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经济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响应政府建设宜居城市的号召下,位于朝阳公园核心地段的知名大盘泛海国际居住区,在精心营造绿色生活空间和宜居社区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传播环境保护理念,于6月9日启动了“保护地球环境,分享绿色未来”――泛海国际居住区共建绿色未来摄影展暨泛海国际居住区摄影展,并在6月23日举办了隆重的摄影展闭幕仪式。
绿色理念吸引高端客群
据泛海国际居住区负责人介绍,泛海国际居住区历来倡导绿色生态生活理念,而项目在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和GOLF森林公园环抱下,配以国际商务花园、国际商贸博览中心和国际商业文化中心等城市功能建筑,不仅引领了京城高端公寓的产品新理念,也为居于上升阶段的城市中产阶级营造了舒适的宜居生活氛围。
据记者了解,从6月9日正式启动的“保护地球环境,共享绿色未来”――泛海国际居住区共建绿色未来摄影展暨泛海国际居住区摄影展,就是希望通过泛海国际居住区对于社会公益的一贯热爱,以及更好地传播环境保护理念,号召人们爱惜身边自然环境,为下一代保留更多的绿色未来。
据悉,此次摄影展由在世界上最享有声誉的中国摄影家协会进行支持,而在6月9日至23目的摄影展活动期间,展出了全国多位知名摄影家的作品,而其中大多数展览作品多是曾在世界上以及国内大赛中获奖的作品,是国内近几年少有的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精品摄影展。不少参观了本次摄影展的业内外人士,都向记者表示,本次摄影展商所展现的作品,不仅体现了环保绿色、健康向上的内涵,更表达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在6月23日,泛海国际居住区还在售楼处举行了“保护地球环境分享绿色未来”摄影展隆重的闭幕仪式,并在当天进行了泛海国际居住区摄影比赛的颁奖仪式,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作为评定方,很多业余玩家提供的作品也令专业摄影师惊讶,一定程度上也呈现了泛海国际居住区作为高档社区所带给社会的精彩瞬间与美好生活。同时,本次摄影比赛也符合泛海国际居住区一贯坚持的环保建设以及绿色居住理念,让社区居住的空间更绿色、更环保。据悉,本次摄影展在京城一定人群中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力,泛海国际居住区也因此取得很高的市场美誉度。
宜居社区引领销售佳绩
据记者了解,由于泛海国际居住区的优良品质和宜居的居住环境,吸引了大量高端客群对该项目的关注,因此在京城高端公寓销售渐显颓势的2007年上半年,泛海国际居住区依然逆市飘红。据《楼市》市调部数据统计显示,6月1日至20日期间,泛海国际居住区就取得了销售143套,销售总额高达5.36亿元的市场佳绩。
不少已经购买了泛海国际居住区的高端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任何一个城市的中心,公园对于其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效益最为显著的都是地产行业。作为全亚洲最大的城市公园,政府投入20亿元的资金更是使得朝阳公园周边经形成了京城地产最为活跃的板块,也是京城高端住宅项目最为集中的板块之一。而泛海国际居住区就位于朝阳公园的核心板块,加上该项目本身规划了一千多亩‘国际GOLF森林公园’,其升值潜力已毋庸置疑。”
据悉,泛海国际居住区为了匹配未来居住区内社会财智阶层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同时从居住者的舒适度与休闲情趣的选择从发,在居住区东部特别开辟1000余亩的宽广区域,建造GOLF森林公园。如此大规模的GOLF森林公园,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东部,尤其是在北京国际化居住氛围最浓厚的朝阳板块,在众多开发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功利环境下,能够设身处地地周全考虑并满足社会财智阶层对快乐健康、绿色有氧生活的环境需求,堪称唯一。
据泛海国际居住区负责人介绍,未来居住区内的居民,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GOLF森林公园内,自由选择属于自己的高尚休闲。这里不仅将成为居住区内居民结识财富、学识、气度相等的高尚伙伴的天然社交平台,更是将健康、快乐、和谐的生活模式升华为心灵的港湾。
《报告》评选出的亚太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5位的城市依次是:东京、首尔、纽约、香港、华盛顿、悉尼、新加坡、圣何塞、休斯敦、惠灵顿、渥太华、旧金山、墨尔本、洛杉矶、上海。而中国主要城市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含港澳台城市的前10位分别是香港、上海、北京、长沙、深圳、成都、台北、台中、新竹和台南,不含港澳台的内地城市综合指数的排名是上海、北京、长沙、深圳、成都、武汉、广州、西安、厦门和南京。
这份立足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城市绿色发展的概念,构建了环境宜居、经济富裕、社会包容、多元善治、国家繁荣的五维分析框架,设计了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报告,首次对亚太地区100个主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开展了城市绿色发展案例研究和中国城市绿色发展专题研究,并提出了亚太地区和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思路和建议。这是首次由中国青年专家学者联合世界各国的智库以及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所做的一份国际化的研究报告。
过去20多年,我国更多是引进发达国家的经验,但由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国外方法可能不适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因此,建立一套好的指标体系,既能评价发达国家又能衡量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
关键词:环境保护 绿色会计 应用探讨
当人们在反思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能够意识到,环境遭到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随着企业环保观念的增强,他们必然会将一些环境活动贯穿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当中,企业在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当中所起的作用是积极主动的。在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与企业当中,会计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而通过会计的方式确认与计量企业的环境活动,这是改进环保效果,提高环保投入产出率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力的策略。在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当中,绿色会计所体现的作用是非常明显和非常关键的,为此,实施绿色会计是非常迫切的。
一、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也就是所谓的环境会计,它是结合会计学的有关方法与理论,它的计量尺度是货币,在加上其他的一些计量方法,根据相关的审计、会计、环境、资源等法律法规,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跟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防治、利用、开发的成本费用与资金支出的核算,以及对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估。在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才逐渐地意识到了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且以此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尽管我国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是我国的绿色会计还存在不少亟需完善之处。
企业跟环境相关联的经济活动与企业的环境活动都是绿色会计的对象。这些活动能够分成:第一,跟环境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是由环境问题而导致的这些经济活动,然而,却是可以形成财务问题或能够通过货币的形式进行表现,这能够牵涉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这些经济业务所体现的绿色会计要素是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资产。第二,企业纯粹意义上的环境活动。这主要有企业的环境策略、政策和目的,以及企业员工环境素质与环境教育的提高。尽管这些环境活动暂时不能够牵涉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可是纵观国外的实践活动,需要把它列入对外信息披露。
绿色会计的目标,能够分成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组织实施一定的会计核算,对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损失与经济效益进行确认、计量,将关乎企业环境的一些信息提供给社会,这是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绿色会计所反映与研究的对象是复杂变化、不确定的,为了统一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程序,就一定要结合人们所认识的资源环境,做出科学、合理地判断与推理,绿色会计假设也继承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假设,与此同时,对其也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绿色会计理论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二、绿色会计的计量
(一)生命周期成本的计量方法
在产品的有效使用时间之内,从产品的研发,到产品的设计、规划、制造和售后,在所有的阶段都对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这就是生命周期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察,企业就需要跟踪监测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与所使用的能源材料,全过程地计量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当中所产生的环境支出。
(二)作业成本的计量方法
它的核算对象是作业,对作业量的确认与计量是通过成本动因来实施的,从而以作业量作为前提条件,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计算成本的方法。作业成本的四个层次是工厂级成本、产品维持成本、生产批次成本,产品单位成本。
(三)数学模型的计量方法
所谓数学模型的计量方法,就是将制约绿色会计要素的一系列因素和因素间的关系找出来,创建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借助模型,对相关联的要素价值进行计量。通常来讲,会用到效益数学模型、皮尔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法,模糊数学模型。
(四)费用效益研究的计量方法
它是以整个社会作为视角,在国民经济当中,研究某一项目净贡献的多少。费用效益研究是为了尽量准确地分析在国民经济当中某个项目所产生的影响,从而选用最为理想的配置方案。费用效益研究的特点是,所应用的价格一定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与供给的价格。为了使计量简单化,费用效益研究不会兼顾转移支付的情况。会结合计算的结果,比较所计量的效益和费用,当费用小于效益的时候,就能够实施这个方案。
三、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
(一)绿色会计产生背景。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切促使西方国家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特别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使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纵观全球社会经济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已呈现资源入不敷出的境况,进入了“正在向未来借债而生活”的时代。这不仅动摇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于是有学者提出在新的突出“三益”经济理论指导下,改变传统会计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成本核算方法,将环境自然资本计入成本,来综合评价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和损失,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这样绿色会计理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经济理论的变化而应运而生。绿色会计一经产生就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以英国会计学刊《会计学月刊》1971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第2期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拉开了全球绿色会计重点研究的序幕。20世纪九十年代起,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会计学家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绿色会计理论。其中,英国邓迪大学的格瑞•威尔士大学的霍金森、加拿大审计署的罗宾斯坦等人最具代表性。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专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绿色会计问题。最突出的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包括《21世纪议程》在内的包括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掀起了绿色会计研究的。
(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增强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企业对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因为只有真实、可靠的绿色会计信息,人们才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个真实的认识,才会起到从个别认识到普遍关注的效果。如果企业按照绿色会计的观念来报告和披露会计信息,能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经济学转向一种新的生态经济学,用生态经济学的观点看待一个企业,也限制企业为了追求纯粹的经济效益而无偿和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同样,企业亦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
2、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绿色会计信息,以充分满足他们了解和决策的需要。企业信息的使用者也就是企业的利害关系者,传统意义的企业利害关系者主要包括债权人、股东、政府有关部门和管理者当局,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无形的企业利害关系者正在增加,那些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到的个人和团体都可能是企业的利害关系者。例如,由于传统投资人和债权人绿色投资观念的接受,他们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效绩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能力产生何种影响,对企业的绿色会计信息也就产生了一定的需求。而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利用绿色会计信息以帮助实现其所承担的财物和环境责任以及帮助实施环境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各个有关环节。
3、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环境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在生产成本中,如果没有把废物处理费用计算在内,而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将一笔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其后果是增加了公共费用的开支,破坏了生存环境。而传统的经济核算方法未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方面导致了国民经济的虚假繁荣,另一方面导致了环境资源的枯竭,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宏观个体,其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将有助于正确衡量国民经济核算目标,准确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一)财务影响信息。主要是指环境污染和破坏及环境保护对企业财物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影响以及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影响的信息。如对资产减值的影响,包括因污染引起的资产减值、消耗能源较多或排放污染物较多的机器设备会导致较高的成本或治污费用,从而使资产价值相对降低等。
(二)环境影响信息。环境活动绩效在短期内可能不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对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从长远看,也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属于此类的信息有企业的环保目标、环保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企业对国家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质量的达标情况以及企业对外部环保组织和环保运动的态度和情况等。
(三)其他信息。除了以上两种信息需要披露外,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对绿色会计处理及财务信息补充说明的信息也需要进行披露。例如,企业经济效益是以多少环境损失为代价,以鼓励企业对环境最经济的形式生产;企业会计政策方面的信息披露等。
三、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构建
(一)可以在现有会计报表中增设绿色会计信息项目。在绿色会计的起步阶段,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中,增设“环境污染减值准备”,以反映环境污染引起的资产减值数额;在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下增设“排污费”,以反映企业所购排污权的摊余项目。对于没有确切的日期和金额的环境负债,可以视同或有负债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而对于有确切日期和金额的环境负债,则可以增设“应付环境保护费”。再损益表中营业利润后,增设环境支出和环境效益项目既可以单独反映企业环境收支信息,也可以单独考核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成果。
企业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提供的是生产经营的效益指标,而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信息披露的规模和质量不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是多种模式,如独立的报道模式,补充报告,以满足用户的循环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文分析了中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针对目前会计披露现状,做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
煤炭行业;信息披露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们利用资源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的双刃效应开始逐步显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吸引了全球的关注。从生产活动污染物的公知的对环境的污染排放的最大来源。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会计出发的局限性显现。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产生背景
自上世纪末,西方许多著名会计学家从资源有限性视角下对会计理论进行研究,从而诞生了绿色会计。其中,史迪尔和鲍威尔等学者提出的了解它们各自的“绿色会计”,并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绿色会计是财务会计与资源环境相结合,产生会计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采用以货币为主的多元化计量手段,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纳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核算控制当中,利用影响环境效益进行全面评估。
传统的会计有六个核算要素: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利润、收入和支出。同时,这些元素是货币作为测定的主要单元。收入和支出的传统会计不确认的环境和环境效益。在环境会计上,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环境会计要素,例如煤炭行业的,资产应加入煤等自然资产,负债科目应加入企业需要承担的环境责任的每个开支项目。所有者权益也应将自然资本加入,收入中应该加上政府补贴或减免的税收部分,政府补贴,免税,企业废水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收入和带来的成本也应该计算环境成本,包括所需的环境污染、处罚成本和排放的研究和等开发费用,以及他们的社会成本,经过对收入和支出后,可以对企业的整体效率的评价和评估。
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它迎合了世界的未来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报表对象和环境会计的记录方法是不同的。除了普通用户,政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使用者,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利用环境会计信息,了解合规经营与标准经营对比,制定合理的奖惩教育。由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来定义自己的利益,维护正当关切,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公司的角度,更加重视环境信息的披露,并督促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正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传统的会计核算过程开始对于环保以及与国际接轨过程中表现出其局限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传统方式不能够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全面展示。
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国际上以美国为例,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主要有五类: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序言、以及独立的环境报告。自愿披露公司环境会计选择性更大发明并不限于一种方法。为了强制公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融入环境,降低披露的方式对财务报表的成本的要素,现在是重污染企业,特别是企业倾向于选择商品片状事项表内披露财务报告。
5 两个主要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分析
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模式:(1)补充报告模式。 (2)在独立的报告模式。两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的企业,特别是重污染企业,因为他们的意识,并不一定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更愿意选择一份补充报告模式。
补充报告模式是绿色会计信息元素融入传统的财务报表,形成了新的财务报告制度,本报告模式的信息披露和资产负债表外披露,主要反映在表中的公司的普通绿色会计信息。由于确认和计量方法描述的票据资产负债表绿色核算的资产和负债绿色会计,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非货币性措施;在利润表附注标记为绿色核算费用,绿色会计确认和收入的计量基础,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非货币措施。
独立报告模式相对较严格的。它是指企业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并按照独立企业资源环境信息编制绿色财务报表。其关键在于它的独立性和一个共同的补充援助自己的财务报表不具有广泛的使用图表和其他可靠的数据,概率论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独立报告的优势,所产生的数据是比较可靠的,独立的大型综合性数据面较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权利,也有利于对环境的监管标准比对。
与此相反,由于独立的环境报告更专业,他要求的专业会计人员显然要高得多。准备对会计人员的独立报告,必须掌握的统计,概率论,图形分析的专业知识。对相关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6 两种模式的优对比分析
表6.1 两种披露模式对比分析
通过表6.1,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模式的优点以及缺点。
(1)操作过程的难易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补充报告模式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而表外披露的方式由于其简单易行成为首选。从看一个专业会计报告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货币强制性的信息,他只与业务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简单介绍,经济最重要的不能用货币计量。
(2)信息利用的效率性:
内部用户的会计信息,如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群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检查相关的信息所需的时间,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找到他们的特定位置可提高信息的效率和有效性。
7 结束语
在未来独立报告模式是企业提供绿色会计信息的主意平台,在这一方面我国上司公司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以改进和提升。责任。 在当今社会使用这两种类型的信息披露情况如下:美国作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数采用独立报告模式,在不违反的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笔者建议,上市公司应该选择一个独立的报告模式。综合报告模式是使用公式和非货币计量货币组合,计算出反映企业环境报告模式的会计信息的综合系统。该报告模式,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所有信息需求,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特定类型的环境报告是另一份报告是基于特定的内容。特定类型的环境报告未来的发展趋势领先的企业环境报告。
【参考文献】
[1]丁红燕,2002:《企业环境会计模式浅谈》,《财会通讯》,第4期:P25。
[2]耿建新、焦若静,2002:《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会计研究》,第12期:P43~47。
[3]耿建新、焦若静、刘莉,2002:《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续)》,《世界环境》,第7期:P34~37。
[4]蒋麟凤,2010:《企业价值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研究》,《会计之友》第2期:P79~82。
资源、环境、经济三个基本要素决定一个城市的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指数》(CCGEI2011)报告数据显示,中国273个城市名义GDP总量从上年的31788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54692亿元人民币,平均经济增长11.6%。同期,273个城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从2287302万吨下降到2228037万吨,下降2.6%;工业烟尘排放总量从6073080吨下降到5409164吨,下降10.9%。受到经济危机和节能减排的双重约束,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同时资源环境消耗水平大幅下降,使得资源环境效率提高,资源环境效率平均达到1.05元/立方米,比上年0.83元/立方米平均提高了27.2%,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海口市和深圳市资源环境效率分别为41.50元/立方米和26.71元/立方米,273个城市资源环境效率的平均值为1.05元/立方米,多数城市的资源环境效率水平偏低,很多都达不到1元/立方米(见图1)。
在内地273个城市中,海口超过三亚成为资源环境效率最高的城市,每立方米水气创造的GDP为41.50元人民币,是273个城市1.05元/立方米平均值的40倍,深圳、三亚、厦门、广州、北京、绥化、南充、惠州和温州排在前10名。相比之下,中卫市每立方米水气创造的GDP仅为0.04元,排在273个城市中的最后一名,其他依次为伊春、池州、大同、贵港、石嘴山、白山、金昌、阜新、三门峡(见图2)。如果按照各地水价计算,有些城市的水资源收益已经低于经济成本,失去继续生产的经济合理性。事实表明,目前没有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中国经济增长资源环境浪费巨大。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差异巨大,资源不合理使用问题普遍存在。
31个省市及自治区经济增长率为11.64%,地区生产总值从327219亿元增加到365304亿元。同期,工业废水排放2416511万吨下降到2343858万吨,下降3.0%;工业烟尘排放总量则从6707466吨下降到6043631吨,下降9.9%。31个省市及自治区资源环境效率从上年的0.72元人民币/立方米上升到0.91元人民币/立方米,比上年提高26.3%,略低于内地273个城市的水平(见图3),表明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资源环境效率更低。其中,北京的资源环境效率最高,每立方米水气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为5.09元,凸显北京服务经济的神奇效率。超过上海列在第2位,其次为海南、福建、广东、天津、浙江、江苏、山东,山西排在最后一名。
数据显示,31个省市及自治区平均资源环境效率仅相当于国内基准城市北京资源环境效率的17.8%,山西省每立方米水气资源环境消耗创造的GDP只有0.13元人民币,低于水价,其经济收益难以弥补资源环境成本,经济增长已经失去经济合理性。
二、苏杭沪渝工业污水“甲天下”
《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指数》(CCGEI2011)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南方污水多、北方烟尘重”的特征没有改变,同时出现东西南北全面扩散的趋势。
1、工业废水污染四面扩散
《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指数》(CCGEI2011)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废水排放最多的10个城市全部来自南方(见图4),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杭州成为中国工业废水排放的典型城市,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9年杭州统计人口870万,排放工业污水79959万吨,人均排放工业污水91.9吨。数据表明,杭州、苏州、无锡、上海、重庆以往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甲天下”,如今工业废水“甲天下”。杭州、漳州、常州这些城市工业污水排放量在经济危机时期继续增加,令人担忧。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中国西部全面承接东部污染产业,工业废水污染已经从沿海地区深入到内陆地区,工业污水排放第3名的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其工业废水中相当一部分要排放到长江,顺流而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污染已经不可避免。
31个省市及自治区污水排放最多的地区同样主要集中在南方,其中江苏省仍然是全国工业废水排放的冠军省份,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是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的四个主力城市。浙江、广东、山东、广西、福建、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名列工业废水排放前10名(见图5)。
目前,工业废水排放污染已经由南向北全国性蔓延,湖南、河南、四川、河北、山东工业废水排放量进入全国前10名,中西部地区全面承接东部污染产业的同时,污染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工业废水排放量进入全国前10名,值得警惕。
2、工业烟尘污染由北向南扩散
在中国工业污水排放从东向西、由南向北扩散的同时,工业烟尘污染则由北向南扩散。数据显示,工业烟尘排放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重庆、唐山、洛阳、大同、长春、三门峡、曲靖、临汾、天津、贵港等城市名列工业烟尘排放量的前10名,重庆已经成为西南方工业烟尘污染的代表城市,云南的曲靖市和广西的贵港市工业烟尘排放量首次列到前10名,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工业烟尘污染开始向南扩散(见图6)。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成为工业烟尘排放全国第一名,工业废水排放全国第3名。
在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中,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江苏、吉林、湖南等地区排在全国工业烟尘排放的前10名,其中江苏、湖南、河南、河北这些省份是工业废水、工业烟尘排放的双料污染大省(见图7)。
《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指数》(CCGEI2011)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资源环境污染已经东西南北全面化,除了、新疆以外,中国工业废水和烟尘污染呈现东西南北四面扩散之势(见图8)。
三、绿色经济指数全国普遍偏低
由资源、环境、经济三个要素形成的资源环境效率指数水平决定绿色经济指数水平。《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指数》(CCGEl201 1)报告数据显示,中国273个城市绿色经济指数平均值为0.2062,比上年提高了4.8%,中国资源环境效率水平较低(见图9)。
分析表明,273个城市绿色经济指数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城市之间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巨大,排在第一名海口市的绿色经济指数为8,15,是最后一名中卫市的绿色经济指数0.01的815倍;二是绝大多数城市的绿色经济指数水平偏低,221个城市绿色经济指数低于0.2062的平均值,占80.9%。排在绿色经济指数最后10位的城市分别是中卫、伊春、池州、大同、贵港、石嘴山、白山、金昌、阜新、三门峡,大致与上年排名相同。排在绿色经济指数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海口、深圳、三亚、厦门、广州、北京、绥化、南充、惠州、温州(见图10)。玉溪、上海已退出绿色经济指数前10名。排名前
1 0的多数为沿海城市,北京、绥化、南充等内地城市名列前茅表明绿色经济发展与地域没有必然联系。同样,其中既有北京、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也有三亚这样的小城市,表明城市绿色经济指数与城市规模大小无关。
在统计的全国内地273个城市中,深绿体系的城市有5个,分别是海口、深圳、三亚、厦门、广州,占1.8%;绿色体系的城市有1个,占0.4%;浅绿体系的城市有2个,占0.7%:黄色体系的城市有3个,占1%;橙色体系的城市为9个,占3.3%;红色体系的城市有36个,比上年增加了3个,占13.3%;黑色体系的城市有215个,占273个城市总量的79%,较上年80.2%减少1.2个百分点(见图11)。总的来说,2011年黑色体系的城市数量减少了4个,其它颜色体系的城市数量相应有所增加,整体绿色经济指数水平有所提高。
同期中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绿色经济指数平均值为0.1790,比上年的0.1716提升了4.3%,略微进步。其中,北京绿色经济指数为1.0000,继续排在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首位。山西绿色经济指数仅为0.0264,排在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末位(见图12)。
四、中国绿色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在《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指数》(CCGEl2011)报告中,名义GDP乘以绿色经济指数形成绿色GDP,即绿色GDP=∑名义GDP×绿色经济指数。逻辑表明,绿色GDP受到名义GDP和绿色经济指数双重影响,一个地区可以通过增加名义GDP和提高绿色经济指数两个途径增加绿色GDP。
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273个城市平均经济增长11.6%,名义GDP总和为354692亿元。绿色经济指数平均值为0.2062,同比上升4.8%。按照绿色GDP=∑名义GDP×绿色经济指数公式计算,同期绿色GDP总量为13704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6%。其中,有16个城市绿色GDP增加比例超过100%,占城市样板总数的5.9%。总的来说,基于统计数据的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上升。然而,273个城市平均资源环境效率只相当于国内基准城市北京资源环境效率的20.6%。换句话说,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消耗了79.4%的资源环境,存在着巨大的资源环境浪费。如果其他城市都能达到北京的资源环境效率水平,中国可以再增加79.4%的GDP。
目前,基准城市北京的资源环境效率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提升空间,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分析表明,在中国273个城市中只有海口、深圳、三亚、厦门、广州、北京等6个城市绿色GDP大于等于名义GDP,其余城市绿色GDP较名义GDP存在不同幅度缩水(见图13)。目前,中国绿色经济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经济结构,大量消耗资源环境。中国持续强化的工业经济结构表明,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指数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同期,中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名义GDP总和为365304亿元,同比增长11.6%,绿色经济指数平均值为0.1790,比上年提高74.3%。同期,绿色GDP总量为6731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0.6%,增长平均水平总体略低于273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分析表明,在中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中,北京绿色GDP等于名义GDP,其余省市及自治区的绿色GDP较名义GDP均存在不同幅度的缩水(图14),平均缩水82.1%。其中,山西缩水97.4%,宁夏缩水97.3%,青海缩水96.9%。
分析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极低。按照273个城市计算的绿色GDP只有137042亿元人民币,仅仅相当于名义GDP354692亿元人民币的38.6%,还有至少61.4%的提升空间。同样,按照31个省市及自治区计算的绿色GDP67310亿元,只相当于其名义GDP365304亿元人民币的18.4%,还有至少81.6%的提升空间。事实表明,中国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巨大,这是中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基本逻辑和客观基础。
五、经济结构决定绿色经济水平
《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指数》(CCGEI2011)报告数据显示,三亚、厦门的绿色经济指数较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资源环境效率在下降。
结构主义哲学和逻辑表明,要素形成结构,结构决定机制,机制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后果。数据显示,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效率、绿色经济指数水平与经济结构紧密相关。在多数情况下,资源环境消耗主要来自黑色工业经济,资源环境消耗与工业经济增长同步(见图15)。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加大节能减排政策力度,资源环境水平消耗似乎有所下降。根据国家环保部《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2009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34.4亿吨,比上年减少3.0%。工业烟尘排放量604.4万吨,比上年减少9.9%,减少的幅度都不大,表明在中国工业经济结构和粗放增长方式下,中国资源环境并没有根本改善。
以人力资本为主的服务经济几乎没有资源环境消耗。数据表明,目前,中国273个城市经济结构总体比较落后,服务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只有36.82%,不到美国平均水平76%的一半,这是中国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经济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排在绿色经济指数前10名的城市,服务产业占GDP平均值也仅为53.29%。相比之下,排在绿色经济指数最后10名的城市服务产业占GDP平均只有33.62%,二者相差18.67%(见图16)。这些绿色经济指数排名靠后的城市经济结构大多是初级农业和低级工业经济,既缺乏很高的经济效率,同时又大量消耗资源环境,这是中国落后地区资源环境消耗过大、绿色经济指数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逻辑表明,经济结构决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消耗水平,提升中国服务产业占GDP比重是减少资源环境消耗的根本途径,也是中国未来提高资源环境效率的基本方向。数据表明,由于世界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增长下滑,工业增长更是大幅度下滑,具有刚性的服务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73个城市经济结构出现好转的趋势,服务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平均上升了7.8%。数据表明,同期31个省市及自治区服务产业占GDP比重为41.6%,比上年38.8%上升了7.2%,这意味着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改善,这些地区的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经济指数水平将有所上升,服务产业占GDP较高的省市及自治区也排在绿色经济指数的前列(见图17)。
六、生态环境污染威胁中国
中国白色农药、白色化肥、白色农膜形成典型的白色农业。2010年中国化肥产量6619万吨,相当于粮食产量54690万吨的12.1%,化肥成为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主要的重要来源,正是化肥的大量使用才解决了中国的粮
食问题,白色化肥对中国农业不或缺可。同时,2010年中国生产消耗农药234万吨,人均3.5斤。中国黑色煤炭、黑色石油、黑色冶金为代表的工业生产产生大量黑色污水、黑色烟尘和黑色垃圾,形成典型的黑色工业。2010年中国生产消耗煤炭32.4亿吨、石油4.5亿吨、钢铁7.7亿,吨,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合计工业废水排放2343858万吨,工业烟尘排放总量6043631吨,巨量污染物排放带来破坏性后果。
民间流行的顺口溜形象地反映了中国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历史:“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引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中国正面临一场生存危机。
1、生态全面污染破坏
白色农业、黑色工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根据国家环保部《2009年环境保护公报》数据,2009年全国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2009年流入长江的各种有毒物质高达11489515吨,只是由于长江水流量较大,水质污染尚未出现危机。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的报告,2009年中国污染海域面积减少,较清洁海域面积增加,近岸局部海域水质略有好转。然而,事实数据恰恰相反,中国近海已经全面污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见图18)。全国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由长江、珠江、黄河和闽江等入海河流排海的CODCr、油类、氨氨、磷酸盐、砷和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总量为1445万吨。其中,CODCr1357万吨,约占总量的93.9%;氨氨5.1万吨,约占0.35%;磷2.5万吨,石油76318吨,重金属36216吨,砷3725吨(见表1)。这些化学污染物增加与扩散,不但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了人类健康。
2、珠江三角洲全面污染
根据中国海洋局《2009年南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南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075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21.3%。其中,较清洁海域面积19870平方公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2 880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278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522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以及江门、阳江和湛江等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粤西、北部湾、南海岛,其中珠江口属严重污染海域。珠江口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无机氮的含量普遍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3、长江三角洲全面污染
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2009年东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国东海区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91950平方公里,其中较清的洁海域面积40120平方公里,轻度污染的海域面积1460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1380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21570平方公里。东海区超标污染物分别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近岸海域超标污染物还包括铅和汞。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站位分别占总监测站位的67.4%和55.1%,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射阳河口、长江口、杭州湾、舟山群岛、乐清湾等海域。铅的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州湾、长江口和杭州湾局部海域;汞的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州湾和长江口海域。数据表明,长江三角洲内陆地区面临同样污染。其中,太湖水质总体为劣Ⅴ类。在21个监测点位中,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比例分别为14.3%、23.8%和61.9%,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七、中国未来绿色经济潜力巨大
国际劳工组织5月22日在日内瓦发表《2012年世界青年就业趋势》报告,对目前全球青年人就业形势进行了全面追踪分析。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25岁以下青年人失业率仍将维持在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点,约为7500万,占青年劳动力人口的12.7%,而且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根据报告提供的数字,自2008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失业率普遍增加,但在25岁以下青年人当中,失业率增幅大大高于成年劳动力。其中,发达经济体情况最为糟糕,青年失业人口高于全球平均值,2012年预计将达到18%;独联体国家、中欧及东南欧国家也将达17%,表明这一地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而且迄今未有恢复迹象。相比之下,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地区、东南亚地区的青年人失业率基本维持在13%的水平。情况最好的是东亚地区,最近两、三年一直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约为9%,表明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依旧。此外,北非及中东地区的青年人失业率达到了27.9%,居全球最高,但其原因却非经济直接导致,而是因为政治动荡。报告预计,青年人就业市场萎缩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16年。报告指出,青年人群的高失业率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青年人因为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延长学业,把学校作为一个临时避风港;一些人由于对前景感到失望,索性放弃找工作的念头。由于一时难以找到理想工作,青年人当中临时工和钟点工的数量有较大增加,有些人同时打好几份工,因为他们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尤为普遍。而在发展中国家,则是因为结构,社会所能提供的理想工作机会有限,许多青年人只能选择进入家族企业或农场。另外,在青年失业人口中,女性高于男性,低学历者多于受过较好教育者。(国际在线)
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可创6000万就业岗位
5月29日,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日内瓦报告称,全球经济若向“绿色”转型,将有望创造6000万个新就业岗位。报告指出,在今后20年,如果各国积极向绿色经济转型,将不仅能带来可观的新就业机会,还能使数千万劳动者摆脱贫困。即将离任的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效率不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需要,各国应尽快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可能惠及15亿劳动者,这个数字约为全球劳动力的一半。农业、林业、渔业、能源产业、制造业等领域将以更为集约的方式进行生产。目前,向绿色经济转型已为全球创造了数千万个新就业岗位。以可再生能源产业为例,仅在2006年至2010年,全球投身这一产业的劳动者人数成倍增加,目前这一产业已容纳500万人就业。报告说,全球与绿色经济、生态环保相关的就业岗位可能占到总体就业岗位的2%,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可能比发达国家更高,因为这些国家在采用绿色技术发展经济方面较发达国家存在后发优势。索马维亚表示,绿色经济不会减少就业,若得到有效管理,绿色经济将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减少贫困,报告还列举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绿色经济促进就业方面的有益尝试。例如,德国计划改造传统建筑物,提升其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有助减少碳排放,每年还可创造30万个就业机会。哥伦比亚和巴西则帮助约2000万拾荒者组织合作社,在促进资源循环使用的同时,改善这些劳动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中国经济网)
全球雇主看好招聘前景
5月,美国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GMAC)公布了2012年全球雇主调查,调查显示,雇主对于招募前景更为乐观。“某些地区包括中国的雇主对于招聘前景比其他地区的雇主更为自信,这也反映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一般来说,亚太地区和美国的公司将于2012年增加招聘的管理类研究生人数,而欧洲公司的2012年招聘人数将与去年持平。”GMAC总裁和首席执行官Dave Wilson说。此外,调查发现,处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都在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员工,他们期望商学院毕业生能够通过处理大量不同来源和形式的信息找到主要趋势,做出明确的判断,发现公司业务增长面临的挑战和机会。(新京报)
内容摘要:本文以传统GDP的局限性为基础谈起,进而引入绿色GDP的概念,介绍绿色GDP在我国及国外的核算方法,指出我国绿色GDP核算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不足,为我国今后推广绿色GDP的核算提供参考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GDP 绿色GDP 绿色GDP的核算
近些年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凸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核算绿色GDP已被愈来愈多的国家所接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正在不断突破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推进绿色GDP核算体系。
GDP的局限性
GDP于1953年初步形成,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核算体系,它包含了所有国民经济行业,并基于SNA核算体系的国际通用准则,因此,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虽然GDP 在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及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GDP中一些服务的价值没有办法计算,但是又不可缺少,如网络制止犯罪,警察提供的服务;GDP无法反映产品的质量改进,例如,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质量上升,而其价格却在不断下降,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时,这一部分GDP是降低的;一些挽救人类的活动,如为了弥补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非经济因素造成的损失而重建家园的活动和医疗活动。GDP没有反映环境因素的影响,GDP高增长的同时可能带来高污染、高消耗,以至损失大量资源。
基于GDP这样的局限性,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GDP不衡量社会成本,也就是本来应该由企业承担却让外部承担的成本GDP的负面影响;GDP不衡量增长的方式和代价;GDP不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GDP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GDP不衡量价值的判断,例如社会公正,例如幸福。
绿色GDP的提出
传统GDP的核算存在着上述许多局限,基于此,联合国统计署在1989年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为日后世界各国统计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总量、自然资源账户和污染账户提供了雏形。SEEA颁布后,发达国家凭借尖端的科技水平与雄厚的经济实力率先开始实行绿色GDP的核算。但在我国,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绿色GDP核算开始得较晚,在2002年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首次在附表中增加了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虽然这些核算绝大部分仅限于实物量,并未涉及价值量,但这一举措为我国日后进一步发展绿色核算奠定了基础。到2004年,主席公开提出了绿色GDP之后,我国对绿色GDP核算办法的建立才正式步如正轨。
绿色GDP核算的国内外比较
(一)国外的绿色GDP核算
SEEA颁布后,挪威率先在1978年开始了部分绿色GDP的核算,编制了自然资源核算账户,包括能源、矿产、森林、渔业和土地使用等。挪威自1997年开始执行的经济和环境核算项目包括三大领域:一是将环境统计纳入到经济统计中;二是将已经包括在经济统计中与环境相关的信息分离;三是对重要自然资源进行评估。迄今为止已完成部分项目。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也推行了绿色GDP的核算。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发达国家率先实施绿色核算的情况下,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推进绿色GDP的核算,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进而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再估价将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最后再在GDP中扣除这些作为损失成本的货币数据得到绿色GDP。
(二)国内的绿色GDP核算
2004年,原国家环保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了一份经过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确立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环境实物量核算,运用实物单位建立不同层次的实物量账户,描述与经济活动对应的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排放量等,具体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实物量核算;环境价值量核算,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两种方法估算各种污染排放造成的环境退化价值;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东西部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绿色GDP核算应因地制宜,以便分析与治理。2005年初,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并于2006年9月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情况差异较大,见图1和图2。
我国绿色GDP核算存在的困难
我国现行绿色GDP核算中包括的项目有:环境实物量核算、环境价值量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以及经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由这四方面计算出的损失只是整个实际资源环境成本的一部分,并未得到一个完整的绿色GDP,其原因是在我国现行制度和国情下,由于部门局限和技术限制,绿色核算的实施过程会遇到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破坏,而没有建立起较全面完整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数据体系,如水资源统计,土地资源统计等。其次,资源难以定价,比如居民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资源造成疾病,看病付出的代价没办法估计,或者被污染的水造成土地被腐蚀等问题都是不容易估算其代价的。再次,绿色GDP不仅是对传统GDP核算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对公众观念的一种转变,这意味着公众不能再像过去把目光只放在经济数字上,而是从综合的角度审视国家经济发展取得的进步和付出的代价。
绿色GDP核算的不足及改进
我国现在对绿色GDP核算的办法,将自然资源环境因素充分考虑了进去,但却缺乏对社会环境的考虑。笔者认为衡量绿色GDP应该考虑三个层次,分别是经济发展的指标、自然资源环境的指标和社会环境的指标,也就是说,绿色GDP是在传统GDP的基础上,将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同时考虑的。显然,GDP的作用已经不再局限于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而是综合地反映出一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以及包括经济实力与软实力在内的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另外,我国目前在绿色GDP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核算方法和相关理论的体系也不够完善,有的省市退出了绿色GDP的核算,学术界对绿色GDP是否适合于我国现阶段国情,以及绿色GDP的核算能否起到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存在着质疑,因此,我国还应在努力推行绿色GDP核算的同时,尽快出台有关绿色GDP核算的法律法规,完善绿色GDP理论体系方面的研究,并加大宣传与推广,将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使得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每个人的一种自觉观念。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理论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不涉及由环境引发的经济问题。绿色会计则从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出发,围绕着应如何补偿自然资源的耗费这一主题,将资源和环境问题纳入会计的范畴中,作为会计体系的一个新兴分支,解决了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对传统会计既有继承,也有创新。
1、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是改变我国环境不断恶化现状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大批森林草地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两重压力;监测的66.7%的河段为四类水质;1000万公顷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目前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损失为500亿元,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至关重要而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是,没有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考虑环境问题。建立环境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2、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是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微观基础。绿色GDP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向的,但我国在计算GDP时,由于采用的是传统GDP统计核算方法和国民经济体系,没有考虑环境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些失误。基于此,中发办(1992)第7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活动的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这表明把自然资源的损耗反映在GDP之中势在必行。绿色会计的建立和运用,无疑为计算绿色GDP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3、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是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准确地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4、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是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损耗、高污染、低利用率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它实质上损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合作及外国企业在我国的投资逐年增加,若不重视环保,并将其纳入必要的会计核算体系内,我们牺牲的将不是一代人的利益。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已是必然。同时,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他们常常将那些污染严重和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加入WTO后,国门必将大大打开,若我们不采取措施实施绿色会计核算,那么将来的资源耗竭会更加严重。
二、目前我国实施绿色会计核算的主要技术障碍
20世纪七十年代初,《会计学月刊》登载的两篇文章,即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揭开了世界绿色会计的研究序幕。我国是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才陆续有介绍、引进绿色会计的文章出现,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直到近几年,我国环境状况极度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才使得这一课题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目前国内外都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就我国而言,目前实施绿色会计核算还存在以下障碍:
1、绿色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尚未统一。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还处于规范研究阶段,绿色会计的含义、核算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基本假定等基础理论尚未统一。
就绿色会计的涵义而言,西安交通大学的胥卫平在《环境会计定义之探讨》一文中列举了国内外关于绿色会计的不同定义,并且指出,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统一的绿色会计概念。
关于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和原则的研究较多。一般认为,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体系应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有人还提出最终目标,但是具体表述也不尽相同。就核算原则而言,朱丹在《论绿色会计理论的理论结构体系》一文中提出除传统会计的基本原则外,还有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等。张英则在《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理论框架》一文中提出在传统会计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应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增加“三益”原则,在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面增加外部成本内部化原则。
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大多类比传统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但也有人主张因绿色会计核算对象的特殊性,使一般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假设发生了较大变化,提出多元计量假设。
2、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尚未统一。对于绿色会计核算对象,理论界也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主要归纳如下:“三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或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四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支出、环境收益;“五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资本、环境费用、环境效益;“六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环境利润。因此,目前尚未对绿色会计核算对象达成共识。
3、环境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法尚未统一。李阳在《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一文中就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的确认标准、方法及各要素的特征、分类和计价问题作了探讨;徐泓在《环境会计计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文中主张采用货币作为单位;计量的基础可以采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等;计量方法有:费用效益分析法和数学模型法。王凤羽的《浅探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一文中对绿色会计资产、费用、效益提出确认和计量方法,指出了财务报告包含内容。这些文献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环境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但就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而言都未形成统一共识。要素的计量单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坚持传统的“价值形式法”;另一种观点认为,绿色会计不必拘泥于传统会计的货币价值形式,可以直接通过有关环境指标的运用,即所谓的“指标体系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势,采用何种方式尚未形成共识。
4、绿色会计的记录尚未形成规范。目前关于绿色会计记录方面的研究较少。会计记录主要应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账户设置;二是会计处理。就账户设置而言,王淑萍在《关于绿色会计的探讨》一文中就资产类、负债类、成本费用类、损益类应设置科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该研究应属于“四要素论”的后续。就会计处理而言,主要是类比传统会计的方法。因此,会计记录尚未形成可操作较强的规范。
5、绿色会计的报告内容和形式尚未统一。报告的形式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把绿色会计要素直接添加到原有的会计报表中去;另一种则是设置独立的绿色会计报表,即另外设置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损益表、绿色现金流量表。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绿色会计报表模式。就内容而言,不论哪种形式,应包含哪些项目,都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6、绿色会计核算的绿色审计监督尚未建立。“绿色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的显著标志就是对“绿色会计”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它是对披露“绿色会计”自然资源、环境计量合法性及环境效益真实性的鉴证审计;是把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对传统审计进行的“绿化”。但目前绿色会计核算的绿色审计监督尚未建立。因此,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环境管理规定(ISO14000)的要求,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国绿色审计指南草案》,是实施绿色会计核算的必要条件。
三、推进实施绿色会计核算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还很不完善,对于绿色会计理论基础、确认与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的编制等方面都很有争议,且缺乏可操作性。
1、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政府应当不断地引导会计界在绿色会计方面的研究,或者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运用专题课题组,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实践相结合,使绿色会计能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2、加强绿色会计和资源环境立法。实施绿色会计核算应建立四层次法规模式:会计法、相关资源及环保法绿色会计基本准则绿色会计具体业务准则企业内部绿色会计核算方法。根据这个模式,我们必须进一步对现有的有关法律条文加以完善,同时加速这方面的立法。
3、确立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推进计划。绿色会计核算内容决定了这一工作的实施应从相对明确、简单的起始科目开始,同时由于环境会计所核算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甚至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核算内容与标准也不尽相同,因而环境会计作为一种新兴会计管理制度,它的全面实施尚需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