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我国传媒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多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多媒体艺术是建立在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借助现代化数字技术,使画面更加清晰,同时也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重要影响。
1 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1.1 增强视觉导向性
在多媒体艺术作品中,同样的拍摄背景下,运动中拍摄的视觉形态要比静止拍摄的视觉形态要好很多,因为运动状态下拍摄的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导向性,往往能更加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比如,把主要的信息放置在整个画面的中心,次要的信息沿着中心分布,或者根据信息的强弱进行呈现。同样,在多媒体艺术中,动态图片比静态图片呈现的视觉效果更好。[1]通常情况下,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都会按照先静后动、先整体后局部、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开展,等所有的静态元素都布置完成以后,再进行动态元素的设计,保证整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动态属性,让观看者的视觉随着画面元素运动,从而增强实践导向性。
1.2 强化观者的感知与记忆
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对促进观看者的感知和记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视觉传达设计者经常会把特殊性元素融入作品中,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加观者的感知力和记忆力。比如,在一个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对平面中的某一个画面进行重复分布,并且加入一定的特殊处理方式,就会让这个画面在平面设计中的认知度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环境中,或者文字比较多的环境中,加入一定的动态元素,可以加深读者的感知和记忆。[2]
1.3 增强视觉冲击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使得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通过视觉传达技术把一些动态元素融入多媒体艺术的表达形式,把需要表达的画面从二维空间转变成三维运动空间,使得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动态元素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1.4 帮助观者过滤信息
通过多媒体艺术表达形式能够更好地突出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通过画面信息的动态和静态的变化,促进画面重点信息的传播,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把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中,从而把没用的信息过滤掉,提高相关信息的传播效率。科学家通过相关的实验证明,如果在一个画面中,图形和文字共同运动,视觉传达效果就非常明显。同时还能降低信息传达的难度,把自己的意识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通过动态的视觉传达,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从而把信息传递给观看者。[3]
2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
2.1 在信息设计重组中应用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资料的传递和设计有利于相关交流活动的开展和经验的积累,其实信息的设计过程就是把原始的数据转换成有效信息的过程。原始的数据、信息、材料是通过调查和研究得出的成果,也可以说是一种记录信息的符号。所以,主要把原始的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处理才能保证把原始信息转变成可以交流的信息。信息产生以后,才有了社会交流活动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从而把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相互转换和传递,提高人类总结过往事物的经验和智慧,把原始资料转换成相关的信息也是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的目标。通过对信息的设计和重组,能保证视觉传达发挥效果的主要基础,所以把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要保证各个画面中的信息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处理,依托每个画面信息之间的关系,通过层次清晰的组织形式,整合多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4]
2.2 交互设计环境中应用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
在交互设计环境中应用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不但能长时间保留信息,而且还能加深观者对信息的理解。所以,把多媒体艺术形式的交互性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交互设计环境中应用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中,数据交互是基础的交互,在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中,实现信息交互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目的。同时,在交互设计环境中应用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要保证用户对视觉传达设计效果具有很强的可控性,从而保证用户能在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充分体现多媒体的创新性。通过在交互设计环境中应用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促进用户和视觉传达设计成果进行良好的交流,从而保证多媒体艺术形式更具灵动性和创新性。
2.3 在多元信息工具支持下应用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的信息工具越来越多,使得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在信息设计重组和交互设计环境中的应用,能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随着我国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者在使用多元化信息工具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通过图像信息工具,保证视觉传达设计者设计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美感和多样化,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图像是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的主要交流工具,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保证设计的图像具有美化功能,还要具有较强的传播功能,通过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多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其次,要加强利用文字符号的功能,文字是知识、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通过文字的颜色、字体、行间距等方式突出文字的层次感,对提高视觉传达效果有重要作用。[5]
3 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对视觉传达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视觉传达有不同的要求。本文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着重分析了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和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希望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发展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孟倩.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民营科技,2016(06):248.
[2] 黄朝伟.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探讨[J].艺术科技,2016(05):293.
[3] 程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分析[J].美与时代(上),2016(05):103-104.
【关键词】大众流行文化;当代视觉艺术;全球性;信息
何为大众流行文化?可否解释为:是以社会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它是在充分的市场条件下,随着文化进入工业生产和市场商品领域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是由于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机制而催生的新的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形式,是以城市大众为主要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普及化的文化形态。大众流行文化即消费文化,以大众消费作为流行基础,以商业运行来制造流行事物,以传媒为核心制造产生着流行符号的一个文化概念,它通过传媒语言将个别的思路转换为普遍的层面上来,它把流行当作是一种意义,使流行的过程成为其本质。
它充分尊重市场和商业规则,主动迎合不同受众的兴趣,从而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取向。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模式,大众流行文化借助于市场规则和现代科技,全方位的渗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无论是从影视、广告、互联网、娱乐节目等文化产品的消费,还是到各种理念、趣味、形象等非物质文化的流行,大众流行文化产业在带来巨大财富和文化消费满足的同时,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它无处不在的威力。
在这个时代中大众流行文化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之技术化、媒体化、娱乐化。商业化和消费化是大众流行文化的最大特点。在大众流行文化中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实物消费品转向情感、梦想和欲望等精神方面的感官消费。作为一种感性文化,大众流行文化的消费性是建立在大众本能的直接需求上,而大众无休止的消费欲望则成了大众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
作为一种全球性文化风暴,大众流行文化是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表征。大众流行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系统中一个相对晚出又个性鲜明的文化形态,充满生机与活力,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文化潮流。流行文化的发展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的一元主义文化发展模式,从制度上与观念上确立了社会民众的文化主体地位,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进程,开创了文化回归大众的新纪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文化席卷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有目共睹的特殊文化景观。
以视觉为主因的现代文化形态的大众流行文化,实际上是现代传播技术的直接产物和新兴的主导的文化艺术样式。其特点在于精确无误地对世界进行影像记录或是惟妙惟肖地创造一个影像世界,无论是忠实记录或是重新创造,大众流行文化都在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制造一个日常生活形象的完美世界。
大众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商业文化,必然遵守商业原则,这直接导致了艺术创作者的物化。艺术创作者在进行文化的生产时,不得不将文化当作普通的商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创作。于是,生产代替了创造,摹仿与复制代替了想象与灵感。保罗・瓦莱利说:“伟大的革新将会改变艺术的全部技巧,由此必将影响到艺术创作本身,最终或许还会导致以最迷人的方式改变艺术概念本身”。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制技术对艺术品的欣赏、审美、传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消费和占有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品的性质特征以及原作界定的认识。
那何为当代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人类精英文化内涵和视觉艺术的自然结合所产生并为历史所传承的视觉呈现形式,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的思想精华,是意识形态的历史沉积,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大众性、综合性、互动性都是当代视觉艺术的特点。
当代视觉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是指本质上是以视觉目的为创作重点的作品,例如绘画、摄影、版画和电影。而牵涉到三维立体空间物件的作品,例如雕塑和建筑则称为造型艺术。许多其他的艺术形式也会包含视觉艺术的成份,因此在定义上并不是非常严格。
现如今的社会,由于物质的极其丰富,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读图的年代。图像在信息记录与传播中的作用正在逐渐地增大,例如,从文字记录到图像传真,从静态图片到动态影片,从无声影像到声画合成,从平面记录到三维动画呈现等各式各样的媒介。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图像记录和传播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大,视觉符号在不知不觉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每天有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快速的传递到我们的面前,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段,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各种各样可以接触到艺术的平台的出现,让曾经与我们有一段距离的艺术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通过网络就可以浏览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不像以往,除非很特意的了解和接触,才能走进艺术。而如今,标志、广告、卡通影像以及各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用品纷纷涌入人们的生活。无论是行走在大街上,还是打开家中的电视机,随时随地都能获得艺术方面的信息。艺术已经大众化,平民化,商业化。手边的绝大部省商品或者图片都经过了艺术的雕琢。
大众流行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大众流行文化潜在地影响着人们各种观念的构建,进而影响了当代视觉艺术。
大众流行文化使视觉艺术的表现对象不断地大众化、平民化和商业化。架上绘画、影视作品、街头广告或者时尚海报等东西,都是大众流行文化展示的平台。它们以一种最为快捷、直观的方式提供给我们信息。甚至有一些被主流文化所遮蔽了的一些边缘文化也可以不被落下,使大众流行文化变得非常广泛。大众流行文化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产物,它不仅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而且直接构成一种商品经济的活动形式。
再有,大众流行文化使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逐渐地多元化、直观化和模式化。
如今社会出现的媒体化生活和通俗艺术,它们对传统的文化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经典文化的失宠与对经典观念的消解成为潮流。在高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笼罩下,经典艺术受流行文化影响,与高科技、时代风尚结合衍生出众多的变种,经典美学的许多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也加剧了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当代视觉艺术以个性为特点,无论怎样的表现形式,都是以多元的,甚至光怪陆离地姿态正式进入当代视觉艺术的视野,使我们逐渐弱化了对语言的依赖,让我们的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直观化的图像世界中。而这些图像无不在展示它的商业性和消费性。因为商业的目的,需要这些图像发挥引领我们消费流行的功用,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生活正悄悄的被这些商业图片改变着。直接影响我们对生活的要求以及我们观念的改变。让我们的思想、心理和文化知识结构等都受到当下视觉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步模式化。
结论:大众流行文化使视觉艺术的传播载体发生巨大地变化,更多地以现代大众传媒为基本载体,并且迅速的流行和发展。
大众流行文化在整体上改变了传统视觉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接受模式和价值体系。与传统的文化类型相比,大众流行文化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大众流行文化以现代大众传媒为基本载体,并且在大众传媒的操作体制中流行、扩展;另外,流行文化是一种消费性文化,呈现出娱乐性、时尚化和价值混合趋向。
当代视觉艺术与大众传媒在制造作品上有着一样的架构,所以两他们之间有着相互促进和统一的前提。当代视觉艺术与大众传媒统一的发展,不仅构成了流行文化的主要景观,而且实际上是流行文化的主导形式。当代视觉艺术的流行化转型所产生的巨大商业价值是其他文化形式所不可比拟的。流行视觉艺术成为流行文化的主导形式,有商业动机的驱动,而且充分表现了大众流行文化的商品经济属性。
大众流行文化时代的当代视觉艺术艺术,在表现对象不断地大众化、平民化和商业化。表现形式上多元化、直观化。并且带来了更为新鲜的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1]马梦雅.新媒介对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影响[J].大众文艺(理论),2009(18).
[2]唐骅.当代视觉艺术的文化品格[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3).
[3]刘军辉.论流行文化对当代视觉艺术的影响[J].职业技术,2007(06).
[4]梁玉玲,王稼钧.当代流行艺术与文化[J].文艺理论研究,1989(04).
(一)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特点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源动力,也是视觉艺术创新所依据的最重要的数字媒体手段。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现代艺术尤其是视觉艺术带来了深远影响,创新成为现代视觉艺术最显著的特点。借助数字媒体,视觉艺术工作者可以借鉴其他地区、行业成熟的创作手法,运用先进的创作工具、媒体和材料进行视觉艺术设计与创造。在现代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上,新媒体艺术产生了。视觉艺术的创新也以“观看”之道的创新为主要形式,加大了新视觉词汇、表现手法的应用,从视觉传播和视觉艺术消费的角度,赋予了视觉艺术更多的内涵,拓展了视觉艺术理论创新的视角,如在电影视觉艺术设计中,人们利用光效媒介对事物进行抽象、形式化的视觉展现,导致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距离、角度、状态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不管视觉艺术如何创新,技术永远是艺术的手段而非其本质,如何寻找并合理利用视觉艺术手法进行艺术创新,始终是艺术创新的关键。这就要求视觉艺术工作者从视角对事物本质进行思考,用独特的方式联系艺术,推动艺术发展,赋予视觉艺术更多的功能性、艺术性、娱乐性。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传播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传播以视觉传播为主要形式。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这一全新的信息传播手段更具表现力,其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形象。视觉传播的形式与内容是视觉艺术传播的两大要素。与传统的视觉艺术传播相比,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传播带有鲜明的传播学专业属性,其传播内容和传播效能也更加丰富。具体来说,数字环境下的视觉传播以数字技术、数字设备等视觉新媒体为媒介,这是数字化作用的直接后果。视觉艺术传播必须以具备新媒体“新”和“媒介”两方面的特性,其承载和传播媒介也必须更具动态性、开放性。与传统的以静态的视觉表现形式相比,动态的影像和装置形式更新更快更强,以网络计算机这一典型的数字媒体为例,视觉艺术工作者可以利用其进行综合材料搜集、整合和处理,也可以利用专业的艺术设计软件进行艺术创作,使得视觉艺术设计形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同样,在数字媒体语境下,数字媒体也被人为地带有更多的理性和艺术色彩,以数字科技、现代传媒为表现形式,新媒体艺术创作手法、传播方式也更加多样,更多的视觉艺术作品也因此被创造出来。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方法
(一)加大视觉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力度
人们对视觉艺术的本能需求和文化生活需求,是促使视觉艺术创新的源动力。以前,人们在进行视觉艺术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图像、文字等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审美理念和文化形成的主要形式,进行视觉艺术设计和展现。这就使得视觉艺术设计对图象和文字产生严重的依赖,导致其出现表现手法僵硬、思路狭窄等短板。在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可以通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实现互动式样的远程传播、面对面的双向传播和直接交流,受众的参与性和美感度都有所提升。同样,以网络媒介为支持,新媒体艺术可以为设计者和受众交流、沟通搭建乔辽,使艺术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回归人性,也使得艺术设计可以在传统与自然、时尚与流行之间更加灵活的转变。此外,借助于数字媒体,视觉艺术的发展和消费速度都得以提高,这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文化艺术形式最显著的特点。如借助于网络媒介,更多的受众可以接触到形式多样的视频广告,广告内容既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受众的参与也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使视觉艺术更受关注。
(二)用虚拟艺术促进图象世界向视觉世界的转变
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图象已经不再是视觉艺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利用虚拟艺术促进视觉世界创新,成为视觉艺术设计新理念。其实,早在摄影技术诞生之后,人们对声光影的运用在电影电视中已经有所体现,视觉艺术的效果也得以从黑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静止到动态。在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视频、图象的清晰度、色彩、饱和度都不断提高,视频化的收视方式因其高度的传播效应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在数字视频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频影像,那就是由电脑生成或合成的视觉高度逼真的虚拟影像。虚拟影像摈弃了对事物进行简单复制与模仿的做法,更加关注意境世界的构建,更加关注人们在观看被制造出来的技术手段时候的多维体验和真切感受,3D视觉设计就是这一设计形象的代表。构建虚拟意境是虚拟艺术的核心,在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虚拟意境时,设计者要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力图通过幻境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沟通构建具有独特时空性的意境空间和意境世界,以给受众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关键词:摄影技术;油画创作;联系与影响;创新发展
现代光影成像技术的开发,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运用各种生活素材为载体,传达主体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动,是摄影艺术再现功能的泛化。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静态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创造过程。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本文结合摄影与油画艺术的联系特点,阐述了摄影技术对油画创作的关系。
一、摄影技术与当前油画艺术的联系:
1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2具有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3具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4具有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1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油画艺术的审美再现,首先取决于创作者运用写生手段,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与取舍,把其形象依照严谨的构图方式初步表现在草稿上,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刻画描绘。而现代摄影技术快捷的再现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相当写实的物象造型资料,省略了相当多的写实活动。相对来说,摄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油画创作写生过程带来的麻烦。
2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广泛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论文摘要】:艺术家在追求视觉造型元素的理想之后而进入艺术的表现和多样手法的样式体现,这些"样式"特质不仅此在"瞬间"的视觉停留,更是文化的特征创造和再现更新的视觉精神意义。
对艺术家来说,视觉不仅是通过人的眼睛来确定某一件事物在某一特定位置上的认识活动,也是努力寻找视觉语言形式,表达造型元素的艺术多样手法的体现。视觉艺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在文章主要研究架上绘画及架上雕塑作品中,由造型元素结构的结合表现组成不同的表现形态,在完成造型表现上,点、线、体面及黑、白、灰、色彩这些基本元素,呈现表现形式的结构及艺术形式和形象。把作品中的式样和形体、位置来构结一种形式——题材内容的确立,构图创意表现,色彩笔触变化,技法材料风格的运用,出现有文化特质的艺术表现形态。
一、中国传统艺术的形态及文化思想语言表现
魏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率先提出了“气韵生动”的古代绘画标准,“六法之难,气韵为最,意居笔先”不论运用那种形式和手法,画面要“如音栖弦,如烟成霭”,这一时期的艺术美学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文化特质不仅在给画、书法等视觉艺术上得到反映,同时影响了设计装饰图案上。
中国两汉时期,符合天地、阴阳、儒家礼教的“和”与建筑、环境、设计为人要求的“适”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核心。壁画雕塑之风空前兴盛,上至宫廷建筑,下至县府、学校祠庙都有壁画或雕塑。汉代艺术的表现形态特征之一,就是把对上天神界的想象与地下现实生活的内容结合于一个画面之中。汉代历史较长,地域较比秦朝广阔,其作品思想内涵,艺术气质见长表现形态和文化特质成为我国历史上艺术的转型期,在雕塑作品《马踏匈奴》(长1.9米,高1.68米)作品里,一匹气宇轩昂的战马和被踏在马蹄下的匈奴武士,塑造了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典型形象:战马肥硕矫健,昂首屹立,战败的匈奴武士手持弓箭蜷曲于马下,作挣扎状。“马踏匈奴”运用了象征性的艺术手法,由这种手法而看到的视觉艺术表现形态和文化特质结构关系透露出了典型的东方写“意”写“韵”特征。
前面提到的“气韵生动”是出自东晋画家顾恺之对绘画文化特质的见地,顾恺之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位画作留名和画论皆为后人推崇的画家,根据三国曹植名篇创作《洛神赋图》被后人评为“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画鉴》)有此可见书法艺术的“动”之美在画中的体现。在
画面结构上,长卷式构图分为三部分:第一段描绘曹植在洛水边忽见洛神出现;第二段描绘曹植与洛神互诉爱慕衷情;第三段描绘这对恋人在辞别后又相偕共乘般车归去。全图以山峦、溪流、林木为背景贯穿首尾与故事的时间进程与画面结构流程一种表现形态关系。唐代画家王昌龄在“写意山水园”中提出“意境”一词,不仅给当时的绘画又注入了新的文化特质,同样也影响到了当时的园林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意境”是不仅经过艺术想象,而且通过艺术典型手段去反映事物本质,是“张于意而施于心”,这与更早年间先秦时代的“文质兼备”(孔子)有一种很深的哲学渊源和文化特征联系。
二、西方视觉艺术形式和文化特质的表现比较
公元前500年左右有人提出了关于世界万物是由“数”为本原的思想,使西方人的宇宙观踏上了完全有别于东方的道路。这时候,直接继承了古埃及传统和希腊绘画,开始出现新的创造。《出征的战士》是创作于公元前500年的希腊瓶画,图中是以青年武士正在披挂准备出征,他的父母站在两旁协助和叮嘱他。这幅画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来自严格遵循埃及式手法规则来描绘的:一个人物的外形都是完整的,互相之间没有交叉,无论什么动态,人们头部总是侧面的。画中的“盾”将不是我们视觉中可能出现的圆形样子。而是从侧面看上去倚在墙上。
画家弗尔美一生只画了十几张油画,画面人物少,器物简单,视觉艺术表现形态常有一个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过程。弗尔美在这一点上显示了独到的修养和技巧。他们代表作《厨妇》刻画了天光自然流泻照在人物身上。调子变化微妙,亲切动人,用银色的冷光表现画面的透明感。物象上泛起一种珍珠般的光彩,女厨工的黄色上衣和兰色围裙鲜明对比,墙壁处竹篮偏黄色构成一面黄色主调,衬托沉着鲜明的蓝色在对应中构成统一。陶罐、牛奶、粗毛料衣服形体单纯却质感很强与人体体态健壮,神态和顺,创造了一处平和、宁静的崇高审美趣味。
古希腊时期,为了培养公民一种特殊教育,因为没有战争机器、全凭肉搏,塑体格最好的持久斗志者是人们的普遍理想。在当时人眼中,理想的人不是心灵敏慧,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娇捷。受其艺术精神影响,作品《大卫》表现了少年大卫在一次抵侵外敌人战斗送饭上前线并参加战斗中的勇敢,刻画了大卫投石杀敌的一瞬间;大卫左手上举,握住搭肩上的“甩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侧,怒目裂眺地直视前方,处于迎接战斗的状态。
法国年史记载:十四世纪战争中加莱城被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军队包围,全城在饥饿和困乏下被迫准备向英王求和。但骄横的胜利者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这个城市派出六个最有声望的市民,身穿麻衣,颈上套着绳索,去英国军营交献城门的钥匙,这是一个一去不复返的使命。罗丹根据这一史实,决定用六个人组成群像雕塑。六个形象各自独立地布列着,使观者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每个人物的完整面貌:为首的长胡子严肃老人深沉悲痛的目光凝视地面,默默赴难;在他身边是一个双手拿城市钥匙的中年男子,昂起头,紧闭着嘴,露出坚毅执着的神色;另一个双手抱头,似乎在恐怖和绝望之下,第四个人对别人的犹豫感到烦,第五具是明智的,对别人充满屿和怜悯,他伸开两臂,好象邀伙伴前去。第六个人一只手神奇地牵起来,一个最严重的生死问题落在这只伸起的手里,他被问题所压倒,头低垂肩,眼睛看地,目光似乎落在一个无底的深渊。雕塑用的是推泥写实手法表现视觉形态关系,正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完成了这一宏观巨作。
现代派雕塑作品《双重阶梯》坐落在洛杉机阿尔科广场,这件雕塑由美国著名雕塑家赫伯特·拜尔设计。雕塑的四周环境都是单一造型的立方体大楼,整齐排列的窗格给人单调而重复。《双重阶梯》的运动弧线和鲜明的色彩打破了这个空间的沉寂。作品利用长立方体及两个垂直轴心的对称式、等距离阶梯式旋转合并在顶部的造型。并把雕塑后面的大楼也作为造型元素使用,使建筑造型进行又一次更深层次的延伸,解决了重于实用的建筑无法表现的造型,并对城市环境中人的焦虑、烦躁、心理冲突等精神压力的缓解和调适作用。
三、结语
在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东、西方文化共同创造发展了人类文明史,在创造模式和对视觉艺术形态表现上又有许多不同手法和形式。所有的艺术家追求视觉造型元素的理想之后而进入艺术的表现形态当中,为了实现完成这一任务积极也接近由艺术手段表现出现的形态体现的文化特质,这些特质不仅仅只限于在画布上完成,而是去如何表现整个艺术家心中全部恢弘的视觉元素中的精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众流行文化;当代视觉艺术;关系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81-01
一、大众流行文化
20世纪以来,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飞速发展,大众流行文化以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那什么叫大众流行文化呢?大众流行文化,它是一个相对来说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也可以叫为消费文化,商业文化,是以大众消费为流行基础的,是以商业性为目的的,以传媒为核心制造产生流行符号的一个文化概念。它通常是把流行当作一种意义。大众流行文化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形式也将会不断的延伸。
大众流行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特定性:时间性(20世纪以来的流行文化);大众性(一种麻木的集体意识在里面);商业性(流行文化的产生本身就具有经济因素在里面);世俗性(米兰·昆德拉将这种流行称之为“媚俗”);娱乐性(如选秀节目,征婚交友节目等都带有很强的娱乐大众的心理)。
大众流行文化所产生的意义:大众流行文化是自由和民主的产物,是大众追求文化自由和文化民主的结果;它正在慢慢的改变人们原有感知觉和审美趣味。
二、当代视觉艺术
当代视觉艺术的界定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视觉,视觉性,视觉艺术毋庸置疑成为了当下最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社会不断的改进,发展,视觉艺术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动(视觉艺术的产生,它也打破了“精英艺术”,“高雅艺术”为主流的局面,它将这种范围逐渐扩展到了“大众艺术”和“通俗文化图像”上,从而在艺术史学上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研究,而是吸收了各个其相关学科的研究)。那么,当代视觉艺术我们该怎么去界定呢?它又为何兴起呢?当代视觉艺术:“当代+视觉艺术”这两个术语组成的。首先,视觉艺术,出现于机械复制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当时欧洲一些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出现了摄影,广告等;图像制作,复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视觉传达感受)。而当代艺术是以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波普艺术)为分界线的,因此,当代视觉艺术应该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在的视觉艺术,它主要涵盖了新型的科学技术,材料(如计算机,网络传媒,信息传媒,数字化媒体等)。
三、大众流行文化与当代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
1.大众流行文化使当代视觉艺术的表现对象在不断的扩展,也更为大众化,世俗化,商业化(这其中原因也包括:视觉艺术本身也是生产力技术不断改进所带来的一个产物;审美标准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先的美学——现在的丑学转变)。
2.大众流行文化使当代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逐渐的多元化,直观化,模式化。20世纪以来,随着文化范式的大幅调整,出现了现代人的媒体化生活和通俗艺术,它们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巨大消解,全球化的浪潮,也让流行文化在国与国之间,市与市之间相互渗透,变得多元化,模式化。
3.大众流行文化同样也使当代视觉艺术的传播载体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在现有的传播载体的操作体制中迅速的流行,扩展。
我们以大众流行文化中的广告为例。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在各大城市的中心出现的LED显示屏上打的广告,它是数字化媒体的产物之一,也是如今典型的一种当代视觉艺术传达,它最初从发达国家传入,它由原先单一的形式,加入科学技术之后变成了现金的多元化形式,它已日趋成为商业城市的标志,也日趋成为城市夜景的象征,是流行文化中较常见的一种。
同样,当代视觉艺术的出现也深化了其大众流行文化内在本质的深度。
1.视觉艺术本身就具有符号性,而当视觉艺术与现在的科技媒体高度融合的时候,这种符号形式就愈加突显,并活跃在其大众流行文化之中。
2.视觉艺术的图像学,在这个科技媒体的年代也被广泛的流行,传播,并深深的渗入到了大众流行文化之中。
我们以漫画,插画为例,在这个“图像时代”漫画已经成为了大众流行文化之一,较为著名的日本漫画就涵盖其中。现在漫画已不在是以一种单一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从20世纪之前的“精英艺术”,“高雅艺术”到20世纪后的“低俗艺术”,“通俗艺术”,“流行艺术”等,艺术本身就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而继之后的视觉艺术到当代视觉艺术,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当代视觉艺术与众流行文化这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又将是可持续的吗?我们又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它们之间的融合,发展,变化?我想,这些应该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去理解的,去探究的。
在世界艺术高等教育方面,日本仅有的五所国立艺术大学中,有四所开设了漆艺系科或课程。韩国有二十六所大学开设漆艺术课程,师生人数逾三千人之众,居全世界之首。法国素有现代漆艺术西方中心的美誉,仅大巴黎地区,就有三所艺术院校开设漆艺术课程。国内具有漆艺术专业科系的有清华美院和南艺,而开设漆画课程的则不下数十所院校。随着与国外艺术交流的日趋活跃,随着对现代视觉艺术综合材技运用的基本趋势的理解,全国艺术院校中开展“现代立体漆艺术”研究、创作、交流,将是下一个热点。
江西省的漆画创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为现代中国漆画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涌现了陈圣谋等一批著名的漆画大师。近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具体协助下,在江西省内首次正式开展了对“现代立体漆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我有幸作为主要的创作者,参与了这次活动,创作了一批立体漆艺术品。在整个创作与研究过程中,我进一步解读了有关漆艺术自身规律的某些讯息,掌握了一些过去漆画创作中不能表现的特殊技术,也对如何将古老传统的材质技法运用在具有现代造型意识、反映较前卫新潮的当代立体漆艺术表现中,逐渐有了一些切实的理解。
笔者在五件立体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由南艺的王琥教授技术指导,结合自己对立体造型的理解和传统漆工艺(特别是首次接触天然漆材料和相对系统的漆工艺技法)的掌握,采取了较为大胆新颖的表现形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特点,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组作品中,既有较为传统方式的器物造型作品,也有较为前卫的装置性立体作品。作品基本都运用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现代日韩样式和传统中国夹苎技胎骨技术,而且基本使用了纯天然的中国大漆系列涂料(生漆、透明漆、黑红推光漆等),使所掌握的漆工艺不但更符合国际漆艺界规范化的要求,而且便于今后开展深入研究和课程需要。
五件作品具体是:1、名称:《庙堂之座》;规格:高200cm,宽100cm,胎骨:木,有机玻璃、金属管、钉;涂料及辅料:天然大漆、骨料、金属粉、箔等。2、名称:《凝固的光彩》;规格:高40cm,长约70cm;胎骨:本质层板;涂料及辅料:天然大漆和化学漆,莹光棒等。3、名称:《人形的塑像》;规格:高80cm,宽60cm:胎骨:泡沫塑料/夹苎;涂料及辅料:天然红推光大漆。4、名称:《几何状构成》;规格:总高150cm,宽约40cm;胎骨:泡沫塑料/夹苎,有机玻璃管、金属底座:涂料及辅料:天然漆及化学漆、骨料、金属箔等。5、名称:《高腰花插》;规格:高50cm,直径35cm;胎骨:泡沫塑料/夹苎:涂料及辅料:天然大漆、骨料,金属箔等。
2003年夏,我和江西另一位同事获得了由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高校艺术院系‘新视野’现代漆艺术展”的提名。这次创作不但促进了我们自身对传统漆工艺的了解,而且使我对以现代视觉美术的理念来表现漆艺术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品种,有了很大的兴趣与信心。通过亲身经历创意到制作的全过程,我自然感触良多。总结起来,我对现代立体漆艺术形成了如下新的体会。
现代立体漆艺术,说到底有三个根本的属性:现代的视觉艺术表现理念,立体形式的艺术表现空间,漆材技的艺术表现手段。
现代视觉艺术,经百余年的急剧演化,形成了日前个性化、多元化、综合材技表现为基本特征的主流趋势。现代审美强调以人文意识最本质的内涵为尺度,去审视一切个人、群体、民族的美感形式,寻找到独特的切入角度。现代视觉艺术,既具有不断创新变化的承传历史遗存的使命,也具有遵循事物规律、吸纳所有文明养分的发展使命。现代立体漆艺术,为我们重新找到既代表我们民族固有审美取向、固有造美方式,又为现代世界美术综合材技表现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它的材质、技术、型制,足以承载任何全新的或传统的、私我的或群体的美感表达和解读内容。
立体形式的艺术表现空间,使古老的漆艺术不但摆脱了依附于器物实用性的装饰功能的局限性,而且使漆艺术的造美空间急剧扩大。纵观现代立体漆艺术品,由于三维式样的展现,使得漆工艺的造物技能更充分地凸现出来,并且以令人眩目的型制空间张力和材质肌理独有魅力使其他任何材技的立体艺术品为之逊色。立体漆艺术品能应运而生,恰巧迎合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繁杂特殊而细致入微的各种审美造美的载体需求。在立体的形式中,以漆媒材为结合点,无论是实用器物还是纯观赏品,无论是金属、骨料、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都能和谐地融合相处,构筑成具有辐射性的视觉艺术品。这既是艺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每一个勇于创新开拓、勇于承传历史的艺术家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视觉艺术 单一思维 系统化 创新性
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用图像模拟和创造自然世界,今天视觉艺术已经成为人们传达文化信息的重要系统,是人文科学的新领域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代文化理论更称之为“图像的转换”。忽略了视觉艺术发展的有机整体必然造成文化的断层。到目前为止,对视觉艺术并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概念解释,一般是指人们将眼睛所看到的自然形象,进行有意识的描绘,完成某种功用,赋予艺术作品一种文化内涵,并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与交流思想。视觉艺术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绘画、影视、雕塑、服装、广告、摄影、动漫、建筑、多媒体艺术等。视觉艺术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专业教育组成部分。视觉艺术研究方法直接决定着其教育的科学性。本文将分析我国视觉艺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存在单一思维模式
我国早期的视觉艺术是在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半封闭环境中形成的,带有农耕经济特征和血缘宗法制度,是儒、释、道等不同文化形态相互融合的自发性独立文化体系。今天我国的视觉艺术产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异常繁荣,视觉艺术研究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还包括基础文化艺术设施的建设,如艺术博物馆、大学视觉艺术的学科建设),这既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难以推动文化艺术的整体健康发展。
例如,目前我国的绘画艺术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单一思维。由于我国的绘画艺术拥有传承数千载的历史背景并有人数众多的从业者,这造就了许多单一范围内(中国)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违背了艺术的多样发展规律。学校的绘画教育甚至还停留在简单的基础训练和理论研究中,特别是我国油画的百年发展史,在缺乏对“真实”的学习和“文化断层”双重因素影响下,其功能性正逐渐丧失。
2.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缺乏系统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视觉艺术研究亟待与世界接轨。尽管有更多机会学习西方视觉艺术的先进经验,但目前有些人研究方法简单,不是拿来直接抄袭就是东拼西凑。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在对视觉艺术学科间的比较研究中缺乏应有的联系,没有融会贯通,没有系统了解中西方视觉艺术及各种流派的变化,忽视系统的美学知识理论指导,而进行盲目的实践。长此以往,研究逐渐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没有自己的创新性和民族特点。
通过对我们本民族的视觉艺术与国外视觉艺术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地域、民俗和的差别,在传统视觉艺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缺乏系统化也表现在我国视觉艺术研究专著贫乏,难以在教育研究中起到指导借鉴作用。系统化研究就需要理顺视觉艺术发展的脉络,细致入微地从视觉艺术的绘画、图案、包装、招贴等方面比较研究中外在传统视觉艺术方面的不同之处,提高研究者的创作能力。
3.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需要创新性的思维方法
视觉艺术的发展源自于人类无限的创造活力。长期的单一思维和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束缚了想象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创新性的思辩能力。因为创新性的观点来源于最少程度的思想限制和对课题的系统把握,有了丰富知识的指引,才能创新样式,保持视觉艺术发展的活力,并能指引健康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比如基础教育中强化构成艺术中的形式语言,而形式语言的图像符号就需要学生作为创新点展开无限想象的空间。视觉艺术的创新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应当成为今后的首要教学目的。
二、我国视觉艺术研究误区及解决策略
视觉艺术的繁荣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研究方法的科学程度从根本上又决定了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我国薄弱的艺术教育力量和视觉艺术的历史经验无法适应视觉艺术研究发展的需求,一些行政干预也违背了市场规律。要解决思维单一化,前提是加强视觉艺术的基础教育,重视视觉艺术发展的文化地位,特别要排除行政思维等非专业性干预。
我国在视觉艺术研究中从根本上缺少跨学科、系统化的研究方向。目前在我国绘画艺术加速弥补文化断层的基础上,设计似乎也开始逐渐建立自身完整的研究体系,这主要得益于国际商业交流的频繁,促进了跨学科、系统化的进程。但视觉艺术设计较绘画似乎更加忽视自身艺术史的研究,对国外艺术史也存在断章取义,这必将使我国的视觉设计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研究传统图案在包装上的应用,思维不能仅限于传统图案,若将当代文化内涵和中外传统图案设计元素联系起来,发现共同点,去掉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因素,效果会更好。不同设计能够体现不同国度的风俗变化,扩展品牌的国际声誉,视觉设计更能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系统化提示我们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功能性、装饰性,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艺术形式中寻找装饰语言。要很好地运用形式美的要素,把不同的表现形式运用在同一平面上,使之协调整合成为一个完善的创意。因为形式要素中点、线、面的运用一定是相通的。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艺术风格也要相应变化,要考虑地域、风俗习惯、民族性、等各种条件,并且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更加系统化,成为雅俗共赏的设计样式。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创新性、国际性的大品牌产品,为产品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创新性依赖于完善的创作思路,而提升创新性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深入探索,挖掘创作者的潜力。这也迫使我们的视觉艺术教育研究进入这一良性循环轨道。
结语
本文主要是探究我国当下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思维方法误区,从视觉艺术的图案、包装等应用方面及绘画艺术实例,比较分析我国在视觉艺术研究方面的不足,从中找到今后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研究时避免单一化,追求多元化、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知识整合,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创造出更接近自然、更人性化的视觉艺术作品;学习国外的视觉艺术创新性方法,在借鉴之后提倡更富新意的创作。因此,研究者要能跨学科,互相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推动我国视觉艺术走积极健康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伯尼斯・马丁.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论文关键词:视觉艺术 单一思维 系统化 创新性
论文摘要:文章明确了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中地位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我国视觉艺术研究的现状,即思维单一化,缺乏系统化和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提出今后研究者要在分析我国视觉艺术环境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受不同历史、政治、宗教、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融会中外优秀的视觉艺术经验,才能避免研究方法的误区,使我国今后的视觉艺术教育健康繁荣地发展。
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用图像模拟和创造自然世界,今天视觉艺术已经成为人们传达文化信息的重要系统,是人文科学的新领域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代文化理论更称之为“图像的转换”。忽略了视觉艺术发展的有机整体必然造成文化的断层。到目前为止,对视觉艺术并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概念解释,一般是指人们将眼睛所看到的自然形象,进行有意识的描绘,完成某种功用,赋予艺术作品一种文化内涵,并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与交流思想。视觉艺术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绘画、影视、雕塑、服装、广告、摄影、动漫、建筑、多媒体艺术等。视觉艺术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专业教育组成部分。视觉艺术研究方法直接决定着其教育的科学性。本文将分析我国视觉艺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存在单一思维模式
我国早期的视觉艺术是在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半封闭环境中形成的,带有农耕经济特征和血缘宗法制度,是儒、释、道等不同文化形态相互融合的自发性独立文化体系。今天我国的视觉艺术产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异常繁荣,视觉艺术研究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还包括基础文化艺术设施的建设,如艺术博物馆、大学视觉艺术的学科建设),这既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难以推动文化艺术的整体健康发展。
例如,目前我国的绘画艺术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单一思维。由于我国的绘画艺术拥有传承数千载的历史背景并有人数众多的从业者,这造就了许多单一范围内(中国)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违背了艺术的多样发展规律。学校的绘画教育甚至还停留在简单的基础训练和理论研究中,特别是我国油画的百年发展史,在缺乏对“真实”的学习和“文化断层”双重因素影响下,其功能性正逐渐丧失。
2.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缺乏系统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视觉艺术研究亟待与世界接轨。尽管有更多机会学习西方视觉艺术的先进经验,但目前有些人研究方法简单,不是拿来直接抄袭就是东拼西凑。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在对视觉艺术学科间的比较研究中缺乏应有的联系,没有融会贯通,没有系统了解中西方视觉艺术及各种流派的变化,忽视系统的美学知识理论指导,而进行盲目的实践。长此以往,研究逐渐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没有自己的创新性和民族特点。
通过对我们本民族的视觉艺术与国外视觉艺术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地域、民俗和宗教信仰的差别,在传统视觉艺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缺乏系统化也表现在我国视觉艺术研究专著贫乏,难以在教育研究中起到指导借鉴作用。系统化研究就需要理顺视觉艺术发展的脉络,细致入微地从视觉艺术的绘画、图案、包装、招贴等方面比较研究中外在传统视觉艺术方面的不同之处,提高研究者的创作能力。
3.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需要创新性的思维方法
视觉艺术的发展源自于人类无限的创造活力。长期的单一思维和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束缚了想象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创新性的思辩能力。因为创新性的观点来源于最少程度的思想限制和对课题的系统把握,有了丰富知识的指引,才能创新样式,保持视觉艺术发展的活力,并能指引健康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比如基础教育中强化构成艺术中的形式语言,而形式语言的图像符号就需要学生作为创新点展开无限想象的空间。视觉艺术的创新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应当成为今后的首要教学目的。 转贴于
二、我国视觉艺术研究误区及解决策略
视觉艺术的繁荣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研究方法的科学程度从根本上又决定了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我国薄弱的艺术教育力量和视觉艺术的历史经验无法适应视觉艺术研究发展的需求,一些行政干预也违背了市场规律。要解决思维单一化,前提是加强视觉艺术的基础教育,重视视觉艺术发展的文化地位,特别要排除行政思维等非专业性干预。
我国在视觉艺术研究中从根本上缺少跨学科、系统化的研究方向。目前在我国绘画艺术加速弥补文化断层的基础上,设计似乎也开始逐渐建立自身完整的研究体系,这主要得益于国际商业交流的频繁,促进了跨学科、系统化的进程。但视觉艺术设计较绘画似乎更加忽视自身艺术史的研究,对国外艺术史也存在断章取义,这必将使我国的视觉设计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研究传统图案在包装上的应用,思维不能仅限于传统图案,若将当代文化内涵和中外传统图案设计元素联系起来,发现共同点,去掉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因素,效果会更好。不同设计能够体现不同国度的风俗变化,扩展品牌的国际声誉,视觉设计更能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系统化提示我们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功能性、装饰性,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艺术形式中寻找装饰语言。要很好地运用形式美的要素,把不同的表现形式运用在同一平面上,使之协调整合成为一个完善的创意。因为形式要素中点、线、面的运用一定是相通的。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艺术风格也要相应变化,要考虑地域、风俗习惯、民族性、宗教信仰等各种条件,并且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更加系统化,成为雅俗共赏的设计样式。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创新性、国际性的大品牌产品,为产品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创新性依赖于完善的创作思路,而提升创新性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深入探索,挖掘创作者的潜力。这也迫使我们的视觉艺术教育研究进入这一良性循环轨道。
结语
本文主要是探究我国当下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思维方法误区,从视觉艺术的图案、包装等应用方面及绘画艺术实例,比较分析我国在视觉艺术研究方面的不足,从中找到今后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研究时避免单一化,追求多元化、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知识整合,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创造出更接近自然、更人性化的视觉艺术作品;学习国外的视觉艺术创新性方法,在借鉴之后提倡更富新意的创作。因此,研究者要能跨学科,互相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推动我国视觉艺术走积极健康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