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直接融资范畴范文

直接融资范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直接融资范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直接融资范畴

第1篇:直接融资范畴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房地产企业融资;融资渠道;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3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79-03

房地产企业融资,是指发生在房地产经济活动中的,通过各种信用方式、方法及工具为房地产业及相关部门融通资金的金融行为。广义的房地产融资指的是筹集、融通和结算资金的所有金融行为;狭义的房地产融资只是指其中的一环,即专指资金融通行为。

房地产一般的开发过程,都需要巨大资金的支持。项目启动的初期需要资金,完成拿地、规划、设计等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开发阶段需要工程建设资金完成项目;处于发展期的企业,为扩大再生产,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各项资源储备。由此看来,如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如何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是投资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

一、我国房地产融资现状

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房地产价值的提高而逐渐演变的。房地产价值较低的时候,房地产企业自己就可以筹集开发所需的全部资金,几乎没有房地产企业融资需要;随着房地产价值的逐渐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必然存在资金投入集中性和来源分散性的矛盾、资金投入量大和每笔收入来源小的矛盾、投资回收周期长和再生产过程连续性的矛盾。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贷款,在房地产企业融资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贷款方式的优劣、开发风险的大小和开发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融资成本的大小。经历多轮宏观政策调控之后,商业贷款越收越紧,在目前银行对房地产行业严控贷款的形势下,近年来国内房企对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房地产直接融资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开拓融资渠道,拓展房地产信托、企业债权、房地产股权私募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新型的房地产融资业态,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是房地产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房地产业直接融资趋势具有多方面的好处。第一,分散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企业通过直接融资使得资金来源多元化,就避免了把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转嫁给银行。第二,有利于减轻实物性房产投资的压力,把资金吸引到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端,有利于缓和供求矛盾。第三,把民间投资引到房地产领域,也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分析

1.银行贷款。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主要是定金及预付款)两个方面。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较低,主要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资金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的整个过程。银行贷款实际上支撑了房地产开发经营周转的主要资金链,我国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度很高。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商业银行会加强贷款风险的审查措施,使得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中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逐渐减少。一旦房地产经济发生波动,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将转变为银行的金融风险,进而影响国家的金融安全。可以说,以后多数房地产企业是难以继续依赖银行贷款进行开发的。

2.房地产信托。房地产信托一般是指以房地产及其相关资产为投向的资金信托投资方式,即信托投资公司制定信托投资计划,与委托人(投资者)签订信托投资合同,委托人(投资者)将其合法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进行房地产投资,或进行房地产抵押贷款或购买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或进行相关的房地产投资活动。

信托制度的优越性、灵活性以及独特的财产融资功能与权益重构功能,使它成为最佳融资渠道之一。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信托主要是由信托公司兼营的一种业务,其主要工作是房地产资金信托。从长期发展来看,应成立独立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为房地产开发、收购、买卖、租赁、管理等各环节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适应房地产行业特点提供长期性融资模式。统计数据可见,2013年第一季度房地产信托环比增长12%,可以预见,今后信托在整个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里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3.股权融资。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股权融资是房地产企业与资本相结合的理想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再融资,即采用增发配股、可转债等三种融资方式可从容化解各种宏观金融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缓解资金方面的压力。上市融资分直接上市融资和间接上市融资两种。直接上市融资的金额比较大,但是上市的门槛比较高,比如负债率不能高于70%的规定是很多企业不能选择直接上市融资。加快股权融资发展要加大股权融资比重,降低目前入市的门槛。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短期内,这些条件不会有很大变化。更多的房地产企业选择间接上市——买壳上市,买壳上市需要大量现金,目的是通过增发、配股再融资资金,但前提是企业必须有很好的项目和资金进行置换。而拥有大量现金和好的项目都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很难具备的,所以我国房地产企业走上市这条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4.债券融资。房地产证券是房地产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也是房地产资金筹集的一条重要渠道。房地产债券较一般债券收益相对较高;与股票相比,又可以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而有较高的安全性,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企业债券成为企业外部融资优先考虑的方式,债券融资额往往是股票融资额的3到10倍。而我国的房地产债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债券融资额总量方面,远远不及股票融资额。目前只有少数国有企业能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而民营房地产企业,即便是大型房地产企业也对债券难以问津。房地产企业进行债券融资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证券市场的改革力度,完善房地产金融法规,为房地产企业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房地产企业要立足于国内证券市场,向海外证券市场拓展。

5.房地产股权私募基金。股权私募基金一般是指从事私人股权(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基金。房地产股权私募基金是股权私募基金的一个分支,属于产业基金的范畴,定向投资于房地产行业的基金。另一方面,他也是房地产投资基金的一种,和其他投资基金一样,通过发行基金份额的方式将投资者拥有的资金汇集成基金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投资于基金合同确定的领域,以提高资金利用率进而获取收益,并返还给投资者的集合投资方式。房地产私募仅仅这几年增长速度也比较快。在发行数量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北京这些地方增长特别快。与此同时,私募基金投资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以前这些基金都在规避拿地环节,而现在,从前期拿地到后期持有型物业投资,乃至全产业链都有地产基金介入。此外,如何开展与地产私募基金等长线资金的合作十分重要。

6.其他方式。房地产企业的海外融资增速很快,一些大的品牌房地产企业到海外低成本拿地,一些中小企业到海外IPO、融资。2012前9个月,海外融资一共才400亿,而当年第4季度就有200亿元,2013年第1季度就达到了300亿元,可见其增长速速之快。除此之外,企业间通过兼并融资、股权整合实现融资、扩大产业的案例,在这一两年也越来越多。

民间投资同样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现在的民间投资也在发生一些新变化:首先,由于限购、限贷政策,投资住宅的纯投资性需求已经大为减少。其次,原来一些民间资本是买住宅,现在却转投到了其它方向。大致情况是,50%左右的资金投到了比如能源、高新农业、科技等领域;剩下的50%资金还留在房地产,但投资已经出现分化,一是买商业地产,二是买证券化产品,三是到海外买房。值得注意的是,和实物买房相比,这几年证券化投资趋势非常明显。比如买信托、投私募,还有通过银行的理财进行投资。

三、优化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措施

我国房地产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因此,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从信贷入手调控房地产市场可以取得根本性的效果。我国目前银行贷款规模过大,金融压力与风险加大,必须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的条件,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抵押贷款的审查,避免资金过多的流入房地产开发市场,造成投资过热。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正在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其次,随着间接融资的总量及门槛有所限制,实现房地产融资的多元化特别是直接融资是房地产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房地产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或再融资,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房地产项目资金需求方面的压力。

近期关于金融系统的一系列事件冲击着人们的眼球。继2013年6月银行系统“钱荒”之后,国务院下发“金十条”,提出要“严格防控房地产融资风险”,预示着房企未来融资难度可能随之加大。国内市场“流动性”趋紧,美联储亦透露或终止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因此房企不应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要朝着股权私募、基金、发债、海外融资等多平台发展,给自己上多重保险。然而,资金池并非越大越多越好,如同穿鞋,“合脚为宜”。融资方式必须保质保量,在确保资金来源充足安全的前提下,房企应优化负债结构,适当降低负债率,同时需要提升对资金投放效益的分析能力,力争实现利息成本最小化和资金效益最大化。

最后,要健全关于房地产融资的法律法规,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完善。涉及房地产开发的法律规定少,且不够具体。在执法过程中难以把握合理的尺度,增大了交易成本,并产生严重的不确定性,最终导致投资的市场配置失灵。

由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融资渠道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预示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由初期的比较粗放、雏形的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将形成一个多元化格局。

参考文献:

[1] 秦虹.房地产投融资格局已现多元化[J].房地产世界,2013,(07).

[2] 陆海飞.我国房地产融资问题刍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02).

[3] 马艳萍.房地产融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0,(27).

[4] 张健.房地产投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第2篇:直接融资范畴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对策;融资租赁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发展现状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少,筹资能力低。大企业在资金紧张时常常得到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此外,大企业还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形式从社会筹集所需资金。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贷款风险高,经营管理水平低,信用程度低,担保抵押难,使之在间接融资市场,或是直接融资市场,都很难筹得所需资金。尤其在遇到通货紧缩时,银行的“惜贷”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更大,另外,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不多,民间的集资又视为非法。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目前,中小企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却已成为阻碍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出发,对比分析当前主流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并进一步探讨中小企业未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思路,以期促进中小企业稳步成长与发展。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变化快捷,造成其资金需求在时间和数量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一次性中小企业融资的量较小但频率较高,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复杂性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而最终又体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上面。常见的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有股权中小企业融资与债券中小企业融资,但在当前的中国使用股权或债券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并不多,除自身原因外,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原因。

(一)直接融资状况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是指不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而由资金短缺的单位直接与资金盈余的单位协商进行借贷,或通过有价证券及合资等方式进行的资金融通,如企业债券、股票、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内部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的优点是资金流动比较迅速,成本低,受法律限制少;缺点是对交易双方筹资与投资技能要求高,而且有的要求双方会面才能成交。

(二)间接融资状况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融资的行为.相对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则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分散风险,实现多元化负债。但直接融资又是发展现代化大企业、筹措资金必不可少的手段,故两种融资方式不能偏废。

三、完善中小企业自身财务体系的对策

(一)切实提高中小企业总体素质的相关对策建议

1、提升中小企业总体实力

实现提高企业的相关竞争力,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中国的中小企业如果希望将自己的竞争力度增强的话,就必须在人才技术、资金和设备上下功夫,将各项工作的分工协调起来达到和谐一致,还必须将产品的质量下大力度提高起来,这样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会不断的提高起来。

2、规范企业会计制度以及财务有效管理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

中小企业竞争力弱的相关最大弊端在于制度不健全,因此中小企业要想长远提高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相关现代企业有效管理制度。经过构建合理的相关法人治理制度来达到科学有效管理,把所有权以及经营权相分离,提高企业内部的相关市场化能力,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相关规章制度体系。有条件的相关企业应该引入董事会制度,一些大的相关决策权交交付给董事会,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还应推进企业的相关股份制改造,企业制度迈进。

3、建立诚实及守信的中小企业形象

为了加强自身有力融资能力建设,中小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相关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相关价值体系,它在凝聚企业员工的相关力量,激发员工创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相关作用。中小企业应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个非常有利于企业制度在员工心中生根的相关文化氛围,企业也必须以重视人才和培养人才为基本出发点,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发展文化氛围,这样其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就自然的会提高起来。

(二)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相关金融体系的相关对策建议

1、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我国市场大部分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润都很低,银行若要研究其地域经济就必须合理的选择中小企业客户。各个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认识方面也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产业物流链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样才会在发展客户方面占据主动权。合理的利用物流产业链,其核心企业之间的经营关系就会得以稳定,中小企业也会得到更多的贷款支持。在自身经营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前提下,废除所有制企业的各项弊端,成立合理的经营战略总目标,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通畅的相关中小企业直接有力融资渠道

对于中小企业的相关有力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当前采用的相关有力融资及其的相关依赖于银行借款,别的的相关有力融资手段非常少采用,企业要提高,在有力融资方面把单一有力融资转换成组合有力融资,使企业的相关有力融资结构达到正常状态,有力融资成本达到最低。组合有力融资现在已经代替了单一的相关有力融资手段,成为当前企业有力融资的相关一般形式,对于某企业的相关现状分析以后,实现推断出此企业正处于提高阶段的相关企业,其结合于本企业的相关实际情况,应该采用的相关多渠道的相关有力融资手段。

3、保护以及规范民间资本市场

(1)交付给予民间借贷应有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地位,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经过交付给予民间借贷合理的相关政策定位、法律定位,适当减小金融体系准入门槛,考虑适时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把其纳入国家金融体系范畴。

(2)大力发展民间借贷的相关规范性,进一步完善自我约束体系。从促使金融市场发展并解决资金需要作为出发点,切实增强民间借贷中介服务制度,规范民间借贷的相关行为,发展合适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要求,确立管理手段与组织方法。

4、大力提高有力融资租赁

中小企业当前一般是以资产抵押的相关银行借款作为有力融资手段,其许多资产已经被抵押出去,因此,为了使得企业提高资产的相关有效能力,只有转变中小企业的相关有力融资手段,其一般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采用股权有力融资手段,调整有力融资结构

当前,中小企业的相关外部有力融资多采用银行借款有力融资这种单一的相关手段,加重了企业的相关负债,减小了资产的相关有效能力。这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极其不合理的相关,因此,企业必须尽可能的相关调整有力融资结构,把股权有力融资融入到企业的相关有力融资手段来,这就实现降低企业原有的相关银行借款,减小企业的相关借款成本,分散经营风险。

(2)采用租赁有力融资,增强资产的相关能力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都实现经过有力融资租赁的相关形式获得。这种租赁在租赁期满后,承租人按照约定的相关办法得到租赁物的相关所有权。有力融资租赁在财务处理上其实己经属于企业的相关资产,这样当企业获得一项有力融资租赁之后,就实现增强企业的相关资产总量,提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以及担保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卫平,张欣.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若干建议[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6(10).

[2]谢继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J].商业现代化,2006(6).

[3]马俊海.小企业融资创新探讨[J].经济问题,2003(8).

[4]周俐娜.民间借贷对银行小企业信贷的影响及进一步规范的建议[J].海南金融,2006(11).

第3篇:直接融资范畴范文

【关键词】资本市场 OTC市场。

一、我国的OTC市场的发展。

场外交易(Over—TheCounter,OTC)市场一词来源于美国早期的股票和债券交易,因其主要在银行柜台交易而得名,又名店头市场。

我国长期以来对场外交易市场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本文内的场外交易市场(简称OTC市场)指我国大陆内除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外的各类证券交易市场的总称。相对于场内交易而言,场外交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场外交易不是通过集中的交易场所进行,是通过面对面,或通过电话、电传,或通过经纪人的中介分散地达成的交易。而场内交易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内集中交易的。

第二,场外交易不是以自动撮合的方式成交。而交易所采用集中竞价、自动撮合的方式成交。

第三,场外交易在交易前知道交易的对方。而交易所的交易不知道交易对方是谁,在交割和精算时,交易所作为交易的对方出现。

第四,场外交易的双方可以就交易条件进行讨价还价。进行证券场外交易时,交易双方可以就交易价格、交割时间、付款时间等交易条件进行讨价还价。而进行场内交易时,交易双方发出的交易指令一般不能更改,交易双方更不能进行讨价还价。

而目前存在的自动报价系统虽然把分散的投资者集中起来,但其交易机制仍不同于交易所的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只提供证券的报价,并不从事实际的证券交易,客户通过计算机终端取得交易的信息,然后用电话通知在不同地方的交易商协会会员公司进行有关交易。因此,自动报价系统仍属于场外市场的范畴,实际上是典型的现代意义的场外市场。

二、推进中国OTC市场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从资金需求方来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规模的、不同风险状况的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于大规模、稳健型、成熟性强的公司,由于其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业绩稳定、经营稳健,可能吸引大批投资者来购买它的股票;但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产品不够成熟、风险性大,通过主板市场进行融资是不现实的。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高度集中化的倾向,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斥一部分融资者而向具有优势的融资者倾斜。特别是在为国企服务的主导思想下,市场必定只会为大企业服务而将众多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目前还在建设中的二板市场虽然增加了交易层次,但其附属于交易所的性质决定了其满足融资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难。

2、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筛选机制。一方面,在下一级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经过培育,将会有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进入上一级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经营不善,已不符合某一层次挂牌标准的企业,则通过退出机制,退出到下一级市场交易。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保证挂牌公司的质量与其所在市场层次相对应,又能促进上市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具体操作中,OTC市场可以承接从主板退市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一上市公司必要的缓冲地带,使主板市场的投资者有一个退出的机会;其次,具备一定条件但尚未达到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的股票也可在OTC市场流通,一旦达到上市标准即可升级进入场内交易市场交易,作为未达到上市要求公司上市的热身区。正样,目前以沪深主板、筹建中的创业板为场内交易市场,加上OTC市场——包括一级半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及产权交易市场,就可以形成我国多层次的证券交易市场体系。

3、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直接融资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能有效地避免风险向金融系统集中,从而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从国外经验看,在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一旦经济实体发生严重问题,就会导致大量银行坏账,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往往将经济拖入长期不振的境地。当前,中国的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还较低。因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额度,从而降低金融风险。而且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模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会逐步形成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子市场,风险承担主体呈现多元化,有利于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

4、OTC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通过公开的OTC市场,社会资源朝发展最快的部门聚集,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目前产权交易中存在的黑箱操作、灰色交易等问题,通过市场竞争,真正选择经营好、业绩优的公司上市,有效实现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同时更有利于市场投资观念的培养。增加了新的投资场所和品种,促进国内资产证券化。为广大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场所和众多的投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大批民间资本的利用效率,而不是在银行里闲置。因此,发展我国OTC市场也必然促进我国居民资产证券化。从国外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看,资产证券化能够使经济健康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我国OTC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01)。

第4篇:直接融资范畴范文

关键词:公路建设;融资

一、我国公路市场融资方式的选择对融资风险管理

公路行业市场融资量巨大,且还款周期长,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公路市场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债务风险。公路建设负债来源包括国内银行(银团)贷款、国外金融机构商业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国内外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有本币债务也有外币债务,有固定利率负债也有浮动利率负债,有短期债务也有中长期债务。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都形成具有契约性清偿义务的债务。在债务存续期内,债务人的负债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即构成债务风险,它是因各种因素而造成的债务清偿的不确定性。公路企业的债务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对公路市场融资的债务风险管理就是要全面分析产生各种风险的原因和机制,在整个债务的借、用、还三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来化解和防范风险。

1.利率风险管理

在利率波动环境下,浮动利率资产、负债的配置对利率敏感。利率风险就是由于对利率敏感资金配置不当而造成资产减值或负债增加的风险。在公路企业中,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水平的相对变动给债务的利息成本带来的可能性变化。

目前,金融工程中管理利率风险暴露的金融工具和方法很多,在我国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公路企业可以借鉴银行业广泛运用的持续期缺口模型的思想来管理利率风险,除了改变所发行债券的可赎回性和可售回性之外,还可采用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互换、上(下)限期权等金融工具来改变利率敞口,例如发行零息债券(ZeroCoupons)。零息债券是管理风险的有效工具,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零息债券最初是为了利用美国税法的漏洞,由于没有息票利息,债券都是折价发行,当期利息进入下期的本金,可以达到递延纳税的效果。由于没有利息支出,零息债券的持有人也不会有再投资风险,这就是零息债券在日本继续繁荣的原因。

2.汇率风险管理

汇率风险是指从借款到偿还期间由于借贷所用货币的汇率变动而给借款方造成的风险。如果本币与借贷所用货币之间的汇率是浮动的,借款合同签定时与债务清偿时汇率水平的不同就会给债务带来不同的损失(或盈利)。而且,借贷期限越长,汇率波动的不稳定性也越强,债务人承担的汇率风险也就越大。债务的汇率风险,在偿还前或保值前仅是一种未实现的风险。到债务清偿时,风险成为现实,它是借款时与清偿时汇率变化之差异。但是,实现了的风险程度大小还取决于债务方采取的汇率保值手段的效果,汇率保值会抵消或部分抵消借款与还款时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因此,债务的汇率风险管理十分关键,有效的管理会缩小汇率变化可能导致的损失。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中国已加入WTO的形势下,人民币将逐步走向可自由兑换,公路部门的外债将面临汇率暴露风险。好在我国银行业发展很快,已逐步开放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远期外汇协议(SAFE)、货币互换、双限期权等各种金融工具来对外债进行保值,以锁定融资本。同时,在境外融资有比较优势时,可以考虑发行双币债券。

3.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由于项目选择失误,或经营管理不善,或融资方式不当,债务期限搭配不合理,都可能导致意愿或能力方面的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形成信用风险。如有些西部公路项目,社会公益性较强而经营性不强,还有些公路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较低,如果因政府投资不而采用了较大比例的商业性资金,就可能因效益低下而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公路设施属于基础性建设项目,尽管部分公路项目具有一定的可经营性,但公路项目的财务效益特点决定了绝大多数项目都需要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尤其是在建设期和项目运营初期。因此,在认识到公路建设进行市场融资重要性的同时,公路部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认识市场融资在公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高速公路等经营性的公路项目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具有正的外部性,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但是政府在公路建设中起到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长远看,商业性资本难以成为公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必须保证对公路建设足够比例的国家资本金投入,其余不足部分再通过市场融资解决。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现在和未来,公路行业进行市场融资,必须以项目实际的融资能力为基础,既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也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盲目依靠市场。

二、债权融资工具的适应性分析

公路融资特点与债券融资方式良好的匹配性,是大多数国家采用债券融资方式进行收费公路融资的主要原因。

1.公司债券融资。公司债券融资是发达国家大企业融资的基本手段,也是我国公路建设融资的重点发展方向。在美国企业直接融资总额中,公司债券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公司债券融资优点。第一,融资规模大、时间长。公司债券融资规模可达数十亿、上百亿美元,时间最长可达30年。第二,公司债券有利于企业提高诚信意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债企业被要求对自己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风险控制等做出详细、完整、持续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法人治理水平。第三,增强了企业持续融资的能力。发行公司债券给企业创造了一种持续融资的能力。根据“备用轮胎理论”,当企业流动性不足,特别是短期流动性紧缺时往往通过发行短期公司债券解决。第四,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低。与同等规模、期限的银行贷款相比,公司债券由于属于直接融资,没有抵押登记等贷款手续,融资成本普遍低于银行贷款。

3.公司债券融资的外部政策条件。我国在公司债券发行方面的有关规定包括:第一,债券的利率。根据1993年《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即上限为银行存款利率的140%)。第二,公司债券规模和期限。我国公司债券按期限分为长期债券、中期债券和短期债券。目前我国已发行的1亿元以下的债券期限一般为3年以内,5亿元以下的债券期限一般在3-5年,5亿元以上的债券期限一般在5年以上。第三,公司债券的信用评级与担保。根据《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和《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要求,发行公司债券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必须向国家认可的债券评级机构申请信用评级。目前我国已发行的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均在“A级”以上。为把公司债券风险降至最小,我国要求所有在境内发行债券的企业都必须有担保。

三、股权融资工具的适应性分析

公路类股份公司发行股票融资主要的“瓶颈”之一就是股票发行上市及二级市场扩股对公司的财务条件都有较高要求,而收费公路在以下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1.公路项目的盈利能力有限。根据对公路项目融资能力的分析,公路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较低,一般要低于社会平均折现率水平。因此,硬性财务指标是公路项目上市和扩股的主要“瓶颈”。

2.公路项目的盈利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一般情况下,公路项目在建成初期交通量较低,几年后才能逐渐达到设计水平。从长远来看公路项目投资效益增长虽然平衡,但是较为缓慢,而且总体上说是可预期收益,这样的企业对市场不存在产生不确定性高成长收益的吸引力,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

3.满足融资条件的项目越来越短缺。全国范围内收费公路项目中,交通量水平可以满足股票融资要求的项目只占总量的极少数,而且几乎都已经成立股份公司上市。

第5篇:直接融资范畴范文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量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将它们计入社会融资规模。『注:社会融资规模的范围也是不断调整的,像货币供应量的范围调整一样,随着情况的变化,可以予以修订。

社会融资规模是更为合适的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

一、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一般都要根据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中间目标。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一是直接融资快速发展。2010年企业债和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分别达1.2万亿元和5787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6.8倍和9.5倍。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运用合计约1.68万亿元,是2002年的8倍。三是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大量增加。2010年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从金融体系融资分别达2.33万亿元、1.13万亿元和3865亿元,而在2002年这些金融工具的融资量还非常小。因此只有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和直接融资都纳入统计范畴,才能完整、全面监测和分析整体社会融资状况。可见,用社会融资规模替代信贷指标作为中间目标,是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符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社会融资规模是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关联性更显著的中间目标。

衡量一个指标能否作为调控的中间目标,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它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二是它的可调控性。实证分析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主要经济指标相互关系更紧密。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上一般采用相关性分析,测算得到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一般在0与1之间。相关系数越高,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紧密。我们采用基于2002-2010年的月度和季度数据,对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与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社会融资规模与物价关系较为紧密,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意义重大,就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的,当前“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同时,我们采用统计检验进行相互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可以对这两个变量建立长期均衡关系模型,并根据均衡关系进行预测。我们基于2002-201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与GDP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可以根据GDP和CPI等指标推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的社会融资规模。通过完善金融统计制度,加强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可形成社会融资规模的有效调控体系。

社会融资规模中问目标符合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

一、社会融资规模与市场化利率相关性较强。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近年来,我国央行积极探索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市场化利率,并在2007年初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简称Shibor)。Shibor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地位逐步确立,在金融产品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以Shibor为基础确定利率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包括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同业借款,转贴现、债券买卖、金融理财产品、货币互存业务等,部分商业银行还将内部转移资金价格以及绩效考核办法与Shibor挂钩。社会融资规模中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等已参照Shibor进行市场化定价。

目前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贷款实施基准利率及其浮动管理,而其他类型的融资市场化定价程度更高,市场化调控特征更明显。从社会融资规模与市场化调控工具Shibor的关系看,根据我们的实证分析,Shibor-与M2、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53和-0.57,Shibor与社会融资规模的相关性较强。

二,社会融资规模中的金融创新产品对利率调控更为敏感。

在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中,贷款对利率敏感度相对较低,而金融创新产品对利率更为敏感。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利于推动金融创新,有利于在有效金融监管的条件下适度发展SPV、影子银行等新兴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近年来,个人持有的信托理财资产增长较快,公众对收益率高于法定存款利率的金融产品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末,人民币个人理财资金为1.50万亿元,比2009年末增长56%。人民币个人理财资金占储蓄存款比例从2006年末的0.75%提高到2010年末的4.94%。截至2010年末,2010年第一次加息后发行的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83%,12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5%,分别比同期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高0.33和1.05个百分点。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已从1个月,半年,发展到3年、6年以及更长期限:投资领域从单一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到企业债、资产证券化产品、货币基金、信托计划等;挂钩指数也从利率、汇率,发展到股票、石油、黄金等资源类指数。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入发展,利率敏感度较高的金融产品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社会融资规模对利率调控的敏感性将不断增强。

第6篇:直接融资范畴范文

利率,作为最稀缺而又最重要的资源―资金的使用权转让价格、存款人的投资回报率或借款人的资金成本, 它是一种经济的调节杠杆。企业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国外学者对利率变动和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也进行了大量分析与研究,多数研究都表明在利率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Huang,Ju与ou-Yang(2003)认为利率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负债比率; Nejadmalayeri(2002)认为,随着短期国债收益率的提高,企业更偏好于发行长期债券,而当长期国债收益率提高时,或者收益率曲线变陡时,企业则偏好于发行股票。Katrien Kestens, Philippe Van Cauwenberge与Johan Christiaens(2010)认为利息可以税前扣除但股利得先纳税再分配。

国内学者关于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章较多,但涉及利率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林孝基(2001)研究了利率变化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严小明(2004)指出,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应随负债利息率的变动而不断调整;张太原(2007)认为,利率变动与资本结构有关。本文将从理论出发,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利率变化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融资主要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间接融资的资本使用成本,其资本占用费很简单即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而该利息计入税前成本费用, 可起到抵税的作用,因此用公式表示为:

K = P・I (1 - T) / (P - f)

式中, I表示利率,T 表示税率,K 表示资本成本率,f 表示资本筹集费,P 表示筹资金额。

很明显,间接融资的资本成本随利率水平变动成正比例关系。

(2)直接融资的资本使用成本,其资本占用费应是债券年利息或股票利息。当利率下降时,直接融资的机会成本也随之下降。中央银行利率对直接融资的资本成本也起着间接影响作用,当中央银行利率降低时,直接融资的资本成本也随之降低。

随着利率市场化,其会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第一,利率变动导致企业融资中短期贷款比重变化。在健全的利率格局与金融体系中,银行主要提供短期资金,而资本市场则主导提供长期资金。但我国银行目前普遍存在着以短期存款支持长期贷款的情况。在利率格局逐渐健全的过程中,利率波动频繁,将可能使企业债务融资中的短期贷款比重增加,同时企业获得流动性资金贷款则会逐渐变得困难。

第二,利率变动导致企业股权融资变化。首先,利率变动影响无风险资金成本,最终必然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资金供求和股票价格;另外,利率变动导致债券和股票各自所得的收益变化,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融资结构。其次,利率变动导致市场改变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短期利率变动与企业资本结构负相关

假设2:长期利率变动与企业资本结构正相关

虽然本文是研究利率变动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因素会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很大影响,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还引用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实证分析的分析范畴。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非负债税盾。负债具有税收抵免作用,非负债税盾也可发挥同样的效用。根据我国的税法规定,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折旧可纳入成本费用,在税前列支。如投资税收减免、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减免等,企业的现金流不会因固定资产折旧而减少但企业不必因固定资产折旧而缴纳所得税,投资税收优惠有与固定资产折旧效用相同,这一类节税效用被称为非负债税盾。拥有大量非负债税盾的公司要比没有这些税盾的公司更少的利用负债。

公司规模。规模是在企业资本结构选择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权衡理论认为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其所占企业价值的比重就逐渐降低,所以财务杠杆率越高;融资优序理论认为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在内部进行资金调度进行内源融资,所以企业会偏好于选择权益融资而非负债融资。

公司营利能力。根据融资优序理论,企业融资的一般顺序是:先用盈余收益,然后选择发行债券,最后考虑发行股票。而另一理论认为,企业价值首先取决于资产所创造的报酬水平,当企业资本利得高于借款利息时,较高比例的负债融资可以提高所有者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价值,但这种融资行为选择必须建立在盈利能力很强的条件下,否则会适得其反。

股权结构。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股权结构决定。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国家控股,所以企业的很多行为都受到政府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在企业里,总股本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流通股指上市流通的那部分股票,非流通股指国家股和法人股。在许多上市公司中,国家都是位居控股地位的大股东,在这样一种扭曲的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功能受到种种限制,肯定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必然会反映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影响企业对资本结构的选择。

行业因素。行业资本有机构成、行业生命周期阶段差异、不同行业的产业壁垒高低不同等都会导致行业因素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二)研究方法 因为市场价值更能够反映企业当前的价值而不是历史价值,因此本文采取资产负债率的市场价值来度量企业的资本结构,具体公式为:

Y=MD/MA*100%=MD/(MD+MS)*100%

其中,Y代表资产负债率,MD、MA、MS分别为总资产市场价值、债务市场价值和权益市场价值。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大多数不具有流通性因此本文用债务账面价值近似代替市场价值。本文用如下公式计算企业股东权益市场价值:

股东权益(MS)=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平均股数+每股平均市场价值*流通股平均股数

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为:

y=c+?茁1x1+?茁2x2+?茁3x3+?茁4x4+?茁5x5+?茁6x6+?茁7x7+?茁8industry+ε

变量说明:y为资产负债率;x1为6个月期贷款利率;x2为3年期贷款利率;x3为非负债税盾;x4为公司规模;x5为盈利性;x6为国家股股数/总股数;x7为流通股股数/总股数;industry为行业因素。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2008年12月31日之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除金融保险类企业之外的公司,据此选取了深沪市2006年12月3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之间共3872个样本。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本文使用的是EVIEWS统计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1是分析的结果。通过表1可以看出,6个月期贷款利率最小值是4.86,最大值是6.57,其间变动幅度有1.71;三年期贷款利率最大值是7.56,最小值是5.4,其间的变化幅度是2.16;非负债税盾和公司规模的标准差分别是2.63和1.56,而盈利性标准差是153.9,说明公司的盈利性不够均衡,偏离程度很大。

(二)回归分析本文采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表2是本文所建模型的回归结果。从该模型回归结果可看出,短期利率变动与企业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与本文假设一致。这说明当预期短期利率上升时,公司借款成本减少,经营风险减少,投资者对该公司业绩有一个良好预测,此时他们会选择投资股票而减少债务融资。

长期利率与企业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也与本文假设一致。这说明预期长期利率上升意味企业借款规模扩大和借款成本减少,收益增加,公司净值上升,会扩大银行贷款的投放。而长期利率对股市影响却不大,因为从长期看,利率调整基本与股市运行轨道无关,此时企业会较多的考虑债权筹资。

四、结论

本文着重研究了利率变动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影响资本结构的其他一些因素。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利率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短期利率变动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而长期利率变动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公司的非负债税盾、公司规模、盈利性、股权结构也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利率作为宏观调控工具,已逐步走向市场化、间接化,对资本结构的调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众:《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年第3期。

第7篇:直接融资范畴范文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对丰富市场供应、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资金短缺。从国家发改委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调查情况看,目前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和抵押而被银行拒绝贷款的比率为56%。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表现: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据资料显示,我国小企业间接融资占比高达98%,直接融资仅占2%。二是担保瓶颈。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运作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需要经过担保增加信用才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而我国担保业发展缓慢,担保公司资金规模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需求。三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条件苛刻。银监会调研显示,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最低也接近10%。四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措施不到位。政府部门虽已出台多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终因落实措施不到位而收效甚微。

中小企业融资难从其属性看,仍然为经济学范畴问题,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和视野来探讨和解决。从银行视角考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能会更容易有所突破。

二、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在授信决策时必然要考虑成本、收益、风险的平衡关系,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利润。保持这种平衡关系要考虑三点内容:一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成本比较。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一笔贷款业务的流程同对一个大型企业的贷款业务流程基本相同,即贷款管理的成本基本上属于固定成本,并不随贷款额度变化而变化。二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收益比较。受企业规模和项目的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往往较低,不能产生规模效益,无法跟大企业的贷款额度相比。三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风险比较。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而大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等方面通常比小企业健全,资金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及借鉴

了解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融资难的内在原因;而借鉴和利用既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才能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1. 企业融资的MM理论。由莫迪格里安尼和米勒提出的MM定理提出,在资本市场信息完全、企业投资与融资决策相互独立、投资者预期一致且不考虑税收的假设条件下,企业的融资结构与其市场价值无关。引入税收因素后,莫迪格里安尼和米勒将该定理修正为: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融资结构应该全部为债务融资。但是事实上,该理论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并且中小企业往往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一的,因而该理论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不适用。

2. 融资优序理论。融资优序理论由Myers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决策应该以成本最小化原则依次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即企业融资遵循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的次序,外源融资时又遵循先债权后股权的融资次序。该理论解释了企业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对增量资金的融资渠道选择,但具有短期性,无法解释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有研究发现,中小企业行为并不完全遵循融资有序理论所说的融资次序。因为中小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行为偏好、风险偏好和知识水平与大企业并不相同。

3. 理论。理论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潜在的冲突,两者间的博弈决定着最优资本结构,即企业要在成本和其他融资成本之间进行取舍。成本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为了避免道德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所付出的成本。成本有两种:一种是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由所有者承担的额外成本;另一种是外部投资者与企业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由外部投资者承担的额外成本。第一类成本并不在银行关心的范围之内。而第二类成本则是银行所关心的,因为相对于大企业,小企业与包括银行在内的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因而成本更高。

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始于Weston与Brigham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存在一个金融成长周期,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渠道选择会随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改变。在企业成长初期,内源融资是其主要融资来源;当企业发展进入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阶段后,外源融资成为必要的资金接应机制。

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成长过程看,初始的资本需要一般以内源性融资来解决;规模逐步扩大后的资金需求,则一般是通过外源性的融资来解决。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看,可分为起步阶段资本不足的外源融资困难和发展到一定程规模后扩张经营(生产)规模外源性融资困难两种类型。从现行政策和一般性的融资理论看,在资本市场难以满足融资需求的情况下,扩张型(经营性)融资问题应该依靠银行融资来解决;而起步阶段资本不足的外源性融资困难,则需要更新中小企业融资理念,利用多源性的外源性融资渠道来解决。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融资理论引导,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思路

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讲,不外乎两点:一是融资渠道狭窄,二是理论过时或僵化。而后者更易造成中小企业融资视野的狭窄。为此,不论是政府、银行、还是理论界及媒介,都需要在理论上对中小企业进行引导。

1.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新突破。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这一对矛盾,不但困扰着中小企业融资,也是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银行、企业(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间存在的普遍问题。不论是政策引导或是银行主动出击,收效均不明显,或者是一时有效,但问题得不到根治。我们认为,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正常化,关键的需要认识上的提高和理论上的创新以跳出供需矛盾的怪圈。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应加强融资源的研究,即通过中小企业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资金需求研究,找出对应的资金供给方式和可行操作的方法是关键。如果继续囿于政府、银行、企业这样一个圈子是难以解决问题的。融资源的研究,要抓住社会资金这一大头,将有利于增加供给总量,达到数量和结构的匹配。

2.以新的融资理念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要转变融资观念,逐步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对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可以提供担保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空间;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搭建平台。

(二)以支持私募基金发展为突破口,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资金

从成本因素考虑,与股市融资和银行贷款相比,私募投资更适合中小企业,因为与银行贷款需考察企业资产规模相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原则和偏好有本质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性是私募投资最关心的考察点。此外,项目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壁垒等等,也都是私募基金关注的重要内容。

从社会资金的利用看,近年来我国银行及民间资金一直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过多的资金流入股市、房市,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冲击,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私募投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渠道,将富余资金以有效方式注入到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也能为过剩的资金找到投资的渠道,同时分散了银行和证券市场的压力。

(三)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发展风险投资,鼓励私募资金介入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但银行信贷对于中小企业解决短期资金短缺仍是不可缺少的。为鼓励商业银行在资金投向上向中小企业倾斜,把政策落到实处,政府要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以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我国现有的担保公司大部分规模小,注册资金少,后续发展乏力。《物权法》已经颁布施行,但仍需制定配套文件,扩大动产抵押物的适用范围。

(四)构筑政府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新机制

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政府支持和一定比例的政府投入,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动员和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同时适当吸纳部分民间资本,全方位地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由小到大的蜕变。

政府的中心工作应是积极疏通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产权交易、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典当、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方式市场化、融资手段规范化和融资结构合理化。

(五)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视度

银行对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服务有利于形成银企良性循环的机制。一是有利于发展优质客户。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就会成长为大型企业,早日建立起银企关系有助于发展长期客户。二是有利于银企间的密切合作。银行作为中介易建立以大企业为依托为中小企业拓展业务提供服务,同时也是对大客户服务的延伸。

第8篇:直接融资范畴范文

一、中美企业财务管理内涵和外延的比较我国的财务管理是在建国初期从原苏联引进的,其基本内容是将财务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关系包括在财政体系之中。

1963年后,我国财务理论界打破了原苏联财务理论框架,以“企业资金运动论”代替了“货币关系论”,之后又提出了“价值分配论”、“财富事务及生产关系论”。改革开放后又提出了“财务职能论”、“本金投入及收益论”、“所有者———经营者财务论”等。我国过去探讨财务管理理论一直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认为财务管理分为宏观财务和微观财务两个层次,并把微观财务纳入宏观财务体系,以财政职能替代财务职能。由于长期“政企不分”的“二元经济结构”,使企业过度依赖财政,造成企业责任不清,效益低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借鉴西方财务理论,确立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逐渐实现宏观财务与微观财务的分离。

美国财务管理思想来自于西方微观经济学,产生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美国对财务也有不同的定义,主要有:“企业是一个现金流程的体系,财务是关于现金流的管理”、“财务就是核资、筹资和投资”、“财务就是如何使一笔当前的定量现金转变为一笔未来的(或许是)不定量现金的研究”等。但总的说来,美国的财务都是指企业财务,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经济求利原则为基础,着重研究企业当局如何进行财务决策,怎样才能使企业的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美国财务管理与公共财政完全分离,是一种实效性的企业财务,属于企业经济范畴。

二、中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比较

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及其运用的技术方法,因而确立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企业财务目标有3种主要的观点: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取得时间及取得的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每股收益最大化没有反映风险,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则充分考虑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目前和未来的营业盈利能力、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因素,成为目前美国最流行的观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经历了3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总产值最大化、经济体制改革后一段时期的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前两个阶段的财务目标都与国家对企业的考核指标相联系,是为国家服务型的财务目标。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拥有自主的财权,要求企业财务目标为企业服务,转化为资本增值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

中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上的差异来源于企业理财主体的不同,而企业理财主体的不同是由于企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企业要对投资者负责,企业必须以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为目标。美国企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其目标就是股东得到最大限度的财富。而公司股票的市价汇集了所有市场参与者对该公司经营的评价,代表了股东的财富。所以,美国企业财务管理以追求股价提高为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企业不仅与投资者有着利益关系,而且还与债权人、往来客户、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内部职工等其他利益主体有着利益关系。国家既是主要投资者,又是社会财富管理者,必然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既要反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还要兼顾其他主体的利益并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因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并不是我国企业理财的合理目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到该指标相对难于量化,当前企业的考核指标可选择资本增值最大化。

三、中美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比较

美国企业财务面向的是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投资市场,评价股东财富最主要的指标———股价也是由市场决定的,因而,美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种以外向型为主的财务管理。经过上百年的历史选择,美国财务管理形成了整体、动态和发展的理财观念。表现在财务管理内容上就是:进行全面的资本预算、现金预算;强调资金筹措的经济性、营运资金管理的高效性;重视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分析和风险评价;利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财务分析;注重最优股利政策的决策等。为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美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较多地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数量分析方法。我国长期形成的是局部、静态的理财观念,追求时期和时效性,常表现为短期行为。改革前,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这种有责(实际上也不明确)、无权、少利(或根本无利)的管理体制下,一个企业的经济关系只向上级负责。这样,财务管理不重要,是名不符实的财务管理。长期的财务实践使人们对理财观念很淡薄。1993年实施“两则”后,我国虽从名义上要求改变旧的模式,也完成了一些核算方法和机构上的改革,但改革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如果我们不改变观念,即使同样运用西方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仍然没有效果。而观念的更新比起核算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更为困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管理越来越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必须在理财观念上确立财务主体观念、市场观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风险———收益对等观念、机会成本观念、依法理财观念等。

四、中美资本制度比较

资本制度是国家围绕资本的筹集、管理以及所有者的责、权、利等方面所作的法律规范,在我国《企业财务通则》中称为“资本金制度”。资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为了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各国都从制度上对企业的资本金予以保护。在资本金的确定上,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办法主要有实现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和折衷资本制3种。美国实行的是授权资本制,规定企业设立时必须确定注册资本总额。在收到第一期投资额,并且达到一定比例者,企业即可成立,其余部分可委托企业董事会等在企业成立后继续筹集,允许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一致。授权资本制可以弥补法定资本制要求设立时一次缴足资本的缺陷。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才确定以资本金制度为核心的新的资金筹集制,随后颁布的《公司法》作出了详细规定。《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资本金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公司法》规定了法定资本金的数额,即企业设立时所必须具备的资本金的最低限额。同时,在《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中又规定,资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期筹集。根据上述规定,我国企业在登记时的实收资本可以和注册资本不一致,但最终企业的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是一致的。显然,我国采用的是折衷授权制,是在吸取了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的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既遵循资本的最低原则,有利于鼓励企业财务公开,便利投资;又对资本最低限额作出规定,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等的利益,保持企业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五、中美企业外部筹资模式比较

资金筹集是企业资金运动和理财的起点。企业筹资的多少决定了生产经营规模和发展速度,制约着资金的投入、运用,最终影响资金的分配。企业资金来源包括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内部来源就是企业留存收益,取决于企业实现的利润和支付给股东的股利,通过留存收益筹得的资本是有限的。企业为更大发展,要更多地通过股票、债券、借款等外部来源筹集资金。企业外部融资一般有两种模式: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美国企业外部融资模式表现为: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上市运作、债券、企业间的并购、可转换债券和杠杆收购等。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银行法律限制金融业务交叉经营、将银行业与证券业相分离、对利率进行严格管制、设置单一制的银行等,使银行筹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很难满足企业巨额的资金需求。

第9篇:直接融资范畴范文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