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范文

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

第1篇: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体育运动 人体机能 作用

运动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尤其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人体是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死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活动亦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的,同时,体育锻炼又可以对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产生良好影响。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骨骼肌收缩产生力量作用于骨骼,骨骼绕着关节运动所完成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肌肉三部分,体育锻炼可以对运动系统产生良好影响。我们在这里只想对体育对身体机能的作用做些思考。

一、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机体运动系统的运动能力

体育锻炼能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增大肌肉的横侧面积,使肌肉变大变粗;改善各运动关节的灵活性和韧带的柔韧性,使各运动关节变得灵活,运动动作幅度增加,动作舒展、大方。运动系统主要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起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人体的运动系统是否强壮、坚实、完善,对人的体质强弱有重大影响。例如,骨架和肌肉对人体起着支撑和保护作用,它不仅为内脏器官,如心、肺、肝、肾以及脑、脊髓等的健全、生长发育了可能,而且能保护这些器官使之不易受到外界的损伤。骨、软骨、关节、骨骼肌是人体运动器官,骨的质量,关节连接的牢固性、灵活性,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的运动能力。青少年儿童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促进骨的生长,使骨骼长长、横径变粗、骨密度增大、骨重量增加。经常锻炼,也能使肌纤维变粗,肌肉横断面积加大,肌肉收缩能力和张力增强,从而不断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久力。国内外的学者曾通过横剖面调查和追踪调查,取得了许多数据资料,发现经常坚持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幅度,一般高于不经常锻炼的青少年儿童。这说明,体育锻炼对于人体的肌肉、骨骼系统的发育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改善和提高了机体运动系统的运动能力。

二、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解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改善睡眠;防止脑动脉硬化,维持大脑良好的血液供应;提高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增强人体的耐寒耐热能力。就连伸个懒腰都有醒脑提神的作用,工作学习时间长了,我们有时会不由自主地伸个懒腰,往往,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可以使身体十分畅快。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人脑的重量虽然只占全身体重的1/50,但脑的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1/4。久坐不动,加上大量的用脑工作就容易引起大脑缺血、缺氧症状,导致头昏眼花,腿麻腰酸,工作效率降低。而在我们伸懒腰时手臂充分向上抬高,上半身还会不由自主地向后伸展,因而减轻了对心、肺等胸腔器官的挤压,有利于心肺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吸入到我们的肺部,进入血液,供给组织器官。同时,更多的含氧血(动脉血)提供给大脑,使人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要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对身体大有好处,也是提高工作能力的方法。

三、体育运动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

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利用氧的能力会提高,其原因是心脏的收缩力加大,心脏的容量增加,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如太极拳的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有防治作用。经常打太极拳可以使心脏跳动有力,有效地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还有散步对人体的神经、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环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全身性的有特殊功效的体育疗法。散步可改善大脑皮层与植物神经的功能,扩张外周血管,从而降低血压,有利于心脏健康。以强心为目的的运动锻炼,还必须有一定的强度。美国哈佛大学对72088名40-63岁的人进行为期8年的运动与心脏相关的研究,发现每月花3个小时的时间快步走,或进行一个半小时的慢跑及其他充满活力的热身运动,就可使人们患心脏病的机率降低35%-41%。

四、体育运动能促进物质代谢,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能量的消耗比平时要多,新陈代谢也更加旺盛,而消耗的能量物质是要通过饮食来补充的,于是就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发展。所以经常锻炼的人消耗多,吃得也多,消化功能也很好。但要注意进行科学的饮食与饮水。人体的消化系统,就好比是人体的“食品加工厂”,负责把构造复杂的食物转变成构造简单、人体能够吸收的养料,供应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因此,消化能力的好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大。运动能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保持大便的通畅。粪便、尿液的毒素最多,如果不及时排出,就会被人体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引起腹胀、头昏、眼花、耳鸣、四肢无力等症状。由于肌肉活动的需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胃肠就势必得加强消化机能,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也自然会很好。

第2篇: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范文

运动前要热身

春季的体育锻炼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在进入锻炼的正题前,最基本的当是要做好准备活动。

冬季带给身体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贸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这是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

回归大自然

春季讲究护肝,中医讲究五行(金、木、水、火、土),而春季则属于五行中的木,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因此肝也属木,肝脏与木的物性是一致的。因此,多与大自然接触,迎接春季和暖阳光,对改善肝脏功能及全身的健康好处颇大。所以,春季运动首先要在室外。

传统医学认为,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一种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运动地点选择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越练越精神,就算是“春困”一类的恼人事也难以近身。

时间和天气影响大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然而众多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傍晚是一天中的最佳运动时间,尤其是室外运动。研究表明,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等问题,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则降低很多。且傍晚时分,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运动效果也更明显。

上午由于处于两餐之间,进餐后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以帮助消化吸收,运动会使血液流向四肢而妨碍肠胃消化作用,时间一长就难免会有消化疾病,身体较弱者还会有餐后低血压,出现昏厥等情况,不适合此时运动。锻炼时间安排在傍晚,就避免了这些可能。

雾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空气质量在雾气缭绕时更是明显下降。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在雾气中锻炼,人的呼吸随运动量的增多而加速、加深后,会将雾气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吸入体内,一些雾气中散布的致病因素反倒让锻炼成为了无形杀手。

微微出汗刚刚好

如果感觉天气较凉,应该等身体锻炼到微微发热时才减衣,让身体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舒适状态中,俗话中的“春捂秋冻”就是这个意思,就春天的气候来说,捂就比脱要来得保险点。

第3篇: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范文

炎热夏季,适当的锻炼不仅能改善机体调节功能,增强对酷热天气的耐受能力,而且对预防疾病也大有好处。但是夏季老年人的锻炼应选择运动量小的项目,如散步、体操、太极拳等。锻炼时要避开高温,“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显然不适于老年人。

在高温环境中锻炼,人体只能靠大量出汗来散热。出汗过多,血液浓度增高,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电解质特别是钾便会随汗液流失。而人到老年后血管弹性或多或少会下降,血黏度增加,如果此时不注意补充水分和钾,极易诱发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此外,在高温条件下,人体还常通过神经调节,使得体表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以加快体表散热速度。这无疑会使心排血量加大,加重心脏负担,心肌耗氧量也因此增加,然而由于体表皮肤血管扩张,体内血液重新分布,如腹腔内血管收缩,反过来又减少心肌供血、供氧,因此,大大地加重了心脏的负荷,可诱发冠心病发作或猝死。

高温天气的另两个气候特征,低气压和高湿度也对促发上述意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气压低时,氧分压也低,动脉血中的氧含量不足,导致组织缺氧,而心肌、大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这可能会引起心脏和大脑血管反射性痉挛,造成心肌缺血或脑缺血,诱发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而在湿度高的环境下,人体出汗受到抑制,体内产热更多,极可能导致中暑,其严重后果是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引起死亡。

老年人在夏季锻炼要选择天气较为凉爽的清晨和傍晚,锻炼前要喝些水,出汗多的时候还要吃些水果或者喝些果汁以补充钾,运动时随身带些急救药品。如果出现头晕、心慌、胸闷或肢体麻木等症状,则要停止锻炼并及时上医院就诊。(张卫红)

老年人运动要偷点懒

退休后的生活应该是休闲的,也是可以偷懒的。休闲健身运动和提倡挑战自我的竞技运动不同,目的是强身健体,运动量只要达到最大运动量的60%就行。而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更加注意不要运动过量,适当地偷懒能够保护身体健康。

第4篇: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范文

健身第一季:走出室外

春季讲究护肝,中医告诉我们,中医讲究五行(金、木、水、火、土),而春季则属于五行中的木,而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因此肝也属木,肝脏与木的物性是一致的。

因此,多与大自然接触,迎接春季和暖阳光,对改善肝脏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好处颇大。所以春季运动首先要在室外。

中医还认为,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一种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

运动地点选择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越练越精神,就算是“春困”一类的恼人事也难以近身。

健身第二季:时间和天气很关键

大清早出门,空气中迷雾蒙蒙,竟见一老伯旁若无人地在大马路边伸腿弯腰,身旁不远便是呼啸而过的车流,周围经过的人更是诧异的眼神,如此“高难度”的锻炼方式,能做下来的真没几个,更何况是一位已届耄耋之年的老人家。

我们常有这种错误观念:每天早晨锻炼是最好的。然而众多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傍晚是一天中的最佳运动时间,尤其是室外运动。

研究表明,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等问题,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则降低很多。

且傍晚时分,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运动效果也更明显。

上午由于处于两餐之间,进餐后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以帮助消化吸收,运动会使血液流向四肢而妨碍肠胃消化作用,时间一长就难免会有消化疾病,身体较弱者还会有餐后低血压,出现昏厥等情况,因此,不适合此时运动。锻炼时间安排在傍晚,就可能避免了这些。

专家认为,雾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据相关调查,2003年广州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分别比2002年上升了 1.7%、5.9%和20.7%,空气质量在雾气缭绕时更是明显下降。

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在雾气中锻炼,人的呼吸随运动量的增多而加速、加深后,会将雾气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吸入体内,一些雾气中散布的致病因素反倒让锻炼成了无形杀手。

健身第三季:运动前要热身

春季的体育锻炼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在进入锻炼的正题前,最基本的当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贸贸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这是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

健身第四季:刚出汗就够

如果感觉天气较凉,应该等身体锻炼到微微发热时才减衣,让身体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舒适状态中,“春捂秋冻”就是这个意思,春天的气候来说,捂就比脱要来得保险点。

人们总认为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出汗绝对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但春季的气温与夏季相比还比较低,出汗过多容易让毛孔扩张,凉湿之气乘机侵入体内,容易使身体受风寒而着凉感冒,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后果可能很严重。

中医还认为,汗与心和血有莫大的干系,一定量的流汗有排毒作用,但如果汗液排泄过多,则会带走体内一些珍贵的微量元素,会耗人心血、损人阳气。

因此,春季锻炼不宜出汗过多,刚出汗就差不多了,锻炼结束时还要立即擦干汗液,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若已经感冒,还是不宜参加体育锻炼,而应多休息,待感冒痊愈后再参加锻炼才好。

只要能坚持每次30分钟、每周3次,或每天2次、每次15分钟进行的有氧运动,如步行、爬山、跳绳、慢跑、室外体操等,就是很好的春季运动方式。

健身第五季:锻炼后需“冷身”

第5篇: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作用

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3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00例,干预组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0.2±5.2)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包括大专)以上50例,高中30例,初中以下20例;对照组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5.7±7.2)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包括大专)以上60人,高中25人,初中以下20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护士对患者目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及对高血压病认识程度,包括吸烟、饮酒、低盐饮食,适当运动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设计,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教育方案具体如下:

(1)采用访谈或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由调查者编写问题,调查对象进行是与否的回答。访谈法是由专职护士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访问,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每人一本健康教育小册子。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努力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患者交流时态度要诚恳,热情,认真地向其讲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预后并发症。教育时要着重强调药物治疗的好处,及坚持随访的重要性。要求患者或帮助患者矫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减少高血压状况出现。

(2)膳食要点[1]:让患者合理控制膳食,降低收缩压8~14mmHg,指导患者合理进食,要以清淡低盐为主,多吃低动物脂肪、低糖、低胆固醇,多吃营养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并严格戒酒。将患者饮食合理化,多样化,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减轻体重,避免肥胖,有用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肾疾病发生的目的。

(3)运动指导:给患者讲解适量运动的好处,规律化进行锻炼能有效降低收缩压4~9mmHg,避免激烈运动,做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坚持每周150分钟,严格遵照运动三原则[2]:一有恒,经常性、规律性的进行锻炼;二有序,要循序渐进;三有度,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切勿过度劳累,做好劳逸结合。

(4)保持情绪稳定:一定要着重强调这一点,因为高血压患者情绪波动会直接引起高血压升高。因此,应保持愉悦,轻松、快乐的心情,维持情绪稳定。除了适量运动外,还要保证睡眠质量,减少心中的不良情绪和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

(5)培训患者自测血压的能力:随时注意自己血压变化情况,至少每周要进行一次血压测量,若血压变化不稳定,应增加测验的次数。如出现头晕、头昏、头胀等不适症状,应做好相关记录,为医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便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6)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患者良好生活习惯,改掉不良行为习惯,要求其戒烟、戒酒以及改善不良的饮食结构。

(7)用药指导及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讲解用药剂量,以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办法。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让患者在信念、知识、行为上有实质性的改变,树立健康、积极正确的心态,改变自身危险行为。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规律正确用药、血压达标、血脂下降、体重控制、运动锻炼、坚持随访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n(%)]

组别

例数

规律正确用药

血压达标

血脂下降

体重控制

运动锻炼

坚持随访

干预组

100

100(100.0)

80(80.00)

90(90.00)

80(80.00)

95(95.00)

100(10.00)

对照组

100

80(80.00)

67(67.00)

40(40.00)

50(50.00)

80(80.00)

75(75.00)

X?

-

22.22

4.34

54.95

19.78

10.29

28.57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证明[3],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能有效帮助其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形成健康的行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不仅改善了患者病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后。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好健康教育,患者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小册子、宣传画、宣传单等方式来进行健康教育。但对于个别患者要进行特殊指导,视情况而定。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反复强调各项注意点对患者的影响,要求患者循序渐进地学习疾病知识,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身饮食习惯,对饮食量严格控制,切勿多食高盐高脂等食物。从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做起,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戒酒等,在平时一定坚持按时服药,以达到控制血压升高的目的。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根治,只能用药物来进行控制。由于长时间的服药,加上疾病缠绕,多数患者表现出治疗不依从性。据研究表明,患者治疗的不依从性也成为当今临床上最主要的问题,若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按时吃药,现在的抗高血压药物基本能控制血压升高情况。因此,只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此目的。从本组研究来看,干预组的预后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事实证明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病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柏玲,李芳.加强社区护士的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知识培训[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1569-1570.

第6篇: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范文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春季节活动锻炼时,不宜起得过早,以免搅动阳气,最好是等待太阳出来以后,选择活动量较小的动作,如太极拳、慢跑等,使身体微汗为宜。这样可使精、气、神得以内敛,因此晨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注意添衣保暖

天寒锻炼,应根据户外寒冷变化来增减衣服,对暴露在外的手、脸、鼻和耳朵等部位,除了经常搓、擦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外,还应抹上适量的防冻膏、霜等以防皮肤冻伤。刚刚做完运动时,由于血液循环很快,身体正在迅速散热,所以短时间内感觉不到寒冷。但此时毛孔张开,冷空气很容易给身体造成隐性伤害,可能带来肌肉痉挛、运动疲劳反应加重、抵抗力下降等不适或发病隐患,因此运动后也应当及时穿上外衣,做好保暖工作。

B.防止运动损伤

天气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各关节的生理活动度减少。这时如果发力过猛,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甚至骨折。因此,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不但剧烈活动前应该如此,即使走路、慢跑等活动也是一样。

C.规避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指数过高不适应进行户外锻炼。冬春季的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后最不易扩散,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铅等有害污染物质也聚于地面,这个时候早起锻炼,就会吸入很多的烟尘和有毒气体。而当太阳出来后,地表和近地层温度会升高,污染物便容易向高空扩散,对人体的侵害会减小。

锻炼应避开大雾天气。雾是由无数微小的水珠组成,这些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雾中锻炼会增加有害物质的吸入,从而导致气管炎、咽喉炎、眼结膜炎和过敏性疾病等。此外,吸人过多的湿度大的雾气,会使肺的气体交换受到影响。

另外,太阳升起以前也不宜在树林中锻炼。众所周知,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在日光的作用下,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放出氧气到环境中,而一片树林一夜之间排出的二氧化碳数量是相当多的,加之树丛茂密,二氧化碳不易散发,如果人们在这种环境里进行锻炼,对于身体健康是无益的。

关注特殊人群

1.高血压患者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在天气突然变冷时,血压往往会出现升高的现象,这样的人群在冬季进行户外运动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严重的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暂时不宜运动;高血压已经发生,心、脑、肾并发症且病情未稳定者,暂时不宜运动;病情已稳定者,需严格控制运动量;自我感觉不适时暂时不运动。

第7篇: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范文

张老伯退休5年,退休前已知有高血压(160/100毫米汞柱),因无头晕、头痛等症状,故从不服药,每天早上6点即到附近公园进行锻炼。几天前,上海倒春寒频频来袭,张老伯仍坚持闻鸡起舞。前天早锻炼回家后,顿觉头痛,随即卧床,很快神志丧失,即送医院急诊,脑CT为脑干出血,2天后抢救无效,离开人世。家属悲痛万分,邻居也多为惊诧,怎么好好的人说走就走了!

原因就是张老伯没有规范服用降压药,以致发生卒中,酿成恶果。

高血压是卒中最危险的因素。研究证实,只要规范服用降压药,把血压降下来,就能大大减少卒中的发生率。遗憾的是,许多患者对此并不重视。笔者在一次体检中发现,10个高血压受检者中,有6个是不服降压药的,有的甚至血压已达170/108毫米汞柱;3个是间断服药,吃吃停停,血压未能达标,仍超过140/90毫米汞柱;只有1个能坚持服药,血压能满意达标。

当问及为什么不服降压药时,众多回答令人唏嘘。我们将这些患者未服降压药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5大原因。

1 没有什么头痛不适,吃什么药

专家解析:高血压治疗中的最大误区就是患者没有症状就不服降压药,例子中的张老伯就是这样。事实上,国际、国内研究均证明:高血压患者服药与不服药,血压是否能平稳降到正常,其预后是截然不同的,不服药者卒中或心肌梗死必然发生多来得早。临床亦证实,高血压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即使无症状,动脉硬化、心脑血管及肾脏的损害仍在不断加重、进展,一旦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后果不堪设想。

2 现在年纪轻轻就吃药,吃了上瘾怎么办

专家解析: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该是越早越好,如等到病变已很严重时再去治疗就事倍功半了。研究表明,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打击,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为此,国内外都强调:早期干预,获益更多。目前认为,高血压是一个终身性疾病,原则上都应长期服降压药,而降压药并不像或安眠药,根本不存在“吃了会成瘾”的问题。

3 “是药三分毒”,药物都伤肝,多吃药不好

专家解析:通常,口服药物在肝内经多种酶作用后,在变成有用的物质,即产生药效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即会有药物不良反应。但国内外公认,绝大多数降压药对肝脏的负面影响较小。因此,不能说所有的降压药都伤“肝”。在临床上,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才能控制血压,此时,医生会尽可能选择能够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降压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4 现在已吃了鱼油、银杏片,有时还锻炼,还要吃什么药

专家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多吃蔬菜水果,运动,减体重,对防治高血压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鱼油、银杏片和体育锻炼,不能代替正规的药物治疗。患者更不要相信什么“祖传秘方”“植物组合”“保证几天有效”,或“可以停用西药降压药而根治高血压”的谎言。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

第8篇: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范文

先热身、后锻炼、室外+傍晚、每次30分、爬山+跳绳,科学有效果

第一,运动前要热身

春季的体育锻炼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在进入锻炼的正题前,最基本的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贸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这是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

第二,走出室外

春季讲究护肝,中医医生告诉我们,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春季则属于五行中的木,而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因此肝也属木,肝脏与木的物性是一致的。因此,多与大自然接触,迎接春季和暖阳光,对改善肝脏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好处颇大。所以春季运动首先要在室外。

中医还认为,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一种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运动地点选择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越练越精神,就算是“春困”一类的恼人事也难以近身。

第三,时间和天气很关键

我们常有这种错误观念:每天早晨锻炼是最好的。然而众多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傍晚是一天中的最佳运动时间,尤其是室外运动。研究表明,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变化规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作等问题,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则降低很多。且傍晚时分,人体已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运动效果也更明显。

上午由于处于两餐之间,进餐后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以帮助消化吸收,运动会使血液流向四肢而妨碍肠胃消化作用,时间一长就难免会有消化疾病,身体较弱者还会有餐后低血压,出现昏厥等情况,不适合此时运动。锻炼时间安排在傍晚,就避免了这些可能。

此外,专家认为,早晨的雾气对人体健康危害也很大。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在雾气中锻炼,人的呼吸随运动量的增多而加速、加深后,会将雾气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吸入体内,一些雾气中散布的致病因素反倒让锻炼成为无形杀手。

第四,刚出汗就够

如果感觉天气较凉,应该等身体锻炼到微微发热时再减衣,让身体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舒适状态中。俗话中的“春捂秋冻”就是这个意思,对春天的气候来说,捂比脱要来得保险。

人们总认为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出汗绝对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但春季的气温与夏季相比还比较凉,出汗过多容易让毛孔扩张,凉湿之气乘机侵入体内,容易使身体受风寒而着凉感冒,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后果可能很严重。

中医还认为,汗与心和血有莫大的干系,一定量内的流汗有排毒作用,但如果汗液排泄过多,则会带走体内一些珍贵的微量元素,会耗人心血、损人阳气。

因此,春季锻炼不宜出汗过多,刚出汗就差不多了,锻炼结束时还要立即擦干汗液,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若已经感冒,还是不宜参加体育锻炼,而应多休息,待感冒痊愈后再参加锻炼才好。只要能坚持每次30分钟、每周3次,或每天2次、每次15分钟进行的有氧运动,如步行、爬山、跳绳、慢跑、室外体操等,就是很好的春季运动方式。

第五,锻炼后需“冷身”

对应锻炼前的“热身”,运动过后要注意“冷身”。运动能加速血液的循环,如果不能以一些节奏慢的简单运动,血液不能突发性地自动适应身体的变化,血压会猛然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引起昏迷甚至休克死亡。简单的5分钟左右的慢走,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当脉搏减慢至120次以下,你的“冷身运动”才能功成身退。

健身策略123

策略1 在房中置些鲜花,做深呼吸

春天最好的提神方法莫过于闻闻芬芳的花儿。因为香气刺激人的大脑,使人整个身体的机能恢复正常。所以建议你去花店买上几束鲜花,或是自己在家里养一些风信子、郁金香或水仙花,相信你一整天都会有好心情!

面对着鲜花站立,闭上眼睛,深呼吸,注意不是用鼻而是打开你的全身毛孔,吮吸着每一朵花香,感觉这股花香像一股气流,又细又长,慢慢地沉入你的丹田。作用于你的身体细胞后,你便产生了很多的活力及生命力。

策略2 骑自行车外出

充分利用春天的气候优势,外出骑骑自行车。放弃开车或坐公车上班,最好骑10公里或更多。骑自行车可称得上是一种塑造体型的完美手段,而且还加速心血管运作,燃烧300~400卡路里。一旦你察觉了骑车冲锋的美感,便会发觉骑车原来如此让你精神抖擞。

策略3 做有氧运动

如果你没有时间骑自行车外出,可在家里进行以下有氧运动――

跳绳:保持膝盖弯曲,肘部弯折在身体两侧,不要跳得过高,节省体力;

仰卧起坐:抬起身体时呼气,躺下时吸气,下巴抬起,双肘张开;

抬腿运动:仰卧在垫子上双腿抬起,膝盖弯曲成适当角度,双手放置于脑后,将膝盖抬起贴胸部,然后慢慢放下,当臀部抬高地面时,注意收缩腹部。

策略4:家庭舞会

全家参与,亲朋好友也邀上,组织一场家庭“舞”会,既能制造欢快热闹的气氛,也能增进亲友感情。

策略5:练瑜伽

近几年,瑜伽引领着时尚健身的前沿,并呈迅速普及的态势。通过练习,身体里多余的脂肪和毒素通过皮肤排出去,让人感觉到难得的静谧安然,放松身心。 你可买本简易瑜伽自学书或者音像制品,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做不到位,也很难坚持做完整,但达到拉伸目的就好,贵在坚持。

双脚垫脚操

步骤一:双手各拿一个饮水瓶,两手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双脚稍微张开,伸直背脊站立。

步骤二:一面吐气、一面慢慢抬起两脚脚跟;当脚跟抬高后,再一面吸气,慢慢放下脚跟。重复10次。

手握饮水瓶、抬高脚后跟的“垫脚操”,具有紧缩小腿肚的效果。重点在于手臂不可弯曲,利用饮水瓶的重量保持平衡,一边抬起两脚的脚后跟。

一面吐气、一面慢慢抬起右脚脚跟,等抬高脚跟后,再一面吸气、一面慢慢放下脚跟。边换边做相同动作,重复10次。

居家乐活操

1.舔腭叩齿 先静心凝神,后用舌尖轻舔上腭,待津液增多再缓缓咽下。稍停片刻,将牙齿上下合齐,先叩磨齿,再叩门齿各15次。

2.旋睛释耳 双眼珠顺时针旋转10次,向前注视片刻,再逆时针旋转10次,运转完毕,双目紧闭少许睁开。两手掌心紧掩双耳孔,十指托后脑勺,以第二指弹敲中指,听到咯咯响声,计敲弹10次。

3.引颈摩推 仰卧,十指交叉托住后脑,引颈缓慢伸向前下方,以下颌抵近胸骨为度,连续进行7次。然后头部分别向左右两侧转动,以耳触枕头为度,各7次;侧卧,将拇指和食指分开,沿腰椎两侧由上而下,左右推摩,来回7~10次。

第9篇:体育锻炼对肾的好处范文

老年痴呆症其实就像皱纹和白发一样,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需要我们自己早期捕捉它的蛛丝马迹,并加以积极预防。

老年性痴呆症不仅威胁老年人晚年的健康与幸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不便。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有效根治这种病,因此,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地说,人到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心理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正常现象。而正是这个原因,当许多老年人身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患病倾向时,周围的人和老人自己还误以为是衰老的正常现象,以致延误了治疗时机。那么,

如何预测自己是否有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倾向?

日本专家吉泽勋先生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种简易的“痴呆预知自测法”,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将来是不是容易患上痴呆症。

1.几乎整天和衣躺着看电视。

2.无论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

3.没有一个可以亲密交谈的朋友。

4.平时讨厌外出,常闷在家里。

5.日常生活中没有属于自己干的工作或在家庭中不起什么作用。

6.不关心时事,既不读书,也不看报。

7.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8.身体懒得动,无精打采。

9.讨厌说和听玩笑话。

10.有高血压或低血压。

11.平时爱发牢骚或埋怨。

12.将"想死"做为口头禅。

13.被人说成神经过敏、过分认真。

14.对许多事过分忧虑。

15.经常焦躁,易发脾气。

16.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激动,无动于衷。

17.什么事如果不是亲自动手,便不放心。

18.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

19.沉默寡言。

20.配偶去世已有5年以上。

21.不轻易对人说"谢谢"。

22.老讲自己过去值得自豪的事。

23.对新的事物缺乏兴趣。

24.啥事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否则心不平。

25.对任何事都缺乏忍耐。

吉泽勋先生认为在上面的25种现象中,如果有15~25种现象,说明将来有非常大的可能患上老年痴呆症;如有8~14种现象,预示可能有患病的苗头;如果只有1~7种现象可以对号入座,那么请放心,但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上面介绍的易患老年痴呆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到提示,不单是因脑血管病可引起痴呆,自己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与痴呆的发生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预防老年痴呆,重要的是从自我做起。

1.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些老年人退休或配偶去世后一时不能适应突然变化的生活,引起心情抑郁、空虚失落而发病的非常多。因此,忠告各位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去迎接各种新的挑战,不要总是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应该有意识地去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自己在心理上时刻保持着一种朝气。

2.常与人交往和沟通

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与儿女同住、家庭关系融洽的老人,比独处、与子女关系较差的老人得病的概率要小得多。不但如此,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对患者的治疗也是有帮助的。有家人和朋友陪伴的患者,病证表现得很轻。因此,老年人应该有意识地多与年轻一代交流,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所作所为,尽量消除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或者与其他的老年朋友互相谈心,结伴去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再结识更多的朋友,寻找更多的乐趣。

3.积极参加文体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会延缓身体器官功能的衰退。积极锻炼脑,多用脑,会使思维灵活,对预防老年痴呆有很大的好处。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跳交谊舞等,这样可加强血液循环,使大脑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防止脑功能衰退。再有,老年人应多做一些手指运动。因为在大脑皮质的运动区,管手指运动的区域远远大于其他器官运动的区域。所以,多做手指运动,如弹琴、织毛衣等,会使大脑的反应更加迅速和灵敏。同时,老年应该多读书看报,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关注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最好再做一些读书笔记,不但可以活跃大脑的思维,防止遗忘,更可以增强自己对记忆力的自信,延缓记忆的衰退。

4.膳食调理