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专学校 中专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加强对中专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非常有必要。首先,加强对中专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笔者对近年来中专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很多用人单位将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因为他们认为员工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是否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用人单位首先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中专学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其对未来的认识比较模糊,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个性,根据教育的规律来看,个体的品质特征一旦形成将会很难改变。因此,加强对中专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非常有必要。其次,加强中专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中专学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国家规定中专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诚信、敬业为重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中专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中专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非常有必要。
2加强中专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2.1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兴趣。加强中专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兴趣。过去,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必须要改变。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德育与职业活动结合起来,采用合作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体参与进去,从而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兴趣。另外,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此,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等方式,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产生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2.2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注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中专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专业训练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在校的一日行为和在校三年的行为规范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巩固并加以提高。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共性,也要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与岗位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在具体实训过程中,通过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有意识地从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同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全体教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学生对教师言行的信任度。
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性
在进行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的意见中,我充分的认识到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通过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改变中,培养在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就尤为重要,中职学生毕业将会直接面临进入社会,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再社会上立足的。我国是歌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和就业一直就是我国存在的长久问题。在读了这篇意见后,我充分的感觉到了它对我国人口和就业的问题,提出了相对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感觉到了政府在对解决人口和就业的工作上不停的在找寻新的突破口,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二、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面性
对关于加强和改进指导思想上,我充分的认识到了,思想改革必须要通过全方面的考虑,要做到面面俱全,不能就单方的进行思想改革,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在对指导思想的改进上,我体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业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到想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就必须要具备健康的心理,使中职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这些品质的养成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取得成功。在读到“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效率意识、廉洁意识。”时,让我明白了,要培养一名合格的中职学生,要培养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需要注意和考虑到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
三、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在进行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时,我深刻的体会到合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学习是始终坚持不变的课题。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上,我感受到了教育的人性化,职业教育是针对社会各个方面所需人才的专门培训基地,是社会真正和迫切需要的人才,所以必须使教育的知识能够更适合于社会。这让我看到了驾驭工作者在对于能够培养出适合于社会的人才上作出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是将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做为重点来实施和完成的,同时也很认真的在实行国家的政策,为国家培育真正有用的人才。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娇生惯养的,在面多困难上不能够完全的做到应对自如,所以实训就显得由为的重要。同时我也看到了,实训将带给学生实质上的帮助,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实践中解决将会出现的问题。
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性
对于意见中提出的一些有助于拓展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我能具体的感受到每个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可实施性。这些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帮助了中职学生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在学校的帮助下完成对思想道德的认识和学习。在意见里,我看到了很多关于从生活上、心理上、物质上等方面帮助中职学生的意见时,我切实的感觉到了全国妇联对于中职学生教育的深入性,是真正的为中职学生着想,是真正的站在了中职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想办法和解决困难的。
五、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管理性
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见里,具体提到了加强对学校的制度建设、加强中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意见,使中职学生在还没有进入到社会时就能充分的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让他们在学习中就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变成一个对自己负责的有为青年,对将来进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些意见里,我还深刻的体会到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将对社会有害的因数尽早的知道并加以防范,真是做到了防范于未来。
六、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性
在加强各个队伍建设意见当中,我体会到了拥有健全和细致的队伍力量,是国家执行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健全的队伍建设,能让工作执行器来更轻松,可以通过各个方面去执行,利用层层的教育工作,逐渐的加深思想道德在中职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将思想道德放进心中,从而达到教育的潜意识化教育的效果。
七、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性
通过对环境提出的意见,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是说环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吗,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正是因为这样,古人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
八、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性
关键词:中职教学;道德教育;创新模式
中职院校的教学主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教学方针,而中职学院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对职业道德的态度不端正。因此,为了使中职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创新职业道德教育。
一、职业教育的意义
中职教育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不如其他中等院校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期不认真学习、贪玩,并且他们不容易管教、叛逆心极强,所以对中职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据调查,很多中等职业教育的老师都觉得对中职学生的教育非常困难,而家长将学生送到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老师在教育时经常感到事与愿违,尽管想帮助学生实现其自身价值,减轻家长的压力,但是很多时候都力不从心,学生根本不理会老师的良苦用心,甚至向反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本着对家长、对社会、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意义重大,教师和学校必须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得以长久的发展。创新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做到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获利,为未来社会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方式
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需要多方面进行教育,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起中职学生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使用深入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科目中加入职业道德教育
让学生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学分制度引起学生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入中职学生道德教育,利用教师传达道德教育,是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方针。
2.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实践的基础上
在中职院校中,主要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因此,道德教育实际上和中职教学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两者相互融合,实行统一的教育模式。这样不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学习,又加强了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实践中认知道德教育。
3.建立系统的职业道德模式
在学生入学之初展开职业道德培训,让学生充分了解职业道德的意义;在学生学习期间不断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渗透,通过建立道德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职业责任感的教育;在学生实习期进行职业道德考核,职业道德考核合格方可毕业,利用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会出现道德问题。
4.跟踪式教育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比较小,认识不到工作责任感、道德心的重要性,所以应让学生进厂入职,在入职期间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因为在公司入职和言传身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工厂更能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观念的认识。学生在工厂入职期间实行全程跟踪手段,避免学生思想出现偏差。举例说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受到启发,从而达到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
三、整体创新中职教育模式
基于中职教育的主要特点:学习成绩普遍不强,单纯的应试教育并不能完全解决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空缺。所以,必须建立专门的德育教育机构,而德育教育的团队组成人员必须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学校本身就是教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方,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需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状态下培养职业道德。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体系当中,辅助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编辑德育教育的基本方向及程序。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灌注在德育教学当中,借助实际教学案例辅助德育教育。通过家长与教师合作的方式全面渗透,使学生在各个环境下都能受到熏陶,组成两点一线的教学模式。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家长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关于职业道德的实际经历。强化组织人员的德育素质,对其进行职业道德考查后才可入职协助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访问各届职业道德较强的毕业生,因为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之间的障碍相对较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毕业生的说导,且历届毕业生的经历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加强对职业道德的重视。实行毕业生、家长、教师、专业团队共同创新的模式,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只有在多方努力配合下才会得到阶段性的完善。无论是在教学模式中,还是在组织模式里,职业教育都需要完善、不断创新,为学校企业培养大量的职业人才,实现学校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为社会需要而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基本内容与重要性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出发,启发并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为了人类长远利益以及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1]生活,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2]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平衡观教育、生态义务观教育、生态良心观教育、生态善恶观教育、生态正义观教育。生态平衡观教育,即我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与我们一样都是平等的、受尊重的;生态义务观教育,即养成主动、自觉地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核心与教育最终目标;生态良心观教育,即爱惜自然,保护自然的善良观念;生态善恶观教育,即区别对社会、自然的善与恶;生态正义观教育,即个人和社会集团的行为符合生态平衡的原理,符合生物多样性的原则,符合人类保护环境的愿望和全球意识,符合“只有一个地球”的全球共同利益。
(三)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迫切需要契合时展所要求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生态道德理念与素养。
同时,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到大学教育体系,不仅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并将带动社会以及公民的生态道德养成;更重要的是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时代主题。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道德是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道德教育丰富了传统道德教育内容,通过生态道德教育,不仅使大学生牢固建立起自然生态的平等观、义务观、良心观、善恶观、正义观,而且使大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敬畏自然,从而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还能使大学生增强生态道德意识,让自身在知、情、意、行上全面协调发展。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剧烈的竞争对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面临严重威胁,人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严重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日趋严重,这就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关系。因此,在校大学生仅仅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尤其是生态道德的养成,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认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二、海南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海南省高校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笔者在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与海南医学院三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10份调查问卷,回收305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 98.4%。具体情况参见下表:
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薄弱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回答“您认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是人类主宰自然”问题时,只有8%的学生答案是正确,92%的答案是错误的。回答“动植物对于人类而言仅仅是可利用的资源”问题时,只有4%的答案正确,有96%的答案错误。反映了大部分大学生不掌握生态环境知识,生态道德意识薄弱,对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极其淡薄,对生态道德观知之甚少,生态道德意识与责任感匮乏。
(二)大学生生态行为失范
笔者最近还留意观察所在学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例如:笔者在所在学校门前马路观察,两个小时内发现有20多名学生购买了小吃,都使用塑料袋以及一次性的饭盒、筷子,大多数人吃完随手乱扔,只有3人吃完后拿到附近丢在垃圾桶里。在校园里,随地吐痰、践踏草坪、随手折树枝、摘花朵等现象时有发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说明了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不端。统计 “购物时,每次都会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问题结果时,有 24%的受访大学生选择都会使用。国家禁止使用塑料袋令已颁布实施七年,但还有24%受访大学生还没有养成外出购物时,自行携带布袋的习惯。统计 “在校外吃饭时,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问题结果时,有5%的受访大学生选择经常使用。统计 “如果手上有果皮纸屑,但离垃圾桶的距离较远,随手就扔” 问题结果时,有52%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随手就扔的错误答案。两者合计的比例占了受访总人数的63%。
(三)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缺失
在统计问题“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开设有关生态方面的选修课程?”问题结果显示,选择“有开设,并且非常喜欢”的受访大学生有20%,选择“有开设,但是不喜欢”的受访大学生有46%,选择“没有开设,但是希望开设”的受访大学生有13%,选择“没有开设,也不希望开设”的受访大学生有21%。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海南诸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还没有摆上日程表,作为学科开设课程,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系统讲解。
三、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海南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生态道德自我教育意识缺乏
海南省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起步较晚,生态道德内容、规范不完整,加上生态环境基本知识缺乏,许多大学生没有树立起生态道德观,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要求,平等观、义务观、良心观、善恶观、正义观都不具备。有些大学生还存在“人应征服自然来发展社会、谋求幸福”的思想,认为只要能够使得社会发展,以破坏一些环境为代价是可以的、允许的。即便是具备基本生态环境知识和一定生态道德水准的学生,也难以做到知行统一,他们认为做出违背生态道德行为,侵害的自然界,很少受到追究责任和谴责,就随大流,跟着做。这种明知而为的行为对于生态道德而言意味着雪上加霜,破坏性更大。
(二)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要使得生态道德教育能够得到充分开展,必须加强学校专业教育,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相对薄弱是海南省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开展不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学生本身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将大学生本身的缺陷加以弥补,但在这方面学校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于道德方面的教育更加侧重于传统道德教育,传统道德价值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要对他人和社会承担责任,却很少教育学生要尊重自然,要对其他生命体和人类未来承担责任。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是造成学生在生态价值取向的认同上缺乏一致性,反映在学校生态道德教育与社会环境相脱离、与学生心理需求相脱节、与道德构建相失衡。另一方面体现在师资力量方面的匮乏,当前的教育模式既无相关的课程,也无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普遍以兼职为主。此外用于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教材较少。一般的教材都把重点放在向学生展示自然和生活的美好,缺乏对生态道德教育基本内容的阐述。有些相关教材过于侧重于理论研究,缺乏趣味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由此表现出的问题是校园生态道德教育开展过于随意,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教育体系 。
(三)家庭生态道德教育缺失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这不仅形容一个人受父母言行举止教育的影响,而且深入反映了父母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学生在校外教育的连续性。遗憾的是许多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了生态环保的内容。究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于父母本身不具有这方面的意识,而且重视程度不足,加之本身的行为举止也或多或少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自然无法起到示范的效应。而且不得不提的是,许多家长都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孩子大了,讲了也不听,干脆让他自己去理解与感悟吧!这样的观点在绝大多数方面是可行的,但对于生态道德教育却无比致命。原因在于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即使再次修复也便无法恢复原状。
(四)社会生态道德教育开展不利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弊端逐渐显现。人们因此开始寻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社会也开始重新审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随之开始有了一些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标语,但这些标语的宣传力度以及起到的教育效果连规模都谈不上。因此并未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的生态道德教育要想实现全面开展依然任重道远。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可理解为全社会对于生态道德的认识处于可深度开展的发展之中。
四、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十分必要,应切实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地生根。
(一)应尽快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建设
生态道德教育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因此作为新兴概念、新兴理论,其自身的理论内容必然是不完善的,生态道德教育实施与开展无法充分进行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此。所以只有尽快地将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完善,并将其整理成文字、书籍或教材。唯有如此,生态道德教育才具有充分实施与开展的前提与空间。
(二)高校必须重视生态道德教育
之所以强调生态道德教育从高校抓起,是因为生态道德不仅是生态文明内容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更有义务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重视并重点开展的教育规划与内容之中。通过之前研究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海南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于学校不重视。虽然有前文提到的生态道德教育理论不完善的原因,但是学校的管理者以及教育者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大学生已经成年,身体、心理、思想都已经定型。要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教育对象要么是敷衍,要么是不接受。由此忽略、放弃生态道德教育才是主因。这是严重的教育误区,这种误区不仅会使海南的环境保护得不到有效保护,而且也与海南生态立省的目标相悖。因此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海南省省情的必然要求。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并塑造完整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最好要从小学抓起开始直至大学。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的课程与教育内容设置。生态道德教育从学科划分以及内容体系上都归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所以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应当以公共课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进行,在考核内容上加入考试成绩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地加入实践学分。这样可以使得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意识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生态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培养生态道德意识就成了贯穿整个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具体来说在课堂教育方面,应当以灌输法为主,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灌输法适用的对象是年龄较小的人群,如小学生。但由于当前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并未建好。在无法形成完整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的当下,灌输教育法是只能适用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理论培养的方法。之前也提到了课外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在学习较为枯燥的理论的同时,用课外实践来践行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可以加深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如通过义务扫除、大自然体验以及观看破坏生态环境的警示片等等都是较为实际的手段。当然也有其他更有效的意识培养方法,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具备生态道德意识。只有使大学生具备生态道德意识,才是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职校生;高素质;职业道德;加强培养
一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人力资源需求极为旺盛。2011 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职业教育,提出抓住职教发展机遇,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建议。当前,我国迎接产业升级转移的最大挑战就是缺乏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产业工人。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抓好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抓好职业道德培养。但在当下的职教工作中,由于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就业的顺利与否以及对我国的产业升级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针对这一弱点进行调整,寻找解决的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职校生的重要内容和塑造新型职业劳动者的重要条件,当今的职校生都已经是90 后,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自私、狭隘、唯我独尊的习惯,以及怕苦、怕累,期望值过高也是这代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毋庸讳言,职业院校中的极多数学生学习不用功,缺乏上进心,对未来职业劳动生活缺少信心。职业道德教育就要针对职校生学习和生活的过渡性特点,树立对未来职业活动的热爱信念,培养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有对这种职业及岗位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自主、竞争、义利并重和学习创新等道德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克服上述弊端不断完善,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职业道德建设。因此,职校生在走出校门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高素质技能人才,更离不开职业道德的系统培训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和要求早已不再是单纯技能技术上的了,还包括敬业精神、合作态度、集体意识、公德观念等内容。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促进新的就业意识,也有利于实现职校发展和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明显弱化,实际教学中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内容单调、方法单一。长期以来职业道德课程内容老化陈旧,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新形势的变化。例如,教材引用的案例都是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完全忽视21 世纪的一些新的经典案例。
再有部分教师认识上的偏差,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讲实际重自我,在教学中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这也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不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
二
面对这种现状,本人认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忽视不可掉以轻心,下面对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
转变以往注重职业技能传授,忽视职业道德培养的教学理念,不能单纯为了提高就业率而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一点从课程的安排上就充分体现出来:专业课占用课时最多,基础课每周至少也有两次,而职业道德每周只安排一次,内容根本不能授完。有的职校由于缺少专门的职业道德教师,就由其他任课老师代讲或直接让学生自学。想要转变这一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提高职业道德课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使其与专业课同样重要。必须要增加课时,要保证充足的时间把内容授完。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要保证专业对口。如果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也要尽量安排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身正为范才能学高为师。另外,要从考查课改变为考试课。如果一开始就定位在考查课上,就会从主观上给学生造成这门课不重要的想法,学不学无所谓,开卷考试能过就行。如果是考试课,在对待的态度上就会认真些,通过这个几个方法,应该可以体现出职业道德课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特别是在案例方面,内容要新颖,时效性强,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大量引用案例才不会造成课堂枯燥,学生没兴趣的状况。辅助主题讲座、调查、讨论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包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各项基本规范,也包括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例如生产行业、流通行业、服务行业、管理工作等都各有各的道德规范。一所职业技术院校包括多门专业的学生,分专业进行职业道德培养替代泛泛而学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职业道德培训的核心在于训练,即通过一系列可以具体操作的行为要求,反复强化练习,从礼貌用语和文明举止入手,在训练行为、养成习惯过程中实现对本职工作的信念认同,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即使在结束课程之后,行为的训练也不要停止,在实训期间更要加强,以切实达到增强教育时效性的目的。
3.教师队伍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即师德教育
教师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必须实践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课的教师,更要努力塑造人格魅力,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以无形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良好师德风范的形成,将会在职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显现最直接、最有效的榜样作用。
在职业教育中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高度关注;但是,仅有学校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还有待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参考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中职生 礼仪教育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38-02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要培养中职生成为社会需要的有为青年,就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展开教育。在这四个要求中,“有道德、有纪律”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青少年必须遵守纪律,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并按礼仪和道德规则办事,中职生也不例外。在职业学校中,中职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总体表现是积极健康的。他们热情礼貌,尊敬师长,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定;学习刻苦,勤奋努力,同学之间也能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瑕瑜互见,在职业学校中,确实也有少数学生道德意识和纪律意识相对缺失,对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定,就是不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的具体表现。而学生不遵守学校的纪律规定,对其在学校的成长与进步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加强礼仪和道德教育,正确认识和理解遵守礼仪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促使中职生自觉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既有必要也很重要。
一、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
礼仪规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着装、姿态、言语、行为等各个方面要符合交往要求的准则和规范,包括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等。个人礼仪是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按物等方面的个体规范;社交礼仪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行为规范和待人处世的准则;职业礼仪是职业人在职场这个特定的范围内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按礼仪规则办事,就是要求一个人不管在什么特定的场合,其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言论谈吐都要符合特定场合的礼仪要求。遵守礼仪规则,在特定的场合能够按照特定的礼仪规范的要求做事,能让一个人举止文明,谈吐有礼,既表现出一个人良好的内在修养,又容易取得他人的好感,有助于与他人正常的交往。
道德规则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社会公德是指在公共场所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家庭美德是指一个人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场所、职业活动和职业岗位上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道德规则的具体内容表现为不同的公共场所、职业场所、家庭范围里的具体的纪律规定、规章制度和约定俗成的习惯、传统。按道德规则办事,就是要求一个人不管到了什么场所,都要遵守相关场所的纪律规定和规章制度,遵守相关场所的习惯与传统。遵守道德规则,在各种场合都能按相关场所的纪律规定办事,按照相关场所特定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和传统办事,既表现出一个人严于律己的态度,也表现出一个人与人为善、自然真诚、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素质;按道德规则办事的人,容易获得他人的理解、信任、尊重和支持。
一个人严格按照礼仪规则办事,展示自己良好的内在修养,需要“忍”和“让”;一个人严格按照道德规则办事,表现出严于律己、与人为善的态度,也需要“忍”和“让”。这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与工作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一个人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当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产生冲突时,一个具有良好内在修养、与人为善、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做到退与让,即使牺牲一定的自我利益,也会成全他人。可见,懂得一定的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常识,并能按相关规则办事的人,遇事时才能明事理,知进退。
二、中职生礼仪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坚持按规则办事,能让一个人明事理,知进退;有助于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有助于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有助于获得他人的信任、理解、尊重和支持。鉴于在职业学校中,仍有少数学生道德意识和纪律意识相对缺失,对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中职生进行礼仪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性。
第一,按规则办事,有助于中职生养成良好的人格。中职生热情、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放纵自我,需要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礼仪规则、道德规则用“真、善、美”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有利的言行就是符合“真、善、美”标准的,对他人和社会不利的言行就是“邪、恶、丑”的;按礼仪和道德规则办事,要求一个人必须严于律己,做人做事的出发点要建立在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对中职生的礼仪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遵守规则并坚持按规则办事,能促使他们积极向善,有助于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自尊、自爱、自强”独立人格的社会人。
第二,按规则办事,有助于中职生完善自我,促进个人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中职生也不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严格按规则办事,宁愿自己吃亏一点,也不做有损于他人利益之事。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经常地进行反思:“我的言语行为符合规则要求吗?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吗?”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检讨,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找出自己产生过失的原因并找到合适的方法改正缺点和错误。总之,加强对中职生的礼仪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遵守规则并坚持按规则办事,督促他们约束自我的行为,经常反思自我的行为,对其自我完善和个人进步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第三,按规则办事,有助于中职生个人事业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按规则办事,遵守礼仪和道德规则,宁愿自己吃亏一点,也要成全他人,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人,把自己的能力奉献给社会和他人,这有助于为学生打下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按礼仪和道德规则办事,与人为善,真诚可靠,会受到他人的欢迎、尊重和信任,在工作中,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与自己合作共事,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个人事业的发展会具有更多的机会。
三、加强礼仪和道德教育,促使中职生自觉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
在职业学校中,少数学生表现出纪律散漫的现象,其根源在于自卑心理,因为这些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对未来感到茫然。要避免学生出现这种因为自卑而导致的自暴自弃的行为倾向,对学生既要加强职业技能技术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又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明白只要努力也有光明前途,普通劳动者在普通的岗位上只要努力也能活出精彩的道理,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提升自信心。加强道德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个人的道德意识是一个人在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总和。确立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得与失”的相互关系,克服自我内心的自私欲望。自觉按照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办事,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加强礼仪和道德教育,促使中职生自觉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职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希望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能够实现。一个人在理想和追求的实现过程中,为了实现自我的目标和利益,需要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一个人如果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是与非”、“善与恶”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在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能够退与让,必要时才能牺牲自我的利益也要维护他人和社会利益。这既是按道德规则办事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客观要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客观要求一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也需要为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着想。中职生也需要这样的胸怀,因此,中职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培养遵守纪律的习惯和意识。道德规则的具体内容表现为不同的公共场所、职业场所、家庭范围里具体的纪律规定、规章制度和约定俗成的习惯、传统。遵守各种不同场合具体的纪律规定,就是在按道德规则办事。在学校,遵守纪律规定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在单位,遵守纪律规定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学生不遵守纪律规定和规章制度,学校对其主要是帮助与教育,特别严重时才会给予轻度处罚,因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在用人单位里,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和纪律规定,会受到严厉处罚甚至会被辞退,损失会很大,甚至会失去进步与发展的机会。所以,学生在学校时就应该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意识,培养自己遵守纪律的习惯和意识,以备将来能更好地主动快速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三,结交良师、益友和诤友。在学校,有大批的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中职生既可以向他们学习知识与技术,也可以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在学校,也有大批的具有良好道德操守的好学生,中职生可以与他们结成好同学、好朋友,学习他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遵规守制的好风格;中职生还可以有目的地结交诤友,通过诤友善意的批评,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予以改正。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通过向良师学习,向与益友学习,接受诤友善意的批评,中职生能够比较快速地养成良好的礼仪和道德意识。
综上所述,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坚持按规则办事,能让一个人明事理,知进退;有助于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有助于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有助于获得他人的信任、理解、尊重和支持。鉴于在职业学校中,仍有少数学生道德意识和纪律意识相对缺失,对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中职生进行礼仪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性。可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遵守纪律的习惯和意识;结交良师、益友和诤友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礼仪和道德教育,促使中职生自觉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
为深入了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天津5所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是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十分有限,职业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滞后 调查中,有25%的教师表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应涵盖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但有58.3%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96.7%的教师认为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非常必要,这反映出教师普遍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有46.7%的教师表示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较少涉及,78.3%的教师认为学校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手段方法,有91.7%的教师认为说教和理论讲授不能作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唯一手段,但在职业道德教育能力上,教师的专业水平仍有待提高,仅有8.3%的教师表示曾参加过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课程或活动。
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状况堪忧 调查发现,62%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是“职场人”必备的素质,81.7%学生认为员工职业道德水平对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有重要意义,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但是,有22.5%的学生认为恪守职业道德并非易事,社会的不良风气会对自己影响较大,有62%的学生表示职业道德缺失不会严重影响职业发展。这反映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较低,没有完全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24.5%的学生坦承自己对所在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较差。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状况堪忧,高职院校要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并拓宽途径,提升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实效。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投入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当前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不是很高。仅有16%的学生曾参加过与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相关的活动,68.5%的学生表示在校学习期间接受有关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较少,59.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增加组织有关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次数,87.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相关专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课程,以便系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与常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教育渠道及人力投入上都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主渠道建设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学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例如,学校可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必修课,在普及职业道德常识的基础上,突出物流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服务理念,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社会定位和社会价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意识。教师在授课时要避免生硬的说教,可以将职业道德规范内涵结合典型案例融入具体业务活动中,将抽象的道德理论还原为鲜活的经验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利用实训环节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对主观世界的改造,而不只是规范性知识,道德意识只有体现在行为习惯中,才能达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专业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实训环节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将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融入实训操作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如在叉车驾驶实训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驾驶叉车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安全行驶的重要性,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事故,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又如在仓储实训中进行装卸搬运作业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装卸搬运工艺的要求进行操作,坚持“文明装卸”,决不能为了一时的效率和方便造成货品或设备损坏。实训环节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由于会计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等物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尤为重要。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内容。
做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多年从事会计教学的一些经验,就怎样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作为培养初、中级财会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的使命。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会计专业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该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目前中职的会计教育主要是重视专业技术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品德修养。因此,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并把育才与育德紧密地结合起来,渗透到会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得到培养,在毕业后能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良好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增强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提高选择行为和识别善恶的能力,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二、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当前中职的会计教育主要是重理论与技能,轻职业道德
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尚未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强调会计理论知识和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侧重技能训练,为了保障学生的就业,比较注重对师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课程所占比例较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还仅停留在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层次上,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忽视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忽视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2.教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
会计专业教师包括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 中职教育课堂上,老师只一味的强调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的心里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点,只要专业课学好了,找到工作就可。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会计职业道德严重失衡。
3.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教学形式陈旧
学校开展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为主,一方面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与会计专业也缺乏紧密联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中职会计教学中对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改变以往重专业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智育,而职业道德教育却抓得不够。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各种会计资格考试中,都缺少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作为这一行业的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举足轻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并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基础。
2.会计专业教学中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
在开展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在讲解会计报表的填制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告诉学生虚报瞒报等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是会计制度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在讲到会计岗位分工等操作时,教育学生应具备 “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要求;在学习基础会计货币资金及资产核算时,教育学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坚持准则、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职业道德要求;因为会计职业道德中,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等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3.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需改革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
会计职业道德理论一般比较枯燥、抽象,若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收效不大。如果在讲授时结合相关案例资料,鼓励学生思考,这是提高会计专业学习的有效形式。教师所选择的案例主要涉及到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比较典型与实际接轨。从典型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比如“安然” “银广夏”等事件。例如,在讲解销售商品一节中,提示学生有些企业为了少记销售收入,少交税的目的,在销售产品时不开发票,或者开假发票的行为,列举一些被查处的企业偷税漏税的案例,让同学进行讨论,分析企业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们坚持准则,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意识。在讨论反面案例的同时,也可以讲些正面的案例,因为榜样的作用是通过感染、模仿等形式达到的。
4.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计划
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在向学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向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牢固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使他们在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他们毕业后进人会计职业打下良好基础。
5.重视会计的师德建设,言传身教
学校是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教师更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直接影响者。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学习阶段就为将来走人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这就要求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会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不仅是会计专业技能上的良好素质,还包括了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更自觉地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
综上所述,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虽然目前存在问题较多,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要靠自身修养和外部督促教育相结合而生成。 作为财会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会计这个行业,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会计知识。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为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尤其是提高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作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人民出版社,2006.
[2]熊筱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J].财务与会计,2003.2.
[3]叶陈刚.程新生,吕斐适.会计伦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心理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62-02
一、引言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和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它包含了人与人、自然、社会等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民族、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然而,新时期的大大学生,他们是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言行举止,对整个社会文明风气的好坏,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大学时代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十分必要,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加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的教育。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缺陷
大学是塑造学生道德人格的理想地方,但在履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道德教育重视“管”忽略“育”
许多高校在教学工作中,都存在着重视“管”忽略“育”的有效性。虽然每所大学都有他们的管理制度,但在实施时,经常忽略“育”,而把“管”作为第一要务。其实,“管”仅是一种育的手段,如果忽视了“育”,那么再好的管理程序也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二)道德教育方法重理论
在道德教育中,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一些抽象、乏味、空洞的理论,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许多大学生普遍缺乏道德实践,行为能力不强;一些老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觉悟,而忽略了道德教育具体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道德现象。此外,有些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往往以单方面灌输为主,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的需求,结果很大可能导致道德教育的削弱。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不足
当前社会,许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眼中的宝,大多数都没有单独经历过困难,他们的成长往往一帆风顺,有什么事不会自己解决,依赖父母。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无法解决,害怕困难,自我控制力较差,依赖性比较大等。如果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后,不能正确把握,这就造成道德教育遵守的被动性。有些学生对社会公德缺少认识和了解,所以需要不断加强新时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心理不和谐现象
一些不和谐的心理现象往往会左右一个大学生的人生,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不和谐现象主要有:道德的认识判断层面不一致,比较模糊和茫然,这就导致道德原则规范呈现多样化,经常出现言行不一致,想和做不一致,知错故犯,许多大学生往往在道德学习上是一套,进入社会工作后又是一套,表里不一;还有理想与现实不一致,许多学生即追求高尚的人格,有注重现实,讲究实惠,从而使道德理想逐渐世俗化。
三、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道德观念滑坡严重的现实生活中,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一)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对其价值观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体制和结构的改变,多元化利益的产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的社会文化也受到了影响,从而使道德价值观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大学生道德教育也受到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冲击,许多新的价值观念突然袭来,取代了一些旧的道德价值观念,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影响,特别是对思想还不成熟的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多元化的道德生活,其价值观念最容易受到影响,要想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来面对,就必须有道德能力。所以,加强新时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念
分必要。
(二)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对信息多样化的需求
当前,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步入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使我们的信息空间从单一走向多样,甚至是全方位的扩展。在十分自由和开放的网络时代中,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不同道德观、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人,都自由的在网络时代中来往,他们可以自由的传播和汲取有益的或有害的信息。信息的多样化冲击着人们,结果出现信息污染,面对多样化的信息世界,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必然会产生怎样选择和判断道德观念的困惑。所以,面对信息多样化的时代,必须加强大学生道德能力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对其心理和谐教育的需求
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是使他们的道德观念受到不畸形的教育,促进他们正确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和谐的道德观念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因为如果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和谐了,那么他的道德观念才会有良好的发展,所以,和谐的道德心理观念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基础。具有和谐的心理,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和谐的心理教育可以让他们游刃自由。
四、重构大学生道德教育观,提升大学生道德意识
(一)提高大学生道德需求
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意识的有效而直接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在追求各自的利益时,可能会做些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也能考虑到社会利益,那么他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利益。从这方面来说,遵守道德规则,可以让你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获得幸福,所以要提高道德需求,让这种道德需求成为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之一。 提倡文明,加强道德观念实践
“文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前提,“修身”是培养良好道德观念的习惯。古代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可见文明修身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提倡大学生文明修身,不能只让大学生关在屋里,要按照道德观念要求,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践行。自古就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励志名言警句,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勇于实践、不怕困难、积极向上、文明修身的道德素养。
(三)提高道德需要的层次,加强自律精神
从道德发展和认识的角度来看,在道德教育生活中,人们正在逐步走向自律。因为在道德规范实践中,自律是最有效的办法。大学生通过理性的认识,情感的认识等,他们自愿的接受,自觉的融合在道德观念中。因此,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时,要把主要精神放在怎样激发学生自觉性方面,要从根源上让大学生接受,使他们自觉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等。要开展一些有助于提高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意识的活动,让他们抵制一些不文明行为。
(四)树立志愿服务的价值观,增强人道主义意识
树立志愿服务的价值观,增强人道主义意识,也是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相互尊重、关心他人、相互帮助等是人道主义的基本体现。大学生应该自觉培养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等良好的道德观,尤其是对那些有困难、受到各种不幸、挫折和打击的人应给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多参加“希望工程”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主义精神。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心甘情愿的服务行为,高校和政府应该大力提倡。新时期的大学生要以“雷锋”为榜样,雷锋精神是中国有史以来的“志愿服务”的典型代表之一。现在,越来越多大学生已经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了,大学生通过这种社会公益活动,能够有效的加强道德教育观念,增强人道意识,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五)加强道德教育的系统性
新的时期新的挑战,面对道德教育,我们应该更新道德教育观念,实行“开放式”教育。对于处在信息多样化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思维灵活、视野开阔、接受信息量大、想象丰富等,这就使道德教育必须向社会各个方面拓展,实行“开放式”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作为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学生们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践行能力的培养,要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不仅让他们成才,更要他们成人。许多高校都有社团活动,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比如心理协会,结合思修课程里道德修养的内容,开展一些有关道德修养的辩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优秀的道德传统。心理协会
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及时排除堕落等不好的心态,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到快乐。
五、结束语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应该从青年一代入手。全世界都在以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教育青年一代,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从自身入手,立志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培养我们新时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柏正杰,陈亮.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探讨[j].社科纵横,2008,23(12):161-163.
[2]吴玉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88-189.
[3]欧阳永忠.道德心理和谐: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101-104.
[4]林晓芳.大学生公德教育与道德需求的构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1):146-149.
[5]姜居波.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思考[j].山东电大学报,2008(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