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意团建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 战略管理思想 战略方案
高校学生社团是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阵地。战略管理起源于军事领域,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进入管理领域,成为管理学的一个研究范畴,60年代前后战略管理被应用到企业经营上,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用战略管理思想创新学生社团发展理念,对于高校学生组织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战略管理思想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对组织战略过程进行的管理,决定企业长期业绩的管理决策和行动[1]。从产业层次看,战略是一种定位;从企业层次看,战略是一种观念;从竞争层面看,战略是一种计谋;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视角看,战略是一种计划;而从企业过去发展的历程来看,战略则是一种模式[2]。由此可见,战略管理思想是指对于全局性、复杂性、多层次性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决策。规范的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五个步骤(如图1):
图1战略管理过程
二、战略管理思想对学生社团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战略管理的实质是使组织能够适应、利用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整体优化程度,注重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3]。学生社团虽然属于非营利组织,但是它同样强调充分地利用周围的环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使得社团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可见,战略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方法、一种理念,对于学生社团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高校社团注重社团体制机制、忽略社团文化内涵已经成为阻碍高校学生社团深入发展的重要原因[4]。一个成功的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形成竞争优势,促进社团长远发展。在社团建设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无疑指导了社团文化建设,提升了社团文化品位,使社团文化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青春与活力。而运用以柔性管理为主的组织文化管理既遵循了学生社团“灵活、自由、民主”的本质属性,更符合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符合学生社团的实际情况。
当前,纵观全国大多数口碑好、特色鲜明的社团,均已引入或不自觉地接触到了战略管理思想的部分元素,如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团标兵”称号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科学考察探险协会坚持“科考・探险・环保”的活动宗旨,成功组织了多次大型野外科学考察探险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样获得此殊荣的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电视台本着“走进学生生活,反映学生思想,关注学生生存状况”的理念,充分发挥音频节目传播、视频节目传播等多种传播资源的综合优势,不仅承担交大电视台部分栏目的制作任务,而且积极地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资讯,展现交大校园生活,传递多彩而丰富的交大文化。虽然这些学生社团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战略观,但这些接触并运用战略管理元素的社团却是发展势头最好、组织凝聚力较强、活动影响力比较大的优秀学生社团,这为我们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大规模导入和推广战略管理思想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实证。
三、战略管理思想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应用
学生社团的战略管理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如图2)。
图2学生社团战略管理实施过程
(一)明确社团的愿景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可能的和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状态、愿意看到的景象的一种设想,是对未来乐观而又充满希望的表述。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能产生精神上的凝聚力和传动力,让个体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5]。明确社团的愿景有利于社团干部明确活动策划的范围而不致于走入“想到什么活动就办什么活动、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的误区。学生社团愿景的构建必须从学生在社团工作中的需求出发,一方面要确立学校文化繁荣的总体愿景和社团的集体愿景,另一方面要引导干部和会员通过学校愿景和社团愿景的实现,实现个人的愿景,让每个社团中的成员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6]。
(二)社团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SWOT模式是管理者在管理中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一种有效工具,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8]运用SWOT分析法,就需要社团干部将对社团的活动,以及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社团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按照矩阵形式罗列(如图3):
图3SWOT矩阵
SWOT分析法中的S指的是英文单词Strength(优势),指社团本身的长处;W是Weakness(劣势),指社团自身存在的缺点、劣势;O是Opportunity(机遇),指外部环境中有利于社团发展的因素;T是Threat(威胁),指环境中不利于社团发展的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对社团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把对社团发展产生重要、直接、久远的因素优先排列,而把那些次要、间接、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在后面或者省略。
(三)确定战略思想
通过SWOT分析,学社社团可以找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知道外部环境中会带来哪些机遇和威胁,通过SWOT矩阵提供的框架,将这四类的战略要素进行组合,就可以产生四种可以选择的战略(如图4):
图4SWOT矩阵框架
1.增长型战略(SO战略)启发学生社团应该利用好外部环境中的机会,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2.扭转型战略(WO战略)则是通过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来克服社团自己不足的战略。
3.多种经营战略(ST战略)是利用社团自身的优势,克服或者回避外部环境中威胁、不利因素的战略。
4.防御型战略(WT战略)则告诉学生社团通过各种手段来克服自己的缺点,同时也应该注意外部环境中对社团不利的因素。
(四)确定战略方案
学生社团的地位与影响取决于社团开展活动的数量、质量,以及其所联系的同学的数量。因此,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活动是社团成长与发展的灵魂,各个社团都务必将活动作为其生命线,作为社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务[8]。社团的营销方案涉及两个方面:对已有活动的分析、策划新的活动。
1.已有的活动的分析
笔者认为,学生社团应对已有的活动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与社团愿景的符合程度以及活动的效率。其中,活动的效率是活动的收益与活动的代价的比值,活动的收益是通过社团活动为社团带来的荣誉、口碑上的价值增长的总和,而活动的代价是耗费在活动上的人力、物力、金钱,以及时间价值的总和。借助于管理方格图的理论分析框架,社团负责人应该对上述两个指标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然后以此为基础,把分值标注在两个维度坐标界面上,并在这两个维度坐标轴上分别划出9个等级。根据评估的结果,一个社团活动就落在下面的81个方格之一。虽然有81种不同的结果,但我们仅对其中的四种类型重点说明(如图5):
图5社团活动分析框架
(9.9)型活动(明星活动):这类社团活动既十分符合社团的愿景,又有很高的效率,所以这种类型的活动学生社团应该积极地发扬和继承。
(1.9)型活动:这类社团活动虽然十分符合社团的愿景,但是相比于活动取得的收益,所付出的代价过高,所以学生社团应该认真考虑这种情况的活动,要么对活动方案等进行修改、创新,要么放弃这类活动。
(1.1)型活动:这类活动既不符合社团的愿景,花费的代价又相对较大,因此应该舍弃举办这种类型的活动。
(9.1)型活动,虽然活动效率较高,但是不符合社团的宗旨和愿景,所以对于这类活动应该认真地考虑。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学生社团都应该举办一定数量的公益活动,即使举办的公益活动与社团愿景的符合程度不高。因为这有助于社团形成良好的组织形象,从长远来看,对社团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2.策划新活动
通过SWOT矩阵,得到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其中,SO战略往往为学生社团活动的策划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思想,而其他三种类型的战略则告诉学生社团在活动的策划,以及举办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社团可以策划新的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需要社团干部良好的感受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同时应该时时刻刻有“为目标受众群着想”的想法。
四、战略管理思想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导入战略管理思想之前,学生社团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提出战略计划、制定战略实施方案等。社团必须慎重讨论“我们怎样导入战略会更加有效,导入战略后需要多长时间才会取得怎么样成效”等问题,这就要求社团的骨干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掌握一些企业管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为计划的导入服务。
(二)选择恰当的导入时机
当一个社团刚刚成立时,就可运用战略管理塑造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即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许多新社团成立,更多类似的对手出现,导致自身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时,社团需要导入战略管理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当一个社团取得了长足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时,需要战略管理塑造个性鲜明、强辐射性的社团文化;当一个社团所处的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以前的战略不再适合社团自身发展时,需要放弃原来的战略而重新制定新的战略;当社团由于运行发展不善而出现迅速的滑坡时,需要通过导入战略管理来帮助社团度过难关。
(三)注意战略的全局性
社团一旦制定好了自己的战略,就必须严格执行这些战略的支持计划,并且要把握住战略和社团组织结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战略才会对社团起到整体优化的作用。
(四)抓好制度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社团内部成员流动性强、自由度比较大。因此,要让社团长期持久地发展,必须同时相应地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并且随着社团的发展不断地加以补充、完善和健全,逐渐形成长效机制[9]。如《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学生社团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等。
(五)重视战略的目标化、控制化
在学生社团长期的战略规划中,必须同时明确每一个阶段社团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采用会员数量、精品活动数量、活动经费额、考评排名等具体的衡量指标。明确目标是为了便于社团建立必要的控制系统,并通过它来监控战略的实施情况,同时监督组织本身的运行情况[10]。
(六)注重战略思想的传承、完善和发展
战略主要涉及的是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而战略管理过程是动态连续的,也就是说其中模型中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所以,学生社团应该充分地重视战略思想的传承工作,不断强化干部、会员对于社团战略认同,做好对新成员的战略观培训,同时应该加强与往届主要干部的沟通和联系,确保社团的战略规划可以代代相传。最后,战略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当组织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社团也应该对自己的战略进行调整、更新和丰富。
参考文献:
[1]王玉.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6.
[2]徐飞.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2.
[3]徐海涛,陶霁月.高校战略管理中的方法和技术[J].科技创业月刊,2008,21,(1):87-89.
[4]毛启蒙.高校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偏执与社团文化缺失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29):58.
[5]陈巍.愿景理论对大学生社团建设的作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7,(9):62-65.
[6]李莲.愿景:学生社团管理的新理念[J].孝感学院学报,2005,25,(5):120-122.
[7]张爱邦.SWOT分析法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2,(4):471-473.
[8]张国奎,梁兆光.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220-221.
[9]宋元元,纪尚革.SWOT分析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18:188-189.
难得小伙伴月底都有空,打算怎么玩?当你们窝在KTV的沙发里相顾无言看手机的时候,人家“葫芦兄弟”正在北京三里屯和“蛇精”、“蝎子精”热火朝天地斗法呢。
这是一场葫芦娃主题派对,玩家是一群度周末的年轻人。组织者奇趴是一个提供各类主题派对和聚会场景预定的线上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自行选择地点和派对形式,约上小伙伴嗨起来。
奇趴的创始人龙毅就是一个爱玩爱折腾的人,早就厌倦了聚会“老三样”――吃饭、KTV、看电影。一番调查后他发现,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那么为啥国外盛行的派对,咱们却很少玩呢?再一了解,原来派对组织过程中创意、场地、物料、人员整起来一个比一个麻烦。对从小就缺乏组织能力训练、动手能力训练的中国人来说,这事确实有点让人头大。
“奇趴就是要帮用户化繁为简。”龙毅介绍说,为了让同学聚会、公司团建、生日派对变得更轻松更有趣,奇趴聘请了专业的派对顾问,提供全套的派对策划服务,包括确定不同的主题,装饰场景,提供配套道具和各种具体玩法等。
考虑到多数用户都没有派对组织经验,奇趴平台上提供了很多现成的派对主题类型,并且会根据节假日、网络热点迭代,比如毕业季推出的白衬衫趴、张馨予的大花袄子火了后推出的村儿趴、电影《五十度灰》上映后推出的五十度灰趴等。
举行派对的场地也有多种类型,闹腾一点的有酒吧、会所、KTV,文艺范儿的有咖啡馆、茶寮、画廊,二次元系列的有Hello Kitty馆、海贼王馆等。
现在经济不景气,许多娱乐场所难以为继,少数生意好的也有明显的淡旺时段。当听说奇趴能够把它们的闲散时段聚集起来,作为派对的场所推销出去的时候,不少商家主动上门寻求合作。而奇趴对它们的要求很简单,娱乐空间能容纳15人以上即可,私家别墅都可以。
想让派对嗨起来,少不了吃吃喝喝,还要有道具,以及能活跃气氛的人。于是,黄太吉中式外卖、甜心摇滚沙拉、大象安全套以及鲜花供应商、艺术服装出租商、玩具销售商等也在奇趴的合作之列,主持、DJ、魔术师、钢管舞者也被圈了进来。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就业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高职院校社团主要是为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大学校园的活力,满足大学生的发展兴趣爱好,展现大学生个人才艺。大学社团在广泛联系大学生,满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活跃大学生的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教学主渠道”之外,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重要的“第二集体”,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据统计,有6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属于一个或几个社团。4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举办的活动。且不少参加过的人表示,在社团参与或筹办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或多或少得到提高。在社团里的日子往往是大学期间最难忘的经历:在社团里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结识了一生都难忘的朋友。很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你可以尽情地炫出自我。总的来说,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第二课堂。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高校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社团活动也在“年轻”的高职院校中蓬勃开展起来,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专业型大学生社团”是以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为背景,结合有关就业岗位、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进行实践探索为主要目标的学术科技型大学生组织。在高职院校中结合专业技能开展社团活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
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专业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主管部门小活动应接不暇、大活动力不从心;社团内部管理不顺,运作不规范,会员流动性过大,社团对会员缺乏足够的约束力。
2.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指导老师都是分院里的专业老师兼任,社团的工作一般都是义务性的,没有配备专任的指导老师,并且按照在校学生比例来看数量严重不足,也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
3.社团建设经费不充裕,活动策划难以变成现实。大多数高职院校学校没有给予固定的经费,也没有校外的赞助,都依靠会员的会费,大型活动很难开展,以至于不少的社团不是不想搞活动,而是不敢搞活动,就怕一搞活动,社团就无法再维持下去。
4.社团活动场地无保证、设施不健全,导致无法展现社团特色。现在的高职院校大都比较年轻,建校时间比较短,很多学生活动设施不完善,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俱乐部等,但专门辟给社团活动使用的场地非常有限。一般社团搞活动都要事先向学校的有关部门借用场地,遇到冲突就要改地点、改时间。
5.社团分类不科学、不合理,专业性社团开展得比较少,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的社团都是以文娱为主,如体育类、歌舞类等等;校际缺乏必要的练习、交流和学习。
二、专业社团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社团管理体制。目前高职院校的社团大都是学生处负责社团的全部管理,管理方式单一。这种管理体制的好处是学生处可以谙悉全校社团的整体发展情况,同时学生社团具有较大的自由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学生处的日常工作零碎、繁重,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所以为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应建立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学生处负责社团
活动的审批、监督,由学生会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另外,要加强社团成员的管理,加强成员进入社团的资格审查,对入团的成员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进出都不设卡,要维持社团的稳定。
2.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社团建设必须设有专业的指导老师,一个社团至少配备一名专业老师。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的社团指导老师,专门负责社团的建设、管理、指导上来,这样性质的指导老师会全身心投入社团建设和发展上,也是社团建设、发展上水平的最好保证。
3.加大经费投入。经费是社团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保障,社团人员再尽心,活动再有创意,没有经费支持,依然是空谈。目前高职院校的社团经费主要来源是社团成员交的会费,会员费非常有限,某种意义上只是象征性的,是社团建设的重要依靠,但不能作为主要依靠,主要依靠是学校的投入,学校应该每学期给予社团一定的经费支持,学生处负责经费的管理审批。
4.加大社团活动设施的投入。学校要加大对社团的办公设施、器材设施、活动场所设施的投入。社团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就很难有连续性的开展,学校应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调配活动场所。
三、专业社团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1.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灵活的择业观(先就业后择业)、良好的应聘技巧,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和职业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的职业习惯等,都是学生要养成的职业道德,高职学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管理,组织社团活动,可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2.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水平。高职学生的社团大多是学生依照自身的兴趣自发组建,并且大多数社团都依托学生本专业而建立。如摄影社、舞蹈社、足球社、木雕社、动漫社等社团,他们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相互交流、借鉴,相互切磋,使本身所学专业不断强化。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拓展思维,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3.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社团的开展,看起来与职业素质不搭边,其实在活动中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长时间的积累,能为将来踏上新的岗位提供良好的保障。
4.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高职学生在社团管理和组织活动中,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社团中可以结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这是高职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最好的实习平台,这些都是在未来的职场中必须要面对的,学校也是小社会,虽然和工作中有些不同,但做事的原则、方式方法基本是相同的。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专业社团的建立也会更加规范,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社团是未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随着完全学分制的到来它将更直接、更具影响力地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这一点是毋庸置言的。研究其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最有效的发挥其育人功能日益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关心
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相信通过更换思维、齐抓共管,学生社团一定会成为新世纪中国高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陈晓阳,陈田,闵勇.高校社团与教育本质关系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2).
[2]沈杰,张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及管理模式探索:基于对北京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一)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要求,创新成为教育界的焦点议题,处于创新链条高端的高校,如何培养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开拓者与领跑者成为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与追求目标,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造就源于教育,创新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创新能力、开发创新型人力资源,成为全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服务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创新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运用教育技术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贯穿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之中,按照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建设要求与适应创新社会的需要,以培育和造就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进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基本价值导向,综合运用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优化教育资源,建设开放、动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行为实现的前提条件与动力机制是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挖掘,创新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创新人格的塑造,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与价值追求。创新过程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思维过程中的高级属性形态,它有异于固有的思维与观念,通常具有批判性、求异性、随机性、特异性、认知性、多向性、形象性等特征。创新人格主要是具有创新技能素质与创新精神的人才特征,创新人格作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素,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意志力、洞察力、敏锐度、事业心,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顽强的性格”。创新人格特征以世界观与价值观为核心,是创新活动的载体,大学时期作为创新人格特征的重要形成时期,创新活动决定着创新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二)专业社团在艺术学院创新教育方面的作用
艺术学院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特色清晰、管理规范的校园文化体系,从而实现文化与创新育人,无疑对学院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专业社团作为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构建“一体两翼”式的校园文化工作格局,并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教育的层次空间与实践效果,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延伸性。
专业社团的存续是以一批学生毕业离校,另一批新生入学进行承接,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广阔的知识储备平台,覆盖渗透在学生大学的全过程,这是学生专业社团创新教育持续开展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专业社团的开放性、包容性、广泛性、自由性、类型众多等特点,使学生具有广阔的活动选择空间,通过多层次、横向交流,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内驱力调动创新积极性,并内化凝聚为锐意进取的专业社团文化。
2.自主开放性。
专业社团属于大学中的学生自治组织,充分强调社团自主性与大学生主体意识,并未设置刚性约束,学生参加或退出专业社团都是基于个人兴趣自觉自愿进行选择,专业社团活动开展仅在大体方向上接受学校指导,完全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实施、自主服务,这种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与个性特征的活动开展方式,将学生追求自我独立与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有机结合,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彰显创新教育个性化的要求。与此同时,专业社团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为学校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搭建沟通桥梁,在合作协同创新过程中使高校创新教育接受企业监督与评价,从而进一步在高校育人过程中推动创新教育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3.氛围激励性。
专业社团作为创新教育载体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能使创新教育在空间上实现课外到课内的延伸、校外到校内的延续,并最终拓展至社会层面,为创新教育构建立体交叉的平台体系。在显性作用层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结构;在隐性作用层面,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与驱动性。
4.活动实践性。
由个体目标的高度聚集统一为纽带形成的专业社团,其活动从形式到内容均标新立异、丰富多彩,其强烈的实践性与趣味性、生动性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激励、锤炼品质、形成合力,充分激发个人的创造力与凝聚团队的智慧。
二、以艺术学院的专业社团为案例进行深度分析
艺术学院通常紧紧依托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努力培养适应传媒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艺术创新人才,需一直重视创新教育,不断加强专业社团建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使隐性课堂功能显性化。目前,上海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有“菁英计划”“创意实践训练营”“知名系列五个一”“支点工作室”等专业社团。
(一)科学定位,宗旨明确
艺术学院运用科学思维模式,经过科学的审视、评估与系统挖掘,转变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复合型专业化社团建设的新路径。以开拓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开拓意识为宗旨,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学科融合为目标,走全方位的专业建团、特色兴团的创建路径,秉承社团活动创新导向化、发展综合化、内涵专业化、学科交叉化、组织多元化、管理项目化的方向,有效依托企业优势资源共建学院专业社团,力求培养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与综合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
(二)模式新颖,功能全面
1.校企联合,携手共建
从专业社团运作层面进行透视,一方面,学院能为社团提供的支持与力度有限,对社团深层次的指导必须借助社会力量,走校企联合共赢共生的路线;另一方面,创新教育过程重在实践。专业社团的建设必须紧扣校企合作,遵循市场规律与行业需求,与企业互动对接,通过学生专业实践体验的拓展将专业社团打造为实战练兵场,将行业规范作为学生行为的重要约束力,进而不断优化社团的结构和拓展社团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如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发起的“菁英计划”大型专业社团活动,“菁英计划”以公开的方式为学院引入行业菁英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特聘专家、职业发展导师团,将时间、空间与教学系统三方面有效协调互动,辅以讲座、座谈、职业发展规划等方式,助力培养面向21世纪的、符合发展所需的创新型菁英人才。“创意实践训练营”是在综合现有的实践平台与项目以及团队的基础之上,将学院多方资源重整组合与减负增效,形成更为优化的系统实践基地和动态训练模式,通过校企联动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有效沟通,弥补大学教育资源的不足,共同实现培养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创新实践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2.制度健全,管理到位
学院在专业社团的建设中,始终坚持加强社团内部建设,把社团的活动纳入常规管理,力促管理效率和质量双提升。严格人员选拔制度,保障社团质量;制定日常管理制度,保障社团健康运转;实行定期考核制度,激励成员不断加强学习。如“菁英计划”主要有三个模块的内容:理念模块、实践模块和监控评价模块,其核心内容是实践模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锤炼品格,增强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所谓“菁英”就是经得起各方面考验的全才,在“菁英计划”中,通过严格考勤、小组淘汰制、成果展示、答辩等方式,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考核评价体系,使社团的发展有章可循、有序可依。
3.搭建平台、建设品牌
在专业社团建设中,学院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搭建平台,走兴建社团精品化、特色化道路。学院一方面重视品牌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积极为学生社团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场地、资金、项目上的大力支持,指导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如学院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用集装箱打造工作室,学生可以专业社团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形式申请进入使用,在这里,学生一方面可以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凝聚力与向心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感受到创新的乐趣,受到思维与创意碰撞的启迪,同时也可以用于举办学术讲座、研讨和展示创新学生的成果。用集装箱打造工作室,目前在国内高校尚属首例,不仅在环境氛围和设计形式上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空间的可塑性与灵活性也为大学生创意培养提供了优秀的空间载体与创新实践平台基础,其举行的多次国外知名高校教授设计工作坊,也为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充分的物质空间保障。大学生创意实践训练营项目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为大学生提供实战平台、实践载体,体现了综合化与多元化的特征。实践活动的具体主题与内容不拘泥于校园模式,活动内容设定充分综合企业需求,在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社会适应性。此类社团随机构成实践环节,能有效转化学生的创新成果,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与创新精神,是艺术学院培养创新创意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创新驱动,成果显著
1.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
专业社团作为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活动内容的课堂延伸性、科学性、学术成果的创造性等在校园中自发形成了一种开放、自主、灵活、竞争的创新氛围,把学生从传统、单一的教室或图书馆等第一课堂中解放出来,从而挖掘出社团的潜在教育功能并营造出积极的创新氛围。学生通过专业社团的体验学习,其创新成果中的发明创造、设计专利申请等,可以通过社团的各种活动进行培育并得以长足发展。
2.提供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
鉴于专业社团创新活动自身的性质与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充足的经费支持、健全完善的指导力量、志趣相投的团队伙伴以及齐心协力的团队合作精神等。但受制于目前的管理体制和教学资源,学校无法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与物质支持,而专业社团可以填补空白进行良性发挥,为创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3.提升开展创新活动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社团文化 学习型组织 校园文化
学习型组织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1],但学习型组织理论真正构建起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圣吉的专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后[2]。目前学习型组织已从最初应用于企业延伸到政府、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成为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实体单位发展的先导性价值理念。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参与最广泛的群众性组织[3],在社会价值引导、学生素质提升、学校文化传播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创建学习型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传统高校体制下的社团建设模式已不适应学习型高校的发展要求,创建学习型社团文化成为高校社团发展的当务之急。
1.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科、专业的界限在学分制下不再壁垒分明,固有的班级组织逐渐被打破,基于学生各种兴趣的学生社团则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载体之一。高校社团在这种新形势下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同时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成为社团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1)缺乏动力。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创建大都以自发为主,许多学生社团对自身发展显然缺乏长远整体规划,缺乏能凝聚社团成员的持久性目标和精神动力,社团发展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导致社团成员难以产生真正认同。另外,学生社团经费缺乏保证、活动场地不足等原因也束缚了社团发展,导致我国高校社团总体数量偏少、类型单一[4]、难以吸引学生长期的参与。
(2)缺乏创新与活力。
当前一些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单一,一项活动沿袭经年不变,内容缺乏创意。部分社团活动开展大都依赖于学校或指导教师,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独立策划、实施活动的能力较差。有些社团甚至形同虚设,成立之后并未开展实质性的活动;有些社团有虎头蛇尾迹象等等,这表明当前高校社团发展缺乏生机与活力。
(3)缺乏向心力。
共同目标的缺失、活力的缺乏,使得作为社团成员参与性受到很大影响。社团活动的主体大多是刚进校的新生,而社团中的老成员对社团活动反应冷淡;社团管理呈松散甚至放任自流状态,社团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并不明确,成员角色意识淡薄,社团发展的梯队建设、团队建设不健全,难以形成合力。
(4)缺乏影响。
高校社团活动尽管日渐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抹亮色,但其影响的范围和持久性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对社团成员而言,社团类型、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特色不显。社团类型以娱乐型居多,结合专业特色的社团偏少,缺乏知识含量,导致成员获得锻炼的机会和提升的空间有限。对社会而言,高校学生社团仍限于校园的狭小圈子[5],与社会关联少,社会影响不大。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必须做出结构和功能的调整,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2.学习型组织理论对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意义
自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修炼艺术以来,学习型组织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化,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坚实理论体系又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的管理型、创新型组织理论。基于这一理论视角来探讨高校学生社团今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在社团定位和发展上,学习型社团将社团从事务性、活动性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社团成员成长与发展尤其是有效团队学习的摇篮。基于所有成员之上的共同愿景凝聚着所有成员的力量,社团发展因此而具有长远性和规划性。在横向上,各个社团彼此结成了以学习、成长为核心的关系,社团之间不再是毫无关联、各自为政,社员的发展更加具有坚实基础。在纵向上,学习型社团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尤其是关注学生成长的主动性与目的性。社团活动组织是充满活力和延续的,而不再是当时的过山车般的消长。
在社团核心价值上,学习型社团通过社员系统思考的训练,使他们明了学习价值、生存价值及团队价值的真正意义,建立能适应今后职业生涯的团队价值观。圣吉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真谛。”[6]学习型社团将有助于改变社团活动开展与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功利性,社团发展成为每一个成员共同关心、共同促进的事业。学习型社团不同于传统社团的真正基点在于它是以社团成员为重心,关注的是成员学习潜能的发挥,学习尤其是团队学习将变成他们内心深处真正向往的东西,诚实地面对现实,保持创造性张力,从而产生追求生命价值所在的学习内在驱动力。
在活动方式上,学习型社团倡导团队学习模式。成员不再是“一个”,而是或大或小团队中的一员,社员既要体现个人成长与价值,又要关注团队成长与价值。加尔文认为[7]:“学习型组织是善于创造、获取和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成员真正基于兴趣、发展来共同学习,彼此砥砺、彼此沟通,创造力在这种氛围下才能被激发,社团将成为一个“创新型”工场,团队合作精神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共青团宣传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1调研掌握基层共青团宣传工作的现状
开展宣传工作的首要前提是要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切实掌握所在团组织的工作情况。2011年,笔者受学校委派赴拉萨墨竹工卡县挂职任团委副书记。墨竹工卡县是拉萨市下辖的一个县,总面积5492平方千米,人口不到5万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天边之乡”之称。墨竹工卡县团员总数2034人,女性团员511人;全县团组织数共56个,其中团委数2个(团县委、县中学),团委9个(七乡一镇、公检法司团总支),团支部45个(机关5个、村团支部40个);全县青年总数12068人。到墨竹工卡县团委挂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发现该县由于团建基础较为薄弱,共青团的宣传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宣传模式上停留在单纯的行政领导、管理指挥模式。团的宣传工作满足于单纯的行政管理式和命令指挥式状态,团县委与各乡镇团委每年签订责任状,仅要求各乡镇团委每年上报多少信息简报。上级团组织和县委县政府需要重点宣传一项工作时,团县委也多是直接布置给乡镇团委,或按照上级要求直接进行宣传,如报送简报和悬挂横幅等,缺乏创意和吸引力;由于缺乏分类引导和针对性工作,团的宣传工作对青年缺少服务和凝聚力。在调查过程中,不少青年都回答不出所在团组织开展过哪些团的工作,县里的团代会已有十年未曾召开。
(2)宣传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积极性。一些团干部认为一则通知、一份文件就能够号召青年和吸引青年。但随着这些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墨竹工卡县已由曾经的贫困县变成税收过亿县,农牧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青年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 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已不满足于过去那种单向的、被动的灌输式教育。
(3)团组织宣传工作缺乏系统化、缺少品牌。团的宣传工作临时、分散, 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品牌化的宣传局面。造成了团组织的影响力日渐下降, 共青团开展的活动鲜为人知。
(4)团的宣传工作资源缺乏。宣传工作的报送传播的途径一般分为上行、平行、下行等内容,包括团报团刊、网站和各种新媒体。而墨竹工卡团县委之前只有不定期地上报上级单位的简报,除此外并无其它宣传工作资源。
2加强和改进基层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办法
2.1强调思想、紧贴中心,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
开展团的宣传工作,首先要清楚工作的内容和方向。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宣传工作有其特定的政治属性,就是要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团的工作全局,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这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中心。要准确把握国家发展的大局、社会发展的大局和本地发展建设的大局,紧紧围绕现阶段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制订完整的宣传工作计划,明确宣传工作的内容,才能避免宣传工作的临时、分散和盲目。
2011年,适逢建党90周年与和平解放60周年,围绕团区委和拉萨团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主题,狠抓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因此,墨竹工卡县团县委在确定年度宣传思想工作主要内容时,重点关注了以下这些内容:(1)宣传团组织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中团组织的举措和活动;(2)团区委和拉萨团市委以及中央、市、区重要会议召开后及重要节日、重大庆祝活动期间的青年反应和组织开展的主题活动;(3)传达县委书记在团代会上对团县委和全县团员青年提出的希望和要求;(4)团组织在纪念、推进团的组织建设上的举措和经验;(5)调查、分析、研究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状况,提出进行思想教育的措施和意见;(6)团组织日常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等的情况;(7)各级团组织各项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优秀经验等。
2.2转变思想、创新理念,提高宣传工作的效率
团的宣传工作要取得成效, 必须转变共青团宣传工作传统的行政领导、管理指挥模式,增强团干部宣传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使宣传工作成为大家感兴趣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目光去审视宣传工作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宣传,把自己摆在与青年平等的地位, 把青年当作自己工作的服务对象,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选择,使宣传对象由客体变为主体, 宣传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
一是增强团的活动特色和吸引力。2011年5月17日-18日,墨竹工卡县召开了第六次团代会,这是团代会自2001年召开第五次团代会以来时隔十年后再次召开。抓住团代会召开的契机,团县委制作了特色的会议纪念品和团建工作日志,将墨竹县情、党和团中央对团工作的有关要求、墨竹团建基层建设年方案等都结合印制在笔记本上,使团组织的形象与工作深刻地印在青年的脑海中。结合当地青年能歌善舞的特点,在会议期间组织了形式随意、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如选举团委员、候补委员计票期间,主持人随机邀请各代表团成员表演节目,如使庄重的团代会能反映青年的青春特色,有效地活跃了团代会的氛围,激发了代表们的热情,也在全县掀起了“团的旋风”,增强团员的团意识。此外,为纪念92周年,联合县里的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公司15对新人举行“魅力墨竹,缘定华泰龙”的集体婚礼。以集体婚礼形式庆祝五四青年节,在是一件新鲜的事,而且新人中除了5对汉族、8对藏族新人外,还有两对是藏族和汉族青年的结合,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卫视、日报、拉萨电视台、拉萨晚报等媒体记者都来到了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其中拉萨晚报还将活动作为他们的头版进行了报道。
二是要提高团刊质量。团报团刊等作为团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要以新颖的形式、真实的内容、深刻的思考,宣传好团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树立好先进集体和个人,调研青年工作中的新热点、新问题,充分展示团的工作、青年面貌、青年问题,为青年工作建言献策,为青年群体助威呐喊。墨竹工卡县之前没有团刊,难以向外界有效传达团的声音。笔者在挂职后,为团委设计制作了《墨竹团声》报,鼓励各乡镇团委将他们的活动情况整理投稿,不定期出版,同时将报纸报送县委县政府、拉萨团市委和兄弟团委,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三是切实加强信息编研工作。团的宣传工作,要注重及时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凝练,形成具有普遍性、针对性、指导性的工作意见,加强对基层团建工作的指导和引导。墨竹工卡县在团代会召开后,向拉萨团市委和团区委就团代会筹备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个总结报告,获得了上级团组织的肯定,并为其他基层团委团代会的召开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四是要加强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和交流。要注重和有关媒体保持工作联系,将工作中的亮点内容、品牌项目去和新闻媒体交流;要多和媒体交朋友,在工作合作、感情联络的基础上,争取早期介入,及时听取媒体朋友的建议,将媒体报道与活动策划有机结合。
2.3创新宣传方法、丰富宣传形式,增强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创新性
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围绕青年特点所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提高共青团的宣传水平,要不断地推动宣传方法的创新,尤其要注重推动宣传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要吸收已有的工作经验,也要结合当前时展的新特点。一味地高喊创新而不注重传统经验的吸取,只是形而上学的创新,缺乏实际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墨竹工卡县手机、网络快速始普及,与外界的沟通渠道越来越丰富,本地青年人的思维方式与信息接受途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结合了多种方式,尝试构建多维一体的宣传系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如除了传统的制作报纸《墨竹团声》、工作展板、团建工作日志、宣传贴画等,我们也加快了团建信息化的探索与尝试,如建立QQ群,在新浪网上建立团县委的工作博客“青春与同行――墨竹工卡团委博客”,尝试与移动公司洽谈手机报的设立等等。
2.4统筹安排,打造品牌,提高宣传工作的影响力
基层团的宣传工作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事杂,往往会形成虚工虚做,“蜻蜓点水”的工作误区。改进共青团的宣传工作,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显然不能一蹴而就,要发挥团组织宣传工作的整体效应,加强对重点活动和先进典范的宣传,注重树立自己的品牌,做到以点带面,改善整个宣传工作的局面。
2011年,墨竹工卡县六年级学生大色珍被确诊为白血病,因治疗费用高昂骨髓移植手术一直无法进行。在团县委的积极倡议下,捐助大色珍的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南京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获得捐款总计达180万元。在这过程中,和江苏等媒体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系列的报道,百度上搜索的相关结果约47,800个。通过各种宣传和报道,不仅仅是为团委和县里带来了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更使人们见证了“南京墨竹一家亲,汉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厚谊。此外,除去治疗费用所剩的百余万捐款在团县委建立的“格桑花开”爱心帮扶基金,被用于救助更多的藏族儿童,更是有力地推动了团委的工作。
3加强和改进基层共青团宣传工作要坚持的原则
团的宣传工作涉及面极广、工作内容丰富,如何避免“天女散花”般的散乱嘈切、“大锅煮粥”般的咕噜不清、“泥沙俱下”的错误宣传等误区,还要在工作中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3.1坚持政治性与群众性的结合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政治性是宣传工作的内核,群众性是宣传工作的基础。要以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去武装青年、引导青年求,区分不同领域、不同家庭、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环境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实现政治性与群众性的结合。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要注重将青年所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渠道传播到广大青年群体中去,“努力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思想逻辑和“小道理”;大力运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文化、艺术等手段和产品,把正确的思想内容装在各种有效方式和相关产品之中,通过组织和市场两种力量,传播给广大青年”。
3.2坚持客观性与引导性的结合
客观性是是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共青团宣传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符合宣传规律的原则开展工作,虚假的、贪大求全式的宣传既不符合实际也超出基层能力要求。引导性是共青团宣传工作讲政治的集中表现。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做人、做思想的工作,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是其一项基本职责,最终目的就是引导青年紧跟党走,做坚定的信念者。
3.3坚持时效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教学课题由艺术实践中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生发,着眼于小型化、社区类、公益性的“演艺”与“策展”项目的实务操作方面。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集中围绕艺术社区服务、艺术基金会、艺术公众计划、艺术展演季等内容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课程工作坊是一种应用类实践性专业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大致包括实践议题、产学结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以及方案拟订等环节,其实施的方式随着不同的议题而变化。在美国,艺术机构的资金很大部分来自于民间捐赠(22%),而捐赠的关键在于拓展受众。伍丽莎在工作坊中以具体事例与大家分享“艺术筹资与受众拓展”议题,Steppenwolf剧院采取全方位跟踪服务方式将其中61%的次票观众发展成为年票会员;波士顿博物馆为18至34岁的观众专门举办派对,提供DJ、食物和酒水,78%的客人是第一次出现;女子合唱团重组使她们的听众扩大到原初的3倍之多。在师生的双向论辩中逐渐总结了以下共识:艺术筹资的共同之处在于市场调查、受众发展、确立组织目标并努力实现,首先要考虑到你能提供给资助方什么,其二你的目标和资助方的目标是否一致,其三如何维护双方的关系。对于“社区艺术制作”工作坊,伍丽莎和大家讨论的是如何深入了解社区需求并在不同的艺术机构中得以具体体现。在社区艺术制作过程中,一个好的角色甚至能关系到整场节目的成败;选角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投简历进行面试,然后通过投票产生。她还强调社区艺术制作更应确定排练时间、地点、人员方面的细节。另外,强大的关系网也是一台节目成功制作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建立良好的业内关系,要记住在社区艺术领域大家更多是合作伙伴,而非仅仅是竞争对手。格雷格“艺术博物馆与社区服务”工作坊探讨的依然是社区艺术,即美术馆是如何在社区及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的。让社区人员及时得到美术馆展览信息,可以采取很多细节性的措施,如报纸宣传、网络媒体宣传、商业界的一些会议等;吸引更多的艺术受众来参观展览,还可以举办开幕讲解、公开的讲座、书籍宣传、免费咖啡、筹募资金会议或者邀请一些诗人朗读或音乐表演等活动。在教学中大家深刻体会了贴心化服务和细节性措施是艺术博物馆拓展受众的重点,致力于全方位的前期宣传同时,活动期间也须加设各类活动,使博物馆在盈利的基础之上,带给消费者个性化的服务与享受,毋庸置疑这为扩大艺术领域市场与培养潜在受众创造了无限可能。来自台湾的林平教授举办的两场工作坊分别是美术馆的风险管理和美术机构的公众计划。在美术馆管理中最容易碰到事故风险和道德风险,林平老师和听众在讨论具体案例以及布展情景中逐步让大家知晓了风险的来源及预防。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人工运作,比如光线、温湿度、预防虫害等都是一个专业curator在运作美术馆时所注意的基本事项,一旦事故发生,对于美术品所造成的几乎都是永久性伤害。美术馆的道德风险管理这一话题,主要围绕美术馆馆员(尤其是馆长)的道德标准展开。一旦违反其道德标准,很可能造成馆内收藏作品价格上、艺术价值上的变化,从而引起拍卖市场甚至艺术界的震荡。对风险的规避,一是尽可能地将危害因素排除,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是降低事故放生的频率和机会,并把危害的严重程度降到最低。美术机构的公众计划与文化资源的公共性密不可分,林平老师在这一课题里更多从学理思辨上与大家交流。文化资源不管形式与材质怎样变化,它最终都要达到吸引公众的目的。当然艺术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将通过对所在地的文化涵养的修饰,突出文化艺术的特质而唤起人们对美学问题的思考、对文化共识的建构。这是美术馆与观众相互关系的价值所在。大家从工作坊中得到的印象是美术馆的公众计划其措施的推进关键在于理念的培育。美术馆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一座美术馆呈现出来。新锐演出制作人、策展人对谈及现场教学观摩是对艺管专业现有的过多停留在理论讲授层面的教学形态进行变革的有益尝试。由于空泛的课堂讲授难以为继,所以这一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也对一线教师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两位受邀者都在艺术管理职场扎下根基,而且成绩颇丰,比如新锐制作人崔灿灿学油画出身,本科毕业后做过几年画刊编辑,志向使然走上独立策展人之路,目前正在组织策划成都国际双年展;而新锐策演人柏昱原是公务员出身,因为割舍不掉戏剧的梦想,毅然投身话剧导演兼策划人,已有不少作品问鼎央视频道。两位嘉宾分别把自己的从业之路以及其中的心得分享给学生,也谈了个人对当前国内外演出与展览的看法和判断,还针对青年艺管者本身应该保持的状态以及将来应该具备的品质提出了建议——年轻人也许资源尚少,经验不足,但其看待问题的态度是特有的,且极具价值。一名演艺经纪人或独立策展人必须付出艰辛的学术努力以及勇敢的社会担当,也必须具有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而现场观摩则是将课本知识在真实场景中检验,学生不仅可以用耳听,而且还可以用眼看、用手做。演艺类“舞台管理”现场观摩在剧场进行,这其中包括演出前期安排制作会、做记录,提醒导演、服装、布景等相互协同工作;进剧场布置舞台,监督挂灯、对光、技术合成等各个工作,制定排练计划安排演员进场排练;演出过程中合理调度,提醒演员、音响灯光工作,解决各种突发状况;在演出结束后安排后续工作等。而美术类“布展”现场观摩则在校美术馆进行,在一场具体的展览中观摩、体会策展的构思以及布展的细节,比如展厅的环境、温度、灯光、装框、挂画等,再比如前期宣传、海报张贴、媒体邀请以及开幕式等环节。无论是“舞台监督”还是“布展”,都不能只凭经验办事,也不可照本宣科,需要从展演筹划阶段就参与其中一直到展演结束之后的总结,有效把握整场展演活动的规范,可谓细节决定成败。
二、学术议题及表达
学术议题包括圆桌会议和学术讲座两个环节,涵盖的内容依然包括在艺术展演现实中普遍关注的操作性议题,既有经验性的反思,也有前沿性的探讨。此次之所以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实乃希望所有的与会者彼此之间没有权威,不受束缚,可以对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假设,从而达到广泛交流、深度研习的目的。两场圆桌会议分别围绕3个议题展开,其一侧重“专业”方面:1)在专业建设上如何从跨学科的架构中形塑艺术管理完整的教学体系;2)在教学上如何立足艺管实践性的专业品质进行课堂形态变革,包括如何面向社会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机制,如何开展项目与案例教学设计等;3)在科研上如何面向当下策展、演艺领域对艺术项目运作、艺术机构管理以及艺术市场营销等实践议题进行学术关照,也包括数据调研、案例分析等。其二侧重“职业”方面:1)如何实现艺术展演资源整合与共享,推进艺术信息、艺术项目运作、艺术机构管理以及艺术市场营销等;2)如何将不同场域的构思、策划跨界集结进而以市场化机制运作公益性的社区艺术项目。其三侧重学会建设方面:1)如何在中国艺管学会或青年艺管者联盟的框架下构建院校之间共享与合作机制,包括以学会名义进行科研课题立项、教学成果评审、学术刊物编印、年度报告公布等;2)如何拓展艺管学界与业界、政府、媒体的链接与合作渠道,包括对艺文发展项目进行咨询、评估与规划,围绕艺术演展、机构及市场等领域之核心议题、热点事项、重点人物进行年度评选、推介等。八场学术讲座涉及演艺领域的有钱世锦、林宏鸣和谢大京,涉及策展领域的有谢素贞、林平以及田川流等。钱世锦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剧院、剧团、乐团建立演出季的必要性。设立演出季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艺术院团都在遵循的运作模式;更是体现一个表演艺术机构的运营是否专业规范的标志。钱老师由上海大剧院入手,分析了国内演出季的方方面面,要想成功制作优秀演出季,必须为节目以及市场做出充足的前期准备。演出季并不是一段时间内的节目堆积,而是有理念、有追求、有设计、有标准,符合剧院的发展宗旨与愿景,并体现剧院的运营特色以及内容质量要求。第二个问题是剧院团应急管理的思路与对策,1)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不管对于自己有多大把握,每个项目实施前都要有应急预案;2)在发生危机的时候首先确认是自己的过错并在第一时间做出真诚的道歉;3)保持信息畅通,做好沟通工作,设立发言人对媒体大众做出沟通;4)及时讨论并落实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林宏鸣就当前演艺业面向市场的机制创新、面向世界的品牌创新、面向市民的理念创新三方面向大家进行了深入了系统分析。其一,面向市场的机制创新,他呼吁要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型剧院经营管理的难题,把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有效分离。其二,面向世界的品牌创新,要求剧院运营理念是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服务至上、营销制胜。其三,面向市民的理念创新,首先明确把艺术殿堂变成艺术课堂和人生课堂的观点,开展系列公益演出,并实行月月有开放日、周周有公益场、场场有学生票,把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渗透在全方位剧院管理工作中。谢大京以北京天桥演艺区为例从七个方面探讨了剧场群建设的创意与运营构想:1)构建政策运营平台,借鉴一臂之距管理方式,合理构建演艺街区;2)构建资本运营平台,打破一家垄断局面,合理竞争;3)构建人才孵化平台,免费培养专业型人才,最终回馈社会;4)构建天桥老艺人研习所平台,传承发展天桥传统演艺文化;5)构建创作平台,培养创作型人才;6)版权扩展,率先在演艺业去的版权效益;7)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整合街区演艺信息。台湾知名策展人、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谢素珍博士以“策展人的素养”为题对不同展览的创意理念从萌生到执行的过程与细节进行阐述,从而揭示了当今策展人所应具备的知识积累和工作性质。从策展的要素来说,艺术家宣传、展览场地租借、赞助资金筹集涉及营销学;从选择美术馆行政来说,作品的包装、运输、储藏、布展等,涉及安全、法律规范以及保险业务知识;从宣传的角度来说,有声媒体、无声媒体到画册的出版,涉及社会学、传媒领域知识的应用;从展览来说,涉及与艺术家的交流、定位主题、展览前言、主题阐述、学术研讨会的协调、安排以及现场互动,邀请适合展览的观众,涉及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精准的把握;从赞助资金的角度来说,建立在对作品的运输、场地资金费用、画册出版等开销的评估。策划展览似乎现在成为一种时尚的职业,但也相当复杂多变,策展人在展会中负责活动的构思、组织、管理等事项,是一群智慧之人,必须了解艺术家的风格、思维方式、作品形态,能根据以往的作品推知艺术家能否做出符合展览要求的作品。同样来自台湾的东海大学林平教授以“谁是策展人”为题从广阔的视角阐述了独立策展人的社会角色与身份认同。早期策展人成为以公众利益出发的文化品位与知识的传播者;而今社会,独立策展人的滥觞成为策展中的一大难题。因此,首先我们需要扩大对于历史中策展人角色之变迁所框限的视野;其次持续观察、探讨与实践当代独立策展人所能扮演、突破的角色,在田野中持续检视和辨认这个职称的文化社会价值;再次我们需要反省和开拓策展人与艺术家创作之间的关系,扩大艺术创作所带来的文化再生和创造性能量。从当代角度来看展览,它提供给我们一些现实、美感、思辨的经验,也反映了策展人的能力。策展人不只是理论家,必须具有“作者意识”,具备告诉公众审美讯息的能力。策展人与当代艺术的社会价值在于策展人已经成为质问艺术的社会功能的主要代表者。田川流老师就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与前景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从社会的引力、艺术创制的需要、大众与艺术市场的需求三方面解释了艺术品投资已成为当代民众投资的新视域的原因;其次,介绍了以购置、储存与转卖(造型艺术),投资制作,艺术品信贷、股票与期货三方面为主的艺术品交易投资方式,他认为,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的紊乱、竞争激烈、权利的制约、金钱的制约以及赝品的影响;最后,田川流教授从公平的市场与和谐的环境、健全投资法规、提升投资者素质等方面对艺术品投资的前景作了展望。
三、反思与期待
在遇上职场麻烦事的时候,还在询问父母、爱人和闺中密友,或者与同事倾诉不休?STOP!现在,你到了一个需要打造自己团队的时候了。在遇到各种大小状况时,会有效率人士为你解决问题,他们就是你的智囊团。
如今职场上的成功,已经绝不是个人力量就能完成的。奥巴马在美国大选中的最终获胜,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幕后智囊团的努力。对处于中层管理位置的职场人来说,拥有自己的强大智囊团,也就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制胜之道。
根据九型人格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弱点和强项,如果可以将能够补足个人性格弱点的“智囊”团结在自己周围,毫无疑问,绝对能将协作发挥出“1+1>2”的效果。
如何寻找能够互相激发强项的下属,又如何通过合作抵消每个人性格中的弱点,让合作的齿轮转得更快,我们不妨听听以下两位的经验之谈。
各就各位 灵活调配
Babara Xu
上海金茂君悦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
作为知名五星级酒店的人力资源部主管,Babara的工作可不轻松,全酒店千余员工的后勤工作,都由他们部门担当。小到员工名牌的制作,大到全体人员的测评和规划。工作琐碎,却必须细致到位,一点马虎不得。
Babara的下属分别负责薪资、招聘、员工活动、日常事务等方面的工作,她常告诉“部门的小朋友们”,在五星级酒店工作,即便是人力资源这样对内提供服务的部门,也要达到五星级的标准。
说到自己的团队,Babara显得非常满意,每个人从刚刚进入团队的“白纸一张”成长到能够独当一面,继而能在其他同事有需要的时候,及时递补、给予有效的帮助,堪称搭配完美、运转高效的组合。Babara的智囊团黄金法则
要根据每个下属的特点,为他们找到合适的职位,并让这个组合协作运转,Babara自有妙法。
Point1:“班干部”特质
我发现加入我们团队的新人中,有相当多的在大学期间就担任班干部的职位。人力资源这样一个提供后勤和细致服务的部门所需要的人,与班干部那种服务大家的特质很契合――他们更有耐心,也更会视帮他人解决问题为己任。
Point2:多方向 全功能
薪资福利、员工招聘、员工活动和日常事务,分别由我们团队中的不同成员负责,这当然考虑到他们每个人的自我意向,也有我对他们每个人性格特点的考量。在他们专攻具体方向的同时,我也会给他们安排一些Corss Traming,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同部门其他同事负责的范畴,每个人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整个部门的职能。这样,当人员变动的时候,每个方向的事务都有其他人可以分担,不会掉链子。
Point3:留空位 提干劲
我这个部门人员满额的话应该是七个人(加上我自己),但我一直让团队保持在六个人的规模,保留出一个空缺位置。这样一来,我的下属们都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下一个台阶应该踏到哪里。越有承担力的人,越有提升的机会。
用品牌DNA圈定好团队
Mike Hu LVMH集团Benefit品牌总经理
进入中国不过一年多,Benefit在彩妆市场上已经占据令人不可小觑的份额。伴随着全球零售伙伴丝芙兰在中国门店的递增,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中,并将随着2009年更多柜台的开设踏上新的阶段。Benefit品牌推广的成功足以成为一例职场上的经典个案,仅有四个组成人员的品牌核心团队就是制胜的关键。
奥巴马在美国大选中最终获胜,被Mike用来类比Benefit宣传的成功,不用铺天盖地的广告,不用让人不敢直视的超级大明星,靠的是以品牌精神凝聚起来的人、敢于梦想也敢于成功,以及Mouth to mouth的口碑,奥巴马可以凭这些获胜,毫无疑问,Benefit也可以凭这些创造更好的成绩。
Mike最常挂在口边的一个词就是“品牌DNA”,要做好一个品牌,最为关键的是对“品牌DNA”的解读和演绎。已取得的成绩,Mike归功于产品的优异品质、鲜明的品牌文化和团队的通力协作。而最令他自豪和欣慰的,除了Benefit斐然的销售成绩、日益提升的口碑之外,就是核心团队的凝聚――一年以来,整个团队只有新的血液不断加入,而没有一个人离开。
Mike的智囊团建立四步法
理性分析,稳扎稳打,Mike以个人经验教你建立个人完美智囊团的四步法。
Step 1:标准确定期
首先是要找人,作为一个Leader,越了解自己品牌的DNA就越容易找到适合的人。于是,Benefit团队需要的人的特质就很明显了:要年轻,要很活跃,要很有创意,对工作和品牌有高度的热情。作为一个小的品牌(相对于那些大集团、比较有知名度和历史的品牌而言),我们必须先占领市场再去细化人员的功能,所以我们需要多功能、复合型、渴望胜利的人才。团队最初组建的人员就是四个人,我、我的助手、一个人身兼PR Maneger和Marketing Maneger、一个人身兼Sales Maneger和Training Maneger。
Step 2:归属融入期
团队建立之后,就是运转的问题。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进入市场、争取一席之地。下属给我任何一个方案的时候,我都会提一个问题:“(和其他品牌)有什么不一样吗?”越不一样,消费者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大。品牌定位是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对于这个品牌的解读、演绎却可以非常的不同。在最初确定这个团队的组成人员对我们品牌有共鸣之后,就是让她们(除了我以外,我们团队的成员都是女性)深入理解这个品牌,把这种理解贯彻到工作中去。从最初到今天,我最关注的都是对品牌的热情,我的同事们总能找到这个品牌与众不同的地方,更愿意下工夫去发掘和体会这些不同之处。
Step 3:提升欲爆发
当团队能够稳定地运转,我需要的就是每个人有强烈的“改变”、“提升”的意愿。“想要改变自己”是我对每个团队成员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彩妆产品传达得最具体的一个意念,只要她的意愿和我对整个组织的构想有切合点,我肯定会给予空间和机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这种变化最终就会促成整个团队不断前进,这无疑是良性的,也会是持久的。在组建、凝聚团队的过程中,我认为Leader的情商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Step 4:充实细化更有效
我预期,下一步在两年以后细化现有团队,让每个成员的方向具象化、专业化,核心成员可能会增加两到三名。一方面我很有信心不断达成更高的目标,一方面我认为敢于成功不是急于成功,要把每一步踏稳,每个1000万都是由10个100万组成的,每个小小的成绩都值得庆贺,这个调整我会逐步进行。
TIPS:开发你的“外脑”
1.育人作用。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校园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组织者是社团。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锻炼下,具有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的学生社团,为学生发展个性发挥潜能提供了更多的“生长点”,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意图进行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在社团活动中锻炼才干,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自主能力。2.创造作用。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商定目标,自主策划内容,自由分配角色,自我调解冲突,自我评价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开拓、迎接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如在现代舞社团中,学生自己确定主题,用旧报纸、塑料袋等材料制作服装,并通过舞蹈的形式加发展示,倡导环保,效果甚好。3.承载作用。学生社团具有较好的教育、导向、凝聚、娱乐和参与功能。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社团活动营造的氛围,构造的人文环境,使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具有校园特色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不断地积累和沉淀,使校园文化底蕴不断深厚,并生生不息,传承不衰。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为了保证学生社团能顺利运转,学校必须加强管理,并加强对社团的指导。我校社团活动实行了教师指导制度,即聘请相关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是完善社团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他们都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号召力,在社团成员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依靠学生骨干,组织社团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学生社团的生命在于活动,深入挖掘活动中的教育因素,使该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让社团成员通过参加活动而受到教育。
二、对提升学生兴趣与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作用
1.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高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不断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没有显著特长的同学在不断参与社团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寻找到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所及之处,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特长;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很快就会在社团提供的平台中充分展示个人才艺,发现自己的价值,进而对学习、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信心。2.拓展交际,锻炼能力,提高适应性。社团成员来自全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参加社团活动,同学们就可以认识更多的人,拓展人际关系;可以在与人交往中学习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技巧;可以扩大联谊,锻炼口才和交际能力;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品质;如果能够在社团中担任职务,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创意等各方面的潜能,增强责任心和爱心,提高进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3.扩宽知识,夯实专业,提升就业能力。许多社团结合中职学校的特色,其活动是与专业、就业相关的,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知识的深化、延续、应用和发展。它们进一步扩宽和丰富了专业知识,为学生实习、就业、今后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参加普通话社团可以让幼师班的同学提高口语水平,为以后的幼教职业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4.陶冶美育,释放压力,促进创新力。同学们在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获取真知,提高思想境界,培养真、善、美的良好品格。学生社团能给同学们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心理压力。参与社团活动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同学们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维护,这不仅有利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挥,而且可以释放压力,使学生学会包容、学会乐观地看待困难。5.社团为学生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中职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中职学校社团千姿百态,充分体现了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一个社团,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重要作用。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同时,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影响使社团成员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三、对丰富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作用
德育涉及到教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提高职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不可忽视。学生社团具有的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在社团中,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与爱校情怀一向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有着强烈兴趣认同的学生组织的社团,很多的活动都洋溢着朴素的爱国与爱校气息。比如我校在“12•9”活动纪念日,学生社团开展大合唱、摄影、绘画等一系列纪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2.社团活动彰显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社团组织本身就是一个集体,聚拢了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同学,在某种意义上,社团本身的存在就意味着集体主义精神的存在,而社团活动更使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光大。如篮球、健美操社团不仅从中发展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讲座,进一步增强社团成员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到新的高度。社团的每个成员都为这个集体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所在的社团发展和壮大。3.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健康情趣。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因此中职学生有更多的课余自主支配时间,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普遍感觉空虚无聊,因此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组建的社团活动将成为丰富课余生活的一贴良方。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各个社团的活动中,在社团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健康情趣。4.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减少学生流失。社团活动是社团建设的灵魂,要保证社团长期有活动,社员人人有事做。同学们加入心仪的社团组织,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就会得到应有的发挥并得以固化和延长,从而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占满了学生的课余休闲空间,广大同学即使身置校园,依然“有去处”、“有玩头”,并在活动中找到快乐、自尊、被重视和被认可的感觉,从视觉上、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进而对校园生活产生留恋感和依赖感,大大降低学生的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