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范文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中秋节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

第1篇:描写中秋节的作文范文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那么中秋节主题小学作文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我的中秋节主题小学作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1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俗,都有自己的节日,每一个节日都蕴涵着它值得纪念的意义。《我们的节日》一书中,详细描写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还有部分外国节日。阅读了此书后,就能对这些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让大家更爱这些节日,更爱这个民族,更爱这个社会,更爱这个家园……渐渐地,你会发现,原来节日也能够过得如此有意义,如此值得回忆。

一听到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人们首先跳入脑海的便是那又大又圆的月亮,随后想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赏月、吃月饼等,到后来也会慢慢联想起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不错,中秋节的夜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家户户来到阳台上,走到树阴下,抬头望着墨蓝的天空,观赏这一轮滚圆的月亮,这一道皎洁的月光。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身于五湖四海的儿女们总会回到家乡,与父母亲戚吃上一顿团圆饭。虽然只是一顿饭,却是老人们最朴实的期盼。吃吃月饼,看看孩子,聊聊生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足以让他们脸上露出涟漪般灿烂的微笑,渐渐荡漾开来,一圈又一圈……然而,有些人由于多种原因并不能回到父母身边,只能寄托这夜晚,望着月亮,对家人勾起一丝丝的回忆,对着天空,向着月光,许下心愿,望家人们能够幸福、平安。李白在《静夜思》中的心情也正是如此吧。

而对于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共同携手创建我们的家园,让它变得更加美好。比如就对于中秋节来说,我们可以陪亲戚家人一起吃饭;可以自己亲手学着做月饼,让这个节日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可以寻找、搜集一些节日的来历,充实我们脑袋里的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传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的节日;也可以关心孤寡老人,让他们在中秋节时同样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做的事正在等着我们去做,只要大家都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身影踏遍更多的泥土,让我们的节日影响更多的人心,让我们的家园充实更多的地方!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2“今人不是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此诗句出自李白笔下的《把酒问月》。多么优美的诗句,而又有些沧桑和凄凉,啊,这就是洁白无瑕的月亮吗?

夕阳的火红色渐渐从天边退去,一轮粉红色的月亮从天边缓缓飘到夜空中。月亮是一个婀娜的舞女,舞姿是那么文静而又贤淑,美得让我不得不如痴如醉地,一往深情地望着她。

每当心中怀念家人时,总会去看看那皎洁的明月,把思念之情寄托于月亮之上,让自己有一丝安慰。

中秋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日子。我们正在那柔和的月光下,吃着美味的月饼,看着天空的明月,大家竟是多么开心。

望着月亮,看着楼下车水马龙,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阵伤感,望着那作业多如一座山,便想到那月中的嫦娥。可是广寒宫里只有嫦娥自己,虽然没有作业,可她没有家人和朋友,多么寂寞呀!还是生活在有家人和朋友的世界里才会更加快乐。

夜空中的月是皎洁的,是无私的,月亮供我们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各种各样的情感,七情六欲。在月亮上,我们的心情能够平静下来,放松下来,用不着忐忑不安,惴惴不安。月亮的清明把我们的烦恼一扫而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人把月亮的美抒发在自己的笔下,让我们有了一个有血有肉,内涵了千万情肠的月亮,月亮也就越发美丽而多情。

再看看夜空,弯弯的月亮挂在天幕上,凄凉,神秘,孤独,寂寞,温馨,含情,幽怨,也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一眼就忘不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百看不厌,如醉如痴,是啊,我们对月亮有着永久的寄托!

月亮,我们珍贵的精神花园,我们灵魂的舞池。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3今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嫦娥在月宫里玩着电脑,这台电脑可是玉帝在春节时送给她的,自从联上了互联网,嫦娥天天在网上游,一刻也没闲着。

而电脑周围则堆放着各路神仙送来的五花八门的月饼。正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玉帝在月饼上刻上了自己的卡通形象;王母娘娘则是把月饼做成了仙桃形状的;而七仙女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充满了仙气;孙悟空更是神通广大,做了一个天庭最最的月饼,还打破了世界记录呢!

这各式各样的月饼,有的包装精美,有的品质优良。嫦娥看着这些可爱的月饼,咽了咽口水,虽说年年吃月饼,但这些品种不一的月饼还是有很大的诱惑。

吃完了月饼,嫦娥漫不经心地浏览着网页,忽然发现,今年月饼不仅有面和馅做成的,还推出了电子月饼,嫦娥心血来潮,立即买下了一个,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哪吒。这时嫦娥打开收件箱,发现了一封电子邮件,原来是唐僧发给她的。打开一看,是一份电子月饼,发出动人的音乐,变换着精美的图画。

嫦娥想用她半生不熟的电脑技术办一个月饼展览会,但她发现已经有人办了。一看,原来是玉兔办的。

嫦娥气得脸色都变了,嫦娥气冲牛斗,吼得整个月宫都震动了:“玉兔,你给我过来!你不好好捣药,跑到网上干什么?”谁知玉兔却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月宫也都机械化了,什么都是全自动的,我的任务早都完成了,我还在网上推销我捣的药,连忧忘兔也十分欣赏我捣的药,他还向我高价收购呢!谁像你呀,在网上玩了那么久,连网友都没有,真差劲!”嫦娥觉得十分没面子,自己好歹也是月宫的主人,中秋节的主角,竟让玉兔抢了风头。嫦娥气的抓起玉兔就打。

唉,可怜的玉兔,明明说的是实话,还要挨打!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4秋高气爽,气爽秋高,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全家都喜欢过中秋节,我爸,我妈,我哥,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欢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这天,我们全家能在一起合家欢乐地吃月饼。

今年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十五,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弟弟也和我,我俩站在院子中央,抬着头,仰脖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说:“看呐,这边的月亮升起来了!”弟弟说:“看呐,那边的月亮也升起来了!”这时,在院子里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几乎全都异口同声地一起喊道:“看呐,东边的月亮真的升起来了!”

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它既像一轮明月,又像一轮圆月,正在升起来!

我们在院子里高兴得简直就是高兴,没有人能说出这不是高兴,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美丽而又美观的中秋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这天,正巧又赶上中秋节,真是双喜临门呐!

月有悲欢离合,人有阴晴圆缺,此时此刻,正是全国各地的全国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团圆的好日子,让我们一起高高举起月饼,共同畅饮这一杯高兴的月饼吧!

夜色已经很深了,深夜也渐渐地浓了,皓月当空,映着皎洁的月光,我们全家都流连忘返,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依然兴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着那轮明亮的月亮!

今年的中秋节,真是让人难忘啊,但愿明年八月十五,还能赶上中秋节!作文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5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是个美好、祥和具有诗情画意的节日。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

在这样一个圆满、美好、温馨的节日里,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国家四A级景区——巽寮湾,它巽寮湾位于惠东县城平山镇南部,南海大亚湾的东部。那里依山傍海,山海相嵌,海天交融。

伴着火辣辣的太阳,经过长途跋涉的我们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不愧是4A级景区!刚一下车,一股清新的海风就迎面拂来,把热全都吹跑了!好似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

当换好泳装,赤着脚,踩着细软、无边无际的银沙,在阳光的沐浴下,望着闪闪发光的大海,心里是无尽的轻松愉悦。

“哗”的.一声,伴随着溅起的浪花,我跳进了海里。真清爽啊!在温暖的阳光的沐浴下,泡着凉爽的海水,这种待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呢!不一会儿,我便在海里游了起来。我一会儿蛙泳,一会儿蝶泳,好似一条欢快的鱼儿在水中畅游,与大海嬉戏。时而呛到了几口咸咸的海水,一边“呸呸”地吐,一边傻傻地笑。

夜晚就这么悄悄来临了,玩累了的我早已回到了旅馆,正与家人一起吃月饼呢!看着那一张张脸上荡漾的笑容,洋溢的幸福,我也不禁笑了,是那样美好,那样甜蜜……

夜,静悄悄的,一阵凉爽的风穿过我的窗户,轻轻地抚摸我的脸;我站在窗前,痴情地望着十五的月亮和偶尔绽放的绚烂“花朵”。

玉盘一般的圆月悬于高空,散发着朦胧的光辉,使清冷,寂静的天空有一丝温暖与光。再加上时有时无的烟花的装点,变得更加璀璨。月光透过窗户,投入了细细碎碎的月影,宛如剪纸一般,有条理而美丽。在这一刻,天地充满静的安。

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我不禁想到,嫦娥真的是如诗人所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吗?我又不禁联想,那广寒宫里,嫦娥真蹙着眉头,点点星泪挂在如玉的面庞上,玉兔随着胸腔的起伏而颤抖……

第2篇:描写中秋节的作文范文

每当老师留了作文,我总是发感 慨:哎!我不想写作文!谁来救救我啊!每次我不知道怎么往下写的时候,我总是闹情绪,有时妈妈还为了我的作文生气。

我一定要克服写作文的困难,听妈妈平时教导我说:“写好作文,就要靠你平时来体验生活,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名言、好谚语······所以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来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这样,你的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我下定决心,每天积累三个词语、五个好句子、五个好名言、五个好谚语,我专门买了一个本子来记录每一天懂得的知识,我每天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就积累一些知识,我日复一日,用心体会,多练笔,多观察。妈妈说过:“你积累了词语,写作文的时候也能正确使用它了。”我没事就写作文,举个例子吧:中秋节的时候,妈妈带我回到了姥姥家,中午,一直老猫和一只小狗打起来了。我回来后,妈妈让我把它们在打架时的神态、动作着重描写,我运用了很多我平常积累的成语,妈妈看了我的作文,不停地夸我作文水平提高了。

从那以后,我的作文水平提高的很快,老师也夸奖我,我明白了:写作文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进步!

第3篇:描写中秋节的作文范文

一、具体措施

1.读写结合,掌握表达方法

读写结合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读写是作文的一个规律,多读书有利于写好作文。在弄清楚写哪方面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我写什么内容?互相交流,只说写什么,不要求具体说,这是互相启发选材范围,使每位学生知道自己写什么,有话可写。

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仅帮助学生明白怎样写,而且互相交流启发,可以拓展思路,有利于学生选材。

2.课堂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表达水平

课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后写作,其写作内容皆挖掘于生活情境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多元化,想象力更加丰富,也易于真情流露,教师再从旁指导,让其写作能力更加技巧化,走出“空话”与“套话”的写作困境,最终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此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自去体验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于是我就设计在一些法定的节假日(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前期布置主题性的自由写作。实践表明,大部分的学生经过个人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后所写的作文内容富有真情实感,写作水平也赶超以往,连学困生也能洋洋洒洒撰写两大页的作文(实际情况:文章结构、书写等相对杂乱,但其言辞也具备一定的美感且感情强烈),难怪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二、训练内容

写熟悉的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通过适当的周围环境,进行渲染烘托。写具体的事,能够清楚、连贯、具体地把事情叙述清楚,注意要文以载道,立意要高,不落入俗套。

第4篇:描写中秋节的作文范文

《小学习作教学“生活教育”实践研究》开题以来,经过课题组老师大胆地实验、研究与探索,到目前为止,呈现出了学生喜欢上作文课、积极交流、乐于表达的可喜局面。课题实验让多数学生的表达欲得到了满足,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作文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我觉得,这样的结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活动中作文并做人

课题组根据传统节日,结合学校德育活动设计体验活动,为学生的作文积累素材。

儿童节,课题组的老师组织了全校范围的游艺活动。一年级教室的“水中戏球”,学生屏息凝神,考的是眼疾手快;二年级教室的“吹乒乓球”,学生鼓足了气,争得面红耳赤;三年级教室是最热闹的,“体感游戏”吸引了全校师生,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个人都想过一把瘾;四年级的教室玩的是“套圈游戏”,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五年级教室,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运乒乓球,师生小心谨慎,心随球动;六年级教室里,老师认真协调,不断提升踢球的难度。在活动中,学生懂得了合作,懂得了谦让。

端午节,学校请来了老奶奶和外国友人一起包粽子。 老奶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认真地学着、包着。不管包成什么样,看着自己包的粽子,他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拿到热气腾腾的粽子后,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学生拿着粽子闻了又闻,塞进书包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

此外,在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课题组的老师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中华文化,汲取民族营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

在作文训练中,课题组的老师拟选了《开心的一天》《有趣的游戏》《我们的节日》《无法忘记的一件事》《我爱我家》《悠悠粽香》《中秋月儿明》等习作题目,要求学生选择最深入自己内心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身边的小事、细微处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在作文的过程中,学生既写清了这些活动是如何开展的,怎样有趣,又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揭示了自己得到的启示,使写作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在活动中渗透作文教学,强调在生活中学做人,在做人中学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在作文中做到自然倾诉,不会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作文内容也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了。

二、在生活中指导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可见,写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我们要尽可能地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并在生活中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例如,五年级的《黄果树瀑布》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的写作特色很鲜明:一是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三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作者真实的感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笔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进行语言文字的濡染和训练,不仅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还欣赏了课文的结构之美、表达之美。于是,在教学细节上,教者要处处注意引导学生遣词造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内化,让学生习得语言,培养语感。学生写景比较困难,写游记更是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适时组织学生到园博园游玩。

在游玩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联系《黄果树瀑布》移步换景的表达方式观察: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出来。我带着学生逐一观察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以浏览为顺序展示景物的全貌。我们先后游览了园博园里的热带植物馆、“农家乐”、“长江畔”,并指导学生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清楚,另外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流水账。最后的习作成果不言而喻,大多数学生学会了怎么选材,怎么过渡,怎样前后呼应,怎样描写才生动具体……我想这是因为学生有了先前文本的濡染,进入了真实的情境,有了切身的体验,再加上老师的适时指导,才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

三、在分享习作的快乐中体验成功

在生活中体验快乐,在习作中享受快乐,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习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中出现合作的天才、辩论的高手,妙语连珠,那么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快乐而高效的。

比如,“献宝”(让小作者在学习小组内、班内读自己的习作)活动中,往往会有师生、生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学生互相批改,积极合作,就能在别人的习作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小作者在呈现及倾听同学的评议,回答同学的质疑中反思、完善自己的习作。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特别要求小听众:第一要务就是发现同学习作的亮点,评议的时候先谈“我学到了什么”、“我觉得哪里最精彩”,再谈如果是自己,自己会怎么写,让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甄别瑕瑜,修正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的展板上。在这种公开的展示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作文的兴趣也更浓了。

如在写一次活动习作时,笔者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评。一个学生这样评价:“小作者擅长运用拟声词使自己的习作有声有色,更加生动,富有情趣。她的开头写得很有气势,如果在结尾处前后呼应就更好了。”还有的说:“‘又高兴又紧张’,把高兴、紧张的表情和原因写出来,或许会使你的习作更加细腻,更容易让读者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我觉得,作者有的地方是群体的场面描写,有的地方写个人的内心体验,有详有略。这学习了《水》的写法,富有变化,生动形象,如果再加点对观众的描写,作文会更丰富。”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学生在点评和被点评的过程中慢慢获得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四、在畅所欲言中体现真情

学生的习作不是文学作品,不需要艺术加工,只需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因此,真实的生活、纯真的童趣、真切的儿童言语是学生习作追求的目标。真情才是学生习作的根基和生命。

然而,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教师的指导、修改本想升华学生习作的主题,使内容更丰富,描写更具体,却忽略了学生的本真和童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些学生认为老师的修改改变了他本来的意思。有些学生按老师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但他们觉得那是套话、假话,不再是自己独特的语言。更有甚者,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些指导显然是欠妥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老师一味按着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能力和习惯来规范、指导、要求学生的习作,不仅会令学生的习作缺少个性,使学生对真实的生活缺少兴趣,还会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作文即是“编造”的错误观念。这是教师必须尽力克服的。

第5篇:描写中秋节的作文范文

一、词句扩充法

语言犹如文章的血肉,语言充实生动,文章就会显得圆润丰满,具有活力。小学生初学写作,由于词汇量不够丰富,写出来的句子难免只见骨架,不见血肉。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扩句练习开始,帮助学生在句子瘦弱的骨架上添血加肉,即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添加合适的修饰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明确、生动。如,早晨,太阳升起来了。可以扩充为:①早晨,(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来了。②早晨,(红彤彤的)太阳(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了。③早晨,(羞红了脸的)太阳(慢吞吞地从东方)升起来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经过扩写后就截然不同了,且各有各的妙处,使句子增色不少。这样的润色加工,就使得瘦弱的句子骨架变成了血肉之躯,不再单薄、呆板,而是丰满且具有灵性。

二、细节提问法

给“骨感”作文“增肥”并不是处处俱增,否则浑身肥了,线条没了,缺乏美感,仍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还要着重引导学生将重点内容写具体,写生动。观察细致与否,决定着文章是否能写得生动、具体。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往往很粗浅,或者只停留在表面,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很模糊,所以在作文时对事物的描述也就很笼统。如,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长得很可爱。它非常顽皮,还会捉老鼠,我很喜欢它。这样的叙述简明而不具体,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种情况,我指导学生观察的时候,在“节骨眼”上多问几个“怎么样”就行了。“小花猫长得怎么可爱?” “它怎样顽皮?”“它怎样捉老鼠?”通过这样提问,不仅帮助学生将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领悟到了带着“怎么样”的问题去观察、去写作的方法。在作文训练中,我还经常提供句子,让学生以这个句子为中心句,先细致观察,再细节描写。如,天冷极了。教师可引导学生:天冷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特殊的自然现象?人们或动物各有怎样的表现……在训练把段落写具体的同时,也在对如何抓住事物特点描写进行训练。再如,中秋节时,布置学生观察家人吃月饼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然后以“××吃月饼”为中心句,展开细节描写。一学生这样写道:(爸爸吃月饼)爸爸右手捏起一块翻毛月饼,送到已伸长脖子的嘴边,张大嘴巴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下一口,月饼屑逃命似的纷纷下落,他急忙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颌下接着。一个月饼吃完,月饼屑也就铺满了一巴掌。他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月饼屑便拢在一起,然后仰起头,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灌,拍了拍手掌,便香香地嚼起来。吃完后,他左右开弓抹了两把嘴,还意犹未尽地砸吧着嘴说:“嗯,真甜,好吃!”这样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谓肉体与灵魂同在的丰满之躯了。经过若干次类似的训练,学生不但学会了观察生活,克服了在观察时“熟视无睹”的毛病,并且能够抓住要领提出问题,学会了抓住细节把文章重点写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三、联想想象法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写作文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有了它,写作才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的学生作文时只是就事写事,思维不敢或不会旁逸斜出,致使文章瘦骨嶙峋,空洞无物。例如,写升旗仪式,一学生先是记述了升旗仪式一系列的过程,程序,最后写到“雄壮的国歌响起来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内容戛然而止,再也无话可说,如记“流水账”一般。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学生适当展开联想:你当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同时在文章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文章不再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我经常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文本所描述的画面、情景,练习用“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谈自己的感受,既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可谓一举两得。为了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我还经常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能力训练,如画一条曲线,让学生想象它是什么;出示一种物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它的用途;出示几个词语,根据词语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这样寓教于乐,既消除了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又为学生写出想象丰富、内容充实生动的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修辞增色法

拥有了曼妙丰满的身姿,要想使其更妩媚动人,由内而外散发迷人魅力,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为文章增光添彩,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艺术性。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修辞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结合课本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如,“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出自《我的战友》)通过分析为什么把比作 “千斤巨石”,学生体会到了像石头一样无声、稳固、坚硬。在烈火中一声不吭,一寸不挪,表现了他为了集体、为了保证战斗胜利,意志坚如磐石,信念毫不动摇,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再如,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出自《记金华的双龙洞》)以“时而”构成排比,形象地描写出溪流随着山势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由于排比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第6篇:描写中秋节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课本;学生;写作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在写作方面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但是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涉猎课外知识。尤其是农村中学,通常学校的图书馆只对教师开放,即使对学生开放也是很有限度的。因而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写作时词汇贫乏,语言的组织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初中语文课本尽量解决学生的阅读与积累问题。因为初中的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目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在范围方面,涉及古今中外;在内容方面,很多篇目的立意、内涵充满了智慧与哲理,不仅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使我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如果在进行课本教学时,注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利用学生在课本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一定能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表现力增强。那么如何以课文教学促进作文教学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一、进行课本教学时,教会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写作时抓思路的习惯

讲课文时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条理性。在阅读教学中理清文章的思路,就为写作文时理清思路打下了基础。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的途径很多,我常用的是提问法。例如在教《济南的冬天》时,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往往能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写了济南的冬天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时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初读课文以后,就对课文的思路有了总体的把握。经常这样训练以后,学生在写作时也会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来确定自己写作的思路。

二、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文体特点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利用固定程序训练的方法,让学生熟悉这种体裁的特点,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规律。比如记叙文的有关知识结合具体篇章教给学生。如记叙文的特点、记叙的要素、记叙的分类、记叙的顺序、记叙的各部分都为中心服务,尤其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在文中揭示中心。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结尾都揭示中心。说明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②理清说明的顺序;③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④分析用得准确的词语或代词的指代对象。小说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按开端、发展、、结局理清情节;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分析小说中环境的作用;④归纳小说所表现的主题;⑤深入分析重点段落或关键词句。 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对于每一种文体的要素、特点就有了基本的了解,避免了写作中出现的几种文体杂糅的现象。

三、学什么题材的文章,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此类型的文章,达到牢固掌握此类文章的特点,提高写作此类文章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背影》《我的老师》等写人的文章时,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写人的知识:怎样选取典型事例,怎样安排选材的详略,怎样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表现人物的特点,怎样才能表达出真挚的感情等。结合课文的实例,再经过这样一番的指导之后,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学写《我的×××》之类的写人的作文,学生就不会写得空洞、枯燥了。其他题材文章也是如此,如学了写景的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后引导学生写校园的秋景、家乡的春景等;学了《苏州园林》后引导学生写《我的校园》等。

四、通过学习课文选材角度和写作特色,以此运用到写作中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阅历低,生活枯燥,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干瘪、不生动。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细微之处见真情”?因此,我在教《安恩和奶牛》时就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即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后来在写《我最难忘的人》这篇作文时,不少同学都学会了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如通过写自己与最难忘人之间发生的各种事情;通过写与打工的父母一起过中秋节反映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等等。学生学会了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并且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并且使学生就事论事、不知怎样深化作文中心的现象有所改善。

五、通过课本教学扩大学生阅读面,广泛积累写作素材

第7篇:描写中秋节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乐趣 魅力 意境

在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发展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

一、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优美的语句摘记下来,并且换化成自己的语言,在作文和说话中加以运用。同时,教师对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得好的句子,要用红色笔标记,并附上自己的赏析,这样能增加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能增加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而且,学生应该学习一下作者的描法,化为己用。这样长期积累的话就可以出口成章,把摘抄语句和语言归纳变成自己的爱好。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语句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爱上写作,爱上阅读。

二、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中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

学校应该每天开设阅读课,利于学生收集精美的句子。同时学校应该开设在外写生写作的课程,利于学生阅读中摘录的句子能够得到运用。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是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地运用和掌握积累的语言。笔者认为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积累的乐趣,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一)熟读成诵法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只有了解了摘录的文章的意思,才能出口成章,在实践中更好地去运用。熟成背诵法又包括:主导词背诵法、提纲背诵法、手抄与背诵结合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别介绍了这三种方法的运用。

(二)主导词背诵法

如果文章不是很长,可以找出段落中最主要的部分,然后根据主要意思进行概括归纳,归纳完后再比较一下与原话的不同之处,如果自己归纳的比原文要好的话可以用自己归纳的部分,相反归纳的不好,要找到原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三)提纲背诵法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要先把文章熟读几遍归纳出文章的大体提纲,根据每段提纲的大义来背诵,这样既能练习学生的记忆力也能练习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

(四)手抄与背诵结合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人照读背诵的很慢,但是把要背诵的内容抄一遍却能很快地记住。所以可以让学生试试不同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在此基础上,应该灌输学生巩固的思想,在能刚好背下来的时候要再多读多记几遍,以此巩固发到熟练背诵的程度,达到事倍功半的结果。在刚开始背诵的时候,记住得快但是忘得也比较快,再能熟练背诵后应该适时地复习,这样就不会很快忘记背诵的内容。

(五)摘记法

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写在纸片上,或者在书中标记下来。学生可以自己随身带一个手抄本,当生活中遇到优美的句子或者感人肺腑的话时可以记在手抄本上。

(六)归类法

对于自己收集优美的语句,可以自己归纳分类。比如描写人外貌的包括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更多时候侧面描写比正面描写表现的更为生动形象,学生可以把自己摘录的侧面描写的语句进行归纳,学习一下侧面描写的方法。

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如何积累语言,就能够在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

三、运用比较法理解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比较法能够看出普通的语句中不同的地方,能看出丰富的哲理。

(一)省略原句原段中的精彩词句与原句原段比较。

例如,“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和“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让学生比一比,这两句有何不同?学生仔细一读,发现第二句多了一个比喻句。再让学生说说有了比喻句好在哪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二句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徐悲鸿不知疲倦学画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比喻句的妙处。

(二)用其他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再与原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原文遣词造句之精妙。

例如,“他十分珍爱图书。”句中“珍爱”一词引导学生换词,可换成“爱护、珍惜”,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珍爱”包含有“爱护、珍惜”之意,更能表达出主人对图书的“爱”,可见作者用词多么精妙。

四、运用想象法畅想语言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例如,《但愿人长久》一文中写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乌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在这里,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全家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的情景。第三小节中写到:“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埋怨起来。”可引导学生想象苏轼面对明月,听着外面传来的笑声,他会想些什么呢?古诗《游园不值》的佳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那满园的春色。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丰富了课文的内涵,领略了语言的意境之美,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总之,在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成为一种爱好。

参考文献:

[1]张勇.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J].小学教学参考,2011(22).

[2]杨庆太.小议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J].学周刊,2011(8)期.

[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J].吉林教育,2011(23).

第8篇:描写中秋节的作文范文

在校园即时作文训练中,教师要练就学生的慧眼,指导观察校园中“原生态” 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其中的亮点,随时随地、快速鲜明地记录自己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通过加工整理,把素材化成灵动的文字,让同学们的笔端发出轻快的声音。

中秋节前两天,我们正要上课,一阵阵浓郁的花香随风飘进教室。一学生深呼吸,轻声说:“哇,好香呀!”“是呀!真香!”大家应和着。我接茬:“校园的桂花开得正旺,香气飘进了咱们的教室,大家想想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桂花香?”“香气扑鼻、香飘十里、香气浓郁、丹桂飘香……”一串好词从学生的小嘴里蹦出。“你们说的词语都带着香味,加上花香,真是香满教室啊!”

我接着说:“咱们把这香气留下,留在我们的作文本里,怎么样?走,到桂花树下写作文去!”教室里一片欢呼。

我把学生带到教学楼前的桂花树下,按照先整体再局部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对桂花树有一个总体认识。为了掌握桂花形态特征,以便描写时能详细陈述和描摹特点,我采用“分解”法指导学生进行局部观察,把桂树分解成叶子、花朵等几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数量等。通过仔细观察,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素材。如一个学生写道:“桂花一簇簇地长在叶柄和树枝的交接地方,花朵像米粒般大小,颜色金黄金黄的,小花瓣像小蝴蝶似的挨挨挤挤地聚在一起。我把鼻子凑到花前闻一闻,那浓浓的香味真是沁人心脾呀!”花香把同学们的脚勾住,他们在树下流连、观察、记录,全然忘了自己身在课堂,在学习观察,学习表达。

写作教学

这样的随机而作,不仅可以使学生进入习作的自然状态,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还能培养学生养成“时时写”“常常作”的表达习惯,随时用笔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然后通过班级开辟的 “即时习作园地”,把学生的习作在园地里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习作的快乐。

二、 基于需要而作,在丰富的体验中练习

校园即时习作训练,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话要说,有独到的见解和思想要与别人分享。其次,要及时打开学生的话语闸门,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精神自由的状态下,创造出富有灵性的语言。第三,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当他们有了表达需要的时候,教师应在学生丰富体验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指导,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思考,把自身的体验叙述出来,然后文从字顺地写下见闻和感受。有一次,我穿了一套新衣服受到学生的赞赏,于是创生了一次即时习作训练。

1. 现身说法,简写印象。我和学生就身上的这套新衣服聊开了,聊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新衣服的颜色、款式,再说说老师穿这套新衣服给你的印象,然后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学生即看即写,用简洁的话语写出教师穿这套衣服时尚、漂亮、显得年轻等特点。

2. 巧妙设套,写稿举荐。我说:“老师这套新衣服是‘逗号’品牌的,很棒吧!他们公司正准备聘我为他们的形象代言人,但目前只是候选人之一,你们希望老师这套衣服被选中吗?老师需要大家的举荐稿,能帮我这个忙吗?”我提出写举荐稿的要求:(1)百字左右;(2)写出特点;(3)采用“概括[+]具体”的结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自己是在帮老师完成一件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因此,他们认真观察、用心写稿。几分钟之后,举荐稿出炉了。

例:老师穿了一套既漂亮又时尚的新衣服。玫红色的小棉袄,黑灰色的格子裙,配上一双咖啡色的靴子,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小棉袄很合身,里面搭配米黄色的毛衣,看起来很协调、有气质。我建议贵公司聘请老师为形象代言人。

3. 把握细节,描写片段。三位获奖选手兴奋地走上讲台,表演了一出“奖励新衣服一套”的时装秀。小明套上小棉袄,由于衣服太大,他像小丑似的甩个水袖,捂着脸跑下台;大个子小亮不套衣服,大家强烈要求,他只好接受“奖励”。生动的场景,真切的体验,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此时,正是在情境中渗透表达方法的最佳时机。我引导学生抓住获奖者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大家的表现等细节,让他们畅所欲言,用饱含激情的话语描述游戏中的精彩。描写片段时,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付诸于笔端,写出的内容真实灵动、情趣盎然,有很强的现场感。

4. 自主选材,个性表达。此刻,把这篇习作写好已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我请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来写,写出自己的感受。在指导选材、命题的过程中,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捕捉信息,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真诚有效的点评,及时的反馈和赞赏,使学生的情感闸门如洪水一涌而出,他们眼里看到什么,心里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写出的习作内容丰富、饱含真情、充满灵性。

三、 校园故事记录,“有意思”胜过“有意义”

写“有意思”的校园生活,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表欲,激发习作热情,使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直抒胸臆。写“有意思”的校园生活,能促使学生及时捕捉身边的资源,用心去寻找和发现,用独特的视角去思考,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

怎样才能“有意思”呢?笔者在指导学生“学写新闻”之后,组织了一次“我们的新闻播报”活动,让学生从心出发,选择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内容表达。以下是课堂的几个小镜头:

1. 模拟情境,编排新闻。学生的新闻稿写好之后,交给编辑――小组长,进行修改、润色、加工,按新闻内容的轻重缓急排队。为了增强现场感,假设每组为一个“电视台”,并给电视台取一个响亮的名字,选一名策划能力强的学生当导演,由导演推选一男一女当主持人,还要安排播音方式、天气预报、插播广告等。编辑将新闻编辑完成后,立即交给主持人,以便主持人熟悉新闻内容上台播音。

2. 观察发现,播报新闻。在导演和编辑嘱咐下,主持人上台播报新闻。我适时引导学生观察主持人、导演、编辑等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并做好简要记录。由于初次尝试,主持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一位男主播自报家门之后,拿起稿子埋头苦念,导演在一旁直跺脚;另一女主播则满脸通红,声音极小,编辑坐立不安,冲着她大喊……

3. 捕捉细节,现场直播。生动有趣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此刻,正是学生倾吐观察所得的最佳时机。我引导学生抓住主持人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来谈自己觉得最有意思、印象深刻的地方,并让他们明白导演、编辑、广告人士和观众的精彩表现,同样不能错过。例如: “白鸽台”的主播因为紧张,稿子念得不流畅,广告时间到了,他还在播报新闻。插播广告的同学便冲到前台,边扭边唱:“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台下笑成一团……

第9篇:描写中秋节的作文范文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国学素养的同时,能提高作文能力,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呢?我认为“抓白”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抓白”可分三步走:寻白、填白、留白。

一、寻白,拓展想象空间

古诗是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既讲究构思的缜密、语言的凝练,也讲究意境的优美。我们欣赏古诗,既要品出其特有的感性之美,又要析出其蕴含的理性光芒。这些就是古诗中的“白”。

熊海滨老师在上《十五夜望月》时,充分体现出了寻白的艺术,找准了改写的切入点,所以整节课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学生才能写出如诗的画面和深刻的感受。课堂上,教师问“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景?这些景物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使学生立刻找到了“景”的空白之处,随之展开想象。后又提出“这时候的王建是怎样的心情?”“望着这轮明月,他思绪万千,他会想些什么呢?”这些“情”的“白”又让学生不禁浮想联翩,与之同愁同忧。又如在讲解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时,抓住一个“谁”字,陡然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作者的情感不再局限于自己的感受,而是月光笼罩下的许多人的情感,他们又各有不同的经历,情感也各有不同,学生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寻白是古诗改写的基础,而寻白的基础却是对诗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那么引导学生首先要感知情境,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完成的是酝酿诗歌,酝酿出诗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去体会情真意切的情感,还原诗歌的创作情境。再探究诗意,当然,我们在这里的分析不仅仅是局限于字词的解释,我们更要从诗歌整体的意境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中去剖析和探究。最后,把握、升华情感就必不可少了。“诗言志”,诗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它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是作者精心选取并将自己的感情依附其上的,情感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诗歌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体悟诗歌的情感。诗歌教学如果把握了诗歌的情感,就能使欣赏诗歌的品位大大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二、填白,充实画面空间

找到了诗文的空白之处,“填白”则是古诗改写的一门增色的艺术了。就像一幅画,寥寥几笔,略显单调,恰当地加上几笔,能使画面更丰富饱满,如果添得不合适,结果将适得其反。填补空白的方法各种各样,我略举几例:

1.把握形象,放飞想象。在这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地白”、“树栖鸦”、“冷露”、“湿桂花”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几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中秋之夜的凄冷环境氛围和作者幽幽的思亲愁情。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熊海滨老师在学生找到“庭”、“地”、“树”、“鸦”、“露”、“桂花”后,随即问道:“这样一些景物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学生立刻知道结合诗句的意境来说,然后问:“当这些词语结合在一起,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脑海里想象出一幅寂寞而又清冷的夜晚的画面,胸有成竹了,焉有写不出来的道理。

2.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虽然古诗的“象外之象”较容易想象,但由于作者年代久远,离学生的距离太大,学生对古诗的“味外之旨”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把握不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例如熊海滨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时,并不直接问作者的情感,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问:“你们过中秋节应该是怎样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是团圆的”“是高兴的”……熊老师话锋一转,问:“那为什么在作者眼里是寂寞而又清冷的呢?”当学生疑惑之时,不失时机地出示了王建的资料,了解到王建是唐朝人,一生坎坷,“从军走马十三年”,“终日忧衣食”,“白发初为吏”,他非常同情百姓疾苦。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学生也与诗文拉近了距离,诗人那种“月圆人缺”的心境也能感受了。又因为知道作者是一个心怀百姓疾苦的人,那么“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谁”也就不难联想了,他肯定不光是写个人内心的愁苦,更多的是想到月亮光照下的人家,有的儿子出征,有的丈夫久未回还,多少离愁别绪,这样不仅让写话更具体,而且内容也更丰富。

三、留白,巧设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