流活动中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找到自身要改进、提升的方向。
(3)锻炼了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相处的技巧。
高中生对外交流中的很大障碍就是过于羞涩、缺乏交往的经验。所以在对外交流之前,我们为学生进行模拟场景训练,如:帮助学生创设了类似条件和机会,不同的实践背景和场景,会涉及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这可以让学生模拟体验不同的角色,以提高实际沟通能力。此外,学生在对外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上动机明显加强。总之,对外交流对提升当代高中生的国际化视野、个人竞争实力和充分实现个人价值,促进学校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思考
3.1实践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的对外交流形式还是有局限性的。对于较枯燥、没有互动的讲座,学生兴趣不高,纷纷表示对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没有特别大的锻炼意义。相反考察类或互动多的对外交流,和有具体文化特色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得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3.2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在对外交流中更多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从而易产生“拿来主义”等负面效应。所以,作为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如何更好的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增强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还是非常重要的。
3.3加强指导
二、数据库课程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1.地位及其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以及公安管理等专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信息时代的优秀网络安全管理与执法人员。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数据库同样应该成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教授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前沿,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对完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库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网络犯罪现场勘查与取证、电子物证分析、网络犯罪侦查、信息安全技术、恶意代码分析、数据挖掘等课程提供基础。
2.信息时代数据管理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公安信息资源以数据形式存在,而数据驱动警务变革成为现代警务发展趋势,这对整个公安工作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挑战,使数据库管理、维护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全球网络化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无所不在,促成了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数字世界疆域扩大和数据内容纵深发展,数据挖掘等非传统手段的使用能力,极大地体现了公安战斗力的强弱。其次,数据间各种联系对公安工作蕴藏着巨大价值,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将为公安工作提供巨大助力,极大地影响着公安工作模式。第三,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中,网上“打、防、管、控”办案,网络犯罪现场勘验,发现、收集、固定、保全电子数据证据和分析检验,开展网络犯罪案件侦查、情报研判工作,也都离不开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3“. 互联网+”时代的公安工作新特色。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对于公安工作“互联网+”意味着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公安工作中,要求公安工作者转变思想,顺应信息化潮流。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相继以互联网、行业网为基础搭建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整合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形成数据资源池,围绕这些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应用系统,以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其中,数据的有效性是公安应用成效的核心。
三、公安工作数据库应用能力需求分析
数据库是可以表示信息的数据仓库,在数据库中可对这些数据按照组、列规则存放,并对其进行安全、规范、去冗余等集成化管理,最重要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几乎超过任何一门语言处理能力。理解数据库存储原理和应用是数据处理相关工作之必备能力,也是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人员的必备能力。数据库课程是培养数据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对象信息素养的有力工具。为使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有必要将该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结合起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输出满足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1.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开设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利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若干不足。
(1)教学内容方面。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设计范式)、关系代数和集合运算数学理论基础、结构化查询语言等,内容繁杂且有较大跨度,但实验实训中实际结合的案例少,导致课程与实际解决问题脱节。
(2)教学方式方面。课程内容繁杂导致理论学习较困难,而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二者相比,学生提出理论知识多且不好学,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应该课程。
(3)考核方式方面。数据库课程兼具强理论性和强实践性特点,导致传统的考核方式反映不出真正的掌握情况。
2.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了提升数据库课程教学质量,解决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向导,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1)调研并确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调研阶段,主要依据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对数据库技术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结合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我院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传授数据库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写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
(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围绕着上述不同层次目标,从简单到复杂递进构建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可将网络安全与执法的数据库课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在大二阶段进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结合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学习。之后,可在大三或大二下学期开设《数据库应用实践》课程,具体学习内容为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实践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达到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迅速上手的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方案并落实教学。根据数据库教学内容及课程性质,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及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尤为重要。依照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分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工程实践两部分。课程实验目标、内容和方案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吸收设置,工程实践教学则为培养创新能力而设置,要求学生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了解前沿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战演练中将锻炼和提高能力。
(4)实践总结并改进方案。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解中进行代码分析,利用演示加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用数据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在实践中通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现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测试课程学习效果。根据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改善。
关键词:AHP;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40
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来自生产一线的企业兼职教师。但是,目前国家和行业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兼职教师群体比较松散,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呈现无计划性、不稳定性和无约束性,重任职资格轻教学能力,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激励的现象。因此,为规范兼职教师管理,提高技能型人才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构建兼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兼职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优化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推进我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 兼职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主要在研究有关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评价指标的频度统计,并征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构建了兼职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表1)。
如表1所示,本文构建了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三个层次,共12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其中,目标层为第一层次,即兼职教师绩效总体评价(U);准则层为第二层次,包括师德表现(U1)、个人素质(U2)、教学能力(U3)和教学效果(U4),从四个方面综合考察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指标层为第三层次,共包括12项具体指标,具体如下:
(1)师德表现:包括出勤率(U11)、完成工作量(U12)、教学准备情况(U13)、关心学生(U14)四个具体指标。出勤率和完成工作量考核了兼职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教学准备情况主要体现在是否有教案和教学PPT、备课是否充分等;关心学生主要体现在能否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课后对学生是否辅导等。
(2)个人素质:包括学位学历(U21)、企业工作年限(U22)、技术级别(U23)。学位学历体现了兼职教师的专业基础水平,学位学历越高代表了专业理论知识越扎实;企业工作年限代表了对实际工作的熟练程度,年限越长工作应该越熟练;技术级别代表了实际工作能力,技术级别越高,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3)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U31)、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U32)、教学方法创新能力(U33)、教学组织能力(U34)。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准确、是否有逻辑性;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反映能否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例如微信、MOOC等;教学方法创新能力主要反映了兼职教师能否结合自己的实践知识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听得懂;教学组织能力反映了教学过程既要课堂纪律严明,又要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性强。
(4)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满意度(U41)和听课抽查结果(U42)。学生满意度越高,代表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越好;学校组织教学督导人员组织对兼职教师的听课,听课结果越好,代表教学质量越高。
2 应用AHP构建评价模型
虽然确定了各具体指标,但并不表示评价体系就已经完善了,还要对各指标赋予权数。赋权的方法有很多,层次分析法具有如下内容。
2.1 构造判断矩阵
可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打分,打分的数值参照1~9标度法(见表2)。为了更科学地反映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可以采用几何平均法或取众数的方法对专家的打分进行修正,从而建立判断矩阵C=(Cij)n×n。
2.2 一致性检验
构造的判断矩阵可能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如A指标比B指标重要,B指标比C指标重要,C指标比A指标重要,显然结果是不一致的。因此,需要检验判断矩阵是否符合逻辑和具有一致性。下面进行一致性检验。
2.2.1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2.2.2 查表得出RI值
对于1~9阶矩阵,RI的值如表3。
2.2.3 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一般认为,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
2.3 层次单排序
在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以后,要计算出隶属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因素的同层次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即进行层次单排序。例如,在本文中,相对于投入指标来说,要计算师德表现、个人素质、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四个准则层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相对于教学能力,要计算语言表达能力、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四者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等。计算方法也是通过MATLAB、MCE等软件计算判断矩阵的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并计算Mi的n次方根,得到向量Wi,由于每个指标的计量单位不一致,计算过程中还需要对向量W进行归一化处理,即Wi=Wi/∑Wi,最后得到的向量w就是所求的权重向量。
2.4 层次总排序
在层次单排序的基础上,还要得到最底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层次总排序。本文中就是计算出勤率、完成工作量、关心学生……学生满意度、听课抽查结果等11项指标相对于兼职教师绩效总体评价的相对重要性。计算公式为Wi=∑bjcij,其中:Wij为层次总排序权值,bj和cij分别为层次单排序中计算得到的不同层次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值。利用上述方法,最终可以确定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绩效总体评价体系中各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
2.5 加权平均原理
将专家给指标层每个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的权数,再相加求和,就可以得到最终每位兼职教师的绩效得分,从而可以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排名。具体如下:
每位兼职教师的得分一∑每个指标层具体指标的得分×每个指标层具体指标的权数
【关键词】化学实验 导入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18-02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化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进入高中之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高中化学知识也更加抽象、繁琐,因此,许多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不理想,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不能忽视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许多教师把化学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之上,忽视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化学学习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通过实践认识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活动,谈谈自己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
一、利用化学实验,导入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开始时就吸引住学生,抓住学生的心,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深深吸引住学生。
在化学课堂上,运用实验进行导入是常见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运用实验进行课堂导入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一些趣味性、启发性强的化学实验,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合物”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个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生活当中,通常是用水来灭火的,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用水生火的?”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不可能。接着,教师继续说:“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个实验吧。”接下来,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教师在包着少量钠的棉花上滴上几滴水,马上棉花就燃烧起来。学生们看到这个现象,都感到不可思议,都想一探究竟。然后教师引入今天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学生们都兴致高涨,积极投入到了课堂活动当中。
二、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是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但是,学生也不是无所事事。在教师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让学生细心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让学生从直观上获得更多的化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在课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演示实验的目的、演示实验中所需要的药品以及工具、实验的操作步骤等等,只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
为了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多下功夫。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做几次演示实验,并且做到从实验中深入挖掘其内涵。
三、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现在的很多学生都缺乏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这是不符合时展的需求的。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使合作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学生小组的划分做出精心的安排。实验小组不是随意组合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为学生合理分组。在一个小组当中,各个成员之间要发挥出优势互补的作用;各个小组要水平相当。只有这样,每个小组成员才能够在分组实验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体会到自己的实验当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利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实验的环节中,教师要发挥好每一位学生的作用,要在最大的程度上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只要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亲自参与,他们就会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一、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会倾听能够让我们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更方便地学习,同时能够倾听别人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礼貌行为。所以,要在社会中立足,我们就应该学会倾听他人,尊重别人,同时也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学会的倾听能力,就是能够理解别人,并且通过自身的思考得以与学生、老师交流,从而增进课堂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倾听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反复强调“听”的重要性,耐心给学生讲解现实生活中倾听的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反复强调的他们定会铭记。当然,在课堂中,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如教师可以口头描述一道应用题:树上有3只乌鸦,又飞来5只,树上一共有几只乌鸦?这时,只要学生认真听,就会知道答案,而没有听老师的学生则不知道乌鸦数。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倾听能得到的结果,也就验证了倾听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倾听,培养倾听习惯。低年级的孩子最容易形成各种习惯,而且在低年级形成的习惯也难以在朝夕之间改变。所以,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留一些家庭作业之类的,鼓励学生去倾听。数学教师也可以收集学生的生活习惯等,布置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作业,让学生主动倾听,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主动倾听,形成愿意倾听的习惯。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教了整数的加减法,下课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数数的方法听院子里的鸟叫声,当然也可以让他们倾听爸爸妈妈说话的次数等……慢慢地,他们就会主动去倾听周围的一切,形成倾听的习惯。
(3)教师以身作则,创设倾听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倾听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倾听。如老师提问学生时,一定要耐心听学生的答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相应的分析,并给予肯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听自己说,也能够体会到别人倾听自己的感受,这样他们就会懂得倾听别人的重要性。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通过听对方的答案,进行分析,从而体会相互之间的倾听,更深刻地理解倾听的重要性。
二、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说话一定要有条理,才能让别人有耐心地倾听。所以,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说话有序,能够清晰、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课堂上让学生看图列出方程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按照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描述图表,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顺序列出方程并且解释自己的顺序,在解释时他们就会体会到按照顺序的好处,进而帮助他们日后有条理地分析、说话。
(2)培养学生动脑筋说话。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列举各种例子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让他们说出自己所得出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动脑筋说话。如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写出算式“6+14=20”,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释算式得出的结果。比如“14可以分为10和4,然后6+4=10,10+10=20”等的解释,让学生思考,既能培养他们敏锐的思维能力、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能让他们通过深思然后说出想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训练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2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对其进行必要的朗读训练尤其必要。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其记忆力,加速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读书识字的能力,还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人生发展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越早越好,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朗读教学引起重视。笔者根据实际的调查研究,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进行论述。
一、朗读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朗读教材中的文章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阅读的要求进行,要读准字的发音,不能随意增加或漏读文字,并要有感情的进行阅读。小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与字词打交道,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字词的印象,还提高了学生发音的准确度。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流畅的读书声中加强语感,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经常进行朗读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语言还有润色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
朗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对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传授,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却没有过分关注,教师的忽视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语文朗读的重要性,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兴趣,同时,由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的忽视,导致难以对学生的朗读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小学生的朗读激情不高。
小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此,难以理解朗读对语文学习产生的重要作用,如果老师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也会忽视朗读训练。小学生指定的朗读时间只有早读,其余时间基本不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结果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宁可玩耍,也不进行有效的朗读练习。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影响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进行有效朗读训练的有效途径
1.制定明确的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目标。
虽然近年来新的课程改革在我国不断地推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依然是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使命依然是积极的接受知识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学校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小学语文处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而朗读训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让小学生掌握语文朗读的技巧,养成有效朗读的好习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将有效的朗读方式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例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提醒学生要注意发音的正确性,注重语调,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朗读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意义重大。
2.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
朗读教学与语文其它模块的教学有所不同,要想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要能够掌握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时间,还要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讲解或知识点的灌输,这样会使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厌倦听课的情况,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疲劳现象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选一段或整篇文章,让学生富有感情的进行大声朗读,学生的脑细胞顿时活跃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朗读的激情猛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3.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真活泼,在小学生的眼里,世界是新鲜的,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与幻想。大声朗读能够极大的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但是,如果一味的让学生读文章,而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精心的设计,不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趣味性,难免会挫伤小学生的阅读激情。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趣味性。
朗读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学生朗读的文章或者片段的时候,要注意其趣味性,学生朗读的内容应该生动活泼,画面新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并促进学生富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关键词:几何知识;教师知识结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79-02
几何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都体现其重要性。它体现在学科知识在教师知识中的重要性、初中几何知识在初中教学知识结构中、几何知识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等等,所以学好几何知识,对于学好数学这门课程是很关键的。
一、学科知识在教师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
学科知识指的是特定学科里的基本思想、概念框架和数据及过程等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体系是教师个体在长时间教授课程的情况下,经过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教学对象学习过程中的互动,经过学科问题的表述、启发、发现而累积构成的产物,具有个体的构建性,由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关于教学对象的经验、历史和学习能力有关的知识、相关情景知识的综合结果。学科的教学知识由两部分结合而成:一部分是学科知识,另一部分是教学知识。可由学科知识、或教学知识、或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转化而成。这些不同的知识互有重合的部分,因此学科教学知识具有整合性。老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将专业学科知识运用于教学活动其中才可以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由此可见,专业知识在教学知识结构中拥有极其重要地位,处于基础地位。教师如果仅仅有学科知识也许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但若其没有专业知识一定无法进行教学。教学学科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知识,它是在专业知识为基础上融入教学知识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把知识教授好。而且众多的文献资料也表明,教学对象的成绩与教师的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一些其它的调查也指出老师学科知识的缺乏也将阻碍其成功的进行教学活动。
二、几何知识在数学学科以及数学学习中的地位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是让教学对象学习到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从而学会运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感。教学大纲表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初中几何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初中几何的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这些技巧来解答关于几何运算与有关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养成与发展教学对象的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和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教学对象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想象力。如此看来,培养教学对象的一种思维在全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逻辑思维方式是学好数学必要条件,也是学习其他科目,处理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必备才能。而几何教学正好可以满足教学对象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仅有清楚并非常重视几何教学的这种独特地位,弄清教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联系,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几何知识的教学。再者,初中几何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大比例,拥有重要地位。
三、初中几何知识在初中教学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
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有关教学方法知识、老师的人格特点、对教学理论的了解、学校的具体要求、学生身心特点和专业课程特点等等。教师的学科知识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只有教师牢固的掌握了学科知识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初中几何学科的教学知识由两部分结合而成:一部分是几何学科知识,另一部分是教学知识。而初中几何学科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师知识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师教授课程时,几何学科知识丰富的数学教师可以引导教学对象对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与之相反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照本宣科,把课本当作学科知识的主要来源,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进行控制与支配,教学模式偏向于记忆与背诵,不会让教学对象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些初中数学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以隐藏自己学科知识的薄弱。通过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较为薄弱,那么这些教师在教课时很难提出恰当的问题。一个学科知识缺乏的老师应该会影响到一门学科的教授方式,还会影响到教授内容。学科知识缺乏的老师可能会避开讲解某些学科知识,不能讲解有疑问的概念。还有的学者发现,学科知识会严重影响到了教师们的教学风格,当讲师不熟悉某一知识点时,他们往往会进行更多的讲解,而且依赖于难度较低的问题。几何学科知识只是数学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但种种事例表明几何学科知识对于几何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几何知识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及用途
最近,专业知识基础已变成目前教师发展研究中受人瞩目的研究课题,尤其是专业知识,许多的研究者表明学科知识在教师知识构成中的重要地位。老师肩负了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学生的任务。教师专业知识的水准,关系了老师的教学基础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如今知识爆炸的信息年代,老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满足职业要求。几何专业知识的提出有利于数学老师深入地认清几何知识在其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老师的个人知识可分成两类:一个是外部知识,一个是内部知识。外部知识是一种老师可以意识到,能够报告出来的知识,它很容易遭受外部信息影响而发生改变,但是却不可以对教学行为造成直接的影响。例如老师的几何专业学科知识、理论等本体知识,老师的参考文献、讲义资料等都属于外部知识。其中的几何专业学科知识对于数学教师是基础的教学知识。老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地需要专业知识来当支撑,而目前学科知识的更新速率变快,数学老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前沿的几何专业学科知识,才能较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在这当中,专业知识进化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几何知识累积的过程是提高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锻炼空间想象力的过程;几何知识转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很多的知识翻新,能够提升数学教师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几何专业知识能够促进数学老师的专业发展,而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亦有利于推进教师个人专业几何知识,二者相辅相成。几何知识不仅影响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对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教师可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这样可以更加好的运用几何知识从而进行几何教学工作。
在初中的数学知识中,几何知识拥有重要的地位,学生没有学好几何知识,数学成绩就不可能好。所以初中的几何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是很重要的。学科知识在教室的知识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初中几何专业知识在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中又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初中几何知识对于初中教师具有重要性,只有教师掌握好了几何知识才可以进行好的几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田顺.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