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期货投资分析范文

金融期货投资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期货投资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期货投资分析

第1篇:金融期货投资分析范文

一、股票指数期货及其特点

股指期货全称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期货合约。

目前主要的股指期货合约有S&P500股指期货、NIKKEI225股指期货、恒生股指期货、KOSPI200股指期货等。我国即将推出的首个股指期货合约为沪深300股指期货,预计在今年3月正式推出。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股市的整体风险,又称为系统风险,即所有或大多数股票的价格一起波动的风险。另一种是个股风险,又称为非系统风险,即持有单个股票所面临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即同时购买多种风险不同的股票,可以较好地规避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有效地规避整个股市下跌所带来的系统风险。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股票市场波动日益加剧,投资者规避股市系统风险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由于股票指数基本上能代表整个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人们开始尝试着将股票指数改造成一种可交易的期货合约并利用它对所有股票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系统风险,于是股指期货应运而生。

股指期货除具有金融期货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对象既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也不是具体的金融工具,而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的指数。一般商品和其他金融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以合约自身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而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股指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后,合约持有人只需交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金即可了结交易。比如投资者在9000点位买入1份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后,一直将其持有到期,假设到期日恒生指数为10000点。则投资者无须进行与股票相关的实物交割,而是采用收取5万元现金[(10000一9000)*50]的方式了结交易。这种现金交割方式也是股指期货合约的一大特点。

二、股指期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投资或投机者心理方面的因素。

1.经济周期

从整个股市的层面看,经济周期影响着股指期货的价格。由于股指期货的价格是基于现货市场股市而形成的,而股市大盘变动又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股指期货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和下跌的行情。

2.金融货币因素

汇率、利率、财政政策变动都会使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产生影响,均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

3.供求关系

期货合约的多空供求关系仍然是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一大因素。股指期货本身没有具体的实物资产相对应,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期货市场合约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当空头供大于求时,期货合约价格下跌;反之,当多头供大于求时,期货合约价格就上升。

4.标的物

股票现货市场的走向直接影响股指期货的价格。尤其是股指期货标的指数中的大盘股或者活跃板块股的股价变化往往会对股票指数的涨幅影响很大,从而也带动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化。标的指数成份股中权重较大股票的现金分红、增发、配售等活动也会影响股指期货合约价格,需要对其数量、时间甚至可能性有较好的把握。

5.心理因素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股指期货的价格。通常人们所说的“人气”反映了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或者说他们对未来股票市场的信心。当“人气”旺时,即使当时的股市指数不高,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也会上涨;反过来说,如果“人气”衰,即使当时的股市指数很高,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也会下跌。

6.政治和政策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都会直接影响股票指数期货的价格。

三、股指期货的投资分析方法

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要把握大盘、标的指数以及股指期货合约价格的走势是比较困难的,但我们可以试图从各种因素中摸索规律,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最适合的投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下分别谈到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方法,实际操作中需要灵活运用并结合起来使用。

(一)基本面分析

1.宏观经济信息

实时研究国家相关部门定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诸如GDP增长、通胀率、失业率、零售增长、储蓄率等。这些宏观经济数据都会影响到政府将来的货币、财政政策,会使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产生影响,最终反映到期货价格上来。

具体研究中,可用GDP增量变化与股市运行周期对比研究,用净出口额变化来衡量外贸拉动因素,贷款增长率变化衡量投资拉动因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化衡量消费拉动因素等。

2.标的指数成分股

研究成分股行业基本面,尤其是占指数权重很大的行业。重点研究这类行业龙头股的基本面情况(行业政策、产业特征、产量与产能、市场竞争、增长潜力、财务数据、盈利预测等),以及这些成分股的分红派息、送股、配股、停牌等事件。因为这些股票会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它们的涨跌会引领他们代表的那个板块同涨同跌,对指数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在一个时期领涨(跌)大盘。如我国即将推出的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其成分股中的300只股票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大部分行业。

3.各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

虽然目前我国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但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在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也已经在进行有限制的浮动,这些都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不能独立于全球金融体系之外,周边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除了国内与国际市场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因为各个投资品种之间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资金的流向会对市场产生冲击。

4.国际市场因素

股指期货将更加融入全球化市场。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QFII等外资机构的深度介入,我国新兴的股指期货市场必将引起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对我国这样一个对外依存度高、开放程度日益增强的国家来说,这种影响将更为明显。因此,分析股指走势,除了国内经济,还必须关注世界经济整体形势。

(二)技术面分析

由于股指期货与股票的不同点,使期货行情的某些技术表现与股票不一样,分析方法也有不同的地方。股票投资者分析股指期货行情时,应根据自己不同的技术分析习惯,适当修正对几个主要技术参数的看法。

1.时空波动特性

对标的指数历史行情进行时间和空间二维研究,从时间上分析其底部周期、开市以来的顶底周期循环,从空间上分析股指的趋势结构、常态趋势及调整波幅、股指的顶底组合构造模式等,找出其中规律,用来判断和预测未来行情走势的时空点位。

2.波段运行特性

通过研究标的指数波段运行,优选趋势跟踪指标、波段振荡提示指标、波段能量变化指标以及均价水平变化等指标构建技术指标体系组合,分析标的指数小周期波段运行特征。

3.大势领先指标

建立大势领先指标体系,包括成交量与均量线、领涨(跌)群体组合、短期资金拆借利率等指标,通过对领先指标的分析来研判大势的未来走势。

4.主力机构的持仓动向

机构博弈将成股指期货市场主流。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都将会加大介入股市的比例和力度,各种投资基金亦将会出现持续壮大的局面。股指期货参与者的成分比例会进一步发生分化,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所占的比例会进一步降低,机构投资者博弈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5.持仓量

股指期货的持仓量是指买和卖双方都还没有平仓的头寸的总和,是双向计算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持仓量数据中,有一半是买持仓,一般是卖持仓。持仓量的变化也是对行情影响较大的指标。持仓量的大小,代表了市场中投资者参与同一个期货合约交易的兴趣,也可以说是行情未来涨或跌的信心指示。同时,它还蕴涵着同一时刻行情变化的动向。需要注意的是,持仓量的变化方向与同一时刻行情涨跌的变化方向对应起来分析才有意义。由于持仓量中一半是买开仓一半是卖开仓,所以有的时候持仓量越大,也代表参与者对未来行情的分歧越大。

总体分析思路:从股指期货标的物(如我国即将推出的首个股指期货品种——沪深300指数)入手,研究指数的编制、组成、变化因素;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对重要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各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对整个指数期货及相关信息有一个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研究投机、套保和套利的可行性以及一些可能的交易策略。

参考文献:

第2篇:金融期货投资分析范文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第3篇:金融期货投资分析范文

感谢您在百忙中浏览我这份自荐信,给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久闻贵公司实力不凡,年轻有实力的工作团队使贵公司具有独特的市场地位,公司业绩也在非凡的竞争力上完美得体现。据悉贵公司为了做大做强,正在招聘员工,所以特写此自荐书,希望加盟贵公司,成为你们优秀团队的一员。

本人基本情况如下:我是从XXX学院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依照我所学的金融与证券专业,学习各种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比如,《金融期货》《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等,还有专业课程如《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等。对于计算机,也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不仅如此,本人在校期间还通过学习取得了计算机一级证书。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证券市场,我还积极的实地了解了很多证券公司,在网上关注证券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因为我知道,想要在证券市场上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除了对证券这行业有独特的偏爱以外还要有属于自己的炒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这点上我还是有明显的自信的。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的女孩,能够在认真够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能较好的融洽同事之间的关系;对于证券这行业,我知道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刚好,这一点是我的强项;开朗的性格也能让我对生活变得坚强,从容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用积极热诚的态度迎接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挑战。我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如果我进入公司,时间会证明一切。仔细、负责、热情是我的个性。我清楚的认识道:过去的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我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坚持不懈的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我会尽力为贵公司付出我的一份赤诚的力量,真心的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展现平台的机会!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

最后谨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第4篇:金融期货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分类号:F275;F832.5

1.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和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由现金、手持证券以及其他能引起某种合约上的权利、义务的基础标的物所产生出的新合约。又称派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产品等,是在货币、票据、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它依存于传统的金融工具,但属于杠杆性的信用交易。其价值随特定的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和其他类型的合同相比,它不要求初始的净投资或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日期进行结算。衍生金融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避险工具应运而生的,它的核心功能是消除信息非均衡和不对称性,通过复制和分解,构建对冲组合达到控制风险,降低不确定性的目的。然而,作为一种获利性的投资工具,它们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即由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引发的金融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必要性

2.1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融资管理活动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企业融资中,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具有高杠杆效应,可以有效规避或减少企业融资中的财务风险,这也是人们设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初衷。利用金融期货进行套期保值,通过不同交易部位的同时操作,由现货市场上的节约来弥补期货市场上的损失,或者由期货市场上的盈利来抵补现货市场的亏损,进而可以达到锁定企业生产成本,规避未来价格不利变动的风险。同时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多样组合性,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为灵活有效的手段,同时也降低了融资成本。通过运用利率互换交易可以降低现有固定利率负债的高利息成本,还可以通过固定利率负债或浮动利率负债之间的互换来锁定短期债务的利率成本。金融互换可大幅度降低筹资成本这一点也是其它衍生金融工具所不具备的优势,互换市场因此被称为最佳的筹资市场。其原理在于通过金融互换,将企业在不同货币市场上的筹资优势进行互补,达到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资金的目的。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扩张也是题中之义,现代企业间的购并操作日益频繁,收购与反收购已成为企业融资决策中应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配送认股权证已经常被用作反收购的重要手段,如果一家企业有大量的认股权证未被行使时,可以减少以至免除被收购的可能,从而有效抵制被收购,认沽权证这个重要的反收购衍生金融工具甚至会对企业的命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另外,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也有助于调整企业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给企业调整自身资本结构带来了更多的途径。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融资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货币互换、期权、用于企业反收购的认股权证、为改善企业资本结构而刺激转换的可转换债券等。通过运用这些具体的衍生金融工具可以有效规避或减少企业融资中的财务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由此可见,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的融资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后续资金和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金的筹集效率和利用效率都需要金融衍生工具的具体运用来提高利用水平,甚至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企业筹资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必须重视对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筹资管理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

2.2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投资管理活动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企业投资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效应可以使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以小博大, 获得风险收益,也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收益。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都可用于投机博取风险收益,不同的只是操作的繁简与承担的风险大小。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为希望获取风险收益而又没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企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将市场经济中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分散在社会经济每个角落中的风险集中在几个期权市场或互换、远期等场外交易市场上。将风险先集中,再分割,然后重新分配。使想套期保值的企业通过一定方法规避掉正常经营中的大部分风险,而不承担或只承担极少一部分。企业也可以用金融期权将损失锁定,这样只付出少量保证金就能确保企业拥有的证券或期货合约在一段时期内以一个较为满意的价格售出。若到期证券或期货价格不跌反涨,企业可以不履约。放弃这一权利的代价。只是损失了支付的少量权利金。这一方法比进行投资组合要简单有效得多,同时金融期权这一衍生金融工具使保值者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仍可抓住市场变化有利于自己的盈利机会。这给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保值和投机手段。

衍生金融工具在投资管理中的运用主要是针对企业投资收益和投资决策,常用的工具有期权、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及其结合工具。期权引入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传统的净现值法的修正,NPV是否大于0并不能作为判断项目是否可行的唯一标准。只要某项投资能够在未来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在面临一些外部风险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权衡考虑,可能通过现在的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取决于项目的发展状况,寻找更有利的投资机会就是一种期权。引人期权后, 投资项目的价值等于传统的NPV与期权价值之和。所以是对传统的净现值法进行的修正。故此时应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期权的概念,采用长期投资决策的期权方法进行分析,即在考虑净现值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该项投资为企业带来的未来投资机会的价值。按照这一方法, 来分析该项投资是否可行。由此可见,期权的观念引入企业投资分析决策中才算完整科学的决策机制,金融衍生工具是企业的投资决策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因素。它事关企业投资的成败,由此可以看到衍生金融工具在现代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2.3衍生金融工具在款项收付结算管理活动中应用的必要性

衍生金融工具在款项结算管理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应收账款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由于企业为增加销量,增加市场份额常常会采用赊销的方式促进商品销售,使得企业账款回收产生一定的时间间隔,特别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更会面临汇率变动风险,因此为避免汇率波动给企业收入带来不利影响,若预期外汇可能会贬值,则通过卖出远期外汇合约对出口应收账款进行保值。同理,应付账款也面临着利率和汇率变动的风险,当企业进口付汇时,如果预期本币对外汇贬值,则可以通过买入远期外汇合约对进口应付账款进行保值,以规避汇率风险。

2.4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收入分配活动中应用的必要性

收入分配是指企业的收入在支付各项成本、费用以后在经营者和生产工人投入的人力资本和股东投入的物质资本之间的分配。如果企业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薪酬制度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也会使企业经营业绩下降。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的关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合约不完备,企业的经营者往往会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其经营目标可能和所有者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从而使所有者面临道德风险。

要解决道德风险,就需要应用经理股票期权这一行之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即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未来某特定的时间按某一固定的执行价格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普通股的权力。与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等传统的薪酬制度相比,经理股票期权更能发挥激励作用。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可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收入分配活动中会愈来愈显示其重要作用。

3.企业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企业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财务管理时要充分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性。衍生金融工具其本身仍存在市场风险、交易风险、信用风险等。衍生金融工具是由基础金融产品派生出来,只能转嫁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风险。作用机制是将基础金融工具可能产生的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该风险市场参与者,使基础金融工具的持有人可以减小自身风险,达到保值目的。因此,一旦市场发生意外变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某一方就有可能既无法转移基础产品的风险,又同时要承担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损失。 其次,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过程中,多数企业缺少专业技能并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地位,因此在参与市场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和风险承受能力,实施合理的风险控制,恰当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为企业财务管理服务,避免过度投机,以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后,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市场信息,恰当选择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衍生产品。无论是何种衍生金融工具,最重要的方面便是要提升决策部门对利率、汇率等价格预测的准确度。任何操作都要基于对信息的汇总、分析、整理而得出的预期,因此,企业在选择衍生金融工具时,要综合了解专家对市场运行趋势的正、反预测意见,从而能够正确判断市场走势。

参考文献

[1] 王海波.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

[2] 谢剑平. 现资学分析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3] 吕佳、王永超. 论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投融资中的应用,[J].金融与经济2007

[4] 李继红、谢沂. 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北京财会,2002

[5] 黄本尧. 期权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论坛,2003(1)

第5篇:金融期货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 期货;期权;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78-03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未来随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稳步发展,其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将日益发挥,这将使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因此在金融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增加金融衍生产品的教学内容也是当务之急。目前各高校金融学专业开设的金融衍生产品课程内容差异较大,有的学校开设了金融衍生产品选修课,有的学校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课,而且大部分院校讲授的主要是理论性较强的衍生产品定价内容,介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实务的实践教学环节则安排的课时较少,或者由于缺少具有业务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而流于形式。

期货与期权是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工具,目前我国已推出了51种期货品种,其中有46种为商品期货,5种为金融期货,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4月16日同时上市了两个股指期货品种,股指期权的推出也指日可待。随着今年股市“牛市”格局的形成,各机构投资者纷纷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个人投资者也纷纷介入股指期货交易。在2014年底中国证券报对期货行业展开的调查中就提到,近两年期货新品种集中上市,创新业务开展以及员工流失等原因也促使期货公司加快了对外招聘的步伐,高校毕业生成为期货人才重点孵化发展对象。通过对期货公司的招聘条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期货公司要求员工必须掌握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对期货市场的分析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期货市场环境。因此,在期货与期权课程中,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通过模拟交易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都是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单独安排实践教学周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对于部分理论知识点容易出现遗忘的现象,而且在前期的课堂理论教学中,学生缺少对实际市场环境的感性认识而容易渐渐失去学习兴趣。经过改革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期货与期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到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期货与期权课程共设54学时,其中36学时为理论课时,18学时为实训课时,实训课的具体时间安排可以根据教师的理论课讲授进程灵活安排,学院考虑到证券期货类课程对于实践教学时间的特殊要求(需要在开盘时间上课),允许为其优先安排实验室资源。同时为提升实训课的教学效果,理论课以大班授课,但是在实训课的周次,则拆分成两个自然班进行授课,教师每次实训课指导人数在30人左右,师生互动环节充分开展,使得教师对于每位同学的实践操作进行耐心细致的综合指导成为现实。实验室同时配备了凌波教室等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理论课的课件,案例资料,实训课程要求等文件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每次实训课结束后,再要求学生将实训作业文件存入指定文件夹并统一收回。这些随理论课进程不断展开的实训环节,强化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的认识并及时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例如在期货市场组织结构这一章,安排学生登陆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各期货交易所网站,收集相应的资料、实时了解中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学生完成对期货市场组织结构分析的同时也了解到我国期货市场最新的发展情况,锻炼了学生资料查找和研究分析的综合能力。

二 模拟交易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文华财经是期货行业的主流软件系统服务商,据统计引入文华软件服务的期货公司数已达到140多家,市场覆盖率超过98%。为了更好地与行业接轨,我院在期货与期权教学过程中使用文华财经赢顺期货模拟交易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训课开始阶段,教师会指导每位同学登陆文华财经网站,注册模拟交易账号后获取1000万模拟交易资金。很多高校教师都会先讲解软件使用功能,学生利用实验室联网主机跟着逐步学习操作,这种方法的弊端是老师讲授的过程中看不到学生的交易情况,不好把握讲课的进度和节奏;还有部分高校采取的是利用凌波等具有广播功能的教学软件,让学生先看教师演示,然后再进行操作,但由于教师操作环节中,学生机被教师控制无法跟着操作而记不住软件的操作过程。我院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视频教学的方法,在教师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软件的操作演示视频,教师则在学生中间对个别没有正确进行操作的同学进行纠正,对有疑问的同学及时进行解答并予以实时演示,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几次,保证每位同学都熟练掌握基本交易方法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交易策略自由进行模拟交易练习。

软件功能的讲解顺序可以结合理论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编排,逐渐增加交易软件功能的介绍,例如从资讯分析、行情解读、下单交易、技术分析、套利交易、期权市场几个方面安排每次课的实训内容。学生在刚开始进行模拟交易时,往往容易对众多的交易品种感到茫然,缺乏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判断能力,这时教师应当利用最新的市场行情变化,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做短线交易的品种,如利用PTA行业生产装置爆炸这一突发事件,判断短期市场供给将受到影响,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从而指导学生进行买多操作,当学生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盈利后自然提升了学习兴趣,也开始自己寻找这样的市场机会,渐渐地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资讯查找、行情解读、下单交易、技术分析等实训内容。

三 任务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大部分教科书中对于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的介绍都是以案例分析方式为主,根据现货企业或投资者所面临的市场价格走势预测,作出相应的套期保值或套利交易方案,并利用交易策略表分析交易最终的盈亏情况。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实际的业务操作方法,但是对于期货市场功能以及具体的交易策略制定过程不甚了解。然而通过任务型实践教学模式就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掌握从期货知识学习到实践运用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交际能力,任务驱动模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工作压力”,提前感受职场环境,为将来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以期货与期权课程本学期的任务型实践教学模式为例,学生在开学初即自由组成5~7人的任务组,由组员推选出组长并集体研究一个能代表组员个性的组名,例如“必胜课”、“期货梦之队”等组名体现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热情;“光华滑溜溜”、“马兔可鲜儿”等组名体现了学生式的幽默;“超能陆战队”、“来自星星的女生”则体现了学生们带着理想主义的情怀。这样的组名可以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对于小组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这些都为任务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套期保值任务模块中,学生需要接受如下任务:①选定一个期货交易品种;②查找一家涉及该品种的上市公司;③分析上市公司的风险因素;④对所选品种的未来价格走势做出分析和预测;⑤根据前述分析为企业设计套期保值交易方案;⑥制作PPT并在实训课上进行汇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要利用文华财经软件查找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分析所选品种的现货和期货市场行情,对于教材中套期保值交易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最终完成套期保值交易方案的设计工作。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各组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加以指导,组员也在不断地讨论和修改方案中提高了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培养了期货业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小组PPT汇报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要为其他组进行书面点评并排出名次,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各组可以通过分享实训成果取长补短,最后教师针对每组完成的套期保值方案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鼓励各组进一步完善方案,学生也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中真正锻炼了就业技能和职场心态,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训效果。

在套期保值任务模块开展的过程中,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教与学的要求。教师要转变心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使实训课任务符合期货行业的发展需要,了解各行业的最新动向,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期货业协会和各期货交易所每年都会举办行业大会、期货业大会、分析师论坛等活动,在现代化的网络环境中获得这些行业最前沿的资讯已经成为实践教师必不可少的功课。在实训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定期关注行业协会、和讯期货、期货日报等媒体对于期货市场的最新报道,把这新动态信息融合到实训任务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读写议等方式加深对于财经新闻的解读能力。

四 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金融学院设有学生社团――“金融学社”,以组织学科竞赛、开办证书培训、推荐业务实习等方式促进学生融入到金融市场的实际环境中来。在“金融学社”组织的期货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中,刚刚学习了期货交易方法的学生们对于期货市场都跃跃欲试,纷纷报名参赛。这种竞赛的模式,可以激发学生讨论和学习的热情,虽然只是模拟交易资金,但是有的同学通过股指期货的模拟交易体验到日内行情快速波动的心跳和刺激,也尝试过商品期货过山车行情带来的盈亏的快速变化,也有部分同学由于风险承受能力偏差而退出比赛(甚至个别同学提出有“密集恐惧症”无法看盘)。挑战总是存在于学生的未来社会生活中,用多元化的方式让学生在大学校园中能够提前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也很重要。

无论每日的交易结果如何,参赛的学生都以这样一种方式体验到了期货市场的“杠杆交易”魔力,尤其是“股市”的持续升温,很多同学都是兼而持有股票和期货交易账户,两个市场的实时参与让学生逐渐融入到了动态的金融市场环境中,从一个真正的投资者角度来观察和体验市场的变化。也有部分同学经济条件较好,父母也很支持学生参与股市交易,所以有部分同学在上大学的阶段就已成为父母的投资顾问,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也获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当期货市场开通了夜盘交易后,这使得原来学生课上的模拟交易实践得以延伸到课外,部分学生也希望在课外能够与教师及时进行沟通,分享投资交易心得或者寻求交易方面的指导,微信、QQ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便利,学生寝室不再仅是游戏的天堂,又多了几份期货投资盈亏比拼的热情。参赛同学在实训课上也都是活跃分子,他们在课上热切的讨论交易心得,带动了组内其他同学的参与热情,使得平时很少和教师沟通的安静学生也慢慢地开始关注市场行情的变化。教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讲解投资交易技巧并适时加入一些实用软件功能的介绍,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熟悉投资交易实务技能。实践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而服务。

五 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期货公司是小众型的金融机构,无论从经营规模还是营业部数量上看都无法和其它类型的金融机构相比,对于从业人员有专业化的技能要求,而且在期货公司的实习会接触到产业客户的商业资料,为保证信息安全,也无法给高校提供涉及核心业务领域的实习机会,所以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往往流于形式,很难开展深入的实践教学合作。民办高校中的教师多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少金融行业实际从业经验,而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也使得教师难以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求专门的实践业务锻炼机会;期货行业本身的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也难以寻找到能长期从事兼职教学的实务型人才,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匮乏已经成为阻碍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校外实践很难开展起来,但是笔者也曾走访多家期货公司,多位高管也表达了希望能够和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计划的意愿。

高校教师通过与期货公司合作进行课题申报,立项的课题既可以作为教师日后晋升职称的学术成果,同时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参与到期货公司的实际业务领域,如参与产业客户调研,协助期货分析师进行市场数据收集并建立分析模型,发挥自身的科研特长帮助期货公司建立专题研究数据库等工作。笔者曾与吉林省的期货公司合作开展了油脂油料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课题研究,既完成了省级课题和核心论文的科研任务,又通过与期货公司的长期接触了解到期货行业的最新动态,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行业信息和进行期货品种分析的研究资料都成为日后面向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时的重要素材,在实际业务领域的所见所闻也都经过整理做成案例教学的资料,这些来源于实际工作经历的案例讲解起来生动形象,更易为学生所接受。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成为连接学生和金融行业的纽带,长期的社会实践使得专业课教师提升了实践指导能力,而学生也借助于这样一条渠道拓宽了对于行业认知的视野。

总之,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更多具备实际业务能力的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因此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迎合未来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期货与期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将改变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也将为金融学专业其他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宏彦.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经济类实务课程中的应用――以金融理财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

[2]孙志娟.实践导向下的高等教育“4S”教学模式研究――以国际金融学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8).

[3]郝会会.面向市场需求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1).

第6篇:金融期货投资分析范文

一、融资财务管理时期(1900-1950)

融资财务管理时期研究的重点一是融资,二是法律。

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商品供不应求。公司普遍存在如何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筹措资金的问题。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当时财务管理问题就是融资管理问题,融资管理问题就是财务管理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适应当时的情况,各个公司纷纷成立新的管理职能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独立的公司理财活动应运而生。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也主要是融资问题。1910年美国学者米德(Meade)出版了本世纪第一部专门研究公司筹资财务管理的著作《公司财务》,1 938年戴维(Dewing)和李昂(Lyon)分别出版了《公司财务政策》和《公司及其财务问题》。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卓有成效地筹集资本,形成了以研究公司融资为中心的“传统型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学派。索罗门(Solomon)认为这种“传统财务研究”给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完善奠定了基础。但这种财务理论忽视资金使用问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 Legalistic Period)”。

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也使如何维持公司生存成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首要问题。危机使许多公司意识到,财务管理的任务并不仅是融资问题,还应包括对资金的科学管理与使用,只有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严格控制财务收支,才能使经营立于不败之地。这样,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些专家、学者根据30年代后出现的这种趋势,认为30年代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实际并非如此。直到40年代未,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财务管理的重点仍停留于外部融资,财务理论的内容仍以介绍法律、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为主。至于怎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强化内部控制等问题,尚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因此笔者认为,筹资财务管理时期长达50年。

二、资产财务管理时期(1950-1964)

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做好资金利用的决策。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而与融资相关的事项已退居到第二位。这样,公司财务决策与生产决策、营销决策一起,构成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三大决策支柱。美国各大公司纷纷设立财务副总经理,由其制定公司的重要财务方针和计划,编审财务控制预算和评估重大投资方案等。基于这一原因,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 Decision-Making Period)”或“综合财务管理时期”。

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美国人迪恩(Joel Dean)于1951年出版了《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此后,财务管理的中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财务理论获得较大发展,主要的财务管理学家有美国的洛夫(Lough)、英国的罗斯(Rose)、日本的古川荣等。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所以,遇有重大决策时,首先必须评估决策对公司价值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1958年至1961年米勒(Miller)和另一财务学者(Modigliani)经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即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与其证券价值无关。西方财务界对此反响强烈。最初该定理被看作是离经叛道的奇谈怪论,但今天它已被学术界公认为显而易见的道理,大多数财务学者认为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中最重要的贡献,奠定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

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三、投资财务管理时期(1964-197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日益增多,金融市场日益繁荣,市场环境日益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早在1952年,马考维兹(H.Markowitz)就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概念。1964年和1965年,美国著名财务管理专家夏普(William F.Sharpe)和林特纳(J.Lintner)在马考维兹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I Assets Pricing Mode1,简称CAPM)”。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财务管理理论的又一飞跃发展。

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融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 Pricing 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二是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三是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四、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80年代后,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殷,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1.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价格不断上涨,严重影响到公司的财务活动。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70年代未和80年代早期,西方各国开展了关于通货膨胀条件下怎样进行有效财务管理的研究工作。严酷的经济现实迫使企业财务政策日趋保守。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21世纪一旦发生严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仍将大行其道。

2.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伴随现代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公司不断朝着国际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空前活跃,在新的经济形式下,财务管理理论的注意力转向国际财务管理领域。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财务管理将更加得到重视和发展。

3.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

第7篇:金融期货投资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发展阶段 发展趋势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Corporation 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s)和宏观财务(Macro finance)。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论述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 Legalistic 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 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 Decision-Making 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 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 Modigliani)和米勒(Merto 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 Sharpe)、林特纳(John 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 Pricing 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的财务管理,将继续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网络财务管理变革则遥遥领先。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