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第1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一、全面渗透,整体推进

初中阶段是小学教育向高中教育的过渡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步由少年期向青少年期过渡,因而在心理教育方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关注少数学生,开展适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身心潜能充分发挥。为此,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教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做到年初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年终进行全面总结,由校政教处、团委具体全面负责,分年级有重点实施;在学科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德育和班主任等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最基本途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和政教处、团委,要增进心理教育的意识,自觉地使教育教学活动和德育工作,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

二、开设课程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是学校开展这项工作的制度保证。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学生必要的、一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与原有思想品德课、生理卫生和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外,学校还利用活动课、主题班会等形式,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报告、辩论、座谈等,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其高尚情趣,提高其心理素质。同时,通过与学生一对一地交流沟通,开展个别辅导。针对个别学生而展开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具体方法主要有设立热线电话、个别辅导、心理咨询等,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师生关系的建立,以教育和被教育的需要为基础,以师生交往为条件,以尊师爱生为情感纽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初中阶段,学生对教师无条件服从、信任和佩服的程度降低,开始又分析地认识和理智地对待教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有所下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学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关心和抚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学生不再把教师看作绝对的权威,而是更注重其理智的作用,把教师看做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辅助力量,教师对他们的奖惩和激励作用逐渐降低;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开始具有选择性,学生对教师的情感的普遍性开始降低;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针对上述新特点,在教育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其次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再次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流。最后要采取民主式的教育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四、建立网络,形成合力

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网络,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是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但部分家长往往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因此,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向家长宣传心理卫生常识,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家长提高心理教育方面的认识,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和支持,这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同时,由于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传媒等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取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总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方能促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无数事实证明,成就最大者与最小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认真分析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及时做好初中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其充分发挥潜力,学会克服这种消极心理,培养学生乐观进取、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及适应社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的挑战。

第2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农村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健康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因此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渗透健康教育,促进农村初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1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现状

现在对教育的目标已经改变,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上优秀,还要从心理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在偏远贫困的农村,基本的教学都是一种困难,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种奢望,生物的教学更是注重课本上知识点的疏导,对于学生健康教育的渗透基本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从而导致农村学生对健康卫生知识一无所知,并且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敏感的时期,因为的他们身体开始二次发育,进人青春期,初中生物教学中会对青春期过程中人的身体变化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却忽略了他所教导的对象正是一群面临青春期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的讲解,并没有着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之,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农村学生健康教育的渗透还是不够完善、不够彻底。

2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把握渗透时机,促进健康教育

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选取适当的生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知识,并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将健康教育渗透于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讲解“人体的呼吸”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当提出问题“人类的什么行为会对呼吸道产生伤害?”学生在此时陷入深度思考中,有的学生会说吸烟会给人体呼吸道造成严重上盖,也有的说,吸毒会伤害人体呼吸道。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本次生物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并把握好健康教育的时机,告知学生环境污染、吸烟、吸毒等都会伤害人体呼吸道,尤其是吸烟和细度,会严重损伤人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器官,让农村初中学生认识到吸烟和吸毒的危害性,适时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2 在生物活动中融入健康教育

为改善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并有效的渗透健康教育,教师应当结合生物教学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开展健康教育,强化学生对健康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比如在《健康地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有关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以及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讲解,告知学生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进而组织生物探索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食物营养成分表,自行制定合理的食谱。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学生所制定食谱的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让农村初中学生到其家庭附近的市场调查食物价格,并进行准确记录,确保自己所制定的食谱价格满足相关要求,尽管这一活动的难度较大,但在实际调查以及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有助于促使学生了解社会,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促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度的健康教育

农村初中学生受到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与城市初中生相比,心灵更加敏感,个体身心发展比较特殊,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健康教育,转变以往填鸭式教育方式,缓解学生的厌烦情绪,在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易于学生理解和接收,并深化学生对健康的认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农村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比如在《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展开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生的基本健康情况,简单分析并评价学生的生活习惯,或让同学之间互相分析和评价,促使学生认知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准确把握自己身体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深化农村学生对健康的认知,促进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改善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多得。

2.4 利用生物知识与健康教育的联系,使之相结合

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体的科学,以医学、卫生与健康为基础进行科学性的研究。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应该将生物知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对问题的预设,让学生发现健康教育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了解,还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例如,在对学生讲解生物生殖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偷偷翻阅过,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对他们自身的一个变化也是很关注的,生物生殖知识点主要是对人体的一个发育过程以及生产过程的阐述,笔者联系青春时期,学生会出现的一些身体变化,如女生月经,男生遗精,开始变声等学生所遇到的变化进行生物知识的讲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告诉他们,这个时期这些变化都代表着他们向大人更进一步,而且随着生理的变化,他们的性意识也开始萌动,性心理上也产生“好奇感”和“神秘感”,只要正视这些就可以避免学生面对这些的时候采取不健康的方式来满足好奇心,也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改变了农村初中学生对性知识的一无所知。

结束语

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选取合理方式渗透健康教育,在强化农村初中学生生物知识储备的同时,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和精神上的辅导,促进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生物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能,塑造优良的生物教学课堂氛围,从而实现生物教学与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心理健康;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速度很快、心灵内在的可塑性很大,但同时却又表现出极大的个体之间发展存在的不平衡性。生活的日益复杂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力,但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这些都极易导致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

一、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在整个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高峰期。而这期间在心理学上正处在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即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人的“第二次断乳期”或“心理断乳期”。由于这一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导致这一时期的学生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在这个比较特殊的阶段,有些学生对于自己的身体所发生的一些青春期的成长变化,感到一些尴尬和难堪,甚至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与此同时,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大为增强,他们在心理上很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对所处的社会,甚至自己的生活都有了很自我的主张,他们不喜欢父母的管教和学校制度的约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可见,初中生的自我认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

当初中的学生们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还远远不够,还得能够最终接受自我,并向身边的朋友开放自我。由于初中生心理不够成熟,这就需教师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咨询技术的引导,走进学生的内心,去认真倾听和感受。让学生们因为教师的尊重与理解进而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

老师与学生对话中,老师一般都忽略了学生,只顾自己给学生讲大道理,而常常忽视“听”的作用,但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倾听的过程。所谓“倾听”,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身体语言向来倾诉的学生们传达出“我正在很有心趣的听着你的叙述,我表示理解和接纳”的信息。

农村的初中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有心事、烦心事,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不在家而引起的郁闷、困惑情绪。他们没有倾诉对象。这时,老师应多和学生谈谈心,其中就可能涉及某些方面的秘密或隐私。当学生向老师敞开内心的世界后,作为教师就要做到尊重和保护学生们的隐私。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更应该注意回避,特别是涉及到学生深层次思想的心理活动时。只有学生在得到老师的尊重时,他们才敢于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们才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想法。

三、要帮助学生勇于超越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心理素质,让学生体会到活动的欢乐,取得成功的喜悦,汲取失败的教训,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活动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父母是影响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由于初中生独特的心理年龄特征,他们对父母同时具有反抗性和依赖性。一方面,独立意识增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常处于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另一方面,在物质甚至精神上又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所以常常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们在不远的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提升,增强其社会意识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教育改革也必将逐步深入,初中的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认真总结,找出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经验,使其不断提高和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总之,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促进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逐步塑造中学生完美的人格,是初中心理教学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健康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1.

第4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既面临升学压力,又处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处于人生中最为不稳定的阶段。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很多学生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时,难免会产生惧怕心理,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很可能这种惧怕心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所以,要使初中的数学教育得以成功进行,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已有的文献中查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已有的文献中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来讨论,很少从实践方面来总结。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在家的时间以及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三是对孩子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这三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时,现在很多家长缺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对子女过度照顾,特别是物质方面,而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成绩方面。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极易出现消极情感,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

近年来,虽然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但其实,在很多地区,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师资匮乏,并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资料的有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偏爱现象,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能够在面对挫折时有不畏惧的精神,能够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能够积极面对环境带来的任何一项挑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应是与同学、朋友能够和谐相处,而这种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课堂。教师的人格、教师一举一动、课堂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尽量淡化评价,而是进行实际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地位轻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热情往往进行压制。为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主体,自己成为主导,把学生向前台推,引导他们敞开心扉畅谈心里话,尽情发挥。课堂应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培育下,学生发挥其所长,补充其所短,强壮其身体,充满其情志的积极、健康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定是重中之重,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在面对学习中、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才能不畏,才能做到淡然,这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勇气和信心。而在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受不起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不要说初中生,就是在大学里学生跳楼自杀等情况时而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其早期发展中挫折教育的缺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进行挫折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人生的长河中,有很多不愉快、不顺利的事情,只要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光明,让学生明白不能应为面前学习上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教育学生要拿出勇气和信心,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应看到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与优势。

四、结语

第5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 考试焦虑;心理健康意识;自我教育

Investigation of Consciousness on Mental Health and Self-education for Junior Students Using Test Anxiety. Luo Tianyu. No.21 Middle School of Changsha, Changsha 410007,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nsciousness on mental health and condition of self-education for junior students, taking the example of test anxie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Methods Scale and interview were administrated to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Grade 3. Results Students' test anxiety is high, and girls higher than boys. Their consciousness of mental health is strong, and their capability of self-education is well, because they can solve mental problem with proper means, have the will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mentality knowledge, and seek for professional help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is beneficial to enhanc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Test anxiety; Consciousness of mental health; Self-education

考试焦虑[1]是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近年来,由于升学压力等原因所致的考试焦虑已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2]。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以预防和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本研究以考试焦虑为切入点,探讨初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情况,并由此了解其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教育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长沙市某中学初三学生中随即抽取6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54份,其中男生26人,女生28人。

1.2 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以个别访谈为辅。在学生参加期末考试前3天施测。问卷调查主要涉及3个方面:(1)反映考试焦虑程度和考试心态,其中考试焦虑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量;(2)涉及学生自行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以及获得方法的途径等,反映的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自我教育能力;(3)涉及对心理咨询、心理课堂教学的态度,反映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和对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水平的作用。

在实施问卷调查同时,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个别访谈,获取更丰富的定性资料。

2 结 果

2.1 考试焦虑程度 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施测,结果见表1,表2。

2.2 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水平 见表3。

2.3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效果与自我教育水平 见表4。

3 讨 论

3.1 关于考试焦虑程度 根据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的临界值(T分50分),总体焦虑状态的检出率为44.44%,其中女生为60.71%,而男生为26.92%,说明临近期考,学生的焦虑状况较为严重,其中女生的考试焦虑状况明显高于男生,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

从表2关于考前、考后的心态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的担心考砸、害怕知道结果,反映学生过于关注考试成绩,应考压力大。其中,女生更为焦虑和不自信。有研究提示,女生因考试而引起对自己能力、前途等方面的不良认知更多,面对学习竞争、他人评价等压力更大,中考升学对于女生的威胁性更强[3,4]。

3.2 关于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 关于考场心态,七成以上学生表示有点紧张,访谈结果也表明学生了解“保持适度焦虑有助于激发动机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的道理,反映出学生能自觉把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调查显示,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可行的方法来缓解考试焦虑;值得一提的是,有近30%的人是通过自己总结得出相关经验的。说明其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较强,通过学习、自行摸索等方式获得一些科学理论和方法,并用来指导行为。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倾诉烦恼以减轻压力,其中女生更倾向于向别人吐露心事,尤以同学为主要倾诉对象。可见,面对焦虑,学生有倾诉的习惯,这对于缓解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是有益的。而且,部分学生乐于接受心理咨询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维护意识,面对较大心理困扰时,接受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将比与同伴探讨受益更大。

3.3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是接受并愿意自己接受心理咨询的。可见学生已摆脱“神经病才要去心理咨询”的陈旧观念的束缚,而用积极、欢迎的态度对待这种新型沟通方式。心理咨询可以更直接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调查还显示,八成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其他活动的开展很有必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该校通过课内外、校内外、个别与集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室、成长小组、家长学校、心理专刊、心理板报等,并取得一定成效,尤其对于学习心理、考试心理辅导这方面有一定经验。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

3.4 研究展望 可以用前后施测对比或对照组实验来证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的确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以及在这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可以做一些纵向、跟踪性的调查和研究。

4 参考文献

[1]秦安兰.中学生考试焦虑内在成因及应对策略.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52-453

[2]黄宏才.初中生考试焦虑现象调查分析及考试心理疏导探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4(6):39-41

[3]陈顺森.初中生考试焦虑认知成分与考试成绩调查分析.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1):35-38

第6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工作部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注重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注重强化德育实效性,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推动学校德育的改革和创新,创建*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主要工作

(一)检查推动各县(市、区)、市直学校贯彻落实和推广全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即中山会议)及我市的这一会议精神。

1、组织调研,检查指导各县(市、区)、市直学校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广中山市“部门联动,教化育人”的经验、阳山县建立校外辅导员制度的经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2、认真总结我市学习推广中山经验的做法,在全省学习推广中山经验座谈会上作汇报准备。

(二)组织学习和试行实施《广东省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广东省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引导学校德育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实施“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1、组织力量对各地班主任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2、组织培训市级名班主任培训对象,并对市级名班主任培养对象进行阶段性考核,树立一批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育人效果好的班主任先进典型。

(四)配合省实施“广东省中小学德育骨干能力建设计划”,加强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建设。

从*年起,省用2-3年时间,对全省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主管德育校长和主任进行轮训。轮训形式是采用省集中培训和市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市将根据省的部署和要求,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五)推动“课改加强德育实验研究”深入开展。

1、督促参与省聚焦课堂教学经验总结交流活动,按时按质选送优秀课例。

2、加强对课改加强德育实验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总结和结题工作的督促与指导。

(六)组织开展“感受建设成就,感悟时代精神”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今年我市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市20周年为主要内容,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道德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感受建设成就,感悟时代精神”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1、充分利用教育部、提供的“形势教育大课堂”的资源组织学生上好“生活新变化”、“社会新气象”、“农村新面貌”、“科技新发展”、“国际新形象”、“未来新蓝图”等六课,引导中小学生用“小眼睛看大发展”,了解身边的变化、家乡(社区)的变化,共同见证祖国、家乡(社区)、学校、家庭的发展变化,并引导学生为家乡、学校发展提建议、做好事。

2、组织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书信活动。

“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活动,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以书信形式向校长和老师倾诉心声,与校长和老师进行感情沟通与交流,实现学生与校长的互动。通过书信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感悟、承担责任。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学校发展我成长”为题,表达感谢学校之情;二是以“假如我是校长”为题,为学校发展献计策。

(七)组织开展“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

为配合全省和我市实施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开展这项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向广大初中学生宣传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广大初中生认识到报读高中阶段学校就是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向广大初中学生宣传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资助政策和就业前景,引导初中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高中阶段学校,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学习,作好人生规划,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活动一是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二是由思品和综合实践课教师结合相关课程进行专题教育;三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作宣传引导。活动分试点和推广两个阶段。*年春季学期为试点阶段,*年秋季学期为推广阶段。省将于*年春季开学后对各市、县(区)政治课教研员和初中思想品德课骨干教师分层培训,各市、县(区)负责开展相关教师的全员培训。

(八)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三预机制,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1、抓好四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三预机制。

一是继续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今年的C证培训,除市集中培训外,还将实行县组织,省、市派专家指导、授课的模式,加快C证教师培训的步伐,同时争取省的支持,在我市开展一期B证培训;二是抓好省级示范学校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幅射指导,提高实效性;三是抓好“*”第一批实验课题的阶段性总结,第二批实验课题能立项;四是配合省的工作,推动县(市、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立。

2、突出重点强化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教学研究,培训心理活动课辅导员,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质课巡回展示,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九)积极推进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的校园文化。

引导中小学校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总结交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研究制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评选一批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十)加强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

1、与司法部门抓好“法制漫画”的评选和展览工作,推动中小学生学法活动。

2、抓好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凤城生态园基地的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利用基地活动抓好普法教育。

(十一)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建立家校合力育人工作机制。

组织家庭教育专题巡回演讲、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第7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57-01

小学生思想可塑性较高,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人格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加强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小学班级管理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对学生情感、心理两个方面的教育指导。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整体的教学效率、进度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进入小学后,学生由于学习、家庭、伙伴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包括情感问题、学习压力等。这些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等,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人际交往信心,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下。

2.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阶段,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控制力差。由于小学生智力发育尚弱,年龄尚小,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班级生活中,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我价值观、人生观,相对于自我调节来说,其更愿意模仿别人,难免会和周围的同学发生冲突,继而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如果这种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解决,会对其今后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第二,学习压力^大。尽管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进行了多次减负,但相对与初中生、高中生来说,小学生本身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较差,加上家长"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给学生报各种辅导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暴露出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浮躁、焦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与上辅导班的语气效果适得其反。

第三,对自我了解不深。小学生处于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他人的模仿性较高,还没有形成对自我的完全认识,包括自我督促、自我评价。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会出现自负、自卑、小团体意识等心理现象,这对于即将到来的青春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其形成不良的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习惯。

3.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笔者基于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作为小学班主任,有效的班级管理是衡量班主任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而建立有效的心理档案,是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心理档案记录的相关资料,能够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总结某一段时间学生的心理走向,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把控。班主任应该在接手班级时,通过对学生一段时间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从学生人格、智力、心理健康检查结果几个方面入手,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应该定期进行辅导,尤其是一对一的辅导,配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在学校、家庭双管齐下,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二,采用更加灵活的班级管理方式。针对小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作为小学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应该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小学生学习压力与教师课后作业太多,没有娱乐的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该加强与各个任课老师的沟通,各个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表演法等,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自然就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加强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德育相互渗透,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树立榜样,通过典型、榜样指引学生,切忌让学生盲目的进行模仿。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预防小学生形成心理问题,促进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以预防为主,优化班级管理环境,为小学生心理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崇伟,刘静.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6,14(2):77-78.

第8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初中思品学科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业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南京市一直注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大力推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结合几年教学实践,深深感到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出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育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思品教学作为塑造人的重要学科,应当积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初中学生特性的要求。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产生种种心理冲突,出现了学习不主动、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尤其是通过学科渗透并加以引导显得尤为迫切。

3.思品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

思品课程“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可见促进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是思品学科的主要目标之一。思品学科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无论是教材的设置还是课程方法论无不处处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为宗旨。如教材中设置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之间交往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综合能力,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二、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育的措施

1.科学制定思品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教师要课前科学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学科本身教学为主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副线,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因素,将心育纳入教学轨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得越清楚、越深刻,学习的意志力就越强,就越能自觉、自动地在学习中排除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也就越能集中精力,达到聚精会神的学习状态。我在制定九年级《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教学目标时,设定通过引导学生从个人富裕的梦想、条件、实现关注共同富裕意义及必要性,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很好地理解了共同富裕的理念。

2.加强课堂互动,营造民主氛围。

积极和谐的课堂互动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桥梁和保障。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无意地营造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民主氛围。众多研究表明,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较大,在良好的民主氛围下,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取知识和情感,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3.认真倾听由衷赞赏促成长。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课堂教学就是师生情感的互动场,学生的情感总是随着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积极的激励而发生变化的。“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多给予学生鼓励与赞赏,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快乐与成功,拥有一片自主发展的蓝天。表扬与鼓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讲究表扬的方式方法,做到真诚,具有启迪性。例如,我在教学《保护个人隐私》时,设问:你认为个人隐私有哪些?同学中侵犯隐私的表现有哪些?一个学生列举了个人隐私的很多表现,我没有打断,也没有简单地说很棒,而是将这些表现分类复述,真诚赞赏他举例全面,并总结侵犯隐私权现象存在的广泛性,引导学生增强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4.注重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积极健康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体验之旅、感悟之旅。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思考,用心聆听,体验情感、感悟真理、知识升华。教学《两代人的对话》这个课题时,我要求,这次周末作业就是每个人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实践,他们明白理解、体贴父母,明白其中蕴含的哲理。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和心育自然融合的目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效。

第9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 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思考

已经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国务院才获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两次表述略有不同,尤其是中长期纲要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概念,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得到了明确认定,相信出台的中长期纲要对促进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回顾本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笔者觉得还存在着不少差距。

一、从无到有的问题 首先是政策层面的规划。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提出多年,但跟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相比,本地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等地方政策性的规划还比较滞后,跟国家纲要出台比大概是晚了近十年,这一方面跟心理科学基础性研究滞后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等"兄弟版块"比较起来,显得"不着急"。虽然姗姗来迟,但终归是"有"了,总比"无"强。2002年省教育部门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及组织实施的九条指导意见。指导纲要的出台为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航船启了"锚"。下一个层面就是管理落实了,按程序,地方应该在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再出台实施意见和细则,并部署实施,可惜的是这样的起航仪式后,并没有出现"万舸争流"的局面,不少基层的教育部门并没有在实施指导纲要方面有什么大的动作,有的只是在加强未成年人德育教育方面提及了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更多更好的具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对学校来说,由于没有更具操作性的要求,虽然面对现实中的"刚性需求",但没有督导部门的"科学评估指标"要求,也不太乐于在这方面花费精力。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这个层面几乎被湮灭了。这样的状况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也是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现状不相符的,必须加大力度做好组织规划和操作实施,把工作做到基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在基层生根发芽抽枝长叶,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才能真正结出"善果"。

二、从小到大的问题。

首先是试点单位数量上由小到大问题。可喜的是,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纲要要求,面对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我们的一些具备初步条件的学校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懈探索。高等教育如南京晓庄学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扎实有力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有的高校还建立了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中等教育如江苏省盱眙中学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虽然只是"星星之火",但毕竟是有了"点"的"星火",只要各级教育部门能从全面育人的角度出发,积极重视,稳步实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笔者认为除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数量上,还要在从业教育者队伍规模、被教育者的覆盖范围上都实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延伸,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应有的育人位置,真正实现心理育人的价值。

其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年龄发展层面和教育的内容、方法上需要扩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最早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校心理教育,刚开始时是对个别由于心理障碍而出现伤害自我生命行为的大学生给予紧急援助,而后随着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逐渐增多,其社会危害性逐渐加大,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大,从大学生扩展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尽管服务对象在不断扩大,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内容仍然主要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或心理不适应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医疗化的倾向"。这个时期及后来的学校心理建康教育的部分工作,在内容和方法上体现了临床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和特色,即强调对个体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注重帮助存在心理困扰的人,却忽视了更应该受到教育关注的大多数人,他们更应该在心理素质提高、潜能开发、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全发展的人格方面得到普遍教育。笔者认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除了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之外,还要注意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知识和现代的学习生活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汲取健康的心理品质源泉,让学生从现代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方法上要注意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在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适应环境,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由浅入深的问题

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未得到普遍开展,其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尚没得到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的学校,大多缺乏系统的教育管理结构和稳定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基本处在探索阶段,大面积推广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不成熟绝对不能成为可以放弃或漠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借口,而是要立即行动起来,大胆地加入探索者行列,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到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积极支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条件的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统筹解决专职人员编制,统筹安排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通过培训逐步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