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首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高中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定位,重视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因素,加强运用英语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还要适应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以全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要根据本单元的话题设置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英语学习的计划,对自主学习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要及时赞扬学生,关注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与能力,正视自己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习惯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师生互动及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说课和研讨或校外观摩等方式,共同探讨交流教学成果,从而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与学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教师有责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唤起学生和所授内容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在教授必修ⅠUnit 1 Friendship时,利用课件插图讲述友谊的重要性,播放中外友谊方面的歌曲。
在授必修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时,让他们观看英语版电影《百万英镑》,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在课文的学习中对内容理解得很快,促进了本单元的学习。在教授必修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的 Reading部分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 时,给学生播放了电影《淘金记》,电影中卓别林的精彩表演赢得同学们的阵阵喝彩,学生们对英语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新课程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要求教师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师要彻底放下架子,以商量的口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对话、沟通、合作,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常与学生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融入他们当中,成为他们的知己,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更好地做到从实际出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拓展教材外延,开拓学生眼界。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仅凭单元里的阅读文,学生不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又是农村高中,学生没有条件经常上网,每授新单元时,我都会上网查阅大量的资料,补充本单元内容,利用名师优质课件和各种相关插图,使他们耳目一心,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的精神。
在讲授知识时,我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教材的外延,借助丰富有趣的资料,引导学生把难以理解的语法系统化,难懂的句子简单化,枯燥的单词情景化,让学生感到英语不难学。在语法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句子的特征,感知其中的信息,自己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学生想不到的再进行补充,最后精选一部分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延伸教材。
第四,教后常进行反思,促进教学创新。
关键词:教师素质 心理素质 自我提高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新的世纪,对人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没有良好的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更谈不上在改造社会和创造社会中有所作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现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教师素质的概念及构成
关于教师素质的定义描述较多,如:
(1)“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
(2)“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有关教师素质的结构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
(1)“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七项因素”。
(2)“教师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智能、个性三方面的静态素质和协同性、系统性、事业性三方面的动态素质”。
(3)“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地影响尤为重要。“教师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他教授什么更为重要。”(Karl Menniger)
二、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意志品质、情感过程、职业兴趣、智力与能力、人格特征和教育信念等。
教师的智力是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从能力方面看,教师的基本能力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力等。这些能力是从事教育事业必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此外,教师的特殊能力还表现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决策、教学监控等多方面,如有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教师的智力和能力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带学生走进了知识的殿堂,而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坚韧不拔的意志,健全的人格不但影响其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地健康发展。
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动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发展和形成”。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心理素质(非认知因素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勇于进取,勤奋向上;性格开朗,自我悦纳,胸怀坦荡;情绪稳定,自信乐观,有轻松愉快的心境,善于自解;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面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合作精神;乐于交流,有较强的适应性。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事实和研究均表明,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心理健康地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健康地心理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长期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如烦恼、紧张、焦虑、抑郁等都会通过影响神经生理机制、内分泌机制和免疫机制等损伤机体的功能,导致生理上地不健康,甚至病态。反之,心理上的健康会有效增强身体机能,促进生理健康。其次,教师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而不良的情绪与心境则会直接抑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甚至消蚀其意志与事业心。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以及师生的关系的建立与性质,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如沐春风;而自身情绪紧张、烦躁、忧郁的教师,常常使教室形成一种紧张与压抑的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如坐针毡。教师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的不适宜教育行为常常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惑抗拒、逆反,因而严重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三、教师心理素质自我提高的途径
教师心理素质提高从外部条件看可通过政策、管理等加以改善,如加强职前、职后培训,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等,但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品质,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1、热爱教育事业,悦纳自我是教师心理调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前提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需要甘于奉献的事业。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所授学科,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先进科学,先进文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做长流水。能够自我接纳,一个能够善待自我,尊重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善待学生。
2、磨砺意志,塑造性格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
教学是一种精神消耗,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极其复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其个性品质形成时期,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是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当前,考试升学的巨大压力,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前所未有的社会要求与竞争压力使教师经常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疲劳,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职业道德规范看,人们对于教师地德性要求显然来得更为严格。被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就常常担心自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后者如孟柯强调“教者必以正”,要求教师“独善其身”;董仲舒提出“善为师者,即美其道,又慎其行”等等,如此种种,为我国历代教师规定了基本的职业操守,成为社会评定衡量教师的主要依据。然而,现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偶像地位的渐趋失落,造成了教师内心的惆怅、彷徨和失落。倘若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Goleman(1995年)在他的《心理智力》一书中论述道“那些能进行心理调节即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并能理解和有效地对待他人的感情的人,往往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占据优势。”
具体方法有:一是合理释放“宣泄法”。这是一种通过适当渠道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当你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闷在心中,而要把它讲给你所信任的人听。这既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忠告,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情绪转移法。转换情景,转移注意,改变心境。三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当你自感情绪欠佳或精神紧张时,可以和亲朋好友娱乐一番,讲几句话,笑上一阵,利用积极地心理暗示改变心情。四是升华转化法。这是调节情感的最高形式。就是将因为某些挫折或困扰而引起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行动,将挫折化为动力,将压抑变为激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能使人忘却烦恼,给自己带来愉悦等等
4、提高自我修养,寻求人格完善是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最高追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一种自我的要求,通过自我修炼充实生活、丰富体验,陶冶情趣、拓宽加厚文化底蕴、完善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现代人。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创造者,他能思索自己的存在,并赋予其以独特的意义和方向;他要有感受生活意义的能力,能够主动驱除各种外在的遮蔽,而体验到自我生存的内在意义,从而获得主动积极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获得成长,真正在育人过程中实现育己。
参考资料:
王卫红,教师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J〕,心理学,2003.(1)
吴惠青,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J〕,教育研究,2003.(6)
庞丽娟,教师心理健康:关注与促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毛放,浅论中小学教师素养自我提高的“第三条通路” 〔J〕,全球教育展望,2003.(1)
一、提高自身心理素养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之,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素养。这样就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这些都给学生以很大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融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现状,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增强集体凝聚力、向心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对其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有益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例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或是身材矮小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地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只是素质和先天条件差造成的,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另外,还要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失衡心理。
四、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先让学生练习几分钟,这样每一组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帮差、共同提高的风气。进行比赛时,同组中的学生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任性、骄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教师还可利用不同时间、各种比赛形式,如拔河比赛、长跑比赛、球类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学生的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其耐挫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五、积极参与,锻炼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体育课的几大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此来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如:让学生轮流带领做准备活动和结束时的放松活动,使其体验当教师的感受,促使他们更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培养其良好的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尝试,克服他们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基本部分里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出来做示范,或者教师做示范后让学生讲解分析。这些教法都能消除学生的自闭心理和紧张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六、引导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一、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是形成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不过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能力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但知识和能力并不是线性关系,学的知识多并不等于掌握的知识多,也不等于能力强。而知识和能力也不等同于素质。人的素质的一个根本特性是它的内在性,或者说,素质是人的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动态的、递进的,随着知识、阅历的积累和人的生理、心理变化而变化的。
二、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结构
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实践。教师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力量和直接实践者,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因为,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又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水平。因此,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对体育教师的素质重构,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正确认识与理解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涵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及其具体内容有如下几点:
1.思想品德素质。它是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核心与灵魂,是影响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法纪观、思想品行、修养操守、敬业精神、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等内容。
2.身体心理素质。教师的行为,主要通过他们在身心和教育方面的作用表现出来。高水准的教学教育质量,必伴随教师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而产生。教师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的身体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以及宽容、理解、勤奋、和善、负责、热情和富有想象力的心理素质与特征等内容。
3.科学文化素质。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首先,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其次,体育教师要了解与掌握现代社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美学知识与美育素养。因此,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和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等内容。
4.体育专业素质。一名合格的、专业素质高的体育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应成为本学科教学、教育的专家,这需要掌握多方面的基础能力,诸如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体育科研能力、教学革新能力、组织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能力、教育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继续教育能力等内容。
三、新时期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1.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塑造人们的心灵、思想和品格的职责。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体育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尤其要加强个性与人格的修养。此外,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坚强的意志,稳定良好的情感以及浓厚广泛的兴趣,都是跨世纪体育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
2.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体育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体育学科能力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体育素质教育的任务,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3.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知识层次。知识经济时代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创新和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及时掌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健康教育学以及心身医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特别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从而达到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是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而言,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改善职前教育质量,提高未来教师的素质。二是改善职后教育的质量,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天,一个学生眼圈红红地走进心理咨询室,连说自己“想不通”。经过询问,得知她与班主任发生了冲突,而且这样的矛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告诉心理咨询老师:因为班主任把班级信箱的钥匙收了,她与外校一个男生的通信被查,班主任一定要她说明情况,并说有事可以打电话,为什么一定要写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为什么必须向他说明情况?我为什么一定不能写信?”这还不是促使她来咨询的直接原因,她走进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缘由是因为那天是她的生日,却不料让班主任搅和得心情一团糟。为了庆贺生日,她请了几个同学准备中午一起吃饭。在课间休息时,她拿出同学送的生日礼物——千纸鹤在把玩。正好班主任经过,不由分说没收了礼物,还当场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通,上午的课结束后又把她叫到办公室继续批评,于是生日聚会,小寿星却没能到场。“他有什么权利没收我的东西?”这位女生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这位同学遇到的就是典型的师源性心理伤害,即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在笔者几年的学生心理咨询经历中,这样的事例虽不能说很频繁,但也不是罕见。听了她的倾诉并经过一番心理疏导,这位同学终于平静下来。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让我们最感头疼的就是这种类型的问题。毕竟学生“控诉”的是自己的同事,从维护教师权威的角度,我们可以同情学生却不能明显地否认同行,只好希望甚至是“要求”学生理解教师的苦心。但这样做的效果着实让人心里没底,因为即使这位学生心理平衡了,也不能保证班里其他同学不会因为同样原因走进心理咨询室。事实上,这样的担忧也并非庸人自扰。因此,重视师源性心理伤害,减少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原由:
许多证据表明,由于超负荷的工作、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教育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师的挑战等等原因,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近年来,屡见于报端的一些教师体罚学生、污辱学生的恶性事件,经调查发现,肇事教师基本上都存在心理不健康问题,有的甚至相当严重。
不过,根据笔者几年的心理咨询实践来看,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并非由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而是因为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观念陈旧滞后、教育教学的方法僵化单一,对学生心理了解不多,对教育教学规律掌握不够。
对策:
最大程度地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共同努力。
首先,社会各界对教师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将教师无法承担的责任强加给他们。学校领导要全面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要以激励为主,不要总是批评指责。教育行政部门则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师工作考评的规定,完善内部竞争机制,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
从教师自身角度看,为了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教师要从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法入手,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健康、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
关键词: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1、90后高职生的心理现状
我国90后高职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90后高职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90后高职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90后高职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大都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缺乏相应的耐挫力。进人高职院校后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离校出走、自杀等行为。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学生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90后高职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90后高职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2、90后高职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
2.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首先要让90后高职生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耐挫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耐挫能力,90后高职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2.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90后高职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2.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90后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应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90后高职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进入知识海洋,吸取新知识,拓宽新视野,提高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90后高职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90后高职生们应及时运用正确的方法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主要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2.4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90后高职生的生活,而且为90后高职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90后高职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90后高职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2.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
心理咨询是指来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针对咨询的人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绪障碍,恢复对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90后高职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对90后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燕,江立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6.
关键词:护士长;管理;体会;临床护理
2000年前,在竞争中我由护士岗位走上护士长岗位。在我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我历年来被多次评为优秀护士长。在年轻护士长的管理中,我尤其注重加强了4个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提高自身素质建设
1.1注重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注重了控管能力、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人际关系及处理矛盾的能力,丰富了经验及运作能力。
1.1.1抓紧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首先掌握新业务、新技术,在技术上当排头兵。
1.1.2不断提高自己情商和非权力的影响力,情商是情感能力商数的简称,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与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与驾驭,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1.1.3对患者真诚可信,对自己自信开朗,注重了控管能力,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怕吃苦。
1.2努力提高超前思维,做到识大局,做小事,预见性的防范、预见性地评估。公平、公正、及时处事,不留死角和隐患。遇事迎难而上,善于反思、总结。将质量管理重点放在查找缺陷的原因,在评价不足之处寻找更完善的工作方式和标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专注地做好本科室的发展和建设工作。制定确实可行的发展计划,保障新业务、新技术的稳步发展。
1.3工作方式上信奉简单+勤奋的道理。即在工作程序上,在任何方面,把复杂的得简单一点:在做事情时,时刻使自己要勤奋,不因为自己是护士长就小事而不为。在护士最需要帮助时能雪中送炭,在护士取得成绩时能锦上添花。通过了自己点滴的勤奋努力使我护理工作过程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4端正工作态度。工作的态度上信奉:要有平常心,踏踏实实做事。只要你踏踏实实,总是有人会发现你的。金子总会发光,只是时间问题,千万不要急躁、浮躁。人不能总想着自己,要能在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得与失的原因,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只要有真才实学,发展全面,医院就会给你舞台。
1.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工作中时刻保持健康、轻松、愉快、积极稳定的情绪,锻炼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满怀信心,不断克服自己的一切困难,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刻注意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感染着、安慰着身边的人。让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欣慰。我曾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任务繁重,但我在工作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并且也从中得到了满足感。
2注重以人为本,着力加强团队建设
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使每位职工在竞争中发展中提高,在服务中不断提升。
【关键词】社区护士;心理健康
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人员将面对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护理工作也从病区走向了家庭和社区护理人员已被赋予更多的职能和责任,因而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从我国调查和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护士的心理状况是不够满意的,一项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因此,关心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或清除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保持自身心理健康就得尤为重要。
1 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来自职业的压力 护理职业责任大,工作繁重琐碎,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急源”的环境中,要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极易导致心理负荷过重。
1.2 工作环境和职能的改变社区护理的出现扩大了护士的工作领域和职能,从患者到健康人,从医院到社区,从个体到群体,在工作内容和形式上与医院临床护理有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护士承担的责任更多。因而易缺乏适应压力的良好心理品质。
1.3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我国护理人员大部分由中专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其学历层次较低,知识面较窄且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培训,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工作生活中受挫,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易造成护患冲突,人际关系障碍。
1.4 不健康情绪及人格表现 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只思索取,不思奉献,认为护士低医生一等。对周围的事物丧失兴趣,总是忧虑重重,或是持续的紧张焦虑等。
1.5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护士付出的辛苦劳动,有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人们的偏见再加上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使护士心理上易失去平衡。
2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2.1 树立正确观点,热爱护理工作 护理事业是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崇高职业,护理工作神圣而伟大,护士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护理工作者应热爱护理,树立献身于护理专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倾注于护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
对不良刺激,应积极面对,通过自我调节控制,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2.2 完善知识结构、精通业务,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社区护理是集保健、预防、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以促进社区人群健康为实践目标的社会卫生服务工作。社区护士要改变以往的观念,努力学习,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同时需具备社区护理服务和参与健康教育的能力,以适应不断扩大的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应对能力。随着工作能力的提高,会因胜任工作及工作成果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价值感,这对保持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2.3 克服困难、善待挫折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状态,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当遇到困难时,尽量稳定情绪,分析各种主客观因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可与知心朋友谈谈心,通过宣泄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积极改变自身的适应能力,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意识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情绪是和环境呈正态分布的,情绪乐观,环境也轻松,护士保持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会增加应对外界环境不良刺激和消极因素的有效抵抗力和承受力。
2.5 摆正心态,正确对待荣誉、地位 护理工作是群体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应真诚合作,相互支持,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荣誉,地位和权利的关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有自我牺牲精神,将服务与社会,服务与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为己任
2.6 结交知己,和善待人 善于处理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得到协调互动的发展。与人相处时应保持正面态度和情绪,结交知心朋友,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健康。
关键词:体育舞蹈;大学综合素质;影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适应大学生身心综合发展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学课程中设置体育舞蹈课程,不仅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紧随时代的发展,让大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力和毅力,使他们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一、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集艺术美和体育美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育类运动。它由民间舞蹈和交际舞发展而来,是一种具有竞技性的舞蹈,以体育为基础,艺术表现力为核心。人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将其艺术美呈献给观众。体育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形式,融合个人思想情感,在不同音乐的伴奏下表达着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娱乐性和运动性,所以在高校展开体育舞蹈课程以来,它深受大学生的青睐。
二、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1.大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人才标准的定位也愈来愈高,所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随之要求的更高。高校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还包括身心、道德、创新等方面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1)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基础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才有可能促进其他方面的提高。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生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使人文与科技协调发展,进而促进自身成才。
(2)身心素质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接班人,不仅要具有强健的体魄,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热情饱满地接受挑战,在挫折中不折不挠,而不至于挫败不前。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任何处境,并且具有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
(3)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从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精神,做一个自强不息、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4)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现代社会提倡的一种精神,我们要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创新,有飞跃,以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富有激情的创新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2.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体育课程,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体育舞蹈可以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度,使体质得以增强,同时,体育舞蹈的动作使身体全方位活动,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使学生的精神系统更加灵活、均衡,从而有利于健康发展。
体育舞蹈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不仅陶冶了表演者的情操,而且使其心胸更加宽广,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体育舞蹈表演者需要有耐心,在音乐的伴奏下要融入其中,并在表演过程中沉着冷静,这样有利于将自己掌握的舞蹈技能得到全面发挥,因此,体育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2)体育舞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体育舞蹈是一门艺术性的体育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耐力和意志力,这样才能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体育舞蹈技能,所以,体育舞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坚毅的品质。同时,在表演过程中,体育舞蹈需要舞者的合作与交流,这样才能将舞蹈的艺术魅力完美地展现给观众,所以,体育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3)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了创新才有发展,体育舞蹈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教导学生的基本动作,而应该不断完善动作,同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编造自己对不同音乐情绪的理解的动作,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技能,这样在不断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想象力。
体育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魅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所以,高校应该加强体育舞蹈教学,丰富体育舞蹈的表演形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强健的体魄,并塑造出一个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京,武小路.论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