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产投资分析范文

矿产投资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产投资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矿产投资分析

第1篇:矿产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因子分析;截面数据

一、引言

据了解,2013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6257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3%,增速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61%。分地区看,1-8月份,东部地区投资123485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73287亿元,增长23.6%,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64313亿元,增长22.9%,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

资金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在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当中,已经发现美国等国的固定资本形成同人均GDP之间具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表示了一种从投资率到增长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判断出实际产出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反馈影响,这说明实际产出当中资本品占有相当的比例,投资对于处于扩张期的经济运行将提供更为直接的促动;反之,当消费品占居主要成分的时候,经济由于缺乏必要的投资乘数作用,将处于比较稳定的增长阶段。但是对于人均GDP对于固定资产形成是否具有反馈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产出之间是否具有显著地双向影响,目前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上尚无一致的结论。所以我们研究的全国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主要是看了解在全国各省中哪些行业是他们的主要发展力,从而得出正确建议,与文献的大方向是一样的。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

1.输出结果分析

表2显示的是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但KMO的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因子分析,即KMO的值大于0.5时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由图表可以看出此处的KMO值为0.674,表示适合因子分析。从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438.653,自由度为91,达到显著,表明标准化原始变量的素质相关系数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3

表3表示出各个变量的共同度,其中有12个变量的共同度都达到了0.8以上,分别为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而剩下2个的共同度相对较低,共同度为0.75左右,分别为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注: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表4为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以及相应的方差贡献,前四个特征值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6.679%,已经大于经验规定85%的要求,所以我们选取保留4个因子。

表5

旋转前与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表示出旋转前各变量在各个因子上的载荷区别并不是很明显,旋转后由图可以得知x3,x6,x7,x8,x9,x10,x11,x12,x13,x14和第一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大,X1,x2和第三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大,x4和第二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大,x5和第四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大。根据各个变量所代表的内容,将第一个因子称为第三产业和部分第二产业因子,代表了第三产业和部分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第二个因子称为第二产业因子,第四因子称为第二产业,代表的都是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第三因子称为第一产业和少数第二产业因子,代表的是第一产业和少数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因子得分可以表示出样本在四个公共因子上的发展排名但是单个因子得分只能反映一个方面的情况。所以将因子得分按照对应的特征值占四个保留特征值的比重进行加权处理,得到综合因子得分。得出最终结论。从综合因子得分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第三产业,前五名占了三个,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各占一位,表明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相对影响能力强。中间第六到第十排名中,几乎全是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的建筑业排名到第七名,表明大部分固定投资主要行业都为第三产业。最后的四名为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最后两名为第二产业,从综合排名看来,全国的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部分为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相对来说第二产业的投资数额较少。

三、总结

总体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二产业发展,特别是规模扩张以及跨区域投资活动增加的基础上,没有第一、二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就无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崛起也依靠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在第一,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数额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是目前十分重要的手段。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必然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金全,于惠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1):26-29.

第2篇:矿产投资分析范文

价值投资是一种以对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以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以及发展潜力为关注重点,以判定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为目的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哲学起源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著《投资分析》,因沃伦·巴菲特成功的实践而闻名于世。但利用该投资分析方法来对一家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因此,中小投资者中的大多数人很难使用该方法,而是需要一种更为简洁、通俗的投资方法,我的建议是依据市盈率指标来选股。2007年,上证指数从1月4日开盘时的2728.19点上涨到10月16日的6124.04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124%以上,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超级大牛市。但2007年的牛市也不是一马平川的单边上涨,其中也有过“2.27”、“5.30”、“9.11”等大级别的调整,每一次调整都令人惊心动魄。经过2007年股市的洗礼,价值投资的理念已被更多的投资者认可和接受。

1如何理解市盈率

市盈率法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一只股票估值高低的方法。我个人对市盈率的理解是假设公司目前的盈利水平在未来保持不变,那么,需要多少年的累积增长才能赚到当前股价所体现的价值。例如一只股票的价格为20元,如果该公司一年的每股收益是1元,那么它的市盈率就是20/1=20倍。也就是说按照公司当前的盈利状况,需要20年后才能通过盈利赚到现在股价所体现的公司价值。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市盈率越低的公司投资价值就越高,投资风险也较低;而市盈率越高的公司投资价值就越低,投资风险也较高。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市盈率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伴随着股价和业绩的变动而升降。

我一般会选择买入静态市盈率在25倍以内的个股,而在其市盈率超过40倍时卖出。2007年5月25日,我发现云南铜业2006年的每股收益是1.5084元,而2007年一季度的每股收益是0.21元,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0.16%。而它5月25日的股价仅为24.35元,以2006年的业绩计算,其市盈率为24.35/1.5084=16.44倍,还不到20倍。通过分析公司2007年一季报业绩的增长原因,同时考虑到未来有色金属行业将快速发展和云南铜业将逐渐被注入集团公司的矿产资源等因素,我认为它2007年的业绩将会好于2006年,应属于相对被低估、未来成长空间很大的个股。因此我于当日以不到25元的价格买入了云南铜业,此后该股股价不断上扬,在10月8日冲高至98.02元,逼近百元大关。而我在股价达到60元左右的时候将其卖出,这时的股价恰恰是其市盈率达到40倍时的价格,在这次操作中我获得了1倍以上的投资回报。

2微观上关注公司主营业务

采用市盈率选股要注意的是,公司的业绩是否主要是依靠主营收入来获得,因为只有依靠主营业务赚取收益的公司才有成长性。而依靠债务重组获得的收益是一次性、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真实的,不能放入市盈率计算公式中来。例如由*ST长控重组转型而来的*ST浪莎,2007年一季报每股收益为4.7260元,实现净利润2.84亿元左右,但这主要是由于2.71亿元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了公司当期损益,如果扣除这2.71亿元的债务重组收益,公司的净利润为0.13亿元,以总股本7081.76万股计算,每股实际收益为0.1835元,以2007年4月13日其复牌日的收盘价68.16元计算,市盈率达370多倍,因此它的股价被严重高估,其中蕴涵的投资风险巨大,对于这种股票我们最好敬而远之。

另外,如果是靠出售或转让金融资产如股权、股票带来投资收益增长,从而导致业绩大幅度增长,那么,这种增长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还是不参与这种个股的投机炒作。总而言之,在按照市盈率进行股票估值时要强烈关注个股业绩中的水分,避免踩上不实业绩的“地雷”。

3宏观上关注行业变化

第3篇:矿产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实物期权法;油气田勘探;价值评估;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4日

由于传统的评价方法净现值法(DCF)忽视了投资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管理柔性价值,并低估了投资项目中的不确定性所蕴含的价值,实物期权法逐渐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研究和应用。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在实物资产方面的延伸,是对传统DCF法的改进,能够对不确定性进行较为准确的估值,因而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对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实物期权理论在经历30多年的发展后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本文从实物期权分类的识别、具体模型的应用以及普通模型的扩展等方面,对实物期权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价值评估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中实物期权类型的识别

Myers(1977)认为实物期权的具体类型包括等待期权、取消期权、终止期权和成长期权;Morten W.Lund(1999)分析了油田勘探开发项目各个阶段中存在的期权,认为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具有停启期权和等待期权,而在油气田项目的开发阶段,实物期权衍生于项目投资者对项目开发投入、钻井规模和后续生产规模变更的选择。张庆伟(2002)提出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具有三种类型的实物期权,分别是推迟期权、规模变更期权以及放弃期权。郝洪、郑仕敏(2003)研究了油田开发项目中存在的实物期权,地下油气总储量和油气市场价格的变动,使得管理者拥有了延迟开发、变更开发生产投入规模、暂时停止项目开发生产、放弃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投资等选择权,相应的选择权分别对应推迟期权、扩张期权、缩减期权、暂时关闭期权和放弃期权。高世葵、董大忠(2004)指出,由于市场油气价格的变化、地下油气总储量的波动以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具有典型的实物期权特征,认为勘探阶段存在着放弃或缩减期权、扩张期权和延迟期权。张永峰(2006)等认为,终止期权和停启期权是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两类期权,终止期权主要存在于勘探阶段,而平稳的开发阶段具有停启期权类型特征。杨雪雁、罗洪(2007)指出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的期权类型主要有递延期权、放弃期权、扩大生产期权以及分阶段期权。

国内外学者对于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实物期权类型的划分,在名称上略有差异,但本质上无太大差异,如等待期权与暂时关闭期权;停启期权、延迟期权与递延期权;放弃期权与终止期权;扩张期权和缩减期权也可统称为规模变更期权。不同类型期权所指带的选择权是相同的,因而为统一起见,可认为投资决策者在油气勘探开发项目进行过程中具有暂停或推迟项目、改变项目生产规模、放弃项目等选择权,由于这些选择权的存在,项目具有了相应期权的价值。

二、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中实物期权模型的选用

同实物期权理论一样,实物期权模型衍生于金融期权模型,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模型参数的定义。对应的经典实物期权模型有Black-Scholes(以下简称B-S)模型、二叉树模型,由于二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学者会针对模型的优点在研究中选用不同的模型。目前应用更广泛的是B-S模型。高世葵、董大忠(2004)认为实物期权可以很好地评估油气勘探项目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相机抉择的期权价值,运用实物期权的B-S定价模型计算了包含期权价值的油气勘探价值,并用二叉树定价模型抉择油气开发投资的最佳时机。李志民、邵球军(2008)将矿业项目投资的必要报酬率和再投资率引入到传统的DCF法中,并结合实物期权中的B-S模型,构建了考虑管理柔性的矿业投资项目总体价值模型。阮利民等(2011)将实物期权理论应用于矿产资源限制性开发补偿额度的测算,建立了基于B-S模型的矿产资源限制性开发补偿的总体框架,弥补了传统生态补偿额测定方法难以计算矿产资源限制性开发机会成本的不足。张自伟、何艳山(2012)根据矿产资源项目投资的特点和传统净现值法的缺陷,运用B-S模型定价法构建了基于推迟实物期权及复合实物期权的矿产资源投资决策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实物期权方法在矿产资源投资评价中的有效性。邓玉辉(2013)认为,低渗透油田开发项目具有典型的实物期权特性,并应用B-S模型建立了适合于低渗透油田开发项目特性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Tregiorgis(1990)运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来解决包含各种不同经营灵活性的矿产投资项目的定价问题。吕晓岚、曲立(2010)指出油气类项目的勘探开发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实物期权投资分析模型相较于传统评价模型具备进一步的合理性。在项目勘探开发过程当中,项目投资者可以根据油气市场价格的波动、地下油气储量的变化以及勘探开发成功率变动进行是否继续进行项目资本投入的决策。作者根据实物期权法中的二叉树期权定价法在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的应用机理,提出了适合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一体化经济评价的模型。

三、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中实物期权模型的扩展

考虑到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通常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实物期权,越来越多的学者建立了复合实物期权模型来对项目的整体期权价值进行评估。张永峰等(2006)指出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实物期权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因此在进行战略经济评价时,不能简单地求和。针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存在的两种典型实物期权――终止期权和停启期权,构建了基于二叉树定价法的复合期权模型。张栓兴、卢妮(2006)也认为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价值相当于复合实物期权的价值,其总价值并不是各单个不同实物期权价值的加和。在分析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实物期权的复合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复合二叉树期权模型的构建。张波(2012)选取Geske复合期权定价模型对稠油区块开发项目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单井评价以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无风险利率,波动率对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会更大。张自伟、何艳山(2012)运用B-S期权定价法构建了基于推迟实物期权及复合实物期权的矿产资源投资决策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实物期权方法在矿产资源投资评价中的有效性。

另外,一些学者在分析实物期权一般定价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或者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得修改后的模型更具合理性、有效性。Dias(1997)将实物期权理论与博弈论相结合来确定探井的最佳时机。Cortazar和Schwartz(1998)将蒙特卡罗模拟法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项目中实物期权的价值评估。黎国华、黎凯(2002)提出目前国内对实物期权的定性分析和采用偏微分方程的定量分析都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实际应用的需要。熊晶晶、杨克(2005)对国外已有模型进行了修改,以B-S欧式期权的偏微分方程为基础,构造了以每单位付现成本为执行价格、以油气的价格为基础资产的市场价值的开发阶段停启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模型与实际结合更紧密,操作更可行。杨旭萍(2006)创造性地把B-S模型中的五个变量提炼为两个变量,将实物期权和净现值法结合,确定了油气勘探项目的二维投资决策准则;在假设油气价格波动服从均值回归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生产项目的二叉树停启期权模型。刘冰、胡娟(2008)利用多元伊藤过程期权定价的B-S模型进行了扩展,并且通过对勘探开发中随机变量的规范及国际油价和汇率变量的引入,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石油开发实物期权评价模型。李志民、邵球军(2008)将矿业项目投资的必要报酬率和再投资率引入到传统的DCF法中,并结合实物期权中的B-S模型,构建了考虑管理柔性的矿业投资项目总体价值模型。胡柯(2010)在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一体化经济评价法以及二叉树定价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建立了一个更适合于油气类项目的经济评价模型。张伟华(2011)将实物期权法引入到石油勘探项目投资决策中,在分析B-S的缺陷基础上,对原模型的波动率进行了修正,并构建了石油勘探项目投资决策的B-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结果证明该模型应用于石油勘探项目投资决策比传统方法更科学有效。张高勋等(2013)认为以往文献中实物期权模型假设资源价值波动率固定不变不符合实际情况,在引入随机波动率的基础上,采用GARCH模型预测资源价值的时变波动率,并结合风险中性的鞍定价方法构建了基于实物期权的资源定价模型,实例结果表明,与DCF和B-S模型相比,该模型更能灵活刻画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期权价值,更能体现资源所有者的权益。

四、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由上述可知,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价值评估的实物期权法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扩展,然而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虽然油气市场价格的波动对于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价值有重大的影响,但仍存在其他一些因素,如技术、税率、投资环境等因素会影响项目的价值评估。现有研究少有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尽管部分研究建立了考虑多个因素的评价模型,但将不同影响因素波动率的加总等价于项目的综合波动率未免不符合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真实环境。因此,未来应注重项目实际波动率的测定研究,以使项目价值的评估更加客观、准确。

(二)众多研究均表明,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投资决策是一个时序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将原有的经典实物期权模型扩展为一个复合实物期权模型,从而也促使实物期权的定价变得更加复杂。通常应用较多的Geske模型仅适用于两个且同类型期权的复合定价,虽然有研究对该方法进行了扩展,但仍未形成一种较为成熟且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复合期权定价模型。尽管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可以简化求解过程,但却不便于进行参数的分析和经济意义的解释。

(三)为使实物期权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于项目的实际价值,传统模型逐步地被扩展和优化。模型复杂化似乎成为了制约实物期权理论发展的瓶颈。而不同学者引入不同的理论结合实物期权理论构建模型,使得评价模型缺乏统一性,不便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因而构建一种通用性的并能被广泛认可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Mayers,Steward C.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5.

[2]Trigeorgis,Lenos.A Real Option Application in Natural Resource Investments[J].Advances in Futures and Option Research,1990.4.

[3]Schwartz,E.S.The Stochastic Behavior of Commodity Prices:Implications for Valuation and Hedging,Journal of Finance,vo1.52,no 3,July,1997.

[4]Cortazar,G&ES,Schwartz.Monte Carlo Evaluation Model of an Undeveloped Oil Field,Journal of Energy finance & Development,1998.vol.3.no1.

[5]LUND M.W.Real options in offshore oil field development projects[C].3rd Annual Real Options Conference,1999.

[6]张庆伟.实物期权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第4篇:矿产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对策

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具体来说:首先,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为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中国GDP总值为335 353亿元,居世界第三位,出口总额为12 016.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其次,货币流动性过剩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和支持。一方面,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为2.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260 772亿元,已呈现出流动性过剩的迹象。这些都为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为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便利。目前,人民币在东南亚及周边国家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为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便利;最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和适应国家市场激烈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在2010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共有54家中国企业入围,其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位居第七位,中国国家电网位居第八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名列第十位。中国一些中小企业通过不断的消化吸引和改造创新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小规模的生产实用技术,对于广大非洲及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自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加快发展,投资增速远远超过世界同期水平。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相比同期分别下滑21.0%和38.7%,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逆势上扬,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59.1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10.9%;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65.0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0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对外投资格局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

截至2009年底,我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65.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为2 457.5亿美元,居全球第15位和发展中经济体第3位(前两位依次为中国香港、俄罗斯)。

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 分布国家(地区)及行业严重失衡。当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范围虽然已经覆盖了世界177个国家或地区,但主要集中于亚洲地区和拉丁美洲。以2008年度为例,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来看,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占当年流量的77%,占当年存量的71%;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占当年流量的7%,占当年存量的18%。不论从流量看,还是从存量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都是主要集中于亚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于采矿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主要由初级产业、低端服务业和金融业带动,制造业的比重过低。截止2008年底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商务服务业为545.8亿美元,占29.7%;金融业为366.9亿美元,占19.9%;批发零售业为198.6亿美元,占16.2%;采矿业为118.7亿美元,占12.4%。商务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总存量的78.2%,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总存量的比重只有8.09%,而从总体上来说,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为9.78%。

2. 投资主体及投资额集中于央企。一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中的大部分来自于央企,2008年,在我国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央企的投资额高达86%。这加剧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2008年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再次入股力拓公司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澳大利亚政府考虑到中国铝业集团公司浓厚的“国企”背景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千方百计的进行阻挠终致使这起有希望创造近年来中国最大海外收购案的并购计划搁浅。近年来,面对中国国有企业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西方政府和心存恐惧,动辄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了种种障碍,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加剧中国与其他国际的贸易摩擦。而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尚缺乏国际化经营的意识对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相对持比较消极的态度。

3. 对外直接投资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有:首先,对外直接投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撑。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上属于企业的自发行为,缺乏国家宏观层面的总体规划,尤其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撑,对外直接投资远没有进入法制化轨道,缺乏透明度,使得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感到无所适从。其次,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严重落后于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审批制度不合理,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审批效率低下,审批成本增加,审批时间延长;对外投资服务功能严重欠缺,政府相关部门、驻外使领馆、企业三者之间缺乏协调与配合,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相关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严重缺乏,难以满足对外投资企业多样化、专业化的需求。再次,相关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企业融资困难。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加快发展的情况下,缺乏训练有素、熟悉市场、精通国际化经营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障碍。另一方面,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信贷支持力度不够、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体系不健全及资本市场不发达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从而严重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二、 造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 政府尚未充分意识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意义,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缺乏全球化经营的意识。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但政府和企业尚未做好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准备。从宏观层面来说,政府相关部门尚未充分意识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意义,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尚未形成清晰明确的总体规划;从微观层面来说,多数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还未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双重效应,即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我国企业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及更加自由开放的国家外贸环境;但另一方面使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促使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树立全球化营销的理念。

2. 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央企的投资主体地位。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地大物博”和“人多物薄”是我国自然资源的突出特点。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9.7%。而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增长方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而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大了对能源及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紧张的资源约束要求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央直属企业积极进行资源寻求型的对外投资,即以弥补我国国内资源不足为主要目标,投资的目的在于增加国内失去比较利益的产品或国内根本不能生产的产品的进口,促进制造业和初级产品生产的纵向一体化。近年来中国铝业公司积极收购秘鲁、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矿产资源,并开展与力拓、美铝等国际大型矿产资源公司的合资合作。在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一方面通过收购国外石油企业大量增加其海外权益油气,提高海外油气产量并优化其海外资产结构;另一方面积极在伊朗、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资源获取多样化,统筹国内国外两个来源和生产贸易两种方式,谋求建立海外油气投资、境内外炼化合作、国际贸易紧密结合的互动体系。这些企业一系列的并购活动,在我国国内部分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能源进口依存度加大的背景下,对于增强我国在国家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和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 中国的文化传统及“软实力”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相对狭窄的分布区域。中国国内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严重失衡。中国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涵盖东南亚与东亚地区的“大中华文化圈”,共同或相通的文化习俗使得中国企业在亚洲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相对容易;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及长期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方针使得中国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的软实力不断增强,北京共识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受到倍受推崇。与此同时,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不断出台吸引中国投资的优惠政策措施,吸引中国企业不断增强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对西方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进展缓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中国企业难以很好把握西方国家的消费心理。

中国国内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及整体技术水平的相对低下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的比重过低。在中国国内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等高端服务业比重过低。客观的说,中国许多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难以满足西方国家消费者较高的消费需求。近年来,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诸如提高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及出口,这导致中国第三产业对西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停滞不前。长期以来,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形成了无可匹敌的低成本优势成为“世界工厂”,目前,我国仍处于凭借劳动力优势吸引制造业投资流入的阶段,对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重视不足,导致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相对缺乏竞争力,进而使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比重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4. 相关政府部门权责不明导致对外直接投资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职能分别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及商务部多头管理,审批时间延长,手续繁琐,使得一些企业错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时机。相关政府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导致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

三、 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包容性”增长的要求,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参与国际产业产局,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努力平衡国际收支,拉动内外需求;与东道国合作共赢,改善贸易条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当前,相关政府部门应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根本保证。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参考发达国家促进对外投资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结合中国的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对外投资法》为核心的对外投资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积极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为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稳定的框架条件。

第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高效完备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按照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简化审批程序,变管理为服务,充分发挥政府性质的服务功能,积极培育服务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诸如商会之类的中介组织,为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各种专业的投资服务;二是建立政府部门、驻外使领馆、中介组织三者之间联动的工作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信息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充分了解投资国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各方面信息。三是通过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专项基金及给予税收优惠等多种措施,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第三,以人力资源建设为支撑,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大力开展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水平和科学意识,尤其是要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按照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鼓励企业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提高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大力培育中国的金融体系,积极、稳妥、适时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力支持中国实力雄厚的银行发展成为跨国银行,为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支持与服务;以外汇储备为保障,加快开展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合作,尽快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境外滞留、流通、回流的机制和渠道,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之上,减少审批、放宽限制、简化手续,进一步放宽企业对境外投资购汇的限制,以便利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 卢力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李桂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 李桂芳,储贺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 赵晓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长期发展趋势.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7.

5. 崔新健.中国利用外资三十年.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 王巾英,崔新健,王彦华.WTO框架下中国涉外经贸运行与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7. 胡义.国际投资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李众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建议.国际贸易,2010,(10).

9. 刘宏,汪段泳.“走出去”战略实施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评估:2008-2009.国际贸易,2010,(10).

第5篇:矿产投资分析范文

其实,在掌舵中非基金之前,迟建新曾任职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投资业务局局长,同时也管理过多家国开行主导或参与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或母基金)、中外合作基金,积累了不少直接投资的经验,对基金投资管理也颇有心得。但是,中非发展基金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我们筹建团队时,甚至没有一个人去过非洲。”迟建新这样描述中非基金开业之初的情况。

从2006年11月主席将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作为对非务实合作举措之一向世界承诺后,国开行开始独家承办这一基金。2007年6月,中非发展基金正式成立,首期资金10亿美元,全部由国开行投资,定位即是“通过股权基金的方式引导和支持更多的中国企业赴非投资”。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非发展基金已经安排了60余个项目的投资。这些投资范围覆盖南非、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加纳、埃及等30个国家,投资领域也涵盖农业、基础设施、建材、制造业、经贸园区、能源矿产等多种行业。

然而,从一出生开始,中非发展基金就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困扰,如何在“政策性”背景和“市场化”运营之间寻得平衡?中非发展基金在对非投资道路上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摸着石头过海”

对于中非发展基金的起步,迟建新形容为“摸着石头过海”。

在2007年以前,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并不显眼,中非发展基金的母体国开行虽然已在对非业务方面投棋布子,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业务总量也不大。“我自己当初就没去过非洲。”迟说,“非洲给外界的印象多是落后和艰苦的环境,所以基金一开始筹建时,我们在人员招募上就遇到了一些问题。”

进入中非发展基金的第一关就是要以外语作为工作语言。“非洲国家有讲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的,还有讲其他如葡萄牙等语言的,我们日常对接的外方合作伙伴、使馆、非洲政府部门全是讲外语,所以必须具备外语能力。”迟说。

在国开行内部,很多人当初也不了解非洲,另外,信贷业务有标准化的程序,而投资项目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化特征,这对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把贷款业务比作工业化企业的标准化产品,那投资业务就是手工制品,很难找到两个完全一样项目。”迟建新打了个比方,“基金团队在开展工作时,我常常说一句话,要大胆地想,勇敢地试,对非投资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要大胆地去趟出一条路来。”

中非发展基金成立时,迟建新本人和8个国开行员工成为首批创业者。几年来,中非发展基金又陆续面向市场招聘了百余人。

出于规范管理的需要,中非发展基金在内部管理架构和机制上依然与母公司国开行保持统一。这种统一也包括了薪酬体系。迟建新坦率承认,当前中非发展基金的薪酬和激励机制还无法和纯市场化的基金相比,更不能比国际一流基金的水平,因此“主要是靠事业留人”。

目前,中非发展基金员工总数为129人,7月份还将有一批新员工入职,将达到140人左右。

相比国际上其他的PE基金主要依赖合伙人投资的体系,中非发展基金的团队有着自己的特点。“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找到对非洲市场、语言、投资流程的前后端都非常熟悉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团队作战,把行业研究、尽职调查和投资分析、风险和投后管理等切分成为不同的板块,选择每个板块的专业人员。”迟建新说。

这种以团队作战的形式弥补了中非发展基金初期对非洲市场不熟悉的短版。目前,中非发展基金在非洲投资已达十多亿美元,带动中国企业投资非洲超百亿美元。

从“跟着投”到“策划投”

中非发展基金的投资策略中很明确的要求是,不控股、不做第一大股东。五年来,基金在项目中的持股比例大多控制在20%左右。

“应该说,硬性的要求有两个,一是我们必须跟中国的企业合作投资,二是要投在非洲。”迟建新说。

对于中非发展基金来说,初期这个模式运行良好。刚开始,中非发展基金的非洲经验不足,而国内的相关企业,尤其是有非洲工程承包项目或者商贸业务的企业对非洲的市场环境比较熟悉。因此,在打开局面的初期,基金首先能做的就是把中国对非投资企业全面的“过筛子”,找上门去谈合作,跟着在非洲有业务和项目的企业去投资。

而对于企业来讲,中非发展基金有着中非合作论坛的深厚背景,在非洲政商关系上比较熟悉,这对企业来说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中非发展基金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与国开行的协同联动。国开行的客户资源、行业项目经验等都为中非发展基金的业务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此同时,中非发展基金可以为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协调国开行的贷款融资。在中非发展基金和深圳能源集团合作投资的加纳电厂项目中,就采用了与国开行投贷联动的方式,为项目提供了投资加融资的支持方式。

不过,在逐渐积累起投资和运营经验之后,迟建新已经不满足于此。“我们首先从‘跟着投’过渡到了‘带着投’,现在正在探索‘策划投’。”迟建新说。

随着投资视野的扩大,业务触角的不断深入,团队的日渐成熟,中非发展基金往往能够首先发现很多有潜力、非常好的项目,“但国内企业可能根本不知道,或者一时兴趣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迟建新希望中非发展基金可以自己先期投入一定的资金,把项目“做熟了”,后期再引入相关的合作伙伴。但国家政策上尚不鼓励这样做。

中非发展基金在利比里亚邦矿项目中即采取了这种操作模式。

2009年,一家中国民企通过投标获得了该项目的矿权,但无力推动后续操作,项目陷入了僵局。中非基金通过前期跟踪觉察到该项目的价值,开始本想找一家国内的钢铁企业共同投资,但企业觉得这是个烫手的山芋,想吃又不敢拿。紧要关头,中非发展基金与利国政府进行了艰苦的磋商和谈判,解决了项目最初签约时的大量遗留问题。

中非发展基金首先收购了这一铁矿85%的股权,而障碍扫清后,企业的兴趣大增,随后中非发展基金将60%的股份转给了武钢集团,由武钢集团主导项目后续的建设和运营。

根据中非发展基金提供的资料,其已与非洲1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多个非洲区域组织和国际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所有非洲国家的驻华使馆建立了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机制。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找到中非基金,在去非洲试水投资以前都先来跟我们谈,即使最终不能达成合作,也可以从我们这里了解一些情况,得到启发。”迟建新说。到目前为止,与中非发展基金进行合作的中国企业当中,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地方企业、民营企业等都有囊括。

不过,迟认为,随着经验的积累,中非发展基金未来也有可能独力运营在非洲的项目。在他看来,在外国市场运营的企业理想的状态是由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中非发展基金在外国同样可以招募到合适的人才管理所投资企业。

迟建新的下一步打算,是把中非发展基金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而不仅仅是简单的PE投资基金。“许多来自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的项目、信息都在我们这里汇总,我们作为他们对非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最有优势。”迟说。未来中非发展基金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资本的助力,还有咨询、中介服务等等。

迟建新一直提到要瞄准国际一流的PE基金,但其合适的对应机构可能并不仅仅是黑石、KKR等专业PE基金,也不是中投、淡马锡等政府财富机构,甚至国际金融公司(IFC)等。“对非投资本来就很复杂,中非发展基金的使命和定位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们是一个‘非典型的基金’,但这种非典型性并不是无所适从。”迟建新说。

政策与回报之间

从成立之初,中非发展基金就面临着有关身份的讨论。一个细节是,很多国外机构把中非发展基金列为中国的财富基金之一。“我们不是财富基金。”迟建新不止一次强调,但中非发展基金本身即是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产物,必然要考虑中非合作的大方向。

“国家对中非发展基金的定位是‘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进行投资’,只要满足这一点,就是执行国家的政策。但在具体的投资项目选择和风险衡量上,我们会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有选择地做与不做。”迟建新表示。

目前中非发展基金在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材、机械制造、工业园区、大农业、矿产开发等领域。“公司投资组合的主要风格还是分散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阶段,以求达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迟说。

在投资项目上,除了利比里亚的邦矿,迟建新所津津乐道的,还有给当地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回报,譬如中非发展基金在加纳的电厂项目提供了当地15%左右的电量供应,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的棉花项目使得60多万农民受益。

由于非洲市场环境、配套设施、资本市场发育等原因,对非投资项目的投资期限普遍较长,“大多数项目是在最近两三年投资的,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迟也承认,开始投资时,认为大部分项目的退出周期在五年左右,但现在看来很多项目的周期“可能不止五年,最应该在八年左右,少量项目甚至会更长”。

第6篇:矿产投资分析范文

1.缺乏资金预算管理机制,资金管理处于无预算、无计划状态。目前地勘单位大多数管理者虽然对资金的重要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是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学性,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占用不尽合理,挪用生产经营资金的现象屡有发生,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部分二级单位甚至靠借新还旧来维持经营。

2.资金管理过度分散,内部资金融通渠道不畅,调剂资金余缺的能力较差。地勘业务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加上各二级实体自成一体,对整个单位的资金管理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二级实体由于开办时的资源状况、经济条件各异等原因,有的单位资金严重不足,有的单位资金沉淀多,没有发挥资金相互调剂的作用,虽然部分单位在形式上实行财务集中管理,但资金仍然处于松散管理状态,二级地勘单位对资金具有很大的自,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自为政,大量无偿挤占资金,欠款居高不下,无法形成资金的规模效益,也形成了大量的机会成本,如在有市场机会来临时,因各个二级单位不能形成合力,白白错失良机;同时资金管理的分散,使各子、分公司重指标、轻效益、弱化财务管理,片面追求利润指标,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周转不灵,效率低下,缺乏严谨、高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机制,削弱上级财务部门管理资金的作用。

3.资金占用严重,地勘单位资金占用严重主要表现在:

3.1应收账款和存货在整个资产结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直接导致单位现金流匮乏,严重影响地勘单位资金的周转速度进而影响到盈利能力,有的地勘单位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长期挂帐,同时呆、坏账风险增加,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资金运作极度困难,时常难以支付到期的债务。

3.2垫资现象日益严重,由于目前的地勘市场面临“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且内部制度约束缺乏,导致部分地勘单位为了争取项目,在不断降低标价的情况下,还会接受一些诸如降低预付款、进度款,缴纳保证金等附加条件,更有甚者承诺垫资施工;另外,地勘行业由于承担了大量国家项目,这类项目部分资金要完工结算,且接受相关机构审计确认,报财政审批后才能获得,垫资量大,且垫资时间长,有的项目跨度时间长达数年,从而造成了资金的紧张;同时,部分地勘单位受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的驱使,也会垫资给挂靠项目以求把产值做大,把单位的增加值搞上去。

4.对外投资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的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决策失误,损失严重,是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雪上加霜。

5.资金监督控制不严,造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部分地勘单位由于事前控制乏力,事中监督落后,导致工程款收回后,部分二级单位直接对外支付用款,资金坐支现象时有发生,使资金体外循环;同时决策者对二级单位的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掌握不全,对自身家底说不清,加上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受利益驱动走过场,财务监督控制乏力、滞后,资金跑冒滴漏依然存在。

6.缺乏现代管理的基础和手段,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虽然现代化的信心处理技术已非常普及,但大部分地勘单位仅限于会计电算化,经营部门合同的签订、资金结算,施工部门的工程施工进度等和财务数据不在统一的信心处理平台中,致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还有部分地勘单位尚未建立必要的财务信息集中传递、核算、查询和监控系统,没有实行资金在线监控,由于地勘单位业务点多面广,分散于全国各地,就很难实时掌握下属公司的财务动态,项目经理可能会出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违规开支的局面。因此,信息滞后、效率低下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单位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财税知识、管理意识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同时使财务人员树立起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杜绝因财务人员因素导致资金管理效率低下及资金流失现象。同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会计业务骨干,让有能力的财务人员得到重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财务人员自觉钻研业务知识,尽快适应新形势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2.树立市场化的资金管理理念。地勘单位是事业与企业的并存体,当前地勘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政府预算拨入,二是市场创收,前者是事业成份和性质,后者是企业成份和性质,对这两项资金来源都应按资金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来运作管理,企业应建立资金定额投入和定额外有偿使用制度,各二级单位规定的占用资金为其限额投入的经营性周转资金,如超额使用,应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资金使用费。

3.推行资金预算管理,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公司成立高层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审批、监督、考评,建立全面、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资金预算控制系统。地勘单位预算编制应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各二级单位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收支预算,经二级单位负责人签字,报分管领导等相关负责人审批后报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根据各单位的预算数汇总,并结合企业资金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然后再下达给各二级单位,作为各单位的预算定额,各二级单位在生产经营中必须重视资金收支计划,达到“量入为出,总量控制,保证重点,均衡支付”的目的。确保收入不低于预算数,支出不高于预算数,并严格执行收支完成情况考核、奖罚制度,用预算来约束支出,用制度来控制行为。

4.积极推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内部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统一管理。对企业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改变二级地勘单位过度分权的情况,逐步削减二级单位的财务自由权,采取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制,所有资金都由总公司统一划拨和调配,做到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资金管理,积小溪成江河,积小钱办大事;强化财务调控功能,保证重点项目资金需求,降低单位财务风险,增强单位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5.落实应收账款责任制,加快资金周转。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回收期限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分解下达下属单位,改变应收账款管理责任不清的状况,做到应收账款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造成损失能追究责任;对以前年度形成的债权,集中组织力量,采取措施,加大清欠催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减少坏账损失的潜在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债权确认要手续完备、计算准确,还要定期对拖欠款项进行分析,对久拖未果的工程款必要时可通过政府协调或采取法律诉讼手段,以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如遇债务人破产或意外消亡,也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将其转为流动资产损失,确保企业资产质量和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信和准确。

6.严格控制垫支,降低垫资风险。为避免垫资施工所导致拖欠款恶性循环的隐患,企业对新上的工程项目,除财政资金项目外,原则上不准垫资施工,对个别工程项目因维护企业信誉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要有具备担保资格的建设单位进行担保,并经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对财政资金项目按完工进度及时办理阶段性结算,并及时将资料报送相关部门。对于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向建设单位支付的投标保证金,应在招标文件规定时间内,落实专人负责催收,企业在中标后,向建设单位支付的履约保证金,应根据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规定返还方式和时间及时催收,确保款项按期收回。

7.完善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规范投资收益管理。应建立外投资管理制度,包括投资决策机制、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对外投资分析制度、重大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对外投资报批程序,严格控制下属企业对外投资,防止对外投资链条过长,管理失控,要指定专人加强对外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对外投资项目进展,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防止对外投资项目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同时,进一步规范投资收益管理,严格依照同股同利的原则,确保国有股权不受侵害。

8.加强资金流转的跟踪、监控与分析预测,提高资金安全性,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树立“以现金流量为中心,以资金监控为重点”的资金管理指导思想,明确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对现金流量的预测与分析和抓住现金流量的关键点,在保证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现金流量的动态平衡,确保企业净收益的质量。

9.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内部审计与监督不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而且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的监督乏力,内部人为控制现象严重模式下,更要加强内部财务行为的审计与资金运用的监督,抓住工程完成量这个环节,防止下属公司“偷跑冒漏”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因此,要建立由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制度,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加强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和适时监督。

10.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效有序的信息化管理。地勘单位应针对当前财务资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应用统一的财务软件,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实现财务系统与营销、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减少或避免项目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同时为推行网上资金审批管理制度提供有力保障,提高财务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有效支持地勘单位的决策能力,增强单位的竞争力。

第7篇:矿产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同塔多回;线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压电线路是电网的骨架,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地电网建设迅猛发展,电力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线路不断增多,走廊越来越紧张,线路通道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影响电网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提高线路走廊的输电能力进行研究。在电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优化设计、合理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路径优化选择

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是整个线路设计工作中的关键,方案的合理性对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运行条件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当地地形特点,合理选择路径。在此基础上,对线路沿线地上、地下、在建、拟建的工程设施,尤其是采矿区的资料,进行充分的收集和调研。并应卫片选线技术,进行多方案路径比选。

路径应避开不良地质、水文及气象地段,提高工程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避让了危及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设施,减少了线路建设对地方规划及其它设施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最大程度地避让了采矿区,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条件。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次工程线路尽可能与已有及拟建电力线并行,减少交叉跨越,降低建设成本。做好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的各项评价工作,对涉及外部条件的环境影响评价、压覆矿产评估、地质灾害评估、文物调查及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程前期工作都需得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许可批准后,工程才能实施。

2.2导地线选型

在设计中,对电线的材质、结构等必须慎重选取。线路的输送容量、传输性能、环境影响问题对输电线路的技术经济指标都有很大的影响。要从导线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投资分析及施工等多个方面对各种导线截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特别在导线选型造价分析中按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小为原则分析比较,而不是只考虑基建初投资,这样可以全面考核各导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性,最后推荐出在技术和经济上最优的导线型号及截面。导线在线路建设投资中占的比例较大,110kV线路一般要占工程本体投资的12%左右,且它也影响到铁塔荷载的大小和铁塔高度、地线支架高度的选择,如果再考虑因导线方案变化而相应造成的杆塔工程量和基础工程量的变化,其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影响极其巨大。合理选择导线截面是安全运行和降低建设投资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按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小为原则选择导线结构,对降低输电线路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基础设计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价、工期和劳动消耗量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约占整个工期一半时间,运输量约占整个工程的60%,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20%~35%。目前我国高压输电线路所采用的普通基础(不包括桩基础)均属于浅基础类型,分回填土和原状土两大类。分别按土重法和剪切法计算。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在受力上与其它建筑物基础有所不同,主要是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除了受下压力作用外,还要受大小基本相等的上拔力作用,同时还有水平力作用。而一般的建筑物结构的自重大,基础只受下压力,不出现上拔力。因此在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时都要既能满足上拔力又能满足下压力的要求。既要利用土的地耐力承受压力,又要利用土的重力抵抗拔力。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基础在全路径内分散,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基力学性质差异性极大,交通运输条件也是千差万别。在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时,要结合塔位地质情况、基础荷载特性、地基承载能力、基础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比较基础的技术经济性、环境保护和施工条件。

3、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相关问题

同塔多回路是提高线路走廊输送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主要适用于线路通道紧张时不同送电方向或者不同电压等级局部采用同一通道的情况。同塔多回路由于采用同塔并架,一旦出现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非常严重,为了应对这种特殊的重要性,必须在工程设计的可靠性上重新考虑,适当提高设计标准。我国现行的设计标准经过多年的运用,积累了大量的运行经验, 同时也暴露了一些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可针对这些运行经验, 在同塔多回路设计中有区别地提高或保持相应设计标准,使设计更合理、更科学。其设计原则:

(1)导地线和金具安全系数

导地线安全系数不仅影响线体的运行安全,而且关系到耐张杆塔的荷载大小。对于同塔多回线路。由于荷载巨大,所以导地线的安全系数选取应更为合理,做到既能满足线路的安全运行,又能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2)绝缘配置

线路的绝缘配合就是解决杆塔上和档距中各种可能的放电途径, 使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考虑到多回线路的重要性和停电检修的困难,尽量减少维护工作量,延长绝缘子清扫周期,同塔多回路的泄漏比距可考虑提高一级进行设计。现行规程规定的相对地间隙和相间间隙是在理论研究和真型试验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的运行经验所修订,同塔多回路可参照执行。同塔多回路通常应用在通道紧张地区,悬垂串推荐采用V 型串布置。这样既可有效节约线路走廊。避免铁塔大风闪络现象,而且在相同绝缘子片数时V 型串工频耐污电压将比I 串提高20%以上。

(3)防雷特性

根据送电线路设计手册推荐,线路遭受雷击的次数为:N=rhT,h=hg-2f/3,式中,r为地面落雷密度;h为避雷线平均高度;T为年雷暴日数;hg为避雷线悬挂点高度,f为避雷线弧垂。公式表明,线路遭受雷击次数随着地线的平均高度增高而增多,例如500kV同塔四回路(导线双回垂直布置)导线的平均高度比双回路增加约30m,比单回路增加约50m,因而雷击次数为双回路的1.6~2.0倍,为单回路的3.1~3.5倍:其次是绕击,当地线保护角相同时,塔高增加20m,绕击率增大l倍;至于反击,同塔多回路塔高增加,铁塔的波阻和电感随之增大,雷击塔顶时,沿铁塔传播至接地装置所引起的反射波返回塔顶或上横担所需时间相对延长,电位升高值较大,因此反击引起的绝缘闪络跳闸率比单、双回路高。针对以上分析,提高同塔多回路的耐雷水平的主要方式有:

A、塔头布置时尽可能减少横担层数,降低塔高,减少雷击次数;

B、减小地线保护角,降低绕击率;

C、采取悬挂耦合地线、加装消雷器、降地接地电阻等综合防雷措施;

D、改变导线相序排列方式,避免同层横担出现同名相导线;

(4)铁塔和基础

同塔多回路由于铁塔的外部荷载及塔身风压与单回线路相比,将成倍增加,铁塔的自重、基础作用力均将大幅度增加。为保证可靠性要求,多回路铁塔和基础设计可参照大跨越工程的重要工程乘重要系数的做法,对多回路结构设计的安全系数适当加强。对500kV或220kV大截面导线的同塔多回路,为降低材料的体形系数和塔身风压,可考虑采用钢管桁架结构,对跨越塔等特殊型式也可采用高强度钢材。由于多回路塔的导地线很多,因此设计中可能很多结构材料受安装工况控制,在设计中如适当限制施工作业工序,采用合理的施工手段,甚至加大施工临时拉线的平衡张力,则可以有效降低塔重。同塔多回路的铁塔和基础设计还应该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则。塔型选择时,尽量采用结构传递清晰、简单的型式,以防止计算误差;基础选择则应该选择同类地区运行经验丰富及可靠性高的型式,在地质条件差的地区应优先采用灌注桩基础。

(5) 同塔多回路的电磁环境

同塔多回路由于通常深入到人口密集地区,线路附近的房屋、通信等设施众多,因此要着重研究多回路的电磁环境影响,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和危险影响;对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干扰影响;可听噪声的影响;高压静电场的环境影响;接地装置的地电位升高影响。近年来由于光缆通信的发展,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已经逐步降低,并且采用良导体地线或加装耦合线的措施,通常能使沿线的通信线路的危险影响水平满足要求。

结论

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电网的稳定和向用户的可靠供电。因此,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在电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此项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既懂专业知识,又必须有现场处理各种复杂局面的实践经验。作为输电线路设计工作者,必须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控制好线路结构的安排。

第8篇:矿产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区位选择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1)10-0046-07

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中,外贸往来最频繁、份额最大的省份是广东。自“10+1”协议以来,广东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及投资均保持高速增长,东盟是广东第四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引进外资来源地。广东应该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尤其要加快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步伐,最终实现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一)文献述评

国外文献围绕对外投资产生的原因、考察投资方所应具备的投资条件较多,如“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E・波特,1985)、Stephn・Frost and Mary Hof2004)分析了日益增多的中国投资对东盟国家产生的影响,Nick J.Freeman and Frank L.Bartels.(2004)分析了东盟国家吸引投资的动态变化,Jung Soo Seo,chung-SokSuh(2006)利用混合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韩国1987―2002年间对东盟四国直接投资的经验数据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贸易出口的替代效应等,这为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条件以及如何培养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经验参考。国内研究中,许宁宁(2005)提出了中国企业到东盟各个国家直接投资的重点选择产业,还有杨成绪、过家鼎等(2004)、邓洪波(2004)、呼书秀(2005)、陈霜华(2005)、李世泽(2007)从产业、技术、资源优势等层面和经济、法律等角度讨论了我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有关问题。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讨论中,郑鼎文(2005)提出以“泛珠三角”为依托建立广东与东盟合作发展的投资平台,朱志励(2010)提出利用东盟原产地优势,要求企业“低成本进入,渐次推进”。

(二)广东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术界通常把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为两类,一类是解释西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另一类是解释发展中国家现象的,有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等。

当前广东省在国际分工阶段中总体上处于中游地位,而东盟的各个成员国经济及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关系决定了广东对东盟的投资中两类不同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同时存在:一类是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即以发挥相对优势、转移失去成本优势的产业和促进国内产业调整为目的,对更低阶梯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另一类是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即以汲取国外先进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向更高阶梯国家进行的投资。

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造就了企业的垄断优势,如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优势、资本和货币优势、组织和管理优势等。由于具有了这些垄断优势,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才能克服海外投资的重重障碍,抵消东道国当地企业的独特优势如熟悉当地风俗习惯、当地语言及当地商业惯例等,确保海外投资有利可图。

边际产业理论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序列是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的,并依次进行。当前在广东,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因为广东经济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逐步发展起来的传统产业比重大,当省内资源紧张、生产供给过剩时就有了向外转移的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Louis J.Wells)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问题的开创性成果。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这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其二,就地取材和低价营销战略;其三,对外投资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技术地方化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拉奥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尽管表现为规模小、使用标准化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但这种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只要他们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加以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场需求,这种创新活动就会形成竞争优势。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是能够开发出与西方名牌不同的消费品,特别当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者的需求及购买力有较大差别时,他们的产品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由英国里丁大学的坎特威尔(John A.Cantwell)和托兰惕诺(Paz EstrellaTolentino)共同提出。他们主要从技术累积论出发,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得出基本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二、广东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一)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广东与东盟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资源具有合理配置的优势。目前,东盟已成为广东的第4大贸易伙伴和外商投资的重要来源地。2009年广东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值633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1/4强,位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2010年1~4月,广东对东盟贸易额为23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8%,占同期广东进出口总值的11%。广东与东盟的相互吸收外资总量相比之下却很不相称,东盟对广东的投资稳定增长,2009年实际直接投资达202.7亿美元。

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类型以贸易型为主,投资规模小。广东与东盟的贸易总量大,但相比之下,广东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规模小,并且投资多以贸易型企业为主,生产性企业很少。在东盟的境外投资项目数占全国比重不到10%,广东制造业优势尚未很好发挥。截至2008年底,广东在东盟设立各类企业或代表处共计153家,协议投资额9.02亿美元,其中贸易公司占2/3以上,这与国际上工业类企业占跨国公司主体地位的情况不太符合。从全国数据看也印证这点:同日本、美国、欧盟、韩国对东盟的投资相比,我国对东盟投资仍未能形成规模与集聚效应。

(二)广东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实条件

目前广东各项经济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实力雄厚,已具备了较强的海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同时,自中国和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广东与东盟之间的投资降低了贸易壁垒,减少了交易成本,增强了各方对资本和人力的吸

引,为广东与东盟的相互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距离较短,彼此间特殊的地理和人文优势能帮助广东企业在海外投资时更直接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广东省快速发展的制造业及传统行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等各方面都具备了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些都为广东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创造了现实条件。

三、广东企业产业类型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指向

(一)广东优势产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指向分析

1.广东省贸易分工指数。

为了准确表达广东产业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状况,本文引入TC(贸易竞争力指数,又称贸易分工指数),即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指数越大,表明该国在该类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竞争优势越大;指数越小,表明该国在该类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竞争优势越小。表1是按产品类型分的海关进出口额所计算出来的产品TC值,一般认为,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5的可看作是出口竞争力较强的产品或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O的则是出口竞争力较弱或很弱的产品或产业。

2.分析。

广东对外直接投资首先应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作为对外投资的重点产业。产业上,广东在制造业上的规模、实力强于东盟,一些成熟技术对于东盟国家来说既经济适用,又是最需要的。

由表1可见,广东省的皮革制品、旅行用品及手提包,鞋及零件,玩具、游戏、运动用品及零附件,家具、床上用品、照明装置等劳动密集型产品Tc值都很高,是广东企业海外投资的优选产业,这些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和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加工制造业体系,拥有大量成熟的已趋于标准化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装配型工业部门,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是广东出口的主力产业,具备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实力。有许多广东的鞋类企业、照明企业已大力发展对东盟国家的海外投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广东在机械制造、冶金、电子及家用电器等工业部门积累了大量的适用型成熟技术,这些技术已趋于标准化,并具有劳动密集型、灵活性高、工艺流程和操作程序简单等特点。非常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结构和消费需求。东盟的共同有效优惠贸易协议(CEPT)规定:对最终产品中东盟国家的生产加工增值比率不低于40%的产品出口到其他东盟成员国,可以享受优惠关税。利用这一规定,中国企业直接到东盟任一国家投资,在当地生产并向其它东盟国家出口产品比直接在中国国内生产再向东盟出口更有利。

广东与东盟各国相比,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特别是家电制造业发达;而相比广东,东盟国家的工业普遍较落后。一方面,广东家电进军东盟有坚实的基础和强烈的愿望。广东的彩电、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家电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生产能力很强,已经具有了世界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面对国内市场需求饱和、竞争激烈的局面,“走出去”对外投资是广东家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东盟国家由于工业弱势导致对工业品的外来需求旺盛。如,新加坡的经济重心不在制造业,除了电子和石油化工产业外,其他制造业在新加坡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高;文莱是一个人口少、地域小的国家,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只有一些简单的石油冶炼厂,工业不发达。再如,印尼的机械设备工业比较落后,而广东省的机电产品质量有保证,价格富有竞争力,是印尼所急需的,部分企业到印尼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大的成功,采取在印尼进行本土化生产的方法以降低成本,市场占有率持续上扬,已经在印尼市场培育了较好的品牌知名度。

(二)对新马泰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指向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一国提升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等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谁拥有高新技术,谁就掌握了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动权,就会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应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广东对外投资的主要战略产业,这些产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东道国的技术与知识资源,由此推动省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由表2可见,广东省2009年的高新技术产品,从总类TC指数看,只有弱优势,但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比较高且呈现显著优势,TC指数值超过0.5;虽然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最大,但是并不具有显著的优势;而电子技术进出口总额占高新技术产品的第三位,表现出明显劣势,TC值为0.671;其他如生物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产品,虽然进出口总额不大,但都是劣势,尤其如航空航天产品的TC指数接近-1。所以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除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外,其它都是竞争弱势。

东盟国家中,2009年新加坡人均GDP为中国的9.76倍,马来西亚人均GDP是中国的1.88倍,泰国人均GDP是中国的1.04倍,这些都是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近年来,这三个国家都大力鼓励外资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它们给予的优惠待遇吸引了不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前往投资;新加坡、马来西亚本身就兴建有不少高科技产业园区,许多跨国公司纷纷落户投资,发挥了较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众多高科技企业集中在一起,信息传递迅速,还能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十分有利于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广东省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也十分需要这种产业集聚的环境。

高科技产业一般具有前期科研经费投入额巨大,早期市场不易得到认知,风险较大等特点;国内的高科技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特别是缺乏风险基金对高科技研发项目的支持,加之居民消费水平较低,高科技产品的市场需求过小,都导致了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成长速度较慢。而东盟国家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人均国民收入较高,对新开发的高科技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投资于新加坡、马来两业的高科技产业,还可利用新、马的市场需求催生高科技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

根据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广东应该加强对东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主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设立科技研发中心,进行直接投资,开发高新科技产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积累和产业升级,积极争取在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中占据较高的位置。积极向海外市场寻求投资机会和合作伙伴是广东高科技企业加快发展的一条捷径。

(三)对新马泰第三产业的投资指向分析

东盟国家不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也没有明显优于广东省,但老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第三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比较发达的:在其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在40%以上,其中新加坡的第三产业占GDP超过了70%。特别是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物流运输业较发达。在新加坡投资于金融服务业手续简便,更有世界上诸多知名的金融机构和团体投资于新加坡的金融业;

泰国的旅游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

目前,广东对东盟国家的服务业直接投资涉及贸易类行业(批发和零售)、餐饮服务业、银行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承包与劳务合作业等,大多属于传统的服务业领域;在旅游服务业、信息咨询业、现代物流业、电信网络业、文化传媒业等附加值高的新兴服务业上,还比较缺乏投资项目。还未能很好地利用东盟国家新兴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为先进的有利条件。

因此对于广东而言,这三个国家是广东第三产业“走出去”的较好的投资地区。在第三产业上对东盟这几个国家的投资,一方面可以在东盟广阔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可以使广东的第三产业能够在东盟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技术、经验的创新和积累。

(四)广东边际产业对印尼、柬埔寨等国的投资指向分析

广东省对一些经济发展层次低的东盟国家进行投资,应将广东逐渐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转移至该产业还处于成长时期的东盟国家,使双方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随着广东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纺织、食品加T、金属制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而这些产业的加工生产能力相对于国内市场又已经过剩,这些产业成为广东的“边际产业”。将这些产业转移到东盟国家中经济发展阶段落后于广东的国家,既能使东道国在边际产业上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巩固广东省企业在这些传统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边际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推动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升级。

印尼是东盟国家中最大的经济体,人口众多、消费需求巨大,是东南亚消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广东省纺织工业技术明显领先于印尼,广东纺织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为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政府应大力鼓励纺织工业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产业转移。纺织、食品加工业是广东对柬埔寨投资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因为柬埔寨的劳动力充裕而成本低廉,纺织品出口到欧美享有特别优惠待遇,结合中国在纺织业上的成熟技术,在柬埔寨直接投资建设纺织品加工装配厂有利于中柬的产业分工。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除纺织品外,食品也是柬埔寨民众越来越看重的产品,但柬埔寨的食品工业却几乎为“零”,因此广东企业到柬埔寨投资生产糖、盐、方便面、饼干、各种糖果食品定会有不凡的经济效益。食品工业可作为广东对柬埔寨投资的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产业。

(五)广东资源类产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指向分析

随着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的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单纯的进口资源则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钳制,对外直接投资于资源开采业,能够稳定地向国内输入资源,已经成为广东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动因。石油和天然气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文莱虽然盛产石油,但是在石油化工冶炼业方面,都不具备生产深加工石油化工产品的能力。而针对东盟国家的石油冶炼业不发达的情况,广东省石油冶炼行业的一些大型国企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技术实力雄厚的优势,抢先进入东盟国家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领域。特别是针对缅甸、文莱、马来西亚各自的具体国情,在当地直接投资兴建石油化工冶炼厂,打造石化产品深加工的生产基地,延长在东盟国家投资石油化工产业的生产链,获得石化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的价值增值。

印尼、菲律宾、缅甸等东盟国家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锡、铀、镍、锰、铜、铭、铝土矿、金刚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老挝拥有亚洲储量最大的钾盐矿,都是我国经济发展需求量大而缺乏的重要矿物资源。但由于这些东盟国家中有的没有自己的冶炼工业,有的矿业的采掘还远未开发,有借外力开发的愿望和需求。因此这些国家是广东在海外开发矿产资源的理想地区,广东应把矿物资源开采业作为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产业之一。

(六)广东小规模技术产业对中南半岛(lndo-chi na Peni nsula)的投资分析

中国、印度、巴西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运用比较简单和实用的技术作为自己占领小规模市场的竞争优势,这种小规模的技术、地方化的技术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适应国内市场环境改进和开发而来的,它们仍具有在其它发展中国家发挥作用的潜力。

根据威尔斯和拉奥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我国和东盟各国同是东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广东在多年的对外开放中,通过引进外资、承接产业转移,模仿外资在本土投资项目和技术,经过一定改进和自主开发,积累了大量成熟的工业技术,经过创新后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小规模市场要求。这些技术具有劳动密集、成本较低、灵活性高等特点,势必更加符合东盟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要素结构及价格、消费品位和购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质要求等,因此广东的小规模技术十分适合东盟一些国家。

我国的农用物资包括农机具、农药、化肥、农用运输车,在中南半岛诸国的市场占有率较高,这些东盟国家在农机具的生产上又落后于中国,如每年越南、老挝、缅甸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农机具、农用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产品。涉农物资产业是在中南半岛国家具有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投资产业之一。广东中小规模的农机具生产厂家、农用化肥生产厂家、农用运输车生产厂家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商机,进入中南半岛国家投资设厂,充当投资的主力军,直接在东道国生产并在当地市场销售。在中南半岛国家投资的企业,要继续巩固中国的农机具价格便宜的优势,还要注重针对中南半岛国家的气候特点,改进技术,使农机具真正能满足中南半岛国家农业生产的需要。

四、结语

广东省在国际分工阶梯中的地位及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特征,加上各国产业政策及资源禀赋等状况决定了广东省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战略的复杂性,其适用的指导理论除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外,某些产生于发达国家的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其也同样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因此,广东对东盟国家的投资,要从拓展东盟的产品市场和利用东盟的丰富资源出发,根据广东经济发展需求、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以及东道国经济发展情况、产业发展特征及资源状况的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的投资理论作指导。

第一,战略定位上,重点投资小规模技术产品。广东经过积累和创新改进的小规模技术产品在中南半岛诸国市场占有率高,是广东对东盟投资的重点之一。重点是农用物资,小规模的农机具生产厂家、农用化肥生产厂家、农用运输车生产厂家等进入中南半岛国家投资设厂。

第二,发展目标上,注重在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上的投资。在广东对东盟的学习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中,重点在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泰国的投资,主要是新兴服务业及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汲取这些国家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

第三,合作优势上,主要在制造业上的投资。制造业是广东的优势产业,广东在拥有成熟技术的工业项目上加强对东盟直接投资,可以保持和提高广东制造业产品在东盟国家市场占有率。投资重点是机电尤其是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直接投资的重点东盟国家是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

第四,做好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东盟的产业转移。广东应将劳动密集型的边际产业转移到东盟经济发展层次较低的国家投资,既可以缓解省内资源紧缺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又可以扩宽海外市场。重点是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直接投资的重点国家是印尼和柬埔寨。

第9篇:矿产投资分析范文

(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

1、以净利润为基础的盈利能力指标。

以净利润为指数的指标是评价盈利能力最基础的指标,对其他指标以及整个指标体系起着关键性作用。(1)总资产收益率(ROA)。其公式为:ROA=净利润/总资产,其中“总资产”指企业负债和股东权益之和,具体项目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房屋设备及办公用品、土地或矿产资产。一般来说,由于各行业对资金利用程度的大小不同,ROA水平的高低评判也相应不同。对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重资金运作的企业来说,ROA的评判更为重要。总资产收益率是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相比较,反映了公司管理者运营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和效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企业总资产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率越高,投资盈利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财务分析主体可以根据该指标与同期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判断财务杠杆作用情况。(2)净资产收益率(ROE)。其公式为:ROE=净利润/普通股股东权益。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一定时期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也是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序中,该指标被列为首位所需披露指标。(3)每股收益(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从财务分析角度看,每股收益主要取决于每股账面价值,即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总额减去优先股权益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的比值,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每股的权益,也有利于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

2、以市价为基础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在评价体系中适当反映市盈率、市净率等与股票市价相关的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盈利分析是必需的。(1)市盈率(P/ERatio)。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亦称价格与收益比率,是用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净收益比较而得的一个数值。反映了股价与股票发行者取得经营利润能力的关系,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公司的盈利状况。(2)市净率(PBR)。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是把每股净资产与每股市价联系起来,可以说明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的评价以及股票的投资价值。

(二)各方面对盈利能力指标的影响

1、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与企业息息相关,其中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反之,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往往容易忽视国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2、利润构成。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从而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3、经营模式。

企业的经营模式就是企业如何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独特的经营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较好的经营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

4、利润及利润质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的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5、历史与未来。

在财务分析时,一些财务人员所计算、评价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情况,都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历史资料。而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分析它过去的盈利能力,还要预测分析它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不仅与前期的积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强弱有关,还与企业未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关。因此,如果仅以历史资料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很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判断。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一般来讲,一家公司的能力主要分为四种能力,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而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宋献中教授的一句话,道明了上市银行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重要性。“总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总资产的盈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银行的举债能力越强,利用财务杠杆的效果就更好。”以上专家的话告诉我们,针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分析,一般要从总资产收益率(ROA)开始。下面就应用杜邦分析法,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盈利能力分析。

(一)杜邦分析法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

财务分析中,杜邦分析体系一般主要是对企业、上市公司等非金融机构进行分析,其最初所采用的财务分析比率也是针对非金融机构提出来的。因为商业银行与企业的运营机制不同、盈利路径也不相同,因此在用杜邦分析系统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应该在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建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因素分析模型。权益净利率主要受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的影响,我们借鉴传统的杜邦分析法,将权益净利率作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因素分析模型的核心。在分析过程中,将权益净利率作为分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然后对这一比率进行层层分解,分析构成这一比率的要素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构成要素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1、权益净利率分析。

借鉴杜邦分析体系,将权益净利率与资产收益率以及财务杠杆联系起来,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权益乘数将资产收益率和权益净利率联系起来,即:权益报酬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权益总额)=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2、权益乘数分析。

权益乘数是将资产与权益相比较,比值越大,权益乘数越大,商业银行运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经营的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资本风险越大。所谓财务杠杆效应,就是当资产收益率为正数时,权益乘数越大,权益净利率就越大,银行的收益就越高。但是,财务杠杆具有两面性,它在增加收益正面影响的同时,也能够扩大损失的负面影响。如果两家银行的资产净利率都是负数,权益乘数大的银行损失越严重。在实际工作中,银行业的权益乘数通常是由监管法规规定的。因此,资产收益就成为评价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比率。

3、资产收益率分解分析。

通过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解我们可以掌握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因为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不同,在对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时,我们要结合商业银行特殊的业务内容和业务结构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我们采用如下指标:(1)净利息收益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净利息收入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净利息收益率=净利息收入/资产总额。(2)中间业务收益率。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与传统业务相比,中间业务具有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多样化等特点。(3)营业费用支出率。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营业费用与一般的企业相同。在分析过程中,为了统一口径,文中的营业费用是指商业银行因为经营业务所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商业银行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设立银行网点的各项费用。(4)所得税支出率。所得税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税收支出,对银行利润有重要的影响。所得税支出率=所得税支出额/资产总额。

(二)招商银行盈利能力分析与评价。

招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简称招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由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创办,是中国内地规模第六大的银行、香港中资金融股的八行五保之一。总行设在深圳市福田区。2002年4月9日,招商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6年9月8日,招商银行开始在香港公开招股,发行约22亿股H股,集资200亿港元,并在9月22日于港交所上市。资本净额超过2,900亿、资产总额超过4.4万亿。招商银行在所有股份制银行中,各方面的排名都靠前,它的零售业务开办得最早,信用卡发行量非常大,管理机制也很好,总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下面通过招商银行近五年的年报进行盈利能力分析:(1)对招商银行资产收益率的分析。我们要分两个阶段进行。2010~2012年,ROA开始稳定上升,增长幅度较大,整体来说,还是保持一个良好的盈利状态。2013年开始,ROA又有小幅回落,这不仅是受股市小幅震荡、欧债危机和整体经济环境的间接影响,更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其后零售时代的二次转型效果不满意、银行的国企作风日益明显,失去了原先的锐意进取、创新能力和灵活机制,对市场的灵敏度和反映度也落后于其他上市银行。(2)净利息收益率。近5年变化不大,但利息收入的绝对金额在增长,主要是由于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张,贷款与垫款利息的收入仍然是招商银行利息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中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说明招商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2010~2014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增长较为明显,特别是2013年、2014年,中间业务的发展比较迅速,主要是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结算与清算手续费、银行卡手续费、财务顾问咨询手续费增加。(3)营业支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整体费用支出较大。影响营业支出的因素较多,下面对营业支出进行进一步分析。业务及管理费用占比由2010年的74.14%下降至2011年的70.24%,下降速度明显,但2012年又回升至75.19%,而2013年、2014年则是稳步下降。受人员增加影响,员工费用的总额虽然是逐年上升的,但占营业支出的比重却在下降。招商银行通过改进费用预算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日常费用管理等措施,深挖费用管理空间,切实提高成本效率和费用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费用管控成效显著,费用平稳增长,增幅小于营业收入增幅。说明业务及管理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折旧与摊销费用下降比较明显。近5年,资产减值损失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大幅上升,2010年招商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占比为14.32%,到2011年上升至16.85%。2012年,政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减值损失下降至10.29%。但是,2013开始由于经济下行,资产质量下降计提拨备增加,同时对产能过剩行业进一步增提风险补充拨备,特别是2014年贷款减值损失达312.54亿元,较上年增长206.53%,贷款减值损失是资产减值损失最大组成部分。由于资产减值损失的大幅增加,使营业支出的整体构成发生了变化,资产减值损失成为营业支出中比重较大的一部分。

(三)提高盈利能力的建议

1、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高非贷款业务比重。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家金融法规的完善,金融业务进一步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现代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银行增强盈利能力的创新点。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上的“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等高科技化智能型的金融产品,拓展为客户服务的渠道,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使客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银行服务。同时“,余额宝”等第三方平台通过自身优势的加入使本就竞争激烈的银行业更加残酷。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发展网上银行业务也可以弥补网点不足的缺点,扩大银行服务的范围,以高效便捷的服务争取更多的客户。

2、增加负债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有大多数银行负债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依靠吸收存款获取资金,在存款业务种类和利率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存款业务方面创新的空间不大。股份制银行应该合理利用金融市场,开展主动型的负债业务。

3、加强管理水平,严格非盈利性资产支出和营业费用控制。

毋庸置疑,商业银行的非盈利性资产和营业费用支出的失控会降低其盈利水平。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管理水平,尽量减少非盈利性资产的支出,加强对营业费用支出的控制,降低资产费用率,从而提高其盈利能力。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