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循环经济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环经济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循环经济的特点

第1篇: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如何实现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

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在现代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建立过程中应加快对城市经济基础情况的调研。通过对城市经济现状的调研、城市生态环境以及投资环境的掌握,为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城市居住人口情况、城市流动人口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城市地域特点以及城市资源型经济、传统经济发展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经济模式优化调整以及经济模式改革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

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中,应强化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针对循环经济模式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城市经济的优化与调整。以循环经济模式的运用提高城市环境资源的配置、以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同时以循环经济模式特点以及结构优势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循环经济模式的运用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针对我国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需求,现代城市经济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中,应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改善传统经济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使城市新兴工业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循环经济模式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城市经济结构优化与改革中必须提高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通过强化循环经济重要性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建立时应针对其对全市人民利益相关性加强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经济理念的宣传。针对人们对循环经济缺乏认识的现状以多种宣传渠道进行循环经济模式的宣传。通过各企业经营者、社会各界人士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为循环经济模式建立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中不必要的麻烦。以循环经济的绿色环保理念引导大众消费、引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方向。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入手促进城市经济环境的改善,为城市招商引资工作奠定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引导职能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把握方向。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政策鼓励以及城市资源的协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通过对低污染、高循环企业的政策扶持、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整改及限制引导城市经济发展活动中主流方向。同时以政府作为媒介,鼓励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循环经济活动中各组成部分的有机运行,实现循环经济模式目标。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与运转,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应针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需求进行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城市工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淘汰资源浪费、高污染工艺设备及企业,限制能耗、水资源、高污染产业发展。以新型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清洁产业为重点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对城市产业机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的改善。

注重非耗能产业资源的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

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城市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机构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活动中应注重非能耗产业资源的开发,以非能耗产业资源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例如:对城市周边湿地资源进行整合,以城市周边休闲游为目的进行湿地保护与建设。通过城市周边湿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湿地保护与城市居民休闲需求。另外,还应对城市的地域优势进行探讨,以旅游资源开发等类似的低能耗、无污染的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北方城市发掘自身气候特点,以林区夏季气温较低等特点吸引南方游客避暑。南方中小城市则通过古建筑保护、地域文化保护与发掘等建立地方特色旅游线路。通过类似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快速建立。

第2篇: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支持;宁夏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2)-0085-03

一、国内外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一)发达国家金融支持情况

1.采取优惠贷款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德国银行开发循环产业贷款产品,不仅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而且偿还条件又优于市场条件。日本则建立了专门的循环经济发展银行,弥补政府投融资的不足。如日本曾经成立专门的北海道开发银行,来促进北海道地区的经济发展。日本开发银行的政策利率分为三级,各级利率分别为1.85%、1.80%、1.75%;融资比例为40%;国民金融企业事业团对环保设施的贷款比例最高可达总投资额的65%,偿还期限为15年,年利率仅为2.7%。这些优惠措施都较好地促进了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

2.加大金融创新对循环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一是排放减少信用(Emissions Reduction Credits)。排放减少信用是指如果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量低于允许排污量,它就可以向主管机构申请排放减少信用(等于允许排污量与实际排污量之间的差额)。美国已赋予排污权(排放减少信用)以金融衍生工具的地位,允许其以有价证券的方式在银行存储,并可以出售给其他企业。二是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把许多投资者的不同的投资分额汇集起来,交由专业的投资经理进行操作,所得收益按投资者的出资比例分享。风险投资基金是以一定的方式吸收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循环经济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目前投资基金发展最快的是美国。

(二)我国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1.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结构日趋合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于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h保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对循环经济认识的不断加深,金融支持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单纯治理工业污染源头,逐渐到源头、过程、末端的综合治理。从环境保护单一方面拓展到资源综合利用、废物回收利用、生态环境恢复等多个方面。

2.银行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逐渐增强。近几年,我国银行业成为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主力军,具有代表型是兴业银行。2006年5月,兴业银行与IFC合作,创造性地引入贷款本金分担机制,在国内首先推出节能减排的项目贷款。近几年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遍布全国27个省(市、区),覆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涉及能效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碳减排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众多项目类型及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主流行业。截至2015年末,兴业银行已累计为5896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7706.64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3768.60亿元。

二、宁夏金融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一是银行信贷模式收紧,金融主体投资循环经济动力不足。宁夏的金融体系以间接金融为主导,直接金融处于从属地位,在市场需求减弱和信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银行信贷投放趋于谨慎,防范信贷风险重于信贷投放,更多在银行间市场投资、上存资金、开展中间业务或者传统经济领域获得利润,对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持较少,循环经济相关项目面临较为严苛和不利的融资环境,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渠道障碍。二是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金融体系功能发挥不完善。2014年,宁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4608.28亿元,而证券市场融资总额仅为127.4亿元,企业直接融资105亿元,仅占宁夏社会融资总量的12.5%。宁夏融资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额度太小,循环经济可运用的社会资金规模较低,融资格局呈现出明显的跛行现象。宁夏这种跛行的融资局面不仅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将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不利于金融市场主体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循环经济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金融支持。

(二)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薄弱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宁夏金融机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金融运行稳定。但宁夏的金融体系中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仍处于主导地位,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还存在一些问题:股份制银行偏少,地方性银行发展规模较小或经营水平不高,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体制不完善。宁夏金融体系存在资金投向具有过度偏倚的特点,有隐形政府担保的一些大型企业获得了大部分信贷资金,而许多有发展潜力的循环经济型中小企业不能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

另外,政策性金融不能完全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存在总量不足、范围过窄、力度不够的问题,与循环经济项目或企业融资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三)循环经济的风险补偿机制及信用担保体系缺乏

一是宁夏尚未建立有效的针对循环经济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无法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的控制与分散。二是政府部门对担保业务的管理尚不完善,易出现过分干预或过分宽松。同时,部分金融机构的管理章程、相关法律法规、担保基金的运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配套或缺失现象,无法对循环经济提供有效的避险机制。三是面对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复杂性、项目投资收益与风险的不确定及不对称性,资金趋利避险的本性导致资金难以快速有效地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加之金融生态环境不佳,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偏弱。

(四)金融创新支持循环经济产品结构单一

由于循环经济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不同,往往涉及多个科学领域,技术更新速度快,管理相对复杂,循环经济模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与传统经济模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有很大区别,金融支持需要根据循环经济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和信贷操作技术创新。然而,目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应模式中,除个别对企业的专项政策信贷资金实行类似管理外,银行的产品基本适于传统经济单程式的线性模式,缺乏产品的细分,缺少适合循环经济风险特点的产品规划。

三、构建宁夏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一)完善商业性直接融资金融支持体系

一是优先支持循环经济企业上市融资。为鼓励循环经济型企业发行证券、筹集资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核准其上市申请、配股申请、兼并收购申请。对于符合特定产业政策的循环经济项目可以适当降低上市标准。二是优先核准循环经济企业发行建设项目债券。目前宁夏的债券市场种类比较单一,企业债券发行量较少,循环经济型企业发行债券的比例更低。证券监管部门应当给予循环经济型企业相应的债券发行政策优惠,积极研究优化债券收益率曲线结构,推进相关的企业债券、市政债券等债券类型的发行筹资工作。三是建立循环经济创业板市场。参考国外的经验,发展创业板市场有助于为循环经济企业和项目建立持续性的资金来源渠道。四是建设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相关的风险投资机制。如果循环经济项目的金融支持体系中缺少了相应的风险投资机制,势必无法有效地解决社会资金普遍规避高风险的问题,不利于循环经济项目筹资机制的稳健运行。

(二)完善商业性间接融资金融支持体系

一是改进商业性金融机构现有的信贷发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针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有效放贷模式,提高相应的金融支持服务效率。大力推进“绿色信贷”制度建设,把循环经济项目的节能效率、循环利用资源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贷款发放的管理中。二是积极调整现有的存量信贷,为支持循环经济项目留下适当资本。应当引导和支持商业性金融机构优化现有的信贷结构,合理配置稀缺的信贷资源,最大程度地支持循环经济项目。三是逐步实施并完善差别利率政策,对于循环经济型企业给予更大的利率优惠。例如,对于社会效益较高的循环经济项目(废物物资化、再生资源利用、循环经济核心技术研发等) 给予优惠的利率和放贷条件,而对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项目可通过提高贷款利率予以限制。四是加快对循环经济项目的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当着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提高金融产品创新的能力,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循环经济项目提供适宜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三)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

一是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任务中,明确对于循环经济项目的金融支持任务,加大相应的投资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并明确具体的循环经济支持重点。二是针对循环经济项目探索和改革相应的资金投放模式,可将原先的“贷款项目确定―可行性分析”模式调整为“可行性分析与论证―项目贷款”模式,以提高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服务质量。三是扩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四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项目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的完善和提高,使得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产生更大的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相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循环经济发展需要良性的面向市场的金融支持[J].西南金融,2008,(7):44-45。

[2]郭永冰.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3]牛桂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预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4]齐建国等.现代循环经济理论与运行机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5]王圣宏.发展循环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J].商业研究,2009,(9):66-68。

The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of Develop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in Ningxia

REN Jianmou YANG Huifang LI Jing WANG Wen

(Shizuish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izuishan Ningxia 753000)

第3篇: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创新;途径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自然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求,以往的以资源为经济建设中心明显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求,人们不断的在进行新的经济模式探讨,随着知识经济的确立,人们对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愈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让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处于一个和谐统一的状态,就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维护。这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节约本身对资源的使用,第二是对使用的资源进行一个循环再利用的改造,这也促使了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传统的金融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新型经济模式的发展,这个时候,如果不对金融制度进行一个创新,那么就只会落后于别人,只有为循环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才能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金融创新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循环经济的产业特性

作为一种新兴起来的经济模式,建设循环经济主要还是要抓紧它本身的特点,这样才有一个方向感。

第一、循环经济本身的要求比传统技术要复杂很多,在传统经济当中一门产业并不会涉及到太多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靠自己内部来解决产业的需求,但是现在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国各个行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行业垄断的现象开始消减,所以现在一个产业的生产需要的是多个科学领域的共同协助,而现在产业的设备、技术变化太快,更新速度也是令人目不暇接,因此需要的资金也比传统产业模式更加庞大。

第二、循环经济是一个需要多个领域共同合作才能有效果的经济模式,这样必然会让生产链还有资源循环的时间周期有大幅度的延长,所以循环经济并不是短期之内就能收获投资回报的模式,这也导致一些企业对这一模式并不是太喜欢。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资金需求量消耗很大,涉及领域广泛还有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模式。

(二)传统金融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矛盾

循环经济是一种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来的经济模式,作为一种新生的产物,它必然要求身边的环境能够和它有一个相适应的进展,而传统的金融制度明显已经不能够和循环经济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它们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日益突出。

第一、如上所述,循环经济本身有着回报周期长和投资风险大这两个显著的特点,这显然是跟商人一贯以来的追求有着很大的违背性,传统的金融本身的特点包含了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这跟循环经济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格格不入甚至有着很大的冲突,两者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所以传统金融经济模式不能够融入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

第二、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大型规模和新型的企业都开始出现,它们本身是很难使用传统的金融模式,只能够在本企业内部运行循环经济模式才能够在竞争当中生存,传统的金融模式根本不能在这种企业当中运行,它比较适用于一般的工商企业需求,这样的话就直接的造成了制度赶不上现在企业变化,对企业的生存能力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第三、传统金融的项目评估审查贷款的方法体系不再适用当前的环境,因为之前的审查只是单纯的针对贷款的用途还有利益回收等方面,而将环境保护还有资源的利用率因素给忽略掉。

从上面的矛盾问题来看,我们能够知道,如果不对传统的金融制度进行一个创新改革,那么循环经济就不能够得到良好发展的机会,所以说,金融创新就是对循环经济的有效促进。

二、金融创新的途径

要让中国能够在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进行对金融创新途径的探索,既要充分客观的认识到当前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还要了解金融企业的情况,是否对循环经济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能够接受,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创新经验,通过对制度、金融组织、金融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更好的为国内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要营造一个能够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必须要有一个齐全配套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作为基础支撑,先从制度开始下手,只有制度方面实现了创新,才能够推动传统金融模式也创新,进而在根本上解决循环经济的发展问题。要能够完美的营造出这样的环境,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如环保部门可以和各个金融专业部门一起设计,对这个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良,针对当地的现实情况和客观环境,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规定上面来对银行、保险和基金等金融企业进行监督,提高它们本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设计出体现循环经济的环境金融产品。让这些群体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当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金融企业和循环经济企业之间的和谐共存,最后产生双赢的局面。

(二)对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体系进行改革

当前商业银行对于一些企业的间接融资审核制度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和资源再利用问题,而且本身推行的产品也有很强资源消耗特性。我们要对商业银行进行设计绿色信贷产品的鼓励,也就是说企业贷款是为了投资绿色产业建设的话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有一些优惠,尤其是现在被人们广为推崇的“3R”产业原则,这样能够有效的促使企业向着资源再利用的方向发展。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对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制度着手进行改革,主要改变的方面还是信贷结构、营业收入等业务,在对这些方面进行考察的时候要加入循环经济的因素进去,而且业绩的考评不仅仅跟业务员本身有直接的关系,还要影响到商业银行本身的央行再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这些监管因素。

(三)支持循环经济的政策性金融组织

要建立一个适应循环经济推行的金融环境,金融企业的改革是必然推行的政策。而现在金融企业当中商业信贷问题尤为突出,要改善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发展政策性金融组织。循环经济的实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为本身回报慢且有不少风险的缘故,很多企业并不敢贸然使用这一模式进行改革,如果商业信贷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改革,就能够有效的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进行强化,只要能够形成对循环经济有信心的市场氛围,那么对于循环经济的推行就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是这个改革的关键切入点,利用国家开放银行的优势,在贷款方面有一些优惠的措施,如对于一些贷款用于建立循环经济的企业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特别是那些投入建设“生态工业园”设备计划,可以酌情给予不同程度的优待,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循环经济企业的资金压力,也能够推动其余企业也投身到循环经济建设的行业当中来。

我国当前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繁荣的地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跟国际经济轨迹有了一个大致接轨的方向,我国的经济建设模式必然是要向着国际的标准前进的,经济循环模式是我国经济转向国际化的必然结果,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发动本身的能力进行推动,只有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达到双赢才能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好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卉彤,陈保启.环境金融:金融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双赢路径[J].上海金融,2009(6).

2.庞任平.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8).

第4篇: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乡村旅游

目前我过旅游业蓬勃发展,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就是最为尖锐的问题之一。旅游业如何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尤其是从什么地方突破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值得人们思考。乡村旅游天然具有绿色旅游的特性,如果再将循环经济的理念纳入到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一)循环经济的起源。循环经济的思想来源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保主义思潮。1962年,《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此书是第一本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书中描述了一个因为环境污染问题人类肯能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这本书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唤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从此以后人们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关注,政府也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各种环保组织也开始成立。第一次真正提出循环经济理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Ewert Boulding),他提出了“宇宙飞船模型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他把地球比作一个完全封闭的没有终点的宇宙飞船,其内的资源和能量都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继续目前的经济运作方式,“宇宙飞船”这个系统必将崩溃。所以,人类必须采取循环经济的运作方式,才能循环利用,往复不断。

(二)循环经济的3-R原则。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体现出来的经济特征。“循环经济实现了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转变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利用物质循环流动的闭环型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的运作严格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可以说,“3-R”原则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核,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精髓所在。

二、循环经济与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区别于其他旅游类别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旅游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认识。

1.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所依托的资源既不是人文旅游资源也不是纯粹的自然风光,而是以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现场与过程为旅游资源。这种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在于它并不是为旅游的发生而存在,乡村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副产品。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

2.乡村旅游游客选择的局限性。旅游动机多种多样,从旅游主体角度来认识乡村旅游有助于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乡村旅游中的游客旅游目的不同于其他旅游项目,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游客的主要目的是体会农业生产过程,体验乡村生活,放松身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参与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是寻找一种典型的与城市生活相对应的生活方式。所以乡村旅游本身在选择旅游对象方面是具有局限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城市居民才是乡村旅游活动的主体,农村居民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乡村旅游的消费者。

3.乡村旅游的地域性以及产品内容的相似性。乡村旅游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凡是乡村地区具有一定的公共基础设施与经济条件,其主体愿意经营乡村旅游都具有乡村旅游产品的潜在生产能力。所以乡村旅游产品存在地域广阔,并且经营内容方面相似性较大。

4.乡村旅游产品的非专一性。一般的旅游产品是专门为旅游主体的活动而存在的,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都是为旅游消费者而特殊存在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存在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依托广大农业生态系统,乡村旅游产品是农业生产的附属产品,在乡村旅游活动没有发生是,乡村旅游产品的生产所依托的资源并没有停止。

5.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乡村旅游的发生于发展是由于城乡差异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形成的。在很早以前,世界城市化程度很低,大多数地域都处于乡村范畴,所以并不存在乡村旅游。由于欧美地区率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所以乡村旅游最先产生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美国,上世纪60年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我国城市化进程时间晚于欧美地区,所以乡村旅游的出现也是城市化进程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事情。我过乡村旅游的萌芽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一些“回老家”式的探亲活动,真正的乡村旅游则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乡生活差异的加大所造成的。

6.乡村旅游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有不同的定义。西班牙的旅游学者认为乡村旅游是“农户活农产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基础设施,使旅游者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生活方式,欣赏农村或农场风光并从事一系列相关休闲活动的旅游方式”。而英国的学者则认为,“乡村旅游不仅仅基于农业旅游,而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旅游活动。例如包括渔猎、骑马、远足、登山、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乡村旅游是一个范围较广泛的旅游活动。”

国内学者则从乡村旅游的组成角度来定义乡村旅游活动。认为乡村旅游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旅游要素: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特点作为旅游吸引物。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依托农业生产系统,游客以体验乡村生活方式,参与乡村生产活动,观赏乡村美景,体会乡村民俗为目的的旅游方式。”

(二)乡村旅游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人类经济发展速度呈指数增长,而对于资源的需求与依赖是人类经济增长的基础。然而世界的能源与物质是有限的,并且人类所使用的大多数能源与矿产都是一次能源,也就是说不可再生。人类以目前的经济运行方式发展,资源与物质终有枯竭的一日。唯有改变经济运行模式,采用可持续发展方式,走循环经济道路,人类社会才能永续发展。

图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比

说明:y代表经济发展状况,x代表发展时间。

Y=f(A2)代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依赖于不可再生的能源以及产生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污染物。

Y=f(A1)属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多采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的发展先期需要较大投入,所以发展早期经济利益不如传统经济利益明显。但由于有利于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保护,长期来看循环经济才是经济永续发展的方式。

1、循环经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已经是世界最大产业之一,并且旅游业的发展曾加快趋势,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以及能源的使用与消耗,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整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有学者提出旅游业是绿色产业,但不可回避的是旅游业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高耗能、高污染、搞破坏的行业。这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业对能源的需求。旅游业包括交通业与住宿业,而交通行业与住宿行业是众所周知的高耗能行业。据2010年世界范围内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汽车保有量达到10亿量,汽车的燃料主要是石油,每年汽车消耗的石油数量是巨大的,而交通是旅游六大要素不可或缺的一个。目前世界因旅游而产生的交通在快速增加,世界石油供应也曾紧张形势。酒店行业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店行业是高耗能行业。酒店客房对供暖、降温、热水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对电力、用水依赖程度很高,目前我国酒店行业离绿色产业还相距甚远。第二,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由于旅游行业其实是能耗较高的行业,所以碳排放量很大。交通对空气的污染尤其严重。目前北京、河北等大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一方面是由于工业污染所造成,另一方面就是大量的汽车尾气所形成。而每到黄金周都会出现汽车拥堵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现象。酒店行业在排放大量碳的情况下,亦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垃圾。

2、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缓解旅游资源的不足与游客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乡村旅游具有地域广阔,可提供大量乡村旅游产品,能满足大量游客需求的特点。自从我国“黄金周制度”形成以来,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就不断加深。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大著名景区游客爆满,甚至出现许多旅游事故。华山游客爆满,并出现游客被殴打事件,庐山游客、黄山游客滞留山顶,或堵在半路造成正常旅游活动无法进行。这些事件都提醒我们,传统的旅游资源已经很难满足目前国内的旅游需求。然而,乡村旅游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3、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农业生产附加值较小,我国农村生产多为自然条件下小农经济,农民收入低。而乡村旅游可以在农民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乡村旅游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一)自然生态系统优势。乡村旅游强调以乡村地域的各种自然景观、聚落风光风景、民族民俗文化、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强调乡村旅游的生态型以及环境友好性,可持续性旅游发展方式,是借鉴了循环经济内涵的乡村旅游,重视乡村生态系统、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可持续的旅游。乡村旅游的实现与发展是目标,循环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指导与方法途径。在我国,乡村生态系统容量巨大,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天自然条件。

(二)经济发展优势。近几年来,经济增长较快,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农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体现出内外需求协调拉动,自主发展动力增强的特点。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改善力度较大,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的旅游需求不断被刺激出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另外对乡村旅游发展循环经济可提供资金以及技术上的支持。

(三)民族文化优势。我过民族众多,各种民族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而这种旅游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旅游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可循环使用甚至是没有损耗的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民族民俗旅游,是实现绿色旅游的有效途径。

四、循环经济在湖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践与运用

乡村旅游发展循环经济既要考虑湖南省本身的特点,又要注重循环经济在旅游中运用的一般方式。循环经济在乡村旅游中的运用主要从旅游消费理念的更新,旅游消费方式的改变,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绿色环保技术在旅游过程中的运用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对乡村旅游游客环保意识的宣传与培养。加强游客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开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游客要认识到旅游可能造成的对环境的伤害以及环境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乡村旅游宣传过程中,既要注重旅游产品特色的宣传,又要宣传绿色旅游的意义与方法。将循环经济的理念纳入到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在游客心目中建立乡村旅游与循环经济的心里印象。

(二)旅游生产消费方式的改变。在旅游业中发展与实践循环经济,首先就是旅游消费方式的改变,总体说来,就是要游客由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的旅游消费方式转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的食、住、行、游、购、娱环环相扣,确又相对独立,但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旅游六大要素相对集中发生。这是因为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游客可集住宿、餐饮、娱乐、购买于一体。以乡村旅游中最为常见的农家乐旅游为例,农家乐服务不仅提供餐饮和住宿,农家的田园风光也可以为游客所欣赏,游客也可就地购买农家所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消费活动的高度统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三)建立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系统。循环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包括乡村生产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旅游吸引要素、能量循环系统等要素。在乡村旅游中实现循环经济,就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系统。从物质的循环、物质的利用和再利用以及绿色能源的输入三个角度建立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系统。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系统模型

注:A为自然生态系统 B为旅游相关要素系统

(四)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虽然不能完全归纳与乡村旅游,但是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在发生地域上以及构成要素上有很大的相似性。红色旅游本身既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功效,又具备绿色旅游的特点。

五、结论

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乡村旅游本身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可解决大量的旅游需求。可通过民族文化、旅游理念、生产消费方式等手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Jenkins , John Michael.Tourism Policy in Rural New South Wales―Policy and Research Priorities[J].GeoJournal(1993) 29.3 281-290.

[2]Brett L.Bruyere , Adam W.Beh , Geoffrey Lelengula.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on , Tourism Benefits , and Management Issues[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43:49-59.

[3]王杰,王晓林,等.乡村旅游是辽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J].农村发展,2008(2):17-18.

[4]陈金林.青海乡村旅游的循环经济模式探析[J].攀登,2008(8):112-114.

[5]方萍,曹凑贵,赵建夫.生态学基础:双语教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88.

[6]杨敏,李庆雷,等.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48-50.

[7]张作东.循环经济视野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要素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9.

[8]王丽娟,李云霞.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的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6):35-38.

[9]舒代宁.旅游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J].四川省情,2006(6):14-15.

[10]李庆雷等.旅游循环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J].社会科学家,2007(9):130-132.

[11]王华.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6(11):15-17.

第5篇: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一、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作为生产、流通、消费和废物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旨在区域、国家或更大层面上建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物质代谢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宏观性,及其发展过程中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循环经济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其实施和构建需要强有力的规划措施加以保障。在世界范围内,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在推行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规划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先期的试点示范单位几乎都制定了专门的循环经济规划。贵阳制定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规划,围绕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三大体系制定了综合性的循环经济规划;江苏省制定了省级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分解成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4个组成部分。其后,辽宁省、义马市、日照市先后开展了循环经济规划。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的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明确要求制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其余一些省市尽管没有制定专门的循环经济规划,但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大多明确要求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中。2005年,国务院“国发22号文”明确提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有关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其后,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已经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处于重要位置,并成为国家推动循环经济的有效工具。我国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第12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二、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的定位

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的确立,需要考虑循环经济规划的定位。这里涉及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循环经济规划与已有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关系;第二,循环经济规划制定的层面范围。

(一)循环经济规划的基本类型政府需要制定规划来应对循环经济的战略性、宏观性和复杂性。当前,我国政府职能开始从项目管理逐渐转向规划管理、从微观管理逐渐转向宏观管理。循环经济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但是,循环经济规划在我国并没有形成既定的规范体系。概括而言,目前的循环经济规划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制定专门的循环经济规划,设定循环经济的目标和指标,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重点和措施等。在实践中,通过出台循环经济实施意见和目标分解等手段强化实施;第二种形式是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一些专项规划中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原则,增设部分章节和内容以及循环经济实施方案。上述两者形式各有所长。第一种形式内容明确,易于落实,但要花费较大的努力,同时也容易引起其与其它已有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第二种形式可以避免矛盾和冲突的问题,但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要更加依赖于各规划的制定水平和实施状况。在规划实践的内容中,作为第一种形式的专门性循环经济规划,已经出现了过大过小,定位不清的现象。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将循环经济规划等同于为各种废物寻找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答案,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废物循环对于产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反馈作用;另一种是将循环经济规划泛化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人口发展、生态建设甚至社会公平等强加到循环经济规划中,试图赋予循环经济万能的表象。这两种做法都会不同程度地伤害循环经济规划的制定和落实。

(二)应率先在省级以上开展循环经济规划我国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第12条规定要求:“在国家、省、市以及跨省、市区域上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专项规划,而对于县级规划则不做法律上的明确要求。”笔者认为,这是符合我们国家目前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第一,是源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探索性。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前尚处于试点示范阶段,循环经济规划本身的成熟与规范尚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其与区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的协调关系。第二,是源于循环经济规划的可操作性要求。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和实施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循环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例如,各级各类规划的相互关系、功能定位,特别是与市场作用的界限,数量上看规划不少,但内容上相互之间交叉重复,区域规划不到位,针对性不强,衔接协调不力,规划编制程序不够规范,规划的评估调整机制尚未形成,规划期的界定比较机械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有损规划的有效性、科学性,而且直接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因此,在当前状态下,急于要求开展县级循环经济专项规划肯定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当然,国家要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开展与国民经济、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生态环境等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专项规划。须要指出的是,应大力强调在跨省行政区域层面上开展循环经济规划。我国规划体系中,区域规划是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但是这个很重要,区域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区域规划是区域调控的重要依据。发展什么产业,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很少干预,但对区域发展则干预比较多。区域循环经济规划旨在根据该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和不同区域生产要素条件,对区域未来循环经济的发展设定或提出总体思路、方向、目标、保障措施和重点任务等,以达到指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循环经济规划的主要内容

循环经济规划内容一般需要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保障措施、主要任务、发展水平(主要是指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废物循环处置和利用的定额指标和标准)等。循环经济规划指导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公众参与、企业实施,强制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义务与责任公平分担的原则,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经济规划发展目标不仅要设定节水、节能、推进计划和制度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示范试点等方面的工作目标,还要根据区域情况设定资源节约、消耗、废物排放、循环利用和环境状况等量化约束性目标。明确规定污染物排放强度、资源循环利用率、资源生产率等特征指标。对于循环经济规划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应在充分考虑产业布局、资源条件、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和环境成本的前提下,根据发展形势和区域特点在流通、生产和消费领域有侧重地选择重点企业和行业开展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等活动。在循环经济规划保障措施方面,要加强分类指导。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和思路。循环经济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方案,明确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各项要求。以区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开展资源减量、节约、再循环和再利用的综合规划,同时针对重点或突出问题开展重点区域规划(工业带、农业区、矿区等)、重要专业规划(节能、节水、废物循环等)和重大问题研究工作,尤其重视城乡规划和园区建设。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实施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发展再生水回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展区域经济,应当根据资源条件、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容量,对新建、扩建和已建的开发区和产业集中区进行建设、规划、改造和运营。

第6篇: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溯源循环经济有这样两个比较流行的版本:一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 Turn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1990)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二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若不合理开发资源,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一、循环经济内涵和原则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人口严重超载、新生人口的增加以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加大。一些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进一步下降,几种重要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对进口的依赖性将逐步提高。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矿产品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明显,降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质量。我国能源使用效率约为31.2%,比发达国家落后约20年,相差约10个百分点。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且使用后只有少量经过无害化处理,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

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用综合性指标看待发展问题,重视污染预防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主张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种模式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将拥有物质财富等同于拥有幸福,形成了物质幸福观。以这种低品位的幸福观为指导,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未带来人类真正的幸福。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意味着物质幸福观明显不适应时代要求,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实现由物质幸福观向环境幸福观的转变。为此,必须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提高人类自然生态环境道德意识,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变成人们的实际行动。

3.循环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我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相比较的优点正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循环经济要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这从长远的战略发展来看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战略,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它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

4.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资源型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涉及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0个省市,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5.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经济过去几十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原因之一是祖先留下的优质资源总量能够维持这样的增长。但我国当前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量过大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明显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的保有量急剧下降。如不尽快走循环经济道路,则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之争。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再次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他们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努力保持和增加自己的优质资源、生态和环境总量。

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1.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我国广泛实行补贴制度,其价格仅体现了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而没有考虑资源使用而带来的外部性成本和收益;资源使用后的废弃物再回收利用就缺乏动力,因为那样不如购买新开采的资源划算,也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大量的环境污染和采用末端治理方法治理这些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对此,应该逐步取消补贴制度,利用经济手段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和经济学价值。若共有资源向每个使用者开放,没有计划的使用,就会导致早用、误用和过度利用资源,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对共有财产使用者课税。所以,根据我国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只有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才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使全社会建立节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

2.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是建设循环经济的手段

建设循环经济是非常复杂的,单纯依靠政府干预显然效率是低下的,运用市场机制比使用强制手段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透明度和更少的管理成本。但通过完全自由市场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假定条件是交易双方对直接影响和外部影响完全了解,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会发生“市场失灵”,适当的政府干预会消除或缓和“市场失灵”。因此,建设循环经济必须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3.发展循环经济要在不同层次采取相应对策

循环经济的实施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在不同层次根据相应特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手段采取相应对策。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具体化。企业之间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在企业群落层次的具体实现,建设生态产业园必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内国家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循环经济促进法》将于2009年1月实施,健全循环经济的管理体系和价格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使市场成为配置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主体,并通过间接和直接手段建立完全价格体系。对无法在开采和利用的源头实行完全价格的资源,通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对其产品或产生的废弃物,使用征收环境税、可归还的保证金制度等经济手段间接形成资源的完全价格。可利用税赋转移和补贴转移手段,即保持税收和补贴的总体水平,仅调整税收和补贴的结构,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丁栋虹贾砚林丁梅芳:共有财产资源产权结构的特点与利用行为[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5):477~480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63~65

第7篇: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循环经济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萌芽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循环经济理论包括:概念、特征、原则、规律、模式和管理等内容。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王冰冰等,2005),其基本特征是各种经济要素在经济运行中按照闭路反馈式循环方式运行,运动中的物质能量梯次使用,逐步减少,溢出的能量形成新的能源。

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就是在生产和服务进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再利用原则,“就是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使用,延长产品使用期”(王冰冰等,2005);资源化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将生产和消费中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在3R原则的规制下循环经济运动表现出五种规律性:自然生态式的闭路反馈循环规律;能量梯次使用和转化规律;废弃物向新资源转化规律;循环价值递增规律;循环效应延展规律等。

循环经济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运行模式进行闭路反馈式循环运动,构成循环经济运行程序链。在这种链式循环中传递着物质、能量和信息,形成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种形式的运动。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运动就形成了循环经济的整体形态。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是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通过“低消耗、低排放、高效应”途径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循环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因此,也形成一种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用来评价和检测循环经济效果(见表1)。循环经济的管理以矩阵循环管理为主,力求做到标准化、标志化、合法化和法制规制化。

循环经济理论的细化

循环经济理论在向实践转化中需要一个理论充实和与实践对接的过程,就是将其理论内容及其对象分解、扩充和对应具体化,即理论细化。循环经济理论细化包括对经济基础和核心内容两个方面的细化。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经济基础细化

循环经济是改造社会经济的一种形式,社会经济形态是循环经济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形态的细化:

一是产业结构细化。产业分类有三次产业、四次产业等方法。四次产业分类法将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我国产业按照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16个产业门类是:农业、林业、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管理;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这些产业门类都能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二是经济领域细化。经济领域是根据社会经济的职能性质划分的经济类型,其中包括生产、服务、消费和管理等四个经济领域。在这四个细化领域中同样可以构建循环经济。

三是经济区域细化。经济区域是经济活动的社会平台,分为三个层面:企业—企业内部自成系统的经济循环形成小循环;区域—局部地域和关联行业内的循环经济的有机组合形成中循环;社会—无数企业和地区的合理组合或者小循环和中循环的有机连结形成社会一体化大循环。

四是企业经济细化。企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本构件,从企业经济构成要素及其运动分析,企业经济包括资本、资金、物资、设备、技术、工艺、人才、信息、生产、运营、管理和项目开发等要素及其运动摸式。资本运行模式:G—W—G’;资金运行模式:货币资金—材料设备资金—产品资金—货币资金;物资运行模式:材料—加工—产品—废弃物;设备运行模式:购置—安装—运行—报废;技术运行模式:开发—采集—运用—废弃;工艺运行模式:编制—采集—运用—废弃;人才运行模式:开发—采集—运用—闲置—流失;信息运行模式:采集—输入—处理—输出;生产运行模式:材料—加工—产品—废次品;运营运行模式:供—产—销;管理运行模式:建制—执行—调整—废止;项目开发运行模式:设计—构建—运营—调整—终止等,这些企业经济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模式也一样可以构建企业循环经济。总之,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经济基础的细化分析,为构建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对象和路径选择。

(二)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细化

3R原则细化。3R原则的内容是“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减量化原则要求对物质性、能量性和信息性的投入在所有经济活动中力求投入少、消耗小、产出大。再利用原则要求对资源材料、技术工艺、人才、产品、功能、信息、运营管理和废弃物再利用等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回收处理。资源化原则要求对可再利用的资源材料、技术工艺、人才、产品、功能、信息、运营管理和废弃物等尽可能转化成新的经济资源。

运行模式细化。循环经济的运行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反馈式循环模式框架。资源在框架的始端,指社会经济中的所有投入;产品是对资源的处理结果;废弃物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剩余、残损、闲置、遗弃、排放和丧失功能而废弃的物品;再生资源是废弃物经过资源化处理形成可再利用的新资源。这种新资源反馈式进入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构架中再循环流动,从而形成不断地经济循环活动。

循环物流细化。循环运动的本质是物质运动,其中包括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种流动形式。物质流指有形物质的流动,如物资、材料、能源、资金、设备、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等;能量流指无形物质传递,如数量、质量、功能、作用和效应等;信息流就是指循环过程中的知识和“知识差”的传递,如知识经验、科学文化、技能技术、工艺设计、规划指令、市场动态和管理规制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形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范畴,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面、系统地在社会各产业、各领域、各区域和各企业实现了经济循环运动,才能构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理论的实践对接

(一)对接原则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原则:一是系统原则。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构建和运行中必须系统组合,协调运作。二是对应原则。首先是经济理论对应经济实践,切实着手对现实经济的改造。其次是循环经济原理与经济产业、领域、层面和区域的对应,构建不同类型的经济循环。最后是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与生产消费流程的对应,框架设计和构建生产消费流程中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运行模式,并按照这种模式运行。三是规制原则。循环经济理论也是一种规制,运用循环经济的理论原则规制社会经济的循环运行。四是激励原则。循环经济是一种长效经济,必须建立激励机制,才能保证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对接方式

循环经济理论的对接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全面对接,指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各产业、各领域、各区域和所有企业全面、系统地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建和运行社会经济;二是全程对接,经济活动从设计、构建、运营和管理的全过程都按照循环经济的理论原理进行规制构建和规范运作;三是分解对接,因循环经济实践对象的环境、条件和战略需求的差异而形成的差异性对接,但总的要求是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最终全面落实。

(三)对接战略

发展循环经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战略性,这种战略性就决定了循环经济理论的对接战略选择,一是因势战略。根据构建主体的状况、环境、条件采取量力而行、量势而动地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功利战略。通过诱发构建主体的功利需求引导和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三是互促战略。通过示范、功利和激励形成竞争格局,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理论的规制

循环经济理论既是一种范式,也是一种规则,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这是循环经济理论的社会功能之一。循环经济理论的规制性有两个特点:一是范式性;二是约束性。范式性是通过整合认识,制作规范,构建范例,引导和规范循环经济的发展。约束性是采取法规、政令、惩戒等手段强行推动和管制循环经济正常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的规制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导向。即通过理论传导作用于人的思想理念,使循环经济理论成为社会意识、公共理念。二是规范供给。即提供可借鉴和仿效的理论规范和实践示范并进行指导和咨询服务。三是制约管理。即通过组织形式和法制制度等手段规范和制约循环经济运行,发挥循环经济理论的管理职能。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理论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形式的最佳选择。这种理论要转变为经济现实,除了本身应当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循环经济具有“设计经济”的特点,要求理论系统应当较为系统和完善,理论对应较为具体,因此,循环经济理论的细化和对接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构建和发展经济循环成为切实可行而有效的社会经济活动,从而促进循环经济广泛而深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冰,于传利,宫国靖.循环经济企业运行与管理[M].企业出版社,2005

2.张扬等.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种多样的矛盾和困难,目前正在实行的财税政策虽然在排污治污、合理运用资源和奖励优秀企业等的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在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政策中支持力度还是不够全面。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循环经济的界定政策不明确

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对循环经济给予了巨大的扶持力度和优惠力度。但是,对于循环经济的界定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政策能给予区分,这就导致许多企业打着循环经济的幌子来骗取政府部门的优惠。这就会使许多不法企业谋取到高额利润,从而扩大生产力度,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悖的。而那些真正的循环经济企业却会因此得不到应有的扶持和奖励。此消彼长,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循环经济这种发展模式的区分在国外已经有了大体的模式,而国内信息交流的局限也是对循环经济界定不明确的一大原因。

(二)循环经济企业税务依旧较高

发展循环经济是能够造福子孙后代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必须拿出诚心,且加大力度扶持。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循环经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缴纳高额的税款,导致循环经济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充分利用等方面发展创新上不够全面充分,技术资金的投入就会减缺。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会变慢。而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国家就会大力减免循环经济企业的税收,乃至不征税。用这种方式来加大对循环经济企业的创新投入。但是,我国政府对资源与环境的投入过少问题由来已久,日本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已经达到了国民GDP的4%,而我国的投入仅仅占国民GDP的1.5%。从中不难看出,我国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并不是十分重视,想要达到“治大于污”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企业税务优惠针对性较差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会衍生出许多种类的循环经济,包括水循环和其他资源循环等。这些多种形式的循环经济会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现行的循环经济税务优惠政策缺乏足够的循环经济种类的针对性。比如,适合水循环经济的的税务优惠政策对其他种类循环经济不尽合适。这就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流失和循环经济发展缓慢。

(四)政府绿色采购不合理

虽然我国对政府的采购问题已经进行了多次研究,也已经产生了很明显的成效。但是,至今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正在制约着经济的发展。首先,政府采购的规模较小,并且与发达国家一比就会发现,我国的政府采购支出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所占比重太低。其次,所采购的绿色产品缺乏明确的认证制度,有很多不符合绿色产品的商品鱼目混珠进入采购的范围。另外,政府的绿色采购行动没有真正的起到带动优秀企业发展的作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五)对循环经济的激励政策是短板

这一问题的存在方式主要是两方面,首先,对循环经济的激励方式的缺乏。目前,我们国家发展的循环经济企业都面临着制约多而激励少的窘境。另外,对循环经济仅有的激励机制力度不大。这就是政府财政投入的缺乏,对循环经济企业的优惠力度不大,导致循环经济发展缓慢。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措施

(一)加大政府财政补贴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都需要来自多方面的力量的维护和扶持,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一样。国外在这一点就做得很好,每年对新兴经济的发展投入就占了当年政府财政支出的8%~10%。我国的环保事业起步较其他国家晚,更应该加大财政投入。我国也应多向发达国家学习优秀之处,为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研究和发展,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投入。

(二)设立优惠贷款

国外对循环经济的企业不仅仅会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还会对许多企业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不仅贷款金额多于其他企业,贷款的利息还会比其他企业少许多。用这种方式来扶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场地要求较高,对科技的要求也很高。因此,投资多,获利周期长是其一大弊病,资金就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所以,我国应建立专项资金,为其提供优惠贷款,扶持其成长。

(三)政府采购的带头作用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采购行动势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政府应起到带头作用。积极采购绿色产品,对不合格的“伪”绿色产品坚决抵制。同时完善绿色产品的界定机制,让好的产品受益,让不好的产品进行改进。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措施

(一)改进多种资源的税收

我国资源数量丰富,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也众多,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首先要在资源上下功夫。自然资源有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政府需要调整资源税款,调高不可再生资源的税款,同时相应降低可再生资源税款。对企业的资源使用形成一种正确的导向,使其多多使用可再生资源。

(二)把企业的排污费变为排污税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排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排污费的征收难免会有些不法企业钻空子,不按规定排污。因此,在笔者看来将排污费改为排污税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这样使得企业自己产生排污的意识,可以刺激企业改进自己的排污系统和生产结构。这对一些落后企业的产业优化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定点征收垃圾税

伴随着生产水平的提升,城镇的垃圾问题日渐突出,这给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早些年爱尔兰就开始征收垃圾税来减轻城市的负担。由此,我国也可以尝试征收垃圾税,使得居民能自觉分类处理垃圾,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

第9篇:循环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中小企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在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为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突出的环境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需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付出较大的代价。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是以环境和资源作为代价的,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较新进的技术,以及缺少经济支持,所以在该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为此,为实现经济同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政府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试图构建起新的产业形态,引导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经济的发展。

1.循环经济的概述

1.1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

循环经济属于一类生态经济,其建立的基础为对物质进行循环应用,其核心在于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应用,并促进环境的保护。其运行模式表现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进而再促使产品形成再生资源。该发展模式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或者是保证在市场、消费和应用等各环境中尽可能的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进而可有效的减少对废弃物的末端处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外在体现,企业生产和服务中所应用到的能源均能够在经济循环中加以应用,较大程度的降低了经济活动给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而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在开发资源和能源过程中,采用的是高强度和粗放的方式。主要体现为在消费、生产和加工中由于未对资源的有效应用进行考虑,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将废弃物和污染物又丢弃到自然当中[1]。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分别见图1和图2。

1.2循环经济中的循环体系

循环经济的最大特点在于对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废弃物的处理,具体而言,其循环体系共包括企业内部循环、企业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循环体系。其中企业内部循环为微观循环经济的体现。以往的经济发展,将废气物排放作为必须发生的过程,较少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大多无需承当社会责任。但采用循环经济之后,需要企业结合新的工艺,进而实现生产过程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充分循环应用,并将排放量尽可能的减少,还可最大程度的实现零排放标准,最终实现环境保护和生产效益的双赢。

企业之间的循环关系,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所具有的产业生态链,体现为循环经济中的中观层次。实现企业之间的经济循环,能够有效的避免单个企业在企业内循环和环保生产中存有的局限性,并可打破技术工艺限制,降低企业内部循环的成本。结合工业生态区的构建,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确保企业之间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副产品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量。而社会循环主要为循环经济宏观层面的体现。在企业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之后,产品便进入到消费领域,但因为产品具有其生命周期,所以终将会成为废弃物,并形成污染源。

2.我国中小企业中实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1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的工业正处于发展中期,需持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中需耗费大量的资源。由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生产产品所耗费的资源可高出发达国家的几倍,同时还会造成生态和环境的污染。为此,中小企业为降低资源虽损耗率,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成本,应积极的发展循环经济,其应用可较大程度的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

2.2发展循环经济为中小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需求

中小企业的发展旨在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若是企业能够熟练在企业中应用循环经济模式,在企业的运营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废弃物和副产品的良好应用,其应用可促进成本的可节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另外,在政府公共管制、生态环境,以及市场价格的变化等,均推动了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提供机会,以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2.3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要求

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绝大部分均具存有自身的缺陷和弱点,且在污染防范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为此,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生态规律方面的考虑,导致不能够对产品的生产进行科学安排和规划,所以存在较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以及存在排放严重超标的情况,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出现失调,造成环境质量降低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发展模式,其应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合。为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应逐渐的转变为集约型的发展模式,尽量降低对环境资源形成的危害,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2]。同时应用较少的成本,便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存在矛盾的解决,为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基础保障。

2.4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代的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促进其经济的较大提升。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逐渐的重视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对于科技型的企业,其发展方式、发展思路等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经济的发展和新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企业结合各类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摆脱资源和环境的限制,能够积极的面对国际竞争。由此可见,我国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其目的在于推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并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长远策略,所以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会逐步的成为必然选择。

3.中小企业在应用循环经济中存在的困难

3.1中小企业难以构成循环经济规模且缺乏创新循环经济技术的能力

中小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需将规模经济作为基础。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大多中小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其发展的基础为原始资本的积累。故存在规模小、资金少等问题。其有限的资金难以建成属于企业的独立研发中心,所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所需的技术大部分来自外部技术,较难实现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由于缺乏技术创新和规模,外加相应循环技术具有的垄断性,导致中小企业需付出较大的成本,或是无法获取应用成熟的循环技术。为此,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高能耗,且无法实现资源充分应用的问题,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难度。

3.2中小企业在循环技术创新方面的意识较为缺乏

除资金和规模限制导致中小企业较少能够实现循环技术的创新之外,大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意识较为缺乏。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危机意识,且对循环积极的认识还存有偏差。由于缺乏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所以对于采用何种技术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的认识也较为缺乏,大多企业通常仅采用固有循环技术,缺乏创新。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过多的追求循环经济的利益,但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需耗费大量的资金,故大多领导者对于企业发展的考虑更多的是短期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的考虑。不但阻碍了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3.3中小企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应用缺乏资金支持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相应循环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均需耗费大量资金。但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较为匮乏,较常造成循环技术循环技术创新失败或停滞的问题。对于企业循环经济的继续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造成奇业经济紧张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如规模小,银行借贷困难,政府支持不到位等[3]。

3.4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循环经济技术的人才

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存有大部分的家族企业,并采用家族管理的模式。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应用到综合素质不高的人员,缺乏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导致企业缺乏循环经济创新的能力。同时,由于未对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进行较好的分配管理,绝大部分人才均不能够在中小企业中发挥作用,而剩余的技术创新人员大多出于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考虑而选择大型集团。外加中小企业资金、研发设备等缺乏,较难留住高学历、高素质,且具备科研能力和专业特长的技术人才。

4.中小企业应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

4.1加强政府的引导性作用

循环经济的实施较为复杂,特别对于中小企业的应用和发展,需相应的扶持。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其主动权,所以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组织管理、规划设计的各项职能。首先政府应从政策性发面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指导,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管理,发挥政府资源支持和研究导向的作用;其次,政府需通过投资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进而引导其他的社会投资,鼓励银行等金融企业能够予以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以贷款支持。同时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在管理中的职能,结合相应法律法规的实施,应用制度性的手段让企业在生产中注重节能降耗,进而降低多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另外,应注重激励性方法的应用,如经济激励、政府激励等,促使企业能够积极的应用循环经济模式;最后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引导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4]。

4.2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企业为有效的降低能耗和浪费,实现成本的控制。需注重企业内部各物质的循环,注重清洁生产。要求企业不断的提升和改进生产方式,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应用,并结合新进设备和工艺,从源头上对污染进行控制,进而提升能源的应用效率,并尽量的减少从生产到产品等各环节的废弃物排放。具体而言,清洁生产包括清洁工服务和清洁产品等内容,要求实现废弃物直流量、流失量和产生量的最小化,达到有效应用资源的目的。就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而言,不但需要加强技术的应用,以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还需将生态经济的发展作为立足点,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应用,对产品从研制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即企业需采用原材料、清洁能源,通过清洁生产,最终获得安全清洁的产品。中小企业加强清洁生产的应用,能够引导其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长远经济发展的目标。

4.3增强中小企业开发循环经济技术的能力

循环经济经济技术为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所以针对于中小企业在研发和创新循环经济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加强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在操作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其引导性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创建起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研究的平台,进而实施资源应用、生态技术、能源开发、清洁废弃物和能源替代等各方面的研究,并形成系统的技术标准。同时,因为废弃物质的回收、循环和再生等各环节中还存有二次污染,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为此,政府应为循环经济技术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而规范重度污染企业的生产行为,逐渐让其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技术。另外,政府应注重循环经济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打破垄断格局,推动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中小企业实现产业化的发展。

4.4构建生态工业园区

对于部分具备发展块状经济的地区,大多企业会采用集群式的发展。因此可将此作为基础构建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结合生态发展的相应理论,转变传统的工业园区为生态工业园区。并实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企业之间的经济循,构建起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加强各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起废弃物循环利用和交换等各种企业间的关系,进而还可实现水、基础建设、能源、基础设施等企业相互之间的应用,最终实现赢利水平和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另外,针对于企业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政府应协助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首先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循环经济的融资服务基金会或金融机构,并根据其特点进行优惠政策的制定。尤其应注重对于进行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企业,可予以其相应的融资政策;其次应增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建设,尽量的为中小企业创建直接融资的机会;最后应建立健全融资市场体系,促使其逐步的发展成为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5]。

综上所述,发展循环经济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其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推进中小企业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应注重其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策略,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炜.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8):342-343.

[2]周晓慧.循环经济视角下中小企业投资决策框架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3(5):621-622.

[3]陈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J].大众科技,2012,5(3):347-348.

[4]宗序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及其支持体系再完善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4(10):147-148.

[5]刘显铭.循环经济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推进构建节能减排机制[J].才智,2012,5(22):251-252.

作者简介:

曾旖 女 汉族 1991.12出生 湖北武汉人,现为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投资Q1041班学生,主攻方向:金融投资

收件地址: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8号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投资Q1041班 曾旖收 邮编:4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