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建筑设计的科学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第1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1.1合理利用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据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尺度感、温度感、距离感与厚重感等心理感受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红色在建筑中的大量使用会使人内心充满热情的感受,建筑空间会产生一种温暖、喜气的气氛;蓝色则会使人平静,给人以清凉的感受;明黄色会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心情,使人充满希望;而置身于绿色的环境中的时候,人的心绪会趋于平静,思维也会冷静下来。由此能够看出,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对于不同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对人们的情感、情绪以及工作状态产生积极作用。例如在南方气候较为炎热的地区,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则可以较多地使用蓝色、紫色等冷色调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受,而在北方气候寒冷的地区,可以使用红色、黄色等暖色调颜色,使人们感受到温暖的环境。

1.2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空间的围合设计

就建筑墙体的高度而言,若其高度比0.6m低,那么建筑空间则完全失去了合理感;如果建筑墙体的高度增加到1.5m,那么此时的建筑空间从整体上会体现一定的围合感,同时还具有连续性;当这一高度增加到2m或者2m以上时,建筑空间将产生强烈的围合感,同时兼具空间划分作用。从墙体的布局角度来看,平行墙体,例如建筑中的走廊与通道等地,较L型墙体的垂直面具有更强的围合感,并且还有更加明显的导向性和方向感。而在方向感上,U型墙体的垂直面最强,并且在“U”的朝向敞开面,建筑空间拥有较强的渗透感。

2基于节能策略的建筑空间设计

当代建筑空间设计与结构设计是其与传统建筑区别的重要特征,传统建筑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建筑空间设计上是较为孤立且封闭的空间,但现代建筑在空间设计上较多地体现了空间的流动性,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空间形式。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建筑设备的丰富为人类提供了舒适的行为环境。并且建筑中应用了大量的空调、暖气、通风等系统,建筑的整体能源消耗中,环境气候控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绿色建筑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建筑节能设计在强化建筑空间设计科学性措施中是一项重要内容。

2.1建筑表层空间

建筑的表层是作为一个存在于其内部微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相连的界面。在目前建筑节能设计中,多使用玻璃幕墙系统。这种系统的运用使建筑的拥有了“双层表皮”,“双层表皮”在建筑表面形成了一个微观空间,从而让建筑拥有了调节气候的功能。双层空腔表皮是一种建筑外表皮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更能够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从而提升了建筑空间设计水平。这种技术在国外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例如在英国伦敦的瑞士保险中心,该建筑就是把表层空间进行了局部放大,并将其作为公共空间,在建筑的环境管理方面,这种做法能够实现按照不同季节的要求进行环境管理。

2.2建筑内部空间

在传统建筑中,由于不同地域中气候的差异性,建筑空间设计方面也产生了相应的适应型结构设计。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其气候较为湿热,当地的传统民居建筑与北方的“四合院”都是具有进深布局的围院式建筑,但是在空间尺度方面二者却不尽相同。由于该地雨水较多,气候潮湿并且夏热冬暖,当地的传统民居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十分注重通风与防热。当地建筑以紧凑的梳式建筑群落布局实现遮阳通风的效果。通过将庭院的空间尺度收窄达到防热的效果,并在建筑纵向进深中设置贯通的“冷巷”。以上两种手段的结合有效地改善了建筑内部的“微气候”环境。

在湿热地区,建筑在空间设计上注重“过堂风”的通风效果,即加强空气对流以提高人体的舒适性与增加湿热空气的流通性。但是在实际建筑空间设计中,不仅要注重通风性能,还要解决防热问题。当地建筑通过紧凑的布局,相互遮阳而解决防热问题,再利用组织结构导入外界气流,提高通风性能。在夏季,无风或者弱风时,利用冷巷与门廊引入气流,使之在建筑阴影中冷却,同时建筑庭院中受阳光照射,温度较高,由于庭院与冷巷中空气的温差,冷空气会从冷巷中流向庭院中;在强风时,建筑冷巷中空气灌入,流速较大,而庭院中空气相对封闭,由于大气压强的差异,庭院中的空气会向冷巷中流动。如此便解决了防热与通风两项问题。

3结束语

第2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关键词】转型发展 建筑设备 教学改革 应用技术型

《建筑设备》作为设置土建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章节包括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和建筑电气三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了解建筑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建筑设备的系统布局。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目前在《建筑设备》的教学过程中,也正处于学校积极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背景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响应转型发展时期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针,深入开展了《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 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1课程是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加强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改变《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建筑设备》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2《建筑设备》作为注册建筑师、设备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如果能结合以上考试大纲来开展《建筑设备》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与各类执业资格考试相联系,课程实践环节与当下建筑设计的发展相适应,可以使学生初步具备综合考虑和合理处理各建筑设备系统与建筑本体之间关系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一定基础。

1.3现在用人单位更希望大学生能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创造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践环节掌握初步走向社会的能力。因此开展和完善《建筑设备》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社会需求,通过自我锻炼,有针对性提高而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2 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现状

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经分析总结得出,目前《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授课主要以基本理论、原理为主,结合工程实例过少;

2.2教材内容繁杂、没有针对性,教学内容不能体现专业特点;

2.3教材部分内容陈旧,与建筑设备新技术的发展及新规范、新标准的出台不能完全同步;

2.4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我校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全,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有关建筑的课程操作等存在困难,教学计划的实践学时未能正常进行;

2.5考核方式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形式过于单一。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效果,阻碍了我校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无法使学生从建筑设计开始就对建筑设备系统的运用做出主动地设计回应。由此可见,《建筑设备》课程现有的教学方法及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转型发展时期我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 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充分遵循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淡化《建筑设备》课程中相互独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课与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特点,对建筑学专业,重点应放在满足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安全性的建筑设备的选择及对各种建筑设备的统筹布局上,教学内容要增加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室外给排水工程概述,以满足建筑特殊功能的建筑设备设计及配套设施设计的要求。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结合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传授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本课程可采用三维动画、设备实物图、现场施工录像、工程制图等手段将建筑设备的大量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具体的设计、施工方法。在使用建筑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注意板书和课件的有机结合。比如:在讲授建筑给水系统所需水压的确定时,坚持用黑板讲解水压计算公式的意义,然后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3.3实践教学的改革

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发实践教学平台,重点联系能全面反映建筑设备功能和布局的实训场所,使学生参观后能生动了解建筑设备在建筑中的系统布局,同时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实现对建筑设备的初步设计。如在讲解集中式空调系统时,带领学生参观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图书馆,看人工制冷机、表面式冷却器、冷却塔、风机、送排风管道、送回风口等。如此一来,学生会很容易地记住集中式空调系统的4个组成部分,即工作区,空气的输送和分配部分,空气处理设备部分,空气设备的冷、热源部分。

3.4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对学生的考核中淡化技术细节,重视工程原理和方法的考核,重视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根据建筑学专业特点,课程考核应重视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的考核。因此,考核采取平时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在平时作业中,强调从设备体系角度出发,锻炼学生以技术构思为出发点的建筑设计能力及建筑设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期末考核中,强调对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内容的考查,使学生熟悉大纲内容,为未来的注册建筑师考试打下一定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基于转型发展的地方院校重点培养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建筑学等专业开设的建筑设备课程要紧跟科学发展的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授课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把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培养出适合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建筑模型;运用

1 项目教学法概述

大约一个世纪前,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871―1965年)首次提出项目教学法,并且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随后逐渐被各国广泛接受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一般认为,项目教学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而“项目”可以是一个需要认识和解决的特定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以生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提出一个由复杂真实的问题和精心设计的任务构成的“项目”,并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等不同组织形式,围绕“项目”,通过查找文献、调查研究、讨论等方式展开活动。整个项目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探索研究完成,是一个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教学过程。

2 园林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现状

2.1 学生学习情况

高职高专的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美术、构成以及材料等课程的学习后,在平面和立体构成、色彩、材料运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为建筑模型设计与制造的课程教学打下了基础。

2.1.1 学生缺乏对模型制作课程的正确认识。

在很多学校,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学时减少到40学时左右,与众多设计课相比,其分量在减少。不少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设计软件上,认为今后主要是从事设计或管理工作,对模型制作技能要求不高,只要了解一点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生投入学习的精力不多。

2.1.2 学生缺乏将平面设计转换为立体模型的空间分析能力。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将平面设计成果转换为立体实物模型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设计分析、空间想象、过程解析、实践动手方面的能力。学生前期的设计课程学习都是以平面为主,很少接触立体空间的分析,立体构成方面的内容也较为缺乏,使得学生在将平面设计图转为立体模型时,对尺度、比例及细节方面把控不足。

2.1.3 学生缺乏对各种材料的模型制作方法全面了解。

对于同一种材料有许多可以采用的成型加工方法来制作模型,但在教学中,由于学校的不同,或教师之间的兴趣不同,选择实际模型制作的方法和过程有差异,每位学生实际参与制作的模型数量有限,掌握的模型制作经验不够全面。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仍缺乏正确选择模型制作方法与工艺的能力。

2.1.4 学生掌握的模型制作技能和水平普遍不高。

表现性模型非常强调模型的真实感,在制作模型时学生应能正确感知精度非常关键。由于学生的实际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高,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处理造型、结构、保证尺寸精度、表面肌理效果方面与要求都有很大差距。

2.1.5 学生缺乏模型制作的综合训练。

虽然在模型制作课程之前开设了必要的基础课,但许多学生并没有认真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以致制作的模型作品与设计图对比有差距、用人体尺寸检查不够合理、分析色彩搭配不够协调、选用材料与工艺不够正确等,就是到了毕业设计阶段,这些问题还是经常出现。因此,加强模型制作的综合训练,是模型制作课与其他专业课和实践课程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2.2 课程教学情况

目前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考核和评价系统主要以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为主,主要针对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效果进行考核,缺乏对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的考核评价。由于模型制作实训的过程主要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很难对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做出准确的评价。虽然现在国家已经有相关的建筑模型制作员的专业教程和考核标准,但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模型制作课程课时量的限制,理论教学相对薄弱,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核存在难以实施的问题。由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现在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个院校的考核项目和标准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形成完善的考评系统,还需要花费一定的实践进行探讨和研究。

2.3 实训条件情况

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开设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其实训过程主要着重于建筑实体和小型规划上面。模型制作课主要是相关设计课程的辅助,培养学生设计创作、动手制作和立体空间思维三方面的能力。目前的实训教学手段主要着重于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没有针对模型制作行业进行教学实训。而且,由于成本和加工机械等方面的因素,一些模型制作行业中大量采用的材料很难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一般来说,学生的建筑模型作品主要以“工作模型”和“方案模型”为主,相对简单,其设计的图纸常存在片面考虑局部和对比例大小掌握不好等问题。建筑模型的实训教学需要具备一定面积的实训场地,但由于教学投入的问题,目前很难提供设备完善和系统化的实训场地。

3 在《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项目教学法

3.1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针对性不同,园林专业主要以绿化设计为主,景观专业主要以景观小品设计为主,城镇规划专业主要以建筑及建筑整体空间营造为主。在课程主要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时,根据地块大小、设计比例、物件尺度、精细程度以及表达目的等方面的要求,不同的专业在课程教学的设计、组织、流程、考评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别,从而体现课程的针对性,使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2 课程教学设计的组织

针对本专业的教学特点及学时安排,结合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将课程流程分为基础知识、模型设计与制作、模型展示与表现三个项目阶段,详细内容及任务分配如下表1:

3.3 课程教学任务设计

课程教学任务设计,见表2。

3.4 课程教学进度设计

课程教学进度设计,见表3。

3.5 教学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考核方案考虑到教学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需要,采用工作过程评价和工作成果考核的方法展开,将学习的过程和成果以职业工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内容见下表4。

4 总结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将教学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部里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在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城镇规划专业学生参与完成了广西首届园林博览会柳州园模型制作、柳州市柳侯公园“中华园”模型制作,这两个作品分别被遴选为优秀作品参加了2012年、2013年中国-东盟学生技能展,2015年完成了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景观模型制作,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马鹏超.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力学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5(15).

[2]王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5(11).

[3]羊双全.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技术专业中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4(9).

第4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关键词: 艺术性 科学性 游戏创作

现代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探索

现代的建筑设计发端于19世纪后期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建立在理性的功能主义之上的。在空间功能的布局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玻璃的大量使用,为室内空间争得了发展的更大自由,空间的流动在技术上变成了可能,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

当时展到21世纪时,室内设计在新世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对视觉、情感要求的日益变化、提高,对审美要求的挑剔与自我的张扬,这些必然促使我们年轻一代设计者在设计别墅时须正确地对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把握。

18世纪德国伟大戏剧家、诗人、美学家和哲人希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 1759_1805)提出了“游戏冲动”审美理论。提到:艺术必须摆脱现实,并以加倍的勇气超越需要,因为艺术是自由的女儿,人正是通过审美才能达到自由。当代日本著名建筑师相田武文用一套“建筑游戏观”来阐述他的建筑设计。他说,在消费社会,建筑的任务就是要为人们出一个好的作品,一个自我主张的作品。通过游戏式的轻松构思,运用构成的美学原理,来表达自我心身的需求。相田武文本人就是用搭积木的方式来从事建筑设计。20世纪末,美国出现了一种花花公子式的建筑思潮,即所谓玩建筑,运用一种“设计冲动”来表达另一种方式的设计理念。打破传统,寻求自由,在现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得到一种心灵的释放,在“自由别墅”享受轻松生活。

如同当代美国著名建筑师约翰森(J.M.Johansen,1916-- )曾有这样的一段对白:“像许多未来的建筑师那样,我的童年也是在做空间和围棋的游戏中自得其乐度过的,用可伸缩的梯子搭建树屋(Treehouses),在泥土中打洞穴和挖地道,用包装箱做成屋、桥和墙,所有这些使构成了我少年的丰富经历。事实上,这些经历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融合进了我成年的建筑设计中。”这一段话中,说了成长之后做的很多设计,是他的童年时代做过的游戏的继续。1957年,设计的林中别墅整个是座桥,溪流从底下穿过,无可置疑的是,约翰森创作的时候,“游戏活动”占了主导作用。他把儿时的“游戏”放大了许多,这是在玩建筑,超越自我,释放自我,体现一种自我的个性。

现代建筑科学设计的探索

科学性在古典时期就已广泛被应用。如同;古希腊的柱式、古罗马的拱券柱廊、中国木结构的梁架体系等等。随着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的大量使用,设计中的科学性作用越来越强大,从而建筑设计的概念也逐步变化。在现代建筑的国际式设计中,装饰的效果是通过科学地应用简洁的造型和材料纹理,在布置手法上注重各种器物之间的统一和谐,创造平静惬意的整体空间环境气氛来实现的。

科学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范畴非常大,不仅仅是在材料的选用、空间的布局、设施的设置等等。而是一个综合的、合理的、科学的应用与设置。如同,老年公寓的设计,在社会方面;1999年10月1日施行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还有《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等一系列的设计法规,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便。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老年人体能心态,老年人的方便、安全。由于年龄的变化,步入老年后人们的体能、心态都会逐渐改变,形成老年特征,体现为:视力会衰退,眼花,色弱,甚至失明;步履蹒跚,行走障碍,抬腿困难;动作迟缓,准确度低,常需要较宽松的空间环境;在心理上多有孤独感,更需关怀,相互交往,这些特征就构成了老年人装修设计的前提。在设计中,走道和过厅并非仅从造型艺术考虑,主要要着眼于不要迷路忘房,迷失方向,简捷大方,好记房间。地面材料应有防滑,具有弹性,在墙面0.90m和0.65m处设φ45~50mm圆杆扶手,起保护作用。设置过道照明灯,采光普遍较暗,使老年人从亮处进入暗处的适应度快速调节。卫生间特点为:色彩朴实,设置简单实用、注意地面防滑。老年人久居的房间在设施上应注意:设置电话、紧急呼救按钮等。在装修方面应注意:墙体阳角部位应做圆角,灯具不宜复杂,墙面不要采用纤维质软装修,宜用粉瓷类,地面宜用硬质木料或富有弹性的塑胶材料等。总体要求力求朴实大方,不刻意追求豪华,平整防滑,体现老年人方便、安全的心理特征。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设计中更需要科学性。如同生态环境日意恶化的今天,“绿色”设计的提倡也是科学性的一种必然结果。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现代建筑设计的又一个基本观点,是在创造空间环境中高度重视科学性、艺术性,及两者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的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建筑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空间环境的设施设备。现代建筑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建筑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并已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和绘图。贝聿铭先生早在80年代来沪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空间的视觉形象。

第5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一)优化选型原则首先,优化结构体系。在结构体系设计中,需要全面掌握建筑基本构件特征,根据建筑、环境、荷载、使用情况选择优化方案,并且判断各种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结构单元;然后借助平面、线型、叠合、交叉等集合形式对结构单元予以转换,使其成为主要结构体系。其次,优化结构布置。在保证建筑使用需求与意向的情况下,对建筑楼层盖水平、柱墙竖向支承系统、基础系统予以优化布置。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承载力、侧向与竖向变形、地质条件、支承作法等结构性展开对比,明确其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与优越性。(二)空间作用原则建筑物属于空间结构,在结构概念设计中,一定要保证建筑物内各个结构空间作用的合理性,恢复其原有结构,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与可靠性。(三)结构延性设计原则通常而言,结构延性主要是由延性系数表示,其主要就是结构极限变形和屈服变形的比值,此项比值越大,结构延性越好,如果构成整体结构的构件都具备良好的延性,那么,整体结构本身就会具有良好的延性。(四)强柱弱梁设计原则强柱弱梁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建筑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塑性铰先出现在梁上,而不是在柱上。(五)等强度与耗能设计原则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首先考虑的就是等强度与耗能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必须避免因为设计考虑不周,或者施工不当,导致水平承重结构出现破坏,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薄弱环节的设计,尽可能做到等强度,同时重视耗能设计。在选用耗能构件的时候,需要对以下几点内容予以注意:一是,耗能构件屈服应力依然处在弹性阶段,也就是说,其屈服在整个建筑结构中是局部性的,不会导致建筑整体破坏。二是,为了更好的消耗地震能量,耗能构件的数量一定要满足设计要求,并且保证构件具有良好的延性。三是,耗能构件不应选择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如剪力墙、柱等。

二、概念设计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结合建筑实际要求,选用合理、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在实际建筑工程建设中,对建筑结构设计要求非常高。要想有效应用概念设计,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就要保证建筑设计师具有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力,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现场地理环境、材料供应能力等问题,同时,对结构框架的抗震节点、应力、总体布局等进行全面控制,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而确保建筑建设的顺利完成。比如,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充分分析可预测以及不可预测的因素,重视整体概念设计理念,采取一些隔震对策,尽可能降低地震或不可抗力对建筑物的影响,避免建筑物受到破坏,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预期效果。(二)不能盲目定论,选用合理的计算简图计算简图是建筑设计师进行结构设计计算的前提与基础,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筑设计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计算简图,在确保数据精准的条件下,进行结构概念设计,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完美,避免出现因为建筑结构设计不当影响楼层稳定性、安全性的问题,进而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三)不可太过依靠计算机,正确分析计算结果在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中,建筑设计师主要就是借助计算机完成计算,因为计算机软件种类较多,又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计算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针对此种情况而言,需要建筑设计师根据自身专业水平与业务技能,认真分析计算结果,展开反复的对比与审核,输入正确参数,选用合理、科学的计算结果,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理想化、科学化、人性化、安全化。

三、结束语

第6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1数字化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数字化概念的概念是复杂的。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以往我们用于传递信息的一些载体,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对于快速交流信息的需要了,所以,数字化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运而生。这种载体的优势不仅在承载量上,也在便捷的运输方式上,远远优于传统的信息载体,传统的设计载体,比如笔和纸张,在使用中存在着很多缺点,如制图所需的时间过长,或者比较容易损坏和不易修复等等,而计算机设计就完全克服了这些缺陷,它较传统设计载体更适合保存设计资料。显然,这种运输信息的方式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建筑行业当然也包括在内。不仅一些传统的建筑施工工艺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建筑形式也会随着这一改变而改变。这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的这种普及必将在抽象的空间上大大缩短我们的距离。

2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层面上影响着建筑行业,虽然其本身只是一项新科技,但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而且包括设计观念和手法的重大转变。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了设计中的一种专门的理念和方法。自从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建筑业的设计领域至今,虽然其在发展历史上远远短于其他建筑设计技术,但是其发展速度之快,应用之广却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完成设计工作中的一些繁琐复杂又非常需要精确化的数据,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需要设计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自从有了计算机设计方面的技术,这种情况就被很好的改善了,它可以将设计草案更直观,更准确的反应出来,为工程的设计环节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也为设计方案的实施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计算机应用技术以不仅改变着建筑设计的效率问题,也通过这一改变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设计理念,是对于传统设计理念的挑战。笔者在参与洛阳市洛南新区总体规划设计中实践中,就使用了各种高科技的计算机设计技术,不仅高效率的完成了工作,还对建筑设计的一些具体细节进行了创新改造,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这都是计算机设计方法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的改变。下面,我们就建筑设计方法中的一种———CAD技术在建筑设计各个阶段的具体功能和应用,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

2.1可行性分析

项目投标运用计算机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的巨大优势,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和预测,以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在对于任何一个建筑项目进行施工前,将设计的总体方案输入该系统进行数据上的比对和分析,会得到一个较为科学和客观的评价,因为该检测系统会根据工程的可行性给出具体的建议,并纠正其中不合理的方案,给建筑工作者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方案和计划。使用该技术在生产和扩建前期,就节省了一笔很大的不合理的工程投入的案例比比皆是,科学技术研发的目的就是使其为人所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好处,所以每个公司在进行一项建筑设计时,都应该将各种手段灵活运用,充分发挥计算机建筑设计手段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并在实践中加以实行,否则计算机设计技术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2.2概念设计

建筑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是设计的最关键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建筑的大致雏形已经出现了,即使作出了具体操作上的调整,也不会有太大的实质性上的变化。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依靠的是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想象力,来完成对建筑雏形的基本规划,但是自从有了新型的计算机设计技术依赖,在建筑的框架的大体构建的最基础的阶段,可以呈现出一个更加丰富和更加立体的建筑的大体雏形,现代的国际一流的设计师,都已经能很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也能在设计过程中灵活的应用这项技术。

2.3方案优化

在有了基本的设计草案后,得到了建筑物的大体框架后,方案优化指的就是将设计中的各个具体细节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和改进,对于建筑物的各个具体楼层的具体设计,和对于电梯和水电等装置的设置,设计中可以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所有信息,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在有了计算机建筑设计方法后,我们不需要对各种设计细节进行逐一的人工检验,只要把具体数据和详细资料录入到计算机处理系统中,就可以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我们根据评价和修改建议进行修改即可。

2.4设计制图

计算机制图技术现在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建筑设计师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一系列的设计,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具有显示直观,方便保存,操作灵活的特点,是以往任何设计工具所不具备的,也是它在设计领域的独特优势。我们不仅可以在电脑上完成设计的制图,还可以对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掌握,因为计算机设计系统中的纠正功能会帮助我们完成这一任务,这是我们人工作业所无法达到的。设计施工图和细部大样可选用建筑构造详图库和建筑构配件库中的内容拼接装配进施工图中。一旦设计工作完成之后,CAD系统可以自动提供各种设计的技术经济文件和告,连同全部设计图纸一并提交审议。使用CAD技术在施工图阶段产生的效益十分明显,大大减轻了设计人员的绘图工作量。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建筑设计部门的CAD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大都是从辅助施工图设计和绘制透视图开始的。

第7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1.1个性化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应对设计尺度有精确把握,并能够有机融合周边环境﹑立面造型以及平面设计元素,确保建筑物具有更便捷的应用功能。通过现代造景方法以及设计手段,使建筑物表现得疏密有致﹑结构错落,同时能够与周边环境保持和谐。1.2室内空间绿化首先是室内外空间的一体化设计。通过现代设计方法,使建筑物结构表现出更为通透的室内外格局。例如建筑物的内庭院以及大厅,设计人员可在上部位置额外加装一个可调节屋顶,根据不同时间或季节,由人工控制屋顶来调节室内温湿度。其次是室内外景观的一体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各种设计手段达成室内景观的一体化设计,这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与造景中已经应用颇多,延伸室外景观,将其与室内有机连接,从而在室内和室外表现出鲜明的景观对比。

2环保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2.1建筑总体环保理念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总体建设的灵魂所在,设计规划的高质量能够体现出设计理念的科学性与清晰性。同时,设计方案还应注意对布局问题加以解决,确保环保目标的实现。现代城市可视为一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生态系统,其对于信息数据﹑能量以及各类物质传播的畅通性具有决定性影响,例如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和谐统一,总体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等等。所以城市建设规划团队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地质特点以及地理环境等各类因素,结合环境承载力以及节约理念展开总体设计。2.2建筑单体环保理念建筑单体结构设计应符合环保设计标准及相关要求,此外还应对能源节约等问题予以充分考虑。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其人均占有量却相对较低,所以建筑设计更应重视节能环保。以外墙保温为例,在建筑结构外墙部分中预设保温层,将保温砂浆﹑苯板填筑在外墙内侧。通过建筑实践发现,外墙保温产品具有较长的应用时间以及较为成熟的技术,同时其检验体系也日臻完善。在建筑墙体保温中,墙内保温仅仅以梁柱内侧以及建筑内墙内侧为主要保护点,而与建筑内墙板相互对应的外墙模块则无法得到保温材料的保护,且会受到冻融以及露水浸渍等作用影响而导致保温隔热墙面发霉或者开裂。外墙内保温技术中以增强石膏聚苯保温板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取适量聚苯板以及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贴在内墙上,其中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主要原材料为聚苯乙烯树脂,受发泡剂作用影响在加热预发泡后通过模具制备而成的塑料板,内部封闭微孔数量极大,又称之为EPS。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具有相对较小的表观密度,同时其导热系数以及吸水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具有较强的隔音性能。EPS具有均匀的材料结构﹑高尺寸精度以及高机械强度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建筑外墙保温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

3结语

第8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摘 要:分形学是数学中非线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数学思想在建筑设计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本文首先给出分形学的相关概念及分形几何图形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就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探索,分析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具体应用,最后,对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分形学;建筑设计;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再单纯的注重建筑的实用价值,更注重其视觉的美感。分形学在建筑设计的很多方面都有所应用,比如说表皮的分形、体的分形、细部构造分形等等。

一、分形学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一)分形学的概念

作为非线性科学中重要概念之一的分形学,其“分形”的含义字面上理解为“破碎”和“不规则”。分形理论作为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阐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分形几何的特点

1.分形几何其实一直都存在于自然之中,比如:著名的KOCH曲线,给出一条直线段,将这条线段中间的二分之一部分替换为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并且,在新的图形中,将图形中各个直线段的三分之一部分继续用等吧三角形的两条边进行替换,反复的进行操作,就形成了KOCH曲线,这条曲线的构成主要利用了分形学的原理。2.分形几何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具有自相似性质的无限精细结构,将事物的自然形态看作是拥有无限的嵌套层次的逻辑构造,并且不因为尺度的变化而改变其相似性。

二、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具体应用

建筑设计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建筑的美观,更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问题,因此,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讲究科学性的研究性工作。分形学作为数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其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相当广泛,下面就具体的介绍一下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应用。

(一) 分形学在建筑的表皮设计应用

在这个方面的应用,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场馆水立方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水立方以其简约大方的形象设计为广大的中外游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设计理念源于Wearie Phelan提出的“无限等体积肥皂泡阵列几何图形学”的问题解答。首先,需要生产一个与建筑物相比更大的Wearie Phelan泡沫结构阵,然后,将这个生成阵以其中的某一个矢量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将建筑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中的泡沫结构剪切下去,之后剩下的部门作为建筑的屋面以及墙体构成。这样,基本的“水立方”就宣告完成了,其中,泡沫构成的建筑结构按照三个正交的坐标轴规律的进行重复构建,从而形成整体的建筑模型。分形的理念在水立方的墙体建筑以及屋面的设计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基本的结构体是利用了旋转和切割等方法加以实现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体观极强并且还很微妙。

(二)分形学在建筑的“体”的设计应用

1.建筑的三维分形设计。建筑的三维分形通常被称为是“体”分形,就是建筑的“体”通过适当的旋转、缩放和线性转译等相关的分形操作,把一个简单的单元变为很多个相似或相同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合理的组合在一起,进而组成了更高一级的粒子单元,工作完成之后,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转译,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很多无线多层级的单元组合。2.彼得·埃森曼的尺度缩放。美国著名的前卫建筑是彼得·艾森曼设计的的住宅是复杂性科学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首次正式应用,他充分利用了分形几何中的比例缩放原理,运用立体‘L’形的复杂旋转构造成建筑的体量,是建筑师第一次有意识的运用分形几何来表现建筑的复杂与多元。

(三)综合体分形设计

建筑师祯文彦设计的螺旋大厦( Sprial Building,1985),以“正方形”作为其建筑的“生成元”,通过缩放的方法构造出一系列的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并将其用于建筑当中,实现了建筑的分形构造,并且,除了利用分形维度理论之外,还融入了很多异质元素,进行有序的拼接混合,充分体现出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混沌与秩序之间的同构原理。建筑师本人声称:“螺旋大厦的建筑设计理念同城市的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是要将自身完全的奉献出来,让人们随意的进行切割,在被完全的肢解之后,重新获取生命”。设计师就是要有建筑本身的复杂多元性来体现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三、分形学在建筑设计发展中的展望

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师们就在不断的寻求建筑设计方面的突破,希望能够对原有的建筑语言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有个质的飞跃。现代数学中的分形理论以其所具有的“自相似性”、“无尺度性”、“尺度层次”、“尺度变换”等特性,引起了建筑设计领域学者的极大关注,并且不断的在建筑设计方面予以大胆尝试,并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设计出的建筑物更加的贴近大自然,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但是,毕竟还是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尝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认清国内的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和社会对其的认识程度,不能单凭自己的想法,随意的进行设计,否则设计出来的作品一旦不能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此方面的设计发展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注重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发挥其最大的设计优势。如今的时代,为新形式、新思维创造了优越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国建筑市场,正处于异常活跃时期,要牢牢把握机会,为建筑设计的质的飞跃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第9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范文

关键词:使用后评价;建筑设计;影响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的点睛之笔,它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追求审美的当今时代,建筑设计师更是应该力争完善建筑的设计工作,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些美观实用的建筑。使用后评价作为西方建筑设计工作中的一个必要程序,近年来开始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得到应用,并对建筑设计工作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使用后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谈论了使用后评价体系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希望能够推动使用后评价体系在我国建筑设计工作中更为良好的应用,以提高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

一、使用后评价系统的相关问题分析

使用后评价的英文缩写为POE,它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环节,在西方的建筑设计工作中一直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而对于我国的建筑设计工作而言,这种使用后评价系统的应用才处于起始阶段。因此,加强对于POE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是当前我国建筑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做好的一项工作。本文接下来分析一下使用后评价的概念以及其他的相关问题:

使用后评价系统的英文名字为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其字面意思就是使用后的评价。而具体对于建筑设计工作而言, POE系统是指工作人员在建筑建设完工的若干时间后,使用一种比较规范且系统的程序来收集使用者对于建筑物环境的评价数据及信息;然后,工作人员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达到对于使用者对目标环境评价的掌握;继而,工作人员将掌握的使用者的评价与最初的建筑设计目标做一定的比较分析,来鉴定建筑物的设计环境对于使用群体需求的满足程度;最后,工作人员通过将这些非分析比较的信息进行汇总,形成一种对于信息的管理,达到对于后来的设计人员的启示,以推动建筑效益的提升。

使用后评价系统的运行流程以及各个环节的内容可以用下图一来展示:

明确所要评价的对象以及目标和原则确定所要评价的内容设计进行评价的方案(选择接受评价的人群以及评价方法)采集评价的数据(利用问卷调查、访谈或者是其他的科学方法来进行)分析采集的数据并得到评价结果(以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撰写评价的报告,并将评价的结论加入到以后的建筑设计中。

应用使用后评价指导建筑设计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则可以用下图二来表示:

使用后评价的基本思想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应用方法,它具有的功能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它能够对建筑物的性能实施全面的评价,以达到对于建筑物存在问题的及时发现及补救。再者,它还可以通过对建筑物的品质进行检验,发现建筑物潜在的问题以及人们对于建筑物的使用需求,从而提出改进建筑物的意见。此外,使用后评价系统还能够对建筑策划的相关内容及目标进行检讨,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从而使设计人员设计出更完美的建筑方案。可以说,使用后评价体系对于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它强调建筑设计的科学、民主以及社会化,建筑设计经过使用后评价体系的作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性化。

二、使用后评价对于我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使用后评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响因素,它对于建筑设计发挥着极其良好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引入使用后评价体系的思想是非常必要的。使用后评价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论:

1、为建筑设计引入了科学的实证精神

使用后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建筑使用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及归宿来评价建筑设计的,而且它强调以科学的方法来收集信息并进行判断,追求所有的数据及信息的严密可靠,这是对建筑评价工作的一种合理的规范,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建筑设计人员评价建筑设计的主观性。使用后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还要经过全面的检测,并且取得所有使用者的集体认同。这样一来,整个建筑设计的评价工作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科学的实证性,从而保证了建筑设计的总体设计质量的高水平,并且避免了未来建筑设计中许多弊端的再度出现。可以说,建筑设计中POE系统的引入,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就是一种设计人员思考及评价方式的科学化变革。

2、优化了设计的思维方式及思考空间

使用后评价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拓宽了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设计人员的设计空间,从而使得建筑设计工作变得更具有创新性。使用后评价体系的思想是以使用者的群体取向作为评价的标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充分地顾及到使用者的使用心理需求以及其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比如建筑的民族差别、气候差别、居住群体差别、文化程度差别等。建筑师进行设计,必须兼顾各个方面因素的需求。这就使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不得不以一种新的思考角度来考虑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建筑设计的需求。比如设计师在应用使用后评价来进行设计老人的居民住房时,他一定要从老人的居住需求来进行设计,使设计符合老人的心理及生理要求。

3、促进建筑设计管理及决策的科学性

使用后评价系统具有一个极其严格的信息评价及反馈体系,这就为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从而使得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变得更加慎重也更加精确,从而使得建筑设计的设计目标以及设计方法和设计标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趋于科学化。POE系统要求建筑设计工作建立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以及对于资料信息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这就使建筑设计人员在参与决策管理工作时必须摆脱个人狭窄的思维以及主观臆断性,使建筑设计的决策工作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

4、推动了建筑设计工作的民主化进程

POE评价系统将建筑使用者的因素直接加入到建筑设计的评价工作中,这就使得建筑使用者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有了发言权,而且通过使用者的评价信息反馈,以后的建筑设计工作也必将考虑到使用人员的使用需求。比如普通住房的设计,在住房设计建造完成以后,住户会对住房的外部环境、住房舒适度、内部摆设、光线和色彩等各个方面形成一定的评价,使用POE系统就可以将这些评价信息有效地收集起来,从而为以后的住房设计提供比较民主化的设计借鉴信息,以促进整个设计的民主化。这样一来,建筑设计工作就不再是设计人员单方面的工作,而成为了整个社会参与的一种公共性的事件,设计人员设计出的建筑方案就会更加具有民主性。因此,POE系统的引入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设计工作的民主化进程。

三、结语

使用后评价对于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建筑设计的设计水平,因此,我国地建筑设计人员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必须努力地将这个设计评价因素引入进来,使自己的设计更趋于科学完备。

参考文献:

[1] 史晓霞,郭锐. 使用后评价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在我国的意义[J]. 城市建设:下旬, 2011(05)

[2] 高喜珍,李裕. POE及其在公共建筑使用评价中的应用[J].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