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料是矿产资源,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矿产资源。以前,在开发矿产资源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限制了矿产企业和矿产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矿产企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内涵
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绝不仅仅是种几棵树,栽几棵草这样简单。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下矿山企业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能源消耗、最大限度的发挥能源效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矿山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1.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可是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之前,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时消耗大量的能源的同时,没有对矿产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将无法满足后代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所以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有效促进矿山企业经济发展
矿山企业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以前,矿山企业“靠山吃山”,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大量减少甚至枯竭,没有了矿产资源,企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倒闭,直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这样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限制了矿山企业的经济的循环发展。
3.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类存在于自然界,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自然界的变化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如果破坏环境,造成自然界的失衡,自然就会惩罚人类,例如水土流失、土地塌陷等。如果在开发利用时保护环境,就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矿产资源开利用发过程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有限、开发矿产资源有偿、生态环境的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资料,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企业应该尊重自然、了解自然、维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矿山企业要把绿色理念发展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并根植于企业员工心中,使企业在任何工作中都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方式。
2.加强对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引导
矿山企业的区域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调控,与此同时,要监督矿山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落后工艺,及时引进先进的低耗能、高利用率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以使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充分得到有效利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
3.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
我国矿山企业发展秩序混乱,出现了很多无证开发和越界开发的现象,还有就是很多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企业不进行技术更新,仍然肆意破坏生态环境,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对落后企业监督其技术更新,对于拒不更新技术的企业,强制关闭;对于合法的企业引导其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等,这样一来,我国矿山企业就会全面实现科学化、规模化、节约化生产,促进矿山企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
4.加强培养矿山开采专业人员,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其发展也离不开人才。有了专业人才,矿山企业才会科学合理的对矿山资源进行开发,只有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矿山开发技术才会不断得到提升,以实现资源更加科学合理的被开发和被利用,所以专业人才培养对矿山企业绿色发展很重要。为了培养专业人才,矿山企业可以与专业院校合作,进行委托培养,同时为专业人才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和平台,例如,邀请行业资深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提供专项资金启动科研项目等。
结语
【论文关键词】 绿色壁垒绿色发展道路可持续性发展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作用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或安全,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采取直接或间接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它是技术壁垒的形式之一,目前已成为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根据各国国内的环保水平和标准来设置的,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样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常常难以达到发达国家所要求的环保标准而拒之门外,这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设置了很大的障碍。目前,我国每年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近100亿美元,这种影响将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出口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从这一层面上,绿色贸易壁垒的确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中的“绿色消费”已成为新的时代潮流,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在不断提高,人们更注重“绿色消费”,因为这种消费适应了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认可。
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上的一股强大的潮流,各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措施必然会反映到对外贸易上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因为它将使我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向绿色发展道路。
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现实中,世界环境危机和能源紧缺问题已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节能、环保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随着“绿色壁垒”愈演愈烈和消费者“绿色意识”的不断提高,这都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用“绿色意识”来制造环保的“绿色产品”,以“绿色制造”来提升竞争力,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广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如何让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发展方向是否正确首先取决于发展观念正确与否。随着中国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目前在许多方面也呈现出难以持续的迹象: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生产率过低。这也就说明了我国企业环保意识较淡薄,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发展经济的模式上。
因此,要确立全方位的绿色发展观念这就要求企业树立绿色营销的观念,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环保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绿色意识”,从而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思想;第二,我国要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国家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环保认证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和检查,促进环保产品认证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从而,迫使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第三,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我国的企业也必须认识到ISO14000认证的重要性,让外部竞争的激烈性变成自身发展的动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绿色发展道路,就是指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 如何走向并走好绿色发展道路呢?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物流;发展原则;物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001-02
1 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基本概念
从生态学意义上理解,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保护地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一产品和用品一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所以,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
结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现代化物流的内涵,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
从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含义可以看到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其实质是相同的,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在物流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要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就必须注重绿色物流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依赖绿色物流,绿色物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建立绿色物流的重要性
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世界大市场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的作用日益重要,绿色浪潮惠及的不仅是生产、营销和消费。物流的绿色化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物流绿色也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物流作为现代新兴行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紧密衔接,人类的经济活动绝不能因物流而过分的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至造成再次重复污染。可见,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必然。
物流绿色也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物流作为现代新兴行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紧密衔接,人类的经济活动绝不能因物流而过分的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至造成再次重复污染,可见,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必然。
绿色物流还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据统计,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但当前物流基本上还是:高投人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运作模式,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人大物流的方式,显而易见,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
绿色物流的建立,更有利于全面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物流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是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基本环节。而绿色物流则是伴随着人民生活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绿色消费的提出应运而生的。试想再绿色的生产和产品。如果没有绿色无污染物流的维系,绿色消费就难以进行。同时,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意味着生活的电子化、网络化和连锁化,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连锁经营,无不有赖于绿色物流,可以说没有绿色物流,就没有人类的休闲自在。
3 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
(1)减量化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换言之,人们必须学会预防废弃物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例如,轻型轿车既节省金属资源又节省能源,仍然可以满足消费者关于各种轿车的安全标准,而光纤技术能大幅度减少电话传输线中对铜线的作用。
(2)再利用原则。
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利用人们所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零部件设计,以避免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中,人们把一样物品扔掉之前应该想一想在家中和单位里再利用它的可能性。确保再利用的简易之道是对物品进行修理而不是频繁更换。人们可以将合用的或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以增加消费品循环使用的频率。
(3)资源化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资源化是把物质返回到工厂在那里粉碎之后再融入新的产品。资源化能够减少人们增建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资源化方式有二:一是原级资源化,这是最理想的资源化方式,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被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原级资源化在形成产品中可以减少20%―90%的原生材料使用量,而次级资源化减少的原生物质使用量最多只有25%。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和生产者应该通过购买用最大比例消费后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以使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人们常常简单地认为所谓循环经济仅仅是把废弃物资源化,实际上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而废物再生利用只是减少废物最终处理量的方式之一。综合运用3R原则是资源利用的最优方式。
4 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式
首先,目前的物流模式之所以制约循环经济发展,是由于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存在管理割裂与运作分散问题,因此必须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实施有机结合,建立能够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整体优化的物流模式。其次,循环经济理论认为,循环经济具体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以实现三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为首要目标。在企业层面上,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在区域层面上,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废旧物品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综合上述两点因素,并结合
物流活动的自身特点,本文认为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式应包括企业、供应链、社会三种类型。
4.1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是由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组成的闭环系统,其结构如图l所示。传统的企业物流模式一般是从原料采购开始,终止于消费者手中,企业输出生产品,副产品作为废弃物处理。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要求企业物流管理延伸到废弃产品的回收领域。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具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优势。首先,从技术角度,企业使用原材料的种类有限,企业熟悉其原材料的性质,具有再生利用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再生利用,可以避免浪费和减少原材料输入;其次,从管理角度,企业内部的循环便于操作,可以减少距离成本和避免交易成本。
4.2 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物流模式应涵盖所有供应链上的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其结构如图2所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导致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此外,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或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种类型、多个国家的企业构成,并且存在若干个不同范围的资源循环。因此,在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物流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加强协调管理的工作。
4.3 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
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不仅应包括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物流活动,还应包括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物流活动,其结构如图3所示。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的总体目标是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使得自然环境系入的资源最小化,同时社会经济系统向自然环境系统输出的各种废弃物也达到最小化。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物流模式的运行机制。在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构建过程中,物流活动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规范社会物流活动,促使企业采用低能耗、少污染的物流技术,并进行废物回收与再生利用,实现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优化。
(2)物流模式的运作组织。社会物流活动的规划、管理与执行,都是由一定的组织完成的。不同的组织模式与职能分工。对物流模式的运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在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整合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运作组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3)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是承载物流作业的大型物流设施,包括运输线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企业内部的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对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环境系统具有很大影响,合理的设施布局可以减少迂回运输,提高运输设备利用率,进而减少尾气与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4)物流信息网络。在国际互联网、区域公用经济信息网等平台上,应用信息技术建立社会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可以实现物流信息集成与共享,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物流活动的不确定性与盲目性,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与物质资源的消耗。
5 结语
绿色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模式,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所在,它是为了抑制物流在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净化,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人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物流业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资源浪费。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它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符合时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既可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物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毛如柏。冯之泣,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绿色审计 可持续发展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都伴随着全球气候日渐变暖、二氧化碳与其他废弃物排放加剧、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绿色审计(又称环境审计)作为一项有效的经济、环保监督手段,通过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依据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遵循审计准则,系统的、定期的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活动、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管理系统进行监督与评价,并通过有助于环境管理控制及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审计也被称作环境审计、生态审计,是绿色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给出的定义是:“绿色审计是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特定的环境活动是否符合审计准则的一个验证过程。”国际商业学会认为:“绿色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的业绩进行系统、有说服力、定期、客观的评价,并通过有助于环境管理控制及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理论(陈东,1999)、大循环成本理论(陈东,1999;杨芳,1999;薛岩、张晓君,1997)、经济的外部性理论(武佳,2000;张军,2000)和资源价值理论(武佳,2000;张军,2000)是绿色审计的理论基础;此外,还有人从审计产生发展的过程、开展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学、会计学、环境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经济的管理职能和环境审计能够满足审计的本质要求等方面对绿色审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李雪、杨智慧、王健姝,2002)。绿色审计最早出现在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企业为规避《资源保护和回收法》等一系列法律的惩罚,开展了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美国审计总署也对水污染控制项目进行了审计。之后,绿色审计逐渐扩展至加拿大和欧洲各国。1995年6月,丹麦国会通过绿色会计法,使丹麦成为全球第一个推行绿色会计的国家。绿色审计监督也就应运而生,并引起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关注。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2000年8月联合国《世界首脑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和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相继召开使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关注,绿色审计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审计机关开始把环境问题纳人审计的范围。由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大力倡导和推动第13届、14届和15届审计大会决议,各国依据具体情况,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绿色审计工作。近年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在广泛实行环境会计的同时实施开展了绿色审计工作。广大发展中国家亦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绿色审计制度的建设。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起开展对绿色审计的研究。1998年,国家审计署开始开展绿色审计工作,我国《宪法》和《审计法》对审计机关职能作了相应的规定,绿色审计成为我国审计理论的研究重点。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已开展了包括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等方面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审计评价,并注意开展了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等“绿色审计”实务工作。2009 年9 月4 日,国家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资源绿色审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以期指导实践,推动绿色审计事业的发展。总的来讲,我国绿色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发展缓慢,这不利于发挥绿色审计在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上的巨大作用(尤孝才、杨淑兰,2005)。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实现;路径
1 大力建设节约型政府
所谓节约型政府是通过法律、经济以及行政综合性措施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将政府的转消耗维持在最低水平,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节约型政府首先要建设“廉价政府”,也就是说,政府部门要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并不断减少花钱的数量,政府要学会以最小的开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政府在既定的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能。
其次,建设节约型政府就必须坚持做好“适度政府”,对政府的职能要做到适度的定位,只有确定了合适的政府职能,才能正确衡量政府的效益。现阶段,我国提出了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指导理念,并以此来指导政府部门开展节约型建设活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仅仅是一味的减少政府的行政成本,最终只会导致行政成本表面的降低, 而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实际效益,也不利于节约型政府的建设。
最后,建设节约型政府就是坚持建设高效政府,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益,在政府结构组织方面进行适度的变革,对各部门的人员设置进行合理的配置,确保政府内部有良好的治理结构,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不断提高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2 发展循环经济的国策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源自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经济改革的主要方向,到九十年代,以清洁生产、生态设计、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与传统经济相对应的,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确保资源投入、经济发展、产品消费、废物处理等诸多环节都能良性运作,其本质是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此,在发展循环经济时要做到三方面,首先对于企业生产来说,必须依照生态效率原则,开展清洁生产,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能源浪费现象,最终实现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主要包含能源的清洁、清洁的生产以及最终生产产品的清洁。其次,要发展循环经济还必须建设和扩大工业生态园的规模,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之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之间的代谢和共生关系,最终实现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最后,从社会角度,要创设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必须注重宣传,加深全社会对这种经济理念的认知,一方面利用大众传媒对公众开展循环经济教育,以改变消费者不科学的消费观念,加深人民大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绿色消费。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使得循环经济发展有必要的体制保证和政策保证,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设废旧物资的回收,建设再生利用体系,最终实现产品消费过程中、消费过程后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3 推进个人节约型消费行为选择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为此,我国应该做好节约宣传工作,强化人们的节约意识,鼓励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选择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发展节能型建筑,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型的消费模式。当前我国正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资源型消费模式是建设节约型消费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个人节约型消费行为选择,首先,生产者开展绿色生产,注重开发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行为模式,积极推进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促进人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绿色产品的生产能力。
其次,国家要借助于媒体进行绿色消费宣传,人们的环境意识直接决定了其消费行为。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宣传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相关知识,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节日呼吁人们的节约意识,从多种渠道展开宣传,使得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最后,进一步规范我国的绿色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绿色产品,整顿不规范的产品生产,杜绝出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产品销售行为,确保绿色市场的有序进行,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绿色文明。
4 结语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直接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只有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此,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从政府、企业、个人多个角度开展节约型社会宣传,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节约自然资源,倡导绿色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绿色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社会公众对企业和政府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李松林,李世杰.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难点及思路探析[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7(06)
[2]傅玉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法制思考[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绿色会计的出现顺其自然,是机遇也是挑战。绿色会计也叫环境会计,主要是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对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的综合会计学科。绿色会计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与传统会计大大不同,而是将周围的空气、水等环境资源划入计量范围, 并从企业的发展中寻求一定的价值补偿,从而真正体现出社会成本或者社会效益。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开展的会计核算,进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环境的保护。绿色会计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质量方面的影响与传统的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相结合,进而确认相应的财务成果。因此,绿色会计不仅代表了会计核算的先进方向,而且体现了企业的实践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绿色会计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环境和绿色会计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加强企业的经营与经济效益的管理上,而并没有认识到实现良好的绿色会计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只关心自己的业绩有多少,销售额有多少,产品的成本还可不可以再降低,根本不顾企业的生产是否会对水资源、大气资源造成污染,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他们认为环境保护是环保局的事情,会计核算是财务的事情,二者风牛马不相及。即使一部分企业有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大部分也是为了应付督导组的检查,绿色会计更是仅仅流于表面,未落实于对绿色会计的实际的核算以及信息披露。这些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认识以及错误的做法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绿色会计的推行。总之,我国企业绿色环保和环境责任意识不强,“重经济轻环境”的思想和“先污染后治理”等行为较为普遍,企业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环境保护观念淡薄,对绿色会计建设重视不够。
(二)对绿色会计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
众所周知,只有有效的会计核算而没有有效的监督手段,是很难达到执行效果的。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有效稽核是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真实、准确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稽核不仅可以提升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可以提升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整体水平,防止信息的错报漏报。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形来看,虽然一些企业表面上提出了绿色会计的概念,但是很多事业单位都出现了会计核算的我行我素,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并未充分考虑,甚至还出现了很多危害环境的现象,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只有绿色会计的口号远远不行,需要不断的健全绿色会计的执行情况和监督情况,迫使企业尽快树立绿色会计的理念和加强绿色会计的执行。
(三)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不详实完善
按照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的原则,我们在会计核算时应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环境补偿能力的严重滞后,阻碍企业的发展。这样就要求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方式,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信息,发挥环境管理的作用。绿色会计所反映的正是这种情况,通过会计所提供的关于环境资源信息,可以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环境状况,并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企业一方面是生产经营者,另一方面是资源利用者和环境保护者。作为企业必须为此承担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这种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需要环境会计加以核算和反映,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通过独立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鉴证。但是,当前对于绿色会计的核算与相关信息的披露,无论是从制度建设还是实施情况来说,都很不够理想。
三、推进绿色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几点对策
(一)企业及员工应树立正确的绿色会计理念
绿色会计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时它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也不能为了对环境进行过度的保护而抛弃经济的发展,损害企业的利益,也使国家受到危害。企业的员工要增强环保意识,企业要在其内部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大力的宣传绿色会计的概念、意识和重要性,使企业的员工能够树立起重视绿色会计的正确理念,意识到实施绿色会计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要意识到进行绿色会计的实施不只是企业财务人员的事情,还是每个员工的事情,只有每个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环境责任意识增强了才可以有效的推行绿色会计在企业的运行,为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提供有力的保障。例如,“木业大鳄”亚洲创建河源木业有限公司,自从2004年7月在东源县仙塘镇建成投产以来,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大力的宣传绿色会计的有利之处,宣传绿色会计对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企业员工正确的认识绿色会计,树立起了正确的绿色会计理念,为它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二)强化对绿色会计执行及效果的监督与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企业关注的焦点也逐渐转向了环境问题,然而企业是一个追求自身利益的组织,往往不会自愿、主动的去全面如实地去履行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政府等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实施绿色会计、履行社会责任的审计监督,以推进企业绿色会计的实施和环境资源社会责任的履行。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应该建立起相应的会计制度,以规范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行为,使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更符合实际,对企业由绿色会计可能引起的财务问题进行遏制,并且强制企业对环境资源社会责任的履行。从中介机构的角度来说,中介机构,比如说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对企业的绿色会计进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使企业绿色会计有效地实施。从企业自身内部的角度来说,由于绿色会计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会计问题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企业内部可以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以发现绿色会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修正和改进,避免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损失。例如,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审计监督,实施了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及时地发现了绿色会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和改进,避免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为企业节省了许多的不必要支出。
(三)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制度
绿色会计和普通的会计同样都要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所有重大方面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以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分析和决策需要,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并完善企业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机制。一方面,企业必须要完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对企业本期通过利用环境资源获得的利益、进行环境资源的保护所花费的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的环境保护支出和企业进行绿色会计的环境保护的目标等许多有关绿色会计的方面进行详细充分的披露,以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企业在对外披露信息时要遵循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原则,对所披露的信息要保证是近期所发生的,并且是准确的数据信息,加深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了解度,同时还要统一规范企业对绿色会计披露时的环境因素披露,以加强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例如,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强化了关于企业环保信息以及其他绿色会计相关信息的披露,保证了信息披露的充分、完整和真实,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向外界传递出对企业有利的信息。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由于我们的地球长期遭到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地球温度由于温室效应不断上升,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所以需要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寻求有效手段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当前正在倡导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低碳经济模式,这种绿环环保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其采取的环保措施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执行力上要比发展中国家都有较高的水平。正是有了这些全面的措施,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更环保和可持续,西方国家在新能源开发,低碳经济推广方面都有先进的经验。我国近年来对于绿色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的建筑企业也为数不少,这也是由于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提高促使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造成的。这是一个良好的局面的开始,但是我国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国内需求对绿色低碳经济的推动作为内因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
1.暂未形成完善的绿色建筑经济市场体系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经济起步较晚,很多消费者还无法形成对绿色建筑的全面认识,即便国家近年来一直鼓励和支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G色建筑经济市场体系,导致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相对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建筑经济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追求整体上的数量与规模,而对于发展质量却相对忽视,加上我国现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弊端,致使绿色建筑在建筑经济体系当中只占有很少的份额;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建筑市场体制存在不足,在建筑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很少会将环境成本计算入总费用成本中去,在施工过程中也很少会主动采取价格相对较高的绿色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
2.缺少绿色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和激励政策
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中,企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不仅是绿色建筑的直接设计者、施工者和维修者,还是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技术的直接研发者。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比较早,所以建筑规范和施工标准相对完善,对于绿色建筑的市场认可程度也比较高。而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其中绿色技术的创新能力不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上目前缺少集可行性、先进性和经济性于一体的绿色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
3.缺少绿色建筑经济的有效评价机制
目前,建筑市场上关于绿色建筑的呼声越来越高,关于绿色建筑经济的研究力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对于绿色建筑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评价常常缺少有效的评价标准。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评价机制,主要是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一制度性规范,但是在实践中会存在很多弊端,这是因为制度中的相关评价标准都是固定的,但其中很多内容已经相对过时,无法对绿色建筑中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进行评估。而西方发达国家在制定绿色建筑经济的评价机制时,普遍都采用全寿命周期的方法来评价,即对绿色建筑在前期需投资的费用与后期的低运营、低维护成本等方面的比较,来阐释绿色建筑潜藏的巨大优势,这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无疑能够形成有效的促进。
4.相关法律与配套政策不完善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会涉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就必须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细化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计划与扶持政策,并加大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主体和普通居民都能对绿色建筑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增强对绿色建筑的认可程度。但是,由于我国在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上的滞后性,以及在市场宣传力度上的相对弱化,我国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还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与约束机制,相关政策支持措施无法及时到位,导致绿色建筑的建设与发展在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表面”。
三、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政府部门要加强市场引导,提供政策支持力度
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积极职能,做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市场引导工作,确保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迈入一个健康的轨道。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对建筑企业的有效约束,让绿色建筑的设计能够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对于有意违反相关规定的建筑企业,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市场监督作用,及时了解和有效把控行业动态,促进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另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对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理念的企业进行适当的奖励,减少税收或进行财政补贴,增加建筑企业推行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建筑环境。
2.加大市场宣传,提高市场对绿色建筑的认可程度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发展,最终是要为消费者服务,只有消费者对绿色建筑形成高度认可,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才会获取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因此,在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市场宣传教育工作,使市场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增强对绿色建筑的认可程度。除了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承担宣传引导职能外,社会媒体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宣传职责,如制作相应的宣传短片,生动形象地向公众介绍绿色建筑的优势等,逐渐在社会上形成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参与度。
3.建立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有效评判标准体系
在我国,绿色建筑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国家还没有基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一个权威的评价标准体系。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针对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建立了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为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便利。因此,政府应尽早行动,提高绿色建筑行业评估标准建设的及时性、先进性和规范性,尽快提出相关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标准体系,这样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建设依据和评价标准。
4.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
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源源不断的行业技术创新,这是确保绿色建筑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性保障。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面临着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等目标的实现,所以无论是国家科研机构,还是建筑企业,都应当加大行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力度,并做好绿色建筑行业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市场推广应用工作,尽可能快速地将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纳入标准规范的范围内,创建并优化节约能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发展规划以及标准体系。同时,要积极研发对环境污染小、利用率高、可回收、易降解的绿色材料,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产业结构也正处于不断的优化与发展阶段,其中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符合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当结合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市场脉搏,加大绿色建筑材料与绿色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为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实现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绿色财务管理的推广显得越发重要。本文论述了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及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及要点,最后分析了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绿色财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
绿色财务管理[1]是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统一起来,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使四者和谐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的发生基础是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思想首先要考虑的则是社会生态环境与企业的问题。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的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需要考虑特定的资金作为绿色成本的支出,绿色投资所需要的资金的来源等[2]-[3]。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刘淑华[4]认为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包含社会责任和环境风险报酬的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目标模型为:
上式中: ―企业价值; ―第t年企业经济报酬; ―第t年企业环境报酬; ―第t年企业社会责任报酬;t―时间;i―内含社会责任风险和经济风险的期望收益。
二、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其构建
1.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不断深入人心,环境保护、资源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财务管理主要是解决企业与社会、环境问题,而且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都是以或多或少损坏环境为代价的,因此构件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对实现经济、社会、人文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企业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些发达国家,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环境、资源提供了保障。完善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管理体系,不仅提高了企业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而且促进企业拥有良好的的生存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免受经济中的冲击。因此,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也是企业走向世界经济的必要前提[5]。
2.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绿色财务管理强调的是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经济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时要把握其关键环节,逐步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筹集资金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6]。企业在应用绿色财务管理时,企业所有经济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且有固定的绿色成本支出。企业的绿色筹资体系一般来源于政府的支持、银行信贷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等,在筹资方式应积极借助于绿色负债和绿色股票形式,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上的压力,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绿色形象,加强其在社会中的认可度。
投资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企业在绿色管理体系下进行投资方向的选择、投资方案的制定时,此过程中的绿色成本需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评估投资方案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分配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绿色财务管理是传统财务管理的延续与创新,最主要的差别就是绿色公益金、绿色股利的提取和发放,以此弥补企业在绿色资金方面可能存在的缺口,增加企业的绿色成本,不仅使企业形成自己的绿色企业文化,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自身的绿色形象。
宣传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企业在应用绿色财务管理时,应投入足够的财力和精力,积极开展绿色宣传活动进行市场推广或企业宣传,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三、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绿色财务管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发展,目前还是一种较新的理念,企业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共同携手。
1.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法律制度对于绿色财务管理无疑是最有利的保障。事实证明,治理环境的成本大大高于造成环境污染所获得收益,因此,预防为主是最重要的,避免发生环境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在大中小企业中广泛推广绿色财务管理,国家可以指定一些切实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或者企业必须遵循的强制性标准。
2.政府的规范管理与引导。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规范管理与引导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政府可以推动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对于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政府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改变成本和收益来改变人们的行为,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标。政府部门也可以采用奖罚并行的措施,对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奖励,同时对污染企业进行重罚。
3.建立绿色认定制度。建立健全绿色认定制度也是政府部门引导、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一个关键。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在消费过程中如何避免生态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使其逐步改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绿色认证时,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最终成为一个全新的绿色企业。目前,ISO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拥有该ISO的认证,也就表明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但是绿色认证必须以规范化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前提。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认证制度是引导企业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关键。
4.企业加强自身的建设。企业加强自身的建设是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基础。尤其是大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素质、外部环境条件、利益结构做出各种选择和判断以开展其他活动。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需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转变其利益结构。企业在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前提是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注重生态环境问题。这就要求加大环保的宣传。企业素质是企业行为的物质基础,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素质包括领导素质、员工素质、企业管理素质以及技术装备素质。加强企业的自身素质建设除以上提到的几点外,还需要规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就是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成本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具有相关环保意识。因此,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获得最大的收益,不仅要规范企业、加强自身的企业素质建设,还要推行绿色财务管理。
5.选择典型企业进行推广。我国目前还没有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并获得显著成果的企业,只有在个别生产环节具有低碳、环保、清洁管理方式的企业,如对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用完用尽,对废料废渣的重复利用等等,要使得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首先要挑选一些治理改革的典型企业,比如印刷、水泥等污染相对较严重的企业可以先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取得显著进步后再逐步推广。
6.学术界相关理念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收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为了避免因经济而造成的环境牺牲,企业很有必要防患于未然,主动采取综合性措施,而绿色财务管理就是这样的一种措施。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资料大多数都是由绿色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现在最需要的也是环境会计即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相关绿色指标的确定等。具体的绿色指标有绿色投资率、绿色项目资金吸引资金率、废物再回收利用率、绿色研发费用率等,这一系列指标直接反应了企业绿色化程度和发展前景。
四、结语
目前,绿色财务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相信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财务管理会得到很好地发展。因此,国家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推广绿色财务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去认可绿色财务管理的存在及其应用。学术界对绿色财务管理深入研究,相信绿色财务管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勤.论绿色财务与绿色财务管理.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20(5):105-106.
[2]王晓辉.绿色财务管理内容初探.内蒙古统计.2007(4):29-31.
[3]卿文洁.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形象的互动关系探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8(135):97-101.
[4]刘淑华.绿色财务管理有关问题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59-60.
一、绿色就业的含义
“绿色就业”首次提出是在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基金会和澳大利亚工会理事会联合报告《工业中的绿色就业报告》(1994)中。此后,多位学者对绿色就业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并给出定义,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目前,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主要是以下两种:
1、我国在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课题组,将绿色就业定义为:“绿色就业在经济绿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是指从事经过绿色经济活动的就业。中国的绿色就业可以定义为,国民经济中相对与社会水平而言,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行业、部门、企业和岗位上的工作。”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主任张丽宾在《中国绿色就业的发展》中认为,绿色就业就是采用绿色技术、工艺和原材料进行生产的就业,就是从事绿色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就业,就是直接从事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就业。所有从事经过绿化的经济活动的就业都是绿色就业。各位学者都多角度概括了绿色就业。
总体来看,绿色就业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维度。一是经济维度,即绿色就业的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增长,在就业过程中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就业。这一维度与传统就业目标是相一致的。二是环境维度,绿色就业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就业的过程中节约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的两型社会相一致。三是社会维度,绿色就业必须是体面的工作,不仅仅具有社会价值,而且还能体现个人价值,在此过程中,个人的发展享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与福利待遇,能够实现有尊严的劳动。
二、 发展绿色就业的阻碍因素
(一) 思想因素
人们已经在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绿色就业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但在思想观念中依然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重增长,轻环保”等错误的思想。在这种错误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导致一系列错误的行为。事实证明,我国以往所实行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对突出的政绩,所以某些地方政府仍然采取错误的发展方式,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不仅政府部门如此,而且部分企业也存在着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环境效益,为了自身的发展,只顾局部不顾全局。要想促进绿色就业的发展,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 制度因素
目前为止,我国制度建立的还不够健全,促进绿色就业的制度还不完善。首先,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绿色就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对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自身的支持与发展需要国家给予法律方面的保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目前,我国绿色就业方面的系统法律法规处于缺失状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绿色就业的必要保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对于绿色就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其次,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市场制度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对于现在某些地方依旧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这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模式,促使绿色就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另外,我国市场对环境破坏的惩治力度比较轻,环境资源价格比较低,促使一部分企业在选择接受惩罚与破坏环境之间,会更加倾向于前者,这就促使绿色就业的发展缺乏良好的环境依托。
(三)成本因素
制约我国绿色就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经济因素。绿色就业属于新发展的事物,他所涉及的领域一般也为新兴的绿色领域。这些领域由于刚起步,对资金的需求量特别大。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金物质还不是极大丰富,这就与绿色就业大力发展所需资金这一因素相悖,制约绿色就业的发展壮大。有关报告显示绿色行业领域在创造相同数量就业岗位时所需资金比其他的行业更多。有资料显示,在可在生能源行业,每创造一个新的绿色工作,风能需要投资115万元,太阳能光伏需要投资91万元,太阳能供热需要投资70万元,生物能需要投资14万元。因此,在资金方面阻碍了绿色就业的发展。
三、 促进绿色就业的发展措施
发展绿色就业是中国面对多重危机的战略性选择,在我国就业发展中处于里程碑似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我国应加大对绿色就业的支持力度。同时,绿色就业的发展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渐进持续的发展过程,因而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综合考虑,兼顾现实发展与长远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就业之路。
(一) 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法律制度的健全对我国绿色就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性。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绿色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这阻碍了绿色就业的发展。首先,我国应该出台关于绿色就业方面专门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制定绿色就业的发展战略。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符合资源节约型与环境有好型的社会,制定我国绿色就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的发展。再次,建立促进绿色就业的长效机制。对于能促进绿色就业发展的相关企业评定授予绿色就业企业称号。对于符合标准的企业国家给予政策补贴。对于劳动者而言,可以实施绿色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支持劳动者从事绿色就业。
(二) 对劳动者进行绿色技能的培训
绿色就业的发展必然会促使一些传统领域工作者走向失业的边缘,而对于这些劳动者的再就业,我们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劳动技能的培养,促使他们向绿色就业方向转变。首先,建立绿色技能培训的专门机构。社会上有专门的机构或者场所可以教授绿色技能。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对广大劳动者进行绿色知识的普及。其次,政府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政府对于绿色技术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与扶植其发展壮大。对于绿色技能学习者,也给予一定的鼓励政策,在资金上给予倾斜。最后,在各职业技术学校和各高校增开合绿色就业相关的专业,培养绿色就业人才能力,提高绿领人才的素质,扩大绿色就业的人才队伍。
(三) 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领域的发展壮大,对于绿色就业的发展具有基础作用。绿色经济的主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解决资源能源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首先,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对环境破坏大的能源与资源行业,进行转型,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率,淘汰落后产业,走低碳发展道路。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绿色就业提供平台。其次,政府加大对绿色行业扶植投资力度,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壮大。绿色经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自身的实力比较薄弱,资金缺乏。这就需要政府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从本质上看就业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所以绿色就业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与绿色就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总之,绿色就业是一个系统的的工程,需要全方面的齐心协力。促近国家、政府、社会、个人的相互配合,全面联动,为了共同促进绿色就业这一目标向着更好方向发展。(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丽宾.中国绿色就业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