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春期情绪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关怀女孩健康成长为重点,在全县学校特别在中学生中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抵制不良的信息侵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目的
1、提高青少年的青春期健康知识水平,培养青少年科学的健康概念;
2、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身心的各种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引导他们对这些变化持有正确的态度;
3、引导青少年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及和谐交往的人际关系;
4、帮助青少年掌握有利于缓解青春期变化带来的压力,使他们具有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
5、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爱和维护基本权利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把握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的能力,为成年后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打好基础;
6、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其珍惜生命、抵制诱惑,不吸烟、不喝酒,远离,塑造完整的健康人格。
三、教育对象及内容
(一)教育对象:青春期健康教育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小学高段为起始阶段,以初中段为重点阶段,以高中段为延续阶段。2006年起,全县先在初中二年级段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并纳入课程计划。其他年级段可结合各地各校实际,选择适宜的、针对性较强的青春期健康内容,运用影视录像、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满足其特有的服务需求。
(二)教育内容:开展系统的、科学的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保健教育,重点是性心理疏导和性伦理道德引导。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
1、小学高段(5-6年级):
(1)掌握必备的卫生知识,了解进入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基本常识,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变化,肯定自己的价值;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
(3)学习压力处理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初中阶段:
初一年级:
(1)了解性传染疾病传播及预防的基本知识;认识并接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变化,感知生命的意义,体验成长的喜悦,克服成长的烦恼;
(2)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3)学习交往与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与同学融洽相处;掌握情绪调控方法,学习与家长、教师等成人沟通的方法。
初二年级:
(1)了解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原因,掌握排解青春期烦恼和困惑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2)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与情感,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学会排除忧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
(3)乐于交往,主动交往,明确异往的准则与规范,合理开展异性间的交往,学习与成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初三年级:
(1)了解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明确人生的意义,初步形成独立的人格;
(2)学习舒解压力的做法,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保持情绪健康;
(3)把握与异往的准则,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学会负责任。
高中年级:
(1)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自觉矫正不良心理与行为;
(2)学会区分友谊与爱情,与异性健康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不断完善自我,学会选择人生目标与理想,保持稳定、健康的心态。
四、教育形式
1、初二年级段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每学期安排4课时,一学年不少于8课时。依据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上大班教育,也可男、女分班教育。其他年级段学生可根据各校教育情况适当安排课时。
2、青春期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生理卫生课、思想品德课、家庭生活指导课和主题班会等活动中开展。
3、可采用互动式教育,即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亲子互动,教师、家长、学生互动,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对话、交流。并可开展相关的倡导、咨询、答疑、关爱、援助等活动。
4、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医学等相关专家、医生等上课。
5、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校内网络提供信息咨询、热线答题等活动。还可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宣传。
6、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宣传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内容与原则,普及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主动关心子女的健康与人格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五、落实师资和培训
1、各校应统筹安排,在分管领导协调下,组织一支由班主任、心理教师、自然教师、团队干部、校医或社会医务人员等共同参加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参与此项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适时、适度、适量的要求,采用互动的、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育,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反馈。
2、各学校要在8月份落实好从事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教师,并于9月1日前将名单报县教育局普教科,9月份县教育局将组织对师资进行培训。
3、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协助教育部门收集、提供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材料、声像资料、宣传品等,并协同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
六、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的保障
1、县人口计生局、计生协及各镇乡、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把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人口计生日常工作。同时,应会同教育部门随时总结、研究、解决教育活动中的经验与问题。
2、县人口计生局建立“全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中心”和“*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援助中心”。
3、县教育局把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具体内容,纳入教育管理范围。定期督促检查各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一、青春期视障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自身因素
青春期视障学生的逆反心理,与这一时期的心理发育特点密切相关。
1.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觉醒。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反对教师和家长把自己当小孩看,处处以成人自居。
2.对立心理。视障学生与老师或家长的关系紧张,视障学生就会对他们采取对抗的态度,不听他们的话,处处与他们对着干。
3.心理发育不成熟。处于青春期的视障学生社会阅历少,知识面狭窄再加上视觉障碍,心理发展水平受限,导致他们看问题过于肤浅和片面。
(二)家庭因素
家长不了解这一时期视障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导致视障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1.视障学生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活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如果这时的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看待,事无巨细地关怀,嗦嗦的叮咛,他们就很反感,觉得伤了自尊心,从而产生对立情绪。
2.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尊重。大量事实表明,有逆反心理的视障学生大都缺乏父母的关爱,部分家长把视障学生看做是包袱,对孩子漠不关心,缺少尊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久而久之伤了孩子的自尊,激起视障学生的反抗。
(三)学校因素
1.教育方法的简单化。有些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认为,思想教育就是“管”和“压”,习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强硬的命令学生这不许,那不能,造成视障学生的不满与对立。
2.教育内容的“一刀切”。视障学生性格各异,残缺程度不一,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心理需要各不相同。教师应对不同的视障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有的教师仍旧对视障学生采取“一刀切”教育。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既无针对性也无新鲜感,从而引起视障学生的逆反。
3.不恰当的批评方式。有的教师唯恐学生不听话,会反反复复地说教。不断重复的批评,使视障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最终导致逆反。
二、青春期视障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与疏导
(一)自身方面
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学生尽可能从各种传播渠道中吸取知识,对人和事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就能避免固执和偏激,从根本上减少叛逆。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升自己。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教育,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动完善和造就自己。
(二)家庭方面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独立要求,相信孩子有一定的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参加家庭的管理。
(三)学校方面
教师首先应从关心、爱护视障学生着手,因为有逆反倾向的视障学生,内心充满了痛苦和不安,所以教师的关怀和体贴能使学生缓和敌对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交朋友,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留守少女 青春期
1 前言
当前,由于中国独特的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则大多被遗留在家乡,被称为留守儿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了5800万人,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庞大,问题也不断凸显,使我们开始逐渐把目光投向这些特殊的孩子。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别比为114∶75。表面看起来,留守女孩并未占留守儿童的大半,似乎问题不如留守男童的问题严重。事实上,留守女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比留守男童更容易受到伤害,而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留守女童数量超过1200万。这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在这超过1200万的留守女童中,有一个更为特殊的群体――留守少女。她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都迅速成长的青春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关爱来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但是,我们似乎却恰恰忽略了她们。
2 目前农村留守少女面对的主要问题
2.1 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对处在青春期的少女来说,她们正在经历自己生理发展相当重要的一个时期。此期间,她们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性征发育,发育,月经初潮到来等。一般说来,在无人教育的情况下,女孩子通常对这些变化产生恐怖情绪。尤其面对月经来潮,女孩子们通常会以为是自己生病了,并且大多不敢告知大人。当然,她们也不知道怎么来处理,可能去胡乱吃药,并且终日惶惶不安,或者有等死的心态。更有女孩子因此产生罪恶感,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才会生病。
在农村的传统社会下,这些青春期的知识基本上是靠母亲告诉女儿的。而女孩子不仅能从母亲那里了解一部分卫生知识,也更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不会把身体的变化归结为自身的错误,避免了产生罪恶感。现在,按照规定,学校也应该开设青春期卫生教育课,女孩子们可以从课堂上得到更准确和具体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了。
而现在大多数农村留守少女面对的情况正是,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在身边,监护自己的爷爷奶奶或上一辈的亲戚中可能并没有女性。在有女性监护人的情况下,隔代的奶奶能给的都是已经过时的知识和观念了,甚至她们讲的本来就有很多错误。而上一辈的其他女性亲戚,如姑姑,伯母,姨妈,舅妈等,往往因自己本身工作繁忙,无暇关注到女孩子们的变化;或者受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有些青春期的卫生知识是羞于启齿的,不愿向留守少女们传授;并且这些女性监护人中,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她们也不能给出正确和全面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而原本可以在这些情况之外,保障女孩子得到正确和较全面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的学校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课,在农村地区却常常失位,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相关关研究显示,现在农村的小学和中学中并没有真正开设青春期教育课,即便开始,老师也往往觉得难以教学,基本不讲,通常让学生自己看书或直接改上其他课。而青春期教育的课本,也只有少数学校发,学生拿到手也很少认真看。据有关调查,留守女孩对学校发的《健康读本》的阅读率只有36%。
在这里,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留守少女的青春期性教育和性安全意识问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留守少女在最基本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都如此缺乏,更无从谈更敏感的性教育问题了。而留守少女的性安全意识是相当应该得到关注的领域,她们遭受害的状况尤其令人担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资料,例如:整个2008广东省审理的猥亵、儿童的案件有300多宗,留守女童成为犯高危人群,少女乃至女童犯案件是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女童成为高危对象,在广东西部某一个县里面,一年之内发生了类似案件17宗。重庆市其下属一县法院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办理了14起猥亵留守女童案件,涉及17人。河南省X县检察院对2005年以来所办理的62起、猥亵儿童案件统计,针对留守女孩的犯案件共21起,占34%,受害者主要为5-12岁女孩。而据湖北省Z区法院不完全统计:该区法院2006年来,共判未成年女孩受害案件47件,受害者95%来自农村家庭,多为年幼无知的农村贫困留守女孩。这些数据让我们心痛。
2.2 青春期心理发展不健康:我们知道,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普遍表现出独立性、情绪两极化、心理“上锁”、行为易冲动等特征。而对于女生来说,她们要面对月经来潮的恐惧和生理反应,心理上遭遇的压力更大。尤其农村留守女童由于生理方面知识的缺乏,她们的青春期焦虑、烦躁等反应会更突出。
进入青春期,农村留守女童和其他孩子一样,独立性增强。独立性的增强对人生的发展本来是好的,它是人成长的一个标志,有利于孩子更好的脱离父母的庇护,独自生存,成为新的成熟的个体,是社会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但是,青春期带有叛逆性的独立性如果不与之恰当的引导,也可能使孩子过度放任,误入歧途。农村留守少女们,她们的监护人对其监管性本来就不强,也大多不知道如何引导她们安全度过青春期,此时更是乐的让她们自己去活动,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这样没有束缚的让留守少女们自己去自由“独立”是相当危险的。她们往往越来越放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行为规范偏差等问题。
情绪两极化。青春期的少女情绪变化大,再加之父母不在身边,既缺乏正确的引导,也没有能真正理解她们的亲近的人,这样的情况往往加剧了她们情绪的波动。变得更加躁动行为更加冲动,容易酿成不幸。
此外,青春期的留守少女还有更多特殊的青春期问题。由于缺乏关爱,身边缺乏可以理解自己的亲近的人,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她们更可能出现孤僻、冷漠、怕生等社会交往上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的还有一点。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早恋现象。而对农村留守少女来说,既缺乏父母关爱,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引导,她们更容易陷入早恋的泥沼,并且偷尝爱的禁果。同时,又由于卫生常识的缺乏,不知如何避孕和无法接受正规的流产,在怀孕机会增大的情况下,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往往胡乱堕胎,使她们染上妇科病和性病的可能性增加,更容易危害终身。
2.3 学习上的障碍和受教育权利被剥夺: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是很多留守儿童都有存在的问题。但是,留守少女在这方面的似乎处于一种更劣势的地位。
农村的留守儿童普遍由于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甚至有家长灌输新“读书无用论”,使他们本身学习兴趣不够,而老师们也往往更加忽视这部分学生的状况,对他们懒于管教。加之留守儿童家庭往往不是很富裕,家长往往无力为孩子创造学校以为更多的学习条件,包括购买书籍,上兴趣班,购买兴趣方面的专业工具,先进的学习理念等等。而由于中国农村盛行的重男轻女思想,留守少女们往往更难获得必要的学习条件。同时,当留守少女面对学习困难时,往往没有能力去获取受帮助的机会,比其他群体更难以得到学习辅导。
同时,青春期的留守少女也面对升学的与否的困境。由于传统观念,她们的家长往往认为她们最终也不过是和父辈一样进城务工,靠劳动力挣钱,多读书无益。很多留守少女家庭在其完成初中教育后并不支持其继续升学,甚至她们中的很多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得到保障,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辍学打工。而一个留守少女要争取上高中甚者大学的机会必须付出比同辈其他群体多得多的努力,在努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还要与家长争取继续求学的同意。
此外,农村留守少女在青春期还面对着害、营养不足、叛逆、孤独等等一系列复杂和难以轻易解决的问题。然而,她们得到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可以说,她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危险和孤立无援的境地。
3 留守少女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
留守少女有着普通留守儿童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由于社会的性别歧视及其自身的身心因素,使她们处于一种更被动和弱势的地位,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更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当伤害发生时,她们更无力去维护权利和恢复伤害,因此,她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她们也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和希望,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一样,也应该得到必要的关注和爱,我们不应该再忽略她们,将她们扔在黑暗的角落里自生自灭。
参考文献
[1] 曲凯音.云南留守女童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3
[2] 郭少榕.农村留守女童: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3] 岳惠兰.农村留守女童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昌吉学院学报,2007,(4)
[4] 李晓凤、王曼.留守女童成长问题的若干表现及其对策研究,青少年问题,2007,(5)
(一)厌学问题
厌学心理是中职生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产生学习无成就感的心理、情绪消极、自卑。主要表现在:1.缺乏学习动机、一些中职生对学习认知的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且不重视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2.学习情趣不浓、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基础理论课、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职生学习兴趣缺乏。
(二)人际问题
人际关系是中职生主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绪、主要表现在:1.亲子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2.师生间的信任感缺乏、朋友关系不能良好处理.3.异性间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误区。4.网络关系不能正确对待。
(三)情感问题
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良好的情感和情绪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而当前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1.情感心理趋于稳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2.感情较为冷淡、缺乏应用的朝气和热情。3.情感压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确宣泄。4.异性间亲密度增强、容易产生早恋。同时、对两性不能正确看待、而产生性心理问题。
(四)个性问题
积极向上的个性是中职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但是中职生因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格心理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兴趣特长和爱好、使得他们上进心不强。二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
二、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
应设立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跟踪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开设心理课程、要重视心理教育。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每学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课程、并要强化心理课程教育的师资建设;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安排相应的心理课程、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进行适应心理教学、包括中职校园生活、学习;二年级则开展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情绪调控等;三年级则以就业指导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二)组织心理课堂、加强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等要适时的开展心理课堂、实现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稳度过青春期;组织开展关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异性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讲座、网络健康教育讲座、职业生涯规范讲座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团体活动、强化心理训练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养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种心理训练的团体活动。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从“适应能力训练——人际关系、学习动力及情感引导——就业指导”这一过程来进行。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活动、比如、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成长小组及团体心理游戏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指导。
(四)结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因此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父母应营造温馨、有爱、融洽的家庭环境、让子女能够感受家庭的关爱。其次、价值应以身作则、调整自我态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性格水平、因为家长的态度、性格和素质对子女有着极大的感染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心理。最后、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态度、不能采取粗暴、打骂等形式来教育、应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教育模式。
三、结论
青春期在心理学上又叫做“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中职学生在青春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心理
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身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学习上没有动力,甚至对所学科目丧失兴趣和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周而复始,会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逃学的行为。
2.自卑心理
中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而未能顺利升学,本身会存在失落感和自卑感。再加上中职学校和初中的教育方式有区别,学生很难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无法融入课堂教学。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3.网络成瘾问题
大多数中职学生在这一阶段都会有严重的厌学情绪,据调查发现,这些学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成就感,也无处去宣泄自己的情绪,网络此时成为他们最好的伙伴和发泄情绪的最好工具,只有在虚拟的世界他们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就容易形成网络成瘾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更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4.情感问题和性心理问题
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产生过度兴奋和暴怒的情绪,主要表现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性意识开始萌动,因此早恋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在交往过程中,他们会有很多困惑,容易产生性心理问题。
二、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中职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如何妥善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笔者认为,对他们的心理教育仍然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内在一致性,三者的密切配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惑,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营造健康的中职生家庭环境
父母在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和关爱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我们要充分重视家庭环境对中职生心理的影响。(1)家长应多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作为家长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如上网或者阅读有关报刊等,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坚定的信念,正确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调整自己的心态。(2)家长应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孩子。父母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创建美满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树立榜样,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2.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全方位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各中职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在教学当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外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使得利用信息媒体进行教育成为可能,这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可以养成热情、积极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也要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一个有心人,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积极制定相应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案,促进中职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总结
这种标题往往会引起热卖,因为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都会忍不住买一本。回家细看为什么原来乖顺的儿女一夕之间变得桀骜不驯,说一句顶三句,使得家庭气氛总是处在“两国交战”的情况下;运气好一点的则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放学回家就躲进房间,房门永远是锁着的,儿女只有在月初发零用钱时才出现,拿到钱立刻隐身。
看到别人抢购,我也忍不住买了一本,发现报道的是美国国家卫生院季德的研究。1991年以来,他长期追踪扫描1800名孩子的脑,看正常的脑发展情形为何,尤其着重同卵双胞胎,因为他们的基因相同,想看看后天环境对相同的大脑结构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自从有了脑造影技术,可以直接在活人脑中看到神经活动的情形后,一些传统观念被颠覆掉了。
底特律儿童医院的柴加尼教授发现,10个月大的婴儿大脑的活化就已经到达成人的程度,5岁左右达到顶点后逐渐下降,但是在11~12岁时又往上爬,过了青春期才真正停留在成人阶段。其中女性比男性早,女孩子11岁左右神经连接密度到顶峰,男孩要到12岁半。
大脑最晚成熟的是额叶,要到20岁左右。这是掌管理智、决策的区域,尤其是抑制自己不要做不对的事情的地方,所以额叶现在又称为“总裁脑”,是大脑的总指挥。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国家法律都是以20岁为成年标准的原因。这个发现直接影响到孩子16岁可不可以开车,18岁可不可以投票及喝酒等法律上的问题。
青春期时荷尔蒙大量涌出,尤其是掌管情绪的地方特别活跃。有人认为这是青少年寻找情绪刺激的原因,因为掌管理智的前脑尚未成熟,意念出来不易抑制,所以青少年容易冲动,做出没有理性的事。
知道原因并不代表合理化,反而更让我们看到父母的重要责任。父母要想办法在精神层次上提高孩子的境界,帮助孩子摆脱生理的控制,在他们进入青春期前先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将荷尔蒙的冲击减到最低。
要做到这一步并不困难,只需从小在家庭中培养纪律,也就是我们过去说的“家教”,因为童年纪律的培养是个内隐的学习,跟随孩子一辈子。假如孩子在飞机上,把走廊当做自己家的走廊奔跑,而父母不加以阻止或约束,或是父母自己把机舱当做自己家的客厅大声喧哗,我们怎么能期待这个孩子长大后会约束自己青春期的行为呢?
这篇报道最后强调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孩子不一定听父母的话,但他绝对是有样学样,模仿父母的行为。文章以what you do matters(你做了什么事)为结尾,真是非常正确,一针见血。
关键词:中学生;学生管理;叛逆心理
中学教育阶段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学生从基础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变化最突出的时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也很特殊的一个时期。由于青春期是从有依赖性的童年发展到独立自主的成人的过渡期,所以会不同程度地留有童年时期的一些痕迹,也会出现一种似成熟又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中学生就会出现叛逆问题。
一、中学生管理中的叛逆问题
1.学生对事物持以消极批判的态度
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现在衣食无忧的中学生产生的叛逆心理越来越极端,其中的重要表现是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种错误思想让他们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然后做出一些错误行为。
与童年时期相比,中学生在青春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生长发育的加快和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是孩子了,而是个大人了,因而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依赖状况,像成人一样。这种社会独立性使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但家长、教师还只把他们当孩子看,对他们新发展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估计不足,一味要求他们要听话和顺从。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与教师认为学生不听话,学生认为大人不尊重他们,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叛逆心理的重要原因。
自卑心理也是产生叛逆心理的较重要的原因。在青春期,中学生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成绩和人气。这使得他们开始互相攀比,从而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长久下去,这种压抑的心情越积越多,对待人和事物都采取反感和批判的态度,并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就导致了逆反心理的产生。
2.学校教育的古板与失误
应试教育在中国盛行多年,其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但一直没有改进过。应试教育使得中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思维单一,视野狭窄,阻碍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且这种教育观念是成绩至上,打击了许多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学不会,产生了消极的心态,也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不再学习,而是放开了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但是家长认为这是错误的行为而去阻止,学生在这时就会由于逆反心理而反抗,造成严重的后果。许多教师常常将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学生,这种强迫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青春期的中学生对这种问题很敏感,他们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可,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只是责骂和惩罚,由此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家庭和社会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离婚率也越来越高,导致许多孩子变成了单亲家庭孩子,没有办法享受来自完整家庭的爱。尤其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变化大并且脆弱,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离异对孩子的打击非常大,容易使孩子性格变得孤僻,产生逆反心理。在我国的国情下,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严格,这种过高的期望使学生压力倍增,从而可能变得厌学,产生叛逆的心理。现代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制度都不完善,人们的心理和素质也有待提高。社会因素对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影响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社会舆论的影响是目前影响最大的。社会风气也是现在最需要有待改善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很容易影响到正在上学的中学生,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他们产生叛逆心理。
二、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管理对策
1.学生自身
首先,学生要认清自己,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清楚自己处于青春期,要克制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叛逆期会出现的心理和行为,认识到这种情绪和行为的危害,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事物,避免暴躁和极端的情绪出现,防止产生叛逆心理。中学生需要自我评价,知道自己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从而认真听取别人对自己的建议,提升自我价值。
2.教育者需改变方法和态度
中国的应试教育必须改变,这就需要每个教育者从自我做起,慢慢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试图了解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打击他们自信心的情况下,用温和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尽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正确的心态度过青春期。
3.正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有重大的影响。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以身作则,以积极良好的形象面对孩子,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开朗的性格,减少其逆反心理的产生。
本文结合多份关于本论题的实践报告和文献,结合笔者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看法展开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当前主要存在的三点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
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展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迅速发展,伴随着这一特点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也日益丰腴和充盈起来,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和不相协调性,他们的心理特点一般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①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青春期的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虽然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②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青春期的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③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矛盾。青春期的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他们发号施令,但是,他们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④青春期的学生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青春期的学生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他们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他们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特别是那些神经类型较为弱型的学生,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沉思,很容易产生许多难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⑤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青春期的学生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⑥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们所说的“怎么教育他都不听”的问题,即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他们发号施令,希望以商量的口吻获得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教育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师生间认知距离的缩短和情感隔阂的消除。教师的工作主要是与学生进行双向的、平等的沟通――真诚地对待学生;能够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能从学生的立场与感受出发处理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表现出接纳与热情的正面支持;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等等。这样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会让学生积极接纳,而且还会使学生信心十足、情绪高昂、朝气蓬勃地上好我们所教授的课程。
“怎么教育他都不听”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类似于正话反说的情景,即学生渴望关注、理解以及尊重。由于不少学生在目前的教育现实下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但又得不到或较少得到师长的关注、理解以及尊重,为了达到这些效果他们反其道而行之,与教师顶牛、负气,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理解学生。只有理解学生,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才会体谅他们的心情,准确地把握他们的需要和苦衷。当学生切实感到教师在情感上是理解、体谅他们的,他们就会感到温暖和安慰,进而与教师和谐相处积极配合。当他们觉得有一个可以信赖的老师陪伴他们去经历人生旅途中的烦恼和苦闷,从而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同时也就更主动、更自信、更积极地完成该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哪怕学这门课程有多么艰难坎坷他们都乐于接受和迎接。
关键词:周记 班级管理 桥梁
周记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指导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中,一些班主任却认为,让学生写周记是形式,徒然增加班主任和学生的负担,应该取消,本人却不赞同,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周记是师生沟通的侨梁。
一、了解作用
新生入学时,通过第一次周记,班主任对班上的学生能起到初步了解的作用:1.能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字迹的好坏等等,为以后班级所需各方面人才而留意人选。2.新生入学,对新的环境以及各个方面都不是很了解,班主任可以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帮助这些新生从思想、生活、学习中尽快摆脱困境,适应新的环境。
二、获取信息
周记更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班级中难免会有“恶霸地主”“阳奉阴违”之人,学生们嘴上不说或不敢说,但内心会有强烈的不满,并对自己所在的班级产生厌恶情绪,久而久之可能也会作出些影响班级管理的行为,通过周记,班主任可以及时获取信息,为学生们铲除“恶霸地主”,让学生们消除不满情绪,为管理班级打下牢固根基。
三、解除烦恼
学生往往会通过周记吐露这样或那样的烦恼,比如:被异性的吸引,和异性的交往等等,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们,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会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可和同龄的朋友说,又怕变成大家的笑话,通过周记,班主任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青春期,使班级中的成员能保护自己,不要受到不必要的青春期的伤害,平安地渡过危险青春期。
四、增加感情
班主任投入地批阅学生周记,写下真心诚意地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出自内心地赞赏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批语,能更好地增进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使师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从而使班主任和学生能齐心协力为班级荣誉添砖加瓦。
五、提高能力
通过写周记,班上的学生能提高写作水平,以及练习钢笔书法的效果。自己的喜、怒、哀、乐想要让老师知道,可又不敢或说不出来,就必须要写下来。如果写作水平太低,写出来的东西,让老师看不懂,那就达不到目的,所以经过在校两年的周记交流,班上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写的字迹,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2.学生自身信任班主任,并且希望得到班主任的指导与关怀。3.班主任的批语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切忌讥讽。4.对学生在周记中提出的建议、意见、要求和想法,要积极处理,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建议被重视,让学生能增强对本班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及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