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

第1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设计;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可以使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大程度减少建筑物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就我国现在的建筑来看,资源型和生态型的建筑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可持续建筑受重视的程度较低,所以,需要在建筑施工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建筑的认识,引导并且鼓励建筑单位进行可持续建筑施工的试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国家的建筑法律法规,利用政策指导可持续建筑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一、可持续建筑的内涵分析

传统建筑施工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人们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的建筑能耗占据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3%,其中生物能源的消耗量占商业用能总量的52%。不仅如此,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对环境造化严重的污染,针对建筑本身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减少这一影响因素。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将建筑和环境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建筑施工的不同环节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建筑的设计要求走能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道路。建筑材料的选择尽可能使用绿色建材产品,使用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材料,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强绿色能源的利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建筑物内部的能源使用绿色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使用,其次,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可以借助于自然风光和通风条件为建筑物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可持续建筑的设计重点及方法

(一)可持续建筑的设计重点分析

可持续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四个设计重点,首先是坚持重点目标,当今社会发展中,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发展和环境的主要矛盾,因此,可持续建筑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高效利用洁净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设计重点;其次是坚持重点部位,通过对建筑室内设计目标和室外设计要求的平衡,加强建筑内外空间维护结构的分割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问题,所以,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重点部位是对建筑结构的研究和设计;紧接着是重点方式,建筑设计中以被动设计方式为主,机械设计方式为辅,最终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资源节约目的的实现;最后一个是重点内容,可持续建筑的重点内容就是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洁净能源在采暖、制冷以及通风方面的使用。

(二)可持续建筑的主要设计方法

1、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坚持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原则,强调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配套设施,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在不增加土地利用的前提下,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加强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建筑施工单位在开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地下空间的微气候稳定对防风暴和防尘的作用,意识到微气候对生态平衡的保护作用。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环境质量。建筑设计需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优先发展地下车库以及地下商场等。

2、选择生态材料作为建筑的基础材料

生态材料是生态建筑的物质基础,生态建筑材料主要是指环保性材料、安全性材料等。生态材料的利用对地球的负荷最小,同时对人们的身体不会造成伤害,一般情况下,将生态材料主要分为天然建材和人工材料两种形式。生态建筑建设在材料选择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在选材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材料的使用目的。建筑设计中采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材料可以增强生态效益,同时也可以加强现有资源的使用,利用地方资源来取代外来的特殊资源。

3、建筑设计中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材料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可以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建筑生产中的相关处理程序。建筑构造中可以使用钢材、铝材等一些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建筑物垃圾。此外,新型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强材料的可循环利用性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如此,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加强自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例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使用。在建筑物布局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效果能够增强建筑内部能源的消耗量,自然通风可以解决建筑内部空气流通问题,确保建筑气候的良好,从而增强建筑内部的空间质量和舒适度,住户无需增加投资改善建筑内部的小气候,使整个建筑的环境更加协调舒适。

结束语:

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和建筑数量的增加,当前的建筑设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可持续建筑设计也成为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考虑到可持续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建筑的所有环节,同时也涉及到建筑的使用者以及建筑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加强能源的有效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建筑建设中的不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取代不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增强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同时减少建筑施工中因为材料使用问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树立科学的建筑设计目标,确定建筑设计的重点,将建筑艺术和人类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促进建筑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侃.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2412-2413.

[2]褚冬竹,魏书祥,塔战洋等.可持续建筑计IMGESB方法的建立与实验[J].新建筑,2013,(4):20-26.

第2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方法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ecosystem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point of view on human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mod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history,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hilosophy;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造、运营和拆除的全寿命期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持续建筑应当立足于综合环境效益的提高,提供给人们一个经济、舒适,具有环感与文化感的场所。

可持续建筑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基本内涵是相通的,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建筑理念。

二、当前在我国实现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建筑的可持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能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生态可持续,而其中能源可持续是最为突出的,它包括了能源节约,能源替代和能源回收三个内容。在我国,人均资源匮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大量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冲击已日益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业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上,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建筑都在使用粘土砖、石材、混凝土等高能耗的建筑材料,这些建材在生产加工、制作安装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气、废水,从而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2、大规模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对原有地理环境产生破坏,它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林地、水域等,区域原有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冲击,地貌地质条件产生变化,生存条件趋于恶化。

建筑耗能在我国社会耗能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早在2001年我国建筑年消耗已达到3.76亿吨标准煤,占总消耗的27.6%,现在建筑耗能已占到全社会耗能的三分之一(不包括生产建筑过程中的耗能)。另外,我国目前在能源回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这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水资源和生产生活垃圾中有效能源的回收再利用。当前严峻的现实让我们重新思索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认识到在规划和建筑领域实现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可持续建筑理论的历史

我国古人创立和信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理论,与今天我们所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不谋而合。受我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气候的影响,传统建筑中有许多可持续的建筑手法可以借鉴。其中最典型的理论就是中国风水学,其实质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学说,其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这种理念贯穿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包括:规划选址、建筑单体、园林小品、室内外装修设计和施工营造等,我国现存的大量古城池古建筑中就有许多可持续建筑的典范。

在西方,许多著名建筑师都非常注重生态。例如:赖特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他所遵循的将建筑与环境溶为一体的设计原则,体现了深层生态学的设计原则。由于设计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赖特认为没有一座建筑是“已经完成了的设计”,建筑始终持续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使用者的生活,也就是说可持续建筑必须是同所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溶为一体。代表作流水别墅就是他最好的例证。

四、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可持续建筑主张在设计时统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与自然环境共生、建筑节能及环境技术的应用、循环再生型的建筑、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等。这些概念正逐步得到建设主管部门、开发商、消费者、建筑师的认可。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就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实践。

(一)、设计理念

1、建筑外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本身应与环境协调,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包括:⑴建筑应与地形地貌相结合,达到建筑与环境共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⑵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采用更有利于环境的加工技术和设备;⑶注重建筑节能,推广使用高效绝热节能材料,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⑷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如大部分的照明,采暖可以由太阳光提供,制冷由流动空气产生等,避免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导致能源紧张、大气污染;⑸节约用水,可在建筑内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和净化循环系统,使生活污水多次利用,用于景观水体、绿化浇灌、清洗冲厕等;⑹通过绿化建筑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维护生态平衡,可利用屋面、墙面、窗台、阳台等处种植花草,使建筑群成为城市立体绿化园林的主体;⑺树立建筑材料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争取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2、内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建筑内部功能设计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设计过程,是通过建筑的可变性,使其达到较长时间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实体材料的寿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强调整体设计的意识,即重全局、轻细节的设计思路;⑵结构方面采用新技术,如大跨度预应力叠合楼板、无梁楼板等,以求以少的承重体系支撑起最大的空间,为其可变性提供前提条件。如日本1997年建成的新神户公寓,结构方面框架用了反梁法与架空地板,天花板处不露梁,便于隔墙的移动,设计者列出了多达31种的隔墙布置方案供住户选择,充分体现了它的可变性设计思路;⑶建筑体形应力求简洁,减小建筑体量,门窗位置应尽可能满足多种室内布置的需求,为内部的改进创造条件;⑷管道井、楼梯、卫生间等不可变部分可作为一单元集中布置,以求加大可变部分的面积和灵活度,适应建筑的发展。

(二)、设计方法

可持续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目前世界上已建成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可持续建筑,设计师根据他们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法。针对大量运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设计的案例的分析,以下这些设计方法经常被运用。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2、加强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⑴采用新型环保墙体材料,放弃消耗大量资源的粘土砖而改用更环保更节能的墙体材料;⑵采用外墙保温隔热系统,利用各种保温材料对外墙作内外保温处理,如保温砂浆、保温板等;⑶采用屋面保温隔热系统,利用挤塑板作屋面保温材料,利用架空层、架空板作隔热层;⑷使用高性能玻璃和门窗材料,包括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各种新型环保门窗材料等。

3、室内外空间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通过设计手段使建筑物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在总体规划上,注重考虑区域的风环境、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上,注重对流、穿堂风的运用,做全明设计,强调适宜的窗地比;注重窗户的透光率和通风面积。

4、采用热回收技术:建筑物中有可能回收的热量有排风热量、内区热量、冷凝器排出的热量等。合理有效地回收这部分热量不仅能降低空调系统本身的能耗,还能减少对室外环境的污染。

5、使用建筑遮阳:在夏热地区,遮阳对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有显著的效果,建筑遮阳的种类主要有:窗口遮阳、屋面遮阳、墙面遮阳、绿化遮阳等形式。

6、充分利用太阳能,特别是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应用范围包括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照明、暖房等。

7、推行灵活多变的空间设计:在城市及建筑设计中,推行合理的多功能组合,防止片面地强调单一的功能分区,创造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小,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8、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采用低能耗的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产品在消耗能源的同时具有可循环和回收利用价值。

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时考虑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办公建筑,由于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可以通过利用自然采光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在办公空间中更多地设计自然采光是首选的方案,在办公建筑中空调耗能所占比重最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对于居住建筑,在充分考虑自然采光通风时,应做好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因居住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点,所以在缺水地区,应做好废水回用措施,目前废水回用技术是成熟和有效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居住建筑采用了中水系统。

五、结语

第3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

【关键字】会议中心;可持续;能源;回收;再利用

可持续建筑如今已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但是“可持续”往往被误看作是普通建筑的锦上添花,然而实际上可持续建筑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是建筑自身的被动节能,并非普通建筑的基础上施以主动措施。

国外建筑师很早便开始有关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探索,试图通过可持续设计的手段使建筑的美观、坚固、实用与建筑的舒适度、能耗量及周围的环境相联系。很多优秀的可持续设计案例相继诞生,它们很好地结合了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下面将要讲述的多功能生态会议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多功能生态会议中心位于英国某个生态主题公园中,此公园的原址是两个废弃的煤矿厂。当然生态公园的会议中心也是以绿色节能为主题,大量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可降解的无毒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传统材料的依赖,运用各种被动技术以减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了在建造、使用、废弃拆毁工程中的可持续。

建筑师在主被动技术的应用方面,着重设计了建筑的自然通风、采暖制冷和自然采光系统,以尽量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并用尽量少的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而传统的常规能源只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补充。会议中心是个覆土建筑,一半的体量掩映在山坡中,屋顶的绿植是它与周边的山坡融为一体,建筑自身也变成了园内的自然景观。屋顶的草皮土壤为建筑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层,冬暖夏凉,屋顶顺势山坡形成一定的角度,减少了不利风向的影响;建筑的结构墙构造也是着眼于节能可持续的特殊结构,它是内部填满混凝土块的金属筐,并在中间夹一层300mm厚的隔热层,暴露在外侧的混凝土块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充当保温材料;窗户为三层夹气玻璃窗,内充氪气,玻璃的反射涂层一方面吸收太阳能一方面减少玻璃的热损失;另外建筑还有良好的气密性设计。基于以上的一系列设计措施,会议中心的具有强大的保温隔热系统。

与此同时,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采光系统、太阳能采暖系统,也大大降低了对常规能源的依赖。

会议中心采用的热交换自然通风系统,与BedZED住宅项目的自然通风系统概念相似。建筑实现自然通风,从而避免了主动制冷制热技术的使用,比如空调系统,从而避免了对自然环境和使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热交换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通风带来的热量损失,使建筑达到真实的节能效果。

主会议厅的屋顶上安装有大量的太阳能热水器,这是此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能量,增大太阳光直射的接触面积,主会议厅屋顶向南倾斜,为太阳能集热板提供了吸收入射太阳光线的最佳角度。此处安装有两种不同性能的集热器:晴天时,主要是平板集热器吸收太阳能;阴天时,敏感的真空管集热器起主要作用。建筑的基础则被设计成一个混凝土蓄水池,其上附有400mm厚的隔热层。因为这个超级隔热层的存在,在冬季,夏季储存的热水可以用来采暖。另外,场地上安装的风力发电机和屋顶上的太阳能光电板可以提供电能,一部分被水泵用来使水在建筑中循环,一部分用作室内的照明。在冬季极度寒冷时,水的温度往往偏低,不能满足热舒适度的要求,此时安装在休息大厅的高效燃木锅炉将会起作用,继续加热使水温升高以满足室内热舒适的要求。而用作高效燃木锅炉燃料的木材都来自速生林,管理良好,每砍伐一棵树便栽种一颗树来补充,以实现对环境的零影响及建筑的可持续性。

在材料可持续性上,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是:减少新材料的使用,尽可能使用旧场地中回收的可再生材料,以避免新材料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建造过程中的建筑垃圾。此会议中心的材料约80%是直接回收或者再生后的,因此会议中心也被戏称为垃圾建成的建筑【1】。

作为可持续建筑,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建造及使用过程的耗能外,适当减小建筑废弃拆毁后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在建筑设计选择材料时,建筑师对每种材料产品的生产耗能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精细的对比调研,放弃使用含聚氯乙烯等有毒化学物质的材料,真正意义地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

结语

多功能生态会议中心,本身是生态技术和可持续理念的教育基地,在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广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它的设计和营造过程,对以后的生态建筑项目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A. Pearson. These buildings are rubbish. Building. January, 2001, pp. 40-45.

第4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

关键字: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战略性工作

中图分类号: 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的由来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因此,在全球建筑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则是建设领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建筑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是顺应时展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我国建筑业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转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世界建筑的总体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欧洲称之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美国则称之为绿色建筑。中国根据住房和城乡建筑部的定义,将其称为绿色建筑。但是,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性,绿色建筑不仅是人与建筑的关系,而且还是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的优化关系。

二、我国建筑的基本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传统的建筑业也是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缓解环境危机,自上世纪60年代,建筑界提出并开始建设绿色建筑体系。如今,绿色建筑己成为世界建筑工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建设绿色建筑的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实施新建建筑绿色化和已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它们将继续大量浪费能源、危害环境。另一方面,我国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从能源的供求来看,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煤炭的人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1%;人均天然气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因此,我国对国外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能源、资源的依赖度不断加大,导致能源问题突出。现阶段,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

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之下,我们更需要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强化绿色建筑思想,让建筑可以真正做到绿色,环保,低能,可持续。

三、改变现状的措施

绿色建筑是对传统建筑价值观和技术工艺的创新与发展,使得建筑在生产制造、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等理念和方法上产生质的变革,从而引起整个建筑业的技术系统的创新与发展。

发展绿色建筑,就是要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节约型发展模式。针对建筑全寿命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全方位体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创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的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转变城镇建设和经济增长方式,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一些几个方面来实现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太阳能光热的利用

太阳能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无尽的、非常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来自太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太阳能光热的利用:

附加阳光间式

屋顶蓄热池式

2.绿色建筑的声环境组织和设计

嘴和耳朵是人的两个器官,正因为有了它们,才使得虽有生命却不会思考的人,从单纯的存在转化为在地球上长有一定地位的人。声音对一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声音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空间设计的好坏,而且影响着人的情绪及工作生活效率。建筑也是如此,组织好声环境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发展,达到人来与建筑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1吸声材料及吸声构造

2.2墙体隔声

2.3门窗隔声

2.4撞击声的隔绝

2.5轻型屋盖

2.6设备降噪

四、总结

1.绿色建筑,也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是以后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关键环节。

2.绿色建筑的两个层面,一个是哲学角度,一个是技术层面。

就现阶段而言,绿色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哲学角度来看

绿色建筑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从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出发,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主张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价值观方面,绿色建筑价值观认为自然界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强调地球生态系统的外在价值、内在价值、系统价值。

绿色建筑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表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文化意识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确定了人对自然、对后代、对社会的三重责任。

第二,从技术层面来看

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合理地利用自然,在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方式,对气候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使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自然采光、隔音等的室内环境质量大大提高。

绿色建筑强调使用本地材料、采用与本地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技术,使建筑随着气候、资源和地域文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绿色建筑是一种全面资源节约型的建筑,它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水、能源和建筑材料的消耗并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

绿色建筑因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而使能耗大大下降,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使“零能耗”、“零排放”建筑的建造成为可能。

绿色建筑不但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同时也关注建筑带来的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虽然比普通建筑相对较高,但由于其有效改善了建筑室内外环境,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节约了运行成本和社会成本,同时还保护了自然环境并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建筑学研究的是复合生态系统中建筑的理论和实践,其研究对象是建筑与相关的各级人工生态系统及其关系,试图谋求二者协调统一。

对于上文所说的各级人工生态系统的研究历来存在着四种观点:

①自然生态观:把人类的外在环境视为以生物为主体、包括非生物环境在内的,与人类产生作用与反作用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建筑上则偏向于研究物质景观和开敞空间,尤其注重研究在人工环境中,生物和景观、气候、水文、大气、土地、水体等物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②经济生态观:研究人类参与下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从产生、发展、兴盛到衰亡的新陈代谢过程。通过对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物流能流等过程的研究,探讨生态经济效益的调控方法。

③社会生态观:以人为主体,重点研究人的需求,相互作用和反应。认为生态系统是人性的产物。这类研究建立各式模型探讨人的生物特征、行为特征和社会特征对环境生成的影响。

④复合生态观:认为人工生态系统既有自然地理属性,也有文化属性。

同时从生态建筑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①整体有序原则:近期远期效益的统一,自然、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②永续利用原则:对再生资源,保持消费量低于生长量。

③循环利用原则:对非再生资源,节约利用、回收利用、循环利用以延长使用期限。

④反馈平衡原则:保持生态平衡,保持发展和利用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

⑤有偿使用原则:经济法令政策的干预管理。

总之,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建筑体系,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体系,能够使人类摆脱环境危机,健康的面向未来所需要的体系。它的发展对我们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编著,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绿色建筑》,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建筑物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清华大学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付祥钊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及保障技术》,郑洁、黄炜、赵声萍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声音.人.建筑》,(英)L.H.肖丁尼斯基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第5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

关键词:绿色;节能;房屋建设

Abstract: at present, building a green, energy-saving building is the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mbini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 economy and the energy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een building energy-saving technical measure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green buildings is expounded to realize energy saving methods, in order to guide practice.

Key words: green; Energy saving; Hous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绿色房屋概念简介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节能和绿色建筑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节能、环境、生态和绿色建筑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方法,有的已着手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ECD)给出以下四个原则和评定因素。

(1)资源的应用效率原则;(2)能源的使用效率原则;(3)污染的防止原则(室内空气质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4)环境的和谐原则。评定因素是对以上四个原则方面内容的研究评定。是否为可持续建筑以评定结果来判断。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耗能,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益于子孙后代。

绿色原则的房屋所增加的投资成本与它所节约的无形生态成本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绿色建筑还包含了当代人对后人在道德上的责任与承诺。可持续建筑主要从发展的时间尺度考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同时,也要从发展的空间尺度来考虑特定区域的需要不危害和削弱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考虑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实际上是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均衡。实施可持续建筑必须同时考虑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二.绿色房屋节能的目的及意义

绿色房屋节能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社会总能耗的40%,并呈继续上升趋势。但在城乡建设过程中,由于节能意识不强,执行标准不利,使我国建筑能耗高、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绿色房屋节能工作整体水平比较低,因此,开展绿色房屋节能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这项工作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绿色房屋节能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绿色房屋节能施工技术的原则

1.尽可能的使用建筑节能材料

提倡使用节能型的门窗和门窗密封条;为提高隔热保温性能,采用节能型墙体和屋面;提倡使用聚氨酯、发泡聚苯乙烯、玻璃棉等高效的保温材料;减少传统实心粘土砖等材料的使用,考虑多用煤粉灰制品、空心粘土块、空心砌块等新型材料;

2.严格贯彻执行绿色房屋节能设计要求

重视回收余热废热,提倡使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自然光,积极应用人工照明,使用高效、耐用的光源和灯具;采取必要供暖供冷手段,按照能源的实际供应条件,改善房屋建筑热环境;为住户创造必要的日照条件和良好的通风,重视房屋环境设计,为绿色房屋节能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室外条件等。

四.绿色、节能房屋建设方法的探析

1.建筑布局

设计应注重房屋选址、房屋和道路布局走向,因地制宜。同时要从房屋方位朝向、建筑体型、间距、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达到布局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效果。一般地,在房屋的朝向上尽量采用坐南朝北两户或多户并联式设计方式,采用适宜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创造优良的小气候环境,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设计中还应尽可能有南向的日照和采光,厨房、卫生间的设计中最好是明厨明厕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更应注重控制建筑体形系数,提高建筑热工性能,减少建筑消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建筑的体型

在房屋设计中,应对建筑的体型以及建筑群体组合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适应四季不同的气候环境。首先要控制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是建筑物外包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体型系数过小,将影响房屋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体型系数过大,则房屋的外表面积大,导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大,直接影响建筑能耗。一般来说,条形建筑的体型系数应不大于0.35,点式建筑的体型系数应不大于0.40。也可以加大建筑的体量,即加大建筑的地基面积,加大建筑物的长度和深度。其次尽量减少房屋的凹凸变化,尽可能让外形变化减至最低限度,尽量提高建筑的层数,然后对于体型不易控制的点式建筑,可采用群楼连接多个点式的组合体形式。

3.加强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洁净能源,其优点是廉价、安全、洁净、来源极为丰富。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住宅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要根据建筑条件、住户用水需求和管理要求选择适用系统,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屋面面积,集热器面积一般应能满足60%以上住户热水需求。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依法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质量负责。建设单位统一采购的太阳能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4.墙体保温节能施工技术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方式。针对不同的保温材料、不同的施工方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各种轻骨料加入水泥、石灰、石膏、化学聚合物等胶结料,并加入少量助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保温砂浆,一般都采用抹灰的施工方式。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喷涂前基层应清洁、干燥、平整、要特别注意保温涂层的均匀一致和厚度达标。要注意喷涂距离、角度、速度和流量。干挂工艺一般用于外保温,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利用空气层可大大提高隔热和防水性能,但由于建筑成本较高,一般用于公共建筑,多层住宅很少采用。干挂系统要考虑风力、地震、温度、雨水、大气腐蚀、耐久性等不利因素,保证体系的稳定性、强度,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与墙体锚固的可靠性、连接节点的质量、金属件的防腐、防水措施等。随着新型保温产品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粘结材料和粘贴工艺。大部分粘贴工艺都结合机械锚固使用。

目前有少数外墙保温系统采用纯粘贴施工工艺。挤塑聚苯板、水泥聚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都采用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化学粘结剂粘贴,并用尼龙锚件、膨胀螺栓将外层的钢丝网水泥砂浆粉刷层与墙体连接起来。粘贴复合保温墙体,可分为内置式保温、夹心保温或外置式保温3种。内置式和外置式粘贴复合保温应用面在不断扩展,施工工艺日趋成熟。

5.门窗的节能技术

应该说,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非常大,其中传热散失为1/3,因此,在确保采光、通风、观景等要求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以便能够更好的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或者避免冷风渗透,同时达到提高外门窗本身保温性能的目的,最终有效的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

(1).采用新型玻璃

所谓的低辐射玻璃,其实就是在表面镀一层锡氧化物或者一层半导体氧化物等涂层薄膜制成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反射率低。由于这种玻璃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的透光率很高,因此其反射率是相对较低的,能够获得大量的太阳辐射能,同时,其对常温下的长波红外热的透光率很低,因此其反射率就相对较高,所以保温性能是比较高的。如果制成中空玻璃,那传热系数甚至可以低至普通单层玻璃的1/3~l/4,在以采暖为主的北方地区十分有效,而且在夏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

(2).提高房屋外窗的气密性

为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等方法来实现。在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处理上,可以选择弹性密闭型材料、弹性松软型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密封;在框与扇的密封处理上,则可以通过橡塑、橡胶或泡沫密封条和高低缝、回风槽等来解决;在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处理上,可以选择密封条、缝外压条、高低缝等方式来处理;而对于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一般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3).设置“温度阻尼区”

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中间层次。这一中间层次就如同热闸一样可以有效的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进而大大的减少外墙、外窗的热损耗。在住宅中,把北阳台的外门、窗全部用密封阳台封闭起来,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止冷风倒灌,同时,可以在楼梯间设置成封闭形式,或者对屋顶上入孔进行封闭处理。

结语

节约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明,是一种社会责任。节约今日,承载未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到2020年,要用翻一番的能源,支持翻两番的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面前的道路任重道远。本着节约能源、资源的原则,建造我们的工作、生活建筑,既要满足工作、生活的室内环境中冬暖夏凉的舒适度,又要尽量减少建筑物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等各项能耗,使绿色建筑如同常青的大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不朽的乐章。

参考文献

[1]王庆生;外墙外保温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郭继红;建筑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应对措施[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2期

第6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

和阻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可持续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技术

一、做好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和设计是建筑的灵魂和生命,优秀合理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空间,还能够降低建筑施工期间的难度、运营期间的能耗物耗、拆除后的废弃物,所以规划设计是建筑业可持续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应满足最大需求和舒适度的前提下,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进行,将设计、选材、施工统筹考虑,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利用清洁能源。从国内已实施的生态建筑设计案例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进行可持续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建筑最大限度地保护并融入原有的生态环境;根据自然条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采用高效保温复合墙体和屋面材料以及密封性良好的门窗,阳台遮阳体系,屋顶绿化措施,并采用高效建筑耗能系统及设备,减少建筑运行能耗;多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采用雨水收集系统与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建筑应用高效节水用具,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建筑设计时,尽可能减小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越小建筑耗能越小,尤其广东等华南地区属于夏热冬暖地区,这些地区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情况下,不要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这样会导致隔热差,建筑在使用阶段能耗高,而且还会造成光污染。

二、加强企业可持续施工管理

很多建筑企业绿色施工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足,没有把可持续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是专注于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应正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促进施工过程的可持续能力。

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的使用效率,做到建筑材料最大可能的充分利用,加快陈旧老化施工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降低施工过程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负作用。企业的价值观应该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并勇于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要把可持续竞争力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把节约资源、环保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经营战略之中,获得竞争优势和商业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与人、自然和谐发展建筑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建立并完善可持续施工管理体系,还应制定一套可持续施工管理制度和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要统筹安排材料使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从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及人员五个方面入手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监管,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建筑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建筑施工场地的管理,推行清洁生产,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筑企业应自觉实施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施工措施中的清洁生产要求。城市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应相互配合,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封闭施工,对现场易产生粉尘的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施工现场驶出车辆要冲洗,建筑材料和土石方的堆放运输过程要采用蓬布覆盖,有效减少粉尘污染,实现文明施工。建筑企业应该注重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积极进行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重视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将建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走可持续的建设发展道路。

三、鼓励加大绿色投入和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我国对完善发展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相关的行政管理督促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管理意识薄弱,致使各地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例如在资源消耗方面,我国现行的行业规范还没有可操作的奖罚措施来强制利益主体积极进行推广节能建筑和节能施工的采用,政府对行业的引导力度不足。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政府还应加对建筑产业发展结构的调整,使建筑业从高消耗、低产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调整建筑企业规模结构,使我国建筑业规模结构成为金字塔型的多层次结构,建立建筑企业良性竞争机制。鼓励专业化的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通过给予中小建筑企业相应扶持政策,如提供融资、信息、培训、政府采购优惠,促进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和核心,以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等众多中小型企业为主要参与者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

四、加强科技研发投入

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筑业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据有关计算科技进步对建筑业的贡献率还不到,甚至大大低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也远低于科技进步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我国建筑行业的科技含量亟待提高,应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努力提高科技成果在建筑工程实践上的转化。只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上升,才能研发出拥有良好性能的建筑材料,才能研制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才能创造出高效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因此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就需要加强建筑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改善投入产出关系,提高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施工人员队伍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施工一线的劳动人员大多数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兄弟,多数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多数没有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和上岗培训,不仅无法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容易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还阻碍了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中的应用,极大地影响了可持续施工的发展进程。高技能施工队伍紧缺已成为制约建筑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要防止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条件下技工短缺问题,惟有加强农民工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提升上千万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造就一批符合建筑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实现农民工向技术工人的转变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建设队伍不仅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建筑业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第7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生活的质量开始注重起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话题,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里被热烈而广泛地讨论。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创造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迫切性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是现代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和继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通过各种生态思想和技术落实到人为环境上的。生态建筑的产生实际上可以形容为这样一种实践: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机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建筑与绿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互动关系,绿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动了生态建筑体系的创造,而生态建筑又丰富了绿色文化的内容,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实践。

二、可持续建筑

从字面意思看,可持续建筑就是对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建筑,也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的体现。它既符合当代人对绿色健康的生活追求,又不会影响到后代人的利益,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对我国现代建筑业的新概念的具体诠释。可持续建筑观是一种全面的建筑观,在对建筑的风格形象进行确定的时候,它强调的是设计方法对环境,人们居住舒适度的关注,具体的设计方法要坚持协调可持续,避免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利用新能源,避免环境污染等,可持续的建筑观是一种绿色健康的观念,把可持续的思想融合其中,对我国的建筑业是创新,是突破,也是颠覆。它是一场建筑思想革命。建筑的创作应寻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建筑不再是对环境的剥夺和污染,而是促进同周围环境的协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能够持续地向未来发展。

三、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在设计中,必须对其各个构成要素(能源、资源、废弃物、建筑材料、灾害、文脉、室内环境、技术措施等)确定相应的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人们具体操作的对象。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尊重一定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首先遵循的原则就应该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建筑的落成都是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对生态建筑进行合理的布局;

2.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我们要根据建筑的功能进行建筑场地、所处气候、地形地势、植被选择等进行综合的考虑;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生态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利用存在的可再生资源和无污染的新能源等,如自然通风、太阳能、雨水等;

4.有地方特色。每一幢建筑的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中,我们要坚持当地的特色,尽量使生态建筑的特色与当地的整体风格相一致,这样设计的建筑不会显得太个性,利用当地的特色建设的建筑,一定程度上就带着明显的生态色彩。

四: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1.注重产地设计,根据要被建设的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减少对当地土壤的破坏,合理的组织交通,减轻地面各区域的相互干扰,根据地形的特点,自然气候的特征进行采光等的设计,组织立体绿化和水面,以达环境改善环境的目的。使人们生活在绿色、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中。

2.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停车场的设计对传统的水泥路面方案采取否定,在铺设时可以选择植草砖,这样能增加绿化的面积,也能合理的利用雨水等资源。

在如图的建筑中,增加绿化的面积成为建筑设计理念中一大特色的体现。

3.根据地形地势风向等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利用自然风、太阳能等资源,在追求资源的利用率时,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态建筑的层次。在不改变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现代人对自然的追求。

4.合理确定建筑体形。建筑细高比越大、热损耗、热吸收也就越大。以立方体建筑为例,最经济的比例是1∶4(高∶宽)。因此夏季降低建筑的热吸收或冬季减少建筑的热损失不只是简单地取决于朝向,建筑形式及体量/面积比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5.有效利用雨水和井水,利用中水设施循环使用水。湖南地区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日益发展的区域城市化,须把保护水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设计中可考虑雨水的收集贮存,在建筑组团中设置污水处理设备,经物理方式处理后的中水即可用于花木庭园浇灌及土壤渗透等方面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所使用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加工过程中的模式趋于环形可循环状态。使用耐久性强的材料,提倡使用地域的自然材料及当地建筑制品,提倡使用经过无害化加工处理的材料,以及使用易于分别回收再利用的材料等。

6.围合结构须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处理。主要体现在对围合结构构造上。如采用复合技术,即在承重墙体屋面板、楼板处紧贴一层隔热材料,重点部位在屋面、东西墙处理。这种处理使墙体屋面处表面具有较高的热阻,减小了传至墙体内的热量。而墙体(屋面)因热容量较高,即使吸收了一室的热量后表面温度也不致升高太多。在外墙的处理上,精良减少大面积的使用玻璃,避免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建筑物外墙尽量浅色刷涂,可加强建筑物隔热性能,减少环境中的辐射热,设计适宜的遮阳系统,调节直射光进入建筑内的热负荷和减少视觉的不舒适感。

7.加强绿化设计,增加建筑的绿化面积,植被覆盖率,能有效的改善居住的环境,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在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屋顶绿化,屋面种植花草甚至蔬菜、果木等,都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8.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资源干净方便可再生,家用的热水等采用太阳能,能有效的节约电能等,根据太阳的特点设计房屋的朝向,能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保证房间的采光,温度等。

9.生态庭院模式可以被运用在近郊、村、镇等,将人、畜、庭院种植及居民建筑等综合设计,促进生态循环。热衷于推广沼气技术,使用沼气能节约大量煤气或天然气。生产沼气后的粪便已消毒,可直接打包运往农田作农肥,有效的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是新能源的利用之一。

10.注重保护和综合利用自然水体。在城市近郊和农村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池塘、水库等自然水体,在这些地域进行工程设计时,要有机结合地形及建筑功能要求,灵活处理建筑物布局及场地竖向组织,尽量保证场地上的有效水体不受损坏。池塘是场地内很有价值的生态系统,它对改善该场地的微气候,建设宜人的活动场所有重要意义。同时重新设计池塘及其周围地带的植被,建成良好的自然景观,能改善场地的物种的多样性,加大该场地的生态平衡。

11.推行绿色照明,不同的照明场所,选择不同的照明灯具,避免造成对电力资源等的浪费,节约电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选择高效节能的电源,采用电子镇流器,有效的节约电能,绿色照明要求我们采用高品质的节能灯具,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新兴建筑形式,要求我们不断创作实践和研究,逐渐将各种理念变为现实。同时还需要业内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合作,需要投资业主的理解和配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生态建筑的应用发展将带来建筑科学技术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俊,叶炯,朱达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2:91-93+98.

[2]谭亚武.生态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

第8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

“人文”一词是中国古代典籍的固有词汇,西方“人文精神”的定义也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在当代,“人本主义”则成为重要的西方哲学思潮,“它代表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当代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的对抗上,科学主义强调理性,把人物化为‘工具’,忽视人的感性和个性,而人本主义则与之相对,强调人的感性,强调人的意志,显示人的非理性对人的意义和价值”。建筑学教育中的人文观念具有一个相对宽泛的范围,但仍旧可以归纳为“以人为本”四个字。就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这两个概念而言,本文将其作为生态建筑的同类范畴来讨论。在它们各自的相关理论之中,同样可以发现对人文理念的关注。

绿色建筑学“研究的是由天、地、人所组成的一个活性有机生命体中建筑的理论及实践,其研究对象是建筑及其相关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在这一整体体系中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绿色建筑是一门以建筑学为主,涉及天文学、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环境学、心理学、社会经济学、人类学、美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强、学科交叉多的特点”。由此可见,人文科学的相关内容在生态(绿色)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

二、生态建筑设计竞赛反映出的人文评价标准

近两年的大学生生态建筑设计竞赛的命题内容中也已经显示出关注地方文化、文脉的人文主义倾向。例如,2012年Au-todeskRevit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便提出“倡导低碳绿色理念,再生历史文化场所”,竞赛主题为“中东铁路建筑文化遗产体验馆设计”,生态之外关注的是历史空间的文化遗产价值;2013年AutodeskRevit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则关注传统商业空间的再生,除了生态设计上的创新,并且“鼓励参赛者在针对现象展开实地调研,关注基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和消费者的行为,提炼相关数据;运用可量化的分析手段,综合建筑学和其他相关知识展开设计过程,创造性地提出传统商业空间的更新与改造方案”,充满了针对老城区、老社区的人文关怀;2013年“蓝星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同样提出了类似宗旨,主题为“美丽中国•我的家———中小城市社区活动中心方案设计”,一方面鼓励学生采用被动式生态设计来完成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求“探索地域、文化、环境、生态与建筑的有机结合,综合考虑与建筑紧密联系的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努力实践建筑与人的和谐、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都是人文观念上的提升。

在非建筑学会或建筑学专指委设立的生态建筑竞赛中,同样体现了注重人文价值的趋势,例如“招商地产2013年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的“常州绿聚区会展中心建筑方案”征集,提出“创新思维,人文特色”,“在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设计上强调创新思维、有机结合,注重文化核心价值的倾注和凝练,设计上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充分反映常州武进的人文特色”。由此可见,无论是业界内部,还是市场需求上,都对生态建筑教学中的人文观念引导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学生在生态建筑设计学习中的典型倾向

近两年,本校三年级的生态建筑设计课程采取直接与Au-todeskRevit杯、蓝星杯这两个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相结合的方式,正是看中了这两个竞赛“人文”与“生态”并重的命题方式,希望通过竞赛题目与教师的引导,能够达到学生自觉将人文价值观植入到生态建筑设计的目的中去,树立全面的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的设计观。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量学生仍旧把生态建筑设计当作一个“技术活儿”,或者仅仅从建筑美学的方面来理解人文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生态建筑作为一个特定的建筑类型来看待,相应的,认为可以从生态建筑设计课程中学到的是“生态设计技术”,或者特定“知识”。

2)热衷于摹仿生态建筑案例中“酷”的形态,而对空间形态与特定生态设计原理的关系则不太关心,或仅作相当勉强的解释。在不理解、未掌握特定生态技术特性的前提下做设计,结果是对空间功能的削弱或扭曲,也妨碍了对生态建筑设计的深入理解。

3)忽视生态建筑中人的感受,缺乏对场所、区位本身的关注,仅仅靠生硬的“生态原理”和形态说话,未能使建筑融入生活、融入城市。其实在当代一些著名的生态建筑案例中,人的体验,甚至建筑的社会学意义始终是促成这些建筑成功的重要角度。例如格雷姆肖的“伊甸园”系列工程,崭新的空间体验、生态体验使得这一系列作品极具吸引力,建筑形态与环境密切融合,所有的技术目的都是为场所精神服务的;诺曼•福斯特设计的德国国会大厦改建工程,其穹顶构造包含折射阳光的生态技术,但同时也内置一条市民游线,循此盘旋而上,游客参观的同时可以感受议员的活动,具有显著的社会学意义。这些案例,学生大多会关注,但其人文内涵却往往忽略。

四、教师在生态建筑设计教学中的人文观念切入方式

从2011年起,AutodeskRevit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命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持续关注历史建筑、旧建筑(或空间类型)的改造和利用,这明显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实际问题而来,关心的是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化”,二者都超出了一般所言的“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技术范畴,具有显著的人文和社会内涵。在2011年学生的参赛作品中,“同学们基于自己对旧工业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态度和理解,提出了诸多独特的构思和概念,既有对院落、街巷等传统空间的延续,也有对场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回应,也有以场所精神、历史文脉为出发点的设计方式,以及基于当代科学、哲学基础发展而来的参数化设计思路等”。学生对生态命题的多元回应显然值得重视,作为创造性设计的切入点无疑值得在教学中予以倡导。根据近期教学经验,笔者建议:

1)明确生态建筑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将生态建筑的身份“平民化”“生活化”,将其视为建筑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而不应该仅仅作为“高技”的、昂贵的建筑,也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或设计手段,气候适应性好的“低技”建筑同样也可视为生态建筑。这样便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生态建筑的“原型”和适宜的被动式设计技术,而非直接从诺曼•福斯特等大师的高技建筑中寻找形式上的灵感(这些高技作品的生态技术反倒是仅凭一个设计课程学不来的)。

2)强调生态建筑与人体体验的直接关系,让学生理解什么叫“适宜”,从体验的角度把握生态的内涵,明白生态建筑不是奢侈的贵族建筑。“体验”一方面是建筑师对空间环境的把握方式,另一方面,“体验”也就是肌肤的温感、触感,对湿度的感受、对风速的感受,本身就具有本质上的人文意义,也就是建筑学界、哲学界常说的对“生活世界”的感受。当然这一目的需要在特定的生态建筑实验密切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第9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

关键字:建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 A

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新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逐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为世人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涵,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内涵,布伦特兰夫人在论述可持续发展需求内涵的同时,还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可持续发展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大气、水、土壤、生物,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内涵,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也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此后,世界各国普遍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提出21世纪议程,该文件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指南。1994年6月在英国曼彻期特举行94环球论坛作为持续发展委员会第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主题就确定为:城市与持续发展。面对21世纪全球城市时代的严峻形势,城市问题更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我国建筑业正积极地探索如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发展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环保建筑,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的青睐,并由学术观点发展成为政府和相关组织的行动目标。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发展可持续建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发展可持续性建筑业经济的必然性

我国的建筑行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并且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安装以及维修更新的物质生产部门。建筑业围绕建筑活动的全过程来开展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主要是从事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为物质生产领域各部门提供所需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设备的安装工作;为人民生活提供住宅和文化娱乐设施等。如各种生产与生活用房的建造、各种构筑物(铁路、公路、桥梁、水库);影剧院、运动场等的建造以及各种机器设备的安装;各种房屋、构筑物的维修更新和与建设对象有关的工程地质勘探及设计。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是一定地域内经济集聚实体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我国城乡建筑发展十分迅速,房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但是建筑业也是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业,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也是极其巨大的。200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 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5619亿元,增长14. 2%;办公楼投资1378亿元,增长18. 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172亿元,增长24. 4%。如此巨大面积的建筑规模、强大的社会需求,但我国能源短缺,人均矿产资源储量不足世界人均储量的1 /3,同时,我国目前还是耗能大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30%,有些城市甚至高达50%。据统计, 2009年年能源消费总量31. 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 5%。其中煤炭消费量30. 2亿吨,增长9. 2%;原油消费量3. 8亿吨,增长7. 1%;天然气消费量887亿立方米,增长9. 1%;电力消费量36973亿kw /h,增长6. 2%。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高其平均值2倍。因此,发展可持续建筑具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也是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极其重要关键的环节。

三、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产业,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建筑能耗大、节能效果差、污染环境重的现状,从而更好地面对当前能源和资源日益短缺的局面,同时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因而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绿色建筑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建筑经济和国民经济更上一层楼的必经之路。

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一)建筑经济政策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大力宣传绿色经济,是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最基本步骤。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深入有效的调查研究,确定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案,在全社会进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宣传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好媒体资源,把“节能、节材、节地”的思想向全社会灌输,并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系列宣传活动,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引起组织和各界人士对于“绿色化”建筑经济的重视和关注,将绿色经济的重要程度和紧迫度向人们传递,同时也使绿色建筑经济工作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与完成。

2.加快培训步伐

除了进行基本的宣传工作外,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加快培训步伐也是绿色建筑经济能够深入发展的重要部分。绿色经济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绿色理念的良好氛围,除了宣传,还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对于绿色建筑经济进行培训。作为“人才输出工厂”的高校,则应该充当最重要的角色。学校应该更加注重绿色建筑经济人才的培养,加大投资力度,在培养技术型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同时,培养适应时代的新型建筑人才。政府同时也要加大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支持力度,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与帮助,不断完善高校中的基础设施及先进的设备。

3.大力健全政府补贴政策

政府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支柱,是我国各项事业建设的推动者、执行者和监督者等。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持,政府既能在精神上给予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又能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因此,要想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而快地走下去,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绿色建筑经济工程浩大,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来自政府的资金补贴必不可少,因此政府对于享受补贴者的选择非常重要。绿色建筑产品的利益是长远而有利于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通过政府对这些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进行资金补贴或者政策支持,将有利于其在市场上具有同等的竞争力,从而发展壮大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生产规模。对于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项目,政府除了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贴,税收的优惠也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步伐,对绿色建筑经济产业的区别对待,鼓励绿色经济产业开发,为绿色建筑经济产业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帮助其快速稳健发展。

(二)建筑经济在施工技术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成本的降低。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其具有一定的优势,而降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成本,就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找出绿色建筑外部效果发展的优势,才能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始终遵循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即尽可能地将绿色建筑的能耗降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排放物的处理,切实做好保护环境是工作,以此打造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最终实现建筑质量和功能与节能减排的高度统一。二是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意识到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引导和指导工作,加大政策扶植力度,为投资商提供更多税费补贴,想法设法降低投资商前期资会的投人,使其觉得有利可图才能更好地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而将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体现出来,提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效果。

2.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成本的降低。一是从提高土地质量人手,这是因为绿色建筑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较高,通常绿色建筑对土地的要求应具有良好的日照效果、较强的自然通风能力和良好的空气质量,只有在这样地段上的土地才适合绿色建筑的建筑,而这就会降低绿色建筑投资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绿色建筑的经济效果,因此,从这方面来说,绿色建筑虽然对土地的质量要求高,但其所取得的成效也较大,因此通过提高土地质量有助于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

二是稳操胜券,降低建设成本。绿色建筑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投资商的引导,对于确定的任何一项绿色建筑T程项目,必须采取正规的招投标方式进行,在实际过程中,可以先采取试点的方式,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在建设时,不仅要减少建设规模,还要借鉴发达国家有关绿色建筑的标准,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最大化的减少建设成本。

当前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与上升时期,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如何抓住机会,发展壮大,坚定可持续发展的信念是建筑行业的首选。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

五、对未来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展望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因此我国应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进行调整,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未来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然成为未来建筑经济发展的主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环保意识会不断提升,绿色建筑也会得到广大投资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参考文献:

[1]黄英强,肖亚光. 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解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5).

[2]陈慧娟. 浅谈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J]. 经营管理者,2010,(7).

[3]李泽坤. 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 科技与企业,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