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1篇: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1协同效应的内涵

协同学认为,协同效应是指在复杂的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这一原理指出,系统的有序性是由诸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的,协同作用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协同导致有序”是这一基本原理的高度概括。武术是体育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有着成熟的理论思想、完备的技术体系以及独特的教学方法。武术作为学校体育的一种运动项目,与田径、球类、体操等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在教育理念、价值功能、教学方法上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这充分体现出武术与其他运动项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同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体育教育系统有序状态的形成,从而提升体育教育的整体效能。

2武术在体育教育理念上的协同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练习形式具有多样化,教学内容也丰富多彩,与常规的田径、体操、球类项目共同构建了目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武术教学中,通过呼吸的配合及神情的贯注,可以使学生气息宁静,做事专一;通过身体各部位、器官的共同参与,可以增强学生肌肉力量、拉伸肌肉韧带柔韧性;通过武术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柔韧性素质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同时也使灵敏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得到发展,长期练习可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武术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其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在武术练习中,由于武术动作具有强烈的“技击性”,身体素质的训练着重强调“打练结合”,因此在实战或模拟实战中,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高昂斗志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其次,武术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套路练习时,学生可以在技术动作上相互交流,在一些对打动作练习中互相“喂靶”等。此外,武术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尤其是武德和武术比赛规则的约束。学生在参加武术比赛时,能最直接、最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可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规范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3武术在体育教育功能上的协同

武术以完备的技术体系、独特的训练方法、显著的健身效果,对实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例如,长拳的“十二型”,其动作包含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仆等,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武术教学注重对武术礼仪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谦虚礼让、宽厚待人的优良品德。武术礼仪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最常见的武术礼仪有“抱拳礼”“抱刀礼”“持剑礼”“递枪礼”等,动作不一,内涵各异。因此,在学校武术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武术“以礼始、以礼终”的身体规训,使学生在武术礼仪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德艺双修”,逐渐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格修养。再次,武术教学可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刻苦练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要学武、不怕苦,要练功、莫放松”“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可以看出,要学好武术非得下苦工夫不可。尽管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难度相对较低,但是学生们要掌握好武术的技术技能并非易事,需要勤学苦练才行。

4武术在体育教学方法上的协同

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必须研究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并开展有效教学。目前,按照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将体育教学方法分为5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方法,包括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4)以比赛活动为主的方法,包括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5)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方法,包括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在武术套路教学时,讲解法与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武术动作技术相对于田径和球类而言较为复杂,不仅要求技术动作准确规范,还要求精神意识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即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除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外,还要身体力行。例如,一堂课特别是新授课时,一个武术动作要反复示范好几遍,讲解好几次,直至学生完全掌握才行。在学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武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如果教学内容为结构简单、难度不大的武术动作时,可以采用完整示范法进行教学,将武术技术动作完整地演示一遍,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如果教授的是较为复杂的武术技术动作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时,则可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当然,在实际武术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武术技术动作结构的完整性。此外,在武术中有大量的技击格斗动作,根据“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采用讲解与示范教学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教学法,还可以采取武术实战或模拟实战的形式,采用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结语

学校是武术传播的主阵地,学校武术教育决定了武术发展的未来。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武术,应不断改革创新,以崭新的姿态、完善的体系、深刻的内涵成为小学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强身健体、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的伟大教育使命,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曹忠 单位: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许刚.体育教育的协同效应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9).

[2]蒋俊东.协同论对现代管理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4(1).

第2篇: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级剑术 教学方法

剑术是中国武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初级剑术是在继承传统剑术特点的基础上创编的适合于现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规定套路之一,它集健身、娱乐、欣赏于一体,属工架剑。在我国很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大纲中已被作为基本教材。由于初级剑术在演练时人体身段、步法及眼神的配合, 动作非常优美、潇洒, 给人们美的陶冶和享受。所以特别受学生的喜欢,尤其是受女学生的青睐。

1 初级剑术的特点

全套动作分为四段, 共三十二势( 预备式和收势除外) 。以点、劈、崩、斩、刺、撩、抹、挑、挂等主要剑法和另一手的剑指, 配合弓、仆、虚、歇等基本步型和身法以及平衡、跳跃等动作构成。练习时手、眼、身法、步型、与剑高度配合一致, 手腕灵活, 身法轻快多变, 潇洒优美, 富有韵律感。

从初级剑术的上述技术特点来看, 对练习者的柔韧素质、协调素质、灵敏素质以及爆发力等要求较高, 只有这些基本素质达到一定程度, 才能提高其锻炼价值和欣赏价值。

2 初级剑术的教学方法

初级剑术动作较多, 除了武术套路教学中常用的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外, 以下教学方法对初级剑术的教学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2.1 加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

练武自古以来都有“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的说法。这个功就是基本功, 它不仅是一切拳术和器械的首要基础, 而且通过武术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 从中学到一些基本动作, 基本技术与基本技法, 提高自身的灵活性、柔韧性、力量、耐力、反应速度、协调性等, 从而能够更快地掌握武术动作, 为进一步提高武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功底。尤其是像剑术这样一种较难练的套路,而且面对的又是没经过体育专业训练、武术基础几乎为零的公体学生,所以, 在每次上新课内容之前,一定要加强柔韧性和基本剑法的练习,才有可能打出剑术套路的动迅静定、腾挪跌宕, 以及节奏感和精神美。

2.2 加强相似动作教学

初级剑术套路中的剑法变化多端, 似是而非的动作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识别能力, 以免因相似的步型、步法而导致剑法的混乱。比如: 提膝平斩――提膝下截――提膝下点――提膝直刺; 回身后劈――回身下刺――回身平崩――回身后撩; 歇步下劈――歇步上崩等对初学剑术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因相同的步法或身法而使剑法模糊。在学习中要将这些动作精讲多练, 使学生明白不同剑法的微妙之处, 以提高教学郊果。

2.3发挥小先生的作用

小先生就是在剑术练习过程中那些比较认真、武术基本功好、比较喜欢剑术且剑术练得比较好的那些同学。在业余武术练习中或在课中休息过程中和新授课之前, 教师应把这类学生组织起来系统地学习,认真地辅导,尽快或提前教会这些学生, 然后在分组练习时, 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 由他们承担各小组的领练与指导, 可大大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练习质量。

2.4 配乐练习根据音乐与剑术的特点, 在教学中音乐来辅助

通过音乐的长短、强弱、快慢、停顿的变化结合剑术动作的变化, 来体会剑术特有的内涵和神韵。尤其是当学习感到有些枯燥时, 适当的音乐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调节, 能起到振奋精神、提高注意力和表现力的作用。

2.5 易名法加强记忆

初级剑术总共有十四种剑法、七种步型、五种步法、五种腰法、五种眼法, 不同的组合又是不同的动作, 名称较多,学生记忆起来很困难, 可以用易名法来加强记忆。比如: “弓步直刺”用“一剑穿心”, 一个“穿”字, 表达出剑的直线发力, 力达剑尖; “弓步左撩”用“海底捞月”, 表达出剑由下向前上方发力; “歇步下劈”用“开天劈地”; “左、右截腕”用“乌龙绞柱”; “跃步上挑”用“醉卧疆场”等。通过这样的易名, 学生记忆起来非常形象, 练习起来脱口而出, 也增加了趣味性。

不过要运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时, 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揭示教材的内在规律, 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 结合其他教学技巧, 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应变能力。

总之, 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以学校体育教学为阵地, 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 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娱乐化、健身化、趣味化, 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剑术教学效果, 使武术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和良好健身手段得以发扬光大, 同时促进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伟大战略。

【参考文献】

[1]房斌.初级剑术教学方法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5(4).

[2]倪宏竹等.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浅析[J].文教资料,2007 (1月上).

[3]王忠勇, 丁涛, 颜红英.高校武术与全民健身[J].体育学刊, 2001(1):104-105.

[4]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篆. 中国武术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

第3篇: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表象训练;武术套路;运动员现状

0 前言

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通过表象呈现出动作的过程,并唤起临场各种感觉的训练方法。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动作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表象训练法,即运动员在教练员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下,或运动员自己主动地按合理规范的动作要领和模式,教学通过语言暗示,让运动员脑中重现已形成的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它有助于使运动员在体育动作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巩固表象、回忆表象,用动作表象指导练习,改善对动作的控制程度,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

从运动学理论探讨表象教学法的必要性。现代运动学理论认为,运动学习过程是人脑对动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过程。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知觉对各种动作信息进行选择性过滤的输入,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信息的编码、校正,经过反馈、整合后进行储存的一个完整的信息过程。动作表象正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因此,头脑中动作表象越清晰,越能促进动作过程的实现,动作技术的提高又能使动作表象更加清晰。从条件反射建立的理论看表象教学法的时效性,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的理论告诉人们,一切技术动作掌握的过程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现代心理学家认为,表象的心理机制是在刺激物作用下形成的神经系统的恢复。

1 国内关于表象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研究现状

1.1 表象训练在使运动员掌握动作方向路线阶段的研究

运动员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阶段即运动员在动作技术初步形成阶段,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呆板而不协调,常出现多余动作,不能察觉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和缺点,动作灵活性差。运动员在学习新动作之前,首先观察教练员完整的示范,形成一个生动完整的视觉表象。然后体会教练员讲解动作的要领和要求。在模仿前进行短暂的外在表象演练,不仅可将运动员的生理唤醒水平调适到适宜水平,而且将运动员注意力指向完成动作的过程上。

李红要突出动作的特点进行示范。示范应该缓慢,教练员在开始示范新动作时,应该有意识地突出动作的特点,突出每一个套路的攻、防含义,不能过多的讲解和要求运动员注意动作的具体细节。否则,学生在观察示范动作时,就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示范动作的主要特点上,容易与已有的运动神经冲动联系起来。支川在表象训练在武术套路中的研究应用中指出,运动员在掌握动作方向线路中要注意语言诱导,语言具有强化的效果,它可以较好地体现运动员的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使运动员较好地理解动作,并能较好地启发运动员的想象力,提高运动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练员讲解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准确精炼,并具有生动形象和较好地启发性。运动员则借助这种语言来获得和巩固动作表象。朱杰民在准确精炼的语言诱导要及时中指出,在形成和完善运动表象的过程中,语言具有集中和强化的作用。语言的表达形式包括讲述、讲解、口令、提示、评价、要求等。它运用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联系,作用于运动员的听觉器官,使运动员进一步理解动作和获得如何进行练习的信息。并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想象,培养运动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技能的获得效率。语言的表达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有节奏感和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或教师要选择明晰简练的语言说明技术动作的特点,同时要求运动员或学生用同样的语言记忆,并借助这种语言,提示和巩固相应的动作表象。

1.2 表象训练在使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姿势达到准确与工整阶段的研究

经过第一阶段的练习后,运动员逐步掌握一系列局部动作,多余的动作消除,发现错误能力增强,姿势达到准确与工整,并开始将这些动作连接成整体技术。但各个动作结合的不紧密,从一个动作过渡到另一个动作时,常出现短暂的停顿。运动员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差,在同一时间只能注意一个动作,即先集中注意一个动作,然后再注意另一个动作。这种交替慢慢加快,技能结构趋于完善,逐渐形成整体的协同动作。

黄义军在探讨武术套路的姿势美中指出,任何武术套路的神都必须通过形的准确表达才能得到充分的解释,而这些有必要经过表象训练获得更大的进展,形是运动员对神的理解的物化过程,即我们所说的“以形写神”。它要求对武术动作的形态进行细心的观察分析和切身体会,通过反复演练,首先达到外形动作的规整、动作方法的准确,做到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动作的连贯舒畅,然后以身体外形来表现出运动员内在的精神气质,最终达到“神由形而生,形随神造”的目的。

1.3 表象训练在使运动员连贯完成动作阶段的研究

在这一阶段,兴奋和抑制过程以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中交替出现,动作做得更加精确,只有那些必要的肌肉参加工作。这时动作变的连贯、协调而省力,技术动作得到巩固,达到这种程度可称为动力定型。这一阶段,运动员可以根据肌肉运动感觉来判断动作的节奏,动觉控制起主要作用。运动员的任务是体会动作节奏,注意动作细节,并逐渐向熟练程度与协调性相融合,速度、耐力与动作规格共同提高的方向发展。

吴家新对动作的连贯协调指出,打太极拳要求周身轻灵,重心稳定,做到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进退步时,脚跟或脚掌只看地,然后全脚踏实,再缓缓移动重心,随时注意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移动,在脑中有意识,清晰展现所有动作的姿势,保持两脚位置合度,身体重心稳定。动作之间要连贯衔接,完成定式时,既表现一定的节奏感,不可明显停顿,做到将停不停,将断不断。这就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表象意识,身体各部位做到协调配合,手脚动作整齐一致,不可腿快手慢,或手快腿慢,上下脱节。朱杰民(2005)在注意表象练习的时机和时间中指出,在利用表象意识进行武术套路动作的练习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同时要注意练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过短,难以形成稳定可靠的运动表象;过长,容易使运动员或学生产生知觉疲劳,致使已形成的运动表象模糊和逐渐消失,因此,教练员要选择适宜的时机和练习时间对运动员进行表象练习。

1.4 表象训练在使运动员巩固与提高阶段的研究

武术动作技术达到这一阶段的巩固程度还是相对的当运动员的新技术还未巩固时,则它只有在第二信号系统直接参与下,才能正确地完成。经过反复练习,条件反射巩固以后,动作技术自动化的成分就越来越多,而意识参与动作的成分就越来越少。注意范围会扩大,肌肉动作表象更加清晰。在这个阶段,表象训练就能很好地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对局部动作进行技术改进,发现和选择最合理的方式和节奏去完成动作,培养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可采用模范式及回顾式的表象训练来提高武术技术的整体实力。

万军林的鼓励再造想象。想象会在脑子里留下记忆痕,而且脑神经系统对于想象产生的形象留下的记忆痕的反应和对真实的景象所产生的记忆痕的态度是一样的,因此,细致、真切的想象对于动作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教练员可以用语言暗示,描绘运动员练习的场景,尽量做到细致入微,在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对局部动作进行改进,再造想象以此达到练习效果。李红(2005)在正确运用语言和表达的方法巩固示范动作中指出,在体育教法中,教师要选择恰当而有明确的词或术语来表达示范动作的特点,使之把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语或句子记载下来,巩固下来。杜岩(2011)在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效果途经中指出,武术套路教学要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创新,武术套路教学都是由体育教师完成的,体育教师武术套路的练习方法也都是由上一辈老教师传授所得,同时他们多数是采用老一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和组织上缺乏时代性,不能够根据学生变化的特点而改变现有教学方法,想要突破现有的教学手段,就必须在表象训练法中寻求出路。

2 结语

综上所述,表象训练可弥补武术套路教学中的某些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习技能时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对攻、防含义,精神、意识、节奏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有助于动觉表象的清晰分化和动作概念的形成,从而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巩固已学会的套路动作,更快地掌握新动作。表象训练要与实际技术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相互配合。因为实际的技术练习是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只想不练是不能掌握技术动作的,但只练不想,盲目练习也是不能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技术动作,只有二者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为了使武术套路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为了使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套路的练习,也使更多的人了解近年来武术套路发展的状况,本文对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要的综述。

参考文献:

[1]张力为,等.运动心理学[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2]朱柏宁.表象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师友,2000(2).

[3]漆昌柱.表象训练的概念、理论及主要研究领域[J].体育科学,2001(3).

[4]体育心理学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5]黄义军,唐韶军.再探武术套路的姿势美和节奏美[J].搏击.武术科学,2008(05).

[6]吴家新.48式太极拳创编的若干问题[J].武当,2008(10).

[7]何千里.表象训练在学习技术动作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02(1).

[8]支川.表象训练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34).

[9]朱杰民.表象意识在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

[10]万军林.武术套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11]曾子明.浅论武术基本功训练[J].体育学院学报,2002,(2).

[12]代林彬,陈峰.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特点与训练[J].福建体育科技,2008(4).

[13]邓雷,曹龙飞.中国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研究现状综述[J].搏击.武术科学,2011(10).

[14]高谊.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1999(4).

第4篇: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民族体育;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形式并具有健身、娱乐、防卫等特点的,包括武术、龙舟、舞龙等在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和活动方式。但随着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急遽更新变化,加之不断受到包括印度瑜伽、韩国跆拳道等在内的外来体育文化的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国人心中的认知和流传程度已大不如前。这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上,集中表现为当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不够普及、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强、竞技水平亟待提高等。

一、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的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必须重视和突出学校教育教学的作用。“体育法”第十五条也明确指出:国家鼓励、支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提高。

第一,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结。

第二,英国学者亚·卡尔认为,传统通过学习、传授、模仿与启示等活动发生并完成。学校教育能够为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全国提供最基本的智力支持,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与扩展。

第三,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种自信,首先来自于良好的学习和教育,在于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

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不但有现代体育的竞技、健身、娱乐等功能,而且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更有可普及性和广泛的社会传播性。我国在2016年初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进一步要求:(要)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二、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美国学者E·希尔斯在《论传统》中指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为方式。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也符合了法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家布迪厄所提倡的“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场域中培养人们的行为习惯”的观点。也就是说,要切实开展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教学,首先需要为其营造出适合的传播、教育和养成的氛围,也就是要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相融合,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方面,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以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构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进一步推进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或课程的建设发展。

同时,要把民族传统体育全方位融入学校的体育课教育教学,贯穿于课堂内外、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各领域,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创新表达和展现形式,不断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而言,既然教育的目的在育人,育人的责任则首在教师。因此,既要注重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又要引导教师注重师生的共同成长,给学生、教师一个密切互动、共同成长的机制,努力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分析

我国早于1997年便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民族传统体育列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其未能成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开设;又因受到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对其开展通常意义上的课堂组织并使用常用的教学方法。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体育课教学要寓教于乐、积极创新,注重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练习中感受乐趣。

因此,我们需要摈弃那些过于理论化的、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即: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运用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建立互动交往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于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要求,自主组织和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成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第一,學生完全自主学习,全员学习。在共同参与中学会交流合作,以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本身也是由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引申出其它优秀传统文化习俗的良性互动循环。

第二,学习训练的过程重于结果。学生对传统及其文化内涵所进行的选择、批判、解释、运用的意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只有在不断学习训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而这才是真正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让学生获得富有个性和成效的学习训练过程比起片面地追求结果更为重要。

第三,重活动训练、重运用、重推广。综合学习以学生自主训练展开为主,不但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只有在真实的活动中才能体现传统体育项目的应用性,并使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和检验。从“综合性学习”创设的理念来看,就是为着学生“学以致用”,而也只有在活动和应用中,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族性和人文精神才会具有更为深切的认识,这种认识也才具有现实意义。

例如,武术项目教学就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练过程中的快乐感和参与感,在愉悦并全员参与学练的氛围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并逐渐感受到武术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的作用;既将“健康第一”落到实处,又在潜移默化中宣扬武术国术的中华传统文化。

此时,教师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热情,根据情况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活动训练(或游戏)情境和评价标准等指导和支持。要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积极的学习训练过程。

四、结语

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的足够重视,从而更好地继承、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

第5篇: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 散打 教学教法

武术散打是一项具有民族传统体育风格的项目,是我们国家一个优秀的文化遗产。已被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育课上的一种运动形式广泛的练习。练习散打可激发青少年的灵敏性,协调性,灵活性,速度,体能,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功能。针对青少年的身体的力量还不足有些动作可能无法完成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1青少年散打教学中常用的教法研究

1.1 直观示范法的运用

在直观示范中示范面的选择相当重要,示范面的不同可以说想要教授的内容就有所不同。教学目的不同示范面也就不同,因此示范面的选择是示范重要的。在青少年散打教学中直观示范法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教学,建立一套完整的直观示范法的教学概念。

1.2 语言讲解法的运用

语音讲解法是给青少年学生讲解清楚动作的关键,讲解语言要通俗易懂、形象、精炼的完成。在青少年散打教学中讲解进攻(防守)的动作时,对进攻(防守)动作的解释要连贯,这样能使青少年在平时训练中从动作的实战出发,掌握动作的要领,形成条件反应,做出的动作都是连贯有序的。在青少年散打教学中充分运用正确的口诀进行形象化的讲解。形成教学中的顺口溜,进一步加深动作在青少年脑子中的印象。

1.3 完整与分解法的运用

在青少年散打教学中,教师的分解讲解须根据所要教授内容的特点结构,再加上青少年所能接受能力,选择具体讲解的方式,讲解的顺序,分清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分解讲解的同时,也要有适当的肢体语言,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容易。分解示范是把完整的动作合理有序地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把各个部分分别示范,在掌握了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个环节,最终把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从而完成整个动作。在分解示范的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原则。

1.4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的运用

通过给青少年观看自己的录像,回头看镜子中自己的大体廓形从而提高自我纠错的能力。在训练中让青少年站在镜子面前保持一定的动作姿势进行对比析。发现不正确的动作或动作不到位应立即纠正,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对自我本身的动作感觉进一步加深。青少年在镜子面前练习时可以适当放慢动作的练习速度,观察容易出现问题的动作,看着镜子里的动作自己纠正错误的动作。通过反复对错误动作的练习,错误的动作也会得到改进。

1.5 游戏法的运用

利用游戏提高学习兴趣青少年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在散打课上明显表现出来,希望教学内容常换更新鲜。每一节课都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新颖教法手段多变化。[6]体育游戏能充分体现散打课的活动性、娱乐性和游戏性。因而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散打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是根据主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小游戏就能在课的开始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1.6想练结合法的运用

在散打教学中,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所教授动作难易等情况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想象练习法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在想练练习时,注意力的集中是能否顺利回忆起动作和影响训练效果的重点。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当身体在尽量放松的情况下动作的回想效果才会最好。在青少年散打教学中,想练练习法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并结合实际练习中的误区对实际教学的补充。在青少年散打教学中合理运用想练练习法,可以更好的加速青少年学习正确的运动技能,还能有效的节省体力和时间,提高青少年对散打练习的兴趣,使想练结合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7 竞赛法的运用

竞赛法教学能够较好地结合青少年好玩、好胜、好表现的天性。在散打训练时运用竞赛法具有比赛氛围,可以使青少年产生获得比赛胜利的欲望,激起青少年练习兴趣,这样他们在教练讲解时就会仔细观察教练的示范,认真分析教练的讲解,积极的参与和教练的探讨,这样就有效的调动了青少年在训练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竞赛法在散打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提高了对散打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增加了青少年对散打运动乐趣的体验。而且对他们心理的承受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改善青少年的的心理素质,树立潜在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2 结论

青少年正处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对枯燥无味的东西很反感,对散打动作的研究更是没有兴趣可说。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内心对散打的喜爱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练习散打的兴趣,把青少年从被动学习散打转变为主动学习散打。加强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意识,形成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使青少年更多的认识散打、了解散打,从而热爱散打。

3 建议

3.1 在青少年散打教学中教练要改掉以往的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融入到在散打教学中去,结合他们爱动爱发现的思想,使青少年学生从内心里喜欢散打,从而自主练习散打,然而青少年散打的技能也会得到提高。

3.2 在青少年散打教学中老师要结合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培养和教育,大力推广散打的教学。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散打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祥全,管健民.武术散打教程[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骆洪明.浅谈教法.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报[J].2003.3.

[3] 姜志国.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教法[J].民营科技.2012.1.

[4] 许文,赵志强,周海涛.浅析性格特征在青少年散打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0.2.6.

第6篇: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体育,是一门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能促进身体更好地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其成长的特殊性,课业压力繁重,身心发展又不成熟,体育课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调节身心,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就传统的教育理念来看,高中阶段是连接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高考,体育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放松身心,因此很多老师都会占据体育课进行改上其他文化课。这种情况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而得到改变,随着体育成绩和考试成绩挂钩的政策出台,体育课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笔者在体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多年,亲身体会着这种改变,感到无限的欣喜和欣慰,同时,也从中产生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现代高中体育教学内容日益多样化。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健身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等,帮助学生练就强壮的体魄,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们体育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少。大多数的练习集中于跑,跳等基本的身体锻炼,主要项目包括篮球,足球等。这些球类的项目实际上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运动,如跳高,跳远等传统项目,也是提高学生体能的重要方法。但是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实施了多年,尤其是面对高三的学生,他们课业压力重,很多体育课都成了他们“相互倾诉压力”的场地,跑步,跳远等都不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而随着近些年现代教育模式不断得到推广,很多新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课堂上。如武术,乒乓球等,这些新的项目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笔者所教的新内容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健美操,健美操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能锻炼身体素质,其中的动作大多强壮有力,并富有节奏感,又锻炼了身体的协调能力,使女性美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上课的过程中又塑造了优美的体型,是最受女同学欢迎的课程之一。教学内容的日益多元化不仅是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兴趣,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

除此以外,现代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也日益多元化。

学生怎么学取决于教师怎么教,体育课也是如此。很多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去放松,去玩,尤其是面对高中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更要让他们放松身心,释放压力。因此,在一些基本的运动结束后,就自由活动,不安排其他项目。实际上,体育课每周并不多,我们应该利用很少的几堂课来最大限度的实现体育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教就成为体育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限,比较常用的就是指导法和练习法。一般步骤是先进行热身,然后老师示范新知识,并且对学生进行指导,再监督学生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挥,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而近些年,随着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方法也变得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指导,监督练习等方法,还采用了诸如游戏,和高科技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把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近些年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我在课堂是使用的也比较多。比较常用的就是设置情景的方法,在课堂上,设置某个情景,如“保护环境”,让学生们在这个主题下,通过搬运,跑步,合作等方法来实现“环境保护”,从而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增强了身体素质。此外,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大多在户外进行,但有些内容,如动作要领,运动原理等,单一靠室外讲解很难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因此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通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除了教学内容和方式日益多元化外,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深刻的体会到,我们所教的学生已经是高中生,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思想和想法。

高中阶段在整个教育中是很特殊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并不成熟,但又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内心渴望被关注,有时又充满自卑感。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我们所教的体育,需要大量的运动,由于学生的个人体质不同,这种运动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承担的。特别是女同学,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变化较大,有些体育运动确实不是很适合。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如果发现由于体能或者生理问题而引起的运动量下降或者排斥体育课等情况时,不要盲目的进行批评,要弄清情况后,正确的进行分析,疏导,加强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的老师不注意这一点,学生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内跑完指定米数,就对学生进行批评,这样在无形中就打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老师们应该注意的是,我们设置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养成强健的体魄,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因此,不能对每个学生都像训练专业运动员一样严格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采用专业运动员使用的方法。要根据高中学生本身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素质,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调动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上体育课,自觉自愿的锻炼身体。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在进入高中阶段后,有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上体育课了,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以应对接下来的人生大考。我们不能说重视学习是不对的,只是在注重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素质,让身体和心理共同发展。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做到这一点,这也是体育老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

第7篇: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科学预计一堂课(体育)的练习密度是一项较复杂、较细致的工作,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准确地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就必须解决与此项工作有关的一些问题。

        首先,要了解情况。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在了解情况中还要了解同时上课的班级教学内容和所需的场地、器材情况,了解体育课前后课程的性质及其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合理的练习密度,提高预计练习密度的准确性。

        其次,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工作的基本环节。钻研课的项目的具体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目的意义,分析教材的特点,再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的关键和难点,注意前后课教材之间的联系和本次课不同教材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教学重点、任务、内容、要求、步骤、教学条件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组织教法等措施。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和潜力,提高课的组织水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措施,调动队伍迅速合理,场地布置便于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讲课精练,突出重点,示范正确,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善于运用练习法的竞赛因素,加大密度,力求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以便科学地安排课的练习密度。

        再次,教师要有第一手教材。就是说,教师制定教学练习密度时根据自己钻研时所制定的组织教法,针对每项具体教法措施,要逐个亲自体验(或指定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记下时间,然后结合对象特点和场地器材条件,决定每项练习的次数,将一次练习时间乘以该项教材总的练习次数,就得出该项教材的练习时间,最后将全部练习时间相加除总时间,所得的商就是该次课的练习密度。 

        例如:我们制定的一次教材内容——快速跑(高中年级),在基本部分占去10分钟,学生人数为男、女各25人,教法措施:(1)站立加速跑20米;(2)车轮跑30米;(3)跨步跑30米;(4)30米加速跑。采用6组轮换,预计方法如下:教师本人(或指定中等水平学生),按照教法措施逐项试跑一次或几次,同时记下试跑时间。测定一次时间为:20米加速跑为7秒,30米车轮跑为8秒,30米跨步跑为8秒,30米快速跑为6秒。 

        决定练习次数:所有学生分成6组轮换,假如每项跑3次,则用去8分7秒,加上归队时间,即学生练习次数可订为2-3次。得出了预计练习密度,将试跑的3次时间相加除以该项教材在基本部分所占的时间10分钟,然后乘以10%,即为4.8%。

        以上的第一手材料所获得的准确预计体育一堂课的练习密度,对我们上好课、制定好教案是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对一堂体育课预计练习密度要把握计算尺度,凡是课中有目的用于身体练习的时间,均应算做练习时间,而把握练习密度的计算尺度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关键,我们可以认为:组织实施所用的时间不应计算在内。

       在多重的教材内容中,凡是在课中有目的地用于学习、复习、巩固、提高技术技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的练习时间,均看作练习时间。

        常用的教材我们可以分为(确定练习时间):田径运动,走跑项目从预备姿势开始(起跑的各种姿势),到终点缓冲结束,我们看作是练习时间,而从终点归队时的走或跑交替或慢跑也应视为练习时间;跳、投项目:以开始姿势到离开沙坑,到投出器械后身体恢复正常姿势为练习时间,两项练习出入队也应为练习时间,在平地上做跳跃(无沙坑)或不持器械的徒手练习以及收拾器械要求跑步也均为练习时间。

        体操运动:基本体操徒手或轻器械运动,做动作算练习时间,要是讲做结合的过程算练习时间,而其它如跳绳、踢毽、攀爬、负重搬运从动作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等从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算练习时间。

        球类中的单个动作教学由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而教学比赛整个过程为练习时间。

        游戏、冰雪活动,整个过程都算做练习时间(冰雪包括堆雪人、打雪仗、各种雪地游戏、雪地对抗、雪爬犁);速度滑冰、冰球、滑雪也是同其它一样,由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武术、单个或成套动作从开始到全套过程都算做练习时间。

        素质练习,各种静止用力的动作练习均算作练习时间,如单杠的屈臂悬垂、倒立、双杠支撑、燕式平衡、武术中的静止用力动作等。

第8篇: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师示范示范动作

示范,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可以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最方便、最直观的一种形式,也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能够合理、正确的运用自身的示范,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是获得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条件。在此,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运用示范,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明确示范目的

教师每次示范前都要明确此次示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示范等都要目的明确。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本次课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合适的示范时间、示范次数,特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教师应该重点示范什么动作,都要做到事先安排与计划。

在处理教新教材时,我们可以做一次完整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在大脑皮层建立一套完整的动作概念和形象,再结合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练习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示范。

如在教学“分腿腾越山羊”的动作示范时, 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教师示范时,是要求学生看助跑踏跳、看顶肩的动作、看动作的幅度还是看动作的力度等,只有明确示范的要求了,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这样的示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进行有效示范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现优美、规范的技术动作,可以激发学生需诶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动作的动力定型。因此,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示范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

(一)示范动作要精益求精

体育教师的技能示范应是动作的典范,它力求动作准确、熟练、优美、轻快。通过观看教师正确的示范,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使学生明确完美的动作表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又会起到诱导、动员、鼓舞的作用,对学生掌握新动作、那的动作带来良好的效果。

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有怎样的教育,教师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做到每一次的示范都正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刻苦、一丝不苟的培训,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需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二)示范的方向和位置要合理

课堂中,教师要想提高示范的效果,就必须选择好示范的方向和位置。正确的示范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动作的要求,以及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而确定的。因此,示范时要讲究“面”。

(1)正面示范

要让学生掌握动作的左右距离的动作时,教师可以采用正面示范,如篮球防守中的左右移动;

(2)背面示范

如果活动的路线、方向变化比较复杂的动作时,教师可以采用背面示范,如武术动作或体操动作等;

(3)镜面示范

镜面示范是示范者的动作方向与学生相反,同照镜子一样,一般用于简单的动作,如广播体操,简单的徒手操动作等;

(4)侧面示范

教学中如果是为了显示动作前后的部位,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向是侧面示范, 如展示途中跑时腿后蹬时的动作。

那么,示范时的“面”讲究到位了,示范时的位置又应该怎样选择呢?

教师示范时的位置要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的性质以及安全要求等诸多因素而定的。如在示范广播体操动作时,教师示范的位置与学生观察的距离应该为2米左右;篮球的高手运球,可以在学生队形成圆形时,教师站任意一名学生的旁边进行示范;武术动作的示范应站在学生密集队形的三角形顶点示范。

总之,教师示范方向和位置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可以让学生看得清,看得准,学得对,掌握得快的位置和方向就是合理的、最正确的位置与方向。

(三)示范的速度要把握

很多的课堂中,为了示范的效果,除了正常的示范速度外,我们也可以故意将示范的速度放慢。

如果是在教授新动作,为了可以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楚完整的正确动作,我们可以采用常速来进行示范;如果是为了让学生看清动作的技术关键,教师可以采用慢速示范的方法,以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提高学生快速掌握和掌握动作的成功率。如学习后蹬跑动作时,教师可以先慢速的进行示范。如果是为了启发和诱导学生由易到难进行有节奏的练习,我们可以采取由慢到快逐渐过渡的示范方法。

(四)讲解与示范相互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将动作的讲解与动作的示范相互结合。众多的生理学研究表明: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教材,比运用一种感官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去感知教材时,可扩大直观的效果。体育课堂练习中,如果只听教师讲解不看动作示范,这样的课堂效果最差;如果只看教师示范却不听讲解,这样的效果次之;一边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动作的重、难点,一边看教师的示范,这样的效果最好。

本次课为新授课时,体育教师可以先讲解动作的作用和意义,之后再进行完整地示范,然后做慢速的动作示范的同时结合讲解,指出技术的关键部分和重难点部分。如果是复习旧课,教师可以示范完整动作或者只做动作的重难点技术的时,直接结合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边看、边听、边练习。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学会灵活、恰当的用好示范教学法。在学会以上各种示范法的同时,我们还可进行分解示范、整合示范,自身体育素质欠佳的老师也可以借用多媒体等方法来辅佐自己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2-103.

[2]罗希尧.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2.

[3]邵伟德,邹旭铝,俞富根.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含义与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6:26-27.

[4]穆乃国.讲解要讲到“点”上――谈体育课堂上讲解的艺术[J].中国学校体育2008.1:92-93.

第9篇: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而讲解又是体育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师讲解示范的水平与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同样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讲解示范,收到的效果是绝对不同的。下面粗略谈点体会。

一、讲解首先抓住教材关键,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在讲解时要根据不同项目内容和要求,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动作的关键所在。其次,讲解要精炼,对于技术动作的重点环节部分,也就是把握了教与学的关键。力求讲得透彻,讲在点子上使学生明确技术的关键,务必使其牢固掌握。例如:为了巩固和提高耐力跑的能力,抓住跑动技术的正确姿势(以全脚掌着地迅速过度到前脚掌支撑蹬地后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的重点(懂得处理“极点”现象)。对于难点部分,应有步骤地深入分别讲解,各个突破,必要时要引用图表、数据、事例等,帮助学生对难点部分加深理解,也可用形象的比喻。例如做体操支撑跳跃时,学生往往推手很慢要求学生迅速有力的推离器械,可把器械比喻成一块烫手的铁板,手碰后必须立即推离,从而建立快速有力的推手动作概念,提高了练习效果。

二、讲解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

用最精炼的语言(术语)、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直观形象地讲明白,把各种活动办法有层次地交代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如在弯道跑的教学中,通过多年教学积累把技术动作归纳成:“身体倾向内,摆臂右大左,靠过内沿跑,脚趾均偏左”。同时,在教学时采用“三体会”教学方法,即先让学生从直道跑进入弯道跑,从中体会弯道跑与直道中旬地身体有何变化。学生通过两次练习后,有大部分的学生能体会到身体由于向心力的作用向内倾、摆臂右大于左、两脚的着地部位左脚用前脚掌的外侧,右脚用前脚掌的内侧,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学生有了体会后,再结合口诀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很快掌握了弯道跑的技术。又如:在侧手翻动作,把它复习的动作结构及概念生动形象地汇编成为口诀,即为:“空中一个面(空中的动作要成一个垂直的平面),地上一条线(手脚依次落地要成一条线)”。这些要点及口诀顺口、易记、易体会,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讲解、示范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讲解形式要多样化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讲解,对于比较简单动作的,可用直陈法讲解;对于复习的技术动作应用分段法讲解。可集中讲解、也可分散讲解。讲解时不但要讲解正确的要领,也要讲解易犯的错误动作,同时分析造成错误动作的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正确技术的概念。例如:在篮球传接球的教学中,首先要讲解传球和接球的技术动作,其次,要讲解传球易犯的错误动作--肘关节外展,这种正确和错误动作的对比讲解,能加深学生对正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印象。另一种形式,在学生基本掌握正确动作的同时,应多采用提问、对比法进行教学,它能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动作的正确与错误,同时能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有不少学生的“起跳过杆”技术是“冲过去”,出现这种现象应多采用找几个掌握动作较好与较差的学生进行练习示范,让学生来观察、分析、比较,后让学生发言。经过分析、对比,学生对“过杆”的正确动作能得到更深一层的认识。

示范是教师把整个技术动作完整地向学生示范一遍,让学生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了解动作的结构、顺序、形象以及要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模仿,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的示范是最形象生动的,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手段。

1、示范目的要明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如初学教材,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应先做完整技术动作示范,再根据教学要求讲解示范,对关键技术动作要重复示范,示范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观察示范的方向、部位和时间,使学生尽快地明白如何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观察教师的示范,达到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的目的。例如:在“单杆后摆下”这个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应重点突出示范后摆、制动、推杠等动作要领,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示范时后摆制动、推离器械的动作,这有利于学生直观效仿,便于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2、示范的位置、方向要正确。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队形、动作性质以及安全的要求来选择最佳位置进行示范及带领学生练习。如在武术教学中,教授基本动作时,采用横队队形,教师就应站在横队的等边三角顶点方位示范,如果是复习套路,采用横队集体练习,教师就应站在队伍的的左前方带领学生练习。又如短跑的“ 起跑”教学,就应让学生站在起跑线的两侧观察教师示范,这能使学生的视线始终随教师的示范动作移动。实践证明,这几种位置的示范方法最能让学生便于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 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而定。教师应尽量把示范动作的方向、路线与学生跟做的方向、路线相致,可采用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等形式。如果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选择不当,会影响部分学生因看不清完整、正确的动作连贯性而产生错觉,形成错误的技术概念,就失去示范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示范的形式要多样化。示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重点完整示范、分解示范以及正常速度和放慢速度的示范。如对新教材,教师就应先用正常速度示范一次完整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完整技术结构,后再根据该次课内容用慢速度分解示范,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要求等,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例如:在初学武术少年拳第一套的教学中,应先用正常速度把整套动作示范一次给学生看,使学生初步了解少年拳第一套的技术动作结构,再根据该次课的任务,进行分解示范教学。另外,也可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如录像、图解等,以弥补示范不足和增加讲解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