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业发展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牧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畜牧业的支柱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牧、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单纯以市场量的供求变化引导的生产,难以完成畜牧业的产业化。
1 市场供求变化的不断反复。2003年下半年起,全国畜产品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价格持续上涨,到2005年,猪肉价格达到建国以来最高价格。利润的攀升,使各地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发展畜牧业被各地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然而好景不长,猪肉价格在经历了连续8个月的持续高价后出现暴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只15天大的小猪就从200多元一只,跌到60多元,活猪价格从每公斤9元跌到6元左右,市场猪肉价格也从每公斤16元左右跌到12元左右。以量的扩张代替畜牧产业发展的结果,导致各地养殖业发展一涌而上,结果农民不仅赚不到钱还要亏本,养殖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2 山区县的区位劣势不能适应市场的瞬息变化。从区位上看,山区县远离大中城市,且往往与几个大城市同时处于等距的状态,似乎可同时接受多个城市经济辐射和吸引,这种边缘效应的共生作用使众多山区县成了城市吸引和扩散实际上的“盲区”。与市效县相比:接受市场畜产品需求信息相对迟缓,渠道单一;产品进入市场运距长,成本高。多种因素导致山区鲜活畜产品在同等条件下难以适应市场的价格波动和需求变化,竞争力彰显不足。
3 短暂的市场供求变化所引导的生产不利于规模效益的实现。产品数量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攀升,养殖户增多,产品数量增多,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这是市场经济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养殖户以单个家庭生产为主的“散兵游勇”式的生产模式,生产规模小,产销完全受市场左右,收益极为不稳定,在畜牧养殖已成为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情况下,潜在的市场风险使众多的养殖户仍就不敢有意识的扩大养殖规模,为规避市场风险,他们就只能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保持较小的养殖规模。
4 不成规模的养殖使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失去了基础。山区县域传统上自成封闭的系统,畜牧生产绝大部分以满足县域内市场为主体目标,其有限的市场容量难以刺激和促进整个畜牧业的发展。发展壮大以消耗本地农产品原料为主的龙头企业,是建立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是化解农民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是畜牧业产业化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一定规模的养殖既是龙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也是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基础。
二、山区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绿色环保型畜牧业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绿色肉食品”已成为畜产品市场闪亮卖点,山区在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第一特有的自然环境适合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山区大多远离大中城市和繁华都市,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工矿企业少,工业三废达标排放,生产环境安全无污染,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畜牧产业条件优越,是绿色畜产品的天然生产基地。第二长期的养殖传统奠定了发展绿色养殖的基础。在山区,畜牧养殖是农户传统的经营项目,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保持有一定的养殖量,养殖方法已为大部分农民所掌握,具有基本的养殖经验,这些长期形成的养殖习惯和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三畜牧养殖作为主导产业其产业链雏形已初步形成。
三、山区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我们通过听汇报、座谈等形式深入县畜牧兽医局、高楼镇、围龙镇、蒲吕镇、太平镇等单位对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畜牧基础工作扎实有效,为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构筑起一道牢固的防护墙。一是动物防疫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到位。近年来,县畜牧兽医部门建立和完善了《兽医工作定点联系责任制》、《挂牌兽医责任制》、《散养农户兽医包片负责制》等8项防疫工作制度。与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畜牧兽医站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及责任,严格奖惩。二是注重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兽医和畜牧养殖户动物基础免疫水平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近几年来,畜牧兽医部门印发了《动物防疫法明白纸》、《告全县规模养殖场(户)业主书》等技术宣传资料60万份,宣传告知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开展了2次防检人员和养殖业主技能培训,以及移民和妇女的养殖技术培训,XX年对186个村级防疫员开展培训。三是畜牧防疫全面到位。县畜牧兽医部门按照“五不漏”的原则,逐村逐社逐户逐头(只)进行集中“拉网式”防疫,做到强制免疫、圈舍消毒与疫情普查“三个同时”。现牲畜疫情普查面、应免密度、圈舍消毒面、生猪驱虫面均达100%,口蹄疫、猪瘟、禽流感、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密度均达农业部规定的70%标准。组建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专家组和应急预备队,对疑似动物重大疫病等能及时、果断、准确采取措施,做到了“有疫不流行,发病不成灾”,确保我县无动物重大疫病发生。四是动物检疫工作常抓不懈。产地检疫报检点设置合理,产地检疫报检程序规范,动物产地检疫率达100%;动物屠宰检疫率达100%,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维护了我县正常的防检秩序,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肉食品。五是兽药饲料等畜禽投入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到位。据调查,近年来,县畜牧兽医部门收缴和销毁了假冒伪劣饲料及原料达1.5万余公斤,货值3万余元,罚款3000元;收缴和销毁了假冒伪劣和违禁兽药货值达1万余元。协调解决了兽药饲料喂养过程中的各类纠纷35件,为养殖户挽回损失达30余万元。
(二)措施有力,上级各项政策落实较好,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呈现新局面。一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三年来,新建或改建办公用房10处,新建兽医服务点6个,配置了摩托车42台,各站配置了计算机,基本实现了网络办公。二是加强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人员技能培养。据调查, XX年改制前只有40人拥有大专学历,占16%,56人拥有中专学历,占23%,有145人还只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经过三年培训,208人拥有了大专学历,达到了88%,县畜牧兽医局19人拥有了高级职称,130人拥有了中级职称。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打造管理新模式。设置了干部作风监督岗,群众投诉举报箱以及效能监督小组;创建了畜牧兽医工作“首接首问”责任制。四是创新管理模式,内部管理卓有成效。近年来,县畜牧兽医部门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内部管理新机制,开展了干部管理数字化的试点,今年全系统实施数字化管理,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榜样、效能考核变模样”的瓶颈,这一模式,是我县在全市畜牧兽医系统首创。五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国家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三年来,我县共争取并落实国家惠农项目资金共达2800万元,是前20年总和的3倍多。
为全面、准确、及时掌握畜牧业生产动态,指导和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按照省局的安排部署,20__年5月3日至20日,__县畜牧兽医局组织全体畜牧技术推广员和防检人员对全县的畜牧产业化和规模化养殖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畜牧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1,龙头企业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已建成了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3家、县级2家。这些企业分别以种畜禽生产、畜禽产品购销加工和饲料加工销售业等。带动当地畜禽养殖业发展,全县7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725户,其中养猪户2045户、养禽户680户,促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湖北神地公司是我县的一家省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紧紧围绕“种鸡—孵化—规模化养殖—饲料加工—蛋品粗加工和精细加工—产品销售”这一产业链条的建立和延伸做文章,形成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良性互动,有力推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蛋鸡产业的发展。目前,公司与农户建立核心联系户130户,紧密联系户260余户,松散联系户460户。20__年,该公司共孵化供应种苗250万羽,生产供应饲料1.25万吨,培训养殖户550户,清洗加工、销售“咯家果佳”、“神地”品牌鲜蛋5500吨,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走出一条具有__特色畜牧产业化的路子。
2,规模养殖蓬勃兴起 。__县采取措施,通过政策激励、典型带动、服务促动、效益驱动等方式,在市场有利和政策有力的双重作用下,全县小区建设、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小区31个,其中养猪小区11个,蛋鸡小区18个,养鸭小区1个,养羊小区1个。钱场镇建立了白马、舒岭、茶场等13个蛋鸡小区,现有养鸡专业户1073户,存笼蛋鸡448.4万只,日产鲜蛋202吨,年创产值3.9亿元。目前钱场镇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小区集群。
全县规模化养殖户总的特点是:分散养殖户出栏(笼)比重下降;规模养殖场(户),出栏(笼)比重大幅度上升。据调查,20__年底,全县规模养殖户3901户。其中,生猪规模户1694户,出栏生猪42.81万头;肉牛养殖规模户93户,出栏614头;肉羊规模户93户,出栏肉羊10261只;肉禽规模户25户,出笼肉禽34.2万只;蛋禽规模户1996户,出笼781.64万只。从生猪养殖的结构上来看,出栏生猪50-99头的户848户,占规模户的50%,出栏生猪5.67万头,出栏占规模户出栏总量的13.2%;出栏100-499头的规模户699户,占规模户的41.3%,出栏生猪12.53万,占出栏总量的29.2%;出栏500-10000头以上规模户147户数,占规模户的8.7%,出栏生猪24.61万头,占规模户出栏总量的57.6%。从以上数据比较分析:规模养殖以生猪养殖量100头为分界线,50-99头的养猪户数占一半,出栏量只占一成三;以养殖量500头为分界线,养殖在50-499头之间户数占总数的91.3%,养了规模总量的42.4%的生猪;而养殖量达到500头以上规模户户数占总数的8.7%,出栏了57.6%的生猪。从蛋禽的规模养殖结构来看,存笼500-4999只规模户,户数1491户,占规模户的97.6%,出笼285.9万只,占出笼总数的37%;5000-50000只以上规模中,户数505户,出笼495.7万只,占63%。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情况说明了我县规模养殖中,养殖户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扩大规模,规模养殖户中的大户出栏(笼)量占了半壁江山。预计规模养禽场全年可生产禽蛋12.5万吨。全县规模养殖畜规模户出栏总量禽出栏(笼)数占总出栏数的比例已超过50.4%,规模养殖禽蛋产量占全县禽蛋总产量的比例达到80%以上 。
另外,20__年,全县共建成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105栋,是全县规模化养殖中出现的亮点。
3,中介组织已经起步。近年来,在县畜牧部门的推动下,先后成立了 29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其中有11家生猪专业合作社 、9个家禽专业合作社、6个家禽养殖协会和2个其它养殖中介组织。各类中介组织均已在民政和工商部门办理了登记和注册,建立了办公场地,完善了和规章制度,管理有序,运转正常。29个中介组织网络养殖户485户,带动农户3658户,发展生猪、家禽和蛋品运销大户24户,上年为全县运销生猪32万头、家禽85万只,禽蛋1.2万吨。
4,畜牧业地位明显提升。
20__年,全县累计出栏生猪85.01万头,出笼家禽710万只,生产禽蛋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3%、3.6%和30%;出栏肉牛1.39万头,出栏肉羊6.6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8%和1.4%。其中,规模养殖占出栏总量的50%以上。20__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6.086亿元,比去年增长60.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畜牧业养殖效益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畜牧业贡献增加320元。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成为继劳务经济后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畜牧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县畜牧业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最大的实际是生产水平仍处于传统的分散小农户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阶段,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还不同步,最大的风险是动物疫病和市场波动,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的问题:
1,畜牧产业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畜牧产业化已成为热门话题,但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对畜牧产业化的含义、内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有的人误把畜牧产业化当成“筐”,包罗万象,什么都往里面装,使发展畜牧产业化成为口号,流于形式。在大力倡导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的同时,传统养殖业、养殖观念、方式和方法还是占有一定比例,良种、良法和好的运营方式仍然运用的不是很充分,特别是少数散养户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参与意识。
2,养殖户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目前全县的养殖户中大的规模户懂技术、善管理者居多,而散户中畜牧业劳动力老年化比例上升,文盲半文盲占20%,小学
文化约占45%,懂技术、善管理者比例不到30%。因而,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一部分养殖者还缺乏认识和把握能力,对调整结构,推进畜牧产业化缺乏参与意识。具体表现有三:1、盲目性。不考虑市场需要什么,只知道自己会做什么,按自身意愿从事养殖业。2、盲从性。不少农户自主经营的能力差,养什么主要看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养什么怎么养自己照搬。对经营活动陌生,没有市场经济意识。3、现实性。多数农户在调整结构、推广畜牧新技术方面缺乏分析决策能力,必须亲眼看到别人养殖获得效益后才相信,致使产业化发展缓慢。
3,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县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中,仅有一家生猪屠宰企业和2家蛋品初加工企业,牛羊等产品加工企业、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偏少,而且生产能力不足。加工企业仅限于加工生产初级产品,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除神地公司蛋品形成品牌以外,其他产业没有形成品牌产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带动农户能力较弱,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大。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在国内仍有发生,病原污染面较大,外来疫病威胁日益严重,养殖风险加大。
5,规模养殖环境污染需要改善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 。由于畜禽所排泄的粪便较多,而且一部分是直接排到圈舍外面,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成本过高,养殖业主难以承受,大多数业主选择牺牲环境赚取利润,这种跟地方和环境保护者的冲突必然反过来影响畜牧产业化的进程。6,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当前,我县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面临新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会不断提高。去年的猪肉市场风波,说明畜牧业具有鲜明的“四性”,即:食品的安全性、产业发展周期性、应对风险脆弱性、产品供给敏感性的特点。随着畜产品市场化、信息化的推进,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采取多种措施抵御市场风险的要求越来越紧迫。
三、思路与对策
(一) 思路
畜牧产业化是畜牧业一体化的简称。它是畜牧市场化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包含畜牧生产中“产供销一条龙”的各个环节市场化。近年来,我县一直坚持不懈地抓创建全省畜牧大县的工作,积极引导畜牧业家庭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传统畜牧业走向市场,全县畜牧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县畜牧工作总体思路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品质,增加总量,确保安全,创新机制,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化”。生产方式上,坚持以畜牧企业为龙头、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上,坚持面向省内外两个市场,走外向型畜牧经济之路;产业结构上,坚持南北发展战略,以生猪、家禽生产为主体,加快发展草食牲畜;坚持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加快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积极构筑具有__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二,对策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畜牧业的重点,作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产业化领导小组,确定领导专管,业务部门专抓,负责产业化工作的协调、组织、检查、经费的落实和使用,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配置资源。各产业化领导小组对畜牧业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一是在规划上要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城镇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建设规划的需要,把养殖区域划为三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合理规划区域养殖用地。对适养区开展环境评价,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区域畜禽养殖数量,建设养殖小区。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发展养殖小区和推进一村一品的建设,这样既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又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推进畜牧产业化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处理技术和种草养畜,充分发挥草食畜禽污染少的优势,来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压力。三是种养结合,走农牧结合、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径,实现农牧双赢。在农业生产区和基地进行种植的同时配备适度规模的养殖业,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来源,有利于种植业减少化肥投入,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同时农作物作为青绿饲料可以补充养殖业,降低养殖成本。四是多种形式消纳养殖场的排泄物。把养殖业融入农、林业中,形成猪 —沼 —果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畜禽养殖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已经由生产性、技术性问题演变成为社会性、政治性问题甚至是全球性问题。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两手抓,牢固树立抓动物防疫工作就是抓畜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的观念,把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视平稳时期的监测和预防;既要做好季节性集中防疫,更要注重建立长效防控机制。长效机制的建设首先要解决队伍的问题,__县率先进行兽医体制改革,“ 防治分离,以检促防”的改革思路得到赞同,“以钱养事”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人员的待遇大幅度提高,解决了机制中“人”的问题。另外,优良小区优质畜舍的建设也是重要环节。要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新模式。养殖小区建设要大力推广 “六统一分 ”(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圈舍建设、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质量监测、统一污水处理,分户饲养)。积极建设生态环保型养殖场,使畜舍设计合理的养殖小区成为全县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彰显优质畜舍(如养猪150模式)防制动物疫病,抵御养殖风险的作用 。
3,要把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要与工业强县战略有机结合,以畜禽产品加工增值增效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为着力点,重点扶持神地科贸、绿丹禽业、龙王畜牧、县人工授精中心站、弘源饲料等企业做大
做强,在基地建设、原料供给、资金扶持、市场服务、技术指导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形成供种、饲料加工、畜禽生产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按照县委“项目至上,招商为先 ”要求,立足我县畜牧业资源优势,大力引进畜禽养殖、饲料生产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国家级或省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我县种源、饲料、兽药生产和畜牧食品加工业,形成完整的畜牧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快速持续发展能力。要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兴办畜禽专业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中介组织。要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畜牧业专合组织和专业协会建设。
4,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实行规模化养殖的提档升级。在技术推广上,要加大实施“科技兴牧”战略的力度,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切实抓好科技示范户建设,加大培训的力度,不断地更新培训的方法,使课堂上讲授的新知识、新技术落实到养殖实践之中,并迅速获得成效。要加强对公益性事业畜牧技术推广员的考核力度,考核既要细化到考核目标管理的各项指标,又要细化到考核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个人,细化到“推广员为他们做了什么事,他们取得了多大的收益”这个点上。对个人素质较低的养殖户,推广员要结成帮扶对子,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在推广的目标上,要把规模养殖的提档升级作为总体目标。我们在生产调查中发现规模化养殖有6大好处: 1,从投入成本上说,购进的饲料原料量大、价低,每头猪可降低成本50元左右。 2,从安全卫生上看,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确保人畜安全。3,从产品质量上来说,推行规模化养殖,有利于实行严格的养殖、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4,从生产效率上讲,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5,从产业结构上说,有利于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结,进一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6,从抗风险能力上看,规模化养殖,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可以对产品进行及时地调配供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所以在现有规模养殖户、养殖小区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促进提档升级;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传统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5,逐步推行畜禽期货,规避市场风险。近年来,社会各界提出了一系列运用畜禽期货手段规避肉食品市场资源风险的建议。畜禽期货实行“先卖后养”,既能实现畜禽套期保值,又可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去年“猪价风波”以来,一些养猪户和企业对生猪期货的期盼溢于言表,他们呼吁,国家应尽快推动生猪期货上市交易,给新农村增添致富的平台,稳定生猪市场,改变困扰政府多年的“农民养猪难”、“卖猪难”的尴尬问题。__县是全国253个生猪调出大县之一,畜禽养殖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畜禽期货进行试点,用金融的手段为农户和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保驾护航,规避市场风险。
关键词 畜牧业;规模养殖;动物疫病防控;云南永平;杉阳镇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23-01
近几年来,永平县杉阳镇畜牧业发展迅速,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杉阳镇畜牧业生产分散、规模小与市场变化多端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当前杉阳镇畜牧业以散养为主,规模养殖为辅,存在扩大规模难的现状,也加大了畜禽疾病防控的难度。为了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现分析杉阳镇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1 杉阳镇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领导重视,措施有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杉阳镇党委和政府将发展畜牧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领导从根本上重视畜牧业的发展,积极制定扶持政策,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2 调整思路,大胆创新,让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十二五”期间,在深入分析全镇农业农村优势和畜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提出“产业建设基础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养殖园区化,园区生产标准化”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做大畜牧产业。目前全镇已建成规模养殖场3个,含养鸡场1个、养猪场1个、肉牛养殖场1个,这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将对杉阳的畜牧业发展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1]。
1.3 内扶外引,扶持培育龙头,促进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镇党委政府把培养和引进畜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2014年全镇完成生猪出栏76 538头,肉牛出栏5 629头,山羊出栏10 759只,完成肉类总产量7 812 t,畜牧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4 多措并举,依法治疗,使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动物疫病一直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旦发生疫情将给养殖户造成非常大的损失。疫情不但会使养殖户经济蒙受损失,还会影响养殖户的信心。因此,镇、村2级党委、政府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将免疫和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实行“镇包村、村包租、组包户”的防疫责任制,严防死守,确保了畜牧业健康发展[2]。
2 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当前,全镇的畜牧养殖方式还是以户为主的散养,规模化、现代化养殖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与此同时,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小生产对大市场把握不准确,常常导致养殖户卖难的问题出现。
2.2 发展不平衡
受地理位置、养殖历史、养殖大户等因素的影响,全镇畜牧业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畜牧业蓬勃发展,有的地区原地踏步[3]。
2.3 基础设施薄弱
当地畜牧养殖以传统的家庭养殖为主,养殖设施简陋,养殖观念落后,养殖过程随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市场要求。
2.4 畜禽疾病防控形势严峻
由于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畜禽疾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3 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
3.1 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畜牧业要发展,资金投入是关键。只有投入资金,才能够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3.2 扶持政策不到位
畜牧业是一个投入大、风险大、利润薄弱且与国家民生密切相关的产业,虽然政府近年来对畜牧业给予了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和倾斜,但与现阶段畜牧业发展速度还不适应。
3.3 动物疫病防控情况复杂
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大,点多面广,预防注射的疫苗品种多,畜禽种类多,再加上防疫队伍的素质偏低,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4]。
3.4 养殖户素质不高
养殖户基本没有科学养畜的观念,文化水平低,总体素质低,以传统养殖方式养殖牲畜,导致牲畜出栏率低下,转化率低下,经济效益差。
4 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4.1 打造畜牧品牌
要树立大产业、大开放、大品牌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杉阳镇固有的优势,做到扬优成势,实现大跨步的发展,要以大开放来做活大产业。
4.2 激活民营资本对畜牧业的投资
要明确民营资本为主的投资方式,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光靠政府扶持是不可行的,应激活民营资本对畜牧业的投资,确立产权,实现投资多元化。
4.3 成立合作经营组织
发展壮大杉阳镇畜牧业产值必须以理论上进行创新,转换经营方式,成立经营合作组织,形成规模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多管齐下形成发展畜牧业的合力。
4.4 建立和健全畜牧业的疾病防疫体系
加强防疫队伍和防疫设施的建设,形成畜牧业防疫的长效机制。改良现有品种,淘汰落后的养殖方式,加强领导,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畜牧业发展。
4.5 因地制宜选择养殖类型
杉阳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和坝区交错的乡镇,养殖经验丰富。根据杉阳镇实际情况,山区养殖草食畜为主,可以充分利用天然优势,节约饲养成本。坝区养殖生猪和肉牛,可以充分利用坝区的农副产品,变废为宝,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
4.6 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农业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杉阳镇的优势,把畜产品加工流通和整个农业的协调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是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也是改造传统畜牧业、建设现代化畜牧业的必然要求。因此,要认真落实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农民收入。
5 参考文献
[1] 冯卫民.河南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2):44.
[2] 马虹.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4):4-8.
一、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近几年,各种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广大牧区不断涌现,成为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鲜事物,并在广大牧区及草原畜牧业经营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实际了解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及其积极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甚至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作为带头人、组织者成立一些专业合作组织。然而,那些专业合作组织大部分为虚架子,数量颇多,但组织工作的不多,产生效益的更是少之甚少。还有一些专业合作组织为争取项目资金而成立,拿到项目便散摊,项目资金流向不明。而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一定生命力的专业合作组织大部分则为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如草原生态严重恶化、饲草料不足、养畜成本增加、畜产品销售受困、牲畜售价过低等等,在当地畜牧业生产经营能手、能人的带动下建立起来的。如果把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上述困难总结成一体,那就是草原畜牧业单户经营的各种弊端的综合。今天,我们站在草牧场严重退化、毫无市场竞争能力的牧民角度看,单户经营草原畜牧业的路子几乎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草牧场不同程度地退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政府对草原畜牧业及其产品几乎不提供任何保护措施,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于是,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基于牧民自身的发展需要,从牧民群众内部萧然走向历史的舞台。它凭借与草原畜牧业与生俱来的联系必将为草原牧民继续经营发展草原畜牧业找出一条可行之路。
二、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草原畜牧业之间存在与生俱来的联系
专业合作组织要求自愿、开放、民主、经济参与、自治、独立、教育、培训、提供信息、合作以及关心社区。而草原畜牧业与生俱来就有这些特点,它强调分散性居住的牧户在开放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经营各自独立的畜牧业生产,但他们又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畜牧业生产的全部过程,开放和合作是其天性。这种开放和合作是草原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和生产规律所决定,绝非人为所至,是牧民在开放的草原生态系统上通过数千年来的生产经验总结出的,而且这种开放与合作精神在牧民间相互影响、世代相传。而恶劣的草原自然条件和牧民分散的居住决定牧民之间信息传递及相互关照的必要性。正是两者与生俱来的联系促使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牧区、在草原畜牧业内部有着长足的发展。如上文所述,牧民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决定了其合作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已凝结成为草原畜牧业生产殊的生产方式和社区文化及生活习俗。我们在草原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经营者生活中,甚至在他们狩猎、打仗中无不发现这种合作精神(受篇幅之限,略去例举),而它已变成草原畜牧业生产国有的生产方式和牧民生活中的文化常态。而这种合作为宗旨的生产方式和社区文化及生活习俗为建立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基础,只要方法得当、制度完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必然成为草原畜牧业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健康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
要健康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拓展其合作领域。畜牧业合作组织在草原畜牧业内部取得持续发展,必须从传统经济中劳动力、草牧场、畜群等生产领域的合作拓展至购置生产资料的合作、出栏牲畜与加工出售畜产品、社会保障等流通领域、加工领域、市场营销领域乃至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这样既传承了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优势,也吸纳现代畜牧业的先进因素。二要保护与恢复草原生态为目标。草牧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始终是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毋庸置疑,草原生态是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离开了草原,不存在草原畜牧业,因为草原生态与草原畜牧业从来不是对立关系;同样,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草原畜牧业内部得以发展,仍然离不开草原,仍然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为重任,何况很多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都为恢复与保护草原生态而开展工作。其实,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目标可以同实现,谁说熊掌与鱼不可能兼得?三要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的推动作用在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向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服务;提出发展规划;保障牧民权益。当然,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坚持 “引导不领导,扶持不干预”的“适度”原则是政府部门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四要谨慎选择草原畜牧业饲草料的外部供应方式。在草原牧区饲草料基地建设从推广意义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可能存在弊端。在草原牧区开发饲草料基地一直存在争议,开与不开、开多少、在什么地方开等等都存在疑问。基于实地调查,从推广意义和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仍建议草原畜牧业的饲草料应选择外部供应,即饲草料基地在空间上应选择农牧交错带或农区。
关键词:草地;林地;畜牧业
1 畜牧业的含义及作用
1.1 畜牧业的含义 畜牧业在我国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畜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发展好国民经济就必须发展好农业,以此类推,要想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发展好畜牧业。畜牧业就是通过动植物之间的能量转化,将一些我们人类不需要的东西转化成对我们人类有用的东西。
1.2 畜牧业的作用 畜牧业的作用很多,第一、畜牧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肉质鲜嫩的肉、奶、蛋类等各种动物性食品。这些食品都是人类每天必须食用的,保证了人类工作一天所需要的能量供给。第二、畜牧业为很多工业企业提供了原材料。比如一些毛织品,皮制品。畜牧业为这些工厂提供了最为天然的羊毛,山羊绒以及各种上等的动物皮。这些货真价实的原材料为这些工业企业获取利润提供了保障。第三,畜牧业还可以带来外汇储备。碎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我国自己人民的需求,还可以将一些畜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取外汇。这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第四、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一些畜牧业加工行业应运而生,这些行业的产生直接提高了就业率,减少了我国失业人口的数量。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消费水平进而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五、一些植物的腐烂以及动物的排便等都可以作为农业种植中不可多得的养分,这些都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对农作物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且,将这些东西转化成有机肥料还大大的减少了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农作物的成本。第六、通过发展畜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将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且动植物提供的有机肥中的养料是那些化工产品所不能提供的,很好的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不仅成本低而且收成好,这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七,促进了一些牧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得各民族间更加的团结一致。
2 草地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2.1 草地的现状 草场给草地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草场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畜牧业发展的好坏,草场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认为条件也相对的制约着草场的发展。这些原因导致草场的生态结构失去了原有的平衡。草场的植物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对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草场的植被一旦被打破平衡,要想恢复原有的植被茂盛程度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在单位时间里,草场的植被生产效率相对比较低下。
2.2 草地的能源提供情况 草场植被相对较矮,不利于有些高大的动物觅食。因此导致了草场不完全利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常常一部分牧草已经被消耗完正在进入更新阶段,而另一部分的草场却因为没有被利用慢慢的变老枯萎。失去了利用价值,这对畜牧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资源上的严重浪费。草地只适合给一些体型较小的动物生长,
3 林地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林地里大多种植者相对较高的植被,可以提供更多的可食性牧草。经调查研究,植被高的牧草更容易被动物采食,且高度大的植物相对于那些低矮植物在重量上也有一定的优势。一颗高的植物往往抵得上很多矮小的牧草植物,提供给动物的能量液是相对较多的。动物在林地里觅食更容易吃饱。而且林地的采食程度也比较完全,高的植物可以供给体型大的动物食用,较矮的植物可以提供给体型小的动物食用。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林地的品种多而齐全,可以满足很多动物对不同植物的要求。这些都说明林地可以很好的提高单位面积里草的生产能力,为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进而提高了能量的转化速度。使得动物为人类提供的东西也增多。这些都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4 畜牧业发展遇到的困惑以及解决办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林地有着更好的载畜量,而且林地比草地有着更好的恢复能力。可以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里提供更多的牧草产量,因此开发林地对畜牧业更加有用,当然最好的就是开发有林草场。这样的话就可以兼顾所有动植物。生物链循环是动植物生活的最佳环境,更适合动植物的生长。
5 结束语
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就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收。畜牧业是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发展好农村经济就必须要搞好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主要通过动物和植物间的能量交换来取得人们所需要的东西。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无非就是要良好的自然条件,既适合动物的生长同时还要适合植物的生长,要求要有丰富且质量好的植被资源。哪种植被更适合发展畜牧业,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并得出了结论。草地的整体情况不如林地,林地相对而言更适合发展畜牧业。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解决草林相争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困惑。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发展对策;青海果洛
改革开放以来,果洛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治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好局面。但是,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经济的推进,本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现将果洛州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总结如下。
1果洛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1.1畜牧业主产区的畜牧业地位被淡化
随着三江源、整村推进、阳光工程等惠民工程的实施,政府工作重点移到项目建设上,无形中降低了对畜牧业生产的认识,放松了对畜牧业的常规管理。
1.2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体质退化,生产性能下降
果洛州马、牛、羊比例为1.7∶57.4∶40.9,牛的数量比羊高16.5个百分点,降低了畜群的周转速度。土种选育和杂交改良工作滞后,自1984年牲畜承包到户后,种畜控制在一家一户的范围内,长期近亲繁殖,导致品种体格变小,生产性能下降,成年母牛平均体重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99.70 kg降至现在的134.14 kg。
1.3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畜牧业工作淡化后,松懈了草原、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专业人员调动工作岗位、转业现象普遍,放弃草原建设、畜疫防治,参与政府行政管理现象严重。
1.4以草定畜理念模糊,工作不扎实
生态畜牧业是在划分草场类别后,通过理论、科学核算确定承载牲畜数量后,保护安全利用草场的基础上进行轮休放牧,最后达到以草定畜。但果洛州地区对以草定畜缺乏宣传,模糊含义。过载放牧、草场退化、欠载牲畜、浪费草场产能等现象普遍存在。
1.5产业结构单一,对畜牧业的拉动不力
畜产品加工企业少,且仅是一些简单的粗加工,处于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地位,无力推动畜牧业生产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商品化。
2对策
作为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地区,为提高畜牧业效益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必须调整畜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地位,集中力量发展生态高效畜牧业,努力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传统型向现代型、生态型畜牧业转变[1]。
2.1强化产业支撑,发展生态高效现代畜牧业
一是加强调整畜种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马、牛、羊的比例,增加周转较快的羊的数量。在相同面积的草场上饲养100头牛(折合400只羊单位)和400只羊,在出栏、死亡、畜产品销售正常的情况下,4年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牛为9.5万元、羊为15.6万元,养羊是养牛收入的1.6倍。二是提高优良品种比例,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畜种改良、土种选育等实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良种畜、改良畜、防止近亲繁殖,努力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2]。三是加强畜群结构调整,提高母畜比例。提高适龄母畜比例,以此带动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的全面提高,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将牛、羊母畜比例分别提高至55%、66%的最佳点。
2.2深化牧业改革,谋求新思路
通过先试点后推广,逐步开展牛羊育肥、舍饲、半舍饲养羊、两用暖棚(夏季种蔬菜、冬季养羊)等工作,利用好牲畜幼仔的生长优势,出售育肥牛、羊、羔羊、牛犊,进行牲畜的反季节出栏销售,进一步提高牲畜商品率,减轻草场压力,减少牲畜损亡,加快周转。逐步改变目前收入结构单一,发展潜力不大的生产经营方式,走一条既适合本地实际,又可增产增收的生态型、效益性畜牧业路子,提高畜牧业效益,增加牧民收入[3]。
2.3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增加乡镇兽医人员和民间兽医,落实劳动报酬,组织注射各类疫苗,提高疫病防治的科技含量,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真正效益。
2.4加大草地投入,提高产出效益
草地是畜牧业的基础,一是要做好草地保护工作,加大执法力度,禁止乱垦、乱挖破坏草地现象的发生,保护草场围栏及草原基础设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快退化草场的治理工作,继续争取三江源、退牧还草项目,实施草场围栏封育、黑土治理、灭治鼠虫害工程,使草场植被恢复,并可持续利用;三是加快草场流转,逐步向专业合作化方向发展;四是大力发展饲草种植,在适宜种植地区选择优良场地,发展饲草种植业,建成饲草料基地,以抵御灾害,确保发展[4]。
3参考文献
[1] 孙莉,赵言文.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73-76.
[2] 欧一智,黄国勤.论鄱阳湖区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114-118,121.
农村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地区,对于农村的畜牧业的养殖来说,一般都是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即使是最大的牲畜养殖厂,其养殖牲畜的数量也不过百,但是,在畜牧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小规模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畜牧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我国的牲畜的产品主要是进行出口,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量,这就造成了市场上供货紧张的现象时常发生,从而使我国的畜牧经济受到影响。
2加快发展畜牧经济的几点思考
大力发展畜牧业,可以更大程度的吸纳农业的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更加合理的配置农村的资源,增加农民的收入。大力发展畜牧经济,可以增加我国的出口量,提高我国的竞争力,提高我国应对世界挑战的能力。
2.1充分认识发展畜牧经济的重要性
畜牧业与种植业和加工业都有很紧密的联系,其代表着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水平,必须正确审视畜牧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畜牧业既是独立的产业,又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的产业,其余种植业、加工业和其他产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起着承上启下、具有特殊的拉动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种植业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大力发展与种植业有密切联系的畜牧业,并以此来提升农业产业的等级,一定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可以把畜牧业作为核心和突破口,进一步推进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畜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所以,我国必须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的方式,并且要坚定不移的抓好畜牧经济的发展。
2.2利用现代技术和科学发展观,顺利发展畜牧经济
想要发展现代的畜牧经济,必须要牢固的树立大市场的观念,对畜牧业发展的道路进行创新,推进畜牧业的发展。首先,发展畜牧业要以绿色为根本,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密切的联系,若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国家的政府部门要强化绿色生产的理念,积极推动绿色生产的进程。其次,政府也应该在资金的投入、土地的使用和产品的宣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解决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畜牧生产的品质和质量。再次,想要发展现代畜牧经济,就要坚持可以引进优质资源就引进,可以联合其他知名企业就联合的观念,要想方设法引进国外优秀企业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引进一些大企业和大财团的资金,使得进行绿色生产的企业占领整个市场。最后,要勇于实践,凡是可以发展畜牧业的新办法和新措施,都要用于进行实践。
2.3重视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推广循环经济
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历史比较悠久。农业进行循环发展的模式主要有再次利用的生产模式、再次循环的连接形式和减量化的生产形式。想要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就有必要在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上做一定的探索。畜牧业循环经济的使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的清洁生产,促进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应该以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合理得运用生态学、清洁生产的思想、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的关注,所以现在都在进行清洁生产的宣传。要想实现清洁生产,就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持,摒弃落后的、陈旧的、对环境有污染的方法。
3总结
一、衡量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的两个显著指标
在世界范围内,衡量畜牧业对科技依存度的显著指标有两个:一是它并不等于科技成果商品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可以从两方面认识,一方面反映畜牧业科技的进步作用程度,比例越高,说明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程度越大;另一方面说明科技在畜牧业增长中的作用,比例越高、作用越大。目前,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有40%左右,一些落后省份此项指标更低,内蒙古仅有30%左右,被列为全国重点扶贫集中地区,此项指标尚不足30%。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已经应用于畜牧业生产的畜牧业科技成果在畜牧业总科技成果中占多大比重。它反映畜牧业与畜牧业科技之间的依存关系程度,反映畜牧业科技供求状况以及畜牧业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是否合理。就依存关系而言,此指标越高,供求差距越小;就科技资源配置与利用而言,此指标越高,说明科技资源配置得越合理,利用得越充分。目前,我国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15%~20%,内蒙古仅有10%左右,除去10%左右的基础性研究此项指标距临界值很近。全国真正形成产业化、商品化的尚不足5%,每年1万项科技成果转化的仅有1000~2000项。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有着相应发达的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60%~80%,例如美国已达81%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为60%~70%,有些国家更高,日本已达75%左右。
从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两个方面分析表明,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经济落后省份或地区、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十分低下,它是制约我国畜牧业总体水平低而又结构性失衡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世界畜牧业发展的历史说明,振兴畜牧业的必然抉择是依靠科技进步。
二、结果分析
(一)我区畜牧业科技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畜牧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是引发我区畜禽个体生产性能不断提高,促使我区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以至于在人口不断增长情况下,仍能保证我区人均占有畜产品产量逐年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区畜牧业产值的增长主要依靠物质投入来实现
综观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区畜牧业产值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依次是,物资消耗、科技进步、饲养畜禽头数及劳动力投入,这表明我区科技进步在畜牧业产值增长中已占相当的比重,但由于我区农村牧区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尚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因此,我区畜牧业产值的增长还主要是依靠物质投入来实现的,处于第三位的是牲畜饲养头数,最末一位是劳动力的投入,这亦表明,我区畜牧业生产已经正在由注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化为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内涵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相结合。
(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仍然建立在大量物质消耗基础上
测算结果表明,我区畜牧业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单位产值占用资金经历一段上升过程后,稳中有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仍然是建立在大量物质消耗基础之上的。
三、影响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的因素辩析
一般而言,科技进步贡献率与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同方向的动态关系,换言之,影响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亦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因子。只不过科技成果转化率也是牵制科技成果贡献率的要因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多从科技领域外部寻求影响畜牧业科技含量的动因,而未从科技领域内部寻求要因并把二者结合起来,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变化的要求。实践告诉我们,影响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的原因已经不是某一单项或几项,而是若干项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向对科技施加影响,使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处于一种低而不稳的状态。因此,追踪科技领域内部、科技领域外部影响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并寻求二者的最佳结合部,毋庸置疑是明智之举。
总之,影响科技对畜牧业增长作用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科技领域内部;二是科技领域外部;三是联结内外部的中介纽带―――科技推广,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低下。
四、提高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的对策
(一)刺激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畜牧业科技进步作用的要因之一,刺激有效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充分发挥两个层次的积极性、优越性
根据我国国情,只有统分结合才能拓宽科技应用的范围并充分发挥其功能。同时要正确地引导农牧民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目前要统好畜牧业基本建设、生产资料供应、重大畜牧业科技应用及其管理以及畜产品加工、销售等。
2.提高畜牧业劳动者的素质
提高畜牧业劳动者及组织管理者素质的中心环节,是抓好农牧区的扫盲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这里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农村妇女教育问题,应继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畜牧业总产值中牧区妇女贡献率已达50%,但比较素质而言,却又低于男劳动者的素质,它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有深远的影响。
3.增加农牧民收入
劳动者的经济承担能力是制约科技成果有效需求的重要客观条件,它的提高只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实现。但根本的一条是政府采取支持畜牧业的政策,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降低畜牧业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以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增加有效供给
1.改革科技立项办法
主要是根据以需定产的原则持续开展畜牧业科学研究,同时针对科技成果大量积压的现实,尽快做好已有成果的推广工作。短期来看,后者应成为畜牧业科技投入的重点。长期来看,应根据以需定产的原则堵住立项上的漏洞(基础性研究除外)。其次,建立科技立项信息网络,做好科技立项宏观调控,避免立项重复、分散的弊端。随着科技的发展,仅仅依靠某一领域、某一单位的科技力量难以完成重大科技的发展,这就需要合理的科技分工,充分发挥每一个协作单位的优势,做到以长补短,避免分散造成的科技力量与科研经费的浪费。当然这就需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尚未明晰,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科技宏观调控体系(包括调控目标、内容、重点、措施等)。
2.改革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办法
中央已经出台第三个科技成果鉴定办法,今后重点在于落实、实施。
3.增加科技投入,改变科技经费来源单一化的局面
动员社会各界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实行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办法。此外还要提高科技人员待遇,保护科技工作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三)搞好畜牧业科技推广
第一,削弱瓶颈状态的措施
内蒙古农村牧区是人口问题的重心,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时有计划地做好现有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一是农村牧区就地消化,可以利用集约经营方式。在畜牧业内部解决一部分;二是立足本地特色,兴办,发展乡镇企业;三是有条件的地方做好劳务输出和牧业劳动者非农非牧就业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农牧业劳动力的压力,削弱畜牧技术推广中的瓶颈状态。对牧业劳动者素质问题可采取以下举措,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牧民技术;提高基层干部素质。
第二,实行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
由于各地情况相异,没有统一标准用以指导适度规模经营,为了增加对科技吸收消化能力,必须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在发达地区,其他就业门路日渐增多,种植业的土地应向种田能手集中,畜牧业的草场应向养畜能手集中,尽量减轻人为造成的分散牧业资源的负荷。在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非农非牧就业门路较少,种植业应采用统种、统管、分收的模式,便于牧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第三,实行多种形式的畜牧业科技推广模式
目前看来,内蒙古畜牧业技术推广模式大体有以下几类;一是政府职能机构为主体;二是农业高等院校与中等学校为主体;三是企业为主体;四是民间技术组织为主体;五是上述各类形式的联合。五种类型模式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鼓励开展各种联合,发挥各类推广组织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完善各类推广组织体系。
第四,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世界畜牧业技术推广实践证明,国家投入必不可少,但目前中国当务之急是改革单一依靠国家财政维持畜牧科技推广局面,鼓励多渠道投入,解决推广经费紧张问题。一是贷款,利用贷款推广畜牧科技,增强风险意识,有利于资金的充分利用;二是采取联合投资的办法,本着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筹措、使用畜牧推广资金;三是搞好有偿推广服务,增加畜牧技术推广组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但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灵活地采用有偿、无偿以及循序渐进地由无偿向有偿过渡。
第五,培养跨世纪的畜牧业推广人才
高等农业院校应率先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推广系或设置农牧业推广专业。对未设置农牧业推广系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先设置农牧业推广专业,逐步向推广系发展。已经建立推广专业的院校可创造条件向推广系迈进,已经设置推广系的院校进一步完善科研、教学体制,以适应实际需要,培养跨世纪的农牧业推广高级人才,中等农牧业学校也应开设农牧业推广课程,培养一大批初中级农牧业推广人才。
第六,搞好中试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要兼顾眼前与长远,通过中试基地,检验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熟度,为畜牧业科技推广提供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