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小学体育学科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学科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学科素养

第1篇: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7-01

一、传统小学体育课的弊端简析

1.课程设计的不合理

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仍是沿用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法,其内容仅仅为不断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忽略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男生与女生在体育爱好方面是有较大差异的,男生通常偏向一些剧烈运动,例如足球、篮球之类;而对于女生而言则更喜欢温和的体育运动,如羽毛球、跳绳等。因此,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不能将全班同学等同视之,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而制定合理的体育课程。

2.体育目标的不合理定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不乏大型体育盛会的举办,但仍存在不少人对体育活动存在误解。他们总把体育归为一种单纯的竞技项目,而忽略的体育活动的本质,即身体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不仅应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个人成就,而是更加关注它给我们带来的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亦是如此,体育教师不应单纯地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该变传统以分数衡量体育成果的观念,而是应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3.文化课地位的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面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这尤其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当代的学生为了升学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挤压其课余活动时间,小学生亦难逃与此。更有甚者,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小学生小升初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对学生的今后发展也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小学体育课对学生素质培养若干建议

(一)重视体育课堂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锻炼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见的,而是要通过长时期的锻炼才可达到的。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顽强的意志品质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素质,因此,对于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

(二)在追求身体满足的同时关注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1.帮助小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体育并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就能达成其效果的,而是要求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应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教小学生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之余多加关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生长的萌芽期,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仍要依靠外界的正确引导,同时,由于其年龄小的特点,造成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团队精神。

3.指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体育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多参加课余的体育活动,但仍应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应指引小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以免造成身体损伤等不良后果。

三、小结

综上所述,注重体育课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各小学、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小学生积极开展他们所爱好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劳逸结合,从而促进文化课成绩的提高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

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漫长而艰巨的,我们应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动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和努力去培养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珍爱着这份美丽的职业,我选择平凡的坚守与对事业的执着,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课改,用“灯塔”精神指引前进方向,在领导和各位同仁的关怀教导下,在青海这片热土上实现我的人生梦想,为西宁市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 存在不足 成就 提高方法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课程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许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模糊化。其次,在教学方法中,新课标倡导“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即使是同样的文本,也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和训练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模仿名师的公开课,僵化地照搬照抄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认真设计出富有个性和价值的教学形式,或造成教学内容过于高深使学生不能够接受,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或教学内容过于肤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次,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由于课堂节奏需要教师根据多方面因素进行主观调节,在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课堂节奏,导致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短、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等状况。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在众多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积累了许多经验。从教学方法方面来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得到了深入生活各个领域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学到知识。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来说,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运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运用科学合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且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材是学生阅读的重要资源,但只是冰山一角,而非全部。随着生活即教育的大语文教学观的树立,广大教师已普遍认识到了教材并不能满足信息飞速发展时代下的学生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让学生读好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学生读得多了,视野就会更开阔,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我们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益于课内,提高于课外。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制订长期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阅读一些国内外的经典作品,内容尽量广泛,自然、人文等都要有所涉及,使学生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汲取养分,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能力,而阅读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便捷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总之,让阅读深入人心,让阅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摇篮,自由成长的天地。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阅读情境。

阅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走进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也不能深刻体会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4.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需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着手,只有教师真正从根本上理解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和文学功底,还要具备很高的人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教师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和修养,把阅读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展示出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体会。

5.转变阅读方式。

孔子云:“导而弗牵。”教师的任务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创造条件和环境,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做,把自己的感知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学堂而不是讲堂,教师是导师而不是讲师,学生是主人而不是仆人,教师是学长而不是家长。

6.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具体来讲,阅读方法可以分为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和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两种。教师应当使用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在告知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迅速、准确、有效地把握阅读文章的相关信息,在引导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在深刻领会这一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信息的收集、结构的梳理、内容的分析和综合领会等,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7.指导学生分析结构。

阅读课文时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结构非常重要。千变万化的结构要靠贯穿全文的线索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抓住了线索,就容易理清课文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同时,应注意文章线索的多样性,或一条线索,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或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或以行踪为线索;或以时间为线索,或以感情为线索,等等。

8.注重阅读创造。

第3篇: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综合素质;培养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也在逐渐增大。小学生也因为沉重的课业负担而忽视对身体的锻炼。小学体育教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转变分数和竞技的目标形式,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小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观念,积极推动学生的发展。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要增强教学的效率,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改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和时展共同进步。

一、传统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弊端

1.课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

过去的体育课程设计采用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的策略,没有照顾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没有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男生女生的爱好和追求,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例如,男生往往喜欢足球、篮球,女生往往喜欢温和的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因此,教师不能把男生和女生共同对待,而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选择不一样的课程进行教学。

2.体育教学目标定位不够科学合理

传统的体育教学,人们对体育活动存在着误解。人们总是将体育当作单纯的竞技项目,忽略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的培养。我们应该注意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个人的成绩,带来的人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带来的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了身心素质的长远发展。

3.文化课的地位不断攀升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压力在逐渐增加。学生往往为了升学,大量挤压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也是这样。一些学校教师为了学生小升初取得好的成绩大量占用学生的体育课的时间,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不好的影响。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和建议

1.体育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进取精神

伴随着世界上各个重大的体育盛事的举办,各个小学也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都能培养小学生的进取精神,也能塑造小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当前,我国人民对体育认知不够成熟,大多数人觉得体育比赛就是竞技比赛,容易忽略体育带来的快乐,而重视选手的比赛成绩。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并能影响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看法。小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在体育运动中追求成功,而忽略体育带来的快乐,忽略体育带来的学习品质的锻炼。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不要看重比赛的成绩怎么样,这只是体育竞赛的一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而要看到竞赛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我们要让学生从竞赛本身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2.体育教师要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

任何体育锻炼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一朝一日就有锻炼效果的,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可以达到效果。当前时代的发展,顽强的意志品质已经成为人们非常重要的品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铸造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小学生的锻炼或者比赛活动中,小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也会承受各种失败的痛苦和压力,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克服一次次的困难,勇敢地面对失败,提升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要铸造学生的意志品质,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小学生能够从失败中享受到输也要输得精彩,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和意义。

3.体育教师要养成小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教学不是靠课堂上的点点时间就能够有好的效果的,教师要引导并帮助小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激发小学生的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引导小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养成好的锻炼的习惯。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参加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让小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4.体育教师要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中,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地引导和指引,让小学生充分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因此,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学生的球类竞技比赛,例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也可以开展拔河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增强心理素质,增加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5.教师要指引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

小学生年龄太小,身体正处在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教育家长给学生营养的补充,引导学生锻炼强健的体魄。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多参加正确的体育活动,课余也要开展健康正确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防止对身体造成损伤等不好的后果。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体育课的意义和价值。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小学体育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引领小学生开展健康快乐的体育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体育的目标,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愉悦身心、放松身心,促进学习和体育素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4篇: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有效;课外阅读;兴趣;空间;方法

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增加学生语文的信息量;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获取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和经典书籍,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是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

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发现,谈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课本知识,引发阅读兴趣a

例如,教过《最后一头战象》的课文后,学生可能对动物情感的理解还不够深,这时可以启发学生:作者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他的作品《斑羚飞渡》里面生动地记叙了他和动物之间深厚的情谊,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动物之间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学生争相阅读。

2.利用故事引领,诱发阅读兴趣

正像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那生动的比喻一样,学习就好比是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在推荐给学生读物的时候,我们不妨也利用故事引领的作用,例如,给学生讲《孔乙己》的故事后,在学生兴致盎然时,引导学生说:“同学们,鲁迅笔下的人物都个性突出,《阿Q正传》展现了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

3.活用生活疑问,促发阅读兴趣

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很多未知,他们不知道空气从哪里来,他们不知道地球以外的空间是什么。当学生问起我这些问题时,我并不急于回答他们,而是告诉学生,其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好老师可以帮助我们,那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学生自然而然会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了。

4.妙用竞争机制,激发阅读兴趣

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外阅读,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对于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开展故事会,表演课本剧;对于语言美的作品,在阅读之前就规定比赛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得快、背得好,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

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阅览室、市图书馆借书,以利于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

2.全员参与充实,规划班级图书角

号召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行动,充实班级图书角。广泛收集经典的有价值的书籍,鼓励学生交流阅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3.课外阅读形式多种多样

允许学生把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借回家阅读,也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课开展阅读。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

1.一边读一边想

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有思维的参与。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多问几个为什么,再借助工具书获得答案;阅读时充分发挥想象也是读懂作品的好办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才能丰富学生的阅历,达到读书学习的目的。

2.摘抄和随感

记忆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时常会遇到倾心的好词佳句,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指导学生把阅读时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有利于学生将阅读中的所得内化吸收。

3.精读和速读

有的优秀作品,语言隽永,情节生动,文学色彩浓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受到文学的熏陶。而对于信息化较高,概括性较强的作品,教师可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地浏览,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在知识量急剧增长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大门,敞开的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广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他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5篇: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学校教育;中小学生;科学素养

目前,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各个领域日新月异。这对于每一个人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早在十几年前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培养科学素养的问题。但在科学素养培养的教育实践上,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揭示这些问题,探讨其原因,提出改善科学素养培养的建议,应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中的问题

1、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强调,科学课程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使之在探究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感悟和发现,进而建构知识体系。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实际上是学生自身的发展。所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应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根本目的。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不是着眼于学生本身的发展,而是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另外仍有不少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直接传授客观规律、原理和结论的教学套路以及重视知识结论的直接传授(或变相传授),轻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其过程中的感悟、发现和生成性知识的获得。

2、.畸重知识与能力,忽视非认知因素

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内容上,片面强调知识与能力层面的内容,而忽视非认知因素层面的内容。这表现为三种情况:其一,在课堂学习中仅提出知识和能力要求,不提非认知因素的要求。其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仅注重考试范围中的知识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探究、批判、创造的能力则不在学习的视野中。其三,误解非认知因素,仅把它视为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内容。如认真的态度、学习的兴趣被认为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手段。其实以科学旨趣和科学精神为核心的非认知因素,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标志。

3、注重课程学习,轻视学生生活经验

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学科教材为依据、受教师课堂教学制约的学习。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方法上,强调课程学习,轻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认识上,认为学生的发展是教师教的结果,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主要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只有课程学习时间,缺少学生独立钻研时间。在学习管理上,对课程学习有严格的管理、指导和检查,对学生课外的学习生活则缺乏足够的关心。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独立钻研被排除在科学素养的形成方法之外。

4、注重学习结果,轻视钻研过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在科学素养形成的实际评价上,常常只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又常常只重知识和在试卷上知识运用的评价,忽视只有在活动过程中才能反映出来的实际能力和非认知因素的评价。在试卷评价上,常常只重解题结果,忽视解题过程,标准化的考试是其典型表现。因此,科学素养的形成最终被看成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不是一个随着学习生活的进行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二、当前改善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问题的策略与思考

1、树立正确的学生科学素养观和恰当的知识观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结果,也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自我印证。科学是以人为依托的,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也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对人自身素质的一种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以科学文化为材料来培养学生内心自由的精神和行动上的创造性。另外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讲,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知识观。它主要包含有其一,知识是人们经验的总结。这种经验既可能是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经验,也可能是人们观察事物得出的经验。其二,知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只有在活动中通过与对象的相互作用才可能产生知识,其中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每个人的创造性只能表现在活动中。其三,知识具有视角性。它是与问题相联系、从某一个视角得出来的一整套方法体系。所以,我们所说的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中小学生拥有或创造新的方法系统的品质。

2、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研究式的学习形成自己的科学素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应实现两个转变。其一,从专业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实现文理兼顾;其二,从教学者走向教育者,从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在内心自由与外在创造性上都有新的发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坚决执行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教与学。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要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等,而且要形成科学的认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真实的探究活动,为此,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把知识和结论教给学生。

4、分层次教学,螺旋式上升。

科学素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科学素养教育中要有层次地安排科学教育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和发展。学生只有理解了科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才不会丧失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下列程序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1.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观察,实验,条件控制,测定,记录。

2.分析、研究和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表格化、方程化和图线化),最后进行分类。

3.得出规律性结论。抽象的科学,发现规律,模型化,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需要付出大量劳动的过程,它既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自钻研的过程。学校教育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教育行为,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作者单位:南阳市第二十六中学)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程;学生;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学界从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积极开展研究。然而,什么是核心素养?课堂表现如何?如何培育?等一系列问题,既是理论上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也是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溯源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在美、英、欧盟等国家的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呈多元融合模式。我们应借鉴这些宝贵经验,有效地将核心素养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之中,以增强本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培养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学生能力水平,促M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核心素养更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体系,需要明晰核心素养与学科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因为其对于教材编写、指导教师课程实施和学生能力培育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标准、教学建议、教学资源、学业质量标准等内容。

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时,需要清楚几个关系: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标准与教学建议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学结果导向的标准;教学内容标准是教学过程导向的标准。教学过程标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学结果标准体现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综上,核心素养即培养和逐步形成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既包含学生的自主发展方面,又包括学生社会参与和文化修养方面的铸造。

二、核心素养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表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原有的表现,二是教师培育的表现。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的培育并非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就能完成的,在一节课上学生有可能是有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其教育和引导也不能过分求全,而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进行培育。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对其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要重视从核心素养视角准确把握其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以便于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和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然而,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环节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素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组织教学工作?哪些方面被忽略或留有遗憾?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三、体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途经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高低,对学生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学校体育改革在教育学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切实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首先,整体规划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外活动等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的有效坚持,形成学生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其次,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2-3项运动技能,确保学生“三自主”选课,实现学生乐学目标,配备专项能力突出的教师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再次,结合地域特点,借鉴“一校一品”的经验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借鉴他国文明,创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3.师生互动,协同发展。

在教育学领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协同发展。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人格、德能展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而学生的学习态度、氛围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激情,学生的反馈是教师改进教学的有效凭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德、能素养,更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积极主动、身心愉悦、团结进取的学习氛围,把“教”和“学”协调统一,以求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创新发展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构建平等、和谐、民主、充满正能量的师生关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保障,是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14-01

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素养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抓手。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他们阅读兴趣,形成他们学习习惯的重要训练方式。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不仅关注课堂教学,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小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欣赏经典范文;更要在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但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着不很重视课外阅读的现象。

1 正视语文教学现状,明确课外阅读必要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也进行着不断改革,现在我们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普遍采用互动教学,采用问题探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1.1互动提问多,学生体悟少

我们的互动教学应该是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在生本、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多维互动。但是,我们教学中的互动往往是单元的,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以老师的讲解、格式化的内容分析取代本应属于学生个性化的、情感化的阅读;有着重知识认识,轻学生情感体验。如此,学生没有阅读兴趣和热情。

1.2 讲练结合多,自主探究少

我们在开展教育教育活动时,不少老师老师较多的关注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否在考试中考出来。于是,我们侧重于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统一答案,并在课后练习中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于是,我们会发现,在教学中忽视阅读教学的引导、发现,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开展的一些所谓的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往往做样子成分较多。因此,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另外,我们注重教材教授却缺少与学生现实生活、生活体验结合。学生多是围绕教材学习,缺少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内外结合,通过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读情感,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 探寻课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这里的阅读不只是课文阅读,更重要的是学生发挥个性、广泛阅读。

2.1加强正确导向指导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阅读的渠道多种多样;在思想开放的时代,各种读物泛滥成灾,且有一些电子产品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如不少学生沉湎于上网聊天或是网游世界;而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却被束之高阁;课外书在孩子眼里反而成了负担。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一些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这些较通俗的读物,并且可以请家长和学生一切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营造积极阅读氛围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老师激发和点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三顾茅庐》学习时,我们先让学生说说对《三国演义》一些内容的了解,说说自己可能喜欢的人物。如果有学生能够在课堂比较好的做解答,那么,就会激发其他同学生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当然,在这篇课文学习时,我们也可以摘取原文中的一段浅显的文言文让学生读读、品品,在老师简单的疏通之下,他们如能读懂也会生出阅读的自豪感,形成课外阅读的自信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一些可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课后去阅读,这样,课内课外就能有机联系起来。

2.3布置可行的阅读任务

我们一些老师也注意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任务,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往往以自己的喜好安排阅读任务,忽视了学生阅读个性和阅读兴趣;且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感悟没有得到足够尊重和理解。这样,学生就可能把课外阅读当成作业,而不是获得语文素养提高的机会。我们布置课外阅读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和各自的喜好。只要是孩子喜欢的,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的健康书籍都可以安排给学生阅读。如不少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我们就可以让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书籍。

2.4采用多种检查方式

学生有阅读兴趣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激发、激励。我们老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如读书要动笔、养成标注、点评和记背一些好词佳句精段等等;引导他们学会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更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检查方式促进他们高效的读。如每个周五的阅读课上,笔者先让学生把自己最近阅读的内容说说,可以是学生逐一汇报、可以小组交流,或是同桌沟通;也可以要求他们写写。另外,在阅读任务布置之后,和家长联系、配合,请家长督促、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再有,不定期地开展读书比赛活动,举行写读后感比赛,故事接龙等等这样,学生不但知道要记住阅读的一些重点内容,还会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组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我们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老师也要进行阅读,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尽可能感受课外阅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如此,我们才能给孩子推荐有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的读物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总之,小学时代奠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和素养都是小时候养成的。我们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经验,积淀智慧,提高素养,从而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1、一节好课的标准:三个要素,第一,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了。第二,一定要给更多的语言输入。第三,练习输入,练习输出(语篇教学)。学生自己生成语言Comeout最好。

2、低年级的课,要重兴趣,重节奏。

3、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细节。每一个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开放性的交流都要稳步的持续努力与提高。

4、学习目的:要学会单词,知识点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有所提高,整体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训练等等。

5、英语课,一定是要全英语教课,这样很好!

第一,教学用语要清楚,很简单,很明确。(语言在布置问题时,一定要清晰、简洁、让学生明确,最好要有示范性的动作或是语言。)

第二,逻辑性要强一些。

第三,在课的示范性“引用”时,要有针对性。

要有高效率的选择。

6、关于评价:N0presentisbetter!没有礼物更好!

(如果要给礼物,也一定要给予精神方面的,少些物质,多一些美的爱的学习方面的感受。例如可以写下你自己的名字等等。)在这方面,可以考虑评价的方式或方法要得当。

7、每一节的展示课对于我来说,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找出来学习一下。

8、课件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需要时可以使用,教具的运用也要恰当好处。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会为你在学生的心目中,赢得更好的地位。借此共同学习生活,会更快乐,同时也会更自信。

9、在我的展示课上,还是要遵循先听录音,听范文,这样做会更好。有一些教学顺序一定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与运用。

10、在整体的句子中,要让学生学会找意群、短语,吞音、连音等语音语调的指导,先引出发现,再共同记忆学习。例:Ihavea…Myname`s…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一个节奏感的学习控制语速,朗读课文。

11、在设计一节课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水平,不同字母的组合发音、音素的组合发音,也都是不同的。

12、在语篇教学中,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背景,进行情境教学的引入与延伸,要进行整体的理解课文。

13、在高段的阅读课中,文本信息量的输入,不仅仅限于文段本身,而可以适当的加入一点点输入或是范文,我想应该是可以这样的考虑阅读教学的。

14、课堂教学过程中布置了任务,就应该尽量去过完成。

(有时间自己应该学习一下任务型教学,加油。嘻嘻)

15、英语教学是引领孩子的一种思维,深入研究怎么去引发与启迪。

16、至于一节说课,看教学环节及设计理念,要从说到落实在课堂上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17、教学预设和升成,教学智慧与教学能力都是在平时的课堂中积累出来的。要学习因材施教,机智一些,要随时调控出现教学中的问题,要随时积累,积极应对。

18、学习的最好方面就是要放在情境中学习。

19、教学的引导,要注意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手势也要适度。

20、在教学过程中,要积累、沉淀自己的教学想法,要有自己的IDEA,自己的领悟,要学会积累心得体会,学以至用。

21、在学习中,要适当的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语言的设计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要孤立语言。

22、在学习中,要呈现出扎实的教学轨迹。

23、读音方面:

第一,领读,教师要纠错。第二,让学生自己纠错,师引导。第三,同桌纠错。第四,师直接纠错。

第9篇: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笔者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调查方法,获得相关材料,对材料所得结果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和分析,人文学科的教师们一直以来针对学校的具体人文状况,采取了系列可行的方法,当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去做,方法要去探索。

论文关键词:调查;人文素质;方法;探索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各类院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国整个高职教育的形势呈迅速发展的态势。

总体看来,学校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具体过程中能够结合实际,注重学生学习机能过程实用性的学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技能并且注重实践环节,在如此培养目标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用好用上手快。

但是在强调技能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我们在实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齐头并进,使用好这个双刃剑。

人文素质是人诸多素质中的一种基础性素质,是指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由人文认知、人文情感、人文意志、人文行为等要素构成的主体品质。具体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纪观念,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知识和艺术修养,以及做人、处事的态度方法等。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种素质的基础,其并非天生的,而是人文知识内化的结果,是实施人文教育的结果。这里的人文教育主要指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基础学科的教育,其中包括课程教育、校园与社会的实践性人文教育活动,以及中国历史上优秀人文精神的教育。笔者在标题及文中所提到的素质就是人文素质。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条件,更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方面要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了国家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目标中,可见推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等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这个人才就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的培养目标,过于强调技能,对人文素质有所忽视,从长远说,这种片面的培养模式不利于一个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评判一个学校是否完善,重要的不是硬件设施的好坏,而是培养模式是否健全,因此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必要部分。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类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完善进步的需要。1988年,世界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集会,联名写信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中深刻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确实,这些有识之士们都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魅力所在,当然最主要的是在一系列困惑疑虑中,他们明确了一点就是进行教育就必须传承人类文明教育,必须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当然,中国道德文化,尤其是它的道德规范,是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用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可见,用它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素质调查的现状问题及不足

笔者曾在自己所任教的学校做过此方面的调查,对所调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找到一些适合的方式方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学期即将结束时在学校做了一次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方面情况以及如何才能提高素质的问卷调查,选取了本校高职生200名,下发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7份,选取样本文科理科比例适当,男生与女生之比为123:74,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即学校的人文素质总体情况调查的现状如下:

(一)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问卷显示,约有147人次表示对人文素质概念还是有所了解,人文素质方面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也较好;在关于人文素质重要性方面,认为人文素质在高职院校中十分重要的占了109人,可以看出学生们基本还是认同人文素质作用不可忽视;大多数同学对不文明的素质低下的行为也明确表示鄙视和反对。

具体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具体化的优势是:不打架,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注重个人卫生,其中小部分人对人文素质关注度较高,非常有素质。

(二)学生们大多数都想采用适当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尤其愿意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开设各种人文文化的课程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有51名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课堂开设文学等人文素质课程来加强人文素质的提高;75名同学认为可以参加学校的如演讲、书画等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活动。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团委能够组织大量提升学生素质的文娱活动及其各种讲座;各个系部也能结合自己系部的专业特点开展相应的活动,如11年全年,各个院系结合自己的院系特点开展了各种系统的技能大赛,如文秘办公自动化专业的文字输入大赛,旅游专业进行导游大赛、以会展牵头的陶研馆解说大赛,此外还开设了文化讲座、各种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活动。

(三)硬件设施方面:学生对学校的利于人文素质提高的各种大多硬件条件满意度尚可,如57名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基本能满足学生对人文资料书籍和资料的需要。学校总体环境幽雅、安静适合学生精心读书。

(四)大多同学认为学校还是比较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素质的普及提高。学校素质基本培养目标明确,能够经常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经常举办各种有利于提高素质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注重从师德方面、人格魅力方面来影响学生。

三、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学校人文素质总体情况尚可,但在问卷中也反映出了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首先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这些在校的高职学生大多对人文素质概念模糊,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人文素质,它的含义是什么。这种现象比较让人担忧。

(二)目前在校高职生人文素质情况不容乐观,根据问卷调查可知:自认素质一般的高达98人,经过访谈和观察可以知道,具体的表现是:随处吸烟、吐痰现象比较普遍,讲粗话、骂人较多,言行举止有时不太文明;不注重公共卫生的维护和保持,乱扔垃圾现象随处可见;对人文关注较少,知识面窄,缺乏自主能力,社会实践参与少;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不懂得互相关心关爱。  (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在普及职业教育的同时,对专业技能的关注过多,而对文学、艺术等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及相关方式方法关注度不够、强调不够,教学计划安排中强调专业过多,人文类课程主要是通过公选课来实现,在其他选修、必修课程设置中少得可怜。

(四)在具体的各种提高人文素质的活动中,开展的速度还是缓慢不够,缺乏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计划和具体的目标。即兴的多,长远规划的不够;还有具体实施中细节关注不够,有事疲于应付。

四、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

2010年12月份浙江省教育厅专业评估专家团曾来我校考察,对我校教学等各方面的满意度比较高,尤其是对老师的教学能力给予了很高评价。此期间在开教师座谈会时,专家提到了一个十分发人深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高职类学生就业情况较好,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上手较快,即毕业了后马上就能从事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来,但是几年过去,当初实践能力薄弱上手慢的普通高校的学生却充满了潜力,各方面表现后者居上,往往展示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这是一个比较耐人思考的问题。这里就深藏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原因应该比较很明显,这就落在了综合素质上,具体就是体现在了人文素质上,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往往意味着有更大的潜力和更大的发展前景。

我们的学生在录取中属于第五批次,有些甚至是单考单招进来的,学业排名极为考后,是不用质疑的,人文素质相应地也非常不容乐观,与其他前批次的学校无法相比较,所以在高职院校更应该关注人文素质教育,素质提高了,那么技能的提高就是事半功倍了。

我们结合专业建设对各大企业进行调研时,被调查者也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技能好学,素质难提。在普遍对学生招聘时,同等情况下,往往选择的就是各方面素质较高的,这个素质体现出来就是言谈举止等这些小小的细节及文化知识面等具体的素养的积累。

五、如何解决学生人文素质不足的方法的提出

鉴于此种局面,我们从事文科教育的全体教师深深感受到了这份责任,我们认为党务之急就是应该充分利用我们文科这样一个教学大平台,进行本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实践践行工作:

(一)我们利用教学计划中所开设的各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授课在课堂上积极灌输人文理念,如从开设公选课至今,我们学院已经开设了近20门公选课,仅我们本课题组的老师开设的就有《中国文学名作欣赏》《书法技艺》《影视鉴赏》《跟我学——游在浙江》《社交礼仪》等5门课程,这些课程在课程章节文章选编上力求从意识形态上影响塑造学生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讲述,每次每门课,老师们都做了精心的课程设计,使学生首先通过文科课堂来培养人文素质理念。学校也十分重视这一部分的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动员教师们多开设此类文学艺术课程,并且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部分此类课程,方准毕业。

(二)课程设置的方式力求打破传统面向成人、满堂灌的行为方式,力求新颖、有创意。《中国文学名作欣赏》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播中国文学知识,还采用小组讨论及请学生上讲台的方式,让同学们真正地来关注和学习。《影视鉴赏》利用一些网络传播手段,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自己当导演,真实体会,然后让大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探索交流。

《跟我学——游在浙江》力图把课堂搬到社会大环境中去领悟学习,如结合课程内容在学习把郁达夫的文章时,直接带领同学们去郁大夫故居学习参观。

(三)文科教师历来重视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注重利用课堂进行素质教育,如:《社交礼仪》《与你说法》等课程力求在课堂上直接进行人文素质的探讨学习;《书法技艺》类课程重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等精髓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他文学类的课程力求用经典的内容熏陶学生,如《中国文学名作欣赏》选择了大量能反应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古代文学的内容。

(四)全体老师能利用文科平台拓展开展相关的人文素质活动,如为新生推荐100本文学类必读书目,大多是经典名著,有助于素质培养的书籍;参与组织各种演讲比赛,关注学生各种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业余辅导。

(五)大型专题活动的开展。每学期,我们旅游学院承担校人文素质教育类的人文课程和开展了大量相应的人文素质活动。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中心的学生技能大赛等。大赛一共分为几个阶段。我们从事文科教学的老师都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其他学院暂不举例,仅就我们一个学院的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