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诚信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关爱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愿意亲近老师,相信他讲的道理,喜欢听他的课。
如生物复习课,单靠教师的讲评,很多时候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不但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还能拓展知识领域。如高三总复习开始,即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所学每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同时提倡用图、表等表现出来,并要求一组学生评价其他组的成果,与老师的归纳结果进行比较等,最后完善自己的总结。这种复习策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增强生物学知识同时,情感交流也得以较好的实施。
二、激情昂扬,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一个教师上课表情平淡冷漠,严肃有加,那么必然会产生冷淡、沉闷的课堂气氛,必然会抑制学生学习兴趣,窒息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必须让课堂充满激情,焕发生命的活力。
当教师面带微笑的站在讲台上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我就暂时停下来,讲个故事给他们听听,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启迪每个同学的思维;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会用微笑来鼓励他,唤起他前进的力量;当学生有了进步,哪怕是细微的进步和变化,我都及时地给予赞许的目光……在这样洋溢着激情,充满着情感与智慧交织的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知识的惊喜,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就会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好境界。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第一,教师要加强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发掘教材中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掌握的教材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第二,教师要研究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进行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只有了解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了解在讲课与科学实验中认知规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激发其活跃的思维,使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第三,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着重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的培养。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四、实施多元评价
生物学科在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多种实践手段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如组织野外考察可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调查中学生视力,培养保护眼睛意识;还可通过制作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课外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另外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客观地认识自然与社会。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智,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可见,由于生物教学的多样化,以单一考试评价学生能力是难以实现其教育的全方位作用的,只有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才能达成教育目标。
教师评价:教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水平是否提高,教师的评价应该多激励,少批评或不批评,立足于班级,既要将学生放在一个班级中做横向对比,同时与其本人的过去作纵向对比,找出优点加以表扬。
学生自评:学生要自我反省,看自己的情感品质是否进步,存在哪些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过程评价:教师既要关注教育结果也要关注情感的形成过程,摸清情感发展规律。
关键词:课程标准;个体差异;个性化教学
开展个性化的教与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出学困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使优等生能充分体会到创新所带来的愉悦和自信。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类型的不同,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采用优化的课程资源、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等,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个性化地学习,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一、巧搭积木: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上,我们过去一直强调人的平均化和统一化,往往是重课本知识而轻实践能力,重知识掌握的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了课程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具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学习方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学习思想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地发展。
根据新课程教材的模块特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加上自身的教学素养特点,在教学中,我创造性地活用了教材,采取以下顺序第一学期必修1,第二学期必修3的生态与环境部分,再加上必修2和必修3的稳态部分。新课程安排数学的必修3学习统计、概率等,学生正好接上生物必修2的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流程虽然有点不符合传统习惯,但有利于学生从知识“学发展区”转化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学习现有发展区”。这样安排在高三复习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一些。当然这还只是一种尝试,还要待日后的检验。
二、因人施教:教学组织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则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课程资源处理有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个性化的学生与个性化的教师,还要有个性化的课堂,因为课堂是师生教学的过程。有了这三个“个性化”,才形成了完整的个性化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才是最合理的教学。
在必修2的教学中,为了突破减数分裂这个教学难点,针对我校艺术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短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突出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减数分裂的意义。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理解了减数分裂的实质,再通过适当的联系融会贯通。就某一具体教学内容来说,究竟设计成哪一种活动,要视内容特点、学生基础和学校条件而定。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决定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教师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水平的发挥,取决于教师教学组织的个性化程度,并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组织的优化程度。
三、倡导探究解放教学思想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以便使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最适、最优的学习组合方式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以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来达到学习目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在高三复习备考中,这种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以前老师的“一言堂”不适用了,经过两年的自主学习,学生基本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选项教学;高效;成才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多种体育项目的教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课时数是有限的,学生往往未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当前实施的体育选项教学和过去的教学方式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它比较注重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通过学生对体育项目所产生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前期阶段影响体育选项实施有效教学的原因及对策
(1)开设的项目以及班级的编排。在体育教学当中,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的众多项目所产生的兴趣一直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学生一旦对体育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运动的技能方面以及身体的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经过前期的铺垫之后,已然形成了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然而,为了保证体育选项的高效教学,教师可以在经过调查之后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例如,在高一年级当中总共有二十个班级,教师可以随机抽取6个~7个班级进行有关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问卷调查。最后,教师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运动场地和器材条件,为学生开设适合的体育项目。在开设过程中,不需要一味地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应当培养学生对可能喜欢的体育项目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某个项目的密集度,因为人数过于集中,将会对教学的高效性产生影响。
(2)编写校本课程。新课标只是规定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在实际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就要看教师所选择的内容。因而,教师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可以根据一些成功经验选择体育项目中的实质性内容以及对于课时的安排。
例如,在安排篮球活动的教学时,可以依据大学体育系专业课程,确定篮球项目的教学方式以及计划。也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适合的内容,在经过一系列的整合之后选取适合学生发展与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
二、教学过程中影响体育选项实施有效教学的原因及对策
(1)加强言语的高效运用,进行情境的导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一直都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它分为两部分:一是语言上的鼓励;二是运用肢体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关注和精准动作的示范。
例如,在教学开始的最终阶段,教师可以采用简明以及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之后,再向学生提出学习内容以及最终期望达到的目标。同样,在情境导入的方式之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到的语言要简单明了。而在讲授一些技术要领时需要用到精炼的表达以及身体方面的肢体语言,大大减少可能浪费的时间。
(2)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课堂管理,因为课堂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课堂管理也为后续的教学顺利开展以及高效的教学提供了保障。选项教学的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它是把许多的班级进行重新整合,这样的方式就导致了学生的凝聚力不够强。而加强课堂管理力度,就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协调好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3)教学组织过程强调简约性。体育教学中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经常调动队伍,高效的组织纪律能够促进教师更为高效的讲解以及学生较好地进行练习。例如,在进行足球的体育项目时,其场地相对而言是比较大的,因此,教师在训练之前就需要跟每位学生交待好队伍集合的哨音信号,这样的交待能够保证学生在听到哨子的声音后以较快的速度集合。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而就需要教师在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要对一些知识技能有更深一层次的掌握。若不具备较高的运动水准,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难产生威信。同样,在加强了技能方面的训练之后,还要提高教学方面的能力以及分析探究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书籍以及报刊的阅读等,不断深化理论方面的知识,再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才能激发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才能适应育才的需要。
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涉及到众多方面。这种现象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在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同样,影响教学的效果包括的方面既来自于教师的、也有来自于学生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高效性,进而使得学生得到一个全面的发展,助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匡梨飞.论体育教学语言的作用及其运用要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3).
[2]辛利,李林.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1).
[3]鲁龙林.大连市示范性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0.
论文关键词:诚信;政治;教育
一、高中生诚信现状及表现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诚信或道德问题,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专家学者甚至政府官员,当然学生本身、家长以及教师对这个问题也都尤为关注,由此凸显出学生诚信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们对学生诚信或道德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中的诚信问题。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高考的压力迫使学生不得不注重对学习成绩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身的各项利益都有着紧密关联。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得到比较积极的评价或反馈;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所得到的评价或反馈中则以消极的居多。这些也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促使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成绩,从而能够得到更多正向的评价或反馈。一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每到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只有试图去抄袭别人的答案;尤其是在比较重要的考试时,作弊现象可谓是屡禁不止,一些学生为了得到较好的成绩,采取夹带、偷看、收买别人的答案甚至偷盗试卷等不诚实的手段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还会妨碍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
(二)日常行为中的诚信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与否,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能够做到诚信就可以了,但事实恰好与此相反,要想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需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同时还要持之以恒。“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只有从一些看似“小”的事情上做到诚信,才有可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不少人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等。除此之外,学生在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不少学生为了获取较多的零用钱,不惜欺骗自己的父母,甚至老师和同学。在人际关系上,主要是同学彼此之间不很信任,不愿意说真话。学业诚信确实很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也不容忽视,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人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思想品德中的诚信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必不可少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年轻一代要在扬弃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品德观。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强调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敢于奉献的精神和作风仍然必不可少。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不完全具备或养成上述优秀的品质。在学校,铺张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至于艰苦朴素的作风,更是很少学生能够养成了。
二、高中生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1、高中生自身的特点。高中生一般处于16-19的年龄阶段,正在向成熟的青年期迈进,因而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朝气蓬勃,易于接受新事物,接触的社会面不断拓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心理上呈现一种社会化趋势。同时又受自身学识和社会阅历所限,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思想容易走向片面和极端化,感情容易冲动,如果不能用正确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也可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导致盲目的不理智的行为,因而需要及时的引导。
2、思想政治课教学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教师在诚信道德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责任重大。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和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文化功能情有独钟,而忽视诚信教育,特别是自从高考3+x改革后,政史地三科综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有所下降,家长、学校、学生本人都越来越不重视思想政治课,这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性大大受挫,他们很少再去研究德育工作的效率,而更关心的是本学科在高考中名次、成绩。这种认识上的错位其结果必然损坏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乃至整个学校德育的运转。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强化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1、挖掘教材中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强化诚信教育。教材是学习诚信道德的主要材料,是落实诚信教育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在教育行为中的表现,它包括了教师教育过程中所利用的主要素材和基本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师与学生开展诚信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知识源,可以说,教材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2、高中政治课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诚信道德素质。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诚信教育主体的观念。再次,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最后、教师与学生在合作交往中平等交流。
〔论文关键词〕农村高中生;积极人格观;影响因素;调查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其中,积极的人格特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积极心理学研究了包括乐观、自我决定性、爱、宽容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但是现有的研究对象大多为成年人,鲜有针对高中生积极人格的研究。那么,在高中生眼里,积极健康的人格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哪些因素会影响高中生积极人格的形成?本研究在上海郊区青浦区进行,研究的对象为农村高中生,希望通过广泛调查,探究农村高中生的积极人格观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培养农村学生的积极人格。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来源
在预调查中,被试共172人,随机取自上海青浦一重点高中,其中男生79人,女生93人。正式调查以整群随机的方式,在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中选取被试358人,其中男生169人,占被试总数的47.2%。女生189人,占被试总数的52.8%。除去废卷,有效问卷为302份。
2.问卷
预调查采用开放式问卷,分两部分。考虑到高中生对人格一词理解有些难度,在问卷中将“人格”改为“性格特征”。第一部分,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我们拟定调查的维度为学习、人际交往、其他方面。请被试就每一维度尽可能多地写出他们认为一个高中生应具备哪些积极的性格特征,并就所写的词汇排列出前十位。第二部分,请被试写出他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积极性格的形成,并对所写的因素排序。
正式调查问卷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在预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33个被列举的频次在10以上的词汇。借助《现代汉语大辞典》(第5版)为每个词汇标注解释,再请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语文老师对以上词汇进行整理和删除,最终保留20个意见相对一致的词汇,分别是:自信、宽容、诚信、尊重他人、孝顺、活泼、独立自主、耐心、幽默、勤奋、乐观、积极、大方、不耻下问、友善、坚持不懈、热情、乐于助人、谦虚和真诚。考虑到所选择的词汇意义都积极向上,如果用5点评分对每个词的重要性程度排序,可能会出现较多的中庸选择,其区分度有限,所以我们采用对偶比较法来比较它们的重要性。根据排列组合的原则,将20个词汇两两组合成190组,请学生二选一。
第二部分,对预调查得到的29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根据频次的高低以及各因素涉及的范围,最后归纳、保留了20个词汇。用5点评分法,请学生根据每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选择相应分值。
3. 研究步骤与资料处理
正式施测是在各自学校的机房内完成的。事先请人将问卷做成网页形式,学生点击进入网页后完成调查。分两个部分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是比较、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学校学生对积极性格特征的认同情况;其次是比较积极性格特征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二、结果分析
1.对积极性格特征的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整理后我们发现,农村高中生眼中的积极人格品质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尊重他人、孝顺、诚信、乐观、自信、活泼、独立自主、乐于助人、友善、宽容。与塞里格曼研究得出的24种积极人格比较,有一致的地方,如宽容(恕)、诚信(实)、乐观、友善(善良)等。还有一些则突出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如孝顺、勤奋、乐于助人等。总体而言,农村高中生非常看重的积极性格特征主要有:孝顺、尊重他人、诚信、宽容、乐观和自信。这些大多涉及到道德伦理层面的内容,其中又集中在孝顺、尊重他人和诚信三方面。我们就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所认可的积极人格品质作了比较分析,发现虽然选择有一些差异,但在统计学上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2.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调查结果
依据所得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所有被试认为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中,平均数在前五位的是:与父母关系(3.53)、班级风气(3.44)、朋友类型(3.40)、个人理想(3.36)和父母教育方式(3.25)。
所有被试认为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中,平均数在后五位的是:所阅读的书籍(2.88)、同学评价(2.76)、突发事件(2.66)、家庭经济状况(2.50)和传媒(2.44)。
为了揭示高中生对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因素的看法的潜在结构,我们对数据作因素分析,得出六个公因子,它们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052%。从因素负荷情况可以概括出各因子如下:
Factor1自身倾向及人际关系——个人爱好、个人理想、朋友类型、同学关系。
Factor2家庭因素——父母教育、家庭氛围、与父母关系。
Factor3受教育因素——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阅读书籍和生活习惯。
Factor4社会因素——传媒、突发事件、生活经历。
Factor5班级因素——老师、班级风气。
Factor6家境及他人评价——家庭经济状况、同学评价。
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2.491%,说明被试认为它对积极性格特征的影响非常大。而学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班级因素、家境及他人评价这几个因子对积极性格特征的形成作用依次减弱。
三、讨论与反思
1.关于农村高中生积极性格特征的选择情况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农村高中生非常看重的积极性格特征主要有:孝顺、尊重他人、诚信、宽容、乐观和自信。这些大多涉及到道德伦理层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又集中在孝顺、尊重他人和诚信三方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孝顺除了传统意义中的赡养与尊敬父母外,还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虽然从小我们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但现实是,传统的孝道观念开始淡化,种种不孝的劣行渐渐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不奉养父母,老人无家可归,以及近几年出现的“啃老族”“宅男”“宅女”等现象,令人痛心疾首。造成这一现象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就学校教育这一层面来看,在孝道教育的方式上,我们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这是导致中小学生孝道知行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引导培养学生将“孝道”真正落实在日常的言行举止当中势在必行。
马斯洛在研究人的发展需要时,提出了需要在心理学上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所谓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渴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使自己既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自己也能尊重别人。”即尊重包括自尊、尊人两个基本方面。自尊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即外界对自己的肯定和满足。尊人是个体对他人、社会、自然等的尊重。人人都需要尊重,人人也应尊重他人,满足他人尊重的需要。
但此次调查只体现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其实,学校中的尊重教育内容包括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等多个方面。当然,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准则,是达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在尊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自尊是一切尊重的基础,是正确认识自我存在价值与能力发展的前提,也是赢得他人尊重和社会承认的前提。而尊重社会教育,可以培养个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能够承担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就在于个体对社会的尊重及尊重的程度。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全面的尊重教育。
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诚信”的内涵更丰富,指人们诚实守信,重约践诺,信守法律和契约的道德状况。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反思我国传统的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其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在诚信教育中有意识地回避了生活世界中的虚假、欺诈等丑恶现象,多是一些美丽的、内容空洞的说教,脱离了现实的生活,脱离了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仅让中学生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去。青少年正处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强化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诚信教育,使他们养成诚信品质,确立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进而塑造健全人格。因此,学校要结合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碰到的矛盾,针对一些不诚信的现象,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层次,对他们进行贴近实际生活的诚信教育。
2.关于影响农村高中生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
数据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农村高中生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主要有六大因素,涵盖家庭、社会、班级、个人等方面,其中自身倾向及人际关系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理想、个人爱好、朋友类型、同学关系等具体内容。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会被问到“长大后你想干什么”,那时就开始出现理想的萌芽状态,这些理想也成了激发个人前进的动力。当然,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个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方向。而在高中阶段,理想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高中阶段有自我理想的学生,目标明确,学习动机更强,应对学习过程中的挫折能力也更强,更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及早树立远大理想,促使他们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在高中心理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同伴关系是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领域,良好的同伴关系往往是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外部表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个体逐渐培养了沟通、合作的技巧。青少年正是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学会用他人的眼光而不仅仅是自己的眼光来认识世界,这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缺乏同辈交往的儿童与青少年将来可能有更多的社会心理问题,如犯罪、学业水平低、退学和其他心理不适应。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青少年交友的对象,要引导学生结交益友,发展健康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心理课上,可以通过设计竞争与合作的活动,以及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良莠,正确处理同伴间的关系。
家庭因素是第二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教育、家庭氛围、与父母关系三方面的内容。鲍姆令德根据长期的研究,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在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在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性格比较乐观和积极。
排在第三位的影响因素是受教育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阅读书籍和生活习惯等内容。这些都和青少年自身的努力程度有关。
排在第四位的是社会因素,包括传媒、突发事件、生活经历。高中生毕竟还是生活在象牙塔内,尽管现在的传媒介质非常丰富,内容也包罗万象,但对在校读书的高中生来说,影响力还是稍逊一筹。
排名第五的是班级因素,包括老师、班级风气。班级因素的影响力这么弱,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且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按理说老师和班级风气对他们的影响应该是比较大的。但是这种影响更多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了高中教育。但对于生物,学生往往只在读初二的一年学习过,短暂的学习并没有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教学方式的调整,顺应高考制度的改革形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高中生物教学成为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学习科目。
高中生物的新教材更加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不断提升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科学素养都具有很大的好处,作为生物任课教师,应转变对生物教学的思想理念,不断进行生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探索和尝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出来,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要注重把握牵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该学科的爱好。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课堂中提问的科学性,通过不断的知识引导,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启发其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兴趣是一块敲开知识大门的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地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那样即使学生原本是对这门学科有偏见,他们也会自然而然会被你吸引到身边,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对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非常重要。学习氛围是学习的外在条件。这样的学习氛围,不是指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简单固定的教和学方式,而是允许学生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话,并且允许学生对教师所表述的观点和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更允许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但有利于消除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拘谨,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还可以调动激发学生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思维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能力。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多种教学手段,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高中生物教学系统应由实验、思考、练习、活动等几部分构成,它是能力培养结构的直接反映。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经过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完成从认识――实践――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课堂实验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围绕课文重点精心设计,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问题得出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活跃学生思维,养成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强调把握进行实验学习的基本方法,那就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实验数据”。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以网络技术为重点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把教师和学生引入崭新的教与学的世界,让学习变得不再有地域限制,让学习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通过建立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教学只能在教室进行的空闲有限性,将使得生物教学扩展和延伸到课堂之外。互联网提供给学生更多条件和机会进行补充学习资料的数据搜索,学生能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其他正在学习同样问题的学生进行网上的学习交流和互动,学生还能创造更多的机会在网上咨询各类教学专家,与他们进行交谈,以其获得所需要的帮助。但是我要强调一点的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会也不可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它只是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交流环境和条件,使得知识和意见能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在共享中相互碰撞,为的是大幅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还使得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5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生物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更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发挥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启动学习生物学知识大门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想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必须要适应新形势,转变教学观念和认识,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新教材的更新,更加注重了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生物教学环境,转变对生物教学的思想理念,不断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尝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发现二 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表示高度认同,但同时也有一半中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
发现三 仅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对诚信内涵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初中生、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
发现四 在学习诚信表现上,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时有发生;在交往诚信表现上,中学生与熟人交往时诚信度高,与陌生人交往时诚信度低。
发现五 对中学生不诚信行为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网络对初中生和农村学生诚信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大。
一、问题与方法
“90后”中学生是当前中学生的主体,他们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网络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会对生存于这样一个变革时代,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90后”中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就诚信价值观而言,传统的诚信观念在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思潮面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各种不诚信事件在社会各个领域时有发生。探讨和了解“90后”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仅对于我们了解其道德状况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增强其诚信意识,引导其诚信行为,塑造诚信公民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调查主要通过编制相关调查问卷并辅以典型访谈等质性研究方式,对包含初中生、高中生在内的中学生群体就诚信评价、诚信价值认同、诚信内涵认知、诚信行为表现、影响诚信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以便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90后”中学生的诚信状况。
问卷经过向相关专家征询意见以及对部分学生试测后反复修订而成。正式测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向有代表性的农村和城市学校中学生发放了1 430份问卷,共回收1 362份,有效回收率95.2%。在被调查的1 362人中,陕西咸阳559人,辽宁大连570人,北京233人;初中生668人,高中生692人(缺失2人);男生670人,女生688人(缺失4人)。
调查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对相关数据主要进行了描述分析、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绝大多数中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与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良好,但六成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状况感到不满意
一方面,超过85.0%的中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诚信状况良好;另一方面,中学生对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不高:10.8%的人认为很不诚信,50.5%的人认为不太诚信, 35.6%的人认为较有诚信,仅有3.1%的人认为很有诚信。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状况感到不满意。这说明成人社会的诚信危机的确影响到了“90后”中学生。
(二)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表示高度认同,但同时也有一半中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
无论何时,诚信对于个体或社会都是重要的。这一点在这次调研中得到了印证:有91.0%的中学生对于“诚信已不再重要”的说法表示不认可。同时,对“老实人吃亏”这一观点持赞同态度的中学生占51.4%,持否定态度的占48.6%。从频数上看,持这两种态度的人很接近。以上两个方面的数据看似矛盾,实际上是可以解释的,这反映了中学生诚信态度上的“相对性、条件性”特点,即中学生在一般意义上普遍觉得诚信很重要,而且是“绝对重要”,但一旦具体化并涉及自身利益时就会觉得“老实人吃亏”,为了避免“吃亏”,诚信就由“绝对重要”变为“相对重要”了,对于诚信重要的认同度自然就降低了。
(三)仅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对诚信内涵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初中生、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
诚信作为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无欺、信守承诺是诚信最基本的内涵。在对诚信内涵的六个正确选项的选择中,中学生首选的是“说到做到,信守诺言”(90.9%),说明中学生对“守信”的认可度最高;其次依次是“诚实”(82.9%)、“不欺骗他人”(77.9%)、“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76.0%)。从总体上看,四分之三以上中学生将以上选项当作诚信最重要的内容,说明中学生对诚信的内涵有基本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尚有近一半的中学生并未意识到“不欺骗自己”或“不说假话”也是诚信很重要的表现,反映出中学生在诚信理解上的偏颇。总体来看,中学生对诚信内涵完全理解正确的比例只有22.9%,理解程度有待提高。同时,经卡方检验发现,初中生、高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高二学生选对1~4个选项的比例较初二学生高,但初二学生选对5~6个选项的比例却较高二学生高,这反映出初中生对诚信内涵的理解更具有全面性。但是,在对干扰选项“讲义气”和“努力学习”的选择上,高中生错选比例显著低于初中生,这显示出高中生对于诚信的本质性理解更深刻一些。
(四)在学习诚信表现上,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时有发生;在交往诚信表现上,中学生与熟人交往时诚信度高,与陌生人交往时诚信度低
考试事关学生切身利益,最能反映学生的诚信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16.5%的中学生认为周围经常有作弊行为。进一步考察在“无人监考时是否作弊”情境中的诚信表现,发现:76.0%的中学生选择“考出真实水平”,即便在好成绩诱惑的情况下也能坚守诚信;12.2%的中学生选择“别人抄我就抄”,表明这部分人在“不能让自己吃亏”的利益动机驱使下也会放弃对诚信的坚持;8.1%的中学生表示“不会就抄”,显示出对于诚信的漠然;3.7%的中学生表示“不抄”,发现有抄袭的就“举报”,显示出对诚信的坚守。
学生日常交往是反映学生日常诚信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约九成中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坚守承诺,克服困难“赴朋友约会”;在与老师或家长交往中,85.0%的中学生偶有说谎,超九成的中学生会如实告知考试成绩,显示出较高的诚信度。但是,中学生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却表现出“低人际信任”,无论是面对现实中“借手机给陌生人”还是网络中“向陌生人讲真话”: 67.8%的中学生选择“帮对方打电话,但不会借出手机”,61.9%的学生上网时从不或偶尔才讲真话。将中学生选择的频次以及选择位次加权处理后的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学生心目中,自己信任的人按程度高低排序依次为:父母、好朋友、老师、其他亲人、自己、同学和陌生人,这反映出中学生信任对象具有依血缘远近和感情亲疏决定信任程度的发展特点。
(五)对中学生不诚信行为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网络对初中生和农村学生诚信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大
中学生认为对其不诚信行为最具影响的因素,出现频次最高、排在首位的是社会风气,然后依次是家庭成员、朋友和同学、网络、校风。这些因素均可以视为环境因素。进一步对这些因素进行差异分析,可以发现,初中生认为网络的不良影响要胜过朋友和同学,农村学生认为网络的消极影响力更大,网络仅次于社会风气排在了第二位。这种排序可能与初中生自控能力、道德判断能力薄弱,农村家庭中父母忙于生计、外出打工、亲子沟通少而不畅有关。学生依赖网络,久而久之,近墨者黑,网络中种种失德、失信的言行必然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三、讨论与建议
总体来看,当前“90后”中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度较高,具有一定的诚信观念,诚信行为表现较好。与此同时,调查中所反映出的诚信问题我们必须正视:中学生的诚信行为因人、因境、因事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对而言,在具体情境中的诚信表现低于非情境性;涉及自身利益时的诚信表现低于利益无涉时的表现;与陌生人交往时的诚信度低于熟人;内在诚信观念脆弱,易受环境影响和冲击;年级越高,诚信行为背后的动机就越复杂。为此,无论是“90后”中学生的诚信意识水平还是诚信行为表现都亟待加以提升,诚信教育亟待加强。
(一) 正视社会环境问题,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性和人文性
身处信息开放的时代,社会环境对中学生诚信影响更加深刻。社会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影响着他们对诚信的把握、理解、践行、坚守和信奉。忽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诚信教育是很难取得应有成效的。
对此,一方面,学校诚信教育要体现时代性,不能只讲“桃花源”里的美好,回避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甚至丑恶现象,而应与时俱进,大胆对当前社会中的各种诚信困境做出回应,引领中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辨别,促进中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进而自主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学校诚信教育要彰显人文关怀,切实关照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诚信困惑,譬如如何处理隐私与诚信、维护朋友关系与诚信、免受责罚与诚信问题等。学生道德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这些矛盾与冲突、困惑与迷惘,正是教育的契机。学校和教师必须敏感地觉察到学生的道德需要,了解学生的道德诉求,准确把握他们面临的诚信难题,及时帮助他们剖析诚信问题根源,引导他们走出诚信困境。在这里,有效的引导是他们形成诚信信仰、践行诚信行为的关键。这种引导不是教育者居高临下的说教,或冷冰冰的规训,而是教育者以善解人意的人文情怀和气度,更多地从人性、人的心理层面来分析问题的正当性、合理性、条件性,引导学生把握正确处理这些诚信难题的基本价值原则,由此使他们获得道德人格成长。
(二)正视师生关系问题,营造学校生活中的诚信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学生的信任对象中,教师被列在家人、朋友之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师生信任度的关注。一般来讲,诚信与信任是相互递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对所信任的人通常是诚信的,而诚信之人通常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反之,如果人们彼此间缺乏起码的信任,那么诚信将不可能产生或存续。师生关系亦是如此。访谈中发现,如果教师的言行不当,出现不诚信行为,如让学生配合做假课,对学生评优评奖暗箱操作,都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并由此对其诚信观的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这就警示我们,首先,诚信教育需教师先行。诚信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诚信的学生,诚信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的诚信行为是培养学生诚信行为的基础,教师应将诚信准则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对学生必须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诚实,自己首先要不说虚假的话;要求学生守信,自己就绝对不能食言。其次,应以诚信的学校环境涵养诚信。培养学生诚信品质,营造学生信任、信赖的教育环境,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非常重要。一所学校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显性的课程和教学,学校的所作所为和文化传统、教师的一言一行、班集体的氛围这些“隐性课程”同样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学校应让学生始终浸润在立德树人的良性环境中,时刻吸收到诚信做人做事的正能量。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促进学生诚信自律
养成诚信品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至关重要。调查发现,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悖反现象,这与很多研究结论相同。进一步分析发现,诚信认知得分越高的群体,其诚信行为表现就越好,两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诚信认知越正确、诚信意识越强烈,诚信信念越坚定,其诚信行为就越易发生。
因此,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由诚信认知向诚信行为的有效转化上,需要引导学生对自我的诚信状况进行正确归因,促进学生诚信观念的内在化,最终使学生达到诚信自律。“90后”中学生诚信缺失固然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但那只是外因,学生缺乏内在的诚信自律才是根本。为达成诚信自律,诚信教育要遵循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着力培养学生个人内心信念,重视其诚信认知水平的提升,坚定其诚信意志,增强其诚信意识,践行其诚信行为,实现“知”“信”“行”的转化。教育中,应该多设计一些利益冲突情境或诚信两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辨,提高其诚信判断力和水平,培养其诚信意志力和自主选择能力。
(四)发挥家长作用,通过家长的诚信来影响中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是学生诚信发展的重要影响源,他们的诚信状况会直接对子女的道德成长产生影响。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
1.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当前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依然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没有注重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课程,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仅仅依靠死记硬背。
2.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改进。
就我国目前的高中教学环境来说,教师们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得较少,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很大的改进。在笔者所进行的调查中,其中有73.1%的学生认为,如果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他们会更加喜欢生物学习,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度也会更高。教师这样注重结果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与生活联系的紧密度不够。
任何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对于高中生物来说,同样如此。但是,当前教师对于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对于其与生活的联系则较少涉及。在笔者的调查中,仅有50.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将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其与生活联系得不够。
二、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法
1.增加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而实验也成为生物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实验教学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放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自走进“生物”中,进行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对生物知识进行总结和记忆。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时,笔者让学生在显微镜底下对细胞进行观察,并让学生对植物的细胞壁进行解剖,从而能够切实看到真正的植物结构,这样再结合学生所观察的图像进行细胞膜的讲解,就可避免学生因为其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感觉枯燥,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内容也会更加有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
当前生物教学中,仅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教师应当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并将之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创新能力。例如,当前非常盛行的合作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都能够让学生对生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促进其自觉地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中。例如,在进行叶绿体知识点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们对植物进行观察,而后提问:植物中哪部分的叶绿体较多?哪部分的叶绿体较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在显微镜下对植物的叶绿体形状、状态进行观察,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也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3.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诚信感恩;知;情;意;行
1 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分析
针对如何解决高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岗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资助体系,资助形式多样化,既帮困又奖优。但由于地区经济生活情况的差异、高校学生生活具有的隐蔽性,学校资助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学生是否真正贫困,更难以准确掌握学生贫困的真实程度,导致部分学生诚信意识薄弱,为获助学金而弄虚作假。
一方面,受助贫困生自身存在的诚信问题突出。受助贫困生在得到相关资助后,有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所得资金,解决生活经济困难,努力成长成才。而有些贫困生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他们不是将金钱用于生存消费及学习上,而是用于进行消费攀比上。虽然此类学生数量不是很多,但已在校园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助贫困生感恩意识有待提高。受助贫困生获得相关资助后,部分受助贫困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甚至缺失的现象,在接受过资助后表现出一定的“冷漠”,觉得自己因为贫困接受帮助也是迫于无奈。还有部分贫困生认为接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回报;有的自认为“学习成绩好,拿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有的抱怨社会不公,将资助的善意也视为自己不得不接受的屈辱。
因此,需加强贫困生的诚信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将怀感恩之心、行回报之举作为行为准则,树立知恩图报的行为风范,这才是资助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
2 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合理的资助体系
(一)知――加强认知,树立规范
1.系统学习,全面了解,加强理论引导,开展以学习诚信感恩为主题的正面教育。在入学教育期间,开展大学诚信感恩教育第一课,学习《学生手册》中 “奖、贷、助、减、补”的相关资助政策,让学生明白国家给予贫困生的极大关爱。积极组织诚信报告会、座谈会、讲座、班会,观看《贷款助学信用助人》的宣传教育片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对资助的内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资助对高等教育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利用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责任的践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感恩价值观。不仅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也使其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密切关系,同时帮助自身树立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
2.弘扬诚信感恩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理论修养。例如,开展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开展“明德知礼”、“君子文化”、“诚实守信”等人文素养讲座,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使学生把诚信感恩内化成个人的思想信念,进而外化为合乎社会要求的高尚社会行为,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感恩于心。
3.深入学习,竞赛辩论,增强理性认识。积极举办“诚信感恩知识竞赛”,采取小组制积分法,各个小组积极回答问题,竞争激烈。通过知识竞赛使得学生了解更多诚信、感恩的知识,去发掘每个典故里隐藏的内涵,丰富课余生活,从而也学习了古人滴水之恩必报的情怀,勉励自己。
(二)情――心理关怀,选树榜样
1、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培养感恩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贫困不是负担,更不应该成为心理负担,受资助的学生,要学会接纳自我。既接纳短处,也接纳长处,要让他们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说‘我能行’,减少等、靠、要的依赖想法。同时辅导员要深入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心理行为训练、邮件咨询与家长配合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关怀使学生充满自信,更好的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
2、选树榜样,典型引路,传递正能量。例如:每年5月开展“同心・光彩助学”行动,把评选出来的优秀受助学生的感恩事迹,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保存强烈的成就动机,弘扬励志文化;通过“贫困当好学,饮水该思源”大学生成长故事会,展现学生青春奋斗励志故事,分享成长感受,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对往年优秀受助学生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向优秀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使受助学生在情感方面产生感恩意识的共鸣,充分认识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内涵,并产生乐于奉献与报恩的冲动。
(三)意――立下承诺,坚定意志
1、立下承诺,监督学生诚信做人,鼓励学生诚实守信。在学生的考核中把诚信纳入考评之中,严厉惩处不守信行为,如取消助学贷和评优资格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各种表现予以记录,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另外通过举行诚信报告会、签订诚信还款承诺书、开展诚信还款签名活动等一系列诚信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一个做人的最起码的原则,以及做一个诚信之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会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以诚信的优良传统美德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2、坚定意志,确立行动目标,追求生活意义。贫困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生活压力大,很多缺乏自信,目标盲目,做事半途而废1。没有目标的牵引,生活就缺乏动力,也就缺乏感恩的意义。要培养学生为自己定一个目标,做自己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目标支配自己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一件小事成功,才能e累一分成果,才能感觉到生活的美好,鼓舞自己的希望。同时,还要树立责任意识,控制欲望,保持积极的健康情绪。高校应加强贫困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情感过程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品质,更好的学习生活。
(四)行――知行结合,外化于行
实施感恩励志工程,引导贫困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资助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开展爱心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寓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增加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鼓励学生励志成才。
1、每年寒冬来临之际以及毕业前夕,要积极开展“爱心衣加衣,微爱暖心行”捐助活动。为贫困学生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等地区贫困家庭捐助毛衣、外套、围巾、书籍、生活用品等,将爱心传递到贫困生手中,播撒爱的阳光,共享心的温暖。爱心活动,不仅为贫困学生送去温暖,而且也让学生在捐助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感,让学生心存感恩,感恩那些曾帮助过我们的人。
2、发挥爱心社团的感恩筑梦力量。积极组织学生前往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积极帮助老人读报纸,帮助农民工网上买票等。开展“教育帮扶,情暖孤童”、“关爱留守,筑梦暖冬”等活动。例如,2015年12月,聊城大学小雨滴社团联合聊城市电视台、聊城市美术家协会、聊城市近80组爱心家庭,共同为聊城市儿童福利院成功举办了“齐聚儿福院,爱燃平安夜”公益晚会,筹集公益基金10万元,为儿童带来欢乐和更多的帮助。
3、勤工助学,励志青春,感恩常在。学校要积极开设勤工助学岗位、义工雷锋活动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认为因为自己困难,理所当然就必须获得资助。要让贫困学生在岗位上得到更深刻的的锻炼和实践,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努力实现资助类型由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变,充分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韧性,与勤相伴,与爱同行,充分认识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实施诚信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能够诚实守信,感恩于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实际的行动回报社会。受助学生只有学会诚信和感恩,才会少些抱怨和叛逆,多些友善和欢乐。高校应加强诚信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确诚信的重要,使其认识到诚信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石,是个体内在素质与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必备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