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教研能力范文

加强教研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教研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教研能力

第1篇:加强教研能力范文

1 科学管理仪器,为教学服务

实验室的制度和规则是实验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为此我们根据农村初中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等。做到在实验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实验管理员,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的开展。

2 开足开齐实验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我认为全面的化学实验能力应该是运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多维的心智和动作技能等的结合体。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的最基本的实验能力应指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处理常见实验突发事故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把教学重点由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训练,转移到形成思维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以及学会处理问题的过程上来。其主要思路为:⑴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需反复多次,严格认真训练方能奏效。我通过开足开齐大纲规定的实验课,优化必修课中的实验教学,加强课外活动实验,布置课外实验与制作等做法让学生多做多练。⑵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我们开设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探索性实验和验证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联系的实验习题,有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还有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的课外实验与制作。⑶注重科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我把实验教学从单纯地当做一种直观工具和辅助手段的从属地位上升到科学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高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学生以科学态度热爱化学。实践也证明了这是升华知识,巩固知识,提高兴趣培养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

3 充分利用教学仪器,全面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能使学生根据教材的各种实验要求,自由地完成实验,更充分地发挥仪器的作用。每个同学随时都可以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可以补做还存有疑问的分组实验,有的去做老师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有的去做课后小实验,还有的去做习题上的实践性实验及课外探究性的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深化了知识的理解,教学仪器得到充分的作用和发挥。

4 开展各种实验教学的竞赛活动

组织开展各种不同的实验教学活动,在校内多开展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在相邻学校之间组织开展实验教研活动,组织优秀的实验能手参加县级以上的竞赛活动,举办各种形式自制教具的比赛活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方案,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5 营造科学探究氛围

第2篇:加强教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语言教育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2301

引言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就是主要通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听和说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表达思想,吸收知识,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

1.幼儿园语言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家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针对性强,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亲子间感情亲密、互相信任,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其次,家庭语言教育具有灵活性与随机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而且家庭语言教育中家长教学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孩子更容易听从。但是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存在缺陷。家庭教育时间不固定、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忽视儿童的个性特点以及参差不齐的家长素质不齐都导致家庭语言教育存在不可回避的难题。

幼儿园语言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是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同时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这些优势比如固定的环境、专业性是家庭无法提供的。因此本文选取了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对策。

2.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不适合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问题

2.1幼儿园语言教学小学化。有些教师模仿小学语文的授课方式,对幼儿进行“语文教学”,有的甚至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材料提前到幼儿园大班使用;

2.2在语言教育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的口语表达。还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教幼儿识字方面。另外在口语表达方面也只注意到简单的对话与重要或模仿,体现不出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3在语言教育中体现不出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无一定计划与目标,有的是即兴发挥,有的是年年照搬,不去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方法,不能利用幼教的研究新成果;

2.4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只知在语言课中进行语言教育,不知在其它学科与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不懂得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其它方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和语言本身的综合性和通用性特性;

2.5在语言教育中缺乏创造性因素。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只能按预先的备课方案展开一节语言课,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转化为课的内容。至于从备课到讲课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因素,则更少。

2.6重视有计划的语言教学活动、忽视日常语言教育活动。独立的语言教学活动是进行语言教育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但就目前来看,我们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时,注重在课上通过故事、儿歌、看图讲述等手段丰富词汇,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但很少考虑在一日生活中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培养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以及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因此常常导致课上课下相脱节的情况。教师虽然尽量做到让更多的幼儿发言,但毕竟课上时间有限,仍然会有许多幼儿没有机会发言回答问题,而且许多教师都把下课当作是这一语言教育任务的完成,在评价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时也多数只是依据课上发言幼儿的表现而定。

语言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都是发展幼儿语言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一定要把老者合理的结合起来,不可重此轻彼,更不可完全忽略后者。

3.幼儿园语言教育发展方法分析

3.1 营造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长在狼群中的孩子只会嚎叫,这就说明开放的语言教育环境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语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敢于说话,善于说话,以丰富、生动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和开放的语言教育环境,不能让孩子只待在幼儿园课堂上学习语言,要让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感受水,感受春夏秋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有感而发。另外,还可以用编故事、家长沙龙的形式加强幼儿语言训练。

3.2教师要把语言教育活动内容蕴含多种形式活动之中,如谈话活动、讲话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这样使幼儿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幼儿园还可以引入成熟的综合活动,来丰富语言教育活动内容。首先,综合活动更强调各个方法的相互整合,应该说这样的理念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多领域的渗透可以刺激幼儿的说话欲望,保证幼儿的积极兴趣。其次,综合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儿童生活、自然和社会,真正地在向“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的语言教育目标迈进。

3.3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言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幼儿语言教育在观念、内容、形式、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和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众多的视听手段,让幼儿在听、备、讲、做、想中充分积累语言经验。多媒体教学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教师一定要学会正确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第一,明确内容至上的原则。即形式只是为了充实内容才能存在,要杜绝花哨的课件,使儿童关注内容本身,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目的。第二,教师应提高课件制作技能,要通过互相学习、增加PPT制作的培训,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为实现语言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3.4 体验生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语言教育。户外游戏时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时,可请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如李嘉正小朋友说:我喜欢玩轮胎,轮胎跑起来很快,我喜欢与赵子昊玩滚轮胎比赛;张宏宇说:我喜欢鳄鱼玩具,它是我的大马。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大脑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个个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讲述自己心爱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创新玩法。

第3篇:加强教研能力范文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实验技能。

主要包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读数。中学物理中的刻度尺、天平、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等都是学生必须准确和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要求学生对各个仪器的使用原理、方法以及仪器测量后读数必须准确、熟练。为了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查资料,教师总结,介绍器材的发展过程,或者通过亲手制作基本仪器来加深理解。比如:弹簧测力计。准备面板、大白纸、一段弹簧、记号笔、相同质量的钩码若干。介绍弹簧的原长。依次挂一个、两个、三个钩码等等、用记号笔在弹簧伸长总长的位置做上标记。记录数据并做出弹簧的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像;再做出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像。从而得出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再引出拉环、面板以及刻度组成弹簧测力计。这样学生很好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降低了难度。

(二)控制实验条件。

做实验要依据实验原理结合实验目的,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顺利进行。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特别市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依赖性很强,不敢也不愿动手,因此,要创造条件和严格要求,使学生亲自参加实验。

为了使学生能主动设计实验,亲自参与,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到尽量多的实验方法,然后加以讨论,找到最佳方案。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比如说测盐水密度的实验。这个实验让学生设计大体上有三种方案:1.测空烧杯质量,烧杯和盐水总质量,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盐水体积;2.量筒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空烧杯质量,将量筒中盐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3.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盐水体积,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质量。

通过学生讨论,找到测量过程中误差最小的实验方案,然后控制实验条件开始测量。亲自参与到实验设计中,自己做设计师,使学生甩掉依赖性,动手操作,实验效果很好。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比如在观察“摩擦起电”时,要注意提示学生:1.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2.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接近时会产生什么现象?3.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些,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以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结论。在初中阶段各类实验中,教师不能包办,通过每一个实验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学会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四)数据处理能力。

掌握处理数据的方法,尤其是图像法,能够正确处理得出结论。比如沸腾实验,通过实验做出图像,分析得出沸点。再比如熔化和凝固实验,通过实验得出数据和做出图像,得出沸点和凝固点。再比如“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在实验基础上得到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越慢,运动时间越长,运动距离越远。再进一步推理:如果阻力更小,速度减小更慢,运动时间更长,运动距离更远等等。最后得出如果阻力为零,速度减小无限慢――不减小。运动时间无限长―永远,运动距离无限远。进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某些小实验,小制作,无形当中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再比如:用纸锅烧水、反复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会发烫,制作简易天平和量筒等小实验,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这样可以使学生眼、脑、手并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器材构造的理解,也使学生思维异常高涨,增强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的信心。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对物理学习也感兴趣了,对我们整个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利。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前,教师应安排学生预习实验的目的、实验所用仪器、实验的步骤以及处理数据的办法。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寻找更好的方法安排实验,或用其他可代替的仪器改进实验;并在学生完成规定实验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可能的条件,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4篇:加强教研能力范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了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的条件和特征等。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能成功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想象能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比较深刻、牢固。

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转贴于

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的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第5篇:加强教研能力范文

目前由于中招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初中物理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然而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若轻视实验教学,那么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则是纸上谈兵。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的发生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观察“摩擦起电”规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其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其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 “小风轮”、“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结合起来,从而使其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四、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应用画图、识图的训练等,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目的要求,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地发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6篇:加强教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38-01

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既要算得正确迅速,又要注意方法的合理、灵活。要达到计算的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运算法则,即算理;二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加强思维训练;三要科学地进行巩固训练,形成能力;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四点必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一、讲清法则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基础

法则属于基础知识,计算属于基本技能,对计算法则的理解是形成计算技能的基础。而要掌握计算法则,必须弄清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运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先通过实际事例,使学生初步建立有余数概念,然后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探索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首先,在计算时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计算这道除法题时,答案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找到怎么办?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他们会联系“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帮助试商,再到横式中口算验证。接着,教师设计了一组题,用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商和余数随之变化的练习,让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找到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先看除数和几相乘能小于被除数,又最接近被除数。这样从具体到抽象,重点解决思考方法,概括出了计算法则。

二、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加强思维训练

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法则,能按法则进行计算,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加强思维训练。以简单的口算为例,虽然学生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答出同样正确的得数,但细心的教师会通过详细了解,让他们说出口算过程。学生各自的思维程序是不同的,这里有的合理,有的不尽合理,教师应及时给予梳理、归纳、点拨,使之形成合理的思维程序。小学一年级3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是很简单的。如17+8,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说出得数。但有的学生计算方法却不合理。如有的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数出17之后,再数8个数。教师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征,因为17加3得20,所以把8变形为3+5,口算过程是17+3得20,20再加上5得25,这是凑十法。也可把17变形为10+7,7+8得15,10+15得25。这样的口算过程全部在大脑中进行,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形成合理的思维程序。

三、加强练习,形成技能

(1)课堂练习目的要明确,重点突出。课堂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要突出重点,要围绕重点展开练习,才能练在点子上,练出实效。数学课的特点是系统性强,任何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例如,讲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重点就是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至于把整数转化为它的倒数后再计算,那是旧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少练些。再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是要着重练习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环节,而不必总完整地计算出结果。这样的练习方向明确,节省时间,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2)课堂上讲和练要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边讲边练,讲和练有机结合。这样,学生会记得更牢固。例如,教师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是一个难点,颠倒相乘又是一个难点,而且除后的得数又越除越大。由于难点集中,就需要教师边讲边引导学生练习。讲完意义后,教师要让学生练习说出除法的含义。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就掌握了数学知识。

(3)课堂练习要因材施教。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对计算能力强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让学生连续口算,什么时候出现错误,什么时候停止,这种练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给学生限定题数或题量,看谁用得时间短、计算准确,绝大部分同学能在两分钟内计算50道题。对于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教师应给这些学生适当的帮助,以增强他们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计算速度提高上来。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通过数学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h。首先,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审题确定好运算顺序,明确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并及时检查。其次,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验算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中的错误,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再次,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学生看到错误,要及时订正。尤其是教师下发的作业,学生要把错题重新做一遍,再交给教师批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必须从低年级抓起。相信只要广大教师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7篇:加强教研能力范文

兴化市周庄镇边城初级中学 张永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很多是运用实验教学手段,通过他们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而获得。实验教学,能够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科学态度,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验教学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门教学艺术,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注意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现在我把自己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 做好课堂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最佳环境。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实验,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绪言课,可通过简单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利用学生对新异内容的敏感,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以精彩的化学实验把学生带入绚丽多姿的“神话”世界,培养学生的求新意识。我设计了“白纸显红花绿叶”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稀硫酸绘花,再蘸氢氧化钠溶液画叶,然后将白纸挂在黑板上,用喷雾器把石蕊试液向上喷洒。立时学生便发出惊讶的啧啧声。我还用较短时间表演了“魔棒生烟”、“清水变牛奶”等,实验中呈现魔术般的变化,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从而激发了他们追求新知的欲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把握化学教材,掌握实验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尝试改进化学实验和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实验技术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需要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和重新设计。在指导学生学氧化碳性质时,我让学生完成如下实验:取一个空雪碧瓶,使其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注入一半水,再迅速旋紧瓶盖振荡。学生便观察到瓶子很快瘪了下去,他们亲身体验到二氧化碳的可溶性。然后从瓶中倒出一些液体进行与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其他性质实验。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欲望和求知动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

二、 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初中学生适于形式生动活泼,内容浅显易懂,所需时间较短的课外实验。我们可以把对化学有特殊爱好的同学组织起来,建立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活动时,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实验的改进创新和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上,引导学生发现课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大胆设想,改进方案,重新实验,使实验得到完善并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后,我将制取氧气的几种装置图用投影片展示出来,同时提问: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同学们分析比较后,选出了用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好方法:它不仅具有以上特点,还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在定好方案后,我将学生分组,互相配合,组装仪器,选用药品,进行实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学习了氢气的性质和制取后,我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的习惯的优势,结合教材后面的家庭小实验,让全体学生各自选取合适的材料,制作一套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带到班上参加展览、讨论并进行实验。有的同学是随便找些易找到的材料,不管能否使用。在装药初试时,不是漏气,就是无法导气。而认真的同学情况就好得多。我便让这两类同学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认真的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些成功的创新举措也成为他人的“创新点”,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 进行探索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8篇:加强教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观察意识;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75-01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说过:"科学起源于观察的领域和实验的世界,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品质。教学和实际调查表明,观察能力强的学生通常对事物的感知迅速,准确完整,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且在单位时间内感知较多的事物,因而积累的知识丰富,学习效果好;而观察能力弱的学生,往往对事物的感知迟缓,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表现在学习上,大多成绩较差。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教师如何有步骤地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通常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1.认识观察实验,培养观察意识

观察能力是中学生借助于强化实验等直观教学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要形成这一品质,就必须加强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怎样加强呢?对此可做一些游戏,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仔细观察的重要性。我曾指导学生做过一个游戏:取一个杯子,用某种食物用品调剂一种(具有刺激性)溶液,我伸出一个手指在杯中沾取溶液,再把手指头噙入口中,我得意地笑。问同学们看清了没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看清楚了。随即我就找一学生按我的表演办法再做一遍,结果学生把指头伸进口中的时候,像触电似的大伸舌头,咂嘴,表情十分滑稽,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这时有部分同学还想跃跃欲试,我就又找了几位同学,结果和第一位同学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我故意不做回答,静观同学们激烈的猜测和讨论,待同学们都安静下来之后,我让做演示的同学讲一下品尝的味道,学生说:"又酸又涩。"我向学生说我并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同时我又演示了一遍,让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察,直到这一次,有部分同学才看清楚了原来我沾取溶液的手指是中指,而深入口中的却是食指,借此机会,让他们自己亲自体会一下实验观察的重要性,给他们进行实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

另外,就化学的发展史来看,列举由于在化学实验中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得到重大发现的例子,如拉瓦锡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氧化汞发现空气中有氧气,从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等。从这些例子中,使同学们认识到认真观察在知识的学习中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也结合实验教学,教育学生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激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观察目的,养成观察习惯

所谓目的性就是指观察要有目的,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必须针对所要解决的化学问题,抓住物质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才能达到预期的观察目的,观察目的要服从教学目的,并且在观察中应排除干扰,分清主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可使观察深入、细致和有效,也可避免观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观察,观察的目的是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而不能只观察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要在观察前,丰富观察的准确知识,让他们先了解观察的对象、现象,这样才能使他们正确、全面地观察,使观察引向成功。

3.教会观察方法,提升观察兴趣

第9篇:加强教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的竞争逐渐表现为创新科技的竞争,而创新科技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人才,因此,各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依靠教师的语言传授,而需在实践中培养。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手段,它是学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物理有着明显的学科优势。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自觉地探索问题。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有时甚至需要异想天开。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不会主动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因此,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气压强知识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学生:你能不用外力将饮料瓶弄瘪吗?学生左想右思,找不到方法。这时候可以演示给学生看:先将热水灌入饮料瓶里,然后将热水倒掉并立即将饮料瓶的盖子拧紧,一会儿,就会看到饮料瓶向内瘪了。学生看了以后觉得十分有趣,感觉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看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瓜葛,其实,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没有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的思维只跟着老师转,唯一能说的话就是老师讲慢点,我来不及记录。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他们无法放飞自己的思维,没有机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害怕被老师批评为不认真听讲。

新课改要求老师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平时要主动放下架子亲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想象,敢于提问,敢于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创新能力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只有在轻松的环境里才能产生,因此,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观察的方法,在实验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实验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实验中理解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原理,还能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呢?

1.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他们对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原理难于理解,因为他们还以形象思维为主。演示实验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物理原理变得形象、具体,从而使他们建立正确的概念,深刻理解物理原理。演示实验具有很大示范作用,如果老师操作规范、娴熟,学生就会深受影响;如果老师操作不规范,则学生在自主实验的时候也会模仿。此外,老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边做边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效果,老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不能因为某种原因使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失败,假如真的失败了,再怎么解释都是苍白的,会使学生扫兴。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老师不仅要做足准备,还应该让每个学生看清楚,必要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进行放大,如果时间允许,则可以请一些学生仿照老师做一遍。

2.开展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创新。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实验技能后,要放手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新课改大力提倡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多元化教学,尤其要重视科学探究实验的开展。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研究探索的过程,十分有利于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物理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系?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再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最后找到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如果探究的问题比较复杂,则可以由多名学生一起合作,得到实验数据后,再一起讨论,一起归纳出结论。也许,初中学生所探究的物理问题,科学界早有定论,但探究式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探索未知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形成科学学习的方法和科学世界观。

总之,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加强实验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力体现,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措施。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肯定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