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艺术培训范文

教育艺术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艺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艺术培训

第1篇:教育艺术培训范文

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学生活动行为等方面对新手型艺术教育培训教师进行培训,发现了运用微信平台进行教师培训的特点、存在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以及提出改进运用微信平台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

微信;艺术教育;专业化教师

教师培训是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业型教师的其中一个主要途径,如何让新手型教师较好地掌握新课改的思想并将之贯彻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师培训组织者应当思考的问题。而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专业化的艺术教育老师不能满足各类要求。因此,对艺术教育专业老师的培训需要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而研究发现,75.3%的教师所接受的教师培训为短期的集中培训。其中44%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师培训形式后期支持不足,28%的人认为传统的教师培训结束后几乎无法继续及时地获得新知识,还有25%的人觉得传统培训模式中与专家的联系不够紧密,基本上培训结束后就无法及时的与专家进行沟通。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师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传统培训的弱点,支撑起教师在传统培训结束后的继续再学习活动。微信的便利操作也使教师们可以方便的进行学习。因此,基于微信平台的艺术教育培训专业化教师的培训方法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总结运用微信平台进行专业化教师培训的特点、优势及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师培训的主要特点

(1)培训内容容量小,主题明确;(2)微培训时间短,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或是视频进行观看,使培训者可以集中精力观看某一段视频或是学习内容;(3)微培训内容的选择范围广泛,可以是学科知识内容,也可以是上课时所遇到的课堂秩序问题,或是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等;(4)教师微培训是在信息化技术环境的支持下进行的,主要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培训;(5)教师微培训是以教师为中心,重视资源、学习策略的提供。

2.基于微信平台的艺术教育培训的优势

(1)教师传统培训形式主要是以集中面授为主,短期培训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处于初级阶段时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当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集中培训这一种培训形式对教师的发展作用就会变得非常微弱。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师微培训主要是以移动学习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不断反思并提升教学能力。(2)教师传统培训在教学过程中以授导式教学为主,培训过后缺乏平台支撑,培训结束后,教师遇到问题一般无法及时直接获得帮助。教师微培训则是以活动元库为基础,提供多样式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得到帮助和引导。(3)教师传统培训时间短但内容多,受培训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培训资源针对性不强,教师平时利用率不高。教师微培训是一种“细水长流”式的培训,但是单元学习时间短,让教师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学习一个活动元内容。

3.基于微信平台的艺术教育培训的劣势

(1)教师传统培训具有系统化,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构建系统知识库。教师微培训则在系统化方面相较于传统培训略为薄弱,知识比较零散,需要教师自身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2)教师传统培训过程中,教师们经常会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教师的学习动力。教师微培训在这一方面则比较不方便,需要前期对各个用户情况进行了解后才能开始分组,但是后续不断增长的自由关注的用户会加大培训者分组的难度。

4.基于微信平台教师培训策略

对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师培训,与以往的传统教师培训有所不同,教师微培训需要更注重教师的培训策略。教师微培训需要教师更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微培训上需要对教师培训策略进行规划。(1)在培训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教师传输微培训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有些教师是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微培训”,在刚开始关注的时候并不太清楚这个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是什么。因此,培训者需要提供一份简单的说明和指导,并且通过微信平台的互动,告知教师们平台的任务和意义,帮助教师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2)培训组织者根据成人自主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等理论,分析教师需求,合理选题,确定必讲内容,整理培训材料清单。确认培训内容后,培训组织者需要理清培训思路,选择图文模式、纯文字模式或图片模式的培训内容形式,设计培训内容并制作成适用于微信平台的培训形式,最后根据美学设计原则进行加工和处理,方便教师进行自我学习。(3)培训开始之后,教师开始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和研修,随时随地登陆微信观看教学设计及微课,阅读材料,获取资源。培训组织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通过微信平台统计工具跟进教师的学习情况和活动元选择情况,分析大部分教师所需要的活动元模式库和活动元,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4)在提供微培训内容时,及时提醒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进入微社区讨论、交流和评价课程,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其他教师或同伴进行非实时交流,建立起学习共同体。一方面帮助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培训者提供建议和批评,以不断改进平台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教师在微社区上或是微信平台上针对培训内容、培训主题、培训材料、教学实践情况等提出培训建议、批评和反馈,这是外部评价;培训组织者针对平台运作情况、图文阅读情况、培训材料转发分享情况、教师学习过程及整个培训过程进行不断反思,属于内部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帮助平台更好地为教师提供培训服务。(5)在微培训平台上学习的内容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受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与培训者进行沟通,将自己说课、评课、同课异构、课堂实践等录像传送给培训者,上传到平台上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培训者还可以定期开展主题交流,及时收集教师们的反馈。(6)教师在微信平台上的活动与互动情况,培训组织者要根据教师的需求和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评价。教师的自主学习不能缺少培训组织者的互动和反馈,否则会打击教师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训组织者自身也要投入到教学中,观察教师,观察教学活动,帮助其他教师提升的同时也要提升自我,不能脱离了教师群体。

教师微培训平台从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上看,动态资源定期更新,为教师学习提供交流互动平台,以及同伴互助;从对教师提供的专业辅导上来看,平台拥有专家点评、培训答疑、案例研磨和实践点评等辅导,刺激教师的参与热情;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上,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统计功能,对学习者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帮助培训者分析学习者的需求,研究总结平台的不足和优势,接收教师的反馈,改进平台。

5.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微培训不是万能的,可能未必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渠道或主流,更不可能是教师培训的唯一。因此,需要用一种客观理智的角度来看待教师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培训”。毕竟,知识是系统的,培训也需要一个系统的搭建,教师微培训对知识的系统搭建能力可能不如集中培训来的好,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教师微培训的发展。世界的多元化,也注定未来教师培训的多元化发展,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师培训也许是其中一块基石,也是多元中的其中一员。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发展仍在不断前进,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也在不断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研究。教师微培训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但是笔者相信,通过今后和其他后来者的研究会不断完善,不断让微信发挥更大的培训与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思勇.表征: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3(08).

[2]陈向明.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13(8).

第2篇:教育艺术培训范文

一、语言艺术的基本内涵

语言艺术从学科的角度来讲,是语言学与艺术学的完美结合,它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干部培训课堂教学相对于普通学校教学来讲,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把这些枯燥的内容传递给学员,新鲜有趣的导入、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等语言艺术的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艺术从语体来讲,可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按照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又可划分为诙谐幽默型、慷慨激昂型、形象生动型、逻辑严密型、平实质朴型等,在这些语言艺术应用的过程中,到底影响其应用表现力的因素有哪些,哪种语言艺术在干部课堂教学中最受欢迎,所取的授课效果最好,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判定,从而决定授课教师所采用的语言艺术形式,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语言艺术运用的现状分析

为准确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培训学员对学院授课师资语言艺术运用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坚持全面与典型相结合的原则,将参训学员分为县处级干部、乡科级干部、村社区干部三个层次,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并随机从县处级干部中抽取淮北市培训班、乡科级干部中抽取青海省组培训班、村社区干部中抽取句容培训班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

(一)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在淮北市县处级干部班、青海省组乡科级干部班和句容市村社区干部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75份,回收66份,回收率88%,清除无效问卷1份,剩余6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6.7%。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干部年龄状况此次参与调查65人,女性17人,男性48人,男性比例占绝对优势,从年龄结构上来看,35~45岁31人占48%,46~55岁28人占44%,35岁及以下以及56岁以上6人,两者合计占比不足10%,总体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上,无论是从性别分布还是年龄分布,同我国目前的干部教育成长规律大体是一致的。

2.干部层次分布状况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参与问卷的学员中,县处级干部20人占31%,乡科级干部21人占32%,村社区干部19人占29%,其他5人占8%,参训学员层次所占比例大体和学院今年参与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符合。

3.干部学历基本情况从学历分布来看,本科31人,占比47%,大专27人,占比42%,研究生、高中及以下7人,合计占比11%,学历与职务基本上呈正比例分布,具有本科学历的参训干部成为主流。

(三)调查结果基本情况分析

在设计调查问卷结果时,共涉及6个选项,根据实际回收状况,为便于分析统计,就六个问题归纳为三大类别:一是语言艺术的运用对学员的学习效果有没有影响,二是参训学员倾向的语言艺术风格有哪些,三是影响语言艺术风格的因素是什么以及当前学院授课师资在课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具体问卷的数据分析如下: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无论是县处级干部、乡科级干部还是村社区干部都认为语言艺术的运用对于自身学习效果的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受问卷调查的65名学员中,认为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为41人,有点影响的为22人,没有影响或感觉不出来的仅有2人,认为有影响的比例占到受访人数的96.9%,充分表明授课语言艺术的运用对学员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对喜欢的语言艺术风格类型的选择上,诙谐幽默型、形象生动型和慷慨激昂型选择人次排在前三名。在对我院授课师资语言艺术应用的总体评价方面,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员认为总体运用效果很好,接受调查的65名学员中37名认为好,占比为56.9%,21人认为整体效果很好,占比为32.3%,但是有7名学员认为一般,占受调研学员比例的10.8%。在语言艺术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方面,反应比较突出与集中就是普通话不够标准和存在语句的重复问题,对于影响语言艺术运用表现力的因素方面,大多数学员倾向于表情的丰富与否、语速的快慢节奏及与调度松弛控制,而表情排在影响语言艺术运用的第一位,表明在干部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的适时运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语言艺术提高的相关建议

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经过对问卷调研结果和部分学员访谈分析表明,大部分学员倾向于诙谐幽默型、形象生动型与慷慨激昂型的语言艺术风格,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这也应是未来我院授课师资语言风格的一个努力方向,并力求克服学员在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下面就上述相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措施。

(一)保证授课语音清晰准确

普通话标准是授课语言艺术运用的一个先决条件。但是,源于长期的语言习惯或地域因素造成的普通话不标准,成为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之一,而且这种长期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授课教师,要扬长避短,虽然普通话做不到很标准,但要清晰自然,让学员听清楚你在说什么,能听懂你的表达。

(二)控制教学语言轻重张弛

控制授课教师讲课语言的轻重张弛主要应考虑讲课内容和受训学员实际。具体而言,讲解内容中的重点或者抽象化的理论内容时,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显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培训课程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受训学员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摹仿,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员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大大增强接受的效果。

(三)培养教学语言幽默生动

作为高级思维形态的幽默感语言,要提高,必须具有觉察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能力,同时又要以丰富的想象力对各种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从差异中指出共同点和因果关系,这样才能不断在生活和教学中创设幽默情景,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社会交往的扩大是培养幽默语言的保障。成功的幽默语言艺术,不仅需要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而且还要求教师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细心体察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广,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比常人有更多开拓视野的机会,可以通过参观学习,外出考察、参加会议等多种途径,扩大社会交往范围,这是教师汲取优秀幽默素材的资源宝库和提高幽默语言艺术的重要保障。

(四)适时恰当运用态势语言

第3篇:教育艺术培训范文

乙方:_________

鉴于_________与_________为战略合作伙伴,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现就乙方协助甲方培训英语教师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愿意协助甲方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其培训属于非学历性质的教师继续教育,目的在于提高甲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甲方负责英语教师培训的组织与行政管理,乙方负责选派大学英语教师,并对整个培训的教学过程、教学业务管理负主要责任。

三、乙方为甲方举办的英语教师培训班,每期_________名学员,每个教学班人数为_________人,每期培训期限为_________年,每期培训班的英语教学时数为_________节。

四、乙方承诺:经过_________学时的培训,能使甲方参加培训的大部分学员在英语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对于学员反映强烈、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极差的教师,经甲方提出,乙方应当予以及时更换。

五、甲乙双方同意将日常教学点设在_________,在寒暑假期间将教学点设在_________。

六、甲方同意乙方为甲方学员开设的课程及课时分配计划如下:听力_________节、口语_________节、英语电影视听_________节、英语新闻视听_________节(小学_________节)、语音_________节、交际英语_________节、教学法_________节、高考英语复试辅导_________节(小学教师不参加)。

七、乙方负责组织好培训学员平时的考核、中段考、结业考及水平测试(共三次),对测试合格者颁发学历证明书(结业证书),并负责建立接受培训英语教师的学历档案;甲方将建立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档案,并负责把教师培训成绩纳入业务档案管理。

八、经过甲乙双方协商的培训时间,乙方原则上不得随意改变,如有变更应当至少提前一星期通知甲方。

九、培训费用按照每位学员每学时_________元计算(包含教材费和散页讲义费),每月结算一次,由甲方以支票方式支付给乙方;乙方除收取培训费用外,不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十、学员在培训期间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由甲方自行解决或由学员自理。

十一、甲乙双方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学历教育的可行性,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乙方为甲方举办专科起点的本科学历教育文凭班。

十二、具体操作事宜由甲方指导_________协助乙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第4篇:教育艺术培训范文

一、美术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常态化后,在日常美术课堂教学调研中,总会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或视频去解决技法演示问题,看不到徒手示范。他们的理由是避免限制学生的思路,其实,背后隐藏着学科本体弱化和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失的大问题。这在笔者对区域内近150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得以证实。教师们昕学的专业花样繁多,有的学国画、有的学油画、有的学版画……而中小学美术新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几乎囊括了美术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画、版画、雕塑、速写、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模型设计……这么多专业集于一身的教师实在难觅,更何况教师队伍中还有不少非专业的和一大批刚入职的,所以,这—现象有其普遍性。其他区县就此问题也开展了相关的培训,比如速写、中国画、版画等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由于统—培训没有选择性而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削弱了参培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培训内容没能与教材接轨,受训后教师即便拥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因缺乏课例指导而影响教学效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如何提高本区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已成为笔者关注的—个焦点。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即基于教师现状和需求而开发的“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

二、“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开发

2013年,教育部教师司颁发《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教师培训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依据此文件精神,笔者组织区名优、骨干教师着力开发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

(一)“菜单式”概念

这里的“菜单式”,是指对小学段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上教版)美术新教材和初中段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上少版)美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相关美术专题进行梳理,并以此建设许多菜单式的专题培训课程,体现培训课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二)选用“菜单式”的原则

选用“菜单式”的原则,源自《意见》中提出的“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

(三)“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框架

“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框架,源自上教版小学美术新课程和上少版初中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区域教师教学现状与需求而生成的八个专题,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探索有效的衔接策略。(“‘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框架”详见表1)

(四)“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师队伍建立

“菜单式”美术专题的培训师主要在区域学科教师团队中产生,他们均是区域学科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特色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每个专题安排1至2位负责人,主要是看教材上该专题课例的量而确定的。如果是课例较多的专题,就安排两位负责人,—位聚焦教材解读与课例研究指导,另—位聚焦技能培训。这支队伍组建后,先由区域学科教研员给予培训指导。教研员通过解读美术教师培训课程的样本予以引领,各专题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分头去创建专题的培训课程框架。等各专题课程建好后,教研员再组织培训师集中交流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研讨,同时邀请上海市名师基地导师莅临指导,最后生成比较成熟的专题培训课程。

(五)“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考核要求的拟定与推行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考核要求的拟定,是通过组织培训师共同商榷、教研员梳理完善的基础上产生的,旨在更贴近学科教师的需求,提高培训效率。

《意见》中第四条指导意见:“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我们在落实“菜单式”专题培训时紧扣文件精神,将课程选报方式和考核要求同步推出,让教师在选择专题的同时明确参与培训的目标。这样,全体教师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在明确目标下开展学习。

在区域“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的“报名细则与考核要求”中规定:

1-2年教龄的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八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个专题的—个教学案例。

3-5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五个专题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个专题1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以及教学论文—篇。

6-10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四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以及教学经验论文—篇或—项课题研究。

11-15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三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并递交一项课题研究或创建—个专题培训课程。

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两个专题的培训活动。递交—个单元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以及—份教学经验论文或—个专题培训课程。

也就是说,“菜单式”的培训既有选择性,又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而保证教师经过专题培训,能具备足够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六)“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模式

为了有效突破“研”和“训”两张皮的现象,在组织开展“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的过程中采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予以实施。即美术教材中相关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常态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有效接轨,在教师的心中留下—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即便是观摩他人的课,也会觉得身临其境,完全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体验培训的快乐和收获。这样的培训方式符合《意见》中提出的第三条指导意见:“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

(七)“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时安排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时安排,每个专题均预设20课时的培训内容,其中4个课时着重于教材核心知识技能与教学教法的解读;4个课时为专题典型课例教学设计的集体研讨;8个课时(周六全天)为美术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样,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去充分地探索与美术教材相应的专业技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演示能力;最后4个课时作专题课例的展示与研讨,让教师们在参与中感悟、提升。

三、“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具体实施

因篇幅所限,本文以《纸艺》专题为例,介绍“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纸艺》专题培训课程内容安排(详见表2)

(二)《纸艺》专题课程具体培训方法

1.教材分析人手,明确主干知识

《纸艺》专题培训课程内容,均源自上教版小学美术全套教材(十册)所有《纸艺》课例。首先解读该套教材《纸艺》课例的主干知识、核心技能,以及教学教法要点。不少教师由于学校工作安排的缘故,常年任教低年级或高年级,对整册教材关于《纸艺》专题核心知识技能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通过这样的培训,有助于教师埂好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

2.知识技能结合,提升示范能力

《纸艺》专题培训中美术专业知识学习后,马上进入与教学对应的纸艺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帮助学员快速把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教学演示的技巧。自主报名参加《纸艺》专题培训的教师同处一室共同实践,教师们均感到似乎回到了大学校园,几乎个个陶醉其中,全然忘记了今天是双休日。现场创作的作品富有创意,也为后续的《纸艺》专题课例教学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1、图2)

3.课例设计研讨,完善教学方案

专题培训中的《纸艺》专题典型课例,作为教师今后自主研修的范例,一定要参培学员作深入的了解,有个过程性、整体性的实践体验。所以,在理论培训时就指定两节专题课例:小学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和四年级立体纸艺课例《纸环花开》。要求本专题所有参培学员回去先做好这两节课教学方案的预设,在此基础上组织学员依据所选的课例进行分组研讨。研讨活动上,先让将要承担这两节课教学展示任务的青年教师在组内交流,然后组员们结合自己的预设提出完善的方案。比如《撕撕贴贴变成画》一课,“如何帮助拇指姑娘重建美丽家园”不仅仅是导入激趣,可以作为本课教学的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习得撕纸方法的同时也懂得了帮助他人的意义,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又如《纸环花开》一课,教师就以单一的纸环造型设计花朵,每个学生只要将花儿组合成—件作品即可,教师们提议是否结合春暖花开时节,营造一个美丽的画面,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又可激发创意表现的热情。因为教师们个个有备而来,思维非常活跃,创意教学的金点子快速生成。比如,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一课的学生创意表现的方式,教师预设一个故事情节,并将定格的画面分成八个小组去完成,最后全班合力完成一件大作,让所有的学生体验美术创意表现的乐趣;又如,四年级美术《纸环花开》一课,因为是一节纸立体创意表现的课例,在作品表现形式上以学生熟悉的花卉为主题,用纸环塑造形态各异的花朵,全班共同营造一个富有春天气息的画面。从而有效提高了单位时间研讨的效率。(图3、图4)

4.课例教学展示,深化培训效能,

《纸艺》专题课例(小学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和四年级立体纸艺课例《纸环花开》)通过分组研讨后,主备教师负责实践研究;两位承担展示课的教师,其中—位教师通过借班方式展示;教研员协同学科核心组教师及专题负责人,共同深入课堂予以指导;在一周后再面向全区学科教师展示最后的研究成果,让与会的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年级段《纸艺》课例的教学教法。整个活动方案由教研员及专题负责教师共同策划,比如整个活动的安排、发放材料的呈现方式、与会教师的签到、课堂教学观摩反馈表的设计、展示课例的摄录、研讨活动的过程记录、活动后简讯撰写人员的落实、展示课教师执教后反思的落实、主题研修活动的总结等。整个专题培训采用知识与技能衔接、教学设计与课例观摩跟进的方式,可以让参培教师不仅明确了全套教材各年级段《纸艺》课例的整体架构以及核心知识与技能,还知道了典型课例在整册教材中的教学策略等,切实有效地发挥了经验辐射作用。最后的专题课例现场观摩与研讨,可以进一步加深认识,比如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规范化表述方式、纸艺教学要点、该年级段学生学习纸艺的特点等。同时让还没参加专题培训的教师在集体观摩中对区域组织开展的“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活动有个先知先觉的机会。与会教师的教学观摩反馈信息,也让专题负责人进一步审视自己的专题培训效果和不足,便于及时完善专题培训课程,为其后的专题负责人提供借鉴。(图5至图7)

四、“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成效

如今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培训与教学一样,应该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本。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习单的形式去引导教师及时反馈专题培训的感悟以及建议,以便培训师在第—时间予以改进与完善,为后续专题的有序推进提供借鉴,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科教师,推进新课堂实验的步伐。在培训师的共同努力和参培教师的积极参与下,不同层面的教师都有了新的收获。

(一)青年教师在参与专题培训中加速专业成长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采用自主报名的方式,使得不同层面的教师汇聚一堂,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们对美术课堂教学探索的热情被点燃,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向“学的课堂”迈进。如实验小学小曾老师,刚休完产假就投入到《纸艺》专题培训中来。通过纸艺系列化的培训活动,对正在创建的《纸盘艺术》校本课程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三年级的一节《巧剪纸盘鱼》在市级主题研修活动上展示,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课堂导入环节,通过用剪刀对纸盘剪三刀的方法巧拼一条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请学生上来试一试:“你能变出什么?”学生组合出类似飞鸟的形象。(图8)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其他学生上来试试“还可以怎样拼?”以简单的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结果上来的几位学生都摆出了不同形象。(图9)为了加深对巧剪、巧拼方法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多媒体视频中魔术师的变法,学生看得入神,有效提升了单位时间的效率。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提议,有了鱼的雏形后还可以去美化鱼鳍,通过欣赏相应的图例加以启发,学生很快就进入高一层次的探索活动中。(图10)等学生设计得差不多了,教师又强调:“今天剪下的纸盘没有浪费的,想想小碎片可以做什么?”在教师的提示下,有的学生将小碎片变成了鱼鳞,有的变成了鱼的牙齿,有的变成了装饰的花纹等。创新的潜能完全被激发,学生经历了由易到难的探索历程,但整个学习过程是愉悦的,作品也充满了创意。(图11)

(二)新教在专题培训中有效缩短适应周期

实践证明,“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活动深受学科教师的欢迎,对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入职2年左右的新教师来说,这种浸润式学习的平台,有效缩短了他们的成长周期。

在“2012届新教师同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新教师所展示的二年级《彩纸片的组合》一课“同课异构”教学,有效体现了“学的课堂”的教学理念。比如在大小纸片的拼贴组合时,引导小朋友先“摆一摆,看一看、想—想”,在尝试实践中发现粘贴组合的技巧。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两位教师均创设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小张老师利用小朋友熟悉的卡通人物大雄与哆啦A梦的故事引入新课;小杨老师则以“为灰姑娘设计美丽的王冠”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另外,两节课在作业设计上都体现了美术学科视觉性、审美性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图12至图15)

(三)培训师在专翘课程实施中突破发展瓶颈

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前景。在专题培训中,我们首选挑选有特色的、综合能力强的区级名优、骨干教师承担培训专题,让他们在任务驱动下突破发展的瓶颈,成长为优秀的培训师,从而带动区域教师的整体发展。

1.课程建设能力在创建中得到提升

因为每个专题必须结合中小学全套教材相关的课例,逐一分析和梳理,让参培教师明确各课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以及教法要点,所以,在前期的课程架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教材解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培训演示文稿设计能力、培训方案的规划能力,等等。

2.技法指导能力在培训中得到提升

专题培训课程架构好之后,就面向学科教师实施培训了。这对少有机会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名优、骨干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培训的语言更加精炼,专题课例的分析更加严谨,专题技能的示范引领更加精准,教师实践内容和方式更加科学,提供的教学建议更有针对性,专题课例设计方案的研讨更有效,专题课例教学实践指导更加到位,典型课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组织更加有条理,等等。

3.课例引领能力在自主探索中达成

每个专题培训前期的教材解读与知识技能的培训,都紧紧围绕专题课例的生成而展开。要引领教师探索具有“学的课堂”风采的《纸艺》专题课例,作为培训师,需要在自己的课堂加以研究,提炼有效的经验,从而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比如《纸艺》专题培训负责人、实验小学的许老师,自承担专题培训任务以来,对“学的课堂”的探索意识更强了,通过坚持实践探索,她在“学的课堂”创建上有了新的突破。2013年5月,她成功承担了上海市小学美术主题教学展示课《美丽的纸盘纹样》。课上,她引导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纸盘纹样与横向二方连续纹样的不同之处,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方式,自主探索纸盘纹样的表现方法,使学生在自己的多次尝试和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下终于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将美丽的连续纹样装饰到纸盘上,最后全班学生创建了一个纸盘连续纹样作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探索学习的快乐。(图16)

第5篇:教育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 馆员 继续教育 素质状况 培训建议

【Abstract】This article compose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existence questi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basic unit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 librarian promotes aspects and so on library development to discuss has carried o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 librarian the importance and the necessity, proposed from the basic unit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angl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difficulty and the suggestion, hoped could bring to the correlation public figure’s attention, enable this work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LibrarianContinuing educationQuality conditionTraining suggestion

《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对于识字、教育、信息提供,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长期战略是必不可少的。”中小学图书馆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相联系的,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99宣言》明确了中小学图书馆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1]中小学图书馆所处的地位是重要的,担负的社会责任与任务繁重,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越来越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一、存在问题与负面因素

1.馆员素质状况

(1)中小学图书馆普遍缺乏“内行”,因为“科班出身”者在县馆也是凤毛麟角,馆员补给实际是“无源之水”,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2)中小学图书馆员多数是“半路出家”,已经拥有教师系列中高级职称,或因年老不能讲课即将退休或身体短期不适被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如:大病初愈、孕产妇等,很难系统的学习图书管理基础知识。

(3)职称不是“图书”系列的人员的目标,做图书管理工作时对专业学习没有需求感,不积极、不主动。这就导致图书管理和服务工作不规范,不协调。

(4)馆员队伍严重老化,以上世纪末的统计来看北京、天津地区馆员50%年龄在45岁以上,个别地区达85%以上。文教事业较发达的北京、天津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进入新世纪,大、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人员配置得到了改善,而小城市及城镇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情况依旧。

(5)应该说大部分员工是愿意干好这个工作并为此掌握这门技术的,但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学不干不知道,学学干干吓一跳”;一本书入库的复杂工序、为读者服务迎来送往的那份耐心、不厌其烦地将图书拿出来放回去等等这些对专业人员也不算轻松的工作,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体不适的教师的确是一种另类考验。所以一旦有另外的地方可去或者身体康复便不再逗留,造成馆员不确定的流动。

2.中小学图书馆员系统的业务技术培训难以开展

(1)由于馆员队伍的不稳定,受过几次图书管理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员经常被短期或长期调离岗位,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全面付诸实践。临时接管图书馆的人员又对进修学习不感兴趣。

(2)继续教育培训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培训方面,培训内容陈陈相因,不分层次,不能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培训。老馆员感觉没有新意,新人感觉如在云里雾里。

(3)没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形式仅限于老师讲,学员听、记。很多馆员经过教育培训,只将知识听在耳中、记在本上,一旦遇到问题仍旧束手无策。

(4)馆员受教育经费的限制,受人员少的限制,受工作量大的限制,难得有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的机会;很多馆员甚至没有到过县级图书馆,不知道图书馆正常的工作流程、基本管理常识。

3.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图书管理专业人才

(1)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经常性的业务督导。

(2)工作检查仅查卫生、馆藏数量、借阅记录,不查馆员的业务技能。

(3)不能经常进行行业评比,馆与馆之间业务交流很少,技术技能竞赛不是在普及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而是为了竞赛而竞赛,就是这样的竞赛机会也是少的可怜。

4.馆员主动学习动力不足

(1)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多数由教师、后勤人员甚至音、体、美教师兼职组成,拥有本专业职称的管理人员极少,晋升不必拥有图书管理知识。拥有教师职称的和兼职人员大多从教师系列晋升,因为教师晋升不用考外语,名额较多,不用出本系统,有专人负责召集,晋升条件、信息。

(2)由于图书馆专业晋升困难重重,令年轻人望而却步,千方百计改行。“半路出家”者畏难不思进取,“避难”者一旦身体恢复,便逃之夭夭。忙时找到的“临时帮工”是很难坐下来系统学习专业的。

(3)由于工作评价失衡,中小学图书馆员工作业绩被忽视,这个岗位被人认为是舒服闲散的地方,养老、养病的地方。这些因素严重挫伤了中小学图书馆员主动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因素

1.图书馆事业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的进步需要馆员提高自身素质。

(1)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极其技术产品,已深入到教育、科研、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和运用现代化设备为读者服务,已成为每个中小学图书馆员必补的一课。

(2)素质教育的深化,要求进一步开发利用图书资源,学生要利用图书馆来学习,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员具备深厚的图书管理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不能仅仅是一个藏书保管员,加工整理员、流通阅览管理员。

(3)随着教育的发展,进入中小学各个岗位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员素质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馆员若不进行再学习,势必被淘汰。

2.我市学校图书馆理员已基本到位,办学条件已逐步改善。

(1)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是一个随便安插富余人员的地方;从胶州市中小学馆员配置来看,高中、中专已基本稳定,市区内的小学、初中也都有了专职图书管理员。

(2)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规范化管理,市区内中小学图书馆配置电脑,校园局域网的开通,对馆员学习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农村小学情况仍旧,而我国却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3.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员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国加入WTO后,必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为适应加入WTO后国内环境的变化,必须培养一批新型情报信息人才。这些情报信息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强烈的情报意识和敏锐的眼光,具备较强的情报分析研究和情报信息服务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更新观念和转换角色。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在图书馆员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些图书馆员已习惯了传统的采、编、典藏、流通的工作模式和手工操作的工作,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和新工具、新手段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一部分馆员对此深深感到不适应。图书馆员已经认识到必须转变观念,扩充知识,掌握现代化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1.制定长期计划,循序渐进,系统学习。

(1)每次学习解决1~2个问题,再根据学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学习内容的先后。

(2)公共图书馆的辅导部每年应结合图书行业的最新动态,提出指导意见或直接组织本区内下级图书馆馆员学习。

(3)分组定期到较为规范的图书馆去看看、动手干干,俗语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干一遍”。一些理论、经过实践,就较容易记住,特别是对于40多岁的中小学馆员。

(4)根据图书馆员的年龄、学历、职务、知识层次和业务专长,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分层次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如对非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开设“图书馆基础知识培训班”,使他们掌握图书情报基础理论,提高信息能力;对从事技术管理与应用者,开办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与网络维护等培训,使其真正能肩负起图书馆的技术管理重任;对中级业务骨干,要对其开展一些启发式培训,为他们创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的机会,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开发利用能力。

2.开拓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来源渠道

(1)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引进图书馆管理专门人才提上日程,一县或一局即使有一人,让中小学图书馆员有个可以咨询的去处。

(2)有目的的选派单位里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人员,到大学图书馆系、地级市图书馆或省级图书馆去进修,彻底改变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员懂专业的不懂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算机的人员不懂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的状况。

(3)由师专或教育进修学院开设图书情报学专业大专班,为中小学图书馆培养一批“科班出身”的专门人才。

(4)各单位要尽量为图书馆员提供参与大型情报研究课题的机会。通过这些研究,图书馆员对所学知识才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培养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增强信息收集、加工、传递能力。实践是培养信息意识、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质最直接方法。

3.中小学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

(1)作为入行教育,每个从其他行业转入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员都应到公共图书馆学习2~4周,以期掌握图书管理的最基本的管理理念与知识(如教师一样有一个入学入教教育,图书管理应该也有一个“入馆入行”教育),同时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建立最直接的业务联系。

(2)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中小学图书馆业务指导员,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业务进行经常性的规范化督导。

(3)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转发有关中小学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像《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是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11月共同批准的,笔者是2002年在县图书馆年度培训学习时从一份期刊中见到《99宣言》的解析,以为自己孤陋寡闻,询问同行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他们也只知有《80宣言》,不知有《99宣言》。见到《99宣言》的原文是在2003年的春天了。

(4)图书馆业务督导应要求每个中小学图书馆为馆员定一份专业期刊作为一份继续教育的辅助材料。因经常去兄弟学校帮助工作,发现大多数学校没有为馆员定专业期刊。

4.中小学图书馆撤换图书馆员应报教体局业务指导部门备案,便于及时的进行业务指导。

新的管理员上任一段时间后,才能放上一任馆员走,特别是书多人少的图书馆,更要办好业务交接,让新馆员在老馆员的带领下学习一段时间,以防止“断档”、“死书”现象的发生。

中小学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网络化、信息化,因此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员进行“怎样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技能培训很有必要。图书馆信息之窗,真正起到信息传播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图书馆网络环境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适应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这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网络知识、学科知识、图书管理知识才能更好的管理图书,更充分的挖掘馆藏潜能。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的诞生、成长、发展始终和人类的文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古往今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科技进步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又有力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2]

为科技进步服务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接受适当的继续教育是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他们进修提高的主要途径。科技进步服务是通过为读者服务来实现的,只有有了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培养具有图书资料情报意识的读者、具有熟练地利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给他们继续深造创造一个极好的有利条件,也为大中城市图书馆输送了较高素质的读者。

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与素质提高。面对信息时代,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图书馆馆员具体情况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尽快培养一批思想素质高、开拓能力强、知识广博、专业精湛、创新能力强的图书馆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

第6篇:教育艺术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力手段。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不断研究和实践,证实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总结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开展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优势、实施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一Based Learning,简称PBL)模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开始发展,并且逐步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相对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PBL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核心教改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比较符合日益强化的职业化教育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这正是PBL方兴未艾的生命力之所在。

一、教育技术培训中运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优势

(一)关注学员自主地个性化学习

桑代克曾经指出,影响成人学习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而是成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及其身体状况等因素。学员继续学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变化,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履行自己职责能力。其明确的学习目的使得在学习中表现出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为核心,追求学习的直接有用性和实效性,也就是学习内容是自己确定的,这是体现其学习自主性之一。二是学员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来理解知识和获得知识,而不是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员完全成为自己学习的责任者,感到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传统教育相比,接受PBL教育的学员自我选择和使用的学习资源更多,学到的知识也更多。

(二)构建学员灵活的、有迁移力的知识基础

在传统讲授式培训中,学员往往只接受表面的信息,而PBL使用真实问题作为学习背景,学员要深人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讨沦如何获得资源、如何评论资源、如何利用资源来解决问题等。可以说,从界定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员进行完整的情境学习的过程,此过程使其深刻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价值所在。因此,学员在解决实际间题过程中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富有个人意义的、深层理解的情境性知识,是灵活的、有迁移力的知识。这大大有益于他们适应复杂的实际工作情境。

(三)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

PBL使用真实的、复杂的不良结构问题作为学习背景,学员不能简单套用原有的解决方法,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教育教学理论运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深人的思考,通过在这种背景下处理复杂的实际问题,建构更灵活的求知方法和更富于成果的思维方法,建立起灵活的知识基础,因此,它对学员富有挑战性,能够发展学员学习高层次思维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作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等,并确保其能力慢慢地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融合,成为原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有效迁移至以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确保学员主体地位

在讲授式模式下,学员处于次要的、被动的地位。而在PBL中,学员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应用知识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商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元认识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这种合作对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先前相关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其次,讨论问题可使学员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学员经常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批判。

(五)充分发挥培训教师主导作用

在PBL学习中,培训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前台走到幕后,不再是确定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是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教师不再是把知识告诉学员,而是围绕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学员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参与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环环相扣、步步紧逼,遵循思维规律的认识拓展、深化、提高的过程。二是教师作为活动的学员。培训教师不仅作为一名教学内容的专家,同时要能示范好的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策略,让学员学会如何向自己提出疑问。三是教师作为活动的促进者。通过学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的各种真实-叶的问题,培训教师适时地质疑,将专家的思维过程和策略凸现出来,没有直接教学员如何解决问题,主要是以监控、示范、质疑以及鼓励等活动来促进学员学习。

二、教育技术培训中基于问题教学的实施步骤

PBL在教师培训中运用时,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但其一般的操作流程都包含了培训前准备、培训实施和总结评价三个部分。

(一)培训前准备

1.问题的创设和确定。任何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只不过在许多情况下没有及时收集和整理,或缺乏这方面的习惯。实际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很多,培训教师要选择与当前学习主体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2.学习资源的提供。由于培训时间的局限性,完全让学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料是不合理的,教师应当为学员准备一些基本的资源,这些资源应当有助于问题解决,但又必须是间接的帮助而不是直接地提供答案。学员通过查找、阅读和整理资料,通过问题解决自己构建、概括出知识脉络,并通过集体交流、反馈,做到融会贯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学习成果要求。为了给学员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也为了便于评价和反馈,在描述问题时,要明确提出期望学员在一定时间限制内产生什么产品和成果。

(二)培训实施

1.人员分组。首先,根据合作学习的一些规则和模式,对学员进行分组。然后,各小组的组员相互介绍,彼此了解,并确立各自的责任。不是同一部门的教师分在一组,更有助于促进他们探讨问题的积极性。

2.创设问题情境、呈现问题。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特征:尽量引出与学科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尽量设计开放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另外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让学员投人到问题中来,让他们把问题看成是白己的而不是别人的;第二,保证所提供的条件没有暴露问题的关键部分。

3.小组自主学习。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教师不直接告诉学员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员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料并对之进行评价的能力。

(三)总结评价

1.成果展示。学员在报告他们的结论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工具和技能,如数学分析、图表、口头表达甚至表演等来展示他们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学习一定的交流和解释技能,交流和解释技能对学员获取工作成功也是同样至关重要的。

2.反思和评价。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员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其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自觉主动地在教学实践中批判、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产生的依据,通过与学员、专业人员或其他教师座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

三、教育技术培训中开展基于问题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培训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

培训教师需要对问题、对于学习目标的指向性、问题所处的真实情境、学员已有的认识水平、资源的可获取性、技术难度进行完全掌控,否则学员探讨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很可能费时过多,学习的独立探究很容易盲目。

{二)强调不良结构问题的解决

高级层次的学习是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学习,牵涉到理性探索、认知策略和情感领域等。学习对象是面向未来的、不良结构的问题,学习的目标是问题的解决和意义的建构。对于未知领域对象的认识,往往是不确定、不系统的。因此,这类学习不是对知识的简单继承和复制,而是在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和丰富的活动实现个体与外界的交互,实现个人的意义建构。

(三)必须关注学员本身的教学经验

成人培训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成人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培训活动,学习什么,如何监控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学习内容如何与自身工作结合等方面,都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做出评判。因此,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要结合教师教学实际和经验教训,来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形成学员对这些新理论新技能的新的理解与重新建构,并在实际教学中自觉运用这些技能与方法进行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决策,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塑造运用信息技术革新学科教学模式的理念。

第7篇:教育艺术培训范文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是今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2007年的调查,我国现有22所本专大学设立了特殊教育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学位的特殊教育师资。这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与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差距也很明显。另外,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多以短训班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国内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雷同于其他师范教育,尤其医学实训环节薄弱。

一、问题的提出

2011-2013年教育部都把“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改革实验和试点”作为年度特殊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1-3],对推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和实践探索发挥了积极影响。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一般泛指与特殊儿童相关的医学领域和特殊教育的全面结合。其中相关医学领域包括:儿科、其他临床科、康复科、保健科、护理科等学科,这些学科的内容涉及特殊儿童的筛查、诊断、临床医疗、康复治疗、护理保健、建档、转介、综合干预等工作。而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只有与这些工作良好衔接,才能共同构成完整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4],比如,在聋儿构音时许多发音不清晰,主要是舌没有把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导致口腔内气流不通畅所致,这时必要的医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借助简单的医疗器械将听障儿童的舌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不断地发音刺激并强化便可习得不同字母的发音。这需要每位教师比较系统地了解听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病因及表现症状,还要学习相关的康复教育方法对策及必要的医学知识。改变“康复与教育”二元分离模式的“医教结合”实践探索是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改革的一条可行途径,但这对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师资培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局限在特殊教育的专业理论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和运用上,专业的范畴比较广、培训内容比较宽泛、形式比较少,更没有形成医教结合的研究氛围,其理论研究更为匮乏。为了促进牡丹江地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实践工作,我们课题组对牡丹江地区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实践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牡丹江地区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六所及牡丹江市儿童福利院

2.研究工具及过程。本研究采用自编《牡丹江地区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实践状况调查表》,其内容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培训情况调查包括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形式、内容、考核、科研、态度等,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200份,回收率94%本研究采用spass16.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表1数据显示,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参见“医教结合”培训比例为41%,其中教育方面内容较多为78%;医学方面为22%,多为病理生理学知识,可操作性不强。

四、讨论

1.科研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这是每位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搬掉这些绊脚石,教学科研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钥匙。科学研究可以促进学校师资水平的提升,但调查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科研训练及科研理念。冯建新[5]等通过调查,对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其内在原因是教师内部科研动机不强烈,45.9%教师认为发表文章的动力源于评职称的需要或学校的要求,50%的教师不赞同教师参与科研;其外部原因是学校奖励机制存在问题,不能有效地推动教师参与科研,不能有效促进良好科研氛围形成。调查学校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职业倦怠感也是制约科研工作的重要原因,医教结合方面课题仅有一项。

2.培训情况。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接受特教专业培训的平均比例为55.63%可见我地区接收培训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其培训的理论基础偏重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教师普遍缺少医学康复技能。包括听觉功能康复技能、言语功能康复技能等,培训模式以校本培训模式、交互式培训模式、短期培训模式为主,无法满足一线教师的工作需求,培训考核单一或缺失,使培训效果无法考量,也缺少对培训内容的反馈。

五、建议

1.医教结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医教结合”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虽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大多数教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认为学校就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又不是医院,我们又不是医生,怎么搞医教结合?不能充分认识到教育、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重要性。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医教结合的重要意义、基本理念、路径方法等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2.加强培训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培训效果。组建专业化的培训队伍,聘请医院的康复专家讲座,开发系统、科学、规范的培训教材,合理安排培训课程;提供设施完备、配置有现代化教学、康复设备的培训场地。做好组织与制度保障;采用“建立区县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医教结合专项工作制度;成立特教专职康复教师队伍、专兼职的特教保健教师、专兼职的巡回教师队伍;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医教结合工作的医生的专业化水平”[6]。

3.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特殊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不同,专业知识结构不同,所处地位不一样,所以培训的要求也应有区别,实施主题培训、分模块培训等,这样才能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实用性,同时,在采用培训的模式时也应因人而异,使培训真正地达到预期效果。丰富原有培训模式,研究型培训模式能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并总结经验,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实效性强,可以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间建立起良好互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远程教育培训模式是特殊教育相对滞后的学校提高在职特殊教育教师医教结合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专业化的重要方式[7]。因此,切实推进医教结合工作离不开专家,医生一线教师的深入互动,需要搭建跨部门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保障培训的持续、深化、有效。

4.建立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评价体系。对于每种培训而言,考核不仅是对每位教师培训效果的检验,更是对整个培训模式的检验。贯穿始终的培训考核不仅有利于及时了解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靠有效地实现培训计划,更有利于受训老师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培训内容实时反馈,根据自身特点随时对受训内做出调整,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培训效果。

5.改革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高素质、高质量的特教师资队伍是保证特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医教结合康复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意义深远而重大。改革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包括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合作培养特殊教育人才;大幅提高特殊教育中医学类课程比例,加强学习生理学等医学类知识,使特殊教育师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我校秉承高职高专教育理念,学生在校三年时间调整为“2+1”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市内多家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及本地区特教学校紧密合作。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课程以模块化、弹性化和个性化为发展趋势。以课程模块和加大选修、实行学分制等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第8篇:教育艺术培训范文

薪资待遇:560元/天

最低学历:不限

工作经验:不限

年龄:不限

招聘人数:1人

工作地点:济南历下

工作时间:星期六,星期日

诚聘高中数学老师,要求有教学经验,熟悉高中教材及考点,有责任心,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

联 系 人:关老师

第9篇:教育艺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协作性 分解 再构筑 结构 互动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不像绘画等艺术门类一样,直观地去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思想。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多个不同频率的声源进行规律震动来形成乐音以表达美感。因此,任何一个单一音乐线条都不足以表达出丰富的音乐,人类经过数千年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现有的音乐审美观即多声部立体化的音乐语言。然而,多声部音乐却又不能像绘画一样通过透视原理表达其立体性。所以,理解它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是陌生且艰难的,但在艺术教育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多声部音乐的理解能力往往被当作一个标尺来衡量学生的业务水平。视唱练耳教学,通过对多声部视唱“协作性”能力的训练,往往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多声部音乐。因此,“协作性”的训练往往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理解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一、关于“协作性”能力的培养

在多声部视唱练耳的教学与训练当中,所用到的音乐作品通常是多声部作品,这就意味着单声部旋律视唱训练难以满足多声部“协作性”视唱训练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加强视唱训练中“协作性”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培养方式为:由多名学生共同完成一部多声部视唱作品,这里并不是指简单的齐唱或是旋律在最高声部,其他声部是陪衬的单旋律与伴奏样式的作品,而是通过“协作”式的多声部视唱作品训练使学生对多声部旋律产生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立体的“协作性”思维能力。这种“协作性”视唱训练,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试图进行“理解――分解――再构筑”的一个复杂过程,通过其他基础理论学科的教学与训练(和声、曲式、复调)使学生具有对多声部视唱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理解);具备找出多声部作品中每一线条并分析其音响效果的能力(分解);通过训练让学生把拆分出来的单一线条式的音响效果(即多声部作品中所分解出的单一音乐线条)以多人视唱的形式进行演绎,从而进行融合(再构筑),以提高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声部之间“协作”的理解能力。通过此种训练来达到让学生在视唱训练过程中能“分清主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部多声部视唱练耳作品“二度创作”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对多声部视唱方式进行理念上的转变。

二、其他基础理论课对“协作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关于和声

这门基础理论课对“协作性”视唱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微观上分析音乐作品的途径,这一点从和声学的定义中就能看出。和声作为音乐作品的“支柱”,往往使得音乐富有感情与层次。在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圈所营造出的和声进行中,蕴含着大量的富有“倾向性”的和弦连接,从“纵向思维”上来看,这些和弦连接在整个音乐作品中,不断地起到变换“色彩”的重要作用。反之,从“横向思维”上考虑,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和声之间进行的和弦连接在拆分成单一的音乐线条(声部)后,其带有向调式主音“倾向”的趋势依然明显,也就是说,这些音乐线条在整个和弦连接中被剥离后仍然可以独自成为一条单独的音乐素材(旋律或隐伏旋律)。

如上所述,和声的特性为视唱练耳训练中“协作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和声的掌握与理解,学生可以分析出多声部音乐的色彩变化以及和声“倾向”,从而更好地演绎多声部视唱作品。

(二)关于曲式

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基础理论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宏观上分析音乐作品的有效方法。在这一点上,“结构”对于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曲式与作品分析恰恰是研究音乐作品“结构”的科目。在针对“协作”式的多声部视唱作品演唱的训练当中,如何在宏观上更加富有感情并且准确表达作曲家的意图,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学生对于多声部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不了解,从而无法明晰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隐藏在音乐作品“深处”的丰富情感。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法从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来进行全局式的分析就不能洞悉音乐作品中每一个“节点”、每一个“动机”在其整体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

因此,使用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基础理论课所传授的分析方法,可以从宏观上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作品“结构”的见解。在明确的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后,学生们会对于视唱训练中“协作性”能力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不再一味盲目的“机械式”的进行视唱训练,从而达到融会贯通整部作品,进而进行“协作性”的训练。

(三)关于复调

如果说和声学和曲式与作品分析这两门学科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从宏观与微观上理解多声部视唱作品的途径,那么复调这门学科,就直接为培养视唱“协作性”能力提供所必需的大量且直观的“互动”式的研习音乐作品。因此,几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声部,在运动中同时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这种各自具有独立旋律意义的多声部音乐,称之为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演奏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使其各声部进行有效地进行“协作”。简单地说,就是如何清晰地处理各声部之间的强弱对比,从而使其各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声部融为一个整体。通过研习复调音乐作品不难发现,其具有独立意义的声部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逻辑性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却又有相对独立的特性,为多声部视唱中“协作性”训练提供了完美的思维范式。

在多声部视唱“协作性”训练中,复调作品的视唱训练,通常是让学生自主分声部并练习各自声部,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完成“理解与分解”的两个过程。然后大家进行协作练习,最终完成多声部复调音乐的诠释。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