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磁辐射的强度范文

电磁辐射的强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磁辐射的强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电磁辐射的强度范文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律对策

1.浦东电磁辐射污染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浦东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设施分布越来越广、功率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建筑密度不断加大,电磁辐射成为一种新的城市污染源。因电磁辐射污染纠纷提起的诉讼也越来越多。常见的有:因在居民区建设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引起的排除妨碍纠纷;因电磁辐射污染所致人身伤害要求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因手机电磁辐射污染引发的纠纷;因开发商隐瞒有关电磁辐射污染的真实情况导致的商品房纠纷等。电磁辐射污染直接关系到大范围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公众的敏感度很高,但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解决却很困难。

2.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立法的空白与冲突

2.1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单项法律、法规的缺失

国家环保总局于1997年3月25日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法虽为专门性规定,但因内容的滞后效力级别低,使执行大打折扣。该法仅为部门规章,根据《立法法》,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所以在实际的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常常出现电磁辐射污染纠纷中的各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各执一法的现象,《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许多规定形同虚设,无法实施,凸显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中的立法空白。

2.2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存在严重空白和冲突

第一,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产品电磁辐射国家标准。我国对包括手机在内的在使用中产生电磁辐射的产品没有任何国家标准,也没有要求这些产品标注其电磁辐射值、进行电磁辐射值检测的任何强制性规定。第二,我国的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存在严重冲突。目前同时存在两个并不统一的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1989年卫生部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对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的规定不一致,其中,卫生部的规定更为严格。

3.充分利用现行法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现行法虽不够健全,但并不是无法可依,可以用来防治电磁辐射污染,解决纠纷的主要立法有:

3.1环境保护立法

第一,专门性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二,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电磁波辐射是一种污染源,故该法规定的原则、制度对电磁辐射污染均可适用。根据2003年9月1日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规划和项目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2相关部门专项立法

广播、电信、电力等产业部门的专项立法也对电磁辐射污染作出了规定,主要方式有:明确规定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条款,如《广播设施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磁波防护和卫生标准;在已有发射设施的场强区内,兴建机关、工厂、学校、商店、居民住宅等设施的,除应当遵守本条例有关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磁波防护和卫生标准。

3.3国家其他立法

电磁辐射纠纷的当事人还可以充分利用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听证程序的规定,民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权利的规定等。

4.尽快完善现行法

4.1建立电磁辐射国家标准体系

4.1.1统一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国家标准

同时存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两个相互矛盾的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国家标准是不正常的,应当尽快统一,并明确其适用范围,特别是要制定多辐射源的国家标准。

4.1.2建立相关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

当前最为紧要的是迅速出台手机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首先,这对消费者有利。由于我国没有任何相关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生产商和经销商更不会主动把自己的产品送到国家权威检测部门进行电磁辐射检测,消费者对电磁辐射的强度一直处于不知情的状态,更无法证明产品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其次,确立产品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有利于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长远利益。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外能提高本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破除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内有利于构建我国的技术性法规体系,防止国外不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产品流入。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以加强对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管理。

4.2加强电磁辐射地方立法

现有电磁辐射地方立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将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辐射环境立法,如《吉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二是进行专门的电磁辐射环境立法,如《河北省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三是就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单项立法,如《北京市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

4.3条件成熟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健全有关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使电磁污染源远离稠密居民区,把电磁污染管理纳入日常环保工作轨道。目前,我国已积累了一定的电磁辐射管理经验,对电磁辐射污染的科学研究也在稳步进行,但法律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制定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是势在必行。

与其它污染不同,电磁辐射污染的隐蔽性、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安装中的不透明性大大增强了它对公众的神秘感,公众很容易从心理上对它产生恐惧和疑虑,即使电磁辐射的强度极小,也可能会招致公众的激烈反对,以至于世界范围内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公用企业,如移动通信公司、电力公司已越来越难以觅得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地,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消除这种对立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通过公众参与来实现当事人彼此之间的尊重、理解和沟通,以褪去电磁辐射污染的神秘性。虽然公众参与对于任何污染防治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对于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作用更为重要。建立起维护公众知情权、公众参与决策权、公众监督权的公众参与制度,是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立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公众参与的途径、参与的程序及参与的保障措施。

儿童和孕妇属于电磁辐射污染的敏感人群,虽然电磁辐射对儿童成长和胎儿发育的影响在科学上还未得到确切的证明,但基于其高风险性,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参考文献】

[1]邱秋.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法律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6(01).

第2篇:电磁辐射的强度范文

【关键词】环境;电磁辐射;监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各种通信设备、电气设备(如电视台、卫星站、电话等)广泛应用,导致人们生活环境充满了电磁波,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成为目前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必须引起环境监测部门的高度重视,掌握电磁辐射来源,了解电磁辐射危害性,对电磁辐射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测,以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环境电磁辐射的危害

各种通信设备和电气设备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导致环境电磁波的增加,使得频带变宽,对各种电子设备运行造成严重干扰,强化电磁辐射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及生物反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危害人体健康,其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电磁干扰。由于功率较大的无线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对周围的电台、通信及广播等造成电磁干扰,导致这些通信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提高电气设备和通信设备故障发生率,对电力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

(2)系统威胁。计算机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但是如果电磁波不断增加,就可能被不法人员利用电磁波来获取计算机系统里的资料,或者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损失。

(3)人体危害。有关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低频率的电磁场可导致人的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出现忧郁、烦闷及神经衰弱等症状,而较高频率的电磁辐射则导致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交感疲乏、机能障碍、头昏脑胀、记忆力变差等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对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很重要[2]。

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

3.1一般环境监测

主要是指对大面积范围内电磁辐射各种来源形成的电磁辐射值进行监测。监测人员可根据《环境电磁辐射管理与电磁辐射监测》要求来进行监测,把相关标准在某个区域划分网格,并把网格中心点当做监测点,并对树木屏蔽和建筑物屏蔽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对监测点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电场强度作为电磁辐射评价标准,对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分布规律、环境特点及环境质量等,通过对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进行评价,可以充分了解该区域环境电磁辐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3]。

3.2特定环境监测

主要是指对特定区域内的固定电磁辐射来源形成的电磁辐射值进行监测。监测人员需对该区域内电磁辐射来源类型、规模及数量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以为环境电磁辐射监测提供重要依据。以下是几种常见电磁辐射来源及监测方法:

3.2.1移动通信站监测

(1)工作原理。移动通信主要是通过控制设备和射频发射器经过网内通信用户和收发站来进入无线通信,而无线通信则由通信在发射和接收形成的电磁波形成的。所以移动通信站在运行过程中,会使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发生改变。(2)监测方法。监测人员应根据《环境电磁辐射管理与电磁辐射监测》要求,选择适宜的监测仪器、布置监测点、掌握好监测时间、规范监测技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监测电磁强度应小于5.4 V/m。若大于5.4 V/m,则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3.2.2电台发射设备监测

(1)工作原理。主要是把传输信号经由调制器来进行控制,并通过高频率的振荡器来实现高频率的电流,把调制完成的高频电流防止相应电频,送至天线上方,最终以电磁波的方式进行发射。(2)监测方法。监测人员要根据《环境电磁辐射管理与电磁辐射监测》要求,在电台发射设备周围区域、发射塔及电磁辐射较为敏感位置设置监测点,对这些区域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电磁强度应小于5.4 V/m。

3.2.3 电力设备监测

(1)工作原理。主要是电力设备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检查,电力设备主要有变电站、架空电线等;电磁场特点主要表现为电晕、电场及磁场等;电磁辐射污染表现为:绝缘及电晕放电导致的干扰现象,并存在较强的生物效应。(2)监测方法。监测人员要根据《环境电磁辐射管理与电磁辐射监测》要求,按照不同等级电压,选择不同监测仪器和监测技术,并明确电力设备电磁强度和电场强度指标,规范电磁辐射监测技术[4]。

3.3较极低频率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1)收集与环境电磁辐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流密度以及磁感应强度等。(2)明确监测时间和监测范围。一般情况下,每个监测点需不间断检测五次,每次检测时间在15s以上,以较为稳定的读值为准。但是若果检测读值波动性较大,则应延长检测时间。监测人员应在离地面0.5米、1米及1.5米的位置设测量点。(3)监测点布置。针对于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监测点的布置: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档距,并以档距内线路中心位置作为监测点,监测点间距应为5米。针对于变电站电磁辐射监测点布置:控制中心设一个监测点;每个高压设备区各设一个监测点;每个低压设备区各设一个监测点;低压和高压区旁主变位置设一个监测点;开关设备各设一个监测点;监测点间距应为5米。针对于电厂电磁辐射监测点布置:主要是在主控室、发电机、励磁机等位置各设两个监测点,而电厂变电低压侧、变电高压侧、开关室、避雷器及电流互感器等,则各设一个监测点[5]。(4)检测要求。首先在应有检测仪器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根据检测对象,选择适宜的检测仪器,并旋转具有代表性的检测结果;尽可能的排除周围辐射源产生的干扰;对检测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和整理。(5)注意要点。选择双轴或者以上检测仪器;检测环境温度应为0至40℃,相对湿度应为5至80%;防止人出现在检测位置周围,检测人员应离检测仪器5m远;检测时应将手机登具有电磁辐射设备关闭;检测点位置要平坦且无多余杂物;对检测仪器进行有效的防护,防止其内部存在冷凝水;检测仪器频率要求:检测ELF为50Hz、微波为3GHz至30GHz,三轴检测要求:必须同时对Z、X、Y方向进行检测,检测路程要求:磁场: 10μT至10 mT、电场0·1kV/m至100 kV/m。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导致环境电磁辐射量的增加,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干扰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设备的干扰、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必须加强对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以为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朴光玉,徐秀华,罗凤平,成英.刍议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19):89-90.

[2]罗穆夏,张普选,马晓薇,杨文芬.电磁辐射与电磁防护[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09,12(05):76-78.

[3]黄春锋,吴建平.环境电磁辐射的监测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35):90-92.

第3篇:电磁辐射的强度范文

关键词:电磁辐射 手机 办公室 防护

中图分类号:TL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05-02

电磁辐射是电磁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各种家用电器、输电电线,办公设备等等都会产生强度不等的电磁辐射。据研究,电磁辐射对人类具有六大危害:即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影响人类的生殖系统,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等。

本研究采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制的QX-3型电磁波辐射测试仪测试了常用手机的电磁辐射,以及办公室、实验室常见设备的电磁辐射,并据此提出相关的防护措施。

2 测量结果与讨论

2.1 各种办公设备和通讯设备在不同运行状态中的电磁辐射强度

研究中以办公室使用频率较高的非液晶电脑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主机、键盘、笔记本电脑、打印机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开机、关机、工作、待机等各种状态下的电磁辐射。检测结果表明,非液晶显示器和打印机显示出较大的电磁辐射强度,尤其在开机和工作状态,辐射范围为和,在关机和待机过程中辐射范围为和,;打印机开机的辐射范围为,工作中辐射范围为,在关机和待机状态未检出辐射量。其他设备在各种状态均未检测到电磁辐射量。

表1为不同手机型号在不同状态下的电磁辐射检测数据。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手机辐射量差别较大,除了通话中和待机状态未检出辐射之外,在开机、关机、拨号、接通电话瞬间、发短信、充电开关机、浏览网页等状态均检测出不同的电磁辐射量,尤其在拨号和接通瞬间辐射量为最大。

2.2 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在不同运行状态中的电子辐射强度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电磁辐射基本集中在超声波清洗器、微波消解仪、电磁炉等,检测部位包括正面、左侧、右侧、后侧、正上方。结果发现,不同方位,实验室仪器设备电磁辐射的检测量不同。烘箱和离心机等设备未检出辐射,对于常用的超声波清洗器和电磁炉电磁辐射较大。

3 防护建议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有关电磁辐射常识,加强安全防范。如:严格按电器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2)不要把实验室仪器设备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当仪器设备暂停使用时,避免处于待机状态,以免长时间产生辐射积累。

(3)各种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脑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 h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4)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把手机拿远一点,等手机接通之后再拿近接听,或者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5)电脑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在使用后及时洗脸。

(6)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贺.浅谈电磁辐射与防护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100.

第4篇:电磁辐射的强度范文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防治

1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概述

在现代电磁技术不断普及的过程中,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叠加作用导致城市电磁辐射能量显著提升,同时城市电磁环境变得愈来愈复杂,并呈现了持续恶化的特征,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及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今,城市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城市现代病,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部分城市在发展规划当中,对大型电磁辐射设备未能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例如,很多广播电视塔就建立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甚至很多居民区环绕广播电视塔所建,导致局部区域电磁辐射场强偏高[1]。又如,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城市通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在发展初期由于规划缺乏科学性,使得无线通信频谱资源严重浪费,并加深了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程度。甚至部分地区无线通信基站密度过大,导致这些基站之间的相互干扰十分严重,影响了周围区域的正常通信,并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一定威胁。相关统计表明,医疗、工业等领域的高频电磁设施正以每年超过20%的增长率持续增加。这些设施当中存在较强的电磁震荡源,且震荡源频谱质量并不理想,会产生宽频率电磁辐射,无论是对电子设备、操作人员,还是对城市环境,均会带来一定危害。总体上来看,城市电磁设备的持续增长对城市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愈来愈大,电磁辐射影响变得愈来愈严重,应给予充分重视。

2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分析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输变电设备。目前,我国电网输送的工频交流电频率为50Hz,输送电压等级较多,包括3kV、6kV、20kV、110kV、220kV、500kV等。110kV以上为高压。高压输电导线周边及变电站附近会产生一定强度的工频磁场及工频电场。这部分电磁辐射强度一旦超出限定值,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变电站及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受外部环境影响,会出现电晕放电及绝缘子放电,这些电磁噪声会对正常通信及无线通信产生一定干扰。(2)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是目前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广播电视发射系统附近,存在较强的射频电磁场强度。特别是天线主发射方向。(3)城市交通设施。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但这些交通设施所产生电磁辐射量也愈来愈大,其影响不容小觑。以机动车为例,机动车运行过程中,点火系统、电机等设备的大电流瞬时通断会产生电磁噪声,导致电磁干扰出现。(4)家用电器。在现代城市生活当中,家用电器也是主要的电磁辐射污染源之一。高频辐射源包括手机、微波炉等;低频辐射源则包括电脑、电视机等。正常情况下,家用电器产品都有明确的电磁辐射标准,合格的家用电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并不会超出限定值,也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某些不达标的家用电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会超出限定值,人们长期与之接触,必然会威胁到身体健康。

3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性

电磁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愈来愈严重,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不小危害,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3]:(1)城市电磁兼容水平有所下降。城市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会对城市整体电磁兼容水平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电磁干扰可能会造成数字系统信息数据丢失,影响收音机、电视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行。若电磁干扰现象较为严重,则会造成仪器误动作,使得工业控制失效,甚至引发灾难性后果。(2)城市居民健康受到危害。电磁辐射通过非热效应、热效应及累积效应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人体本身就是电磁波的良导体,若电磁辐射能量过大,且辐射时间较长,人体可能无法通过自身调节将所吸收的电磁辐射散发出去,便会引起体温升高。同时,长期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下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会对正常的免疫、循环功能产生影响,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4 加强城市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相关举措

4.1 加强城市电磁辐射源监管

要有效控制城市电磁辐射污染问题,必然要加强相关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电磁辐射相关法规、标准建设。在城市电磁设备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现行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表现出了一定滞后性,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电磁辐射管理要求[4]。因此,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事先控制为原则,从公众健康、城市环境保护出发,构建出完整的城市电磁辐射环境容量控制制度、电磁辐射风险预防制度、辐射环境监管控制制度等。为了保证监管工作顺利实施,还需要构建出统一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及电磁辐射安全管理导则,促使电磁设备规范化使用,以此来控制城市电磁辐射污染。另一方面,要强制性实施电磁环境污染源申报制度,并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做好电磁辐射监测工作,对电磁辐射污染数据库不断完善。这样就能够充分把握城市电磁辐射动态水平,一旦出现污染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可进行快速处理,避免电磁污染范围扩大。

4.2 加大电磁辐射知识宣传

电磁辐射由于其潜在性特征,会被社会公众所忽略。同时,很多城市居民对电磁辐射知识并不了解,一旦出现电磁辐射污染,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进而造成电磁辐射纠纷事件[5]。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与新闻媒体及网络媒体共同合作,加强电磁辐射宣传教育工作,让公众能够正确地认识电磁辐射,并树立电磁辐射防护意识,掌握一些基础的电磁辐射防护方法,对自身进行有效的保护。另外,在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监管工作当中,要充分贯彻公众参与制度,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共同创建良好的城市电磁辐射环境。

4.3 扩大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应用范围

首先,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完善规划设计工作,通过地下埋线、高低压导线分层架设、双回路导线逆相布置等方式降低高压线路及设备对地面辐射的强度。其次,对于一些电磁辐射强度较大的辐射源,可采取主动屏蔽或被动屏蔽的方式,对辐射源进行控制,避免其造成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另外,在住宅房屋建设过程中,可利用防电磁波玻璃、电磁波吸收涂料等来阻碍室外电磁波进入室内,保证居住环境的适宜性。

5 结束语

在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相关监管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城市电磁辐射源监管,对电磁辐射污染进行控制。同时,要注重电磁辐射宣传教育,让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到城市电磁辐射环境建设当中,缓解城市发展与电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提升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综合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岑丽.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问题与防治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5):394.

[2]陈志平.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中华建设,2013(01):108-109.

[3]孙遥,徐冠立,管登高.城市电磁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电讯技术,2012(04):604-608.

第5篇:电磁辐射的强度范文

变电站由变压器、其他电气设备以及进出高压线组成,是将一种或几种电压的交流电变成频率相同而电压不同的交流电的场所。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按来源途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和人为两种。天然的电磁辐射来自电离层的变动,如太阳磁爆、太阳黑子、宇宙辐射(银河系的射电星)、雷电以及周围的静电放电等。人为电磁辐射来自人类开发和利用以电为能源的活动,如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寻呼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雷达、电磁能在工业和医学的应用设备、电器化交通、汽车点火系统等,在营运和使用过程中会向周围环境发射电磁辐射。目前,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人为辐射。

按频率,电磁辐射分为低频(包括工频)、射频、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 、R射线等。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电脑、照明灯具、家用电器、电器化交通以及高压线、变电站等,已成为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电器运行产生的电磁波,在人类活动的空间已无所不在。由电器运行而产生的电磁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不像水、气、声、渣的污染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直观的感受,因此,电磁辐射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容易被人误解。上海市城市人口密集,建筑连片,在市区建设变电站,有相当数量需要靠近或进入居民小区和居民住宅。每当此时,往往会遭受到居民的强烈反对,受阻事件屡屡发生。近年来,由变电站建设引起的已成为高居不下的投诉热点。那么,变电站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吗?

监测结果:变电站“落户”,大可不必惊慌

变电站在正常运行时,主要产生工频电场和磁场,也会产生高频电磁辐射,但其只是瞬时的,强度也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多年来,我们对上海大量变电站进行了验收监测。监测表明,不管何种类型的变电站,不论电压等级高低、变压器容量大小,其墙体(或围墙)外1米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综合电场强度远低于1998年11月19日国家环保总局的 HJ/T24-1998评价标准,且接近上海市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其中分体油浸自冷式变电站厂界夜间噪声低于50dB(A)。由此可见,变电站建设就工频电场和磁场以及噪声而言,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标准制约:环保部门对变电站建设管理

我国政府和环保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源的控制和防治,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以免发生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确保电磁辐射不对环境及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危害和干扰,我国分门类别地制定了各项国家标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定了环境中公众可以接受的防护水平上限的公众导出限值或评价标准,从电磁辐射的照射量上作了限制。

上海市环保部门对变电站的建设十分重视,要求建设单位在变电站建设前期对可能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预防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措施,确保工程所在地周围居民活动空间以及其它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和磁场符合国家限值标准,并趋于环境背景值水平,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以上海市为例,环保部门要求新建变电站建设项目必须采取有效的环保防护措施,要求在市区、城镇、人口集中居住区新建35千伏及其以上的变电站全部采用分体自冷式。还要求新建设的变电站必须充分考虑景观等因素,使其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保持适当距离。一般与居民住宅或其他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保持如下距离:

220千伏变电站 20米

110千伏变电站 15米

35千伏变电站 15米

10千伏变电站 8米

第6篇:电磁辐射的强度范文

【关键词】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设计;通信协议;控制软件

20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进步,当属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现代电子工业、电信产业的讯猛发展及电器产品的普及,不仅给人类带来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新技术、新手段,同时也使人们能获得廉价和便利的信息服务。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甚至走入了千家万户。然而,电子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把人们带近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这就好比太阳和紫外线总是形影相随一样,人类要享受到阳光普照,就不可避免的要遭受紫外线的辐射。而电磁辐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感知的“隐形污染”。各国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逐渐取得了一个共识,他们认为:当电子辐射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其强度达到一定的强度限值以后,对人身健康或动物的生存安全等,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对电子仪器、设备,包括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负面影响。EMF(Electromagnetic Field,电磁场)目前已经是人们公认的、最为普遍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无论是经济科技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关心电磁场可能导致的各种危及健康的负面效应。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人们认识到电磁波对人类的伤害,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当时众多高频加热工人出现乏力等症状。二战期间,雷达被广泛使用,这使不少人受到微波的照射,战后还有一些媒体报道了第一例微波白内障的病例。但是在那个时代里,人们更为关注的是电离辐射,显然这些报道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人类有组织的开展相关科研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美国调集各方专家开始了协作研究,他们实施了耗资巨大的动物实验,当时采用的辐射强度大于100M/CM?。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计算,专家们一致认为10M/CM?是安全“上限”。事实上,前苏联早在1953年就开始了专门的研究。与美国截然不同,他们除了实验室工作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生存一线的流行病学调查。而我国进行有组织的专门研究,是从1963年正式开始的。由于对电磁辐射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理解有所不同,不同的国家所制定的电磁辐射标准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俄罗斯、意大利、中国、比利时等国家在制定标准时,充分考虑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标准限值比较严厉;而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在制定标准时,则采用了国际非电离协会的推荐标准,没有考虑到电磁辐射对人体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而只是考虑了已有明确研究结果的热效应,标准限值相对较为宽松,然而迄今看来,将来仍然有进一步提高标准限值的可能。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们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和设施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之而来的是,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环境电磁辐射污染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环境中人为电磁辐射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各种、家用电器的日益增多,功率的增大;(2)工业、科研、医疗应用中高频用电设备的增加;(3)电力部门高压输电线路的发展;(4)交通运输工具及设备的飞速增长,包括私家车的普及应用。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目前我国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突飞猛进。据有关媒体透露,全世界家用移动电话用户是数十亿,中国占其中五分之一。电子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方便,但同时带来的磁辐射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早期的电磁功率测量中提出了各种方法,比较传统的,如小功率二极管检波法、热点偶发等,大功率的有谁热熔记。在早期的国家标准中,经常在电磁辐射测量中采用的,是上海无线电厂、宿迁无线电厂及深圳深望的RCQ-1A、ML-91与SRM-3000等,这些产品大多存在体积笨重、智能性差和测量精度低的缺点,特别是测量频段范围不能符合技术要求。国外的产品则主要有德国的YMR-300与意大利的PMM8053等产品,性能良好但其价格较为昂贵。为了适应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深入开展电磁辐射监测的单位和机构必将日益增多,可由此预测出,未来对检测仪器的需求量势必很大。积极研制开发高质量且廉价耐用的仪器、尤其是自动检测仪,可以帮助人们针对电磁环境的负面影响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因而对于家用电场强度测量仪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家用电场电磁辐射防护与测量标准

为了避免或尽量减少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乃至起到防护和卫生安全的作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信息产业部和国防科工委分别颁布实施了多项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测量、防护标准。这些标准,对电磁辐射防护和卫生安全分别提出了标准限值要求,对人身健康和安全、环境卫生以及通信设备的安全等方面,在一定时期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家用电场电磁辐射防护与测量,我国现有两个标准:一是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国标“电磁辐射保护规定”,二是卫生部的国标“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防护限值的适用频率范围为100KHZ-300GHZ,规定中的防护限值是可接受防护水平的上限值,并包括各种可能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总量值。“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又分为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一级标准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入群,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二级标准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入群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超过二级标准的地区可作为绿化带或种植农作物等。

为了切实保护人们的健康,同时促进广播、通信等事业的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已有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了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国家标准制定联合工作组,负责制定了《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该标准中规定了频率范围为0Hz|≤F≤300GHz的电磁辐射为暴露限值。

三、本测试仪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本文根据家用环境电场测试仪的技术要求,参照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国标“电磁辐射保护规定”、卫生部的国标“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以及《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经由实验,设计出家用电场强度测试的技术方案。本设计所推出的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利用宽带电场强度的检测技术,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场测量探头,通过采样数据的滤波和智能处理,准确给出测量位置的综合家用电场强度,并通过智能分析给出测量环境是否超出电场环境安全极限的状态指示。经由测试结果验证,本设计方案现实可行。

(一)总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本设计方案所推出的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主要由传感器、滤波网络、放大部分、模数转换、键盘控制、单片机控制单位,显示和报警部分等组成,整个系统采用9V电池供电,由传感器探头检测到的电磁信号通过滤波网络送至放大电路,通过滤波、放大后的信号进入模数转换模块,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送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在程序设计中,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大小,将其在液晶模块上显示出来,并具有峰值显示功能。同时,对超过限定值的,则会给与警告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传感器探头的优劣对家用电器的电场强度信号的接收性能会有很大影响,而传感器探头的性能和质量取决于探头的电气参数。本测量仪采用PMM公司的微带设计的加固探头,频率很宽,增益在使用电器时基本不变,可靠性程度较高,能够满足测量仪的设计要求。对传感器探头所得的信号进行滤波,去除高频成分,可以采用有源低通滤波。由于探头感应的信号比较微弱,需要经过低噪放大器将信号进行放大,而且需要低噪放大器输入端和电场探头的阻抗匹配,以便获得最佳的信号能量传递效果。

测试仪的好坏除了与硬件部分的实现有关,软件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有鉴于此,选用适当的软件设计结构和方法,对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方案将硬件划分为探头和主机两大模块,并在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系统硬件设计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思想及详细设计过程。本测试仪的软件部分,不仅对实用性有一定程序的要求,而且要对系统资源进行恰当的管理和调度。系统软件设计中心必须重视问题定义、软件结构设计、软件编制、软件调试与测试等过程。因此,系统采用模块化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达到提高设计与调试效率的目的,同时使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通过设计高质量软件来提高系统软件的实时性和并行性,尽量优化软件系统。

(二)本测量仪的系统功能分析

本设计方案所推出的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其系统软件包括下位机软件和上位机软件两大部分。在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系统硬件和软件同时实现的基础上,笔者对本设计推出的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结果多次表明,本设计推出的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性能稳定,能够实现电磁辐射的准确测量、上下位机通信,安全可靠,符合设计要素,并且有便携、多功能、扩展功能良好等特点,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能够准确无误的测试家用电场强度。本设计经由实验推出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经验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可进行三向电场综合数,对测量数据可进行定时处理和即时显示数据。

(2)可实现测量数据的保持,并实现保持数据的存储、转发、显示,可实现数据的实时平均、最大值提取等处理运算。

(3)可于上位机进行通信,可通过上位机进行测量数据的标校;上位机控制与标校软件人机界面友好;上位机具有对测试仪进行检测的功能。

(4)全部操作过程显示界面中文标示。

(5)适时显示必要的数据格式。

(6)测试数据可记忆存储1440个数据。

(7)在环境电场大于200V/M时,可以自动保护,并有过载显示;在环境电场低于200v/M时,可以自动恢复测量。

(8)具有报警门限设置,调整间隔0.1V/M,开机后自动设定报警门限默认值为10.6V/M警告要求;测量电场数值等于或大于设置的报警门限值时,以灯光和显示提示形式发出警告。

四、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设计方案,将硬件划分为探头和主机两大模块。探头模块采用意大利PMM公司的微带设计的加固型探头的测量数据接收,能够实现数据的处理运算、存储、显示、功能按键处理、过线声光报警、上下位机通信等功能。以上详细讨论了系统硬件设计,介绍了主机模块的硬件电路,实现了系统的各项功能。并在家用电场强度测试仪系统硬件设计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思想及详细设计过程。系统软件包括下位机软件和上位机软件。下位机软件即为场强仪主机控制软件,主要实现主机控制功能。具体设计了中断处理、EEPROM读写、液晶显示、键盘控制和温度测量等控制软件。上位机软件实现控制计算机(上位机)和场强仪主机(下位机)的通信,通过上位机控制下位机,实现对电场强度测试仪主机参数设置、校准设置、数据读取和存储等功能。文中还设计了合理的人机界面、相应的通信协议和功能管理软件。

本设计方案所推出的家用电场强度测量仪,可以对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利用单片机实现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控制。而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测量速度快等优势。总之,这是一款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家用电场强度测量仪。

参考文献

[1]唐承斌,唐贤达,倪江群.通信基站环境动力监控器的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6(12).

[2]邹建成,崔元日,张晓健,张春玲.城市灯光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

[3]侯振义,徐小杰.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

[4]郑玲玲,许刚,刘芳,韩玮.基于时差法的超声波测风系统的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2(12).

[5]于成毅,裴东兴,梁志剑.基于MSP430的车载CAN总线数据记录仪[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1(2).

[6]王卓柱,荣奎,顾正黄,战延谋.CAN总线在某型装备技术状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07 (10).

第7篇:电磁辐射的强度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调查

中图分类号:X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059-02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设备信息的交换中心,在其交换信息的同时存在着电磁辐射。人们在使用通信设备的同时也在担心着电磁辐射的污染。近几年来,南充市市民对移动通信基站的投诉逐年增加,市民要求通信公司拆除自己生活环境周围的移动通信基站,因此经常与通信公司产生各种纠纷。对南充市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电磁环境现状的调查是开展南充市电磁辐射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助于环境管理部门对南充电磁辐射环境区域形势的正确判断,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市民对移动通信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的正确认识。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南充现有9个县、市、区,分别是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营山县、蓬安县、西充县、仪陇县、南部县、阆中市,本次调查选择了9个县市区中82个移动通信基站,主要选定城区基站,并兼顾乡村基站。为更好的反应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电磁环境现状,本次调查监测主要覆盖移动通信频段(700~3000 MHz)。

2.2 监测仪器

监测使用的仪器为PMM公司的PMM8053B型电磁辐射分析仪,采样EP33M型探头。仪器在检定有校期内。相关参数见表1所示。

2.3 监测布点及数据处理

监测时间选择在8:00~18:00通话最繁忙的时段,天气条件为无雪、无雨、无雾、无冰雹,环境温度为20.3~31.7℃,环境湿度为34.1%~75.1%,监测布点选择在以基站天线为中心半径50 m[1]的圆形区域内,主要考虑天线的主射方向与区域内敏感点的室内、室外进行布点。仪器探头距离监测平面1.7m,离操作人员大于0.5 m,每个测点连续测5次,每次测量时间应不小于15 s,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若测量读数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延长测量时间。由于所用监测仪器只能读出电场强度,所以需要利用功率密度与电场强度换算的关系式[2]为:

P=E2η,

式中:P为功率密度,单位为W/cm2; E为电场强度,单位为V/m; η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阻抗,η为377 Ω。

2.3 评价方法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对在30~3000 MHz频段内任意连续6 min内功率密度限值为0.4 W/m2。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对单个基站的环境管理限值执行功率密度的1/5,即0.08 W/m2。

3 移油ㄐ呕站周围电磁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本次监测82个移动通信基站,共383个监测点位,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383个监测点位中,最大值是0.0792 W/m2,平均值是0.0101 W/m2,所有点位均低于0.08 W/m2的环境管理限值。

图1是对南充市移动通信基站监测结果的分段统计,小于0.05 W/m2的监测值占总监测点的66.6%,而小于0.04 W/m2的监测值占到了91.4%,大于0.04 W/m2只占8.6%。可见,南充市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电磁辐射均小于0.08 W/m2的环境管理限值,且电磁辐射水平较低。

4 结语

本次监测南充82个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电磁辐射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与《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的规定和要求。南充市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总体水平较低,因此没有必要对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过分担忧。

参考文献:

第8篇:电磁辐射的强度范文

物理污染。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周期性变化产生波动并通过空间传播的一种能量,也称电磁辐射。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产生负面效应超过标准的电磁辐射强度就是电磁辐射污染,也被称为电子烟雾”或电子垃圾。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电磁辐射源和人为电磁辐射源。天然电磁辐射源是由大气中的自然现象引起的,比如自然放电、雷电、火山爆发等此类大气与空气污染源,具有黑子活动和黑子放射的太阳电磁场源,以及有恒星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等现象的宇宙电子场源。人为电磁辐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器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工频辐射源和射频辐射源。各类电磁波发射系统、工频辐射系统、利用电磁能的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等,甚至包括家用电器,均是电磁辐射的污染源。

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严重。它会引发意外重大事故,可以使电爆装置、易燃易爆气体等意外爆炸、燃烧,甚至引起火箭发射失败、卫星失控。它会干扰信号,直接影响电子、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真,控制失灵。例如,会引起火车、飞机、导弹或人造卫星失控。它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电磁辐射的强度范文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环境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20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它的应用不仅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的关系一样,人类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的接受紫外线的辐射。伴随着电子产业及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存在于空间的电磁场和其它污染物一样,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各种不良影响。现代研究发现,小至空调、电脑、电视、微波炉、电热毯、手机、电动剃须刀等家用电器,大到雷达、中继通信、卫星通信、遥测遥感等电器设备,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是一种高速传播的光子流,也是一种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的微粒物质,又叫电磁烟雾或电磁辐射,有人将电磁烟雾污染称作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污染。

1何谓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是指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天然电磁辐射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包括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人为电磁辐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放电、工频渐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等。从理论上来讲,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了电磁污染。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摆满各种家电产品的房间,电磁辐射源更多。通常情况下,电磁辐射能干扰电视的收看,使图像不清或变形,并发出噪声;会干扰收音机和通信系统工作,使自动控制装置发生故障,使飞机导航仪表发生错误和偏差,影响地面站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控制。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伤害人体,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其实是两个概念。电磁污染是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的结果,电磁污染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如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间歇性异常等。

2大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与污染

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里,许多大、中型发射系统在工作着,为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与通信事业提供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一旦这些系统设计不完善、安装不合理、架设不妥当,特别是距离居民生活区过近,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与危害。在这类系统中,以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微波发射系统最为突出。

2.1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电磁辐射与污染

所谓广播,是指以公众直接接收信号为目标的电波辐射。广播所发射的电波,可以把各种大量的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送给众多的接收对象。广播不同于无线电通信与导航,无线电通信与导航是以特定的对象为目标的电波发射。广播发射主要是通过特定天线将电磁能量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2.2微波发射系统电磁辐射污染与危害

微波辐射是强大的电磁辐射源。其主要污染场源包括雷达天线、工作电路、磁控管、速调管、敞开的波导管及加热器的开口等。由于天线系统的旋转,会使周围环境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其强度由几十微瓦/平方厘米到几十毫米/平方厘米,甚至更大些。在工厂车间内调试时,由于波反射的结果,有可能造成更强大的辐射。

3电磁辐射污染七大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造成污染;长期暴露在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的辐射剂量下的人体,体内细胞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导致病变。专家指出,电磁辐射污染有可能导致以下疾病:

1)儿童易患白血病,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

2)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癌细胞增殖。

3)影响人的生育功能,男性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现在不孕不育高发很大程度上与电磁辐射有关。

4)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变成所谓的弱智儿童。

5)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人们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

4防范电磁污染的五种方法

专家建议,如果经常要接触和操作能产生电磁波辐射的产品的人,应当穿好防辐射服、配备防辐射屏等,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市场上防辐射产品可分为两大类:普通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普通屏蔽材料是由金属网、金属膜及掺金属纤维纺织品及其他材料组成,它使电磁波改变方向,但电磁波辐射依然客观存在,还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空间造成严重二次污染。吸波材料则利用电磁能量转换的原理,吸收电磁波转化为对人体及工作、生活的自然环境无任何危害的热能散发,从根源上彻底地削弱电磁波辐射,不会发生反射造成二次污染。而如今风靡一时的孕妇穿的防辐射服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辐射污染。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几乎80%的孕妇会有1至2件防辐射服。防范电磁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购买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时,一定要买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必须通过3C认证。因为合格产品的电磁辐射值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

2)在使用电器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彩电的距离应在4-5米,日光灯距离应在2-3米,微波炉开启之后离开至少1米远。

3)注意室内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的安排,不要集中摆放。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而且还要注意自己的卧床头部是否对着邻居的电视机,以免直接遭受电磁辐射。

参考文献

[1]薄琳.电磁辐射污染危害与预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