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教育学史上,持“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观点的人亦不在少数。赫尔巴特否定了教育学是应用科学,强调教育学应揭示教育的目的,探究教育的事实与方法的普遍理论,在框架的结构性、原理的普遍形式等方面作了突破。另外,赫尔巴特还致力于使教育学科学化,他批评了以往教育学依赖于哲学或满足于经验描述的状态,要求把教育学当作事实来研究,主张采用实验和系统的方法去认识学生和学校。此外,他强调要使教育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尽管要有别的学科作基础,但不能成为其他学科的领地,“像偏僻的、被占领的区域一样受到外人治理”,为此,他致力于教育学与哲学、心理学的区别,寻找教育学自身独立的核心概念和原理。[5]可见,赫尔巴特应是科学论的代表。马卡连柯在长期从事流浪儿童的教育工作中得出这样一个信念:教育学是最复杂、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6]皮亚杰在探讨教育学本身的性质时指出:人们没有意识到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知道,教育学是一门可与其他科学相比较的科学,而且由于它涉及各种因素的复杂性,这门科学大致是十分困难的科学。[7]黄济先生也基本持科学论。他指出: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活动的随机性较大,如何从特殊性中找出一般性的规律来,是需要从事长期的实验和艰巨的研究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来提高教育学的理论水平,提高教育学的科学性,巩固教育学的科学地位。[8]
(一)中介论
中介论,是指关于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部分学者主张教育学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涂尔干认为,教育学不是“科学”或“教育科学”。后者描述和解释“是”或“曾是”,取向是现在或过去;前者确定“应是”,取向是未来,其任务在于制定行动的准则。那么,教育学是艺术吗?涂尔干认为,把与科学相对的东西都归结为“艺术”,是对“艺术”的泛化;若采用实践意义上的“艺术”概念,即“一种做事方式的体系”,则教育学也不在“艺术”之列。在他看来,教育学具有一种混合的特征:一方面,教育学是教育观念的结合,且采用了理论的形式,但又不是像科学那样去说明和解释教育的行动过程,而是对这一过程本身的价值进行反思和评价;另一方面,教育学是一种关于教育行动的方案,但又非教育行动本身。因此,教育学介乎科学与艺术之间,属于一种“实践的理论(practicaltheory)”。值得注意的是,涂尔干所用的“教育学”属于“一般教育学”,重在系统阐述柏拉图、蒙田、卢梭等人的教育思想,因而带有教育哲学的性质。显然,这与通常所谓的“教育学”有所不同。涂尔干放弃了教育知识单一性的幻想,试图在原有的思辨或哲学性质的“教育学”之外,为实证的“教育科学”另辟一片专事教育事实研究的疆域。就此而言,他与维尔曼(Willmann)和洛赫纳(R.Lochner)等人一样,突破了“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追问。[9]
(二)结合论
结合论,是指关于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部分学者主张教育学是自由运用科学的艺术。杜威是讨论“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问题的又一巨擘。他认为教育学是自由运用科学的艺术。他在《教育科学的资源》一书中,将“作为一门科学的教育学”与“作为一门艺术的教育学”并举。他认为,如果依严格的标准,甚至连物理学、化学都难以称得上是科学,更不用说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了。为此,有必要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以囊括通常认为科学的一切学科。在杜威看来,科学是指一种系统的探究方法;凡运用这种方法处理事实或题材的学科,便可谓之科学。据此,我们也可以把运用这种方法探究教育事实或问题的教育学,称为“教育科学”。然而,杜威又提醒人们,在从事教育之类的活动中,要谦虚而谨慎地使用“科学”一词,因为“没有什么自称是严格符合科学的学科,会比教育学更可能遭到假冒科学的损害;要建立起一种僵硬的正统观念、一整套标准化的为大家所接受的信条的学科,再没有什么比教育学更为危险。”也许是由于这种“谦虚”和“谨慎”,杜威更倾向于认为,就实际运用而言,教育学像工程学一样,是一门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困难和最重要的那种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学要放弃各种“科学”的资源,恰恰相反,教育学是一门自由运用那些与教育有关的科学的艺术,因为“科学”与“艺术”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不可调和的,一门学科之所以成为“艺术”,乃是“因为其中含有科学的题材,以引导实际的运用”。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杜威消解教育中“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哲学努力,而且折射出杜威在知行关系上的实验主义立场。[10]
(三)综合论
综合论,是指关于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部分学者主张教育学属于两种及其以上学科领域的综合,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综合论,即教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四综合论,即教育学是科学,又是哲学,是技术,又是艺术,是四者的综合。1.两综合论教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德国的拉伊在《实验教育学》(1908)中提到,教育学同医学一样,“不仅是一门通过实践经验得来的艺术……而且是一门科学。”他认为,教育学家通常需要“丰富的一般见识”、“教育学的机智”和“经验”。[11]桑戴克和盖茨(A.1.Gates)则旗帜鲜明地主张,教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他们认为,“科学”和“艺术”直接或间接地与世界的种种变化相关。“科学”追求的是系统的知识,其目的在于增进人们对这些变化的了解和控制;“艺术”追求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变化,形成某种结果。教育学研究“人类与其环境的一般关系及使人类本性能更适当地适应其的改变”,因而兼具“科学”和“艺术”两种功能。作为“科学”的教育学,旨在发现个体对于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作为“艺术”的教育学,则以改变人类本性、形成新的适应为己任。[12]我国学者曹孚也提出“教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学之所以是科学,主要是因为:(1)教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门;(2)教育学是以科学的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的;(3)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不例外。教育学之所以是艺术,主要是因为:(1)教育学研究的材料大都属于方法和技术;(2)教育学必须回答为谁服务的问题;(3)教育学要反映广大群众的利益。[13]2.四综合论西北师范大学胡德海教授认为,“教育学是科学,又是哲学,是技术,又是艺术,是四者的综合。”在肯定教育学是科学的同时,并不影响肯定教育学又是哲学,即肯定教育学曾孕育于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思想之中。在许多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著作中,包括了一些教育方面带有根本性问题的主张。可以说,教育学从一开始就与哲学发生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在肯定教育学既是科学,又是哲学的同时,还应肯定教育学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因为教育学体系中的应用教育学部分,有很大部分是属于方法、技术的。所以,在应用教育学部分,其中不仅有属于科学规律的东西,尤有方法、技术的东西,并必然有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技术即艺术的出现。然而,艺术不离技术,技术不离规律,特殊的规律又不离一般的规律。由于教育学理论层次的不同和其实践特殊性的存在,说教育学既是科学、又是哲学,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并说是这四者的综合,虽也表现了其不同的着眼点和看到其中的某一侧面的特点,但仔细分析起来,是有其客观事实上的依据的。[14]
二、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艺术的科学
综上所述,关于教育学学科性质问题的争论,既有对“科学”和“艺术”概念的理解问题,也有对教育学学科任务的认识问题,还有对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问题。对“科学”和“艺术”概念的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若是对科学持广义的理解,就会把教育学划入科学范畴,反之,则会划入艺术范畴。对教育学学科任务认识不同,也会有不同观点,若是认为教育学主要是实践学科,则会将教育学划入艺术范畴,若是认为教育学主要是理论学科,则会将其划入科学范畴。若是对上述的理解兼而有之,可能就会持结合论或综合论。讨论某学科的学科性质问题,应该看该学科的根本属性。从根本上看,某学科只能归为一个领域,哪怕它是交叉学科,也应有侧重于某个学科领域的问题,否则就会变成大杂烩。比如说教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就是个问题。科学与艺术,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判断标准,又如何并列呢?但说教育学是科学,具有艺术性,或者说教育学是艺术,具有科学性,是可以的。并列就意味着没有主次、平分秋色,这样看似理想,但既不真实,更不理性,也于实践无益。讨论某学科的性质,与该学科的任务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学的任务很多,但其主要任务是什么?这个主要任务将会决定它的性质。教育学最根本,最主要的任务应是指向教育实践,立足于解决现实教育问题,并有明确未来指向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若不能回到教育实践,指向教育实践,要么是虚假的,要么是多余的,是正确的废话。因此,教育学所有有关理论的研究,有关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都应该能够转化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方案,不断提升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更好地实现教育传承文化,培育全人的目标。正如梁漱溟先生指出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生活而领着他去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活泼两点,实为根本重要,至于知识的讲习,原自重要,然固后于此”。[15]讨论某学科的性质,还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紧密相连。尽管对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存有不同见解。但是,较为抽象地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研究教育这种特殊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基本被认同的。教育学与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两者关系相当密切。教育学是一门学科,是一门研究教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科。总体上说,教育学属于理论范畴。虽然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群,其内部应有基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区别。而教育这种特殊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则属于实践范畴。所以,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就与教育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关。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人的潜能不断充分发展。然而,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不同的禀赋和个性特征;每个人的发展在来源上有先天、后天之别,在出现程序上有初始、后继之别,在阶段上有共性、个性之别,在内容性质上有自然与社会之别,在载体上有身体、心理之别等。每个人都是复杂唯一的个体。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确定性与模糊性的辩证统一,确定性决定了儿童青少年发展中的可教性和科学性,模糊性决定了儿童青少年发展中教育的有限性和艺术性。人的潜能从结构上看,具有多元性,从发展上看具有无限性,是多元与无限的结合,表现出多元无限性。因此,教育活动的对象———人,其本身具有复杂性、其发展规律具有确定性与模糊性、其潜能的发展具有多元无限性。[16]因此,教育活动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教育活动的艺术性。教育这种培养人的特殊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极具有艺术性。教育学就是研究这种极具艺术性的教育活动的学科。鉴于以上认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应是研究教育艺术的科学。它是研究如何有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活动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它是为教育活动艺术性的开展,提供一种带有模糊性(其实质就是艺术性)的确定性教育科学理论。
三、教育学学科性质呼唤教育科学理论
每个家庭都渴望拥有一个令人骄傲的孩子,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们有一个优异的成绩,骄人的成绩不排除先天遗传的智力因素。有研究发现,男孩的智力基因100%遗传于母亲,女孩的父母各占50%。这些事我们无力改变的,但我们也看到一些智力条件非常好的学生,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整天小打小闹令人非常头疼。
现在的家长绝大多数对孩子的学习是相当重视的,不惜花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买各种学习用品,应该说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将我们这代人成为“散养”,那么现在的孩子就是“精养”。
重视程度不等于学习成绩。现在的“问题生”为数较多,有的老师把上网吧和早恋的学生当成差生对待,一经发现迫不及待告知家长,有的父母到网吧去找孩子,在网吧里大吵大闹,有的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恼羞成怒之下叛逆心更甚;还有的父母发现孩子早恋就采取跟踪策略,令孩子非常反感。
管教不等于管制,服刑和劳教从来都是管教失败才采取的最后办法,现代社会不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好的孩子也不再是打出来的,高压下出来的成绩不是成功的教育。
有的父母总爱拿自家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就能好好学习、不上网吧、不早恋、学习成绩好呢?这里面是有学问的,这学问就是教育艺术。
教育艺术的核心是爱,爱孩子,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处处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学习是心脏的结合,脑是先天的,心是环境给予的,让孩子有一个愉快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是成为优秀人才的基础。
与艺术大师激情面对面
几乎每隔十几天,都有一次现代艺术大餐在等着你。对于富于创造力和激情的青年学子们及热爱艺术的追随者们来说,这无疑是最幸福的一件事了。
作为一所有着81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设有艺术教育学院,下辖音乐系、美术系及艺术研究所。近来,中外合作创办的厦门大学中国欧洲艺术中心成为校园里一朵艺术的奇葩。创办3年来,面向师生,为全社会带来了大量精彩的艺术展览。先后有欧洲颇具盛名的当代艺术家、冰岛艺术家思古都·顾蒙逊,荷兰新现实主义画家吉多·弗劳斯特、挪威艺术家巴德·布莱维克以及皮特·霍斯坦先生等多位艺术家应邀来到厦门大学中国欧洲艺术中心展出作品。
与国内知名的艺术家们进行激情对话的机会那就更多了。中央乐团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多次到校,讲授交响乐知识;上海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来校举行京剧表演艺术的专题讲座;中国歌剧舞剧院、上海芭蕾舞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广州老百姓艺术团、上海京剧院、厦门爱乐乐团等多个知名艺术团体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惊鸿一瞥”。
高雅艺术进校园,把欣赏与普及教育结合起来。现场欣赏大师们的作品,聆听大师们的创作经验,面对面的交流,走近艺术,理解艺术,创造艺术。
“一分钟!”引出全面艺术教育
在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一间普通的教室里,所有的学生手里都拿着一个土豆,他们被要求用土豆做一个一分钟的录像。他们在录像中可以采用任何方式来使用这个土豆。
第二次课,每位学生都得到一张古典欧洲塑像的图片,他们要用这个图片和灯泡来创作一个可动的装置,然后把这些装置制作成一个新的一分钟录像。
这样的课也许会让人感到很新奇,教师则是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邀请、由桑伯格学院委派的两位外籍教师———荷兰艺术家凡姆卡·斯哈伯和洽尔克?帝摩尔,更让人称奇的是———这节课作业的名字就叫作“一分钟!”。
这“一分钟”是美术系的新媒体工作室创作的初步作品。“一分钟!”是指长度正好是一分钟的录像节目(包括题目),希冀以此创作出自由的作品。“一石击起千层浪”,当“一分钟”作业在艺术教育学院展出时,当各种由学生独立主办的个人展览、音乐会的海报出现在厦门大学学生活动中心门前时,人们睁开了惊奇的眼睛。专业教育的创新激发起厦门大学面向全校学生的全面艺术教育的热潮,积极加强对全面艺术教育的研究、提高艺术教育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成了专家和思想教育者共同关心的焦点。每周一、周四下午是全校性选修课时间,有关美术、书法、音乐欣赏、电影、电视、戏剧等艺术类公共课程应有尽有,如《交响乐欣赏》、《中国书法欣赏》、《艺术美学》、《京剧学习与欣赏》以及《中西造型艺术》、《透视“建筑学”》、《竹笛洞箫演奏》、《电脑艺术学》等。学生们自由选择,不亦乐乎。在教务处主持邀请学校相关专家学者开设的百科知识系列讲座中,艺术类讲座是重要的一块。从“还珠格格”说开来的一场《喜剧纵横谈》引得了众多喝彩。
艺术脚步向全社会迈进
艺术,在这座被誉为“南方之强”的高等学府里涌动着,现代艺术、传统艺术、校园艺术教育的立体交叉,激励着学生们的创造力。
在课堂艺术教育主渠道的推动下,厦门大学注重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定期研究每个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主题,形成以社会实践活动、节日纪念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为主体的全方位、系列化、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格局及思想教育模式。每年4月校庆期间,“校庆文化艺术节”包括“校园十大歌手赛”和“班级全能大赛”;每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举办“青春颂”歌咏比赛;国庆游园、“一二·九”社团活动月、主持人大赛等各项艺术活动层出不穷。学生艺术团更是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这支活跃的校园文艺团体由铜管乐队、合唱队、南强话剧社、舞蹈队、器乐队、模特队、曲艺队等组成,平均每年有400500名队员。至今约有近5000余人参加了艺术团,有近100位专家、学者曾对艺术团进行指导。每年均有2-3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级演出,每年都在学校大礼堂举办专场音乐会,创作、演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涌出了大量艺术人才。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主要的而且是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但他又是最闪光的称号。只要是念过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班主任留给我们的印象和影响最深,班主任之所以在学生中有着高尚的形象,就在于他的言传身教,在塑造学生的灵魂。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的作用,是学校对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和职责:
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想法:
1、热爱班主任工作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
热爱班主任工作,是干好班主任工作的源泉和基础。只有爱这个工作,才能想办法、动脑筋,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也只有热爱这个工作,才会取得成绩,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许多教育名家,都是干班主任工作而出名的,象魏书生老师就是优秀班主任。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体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当“平等的人”来看,承认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信任学生,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才能鼓励孩子不断探索,使他们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发挥。
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民主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教师与学生讲话、交流的方式,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
爱还表现在班主任的宽容大度。这也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社会心理学中把宽容理解为有权力责备处罚而不加以责备处罚,有权力报复而不加以报复的一种道德心理结构,宽容首先表现在能容忍学生对自己的不满。“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要准备承受责难。”假如你不相信这句话,不按这句行事,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宽容还表现在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稚气未脱的学生,犯错误是他们的特点,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容忍学生犯错误,不要一棍子打死。
爱学生还表现在善于为学生喝彩,对学生宽容,以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交流。你会得到学生的信任、理解、尊重。
学生的心,是一颗颗年轻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鼓励、喝彩和掌声。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师长的重视、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他的学生分为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
实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评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掌声和喝彩。
实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评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掌声和喝彩。
喝彩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催化剂,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教师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热烈的掌声,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巨大的信心、更多的投入。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真诚、热爱、赏识的心。在你年年月月、朝朝暮暮和学生相处时,喝彩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取用又永远用不完的“动力资源”。在一定场合,教师的一句话可以产生巨大的效应。有时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
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因此,在班级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应该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比你去埋怨会有效得多。这样将会使学生都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习的成功、班级的进步。
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在美化别人的同时,也在愉悦着自己。爱既然是一朵花,就要让他绽放,就不必藏在心底。然而,很多班主任把心底对学生满腔的热爱都凝成冷峻的面孔和严肃的目光,以致学生并不知道老师心中还有爱。
我们个别班主任,缺少爱心。对待学生,不是发现优点,肯定成绩,而是担任教育警察,专找缺点,将问题“放大化”,因此,有许多个性突出。多才多艺的学生被我们当作“差生”而被打入“另类”。陶行知曾说:“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里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
爱不等于溺爱,班主任要把握“爱”与“严”的辨正法,“爱是出发点,严是策略”,一方面,对学生错误的姑息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从严治学是对学生最大的爱,对社会最根本的负责;另一方面,温暖的太阳比凛冽的寒风更容易使人脱去外套,宽容本身是一种教育,它比严厉更有效。
怎样才能产生爱的情感:只有把学生的成长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
3、“练好内功”即提高自身素质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威信,这种威信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提高素质,树立威信,需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
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班主任,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重要性之一,就是榜样作用,班主任不应该靠权力和大道理来施加影响力,而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用启发的方式,身体力行地做好垂范。一个好班主任,影响的不是孩子的现在,而是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一直认为班主任的品德远比他的业务重要的多,前苏联教育家中比摩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个人的榜样,乃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我校个别班主任不够注意自己的师德,批评学生语言非常尖刻,带有讽刺、挖苦、讥笑的意思,甚至带脏字,更有甚者是把学生一棍子打死,给学生盖棺定论。还有的班主任当众给学生难堪,或是对家长态度冷漠,这都给教育埋下了隐患。
(2)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老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而信服你、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知识渊博才敬重和信任你,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故班主任要加强学习,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教师。
(3)具备多种能力:
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谈心和谈话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处理应急事情能力等。
既是消防队员,又是保健医生,还是工程师和艺术家,如在班级建设中,要形成良好班风,就要善于组建有力的班委和团支部,就要开展活动,以形成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集体意识,这就需要组织能力等。
作为班主任,要让你的学生深深地感到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最快乐、最充实,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并对你产生情感上的依恋、人格上的崇拜,道德上的折服。一句话,因为有了你而幸福。
(4)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不与学生计较,不记恨学生的伤害。“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不要真和学生生气,有的教师因此险些使自己崩溃。(蒋丽娜)
关键词: 儿童美术 民间艺术 人文素养
随着物质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美术教育逐渐成为儿童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构建,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优化传统的美术教育。因此,在现阶段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人员可以适当引入民间艺术中的美术元素,将民族文化与美术教育充分融合,使儿童在课堂上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及文化的渗透,从而使幼儿在提高民族美术的认知的基础上,强化幼儿的美术素养,并为美术创作提供有效手段,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将儿童美术教育中民间艺术的融合作为依据,对其教育意义、影响内容及教育的优化进行系统性探究,旨在为儿童美术素养的提升及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有效依据。
一、民间艺术融入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民间艺术是地方文化的彰显
民间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是对历史发展的见证。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民间艺术的融合,可以使儿童在艺术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民间艺术主要是对历史文化、物质生活及人文思想的融合,同时是地方文化的体现。如果民族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失去了民间艺术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则会使这些特定的环境及条件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并最终脱离历史舞台[1]。
(二)民间美术是民族多元化发展的标志
人类学家基辛认为,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资源形式,如果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失去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则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一致的文化形式,使人类的一切智慧失去其原有价值。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受到地理环境、空间位置及特定文化等内容的限制,不同地区的文化形式也会呈现出差异性。而民间艺术作为特色化的艺术形式,由于其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其传承过程中也会充分彰显丰富的文化形式。将其引入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使儿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价值,并实现对不同文化特色的认识与感知,因此,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渗透,可以使儿童提升民族精神,激发审美潜能,实现民间艺术内容引进的意义[2]。
二、民间艺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影响分析
(一)民间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的美术素养
民间艺术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现阶段美术活动构建过程中,应该从全新角度对幼儿的美术教学进行审视,认识到幼儿时期儿童思想的活跃性和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等特点,将民间艺术有效融入美术课堂中,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及艺术创作灵感得到激发,从而使幼儿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例如,在儿童美术剪纸活动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并将更多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展现在儿童面前,在教师引导下,让幼儿独立动手操作,并将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报上,从而使儿童更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同时在剪纸活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剪纸的起源及发展等内容融入活动中,从而使幼儿提高对剪纸的认识,为幼儿美术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3]。
(二)民间艺术可以提高儿童的人文素养
民间艺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其文化形式多样性,但是,很多艺术内容对于儿童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儿童教师在美术活动教育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儿童的主体性,将人文素养的提升作为基础,合理融入民间艺术元素,使幼儿在民族素养传承的基础上,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彰显自身的主体性。教师在民族元素融合过程中,应该将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提高幼儿对民族元素的认知,并通过教育手段的创新加深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此同时,在儿童美术活动组建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民间艺术制成活动课件,通过内容的播放提高幼儿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并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充分融合,使幼儿在课件观看过程中,认识民间艺术,提升人文素养。
三、儿童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艺术的策略分析
(一)探究民间艺术的本源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民间艺术是源自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多元化的呈现,很多传统文化形式发生了一定改变,其中很多民间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在活动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在探究本源的基础上,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并构建以下几种活动内容:第一,幼儿教师可以让儿童将家里具有民间艺术的物件拿到课堂中,例如,一把古老的木梳、食盒篮、草鞋等,通过这些物件的收集,可以实现民间艺术的直接展现。第二,体验传统的民间节日。在民间艺术中,传统的民族节日是民间文化的充分体现,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内容,构建美术教育活动,例如在端午节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节日文化故事导入,再与幼儿一起用粽叶做一个小香包、小汽车等,通过对于传统节日有关的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创建美术教学活动,使幼儿既体会到美术的乐趣又实现对传统节日的认识,通过活动的建立激发儿童美术探究的意识,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激发活动参与兴趣。第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民间文化收集,将收集到的资料拿到美术课堂之中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幼儿美术活动参与的兴趣,同时实现互动性美术课堂的构建[4]。
(二)构建因地适宜的美术教育活动
在现阶段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构建的过程中,为了更全面地融入民间艺术元素,教师应该通过积极探究,提高对民间艺术的认识,构建特色化的民间艺术融入形式,为民间文化的传承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在教育优化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幼儿美术活动构建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地方地理位置的优势性,定期构建亲近自然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民间艺术中的美术元素,例如,古朴庄园的白墙黑瓦、古老的纺车及稻草房,将自然环境变为一种教育课堂,从而使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提高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在地方儿童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对地域特色分析,将美术课堂渗透在民间艺术之中,例如,泥塑、陶瓷、沙雕等活动。其次,使幼儿园的特点得到充分彰显。立足本幼儿园的特点打造有特色美术教学活动,将幼儿培养成一个审美能力强、立足本土的人,为幼儿的综合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在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习环境的广泛性与渗透性。在美术活动中,民间艺术的融合不只是将民间艺术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渗透于儿童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有效利用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并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在活动构建的同时,教师可以有效运用民俗文化,使幼儿与家乡民间艺人的对话,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之中受到民间文化的洗礼。例如,维吾尔族的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维吾尔族的乐器店观看塔尔、黑依杰克等民族鼓手的弹奏,使儿童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积极融入民间活动之中,并感受到多元化的民族氛围。与此同时,在儿童美术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我爱家乡”的主体活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对自己印象中的家乡进行描绘,教师也应该结合当地的人文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审美的意识,通过多种教学环节的紧密集合,构建主体探究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幼儿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认识到民间文化及人文特点,并为儿童美术素养的提升提供积极、有效的依据[5]。
(三)构建创新性的美术实践教育活动
在现阶段幼儿美术活动构建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识,传承良好的民族文化,成为幼儿美术教育中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美术教学活动构建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为民族素养及美术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首先,构建文化传承的教学模式。美术活动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临摹、复制民间艺术文化形式,例如,民间美术中的彩绘、泥塑及上色等,通过这些教育活动的构建,可以使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民间艺术的基本构思,通过艺术中造型的变化、色彩的对比及线条的融合,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其次,实现资源统合性的教育理念,在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构建的过程中,通过民族元素的融合,可以使儿童沉浸在民间艺术的净化之上,并在教学活动变化、重组等方法创新的过程中,提高美术活动灵活性。例如,在材料、技术等创作内容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降低民间艺术中基本元素运用的难度,将传统的模板雕刻转换为雕刻印制;在色彩吹塑中,用吹塑纸代替铅画纸进行拓印画的创作;在画面构图过程中,应该采用圆形式、对称式及形式的结构形式;而人物造型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幼儿的想象,应该彰显人物形象基本特点,并将幼儿的质朴、夸张及大胆的造型进行保留,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所以,通过这些创新元素的融合及运用,可以使美术课堂充分注入新时代的元素,并使文化在继承及发扬的基础上得到传承,使幼儿创作的美术作品充分彰显民间艺术的特点。与此同时,在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与民间艺术的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儿童对民间艺术的感悟能力,强化民间艺术的表现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儿童的民族情感,同时可以为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因此,在现阶段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人员应该认识到民间艺术融入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民间艺术的充分性融合,激发幼儿实践及探究的意识,从而为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5]。
四、结语
在现阶段美术教育内容构建的过程中,在民间艺术融入的同时,儿童不需要对民族艺术的抽象复杂内容进行解读,只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美术素养。对于这种教学环境的营造而言,是一种生态化的教育模式,幼儿在整个氛围中,可以通过互动、体验、实践进行美术内容的学习,同时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使幼儿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主体意识。通过将民间艺术引入儿童美术教学,可以使幼儿在美术活动探究过程中强化民族意识,提高民族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淑芳.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王瑜.齐鲁民间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张玮.幼儿园民间美术欣赏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郭林.论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造型艺术特点的相似性[J].青年文学家,2012,26:136-137.
一、钢琴教育的现状
现代的钢琴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功利性太强,在高中以及之前学习阶段加大了钢琴的教育力度,让学生能够通过艺考考进比较好的大学,但是在这之后一般都会忽视了钢琴的教育,这样一来,钢琴就不再是素质教育的工具,变成了升学的道具。
同时,在现在很多的钢琴教育中,一味的重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受教育者情感体验的培养,让钢琴演奏者空有一身好的本领,却没办法通过钢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日积月累,钢琴教育便失去了它原本的教育意义。让钢琴演奏单纯地变成了技能的表演,无法让个人情感和原创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失去了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根本意义。
二、艺术审美特征在钢琴教育中的体现
(一)良好的感性样式
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追求良好的感性样式放在突出地位,但要注意不要将钢琴教育中的纠错放在表面现象上,而是用过对内在情感的纠正上,这样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声音的审美情趣,也能通过不断的联系和改进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习者能够从更深层的角度理解钢琴,获得钢琴演奏的能力。
(二) 充满内涵的技能技巧
人类精神文化的特殊形态便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对表现对象的追求,而一般的实践活动都是对事物实质的追求。这种特殊性早就了艺术的独特优点和特点,让艺术更加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而这种特殊性在钢琴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不断练习这方面。
对于技巧的内涵,法国杰出女钢琴家玛格丽特?朗曾经说过:“技巧就是触键,是指法艺术,是踏板,是对总的分句规则的知识,是具备丰富的表情调色板,可供钢琴家根据他要表现的乐曲风格,根据他的灵感而自由调度。总而言之,技巧就是对钢琴的完全掌握,是无所不包的完备的艺术造诣”。表示想要获得高阶段的学习一定要重视练习的作用,甚至是高端的钢琴艺术家,如肖邦、贝多芬等都从没有将技术和演奏划分开去,这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技能的培养,如果没有掌握好相应的技能,再有天赋也是枉然。
在这之后,如何将高超的技术和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是学习的一大难点。很多人在掌握了高超的技术之后,便执着与技能的表现和学习,无法将自己的感情融进表达之中,长此以往,钢琴的演奏逐渐变成了技能的炫耀,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这是钢琴演奏的一大弊端。需要学习者不断的进行自我摸索,将技能和情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三)赋予作品意义的过程
文献修养对审美特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献修养的意义体现出来的。文献修养是对演奏者个人素质的要求,要求钢琴演奏者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演奏曲目的背景和深层内涵,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运用。
在演奏某一音乐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音乐作品背后的了解和理解,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的情感表达和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种波动会影响到音乐作品的实际表达和演奏效果。不同的接受主体对音乐会由不同的感觉和感受,这种感觉和感受是基于这一主体自身的修养和学识的。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往往超越了作品自身的历史环境和表现形式,具有更高层更普遍的思想内涵和思想情感,能够让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种族的人产生相互共鸣的情感,在艺术作品内涵的驱动下获得比较高的情感以及审美的体验。
这样的艺术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对演奏者或者欣赏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让人主观的情感思绪变成了音乐艺术作品内涵的阐述主体,增加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多样性,让真正具有高端艺术影响力的音乐作品永远都会过时。
[关键词]现代 幼儿师范教育 活动 声乐艺术 融入
一、声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幼师声乐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育儿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家长对孩子的投入增加了,也明白要想孩子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加上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所以现今的幼儿教育也做得有声有色。现在的幼儿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不再只是单一的教授孩子习字、认字的能力,我们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孩子;而且当前的孩子必须要有一技之长(除了学习之外),正所谓“技多不压身”。现代幼儿教育要求多种多样,相对的对幼师的要求也就提高了,至少幼儿园教授的内容幼师都要有所涉猎,所以幼师要具备一定的声乐艺术修养。
2、加强幼师声乐艺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须知、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教育,是与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不在只重视我们的考试成绩,它重视的是孩子的自我发展,所以我们的课表不能在区分主课(语文、数学和英语)与副科(体育、美术、音乐等),他们是同等重要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声乐艺术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二、现代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声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1、我国幼师的声乐教学正逐步好转
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幼师必备的技艺之一。而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教学不仅方法单一、而且教材也很落后。但是随着我们对幼儿声乐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幼师活动中声乐艺术的融入也相应的增加了。学校增加了对幼师教学中声乐课的投入,大部分学校的器材也相应的更新了,师资力量也更强了。
2、幼师教育活动中声乐艺术教育方法尚在摸索当中
毕竟我国开始声乐教学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我们国人大多情绪内敛,不太喜欢表露太多的个人情感,所以针对幼师的声乐教育尚在寻找一种好的方法。目前我国幼师声乐教学中过于重视技巧,不能按照孩子的生长发育标准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常将对大人的要求标准放到孩子身上,造成很多的问题。例如,幼师在声乐教学中常要求孩子开口大声唱,但是须知孩子的嗓子、声带和音域等都不同于成年人,我们不能将成年人的发音标准用在孩子身上。这些不当的举措其实都是可以在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提前进行防范的,我们也因该尽量在幼师教育课程中对这方面问题的教育,因为一旦我们步人工作岗位中出现丁点失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生无法挽回的错误。
3、幼儿师范声乐教育滞后于幼儿教育需要
现今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是很高的,相应的对幼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幼儿园在招聘老师时对被招聘者各方面的能力也看看重,尤其是声乐素养这方面。但是在幼儿师范院校的课程中却恰恰相反,在声乐课程中不仅缺乏权威性和系统性的配套教材,而且所配备的教学仪器也都是“古董级别”的,完全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再者,在对幼师的教学过程中,保守观念占了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也常常墨守成规,没有变通。所以现在大部分院校培养出出来的幼师队伍都不能符合幼儿教育的现实需要。
三、如何更好的将声乐艺术融入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
幼儿师范教育中声乐的学习目前急需的就是一部权威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的教材,好的教材会让我们的培养过程更科学。而近些年我国对幼师声乐发展要求的提高,相信这部好的教材会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并投入使用的。
有好的教材之后需要的就是一个好的老师了,幼儿师范院校也应该加强自己的师资队伍,多聘请一些专业技术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要一成不变的沿用先人遗留下来的教学经验。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学生也在进步,而且各个时代人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进行对应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四、总结
现代幼儿师范教育活动是我们社会发展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孩子是国家希望,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而声乐艺术在孩子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够促进孩子右脑的发育,我们平时用到的都是左脑,对右脑的开发很少,但是须知右脑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而且这样以来,孩子会变得“聪明”。有研究显示如果幼儿经常进行音乐熏陶,他得右脑将会处于积极的状态,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增进大脑的功能。另外声乐是一门要从小打基础的技艺,它要求孩子要从小练发声、练演唱技巧和气息转换等,而且练习声乐会有很多的上台机会,也给孩子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让孩子更有自信。
参考文献:
[1]王芳.我国幼儿师范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和问题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09,(6).
[2]曾宝萍.研制并增开《幼儿音乐综合实践》课程的行动策
略[J].师道・教研,20lO,(5).
[3]王新艳.幼儿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6(4).
[4]马惠东.谈职高声乐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要求
[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lO,(11).
音乐教学教育管理影响启示先贤有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学与仕之间内在的联系。而对于一名高中音乐教师而言,反映在教学层面是教学相长,不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革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乃至名师。而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艺术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主要表现为音乐教学有利于教育管理艺术化,教育管理又通过对老师个体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的艺术熏陶效果更深刻和广阔。两者的交互影响,推动了音乐教师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收获教学成果的同时亦能实现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艺术化的抱负,从而让音乐教师能站在更高的平台思考高中的美育教育。
一、音乐教学推动教育管理艺术化的发展,使教育管理更具有美学价值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调动各种因素开展音乐美育教育,进而又影响音乐教学,推动音乐教学理念更新,而这个过程恰恰值得教育管理工作借鉴。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与教学结合得越紧密,就越能体现教育发展的规律。而将音乐教学中美学教育加诸在教育管理过程,既能体现出音乐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美育作用,又能反映出教育管理艺术化的动态进程。教育管理工作事务性繁多,各种突况和有关部门的教学检查也时有发生,使得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管理工作会影响到教学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教育管理可以借鉴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加以改进,将美育功能引入到教育管理过程,使事务性工作按一定的原则如轻重缓急有序化管理,将各种突况预案逐一落实,并把教育管理责任目标明确到管理者个人,那么教育管理工作就呈现出有序化美学艺术管理的状态。各施其职又相互联系,犹如音乐中每一个音符律动所承担的功能一般,有机连接在一起,就能演奏出动听的乐章,而失之其一则韵味全无。
音乐教学经验的转化,直接消化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心得,作用于教育管理工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即音乐教师走向更高舞台的必经之路,也是音乐教师由优转变为仕的过程。音乐教学是音乐老师成长的立足之本,立足教学才能可能得到同事和领导们的认可与信任,才有可能进入到教育管理者行列,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所作为。所以,音乐教学的经验尤为宝贵,在教育管理艺术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美育功能的发挥能有效使教育管理工作效果更有艺术美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音乐教学固然能使教育管理具有了更强烈的审美意义,赋予了教育管理更多的美育元素,但实际上教育管理也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更深更广的影响。
二、教育管理促使音乐教师的个体成熟,使音乐教学与音乐学科的发展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教育管理工作虽然压缩了音乐教师的备课时间和教学时间,往往会造成影响音乐教学的负面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教育管理工作能使音乐教师跳出音乐学科的范围,更深刻地认识高中教育,从而摸索出高中教育的规律。这就使音乐教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音乐教学,进而推动音乐教学的方法得到完善,授课语言日益凝练风趣,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元,教学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种交互式影响带来的提高,能使音乐教师个体迅速成长起来,能更深邃地思考个人的价值与教师岗位的结合,思考教育管理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从而成熟起来找到自己在教育职业上的人生价值。而这种学习与思考的沉淀,又作用于音乐教学过程中,使音乐教学所承载的美育功能落到实处,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美育的教学目标。
教育管理不仅促使音乐教师个体越来越成熟,还增强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往往受到学生认可,但教学管理过程往往被人诟病,这主要是源自音乐教育重专业而轻教学管理。而教育管理特别是行政工作能够增强音乐教师的管理能力,使教学管理更科学合理,更富有人性化。这包含了教育管理对音乐教师个体的管理能力训练,又是音乐教师个体自觉成熟并接受教育管理影响的结果。因此,从教育管理上来看,管理目标对象成为管理者本身,即是教育管理的成功。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能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承担一定的行政工作,也是教育管理使音乐教师获得成就感的表现之一。所以,教育管理对音乐教学的影响更不可小视。
三、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艺术的交互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效果
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艺术的交互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效果,给教育工作者特别高中教师带来了很重要的启示。一方面,音乐教学是教育管理艺术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能有效的补充、完善语文美学、绘画艺术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打破学科间的樊篱,打通了一条通过美育教育将语文、美术、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教育研究之路,更好地推动了高中基础学科的融合,从而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工作给更多的音乐教师有了梦想启航的机会。将教育管理和行政工作的大局观和开阔视野带到课堂教学及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会发生惊人的化学反应。这必然促使音乐教师需要获得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两方面的影响,会给高中教育者带来较大的冲击,促使他们去思考如何将学科教学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进而从单一学科中解放出来,将多学科特别是基础学科融会贯通并找到高中教育的本质,让施教者和受教者都能获得教育的快乐,进而实现高中教育的目的。这种启示,使高中教师获得了除高考成绩之外所带来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仅是来自于教育、教学本身。不仅如此,这种启示更能让教育管理者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强保障,使广大优秀教师认清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和对待。这不仅有利于和谐同事关系的构建,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总之,音乐教学作为通过艺术熏陶的作用,不仅要培养高中生优雅的素养与气质,更应该承担起美育教育的功能。而音乐教师也通过音乐教学的实践,将教学经验作用于教育管理中,深刻认识高中教育的本质,使自己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从而更好为教育管理服务,将管理艺术化。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自觉吸收教育管理的养分,使自己迅速成熟起来,从而找到将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的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欣.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改革;高校;音乐;教育
高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起步比较晚,所以音乐教学形势不太乐观。只有对高校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实现高校音乐培养人才的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的音乐知识,高校才能培养出专业的音乐人才。
一、音乐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校音乐教师通过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学生可以在唯美的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这门艺术的魅力。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可以在优美的音符中感受音乐音符的跳跃美。学生经常在音乐氛围中接受音乐知识的洗礼,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耳濡目染,这样学生的心灵才能被音乐知识浸染。
(2)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21世纪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在高校开设音乐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能学习文化知识,也能提高音乐素养。高校的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奉献是比较大的,可以说高校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催化剂,在高校教育中有了音乐教育的融入,高校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学生的课程时间是比较少的,一些大学生下课后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有的去网吧玩游戏,有的去唱歌,有的和同学逛街,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是比较闲适的,一些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因此,让高校大学生认识到生活的意义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一项调查发现,高校自开设音乐课程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他们也在学习音乐中获得了快乐与满足,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可以说,音乐对学生的洗礼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二、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高校没有重视音乐课程。一些高校音乐教师认为高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音乐只是辅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重视音乐教学。教师这种对音乐课程的不重视态度,也影响了学生,很多学生也开始不重视音乐教学。所以在上音乐课时,一些学生经常旷课,即使上课也是心不在焉,没有集中注意力学习音乐知识。如果教师和学生对音乐不重视,则很难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2)高校音乐课时少。一些高校设置的音乐课程是比较少的,有的甚至一学期只设置一到两节音乐课,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缺乏连贯性。音乐课时少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经常存在一些现象,即学生很难记住所学习的音乐知识,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音乐知识,也没有时间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
(3)高校音乐教学方式单一。高校的音乐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在每节音乐课上,直接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音乐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方式一样,由音乐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合音乐教学的。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它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应该让学生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高校音乐教师需要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
三、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策略
(1)高校音乐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高校音乐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应该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重视音乐学习的思想。音乐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给学生提一些要求,如禁止旷课、不能走神等。教师对音乐课程的重视会感染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慢慢重视音乐课程的学习。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才能促进音乐教学改革,这样音乐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2)高校合理安排音乐课程。高校首先应该增加音乐课程时间,这样学生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音乐课程。例如,可以每周设置一节音乐课,这样学生每周都能学习音乐知识,这样的音乐教学才具有连贯性。高校还应该增加音乐教学的实践课。目前就音乐教学质量比较低,一个主要原因是音乐教学只重视理论课教学,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实践,没有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教学只有增加实践课程,才能让学生在音乐环境中感受音乐知识的魅力,学生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学习音乐知识,也才能慢慢提高音乐技能,所以高校合理安排音乐课程是比较重要的。
(3)高校音乐教师运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式。第一,高校音乐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且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中外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及作品,这样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感受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唯美。为了激发音乐课堂活力,音乐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全国性的青歌赛、舞蹈比赛和大型的晚会中优秀的节目,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这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唯美的音乐视听盛宴。音乐教师运用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使学生可以了解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第二,高校音乐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方式。合作教学方式也是音乐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应促使学生利用合作教学方式学习音乐知识。例如,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音乐学习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认识到他人在音乐学习中的优势,可以看到自身音乐技能的不足。可以说合作教学方式是一个可以落实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第三,高校音乐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音乐从生活中而来,所以高校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音乐教学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音乐回归生活。当音乐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后,学生会感觉音乐知识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在生活中。音乐教师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音乐一样是美好的。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音乐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课程。学生在音乐课程上可以接受艺术的洗礼,这样学生的心灵才可以得到净化。所以,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包江宁.大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2]王雪梅.浅谈我国目前大学音乐课堂教学弊端及其改进策略[J].北方音乐,2013(12).
[3] 楠.浅谈音乐教学改革中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J].音乐时空,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