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产资源企业范文

矿产资源企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企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矿产资源企业

第1篇:矿产资源企业范文

本文以矿产资源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IMM模型,同时参考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化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基本评价指标,并运用具有匿名性及统计性的德尔菲法提出修正后的五阶段成熟度模型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由此构成了本文评价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体系。一套完整有效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必须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原则。所以,在推出了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之后,从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考虑,需要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这就必然涉及到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的衡定问题。由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5]作为处理定性问题定量分析的通用方法,不仅能有效处理多目标决策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同时具有灵活简洁的优点,因而本文引入AHP方法来确定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对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定量分析,进而对矿产资源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

1评价体系构建及数量分析方法

1.1评价体系的构建(1)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左美云等[3]提出的五阶段信息化成熟度模型(IMM)对后继学者及管理者在研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问题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IMM模型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模型,在具体运用时,还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更为具体的细分类指标。因而,本文引入IMM模型,并运用德尔菲法,最终确定针对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阶段评价模型并制定出与之相应的细分类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评价体系。需指出的是,考虑到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尤其是在现代工业化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借鉴专家反馈的信息,本文由此提出的评价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阶段评价模型与IMM模型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我们将IMM模型中强调计算机技术的技术支撑级改进为信息技术引入级,这一改进体现了在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突出作用。其余4个信息化成熟度层级分别为:信息系统普及级、信息系统集成级、信息资源管理级和信息化成熟级,而且模型中的各层级从信息技术引入级到信息化成熟级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层级越高,说明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该评价模型中的各阶层所反映出来的关键特征或关键状态见表。以上是我们建立的反映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阶段评价模型,然而该评价模型仅仅是反映企业当前信息化所处的状态,而该状态的具体特征却需要由具体的评价指标来呈现,因此,还必须构建相应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系统地评价企业的信息化水平。(2)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当然,要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必须要遵循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的构建原则。具体而言,科学性,是指从实际出发,注重企业信息和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可操作性,则注重指标设计既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同时能将其量化,以便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系统性,则强调指标设计在尽可能少的基础上,保证评价指标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前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程度,并且能够对企业未来的信息化进程也能有一定的反映和指示。根据这3个原则,并结合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实际、刘志妍以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推出的企业信息化基本评价指标,同时采纳信息专家对初始信息指标的反馈信息,最终确定了以企业信息化应用环境、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人力资源投入情况和企业信息化收益情况为一级评价指标和相应的19类二级评价指标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5个一级指标的设定,参照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推出的企业信息化基本评价指标,不同的是,考虑到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不仅运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更多的是为各个具体的执行目标所服务,同时,安全更应该是矿产资源企业基础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用信息化应用环境替代了基本指标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将基本指标中的安全指标并入到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指标中;对于19类二级评价指标的设定,其中,企业信息化规划及预算制度情况、CIO的地位及权利、企业网络性能情况、办公自动化状况、决策信息化水平、企业信息化技术人才情况、企业信息化培训水平以及企业资金运转率情况来自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基本指标,而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生产过程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引自于刘志妍,其余指标为本文参考专家建议而设立。评价体系各指标的具体内容见表2。至此,我们建立起了评价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阶段评价模型和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要准确地对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进行评价,还必须将具体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分析,并将量化结果转化为相应的评价模型,以实现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对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进行评价。

1.2数量分析方法(1)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衡定方法。目前,由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法)作为处理定性问题定量分析的通用方法,不仅能有效处理多目标决策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同时具有灵活简洁的优点,因而本文运用AHP方法来确定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的权重确定过程可参见Saaty以及刘志妍。然而,当前确定的权重是否合理有效,还必须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后才能确定。当一致性比例CR<0.1时,才可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进而说明当前确定的权重是合理有效的,否则,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订,直到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至此,我们得到评价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的权重,则可根据专家对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分得到企业最终的信息化成熟度分值,最后再将该得分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与评价得分的数量关系表进行比较,由此得到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总体评价。于是,我们需要得到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测评得分之间的数量关系。(2)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得分与信息化成熟度等级的数量关系。需指出的是,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尤其是矿产资源企业要达到信息化成熟级是非常困难的,而要实现信息技术的引入级却是很容易的;当企业达到信息技术普及级后,通过制定信息化管理规范以及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也较容易达到信息化系统的集成级;但是当企业达到信息系统集成级后想要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级或是由信息资源管理级提升至成熟级时,企业却必须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积累期。基于此,同时参考信息专家给的指导意见,我们最终将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与企业评价得分之间的数量关系见表4。

2数值算例

2.1算例说明将具有全国煤炭“百强企业”称号的某矿业公司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采集到关于该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相关信息,随后将该企业的相关信息发至5位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并要求专家对该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进行评分,最后将信息化专家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实现对该矿业公司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通过比较评价结果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真实情况,以验证本文推出的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适用性。

2.2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运用AHP法来确定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且将各信息化专家对各评价指标的评分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所有检验结果均小于0.1,即各专家的评分是客观有效的,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中,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化的应用的权重达到了0.69,由此可见,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以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同时,在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评价指标中,企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信息化安全保障占到了该评价指标的73.47%,因而说明,企业在信息化基础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将自身的基础数据库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能够让企业了解当前及过去的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企业从历史数据中发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当然,在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同时,企业的信息安全保障也必须同步跟进,以保证企业的信息及商业机密等不被泄露,从而保全企业的利益。此外,在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评价指标中,企业生产过程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系统间资源共享程度以及信息系统集成情况占该评价指标中的比例超过了70%,由此可看出,目前矿产资源企业在信息化的应用上主要集中在生产和管理流程上,而且注重企业各信息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2.3数值算例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结果将专家反馈的关于算例公司(具有全国煤炭“百强企业”称号的矿业公司)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的评分和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相乘,进而得到关于该算例公司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的得分,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见表6。从表6中算例公司信息化成熟度的平均得分来看,该矿业公司在各项测评指标上的得分均不高,尤其是在决策信息化水平以及电子商务状况的评价指标上得分较低,说明该矿业公司运用现代信息系统进行决策,以及开展网络销售与预定等电子商务活动的水平还比较低。尽管如此,该矿业公司在生产过程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网络性能、企业网站建设,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情况以及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得分较高,这反映出,该矿业公司在安全生产、作业流程的信息化及信息安全方面做得较好;企业重视信息化,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从过去冗杂的业务流程和制度管理中逐步解放出来,以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及营运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该矿业公司目前的信息化特征是,企业具有较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企业信息化在管理层及员工中得到重视,公司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比较低,企业的信息决策水平以及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水平也比较低。总体来看,该矿产企业的信息化还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具体是哪个阶段,则需要通过比较企业的最终得分和评价得分与评价模型的分类标准之间的量化关系表(表4)来确定。将表6中算例公司所得的各项信息化成熟度测评指标的最终得分相加,进而得到该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总体得分为43.82分,再将该得分与表4所示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分类与得分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行比较,可以得到该矿业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属于信息系统集成级。处于信息系统集成级的企业表现出来的信息化特征为:具有较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信息化意识在员工中得到进一步增强,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初步实现共享,并开始筹建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网络与企业的门户网站基本建成。通过将该矿业公司目前信息化水平所反映出的实际特征与信息系统集成级应有的特征进行比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两者的匹配度很高。因而说明,本文针对矿产资源企业提出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能够为矿产资源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最后,通过评价矿业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之后,就该矿业公司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而言,该企业若要进行更进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则重点除了继续完善其生产管理制度和系统的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水平之外,还应该着重加强企业如何提高决策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电子商务水平,以及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水平。

3结论及建议

第2篇:矿产资源企业范文

【关键词】矿产资源型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一、关于矿产资源型企业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关于平衡计分卡应用领域的研究。第一,管理会计领域,仅仅把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业绩评价的工具。比如沈荣(2008)、曾莉(2007)。第二,战略管理领域。如毕意文、孙永玲,林俊杰(2003),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2005);左思蓓(2011)。第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它作为新型的绩效管理工具为企业创造价值。比如Brian・E・Becker、MarkA.Husel、DaveUlric(2001),霍众(2006);杨晶(2008);Charlene Marmaer solomo(2011)。平衡计分卡的应用行业研究。BSC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既有服务行业,也有生产制造行业;既有传统的金融行业,又有高科技企业;既有营利性企业,也有非营利性企业。第一,用于金融业、物流业、制造业、房地产行业。张友清(2011)等以我国银行为对象,王海波(2009)以财产保险公司为对象,James Guthrie(2007)以证券公司为对象,李荣(2004)等以物流企业为对象,于文娟(2009)则以房地产企业为对象,构建了基于BSC的绩效管理体系。第二,用于大学、军队、政府等组织。比如:非盈利组织,如政府(Sanjoy Bose Keith Thomas2007;James Guthrie2008)、高校(李超2008)、军队(Walter Einstein2006)。国内外应用BSC的矿产资源型企业不多,通过查阅优秀硕士论文以及核心期刊,一些大型煤矿利用BSC的研究有几篇。如李冠衡(2010),蔡炯(2009)。

二、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脱节,未建立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每个长久生存的企业都具有自己的使命和战略目标,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由于历史的和自身的原因,如对战略重要性的认识不高,如思想守旧,不愿意创新,忽略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忽视了战略和绩效管理的联系,或者无法实现战略与绩效管理之间的承接。尽管很多已经开始意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了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但是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并没有按照战略来执行,没有将战略的思想以各级指标的形式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和员工,而是将战略束之高阁,被沦为口号。部门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很多只是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去关注组织的战略和整体绩效;高层领导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从企业组织的整体出发,这种“战略稀释”现象使得整个企业忽视了企业的整体性、系统性,导致了部门目标完成但是企业整体没有实现目标的情况出现,绩效管理与战略制定和实施发生了脱节现象,不能够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战略目标。

2.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绩效评估不能真正反映水平。经调查,湘西很多矿产资源型企业未进行科学的职位分析,没有按照企业自身的情况和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设置考核的标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绩效经营和员工表现的真实情况。且各考核的指标相关性大,结构化不强,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指标也缺乏内在的关联与支持逻辑。各指标之间相互交叉,相关性比较大,且指标权重的设置很主观。同时湘西大部分矿产资源型企业在指标设计上仍然以财务指标为主,而忽视了其他非财务指标的考核,这不利于矿产资源企业以及产业的长足发展。《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二十二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八个管理绩效定性指标组成,定性指标中包含社会贡献,社会贡献中反映了对环境和资源的考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矿产资源企业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环境和资源方面的修正指标,有些根本就没有把环境影响、资源效率纳入到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去,因此不能够客观反映企业在这两个方面的绩效。

三、湘西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确定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合并扩大企业规模获得规模效应,通过产品纵向一体化可以获得范围效益效应,可以实现企业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的同时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产业经营多样化。长期看来,采用低成本领先战略有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高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并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客户、资源与环境、内部流程、员工五个层面确定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成功关键因素,然后确定这个五层面的目标。比如财务目标是增加企业的利润;客户目标是提高金旭集团的市场份额与市场占有率;资源与环境目标是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来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加大环境治理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学习与成长目标是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提高员工待遇来提升员工满意度,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中的财务方面指标主要参考2006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指标将主要参考国土资源部的指标体系。作为矿产资源型企业,客户会比较关注交货时间、运输成本、信用等,因此矿产资源型企业应该在此方面下功夫,尽量使顾客达到满意,我们一般用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或者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取率来评价。对于矿产资源型企业内部流程层面的指标主要是指涉及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出售过程的一些指标,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我们一般用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效率、员工流动率、员工生产率等指标来从员工这个层面来考核企业经营的绩效水平。资源与环境维度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增强环境改善能力两个方面来设置指标。如下:

(三)权重分析

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YAAHP0.5.2版,采用1~9标度法,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层次排序和总排序的相关计算。

态 ,U为宏观环境因素,Y1~Ym表示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t为时间。请专家对财务(B1)、顾客(B2)、资源与环境(B3)、内部运作(B4)、学习与成长(B5)四个方面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比如对与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如B1比B2重要得多,那么B1对B2的相对重要程度是7,然后求各专家评分的平均值,得到α12。注意α11是指B1和B1进行比较,因此α11=1,同理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1。将各因素之间两

两比较的结果构建成判断矩阵:

要素的权重是否合理,可以通过统计检验进一步证明。确定这五个维度的权重后,继续采用相同的办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四、结论

本文根据矿产资源行业的特征,设置企业层面的基于五维度平衡记分卡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并且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采用同样的方法量身定制一套适合企业情况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可以设置企业层面,部门乃至个人层面的平衡记分卡的模型,用于企业层面,部门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绩效考核。

参 考 文 献

[1]沈容.基于BSC的海南省建设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D].复旦大学.2008

[2][美]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刘俊勇,孙薇译.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3]左思蓓.战略:平衡计分卡的核心――创越国际咨询集团首席咨询顾问与北京卡普兰BSC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介强博士专访[J].新资本.2006(3)

[4] James Guthrie.Balanced Scorecard practices amongst Thai

companies:performance effects Type:Research paper.Pacific Accounting Review.2009(21)

[5]李凤辉.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绩效的理论分析[J].企业导报.2010(2)

第3篇:矿产资源企业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文化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09-02

1 珠三角人力资源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的人力资源数量有了显著增长。首先是人口数量的增长, 1994 年人口为 4080 万人, 2005 年人口为 5608万人, 年均增长率为1.95%。其次是在业人口的增长,在业人口反映了实际利用的人力资源的数量。1994年,珠三角在业人口为 3569.1 万人,2006年在业人口为 4702.1 万人, 平均年增长率为2.1%,高于同期人口增长的比例。

珠三角人力资源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产业结构优化带来了很大的优势, 1985 年至1992 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绝对值由 1840 万人下降到1636 万人; 相对值由 60%下降到 49.2%。这说明新增就业人口更多地流向第二、三产 业, 并且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其他产业的就业人口大于第一产业新增加的就业人口。但是在近 10年,珠三角的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却不尽人意。1996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为 1370.4万人, 占总就业人口的 37.5%; 而 2005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为 1548.7 万人, 占总就业人员的 32.9%。虽然相对数较10年前下降了 4.6 个分点, 但绝对值却上升了 178.3万人。

珠三角九个城市 2005年总人口为 5608 万人, 但珠三角的人力资源质量却没有保持在相应的位置。珠三角就业人口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每万名在业人口中, 初中与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为 1148.74 人和 1422.13人, 两者合计占总数的 3/4; 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 64.52人; 中专及高中学历的有 448.24 人; 文盲与半文盲有 282.08 人。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 7.49年。另外珠三角每十万人口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为5150人, 低于浙江的 5772 人,更低于上海的 15069人。每百万人口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落后于京津唐和长三角地区,与日本相差 6.2倍、与美国相差4.9 倍、与新加坡相差 5 倍。

2 珠三角人力资源状况对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2.1 数量不足

目前,人才紧缺是制约地区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运筹经营人才奇缺。根据针对珠三角地区招聘信息的统计显示,2006年传媒、出版、印刷、包装类的职位空缺平均每月是5344个。2007年5月这些职位的需求已经上涨到6896个。教育和培训行业与娱乐、体育、休闲行业,2006年平均每月的职位空缺数量分别是2888个和1896个,而到2007年5月,这两个行业的职位需求分别是5288个和2076个,增幅分别为83%和10%。可以说在一段时期内,文化产业人才匮乏将是制约珠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2.2 素质不高

由于现存教育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方面和文化单位改制等微观方面的原因,目前在珠三角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文化艺术创作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投资和风险管理能力,与国外文化产业乃至国内其他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的相关人员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以深圳动漫行业为例,深圳动漫人才较多,大约2000人左右,另据企业问卷调查,深圳动漫企业中,设计人员平均为14.86个,占企业平均总人数的50.27%;但前端策划型、编剧型人才明显不足,绝大部分集中于中间的加工部分,后期加工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也欠缺。目前深圳的10多家外资动漫企业仍然以制作、加工为主。

2.3 结构不合理

珠三角文化产业中的诸多主体还处在“事业”改“企业”的过程中,把产品和服务进行成功市场交换的人员,比如发行人、制片人、策划人、经纪人等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短缺现象。这种情况不仅对文化企业内部并且对整个文化产业来说都是如此,除此之外,在其位但不能谋其职的现象也很普遍,这从根本上说是素质的结构问题,都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阻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2006年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全世界平均为5.7%,发达国家为6.1%,发展中国家为4%,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资料,2006年长三角地区为2%,珠三角地区为1.8%(见图5)。可见,珠三角在教育经费拨款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也落后于同样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此外,珠三角地区教育的重头戏――高等教育与全国其他高等教育一样,其专业设置尚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需求。这些都对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国人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有关文化产业的高校专业设置,比如新闻和中文专业,只重视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营销、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却很少放入培养计划。另外,珠三角高校中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相关专业的不多,这使得文化产业所要求的同时具备高文化素养和复合知识能力体系的人才很难寻觅。

3 优化珠三角文化产业人力资源配置对策建议

3.1 更新人才观念和用人观念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各文化经营单位应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最具有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更新人才观念,首先要开阔视野,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重视国内人才,也积极吸引海外人才;既重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在人才培养上,要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在人才使用上,当务之急是要破除“求全责备、以偏概全”的观念,识人看大节,用人看主流,善于使用那些有独特个性、且富有冒险精神和开拓意识的新型人才,并积极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 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水平

提高人才素质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人才活动领域的全球化,人才素质应当具有国际化水平。为了更好地扩大开放,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驾驭经济发展全局,在工作中全面考虑国内和国外两种因素,善于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各类人才。要克服过去的单一知识型人才培养方式,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大力培养智能型、复合型、多功能的人才,促进人才素质综合化。例如,珠三角现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业学科,人才的专门化培养没有摆上议事日程。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国有文化产业单位的优秀骨干力量,大力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既要培养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化专业人才,又要培养熟悉艺术、有较高创新意识和文化品位,懂市场运作、有较高经营管理才能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文化产业高级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3.3 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使用和管理机制

珠三角各级政府和文化产业单位主体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利于人才公平竞争、脱颖而出、发挥作用、充满活力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干部选贤任能的科学机制和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要完善法制,保护人才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要通过完善法制,加强对人才和劳动者基本权利,包括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以及人身安全、受尊重等精神权利,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促成公平竞争、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3.4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性

在实施人力资源策略的同时还要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性,从增强我国传媒业竞争力的角度,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注重教育学习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改革教育学习方式,引进国际先进模式,从适应市场需求出发,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终身化和手段多样化,充分发挥和调动员工的潜能,使企业建立人才竞争优势格局,为企业参与世界竞争做好基础准备。就目前来说,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是结合本企业的优势借鉴成功跨国企业的用人之道,不断完善和提高本企业的人才资本和绩效

3.5 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我们要从提升珠三角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看待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注意使用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现有人才,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成长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既是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做好引进外部人才的重要前提。要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要把物质激励和创造宽松制度环境结合起来,营造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要敢于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加紧建立海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创造条件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矿产资源企业范文

1.1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对象补尝对象的确定主要解决“补给谁”的问题,矿区居民、各级政府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为了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影响了他们的生态利益,也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利益。所以他们是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的对象,应当得到相应的补偿。地方政府既是补偿主体又是补偿对象,承担双重责任。

1.2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标准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方式主要是解决“补偿多少”的问题。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标准主要通矿产资源生态保护者的投入和机会成本的损失、矿产资源生态受益者的收益、破坏了的矿产资源生态的恢复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四个途径来确定。

2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阶段分析

矿产资源开发根据时间顺序和操作程序的差别可以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导补偿主体、补偿模式和补偿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第一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前的预防性补偿时期。开发前的预防性补偿是指在矿产资源计划开发时,要对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予充分的评估与预测,采取有力的防范手段,制定防范的安全项目,对其进行的相关补偿。这一阶段主导补偿主体是各级政府,辅助补偿的主体是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矿产输入区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补偿对象是矿区居民、各级政府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补偿的客体是矿区的矿产资源还有生态环境,补偿标准基于专门机构的评估而定。第二阶段:以企业为主导的开发中的即时性补偿时期。开发中的即时性补偿主要是指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生态环境毁坏时,对矿区环境及矿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时,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能及时有效治理出现的状况,帮助当地政府与矿区居民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即时性补偿的主导补偿主体是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辅助补偿主体是各级政府、矿产输入区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补偿对象是矿区居民、各级政府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补偿客体是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标准由具体生态环境问题而定。第三阶段:开采后的修复性补偿时期。开采后的修复性补偿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为主导主体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二是以政府为主导主体对历史生态旧账进行生态补偿。对当前矿产资源开采后的生态补偿主要是修复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功能与结构,此时主导补偿的主体的是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辅助补偿主体是各级政府、矿产输入区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对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的补偿主要是要设立专项生态修复基金,此时主导补偿主体是各级政府,辅助补偿主体是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矿产输入区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修复性补偿时期的补偿对象是矿区居民、各级政府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补偿客体是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标准由修复生态环境的成本而定。

3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四元主体模型的构建

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补偿主体的识别和确定,因为生态补偿主体是筹集资金,实施补偿的组织机构,是补偿资金的来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主体应该是利益相关者中的所有受益方,补偿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开发企业、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矿产输入区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现行的生态补偿模式中补偿主体一般都是单一、固定、封闭的,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但还远没有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且还存在着许多的隐患:矿区和矿区居民在生态补偿名义的掩盖下变相的被剥夺了发展经济的机会,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瓦解了矿区居民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就不可避免的损害了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四元主体模式可以更好地解决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补偿主体缺位,补偿主体之间关系不明确等问题等问题,从而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效率和效果。本文主要构建的是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四元主体模式,将矿产资源开发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补偿主体和补偿方式都各有不同。在三个不同阶段,矿产资源的开发企业、矿产输入区、各级政府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四类补偿主体通过交互作用、相互延伸和相互交融形成的四面体结构视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四元主体模型(见图1)。以补偿主体B、C、D为基底,A点为主导补偿主体。在B、C、D三方补偿主体的支撑下,在主导补偿主体A的驱动力作用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效率会不断提高,补偿体系会不断完善。四元补偿主体模型的主导补偿主体不同,作用也不同,对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恢复的贡献也不同。主导补偿主体在变化的同时,四面体的结构也发生改变。

4矿产资源开发不同阶段四元补偿主体的表现形式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四元主体模型是四类补偿主体共同参与,协同作用完成对矿产资源生态的补偿,实现矿产资源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当四元体系处于最佳状态时,四元主体系统呈现正四面体形态,此时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体系整体功能性最强、协同效率最高。矿产资源开发的阶段不同则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四元主体模型中主导补偿主体、扮演角色、发挥功能也就不同。可以将矿产资源开发分为3个阶段对矿产资源开发补偿四元主体模型进行模拟,即第一时期是开采前的预防性补偿时期,第二时期是开采后的修复性补偿时期,第三时期是开采后的修复性补偿时期。开发前的预防性补偿时期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矿产资源输入区、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为基底BCD,以各级地方政府为顶点A,构成的一个四面体结构(见图2(a))。在这个时期主要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政府应在矿产资源计划开发时,对矿产资源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给予充分的评估与预测,严格要求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在开发时制定完整系统的生态环境恢复计划,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从所收取的各种费用中提取一部分作为生态补偿基金,并加强对生态补偿金的使用监督。中央政府要制定全国通用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在所辖范围内灵活支配,明确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各方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投入资金实物、技术培训、政策支持等补偿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补偿氛围,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建设。开发中的即时性补偿时期是以各级地方政府、矿产资源输入区、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为基底BCD,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为顶点A,构成的一个四面体结构(见图2(b))。在这个时期主要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为主导的,企业应该根据开发时制定的生态环境恢复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帮助当地政府、矿区居民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有许多风险是难以预料的,企业可以成立环境应急救助基金以应对突发状况。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开发技术从而减小对环境的破坏的可能性和程度。开发后的修复性补偿时期可分为新账时期和旧账时期两个部分。新账时期是以各级地方政府、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矿产输入区为基底BCD,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为顶点A,构成的一个四面体结构(见图2(c))。此时矿产资源开发企业通过资金补偿、技术补偿、直接修复等手段修复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功能与结构。实施土地复垦与绿化,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矿区经济发展,实现矿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旧账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矿产资源输入区、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为基底BCD,以各级地方政府为顶点A,构成的一个四面体结构(见图2(d))。此时各级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由财政统一支付的专项生态修复基金来妥善解决生态“欠账”问题,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使矿区居民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5结语

第5篇:矿产资源企业范文

关键词: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加强对策

一、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和主要内容

(一)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作为我国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矿政管理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其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是准确掌握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情况, 及时掌握矿产资源的价值构成,以便于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措施, 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其次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等矿政管理工作提供有关的信息服务,为这些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推进矿业权依法有序流转,建立健康的矿业秩序,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是:以矿产资源宏观调控措施的研究、制定为核心,以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登记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为手段,以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和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为全社会提供及时、高效的矿产资源信息服务,逐步建立并完善以三项基本制度和两个管理系统为基本内容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

1、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登记制度

即由具有资质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组织具有执业资格的矿产储量评估师评审,并依法向政府管理部门申报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经过登记的矿产资源储量,才能向社会公布,才能作为申请矿业权、银行贷款、股票发行的依据。

2、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制度

即年度统计制度,统计报表由矿业权人按照规定填报,经具有资格的审查机构或矿产资源储量专家审查并签署意见后,由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逐级审核上报汇总。政府管理部门根据储量规模大小和矿产重要性,对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分级抽查或审核。

3、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

矿山企业作为地质资料的汇交人,作为政府既要强化地质资料汇交人的法定汇交义务,又要切实保护好汇交义务人的合法权益,降低汇交义务人的汇交成本,提高地质资料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4、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支持系统

即开展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与预测,建立矿情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战略和政策研究体系。通过对矿产资源可供性研究及对矿产资源信息决策数据库资料分析,及时准确地给政府提供宏观调控资源的策略,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

5、矿产资源信息服务系统

包括矿产资源储量信息服务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在市场条件下, 矿产资源信息服务的效率将直接影响矿业的投资和企业的徽观经营决策,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矿产品的供应。为此,必须及时准确地向社会提供矿产资源储量、矿产品统计结果和地质资料信息,为矿业权市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二、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方面

1、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机构尚未建立

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小型矿山以及少部分中型以上的矿山企业没设专门机构管理储量, 缺少地质技术人员, 无法进行矿山地质储量进行管理, 只能根据矿石的产量来估算动用(消耗)的储量,从而填报矿产资源储量表。由于利益的驱动,一些采矿权人急功近利,越界开采、采富弃贫、乱采滥挖等违法采矿行为时有发生,造成资源的损失、浪费,同时,虚报和瞒报产量或储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造成了国家的资源储量家底不清,矿产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健康的矿业秩序也很难建立。

2、年度动用(消耗)的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机构和机制尚未健全

目前,年度矿产资源的动用储量核销工作,仅由属地的矿政部门凭矿山企业上报的数据来进行年检和核销,造成少数的矿山企业在进行年度储量时,采取少报、瞒报、虚报矿产品产量的方式,以达少交资源补偿费、漏交税费的目的,影响了矿政管理部门充分掌握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利用情况,制约了矿产资源的有序发展。

(二)技术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相关的技术标准

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主要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该分类标准主要参考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1997年提出的《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既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充分满足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该分类标准在地质可靠程度的理解方面比较含糊,导致了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修订;另外我国1986年出版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从内容以及其中矿产工业技术指标的设置等方面不能满足现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要求,需要进行修改完善。

2、矿产资源储量标准化工作相关问题

作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缺乏相应技术标准的支持,影响了地质资料在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现行的标准的宣贯体系和标准的信息反馈体系不完善, 影响了矿产资源储量标准的广泛应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未能实现尽可能地征求广大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影响了矿产资源储量标准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三项制度和两个系统建设

1、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制度

矿政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法规和规章, 以及认定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资格等工作,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工作交给具有资格和独立法人地位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来履行,由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

2、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和统计制度建立起四级地矿行政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科学管理体系, 按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的明确分工,通过分类分级的管理方式,认真负责地做好登记和统计工作,实现对全国所有矿山企业占用、残留、压班矿产资源储量的全面登记和统计管理。

3、建立科学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标准、资源共享” 的方针, 修订和实施新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形成以国家库为中心,省级库为基础的地质资料馆藏体系,并对现有的地质资料进行鉴定、筛选,实现数字化,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 实现地质资料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 促进地质资料信息的横向和纵向交换,不断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水平。

4、建立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支持系统

以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管理为主线, 以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和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为支点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矿业权市场建设的墓础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资源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工作,通过组织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及其它资源形势研究项目, 建立起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矿产资源保证程度预普系统, 确保我国的资源安全。

(二)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

1、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机构

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机构,按照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机关的统一要求,对矿山企业占用的保有储量和开采量、损失量,定期勘查、测算矿区范围内的新增矿产资源储量;指导和监督矿山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有效保护、合理合法采矿和安全生产;准确测算矿山占用和消耗储量的年度变化,编写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等有关资料。

2、建立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机构

建立具有资质的社会化的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机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定、规程、标准的要求,用GPS和全站仪及计算机自动成图等先进技术设备和方法,定期对矿山企业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监测、审查认定、核销或报销管理,为国家、矿业权人、矿业投资人提供矿产资源储量数据。

(三) 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1、修订《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细化其技术内容, 解决该标准在地质可靠程度方面容易造成理解含糊的问题, 同时增加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具有我国特色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内容, 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同时对1986年出版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和2000年出版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手册》进行修改, 重点是针对我国矿产资源共伴生矿多, 开采选冶困难等问题, 制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业技术指标, 以满足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需要。

2、加快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等工作需要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为地质资料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化的优势, 利用信息化平台和各大媒体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相关标准的宣传贯彻, 并建立顺畅的标准信息的反馈体系, 使标准能够被矿山企业所熟知和使用, 促进标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充分吸收社会公众特别是标准使用单位对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相关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促进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第6篇:矿产资源企业范文

【关键词】 矿产资源; 资源税; 税制结构; 国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8-0101-06

一、广义矿产资源租视角下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

矿产资源是作为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其稀缺性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而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不断提高给矿产资源所有者带来的发展红利,本质上是社会剩余价值通过市场机制向矿产资源所有者的转移。在现实社会中,矿产资源所有权与开发经营权通常是分离的,因此不论矿产资源所有权是国有还是私有都不能保证全社会公平分享矿产资源红利,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因此,从收入公平角度出发,由政府通过矿产资源税形式获得矿产资源租金收益,在全社会进行合理分配就是一种不失公允的选择。矿产资源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工具就是对包括矿产资源租在内的矿产资源收益进行的再分配调节,其目的在于规范政府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与矿产资源所有者、投资经营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政府公共政策目标;同时,通过矿产资源税实现政府对矿业生产开发与经营的干预,调节因市场失灵而带来的价格波动,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矿产资源税与矿产资源租

狭义的矿产资源税一般表现为矿产资源租的实现方式或再分配调节方式。在矿产资源属于私人所有时,国家对资源所有者的矿产资源租金收入征税,所调节的全社会利益与矿产资源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矿产资源租的再分配调节。在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产权制度安排下,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应获得全部矿产资源租,此时无论是矿产资源税或资源费都是矿产资源租的实现方式和矿产资源收益的再分配调节(因此,本文将政府无论以费或是以税形式获得的矿产资源收益统称为矿产资源税),调节的是政府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与投资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显然,狭义的矿产资源税由矿产资源租决定,因此,在矿产资源税的设计上,就要考虑到矿产资源租及其变动的决定因素。一般地:

矿产资源租=矿产品价格-矿产品生产完全成本

其中,矿产品价格由矿产资源市场供给与需求决定或由政府确定;矿产品生产完全成本,包括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投资支出,开采生产作业成本以及矿产资源开采者所应得的资本合理利润。在短期内,矿产生产完全成本又可分为变动成本(或边际成本),加上作为不变投入要素所获得的支付即准租金。因此,有:

矿产品价格=矿产资源租+准租金+矿产品生产边际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租在采矿权竞争市场上通过招投标或者协议方式确定,通常一个矿区矿产资源租的大小由矿产资源品位、丰度、开采条件、矿区交通便利性和矿产品市场价格预期决定,不同生产条件矿区的矿产资源租呈现级差性。对矿产资源开采者征收具有反映矿产资源租价值级差的矿产资源税,不仅能够合理调节矿产资源所有者与经营投资者利益关系,还能促进不同矿产资源经营者公平竞争。另外,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矿产品价格存在与经济周期相辅相成的长周期波动现象,矿产品价格会较长时期在高位运行,继而又较长时期在低位运行。矿产资源价格的长周期波动,会导致矿产资源租的长期变动,从而导致矿产资源所有者与投资经营者利益关系的变动。从收入公平分配的角度出发,矿产资源税要能有效调节矿产资源租金的长周期变动。即在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时,政府要通过提高矿产资源税率或征收暴利税的形式调节矿产资源所有者和矿产资源经营者所获得的暴利收入(垄断经营租),在矿产资源非国有产权存在时,暴利收入可能为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得,则国家征收暴利税调节的就是:全社会利益与矿产资源利益集团,包括所有者与经营者,甚至包括矿业工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矿产品价格低位运行时,政府就要通过适当降低或减免矿产资源税、甚至以公司所得税优惠的方式,鼓励矿业企业继续经营和投资开发矿产资源,以保障矿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所调节的是全社会利益的经济平稳发展与矿产资源生产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广义矿产资源税与广义矿产资源租

矿产资源开发生产会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从全社会角度来看,矿产品生产成本应包括由生产者承担的生产者成本和由社会承担的社会机会成本。按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观点,政府必须通过征税或其他形式,令矿业企业支付其生产活动所消耗的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租金,将外部成本内在化。另外,矿业企业还必须以通行税和矿业专项税等形式,补偿政府为全社会和矿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成本(作为矿产品生产社会机会成本的一部分)。与社会机会成本补偿相关的税收,调节的是矿产资源所有者、开发经营者与负外部性相关利益者和全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

矿产品价格=矿产资源租+社会机会成本+生产者成本=矿产资源租+公共资源租+(准租金+边际生产成本)

公共资源租,生产经营者获得的准租金和可能的垄断经营租,都是矿产资源价值的转移,是广义视角下的矿产资源租:

广义矿产资源租=矿产资源租+公共资源租+准租金+垄断经营租

显然,政府向矿产资源所有者以及矿产资源生产经营者征收的,调节广义矿产资源租分配的各税收,包括矿业税和通行税,就是广义矿产资源税。

(三)矿产资源税制结构

作为调节全社会利益与矿产资源所有者、矿产资源生产经营者利益关系的矿产资源税,应从广义矿产资源租内涵角度出发,调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所涉及的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显然,广义的矿产资源税不可能由一种资源税来实现复杂的矿产资源利益关系调节,必须由调节不同利益关系、实现不同公共财政目标的多种资源税来共同完成。

将调节不同利益关系、实现不同公共财政目标的各种矿产资源税,总称为矿产资源税制结构。一般来讲,税制结构包括:(1)从国家全部财政税收而言的税收种类结构。(2)同一种类的税种结构。(3)税种要素,一般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规定等。

因此,本文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包括:(1)调节矿产资源所有者与全社会利益关系的矿产资源税。(2)政府为保护和管理矿产资源、支持矿业经济活动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成本补偿性质的矿业专门税和一般通行税。(3)维持矿业和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

二、主要矿产生产国矿产资源税制结构

世界上各国基于本国国情建立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千差万别,但对我国矿产资源税改革有借鉴和启示作用的显然只能是主要矿产资源生产国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本文选取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国,分析其矿产资源税制结构以及演变过程。

(一)美国

美国矿产资源丰富,既是矿产品生产大国,也是矿产资源消耗大国。美国土地归联邦、州政府和个人三方所有,宪法规定地下矿产资源归土地所有者拥有,因此美国的矿产资源归联邦政府、州政府和个人所有。拥有矿产资源权的地方和联邦政府并不直接参与经营,而是通过市场机制将其矿产开发经营权让渡给私人或企业,由他们进行投资经营。私人企业通过公开招标程序获得矿产开发权和经营权,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活动。在私人及州属土地上进行勘探开发活动时,由各州立法并进行管理。美国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包括:

1.矿产资源租及其再分配调节

矿产资源租构成:(1)矿地租金,红利和递延地租,一般按矿区面积征收。(2)权利金,即矿区使用费,是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或矿产资源租的主要实现方式,按矿业企业收入或者矿产品价格的一定比率收取。美国对联邦土地上可租让矿产的权利金费率为:石油、天然气、煤炭(露天矿)为12.5%,地热为10%~15%,其他矿产多为5%。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根据油价长周期波动和不同矿区生产条件进行适当调节的从价权利金机制,石油权利金费率最高曾达到25%。资源国有相当于对资源租的100%征税,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均拥有一定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政府通过所有权权益得到的矿产资源租就等同于对全社会矿产资源租收益的税收调节。此外,美国还通过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或遗产税等通行税形式,对私有矿产资源租进行再分配调节,以使全社会能够共享矿产资源租收益。

2.矿产资源税

(1)资源税:美国许多地方政府会对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的行为征收具有采掘税或矿业税性质的资源税,从价税率为1%或2%。(2)暴利税:美国自1979年6月1日起放宽价格管制,针对石油公司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于1980年2月2日对国内生产原油征收暴利税,1991年底取消,但近期美国国会又在考虑征收暴利税。

3.环保型收费

(1)废弃矿物土地收费。出于环保考虑,对地下和地表矿产按每吨0.315美元的标准征收废弃矿物土地费。(2)超级基金。它是一种环保型基金,主要用于治理全国范围内闲置不用或被抛弃的危险废物处理场所。

(二)加拿大

加拿大是出口驱动型的矿产资源大国,其国家制度、资源产权制度和矿业体制与美国基本上类似,但矿产资源税制结构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

1.实行弹性权利金费率灵活调节

以安大略省为例,自2007年3月22日起,该省钻石矿业实行按利润比例缴纳的权利金制度。具体钻石权利金由以下计算结果的最小值确定:(1)某一财政年度净产出的13%;(2)某一财政年度的净产出在1 000万美元以内不用缴纳权利金,1 000万美元到4 500美元之间按5%~13%的累进比例征收,4 500万美元以上者按14%的比例征收。实行弹性而灵活的权利金能够有效照顾多方诉求,既可充分实现资源所有者权益,又可鼓励矿业投资经营,保证矿业企业有稳定的利润预期。

2.石油行业的出口关税与进口补贴

加拿大石油资源丰富,但分布严重不均。石油消费主要在东部,而分布主要在西部。由于地域辽阔带来的运输成本等原因,西部石油一般出口到美国,而东部则通过进口石油满足需求。20世纪70年代油价的大幅上涨,使得东西部石油利益矛盾突出。为调节东西部石油资源利益分配关系,联邦政府实行石油出口关税,并对石油进口进行补贴的调节方式。

(三)巴西

巴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铁矿、铝土矿,2002年其产量分别达到2.4亿吨和1 319万吨,其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3%。巴西矿产资源归政府所有,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实行大部门管理。各类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由矿业能源部门授予或特许。在巴西勘探和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取得探矿权、采矿权。按照巴西联邦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其矿产资源税费政策主要有:

1.矿产资源开采补偿费

(1)补偿费以矿产品净销售额为税基,费率0.2%~3%。比如,锰矿的费率为3%,铁矿的费率为2%,金矿的费率为1%,部分贵金属矿的费率为0.2%。补偿费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成,65%属于采矿生产所在地的市,23%属于州,12%属于矿业总局。(2)年税相当于国外的矿地租金,一般按面积征收,每公顷每年交纳1巴币,如果申请勘探延期,年税增至1.5巴币。

2.复杂的通行税制度

(1)不断调整的企业所得税。税基为年度内的净利润,税率通常为15%,并对超过24万巴币的利润征收10%的附加税。同时,对利息、佣金和利润汇出境外还要加征15%的所得税。(2)进出口税。对于进口的矿产品征收进口税,税率为3%~9%,矿石及精选矿石为5%,其他大部分矿产品的税率为7%。出口矿产品免征出口税。(3)地方税。地方税为各州和巴西利亚区最重要的税源。基本税率为国内营业额的17%,出口免税。矿业公司还须交纳其他普通税费,如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障费以及就业保障金等。

3.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巴西政府十分重视采矿活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针对矿山环境治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其主要原则是“谁采矿,谁复垦”。并且通过严格的执行方式和监督机制,确保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复垦与环境治理的义务。同时,建立矿山环境复垦基金,用于企业破产时,对矿山复垦与环境治理。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并不能确保没有环境污染与破坏发生,但却体现了巴西政府对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视。

(四)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矿产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是我国铁矿石进口最重要的来源国。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有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上,澳大利亚实行联邦政府宏观控制和州政府微观管理相结合的两级矿业体制,各州可自行立法,自主决定税制。根据澳大利亚联邦宪法规定,陆上矿产资源一般为地方政府所有,海洋大陆架上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为联邦政府所有。2012年3月19日,旨在调节矿产资源收益合理分配的资源税改革法案获得议会通过。此法案主要针对煤炭、铁矿石和陆上油气资源开采征收“矿产资源租金税”(Mineral Resource Rent Tax,简称MRRT)。MRRT实质上是联邦政府在地方政府以从价计征方式征收权利金后,再以MRRT方式对扣除地方政府收取的矿产资源租后的来自矿产资源的超额利润征税。因此,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别具特色:

1.海洋石油资源租金税(PRRT)

海洋石油资源租金税是澳大利亚政府按照级差资源租理论对其所拥有的海洋大陆架石油资源开发设计的资源租收取方式,类似于利润税,税率为应税利润的40%。PRRT本质上是对矿业公司所获得的表现为公司超额利润的石油资源租征税,税率一定的情况下,资源租金税税额与公司超额利润成正相关,可以比较好的体现不同矿区的石油资源租级差收益。

2.陆上矿产资源租金税(MRRT)

陆上矿产资源租金税实质上是澳大利亚政府为规避矿业繁荣所带来的资源租而将海洋上的税制对陆上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铁矿和陆上油气资源)的推广。MRRT本质上是对占有优质资源的企业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征税,是联邦政府将原由州政府以销售收入为税基征收的权利金统合为针对利润征税。在MRRT方案中,MRRT征收额=MRRT利润×22.5%=(矿业利润-资本性支出-权利金扣除-矿业亏损扣除-初始扣除)×22.5%。同时,为照顾小型矿山企业的生产积极性,MRRT法案还规定小企业(每年矿业利润低于5 000万澳元的矿山企业)免征MRRT。澳大利亚实施MRRT方案的目的在于规避荷兰病,调整矿产资源税制并提高矿产资源总体税率以分享矿产资源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调节的是全社会利益与矿产资源所有者和矿产资源开发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3.环境恢复保证金

澳大利亚在改革矿产资源税制提高矿产资源总体税率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恢复保证金是澳大利亚各政府为治理因矿产开发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者所征收的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保证金收取标准因开采的扰动区域、恢复的难易程度不同而不同。如对于少于1公顷的扰动区域,通过简单措施即可恢复复垦的征收2 500澳元;需要复杂措施才可恢复复垦的征收5 000澳元。

(五)俄罗斯

俄罗斯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矿产资源在国民财政收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是转型国家,税制由三级体制构成:俄联邦、俄联邦主体和地方政府。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后,为与市场接轨,俄罗斯税制经过一系列改革和调整。除对矿业行业征收所得税等通行税外,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税制主要包括:

1.矿产资源开采税

矿产资源开采税自2002年1月1日起开始征收,取代之前适用的矿产资源开采使用费、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提成和石油、凝析气消费税。矿产资源开采税以所开采出的矿产价值为税基,总体上采取从价计征,但经过脱水、脱盐、稳定后的原油和伴生气、天然气除外。原油、伴生气和天然气开采税仍采取从量计征方式,以石油为例:石油开采税=基础税额(由政府确定)×国际原油价格系数×各区块的资源开采程度系数。

2.复杂的矿产开采准入制度

俄罗斯矿产开采准入制度比较严格,门槛较高。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开采者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矿产使用权,除必须缴纳在许可证中约定的最低值(起始值)不少于矿产开采税的10%的一次性的矿产资源使用费外,还须按规定缴纳以每平方公里矿产面积为计算标准的矿产使用定期费。严格的矿产资源准入制度保证了俄罗斯矿业开发市场的规范性和公平竞争。

3.出口关税

俄罗斯矿产资源,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有相当部分用于出口。为最大程度获取矿产资源租,俄罗斯除征收矿产资源开采税外,还对矿产资源出口征收高额的出口关税。石油出口关税根据国际市场油价每两月调整一次,2009年6月俄对每桶原油征收的出口关税占销售价格的21.2%,在油价高企时曾达到1/3以上。根据市场价格对出口关税作出相应调节,有助于调节国际贸易与国内资源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兼具国际战略意义与资源利益合理分配的作用。

三、主要矿产资源国矿产资源税制结构比较分析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等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国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以及决定矿产资源国税制结构国别差异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一)主要矿产生产国矿产资源税制结构的共同点

1.以从价权利金为核心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都主要是通过从价权利金来调节矿产资源所有者与投资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选择从价权利金在于:(1)国际惯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矿业国家在规则制定上占有主导地位,美国率先建立权利金制度,在经济全球化以及跨国矿业公司推动下,目前已成为普遍接受的国际惯例。(2)从价权利金,与统一定额的从量权利金相比能依据市场变化灵活调节矿产资源租的变化,与利润分成权利金相比则能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矿产资源租的影响。

2.注重体现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资源消费大国,还是以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资源出口型大国,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都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在矿业税制改革与不断调整中,推出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和措施,例如环境税、矿业复垦基金、耗竭补贴以及保证金制度等。其原因在于:(1)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可耗竭资源,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在不断带来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使作为当代人和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的矿产资源不断枯竭。(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导致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因此,按照庇古的外部性理论,应该通过税收的形式,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包括环境外部性与代际外部性所形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以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3.不同矿产资源的税率水平和税制结构存在差异

不同矿产资源,因其战略地位,是否国际性或地区性(仅限国内交易),稀缺性,生产条件与相对成本等不同,其总体税率水平,甚至税制结构也不同。比如美国在高油价时期曾征收过石油暴利税,而对煤炭等其他矿产资源就没有征收。但是,这次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租金税改革,对煤炭和铁矿就征收了带有暴利税成分的资源租金税。

(二)矿产资源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1.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安排

矿产资源的产权归属对于矿产资源税费政策的制定以及税制结构的设计具有决定性作用。矿产资源税费设计的初衷是体现矿产所有者权益和对所有者的补偿,因此,明晰产权所有者是矿产资源税制设计的前提。世界上各矿产资源国产权制度安排不同,矿产资源税制也呈现显著差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诸国,矿产资源归联邦、地方政府和私人共同所有,矿产资源租首先以权利金的形式实现,联邦、地方政府再通过矿业专项税和通行税的形式,进行再分配调节。在矿产资源国有的产权制度安排下,政府通过权利金、矿业专项税和通行税的形式获得矿产资源收益。

2.矿产资源开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巴西、俄罗斯与美国同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但前两国与美国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在于前两者的国民经济为资源型经济,矿产资源开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巴西、俄罗斯等矿产资源大国在矿产资源开发政策制定、矿产资源税(费)率调节以及矿产资源税制结构设计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性措施,目的在于鼓励矿业开发,推动经济发展。

3.矿产资源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澳大利亚和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主要的铁矿出口国,但其矿产资源税制结构也有很大不同。以铁矿为例,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租金税改革后,联邦政府在原有基础上还征收了MRRT,提高了政府来自铁矿的矿产资源收益;而巴西的铁矿开采却比较优惠,税率相对较低,并且出口免税。抛开巴西与澳大利亚竞争铁矿石出口市场外,巴西与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税制结构差异的原因在于二者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澳大利亚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高度发达,政府对于矿业开发的调节在于让全社会分享矿产资源发展红利,以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合理。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尽量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对巴西经济发展的外部经济性,因此放弃部分狭义矿产资源租,以鼓励矿业开发,从而能从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经济性中获益更多。

4.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均为地方自治基础上的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不仅都各自拥有归属于自己的矿产资源,而且拥有独立的财权、事权和税权。中央与地方政府对自己所属的矿产资源管理权限分明,若联邦政府想通过联邦税的形式对地方政府所属矿产资源租进行再分配调节,就会受到地方政府的抵制。而巴西、俄罗斯等矿产资源国有,财权、事权和税权集中央政府于一身的国家,则可以适时调整税率,灵活设置矿产资源税制结构以调节与矿产资源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

5.国家矿业政策目标

俄罗斯、巴西均为世界重要矿产资源出口国,矿产资源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矿产资源税制结构有很大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矿业政策目标不同。巴西为振兴本国矿业,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为吸引国内外投资,良好的矿业环境以及优惠的税收措施是矿产资源税制结构中必须要体现的。而俄罗斯要发展其拥有一定基础但却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矿业企业,因此出口关税占有重要地位。

四、结束语

在资源经济时代,尤其是矿产资源经济时代,矿产资源在社会经济健康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调节矿产资源开发所涉及的复杂利益关系的矿产资源税,应该是包括调节矿产资源租在内的多种税费体系构成的矿产资源税制结构来加以规范和调节。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国矿产资源税制结构的对比,分析出了矿产资源税制结构的共同目的在于合理规范和调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矿产资源收益的合理分配,适应矿产资源租的市场变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包括矿产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以及调节矿产资源行业暴利的特别收益金(如石油特别收益金)和包括矿业专门税与一般通行税在内的相对完善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但在经济发展与市场变革中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税权税理不清、税制结构设置不合理、税费水平确定与调整不灵活以及矿产资源税收入支出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通过分析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国税制结构的国别差异的决定因素,可以给我国正在进行的资源税改革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蒲志仲.矿产资源租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经纬,2008(1):129-131.

[2] 蒲志仲.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4.

[3] 建立资源型地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课题组.加拿大和美国矿业资源税费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12(2):69-80.

[4] 王瑞生.秘鲁和巴西――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11):4-8.

[5] 刘卫威.澳大利亚资源税新法案MRRT初探[J].中国矿业,2012(6):51-53.

[6] 马宏伟,李亚华,高有瑞,等.澳大利亚石油资源税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5-39.

[7]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俄罗斯联邦税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第7篇:矿产资源企业范文

一、矿山生态环境及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二、加强矿业权管理

三、认真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

四、加强矿产资源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为加强矿产资源日常监督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市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市(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我局认真开展了矿产资源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在对矿产资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我市依法加强了对矿产资源开采与保护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执法监察机制,通过填报矿山年报和储量统计报表及对矿山企业实行年检、“三率”指标制定与考核、埋设界桩、实行交换图制度等措施,初步建立了矿产资源动态监察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了对矿产资源从勘探开发直至闭坑的全程动态监督管理。

五、完成各项规费的征缴工作

开采矿产资源主要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按权限我市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收取严格按照国务院150号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59号令的有关规定执行,各矿山企业均办理了纳费登记,建立了资补费缴纳台帐及档案,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范化操作办法》开展征缴工作,并严格履行收支两条线的有关规定,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无任何违规违纪行为。xx年共完成资补费征收入库任务1301066.18元。

六、全力以赴地搞好全市矿产资源整合工作

(一)煤矿资源整合工作

(二)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工作

为了进一步调整矿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我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xx]28号)以及《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矿产资源整合总体方案通知》(通政办发[xx年]19号)文件的具体要求,结合《通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非煤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为规范非煤矿产资源整合中的采矿权管理,圆满完成我市非煤矿产资源的整合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制定了《霍林郭勒市非煤矿产资源整合与专项整治方案》(霍国土资发[xx年]55号),我市市政府已随文上报通辽市市政府,现该方案已上报至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在等待批复。

我市非煤矿山现状:整合前,我市共有非煤矿山24家。其中砖厂11家,砂场6家,石场6家。按照我市非煤矿产资源整合与专项整治方案,将通过关闭、整合重组等方式,关闭矿山企业7家,其中,直接关闭矿山企业3家,通过整合关闭矿山企业4家。拟单独保留矿山企业17家,其中砖厂8家,砂场5家,石场4家。

七、完成局里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第8篇:矿产资源企业范文

关键词 矿产资源;产权配置;委托模型;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8-0153-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8.024

矿产资源产权是由矿产资源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矿业权等权利组成的权利集合。与其他资产一样,产权是制约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性制度安排。 虽然我国通过推行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建立矿业权的交易制度和交易市场等来逐步推进矿产资源产权改革,但由于我国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产权配置,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并受制度环境的束缚,与其他领域相比,资源产权改革一直进展缓慢,并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产权配置机制不合理、产权保护不力、矿业权流转不顺畅、矿业权交易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资源产业的发展,亟待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矿产资源产权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产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交易机制,资源企业产权配置以及资源产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等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业权上,主要研究探矿权和采矿权的界定、交易与优化配置。一些学者还分析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安排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探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产权改革、资源产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总的来说,现有研究不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不足;不论现实中还是理论上,有关矿产资源产权的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

一般说来,矿产资源产权包括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控制权、收益权等。所谓矿产资源产权的优化配置,就是矿产资源的各种权利如何去清楚界定,如何去合理安排,或者说由谁来所有、控制,由谁来经营和使用,收益权如何分配、由谁分享,从而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的矿产资源产权如何实现优化配置,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去进行研究。本文选择一个特定的视角,即委托的视角,探讨矿产资源产权配置中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如何在相关委托人和人之间的配置。

就所有权而言,我国法律规定矿产资源为国家所有,而政府则是国家所有权的实际控制者或实施者,所以,本文假定政府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实际主体,或矿产资源产权的实际所有者(事实上也是如此)。经营权是指通过对矿产资源产权(主要指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有效运作去获取利益的权利。使用权则是指实际使用矿产资源进行生产、开发去获取收益的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相关主体来实现对矿产资源产权的利用和收益,因此,必然形成多种层次和类型的委托关系。那么,通过什么样的委托关系,采取何种方式来配置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是最有效率、最优的呢?这就是本文将深入探讨并力求解决的问题。

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十分复杂,包括从全民——国家——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各部门或地方政府——矿产资源企业等很长的委托链。由于政府之上的委托人“全民”和“国家”难以实体化,实际掌握所有权的是政府(为简化分析,本文不考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差别),政府是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主体,也是最高层次的委托人。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国政府承担着宏观经济的行政管理者和微观的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角色,使监管难以到位,经营难以市场化,还会滋生诸多腐败问题。因此,本文提出:政府在控制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矿产资源产权的经营权分离,成立政府委托下专门的矿产资源经营公司,在法律和政府宏观政策的规范下,负责在一级市场经营矿业权,以解决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仍然存在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困局。各类矿产资源企业则通过市场行为在一级市场取得矿业权,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竞争性经营。因此,本文把矿产资源委托关系的主体设定为三个,即政府、矿产权经营公司、矿业企业,着重研究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如何在三者中进行优化配置。

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双重委托模型,试图解决在矿产资源国有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产权的配置要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其效率。基于实际和可能的情况分析,主要有三种基本配置方式:一是政府垄断矿产资源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二是政府保留矿产权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企业拥有使用权;三是政府拥有矿产资源所有产权、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资产产权和企业使用产权。本文将基于委托模型,深入分析三种配置方式的福利效应,揭示哪一种产权配置更有效率,力求为我国矿产资源产权改革提供一定的创新思路。

1 政府集中拥有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配置效率分析

第9篇:矿产资源企业范文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DEA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12-0069-05

一、 引 言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是区域矿产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全省已探明储量的85种矿产资源中,本地区就占有60余种,其中铁矿、钼矿、煤炭、金矿、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饰面用花岗岩等矿产资源最为丰富。截止2010年底,本地区钼矿资源储量约占全省的99.99%,金矿资源储量占全省的83%,饰面用花岗岩资源储量占全省的62%,冶金用白云岩资源储量占全省的44%。而且,本地区优势矿产资源的构成具有明显的配套性特征,既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又具有得天独厚的金属资源和冶金用非金属资源,还具备禀赋较好的建材资源,已成为区域贵金属冶炼加工、钢铁及建材产业的重要基地,为首都及区域社会、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了充分实现环首都经济圈与北京市的优势互补,依据河北省与北京市的统一规划部署,将隶属于承德、张家口、保定和廊坊市的14个县市作为环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基地,实施“1圈4区6基地”的战略规划,在更好地服务首都社会经济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由此,环首都经济圈的优势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1]。伴随着战略规划的实施,该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将逐步加强,而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破坏性也会日益明显。因此,为保证既满足首都、河北省及区域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又能有效地降低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环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的实现必须实施矿产资源的生态化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转变资源产业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建立生态化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对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进行分析测评,并据此提出促进经济圈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为地区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提供现实参考。

二、评价方法及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目前评价多输入、多输出的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评价优势,该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的研究中。DEA在进行评价时无需人为变量权重的设置,能够直接利用评价数据和数学规划方法,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决策单元处于相对有效的效率前沿面[2]。利用DEA推算效率前沿面时,有投入导向型和产出导向型两种方式,根据矿产资源开发特性和相关文献参考,本文采用投入导向型,即在保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以投入的减少比例来进行相关效率分析。同时在分析中利用BCC模型,剔除固定规模报酬的假设,将决策单元的总体技术效率评价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评价两部分,并给出总体技术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程度。根据BCC模型分析结果,可以获得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冗余程度,以明晰决策单元在投入——产出中的技术效果[3]。对任一决策单元BCC综合模型为:

minθ

■X■λj≤θX0■Y■λj≥Y0■λj=1λj≥0 j=1,…,n

其中θ为决策单元有效值,若θ=1,则决策单元为DEA有效。

其次采用Caves 等人( 1982) 所提出的第t期及第t + 1期的Malmquist效率指数,在固定规模报酬的假设下客观衡量产业技术效率指数变动、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FTP)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影响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以实现对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产业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的有效测评[3][4]。

三、 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评价

1.样本数据及指标体系

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评价既要充分考虑开发中的技术因素,又要全面考虑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因此本文在综合开发技术、环境等因素下,选取采矿业(包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其他采矿业)①年资产总额,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②主营业务成本;③年平均从业人员数;④年综合能源消耗量,为投入指标;选取采矿业①年生产总值;②年废水排放量;③年废气排放量;④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产出指标。指标体系中投入指标充分考虑了企业资源开发中的经营成本、主营业务经营能力、企业人力资源利用和能源投入,既充分反映了企业在生产要素“加工”中的技术能力,又有效评价了对环境的影响。而在产出指标中也将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所产生的“三废”等环境因素纳入其中,很好得实现了对经济圈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效率和生态影响的全面评价。选取环首都经济圈采矿业2001年~2010年统计数据,通过查阅张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和廊坊市相关年鉴获得原始数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所需评价指标数据。

2.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评价分析与测评

运用DEA-xp1软件,设置参数,选用投入导向型分析方法,对环首都经济圈采矿业2001年~2010年评价数据进行DEA分析,得到该地区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表1) [5][6][7][8]。

由表1可以看出,环首都经济圈在2001到2010年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评价中,只有2006年、2008年和2009年为非DEA有效,其他年份均实现了DEA有效,投入产出耦合实现最佳力度,资源生态化开发利用中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经营规模达到了相适应的效果。另一方面,由结果可知2006年开始,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出现了一定的不足,2006年总体开发技术效率仅为0.738,纯技术效率为0.917,规模效率为0.805,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与其经营规模出现了不相适应的问题。2008年总体效率仍不高,为0.767,而其中纯技术效率下降为0.776,规模效率上升为0.988。2009年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益均有增加,总体效率也开始逐步提高,到2010年实现了资源生态化开发的DEA有效。因此,总体而言,近几年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总体效率波动较大,在提高技术水平和获得规模效益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根据BCC模型设定的效率前沿面,在产出既定的情况下,对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投入的实际值、目标值及二者差值与目标值的比进行了分析,得到评价结构如表2。

由表2可知,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中非DEA有效的年份均出现了投入的实际值大于效率目标值的现象,说明在产出既定的情况下出现了明显的投入拥挤,即投入冗余。根据表中选取的三种投入资源(资产总额、年平均从业人员数、综合能源消耗)可以看出,2006年三种资源投入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现象,其中年平均从业人员投入最为拥挤,实际值与效率目标值差达到效率目标值的40.8%,说明采矿业产业冗员较为严重,人力资源利用出现一定的浪费。2008年和2009年该投入差值百分比出现递减趋势,人员利用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外,综合能源消耗投入拥挤程度也较高,2008年实际值与目标值差占目标值比重最大,为121.1%。能源投入的过剩,不仅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地区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3.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分析

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对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利用效率进行动态描述,进一步分析其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见表3,图1)。

由表3可知,在2001年~2010年间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生态开发的技术效率没有变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均没有变化,可知,矿产资源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结构没有发生改变,而技术进步指数在10年间变化较大。由图1可看出,2001年~2008年Malmquist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8年~2009年间达到最低值,为0.643,说明矿产资源企业的技术出现严重退步,技术创新力度不够,以致影响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2009年~2010年后Malmquist指数开始大幅上升,达到最高值,为1.238,说明在此期间,矿产资源企业充分认识到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加大了技术投入,加强了技术创新力度,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效率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 区域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结构可看出,近几年随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加大,其技术效率也从相对有效的状态,开始出现一些不足:投入冗余,造成投入的浪费;企业规模效率较低,产业集中化程度不高;资源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技术水平偏低,以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无法获得较好的技术效率。针对上述问题,对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发挥首都科技优势,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科技创新对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借助首都及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科技优势,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企业应充分抓住机遇,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资源产业的力度,加快资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创新技术,整合及改造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利用各个环节的生产工艺水平,以大幅度降低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程度,提高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利用效果,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9]。

2.延长矿产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矿产资源产业属于产业链的初端产业,具有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等特性,对地区经济社会建设贡献较低;而较长的资源产业链则更有利于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10]。因此,环首都经济圈在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中必须注重产业链的延长发展,通过对产业链后续的延伸和重点环节的整合发展,增加矿产资源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单位产值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产业带动区域就业、相关产业繁荣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首都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同繁荣。

3.发展以矿产资源产业链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

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企业规模2006年后虽有所扩大,但仍存在着资源型企业规模较小,分布不集中、企业规模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环首都经济圈应在宏观规划的基础上,在资源集中、尤其是特色资源集中的地区,以已经形成的矿产资源产业链为主体,规划若干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产业集群,共享地区基础设施服务,共享产业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的集中化、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开发,以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产业集群效益[11]。

4.构建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循环经济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矿产资源产业“三废”的形成,实际上是将稀缺的资源放在了错误的地方[12]。鉴于不同类型矿产资源产业链之间、产业链内部各个生产加工环节之间具有较强的技术关联性和物质依赖性,可以构建以资源产业链为主体的矿产资源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闭路循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中各环节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

5.优化企业管理,降低内部成本

企业产出的增加、成本的节约,依赖于企业有效的管理。在对环首都经济圈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技术效率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资源企业投入冗余现象突出,2006年、2008年和2009年,均出现了企业总资产和人力资源投入的浪费,不仅影响企业整体技术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其利润的获得。因此该区域矿产资源企业应积极推广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实施目标管理,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降低非必要的内部成本,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13]。

[参考文献]

[1] 孙维晨,王红茹. “环首都”的河北梦[J].中国经济周刊,2010(48):28.

[2] 吉生保,席艳玲.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经营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基于 SORM- BCC 和 Malmquist 的 DEA- Tobit 模型[J].上海经济研究, 2011(9):71-84.

[3] 闫军印,孙 .河北省钢铁产业技术效率评价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35):57-61.

[4] 张宝生,张 红.我国省域科技活动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引入理想点的DEA模型[J].技术经济,2012(3):68-71.

[5]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张家口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1.

[6] 承德市人民政府.承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1.

[7] 保定市人民政府.保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1.

[8] 廊坊市人民政府.廊坊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2011.

[9] 温小勇.“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及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2012(1):57-61.

[10] 赵永新,张红.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产业与经济论坛,2011(9):42-43.

[11] 雷 茜.基于DEA方法中国各省份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6):100-108.

[12] 赵洁心,冯波,等.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经济管理,2006(5):1-4.

[13] 朱光曦,马占新.基于DEA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358-361.

Study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entral Capital Economic Circle

Yan Junyin1, Li Baihua1 ,Feng Xiaohong2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zhuang 050031,China;2.Hebei Geological Survey,Shijishzang05008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