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第1篇: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目前的IT产品语意和文化符号更加趋同化、与用户间的交互更加直观、软界面成为独具特色的重要设计方面,不但日益与用户的生活方式联系紧密,甚至可以引领或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

工业设计点评怎么做?

而要判断一款IT产品是否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除了技术指标,产品的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间的细微差别和设计细节上的差别对消费者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而作为专业设计师,对产品设计内涵的专业诠释又往往难以被消费者理解。这就需要具有一定产品设计专业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员对产品设计进行第三方点评。

作为第三方的评价方式,工业设计点评将从人、产品、环境三要素的角度来进行产品的研究和分析,客观地阐述和诠释一款产品设计上的内涵、设计师的灵感、对产品的理解、塑造的感觉,将产品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通过产品的设计推广,使消费者正确理解新产品的设计概念,帮助消费者更加深入地感受产品的设计优势。

工业设计点评的意义

第2篇: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形体 空间 形态

现代工业设计思想主张功能是产品设计的中心诉求之一,而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产品设计的形态,合理的形态设计是产品功能实现的重要保证。

产品设计的形态变化,是在符合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形、体和空间的形式探索,这种探索必须基于对形、体和空间美感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形的精粹归结于轮廓,尤其是整体轮廓,其美在于线的流动;而体含于形之中,蕴藏于轮廓之间,其美在于体量与形体起伏和比例关系;空间,则相较于形体而呈现于外,美在于形体之间与之外的虚无和含蓄。

形与体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形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原质,它不仅指物体体积转折构成的外部边缘,而且包括物体的线形结构。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强调对客观形体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要强调对形体的主动把握,强调对形的感受与表现,理解形体之美和把握形体之本,进而创造产品形体,创造产品设计之美。当然,我们要明确认识到,功能性是产品设计的根本,功能与形式是统一的整体,正是由于不同的功能要求,才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正确判定第一位的形式依据:要么从形的设计入手,要么从体的设计入手。如轿车设计,由于轿车的体积要求是第一位的,因此汽车设计师应该从体的设计入手。设计师首先应该着眼于几个大小不同的体的空间排布,使体的设计符合轿车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在体的制约下才能进一步考虑形的变化。与此相反,电话机的设计就不同,由于电话机的体积和位置要求要自由得多,因此,完全可以从外形设计入手,从而更为主动地创造个性形式风格,用自己创造出来的线形及轮廓,制约体的空间排布。

然而,在认识到产品设计中形体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认识到,产品设计中的形式创造只通过形体本身是很难达到完美的。因为形体渗透于空间,并在自身的变化中不断创造着新的空间,使形体与空间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空间与形体的交叉渗透,空间的无限延展,使产品设计本身已不仅仅是产品自身,更成为大空间系统的一部分。

形式风格的创造不仅仅是通过设计师主观创造的自由空间大小来决定的,相反,形式的独特往往是通过制约和限制取得的。正如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五言、七言,以及声调的限制却造就了千古绝句一样,产品设计中形与体对设计产品的制约和限制正是进行产品设计形式风格创造的前提和渊源。产品设计中,我们能否在被限制的前提下找到更多的自由空间,又能否在自由的范围内找到最理想的形式语言?这正是现代产品设计师面临的挑战。从这方面讲,可以说制约与创新是同步的。一类汽车底盘及其相应的技术就会限制一类车型整体设计风格,并会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这种风格的过程中创造一种经典。这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创造新的经典,必须突破原有的限制,提出新的限制。因此,汽车工业要不断开发新的底盘及技术,从而为新的经典车型被创造出来而提供前提。

在产品设计中,在符合产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创造产品设计形式美的思维过程,不应该忽略以下几个问题。

1.空间的功能要求

空间的功能要求是在人机交流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轿车内部的空间高度、座椅之间的空间距离、操控,以及活动的空间距离,等等,都对形体内外的空间大小和形状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些限制和制约是以人对车辆的功能需求为考量前提的。在涉及人活动的空间设计时,在考虑空间的功能要求时,我们更多的是要考虑人的活动空间大小和极限,以及最高的效率空间,而不应该仅仅考虑人自身的尺寸和形状。我们讨论产品设计的空间不仅包括轿车、工程车辆等产品包围使用者这类产品的设计,而且包括MP3播放器、电话机等主要涉及人操作小空间的产品设计。例如,电话机的话柄与机体结构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待机时它们之间的空隙大小和形状,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整个产品的易用性、效率等功能实现。

2.空间形象

当形体之外的空间形状能够构成某种特定的空间形象时,就完成了产品设计的空间形象创造。那么,产品设计的形式审美就相应的由形体延伸到空间,由实转化为虚与实的有机结合。我们再以汽车设计为例,汽车本身及与其周围存在着许多空间。如果我们不仅仅把这一空间看成是一个空间距离,而是有意识地创造它,它就会成为汽车的一组形式组织和形象。我们不是把它们看成是形体之外孤立的东西,而是将空间与形体设计融会贯通,就会创造出许多优美的空间形象,汽车轮廓与周边环境,甚至一条窗线、一个把手在与地面、与车体轮廓等部位,都会构成特定的空间形象。

3.点、线、面的立体空间分布

从形式上来讲,产品是由点、线、面、体四种设计元素组成的。产品设计与平面设计不同的是,平面设计构造的是静止的点、线、面,而产品设计构造的是全方位的点、线、面、体。点、线、面、体全方位考量的特征使产品设计必须找到它的主要视觉角度,并同时兼顾其他视觉角度。不同的产品,主要视觉角度存在着很大差异,主与次的区别也会有大有小,但在形式要求上,它们同样符合平面设计的形式美规律。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产品设计就是多个移动的平面设计的综合,是处于三维空间的平面设计。因此,我们必须在产品设计中构造多个主次不同的形式美组织。

4.空间的内外延伸

形体创造空间,形体不仅创造了形体内部的空间,而且影响了形体外部的空间。家具、电器等室内产品影响着室内和墙壁的空间,路灯、公共座椅、室外产品则影响着天空、原野和街道空间,等等。这些被影响的空间我们不能仅仅看成是虚无的空间,因为它们本身就不是虚无的,它们是不断变化的动态空间。不同的环境下,应该如何才能使产品本身成为大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是需要我们进行整体比较和综合考虑的。虽然不能准确判定产品本身的外部空间环境,但我们仍然能够找到它应该归属的类环境,也就是说能确定产品大致的使用环境。以此为依据,我们应该在产品设计中考虑到产品所应归属的类环境,应该考虑到空间的内外延伸问题及其所带来的产品设计美感问题。

5.形式与功能的整体和谐

形式与功能的整体和谐,是产品设计最终的形式要求。在产品设计的整体和谐上,我们要把握对主要部件的凸显性和次要部件的隐含性的调整,不能同等和平列。也就是说,主要功能部件要用形式进行视觉强化,如大面中的点、匀称中的变异等都能突出主要功能部件的凸显性,而次要部件要用形式进行隐含,如部件形状的结构化,类似功能部件的同一化,等等。只有使形式与功能整体和谐,才能使消费者在与产品的交流过程中达到人机合一的完美境界,真正体会到“以人为本”理念产品设计中融汇。

总之,在实际设计应用中,形体与空间存在着相互依托和互为依存的关系,它们在形式创造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从这方面讲,形式的创造是形体与空间共同参与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朱铭,荆雷.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

[2]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3篇: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机械工程;机械设计能力;培养模式;典型案例

机械制造业不仅是现代工业发展建设的发动机,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制造2025”正推进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与智能制造进行转型与发展。“科技强国,人才兴国”,为适应产业的飞速发展与转型的需求,社会对具有较强机械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因此,在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中,亟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现代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1]。为提高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2-3]。但目前,相关教改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4],而对深度融合多课程、多环节的全过程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少。为提高毕业生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开展基于典型案例的多课程、多环节、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符合机械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潮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现状及问题

地方院校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承担着为行业技术进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责任。然而,一直以来部分地方院校沿袭高水平院校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未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修改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错位,社会急需能胜任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研发、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地方院校学科专业硬件建设的投入较小,先进仪器设备与实训平台的台套数少,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我国已广泛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基于工程认证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学生毕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而现代机械设计能力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生的核心能力。由于机械设计类课程多、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深奥且比较枯燥,学生多有畏难、厌学情绪,教师授课比较困难,导致学生机械设计知识掌握不扎实、机械设计软件应用不熟练、机械创新设计与综合设计能力较弱等现象,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机械工程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不能满足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人才培养效果还需继续改善。本文以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机械专业为例,该专业已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根据培养方案要求毕业生须具备包括机械产品设计能力、机械零件制造能力、机电系统控制能力、特色食品包装机械研发能力的机械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机械产品设计能力,专业能力形成体系如图1所示。针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中不仅设置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理论课程,也安排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专业生产实习、CAD/CAE实训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比较完整、规范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训练,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及手段。但是,由于各门课程、各个实践环节的缺乏交流协商机制,都按各自的思路与模式开展教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全过程培养体系,导致出现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工程软件应用不熟练、机械创新设计与综合设计能力较弱等现象,毕业生的现代机械产品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方案与措施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哈尔滨商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建立了基于典型案例的深度融合的多课程、多环节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体系

为实现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生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机械专业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并整合、优化工程案例,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典型案例,将现代机械设计的能力培养贯穿课程教学、生产实习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夯实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养与工作适应性。基于学科认知规律,从机械专业的初步认识机械→简单机械产品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设计→机械产品综合设计→复杂机械产品设计→复杂产业机械设计及研发→实际工程应用的人才培养规律,综合分析机械专业的师资队伍、硬件条件以及历史传承,建立机械专业基于典型案例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

(二)充实机械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以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为案例,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制工艺等核心课程与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深度融合,经过多轮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的循环培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规范、完整的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解决了机械设计类课程追求理论体系完整、忽视工程实践的弊端。1.第三学期。“机械原理”课程教师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汽车及变速箱动画,使他们了解汽车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及齿轮传动原理,增加其对传动机构有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着重讲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轮系设计,解决由于课程理论深奥且比较枯燥的难题。2.第四学期。首先,可通过“金工实习”让学生近距离观察CA6140车床主轴箱,使其对齿轮传动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师可通过“机械设计”课程教学,重点讲述齿轮传动设计、齿轮校核等内容。最后,通过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齿轮传动设计过程及设计要点,使他们初步了解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过程。3.第五学期。教师可通过“机械CAD/CAE/CAM技术”课程,让学生掌握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二维平面设计软件AutoCAD的使用,建立轴、齿轮、箱体等典型零件的三维模型,了解ANSYS、COSMOS等先进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通过机械CAD/CAE实训,建立圆柱齿轮减速器三维模型,完成齿轮减速器的装配图及典型零件图,使学生真正理解如何运用先进工具完成机械产品的设计。4.第六学期。可通过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实习,让学生理解齿轮、齿轮轴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重点理解齿轮加工工艺、设计计算以及尺寸链等内容;通过齿轮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机械产品、机械零件的设计及加工,形成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机械零件加工的良好工程设计习惯。5.第七学期。通过“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教学,重点讲述有级变速传动的设计;通过车床主轴变速箱课程设计,让学生能进行复杂机械系统整体布局、传动系统设计、操纵机构设计等,形成复杂机械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6.第八学期。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运用Solidworks等工程软件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机械产品设计,形成复杂机械产品设计能力。通过6个学期全过程机械产品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具备熟练运用机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去表述与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成比较复杂的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升专业能力和工程素养。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全过程贯彻案例式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思路。1.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典型案例,全过程贯彻齿轮传动及减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理论及工程实践,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夯实学生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作适应性。2.采用系统论方法,完善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与课程内容。采用系统论方法,将机械设计类各门课程、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开展教学的现状,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案例教学,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作适应性。3.采用重点论方法,提升学生对机械产品设计的理解。教师要全过程地重点讲解齿轮传动及减速器的设计、加工、材料选用、总体设计以及三维建模等,通过课堂讨论及习题课,让学生举一反三,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对课程内容的消化和理解。4.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教改、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融入教学。教师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教改、科研成果、学科前沿和高新技术信息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机械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并向其传授更多、更新、更先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5.结合实践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结合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与课外科技活动,通过现场实物教学法,提升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论

本文在对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的大量调研基础上,分析地方商科院校的现实困境及现状,并以哈尔滨商业大学机械专业为例,建立了基于典型案例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的全过程培养体系。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典型案例,将现代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贯穿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夯实机械专业毕业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养与工作适应性。通过对机械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出的机械专业人才更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产业转型需要。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也可为其他地方院校在进行机械专业培养模式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唐庆菊,陈少云,于凤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

[2]彭翔,李吉泉,姜少飞,等.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机械设计,2018(S2).

[3]娄燕.专业认证驱动下的机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

第4篇: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产品产品设计设计定位设计理念

在日渐完善的工业设计体系中,产品设计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呈现出更具时代意义的新面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于是,消费者对于与其自身息息相关的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产品设计出现了时代化、民族化、个性化、人情化等特点,产品的分类也越来越细。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产品设计方向,特别是对一些较为弱势的消费群体的关注,如无障碍设计、儿童产品设计、老年产品设计等等,成为设计的一种趋势。

儿童产品设计因为其使用者和使用特点的特殊性,和其他产品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我们主要来分析婴幼儿(0—6岁)的产品设计。目前中国市场上,婴幼儿产品基本有家具类和日常用品两大类,家具类包括床、桌、椅、游戏台等;日常用品则又可分为实用性产品和娱乐性产品,实用性产品如婴儿车、餐具等,娱乐性产品主要是玩具类。从整体上看,婴幼儿产品设计基本都具有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婴幼儿产品潜在的使用者

在产品设计中,准确的设计定位是设计成功的前提条件。现有婴幼儿产品,往往只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却忽略了这一类产品中的潜在的使用者。在婴幼儿与产品的关系中,婴幼儿常常不能作为独立的主体,而是需要成年人的辅助。因此,婴幼儿产品的使用者其实是由婴幼儿及成人共同构成的。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是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婴幼儿的角度讲,他们与产品的关系是一种“微观”的关系,无论是家具还是日用品,婴幼儿常常是“置身其中”的,他们很容易就能够与产品合而为一。因此,设计中对婴幼儿的关怀是从安全性、舒适性和色彩的愉悦性的角度考虑的。造型的美感对于儿童来讲,色彩是其重要的因素,而大的形式感是常常被忽略掉的,这也是由婴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这一时期的儿童还很难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

而对于成人来讲,与产品的关系是“宏观”的。当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给儿童选择一个合适的产品,这个产品要安全、舒适、可爱。他们总是试图从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但最终,这种选择的过程无疑带有个人的特点,如喜好、生活环境、地域、受教育程度等等,都会导致他们对儿童产品的不同选择。同时,他们还要考虑到产品的放置、收藏、清洁、价格以及与环境的协调等问题,这是一种对产品更综合的评定保护与被保护

“以人为本”,这是工业设计的最基本的一个设计理念。设计中,人的因素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婴幼儿产品设计中,首先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的安全性,这个问题在婴幼儿产品中显得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重要,因为儿童常常是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的。

令人欣慰的是,现有的产品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关注到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但是,有时伤害和被伤害常常是相互作用的。很多时候,产品对于儿童的伤害,常常是因为儿童对产品的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所以,这里笔者要提出的是,在婴幼儿产品设计中,不仅有保护的问题,同时还有被保护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产品不能对儿童产生伤害,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品自身不易被损坏。

要想产品不易被破坏,仅仅从增加产品的坚固性的角度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提出产品“被保护”的概念,是指通过设计能够使儿童从自觉的角度去“保护”产品。相应的,其实也减少了产品对儿童的伤害。

很多儿童产品都采用仿生的形态,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好,就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儿童的效果。特别是婴幼儿,他们还处在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最初阶段,无法像成人那样理性地去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应通过产品传达给他们一些正确的信息,而不是错误的。例如,如果我们把儿童握在手中玩的小玩具做成小金鱼的形状,就可能导致儿童去抓水中真的金鱼,因为产品传达给他的信息是“可以握在手中的”,这种信息就会误导他们的行为。所以在婴幼儿产品设计中,要考虑到产品仿生形态在自然中的状态与其产品功能之间的切合度,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教育意义注入到产品之中,赋予产品一种生命感,借助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唤起他们对产品的喜爱,也就完成了孩子自觉地对产品形成的保护。同时,婴幼儿产品也可以作为一种媒介和形象的教材,来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新晨

产品的新方向

现有儿童产品除了上面谈到的两个问题外,还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儿童产品的使用周期较短,淘汰率高,这就影响了婴幼儿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很多时候,婴幼儿都在使用一些替代品,而不是经过专业设计的专门用品,特别是婴儿的家具产品。因此,在婴幼儿产品设计的新方向上,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适用与变化的统一。例如,“能够和孩子一起长大的家具”的设计概念,就是考虑到儿童家具的更多用途。

同时,儿童用品的使用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儿童用品的主要购买者是家长、幼儿园等。现在,又出现了儿童用品租赁产业。这一产业的出现,对于现在的中国婴幼儿产品市场来讲,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产品的有效利用,使购买者有能力承受全面设计可能带来的较高的价格。这样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儿童用品的更专门化。

第5篇: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机械及机电产品; 设计策略; 绿色设计; 误区; 设计创新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duct design should have green concept of value tendency and avoid th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and the face of market diversification demand of design strategy under discussion, was explaining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ducts to green, correctly, and overall design concept development.

Keywords: machinery an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Design strategy; Green design; Erroneous zone; Desig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不段变化,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作为机械及机电产品研发、设计人员,应考虑甚至遵循一些因素去指引产品设计,从而少走弯路。以下是对这些因素进行的一些探讨。

一、机械及机电产品设计应以绿色设计为主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资源、环境、人口的三大主要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正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促使绿色理念的机械及机电产品设计技术必将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趋向。

在产品设计的全过程中,当考虑产品的基本技术性能属性与环境资源属性、经济属性并重,且环境资源属性优先和产品在使用废弃后的可拆性和回收利用性。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产品设计者和生产企业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方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对大宗工业产品,企业不但要生产产品,同时,还应在可能的范围内,承担产品回收和再利用的义务。促使绿色设计对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理念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人类对机械及机电产品设计学认识的深化。

瑞士人 斯塔尔认为:“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具有的功能”。这个理念的关键是通过制造业服务化来满足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同时达到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的目标。Stahel提出绩效经济的基本点是:传统工业经济面临着经济增长变缓、社会失业攀升、资源环境退化等多重危机,因此需要向具有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环境友好三重效益的新的绩效经济实现转变。这本书中的思想、案例和信息,对于中国如何深化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世界如何走出当前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双重挑战,可以带来许多非常规的启迪和借鉴。所以绿色理念设计将会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避免机械及机电产品设计中出现的误区

机械及机电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但要拥有绿色理念思想,还应避免实际机械及机电产品设计中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只因机械及机电产品设计是技术和艺术造型的综合设计。它既不是一种设计从属于另一种设计也不是各自分离独立完成。而是一种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所以避免机械及机电产品设计出现的误区是必要性的。

(一)重功能轻造型的误区

在相当一部分的机械生产企业对产品设计只追求产品功能,使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既没有风格,也没有特点,在竞争中也就失去竞争力,失去市场。有些工程技术人员知道产品艺术造型的必要,但由于知识结构和艺术审美不足,产生不了有艺术感染力的机械及机电产品,给人的感觉还是重功能轻造型。

(二)工程师包办技术和艺术造型设计的误区

工业设计有很多设计原理和原则,如造型上的平衡,对立和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尺寸的比例关系,人机协调关系,色彩的对比关系,标牌布置等等。当然,如果一个人既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知识也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很好的美术技法表现力,那么这是最理想的设计人才,但是,实际上企业这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工程设计人员同时充当着技术与艺术造型设计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工程技术人员和艺术设计人员运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是工程技术人员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运用观察、假设、实验、判断、推理、运算、演绎等手段得出抽象概念,构成理论系统和逻辑的因果关系。工程技术人员正是运用这种思维方式,针对要达到的结果运用一系列的计算、推理,按一定的结构原理进行设计,满足一种逻辑关系的机械及机电产品。

而形象思维是艺术工作者在认识世界客观事物过程中运用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美与丑、恶与善,满足心理和生理要求的符合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的思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构筑一种给视觉或听觉带来感情上的满足,这是艺术设计者的思维方式。

(三)艺术造型只是装饰机械外表的误区

有人认为机械艺术造型设计是机械的附属设计,总误认为机械艺术设计是处于从属位置,工程设计人员就凭经验,凭惯例去设计机械。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美。而艺术造型设计师只是修饰工程师已设定的布局,造成了为修饰而修饰,只能在尺寸比例、色彩、标牌、字体的点缀等做文章,这样,往往出现材料浪费,而无可奈何,功能设计与艺术设计完全分离,这也是机械设计的一个误区。

(四)机械及机电产品是功能与形式的有机结合物

以上分析了机械及机电产品艺术造型中的三种误区,那么,工程技术设计与艺术造型设计的关系应如何处理,如何协调。首先工程师与艺术设计师的指导思想要一致,明确各自的设计目标,确认把产品设计成具有一定技术指标和艺术价值的完美产品。其次,在设计程序上找到他们的合作点。

三、多样化需求下的产品设计策略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大部分的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但还没有把产品设计提升到设计战略的高度,并视之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面对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下,形式、形象、需求、体验4个概念产品设计可作为企业针对市场需求的有效设计策略。

(一)形式层面的产品设计

(1)潮流。跟踪和把握最新的潮流趋势,产品设计应具潮流特征。

(2)行业诉求。不同的行业由于属性不同,导致在某一行业下的产品有相似的群体特征, 设计要把握这一行业的群替特征。

(3)形式代价。设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恰当的设计,任何设计都需要放到一定的环境中去评价。因为设计需要平衡很多要素,例如成本、技术条件等相关设计要素。

(二)形象层面的产品设计

第6篇: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产品设计;网络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01-02

一、研究背景

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是产品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教授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相关的设计方法,要求学生综合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造型基础、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等课程知识,运用标准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展开设计实践。本课程因涉及多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且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掌握的方法与思路都非常丰富,故而这门课对学生来说需要大量理论联系实际的作业操练。针对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我校的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网络课程教改实践中,我们将网络课程构建起来,并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建设了以课堂为舞台、网络为后台的双平台教学模式,和实现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同时使教师也能够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密切有效的监管和辅助推动,以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二、课堂与网络的教学职能与教学特点

从授课形式和教学效果来说,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职能各有特色。课堂教学比较形象直观、有序高效,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容易感染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一对一指导,而且有些需要辅助练习的信息材料不易方便获得,学生的思考练习也就无法更加有效进行。网络教学具有时空开放性、信息丰富性、交互便捷性的特点,学生能够被丰富的知识所吸引,能够更宏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随时查阅各类知识点并进行练习和自测,教师也能够与之一对一进行监管和交流,但是课程重点难点的解析在网上传达不够形象生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能很透彻,学生的积极情绪难以调动。

因此,此次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综合运用课堂平台和网络平台,使课堂与网络教学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创设了系统性的双平台学习环境。

1.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舞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创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情境,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辅助他们建构知识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格外注重情境的创设,突出面对面互动交流直观性特征,师生在这里能够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进行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和情趣的沟通,双方的交流兴致和参与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①启示引导的教师舞台,课堂首先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倾注智慧与经验的表演舞台。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这门课中,课堂教学主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堂教学重点讲授课程概论和设计程序、设计方法等主要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他一部分课程知识内容则简略讲授,留到网络教学平台上由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因此课堂上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展开重点教学,主要突出两种教学手段:一是使用情境创设手段导入产品设计相关问题,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形式传达,以融入情感、贴近生活、用语生动的情景描述与相关视频引人入境,将产品设计课程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娓娓道来,并以设问形式调动学生共鸣体验和同步思考;二是选取典型性、深入性的教学案例阐释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理念,采用分步解析的手段,将产品设计案例的背景内容如市场环境、过程中的问题与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生动解析,让学生设身处地、展开同步思索与探讨。这些过程中,绘声绘色的“表演式”教学结合丰富的多媒体视频工具,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框架和学习策略。②交流互动的学生舞台,课堂教学的另一职能就是提供给学生社会交互与展现成就的空间。本次改革中课堂教学专为学生提供了一部分时间建设社会交互舞台:一方面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设置的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们在课上展开讨论、发表见解,通过作业讨论过程,学生们习惯于“头脑风暴”的热烈讨论,大大提升了思考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学习任务完成后,将由各个学生团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成果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将对展示成果进行提问、评析、建议和打分。这种交流也令学生的思维和应答能力都变得灵活流畅。在作业展示时,课堂上众目聚焦的讲台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和公平竞争、互动交流的舞台,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课下主动学习、丰富自我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从大家的提问和建议中获得启发,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作业成果。

2.网络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后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也说明了网络教学作为学习后台和大本营,在本课程中将承担更多自主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将承载学生更多的学习精力和提供活动与交流空间。每一阶段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就需要进入网络课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深入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远程监督和指导,在学习方法和课程内容上加以指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网络课堂作业。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中的网络学习任务主要有非重点章节和参考资料的学习,以及完成课下作业。产品设计网络课堂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了如下运行模式:①阶段性的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方式是本课程改革欲达到的重点目标,这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本课网络课堂中针对各个知识单元,由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多个完整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分为四个阶段:任务布置、任务求解、任务点评和任务终评。任务布置阶段,教师在网上布置各个学习任务;任务点评阶段,学生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调查、分析讨论完成学习任务,适时通过网上答疑向老师求教,教师可以一对一地为学生解答和指点;任务点评阶段,结合了课堂教学,随机挑选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展示任务成果(如设计定位作业中要对某类产品的消费者群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准确描述),师生共同点评,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修改作业;任务终评阶段,最终作业上传网络后,再由教师进行终评,给出该项作业成绩。②情境化的网络教学,美国著名情境认知研究专家布朗和科林斯认为,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他们不能孤立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因此要让学生在网络教学中能够真正进行有效学习和动脑筋思考,不能靠教条的知识罗列,而应引导学生进入与现实相联系、容易理解的情境。在本次网络课堂的课程建设中,特别安排课程课件各个章节知识点都有情境化的案例说明,如商业化产品设计思想方法一章中,产品开发、市场分析、消费者研究等都营造了富于感性的案例情境启发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并以大量图片、丰富描述、视频资料等方式渲染内容生动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同时,以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展开同步思考。情境化教学令学生能够从理性和感性上理解课程目标,思考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令学生形成自我观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兴趣。③师生共建的学习资源,产品设计课程内容与科技发展、实际生产以及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的设计应有科学性、时代性、前瞻性、实践性,在作业过程中常常需要查询和参考相关资料,因此,网络课堂还提供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新鲜信息,主要包括新科技与生产技术方面的相关信息、现实的和概念的产品案例和新鲜设计思想与方法等,使学生不断地接收到较新的设计潮流与热点信息之中,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思路也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的发言也就愈加踊跃。这些信息资源由师生共同建设,学生们参与到学习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中。通过对实际设计信息的自主理解与加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与相关知识结合,进行主动建构和联系应用,不再僵化理解课程理论,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④畅所欲言的网上交流,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交流的方便性和多元性。此次网络课堂建设为促进交流,搭建了答疑系统、论坛系统,实现网络交流功能。同学们如果在学习和作业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答疑系统咨询教师,教师会保障每周有二到三次查看网上的学生问题,使学生的疑问得以解答。网上论坛供学生们彼此交流,供学生们共同探讨和分享学习上的新发现和彼此在设计上的想法、经验等。教师通过答疑系统和论坛系统保持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的关注和了解,在课堂上采取一些相应的方式来激励和表扬学习积极分子,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如表扬优秀论题,请论坛版主发言等。

三、教学改革小结与展望

此次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与网络的双平台教学建设具有启发性、驱动性、监控性、搭配性的系统化教学环境,使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兴趣激发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和积极表现者。毫无疑问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改方案初步运行中也呈现出种种的问题,如学生较多,任务驱动时间难于一致把握;小部分学生难于调动其网上自学积极性;教师对网络进行监管和经营比较费时费力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探索解决的方法,网络与课堂双平台的教改方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进程中继续不断深入与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陶瓷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13-02

0.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创意产业的兴起为国内的设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的发展契机。但是,面对着发展成创新性国家这一战略机遇,我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培育出更优秀的能够符合时展的人才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国内许多高校为我国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怎样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能够真正的使我国的陶瓷艺术设计教育融入社会走向国际成为我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筮待解决的问题。

1.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1.1课程设置缺乏全面性和联系性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明显的问题是专业基础课比重过大,对陶瓷产品设计的课程设置严重不足。未能够全面而合理的安排各种类别的课程,各课程内容比例失调。因此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统筹兼顾,不能在各方面实现全面的发展。此外,由于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设计基础知识与工艺基本知识,产品设计方面未能紧密相连,导致学生对陶瓷产品的设计的认识肤浅,不能符合当代陶瓷企业的要求,尤其不能满足日趋增多的创新性企业对产品的实际需要。学校在陶瓷产品设计课程设置的中往往忽略了市场的这个环节的课程教学。陶瓷产品设计不能“闭门造车”,要求学生多参与社会项目创作,创造条件把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单纯的掌握一门工艺或一味追求艺术表达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明确设计概念,了解社会需求,再加以创新型思维的运用产能解决高校陶瓷产品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2课程设置缺乏延续性和支撑关系

当今陶瓷技艺由传统的师徒教育模式发展到高等院校专业技能教育,许多社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的交流使得传统技艺的生存现状面临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就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的需求方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传统思维认识的一种单一的只注重工艺的教育转化为一种更人性化的教育,对口专业教育转化为个人兴趣或者说是一种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能力教育。如果学生在设计日用陶瓷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涉设计的概念及“设计是什么”,设计的目的即“为何而设计”学生就无法产生活跃的思维方式,也不能够拥有新颖的的设计灵感。导致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吸引力,创新力。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设计的含义,设计的观念思想及其观念,才能彻底的明晰与认识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此外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很大程度上发挥着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绘画,化学,机械等学科密切联系,古今中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相融合,因此,要求高校陶瓷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有拓展性。

2.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

2.1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群

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群除透视与结构素描,还包括色彩设计基础与造型基础三门在内的三门课程。[1]设计的根本是对创造力的培养,造型技术是产品造型的的关键要素。[2]造型基础课,是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设计知识的必须要学好的一门课程,并且该课程对于学生学习来说,不仅要掌握造型的基本技能也要掌握造型的技能与理念。造型能力能够体现着设计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该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观察能力,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发展新的观念。此外,引导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因素处理形态问题,并且能够树立正确的形态创造观。

2.2工业设计计算机与多媒体课程群

目前,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软件功能也在快速的提高,由于计算机对图形以及图像方面的处理能力十分强,因此计算机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的作用。计算机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同时降低了设计的成本,更大的意义在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设计结果更加有水平,更加优秀。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尤其对于陶瓷造型设计更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这一措施的实施为陶瓷设计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且提升了技术含量与高科技的应用,面对现代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上应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已成为工业设计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对3dsmax、Unity、AfterEffect、软件交互技术的应用,脱离传统教学方法及以往该课程的模式化学习,将课程更生动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工业设计课程的兴趣。营造出更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3.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设计课程体系

3.1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产品设计程序课程体系包括产品设计初步,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以及创新性产品设计在内的九次设计实践课程。不同的课程能够解决层次不同的设计方面的问题。能够拉动相应的基础课程逐步深化与加强的。此外,作为与设计课程并行的设计管理课程群能够为设计课程提供理论知识方面的补充。

3.2陶瓷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

陶瓷产品的外观设计与工业设计密切相关,外观设计包括形体设计和色彩图样设计,这两方面的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中产品的设计中的造型基础,设计色彩,形态基础设计等方面紧密相连。图形的设计。

3.3工业设计对陶瓷产品设计的影响

工业设计专业的关于产品设计方向基本课程包含设计色彩,设计思维,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这些工业设计专业中的课程内容有利于促进陶瓷产品设计教学体系的更加完整,使陶瓷产品设计教学更具有系统性。因此,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增设与工业产品设计有关联的诸如陶瓷产品系统设计、陶瓷产品的设计思维等课程。尤其是对“陶瓷产品设计速写”这一课程的增设,有利于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学生在速写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表达自身的设计思想,加强构思的形象化。

4.结语

中国陶瓷艺术专业的起步相对于西方、日本等国家比价晚,在受到西方陶艺及传统陶瓷的双重影响,同时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健全,教材不系统等诸多问题,作为高校的陶瓷设(下转91页)(上接13页)计教学工作者我们正处于教学实践的前驱队伍,对教学大纲的设置、对课程教材的选择与编排。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为陶瓷工业生产培养产品的设计研究人才是学院式陶瓷产品设计教学的核心任务,其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与整个生产过程联系得非常紧密,不仅要去课程教学对工艺上的训练并且更重要的是设计理念上的实用性与创新性。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实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相关学者提出绿色设计概念,这一概念有利于陶瓷产品设计专业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我国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得到本质的升华。[3]

参考文献

[1]刘谨.型有新生――产品设计中造型的探讨[J].神州.2011,(29)

[2]陈英.工业产品造型设计[J].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11,(02)

第8篇: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家具设计;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一、课程模块设置背景

随着广东省乃至全中国服装工业飞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之后,社会急需兼备家具设计专业知识及家具设计企业技术管理和服装贸易管理知识的综合管理人才,而面对这一需求,高校的现有教学无法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白云学院于2012年成立了“产品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这一新的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是一个适应未来发展的具有边缘性和整合性的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体系必须表现在教育理念上;教育理念的表达则是课程设置。[1]家具设计模块课程正是产品设计专业成立后新开设的专业方向,如上所述,由于我院成立产品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是我院的一个全新专业方向,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并无现成的范例参考。[2]艺术设计院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方向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如何确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应如何创新,课程作业应如何设置安排,这些都是值得进行全方位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课程模块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确立

本课程模块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必须针对艺术设计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的特点来设置。这一新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家具设计师,而是具有较宽的专业适应能力,能采集并处理国内外产品设计家具设计方向课程模块建设的相关信息,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及较高的文化素养的专门人才。从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本课程模块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对家具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从事家具设计、生产和研究打好基础,从艺术设计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确立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1.对家具设计学有关的知识点和知识链进行系统、深入、缜密的梳理,在此过程中整理出哪些是本专业学生必知必会的;哪些是为将来进一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哪些是与家具行业、企业生产以家具市场紧密相关的;哪些是建立专业观念、实现培养目标的;哪些是符合学生知识背景、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并掌握的,从而确立由深入浅、环环相扣、实用有效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2.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逻辑关系,深入思考和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上如何安排能让各知识点的衔接与过渡更顺畅自然,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上注重各教学环节的连续性与合理性,做到教学线条简洁、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确保学生能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3.引入高科技面料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趋势。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渗入,让学生理解高科技与高情感,了解先进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懂得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高科技面料;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建立未来进入社会工作后所应承担的角色与社会责任。4.在本课程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最后都会对本环节最重要、最常用的家具设计术语进行总结和整理,并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呈现。我院地处毗邻港澳的广东省,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向来有对外贸易的传统,在“引进来”、“走出去”的政策下广东的外向型经济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家具业作为我国主要的传统产业之一,是我国商品出口的强大发动机和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其中广东省作为我国家具的主要出口大省之一,家具出口全国排名前列。我院产品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培养的是家具设计基础、家具营销管理理论与实践并重,能适应国际、国内时装企业及贸易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特别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此内容,以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真正有用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本课程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在真正理解课程目的与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探索,注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系统,综合,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3]首先,在讲授本课程模块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别注重强调家具设计,家具生产,家具市场之间的关系,选取经典的家具设计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详尽的讲解与分析,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信息,如世界著名的家具制造商及其产品,著名家具设计师及其设计风格,著名家具设计师及著名的家具品牌与家具开发商的合作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其次,在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切实可行的家具实验,让学生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去观察,记录和检验,并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验课程的交替渗透,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再次,注重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积极思考,讨论并总结规律。此时教师再对同学们的讨论成果加以梳理,补充和完善,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寻找相关实验加以验证。这种启发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低掌握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最后,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用灵活,生动,直观,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同学掌握教学内容,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和任务。如在讲授家具的发展史,利用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参观所拍摄的相关资料作为教学资源,通过讲述展品、见闻和亲身感受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在讲家具加工工艺时,特别加入了具有岭南特色工艺的内容,学生们通过观看短片和实物,加深了对岭南的文化了解,同时也把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传达给年轻一代。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多元化吸收的有效途径。

(三)课程模块作业的设置与安排

本课程在作业的设置和安排上注重选取与现代家具设计、生产、加工及小时实际紧密相关的实践性题目,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对家具设计的认知和掌握不能靠被动地接收课堂讲授的知识,熟悉本地家具市场,观察、认识并亲身感受各种家具对于本课程模块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院所处的广州市拥有多个大型的家具市场,其中广州湘江家具城更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家具市场之一。借此地利,从本课程模块开展之初就要求学生到本地的家具市场上去观察、认识、了解、感受并熟悉各种家具材料,完成家具素材收集、归类、整理的作用。这种到家具市场进行实地考查的活动贯穿课程模块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结合课程内容,带着问题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解决。每个学生将收集到的家具汇总到学习小组中,共同观察、分析、学习和研究,同时鼓励不同学习小组间的学习交流与分享,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通过完成作业,一方面以自主学习探索的方式了解并熟悉各种家具,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学生们学习了家具课程模块较为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后,设置了考察家具分类市场及相应的家具产品,并结合专业知识对考察对象进行综合性材料分析的实践性课题作业,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家具分类市场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家具品牌进行市场调研,对时下家具产品所使用的材料进行详细的观察与记录,并对该家具类别的材料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在调研的品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家具品类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家具市场上寻找与之相同或相近的进行详尽的成本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自己确定考察对象并确定研究方法与实施程序,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要与其他组员共同探讨、合作完成,另一方面也要在作业过程中与老师多次交流、沟通,明确进一步的方向并不断完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5]通过作业的完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综合性家具设计知识的理解,并对家具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观念与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这种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作用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们通过这一实践性课题作业的完成而获益良多。

三、结束语

第9篇:产品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一)什么是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就是对颜色的重组与搭配,它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在方方面面,当我们用视觉去感受时,其同样会给们的心理以及心情甚至生活节奏,工作效率带来影响。色彩构成是学习绘画的基础课程,是色彩的一种重新构成。色彩设计的基础就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对色彩进行设计,可以包括对色彩基本要素的重新规划,重新配比。比如对色相的重构,对明度对比与色调和纯度对比的增减,当然色彩设计也要与其相关的载体相匹配。

(二)为什么要学习色彩设计

1、色彩设计具有识别性

色彩设计具有强烈的品牌识别效应,可以塑造强烈的诱目性与辨认性,所以利用色彩这种强烈的识别性,对产品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包装设计,可很好的强化产品特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使其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比如在世界名牌胶卷中,柯达是黄色、富士是绿色、三菱是红色等,正是不同的色彩才增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突显了各自的特性。

2、色彩设计具有象征性

色彩的个性与产品及企业的特点能够相通,并借助人们的观念、认识和共同的心理联想所能理解的颜色,运用包装和企业形象(标志)的设计,这类颜色称为象征色。特殊的商品需以特定的色彩加以标识,为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同时起着保护商品、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功能。如橙色给人以增强食欲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一般餐饮业要用橙色,再如药物如果用红色来包装则标示是滋补性的作用,而如果用蓝色或者绿色来包装则表示是消炎或清热的功效。

3、色彩设计具有整体性

一个品牌都具有品牌的传承特质,比如宝马的标准配色蓝色加银色,使消费者一看到此种配比就能想到宝马。同时,比如再来看海尔系列的产品,给人以整体的感觉就是白色,即白色家电,也就是色彩的设计使得品牌具有了整体性,不仅是其深入人心,更使得消费者对产品有一个直接的反馈效应。

4、色彩设计具有商品性

商品的色彩设计,就是要将这两者进行恰当综合——即符合商品本身的性能,色调,更能促进社会对商品的好感与认识。好的色彩设计不仅可以让消费者第一时间记住产品,同时也会增强产品的商品性。

二、色彩设计与产品设计的相关性

(一)为什么产品需要色彩

1、为了达到品牌的效应

设计最终是要转化为商业的,那么针对产品就要讲品牌效应。产品的形体可以给产品带来一定的附加值,但是色彩更加直观,给消费者的视觉刺激更加激烈,可以提升产品给消费者的瞬间记忆效果,以致进一步达到品牌效应。

2、为了给人以视觉刺激

如果一款产品没有任何颜色,或者色彩没有经过一定的设计,那么它在众多同样产品中很难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产品需要颜色,需要设计过的色彩,这不仅相当于给产品穿了一件华丽的衣服,同时也使其成为舞台的焦点,给观看者强烈的视觉刺激,让人们对其有第一时间的记忆。

3、为了给人以安全防护的警示效应

产品设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那么设计出来的产品也要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以及可靠性。所以,安全防护的警示效应就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去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最直接的方式以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色彩的设计。比如救护车的色彩是红色,给人的警示就是救火防火。

(二)怎样很好的将色彩应用于产品设计中

首先定位产品设计的针对对象,明白其受众群体,然后对颜色进行定位,比如设计的是一款儿童产品,那么色彩的相关定位就要暖色为主,尤其黄色,然后再根据产品功能等来对色彩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总之要很好的将色彩应用于产品设计中既要明白产品的定位,功能用途以及推广,又要寻找与之相关的色彩搭配和色彩吻合。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