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

科技创新的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创新的案例

第1篇: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 食品安全 科技创新体系

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是随着人们对已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深入研究,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对食品问题的知识而不断加深的。因此,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理解的加深,食品安全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

1、食品安全内涵的发展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在其中第一次提出“食品安全”的概念。

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将食品安全定义为:“食品安全是指所有那些危害,无论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这些危害会使食物有害于消费者健康。”在对这个定义的注释中,特别强调“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两词有时会被混淆。食品安全是不可协商的,质量概念则涉及那些对消费者而言的其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既包括那些负面的性状,如腐败性,污染物,变色,变味等,亦包括那些正面的性状,如食品的产地、颜色、风味、组织状态,以及加工方法等。

2009年2月28日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可见营养要求也渐渐被包含进食品安全的范畴。

一般认为,食品安全是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食品安全的范围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在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餐饮消费等环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2、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发展规律

科技创新能力在微观层面上是指企业、学校、科研机构或自然人等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具备发明创新的综合势力,包括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研发经验、研发经历、科研设备、经济势力、创新精神等七个主要因素。其中专业知识水平是科技创新最基本的条件;知识结构是本单位科技人员具备相互配合所需要的各有所长专业知识;研发经验是科技人员及本单位从事某一领域科技攻关研究和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成果;研发经历是科技人员及本单位从事某一领域科技攻关研究和开发的时间和空间;科研设备是本单位开展科研试验需要的硬件设施;经济势力是本单位开展科研试验和相关活动需要的经费来源;从宏观层面上,科技创新能力是指由创新主体结构、创新组织结构、知识管理水平、分配制度、风险控制能力、知识产权保障制度等组成的科技创新机制的综合能力。①本文认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科技创新体系,应该由基于不同职能的相应研究管理机构体系,作为研究资金的投入体系及国际合作交流体系与社会食品安全知识体系四个部分共同构成。

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既植根于民族的精神文化之中,又存在于社会的法制体系与政策环境建设之中,同时受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服务食品安全的科技创新体系,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社会性和长期性,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2.1 保障食品安全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有效的激励和资金投入机制的形成 形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面资本投入为辅的格局。国家财政在基础研究的风险承担上,社会资本在发现市场和民众需求方面,是相互补充和影响促进的作用。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食品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和协调,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高新技术的产生和使用有一定风险,需要相应的投资体制来保障其顺利进行。

2.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保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食品种类多样,加工方式不同,贮藏、包装要求各异,对食品安全的技术研究要求也具有多样、复杂的特点。高新技术可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和速度,使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监管鉴定效率大幅度提高。科学从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研究成果推广、国内外技术合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预警机制研究等多个层面支撑和引导着食品安全,科技对食品安全的保障是全过程的,不间断的。②

3、建立解决食品安全的科技创新体系

3.1建立食品安全研究机构独立于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体系

我国的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其主要职责是:依法承担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组织拟订食品安全标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拟订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饮用水等的卫生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组织查处违法行为;督办重大医疗卫生违法案件。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所能主导,各地区和各级食品安全管理与科研机构需要一个统一完整的协调机制。

3.2 构造食品安全科技研究与群众科普相结合的社会知识体系

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是对自身消费权益保护的有力工具,也是对管理机构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力补充。及时发现食品安全事件隐患或者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才是及时处置食品安全事件的关键。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改变仅以价格优先的购买价值观,向质量和价格并重的方向转变,使消费者自觉地购买安全、无公害食品,引导公众自觉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注释:

第2篇: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机械 创新设计

1.案例教学的定义和应用

在商业、企业管理中,案例通常被译作为“个案”、“实例”之意[1],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常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得到不同的答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被运用于法律教学中,后来被逐渐运用于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培养了一大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老板。深圳大学钟杏云针对案例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与其他传统教学法相比优势明显,最受学生期待和欢迎[2]。

2.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很多人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其实不然,案例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3],通常有四个基本环节[4],并且每个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现状和心理特点,选择难易适度、具有挖掘潜力的典型案例[5]。选择案例时注意精选案例并建立自己的案例库,案例要新,主题要紧跟时代和经济生活步伐,保持学生兴趣。

(2)小组讨论,首先是分组,每组成员控制在5~10人之内,讨论的问题数量不宜过多,一般3~4个,讨论时可列出问题讨论提纲,提前发给学生。然后需要意识到案例教学不是万能的,在看到它有明显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它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缺陷,如课堂秩序难以维持、讨论占据课堂时间使传授知识效率不高。为此,教学中应注意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协调配合使用,使教学内容互相补充,既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又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更多。

(3)讨论后的总结,讨论后,教师需要对案例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与点评,这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因为案例教学不注重答案,在于过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高度概括与总结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关键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评时应采用激励方式。

(4)撰写书面总结报告,写报告前可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教学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来写,这样可更有效地把握案例教学效果,并有利于教学反思与提高。

3.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高速发展,亟须具有创新能力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我国提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一目标,迫切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机械创新设计教学的教材基本就是“创新设计理论、创新设计基础、创新设计实例”三大块内容,其中,理论和基础部分主要讲述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常用创新技法及相关例子,实例部分重点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类似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机械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为改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案例驱动方式讲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基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工科课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很多,并取得比较大的成效,但在机械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国内主要通过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但参与人数有限,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机械创新设计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4.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心理学认为,新鲜的事物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与生活紧密关联的事物总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国外有的研究表明,案例一般分成3种,第1种提供答案;第2种不提供答案,通过讨论得到;第3种为理论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在机械创新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中,这三种案例可交叉使用,既可让学生增长知识,又不会让学生对过多的讨论产生厌倦情绪。随着计算机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广,案例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使文本型案例发展为文本、图片、视频一体化的案例,案例形式的改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生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人的知识八层以上来源于视觉,其次听觉,最后是其他事物的影响,故视觉事物对人的学习至关重要[6]。当今互联网发达,资源比较丰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讲述概念时还可以借助机械创新图片案例或视频短片案例,将学生带入某种生活情境中思考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网络机械图片、机械视频短片、机械创新设计比赛获奖作品视频等都是很好的案例材料,比较容易收集,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当然,这些案例在课堂上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导入,并由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

5.机械创新设计案例分析实例

我校被江西省教育厅列为省内十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之一,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全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倡导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当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比较喜欢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因此收集了大量贴近于生活的机械创新图片案例和视频案例,建立了案例库,并用于教学过程,通过案例讲述相关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用案例当中,有直接给出答案的,有不提供答案通过讨论得到的,还有发展理论型的,最终目的是增长学生的机械创新知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列举两个机械创新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一:讲授组合创新设计方法时,首先提出问题“下雨的夜晚,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需要携带什么工具便于出行”,以这类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同时引入夜晚下雨的情景图片,将学生带入这一情境之中,这时有学生想到雨伞与手电筒,然后提出疑问“雨伞与手电筒一般需要两只手操作,如果身上还有行李箱,不便于手持手电,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经过十分钟的讨论,就有了结果,其中一学生提出“可把手电筒装在伞的手柄上”,话语刚落,马上又有一学生提出“将手电加上某装置固定在头上”,还有一学生说“将雨伞固定在人的肩膀上”,当然还有学生提出其余想法,这里不再一一描述,最后点评“其实解决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都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方法1,可以将两种东西变为一种东西,方便实用”,这时学生一片欢呼,课堂气氛活跃,答对的小组都有一种成就感,感觉创新不难。通过这个案例的讲解,既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让学生懂得了机械组合创新的概念,特别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二:讲授“逆向思维”内容时,先不讲概念,而是在课件上导入动物园的老虎,并有游客观看的图片,让学生想到“一般的动物园老虎是关起来的,人在铁栏外面观看”的生活常识,然后提出问题“老虎会因为被人控制而表现不出其野性,如何让人靠近老虎使人能够接近老虎,又不惊吓到老虎,而且更好地看到老虎的本性”?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顿时课堂讨论气氛活跃,当然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点时间思考,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并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世界里老虎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站在拍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快有学生提出“可用电视剧组用的摄像装置近距离拍摄”,又有学生提出“用直升机观看”,还有同学提出“拆除限制老虎活动范围的铁栏,让人进入铁笼车中,让车开进动物园,让老虎来看人,人在铁笼车上看老虎”,最后点评“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但是方法1和2成本较高,方法3比较可行,人可看老虎,同样又可反过来老虎看人”。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懂得了逆向思维这个概念,学会了如何通过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讲授“创新思维”其余内容提供理论基础。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再次提出问题“以前检修车辆一般都是人趴在车底下,那现在用什么方式?以前抢修线路人爬电线杆,现在用什么”?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这时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大家“检修车辆时,小车一般会被架起来,修大车时人一般会在修车坑里操作”,“抢修电线现在都用升降装置将工人升到相应高度”,最后点评“从大家的答案可知,大家的生活经验不错,可以想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门课中,这些都是创新方法知识的应用实例”。课堂教学在这样一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都能积极思考与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实施,可将机械创新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近几年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前的上课模式、概念和理论致使很多同学低头上课,自采用案例教学法后,上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学生作品在第六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获江西赛区二等奖,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全国第七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江西省一等奖两项,其中有一项被推荐参加全国赛,通过初评已确定获得全国二等奖。

6.结语

机械创新设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及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提出了在课堂上根据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引入不同形式的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有效组织学生讨论的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改善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霞.案例教学应用研究[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7(1):55-57.

[2]辛绍杰.案例教学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216-217.

[3]闫冰洁.案例教学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7):256-257.

[4]林忠.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5):81-82.

第3篇: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育目标分类学;侦查辨认;创新

一、教育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术语。目标的编写和制定决定课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形成以及教育环境中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凸显了教育目标的陈述和编写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目标作为指导教学过程的依据,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于20世纪30年代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所提出的观点。它以行为主义哲学为基础,使用行为化的术语,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与拟定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这种与教学目标相伴随的教育评价方式容易导致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之后,泰勒的学生布卢姆(B.S. Bloom)把教育目标按一定标准有序地组成系统,形成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并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分册),随后相继出版情感领域分册和动作技能领域分册。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出现促使人们对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行为主义的取向、学习的三个领域的划分、知识的类别和层次等方面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之后,逐步形成和发展了新的教育目标理论。如加涅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的结果分类”;由安德森(L.W.Anderson)和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主持,并于2001年在Longman公司出版的《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所代表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版;豪恩斯坦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视角阐述并丰富了教育目标的理论及应用。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系包含三个领域:认知领域――关于知识,由六个层次构成;情感领域――关于态度,由五个层次构成;动作技能领域――关于技能,由六个层次构成。 2001年出版的由安德森编写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将分类学以二维的表格形式呈现。一个维度被确认为知识维度,另一个维度被确认为认知过程维度。如表1所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交集形成二十四个相互分开的元素。修订的分类学矩阵将教育目标、教育结果、教育行为进行清晰地、简单地、直观地排列,并将其使用目的强调为“成为一种可信的用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工具”。

二、教育目标的编写与陈述的指导思想

当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一种工具被使用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按照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表格来选择动词性词语来编写教学目标。在教育目标分类表的二维结构的应用中,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关思维、认知、自我评价等因素。学生中心教学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学习者总是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源于皮亚杰的“同化与顺应”的心理机制,解释了学习者知识构建过程中已有的经验体会在新知识生成中的作用。学习者对新的学习内容的表征方式、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以及知识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探索过程中的修正策略,都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支持,辨别学生行为表现及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2)教W目标的编写难度应该适中,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领域里六个不同的学习层次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开陈述,这导致一部分人对教育目标分类学持否定观点。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分册)出版时,专门提到了出版第一分册的原因,并在之后陆续出版情感领域分册和动作技能分册。在经历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阶段后,我们可以确认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各个分册的出版受制于当时行为主义的研究的现状以及考试测评的需要。相反,我们在设定教育目标时,一定要将认知领域、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综合起来考虑。大量研究证明,学习兴趣和动机是高效学习的积极因素,教师关注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监督与控制、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学生表述出的不同观念或感受,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3)设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并按能力高低确定教育目标分类学二维结构。在教学目标的理论体系中,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论述备受瞩目。加涅的学习的结果确定为以下五种性能: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其核心观点认为学习是综合性的,任何一种技能的学习都是将简单的技能加以综合,下位技能的学习是上位技能学习的基础。这种对能力具有层级性的观点正好与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中的认知过程维度的表述相一致;五种性能的学习结果中的每个亚类,也能在修订版中的二维结构表中被确定下来。修订后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结构据此成为课程设计、教学策略选择的工具。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多关注 “应用”“分析”“评价”认知过程,以促进高层次学习结果的发生。

(4)教学目标的编写要注重认知与动作技能、情感意志的融合。如果我们用知识、动作技能和情感意志来表述学习的结果,加涅的教育目标表征中的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对应于早期的布卢姆目标体系中的认知领域,而动作技能、情感意志也分别与后期出版的两个分册相对应。修订后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我们所期待的学习结果按照知识的类别和认知过程的高低顺序进入一个二维的结构中。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分析章节教学目标,并使它具体化,然后按照修订版分类表的四种知识的分类,确定课程教学的重难点。

我们认为学习者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带有情感性地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呈现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情感和认知在教学过程相互联系。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为例,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型实验,是高层次能力发展的表现。按照行为主义教学观,基于固定的操作步骤的仪器设备的使用,属于程序性知识,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动作技能学习。学习者反复调节肌肉运动,直到正确的行为被强化。但是这种能力却是低层次复述。如何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动作复述中理解仪器操作的原理,并比较设备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的目的,反思仪器设备选择的策略,这才是实验教学的目的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观察学习者对教师呈现的问题的注意,及时调整问题呈现的方式,使学生能理解问题的表征,并予以重构。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征问题情境时,通常已具备理解问题的能力,而且这是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

三、公安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分类表的编写(以侦查辨认摄影教学单元为例)

1.传统教学目标的列举

(1)目标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像摄影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犯罪嫌疑人辨认摄影的作用并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犯罪嫌疑人辨认摄影。

(2)教学重点:人像摄影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犯罪嫌疑人辨认摄影的方法及步骤。

(3)教学难点:侦查辨认摄影的内容与方法。

2.教育目标分类表指导下的课程教学目标列举

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表中的认知过程维度的动词性目标和知识维度的名词性目标给教学目标的陈述带来了方便,尤其是基于分类表所形成的动词性的提问词使目标陈述更为便捷。我们参照表1中的“二维结构中的动词性引导词”,列举课时单元所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以一次授课单元两课时计算,我们列举出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复述人像摄影的一般方法步骤。

教学目标2:列举在人像摄影中影响拍摄效果的因素。

教学目标3:为什么要进行侦查辨认摄影?

教学目标4:侦查辨认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目标5:侦查辨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学目标6:辨认犯罪嫌疑人的摄影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教学目标7:如何进行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辨认?

教学目标8:如何进行犯罪嫌疑人的间接辨认?

教学目标9:直接辨认和间接辨认有何不同?

教学目标10:请评价目标6中辨认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步骤。

教学目标11:结合前面的学习,陈述辨认犯罪嫌疑人的摄影方法。

在上述教学目标中,目标1~5是后续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对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的调用,是后续学习的内部条件,教师通过目标陈述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能激活这些有组织的知识。

教学目标6是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者进行生成式学习的起点。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报告后集体讨论,并以他人参照的反馈模式进行反馈。

3.教学目标分类表的确立

见表2。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目标1~5,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是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6要求学生结合《侦查学》和《刑事影像学》专业知识,在理解目标3、4、5的基础上,从专业规范和办案程序要求的视角来综述“犯罪嫌疑人辨认的基本步骤”。对这一工作流程的理解,有助于学习者从专业视角思考办案流程,规范调查取证程序。

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综合”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教学目标9注重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9必须在理解教学目标7、8的基础上,区分7、8之间的差异,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综合”判断或陈述。

对于教学目标9的实施,教师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一种是分别向学生讲解两种辨认方法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在这种教学策略选择下,学生对两种辨认方法的比较属于“理解”类别中“比较”这一亚类。在理解这一类别中,包含有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这些亚类。比较是要求学习者查找物体、事件、观念、问题、情境的异同,查找要素及构成之间的对应性。目标9中的比较即是α街直嫒戏椒ǖ氖视枚韵蟆⒕咛宀僮鞯裙钩梢素进行对照分析。在这种教学策略下,应将教学目标9置于理解栏目与程序性知识的交点处。

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只对直接辨认的方法进行讲解,并不讲授间接辨认的方法,但是教师在求解问题完毕时,与学习者探讨求解问题的过程,并在求解问题过程中注重策略性知识的教授。在该教学策略选择下,教师提出教学目标9,此时的教学目标9的陈述方式与教学策略一的陈述方式完全相同,但是,策略二情境下的目标9,很显然属于认知过程分析层次栏目下与元认知知识的交界点处,这是高层次目标,是一种学习能力的迁移,体现了较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这种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选择策略二。

教学目标10,将课程导回到教学目标6“犯罪嫌疑人辨认摄影的内容和方法”,至此,学生必然会分析和评价前面的课程学习效果,这时候,来自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讨论中的他人评价、教师引导中的策略性知识会造成信息拥堵,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指导学生求解综合问题的路径,并在目标11的指导下,形成批判性思维,并创设出基于程序合法要求下的侦查辨认记录方法。

参考文献:

[1]杨 俊.公安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公安教育,2007(5):38-40.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美)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蔡炎斌.公安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6).

[5]施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程玉芳.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7]阳 玲.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8]徐晓雄,桑新民.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第4篇: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临床疗效;安心颗粒;替罗非班

[收稿日期] 2013-12-16

[基金项目]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GXNSFA013215)

[通信作者] *卢健棋,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Tel: (0771)5848656, 13977138039,E-mail: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近年来,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冠脉内膜增生,使得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1-2],改善了AMI患者近期预后。然而这种非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同时也造成支架植入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显著增加了血管内膜延迟愈合和晚期管腔丢失的发生率[3-4],降低了社会卫生经济效益。

血管内皮可以通过产生和释放多种血管活性因子,抑制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维持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间的相互平衡[5]。而任何动脉介入治疗均伴有内皮细胞损伤,如何促进药物支架植入后再内皮化已经成为了AMI治疗的后灌注时代的一个重要议题,有专家也提出了药物涂层球囊和内皮友好型药物支架等新理念,不过目前还缺乏突破性的进展和肯定的疗效[6-7]。既往研究发现,安心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8],可明确改善心肌缺血症状[9],并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0]。为了解安心颗粒对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中医证候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情况,笔者进行了应用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 PCI术患者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纳入标准 符合国际卫生组织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者;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11],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症,并接受PCI的患者;患者知情同意配合。

1.2 排除标准 ①对受试药品过敏;②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病史,血小板计数小于1.5×1011·L-1;③活动性内出血;④近期(1年内)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泌尿生殖道出血;⑤治疗前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 180 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110 mmHg);⑥急性心包炎,慢性血液透析;⑦1年内的脑血管病史,1个月内大的外科手术或严重躯体创伤史,近期硬膜外的手术;⑧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 120例病例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AMI患者,所有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 SPSS 软件进行随机化分配,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2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冠脉病变支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本研究方案和知情同意书在研究开始前已递交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并获得审查批件。

表1 一般资料的比较(n=60)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ommon data between two groups(n=60)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PCI术前30 min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氯吡格雷300 mg,并予盐酸替罗非班负荷量10 μg·kg-1在3 min内推注(肾功能不全者或大于70岁者负荷量减半),继以0.15 μg·kg-1·min-1持续泵入36~48 h。术中予肝素(100 U·kg-1)抗凝,手术每延长小时补加肝素2 000 U。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PCI术前30 min给予安心颗粒(方药组成:人参、桂枝、瓜蒌壳、水蛭、茯苓等,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中心提供,含生药4.5 g·g-1配方颗粒)负荷量(大剂量)1.6 g·kg-1,温开水冲服,并继以0.8 g·kg-1·d-1量(中剂量),分3次温开水冲服,持续4周。2组患者均于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口服和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有适应症者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

1.5 观察指标 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采用ELISA法测定。TF测定试剂盒由Diagnostica公司提供。vWF测定试剂盒由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于术后6 h行vWF和TF测定。

ST段回落心电图分析:选取术前30 min、术后90 min心电图,采用sumSTR法分析抬高的ST段回落情况,测量术前与术后梗死相关的所有导联上ST段抬高总和(sumST),计算其回落百分比(sumSTR),即术前与术后sumST的差值除以术前sumST。

在术前和术后第4周末评定中医证候积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2]的标准制订计分标准。将主要临床症状按轻重程度分为3级,分别计以1,3,5分,无症状者计0分。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改善率>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改善率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改善率

出血并发症按TIMI出血分级标准。大量出血:包括大出血和颅内出血,血红蛋白降低≥50 g·L-1或红细胞压积降低≥15%;少量出血:包括自发血尿、呕血或咯血,可察觉出血引起血红蛋白降低≥30 g·L-1或红细胞压积降低≥10%,未察觉出血引起血红蛋白降低≥40 g·L-1但≤50 g·L-1,或红细胞压积降低≥12%但≤15%;不明显出血:失血未达上述标准。

血小板减少症分级标准为:轻度,血小板计数

1.6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纳入研究的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无脱落病例。

2.1 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比较 术后6 h,治疗组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2 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比较(±s,n=60)

Table 2 Comparison of TF and vWF between 2 groups(±s,n=60)

2.2 心电图分析 术后90 min,治疗组ST段回落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3 心电图比较(±s,n=60)

Table 3 Comparison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findings between 2 groups(±s,n=60)

2.3 证候积分及证候改善的疗效分析 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比较,以及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各组病人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发生情况 2组病人均未发生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3 讨论

药物洗脱支架的问世为征服血管再狭窄、减少靶部位血运重建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它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冠脉内膜增生,使再狭窄的发生率得以降低。然而这种非选择性的抑制作用也影响了支架植入后冠脉内皮的修复。研究显示,支架植入术后及早形成完整的血管内皮层,

表4 证候积分(±s,n=60)

Table 4 Comparison of syndrome integral between 2 groups(±s,n=60)

注:与本组疗前比较3)P

表5 治疗效果比较(n=60)

Table 5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outcome between 2 groups(n=60)

对血管功能的恢复和防止血栓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vWf是内皮功能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14],它在调节血小板黏附受损血管内皮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当内皮细胞受到刺激或损伤时,可分泌vWf,促进血小板黏附,导致血栓形成[15]。有研究指出血浆vWF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临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判断ACS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16]。而当动脉斑块破裂后释放的TF则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启动因素,它所激活的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导致血栓形成和ACS发生的关键。未得到满意控制的ACS患者TF水平会保留在较高水平,提示存在斑块不稳定状态,可导致心肌缺血反复发生,通过测定血浆中TF含量可评价局部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闭塞及临床并发症的风险程度[17]。

安心颗粒是全国名老中医方显明教授研制的验方,已于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已应用多年,既往研究表明该方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18],减少介入手术相关的心肌损伤[19]。该方由人参、桂枝、瓜蒌、水蛭、茯苓等中药组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安神益心为君,桂枝通阳行脉,助阳化气为臣,瓜蒌理气宽胸,化痰泄浊,水蛭活血逐瘀,通脉散结,同为佐药,茯苓益心脾宁心安神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逐瘀之功效。

在本研究中发现,安心颗粒对AMI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学尤其是自汗乏力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明确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冠心病患者平素时有胸痛,动则尤甚,冠脉梗死时则胸痛甚,汗出肢冷,伴有濒死感,气虚血瘀表现明显,安心颗粒大补元气,活血逐瘀,与其病机甚为契合,且方中以人参为君,补气之功尤为突出,故对自汗乏力等气虚表现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安心颗粒可显著降低AMI患者介入术后6 h血浆vWF及TF水平,提示内皮功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对维持血管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作用,并且没有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提示安心颗粒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机制有可能与对内皮功能的保护有关。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和增加中心数量,进一步验证安心颗粒对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借助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手段对其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从整体和微观层次来阐述益气活血法对心肌梗死的疗效机制,为益气活血法改善梗死后血管功能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Morice M C,Serruys P W,Sousa J E,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a sirolimus-eluting stent with a standard stent fo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J].N Engl J Med,2002,346(23):1773.

[2] Moses J W,Leon M B,Popma J J,et al.Sirolimus-eluting stents versus standard stents in patients with stenosis in a native coronary artery[J].N Engl J Med,2003,349(14):1315.

[3] Finn A V,Kolodgie F D,Harnek J,et al.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delayed healing and persistent inflammation at sites of overlapping sirolimus or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J].Circulation, 2005,112(2):270.

[4] Daemen J,Wenaweser P,Tsuchida K,et al.Early and late coronary stent thrombosis of sirolimus-eluting and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data from a large two-institutional cohort study[J].Lancet,2007,369(9562):667.

[5] Celermajer 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does it matter? Is it reversible[J].J Am Coll Cardiol, 1997, 30(2): 325.

[6] 吴轶喆, 沈雳, 葛均波. 新一代冠状动脉支架的研发方向——“内皮友好型”药物支架[J]. 上海医学, 2012, 35(3):250.

[7] Cortese B,Micheli A, Picchi A,et al. Paclitaxel-coated balloonversus drug-eluting stmt during PCI of small coronary vessels,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The PICCOL.ETO study[J].Heart,2010,96(16):1291.

[8] 方显明,杨建设,顾国龙,等.益心脉颗粒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2):78.

[9] 方显明, 肖柳华, 杨建设.益心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30例[J].陕西中医, 2002, 23(12):1092.

[10] 程胜军,方显明,何劲松,等. 安心颗粒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J].中医杂志,2010,51(7):603.

[1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7(1):1.

[1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3] Banerjee S,Brilakis E,Zhang S,et 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 mobiliza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Atherosclerosis, 2006, 189(1):70.

[14] Schumacher A, Seljeflot I, Sommervou L, et al. Increased levels of endothelial haemostatic markers in patients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Thromb Res, 2002, 105(1):25.

[15] 潘三葱, 秦中胜, 韩麦丰, 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 vWf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 15(6):417.

[16] 陈美娟, 徐佳, 屈晓冰.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评价[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8):2115.

[17] Sabatier F, Roux V, Anfosso F, et al. Interaction of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with monocytic cells in vitro induces tissue factor-dependent procoagulant activity[J]. Blood, 2002, 99(11): 3962.

[18] 莫云秋, 王强, 方显明, 等. 安心颗粒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2(5):341.

[19] 张以昆. 安心颗粒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标志物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12):1420.

Effect of Anxin granules combined with tirofiba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LU Jian-qi, HE Gui-xin, PAN Chao-xin, WEN Zhi-hao, ZHANG Yi-kun, FANG Xian-ming,

GUO Tai-hua, PAN Ai-ping, WU Hai-sha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23,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nxin granules combined with tirofiban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Patients after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One hundred and twenty AMI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given Tirofiban 30mins before PCI .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Anxin granules 30 mins before and after PCI. Tissue factor (TF)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were tested at 6 hours after operation. Syndromatology alte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n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t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Both TF and vWF at 6 hours after operatio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P

第5篇: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班组作为企业生产工作的最前线,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在班组中开展群众性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不仅能取得客观的经济效益,还能满足职工对创新的需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体现企业对职工需求的尊重,对职工价值的认可。班组的创新能力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变电运维室很重视对班组科技创新的激励和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本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将科技创新与质量管理相结合,以人才培养为基石,科技创新为抓手,不断提高班组质量的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 提高班组科技创新水平的措施

 

1.1 采取激励措施促进班组科技创新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电运维室将班组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和成果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例如,在《变电运维室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中对获得室本部、市公司和其他更高层次奖项的科技成果表彰、奖励,并在当月的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机会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调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促进班组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

 

1.2 加强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

 

由室领导和管理组组成专家小组,对各班组在科技创新项目选题、课题开展的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和组织领导,引导班组选择符合现场实际工作需求,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成果或相关解决方案具有一定可推广性的课题,进而有效提高课题的科技含量和成果质量。将专业技术人员与一线员工紧密结合,共同提升变电运维室科技创新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强对已注册课题的日常管理和进度控制,定期检查班组课题项目的开展情况和活动记录,并考评班组课题的执行率和成果率。

 

1.3 开展班组培训培养创新人才

 

变电运维室每年邀请室内部专家开展一次班组科技创新培训,围绕电力行业的特点,以变电运维专业工作为导向,采用具体案例向班组员工讲解如何从日常工作中挖掘创新点,并将创新点转化为科技创新成果,以及科技创新成果报告和会PPT撰写要点等内容。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讲解,可以加深班组员工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培养班组员工的创新意识,使班组成为科技创新的源泉,同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员工正确组织和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避免走弯路,从而为班组培养创新人才。

 

1.4 组织召开成果会

 

变电运维室每年定期举行科技创新成果会,成果以实物、PPT、WORD文档或其他文档的形式展示,由室领导和具有相关认证资质的专家评选,对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评选出的优秀成果推选到市公司进行展示。通过组织召开成果会,为员工提供展示个人专业技术水平、演讲能力和PPT制作能力的平台,增强员工的自信心,以此激发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充分挖掘个人潜力,实现个人成才、成长和企业发展进步的双赢。

 

1.5 注重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创新成果的价值只有应用到生产实际中才能得以体现。空有大量的创新成果却不能服务于生产、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必将严重影响班组的创新热情,打击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为了避免创新成果变为“陈果”,变电运维室要建立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机制,每年从科技创新项目中选取优秀课题成果应用到班组生产实际和日常工作中,并设立“监督员”全程管控创新成果的应用情况,及时了解成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取得的成效,确保创新成果扎实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成果的应用价值。

 

1.6 汇总创新成果,实现相互学习和成果改进

 

变电运维室要定期将班组科技创新成果和所取得的荣誉汇编成册,成果材料要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方便班组之间相互借鉴学习,促进班组共同进步,提高班组的科技创新质量和能力。同时,要发挥班组的集体智慧,勇于发现尚有改进空间的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形成新的创新项目,循序渐进,将创新工作做到极致,最大限度地提升班组质量管理水平。

 

2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变电运维室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以生产实际问题为选题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将科技创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推广应用创新成果,在安全质量、工程质量和班组建设3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

 

2.1 安全质量

 

变电站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联系电厂与用户的关键枢纽,变电站的安全质量直接关系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变电运维室作为变电站的直接管理部门,良好的设备质量是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必备条件。班组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改进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以确保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和质量。例如,变电站穿墙套管底板存在发热严重的问题,班组通过对底板焊接材料、施工方法和工艺的研究发现,过热是由于底板材料电磁感性产生涡流所致。针对这个情况,相关部门开展了相应的科技创新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采用新型无磁钢作为穿墙套管底板材料,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

 

2.2 工作质量

 

变电运维室始终贯彻“以工作质量为中心,标准化作业保安全”的原则,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工作质量,有时要以牺牲工作效率为代价。科技创新为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共存提供了可能。例如,对于设备巡视中发现的缺陷,为了确保缺陷定性准确,需将现场情况拍照后上报班组管理人员。这样做,耗时费力,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而借助微信平台,发现缺陷随手拍照,通过网络发送给班组管理人员,快速直观,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第6篇: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创新;经济发展;原动力

在论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或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时,人们往往从某一个方面的创新论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实,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各种创新共同推动的,即各种创新的合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一、观念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观念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我国经济发展靠前的地区主要是更新了发展观念,而落后地区主要是发展观念陈旧,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现在提出转变发展观念,跨越式发展。比如湖北武汉在八十年代中期还排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三位,除了北京、上海就是武汉!而现在呢?据瞧这网:2011年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1上海 2深圳 3北京 4广州5苏州 6青岛 7宁波 8无锡9杭州 10大连 11南京 12佛山 13重庆14成都 15天津 16澳门 17武汉 18厦门。而且我们知道这还是近几年武汉加快了发展之后所处的位置。虽然去年武汉的GDP排到城市的第十位,但城市建设应该占据了太大的比重。

再比如湖北襄阳,也正是因为观念的落后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会。当时,航天066基地(中国三江集团)看上襄阳交通便利、城市基础设施好,与襄阳市沟通,准备整体从宜昌远安搬到襄阳,而襄阳市领导提出了种种苛刻条件,最终这个拥有近2万人在岗职工的大企业被湖北孝感请了过去。这在襄阳发展备忘录里有记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时二汽也打算整体从十堰迁到襄阳,被当时的有关领导拒绝了,拒绝的理由非常搞笑――占地太多且公路边的农田是用来参观的。好在最终留了个二汽的尾巴――小轿车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观念的落后导致了湖北武汉、襄阳在全国的落后,观念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太重要了。

二、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冲突都必须用制度协调来解决。市场不可能自动引导某个人或集团进入市场或退出市场,究竟谁是某一机会的卖者或买者的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市场。公有制或国有制也不能解决公众之间的种种冲突。社会总是需要制定一系列规则来协调人们的关系。

所谓制度,是指确保建立构成一个社会或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的各种规则,它不仅造就了引导和确定经济活动的激励系统,而且决定了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的基础。诺思(Douglass C.North)给出的定义是: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林毅夫则将制度区分为两种: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制度安排是指管束约定行动模式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它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正式的制度安排有:家庭、企业、工会、医院、大学、政府、货币、期货市场等;而价值、意识形态和习惯就是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例子。经济学家在使用“制度”这一术语时,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制度安排。

把生产关系定义与制度含义作一比较,就可以把制度作为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把经济增长视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定制度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但在某些历史时期或特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或阻碍生产力发展。因此,经济增长必须考虑制度因素的作用。人们通常认为,经济增长是由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带来的,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而只是把它作为研究经济增长的已知的、既定的前提或外生的变量。然而,制度创新却能在物质生产要素不变尤其是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制度因素客观上制约着经济增长,这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研究经济增长不可能撇开制度因素。 经济制度创新既能改变经济中使用的资源效率,又能改变收入分配,因而可以塑造出新的激励和动力机制,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稳定如何是衡量经济制度效绩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一个由于周期性的不稳定而不能在各个时点上发挥其潜力的经济制度,不能期望它在整个时期中会实现其潜在的经济增长率。而任何一个时点上潜在产出的损失都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这种浪费的代价很明显,例如失业、通货膨胀等。由此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因素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和维持宏观经济运行的顺畅,对于经济的稳定增长非常重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如果没有各项制度的调整,政策的改变,即制度的创新,那是不可想象的。当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要在很多制度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比如教育制度、劳动与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制度创新。

三、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与科技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早已被中外经济发展史证明。一个国家如果在科学技术上很先进,那么经济上必然很发达,一个国家如果科学技术很落后,那么经济一定也很落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科技高速化的今天,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和直接。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针,在科技创新上,重点作好以下三点:

一、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创新为辅。因为自己不创新,引进别人的创新,就会受到别人的技术制约。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不同部门共引进九条啤酒自动化生产线,重复引进。不仅如此,后来才知道是欧洲六七十年代淘汰的技术,这个例子说明自主创新是多么重要。当然,在我国改革开放初中期,由于自主创新的能力有限,主要靠引进创新。比如海尔集团,1984年,销售收入348万元;1996年发展到616亿元,提高了1770倍。海尔集团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就是靠技术创新,特别是先进技术引进。如果没有德国利渤海尔公司几十年前输出技术,海尔公司技术不可能达到如此高度。在引进创新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技术创新,从而创造出海尔神话。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有很大提高,有大量的技术创新出口创汇。比如奇瑞汽车,90%以上的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车技术出口东南亚许多国家。

二、技术创新应注重社会效益。据2014年8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报道:关于暑假安全教育特别节目――家用电器与儿童安全问题。报道了四个案例:其一,一岁半小男孩手放入高速运转的果蔬料理杯中,后被消防官兵锔开杯体取出,幸亏是朔制刀片,否则手指就断了;其二,五岁小男孩脖子卡入幼儿园大门中,不能进出;其三, 六岁小女孩玩捉迷藏躲在大石头的空心中被卡住出不来;其四,两岁小男孩从方桌上跳进双缸洗衣机的脱水缸中,无法出来。上述案例中孩子都是由消防队员解救,少则花费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多小时。笔者在思考,面对经常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案例,我们的消防队员还在使用传统的解救工具,既费时又费力。我们的技术创新部门或企业为什么不能生产出包含技术创新的专用解救工具?针对案例一,能不能生产出当异物进入杯体,刀片停止转动?人的生命、健康应该是第一位的。说道底,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显然,技术创新也要注重社会效益。

三、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无论是科技创新本身,还是科技创新的推广、使用,都需要大批的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没有这些科技人才,很难实现科技创新。这些人才从那里来?除工作岗位上培养外,要得到大批科技人才,那就是通过学校或专门的培训机构来批量的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有针对性的培养科技人才。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变换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法,迅速的培养一大批科技创新应用型人才。

除上述三个方面外,科技创新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科技创新成果的商品化、科技创新的市场化、国际化创新目标、科技创新的观念转变、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相结合等等。

总之,在论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或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时,人们往往局限于从某一个方面的创新来论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实,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包括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等在内的各种创新共同推动的,即各种创新的“合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 刘守英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效益》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4.9

[2]刘世锦,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第7篇: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

张本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交给上海的重要任务,是上海当好“改革开放先行者,创新发展排头兵”的新引擎。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创中心建设对上海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主要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惩防科研领域职务犯罪、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司法保护力度等为切入点,全面正确履行检察职能,努力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良好司法保障。最近我们出台了全市层面的《上海检察机关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服务的意见》,从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准确履职、提供司法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延伸检察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检察人才等多方面提出相关意见。

探索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办案机制

《检察风云》:您能否介绍一下,近年来上海检察机关在保护科技创新,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方面,主要有哪些新举措?

张本才: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是保护科技创新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针对上海的特点,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专业化办理机制,严厉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009年以来,全市已有八个基层检察院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办案部门,其他基层检察院也均设立专门的办案组。2015年以市检察三分院成立为契机,以三分院承担全市知识产权犯罪二审以及对基层检察院案件指导,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市院、分院、基层院三级联动的知识产权专业化办案模式。我们还将探索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办案机制。深化涉知识产权刑事检察、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会商合议办案制度,加大内部合力,发挥整体保护效能。

《检察风云》:这些新的工作机制对办案带来哪些变化?

张本才:这类犯罪案件的特点是专业性强。新的办案机制最明显的变化是办案的数量、质量都提高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共140件256人,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审查案件380件666人。2012年至今共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69件510人,涉案金额超过人民币6.6亿元。2015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连续获得国家版权局年度查处侵权盗版有功单位多名奖项,多起案件获评高检院年度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我们还通过编写2012-2015年知识产权犯罪白皮书,对四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分析知识产权犯罪的类型、特点及管理的漏洞,为预防知识产权犯罪提供参考。同时结合办案,综合运用检察建议、情况通报、定期典型案件等形式,督促、推动相关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改进监管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打击、监督、服务”三位一体,完善配合协作、强化法律监督

《检察风云》:您认为检察机关怎样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协作,才能更好地形成维护科创中心建设良好环境的合力?

张本才:我们牢固树立“打击、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保护理念和完善配合协作机制,主要是主动对接公安、知识产权及其他有关行政执法等部门,形成综合执法体系;同时,全面深化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 (两法衔接)工作,推动各部门在信息共享范围、信息录入内容和时限、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等方面达成一致。有数据表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全市检察机关通过“两法衔接”平台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线索261件333人,其中公安已立案侦查的案件250件332人,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好的。

《检察风云》: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对查办案件起到很大作用,在加强协调上还有什么措施?

张本才:我们通过召开公检法联席会议等方式,解决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问题。今年初,我们与市高院、市公安局共同签署《关于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案件涉及的取证程序、取证方式、证据标准、法律适用等达成共识。我们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签署工作协作备忘录,加强在检调对接、公开听证等纠纷多元解决工作中的合作,共同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科创中心建设的司法保护体系。

《检察风云》: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在加强与相关机构沟通配合的同时,如何加强监督制约呢?

张本才:我们在新出台的“意见”中明确,要加强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着力纠正办理相关案件中出现的问题,高度关注涉及科技创新的民事、行政判决或裁定,依法通过再审检察建议或抗诉程序,积极维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尤其关注涉及科技创新行政诉讼监督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有效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为创新成果更好更快进入市场、创造价值,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查办和预防科创中心建设中的职务犯罪,平等保护、鼓励创新

《检察风云》: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检察机关反腐败查办职务犯罪重点要抓哪些方面?

张本才:近年来,我们加强与科创中心建设相关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努力为创新创业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创新功能性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扶持、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等领域的职务犯罪,保障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行政职能过程中、索贿受贿、严重侵害创新主体合法权益,以及、,给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创新主体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三是危害科技创新发展公平竞争环境的行贿犯罪,重点查办为谋取科研项目、技术融资、科技创新专项政策及资金扶持、市场准入等进行行贿,在科技成果验收、转化、应用、推广过程中的行贿犯罪。比如2015年上海检察机关在科研领域立案侦查各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人员职务犯罪10件10人,提起公诉9件9人。

《检察风云》:检察机关一直强调惩防结合,如何预防涉及科创中心建设职务犯罪?

张本才:这确实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主要是主动介入并配合加强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加强涉及科技创新案件的个案预防工作,加强对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等问题研究,认真落实专家型人才法律服务措施,采取法治宣讲、预防沙龙和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的调查、分析、研判,通过撰写预防调查、案例分析、制发检察建议等形式,为相关单位提供专家人才、相关岗位堵漏建制、科学管理等多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检察风云》:如何保证办理涉及科创中心建设案件达到更好效果?

张本才:我们强调树立平等保护、鼓励创新的司法观念,注重各类诉讼主体的平等保护,坚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各类市场主体和中外当事人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权益保护和权利救济、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的平等。更加注重法律政策界限的把握,在案件查办的过程中,注重办案的方式方法,坚持严格司法与促进发展、保护改革、鼓励创新相统一,努力实现最佳办案效果。

《检察风云》:一般来说科创中心建设的案件专业性、政策性很强,检察机关怎样应对?

张本才:我们组建了一支专门的队伍,下一步将系统加强对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法律政策研究。及时研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管理体制改革、科技金融财税制度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重大法律政策,加强涉及侵犯科技创新犯罪案件的前瞻性预判和法律适用研究,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

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渠道救济权利人

《检察风云》:说到底,科创中心建设离不开科创型人才,因此人们对培养、吸引、聚集这类科创型专家人才寄予很大希望,上海检察机关有哪些服务保障措施?

张本才:早在2009年,上海检察机关就根据市委要求,从保护高层次人才资源、推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灵活开展专家型人才法律服务工作,保护创新主体健康发展。市检察院与市纪委联合下发《关于为专家型人才提供法纪法律服务的八项工作措施》,将专家型人才法律服务工作纳入市纪委、市检察院、市监察局共同开展的重点工作范畴。市检察院还与申通、商飞公司等大型企业以及复旦、交大等高等院校就开展专家型人才法律服务工作达成共识,建立专家型人才法律服务工作站,提供日常服务和法治宣讲,及时接受专家学者的法律咨询。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此类工作。

《检察风云》:检察机关怎样保护科创成果和权利人的利益?

张本才:我们在出台的意见中有专门条款要求,将探索以知识产权权利人保护为中心的多元化救济渠道。积极办理涉科技创新的控告、申诉和举报,为创新主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及时必要的法律服务,推动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拓展检务公开、司法救济新举措,确保知识产权权利人顺畅行使权利、有效实现救济。我们将与区域政府合作,在科技创新集聚区内探索建立服务科技创新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创新最前沿。

加快建设适应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求的检察队伍

《检察风云》:您认为上海检察官队伍应该怎样适应科创中心建设对检察工作的新需求?

第8篇: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教育

一、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不但是知识传承的载体,还是崇尚和实现创新的活跃群体。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作风意志。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学业的完成和提高。大学生通过科技创新各个实践环节的锻炼,不但使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而且提高了参与科技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形成深入地学习、积极地创新、广泛地应用这三个环节的互动相长机制。

大学生科技创新容易实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通过创新成果转化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去,会使社会发展产生不竭的动力,使那些具有间接、长远、隐性价值的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人文科学方面的创新不断得到强化和社会的认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互动共进,还能使人文科学方面的创新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和功利化,容易出现为避免选题失败而回避风险的行为,使得原始性创新思想受到扼制。为了早出成果,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剽窃成果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在人格自律方面出现缺失。部分学生忽视理论课学习,偏重实验和实践。个别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学不到新知识,认为“学校开设的理论课程对自己的能力提升没什么用”,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做不到全面发展。

三个课堂未能完全做到有机整合。主要表现在:第一课堂带动和指导第二、三课堂的力度还不够,没有为第二、三课堂提供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支撑。第二、三课堂的质量和水平不够高,促进和推动第一课堂质量提高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院自选的”知识型、学术型、创新型的第二、三课堂品牌活动比较少。

学生学术科研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主要表现在:学生科研活动的参与面还不够广,有相当部分学生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比较薄弱。教师参与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指导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对科研缺乏兴趣和必要的动力。校园文化的学术底蕴不浓厚,“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学生搞科研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够强,因而科研质量不够高。

三、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1.建立健全“两个机制”,为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为做好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出台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提高重点科研项目的资助额度,把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之一,增设科技创新成果奖,把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及获奖与评优、党员发展等挂钩,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加强引导,全员参与。要建立从领导、教师到学生的三级科研路线,建立“党政领导带头,学历、职称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带头,学生科技骨干带头”的“三带头”机制,及时发现、培养有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营造全员重视、师生共建的良好氛围。

2.创新教育观念

在管理制度建设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方式的选择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达到“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增强内收外化的效果。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制度,从教师教学评价方面讲,应加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的探索性、启发性,学生主体的发挥效果等要素的评价,鼓励教师与学生协作,共同完成科研、实验、技术等方面的开发与研究;从学生学业评价方面讲,应建立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科研意识、创造能力等综合评定方法,改变单纯以课堂知识为考核的状况。加大学生创新培养的资金投入,学校应划拨相应的专项经费,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激起大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3.创新课程体系

要实践创新教育,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树立多元人才观,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因材施教,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及条件。可以实施“平台+ 模块”为结构特点的课程体系。

按一级学科和学生的共性发展要求构建公共课程基础平台,按二级学科要求构建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按专业方向要求设置专业课程模块,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适应性,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优化教学计划,压缩课内学时,减少必修课,加大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课程设置分层次、按模块,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增开相关选修课程,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实施主辅修学习制度,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辅修课程、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专业;创造条件,扩大优秀学生直升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将第二课堂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设立课外素质能力学分,使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力倡导个性教育,教育者应当把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种创新的资源来开发,尤其是要摈弃“差生”概念,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自尊和自信,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转贴于

4.创新教材建设

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开设课时充足的选修课,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并重,相互渗透,融会贯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教材内容滞后已成为突出问题,由于教材更新的周期较长,课程编制重知识结论的传统模

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知识的接收,制约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也造成了大量书本资料的浪费。因此,加快教材的开发,推广远程教育、多媒体教育既可以节省资金,又可以拓展信息的传播,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另外,在课程编制上,要注重知识的发现过程、分析过程。

5.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高校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导,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素质,要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要求学生学会创造,自己首先要练好创新本领。创新教育在对教师的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组织、引导、控制作用,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不但要有创新意识,而且要有接受学生挑战的勇气,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6.实施“四个结合”,深入落实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学院要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教学工作中,加强教育引导,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教授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博士沙龙”等,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采用强化专业知识的“宽口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学习中将科技创新的课题案例引入课堂;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科技创新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实习实践环节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技立项相结合。科技创新立项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学院要重点动员,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立项和“第二课堂”自主立项双管齐下的方式深入落实、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思路、掌握科技创新的方法,在全院形成“学生自主找课题,教师课题找学生”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技竞赛相结合。学生科技竞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一方面,在全院开展大众化的科技创新比赛,让全体同学在参与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重点支持有实力的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赛练结合,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导师项目、走进企业顶岗实习等形式,着力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效性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制作模型、成果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的同时巩固专业知识,开阔视野。

7.搭建“双轮驱动”基地平台,力促大学生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搭建校内实验基地中心、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科技创新基地的形式构建“双轮驱动”基地平台。学院要加强工程中心、实训中心、专业实验室建设,配备教学、科研设备,实验基地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实践实验平台。学院要加强与知名企业联系,选择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签订大学生实习研究基地协议。校外基地通过承接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指导学生参与项目研发,设立专业技能竞赛等有效措施,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9篇:科技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 金融支持 健全

一、引言

科技创新是实现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在21世纪,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阐述了我国未来15 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成为科技强国奠定基础,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核心。然而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需要一个强大的外部支持体系来确保其顺利进行,在影响科技创新的众多因素中,金融无疑占据着重要位置,金融对科技创新具有促进、拉动和推动的作用。加快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有利于缓解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引导创新向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加注重效率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明显不尽人意,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优化科技资源配备、提高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效率、减少投入资源的浪费。

二、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有重要作用,缺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就无法顺利开展,金融支持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偿科技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分担

科技创新是一项高成本活动,任何一项高新技术的产生都是以大量的人力资本、财力和时间投入为基础,配之精密的实验设备、优越的环境,它是各种昂贵要素的结晶,仅依靠企业自筹资金是难以完成的;同时,科技创新又是一项高风险活动,科技研发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收益,这必然要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来实现,在巨大研发投入后创造的产品如果在市场上没有被接受,企业就会立刻陷入破产境地。科技型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在于它是从一个科技概念发展而来,且大多数处于中小企业阶段,资产多呈现“软”性,即固定资产少,缺乏贷款抵押物,资产中大部分是无形资产,以企业品牌和高精尖的人力资源为主,这些资产的价值难以量化,而且极易波动。当市场对企业的科技产品需求过旺时,产品价格上升,企业品牌提升,无形资产迅速增值,高质量人力资源不断流入;当企业的产品需求严重不足时,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品牌崩溃,无形资产顷刻贬值,人力资源加速流出。科技型企业规模的中小型特点,科技创新的高成本与高风险性决定了其需要金融支持对其进行成本补偿与风险分担,而这种补偿与分担是一种正和博弈。科技创新主体在金融的支持下获得必要的发展资金,从而能把握住最佳的契机以发展壮大。众多科技型企业案例表明,对于处于种子期和创业期的企业,其发展时机如黄金般重要,一旦错过就不可能再拥有,而许多企业因为在这一时点上缺乏充足的外部资金来源而夭折,因此金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同时,金融机构也能从投资科技企业中获得丰厚的回报,因为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科技创业的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收益,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后,科技产品迅速普及,利润一般将成倍增长,只要金融机构掌握了高效的风险控制技术,就能在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中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二)金融能够筛选科技创新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放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也不例外。但许多科技创新并不能给社会带来改变也没有什么商业价值,而研发却耗费了巨大的资金,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金融却能有效地筛选科技创新,因为金融资本是追求利润的,无效的科技创新往往得不到金融资本的支持,只有具有商业价值的科技创新才能引起金融资本的兴趣。因此客观上,金融能够筛选科技创新,使社会资本得到有效地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三)金融可以有效监督科技创新的信息

科技创新涉及到不同的主体,各个主体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如在科技创新项目的确定、创业团队的组建、融资方式选择等过程,信息的不对称极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体系由于自身在获取投资项目的信息和监督企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金融市场通过资产价格等信号引导资金投向技术创新项目,因此金融体系能够有效解决科技创新过程中投融资等问题的信息障碍,能够有效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三、金融与科技融合作用的机制

(一)资本形成机制

资本形成始终是科技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健全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金融体系能够更加有效地动员社会储蓄向科技企业投资。银行机构能够将闲散的社会资金聚集起来,以贷款的方式向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资本市场中,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契约将科技企业大额资产分割为份额较小的股权,缓解了科技企业创新对大额、长期性资本的需要与投资者规避流动性风险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科技企业从社会筹集资本金。

(二)风险分担机制

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高,这些资产专用性强、流动性较低,金融体系通过金融契约安排能够提高科技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银行贷款能够帮助科技企业跨期安排营运资金,弥补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降低经营风险。资本市场能够为科技企业投资者提供变现股份的场所,提供不同种类的金融风险产品,帮助投资者通过资产组合分散和化解创新项目的非系统性风险。

(三)信息披露机制

由于科技创新项目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单个投资者往往缺乏搜集和处理与创新项目相关信息的时间、精力和能力,难以承担评估创新主体或项目的高昂成本,这就造成了创新项目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本难以投向最有价值的创新项目。金融机构通过发挥专业化优势,更加容易获取创新主体或项目的“硬”信息和“软”信息,能够向投资者提供和信息,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

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问题

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无疑对企业科技创新有重要作用,但是规模上与企业对科技创新需求相差极大,政府也不能充当企业科技贷款的担保人,不符合市场规律。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风险投资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经费的重要来源,但我国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很多科技企业的融资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其实际融资需求。

(二)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包括产权交易市场、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投资评估机构等。目前科技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不但数量少,而且种类不齐全,尤其是与融资密切相关的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等科技中介相当缺乏。缺少行业龙头机构,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与配置,中介机构独立性不强。

(三)资本市场支持不到位

目前,基本以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为主,其它资本市场规模小、功能不健全,不能形成顺畅的“上升通道”与“下降通道”,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我国资本市场以股票市场为主,品种单一,其他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品种很少。

五、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对策

(一)建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

纵观国内外历史和现状,许多科技创新是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而金融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明显不足,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普通金融资本的青睐。因此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初期往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传统的商业金融对信用低下、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并没有兴趣,因此国家应该建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中小企业科技银行在性质是政策性银行,在地位上是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相同的全国性银行。中小企业科技银行的资金来源除国家出资和金融债券外,还应该允许其吸纳中小科技企业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现有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困境。当然具体的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总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将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小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从而有利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实现。

(二)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鼓励各地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民间聚集了巨大的资金量。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解决民间资金的出路问题,满足其增值保值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满足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目前扬州、天津、南京等地已经纷纷建立了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的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快,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

进行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往往信用低下,其在创立初期,往往是亏损的。这样的信用是无法得到传统金融支持的。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等商业性资本进入科技创新。政府应积极参与其中,并鼓励社会资金参加,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同时还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制约政府的行为。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将有效低降低商业性资本的风险,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四)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限制条约较多,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五)发达的资本市场

发达国家往往具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渠道和资本退出渠道。例如美国的股票市场既有全国性的市场,又有数目众多的地方性的市场,这极大地降低了科技企业;同时美国还专门建立了纳斯达克市场为高科技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发达的资本市场为也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同时美国还具有发达的债券市场。

(六)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国家应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同时,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六、结束语

积极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相关融资保障机制可以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同时,在进行投融资平台建设时,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经济职能,及时推出相关优惠政策,并坚持以科技金融的手段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辅导和督导作用,引导科技银行,科技保险,创业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参与科技创新,更好地利用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