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第1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研究对象;资金运动;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两门重要课程,但这两门课内容重复严重,以至于一些学校把其中的一门砍掉,不予开设。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之弊端,但也使许多有用的知识无法进行教授。笔者认为:我们对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的认识模糊不清甚至混乱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联系——研究对象均为资金运动

从最早的管理会计专著之一,奎因斯坦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的书名上我们不难看出,奎因斯坦所指的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另外的一门学科。其次,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来看,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虽然学术界有各种表述,但都不可避免地与财务管理对象重合。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尽管各派观点存在差异,均离不开资金二字。即管理会计的活动目标也离不开资金或价值。1999年第11期《财会月刊》发表了王曾清、楼胜亚《浅论管理会计的对象》一文,文中对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描述可以说颇具代表性:“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过程,而价值量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因而在商品里,必须同时运用实物的形式和商品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来保证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在形式,如现金、原材料、产成品和固定资产等。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具有质的同一性,都代表了一种价值,可以用观念的货币来统一表现。由于商品生产运动从价值形式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而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现,价值运动也就表现为货币的运动。在货币转化为资金的条件下,资金运动成了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资金运动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完整地描述着价值系统静态和动态的变化,从而更全面的反映着企业价值运动”。会计“作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直接面向企业的资金运动,也即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因为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也是联结作为法人的企业和企业内部、外部的纽带。而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和财务会计同属于一个系统,因而两者的对象应是一致的,即管理会计的对象仍应是资金运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造成两门课程内容的大量重复。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对象的区别——资金运动的不同层面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都是资金,却是资金运动的不同方面。财务管理区别于管理会计的显著特征在于其主要是一种实体管理。日本学者宫匡章在《会计信息手册》一书中这样写道:“财务是以资本为对象的实体活动,会计是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情况处理活动。会计的机能是组织情报,不处理资金筹集、供应与运动,仅在必要时反映其结果,这就是说财务是进行有关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的。”因此,财务管理内容应涉及财务制度制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安排,外部财务环境的适应,内部财务环境的协调及资金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并要具体组织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控制等财务的实施。而管理会计只是为财务活动的组织及财务关系的处理提供相应的信息。如在投资筹资活动中,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确定企业长远目标,并据以提出投资战略,围绕投资战略,管理会计应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高层财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当投资方案确定后,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决策方案制定筹资战略,提出各种可能的筹资方案,管理会计人员则围绕这些方案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筹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并据以编制财务预算。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安排预算的执行、协调,控制。

根据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目的,可将其视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价值信息,换言之,就是对企业资金管理活动提供信息。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虽然较多,但最终均可归到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这样的处理有利于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可使管理会计的其他理论得以顺利解决,也有利于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作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应将筹资、投资、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收回及资金分配活动作为其研究对象,将预测分析、决策分析、控制分析和评价分析作为其主要环节,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在系统的分析整理后均可找到适当的归属。

三、财务分层理论为界定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的话,管理会计属于经营者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体制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出资与受资经营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财务关系,因为出资与受资经营本身都是一种财务行为。企业财务管理权必然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割,形成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均需要相应的信息体系,会计的两大分支正好可以分别侧重于其特有的服务对象。财务会计,我们通常称之为对外会计,即主要通过记账、算账,并定期编制报表的专门方法,提供企业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尽管财务会计也向企业管理当局传输财务信息,以便加强财务管理,但它的服务主要是外向的,侧重于对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进行报告。企业与所有者的财务关系作为现代企业的主要财务关系,所有者作为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理应作为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换言之,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所有者财务;而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经营者作出各种经营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服务主要是内向的,侧重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营者财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构架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即企业财务首先可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两部分,财务会计作为出资者财务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作为经营者财务的信息系统。

由于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的各方面,而管理的研究对象仅涉及其中的信息方面。财务管理应包括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计应属于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两者可以合二为一,但也可以自成体系,就象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价值方面,但并不排斥其有自己的体系。管理会计属于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但也同样不排斥其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因为其毕竟有独特的研究。

持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二为一观点的专家和学者并不乏其人。如李天明教授在其《管理会计研究》一书中为会计专业设制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和《会计》六门,没有《财务管理》。财政部组织编写的中等财经学校教材《企业财务管理》中,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但通常情况下,两者可自成体系。

四、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科状况所进行的反思

管理会计这样一门被誉为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的学科,一些西方会计学者认为其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讫今为止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于实践的理论和体系,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之间的界限没有明确的界定。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前任主席、伦敦经济学院布罗姆威奇(M.Bromwich)教授指出:目前管理会计看来缺乏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反映在杂志和教科书中的管理会计似乎是一群松散的材料,没有在理论水平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国对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明显缺乏规范化或规范化程度较低。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没有解决好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管理会计的归属等基本理论,难以确定经济活动的哪些内容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哪些内容不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所以,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理顺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不仅的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影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存在着重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分析,轻财务活动实体管理的缺点。一方面,从西方财务管理中引入的数学模型大量充斥其中,而这些模型往往建立在一些并不存在的假设的基础上,难以实际操作;而另一方面,对财务组织、财务实施、财务控制与协调等涉及较少,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也就是说,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所研究的内容应由管理会计来进行研究,为避免重复,财务管理应着重研究财务制度设计、财务组织设置、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和协调等活动的具体实施,及具体从事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各部门业绩评价等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惟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并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现象。

1.孟焰:《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北京,经济出版社,1997年。

第2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会计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的经济系统,主要任务就是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不仅是为提供经济信息而存在的,它有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这也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能够实现融合的本质原因。从另一角度看,管理会计实质上是财务会计的拓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财务会计,这也就为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客观必要性⑴。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大多数企业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还没有可行性较强的融合办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充分的应用到会计领域中,企业间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也不是很到位,领导的思想意识没有正确树立等因素都成为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之路上的拦路石。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依据不同的规范产生的问题

管理会计容易受到企业价值规律和经济理论的影响,主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为实现经济效益所指定的计划,以满足管理人员的要求为主,所以在会计准则中对管理会计的要求相对宽松。但对于财务会计而言,需要严格的按照会计准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活动[2]。财务会计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处理企业的费用信息和财产状况,严格依照国家规定进行整合、处理,所以财务会计要比管理会计更为严格、规范,这也就使得二者的融合出现管理程度上的问题。

(二)会计信息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的会计活动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保证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公开性,最终还要向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形式的企业经营信息。但是管理会计就不会受到相关会计规范的制约,在应用过程中更加的灵活、方便,在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时不会受到形式、格式的制约,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便利,信息量也比较丰富。但是,两种不同会计信息的

对接有较大的不便,不利于会计信息数据的共享。

(三)会计从事人员的素质问题

会计从事人员的态度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有着一定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从事人员,其整体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不断发展,各类大中小型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虽然国内各大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会计人才,但也无法满足企业对会计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3]。另外,大部分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还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而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也大有不同,使得二者在融合时,会计人员的沟通协作能力难以融合。

四、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 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帮助,也能够为企业中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会计制度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类信息的归纳整理、分析总结、核实上报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都要遵循的重要环节。在企业中建立融合性的会计制度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自身情况,既要明确规定管理会计的职责,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要以财务会计为主体,保证向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因为我国多数的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致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业务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所以,企业应该将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逐步组建一支管理会计队伍,将管理会计体系独立出来,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脱离又融合,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二)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对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会计观,提高对会计行业的认识水平。会计人员总是会被误解为企业的记账员,由于长期的习惯于不被重视的环境,连会计人员自身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也产生一定的偏差。所以,会计从事人员要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以严格的职业要求来约束自己,努力的学习会计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企业也要在对内部会计人员培训的同时,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精英型的会计团队。

(三)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信息的交流共享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存在区别的同时,也免不了其同源的性质,管理会计主要依靠财务会计的数据开展工作,根据财务会计的数据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统计的方式获得报告。而财务会计的数据主要是通过会计的计算、确认、表格填写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形成报表式的数据汇总。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数据获取的途径上看,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在二者汇总信息之上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够使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包含其中,便于数据信息的查找,之后再通过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数据对接提供平台,进一步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实现会计数据信息的无缝对接[4]。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融合体系

企业会计想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就要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通过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体系,使企业的会计活动能够不断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避免企业经营活动中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出现。目前企业会计方面,管理会计的地位远不及财务会计,这就要求融合体系要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平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首先,企业管理层要足够的重视管理会计,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合理利用管理会计;其次,要强化管理会计的教育工作,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帮助企业员工了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再次,对于基础会计数据信息的采集要通过恰当的方法获得,保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最后,要对财务信息进行优化,对会计工作进行细分,进一步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五)树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意识

在我国现代企业不断崛起的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使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但是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些盲点,导致会计的管理职能没能有效发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树立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意识,进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5]。

(六)改进财务资料和会计报告

进一步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就要在财务资料的格式方面进行全新的设计。第一,在会计报表原有格式的基础上,增设一些信息码和类别信息,这既能解决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过程中会计信息重复筛选的问题,又能为管理会计的工作带来方便,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第二,可以增设备注栏,方便记录难以分类的会计信息。第三,在将二者融合的同时,对会计报告的形式要根据其不同需求进行不同设定,保障信息使用的便利性,进而提高决策效率。

第3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会计系统是一个信息生成和利用系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支柱。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财务会计是以传统会计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大量、日常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编制成会计报表,管理会计主要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关资料,运用数学、统计等方面的一系列方法,通过整理、计算、对比、分析,向管理人员提供用以短期和长期经营决策,制定计划指导和控制管理信息的对内会计报告。这种“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传统观念长期以来制约着会计人员的思维,这样不仅不利于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且也阻碍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其实,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同时并列为相对独立的会计系统,但会计本身就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两者的理论基础具有同源性,共同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总体要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他们具有融合的基础和必要。

1.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延伸与发展

1.1管理会计的职能与任务是财务会计职能与任务的延伸与发展。管理会计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立领域经历了一个在传统会计内部孕育、积累、分化和逐步形成的漫长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加强其内部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运用专门的管理会计办法,即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进行预算分析,编制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确定各方面的主要目标,建立责任中心,并对其进行控制、调节、分析、考核和评价,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在理论上就属于管理会计的职能,它是由财务会计来执行的。

1.2管理会计的内容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财务会计工作内容的深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广大财务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积累,在传统会计计账、算账、报账的基础上,把实际工作经验归纳为诸如成本习性与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计算、预测分析、产品生产决策的专门方法、投资决策与分析的专门方法、责任会计、成本控制等内容,人们把这些实际工作经验予以科学的、系统的总结,就形成了管理会计的内容,它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扩展了会计的职能,使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

2.1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在信息要求上趋于一致。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它不仅仅是管理经济的一个工具,会计本身是有管理职能的,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传统的看法认为:内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是由管理会计提供的,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则是由财务会计提供的。从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来看这种观点具有明显的缺陷。管理会计并非独立于财务会计的会计学科,它是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管理会计不仅要树立企业整体优势的观念,关注生产经营过程,而且还要对价值链的其他组成部分。同时,外部信息使用者不仅关注历史信息,而且越来越关注未来信息、分部信息、过程信息和非货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主要是由管理会计提供的。同样,内部经营管理者为了更好地进行战略决策,也必须同时了解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2.2会计研究对象的极大扩展。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表现和反映为一定的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及其所反映的经营活动就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对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会计管理过多地注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资金等物质资本,认为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而忽略了决定这些因素的人及其行为活动。随着科学技术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会计主体认识和改造能力不断提高,会计客体被作用的范围和深度便不断得以扩展。如何核算、监督和控制这些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已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度量和评估这些价值体系时,必须突破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的局限,创建一种更客观、更全面的多方位的评估体系。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与精神层面的信息等,使之成为作业链、价值链、知识链、行为链的统一体。

随着会计研究对象的扩展,会计管理模式也从以财务资本为核心向以知识资本管理为核心转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对象已不仅包括物质或价值运动过程,还应包括与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时刻相伴的、体现出资者、经营者、职工等各利益相关者经济关系的产权流。因此,从总体上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象是一致的,即是以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以信息运动为纽带,体现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二者对象的一致性,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2.3会计终极目标的一致性。现代会计一方面要着重体现财务会计为各产权主体(包括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政府管理当局)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则应突出管理会计所体现的法人所有权的管理职能,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来维护各产权主体的收益权、分配权等财产权利,实现“维护各利益相关者权益、提高效益”这一会计的终极目标。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第4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 理论

一、引言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普遍偏低。然而,国外事务所却凭着自身的优势,在我国审计市场上占有一方天地。据统计,原“五大”在我同的合作所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数不足0.1%而所占的市场份额却高达10%,甚至出现了普华永道现在已有33%-40%的客户是纯中国的企业,像海尔,小天鹅等。据2002年A,B股年报披露显示,中国联通在股权收购审计中支付给普华永道的审计费用,评估费,咨询费共计约1.09亿元。资料表明,原“五大”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是我国本土所的4、5倍。较大的事务所收的审计费用比较小事务所收的审计费用要多。即便在控制了审计风险,客户大小,和审计复杂程度以后,仍然存在一个建立在审计方身份基础上的额外费用。

为什么我国一些上市公司无视我国本土所审计收费较低的情况,却更多的选择了外资的会计师事务所呢?

有人认为,因为“四大”所的审计量要高于国内所,因此上市公司选择它们。这一说法却经不起推敲。我们很难有具体的数据证明国外大所的审计质量比国内所高。所以所谓审计质量的原因可以看作是人们印象或者说感觉上的一种区别。并且对我国审计市场是否真正需要高质量的审计还有一定分歧(刘峰,张立民,雷科罗)。

那么上市公司选择它们的内在动因是什么呢?

笔者从上市公司对审计的需求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

二、审计需求的企业理论分析

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现代食业中产生了股东阶层和管理人员阶层,从而形成了他们之间的委托关系。而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和存在信息不对称,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为了促使人努力T作,使委托人的目标价值最大化,势必增加有关费用用以监督管理者的行为。

由于股东和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为了判断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需要有外部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鉴证和审查,审计人员通过实施一定的审计程序,对管理者所负的经营管理责任进行有效的监督。按照Jensan和Meckling的产权理论和理论的观点,审计服务的本质就是所有者和债权人为了减少经理人的成本所付出的一种监督成本,所以审计就是用于增强报告的可信性的,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是降低信息风险而这种可信性并不完全来自审计师最终所具的审计报告,它与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师的职业形象都是相关的。

我国上市公司中,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食业的管理者缺乏节约审计费用的动力。高审计成本就不构成他们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他们看来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更好的声誉作担保,能够使投资者更加相信他们的工作,在他们的经营中,有了大所的审计对于以后的筹资投资都有报多作用。鉴于信息使用者对大所的信任,相应增加了他们的信任度。即使在以后有问题出现,他们也可以将这些问题的责任推到事务所和审计师身上一部分。这样看来本来起约束作用的大所倒成了经营者的庇护神,起到了为经营者转移责任的作用。

企业在监督管理人员契约的过程中所付出的相应代价即成本。成本可分为下面三个方面;

(一)直接的合约成本

包括:1、合约的交易成本,如发行债券的法律费用等;2、各种制约因素强制产生的机会成本,这些制约因素使本来会是最理想的决策被排除在外(如因为存在一项限制债券契约条款而不能进行某项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 3、激励费用,如支付给经理和雇员的奖金和股票期权等,向人支付此类费用是为了激励他们采取与委托人目标一致的行为。

(二)委托人监督人的成本(如审计费用等)

(三)人的不当行为导致委托人损失的成本

作为企业的投资者而言,不会带来利益的损害,又能够降低成本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愿意选择聘请“四大”所来审计,就是因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

尽管“四大”的审计收费较之国内一些本土所要高,使得成本中的委托人监督人的成本这一项增加,然而可以降低其他两项的成本。“四大”所的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规模巨大,实行多元化发展,有经验丰富,职业道德高尚的人力资源等。他们有更好的资源来支配,可以吸引更高技能的雇员,总之呢,“四大”所拥有良好的声誉。笔者认为,“四大”所要求高的审计费用其实是因为有他们的声誉作为担保成本。使用经“四大”所审计合格的财务报告的各个使用者会对企业有很大的信心,这样企业就可以降低与之签订合约的交易成本,如发行股票时会更容易。对债权人来说,四大所的审计好比一支强心剂,一方面大所的声誉让他们感到放心,认为大所审计过的企业值得信任。另一方面,大所具有更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可以减少他们在可能的审计诉讼中的损失(深口袋理论)(Lennox,1999)。这样,债权人就会放松某些限制性的债券契约条款,因此就可以降低由于制约因素而产生的机会成本。我们知道所有者采用激励机制就是为了约束管理者的行为,而大所的审计,对于企业的管理者的行为也会产生重大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人的不当行为导致委托人损失的成本,节约了成本的发生。所以,企业的投资者出于对整体利益的考虑,当审计费用的增加小于其他成本的降低时,他们会考虑选用大所进行审计。

2001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关于A股公司做好补充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02年1月1日起,凡“报送材料申请在证券市场再筹资的A股公司,其最近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应进行补充审计,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应分别经国内、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按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中期法定财务报告需经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也需要提供经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同期补充财务报告。”从这可以看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也认为“四大”可以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独立性和质量更高的审计服务。

出于企业中各利益相关者对审计需求的考虑,笔者认为在企业可接受的情况下选择“四大”所是企业各方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性选择。

综上所述,要想使我国本土事务所在审计市场中占有优势,笔者认为,需要提高我国事务所的声誉机制。

三、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建议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自脱钩改制以来已取得很大发展,正逐步向符合国际惯例的独立规范的会计服务实体靠拢。但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机制,除了增强事务所的独立性以及提高审计质量外,有必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扩大规模,做大做强会计师事务所

规模化发展是事务所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我国缺乏大型事务所,据2001年4月统计,60人以上事务所不到20家。规模较小,执业质量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与国际“四大”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不具有相应的规模和实力,则很难担当起为大型企业集团服务的重任。要想与“四大”所抗衡,必须扩大规模,提高事务所的资产总额,增强事务所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二)规范审计收费标准,减少恶性竞争状况

在我国,审计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促进事务所的发展,过渡竞争的市场结构对于审计独立性具有一定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誉高、质量高的本土会计事务所脱颖而出。我国目前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这需要从规范审计收费标准做起,减少通过竞相降价获取客户的情况。

(三)提高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制的进程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有限责任制,也可以采用合伙制(指普通合伙制)。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大部分都是脱钩改制前设立的,且绝大多数都是有限责任制;普通合伙制的“株连”效应影响事务所的发展,有限责任制的门槛又过高,在有限责任合伙制条件下,台伙人只承担有限责任,无过失的合伙人对其他台伙人的过失或不当执业行为不承担责任,它吸收了普通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这种组织形式是当今世界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发展的一大趋势。

第5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 影响因素 未来发展 

我国会计界对财务会计,尤其是对财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但是却缺乏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而产生了管理会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会计得以在国外大中型企业中迅速的推广与应用。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会计体制改革,会计学界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造成了管理会计的理论相对滞后,并且其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 

二、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因素 

(一)我国社会制度及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我国目前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转轨经济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政府对于企业经营的过度干预①。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通常出于政治目的。正是这种特殊性造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但是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仍旧处于对外国理论的介绍与引入阶段,所以使得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在我国“水土不服”。 

(二)没有形成规范、健全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体系 

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偏重于方法而忽略理论结构,偏重于具体问题的分析而忽略了整体性。但是理论体系作为任何学科的基础,它的全面与系统是其独立存在并推广应用的关键。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并不注重体系的研究,而我国管理会计仍处于对西方理论的翻译和介绍阶段,并且和企业管理实践相脱离。所以,我们重复别人的多、开创性少,专题研究多、理论体系研究少,使我们在管理会计研究上难有更大作为②。 

(三)学术界缺乏兴趣,实务界缺乏重视 

近些年来,我国会计学界的主要研究领域都集中在财务会计方向,例如对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在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绩效评价、激励机制而展开。同时,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经验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虽然管理会计引入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仍未在实务界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这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帐、报帐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③;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④;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在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从总体来讲,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有限⑤。 

三、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加快建立管理会计协会 

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均早已设置了管理会计协会,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建立管理会计科学并且提供一个管理会计的专业组织。 

1.建立管理会计协会可以加强会计学术界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体系的构架。同时,未来管理会计会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学界可以依托协会进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活动。 

2.管理会计协会的建立可以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之间的交流,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学术界可对实务界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从而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实务界可以将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学术界相互沟通,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并可以将学术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帮助指导下迅速的投入生产实践。

(二)加强管理会计教育 

理论界要针对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与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经济院校不仅要把管理会计作为专业主干课设置在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还要在其他相关专业中开设这门课程,力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会计理论。只有让企业领导对于管理会计具备一定的基本认识,使其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未来生存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共关注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真正的将管理会计理论应用于企业的自身实践。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理论和方法必将得到完善。通过广大会计人员和教学、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我为主, 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⑥,相信未来管理会计在我国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注释 

①Roland, G, Transition and Econom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0 

②潘飞等:《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上海会计》,1999年 11期。 

③孟凡利等:《管理会计应用: 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 会计研究》,1997年第4 期。 

④暨南大学会计系管理会计课题组:《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 会计研究》,1995年第11 期。 

⑤何建平:《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 会计研究》,1997 年6 期。 

⑥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于1983 年1 月召开的“ 学习外国管理经验的座谈会” 上提出的学习外国管理经验的16 字方针。见1983 年1 月22 日的《经济参改》。 

参考文献 

[1]潘飞,文东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会计研究》, 2006年 02期 

[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 02期 

[3]潘飞,徐健儿,张丽萍。《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上海会计》 ,1999年 11期 

[4]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会计研究》,1999年 10期。 

第6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企业中已经得到初步的运用。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为例,该集团是2008年由原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并重组的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集团。重组后集团在管理会计的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例如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导战略编制,运用EVA、KPIs开展企业负责人业绩评价,运用价值链管理理论指导集团业务布局和协调上下游关系等。但这些运用均处于起步阶段,成效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国资委管理的其他转制科技型中央企业来看,情况基本类似。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我国还没有形成运用管理会计的社会氛围。社会方方面面对财务会计很重视,对上市公司的评价也大多是从会计报表的角度找问题,即使会计从业人员也有很多分不清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导致管理会计不为公众所熟知,限制了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二是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不到位。相当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缺乏了解,即使运用了一些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在理解上也是片面的。例如,如果不是国资委推动EVA在央企业绩考核中的运用,EVA这个工具就很难在央企中得到运用。企业管理层不重视、不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管理会计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落地、开花、结果。三是教育环节需要改进。运用管理会计必须有一大批掌握管理会计理论、能够将管理会计知识运用到企业实践中的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就理论论理论、大量选用国外的现成案例,却很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开发自己的案例,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政府引导力度需要加强。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XBRL在我国全面推开的时间并不长,但成效显著,这与财政部主导、相关部委大力配合是分不开的。管理会计的运用要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也有必要采用类似的方法。

二、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财政部的主导作用财政部是我国会计工作主管机构,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是其职责所在。一是在全国形成推动管理会计运用的舆论氛围,包括开展管理会计宣传活动,开展知识竞赛,等等。二是联合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首先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中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发挥其影响力和带动力,形成示范。三是及时宣传管理会计运用的成效,总结运用经验,为各类企业学习运用管理会计形成指导。四是组织开展管理会计专门培训,特别是对企业管理层人员开展培训,让他们了解管理会计知识,关注管理会计运用,推动管理会计发展。五是扶持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不能止步于学习借鉴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需要从我国企业的实践中提炼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解决国外理论的水土不服问题。六是加强管理会计的教学,培养专门人才,实现管理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中,可以考虑在学术类和企业类中作专门培养,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中适当增加管理会计的内容,介绍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最新进展和最新实践成就。七是开展注册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或者在会计职称认证中增加管理会计知识分量,通过资质认证引导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管理会计知识学习。

(二)明确管理会计体系发展的目标,建立完备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作为帮助管理层改善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有助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实现经营目标,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要实现该目标并保证管理会计的长远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解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的问题。管理体制问题主要涉及各相关方在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定位、作用和职责,包括财政部、相关部委、地方相关主管部门,企业董事会、经理层,教育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从法制的层面把各相关方在管理会计发展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明确下来,落实职责。运行机制问题主要涉及方法手段及支持服务,包括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开发、管理会计人才教育培训、管理会计运用咨询服务等。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更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第7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局限性;办法;措施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经营管理决策为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关键时期,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一、目前中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状况

    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的传入,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企业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且获得了显着成效。短短三十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实中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探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中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功能。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等。总之,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二、影响管理会计在中国应用的因素

    (一)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中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致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应用。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二)管理意识尚待增强

    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的影响,管理意识较薄弱。其一,对管理会计认识不足。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属于副业;其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不强。企业决策当局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而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三)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中国,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主要精力放在会计核算上,较少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三、如何做好中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

    (一)学术界积极参与

    学术界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管理会计实践,企业为学术成果提供试验场所,通过实践升华理论,从而形成理论、实践交替上升的良性循环。随着管理生产要素逐步深入人心,管理会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层次、规模将出现一番新的景象。

    (二)要建立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

    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设置了管理会计协会,目的是为了促进管理会计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1.建立管理会计协会可以加强会计学术界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体系的构架,同时,未来管理会计会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学界可以通过协会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学术交流。

    2.管理会计协会的建立可以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之间的交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学术界可对实务界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入调查研究,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实务界可以将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学术界相互沟通,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并可以将学术界的最新理论成果迅速的投入生产实践。

    (三)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第8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关键词: 管理会计 应用 发展

一、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目前状况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探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实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探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功能。

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究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探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

二、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因素

(一) 管理会计本身的弊端。

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会计的、统计的或数学的方法, 但用得最多的是经济数学方法。它将管理会计复杂的经济活动用简明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 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优化的数量关系, 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至本世纪70 年代初,在管理会计思想发展中出现了“信息经济学方法”, 试图将成本会计的“绝对真实方法”和“条件真实方法”归结到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体系中。这种微观信息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使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试图用理论来改变实践。他们在书斋中为实践工作者设计了一些复杂的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经济数学模型, 有些模型直到今天还难以在实践中运用, 因而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

近些年来,我国会计学界的主要研究领域都集中在财务会计方向,例如对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在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绩效评价、激励机制而展开。同时,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经验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虽然管理会计引入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仍未在实务界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这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帐、报帐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在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从总体来讲,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有限。

三、如何做好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

(一)加快建立管理会计协会

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均早已设置了管理会计协会,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建立管理会计科学并且提供一个管理会计的专业组织。

1.建立管理会计协会可以加强会计学术界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体系的构架。同时,未来管理会计会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学界可以依托协会进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活动。

2.管理会计协会的建立可以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之间的交流,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学术界可对实务界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从而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实务界可以将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学术界相互沟通,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并可以将学术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帮助指导下迅速的投入生产实践。

(二)管理会计实践要加强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管理会计师队伍,管理会计师由财务会计师承担。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师的素质要求要高于会计师。面对市场竞争,管理会计师作为既懂管理又懂会计的专门人才,应具有战略头脑,判断准确,勇于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做到上述几方面并非简单之事,应博学多识,一专多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同时,应加强思想修养,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思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1995年就有4 8 % 的管理会计师走出办公室狭小的空间,深人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了解企业的情况,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也有助于管理会计师上述素质的培养。

(三)学术界积极参与

学术界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管理会计实践。企业为学术成果提供试验场所,并能促进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又反过来有助于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形成理论、实践交替上升的良性循环。相信,随着管理生产要素的逐步深入人心,管理会计逐步得到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层次、规模将出现一番新的景象。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理论和方法必将得到完善。通过广大会计人员和教学、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管理会计在我国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索》。北方经贸, 2006,(2)

[2] 徐波:《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再认识》,《上海会计》 2002 年 第 8 期

第9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 实证研究 规范研究 实地研究 案例研究

开展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的意义

首先,实证研究是管理会计研究目的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管理会计理论是研究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进行反复认识后而形成的,在这一认识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客观会计环境又在不断地变化,形成的理论是否正确,需要对其进行验证以确定是肯定或否定。实证法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手段。

其次,实证研究是摆脱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研究危机的有力手段。实证法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推动管理会计研究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同时,实证法还是一种预测客观现象的方法,管理会计中大量的预测、决策问题都可以采用实证法来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才有可能给陷入理论脱离实际困境中的管理会计研究重新注入生机和活力。

再次,要提高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管理会计研究水平。管理会计的本质和职能,要求其必须在现实环境条件下解决实际问题。这使得现代管理会计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或差距的一个根本性症结。然而,“脱节”与“差距”在某种意义上正构成了管理会计发展的一种动因,关键在于如何连接脱节、弥补差距,使动因转化为动力。在这个方面,实证研究是一种最有效的研究方式。

最后,从管理会计的学科特征来看,管理会计既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时具有显著的灵活性,实证研究能充分体现这些特点,它的研究结果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某种方法确定的,因而并非任何条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标准,它给实践者提供的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展示的是变化多端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实证管理会计研究与规范管理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实证会计研究就是通过分析、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寻找其发生的原因,以预测会计实务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它区别于规范会计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关注事物是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事物应该如何进行;不是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它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排除研究者的个人价值判断,以经验数据和数理统计分析来证伪理论命题或假说。而规范会计研究则运用演绎法兼用归纳法,主导思想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围绕经济政策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政策,制定依据标准。

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都具有自身所不可替代的特定功能,在运用时应该相互依赖、互相渗透。规范会计研究的大前提要接受、依赖实证会计研究来进行经验检验,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分析要依赖规范会计研究。

然而,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在研究中的侧重点不同。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在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更具有理论价值。鉴于管理会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显著的灵活性,因此,实证研究相比规范研究而言,在管理会计领域更有用武之地。但是,这种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主要技术手段,且经济计量学方法基本上属于“线性分析”的范畴,而实际中对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再加上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管理会计系统中社会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和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降低,甚至消失。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提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主张到企业组织的实地去观察了解实际的管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又是如何使用的,旨在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间距。“案例研究”则是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和有关分析结果,并以此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和管理会计教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从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实证会计研究者正是立足于许多不容辩驳的经验事实,有理有据地证伪了传统规范会计理论的一些主观臆断成分,从而推动了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实证管理会计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管理体制问题。主要反映在企业缺乏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因此虽然我国产生了一些运用管理会计方法的成功案例,但也难以将这些成功经验推广,这就进一步缩小了实证研究所赖于存在的组织场所的范围。

研究体制的问题。缺少专项经费,即使有项目,其经费来源也极其有限,用于规范研究尚能维持,如开展有效的实证会计研究则远远不够。另外会计研究工作者大多是非专职研究人员,不能全身心的投入,难以得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证会计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的素质制约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实证管理会计研究者从认识论上(如实证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和技术层面上(如掌握了从事实证研究的各种技巧,受到足够的训练等)都还没有为进行更高水平的实证研究做好准备。

资料取得问题。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上看,我国应用管理会计的资料主要是以实务人员为主介绍基本情况的较多,许多真实情况难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反映出来,更缺少全面、连续、系统的资料汇集,这就导致研究限于就数论事,表象的东西多,只能采取推测得出结论,而且资料的时效性也存在问题。

研究方式方法问题。目前实证管理会计研究以学术界为主,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虽然学术界具有理论研究的特长,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面谈更是难以安排,而且花费较高,研究资金个人很难承担。虽然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但问卷回收率甚低,另外问卷的可信度也难以保证,从而难以保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另外,目前我国对企业的实证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大多参考国外已有的数学模型,换成国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由于忽视了国内企业的具体情况,因此得出结论的可信程度就值得怀疑。如何恰当地移植和借鉴国外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经验与方法,也是我国管理会计学者面临的新课题。

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传统实证会计观认为实证研究应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或阶段――用来提供一个基本体系,对现实会计实务本身究竟是怎样的问题作出理论和逻辑上的分析和解答。经验实证是指对理论实证得出的结论进行经验检验的过程。对于经验实践和理论结论相符合的部分,就应该当作正确的理论加以运用,直到被经验证伪为止,而对于被经验直接所证伪的理论结论,就必须逐渐修改原有的理论假设,再次进行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

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一般也应分为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两个部分。但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无论是发展管理会计理论,还是解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和差距问题,都应采取先经验实证后理论实证的过程。首先,通过重点对企业组织实际情况的调查,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并写出案例研究报告与分析结论,再将具有价值的技术与方法在实践中推广使用。然后,随着管理会计方法的成熟与时代环境的需要,实证研究应从典型的经验方法向更加严格的理论实证方法过度,不仅进行解释、分析与应用,而且涉及检验与预测。只有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才能够了解和把握时代环境需要哪些理论与方法,才能够明确企业等组织所实际关心的问题与现实遭遇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办法并作出理论概括,由此形成用于普遍指导实践的理论方具有价值。

需要明确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的检验标准实质是以企业利益为导向并由此制约的企业需求为标准。因此,在实证管理会计研究中应以企业需求确立的课题为出发点,这既是形成管理会计理论的最终归宿,也是开展实证管理会计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大量开展实地研究(FieldStudy)和案例研究(CaseStudy)。尽管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证实和证伪什么,但是却可以力求对管理会计实务和管理会计现象的本质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作出恰当的描述和中肯的分析。实地研究与案例研究将是我国未来开展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管理会计研究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实证研究之中应有效运用数学方法、模型开展量化研究。有的同志对提倡应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进行研究持否定态度,并对国外会计文献中充斥着数学表示担忧和不理解。但实际上,数学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应用有其必要性,具体体现在实证研究没有量化分析是不科学的,而数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运用数学方法,一方面便于从现有的理论中演绎出新的理论,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另一方面,有助于暴露出会计研究中的错误,以便加以匡正。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中数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当然,主张有效运用数学方法并不是主张走极端。

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合作。实证管理会计研究需要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密切配合与相互协调,实务界离开了学术界的协调,其经验往往停留在基本情况介绍的范围内,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无法在大范围内推广与应用;而学术界离开了实务界的支持,仅靠问卷调查难免出现空洞、脱离实际的现象。而合作的效果要受政府行为的导向性、研究内容和方法与企业实践的紧密性、企业与研究者合作的自愿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方面问题已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建立应用管理会计协调机构。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尽管中国会计学会在1999年成立了“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并作了许多实质性工作,但基本上还是局限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上,在成果转换与实务应用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这样的组织从数量上还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需要。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加强会计实务界与学术界的协调和配合,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管理会计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实质性地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资料:

1.冯巧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