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

第1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Ps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9-0131-03

一、新课改对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1]

新课程更加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观,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要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等崭新的教学理念。

2.在课程内容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在课程结构上要建构起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规定对课程内容应采用模块化设置方式。例如,新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必修部分设置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在课程内容上,初中、高中课程中都删除了其中一些偏、难、旧、繁的知识。可见,新课改条件下需要教师要有较丰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同时也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进行全新的改革。

3.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课改强调采用案例型、研究型、体验型、自主型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引导学生“学”的方式和方法就要有所改变,就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课程评价上,要求要建立起一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要求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即要求学生、教师、同行和学校领导等都要参与对教学评价之中,而且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二、当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学界对之有不同的理解。根据新课改提出的前述四个方面的要求,本文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方式和评估方式来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的总和。据此,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简化表示为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管理和评估方式)。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四川省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2008~2010)及2010年“国培计划”中的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初中思想品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80份,收回问卷 163份,有效回收率90.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与新课改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人才培养是否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一般可以通过其毕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反映出来。为此,我们不妨看一看被调查人对下面一个问题的回答:

问题:您毕业后是用了多长时间才适应了中学政治教师这个职业的?(回答结果见图1)

在这项调查中,56位教师选择了三个月,18位教师选择了半年,27位教师选择了一年,62位教师选择了一年以上。有近55%的教师认为,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工作单位后需要有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适应中学政治教师职业的要求。

之所以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其教学理念落后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教学理念这一问题中,选择“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的占30%,选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的占18%,选择“学生喜欢并容易接受”的占15%,选择“考试大纲的要求”的占47%。

调查表明,毕业学生在教学理念上离新课改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见图2)

2.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面临重大的挑战

问题1:您认为在大学的培养与教育,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什么?(回答结果见图3)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选择“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占13%,选择“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的占51%,选择“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的占27%,选择“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占9%。

问题2:您认为在大学课程设置中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回答结果见图4)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选择“专业学科知识偏多偏重”的占45%,选择“社会实践类课程偏少”的占15%,选择“与就业衔接不上”的占11%,选择“与中学课程教学断链”的占29%。

问题3: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您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回答结果见图5)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选择“学科知识欠缺”的占1%,选择“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足”的占56%,选择“课程资源缺乏”的占38%,选择“时间不允许”的占5%。

可以看出,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们较多认为大学应该着重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技能,因此,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应更重视与中学教学实践的衔接。

3.在课程实施方面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当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实践教学时间短、内容少及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不紧密的状况。目前,在很多师范院校,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师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通过微格教学的途径来实施的,并且多安排在大三一年进行。事实证明,一年的培训时间太短,在一年的时间内,学生学不到足够的教育教学技能。至于实习,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把学生的实习都安排在大三时进行,并且实习所用时间也只有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对于见习,目前很多学校也重视不够,更没有相应的措施或制度作保障。

4.教学评价机制相对单一,评价不够真实和全面

在对“您认为当前大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能否反映

出其真实的状况”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只有25%的受访者给予了认同,有接近75%的受访者认为现有评价体系无法较全面地对学生和教师的真状况做出评价。(回答结果见图6)

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高师院校现有的对教学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几乎都是以等级分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多的还是看其考试成绩。不少学校评价的主体也较为单一,所谓的学生参与评价和教师间互评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是流于形式。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对当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并借鉴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我们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归纳提炼出一种名为“四位一体的‘4Ps’人才培养模式”,即“多维的培养目标(Polydimen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拓展性的课程体系(Prolongable curricular system)”、“实践性的技能培养方式(Practical training method)”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Polynary evaluation system)”。

1.多维的培养目标

在新课改的导向下,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自己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理论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的教育素养,能在中学、中等以上学校从事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发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信仰,有利于学生形成较扎实的学科知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的发展后劲,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拓展性的课程体系

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仅包括了专业主干课程,还包括了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教师教育课程)和通识教育等课程,这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有了很大的拓展空间,使学生在未来能适应中学课程变化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不再仅仅是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其中还包括了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逻辑学等。四川师范大学还有一门较特别的课程,这就是美育课程。在美育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较为喜欢的学习内容。此外,文科类的学生要选修理科类的课程,理科类的学生则要选修文科的课程,这些都让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

3.实践性的教师技能培养方式

我们强化了对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技能的培训。信息社会,要求教师要能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来教学,要设法让学生学得更有趣,将声音和图像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要提升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教学艺术,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们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对微格课程的时间安排,可以考虑提前到大二进行。在实习时间方面,我们也认为应该要作出很大的改变,将大三下学期都作为实习时间。这样不仅能给学生们在大四找工作留下足够的时间。而且还使实践的渠道变得更多。除了实习和见习外,学校可举办院内、班内和组内的试讲或说课比赛,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学校听课,开展一些解读中学教材的活动。还可以邀请中学教师或企业人士给学生讲学。在假期,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或企业了解群众、了解国情,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

4.促进发展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

在课程评价上,我们已建立起了一种能促进发展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3]。在这种评价中,学生、教师同行、学院或学校的教学督导和领导等都要参与到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之中,而且要求采用多渠道(社会、学校和课堂等)、多方式(以测试为主的分数评价和以评定为主的等级评价等)、多环节(生活、学习和实践等)的立体化的评价方式。学生和教师都比较满意这种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邹绍清. 论中学思想政治新课改对高师思政专业学生师范素 质的新要求[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第2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1-0058-05

根据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调整增设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理论一级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0年来,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一直是学科理论研究的重点,特别是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三十周年时,大批关于学科建设的成果公开发表。梳理反思十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概念与理论

分析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在众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中,由于对学科、学科建设的理解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理解差异比较大。“多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探讨,并未在什么是学科建设这个基本问题上达成一致。”[1]

学科是什么?有“知识体系说”,学科是按照学科研究对象划分的知识体系。也有“专业组织说”,学科是依据知识领域形成的专业科目、学术组织。还有“综合说”,学科是知识体系和专业组织的综合体,具有知识性和组织性的双重特性,应从整体上认识把握学科,不能片面地从某一方面强调认知学科。“学科含义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知识的分类,二是关于组织的分类。”[2]学科的这二重性是统一的,学科知识性是组织性的存在依据,没有知识性,组织就失去存在的基础;而学科的组织性有助于知识性的丰富完善、传播利用。

学科建设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学科建设本质说”基于学科知识性,认为学科建设是不断深化学科规律的认识,创造学科知识,丰富完善学科理论体系,提高学科知识贡献能力。“学科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凸显和弘扬该学科领域的科学真理。”[3]二是“学科建设要素说”基于学科组织性,“学科建设包括学术研究、平台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估体系、师资队伍等基本要素。”[4]“对于高等学校范围内的学科建设而言,学科建设最主要地体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三个方面。”[1]

学科建设具有内在的规律,有学者运用“范式论”,阐述学科建设的框架和逻辑体系、学科发展内在动力、科学共同体和方法论[5]。有学者认为学科建设具有阶段性,要适应阶段性特征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一定要适应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做到在学科分化的基础上实现学科的整合发展。”[6]有学者通过追问学科建设的本质,探讨学科建设方向,“学科发展的本质要求何在?这一问题的最终答案不能从学科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中寻找,而应在学科发展所回应的社会需要、所担负的社会功能去寻找。”[7]强调了学科建设要关注社会现实,回应社会需要。有学者从社会科学哲学规范视角探讨学科发展动力,“学科的肇始及发展的内驱力来自学术知识生产与教育的双重需要,学科内知识生产和教育方式理应成为探究学科现象的主要变量。”[8]

基于上述分析,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根据独特的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是一门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运用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规律的学科。”[9]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既包括学科知识体系,也包括学科组织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直接目的,以建构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为手段,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人才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为内容的社会学术研究和组织体系。”[10]也有学者从学科共同体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了分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为基础,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员、价值观、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服务、学科规范(方法)等组成的学术社会共同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年轻学科。学者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8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依托存在到独立发展,从争取合法性到提高贡献度,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独立二级学科,建立了学科理论体系、取得丰富学科成果、学科点体系逐步完善,本科点接近300个、硕士点约为350个、博士点达到70个(分布于72所高校),培养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成为文科最大的专业之一。

学者对三十多年学科建设历史进行梳理,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学科建设历程进行了不同的阶段划分。有“两阶段说”、“三阶段说”、“四阶段说”、“五阶段说”。[11]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有一致的认识,但对学科建设的起始期有分歧;对学科建设阶段划分的标准,多数学者以对学科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为标志,趋向于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为依据;侧重于描述学科建设的成果,而对学科建设过程的举措做法、学科建设关键性事件、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分析研究比较少。

许多学者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源泉,理论既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又是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实践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平台和机遇,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又给学科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学术争鸣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曾围绕学科归属、学科名称、学科职能进行了三次学术争鸣,凝聚了共识,赢得了发展。[12]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不可能自发实现,关键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和我们的锲而不舍、坚持不懈。[13]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但学科的建设发展需要学科间相互支撑、相互启迪和相互引领,特别是对于一门新生的学科,需要在借鉴依托中发展。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三十多年的经验是,一是坚持用指导学科建设,自觉抵制“去政治化”不良倾向;二是坚持思想解放、敢于创新,抓住学科发展机遇,不畏困难,扎实地推动学科建设;三是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四是重视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服务;五是重视加强学科队伍建设。[14]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将改进顶层设计与引导基层探索紧密结合;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对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坚持抓好队伍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共赢。[15]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问题研究

学者们不回避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学科建设规模与学科建设质量的矛盾,学科影响力、话语权亟待提升,学科还未达到成熟学科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共识。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党和政府的强有力政策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明显不足。有学者认为,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水平,学科边界、研究范式、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对学科的概念、范畴、规律、体系的研究尚未达成广泛的一致意见。[16]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的框架虽已经形成,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范畴问题、研究范式问题等基础理论问题尚待有效突破;学科建设之初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被重新提出质疑,如对学科的名称、研究对象、核心概念等提出各种意见,有的甚至带有颠覆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元问题、元理论认识缺乏一致、清晰的认识。[17]有学者认为,基础理论研究还处于奠基阶段,学科基础理论的众多问题研究不深透,多宏观研究,缺少微观探讨。[1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式亟须转换。科学的研究方式是促进学科发展重要手段,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科性质,不能满足时展、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缺乏学科意识,对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的借鉴存在简单移植倾向,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存在盲目倾向。[4]有学者认为,很少有学者按照科学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缺乏科学实证研究思维和方法,总体上还依然处于传统人文学科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然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但研究者热衷于理论建构,多是概念到概念,理论到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淡化,之间鸿沟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学者重视普遍规律的研究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特殊规律研究;虽然是理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但学者很少运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8]有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中存在信度效度不强、科学性欠缺的问题;有的研究从书本到书本,不从实际出发,不重视调查研究,不重视先进经验的理论升华;研究前沿问题不够,问题意识不强。[1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能力弱。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相比,学科的服务能力亟待加强。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规模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影响力并未倍增。学科的话语体系不能适应急剧变迁的社会,学科知识体系面临“不成熟”和“老化”的双重压力;学科研究成果对社会政策的影响力比较弱,学术影响力不足,对其他学科发展的贡献不足,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需求状况不容乐观。[19]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最大挑战是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教学影响力的问题,目前学科建设的理论精品不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至今尚未实现零突破;实践研究质量不高,或是事实性陈述报告,或是标签式的研究;理论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不大,创新程度低,学科理论观点或内容重复率高。[2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急待规范。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专业建设亟须规范。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标准有待确立,全国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少高校有专业无学科、有教学无研究,或重书本轻实践,不注重试验研究、跟踪研究或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有的院系领导虽无研究成果也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专业课程建设却相对滞后,尚缺乏国家级网络共享精品课程资源。[17]有学者认为,专业?穴学科?雪建设滞后,专业的改革缺乏从总体上定位研究,专业认知模糊,有的院校是“借窝生蛋”,不从事专业教学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存在较大差距;专业生源参差不齐;边界不清,研究方向设置随意。[21]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不鲜明,专业确立培养目标过分重视宽口径而忽视专业性,一些专业设置名不符实,课程设置不规范,一些高校依据师资条件开设课程,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开什么样的课。[2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规模较大,来源较广,但学科队伍的素质、专业意识、专业能力需要提高;学科拔尖人才、带头人数量不足,在社科领域知名学者数量少。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并不从事本专业研究。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力量需要整合,人才队伍体系面临“群体区隔”和“自我分化”的双重困境,执政者、理论研究者、两课教师、辅导员等不同部门和层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缺乏沟通交流,学科内部人员由于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差异缺乏共识。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队伍自身存在着“短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多样,门槛较低,部分研究者“出身”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其他学科或自然科学学科,习惯原有学科思维方式;有些研究者(包括一些博士生)对学科的价值认同度不高,虽然从事学科研究,但缺乏学科自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能构成一门学科。因此,时常“身在曹营心在汉”。[23]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路对策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平台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学者们依据不同理论和学科建设规律,针对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看法。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走向,注重学科内涵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科学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阶段和态势,顺应学科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推动学科向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具备了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条件,学科建设要转型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从依附发展向自主发展转变,即从政策依附性发展模式转向依赖学科发展规律自主发展;要从依托式发展向独立发展的转变,即应具备学科建设的本体意识,实现学科建设从依托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成熟学科发展到独立发展的转变;要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即学科建设战略重心要转变,从注重规模和速度向内涵和质量转变,进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阶段;要从内向性发展向外向性拓展的转变,即从主要侧重于学科自我发展向注重学科建设对社会贡献和社会生活影响力提高转变,使学科在服务于社会实践中获得位置、赢得尊重,获取自信;要从单一功能发展向多元功能发展的转变,即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功能。[24]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注重凝练学科方向,瞄准理论和实践前沿,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长期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组建学术梯队,按照学科点独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定向定人定位,培养学术骨干,组建合理学术梯队;明确学科任务,明确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重点任务要求;加强集体攻关,瞄准学科重点、难点问题,共同配合,协同发展。[6]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确保学科正确建设方向。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科的隶属关系、功能认识,决定了学科建设方向和重点。长期以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一直是学科研究的重点,关于学科定位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要从五个方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即是一种实践活动、一个二级学科、一门新兴科学、一个招生专业以及其基本理论研究[25];要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问题,充分认识到其定位是随形势任务的变化而调整的。作为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服务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服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服务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26]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要同时遵循理论和实践两个逻辑,遵循理论逻辑就是按照学科的知识类型和内在结构明确学科在学科体系和专业目录中的隶属关系及外延范围;遵循实践逻辑就是按照社会实践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明确学科的价值、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要从社会环境、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中去把握。[27]面对学科发展新突破、空间新变化、课题任务、服务对象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再定位,即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级学科来定位。[28]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素,注重学科的系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系统组织协调科学发展的视角,整体规划,以学科要素建设为抓手,找准切入点,全面推进学科系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科范畴、学科体系、学科原则、学科标准、学科规范等一系列要素,要对学科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要通过学科规划、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学科基地、学科环境等要素建设,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要加强顶层设计、逐层推进,制定学科发展战略规划;逐步完善制度,分类评估,推进学科规范化建设;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提升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倡导争鸣,鼓励创新,优化学科建设环境。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思维,立足自身建设与社会互动结合,在整合资源上推进学科发展;要加强学科科学研究组织、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建设;要不断塑造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的学科意识;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紧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要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宗旨加强学术研究;要不断完善学科规范,加强学科管理,提高学科规范化管理水平。[28]

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增强学科建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以问题为导向,要具有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29]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是学科发展的基本途径,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关注社会思潮、要重视学生思想状态、要重视高校两课教学。[30]针对问题提对策,使得学科建设方案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2]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0,(03).

[3]靳辉明.关于理论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1).

[4]毛平,张禧.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规范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3).

[5]胡晶晶,戴锐.范式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之失与建构之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1,(3).

[6]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3).

[7]沈壮海.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06,(06).

[8]金林南.经验科学、意义理解与实践批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三重维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9]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及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3).

[10]王桂菊.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3.

[11]刘建军,朱婷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2).

[12]郑永廷,胡梅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新成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1).

[13]张耀灿.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史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12).

[14]杨业华,李婉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年来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

[1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创建30年的回顾和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4,(01).

[16]冯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17]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

[18]余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的回溯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

[19]李辽宁.内涵式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3).

[20]余玉花.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8).

[21]李合亮.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与关键[J].研究,2013,(02).

[22]孙迪亮,李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三大问题[J].临沂大学学报,2011,?穴02?雪.

[23]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

[24]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12).

[25]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7,(07).

[26]徐艳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建设的政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

[27]杨晓慧.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

[28]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再定位与建设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3,(12).

第3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我国电力企业作为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而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电力企业经营发展决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保持电力企业先进性的前提。在新时期背景下,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电力企业应跟上时展脚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以求最大化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撑作用。

一、新时期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

1.政工工作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由于某种原因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还未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时,相关负责人通常以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进行;在新时期下,传统的教育规范已经无法适应时展带来的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新问题,制定合适的处理措施,从而阻碍了新时期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

2.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低

电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未认识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为电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无关紧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电力企业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且电力企业思想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低,导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不理想。

3.电力企业高层对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

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者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缺乏危机意识,加上电力企业管理层中缺少高素质和思想先进的管理人员,过于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与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产生偏差,使电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对工作开展出现怠慢、不认真的情况,缺乏思想教育宣传,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难以获得较大成果。

二、加强新时期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法

1.完善政工工作的规章制度

新时期背景下,促使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完善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电力企业各个生产经营活动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员工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以此维护全体职工的利益。同时,设立管理层热线电话、电子邮箱、职工意见信箱和领导接待日,建立制度。定期收集整理建议意见,调动职工工作热情,建立按劳分配薪酬制度,确保职工付出程度和薪资成正比例关系。另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执行工作的自觉性,从而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促进电力企业稳定发展。

2.提升职工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电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存在较大差别,技术人员侧重于硬技术,而政治教育人员以软思想为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必须通过自身作用,让各个部门人员和管理层负责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让管理层及时了解到员工需求,将员工各种信息数据反馈到管理层上,从而提升整个企业内部职工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例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其他部门人员对教育人员产生较大误解这一问题,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让全体职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以此提升全体职工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实行考核上岗制,定期安排政治教育人员接受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更好适应本职工作。

3.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政治理论教育,强调全体职工的政治倾向和思想意识发展变化规律,帮助全体职工树立正确的政治教育观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通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来规范自已的职业行为,摒弃过去思想政治建设的错误观念,做到领头羊的作用,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例如电力企业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主要以业务经营管理为主,以最大化实现经济利益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唯一目的,忽略了提升职工思想觉悟方面的工作。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企业业务经营融为一体,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化,更好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企业应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创新,严格遵守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确保电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必须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创新、完善政工工作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贯穿于电力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严格遵守以为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提升职工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让全体职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激发职工主观能动性,确保电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茹.新时期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5,(4):67,74.

第4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52-02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出路就是企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不但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较好的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与市场人才需求接轨目的、提升育人质量的办学模式,其实质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提供综合素质水平高且专业技能强的人才,由此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满足其人才需求标准。

1.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各职业院校纷纷围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核心进行教学改革,除了不断地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还需要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不仅仅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等,基于校企合作视域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社会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将来更好地满足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人才标准。

2.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得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也将得到提高,可以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校企合作模式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具备职业性、社会性以及生产性,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立足校企合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转型和创新发展是由高职院校本质属性决定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亟需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推动学校的深层次改革和内涵发展。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水平较低,很多企业反映新入职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职业道德淡漠、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以至于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严重怀疑。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的作用,不断地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生明确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毕业后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4.有利于满足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求。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是国力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行业、企业提供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基于校企合作的视域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进,既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社会实践和校企文化对接将学生的职业知识、道德意识转化为现实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不完善。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规范运行的组织机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思想政治课教师或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没有形成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育合力,没有很好地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学生身份与职业人身份的对接,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效率;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要为专业技能教育让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难以得到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以及教育方法较为落后。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存在于浅层次,较为枯燥老套,缺乏现实的实践价值目标,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的需求,尤其是没有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效衔接,不能跟随企业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企业文化没有真正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没有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另外,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外在的理论灌输,没有做到“知行结合”,学生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找不到契合点,从而也就无从引起思想上的共鸣,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首先,职业院校普遍对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老师甚至认为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学校自己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够了,没有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和备课思路,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其次,专业教师、企业人员没有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相关教育内容缺失。第三,辅导员队伍建设仍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很多辅导员缺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各种复杂局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对策及建议

1.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构。随着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企业,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对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成立管理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队伍优势,将校企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校企合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另外,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贯彻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稳固下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高效、顺利地开展。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及方法。在校企合作视域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个体需求相适应,突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另外,还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充分利用实训实习等机会和场所,以企业实践为平台,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为互动的开放式教育,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在校企合作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不应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而应该是全校教职员工乃至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上,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需求。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组建一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尤其是要积极协调和组织各方资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培养一支既熟悉高职院校管理又了解合作企业情况,业务精湛、敬业负责的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四、结语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只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取得实效。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从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淑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0.

[2]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

[3]戴春平,廖远兵.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

[4]李雪艳.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讨[J].科教纵横,2011.

第5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博客;大学教育;思想政治

网络时代,博客用户大幅增长。对于大学生用户来说,博客畅通了多元化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能够在心理健康疏导、拓宽眼界、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提供便利。快捷的沟通交流和海量的各类信息中也隐藏着一些隐患,这一新载体体现着革新教育方式、融合教育资源上的独特优势,高校应当采用多种方法消减负面影响,合理利用博客。

1博客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1.1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从课堂拓展向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意在培养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使青年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公德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社会,实践于社会,课堂上宣讲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领大学生从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在社会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用所学理论和精神指导实际的人生。博客具有随时随地快捷浏览和交流的特点,能够在一定成度上顺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博客可以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在教育大环境中达到教育目的。

1.2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师生平等高效的互动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两大主体之间及时交流沟通,能够优化教育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课堂上受到课堂时间短、高校扩招班额过大等条件局限,师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滞后。在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政治教育通过博客突破“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不为时间、地点、场合所制约,能够实现平等、高效、便捷的交流互动,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博客中,学生能够以虚拟身份相对自由的发表观点、记录心情、选择博客版式。教育者能够从这些细节深入把握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变化、各自的性格特点,在进形思想政治教育时能够据此因材施教。

1.3架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阶梯

博客能够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广度,使专业学科领域内最新的信息传递、资源获得、学术成果讨论更加及时,提升了专业发展的时效性。博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渠道,即大众传播媒体,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新媒体产生碰撞与融合,引发了诸多新思想、新创意的“火花”,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提供了新的思考、研讨方向。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突破,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新议题。

1.4提升大学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主性

博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这个渠道突显了民主精神,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具体阐释。不仅改良了以往只有教育者作为信息来源的单一渠道,使每个受教育者也能够随时分享自己获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和学习心得,而且受教育者个体间互相影响,教育影响更加多元化、广覆盖。这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延续,而且符合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特点,容易获得大学生的兴趣和好感,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

2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作用

2.1博客上信息杂乱,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博客作为综合复杂的网络系统,其网站上展示着各类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官方观点与民间声音、有效信息与垃圾信息混杂,共同构成良莠不齐、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青年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正处于从在校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阶段。部分大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力还没有完全定型,自控能力有待提高。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原本在课堂上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而言存在冲击。

2.2传媒大众化,挑战教育者权威性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知识传播、道德教化上处于权威。以博客为代表的传媒大众化,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知识量,展现了不同立场的观点,大学生作为受众的一部分,具有接受新信息、新知识较快的特点,在传媒大众化的风潮中首当其冲。大学生可能掌握更多的各类信息,关注到教育者忽略的知识和内容。在接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撼动,大学生容易对教师观点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3扬长避短用博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宏观上完善制度管理,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博客使用制度是妥善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大学要对思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博客开展教学工作,给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应当组织教师参加关于博客知识的学习培训和交流会。建立校内博客工作小组,有针对性的负责博客平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优化博客体系、充实博客内容、保证博客质量。建立教育对象的学习记录电子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使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之间,也应当适时交流博客的使用经验、教育心得体会、学术成果等,分期定时向学校提交教学报告,汇报在思想政教育领域使用博客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3.2微观上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促进有效交流

除了统一的校园博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各自的博客中,应当以专业知识和校园动态作为吸引,精选正能量的资料与学生共享,辅以相关教育实例有效引导学生思想。教育者利用博客发表自己的论点、分享有教育意义的新闻和资料、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想所思,以身作则,以自身形象作为教育影响的正面典型教育学生。由此,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氛围。博客是双向反馈的渠道,学生在此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4结论

在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众媒体应给予充分重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积极利用博客等新渠道开展教育工作,并充分认识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博客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玉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几点认识[J].前沿,2013(6):46-47.

第6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缺乏吸引力

很多高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只是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网,或利用网络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果只是满足于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后期没有积极跟进,那将很难达到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网络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有的网站可能就是形同虚设,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2.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素质不高

在当前高校中,能够熟练地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并合理运用的专家非常少。要想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网络水平,同时能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才能使网络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

3.思想政治教育者时于罔络的参与不足

由于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占用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而鉴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日益增大,使得很多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加深网络知识。再加上一些领导对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很多教师对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这就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产生脱节,使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两课”的教学、报告会、座谈会及社会实践等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它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化要求。当前,不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地运用网络的形式,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照搬上网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填鸭式灌输”的模式。这种照搬的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没有新鲜感也就不可能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

5.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现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思维跳跃,在网络发达的条件下,很多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人或事的见解。然而由于网络信息缺乏必要的监管,一些大学生又缺乏较强的信息选择与价值判断能力,再加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容易被感情和网络的言论所左右,所以在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和缺少必要的网络伦理道德宣传的情况下,大学生往往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产生质疑。

二、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1.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网络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等方面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娱乐性及交互性特点,创造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相结合,并与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文化生活相交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感染和影响学生,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师资队伍、教育主体的适应程度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实效。这就要求高校走专业化道路,培养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人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才”。

3.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奖惩机制

高校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有超前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接受新技术、新思想。重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网络知识。对于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对于在学校网站出现的非法行为,或者以网络教育的名义进行非法行动导致发生恶性事故的,要加大惩处力度。

4.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模式

由于网络教育在师生交往、情感交流和营造校园文化方面存在的距离问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模式都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要想方设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在宣传教育的手段上应多样化并努力遵循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教育。迎合学生心理,探究一条切实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5.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和规范

在网络环境下,网上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方式,高校应主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阵地作用,对网络信息进行必要的监管。同时要认识到,网上教育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网下教育仍然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依然起着基础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与现代网络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和规范,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第7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对体育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立足于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需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使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趋人性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不断增强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论文关键词]体育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对策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体育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提高体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培养合格体育人才的重任。相对于普通综合性院校,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纵然与社会环境变化、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关,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理念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指导思想也缺乏现实针对性。本文试就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困境提出一些对策性思考。

一、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分析

1.机械地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脱离了体育大学生的个性需要。纵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基本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学内容是关于世界、国家、社会等问题的解说,而教师往往只是按照教材或者是从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从体育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遇到的思想问题、现实需要的角度去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其解说难免会因问题宏大而抽象,难以被大学生接受。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需要满足、个人自我发展完善的关系,不仅会使大学生失去了自觉自愿接受外在思想观念影响并内化这种影响的内在动力,而且会使他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种外在于个人需要的来自国家、社会的强制要求,使他们疏远甚至拒绝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有着独特个性的一类,具有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表现在个人需要的问题上比普通大学生更感性、更具体、更现实,偏向于生理心理需要甚至物质利益的满足。这既与他们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也与社会环境、专业特点有关。竞技体育的爆发效应影响到体育大学生的思想走势,使他们潜意识里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增添功利色彩。同时,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场馆里自主训练专业技能,学生个体本位思想相对浓厚。僵化地理解和利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一味地强调社会集体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集体利益,忽视体育大学生的个性需要,使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处于高耸的神坛之上,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的距离感,容易激发大学生的戒备心理和逆反心理,容易遭到大学生的漠视,甚至反感、抵触,教学效果甚微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2.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宣传,限制了体育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是一种理性存在物,但人的理性的获得不是自然生成的,而主要是通过教育进行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理性是社会规范在教育对象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这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需要教师把社会的思想伦理规范传递给他们,作为他们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资源。因此,理论说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必要方式之一。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发展完善的过程,并不是单向宣传式的灌输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虽然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但由于思想认识是贯注大学生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定的思想伦理规范能否被接受,能否转化为个体内在法则,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关键。

长期以来,体育院校不恰当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宣传,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总体上看,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甚理想,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理论素养。一方面,由于政治觉悟不高,缺乏政治敏锐性,高压式的思想教育在政治观念淡漠的体育大学生面前会遭受冷遇,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空洞的说教或口号式的宣传,难以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另一方面,会给大学生造成错觉,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党和国家的需要,我们只要被动接受就行,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中无人”。过度功利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体育大学生的主体性缺失了。这种工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难免使大学生同样对其采取工具主义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仅在于获得完成学业所必需的几个学分或成为走向社会的一种政治资本。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3.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专业教育,离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从体育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来看,其思想伦理观念的形成既有学校教育的塑造性影响,也有社会的诱导性和自身习染性的影响。因此,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学校各专业、各部门和社会教育合力的发挥。但长期以来,体育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专业教育,忽视了体育院校学科的单一性和差异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游离,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试图用一元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并以课堂抽象概念演绎与推理的形式去教育大学生,离散了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首先,体育院校大学生专业情节浓厚,重视体育专业技能的训练,轻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育大学生一般都具有体育专项特长,这是他们的强项和优势,但是他们的弱点和劣势也非常明显,也就是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质不高,大多数体育大学生对文化课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心理上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要求和评价标准的专业化,当代体育大学生更专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主观上削弱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众多的体育训练比赛又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这在客观上剥夺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机会,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体育专业课程多数是技术课,其学习的环境和形式完全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的是在广阔的场馆采取师傅带徒弟式的示范性技法学习,难以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使学校教学离开思想政治理论课便不再谈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位现象,直接造成结合专业教学特点的强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不足。对于体育大学生来说,在运动场上跑惯了、跳久了,回到相对严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很难唤起他们用“理论武装头脑”的志趣与需要。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认知教育由专任教师担任,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活动往往由学工部、团委来进行。由于归属不明,两方面的教育者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教育合作。这就会造成,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认知教育因缺乏相应的实践渠道和手段的支持,而成为一种单纯的说教;另一方面,由学工处、团委来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理论引导而变成一种形式化的活动,不能起到有效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作用。缺乏两方面合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极易导致大学生的智能分离、言行脱节。

最后,体育专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等社会活动,接触社会比较多,直面形形的思想观念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和定型,思维方式因缺乏理性深度而呈直观化、表面化和感性化,正确的立场观点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动摇,当他们所见所闻的社会现象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时,学校的应然教育招致社会实然教育的强力消解,大学生在相互矛盾的校内外教育中会产生迷茫与困惑,甚至怀疑学校教育的科学性,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陷入低迷。

二、增强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1.立足于体育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趋人性化。要想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就必须要彻底改变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把理论说教与大学生切身的利益、成才的愿望、存在的思想困惑有机联系起来,创造条件,运用各种途径设法满足大学生的正当合理需求,实现人性化教育。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理念,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大学生为本,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尊重和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体育院校大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切身利益,首先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适应社会现实的变化,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他们的自然性需求,而不是采取虚无主义和禁锢主义的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须实现转型的根据。当今中国处于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表现的过渡时期,折射到价值观上表现为由原先强调集体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集体利益向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辩证统一的新型义利观转型。个体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个人利益不仅获得了政治合法性地位,也获得了道德价值的认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相应地由强调个人利益的克制转向关注个人利益的保障,尊重关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利益需求成为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使教学内容既有主导价值趋向的先进性内容,也包含适应社会现实的广泛性要求的内容。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重视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尽可能满足其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求和生理心理需要,从而增强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立足于体育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使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趋个性化。面对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创造性的呼唤,体育大学生特有的张扬个性得到进一步的认可和发展。体育院校必须把弘扬主体性、培养个性化纳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抛弃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宣传,单向强制灌输,把学生当做工具来打造、当容器来灌输,实施“非人”教育的思想,建立教师主导性与大学生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教育观念。在这一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双向主动,教师负责价值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基于自身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的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选择接受教育的影响进行自我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平等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确立,能动性得到发挥,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展现。在这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思想观念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只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和理论灌输的对象。过去那种居高临下、我讲你听的传统做法得以抛弃,教师更多地采用民主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沟通,耐心听取他们不同的意见,支持鼓励有见地、有思想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大学生的主体性,更可看做是个性化教育的一部分,它承认和珍视大学生思想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注意挖掘、培育和张扬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弱化、修正、遏制不利于其人生未来发展的不良习性,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关键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体育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做到“对症下药”。因此,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大学生自身,正确分析并合理引导体育大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考虑他们的实际思想水平和可接受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是让体育大学生削足适履地对教学内容全盘吸收,而是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八仙过海,使其个性特长各显神通。只有适应体育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与他们的要求对接,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体育人才。

第8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一、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背景

(一)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函授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挑战。市场经济要求人与人之间作为一种独立的主体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自主决策、自负盈亏,人与人之间转变为一种契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的这种模式影响下,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与我们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内容存在着一定冲突和矛盾的。我们不应回避这些冲突和矛盾,而是依据这种变化来对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二)全球化给函授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机遇。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受其影响,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便利,使各种思想在交流中实现了碰撞和融合,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因素,西方一些国家打着自由、人权、民族、宗教的旗号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作为高职院校的学员如何去应对这些思想渗透,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主旋律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武装学员的头脑,是我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网络科技的发展给函授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网络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并默默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函授学员由于其学习形式的特殊性,受到的影响更大。函授学员在获取学习资讯、扩展知识面、进行交流的同时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错误的、阴暗的、低级的信息,这些对函授学员的思想健康有着负面的影响。

二、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现状分析。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意识不够强,偏重于对主体班学员和轮训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函授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有的教师认为对函授学员的培训重点在于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函授学员无关紧要,只是一种陪衬,这种错误观点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函授学员这方面显得不足;2、函授教育缺乏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现在函授学员在学习的时候是集中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在集中培训的几天里,班主任和辅导员往往是考察到课率、作业完成量等,教师主要是传授专业知识,存在着重视教学培养,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

(二)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现状分析。1、思维意识基本定型,函授学员不同于在校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函授学员是已经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更趋向于理性,具备了基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准则,有了比较明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观念趋向现实。最后是行为方式彰显个性,函授学员主要是进行单独的学习,集中授课时间不多,班级组织观念淡薄,个体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三)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现状分析。1、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有客观性,是能够被我们所认识和感知的,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认识和操作;2、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有中介性,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两个转化”的中介,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和阵地;3、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有发展性,是与实践相联系,不断发展的。这种由社会生产力引起和决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会出现更加新颖的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介体。

三、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

(一)加强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函授学员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几年中,在校集中学习时间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因此,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是同函授学员接触最为紧密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做人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以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和高尚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去影响着函授学员,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在函授学员思想政

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鉴于函授学员相对普通学生比较成熟的特点,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函授学员群体的自我教育的功能。建设起函授学员组织干部队伍,通过班长和支书对函授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掘并提高函授学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确立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发挥教师和函授学员两个积极性,使学校教育和函授学员自我教育互相协调,日常管理要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根据函授学员学习活动分散的特点,高职院校要明确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严格学籍管理相结合,与日常管理相渗透,贯穿在整个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加强函授学员的入学教育,严格函授学员注册工作、强化函授学员的日常管理,严格函授学员的奖惩工作等途径,有效实施函授学员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对函授学员的专业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函授学员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主要是专业教育学习,专业素养的提高和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是函授学员的主要任务也是他们目的所在。

第9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微格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27-02

微格教学模式自应用以来对提高各高校师范生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教学技能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强化,而忽视了对于教师教学技能尤其是针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教育需求。微格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教师技能训练的现代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

一、微格教学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的重大意义

微格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对于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程,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完成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微格教学这种模式的训练会在短期内强化受训者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微格教学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微格教学模式规范化的训练步骤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要以自身的培养目标及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结合微格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模式特有的反馈评价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参照,有助于其自我总结并进一步改进;微格教学模式微型的训练规模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训练基地。

微格教学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提供了系统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蓬勃发展,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教学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法对于教师教学技能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书本知识教授给师范生,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微格教学模式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提供高效的训练方法,使其能够在理解教师技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操作。如:微格教学模式特有的反馈评价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参照,有助于其自我总结并改进。

微格教学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学习教学技能的主观能动性。微格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和发挥受训学生主体能动性这两点作用能够充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教学技能学习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观看学习直观的视频资料获得对教学技能的认知的方法以及在现代视听设备记录微格教学过程激发其积极性;实践过程都是以受训学生主体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其主动性发挥;没有绝对的固定化的具体操作模式、训练目的,受训学生能够拥有充分的自,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微格教学模式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基础性的课程是必需的。微格教学模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从教师技能的训练到整体素质的提升都以现代化的思想、方法和设施为依托,创造性地接受科学训练,这必然会加速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是提升教育者的素质,但微格教学模式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的应用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并没有从学院、系、指导教师、小组负责人和小组成员自上而下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完备的奖励制度、反馈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合理的资金、师资保障;培训过程脱离专业具体知识;训练目的过于片面,忽视了对受训者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示范辅导方法教条化;从观念上缺乏重视等。

二、完善微格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的措施

(一)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

首先,院校应根据思政专业的实际情况(即教师和学生的人数),建立自上而下管理系统。如:最高组织负责微格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的整体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政策;项目负责人(如基地建设部门、教学资料部门、学生课堂教学资料等)完成好各自工作;指导教师负责开展活动、制定目标。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奖励制度,对于在实微格学中有突出表现的小组、教师和受训者,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考核机制度,对于学生在微格教学模式下的训练成果以及培训教师的工作;课时安排部门应统一安排微格教学的课时和时间,以必修课的形式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中,而不是非正式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最后,组织机构应建立电子微格档案。第一,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师范生以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方法进行培养,促进个人的快速成长。第二,建立微格档案。将在微格教学模式下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教学实践的视频资料、教案、反馈评价结果和技能评价表都纵向的做成独立的档案,以供学生查看,或学校查看(还可以选择优秀的作为示范案例)。然后将不同时期的组织者提供的各种量表、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结果做横向比较并系统化地整理出来存入祥光电子档案。

(二)优化微格教学模式的培训过程

第一,注重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的结合。要运用微格教学模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前提就是了解微格教学模式、微格教学下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知识。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完全掌握微格教学模式的每一个步骤和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并且能够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不能单纯地训练教学技能,也不能枯燥地讲授专业知识。只有将具体的课堂知识和教学技能巧妙融合,才能达到方法与内容紧密结合,实现预期效果。

第二,树立明确的训练目标。微格教学模式以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为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板书、语言表达、案例分析的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等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接受微格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即教学技能的提升,实践要求受训者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指导教师的安排确定每次微格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预计实现的目的。在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该目的为中心,开展对思想政治知识的讲解。

第三,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微格教学模式的反馈评价通过结合现代声像技术将学生教学过程记录下来,讨论并发表各自看法,最后填写实践教学评价表,量化教学实践的成效。包括:学生的自评、指导教师的以及同一个小组成员的评价。师范生结束课堂教学之后由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简要做出评价,之后由指导教师播放教学视频(对于微格教学过程中的特定环节,指导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暂停进程,让受训者表达最及时的感受,或者有指导教师做进一步的讲解),所有小组成员及受训者带着问题观看,之后由受训者自己总结,所有参与者填写量化的评价表。

第四,完善示范辅导过程。传统微格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训练中示范辅导阶段是完整的观看相关资料,对某一课堂教学进行静态的观察学习,但过于教条化。微格教学模式的示范辅导阶段应该采取停格演示、重播、暂停的动态观察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技能的认识。为了针对性地加强对某种教学行为的学习研究,指导教师应该有选择地停止并进行更详细的演示,对演示的视频资料观看研究过后,应该要求受训者做出进一步的总结演示学习中学到的技能;为了加强对某一环节的印象,指导教师应该反复重复播放;对于微格教学过程中的特定环节,指导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暂停进程,让受训者表达最及时的感受,或者有指导教师做进一步的讲解。

(三)健全科学保障机制

健全的保障机制是微格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最基本的要求。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国家来说,大力提倡高校教师提升教师技能,并严格控制高校教师的资格审查,这样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从院校来说,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人数较少,可适当地从相关专业临时聘请指导教师,如教育学专业,她们对于教学技能的掌握较到位且灵活多变具有创新性。这样既能够保障指导教师人数,又能吸收到更多的更加全面的教学技能。从教师自身来说,指导教师必须首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技能,保障拥有正确完备的知识用来指导学生,教师需保障学生的训练成效。另一方面,活动前期组织机构应加强的相关知识的普及,选取全国各高校开展微格教学模式对于师范生培养的实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取得的成效,让师生认识到其实施的必要性,让师生从思想上认同微格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践行。

综上所述,微格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中的广泛应用,说明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中应用微格教学,不仅仅能够培养出拥有高水平的教学技能,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更有利于不断推动和深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啸风.中国师范教育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金井平.微格数学教程[M].长春:东北版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刘国皇.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实践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2009(1):57-60.

[5]陈振英,刘林德.师范院校微格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2):26-27.

[6]徐文基.试论微格教学的缺失及其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39-42.

[7]刘国皇.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探索[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