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教研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科学管理仪器,为教学服务
实验室的制度和规则是实验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为此我们根据农村初中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等。做到在实验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实验管理员,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的开展。
2 开足开齐实验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我认为全面的化学实验能力应该是运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多维的心智和动作技能等的结合体。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的最基本的实验能力应指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处理常见实验突发事故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把教学重点由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训练,转移到形成思维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以及学会处理问题的过程上来。其主要思路为:⑴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需反复多次,严格认真训练方能奏效。我通过开足开齐大纲规定的实验课,优化必修课中的实验教学,加强课外活动实验,布置课外实验与制作等做法让学生多做多练。⑵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我们开设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探索性实验和验证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联系的实验习题,有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还有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的课外实验与制作。⑶注重科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我把实验教学从单纯地当做一种直观工具和辅助手段的从属地位上升到科学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高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学生以科学态度热爱化学。实践也证明了这是升华知识,巩固知识,提高兴趣培养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
3 充分利用教学仪器,全面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能使学生根据教材的各种实验要求,自由地完成实验,更充分地发挥仪器的作用。每个同学随时都可以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可以补做还存有疑问的分组实验,有的去做老师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有的去做课后小实验,还有的去做习题上的实践性实验及课外探究性的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深化了知识的理解,教学仪器得到充分的作用和发挥。
4 开展各种实验教学的竞赛活动
组织开展各种不同的实验教学活动,在校内多开展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在相邻学校之间组织开展实验教研活动,组织优秀的实验能手参加县级以上的竞赛活动,举办各种形式自制教具的比赛活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方案,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5 营造科学探究氛围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语言教育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2301
引言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就是主要通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听和说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表达思想,吸收知识,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
1.幼儿园语言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家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针对性强,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亲子间感情亲密、互相信任,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其次,家庭语言教育具有灵活性与随机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而且家庭语言教育中家长教学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孩子更容易听从。但是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存在缺陷。家庭教育时间不固定、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忽视儿童的个性特点以及参差不齐的家长素质不齐都导致家庭语言教育存在不可回避的难题。
幼儿园语言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是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同时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这些优势比如固定的环境、专业性是家庭无法提供的。因此本文选取了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对策。
2.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不适合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问题
2.1幼儿园语言教学小学化。有些教师模仿小学语文的授课方式,对幼儿进行“语文教学”,有的甚至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材料提前到幼儿园大班使用;
2.2在语言教育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的口语表达。还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教幼儿识字方面。另外在口语表达方面也只注意到简单的对话与重要或模仿,体现不出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3在语言教育中体现不出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无一定计划与目标,有的是即兴发挥,有的是年年照搬,不去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方法,不能利用幼教的研究新成果;
2.4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只知在语言课中进行语言教育,不知在其它学科与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不懂得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其它方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和语言本身的综合性和通用性特性;
2.5在语言教育中缺乏创造性因素。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只能按预先的备课方案展开一节语言课,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转化为课的内容。至于从备课到讲课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因素,则更少。
2.6重视有计划的语言教学活动、忽视日常语言教育活动。独立的语言教学活动是进行语言教育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但就目前来看,我们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时,注重在课上通过故事、儿歌、看图讲述等手段丰富词汇,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但很少考虑在一日生活中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培养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以及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因此常常导致课上课下相脱节的情况。教师虽然尽量做到让更多的幼儿发言,但毕竟课上时间有限,仍然会有许多幼儿没有机会发言回答问题,而且许多教师都把下课当作是这一语言教育任务的完成,在评价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时也多数只是依据课上发言幼儿的表现而定。
语言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都是发展幼儿语言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一定要把老者合理的结合起来,不可重此轻彼,更不可完全忽略后者。
3.幼儿园语言教育发展方法分析
3.1 营造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长在狼群中的孩子只会嚎叫,这就说明开放的语言教育环境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语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敢于说话,善于说话,以丰富、生动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和开放的语言教育环境,不能让孩子只待在幼儿园课堂上学习语言,要让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感受水,感受春夏秋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有感而发。另外,还可以用编故事、家长沙龙的形式加强幼儿语言训练。
3.2教师要把语言教育活动内容蕴含多种形式活动之中,如谈话活动、讲话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这样使幼儿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幼儿园还可以引入成熟的综合活动,来丰富语言教育活动内容。首先,综合活动更强调各个方法的相互整合,应该说这样的理念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多领域的渗透可以刺激幼儿的说话欲望,保证幼儿的积极兴趣。其次,综合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儿童生活、自然和社会,真正地在向“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的语言教育目标迈进。
3.3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言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幼儿语言教育在观念、内容、形式、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和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众多的视听手段,让幼儿在听、备、讲、做、想中充分积累语言经验。多媒体教学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教师一定要学会正确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第一,明确内容至上的原则。即形式只是为了充实内容才能存在,要杜绝花哨的课件,使儿童关注内容本身,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目的。第二,教师应提高课件制作技能,要通过互相学习、增加PPT制作的培训,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为实现语言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3.4 体验生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语言教育。户外游戏时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时,可请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如李嘉正小朋友说:我喜欢玩轮胎,轮胎跑起来很快,我喜欢与赵子昊玩滚轮胎比赛;张宏宇说:我喜欢鳄鱼玩具,它是我的大马。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大脑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个个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讲述自己心爱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创新玩法。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1)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2)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
四、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
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验证物理规律等。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关键词:物理实验;演示实验;创新能力;好奇心
一、用实验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十分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堂小实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教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
二、用实验证明定律,突破学习重点难点
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验证.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观察,思考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验.这样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获得比较深入,并能牢固的掌握和初步的运用.
例如,“楞次定律”历来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课堂上让学生都有一套仪器,把教师单一演示实验变成每个学生的探索性实验,采用边教边演示实验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楞次定律”.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楞次定律的理解,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为使学生熟悉各种实验仪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实验,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温度计的使用、弹簧秤的使用、电流的三大效应、阿基米德原理等实验,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动脑、观察、记录,分析总结,从而深刻的理解物理概念.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学习过程,明白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2 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增强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有了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很多的物理课,几乎都从实验着手,除了做好课本上的实验,还要增加演示实验,以激发学习兴趣.如,讲“大气的压强”时,为显示大气的压强,首先补充了这样一个实验,取大小不同而内径相差不太大的两个试管,在大试管内到满水,把小试管装入大试管内一部分,再倒过来,就会看到大试管内的水不断流出,而小试管就会徐徐钻入大试管内.这一魔术般的表演,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其原因是大气压的作用.
目前由于中招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初中物理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然而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若轻视实验教学,那么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则是纸上谈兵。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的发生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观察“摩擦起电”规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其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其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 “小风轮”、“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结合起来,从而使其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四、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应用画图、识图的训练等,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目的要求,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地发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者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演出,一片喉结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投影演示实验,既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到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次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住试管,洗刷试管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生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五、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正如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六、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兴化市周庄镇边城初级中学 张永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很多是运用实验教学手段,通过他们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而获得。实验教学,能够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科学态度,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验教学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门教学艺术,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注意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现在我把自己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 做好课堂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最佳环境。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实验,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绪言课,可通过简单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利用学生对新异内容的敏感,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以精彩的化学实验把学生带入绚丽多姿的“神话”世界,培养学生的求新意识。我设计了“白纸显红花绿叶”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稀硫酸绘花,再蘸氢氧化钠溶液画叶,然后将白纸挂在黑板上,用喷雾器把石蕊试液向上喷洒。立时学生便发出惊讶的啧啧声。我还用较短时间表演了“魔棒生烟”、“清水变牛奶”等,实验中呈现魔术般的变化,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从而激发了他们追求新知的欲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把握化学教材,掌握实验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尝试改进化学实验和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实验技术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需要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和重新设计。在指导学生学氧化碳性质时,我让学生完成如下实验:取一个空雪碧瓶,使其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注入一半水,再迅速旋紧瓶盖振荡。学生便观察到瓶子很快瘪了下去,他们亲身体验到二氧化碳的可溶性。然后从瓶中倒出一些液体进行与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其他性质实验。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欲望和求知动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
二、 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初中学生适于形式生动活泼,内容浅显易懂,所需时间较短的课外实验。我们可以把对化学有特殊爱好的同学组织起来,建立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活动时,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实验的改进创新和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上,引导学生发现课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大胆设想,改进方案,重新实验,使实验得到完善并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后,我将制取氧气的几种装置图用投影片展示出来,同时提问: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同学们分析比较后,选出了用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好方法:它不仅具有以上特点,还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在定好方案后,我将学生分组,互相配合,组装仪器,选用药品,进行实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学习了氢气的性质和制取后,我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的习惯的优势,结合教材后面的家庭小实验,让全体学生各自选取合适的材料,制作一套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带到班上参加展览、讨论并进行实验。有的同学是随便找些易找到的材料,不管能否使用。在装药初试时,不是漏气,就是无法导气。而认真的同学情况就好得多。我便让这两类同学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认真的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些成功的创新举措也成为他人的“创新点”,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 进行探索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加强实验教学 感悟 历经,提高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重视实验教学,坚持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启发性,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通过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一、探究活动的组织
1、感悟探究。教师要利用绪言课和第一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探究的方法。首先做好教科书上的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等实验,潜移默化渗透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水变牛奶,牛奶变水”,“会变色的小猫”,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做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组织学生观察和讨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2、引导探究。一是利用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的教学,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能够完成一些典型实验,如“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等,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了解用实验手段探究空气的组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以及氧气的性质。二是利用第三至七单元有关水、质量守恒定律、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燃料的教学,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趣味性实验“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粉尘爆炸实验”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实验力度,做好“白磷燃烧” 、“燃烧的条件”等常规演示实验,增加家庭小实验“洗净的鸡蛋壳与食醋的反应”等,引导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和发展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鼓励学生登台和教师一起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自主探究。利用第八至十一单元有关金属、溶液、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的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探究能力。选择典型实验如碳酸根离子的检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实验“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等和实验习题,补充有关酸、碱、盐的性质的试管实验,组织、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转贴于
二、探究方法的实施
(一)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可见度。教科书中有些实验本身也具有探究性,但由于其探究性不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科书中只说明了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可以对实验做如下改进,在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归纳出气体发生装置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3组药品:大理石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硫酸;碳酸钠与稀盐酸。你认为哪1组药品最适合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2、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怎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所用的仪器有哪些?
3、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教师可发给每组学生不同的仪器,设计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和方法,选择1套最佳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看出,对于本身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我们可以补充实验内容,增强其探究性,在课堂教学中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不仅爱看教师演示实验,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或易得的材料,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第八单元课题3中“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由于实验所需时间较长(约一周),不能课堂演示,而如果教师事先做好实验学生观察,又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探究程序如下:
1、提出问题: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2、猜想与假设:铁生锈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②铁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
3、实验探究:设计以下3个实验:①在干燥的玻璃瓶内放入少许生石灰,再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加盖密封;②在玻璃瓶内放入一洁净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冷开水(室温)至浸没铁钉,再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③在玻璃瓶内放入一洁净铁钉,注入冷开水少许,保持铁钉的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4、观察记录:以上装置放置数日,每天进行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5、解释与结论:实验①和②中的铁钉均未生锈,只有实验③中的铁钉生了锈。这说明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是铁生锈的原因,即猜想与假设③成立。
肇中说过:“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中产生……。”由此看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在创新教育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认识到实验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创建学生“家庭实验室”
从八年级学习物理开始,指导学生创建“家庭实验室”,并随学习的深入,根据知识内容逐渐完善,到学完初中物理的全部内容时,“实验室”可达到一定规模:既有废物利用的注射器、塑料盒、橡胶管等,还有求助大人找到的温度计、电源、小电机等。课外,学生可以用这些器材,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和探索,或按教材要求完成小实验,或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实验进行创新和创造。课内可利用这些器材完成各种演示或实验。学生“家庭实验室”的创建,能很好地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环境。
二、让学生参加准备实验
实验教学起步是从实验准备开始,要完成某个实验,必须准备好所需仪器和材料,让学生参加准备实验,绝不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劳动,而是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参加准备实验,包括根据实验目标选择适当的器材,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以后设计和探索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鼓励学生操作演示实验
在教学中参与,每次遇到演示实验,学生总是很感兴趣,大都站起来看,一些学生甚至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上去做,据此,我因势利导,对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一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轮流做力所能及的演示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己动手和观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四、强化学生实验的功能
强化学生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意识。
1.补充、充实学生实验的要求和内容,拓宽和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现象和结论的认识。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这样必将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变验证性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和探索并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分析,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得出结论,而且能够培养其创造精神,提高实验能力。
3.引导和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实验中的所体现的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实验设计的思想。在实验中逐步锻炼学生对事物本质的鉴赏力、洞察力和敏感性。
五、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设计者和发现者,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内容,引导学生寻找设计实验方法,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启迪独创思维,帮助学生修改,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一节中,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设法测出压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学生经过集思广益,很容易就完成了实验。
六、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叩开知识大门,向着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如:在“电阻的串联”的教学中,教材安排是演示实验,我改为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一直处于认真观察、记录、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七、结合实验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留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启发他们从时间和空间,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和联系中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丛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发现新现象、新线索、新问题,并及时记录、整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