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范文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1篇: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范文

让暑期计划帮你管理孩子

在假期里,家长应帮助孩子制订一个计划(文化课预习计划、业余爱好学习计划),管理孩子的任务交给这个计划,父母要做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检查督促。制订计划时要和孩子商量,要让孩子多涉猎一些活动:游泳、武术、旅游、电脑等,劳逸结合,为其创造最佳的学习和放松的环境。

让平时的训练帮助你保护孩子

要保证孩子的暑期安全,家长平时就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争取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才可能从容应对各种威胁自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具体做法可以是:

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

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和分辨能力,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教孩子识别心存险恶的人、识破谎言和欺骗的知识与方法,以及遇到坏人和意外情况怎样向外界求救等等;

培养孩子遇事沉着的态度,平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场景,训练孩子遇事多动脑筋,不蛮干不逞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化险为夷的能力。

注意孩子的健康

在假期里,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也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以下几项家长需注意――

过量喝饮料:会导致食欲不振,情绪不稳,肥胖,腹泻等。

用眼过度:长时间地近距离视物会造成用眼疲劳,以致近视。

吃睡无规律:睡眠时间过长,吃零食过量,容易造成孩子肥胖,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体质下降。

心理问题:孩子独自留在家中,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中,不与外人接触,好动的天性受到压抑,对周围其他事物的兴趣减少,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维方式,产生孤独、焦虑、失落等不良情绪。

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暑期里,孩子有大量时间可以玩。要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甚至邀请小朋友们到家里玩,并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举动别人乐于接纳,什么样的举动不受别人欢迎;要求孩子热情主动积极参与游戏,并教导孩子与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物品,教育孩子在玩游戏时遵守规则。经过一个长长的假期,孩子自然会掌握与人交往的尺度,提高交际能力。

第2篇: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范文

关键词:自我管理;情绪控制;行为习惯;家校联系

中图分类号:G421;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13-01

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完整人格的养成和个性的充分显现,而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必要的前提,也是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要想真正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首先要从小学低年段着手,同时必须厘清目前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

一、对自我管理的界定

自我管理在实际研究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集体层面,指一个集体的自我管理,如班级的自我管理。另外一个层面是个体层面,指个体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等事宜的管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自我管理,仅指个体层面的自我管理。所谓的生活中自我管理习惯,是指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能主动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管理,能够主动控制和协调个人与他人、集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样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和倾向。本研究主要针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习惯的培养,即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遵守学校纪律;承担一些简单的班级日常事务,并努力完成;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二、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一是自制力差。学生由于刚刚升入小学,还未养成一定的良好晨读习惯,早上来到学校,个别同学只顾跟周围人说话而不能自觉地朗读课文,甚至有些同学专门打扰正在认真晨读的学生。不少学生在上课预备铃响后,不能自觉做课前准备,而是大声喧哗,桌面上一片狼藉,更有甚者随便离开座位。乱丢用具,教室里随处可以看到满地的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具。二是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缺乏承担班级日常事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情绪控制力差,易与同学产生矛盾。缺乏一定克制情绪的能力,不会从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当跟同学发生争执和冲突时,不会克制和包容。

三、制约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因素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实意义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展较低除了自身原因之外,还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原因。

(1)制约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因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实现的。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大部分尚处于前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学生认为其他人跟自己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该阶段的学生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这个年纪的学生关注点在自身以外的客观世界。对自我克制、自我反思、自我激励的意识比较淡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低下。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习惯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当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在学习方面就能自觉有效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自然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具有一定的自制力,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素养自然就养成和提高了,自然有助于学校的管理工作。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要想在未来的生活中不被淘汰,就应该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举措

(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一是培养学生做事能力。要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学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做好课前准备。培养学生讲卫生、爱劳动的意识,对于力所能及的班级事务,如摆桌椅、擦黑板、擦桌子等,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做。在课堂上和路队中,自觉遵守纪律,不要随便说话,为争当文明班级做出贡献。二是建立责任到人的岗位监管制度。实行责任到人的岗位监管制度,细化班级管理事务。设立晨读监督员、课前准备监督员、桌椅摆放监督员、卫生监督员、午餐监督员、路队监督员、眼保健操监督员等岗位。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还有助于学生自我约束,进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加强家校沟通。一是保持家校教育方式一致。要做好家校的交流沟通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溺爱孩子的家长,教师要提出合理建议,提建议时要注意用语得体,语气委婉。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建议家长给予孩子一定的发挥空间,保持家校教育方式的一致,这样有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二是针对持不同教育模式的家长,给予一定指导。有些家长工作繁忙,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教育方式,可以建议家长抽出时间多与孩子相处,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应予以及时有效的教育指导;对于溺爱包办型家长,建议家长放手给孩子一些自我发挥的空间;对于民主性家长,多听听他们的教育方式,必要时可以组织家长会,请家长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方式方法。

五、结束语

总之,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树立、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意识的觉醒、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的有力引导,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细处着手,持之以恒,持续养成。

参考文献:

第3篇: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范文

3~7岁的孩子乱发脾气,通常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不知道如何加以管理。当孩子学会和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时,他会更加接纳自己、包容别人,其情商和个性也会同时得到提升。

识别和理解――3~4岁孩子的情绪课程

很多爸爸妈妈反映,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比较容易发脾气,为一点小事情就可以大哭大闹。

其实,发怒是人的情感表现形式之一。3~4岁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还不够平衡,兴奋过程超过抑制过程,情绪表现便会极度强烈,这种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情感的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如何协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绪,顺利度过情绪表达阶段呢?

关键词:学会用语言表达

第一步:识别我情绪

定义:爸爸妈妈从旁提示,引导孩子了解和区分各种情绪。

常用方法:提示法

孩子即便闹情绪,也不太清楚自己闹的是何种情绪,家长在讲道理之前可加以提示。慢慢地,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反应就会有初步的概念和区分。一旦孩子能正确地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为良好的宣泄迈出了第一步。

实例:嫉妒小弟弟

妈妈和佳佳在小区里散步,见到邻居家的小弟弟,妈妈想要去抱小弟弟,佳佳气鼓鼓地快步上前,用力推开那个小弟弟。

妈妈发现佳佳情绪不对头,对他说:“看你眼泪汪汪的样子,有点嫉妒了吧!”

“没有!”佳佳立即否认,还把头转向一边。

第二步:理解我情绪

定义:协助孩子把发脾气和可能导致发脾气的原因结合起来。

方法1:搂抱法

3~4岁的孩子仍然很喜欢身体接触。初进幼儿园的孩子,十分希望老师牵他的手,摸摸他,亲亲他。有时只要大人拍拍他的肩膀,也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孩子需要得到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在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需要尽量利用各种机会搂抱孩子。

实例:鞭炮好可怕

小区里有人迎娶新娘,鞭炮声震天响。孩子受到惊吓,哭了起来,妈妈温柔地抱起孩子,柔声对她说:“鞭炮声音突然响起来,吓到你了,是吗?”孩子边哭边点头。

当家长以认可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情绪,他便会认为情绪的流露是自然的,每个人都有表达情绪的权利。

方法2:概括法

孩子在大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无法连贯表达,家长应努力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获得有效信息,然后加以归纳总结,重复一遍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妈妈理解他,更理解他的情绪。

实例:谁抢了谁的玩具

祥祥和小朋友一起玩,玩着玩着,为一件玩具争抢起来。

这时,爸爸回来了,祥祥向爸爸哭诉:“我……不要……小弟弟……抢……”爸爸结合当时的场景,概括之后对他说:“你的意思是,这个玩具是你的,不要让小弟弟拿走,是吗?”

祥祥知道爸爸理解他的意思,也就不哭了。

尽管此时家长并没有在和孩子讲道理,但有趣的是,孩子发现大人能理解他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

表达和管理――5~7岁孩子的情绪课程

5~7岁的孩子处于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大人相应的反应;他们还会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对情绪因果的理解能力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日渐成长的时候,家长的协助手段也需同步提升。

关键词:学会选择和管理

第一步:表达方式的选择

通过“演故事”的办法,运用简单的角色扮演,表达孩子的情绪。

方法1:互换法

利用孩子日常比较爱听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角色互换,体验不同的情绪色彩,使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觉察。

实例:乐乐演故事

乐乐吃饭时总闹别扭,妈妈让乐乐扮演故事《不爱吃饭的东东》里的东东,乐乐妈妈扮演东东的妈妈;然后,两人角色互换,由乐乐扮演妈妈,妈妈扮演东东。

演故事的过程中,妈妈清晰地告诉乐乐,“妈妈”、“我现在不饿,过十分钟再吃。”、“我好饿啊。”、“我真的饱了。”……出乎意料的是,等两人将角色换回来,乐乐再度扮演东东的时候,她变得善于表达,而且也不胡乱摔勺子了。

方法2:对峙法

通过真实场景,培养孩子和同伴之间友好合作与相处的能力。爸爸妈妈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他应对情绪的正确的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有效。

实例:别碰我的玩具

西西抱住自己的玩具熊,不让别人碰,妈妈没有责备西西,而是扮演起他的小伙伴――亮亮,委屈地对西西说:“你什么都不肯给我玩,我只好去找某某了!”说完,转身走开。

西西一个人抱着玩具,想了一会儿,追上来邀请“小朋友”一起玩。

真实场景的情绪比模拟故事时更激烈,家长可以适时提醒孩子,不懂得分享、耍小脾气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在模拟时,还可引入一些社交小技巧,如“换着玩”、“轮流玩”等,让孩子知道,换种表达方式可能更容易达到目的。

第二步:学会管理情绪

孩子在5~6岁时,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7岁时,就有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了。家长在协助孩子管理情绪时,需要注意以下3点:

1、把握消气的火候

当孩子的表现有点不近情理的时候,家长可以在确保孩子人身安全的情形下,走开一会儿,并说,“你看上去心情不太好,等你心情好了我再来找你玩。”等孩子的哭闹声轻了,再走近孩子,假装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不经意地递给他一些好吃的东西或提议去哪里玩等。

2、家长的示范作用

家庭和睦,父母关系亲密会给孩子以良好的情绪示范。家长不开心的时候,不妨清晰地告诉孩子,如“妈妈现在很不开心,你自己玩一会儿好吗?”这时千万不能将心中的怒气转到孩子头上,否则,孩子可能学会迁怒他人的情绪发泄方法,不利于自我情绪的管理,更影响其日后良性的社会交往。

3、适度的宣泄策略

在孩子憋气、窝火时,不妨教他几招安全宣泄的方法,简单的体育运动通常比较奏效。

策略1:发泄球

给孩子一个好看、好玩又摔不烂的“发泄球”,教他在生气的时候,往地板或墙面上砸,没砸几下,他的注意力就被这种造型可爱、颜色鲜艳的乳胶制品吸引了,很可能越砸越开心。

策略2:拳击沙发垫

从小教导孩子,不要把负面情绪郁积在心里。在家中,可以因地制宜地用沙发垫子作为情绪宣泄的工具,看着孩子煞有介事地攥着小拳头击打的样子,真令人忍俊不禁。

第4篇: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注意力也逐渐转移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来,尤其是幼儿教育,这个阶段是幼儿自理能力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幼儿教师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就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展开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幼儿教育;自我管理;影响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和指导他们学习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幼儿基本出生在优厚的生活环境中,家长对幼儿呵护有佳,爷爷奶奶更是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更加溺爱,在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要依赖家长,自理能力较差。对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帮助,使孩子尝试着去自我安排活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孩子在教师的影响下,逐渐产生独自尝试的欲望,从而主动去尝试和探索,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笔者结合在幼儿教育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策略

1、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机会来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师要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对学生进行指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在长期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另外,在教师帮助学生做一些事情时,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注意的事项,给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掌握做事情的技巧和原则。如教师在给学生穿衣服时,教师要在穿衣服过程中给学生讲解穿衣服的技巧和顺序,先从哪里穿,再穿哪里,按照什么顺序来穿衣服等等,这样在教师长期的指导和影响下,学生能逐渐的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2、利用榜样作用,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榜样是指用别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影响受教育者,它的特点是通过向学生进行具体化和现实化的事例,向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道德规范。在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中,榜样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带班情况中我发现,在自己心情烦躁自律能力差时,也会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幼儿,所以,幼儿教师要注意调节自身的情绪,用自身最好的状态来呈现给幼儿,将自身良好的自律能力传染给学生。因此,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将自身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展现给幼儿,使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幼儿效仿的对象,使幼儿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职责,更是广大家长的义务。有些孩子在幼儿园会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回到家之后就会变回的最原始的状态。幼儿这种在家和在园的截然不同的表现,证明了家庭环境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此,家长要重视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将幼儿日常的表现反应给家长,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从而促使家长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家园合作,形成合理,共同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和作用

1、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智力的发展

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幼儿会独立的去思考,并按照教师的指导来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幼儿开动脑筋去思考和总结,对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2、使幼儿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

在幼儿园这个小集体内,由于幼儿较多,教师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使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能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适应集体生活的要求。

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不仅要使幼儿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更要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幼儿时期是思维和习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性格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幼儿在生活中能独立的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物,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自理能力,逐渐养成幼儿独立自信的性格特点。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华真.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究.2013.

第5篇: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范文

你好学,孩子便认真

剧情回放:芈月很专注地给各个进谏分类,而芈姝却在一边马虎打哈欠。其结果就是芈月的儿子认真地抄写户籍资料,而芈姝的儿子却在竹简上乱涂乱画。

点评:孩子学习不认真,不要只批评孩子,先问问自己:我这个月看了几本书?芈月之所以会成为大秦的太后执政多年,就是因为她博览群书通晓百家学说。每个母亲想要成为家里的“太后”,让孩子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那就先从一起阅读开始吧。

你和善,孩子便友爱

剧情回放:芈月儿子的兄弟被欺负的时候,芈月让孩子用自己心爱的小鸟去安慰他人。形成对比的是芈姝,把自己的儿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坏了,不是动不动怒斥膳房做的膳食不合儿子胃口,就是严厉斥责珍珠带儿子玩耍时间太长而使得他直喊头疼胸闷不肯吃饭。其结果就是让儿子公子荡唯我独尊,不仅不尊重自己的母亲,还常常欺负自己的兄弟和蔑视臣子。

点评:芈月用自己对他人的和善,教会了儿子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你的孩子对家人和身边的人友爱吗?是不是一不小心成了熊孩子和小霸王、动不动就打外公外婆或是欺负小朋友?得人心者得天下,母亲友善,孩子便友爱。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受人欢迎,不妨先做一个和善的母亲。

你镇定,孩子便淡定

剧情回放:公子稷和母亲一起经历天寒地冻、无米下锅、冬天喝凉水,非小儿可以承受的艰难生活。但公子稷却表现得异常淡定、懂事和努力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因为妈妈做足了榜样。

点评:人生有喜有悲,有顺途也有逆境。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个健全的人格。相信现代人已经不可能再经历电视剧中坎坎坷坷几经磨难的人生了,但芈月那种遇事镇定而从不抱怨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每个母亲都要学习的。情绪是可以被传染的,处事方式和态度是可以被模仿的。首先作为父母遇事镇定,孩子才能拥有处事不惊、灵活应变的能力。

你放手,孩子便成长

第6篇: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范文

【关键词】幼小衔接 家长 老师 幼儿

一、幼小衔接问题的主要表现方面

1. 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目前,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孩子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2. 幼小衔接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3. 幼小衔接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

1. 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他们只关注孩子学会了写字、拼音和算术算法,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孩子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

2.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出现了选择性小学入学测试。许多家长为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以顺利通过入学测试。

3. 目前我国很多幼儿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长缴纳的学费,因此家长的利益诉求在某种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幼儿园的利益取向,家长对选择性入学测试的支持态度导致幼儿园不得不更改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使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解决策略

1. 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利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在给孩子知识准备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的入学兴趣。例如:我们平时要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们还要制作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以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们就要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另外,还要常常安排丰富有趣的晨间活动吸引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们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

2. 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

3. 幼儿园老师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幼儿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高学习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运用语言诱导幼儿保持学习的持久性、专注性。要激发孩子爱阅读、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提高书写能力。要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归纳、概括、想象、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二是提高自理能力。小学生的课间和课余时间都是自由支配的,生活需要自理,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独立意识,可以让幼儿初步学会听上下课铃声,让幼儿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三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在大班后期,加强与幼儿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让孩子们慢慢掌握人际交往的规则,老师利用榜样、表扬的方法让孩子知道怎样做自己才受欢迎,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学会交朋友,让他们学会融入集体。四是注重趣味性、培养孩子的基本功。我们还要注重给孩子打好基础,培养基本功,比如学拼音,不是教孩子从头到尾学会每个拼音字母,而是教给他们一些学拼音的方法,如“p”和“b”,可以问孩子:“它的尾巴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哪个像小狗竖起尾巴?”孩子经过仔细观察很快就记住了,他也会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的拼音字母。又如认字,可以让孩子认识字形,把字当图案玩偏旁部首的游戏,让他来组合各种字形,在拼拼玩玩的游戏过程中,他就认识了一些汉字。

第7篇: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范文

关键词:家园合作、中班幼儿、阅读能力

【分类号】G613.4;G616

幼儿的阅读活动能够帮助幼儿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丰富的词汇量并培养幼儿艺术审美、想象、创造及语言管理能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应该是和幼儿园的教育相一致的。因此,也需要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长远发展。家园合作拓宽渠道阅读即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使家园阅读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萌发、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中班幼儿阅读现状分析。

经过小班一个学年的发展,中班幼儿各方面能力不断发展,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4―5岁幼儿阅读发展的指引,分析幼儿的阅读现状如下:

第一, 中班幼儿已有初步的阅读意识,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图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能够初步与同伴用简单的言语进行交流,会边看边说书中的单独内容。

第二,阅读的兴趣比较单一,阅读思维跳跃,对于画面的阅读往往只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不重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三,幼儿对于画面的观察和理解还是建立在依赖成人引导的情况,不能很好地观察画面上的每一个角色的表现,因而无法理解关键性的故事情节。

第四,幼儿阅读持续性不长,阅读习惯较差,需要成人不断地引导和指示下进行阅读活动。

二、家园共育,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教师制定合理的幼儿阅读能力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4―5岁幼儿阅读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幼儿阅读能力目标:

1、反复看自己喜欢的图书。

2、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

3、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知道它们表示一定的意义。

能大体讲出所听故事的主要内容。

4、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

5、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二)有效途径,家园沟通提高家长意识。

1、通过调查问卷、对话等形式,了解家长现实需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园活动,针对中班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和个别谈话的的形式了解家长对于幼儿阅读活动的看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充分利用家长会及网络的作用,开展专题讲座和探讨活动。

(1)首先根据《指南》当中对于中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要求,完整地展现给家长,提高家长的意识。

(2)根据发放家长调查问卷结合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疑问,提供给家长好的方法和措施:

①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

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③探讨出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适合提供给中班幼儿的书籍。

(3)通过班级QQ群这个平台,对幼儿在家阅读情况,对于孩子的阅读培养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鼓励家长在网络上多说多看,充分发挥这一平台的优势,尤其是不太爱表达表现的家长在这里也能够有将好的经验进行分享。

(三)安排活动,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开展丰富的家园活动,引导幼儿参与阅读活动,在阅读能力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其中的活动,都是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的,因此在与家长沟通好的情况下开展以下活动,便能够让阅读活动的开展事半功倍。

1、幼儿园阅读活动:

(1)阅享清晨:每周安排一天的晨间谈话活动,以教师给孩子们介绍图书为主,结合一本小书或者是一个故事。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让家长帮助一起准备在活动中给同伴介绍,并投放到阅读角中,请幼儿自由进行取阅,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也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了简单的示范,了解如何阅读图书。

(2)精读好书:教师通过重视阅读教材的合理选择,结合各种媒体和手段吸引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提问的预设引导幼儿尝试自主观察图片,了解图片情节并用详细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发展和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如何阅读图书,怎么保护图书等的活动,让幼儿知道阅读活动的常规,养成良好的阅读方式和习惯。

(3)温馨角落: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安排并邀请幼儿共同装扮阅读区,尽量保持阅读区温馨和安静的氛围,让幼儿在参与装饰的过程中对阅读区环境的独特性充满好奇。

(4)父母课堂:充分发挥家长助教活动的优势,每个月邀请几位家长参与助教活动。结合阅读活动主题,一个家长带领几位孩子一起,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阅读活动。鼓励幼儿在小团体中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书中活动的看法,也让家长们在参与中了解幼儿需要。

(5)好书交换:每位孩子带来一本图书,请幼儿自由交换书。发挥一本书的最大化价值,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学年里面看到30本以上的书,解决了家长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书的难题,还增进了幼儿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幼儿的阅读兴趣。

(6)图书分享:根据幼儿在家里看书的情况,每周邀请两位小朋友给全班小朋友进行图书分享的活动。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说说图书名字,书本中的内容邀请小朋友也来看。并将这本书放在班级里的好书位置,小朋友就可以随意享用,在下一周新的小朋友推荐时更新。

(7)自主阅读:在每天的过渡环节中设置一次幼儿自主阅读环节,减少教师在过渡环节的隐性浪费,给幼儿提供一段自主阅读活动的空间。这期间鼓励小伙伴一起观察阅读,丰富幼儿阅读的形式,增进幼儿间的交流,这个环节也是幼儿最愿意参与的活动之一。

2、家庭阅读活动:

(1)营造环境激兴趣

①环境的营造:请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的独立空间,根据幼儿的喜好打扮阅读角,这样更能让幼儿有愿意参与的愿望,为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打下基础。

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活动以亲子阅读为主题,请家长在家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并用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孩子带来,与同伴说一说,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阅读的情况,说说一起看了什么书,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③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请家长们在班级的网上交流平台上说说自己对这一段时间,与孩子阅读活动中的感悟,分享和交流中活动新的经验,帮助家长相互提高。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幼儿在家庭阅读活动中环境营造的主要部分,只有家长愿意看,愿意说了,孩子更有阅读的愿望。

(2)亲子阅读讲方法

家长在家庭进行活动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来支持幼儿的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的家长提供良好的方法,帮助家长提升引导能力。

①用心朗读:为孩子朗读阅读内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②合理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学习观察画面的能力。

③重复阅读:多次讲述,帮助幼儿加深认识。

第8篇: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范文

今天学习的是《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上篇“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这一章节,李老师指导教师怎样“读好书、交高人”,以获得自身综合素质的长足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和谁交朋友的确很重要,朋友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就能登上巅峰。

科学研究证明:“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人生!反之,交友不慎,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生命中拥有“高人”是如此重要!

与以往的读书随想不一样,李老师的这些文字激起了我的跳跃性思维,我忽然想起了前一段时间一位朋友所谈到的对于教育的困惑:她的学生和她自己的孩子都“不服管”,以至她难以达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目标。李老师的“读好书,交高人”的观点,启发了我的思维,使它产生出一个新的理念,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很多教师和家长都面临的困惑。那就是:

做孩子身边的“高人”,不做孩子身边的“高人”!

这第一个“高人”,指的是“读好书,交高人”的“高人”;

这第二个“高人”,指的是“权力高人一等,地位高高在上”的“高人”。

也就是说,不管是教师对学生,还是家长对孩子,我们都要抛弃常规思维里的“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身份,做一个与孩子一起学习的好伙伴,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优秀学生”,以朋友和榜样的身份来影响孩子。

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做公益劳动,缺乏责任感。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地去指责和要求他们,而是自己先去做那一个“热心公务的学生”,看到教室里的一片纸屑,弯腰将它捡起来,看到走廊上掉落在地的雨衣,小心将它放回原处。从自己做孩子身边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高人”开始,培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人”,营造一个“高人”环境,大家都来为集体负起责任。

一些孩子不喜欢朗读和背诵,很多老师采用奖励和惩罚并用的方法,仍然收效甚微。如果我们这时候能放开学生,像美国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那样,先自己去做那一个“热爱朗读的学生”,在给孩子们示范朗读的时候,总是做到感情饱满、精力充沛、全身心地投入,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模拟各种各样的嗓音,用尽力气大叫……这种如痴如醉表现力极其丰富的朗读,能深深地感染学生,他们也会带着表情朗读,根据角色变换嗓音。身边的“朗读高人”让他们懂得,朗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朗读,是一件多么令人着迷的事情。

想让孩子学会倾听,首先自己得善于倾听,即使学生的回答让我们失望,即使他的观点毫无价值,都要用心的耐心的听他讲完;

想让孩子一听到上课铃就能很快安静下来,首先得自己在铃声响之前,就做好课前准备,在铃声响起的那一秒钟已经稳稳地站在讲台上巡视所有同学……

总之,我们希望学生们拥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优秀的品质,首先自己就去做那一个“理想中的学生”,以孩子们身边的能影响他的“高人”的身份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因为崇拜你而学习你,因为敬你而服你。不要只是简单粗暴的“高高在上”的行使你的管理权。

第9篇: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范文

“社会脑假设”(Social brainhypothesis)理论是由布拉舍(Brothers.L)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脑认知进化理论。布拉舍等人研究发现,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存在一个认识和理解表情、揣摩意图的神经机制,即“社会脑”。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社会脑”承担着了解或推测他人的目的、意图、信念等信息的处理任务,使人类得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往,所以说,“社会脑”对人的社会认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脑”的生长与学习时间、大脑新皮层面积以及社会环境有直接关联。正因为有“社会脑”,储存和利用社会信息的能力才通过种系相传保留了下来,因此,它对种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同时,“社会脑”处理的信息常被用以应对或适应新环境,因此,“社会脑”大脑皮层的发展保障了人类的生存和环境适应。反过来,也正因为人类需要学习、掌握复杂的社会技能而使“社会脑”的生长发育成为了可能。

布拉舍等人的研究表明,“社会脑”由社会认知的神经网络构成。其中包括眶额叶皮质、前额叶皮质、颞上回以及杏仁复合体。在社会认知的神经网络中,除了上述部位,承担信息处理的还有右侧顶叶、基底神经节、侧顶枕叶联合区等部位。人的面部表情识别工作则由较为特定的梭状回、杏仁复合体以及颞上回来执行。犹如人在社会中所编制的网络那样,“社会脑”其实也是分布在大脑各个区域的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网络。

根据这一脑科学研究成果,我们认识到,如能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让幼儿有更多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的机会,更多处理人际关系的机会,更多学习社会交往技能的机会,就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社会脑”的生长发育。这不仅可在行为层面和心理层面为他们将来获得社会成功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能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坚实的生理基石出。

二、“一脑三育”的实践研究

1.社会交往中的礼仪教育实践

诚如西班牙小说家松苏内吉所言,“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如何让幼儿掌握这把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可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来实施礼仪教育,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国悠久的、优良的礼仪传统,同时学习世界各国的社会交往礼仪。

礼仪教育将有助于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成为他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我们可从“礼”着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把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餐饮礼仪、着装礼仪、乘车礼仪、问候礼仪、告辞礼仪等基本的社会交往礼仪作为幼儿每日的必修课。一日生活中,我们要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形成礼仪行为的机会,帮助幼儿逐步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重阳节”中有“走进敬老院”等社会实践活动,在中班主题活动“出游记”中有“我们一起去秋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小班主题活动“我爱幼儿园”中有“快乐的幼儿园”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有机会充分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逐渐形成讲礼仪的习惯,而且也鞭策着周围的成人作好幼儿的表率。

2.社会生存中的安全教育实践

在幼儿阶段,社会生存教育应聚焦于安全教育,让幼儿学会辨识来自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各种外显或潜在的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威胁,并能通过适宜的应对措施来消除这种威胁。幼儿只有身心都是安全的,才有可能在社会上生存。

本文所言的安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幼儿传授生存的知识或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生存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在相关课程中设计了模拟自然灾害的场景、进入有陌生人的实践场景,并设计了有关识别家中危险、掌握可求助资源(识记119、110电话号码等)等系列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模拟和场景体验,了解生活中哪些情形是不安全的,如果遇到危险情形应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些训练看似平常却包含很多学问,不仅可让幼儿学习掌握安全生活的技巧,而且可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然,安全教育不仅可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还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机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科学的引导。

3.社会情绪中的情绪管理能力教育实践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这个名词是由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提出的,他认为情绪管理能力是一种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的能力,也是一种及时排解社会生活中由矛盾冲突或负面事件引起的不适反应的能力。善于管理情绪的人皆能以达观的态度、乐观的心情来及时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

本文所言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指幼儿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和控制的能力,即驾驭情绪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幼儿不仅可确保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还能和家长、教师以及同伴保持良好的人际互动。如果说婴儿的基本情绪大多受生理需求支配,那么幼儿的基本情绪则与社会情绪的关联更为密切,因此情绪管理能力的社会意义也愈加突出。

在开展幼儿社会教育时,我们设计了“心情晴雨表”“忌妒”“自卑”等活动,以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情绪管理,进而能以合适的方式准确了解自身的情绪状态,促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并且乐意学习将消极情绪状态调节到中性情绪甚至积极情绪状态。

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还需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例如,让中、大班幼儿通过感知同伴的情绪来调节自身的情绪,懂得只有尊重他人,依靠教师、同伴和家长,才会产生并保持良好的社会情绪,或学习控制负面情绪的发生;让幼儿学会情绪管理,也是让他们学会及时排解生活中因与同伴、教师和家长的矛盾冲突而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学习以合适的方式缓解自己紧张的心理。

附:忌妒(大班)

实施目标:

1.理解什么是忌妒,学习辨识忌妒的情绪。

2.学习一些简单的排解忌妒情绪的方法。

3.知道忌妒是一种不好的情绪。并能尝试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

实施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忌妒他人的情感体验。

材料准备:《亿童亲亲社会》、“忌妒”操作单、家园互动卡“忌妒”。

实施过程:

开心晨谈

教师提问,引发幼儿对话题的关注。

引导语:你最喜欢什么东西?如果你没有,而其他小朋友有。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好吗?

体验时光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白雪公主》,帮助幼儿加深对忌妒的理解。

二、感知理解

1.引导幼儿了解忌妒是一种不好的情绪。

①皇后为什么要除掉白雪公主?

②你们喜欢皇后吗?为什么?

小结:忌妒就是看到别人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觉得别人比自己能干时,心里产生的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忌妒是一种不健康的情绪。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忌妒的经历。

引导语:你有没有忌妒过别人?忌妒过谁?为什么忌妒他(她)?

3.引导幼儿翻阅《亿童亲亲社会》,欣赏画面,并诵读儿歌“忌妒”,进一步加深对忌妒的理解。

引导语:儿歌里的小朋友忌妒什么?他觉得忌妒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和你的感觉一样吗?他是怎么调节自己的?

4.师幼共同总结排解忌妒情绪的方法。

小结:忌妒是一种不好的情绪,需要我们克服。如果忌妒他人拥有某种东西,我们可以向他说出来,并赞美他所拥有的东西;如果实在喜欢,可以告诉爸爸妈妈自己也想拥有,不要藏在心里。看到别人获得表扬时,我们应该替他感到高兴,祝贺他并向他学习。看到别人比自己能干时,应该当面说出自己对他的赞美。只要我们能爱别人、爱自己,能为别人的进步感到高兴,就能战胜忌妒心理了。

三、操作体验

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忌妒时会怎样做,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排解忌妒情绪的方法。

引导语:当你忌妒别人时,你开心吗?忌妒是一种什么感觉?忌妒别人时你会怎么做?

2,引导幼儿拿出“忌妒”操作单,完成练习。

3.师幼共同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快乐区角

1.幼儿自由分享,说说还有哪些排解忌妒情绪的好方法。

2.教师指导幼儿在区角活动时与同伴或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游戏》册中“我的情绪我做主”的游戏。帮助幼儿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教师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并完成《家园互动卡》中“教师观察”部分的工作内容。

离园活动

1.发放《家园互动卡》,提醒家长在家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完成“家长观察”部分的工作内容。

2.提醒家长注意疏导孩子的忌妒心理,以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实施建议: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观察班上所有幼儿的表现,对反应较慢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关注;另外,尽量不要开展具有竞赛性质的活动,以减少幼儿之间的不良竞争,避免引发幼儿的忌妒心理。或者在开展相关竞赛活动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理解竞争要建立在友好的基础上。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告诉幼儿要相互合作、帮助,为彼此取得的进步而高兴。对于那些忌妒心较强的幼儿,教师应加强引导,注意鼓励,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效克服忌妒心理。教师还应经常有针对性地表扬每个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被关注、被欣赏的体验,以有效防止幼儿产生忌妒心理。

资源链接:

故事《白雪公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